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预警管理制度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预测预警管理制度(精选8篇)

预测预警管理制度 篇1

1、目的

为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规范各类职业健康安全等信息的管理流程,做好对事故的防控,对在生产经营、作业场所出现的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管理、职业健康、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劳动纪律、安全操作、安全培训、隐患排查、应急预案管理等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早排除,确保企业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消除事故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2、适应范围

适用于在XXXX公司生产经营、作业场所出现的安全生产、设备设施管理、职业健康、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劳动纪律、安全操作、安全培训、隐患排查、应急预案管理等方面的隐患信息管理适用本规定。

3、依据标准

参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预警系统技术标准(试行)》。

4、职责

4.1XXXX负责监督、指导各单位预测预警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4.2XXXX负责对系统中教育培训、应急救援、事故管理、隐患登记、隐患整改等内容的填写。

5、工作内容

5.1各级单位日常进行的安全教育培训,培训结束后次日下班之前将培训概要录入教育培训记录。

5.2各级单位日常进行的应急演练情况,演练结束后次日下班之前录入演练记录及评估信息、启动应急预案情况、上传相关附件并发布。

5.3各级单位日常发生的事故情况,在事故调查结束后12小时内录入事故情况记录。

5.4公司全体人员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预警工作,收集安全生产预警工作所需数据,所有数据必须附照片,各单位领导、工段长、专兼职安全员将有效数据及时录入预测预警系统。

5.5单位安全员定期对形成的单位安全预警工作分析报告,上报单位研讨制定整改意见和措施并填写问题整改情况反馈。

5.6按安全隐患信息的来源、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程度,公司全体人员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或事故隐患及时登记在安全隐患排查统计分析记录本,由各单位领导或工段长或专兼职安全员当日登记入预测预警系统隐患登记中,对未整改项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单。

5.7整改单位可以将隐患转发给下属单位整改,或者将本级单位处理不了的隐患上报给上级单位协调处理。

5.8发出整改通知单单位每天查看隐患整改中的验收管理,验收人员查看整改落实情况,对按照要求落实整改的隐患通过验收并在销案管理中给予销案,对未按照要求整改的隐患不予通过验收并退回整改单位重新落实整改。

5.9需新增用户,其所在单位提出申请,由单位领导审批后,报生产安全处审核,系统管理员根据审核结果,增加用户账号及相应权限。

5.10相关用户人员在离职、调离前,由所在单位提出申请,单位领导审批后,生产安全处审核后,系统管理员根据审核结果注销用户账号。

6、相关要求

6.1隐患整改通知单号为排查单位名称大写首字母、年份和四位数字组成以此类推。如:生产安全处排查隐患,发给其他单位的隐患通知单号为XXXX。

6.2各单位安全员每周一对单位上周隐患排查总数,整改完成情况,原因分析及处理意见以通报形式并附单位周隐患分析报告,单位领导组织研讨安全生产预警指数变化的原因并制定整改意见和措施签字后交设备保全处和生产安全处。

6.3生产安全处每周、每月对自动生成预警分析报告,报公司安委会研讨制定整改意见和措施并填写问题整改情况反馈。

6.4各单位每月对预测预警系统数据录入的真实性及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生产安全处不定期抽查,对弄虚作假及未及时整改问题纳入考核。

6.5系统管理员将日常安全告示,通过公告发布重要通知信息。

6.6系统管理员定期检查是否有新的操作系统补丁程序发布,及时联系设备保全处更新操作系统补丁程序。

7、责任追究

7.1员工发现有关单位对存在的危险源或环境因素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存在潜在问题或隐患的,随时可向单位安全员报告安全信息,经单位安全员确认跟进处置。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组织整改处理并反馈的,考核工段负责人当月考核分-5分/每项、直接责任人当月考核分-10分/每项并跟进处理。

7.2单位安全员每周对各工段隐患信息的录入及时性进行检查,对未及时录入和弄虚作假者,将考核责任人当月考核分-20分/每项。

7.3对单位隐患逾期未整改达到系统报警,调查属人为因素导致,将考核责任人当月考核分-20分/每项。

7.4对未及时录入和弄虚作假,超期未整改项,将考核责任人当月考核分-20分/每项,单位考核安全员当月考核分-20分/每项。

8、附则

8.1本制度由设备保全处起草并归口管理;

8.2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

预测预警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商业贿赂等腐败现象进行全面治理。为有效防治商业贿赂,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完善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完善防治商业贿赂预测警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是对一个地区商业贿赂的各种信息实施动态监测和综合分析,及时预测商业贿赂的变化趋势并发出先兆预警,以便采取应急措施,有效防止和及时处置商业贿赂的一种长效运行机制。完善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可以做到对商业贿赂提前预警,将防治商业贿赂的战线向前延伸,及时遏制住商业贿赂的苗头。完善商业贿赂预测预警长效机制有利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战略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完善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如通过党务公开、政务公开、联席会议等制度,实行情况通报、线索移送、案件协查和信息共享的互动机制,部门之间形成了有分工有合作的工作格局,这些举措为完善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提供了实践基础。

二、构建网络平台,为完善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提供载体

防治商业贿赂信息收集机制是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的基础。如果没有及时充分的商业贿赂信息,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就无从谈起。

收集五类重点信息。收集商业贿赂信息时应特别注意五个重点内容:一是重点案件的信息,要围绕查处的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收集信息;二是重点领域和行业的信息,要围绕商业贿赂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行业收集信息;三是重点项目的信息,要主动参与重点项目并收集信息;四是重点环节的信息,要抓住重点环节收集信息;五是重点人员的信息,要瞄住拥有重点岗位职权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拥有司法权、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的公务员。

