《财务案例分析》课程说明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务案例分析》课程说明(精选10篇)

《财务案例分析》课程说明 篇1

会计学专业(开放本科)

《财务案例分析》课程说明

(适用于开放本科:会计学专业)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案例1 五粮液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实际理财目标 案例2 通化钢铁重组过程中的企业理财目标 案例3 顾雏军掏空科龙电器

案例4 周益明掏空明星电力

案例5 农商社的多元化之殇

案例6 A公司的项目投资效果评价

案例7 巴菲特的投资思想

案例8 蒙牛引入PE投资

案例9 同仁堂分拆上市

案例10 美的集团的存货管理

案例11 苏宁电器的现金周转期管理

案例12 用友软件的高额现金股利

案例13 苏宁电器的高额股票股利

案例14 水井坊MBO后的高现金分红

案例15 法国SEB并购苏泊尔

案例16 东方航空吸收合并上海航空

案例17 L集团财务组织的设计与变革 案例18 西门子财务公司及其资金管理 案例19 武钢集团的资金管理

案例20 郑百文的财务危机与重组

《财务案例分析》课程说明 篇2

学生之间是有差别的:有的学生思想活跃一些, 有的学生思想相对保守一些;有的善于发言, 有的沉默寡言。这些都是学生的特点。一节课的开始我们应该怎样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新课程上去呢?通过几年的教学, 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结合课程和学生特点设疑导入

适时设置疑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的大脑中会想:“这是怎么回事呢?”例如, 我在讲解《生活中的真菌》一课时, 拿出了金针菇的实物, 对学生说:“有的同学抱怨自己学习不好, 上课总也不能专心听讲, 现在老师手里的东西要是吃了就能改善你的上课不专心听讲, 还能帮助你学习好……”当我说到这里时, 那些没认真听讲的学生伸着脖子看我手中的东西。他们此时内心一定在想:“是什么好东西这么神奇?”我抓住机会, 马上提问:“我手里的东西你可看好了再买啊, 要不然买的不对可不起作用!谁来说说它长什么样啊?”环顾四周, 我叫了一个都几乎站起来的学生来回答。通过简单的情境创设, 激发了学生渴望了解真相, 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

生活中的经验是每个人生活积累的结果, 这些经验的积累有时候能帮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来听讲。如讲解《变色游戏》一课时, 我叫学生通过苹果被切开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色的现象, 去回忆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水果或蔬菜也发生类似的现象?这个问题给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去思考, 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的积累。通过简短的回忆, 他们有了以下的答案:生1:酸梨;生2:李子;生3:香蕉;生4:土豆;生5:茄子……对于学生的回答, 我又继续我的提问:“那你发现了变色现象后, 你或是你的家长是怎么让这些水果和蔬菜不变色的, 比如你家切土豆时?”这样, 学生的思维又一次被集中到了一起。之后, 他们得到了这样的答案:生1:我妈妈把切开的土豆放到了水里;生2:我妈妈也是把切开的茄子放到了水里;生3:我妈妈把切开用不了的土豆蒙上了保鲜膜。

三、通过趣味幽默故事导入

故事本身就很有诱惑力, 如若教师能将故事讲解得更风趣, 学生的注意力肯定会被调动起来。如讲解《地球的近邻———月球》一课时, 我这样引入:在忙忙的宇宙中, 除了地球之外月球是另外一个有人类足迹的星球, 但登上月球的根本不是报道中所说的美国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中的宇航员, 而是中国的一位女飞行员在不乘坐宇宙飞船就上去了, 你知道这个“勇敢的女飞行员”吗?其实, 这就是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我说完之后看见学生眼睛在不停地转, 我知道了他们在自己的记忆中寻找答案。一个故事的导入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引导他们去思考, 这就是我们教师要传达给学生的。

四、通过实验现象导入

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以感知为基础的, 讲解新课时, 做一些精彩小实验, 可把学生引入到奇妙的世界, 激发兴趣。如讲解《变色游戏》一课, 我先叫学生认识到水果有变色的现象。后来, 我就将一个苹果被切开两半, 一半上叫学生涂了一种药水, 另一半什么也不涂, 一段时间后学生观察现象。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以及他们等待实验现象的过程中, 他们都很专注地看着实验材料。就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的兴趣以及主动性完全被调动了起来, 那就是他们想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几分钟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涂药水的半个苹果不变色, 不涂药水的半个苹果变色了。通过本课科的教学要求我叫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实验材料中挑选出不能使切开后的苹果变色的药水。

五、多种感官相互结合导入

正因为多媒体丰富的感官冲击, 直观的图文表现才使得多媒体在科学课的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如可以在《小鸟和小猫》一课的教学中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小海马的孕育过程”。这样, 学生会了解到海马从孕育到出生的整个过程。动画播放《雨的形成》, 这些都能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更直观地把学生的注意点集中起来, 更好地进行以下的教学。

总之, 形式多样的课堂导入目的是使学生们愿意去学, 主动去学, 去自己思考问题, 去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课程的导入最根本的就是引起学生的注意, 将他们的注意点或是兴趣点激发起来让他们去思考, 去探索。那才是最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郭红.让科学课呈现独有的语言魅力.小学教学研究, 2010 (7) :99.

[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2011版) .

[3]http://wenku.baidu.com/view/c801e5375a8102d276a22f6e.html.

《财务案例分析》课程说明 篇3

关键词:高职 财务会计 财会岗位 课程设计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参加国家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是会计知识最丰富、理论知识和实务知识结合最紧密,也是运用职业判断最多的课程。其功能在于培养学生具有熟练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等政策法规进行企业日常会计实务的会计处理能力,使学生具备学习后续专业基础的能力,并有助于获取会计从业资格及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主要支撑或明显促进作用。但是在现有大部分高职会计专业中,财务会计课程仍采用理论研究为主的学科课程模式,致使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1 高职会计专业《财务会计》课程设置现状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也不断调整,试图突破“压缩型本科”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道路,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仍没有完全突破学科型传统教学模式,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课程具体教学设计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不一致,致使理论和实践相分离。《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设计应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根据已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小企业、非营利组织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统计核算岗位培养具有相应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而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却存在与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的现象,或是定位偏高,导致选取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匹配;或是目标偏离,以讲授知识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应试为主,忽视财务会计岗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

