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推理总结

2025-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判断推理总结(精选8篇)

判断推理总结 篇1

序言

我们知道,判断推理一共有四大模块,分别是图形推理、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和定义判断。判断推理在国考中一般占40题,图形大概10题或15题,类比5或10题,逻辑近年一般为10题,定义判断10题。接下来我们对上述四大模块将做出逐一分析。

第一部分 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一般由以下几种题型构成:规律推理类、空间重构类、平面组成型,其中规律推理类所占比重最大,又分为数量类、位置类和样式类。

一、规律推理推理类

拿到一到图形推理题,我们要先看一下是什么题型,如果是规律类,我们可以先看以下三种特性:

1、曲直性

2、封闭性

3、对称性

如果图形不满足三性,我们可以再看图形的组成元素是凌乱还是一致还是类似。如果各个图形的组成元素比较凌乱,我们可以考虑数量规律推理类;如果各个图形的组成元素完全一致,我们可以考虑位置类;如果图形的组成元素比较相似,那么我们可以考虑样式规律推理类。

(一)数量规律推理 1)题目特点

个图形组成元素凌乱,局部数量明显变化 2)数量类型

点、线、角、面、素

在这里一笔画作为一个特殊类型。什么样的图形可以一笔画呢?图形的奇点的个数是0个或者2个的可以一笔画。也就是说图形要么没有奇点,要么奇点的个数是2个,这样的图形才能一笔画。3)做题步骤

拿到一道数量推理类的题目,看到元素很乱,那么我们首先可以考虑到数量,素个数/种类,如果个数/种类数不出来,可以分部分数。其中的分部分数又可以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要考虑局部的样式,另一种是考虑局部的位置,而位置又可以分为上下左右和里外。

下面说一下说个数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况。

如果前四个图形的某个素数出来分别得到以下的前四个数,那么第五个图形的素的个数应为本行的第五个数

1,2,3,4

递增数列 5,4,3,2

递减数列 2,2,2,2

常数列 1,2,3,2

对称 3,8,5,4

奇偶 5,3,1,0,2

乱序

数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出现上述六种情况,但是也可能数出来的数字不能直接利用,需要计算。对于需要计算的素的个数,要注意以下2种情况:

1、结果在题内(即两个数得到第三个数),这时候要看加减乘除

2、结果在题外(即三个数的运算),我们要着重加 在数个数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忘了一笔画。我们还要注意如下情况:

1、对于字母,不要想实在意义,除了字母顺序

2、两个数不够成数列,除了常数列

3、能用整体不用局部,除了其余消除干扰。因此,做题一般有两步:

1、将图形转换为数字

点线角面素,数数的范围是关键,常见的是分样式和分位置

2、观察数字的变化,确定规律

增加、减少、恒定、对称、奇偶、乱序、运算

(二)位置规律推理类 1)题目特点

组成元素相同,位置变化明显 2)变化类型

平移、旋转、翻转

其中要注意2点:隐形重心的平移和隐形对称轴的旋转,尽管表面看,各图形不同,但是实质还是平移类

所以,做题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平移:可能会有隐性重心的平移 旋转:可能会有隐性对称轴的旋转 翻转:利用时针法来区别旋转和翻转

(三)样式规律推理类 1)题目特点

各图组成元素相似 2)解题规律

先看样式遍历,再看加减同异

样式如果不变,那么看顺序,也即是看遍历

样式如果变化,看加减同异,如果加减同异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分位置,一般分里外。

遍历的话,可能是一致,如曲直封闭,也可能是周期性,比如黑白

在规律推理类的最后我们还要说一下汉字:汉字可以分数量(笔画)、位置(上下左右、结构)以及样式。

二、空间重构类 1)解题方法:

1、个体的特征

2、相对的关系(寻找数量较少面的关系,相对关系,只能看到一个面)

3、寻找相邻还是不相邻(主要看公共边)

(一)折纸盒问题: 分为单面和双面 单面的话,找特殊面

双面的话分为相对和相邻,相对的面仅能看到一个面,相邻的面有一个公共边。

(二)图形拼接问题

解题思路只有一个,即找平行且相等的边,拼在一起,注意有的时候拼在一起的图形的公共边不一定平行,但是边长一定相等。

(三)线条拼接类问题

解题思路是答案比较求异。也就是逐一比较两个选项看看差异在哪,从图中找出差异处,然后排出一个,然后同样的方法排除另外两个选项,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第二部分 类比推理

一、基本概述

熟知反复出现的二元关系,掌握富有条理的思维方向

二、题型介绍

就是简单的二元关系

二元关系可以分为同类和不同类。

(一)同类的关系 同类的有三种关系

1、全同关系

罗曼蒂克:浪漫

士多:商店 芙蕖:荷花 家父:令尊 解雇:炒鱿鱼

也即是古今中外、自他雅俗

2、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又分为2钟: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如下: 谷子:稻子

大:小 矛盾关系如下: 战争:和平

生:死

可见矛盾关系否定一个就必然是另外一个,而反对关系的两个不能占满全部情况。

3、包容关系

包容关系又包括种属关系和组成关系 种属关系比如:

名词:实词

名词是一种实词,实词是名词的属,名词和实词是种属关系 组成关系比如: 电脑:鼠标

(二)不同类的关系

不同类的关系又分为三种情况:属性关系、对应关系、充分必要关系

1、属性关系

属性关系包括必然属性和或然属性两种 必然属性如下: 盐:咸 或然属性 花:香

2、对应关系

对应关系包括一一对应和非一一对应 一一对应如下: 七夕:织女

非一一对应如下: 剪刀:布匹

3、充分必要关系 必要条件如下:

启动:驾驶(驾驶之前必然要启动)充分条件如下:

二氧化碳: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多了必然造成温室效应)

三、解题技巧

(一)看词性 费解:理解(C)

A难看:漂亮 B组合:合并 C坚固:塌陷

D疏忽:忽略

(二)造句子(分清主谓宾)理念:行动

A哲学:席位 B文学:创作 C航标:航行 D文化:传统

(三)想逻辑

太阳:光

电脑:辐射

手机:短信 汽车:汽油

录音机:磁带

枪:子弹

第三部分 定义判断

题型分为两种:常规定义判断和多项定义判断 我们一般靠搜索关键词来解决 搜索关键词主要有哪些呢“

1、主语和宾语,即定义的主体和客体

2、状语,分为四类: 原因状语 方式状语 时间状语 地点状语

接下来我们分别了解一下两种题型。

一、常规定义判断

(一)解题技巧

1、搜索关键词:主客体属、目的和方式状语

2、明确要件关系:和关系、或关系 特别注意:

1,一定要用排除法 2,一定不要全都读

二、多项定义判断 特别注意:

1、定义杂糅的选项不正确

2、选项是另一个定义的也不正确。

第四部分 逻辑判断

基本原则

1、头脑清空原则

只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判断推理

2、题设为真原则

文章说的就是真的 解题步骤

1、看问题、请提醒

2、看题目,做简化

3、据技巧,得答案 演绎推理的分类

(一)论证型

1、加强论证型

2、削弱论证型

(二)结论性

1、显性结论类 前提逻辑明显,着重判断推理

2、隐形结论类 前提逻辑隐晦,着重演绎概括

显性结论类一般执因导果,隐形结论类执果导因

接下来我们就先看结论类

一、结论类

(一)显性结论类 逆否命题:

A推出B等价于—B推出—A 摩根定律

1、—(A或B)等价于—A且—B

2、—(A且B)等价于—A或—B

1)一真一假型 解题技巧:

1、首先看矛盾

互为矛盾的双方必然一真一假,一真其余全假,一假其余全真 矛盾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A

—A 所有

有的不

(对象同)A推出B

A且—B A且B

—A或—B

2、其次看包容

若A推出B,则A真B真,B假A假 只有一真,那么前假 只有一假,那么后真 两对包容关系:

所有推出某人,某人推出有的 A且B可以推出A(B),A(B)可以推出A或B

2)全真判断型

1、四个翻译

所以(凡是)S都是P

翻译:S推出P 所有(凡是)S都不是P 翻译:S推出—P 没有S是P

翻译:P推出—S 不是S都不是P

翻译:P推出S

2、三段论

A推出B,B推出C,那么A可以推出C

有的A是B 等价于有的B是A A推出B,可以说,有A推出B,也可以说有B推出A

3)全真推理型

1、充分条件推理规则:

如果P,那么Q 翻译: P推出Q 关联词: 如果…那么… 只要…就… 凡是…都… 为了…一定…

2、必要条件推理规则:

只有P,才Q

翻译: Q推出P 关联词: 只有…才… …才… 不P不Q 除非P,否则不Q P是Q必不可少的

3、排中律规则

或者P,或者Q(P或Q),有三种情况P/Q/P且Q 翻译:—P推出Q,—Q推出P P,Q至少有一个 注意:

1、A推出B且C,B且C推出B(C),那么—B(C)能推出—A

2、A推出B或C,—B且—C能推出—A

3、A推出B,全部情况是A或者—A,A推出B相当于B或者—A 也可以这样理解:

A推出B的矛盾命题是A且—B,A且—B的矛盾命题是—(A且—B),即—A或B 所以A推出B,相当于—A或B

4)组合排列型 做题技巧:

1、组合多数用列表

2、信息量最大有限

3、排列关系排除找(特殊信息优先)

对于形式推理来说,肯定信息优先,信息量最大优先,特殊信息优先

5)计算类

集合:补集排除

不等式:A大于B,C大于D,那么AC大于BD

(二)隐形结论类 题型一般分为两类: 可以推出型:概括类 无法推出型:细节题 1)可以推出型 解题规律:

1、前提出现可能性论断,结论一定是可能性论断

2、一定涉及文中的关键词和主题词(可以用复用词,转折词,长段而据原则等判断)

3、决不涉及文中未提的概念

4、答案越可能越好

5、防不完全归纳,注意比、更、还等词

2)无法推出型 解题方法:

1、原句定位

2、注意:夸大事实

无由猜测

偷换概念

隐形结论类小结:

1、答案必须含主体词,不能含无关概念,注意:比、更、还、迅速

2、比较越可能越好,注意不完全归纳(宾语可以扩大,主语不能放大)

二、论证类 两种题型:

(一)加强论证类

补充前提

(二)削弱论证类

给出结论

这种题,我们一般先读命题,然后想答案,然后读选项。

(一)加强论证型 四种类型 1)前提型

前提多半排干扰

排除其他可能因素的综合作用,凸显单一原因的正确 2)原因型

原因需在文中找 3)支持型

支持一般需强调(比较),旁人不灵,没我不行 弱支持:再说一遍,举个例子 4)假设型

假设桥梁要搭好

加强的有2种类型:

1)假设:雪中送炭

两句话,要搭桥

2)支持:锦上添花

一句话,比较,旁人不行,没我不行 注意:假设要比支持强

(二)削弱论证型

首先明确命题,A推出B 着重末句和转折词之后

其次根据命题类型,找到削弱命题

1)削弱结论(一句话)

矛盾或者比较

2)削弱论证(两句话)有两种:—A(肯定大于可能),A且—B(整体大于局部)

注意:A且—B比—A强。

判断推理总结 篇2

一、阅读中推理判断的重要性

推理判断题在考试中占很大的比重, 学生在此类题型中也失分最多。推理判断题要求考生考虑文中信息, 并在通篇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对弦外之音做出合理的推理和判断。推理是对事实的内涵所做的陈述或以事实为依据对未知所做的陈述。判断是对已知的事实仔细评价之后做出的合理决定。无论是判断还是推理都是以已知事实为依据。此类试题属于高层次阅读理解题。

历年《普通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英语科说明》中关于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要求都强调:不仅能理解具体事实细节, 还要理解抽象的含义;既能理解字面意思, 又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包括作者的态度、观点、意图等;既能理解文章中某句、某段的含义及全文的逻辑关系, 又能根据其含义及逻辑关系进行判断和推理。

二、阅读题中推理判断的常用句型

推理判断的句型不像其他的阅读题那么固定, 常以infer, imply, suggest, conclude, learn, intend, mean, describe, purpose等词提问, 或提问中含有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如can, could, might, would等和其他表示可能性的副词, 如:probably, mostlikely等。例如:

三、做好推理判断题的实用技巧

1. 抓住特定信息进行逆向或正向推理

做此类试题要善于抓住某一段话中的关键信息即某些关键词或短语去分析, 推理判断, 利于逆向思维或正向推理, 推断出这句话所隐含的深层含义。

此文是为四种儿童玩具所做的广告。第一段针对孩子的父母所说的, 继而介绍这些玩具是多彩, 互动刺激童心和寓教于乐的。文章第一句your kids are amazing即可判断答案为A。

2. 整合全文 (段) 信息进行推断

做推断题时, 有时需要在弄懂全文意思的基础上, 整合与题目有关的有用信息, 综合起来去推理判断, 确定最佳结论, 忌“见树不见林”。

3. 根据文章的结论推断作者的态度

作者的态度、倾向是指作者对陈述观点是赞成、反对还是犹豫不定。对记叙的人物或事件是赞颂、同情、冷漠、还是厌恶憎恨。作者的这种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往往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流露于修饰的词。例如: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2A, Unit7:

作者在文章开始就写到自己得了绝症, 在文章结尾写到一个人应该抓住每个机会, 让生活过得更充实, 必须和一切困难疾病作斗争。以此判断, 所以答案为C。

4. 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得出结论

逻辑结论是指严格根据文章中所陈述的事实、论点例证等一系列论据材料进行推理, 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态度、观点或爱好去理解文章内涵。做这类题时, 应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预测下文可能发展的内容。文章可能按事件发展的经过描写, 也可能按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来描写。必须注意的是: (1) 读者不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毫无根据地下结论。 (2) 所得出结论必须符合作者的意图。例如:

此文首先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 However, most of our ideas about the future are really very shortsighted, ...So why bother even to try imagining life far in the future?然后提出正反两个次要观点去论述。First, ...second, by trying to escape from present interests and imagining life far in the future.We may arrive at quite fresh ideas that we can use ourselves.这样由第二个次论点可判断答案为A。

5. 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知识推断是根据文章中所阐述的细节, 运用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进行分析、推断, 从而得出符合文章原意结论的一种推断方法。解答此类题时, 不仅需要我们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知识, 而且需要对文章细节以及有关背景知识有一个充分的理解。例如:

本文介绍了England的old relics, trade, scenery等目的是吸引游客前往参观。以此判断, 所以答案为D。

6. 根据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判断推理

根据不同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目的, 作者会采取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或应用文体。作者也会采用叙述例证, 比较对照等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文体的阅读难度、要求、任务不同, 阅读方法也应不同。增强对篇章结构的理解能力有助于提高阅读质量。例如:

由文章第一、二两段, Have you ever wondered why birds sing...Their singing is actually a warning to other birds to stay out of their territory.可知作者是把鸟儿和人类进行对比。所以答案为A。

综上所述, 阅读教学需要教师有很高的素质及高度的责任心。只要同学们在平时广泛地阅读, 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熟练地掌握正确的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 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 英语学习一定会成功, 考试时也就不用再感到困难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方法, 注重实践, 一步一个脚印, 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学惠.英语学科之视角: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特征.课程·教材·教法, 1999 (4) .

[2]Lund, Nic.Language and thought.London:Routledge Taylor&Francis Group, 1956.

[3]阿尔弗雷德·诺尔司·怀特海.思维方式.黄龙保译.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9.

[4]邓凡艳.英汉语言差异与中西思维模式.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 (3) .

[5]邓世俊.中西思维模式及对汉英语影响的对比研究.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6) .

推理判断题解答策略 篇3

1. 推断隐含意义

例1 (2015新课标Ⅱ卷) But not everyone is happy. Owain James, the president of the 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NUS), argued that the increase is evidence of student hardship—young people are being forced into earning money before finishing their education.

31. How does Owain James feel about the gap-year phenomenon?

A. He’s puzzled. B. He’s worried.

C. He’s surprised. D. He’s annoyed.

解析 B。根据本段第一句可知,Owain James对“间隔年”的做法并不认同。他认为这种现象反映的是学生的资金困难,他们不得不走出校门赚钱以使自己完成学业。而面对这种现象的普遍化,可以推断,Owain James是“感到忧虑的”。

例2 (2014新课标Ⅰ卷) In 1897, the state of Michigan passed a law prohibiting the killing of passenger pigeons, but by then, no sizable flocks had been seen in the state for 10 years.

27. What can we infer about the law passed in Michigan?

A. It was ignored by the public.

B. It was declared too late.

C. It was unfair.

D. It was strict.

解析 B。密歇根州虽然颁布了法律禁止捕杀旅鸽,但在这之前的十年已经见不到成群的大只旅鸽,说明该项法律初衷虽好,但颁布时已经为时已晚。

点拨 推断隐含意义的这类题干中通常含有infer,suggest,imply,conclude等标志性词语,正确选项的意思必须忠实于原文,但不能照搬原文,否则就变成了事实细节,而不是经过推断而得出的结论;同时也不能按照自己的常识主观臆断,比如在上面的例2中,同学们容易根据自己的生活认知,认为法律一般都是“严厉的”而误选D,但该法律是否严厉文中并没有相关的细节予以佐证。

2. 推断观点态度

例3 (2015新课标Ⅱ卷) Sometimes this technique would not work, and I had to pick up the set and shake it to remove the sound. I actually began to build up my arm muscles shaking my set … At last I ended up hitting the set with my fist, and it stopped working altogether. My trip to the repair shop cost me $62, and the set is working well now, but I keep expecting more trouble.

24. How does the author sound when telling the story?

A. Curious B. Anxious

C. Cautious D. Humorous

解析 D。作者更换频道不能消除电视噪音时,就把它拿起来摇晃。本来是一件很吃力的事,但他说这样反而锻炼了手臂的肌肉。摇晃解决不了问题,作者最终采取用拳头敲击的方法,但适得其反,噪音倒是没了,但电视完全坏掉了。虽然最终拿到店里修好了,但作者还是一直等它不久后将出更多的麻烦。可以看出,电视噪音虽然令人恼火,但作者的讲述语气却轻松诙谐。

例4 (2012全国卷Ⅰ) The law of overlearning explains why cramming for an examination, though it may result in a passing grade, is not a satisfactory way to learn a college course. By cramming, a student may learn the subject well enough to get by on the examination, but he is likely soon to forget almost everything he learned.

71. What is the author’s opinion on cramming?

A. It leads to failure in college exams.

B. It’s helpful only in a limited way.

nlc202309090220

C. It’s possible to result in poor memory.

D. It increases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解析 B。根据上段可知,作者并不完全否定突击式学习,这种方法对学生通过考试还是有帮助的,但作者同时认为,对于大学课程的学习,这种方法并不令人满意,因为靠这种方法学的东西很容易遗忘。综合来说,突击式学习的作用“有限”。

点拨 推断观点态度的这类题干中通常含有think,sound,attitude,opinion,view等标志性词语;备选项中也通常包含一些评价性的词语,如:objective,neutral,positive,negative,indifferent,sarcastic,critical,optimistic,pessimistic。解题时注意文中形容词、副词、动词及所举的例子的感情色彩,才能推断出作者的言外之意。

3. 推断写作目的

例5 (2013新课标Ⅰ卷) I’ve made living looking for the best deals and exposing the worst tricks ...I tell you this because there is no shame in getting your money’s worth. I’m also tightfisted when it comes to shoes, clothes for my children, and expensive restaurants. But I wouldn’t hesitate to spend on a good haircut. It keeps its shape longer, and it’s the first thing people notice. And I will also spend on a classic piece of furniture. Quality lasts.

59.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tell us?

A. How to expose bad tricks.

B. How to reserve airline seats.

C. How to spend money wisely.

D. How to make a business deal.

解析 C。作者认为既然花了钱,那么就理应得到对等的价值,这绝不是什么羞耻的事。而且作者花钱是有选择性的,对于衣服、鞋子和价格昂贵的餐馆,作者是比较吝啬的,但对于发型、家具等价值持久的东西,作者花起钱来却不犹豫。作者想要告诉读者怎样像她一样明智地花钱。

例6 (2012全国卷Ⅱ) ADDIS ABABA, Ethiopia—One of the world’s most famous fossils—the 3.2 million-year-old Lucy skeleton unearthed in Ethiopia in 1974—will go on an exhibition tour abroa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United States, officials said Tuesday.