形成三级指标体系。根据掌握的信息,需要将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形成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 (警源性指标) ,由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等组成;二级指标 (警兆性指标) ,由商业贿赂案件的个案、窝案、串案、大案要案等类型构成;三级指标 (警情性指标) ,由报警数、立案数、涉及人数、金额、危害、影响等构成。这些指标应经科学测定评估并将其固化。

建立预测预警办。随着国家预防腐败局的成立,我国各级政府预防腐败的专门机构正在逐渐完善,防治商业贿赂信息收集机制的有效运作,需要在条件成熟时成立专门的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办公室,形成以各级政府统一领导,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和领域各负其责,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的运作机制。各相关部门应通过行业协会、新闻传媒等渠道,将收集到的信息报送到各地预测预警办,然后由预测预警办分门别类地将信息输入数据库。

预测预警办在防治商业贿赂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一是制定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政策,统一规划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活动;二是组织实施各种商业贿赂预测预警计划、工程、项目;三是总结、推广各地预测预警的先进经验;四是编辑出版各种商业贿赂预测预警宣传材料,通过相关渠道散发给公众。

预测预警办要运用计算机系统汇总各方面信息,并使之成为商业贿赂预测预警工作的平台。例如,预测预警办将各种商业贿赂案例的特征、数据和值得关注的问题输入规定的计算机预测预警系统;各地纪检监察、公安、检察院、法院、工商等部门在处理商业贿赂案件过程中,将各种案例的特征、数据和值得关注的问题输入规定的计算机预测预警系统;有关部通过联网预测预警办的计算机预测预警系统,对商业贿赂案件按地区、领域、行业、项目、环节、人员等进行动态监测,从中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

三、防治商业贿赂信息分析预测预警机制

信息分析处理。防治商业贿赂信息分析处理机制指预测预警办通过计算机系统对输入其中的商业贿赂信息进行筛选、动态监测、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性意见的运作过程。商业贿赂信启、分析对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关部门查处———个商业贿赂案件后,预测预瞥办要对案刊:进行研究,分析部门、领域、行业、环节等在制度,亡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堵塞漏洞的建议,并着重从思想、经济、体制等层面分析商业贿赂的成因。我们认为,通过全面而严密的商业贿赂信息分析,可以对本地区各重点领域、各重点项目、各重点环节、各重点人员可能发生的商业贿赂提出预测预警,使之能够及早发现问题,尽量避免商业贿赂案件发生;本地区的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环节、重点人员也可以由此查找制度、技术的盲点并有效弥补漏洞,在此基础上制定防止商业贿赂的对策。同时,通过全面而严密的商业贿赂信息分析,预测预警办可以为本地区的防治商业贿赂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预测预警。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工作,主要是对在商业活动中,经营者通过贿赂手段,以获取交易机会或者经济利益行为的相关信息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统计分析,从而得出预警程度评价标准。我们主要考虑从指标性质、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可控性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确定预警等级。例如,综合2004至2006年某市商业贿赂情况,确定以全市商业贿赂发案人数占全市人口总数的比率为基数,统计2007年的商业贿赂发案数和发案率,计算2007年全市商业贿赂发案人数占全市人口总数的比率、商业贿赂案件数占所有贿赂案件数的比例、案件涉及领域多少、金额大小、涉案人数多少、案件性质等有关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和判断,确定“三色”预测预警等级:蓝色 (Ⅲ级,安全区) ,黄色 (Ⅱ级,暂停区) ,橙色 (1级,危险区) 。这个过程是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发挥作用最关键的环节。

四、防治商业贿赂预报处置反馈机制

防治商业贿赂预报处置反馈机制是信息分析预测预警的最终目的,只有把通过分析处理而得到的防治商业贿赂警示信息及时反馈,才能发挥其对症下药之功效。防治商业贿赂信息的反馈贵在迅捷,因此各地预测预警办应当负责建立通畅的信息传输网络,建立防治商业贿赂预警的信息发布网站,不仅在网上建立预警明示牌、网上预警公示,而且直接针对某个问题向具体部门、企事业单位、项目、相关人员发出警报信息或预警通报,同时向上级传输信息。为此,预测预警办可设立发言人制度,定期向新闻媒体发布有关信息,向社会及有关单位发送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专刊。例如,对警报信息处于黄色区的部门、领域或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预警预报及时发现和制止即将发生的有关商业贿赂行为;对已经发生商业贿赂行为的部门、领域或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充分的技术和法律分析,发现防治商业贿赂方面存在的漏洞、缺陷,据此发出监察建议,督促其及时整改。一旦具体单位、相关人员接到预警通报,就要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在规定时间内将整改落实情况书面反馈预测顶警办。

五、加强制度建设,为完善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提供保障

在完善防治商业贿赂预测预警机制工作中,除了构建预测预警网络平台外,加强制度建设是重要的保障。—是加强群众举报投诉制度。要对外公开受理举报投诉电话,鼓励群众举报商业贿赂行为,并明确专人负责受理举报投诉事项,同时对举报投诉事项进行登记,定期梳理,从中发现问题。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制度。要规范商业信息公告,不断完善网络建设,提高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公平竞争。三是加强信息通报和联席会议制度。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下,各部门要协调配合互通信息,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查办案件的协查机制和移送受理机制,提高办案的整体效能,对瞒报、漏报、迟报、错报信息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制度。要对商业贿赂案件立案、侦查、审判和刑罚执行情况开展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预测预警办根据检查情况提出整改建议,并督促整改到位,对拖而不办、不落实整改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五是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对参与商业交易的单位及有关人员,建立诚信档案,完善信用体系,严格执行廉政准人制度,对缺乏诚信、信用等级低的单位和人员,要限制或禁止商业交易。

预测预警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公共危机 监测 预测 预警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5-0075-03

Relation Analysis of Public Crisis Monitoring, Forecast and Early Warning

Xu Feng Xie Chenghua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Fconomics, Lanzhou, Gansu,730020)

Abstrac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are the significant functions of Public Crisi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method of public crisis forecast is the tight junction of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functions. But the relation of these three concepts is still not correct defined. Article defines these three concepts through analyzed these three fun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public crisis management.