定位偏高,导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侧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教学所占用学时数较多,一般每门课程持续近一学期,实践教学一般在理论课结束之后集中一到二周之内完成,学时数较少,教学实施的结果偏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是理论讲授够用即可;目标偏离,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自为阵,人为地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理论知识只注重于以讲授知识或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应试为主,与实践教学在结构上缺乏关联性和系统性,不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融合和转化,课程的教学设计就不能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2 教学模式改革并不理想,仍然没有完全突破“压缩型本科”的学科型教学模式。虽然目前各高职院校均在根据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调整、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更能突出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方法。但由于《财务会计》课程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参加国家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重要基础,而且大部分教材的编写都是以国家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制度为依据的,所以该门课程的知识性较强,需要记忆的内容多。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大部分院校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方法。在课程内容选取上只是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删节了部分较难的理论知识,并没有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没有让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完成对于将来所从事工作的认知,致使学生真正走上会计岗位后,感到无从下手,无法尽快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化。

2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按照财会工作岗位设计教学的理念和思路

2.1 课程设计理念。《财务会计》课程的设计以中小企业会计人才质量规格要求为标准,以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手段,注重与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实现对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2.2 课程设计思路。深入企业调研,确定会计主要工作岗位设置;以岗位职责为中心解构和重构课程内容;把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划分成不同的工作情景进行教学;以会计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为主要考核依据,以适应岗位为目标形成课程体系。按照突出实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新组织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项目、案例、讨论、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积极开发以真实单位业务为基础的案例教学,用案例促进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同时满足学生实践需求,力争与会计实际工作“零”距离。

3 课程按照财会工作岗位设计的具体教学内容安排

3.1 出纳岗位。通过学习库存现金的管理,库存现金收支的程序,库存现金结算的核算,银行存款的管理,银行存款的核算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的理论知识。具备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处理现金收付业务和银行结算业务,进行日记账的登记、审核,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专业技能。

3.2 财产物资岗位——存货核算。通过学习存货的内容,存货成本的确定,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原材料核算,周转材料核算,委托加工物资核算,库存商品核算,存货清查,期末计量,跌价准备,原材料、周转材料收发业务,材料减值准备计提业务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备正确运用存货计价方法进行计价,准确计算存货成本,进行存货核算和计提存货减值的专业技能。

3.3 财产物资岗位——固定资产核算。通过学习固定资产确认,固定资产计量,固定资产卡登记,折旧计算,折旧处理,后续支出账务处理,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处理等理论知识,具备确认固定资产,对其进行正确分类,能够对初始成本计量和后续计量及核算,掌握固定资产处置账务处理等专业技能。

3.4 财产物资岗位——无形资产核算。通过学习划分研发支出,计算摊销和进行账务处理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备确认无形资产,正确划分研发支出并进行会计处理,能够对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及处置进行会计处理的专业技能。

3.5 对外投资核算岗位——其他金融资产。这部分主要学习划分金融资产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运用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能够准确确认金融资产,对公允价值计量、成本计量方法准确运用的专业技能。

3.6 对外投资核算岗位——长期股权投资。该部分主要讲授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使用,长期股权投资处置及期末计量核算方法,学生应具有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及期末计量等情况进行账务处理的专业能力。

3.7 销售核算岗位。本岗位学习的内容有:填写增值税专用发票,核算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及税金,审核并填制相关凭证,登记相关账簿,委托代销商品的会计处理,分期收款销售商品的会计处理,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销售处理等。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有:掌握各类销售业务流程并能正确核算相关收入、成本、费用;能填制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并登账。

3.8 往来核算岗位。本岗位学习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的核算,正确处理各项往来款项的理论知识,具备掌握企业往来款项的主要内容、基本分类及其核算方法的专业技能。

3.9 职工薪酬核算岗位。本岗位要学习关于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的核算的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后能够完成对职工薪酬具体内容及核算方法的实际操作。

3.10 资金核算岗位。本岗位需要学习以下内容:接受现金资产投资和接受非现金资产投资的核算方法,增资、减资核算,资本公积的核算,借款及发行债券的核算等。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有是掌握企业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方式并能进行正确业务处理。

3.11 总账报表核算岗位。本岗位要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进而具备独立编制财务报表的专业能力。

4 课程按照财会工作岗位设计教学的特点

在财务会计课程中按照会计岗位实施教学设计,使学生意识到无论什么岗位都需要掌握必要账务处理技能,具备基本的职业判断能力,能够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做出准确的职业判断,进而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会计计量,这些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必须具备会计基础理论和实务知识,进而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改变以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

按照岗位实施教学,使本课程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各岗位的学习内容直接针对某一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完成学习任务,具备岗位技能就能胜任该岗位的工作,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同时使教学具有真实感,学生更能清楚会计部门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对就业环境的适应。

参考文献:

[1]侯丽平.对高职高专财务会计教学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

[2]程艳.浅谈高职院校财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9.

[3]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协作委员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G].2010.

融资说明与财务分析 篇4

1.通过让股方式吸引投资方,与多方投资单位合作,在保证企业所有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让股50%。

2.初期资金以私人储蓄与银行贷款为主,尽可能争取较多投资单位加盟。企业运行一段时间后,等企业初具规模时再以事实与实力为证明邀请更多投资单位入股。

3.投资方拥有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等权力与责任,与企业所有者共同保证企业正常运作,促进企业良好发展。

4.企业所获得的利润按股份所占比例进行公平分配。

5.企业所获投入资金除去设备购买等固定成本外,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流动资金,用于企业正常运营所需日常开支;第二部分为风险资金,用于应对意外风险以及风险投资;第三部分为固定资产,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基础。

6.预计3-5年内收回成本,以企业所获利润清还银行贷款,以及按市场价格进行等价交换,逐步收回投资方所持部分股份。

财务分析

《财务案例分析》课程说明 篇5

关于财务指标分析的详细说明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就是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它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实力。企业能否及时偿付到期的流动负债是反映企业财务善好坏的重要标志,财务人员必须十分重视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维护企业的良好信誉。

反映企业短期偿还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1.流动比率;2.速动比率;3.现金比率。

二.长期偿债能力

分析长期负债偿还能力的目的,在于预测企业有无足够的能力偿还长期负债的本金和利息。然而,在分析长期偿债能力时,必须同时考虑短期偿债能力。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出现问题时,对长期债务的清偿也必然受到影响。因此,在计算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时,也把短期负债包括在负债总额之内,实际上,是评估企业的整个偿债能力。wy4fD

反映企业长期偿还债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1.资产负债率;2.所有者权益比率;3.产权比率;

4.利息保障倍数。

三.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的效率,它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运用资金的能力。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能力越强。