53. The author writes this text mainly to .

A. introduce a few U.S. museums

B. describe some research work

C. discuss the value of an ape-man

D. report a coming event

解析 D。根据will go on an exhibition tour abroad可知,一块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化石将在美国巡展,该化石世界闻名,这也是它首次在国外巡展。下文紧接着对这块化石作了介绍并告知了这次巡展的天数和具体地点。由此可知,该文的目的是让读者知晓一件即将来临的巡展事件。

点拨 推断写作目的这类题干中通常含有purpose,(in order) to,intend,mean,want to等标志性词语。它考查的可能是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也可能是某处细节的写作意图。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文体类别初步推断出写作目的。

4. 推断文章出处

例7 (2012全国卷Ⅱ) You may think that sailing is a difficult sport, but it is really not hard to learn it. You do not need to be strong. But you need to be quick. And you need to understand a few basic rules about the wind ...

48. Where can you probably find the text?

A. In a popular magazine

B. In a tourist guidebook

C. In a physics textbook

D. In an official report

解析 A。这一段讲的是学习帆船运动的总体要求,即学习者不一定要强壮,但要灵敏迅速,并且要了解风向的基本规则。全文采取总分结构,下面紧接着讲的是帆船在风向不同时的具体操作方法,语言平易,所以文章应来自一本与运动有关的大众杂志。

点拨 这类问题应从文章的内容、表述对象、语言特点着手来判断其出处。

判断推理总结 篇4

为了方便总结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逻辑题的规律,我们将其分成直接推导、削弱、加强、对话、假设、解释说明、评价和逻辑运算八大类型。

a.直接推导:直接推导题包括对当关系推理、关系对应推理、语义相关、充分与必要条件推理。

例1.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新加坡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断上升,到21世纪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之最。与此同时,和一切发达国家一样,由于饮食中的高脂肪含量,新加坡人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从上述判定,最可能推出以下哪项结论?

a.新加坡人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虽逐年上升,但这种疾病不是造成目前新加坡人死亡的主要杀手。

b.目前新加坡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水平是全世界最高的。

c.20世纪60年代造成新加坡人死亡的那些主要疾病,到21世纪,如果在该国的发病率没有实质性的降低,那么对这些疾病的医治水平一定有实质性的提高。

d.目前新加坡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低于日本。

解析:c 题目首先说新加破的人均预期寿命在增加,然后又谈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命题如果同时成立的话,那么必然可以得出这些疾病的医治水平有了实性的提高。故选c。

例2.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

b.12人中没人会使用。

c.仅有一人不会使用。

d.仅有一人会使用。

解析:a 首先,从“①有人会使用计算机;②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可以推出这两句话必有一真一假,而题干又说明了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那么“③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就必然是假的,由此可以得出所长会使用计算机。既然所长会使用计算机,那么“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这句话就是假的,即可以推出所有人都会使用计算机。

b.削弱:削弱推理属于或然性推理。削弱题的结构,一般是题干给出一些前提和论据,一个推理过程和一个结论,选项提供另外一些前提条件。若选项的前提条件使结论成立的可行性降低,即称之为削弱。如下图所示:

削弱题又可分为四大类,一类是直接削弱结论;一类是通过削弱论据来削弱结论;一类是指出论证形式有缺陷来削弱结论;最后一类是从侧面提出其他论据,弱化论据或结论。因为削弱推理是或然性推理,所以削弱题的选项中,削弱结论是最强的削弱;其后依次为直接削弱论据、指出论证形式有缺陷、从侧面提出其他论据弱化论据或结论。

例3.一个美国议员提出,必须对本州不断上升的监狱费用采取措施。他的理由是,现在一个关在单人牢房的犯人所需的费用,平均每天高达132美元,即使在世界上开销最昂贵的城市里,也不难在最好的饭店找到每晚租金低于125美元的房间。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构成对上述美国议员的观点及其论证的恰当驳斥?

i.据州司法部公布的数字,一个关在单人牢房的犯人所需的费用,平均每天为125美元。

ⅱ.在世界上开销最昂贵的城市里,很难在最好的饭店里找到每晚租金低于125美元的房间。

ⅲ.监狱用于犯人的费用和饭店用于客人的费用,几乎用于完全不同的开支项目。

a.只有i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i和ⅱ

解析:c 议员的观点仅从费用方面考虑犯人关在监狱与关在饭店的区别。其明显忽视了一个问题,即监狱用于犯人的费用和饭店用于客人的费用的开支项目是不同的,既然项目不同,那再争论费用的高低就没有任何意义了。a、b两项的反驳仅从费用的多少这方面进行论证,并不能反驳议员的话。故选c。

c.加强:加强推理也是或然性推理。加强题的特点是在段落中给出一个推理或论证,由于前提的条件不够充分,不足以推出其结论,或由于论证的论据不够全面,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因此需要用某一选项去补充其前提或论据,使推理或论证成立的可能性增大。

强推理与削弱推理一样,都是属于或然性推理,具有“答案不需要充分性”的原则,所以只要某一选项放在段落推理的论据和结论之间,对段落推理成立或结论正确有支持作用,使段落推理成立、结论正确的可能性增大,那么这个选项就是支持的正确答案。所以支持的答案既可以是段落推理成立或结论正确的一个充分条件,又可以是必要条件,也可以是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的条

件。

按照逻辑推理分两大类,一类是必然性推理,一类是或然性推理。必然性推理是充分推理,即结论得出是必然的。或然性推理,结论得出不是必然的,即论据并不能充分推出结论,只是使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增大一些而已。由此,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逻辑题也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充分性推理的,题干提供的论据已经很充足,让你到选项中找必然正确的结论;一类是题干提供的论据都不足以充分推出结论,让你寻找削弱、支持或是推出结论所需的假设等。

为了方便总结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逻辑题的规律,我们将其分成直接推导、削弱、加强、对话、假设、解释说明、评价和逻辑运算八大类型。

e.假设:假设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具体地说,找到了一个推理的假设,但我们并不能肯定段落推理必然成立;但如果假设不成立,则结论不成立或推不出。

例6.在汉语和英语中,“塔”的发音是一样的,这是英语借用了汉语;“幽默”的发音也是一样的,这是汉语借用了英语。而在英语和姆巴拉拉语中,“狗”的发音也是一样的,但可以肯定,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交往只是将近两个世纪的事,而姆巴拉拉语(包括“狗”的发音)的历史,几乎和英语一样古老。另外,这两种语言,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因此,这说明,不同的语言中出现意义和发音相同的词,并不一定是由于语言的相互借用,或是由于语言的亲缘关系所致。