Key words: public crisis; monitoring; forecast; early warning

CLC number: G203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003-6938(2011)05-0075-03

近年来,我国先后发生了一系列破坏性极大的公共危机事件,给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影响。国务院意识到公共危机管理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后,要求全国建立统一的公共危机管理信息系统,监测、预警是该系统的两个重要功能,而将这两项功能紧密连接的则是公共危机预测分析。理论上公共危机在发生之前都存在一定的迹象或征兆,而这些迹象或征兆就是帮助人类提前感知危机的线索。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唯有加强对危机发生迹象或征兆的识别和获取,建立完善可以涵盖监测、预测与预警的信息系统,才可以减轻公共危机带来的重大损害,甚至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

1 公共危机监测、预测与预警的界定

目前,政府和社会在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公共危机事件的监测、预测与预警的重要性。危机管理中关口前移是国家和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趋势,而预期那些以外的危机事件将防止人们在危机来临时不知所措。监测、预测与预警作为危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及时做好应急准备、有效处理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前提。因此,公共危机的监测、预测与预警就是实现关口前移的必然路径。所谓公共危机监测、预测与预警就是对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前的迹象或征兆进行监控、预测分析,并由此做出警示的活动,其主要工作包括采集、储存、分析、传输有关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并通过监测与预警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信息交流与情报合作。

1.1 国内外关于公共危机监测、预测与预警的研究

国外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有关危机爆发前的研究,更多的侧重于公共危机监测与预警的研究,且一般将危机监测与预警联系在一起,称为监测预警系统(EWS)。公共危机监测预警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包括收集、分析和传播危机信息,且监测预警系统功能的实现以预测与监测为基础。总结国外各类公共危机管理的监测预警系统的结构和内容,可以将其概括为四个主要部分,即公共危机信息的识别,公共危机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公共危机信息的综合处理以及公共危机信息的传播。其中,公共危机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是公共危机监测的主要内容,公共危机信息的综合处理是公共危机预警的主要内容。对于公共危机预测的研究,国外学者普遍将其视为实现监测预警系统功能的手段和方法。

国内有关公共危机的研究中,学者们不仅将危机监测、预测与预警统一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而且还根据危机监测、预测与预警的不同功能,给出其各自独立的概念和内容。所谓公共危机监测就是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可能诱发灾害的各种因素和灾害本身的变化进程进行适时观察、测定,及时了解其活动、变化规律和趋势的灾害管理活动。[1 ]公共危机的预测是指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人们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危机是否发生、发生何种事件、在哪里发生以及如何发生等进行预见,并推测事件未来的发展趋势。[2 ] 公共危机预警是指根据公共危机预测分析和风险评估结果,依据可能发生公共危机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标示预警颜色,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3 ]

1.2 公共危机监测、预测与预警概念辨析

目前,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有关危机爆发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共危机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上。有些研究称之为监测预测系统,也有称之为监测预警系统,更有将其统称为公共危机预警系统。在各类公共危机管理信息系统中,其主要内容始终围绕着公共危机监测、预测与预警三个方面。但对这三种的概念始终没有正确的界定,这势必影响公共危机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设。

(1)公共危机监测。公共危机监测也是公共危机管理中预警子系统的基础。在公共危机管理信息系统中,公共危机监测是贯穿于“平时”和“战时”两种状态当中。“平时”状态下的信息监测,一般是突发事件还没有被感知和发现,或者刚刚被感知和发现时进行。此时信息监测主要是对监测范围内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以及进行日常数据的管理工作,力求尽早发现风险孕藏和生成的公共危机事件。当某个信息指标,即公共危机事件的征兆超过警戒值时,公共危机监测进入“战时”状态。此时信息监测力争掌握灾害产生的各个侧面的变化情况,并实时掌握可以体现突发事件发展变化的信息,为公共危机预测、预警工作提供条件。

(2)公共危机预测。公共危机预测的作用在于准确把握公共危机事件的脉络,为防范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在不同的公共危机类型中,用到的预测方法也不相同,例如可以通过卫星云图的跟踪分析,结合洪水发生的历史规律,对洪水的水位做出判断来预测未来时间里水旱灾害的级别和影响范围等要素;对于群体性事件、恐怖活动等社会安全事件可以通过对敏感地区的社会现象调查,研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来把握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的相关信息。高精度的预测分析有时甚至可以避免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及时预测危机的发展速度和影响程度,以规划危机应对的总体原则和可行步骤。危机的“度”决定了危机管理的“度”,依据前者的变化趋势确定后者“行”与“止”的边界,是危机预测预警应解决的一个基本问题。[4 ]公共危机预测的作用是对通过监测系统中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和评估,并对突发事件发展趋向进行跟踪,预先对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及爆发的可能性做出估计。由此可见,预测的一切工作都是在危机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的,对突发事件预警的成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整个突发事件预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3)公共危机预警。公共危机预警是在公共危机监测中信息采集、信息研判和信息编报三个环节后,根据公共危机预测的结果来确定预警级别,发布相关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的活动。公共危机预警从广义上讲是从公共危机监测到公共危机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公共危机预警决策,并发出预警警告,其目的是为了化解危机或缓解危机带来的损害。公共危机预警是一个广义上的概念,在此概念下包含了公共危机监测与预测的内容。首先是对危险要素持续的监测并对警兆进行客观分析,做出科学的风险评估,如果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突发事件不会发生,则返回继续监测;如果风险评估的结果显示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则向社会公众发出警示信号;当社会公众采取有效的响应行动后,预警结束(见图1)。公共危机预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及时向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和社会公众发出警报,使他们采取正确的措施避免或缓解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当发出预警信号以后,公共危机管理相关部门及公众开始突发事件的应对及处置,此时也就意味着突发事件预警的结束。