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1.应收账款周转率;2.存货周转率;3.资产周转率。

四.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利润是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都关心的中心问题。利润是投资者取得投资收益、债权人收取本息资金来源,是经营者经营业绩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现,也是职工集体福利设施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主要有:1.销售利润率;2.成本费用利润率;3.资产利润率;4.所有者权益报酬率;5.资本利润率;6.资本保值增值率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它表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企业用可在短期内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流动比率高,不仅反映企业拥有的营运资金多,可用以抵偿债务,而且表明企业可以变现的资产数额大,债权人遭受损失的风险小。按照西方企业的长期经验,一般认为1-2的比例比较适宜。它表明企业财务状况稳定可靠,除了满足日常生产经营的流动资金需要外,还有足够的财力偿付到期短期债务。如果比例过低,则表示企业可能捉襟见肘,难以如期偿还债务。但是,流动比率也不能过高,过高则表明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会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获利能力。流动比率过高还可能是由于应收账款占用过多,在产品、产成品呆滞、积压的结果。因此,在分析流动比率时还需注意流动资产的结构、流动资产的周转情况、流动负债的数量与结构等情况。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到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等则不应计入。这一比率用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立即偿付流动负债的财力。

计算速动资产时,所以要扣除存货,是因为存货是流动资产中变现较慢的部分,它通常要经过产品的售出和账款的收回两个过程才以变为现金,存货中还可能包括不适销对路从而难以变现的产品。至于待摊费用和预付账款等,它们只能减少企业未来时期的现金付出,却不能转变为现

金,因此,不应计入速动资产。

速动比率的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

速动比率可用作流动比率的辅助指标。有时企业流动比率虽然较高,但流动资产中易于变现、可用于立即支付的资产很少,则企业界的短期偿债能力仍然较差。因此,速动比率能更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根据经验,一般认为速动比率0.5-1较为合适。它表明企业的每一元短期负债,都有一元易于变现的资产作为抵偿。如果速动比率过低,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存在问题;但如果速动比率过高,则又说明企业因拥有过多的货币性资产,而可能失一些有利的投资和获利机会。

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指来自经营的现金流量与期间内平均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这个比率在反映企业短期变现能力方面,可以弥补上两个指标的不足。来自经营的现金流量可在企业现金流量表上找到,由于它是一个期间数,因此对应的流动负债也须是该期间的平均数。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来自经营的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该比率反映的是企业的即刻变现能力,以它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更为稳健。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对资产总额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反映了在企业总资产中由债权人提供的资金比重。这个比率越小,说明企业资产中债权人有要求权的部分越小,由所有者提供的部分就越大,资产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就越高;反之,资产负债率越高,债权的保障程度越低,债权人面临的风险也越高。根据经验,资产负债率一般在75%以下才能说明企业的资产负债的情况正常。

所有者权益比率

所有者权益比率是指所有者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所有者权益比率=所有者权益/资产总额

所有者权益比率与资产负债率之和按同口径计算应等于1。所有者权益比率越大,负债比率就越小,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小。所有者权益比率是从另一个侧面来反映企业长期财务状况和长期偿债能力的。

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外负担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企业财务结构稳健与否的重要标志。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

它反映企业所有者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这一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越高,承担的风险越小,但企业不能充分地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该比率与资产负债率的区别是:资产负债率侧重于分析债务偿付安全性的物质保障程度,产权比率侧重于揭示财务结构的稳健程度以及自有资金对偿债风险的承受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以称已获利息倍数,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偿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企业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对于利息费用的倍数越多,说明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因此,债权人要分析利息保障倍数指标,以衡量债权的安全程度。企业利润总额加利息费用为息税前利润率,因此,利息保障倍数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究竟企业已获息税前利润应是利息费用的多少倍,才算偿付利息能力强,这要根据往年经验结合行业特点来判断。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赊销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净额/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应收帐款周转率

上式中,应收账款额取自于资产负债表,同样是根据期初、期未余额的平均数计算。赊销收入净额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全部销售收入扣除了现销,以及销货退回、销货折扣和折让以后的净额。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该比率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用一定时期企业的销货成本与存货平均占用额之比来计算,可分别计算一定时期存货周转率以及周转天数。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率(次数)=一定时期销货成本/该时期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率

上式中,存货数据取自于资产负债表,由期初、期未平均计算求得。销货成本取自于损益表。一般认为,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了企业的销售状况及存货资金占用状况。在正常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相应的周转天数越少,说明存货资金周转快,相应的利润率也就越高。存货周转快慢,不仅和生产有关,而且与采购、销售都有一定联系。所以它综合反映了企业供、产、销的管理水平。资产周转率

资产周转率是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金额/资产平均占用额

公式中资产平均占用额应按分析期的不同分别加以确定,并应当与分子的销售收入净额在时间上保持一致。在一年中,一般以年初加年未除以2来计算。

这一比率用来分析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如果该比率较低,说明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较差,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

如上式中利润总额改为税后净利润,该比率则为销售净利润率。该比率用以反映和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比率越大,表明企业经营成果越好。

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指利润与成本费用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该比率反映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耗费与获得的收益之间关系的指标。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耗费所取得的收益越高。这是一个能直接反映增收节支、增产节约效益的指标。企业生产销售的增加和费用开支的节约,都能使这一比率提高。

资产利润率

资产利润率是企业利润总额与企业资产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它是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权债总额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为:

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平均占用额

这一指标可进一步扩展为:

资产利润率=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 z

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益越好,整个企业盈利能力越强,经营管理水平越高。所有者权益报酬率

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是税后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反映自有资金投资收益水平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所有者权益报酬率=税后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总额

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从静态角度来讲,首先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因此,该比率是企业盈利能力比率的核心,而且也是整个财务指挥体系的核心。2K9D

资本利润率

资本利润率是指税后利润与实收资本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资本利润率=税后利润/平均实收资本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篇6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涉及会计、管理、经济形势与政策、金融等学科的知识, 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专业的必修课, 具有综合性、技术性与实践性的特点。“财务报表分析”的实践活动历史悠久, 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进行教学为时不长。有的教学课程名称为“财务报表分析”, 有的称为“财务报告分析”, 有的称之为“财务分析”, 虽然课程名称各异, 但内容大体一致, 都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 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 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

该课程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纯粹理论授课, 忽视了学生的实践环节, 因而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授课方式、考核方法四个方面入手, 分析了其在传统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教学内容具有局限性