以上论述必须假设以下哪项?

a.汉语和英语中,意义和发音相同的词都是相互借用的结果。

b.除了英语和姆巴拉拉语以外,还有多种语言对“狗”有相同的发音。

c.没有第三种语言从英语或姆巴拉拉语中借用“狗”一词。

d.如果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中有的词发音相同,则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一定在某个时期彼此接触过。

解析:c c项是题干的论证所必须假设的。否则,存在第三种语言从英语或姆巴巴拉拉语中借用“狗”一词,这样,虽然,“狗”在英语和姆巴拉拉语中的同音同义不是这两种语言间的直接借用,但却是通过第三种语言的间接借用,这样,题干的论证就难以成立。

f.解释说明:解释说明题的特征是,给出一些事实或现象的客观描述,要求你从给出的五个选项中找出最能或能对这些事实、现象做出合理解释的选项。根据考题要求解释的内容,可分为解释结论或现象、解释差异或缓解矛盾两大类。

例7.西双版纳植物园中有两种樱草,一种是自花授粉,另一种是非自花授粉,即需依靠昆虫授粉。近几年来,授粉昆虫的数量显著减少。另外,一株非自花授粉的樱草所结的种子比自花授粉的要少。显然,非自花授粉樱草的繁殖条件比白花授粉的要差。但是游人在植物园多见的是非自花授粉樱草而不是自花授粉樱草。

以上哪项判定最无助于解释上述现象?

a.和自花授粉樱草相比,非自花授粉樱草的种子发芽率较高。

b.非自花授粉樱草是本地植物,而自花授粉樱草是几年前从国外引进的。

c.前几年,上述植物园中非自花授粉樱草和自花授粉樱草数量比大约是5:1。

d.当两种樱草杂生时,土壤中的养分更易被非自花授粉吸收,这又往往导致自花授粉樱草的枯萎。

e.在上述植物园中,为保护授粉昆虫免受游客伤害,非自花授粉樱草多植于园林深处。

解析:b 虽然授粉昆虫的数量显著减少、非自花授粉的樱草所结的种子比自花授粉的要少,但多见的是非自花授粉樱草而不是自花授粉樱草,这个看似矛盾的命题a、c、d都可以解释,唯独b项,本地植物与引进的的植物在数量上并无关系,并不能解释题干。故选b。

g.评价:这类题主要考查考生是否具备正确评价论点和正确评论推理过程的能力。

评价论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寻找隐含假设型,选项是一个隐含假设或一些隐含事实,肯定(或否定)这个假设或这些事实,将对论点(结论)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另一类是否定(或肯定)这个假设或这些事实,将对论点(结论)产生强有力的削弱。评价论点题是应用我们前面所说的支持和削弱的基本规则,去找一个对论点或结论有重要影响的选项。

例8.在经历了全球范围的股市暴跌的冲击以后,t国政府宣称,它所经历的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是由于最近国内一些企业过快的非国有化造成的。

以下哪项,如果事实上是可操作的,最有利于评价t政府的上述宣称?

a.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t国一些企业最近的非国有化进程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对比。

b.把t国受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程度,和那些经济情况和t国类似,但最近没有实行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进行对比。

c.把t国受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程度,和那些经济情况与t国有很大差异,但最近同样实行了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进行对比。

d.计算出在这场股市**中t国的个体企业的平均亏损值。

行测判断推理练习及解析 篇5

1、峰回路转 山穷水尽

A、安居乐业 四海为家 B、比比皆是 一成不变 C、沉默寡言 豪言壮语 D、囫囵吞枣 融汇贯通

2、工作:休闲:旅游

A、消费:节约:省电 B、健康:生病:治疗 C、下岗:就业:培训 D、污染:环保:绿化

3、黄豆:蚕豆

A、饰具:灯具 B、鲫鱼:鲸鱼 C、猴子:狮子 D、木瓜:西瓜4、5、侦探:线索:结论

A、医生:病情:诊断 B、交警:违章:罚单 C、裁缝:针线:衣服 D、学生:复习:成绩

6、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7、8、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营业收入征收的一种税。它发生在生产、经营、消费、流通过程中,是对所获得的商品经营、非商品服务收入征收的一种流转税。下列情况不需交纳营业税的一项是()。A、教师向学生以工本费价格发放毕业证书 B、某大型超市

C、房地产公司买卖地产 D、某歌舞厅的经营收入

9、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吐口唾液是个钉

A、进山不怕虎伤人下海不怕龙卷身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B、穷在街上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C、话未说前先考虑鸟未飞前先展翅 话到舌尖留半句事从理上让三分 D、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10、《宪法》第40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说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依据上述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市人民法院为了查明案情,根据需要,可以对当事人王某的手机通话记录予以查验

B、某市人民法院不能对当事人王某所有与案件无关的通话记录予以查验 C、无论什么理由,某市人民法院都不得对当事人王某的通话记录予以查验 D、某市人民法院是否有权查验当事人王某通话记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法院作出公正的判决

11、水至清则无鱼

A、名不正言不顺 B、胜不骄败不馁 C、食不言寝不语 D、高不成低不就

12、葡萄酒:名酒:酒精

A、火箭炮:火箭:战斗力 B、敞篷车:跑车:发动机 C、宇航员:人员:驾驶员 D、玫瑰花:鲜花:牡丹花

13、税收:调节:差距

A、政府:宏观:管理 B、企业:利润:工资 C、市场:计划:资源 D、篝火:驱逐:寒冷

14、中国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的主体是单位,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依据上述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某市自来水公司是公用企业,因而不能成为单位犯罪中的企业 B、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中的机关 C、某市共青团委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中的团体 D、某市第一中学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中的事业单位

15、兴趣:索然无味

A、知识:不学无术 B、误会:善解人意 C、骨气:卑躬屈膝 D、礼貌:盛气凌人

1、正确答案是D,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29899次,正确率为43.08%,易错项为A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为反义词,“峰回路转”与“山穷水尽”相对。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的只有D,“囫囵吞枣”与“融会贯通”是反义词。A、B、C中均不构成反义词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

注:A项中安居乐业的反义词应为颠沛流离或流离失所,而不是四海为家,四海为家形容志在四方,而不是没有住所。

2、正确答案是D,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28538次,正确率为50.48%,易错项为C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三词包含两重逻辑:“工作”和“休闲”是一种相对的关系,“旅游”是“休闲”的一种方式。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的只有D,“污染”和“环保”是一种相对的关系,“绿化”是“环保”的一种方式。A中“节约”与“浪费”是一种相对的关系,并非“消费”,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B中“健康”与“生病”是一种相对的关系,但“治疗”是“生病”的解决方案,并非“生病”的方式,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C中“下岗”和“就业”是一种相对的关系,但“培训”是为了“就业”,并非“就业”的方式,不符合题干逻辑关系。综上,故正确答案为D。