2 公共危机监测、预测与预警关系辨析

综观国内外关于公共危机监测、预测与预警的研究,不难看出公共危机监测作为公共危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正常施行的可靠保障。而公共危机预测则作为一种手段贯穿于整个公共危机管理信息系统中,自始至终为公共危机监测的结果提供分析方法,为公共危机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有必要对突发事件预测与监测、预警的关系进行辨析。如图2所示,公共危机监测为公共危机预测提供信息资源,公共危机预测结果是公共危机信息编报的依据。危机管理部门根据由监测系统编报的公共危机类型、级别和发展趋势等判断是否进入公共危机预警环节。在预警环节中,首要步骤就是对报送的公共危机的相关信息进行深一步的预测,主要是预测公共危机事件的未来发展动向以及规避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或者减少其发生带来的损失;为了准确的预测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就需要具有针对性的对公共危机的相关信息进行监测,也就是所谓的“战时”信息监测。公共危机预警决策时根据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以及预测的结果来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和发出警报的级别。

2.1 公共危机监测与预测的关系

公共危机相关信息采集和监控均为公共危机监测的环节。公共危机监测中信息采集分为“平时”和“战时”状态,而公共危机预警中的信息采集已经进入“战时”状态。此时,信息采集着重于信息的长期采集(直至预警结束为止)以及对相关信息的跟踪。“战时”状态与“平时”状态下信息采集的区别在于:首先,“平时”状态下信息采集范围广;“战时”状态下信息采集针对性强。其次,“平时”状态下的信息采集凌乱无章;而进入“战时”状态,经过公共危机相关信息研判,已明确了公共危机的类型和级别,此时公共危机相关信息采集注重公共危机预警的目标选择和重点选择。

公共危机监测获得的信息和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是公共危机预测和预警的基础,准确的公共危机相关信息有利于公共危机管理后期工作的正确展开;预测就是通过对公共危机监测环节中的信息采集所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选取合适的预测方法对可能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以及公共危机事件的危害程度等进行估计,并预测危机的演变、发展和趋势等,为预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由此可见,公共危机预测是以信息监测为基础的,且公共危机预测是信息监测的延续;信息监测是对公共危机事件状态的监控和描述,公共危机预测是对其发展态势的估计和判断。

2.2 公共危机预测与预警的关系

公共危机预测是人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危机是否发生、发生何种事件、在哪里发生以及如何发生等进行预见,并推测事件未来的发展趋势,贯穿于整个公共危机管理的监测与预警活动中,对公共危机预测是对监测得来的信息进行鉴别、分类、定级和分析。

公共危机预警就是根据一些公共危机事件的特征,对可能出现的公共危机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设施规划,给出警示。根据管理学理论,决策分析分为三类,即确定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和风险性决策,公共危机预警本身就是一种决策分析,且属于决策分析的第三类——风险性决策。公共危机预警的决策分析就是根据信息研判、预测的结果,确定公共危机预警级别的临界点,决定是否发出公共危机预警信号和预警指令的过程。

从内涵上看预警的内涵比预测广, 预警既包括对预警对象现状的评价, 也包括对预警对象未来状况的预测。从结果上看预测的结果可以是定量的, 也可以是定性的, 仅仅表现为突发事件趋势和动向的估计,而预警的最终结果是向特定的受众体发出警示, 并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给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3 结语

无论是公共危机的监测、预测还是预警功能,其实现都需要公共危机管理中各环节的紧密配合和相互协调。为了避免公共危机管理中各环节产生混乱,政府有必要建立公共危机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各种先进的信息化系统将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监测、预测与预警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为避免或缓解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绍玉,冯百侠.城市灾害应急与管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101.

[2]卢涛.危机管理[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41-56.

[3]汪永清.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7:93.

[4]张成福,唐钧,谢一帆.公共危机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34-135.

预测预警管理制度 篇4

浅析公路灾害预警管理体系构建与内外部预警

良好的公路交通运输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础,公路建设的发展给给人类带来了文明与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公路交通灾害,其已经威胁社会的.持续发展,需要对其进行综合防范.本文介绍了公路灾害预警管理系统的构建思想,探讨了公路外部环境及公路内部管理的预警.

作 者:寇广大  作者单位:五常市交通局,黑龙江,五常,150200 刊 名: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英文刊名:CHINA NEW TECHNOLOGIES AND PRODUCTS 年,卷(期): “”(16) 分类号:U4 关键词:公路交通运输   灾害预警管理   外部环境  

瓦斯超限预警制度 篇5

瓦斯超限预警分析处置制度

2017年二月五日 天合煤矿瓦斯超限预警分析处置制度

第一条 为了从严控制和查处瓦斯超限,有效预防瓦斯超限事故,消除安全隐患,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建立瓦斯超限预警机制,是通过对井下作业环境中瓦斯浓度达到超限临界值之前进行超前报警(下简称预警),现场及时处置,达到防止瓦斯超限的目的,实现瓦斯零超限。

第三条矿井必须建立瓦斯超限预警管理制度,对所有采掘工作面及其回风巷、采区回风巷、一翼回风巷、矿井总回风巷、机电硐室和其它用风地点实行瓦斯超限预警。实施预警地点的瓦斯浓度达到规定的预警值时,矿井必须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瓦斯超限。第四条 瓦斯检查员必须按照矿井瓦斯检查制度规定的时间、路线、地点、次数和方法检查瓦斯,当检查地点的瓦斯浓度达到预警值时,立即按规定进行处置。