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注重于理论, 诸如与报表编制有关的基本原则、基本概念;资产质量及其分析、资本结构质量及其分析、利润质量及其分析、现金流量质量及其分析、财务状况整体质量及其分析、比率分析等, 而学生仅仅依靠这些定性的财务指标来分析财务报表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并不仅仅是通过财务报表来反映的, 一些潜在的非财务因素同样会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发展。财务报表上列示的数据更多的反映的是企业过去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除了依据这些数据计算财务指标进行预测分析外, 还要考虑影响经济决策的非财务因素, 如国家的经济形势, 政府的宏观政策, 行业的发展形势等。

2. 传统的分析方法存在弊端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针对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方面, 其分析方法也是为这几方面服务的。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主要包括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这些都是传统的指标分析法, 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趋势分析法受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若企业在某一时期发生重大转变, 则可能造成不同时期财务报表不具有纵向可比性;比率分析法的对比项目必须具有相关性, 而且对比口径要一致;在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财务报表时, 应该注意经济指标的构成要素, 必须客观上与经济指标存在因果关系, 且因素替代时必须严格按依存关系顺序替代, 否则会得出不同的结果。重要的是, 这一系列的分析方法, 都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不能用于预测企业的未来, 具有“滞后性”。

3. 授课方式难以适应现代教育

理论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现代的教育方式, “填鸭式”授课方式只把老师和书本的思想灌输给了学生, 毫无创造性可言。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老师起导向的作用, 引导学生开拓思维, 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注重沟通能力, 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

4. 考核方法缺乏公允性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应该更注重实践, 传统的财务报告分析课程主要以撰写财务分析报告为考核方式, 由于财务报告内容和形式的差异, 评价方式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这种方式受主观因素影响比较严重缺乏公允性。

三、教学改革对策分析

1. 教学内容的改革对策

教学内容首先应该理清学科的基本结构, 不应只是罗列财务报告分析的原理、方法、分析指标和单张报表的分析, 应将原理、方法等与报表的编制方法以及报表之间的联系结合起来, 使学生对该学科框架形成整体的认识;其次应该突出重点有针对性, 不同的使用者不同的分析目的, 针对不同的分析目的, 应从不同的切入点入手, 避免学生针对报表无从下手或是全盘分析做大量无用功现象的发生;再次, 同其他教学一样, 财务报表分析也应是由浅入深, 层层地记得过程;最后, 非财务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应该适时贯穿于教学内容的各个环节, 不断重复运用, 加深学生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2. 引入新分析方法

针对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仅凭借单纯的财务指标的计算进行判断带有较轻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对于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 尤其是财务风险并不能起到良好的识别效果和预测作用。因此, 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国际上前沿的动态数据分析方法, 引入数学模型将财务指标进行动态分析识别, 从而使得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有效, 并且可以应用动态数据分析方法预测企业的未来, 更好地规避风险, 增加收益。

3. 增强案例研讨的新授课方式

在教学中采取比较灵活的授课方式, 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除了课堂精讲理论以外, 进行课堂案例研讨。将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课堂案例研讨。案例主要取材于国内著名上市公司, 在案例的内容上, 主要涉及不同行业的财务报表、企业并购、企业间投资、企业融资策略等。在具体组织形式上, 则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分析案例与学生小组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在案例的来源上, 既采用教材中的已有案例, 也采用由教师预先布置给学生, 由学生在课后采集的案例。尽量安排学生在课程结束后, 联系企业让学生亲自对企业进行调研实践, 学以致用。

在课堂案例讨论进行之前, 教师要做好备课, 对案例有充分的了解, 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收集相关资料, 以便在讨论中向学生介绍。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氛围, 适当进行引导, 是案例讨论不要偏离中心, 同时不要表露自己的观点, 对于学生的错误也不要立即纠正,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案例讨论结束后, 教师要作出总结, 指出案例讨论中的错误和不足, 汇总正确的观点, 对创新型见解提出鼓励。

4. 强化考核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从素质教育理念与思路出发, 财务分析课程的考核也应突破传统的考试方法的局限。基于实践的基础, 该课程的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 并能够激发起同学们的兴趣, 考核方式多元化如采取课堂提问、讨论、小组案例分析、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例如, 以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实例分析, 这是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和学完了全部课程的基础上, 让学生独立进行分析, 并单独完成分析报告, 这种考核方式实战性很强;上机实训可以考核学生上机操作情况, 并且提高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通过这种考试方法的改革, 可以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和综合业务素质, 从而达到考核的灵活性与实用性, 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的适应和参与社会的发展。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 也是无止境的实践探索过程。有效合理的安排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授课方式和考核方法,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 更具创新意识, 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能够真正的让学生以学为乐, 学以致用。而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目的是更好的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 进而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作为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主干课, 应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课程, 而传统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是纯粹理论授课, 忽视了学生的实践环节。本文从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授课方式、考核方法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在传统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改革,对策

参考文献

[1]吕洪雁.《财务分析学》课程教学边界问题探讨.[J].会计之友.2008.7:76-77

[2]林萍.对“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136

[3]刘颖.高等学校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03-204

《财务案例分析》课程说明 篇7

摘要:《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但纵观目前各大高校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其实践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无疑能很好解决理论没有联系实践的问题。本文主要对项目教学法的创新应用进行研究,探索适合《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的基本路径,意在将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转变为“实践—理论—实践”的三阶段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财务报表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财务报表分析;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9-0078-04

一、引言

为考而学,学不能致用仍然是现今校园存在的普遍现象,死记些许理论应付考试或许没有问题,但那并非学习的真正目的。《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空有理论、懂得分析几个模拟的案例必然解决不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本文是建立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学习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引入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参与项目的全过程并尝试独立安排学习,解决项目分析中遇到的困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学方法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根本上解决教学与知识运用相分离的问题,达到学用合一。

二、文献综述

国内对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开始于1998年,至今已发表有关论文共5943篇,具体见表1所示。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各专业的教学,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而关于项目教学法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少。

袁国栋(2008)研究指出项目教学法最早由德国联邦职教所按行动为导向制定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等五个模块。并通过理论研究加上其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对项目教学法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曾庆学(2008)通过研究《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指出教材指标分散、重点不突出;各利益关系人指标体系不健全且缺乏案例分析,由此提出加强案例教学的改革思路和以学生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模式。

王纯、马颖(2008)通过对比美国、加拿大和中国《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模式的差异,得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应与国际接轨,培养精通会计专业的复合、创新型人才。