3、正确答案是D,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28895次,正确率为68.80%,易错项为B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的第一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 题干两词为并列关系。A中两词为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B项中鲫鱼是鱼类,鲸鱼是哺乳类,不构成并列关系;C、D两项均构成并列关系。

第二步:答案不唯一时,判断题干词语间的第二重逻辑关系,并在选项中进行选择

题干中D项中的词语均为植物,而C项中的词语属于动物。因此正确答案为D。考点 双重逻辑

4、正确答案是B,来源 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第5题

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28917次,正确率为89.36%,易错项为D 解析 元素组成相似,元素叠加。每组图中,第三个图形的左半边是第一个图形;第三个图形的右半边是两个第二个图形上下累加组成,且不重叠。因此正确答案为B。

5、正确答案是A,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32041次,正确率为67.21%,易错项为C 解析 第一步:判断词语之间逻辑关系

题干词语间是因果关系,侦探通过调查线索得出结论。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之间逻辑关系

A项中,医生通过了解病情做出诊断,与题干逻辑一致。B项中违章是动词,而题干中的线索是名词,词性不符。C项中针线是裁缝制造衣服时所使用的具体工 3 具,而题干中的线索是抽象概念。D项中学生不是必须通过复习才能获得成绩。故正确答案为A。

6、正确答案是B,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17892次,正确率为86.55%,易错项为D 解析

元素叠加,第一组给出的3个图形的规律是:第1个为框架,第2个为增加中间填充,第3个为增加外面的附属。在第二组中,符合该规律的是B项。故正确答案为B。

考点平面-元素

7、正确答案是B,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22132次,正确率为84.98%,易错项为A 解析

元素运算和图形内部特征的综合考察。

第一组中,每幅图由内、中、外三层图形组成。第一组中,第一幅图的中、外层图形和第二幅图的内层图形一样(正方形),第二幅图的中、外层图形和第三幅图的内层图形一样(圆形),第三幅图的中、外层图形和第一幅图的内层图形一样(三角形)。

根据上述规律,第二组中,第二幅图的中、外层图形和第三幅图的内层图形一样(菱形),第三幅图的中、外层图形和第一幅图的内层图形一样(圆形)。符合中、外层图形是圆形,内层图形是菱形的只有B。故正确答案为B。

8、正确答案是A,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12127次,正确率为95.75%,易错项为B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题干强调营业税发生在“生产、经营、消费、流通过程中”。营业税征收的对象是“商品经营、非商品服务收入”。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中“教师向学生以工本费价格发放毕业证书”不存在“生产、经营、消费、流通过程”,而且这一行为也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经营、非商品服务”,所以不需要缴营业税。B中“超市”,C中“地产买卖”和D中“歌舞厅经营”都有“经营、消费等过程”且都有“商品经营、非商品服务收入”,所以需要缴营业税。故正确答案为A。

9、正确答案是B,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28897次,正确率为44.78%,易错项为D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中两词是同义词,“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和“吐口唾液是个钉”都形容信守承诺。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的只有B,“穷在街上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和“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是同义词,都形容世态炎凉,嫌贫爱富。A中前一项是形容勇敢,后一项形容通过不懈的坚持才能取得成功,前后不存在同义关系;C中前一项形容做事要准备充分,后一项形容为人处世留分寸,知退让,前后不存在同义关系;D中前一项形容应该正确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后一项形容老人的经验丰富,他们的建议都要全盘接受。前后不存在同义关系。综上,故正确答案为B。

10、正确答案是C,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18662次,正确率为38.44%,易错项为A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中强调“公安机关或者说检察机关”等。第二步:判断选项正误

由于人民法院不是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而是审判机关,因此不能对当事人王某的通话记录进行查验。故正确答案为C。

11、正确答案是A,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29090次,正确率为73.14%,易错项为B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中前半句和后半句是因果关系,“水清”是“无鱼”的原因。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相同逻辑关系的即为A。B、C、D选项是并列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考点 因果关系

12、正确答案是B,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38515次,正确率为90.09%,易错项为C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关系

葡萄酒属于酒的一个具体品类,名酒是横向的按知名度的分类,因为有的葡萄酒里也有名酒,有的名酒里也有葡萄酒,所以葡萄酒与名酒是交叉关系,酒精则是前两者共同包含,所以与前面两个是包容关系。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关系

A选项火箭炮与火箭不属于交叉关系,排除。B选项敞篷车与跑车属交叉关系,即有的敞篷车是跑车,有的跑车是敞篷车。且他们都包含发动机,故发动机与敞篷车和跑车形成包容关系,与题干关系相符。C选项宇航员与人员是包容关系,并非交叉关系,故排除。D选项玫瑰花与鲜花是交叉关系,但牡丹花与玫瑰花呈并列关系,故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B。

13、正确答案是D,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12005次,正确率为74.77%,易错项为C 解析

第一步:判断词语之间逻辑关系

“税收”的作用是“调节”收入“差距”,构成因果关系,并且三个词语的词性分别为名词、动词和名词。

第二步:判断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篝火”的作用是“驱逐”“寒冷”,并且词性也分别为名词、动词和名词。ABC项不符合因果关系,并且词性也不对应。故正确答案为D。

14、正确答案是A,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20276次,正确率为81.69%,易错项为C 解析

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定义中强调“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犯罪”等。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中的公用企业也是企业的一种,因此符合单位的定义。B项中的工商行政管理局为机关;C项中的共青团委为团体;D项中的中学为事业单位,因此均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A。

15、正确答案是C,统计

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40034次,正确率为61.77%,易错项为D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构成反义关系,索然无味形容没有兴趣;与之逻辑相同的是C项,卑躬屈膝形容没有骨气。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A项,不学无术形容没有本领,与知识不构成反义关系;B项善解人意形容善于理解他人的想法,其反义词不是误会;D项形容傲慢自大,跟礼貌不构成反义关系。故正确答案为C。

行测高分冲刺练习题—判断推理(共15题,参考时限10分钟)

1、峰回路转 山穷水尽

A、安居乐业 四海为家 B、比比皆是 一成不变 C、沉默寡言 豪言壮语 D、囫囵吞枣 融汇贯通

2、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3、政策性亏损是指为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企业在实现政府规定的社会公益服务目标,生产经营某种商品的过程中,由于国家限价等原因而产生的亏损。发生这类亏损,由财政部门审核后给予合理补偿。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政策性亏损的是:

A、2012年某粮食直补每亩增至120元,补贴资金将通过“省财政涉农补贴一本通”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以弥补农民增加的种粮成本

B、国家出台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保护价政策,某粮油企业为开拓市场大量抢购小麦,又将大量面粉低于市场价销售,因此造成了亏损