第五条 以下地点的瓦斯超限预警浓度规定为:(一)矿井采掘工作面风流、回风流及回采面上隅角瓦斯预警浓度设 1.0%;(二)采区回风巷瓦斯预警浓度设 1.0%;(三)矿井总回风巷及一翼回风巷瓦斯预警浓度设 0.75%;(四)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采煤工作面进风巷瓦斯预警浓度设0.5%;(五)采用串联通风的被串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吸风口前瓦斯预警浓度设0.5%;(六)处于回风流中机电硐室的进风侧瓦斯预警浓度设0.5%。

第六条 瓦斯检查员发现检查地点的瓦斯达到预警值时,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并就近通知带班矿长、带班队长和预警区域的人员进行处理。

第七条 带班矿长、带班队长接到瓦斯超限预警信号后,必须立即赶到预警工作面,查找原因,进行处置,必须有效控制瓦斯浓度继续上升,保证瓦斯不超限。

第八条 回采工作面瓦斯达到预警值时,工作面必须立即采取限产(包括控制爆破量)、控制施工作业强度等措施,降低瓦斯涌出量;若因通风系统短路或通风巷道垮塌造成风量不足发生瓦斯预警,则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恢复正常通风系统或维修失修巷道,保证正常供风量。

第九条 掘进工作面瓦斯达到预警值时,工作面必须立即采取增风措施,降低瓦斯浓度;若属打钻、出煤等施工作业增加了瓦斯涌出量,则首先停止作业或控制施工作业强度,再采取增风措施,将瓦斯浓度控制在预警值以下。

第十条采区回风巷瓦斯浓度达到预警值时,区内所有采、掘工作面必须停止采煤及爆破作业,由值班矿长负责,查找原因,采取措施,将瓦斯浓度控制在预警值以下。

第十一条 矿井总回风巷或一翼回风巷瓦斯浓度达到预警值时,必须立即由矿总工程师负责查明原因,对引起矿井或一翼回风巷预警的主要瓦斯源采取增风、限产、限掘等措施,保证预警区域内所有地点瓦斯均不超限。

第十二条 矿井调度室在接到井下预警报告后,必须及时通知现场带班矿长和带班队长组织处理,控制瓦斯浓度上升,防止瓦斯超限。同时向总工程师报告。

第十三条 矿总工程师在接到关于瓦斯预警的报告后,必须立即督促现场查处预警问题,对处置情况进行跟踪。对瓦斯浓度达到了预警值的地点,要组织矿相关部门、区队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采取措施,防止频繁预警和超限。

第十四条 矿调度室必须将预警处置相关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交接班。

第十五条 矿长对超过 24h 的预警地点,要召集相关矿领导进行分析,对频繁发生预警地点的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对现场预警处置不力的带班矿长和区队领导给予处罚。

第十六条 矿井调度室接到井下汇报或发现有瓦斯超限时,必须及时向矿值班领导、总工程师报告。值班领导和总工程师应立即组织查明原因,采取处理措施。调度室要做好跟踪调度和处理记录,并及时向地矿公司调度室报告瓦斯超限原因及处理情况。

第十七条 发生瓦斯浓度≥ 3% 及以上超限事故,矿长必须召开分析会,对事故责任的科、区、队负责人严肃处理。并将分析处理情况书面报地矿公司。发生瓦斯浓度≦3% 的瓦斯超限事故,矿总工程师必须召开分析会,对事故责任的科、区、队负责人严肃处理。并将分析处理情况书面报地矿公司。

第十八条 矿井调度室发现瓦斯超限时,应立即责成矿井调度室查明原因,组织处理。瓦斯浓度≥ 3%或瓦斯浓度在3 % 以下但连续超限 10 分钟以上时,调度员必须立即向公司值班领导、通风部门负责人报告,由值班领导、通风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处理;不能立即处理的,必须向公司总工程师报告,由总工程师组织处理。调度员要做好记录,并及时将超限原因和处理情况向地矿公司调度室报告。

第十九条 发生浓度≥ 3 %且时间超过 5min 的瓦斯超限事故,公司总经理必须按重大非伤亡事故亲自主持分析、追查和处理。第二十条 矿井调度室必须必须实行24小时值守,经常监视瓦斯监控信息。当发现瓦斯超限时,必须立即责成瓦斯超限地点瓦斯检查员 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第二十一条当瓦斯浓度≥ 3%达 5 分钟或瓦斯浓度低于3 % 但超限时间超过30分钟时,应立即报告当班值班领导和通风部部门负责人,由当班值班领导组织相关部门提出 处理意见,督促立即处理;调度员 要跟踪调度和做好处理记录,并将超限原因和处理情况及时向总经理汇报。

第二十二条对处置不力、措施不落实并造成连续瓦斯超限的单位,按以下原则和程序分析处罚 :(一)对瓦斯超限问题连续三天得不到解决的,公司必须按重大非伤亡事故组织调查,进行责任追究;(二)如果同一地点瓦斯超限问题一周内仍得不到解决,矿井必须责令超限工作面实行不少于一周的停产整顿,责令其落实整改。(三)同一地点瓦斯超限10 天未解决,矿井必须责令超限区域实行不少10天的停产整顿,责令其落实整改。

(四)同一地点瓦斯超限半个月未解决,公司将对超限区域实行不少于一个月的停产整顿,并责令其限期落实整改。所有停产整顿区域均必须经下达停产通知的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复产。

腐败风险预警处置制度 篇6

一、根据腐败风险不同等级,及时采取处臵措施,有效化解腐败风险;

二、腐败风险化解时限为:一级风险3个工作日内化解,二、三级风险5个工作日内化解;

三、一级风险处臵措施必须报经同级党组或纪检部门审定;

四、预警处臵措施分为:国家公职人员采取谈心疏导、批评教育、信访约谈、发函询问、诫勉谈话等方式;部门和单位采取对相关领导诫勉谈话、下发问廉问责或监察建议书、限期整改等方式;