乔宏、王伟宁、杨硕(2011)提出《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存在局限,未能分析非财务因素及传统分析方法存在“滞后性”,认为应该引入新的分析方法、增加案例研讨等。

彭三波(2014)研究指出提升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的改革重点在于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程序和课外作业,让提升学生分析能力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受重视程度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加强,该课程实践性强,但开设该课程的学校未能完全达到开设此课程的教学目的,课程引入项目教学法并且设计出一套合理可行的实施路径进行教学,充分发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作用成为必要。

三、《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存在的不足,更好地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对开设《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追踪了2010-2012年共三年学生的学习情况,共计收回问卷377份,其中2010年65份,2011年98份,2012年214份,问卷内容包括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作业模式等。

从调查结果来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模式传统、学生思维受限和考核方式缺乏公允性等,具体分析如下。

(一)课堂教学模式传统

1.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知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通常是被动而非主动地学习,先接收理论知识再应用到实践中,然而编书作者却是在实践中总结整理出理论,因此这二者的思维是互逆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学生人数剧增而教育资源却没有相应投入,特别是热门专业像经济类商科专业,导致大班制教学变成难以改变的现状。在实践性较强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大班制教学更加突显出其弊端,在分组完成任务时,由于组员多容易造成学生搭便车的现象;在课堂讨论时,因为班级成员过多而无法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为了分析“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教学模式,笔者分别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作业模式三个方面展开调查。在对“是否敢于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统计中发现,百分之六十九的学生选择“老师主动请你回答”这个选项,百分之十三的学生选择“很自然轮流轮到”,百分之十三的学生选择“等其他学生来回答”。在对“是否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统计中发现,对于“是否喜欢回答老师、学生的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两者都不喜欢。从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他们上课不喜欢积极回答问题,多数是等老师提问,同时也不喜欢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积极回答。从学生完成作业后的做法来看,百分之六十三的学生是复习当天所学内容并预习即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学生会主动找其他相关平行题做,主动尝试相关难题的只有百分之九的学生。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很少学习课外的拓展知识。

2.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在对“课堂教学内容是否应理论联系实际”的调查中可以得出,百份之八十八的学生认为上课应该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认为上课内容应该死记硬背,不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也不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实际情况是《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学生思维受限

1.不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对“课堂是否表达独特见解”的调查中,百分之六十五的学生表示不敢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只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在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思维也是受限,因此,他们不喜欢也不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2. 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喜欢在课堂上自主思考的学生只占了百分之十四,百分之十九的学生喜欢看书不喜欢思考,百分之二十的学生甚至既不喜欢看书也不喜欢思考。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导致他们在看读书的同时并不喜欢思考或者根本不喜欢看书。

(三)考核方式缺乏公允性

调查之中笔者发现,当前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主要以评价学生撰写的财务分析报告为考核方式,由于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差异较大,评价方式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教师对这种考核方式难以把握,在评判过程中受主观因素的影响比较大,缺乏评判的公允性。

总体而言,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多弊端,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以致很多学生在学完整门课程后,往往不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有悖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

四、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在《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正因为如此,使得《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学习难度加大,教学难度也相应增大。即使国内各高校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都有较大力度的投入,但综合以上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调查可见,目前《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还是存在较大的弊端,因此,课程引入项目教学法显得很有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全程参与加深对所负责项目的了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由于学生全程参与项目因此也更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

(二)有利于加强师生互动

在项目教学法下,教师不再扮演一个知识授予者的角色,更多的是扮演一个知识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拥有更多自主空间的同时,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跟教师交流,对项目资料获取方式、角色分工等发表自己意见,同时还能更多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随时交流,随时沟通,促进团队合作的同时可以加强师生互动,增进对课程的认识和了解。

(三) 有利于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

由于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因,以问题为基础,因此可以减少教育与实务的差距。学生更多的是以“当事人”的身份,对项目身临其境地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这种在真实情景下的学习经验,可以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实现《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目的。同时,项目教学法还能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更符合未来的职业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四)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不仅仅对学生是一种考验,对教师也是一种考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要有高质量的师资作保障,在进行项目教学时,教师要了解和熟悉所选项目,并且要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进行预测和分析,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还要进行跟踪并对学生进行指导。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强对相邻学科的学习。因此,运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优化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十分必要。

五、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具体实施路径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主要包括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以及归档或结果应用等,具体见图1所示。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确定项目任务

图1项目教学法实施路径图1.介绍“项目教学法”

在课程开始时要花大概一周时间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充分认识项目教学法的整体框架,方便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和实施。

2.分组及角色分配

介绍完项目教学法后,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大概6~8人一组,每个组就是一个独立的财务部门,每个部门负责一个项目,并在每组中选出一名小组长,也就是所负责项目的“财务总监”,负责项目的统筹和组织工作,其余人员是财务部门的组成人员,每个人有不同的工作内容,相互分离,相互合作。

3.确定项目

分配完角色之后,每个部门在“财务总监”的带领下,通过学校的项目数据库或者上网查资料、咨询教师等,确定本部门研究的项目,即选定目标公司。

(二)制定计划

在制定计划这一步骤中,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确定研究内容,二是人员分配。

1.确定研究内容

以“广百百货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为例,首先将研究内容分为比率分析和报表分析两大部分。比率分析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四个方面。报表分析主要是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这四张表进行分析。对于拥有子公司的公司,例如“广百百货”公司,在分析的过程中还应该包括对合并报表的分析。

2.人员分配

将内容定下来之后,就要对人员进行分配。“财务总监”负责对项目进行总体统筹,财务部门中的其他人员分别负责对报表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分析,进而将分析结果交给“财务总监”,由“财务总监”进行汇总,最终生成报告。例如,对“广百百货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中学生甲负责对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学生乙负责分析资产负债表,学生丙负责分析利润表,学生丁负责分析现金流量表,学生戊则负责分析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学生戌负责合并报表的分析。

(三)实施计划

1.收集公司资料

实施计划是项目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而实施计划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收集公司资料,要求深入了解公司的信息。收集公司资料可以有两个途径:一是通过学校建立的公司项目库对公司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处理。以“广百百货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为例,学生可以在项目库或者网络上找到该公司年度报告、公司基本情况及生产经营情况、公司股东持股情况和股东背景、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等;另外一种途径是可以通过与公司联系,直接到公司获取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例如,学生可以与“广百百货”公司取得联系,到公司进行实地调研,与公司财务人员进行直接交流,了解公司目前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以及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获取最直接、最新的公司资料,方便进行项目的分析。