C、政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加大了对农业生产改造的资金收入,某农机企业在这种形式下扩大生产规划导致了亏损,得到了退税补偿

D、某县的粮食购销企业在经营政府规定的平价粮食过程中,因国家粮食保护价高但粮油成品销售价格低导致了亏损,财政部门给予定额补贴

4、刑警王某从某个杀人现场勘察完毕后回到局里。门卫老张问他结果怎么样,王某说知道了杀人犯到过现场。老张知道王刑警在调侃他,因为根本无须王某告诉,他就知道: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一定在现场。据此回答,我们可以推知:

A、如果张三案发时在现场,那么他就是杀人犯 B、如果李四不是杀人犯,那么案发时他就不在现场 C、如果王五案发时不在现场,那么他就不是杀人犯 D、即使许六不在案发现场,也有可能是杀人犯

5、()对于 湿地 相当于 稀土 对于()A、候鸟:工业 B、生态:资源 C、雨水:黄金 D、沼泽:矿产

6、如果甲和乙考试都没有及格的话,那么丙就一定及格了。上述前提再增加以下哪项,就可以推出“甲考试及格了”的结论: A、丙及格了 B、乙和丙都没有及格 C、丙没有及格 D、乙和丙都及格了7、8、心理契约是指个体与组织之间隐含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双方各自的责任及对对方的期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建立心理契约的措施是: A、为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每月业绩最好者能享受双薪 B、为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与优秀员工签订终身合同 C、为吸引优秀人才,承诺为员工提供购房免息贷款 D、结合企业的发展蓝图,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设计

9、某单位每逢年底会针对全体员工进行评优,评优项有5个,分别是最佳敬业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协作奖、最佳写作奖、明星奖。其中如果评选了明星奖则不能再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敬业奖;如果评选了协作奖,就不能再获得写作奖;如果评选了敬业奖,则不能再获得协作奖。每个人最多获得两个奖项。综合一科共3位员工,揽括了所有奖项,每个人都获奖,但是奖项各不相同。已知员工甲获得了明星奖,员工乙和员工丙二人之间有人获得了写作奖。由此可知,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如果乙获得了写作奖,则其还获得了敬业奖 B、如果乙获得了协作奖,则乙和丙各获得两个奖项

C、如果乙获得了写作奖和创意奖,则甲一定只获得一个奖项 D、如果丙获得了协作奖,则乙一定不能获得敬业奖

10、印记学习是指发生在动物生活的早期阶段、由直接印象形成的学习行为,印记学习行为虽发生在早期,但对晚期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印记学习行为的是: A、绵羊走近并试图留在喂养过它的主人身边 B、由人喂养大的斑马雀会向主人的手指求偶 C、绵羊用舌舐小羊的方式来标记自己的后代 D、刚出生的绿头鸭跟随着一个移动的物体走

11、蒸发冷却是指液体在蒸发气体的过程中会吸热,从而降低周围的温度起到冷却效果。蒸发冷却效应是指在目的或志趣相同的人们组成的社会团体中,团体的价值跟液体的整体温度类似,当价值较高的成员离开社团后,社团自身的平均价值会降低。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蒸发冷却效应的是:

A、某高校的街舞社团的团长毕业离开学校后,该社团便没有在街舞比赛中取得较好的名次

B、某知名流行音乐演唱组合中的一个歌手因意外去世,大批歌迷认为这个歌手的离开导致该组合中体演唱水平大打折扣

C、某教育机构的一些老师离开该机构创办的教育公司,使该机构在市场竞争中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D、某社交网站的影评小组建立之初人数较少,影评质量较高,后来有大量人加入这个小组上传影评,使这里整体的影评质量有所下降

12、“并非只有上大学才能成才。”与这一判断等值的是: A、不上大学就不能成才 B、不上大学但也能成才 C、如果上大学,就能成才

D、并非如果不成才就是没上大学

13、希望:渴望

A、夸耀:炫耀 B、启发:启迪 C、鼓动:煽动 D、思考:思索

14、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15、()对于 味同嚼蜡 相当于 深藏若虚 对于()A、脍炙人口——盛气凌人 B、意味深长——锋芒毕露 C、百读不厌——狐假虎威 D、丰富多彩——大象无形

1、正确答案是D,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52823次,正确率为41.68%,易错项为A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为反义词,“峰回路转”与“山穷水尽”相对。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的只有D,“囫囵吞枣”与“融会贯通”是反义词。A、B、C中均不构成反义词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

注:A项中安居乐业的反义词应为颠沛流离或流离失所,而不是四海为家,四海为家形容志在四方,而不是没有住所。

2、正确答案是D,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52824次,正确率为41.68%,易错项为A 解析:元素组成相似,元素相邻求同,注意观察相邻图形的关系,根据题目中已知图形情况,所有图形均由内外两个图形组成,且下一个图形的外图是上一个图形的内图变换而来。

故正确答案的图形外图一定为第四图中的内图正方形,所以只有C、D符合条件。同时,每个图形的内外两个图形均为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交替。依此规律,C内外均为方形,所以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3、正确答案是D,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43862次,正确率为78.60%,易错项为C 解析: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企业„„由于国家限价等原因而产生的亏损,由财政部门审核后给予合理补偿。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A项没有涉及到企业;B项某粮油企业是由于大量抢购小麦同时低价销售大量面粉造成的;C项某农机企业是由于扩大生产规划而导致的亏损,这两种情况都不是由于国家限价等原因产生的亏损,不符合定义;D项某县的粮食购销企业面临的亏损是由于国家粮食保护价高但粮油成品销售价格低,满足定义的第一个关键词,“财政部门给予定额补贴”满足定义的第二个关键词,是答案。故正确答案为D。

4、正确答案是C,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73089次,正确率为74.47% 解析:第一步:翻译题干。

题干中老张的意思为,杀人犯⇒到过犯罪现场。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意思为,到过犯罪现场⇒杀人犯;肯定题干命题后件,由逆否规则可知无法得出结论。B项意思为,-杀人犯⇒﹣到过犯罪现场;否定题干命题前件,由逆否规则可知无法得出结论。C项意思为,﹣到过犯罪现场⇒-杀人犯,为题干命题的逆否命题,因此正确。D项意思为,﹣到过犯罪现场⇒-杀人犯,这个命题为假命题;与题干意思相悖。因此正确答案为C。

5、正确答案是D,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43862次,正确率为78.60%,易错项为C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对词语构成种属关系,沼泽属于湿地,稀土属于矿产,D项正确。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A项候鸟和湿地是事物与地点的对应关系,候鸟会在湿地栖息,稀土和工业是事物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稀土可用作工业材料,两种对应关系不同;B项湿地和生态是组成关系,湿地是生态的一部分,稀土和资源是种属关系,稀土是一种矿产资源;C项雨水和湿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稀土和黄金是并列关系。故正确答案为D。