五、纪检监察机关可直接对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实施预警处臵。

兰音村便民服务室服务制度

一、坐班制度。每周一至周五对外办公,周六周日实行电话预约。村干部轮流坐班

二、首问责任制。群众办事问及的第一位工作人员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对群众咨询的事项能当场答复的必须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应详细记录咨询内容并承诺答复时间,限期答复。

三、一次性告知制度。对群众申请办理或咨询的事项,应一次性准确告知事项办理部门、办理流程、所需材料、办理时限等。对不符合政策,确定不能办理的,应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

四、代办服务制度。受理群众代办事项申请后,对符合受理条件、资料齐全的必须在规定时限内予以办理;资料不全的,及时告知补齐有关手续,事项办结后,应及时主动回复办事群众。

预测预警管理制度 篇7

关键词:煤矿安全光纤传感火灾预警,监测系统,一氧化碳

我国是一个多煤少油的国家, 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占世界煤炭储量的33.8%, 可采储量位居第二, 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煤炭在我国一次性能源结构中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2010年国内煤炭消费达到了29.65亿吨, 占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的66%。在《中国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 20多位院士一致认为, 到2050年, 煤炭所占比例不会低于50%。可以预见, 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将是长期的和稳固的, 具有不可替代性。

近年来, 尽管我国出现了一批现代化矿区和大型矿井, 近9年来又关闭了数以万计的乡镇煤矿, 但我国煤矿伤亡事故严重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矿井顶板、透水、冲击地压等事故仍频繁发生, 自然发火现象屡见不鲜, 这种状态严重威胁我国煤矿安全生产, 危及矿工生命安全。矿井火灾是煤矿主要灾害之一, 采空区自然发火占很高比例。矿井火灾一旦发生, 轻则影响安全生产, 重则烧毁煤炭资源和物资设备, 甚至引发瓦斯、煤尘爆炸。

因此, 做好采空区内煤炭的自然发火预测预警和定位对于减少生命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煤矿火灾安全监控技术起步较早, 发展较快, 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的监控系统体系结构已经相当成熟, 并广泛应用于生产、安全监控领域。

国内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已完成了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开发的全过程。国有大中型煤矿装备了完整的煤矿监测监控系统, 其中绝大多数是国内产品。

实践表明, 煤矿火灾灾害监控系统为煤矿安全生产和管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煤矿生产中已作为一项重大安全装备。

光纤传感技术代表了新一代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光纤传感器产业已被国际公认为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国内在光纤传感气体检测方面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 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激光研究所、燕山大学,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 中科院安徽光机所、重庆煤炭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开展了对光纤传感器的研究。

总之, 应用于煤矿火灾的光纤传感器还处于起步阶段, 但相对现有电子类传感器已经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

光纤传感器不带电、易于大规模组网、可靠性好等优点突出, 已经得到了煤矿安全领域的认可和重视。

1 光纤煤矿火灾安全监测系统

将光纤传感技术应用到煤矿火灾安全监测中是近几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 主要是将光纤气体、温度等传感器安装在煤矿井下, 并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和集成, 形成多参数的综合监测监控系统。

光纤火灾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 主要包括光纤气体传感器、光纤温度传感器、集成终端系统以及专家分析系统等组成部分。

光纤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煤层、皮带机以及容易自燃发火的煤仓的温度, 及时发现温度升高迹象, 防止火灾隐患。光纤温度传感器主要采用光纤分布式测温技术。光纤气体传感器主要用于在线测量多种气体成分, 特别是火灾初期的标志性气体, 对于火灾预警十分关键。

铺设于煤矿井下的温度传感器以及气体传感器通过光纤将信号传输至井上, 分析出各项指标后汇集与集成终端系统, 通过集成终端系统完成数据的分类与融合, 然后交由专家分析系统, 专家分析系统分析数据并时时给出井下火灾发生情况。

1.1 光纤分布式温度传感器

分布式光纤温度监测系统是依据光纤中的背向散射光强与温度有关的物理规律实现的, 利用光纤中的激光雷达技术进行距离定位, 利用喇曼效应对温度进行测量, 使用普通的通信光缆作为温度传感器, 本身不带电, 可以实现大范围、长距离的实时温度监测, 具有本质绝缘、防爆、防雷、防腐蚀、抗电磁干扰等传统温度传感器不可比拟的优点。

如图2所示为分布式测温系统基本原理。

光纤分布式温度检测系统采用拉曼散射原理和光时域反射技术实现温度和距离的测定。

拉曼散射原理是依据光在光纤中传播过程中, 产生后向拉曼散射光谱的温度效应。当入射的光量子与光纤物质分子产生碰撞时, 产生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发生弹性碰撞时, 光量子和物质分子之间没有能量交换, 光量子的频率不发生任何改变, 散射光波长与入射光相同, 称为瑞利光;发生非弹性碰撞时, 光量子与分子进行能量交换, 释放或吸收声子, 同时产生一个波长较长的斯托克斯光和一个波长较短的反斯托克斯光。短波长的反斯托克斯光对温度敏感, 可以采用长波长的斯托克斯光通道为参考, 反斯托克斯光通道作为信号通道, 通过两者的比值可以消除光源信号波动、光纤弯曲等非温度因素影响, 实现对物质温度的检测。

光时域反射技术 (即OTDR原理) 是根据激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入射光经过背向散射返回到光纤入射端所需时间, 然后乘以光速即可测得激光脉冲在光纤中传播的长度, 进而实现定位。

1.2 光纤气体传感器

光谱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分子振动和转动吸收谱与光源发光光谱间的光谱一致性。当光通过某种介质时, 即使不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其传播情况也会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光频电磁波与组成介质的原子、分子将发生作用, 作用的结果使得光被吸收和散射而产生衰减。