2.进行报表分析

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对报表进行分析,这是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难度最大的一部分。在项目正式实施之前,学生需要进行知识的储备以及掌握报表分析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对各个“部门”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也要与老师多沟通交流。以“广百百货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为例,学生可以按照计划制定的步骤对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分析。

3.总结分析结果

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之后,每个“财务人员”应该将自己的分析结果交到“财务总监”处,由“财务总监”汇总各部分的分析结果,出具最终分析报告,并制作PPT等。例如对“广百百货”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最终要出具一份“广百百货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并总结各位成员的分析成果。

(四)检查评估

对项目进行检查评估,不仅可以肯定项目组成员的工作,增强成员的自信心,同时也是项目完善的过程,使项目分析结果更加贴近实际,更好地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对项目进行检查评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学生互评、老师评估和分析对象公司财务总监评估。

学生互评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督促学生进行反思并改进不足,也有利于共享学习成果,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老师评估则以教师为主体,利用教师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对项目提出专业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项目的分析结果。

分析对象公司财务总监的评价则是以公司财务人员为主体,对财务报表分析结果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使分析结果更具有实用性,更贴近市场需求。以“广百百货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为例,学生可以由项目负责人与“广百百货”公司的财务总监取得联系,邀请他帮忙修改报表分析结果,使“广百百货”公司的报表分析结果更具实用性。

(五)归档与结果应用

这是计划实施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能体现项目实用性的一个步骤。在这一步中,项目负责人,也即“财务总监”要代表“本部门”的成员,对项目研究的最终成果进行展示,并生成最终版“财务报表分析”报告,方便存档。同时,可以将分析成果复印一份,交由企业,供企业参考。这样既可以检验《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成果,也可以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学生自信心。

六、项目教学法应用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项目库,及时更新

在实施计划阶段,两种寻找公司资料的方式,其中一种就是在项目库中寻找资料。因此,为了能保障学生可以在项目库中顺利找到所需信息,建立和更新项目库显得十分重要。

(二)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

正如在前面提到的,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项目教学法中的作用是知识的引导者,早已不是学生的万能资料库,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寻找真理是关键。因此,教师要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不应采用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三)注意校企合作

项目教学法要解决的是《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问题,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就势在必行。学生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能不断了解企业的真实需要,最终使报表分析结果更具实用性。

(四)注重理论知识的巩固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是建立在《会计基础》、《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学习的基础,因此它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这必然要求学生在对报表进行分析时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为了更好利用项目教学法来分析财务报表,要求学生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分析结果更具有专业性,学生才能更深刻理解专业知识。

七、结论

调查和分析表明,项目教学法运用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是切实可行的,现行传统教学模式固有的弊端使项目教学法这个新型、科学方法的运用成为必然;项目教学法本身的优点能有效地提高《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但是,即便如此也不应当忽略实施项目教学法所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袁国栋.项目教学法的创新应用研究——以《财务报表分析(双语)》教学为例[J].高教研究,2008(3):137-138.

[2]王纯,马颖.美国、加拿大和中国《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比较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5):324-325.

[3]曾庆学.《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模式改革[J].时代经贸,2008(10):253-255.

[4]陶功浩.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整体设计及教学实践[J].实践与探索,2011(1):168-169.

[5]乔宏,王伟宁,杨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1(7):152-153.

财务分析课程心得小论文 篇8

——以财务分析的课程实践为主要出发点

学了《财务分析》这门课程之后,我有很多感悟。其中,最大的感悟与收获就是做过财务分析的课程实践的所想、所感、所得。

记得大三寒假时,我们导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作业:找三家公司,分别对它们进行财务分析,比较它们的经营状况及未来发展前景等。由于当时并没有学习《财务分析》这门课程,做起来根本毫无头绪,不知道到底该从何入手,也不知道该分析哪些内容,最后只能草草交差。这学期通过《财务分析》的学习,我知道了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资金结构、风险程度、营利能力、经营成果等。并且对于不同的报表使用者来说,财务分析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如公司的债权人关注的是公司的偿债能力,他们主要分析资产的流动性;投资人更加关注公司的发展趋势,他们主要分析公司的营利能力及资本结构;而公司经营者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都必须了解,他需要对公司进行全面分析。

对一家公司的财务分析的具体对象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即基本财务报表分析与各项财务指标分析。通过课程的不断深入,我知道了解读公司财务报表的基本步骤与思路,即先分析报表项目、找出重大变动和明显异常情况的项目,再深入查找相关资料和原因,最后对整体报表情况得出结论。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基本分析时,主要采用了百分比分析法。首先,主要通过横向分析比较公司以前财务报表同一项目的增减变化,得出项目的变动趋势,也反映出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的变动趋势;然后通过纵向分析公司同一报表中不同项目的比例关系,得出公司的财务结构。

这门课程,除了在课堂上理论知识的讲解外,我们还做了一个实际的财务分析工作,即对一家具体的公司某个的财务分析。这个实践操作,让我深切体会到了课本知识的局限性,以及把理论知识用于实践的难度与重要性。就拿我本人来说,老师课上的东西我是完全听的懂的,只是真正拿到了报表之后,却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理论知识只是用于一般情况,当处在具体情况中时,还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行业背景等作深入分析与判断。例如,一般情况为,当支付给职工的薪酬比上期明显变高时,可知职工的待遇比上期好,可以间接反映出公司的盈利能力比上期好,但实际上,我们还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比如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受物价的上涨等原因而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这都是我在做财务分析时遇到过的问题,当时想也没想,就将一般理论套了上去,事后通过上台展示时才知道自己做错了。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预测公司的未来,因此,财务数据必须具有连续性而非偶然性,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切忌只看表面现象,我们一定要深入,要找出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效果的财务数据,而不能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这也是财务分析中很重要的一点。比如,我们不能单凭企业实现了净利润而肯定企业的经营能力,要具体分析利润表中的各个账户的数据,找出利润的具体来源,投资收益、公允价值损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对利润的影响数,这些都带有偶然性,并非是企业经营效果的反映。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之和的差额上,它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经营效果,营业成本与各项期间费用之和反映的是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情况。再如,在分析货币资金为何减少时,不能仅凭附

注上的说明而分析成支付了银行承兑汇票,而要更深一层的分析出银行承兑汇票所包含的具体业务内容。

另外,财务分析也并不是对每张报表的各项数据进行机械性分析,而是需要将某些数据结合起来一起分析,必须要有全局的观念,这点很重要。比如,在分析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时,最好结合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进行分析,这样能够进一步了解公司款项的收回情况、资金风险高低等;也可以将其与总资产进行比较,了解经营效率。再如,分析应付职工薪酬时,也要结合现金流量表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来分析。分析时一定要把企业的全部数据都视作一个整体,考虑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一个数据的变动会影响到的其他数据的变动。我们最后分析的成果一定是整个企业怎么样了或者是将来会怎么样,是要对整个企业的现在和将来作出一个总体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正是以具体每项数据的分析为基础的。即单独分析是分析的过程,而得出整体的结论是分析的结果。

在上这门课程时,我特别容易想起这学期在学的《审计学》。我觉得这两门课程有些方面特别相似。比如,审计上的实质性分析程序主要是运用了财务分析的方法,特别是对于报表的分析方法。相同的一点都是先找出与以往数据相比的重大不同之处,或者是找出某项比率的不正常情况,然后再深入分析不同的原因或是造假的可能,审计上称为细节测试。审计是通过分析程序确定重点审计领域,财务分析是通过分析程序找出需要重点关注的项目,我觉得在这一点上它们本质是一样的。财务分析一定要讲究思路的严谨和措辞的严谨,切忌只凭某些计算就得出某项结论,如果要给某个现象下结论的话,则要求论证过程的完全正确,证据要很充分。例如,我们我们不能光凭销售费用与营业收入成比例变动就得出销售费用没有作假的结论。这也与审计人员的职业谨慎态度相似。

对指标的分析主要采用比率分析法。一般来说,比率分析法是以财务报表为依据,将彼此相关而性质不同的项目进行对比,求其比率。不同的比率,反映了不同的内容。通过比率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公司的各种情况,以及能够更准确、更科学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比率分析具体又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和获现能力分析。对于每项指标,并不是每个财务指标都要分析到,而是找出最适合该企业财务指标,有时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而定。例如,在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时,若企业存货不多,则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都可用;若企业存货明显较多,则用速动比率更好;而若企业应收账款很多,则用现金比率,而不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百分比分析和比率分析都是通过对数字进行计算比较,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并预示公司的发展趋势。有时为了更直观地反映这种趋势,可以用图表来帮助分析。常见的图表分析有杜邦分析和雷达图表分析等。

财务分析虽然能够帮我们全面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状况,但是它仍然存在着很多局限性,比如信息的时效性问题。财务报表中的数据,均是公司过去经济活动的结果和总结。用于预测未来的动态,只具有参考价值,并非绝对合理可靠。

《财务案例分析》课程说明 篇9

与以往的说明文相比,课程标准提出的“说明性文章”扩大了这类文章的范围,这一提法很大程度上淡化了按照文体进行教学的观念,但是,说明性文章的教学状况并没有因此而改观。

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困扰在于,语文教科书涉及的文本内容尽管不一定就是“教学内容”,但会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提炼和加工。而且,语文知识不断更新、充实,呈动态性的发展样态。语文教科书的这些特点影响甚至干扰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因此,对很多说明性文本的解读实际上是教师凭个人经验进行的,学生所学的完全是由语文教师任意择取的文本内容,也就是有些专家所言的:教师所教的是“教师的语文”而不是“课程的语文”。由于不明确说明性文章的课程标准导向和教学内容,部分老师以文章中科学知识的学习代替教学,对科学精神进行僵硬说教,或是强化说明文的“老三样”(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事物特点)。

二、问题的解决——说明性文章的教学解读

(一)立足课标,明确导向

课程标准已颁布多年了,然而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课程标准的教师还不多,处处以课程标准指引教学工作的教师则更少。这样的认识导致了教师文本解读的“无政府状态”。所以出现了种种“教师的语文”。

文本解读基于教科书。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有必要对教科书的内容、组织方式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以适合当前学生的学习。其优化和整合的基准就是课程,具体的依据就是“课程标准”,优化和整合的目的正是更好地达成课程标准的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表述了对学生的基本期望,其落实是由课时教学目标逐步达成的。课时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主题、内容和活动。从课程标准到课时教学目标是一个分步转换的过程:课程标准(各学段结束后预期达到的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目标。可见,教师文本解读的基点就是课程标准。为了更好地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将课程标准进行细化,依据实际教学情况转化为相应的课时教学目标。

具体而言,教师依据课程标准解析文本包含以下步骤:

1.明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程目标导向;

2.明确内容标准中的知识(学生需知道的文本内容)和能力(学生需要形成或迁移的相应能力);

3.链接教学单元,分析文本的主要知识技能,正确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

4.用学生能明白的语言,表达最主要的文本内容。

以“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说明性文章”单元为例,教师要“明确与教学相符合的目标导向”,即了解并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四学段阅读教学方面的目标和教学建议。“课标”中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提出的要求是:“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就写作方面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据此,第四学段说明性文章的基本教学导向如下:

1.通过比较,能够区分说明性文章的文体特点;

2.能够阐述说明对象及特征,知道并懂得说明事物如何抓住事物的特征,能够用说明性语言明白、清楚地说明某个事物;

3.能够把握说明性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的类型;

4.能够快速地抓住说明性文章的要点,能够体会说明性文章所蕴含的基本情感趋向。

以上教学导向,并不直接等同说明性文章的课堂教学目标,也不应简单地列为每篇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内容。例如,七年级出现的说明性文章《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我们并不需要把它们当做说明文来教。对于“通过比较,能够区分说明性文章的文体特点”这一教学要求,可以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的《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这些比较典范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的时候,对说明文的文体特点作介绍。

(二)立足单元,整体解读

日常阅读时,对于一个普通文本,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揣摩。当我们面对一个教学文本时,则要考虑其在整个学段、整册课本、整个单元中所担负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的教学要求,还要考虑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能力基础和兴趣爱好等等,并且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如今,语文教科书的单元以主题为主线设计,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应当立足单元整体,明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通盘考虑单元各篇课文的教学处理,使每篇课文的教学“各司其职”。各篇课文要为我所用,不必顾虑编者定为“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教师有自己的理解和选择,根据各篇文章的特色,教学要求可有所侧重,使单元教学任务化整为零,便于学生掌握。

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是以“人与自然”为主题,编写的五篇课文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单元导读提示,“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望,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还要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据此可见,该单元教学关注课标的要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这应当成为该单元的教学重点,而“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激发我们的求知欲望,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这一单元要求则要根据不同的文章的特点各有侧重。