因为气体分子对光的散射很微弱, 远小于气体的吸收光能, 所以衰减主要产生在吸收这过程, 而由散射产生的衰减可以忽略不计。基于介质对光吸收而使光产生衰减这一特性制成吸收型光纤气体传感器。在光的吸收过程中, 介质分子的运动形式决定了它对不同频率光子产生不同的能量转移效率, 这种效率的直观表达为吸收系数的相对频率的分布, 也就是吸收线形。

当光通过某种气体时, 即使不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现象, 其传播情况也会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光频电磁波与组成介质的原子、分子将发生作用, 使光波特性发生变化, 主要包括吸收和散射。

本研究主要是利用气体介质对光吸收而使光的强度产生衰减这一特性制成吸收式光纤气体传感器。

吸收式传感器的理论模型如图5所示, 一束波长为λ的光通过装满一定浓度被测气体的气室, 由Beer-Lambert定律可得出关系式:

式中,

I———经过气体的吸收后的出射光强度;

λ———入射激光波长;

α———单位吸收长度、单位浓度的气体吸收系数;

c———气体浓度 (ppm) ;

L———通过气室的路径长度 (cm) 。

由式1) 可推出:

通过上面的公式, 气体的浓度值可以在已知输入光强和吸收系数并检测出输出光强时计算得出。

光纤气体传感器系统应用于自然发火特征气体检测时, 怀特池可以将由光纤射出的激光变成一束平行光入射到气体腔内, 由于采空区内气体与气体腔一直保持交换, 可以近似认为气体腔内气体成分及浓度与采空区内气体相同, 激光在通过怀特池时被气体腔内气体吸收, 然后再耦合进光纤返回到检测仪器对其进行分析, 最终得出怀特内待测气体的浓度。

如图3所示, 图中为该传感器分别通入50ppm、30ppm、10ppm、0ppm的一氧化碳标准气体后的检测结果, 实验证明该传感器精度可以达到ppm量级。

2 火灾分析与预测

煤矿井下防火的重点是工作面采空区的防火, 目前最主要防火监测的手段是煤矿井下束管检测系统, 国内许多煤矿都在使用。束管监测系统是利用抽气泵和一束多芯的塑料管缆远距离的抽取监测地点的气样, 利用专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全自动或人工进样分析, 测定各测点的气体组分浓度, 同时可以对监测地点煤自燃过程中标志气体浓度超值时发出警报的成套装置, 它通过烷烯比、链烷比的计算, 及时准确地预测火源温度变化情况, 从而对采空区发火情况进行报警预测。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束管监测系统应用效果并不是特别好, 甚至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缺陷:

2.1 数据带有滞后性

气相色谱仪要分析一个气体单样周期大概需要10分钟, 所以, 分析的结果是10分钟之前的数据, 检测的状态并非当前状态, 无法做到实时分析。

2.2 束管监测系统对自然发火的标志性气体的选择针对性不够

国内很多学者通过实验室对煤样的加热, 分析析出气体成分以及浓度来确定指标气体的, 目前国内外成熟的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判断指标, 一般都是建立在CO、O2、C2H4、C2H2等气体浓度监测数据的基础之上的。

现在束管监测系统普遍采用CO浓度进行记录和分析, 无法预测出实际采空区的真实发火状态。

一氧化碳气体往往对于煤矿采空区火灾的检测及其预测是必不可少的, 如图4所示, 可以看到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一氧化碳的浓度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一氧化碳的气体检测十分必要。

采空区自然发火的精确检测和预测十分复杂, 单单一氧化碳一个参数往往会误差很大, 因此需要引入其他气体参数来加以修正参考。图5为氧气在自然发火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图, 不难发现, 氧气浓度与自然发火也有非常规律的变化关系。

3结论

光纤传感技术代表了新一代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光纤传感器是以光波为载体, 光纤为媒质, 感知和传输外界被测量信号的新型传感器。光纤传感器体积小、质量轻、抗电磁干扰、耐腐蚀、可靠性高, 本质安全, 特别适合在易燃、易爆、空间受严格限制及强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下使用。

作为采空区防灭火方法的一种新的尝试, 陕煤集团黄陵建庄矿业公司采用了束管监测和无源光纤测温这两种新老技术相结合的办法, 对温度数据和气体数据在同一界面上进行实时比对, 通过光纤气体检测与现有束管检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光纤气体检测的响应时间均小于20秒, 多种气体同时检测, 远远小于红外分析仪和色谱仪的单通道3.5分钟的测量时间, 经过6个月的现场测试, 传感器不校准, 性能变化不大, 由此可以看出光纤气体检测技术具有响应快、精度高、免校准、长距离检测等突出特点。在束管系统的应用实践, 充分证明了该系统比现有系统具有明显技术优势。

结合以上提出的采空区温度检测技术和气体检测技术, 可实时动态监测井下采空区、巷道及工作面内等沿光纤区域的温度分布及气体变化情况。

分布式温度监测可以用于确定发火点的位置, 对指导防治火灾和保证工作人员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实施将为深入研究煤矿采空区发火机理, 掌握自然发火预警规律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对煤矿采空区灾害监测和控制有着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华, 王连华.煤自然发火实验温度监测系统.煤炭学报, 2006.

[2]T.X.Ren, M.J.Richards.Computerized system for the study of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J].Mining Engineer (London) , 1994.

[3]H.Tsukioka, K.Sugawara.New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ransformer Faults.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Insulation, 1986.