《化石吟》是这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诗歌教学应通过多种方式的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理解作者行文之中对化石的赞美之情,以此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对于单元教学重点,教师不妨教授以点评标注法简练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帮助学生自主归纳,以一句话或一个语词提炼内容要点,点评标注于相应的诗节旁。教学《看云识天气》,同样是落实单元教学重点,这课继续练习快速默读,学会以图表概括法(或找出关键句)概括课文内容要点,识记一些关于天气方面的谚语,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绿色蝈蝈》一文,继续学习圈点批注和提取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如何描绘蝈蝈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品味作者生动自然的语言来感受浓浓的生命意识,理解和尊重生命,以至于小巧玲珑的昆虫,明白每一种生命都来之不易,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有其道理,激发学生阅读《昆虫记》的积极性。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信息较多,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并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全文,并能用记录摘要获取要点信息,据概说——评说的结构方式和按时间发展的阶段顺序,掌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要点,学习敢于幻想、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认识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巨大作用并受到鼓舞。

《山市》是自读课文,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接触到的第三篇文言文,学生学习文言文又尚在初始阶段,所以对文言字词、语法的要求可以尽量放低,甚至基本不作要求。只需要学生疏通文意,以创造性复述再现“山市”奇景,以此落实单元教学重点。记录神奇怪异的故事是《聊斋志异》的生命所在,《山市》是其中一篇,当然也要记录神奇怪异的内容。对这件怪异的事情,首先是令人惊疑:“世间真有此事?”接着是令人纳闷:“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最后就该是羡慕、是可惜了:“我要是也能身处其中该有多好!”因此,教学不妨由“鬼市”二字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山市”神奇、壮丽的幻景,初步体会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神奇怪异”之特点。同时,拓展与“山市”一样的其他自然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变化之奥妙。

(三)立足文本,突出个性

从叶圣陶、夏丏尊在《国文百八课》里提出“说明文”(解说文)概念始,至今说明文教学仍然是“抓特征、理顺序、明方法、讲语言”。在实际教学中,说明文就被肢解为文体知识几个要素的圈点勾画,失却了每篇说明文特有的个性,进行着低水平的循环教学。因此,教师还应立足文本,突出个性,驾驭课程文本的生成转化。这里所谈“个性”,一是文章作者的语言表达个性,二是指文章作品的独特意图。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这里的“要点”,是指对文本内容材质的把握,而不是文本所带来的科学知识和常识这些表面层次的内容。我们在进行说明文教学的时候,往往忽略对文本内容材质的把握,即作者写作这篇说明文的目的(作者为什么写这篇说明文?这篇说明文写给谁看的?)和个性特色(作者介绍了什么知识要点?作者用什么语言形式介绍的?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方面?)带给我们怎样的美的欣赏(科学性和知识性)?《语文课程标准》中单列“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就是对这种现状的提醒与纠正。因此,教师的文本解读既不能作简单的单方向的对象性解释,也不能对文本做简单的评判,应是一个把握文本规定性意义的过程。教师驾驭说明性文章的目的不在于课堂授予学生多少科学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相似的自然、社会现象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和角度去认识它、介绍它。

例如,《故宫博物院》的教学,教师解读文本就不能只是满足于对故宫博物院的介绍,或者仅停留在对故宫的对象性解释,《故宫博物院》的美在于体现了故宫的博大,更在于文章展示了说明顺序的理性美,作者介绍的简洁美。该文原来是一篇广播稿,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由于《故宫博物院》最初是为广播写的,所以对说明文的一些基本要求,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详略适宜等,比起书面文章来要求就更严一些。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教师画出参观游览的示意图,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并介绍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对重点说明的部分,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

《财务案例分析》课程说明 篇10

一、课程结构的设计

从“企业财务分析”这一具体的会计岗位职能要求出发, 依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组建一系列行动化的学习情境和学习项目。“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是以“做”为主体的课程, 所有理论知识都应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得以理解、掌握和检验。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以各项工作任务为核心, 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练结合起来,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本课程以企业财务分析中常见的分析项目为依据, 选择确定课程内容, 主要包括:企业财务分析概述、四种能力分析、四类结构分析、企业财务总体分析与评价。将技能要求相似的岗位进行合并, 确定“企业财务分析”这门课程职业岗位定位是:财务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当然, 对于不同的行业, 该岗位所要求的能力也不一样。

二、课程开发的探索

1. 教学模式

应届毕业生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2) 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不够; (3) 部分学生沟通能力不够。因此, “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应做到理论教学与单项实训教学同步, 融“教、学、做”于一体;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相结合;校内模拟实训与校内真账实践相结合。教师要遵循“数量少而质量精”的教学原则, 按教学要求和课程性质归纳出课程的基本框架——基本的知识和经典的理论, 然后运用激昂、激趣的讲授和互动式的教学等方式与学生一起共同生成知识。

2. 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任务驱动式”“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还注重教学方法灵活性, 课堂讲授中注意多种方法的相互结合, 在讲述与讲解过程中, 将各种教学方法都融于整个的教学环节中,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 采用项目式教学法。“企业财务分析”这门课程根据我们所调研的情况来看可以分为四种能力分析、四种结构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成本费用分析及总体分析五大模块, 每一模块独立性较强, 且每个模块可操作性也较强, 这样刚好与项目式教学的特点吻合。将项目式教学法应用于“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教学, 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等大有益处。

3. 教学手段

采用投影图片、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充分利用网络课堂, 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4. 教学反馈

教学过程中通过记录以下方面来反馈教学:一是记录学生所思所想, 发掘学生的潜力;二是记录教材处理、时间分配上的心得, 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教学效率;三是记录合适的教学方法;四是记录学生学习时需要点拨之处和点拨的时机;五是记录课堂中的疑难问题, 以期随时解决;六是记录作业中的普遍问题, 减少失误, 让学生多多体会“优”的喜悦, 起到正反馈作用。

三、结束语

(1) “企业财务分析”课程的开设对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来讲非常有必要。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 要想了解某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 不一定要到该企业去实地考察, 通过其提供的财务报表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就可以得出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就必须依赖于我们这门课程中的某一些专业知识才能进行。

(2) 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从我们的社会调查来看, 所有的企业都关注四种能力的分析, 即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而对于大型企业及银行等金融机构, 它们还比较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 因为现金流量的不足可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3) 教师在平时授课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重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

摘要:“企业财务分析”是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必选课。因此,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 本人对“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财务分析,课程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徐秀艺主编.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上一篇:高考语文作文精美语段下一篇:珠海中心小学2014社会实践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