预测预警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危机预警;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一直是企业在经济市场中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我国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不到位,让企业遭受的损失很大。而想要增加企业的竞争实力,首先需要的就是做好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工作,所以需要了解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不足,依据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本文主要针对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行探讨,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企业人力资源危机预警概述

人力资源是企业能够运营的根本,所以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是企业能够运营的有效手段。而人力资源预警主要就是通过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结构和制度,提出相关的管理方式和制度。涉及到的内容有法律、公关、战略,并且把这些内容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对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帮助。由于人力资源的危机来源是多方面的,所以想要减少危机带来的经济损失,就需要建立预警机制,能够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可以及时发觉,并且提出处理意见和方法,把人力资源的危机及时处理掉,降低企业经济的风险。所以人力资源危机预警主要从三个方面管理:

(一)危机管理

企业中人力资源会产生危机,而对于危机进行的预警管理就是危机管理。危机管理不是简单的管理办法,而是一个系统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能够持续进行的管理方式。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的政府机关,都会建立一套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方式。通过危机管理方式,可以提前预警人力资源的危机,提前处理危机问题。尤其是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之后,能够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活动对危机进行控制和消除。目前的危机管理主要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事前管理,也就是在危机出现之前,就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提前把可能出现的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减少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而带来的经济损失;第二阶段是事中管理,也就是人力资源的危机已经发生的,但是需要及时地控制和处理,不然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需要转移危机,并且缩减危机,使得危机的影响消减到最小;第三阶段是事后管理,就是在发生危机并且危机过去之后留下的问题和隐患,需要通过危机管理机制进行消除,并且恢复正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二)人力资源危机管理

人力资源的危机管理是企业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因此,为了保证能够用最快速的办法来处理人力资源危机,需要企业有人力资源危机管理机制和制度,所以目前人力资源危机管理需要进行改进和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学者都通过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危机管理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研制出一套管理效果更好的办法。进而发现,会出现人力资源危机,都是企业在对人力进行安全管理时出现的潜在问题,而想要解决这些潜在问题,就需要使用最快速的解决办法,同时高效地解决企业人力资源本身出现的问题,并且通过综合评价分析,合理地解决人力资资源的风险问题。所以,人力资源危机管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十分的重要。

(三)企业危机预警

企业能否快速发展,和企业能够提前预警危机有关系。而企业的危机是多方面的,比如资金、合作商、经营渠道、客源等等都是会导致企业出现危机的原因。而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危机的重要原因。企业想要继续发展,就需要有企业预警机制。而企业预警机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渐的成熟起来。企业危机不仅是涉及到财务危机,还有人力资源的危机。而企业危机预警的主要功能和机制就是为了把危机消除,根据检测和观察到的可能出现的危机继续处理和消除,并且找到危机要出现的根源,从根源进行解决问题。所以企业的危机预警需要借助于现代科技,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和管理。在可控的状态下,把危机处理掉,降低危机的发生几率,在不影响企业的运营状态下,保证企业经济不受到损失和影响。

二、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

我国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科学的预警系统,所以才会导致企业没有及时发现危机,进而影响到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缺乏完善的预警机制就会导致人才流失而不能发现原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让企业始终处于危机状态。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系统,才能避免企业的损失。而建立一个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就可以及时地解决人力资源流失的问题。

(二)缺乏完善的文化建设与合理的预警培训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危机管理制度和体系,需要有相关配套文化建设,同时还需要进行预警培训。但是企业缺少关于危机预警的文化建设和培训的相关制度。而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未来和发展的,所以企业想要发展,就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而这个文化是和企业危机有关系的。只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文化,才能让企业依据这个文化设定合理的危机管理制度和机制,同时形成科学的预警培训内容和管理方式,并且提高工作人员的预警意识。

三、如何建立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

(一)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建立起危机预警的意识

企业想要快速地发展,就需要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到位,也就是人力资源危机预警管理制度需要建立起来。而想要建立人力资源危机预警管理,首先需要的就是培养企业的管理者有危机管理的意识。危机管理意识是一种超前的管理思维,只有企业的管理者有这种危机意识,才能建立起危机管理机制。在建立危机意识的意识后,可以让企业的管理者和企业员工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人才管理是有危机的,是会对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的。所以,无论是在战略上,还是法律要求和公司的公关关系上,都需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根据公司的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预警机制,并且可以不断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尤其是在发现有人才流失意向的时候,更可以及时解决这种事情的发生。

nlc202309081113

(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危机预警机构,搜集有效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检测

企业在提高了关于人力资源危机的意识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企业的情况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有效的危机预警制度。但是建立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需要有相关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配合,也就是需要一个统筹部门,针对建立预警机制需要的各个环节进行安排。由于预警机制的建立主要是基于对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所以需要建立一个信息检测和收集分析以及监督的机构,这样可以通过信息的分析,来预警人力资资源的危机,并且可以企业的管理层和基层人员的流动意向进行及时的检测,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人力资源的流动而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以在以搜集信息为基础的,并对信息进行分析的危机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而企业也可以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增加了在经济市场中竞争的能力。

(三)建立人力资源的危机预防机制

企业想要提高自身的经济竞争能力,就需要留住人才,而人才的流失一方面是人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公司的制度管理不到位导致的。如果公司制度不仅管理机制完善,也更人性化,就会留住更多的人才。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人力资源的危机预防机制。该机制在建立的时候,就需要有相关的专业人才预警机制进行内容和结构上的构建讨论,根据企业缺少的预警内容和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补充。同时需要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要和处理预警以及发现人才流失危机等都有关系,并且指导相关人员重视预警机制,主要对人力资源的危机进行预警管理。这样才能保证人力資源不会遭到破坏,企业不会流失人才。因此,在制定培训内容和建立预防机制的时候,要和培训方式相契合。

四、结束语

我国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是经济市场竞争压力大,不仅考验了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管理制度,还考验了企业对人才的管理。也就是说,人才才是企业在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管理好人才,才能保证企业稳步发展。但是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问题,尤其是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而为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因此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企业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刘颖.探析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2014,(4).

[2]张省良,王雁飞.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以珠江三角洲企业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3).

作者简介:李杰(1981-),男,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方向)。

上一篇:如果有一天作文700字下一篇:查封扣押财产执行异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