6、正确答案是B,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38569次,正确率为72.03%,易错项为D 解析:第一步: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翻译选项。第一句:甲没及格∧乙没及格⇒丙及格。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利用逆否规则。

甲考试及格属于否定一个前件,如果想得出该结论,必需否后件,即丙不及格,根据逆否规则,丙不及格⇒-(甲没及格∧乙没及格),根据摩根规则,拆开括号可得,丙不及格⇒甲及格∨乙及格,由于”甲及格∨乙及格“属于相容性选言,如果否定其中一个选言支必然推出肯定另外一个选言支,需要得到甲及格,则乙没及格,综上乙和丙都没有及格。故正确答案为B。

7、正确答案是D,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56487次,正确率为76.48%,易错项为B 解析:前两图叠加后去同存异形成第三个图形。故正确答案为D。

8、正确答案是D,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17114次,正确率为72.85%,易错项为C 解析: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隐含的,没有明文规定的。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D项通过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设计,使员工和企业之间有更深入的了解,双方更明白各自的责任和对对方的期望,这个过程没有明文规定的任何内容,符合定义,是答案。

A项“享受双薪”、B项“签订终身合同”、C项“提供购房免息贷款”都不满足关键词“隐含的”、“没有明文规定的”。故正确答案为D。

9、正确答案是B,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37909次,正确率为84.68%,易错项为C 解析:本题为关联词推导题型。第一步:翻译题干。

①明星奖→﹣创意奖∧﹣敬业奖;②协作奖→﹣写作奖;③敬业奖→﹣协作奖。事实信息:员工甲、乙、丙三人揽括所有5个奖项;每个人最多获得两个奖项;甲获得明星奖,员工乙和员工丙二人之间有人获得写作奖。第二步:根据事实信息,结合选项进行推导。

A项可翻译为,乙:写作奖→敬业奖。根据逆否规则,由②可推出“写作奖→﹣协作奖”,“﹣协作奖”是肯定③的后件,肯后件无法得出绝对表达的结论,也就是乙有可能获得敬业奖,也有可能没有敬业奖,故A项不一定正确;B项,乙获得协作奖,乙和丙各获得两个奖项。由②可知,乙如果获得协作奖,那乙就不能获得写作奖;由③的逆否规则可推出“协作奖→﹣敬业奖”,即乙获得协作奖,则不能获得敬业奖。又知乙和丙两人中有人获得写作奖,可知写作奖是丙获得的。由事实信息知甲获得明星奖,又知①,可推出甲不能获得创意奖和敬业奖,所以创意奖和敬业奖分别由乙和丙获得,即乙和丙各获得两个奖项,B项一定可以推出;C项,如果乙获得写作奖和创业奖,又从事实信息知甲获得明星奖,那么剩下来协作奖和敬业奖两个奖项,由③可知,敬业奖和协作奖不能由同一个人获得,即丙不能同时获得敬业奖和协作奖,又因为甲已获得明星奖,不能再获得敬业奖,所以可推出丙获得敬业奖,甲获得协作奖。综上,如果乙获得写作奖和创意奖,那么丙只能获得敬业奖,甲获得明星奖和协作奖,C项错误;D项,如果丙获得协作奖,可知乙没有获得协作奖。没有获得协作奖是肯定③中的后件,肯后件无法推出绝对表达的结论,只能推出可能性结论,即乙可能没有获得敬业奖,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

10、正确答案是C,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50981次,正确率为69.37%,易错项为A 解析: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发生在动物生活的早期阶段”、“由直接印象形成的”。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C项绵羊用舌舐小羊的方式来标记自己的后代是发生在绵羊生了小羊之后,不满足关键词“发生在动物生活的早期阶段”,不属于印记学习行为,是本题答案。A项“走近喂养过它的主人身边”是由直接印象形成的,“试图留在主人身边”体现了早期阶段形成的行为对晚期行为的影响,符合定义;B项斑马雀由人喂养大,对主人存在直接印象,向主人的手指求偶体现的是早期阶段形成的行为对晚期行为的影响,符合定义;D项刚出生的绿头鸭跟随者移动的物体走,发生在绿头鸭的早期阶段,跟着移动的物体走是由直接印象形成的,满足关键词。故正确答案为C。

11、正确答案是A,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46806次,正确率为39.67%,易错项为C 解析:第一步:找到定义关键词。

“价值较高的成员离开”,“平均价值降低”。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街舞社团的团长毕业后离校,满足关键词“价值较高的成员离开”,社团在街舞比赛中没有取得较好的名次,满足关键词“平均价值降低”,是本题答案;B项“一个歌手因意外去世”没有体现出“价值较高的成员离开”;C项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不同等于“平均价值降低”,不符合定义;D项是大量人加入导致影评质量下降,不满足关键词“价格较高的成员离开”。B、C、D均不符合定义。故正确答案为A。

12、正确答案是B,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49642次,正确率为53.89%,易错项为D 解析:第一步:利用充分必要条件翻译选项。第一句:-(成才⇒上大学),利用推导关系的矛盾命题继续推导即为(你成才了∧没上大学)。

第二步:逐一翻译选项并判断选项的正确,利用逆否规则。A不上大学∧不能成才,A错;B不上大学∧成才,B正确;C上大学⇒成才,C错;D-(不成才⇒没上大学),利用推导关系的矛盾命题继续推导即为(不成才∧上大学),D错。

故正确答案为B。

13、正确答案是D,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49767次,正确率为47.70%,易错项为B 解析: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近义词,且都是褒义词,后者比前者程度更深。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D选项思索是思考的近义词,且比思考程度更深,符合题干逻辑。A选项炫耀是贬义词;B选项启发和启迪程度相同;C选项煽动是贬义词。故正确答案为D。

14、正确答案是D,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46643次,正确率为61.19%,易错项为B 解析:元素叠加和位置的综合考察。

题干中元素按照“圆—三角—三角”的规律依次出现,故下一幅图应为“圆—三角—三角—圆—三角”排除B、C;另外题干中图形中折线不存在交叉,以60度角的方向延伸,可排除A。故正确答案为D。

15、正确答案是B,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16872次,正确率为73.99%,易错项为D 解析:第一步:将选项逐一带入,判断各选项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题干中“味同嚼蜡”意思为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深藏若虚”意思为把宝贵的东西藏起来,好像没有这东西一样。比喻人有真才实学,但不爱在人前卖弄。A中“脍炙人口”意思为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盛气凌人”意思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B中“意味深长”意思为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锋芒毕露”意思为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C中“百读不厌”意思为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狐假虎威”意思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D中“丰富多彩”意思为内容丰富,花色繁多。“大象无形”意思为世界上最伟大恢宏、崇高壮丽的气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现出“气象万千”的面貌和场景。由此容易判断: A中前面部分是反义词,后面部分是无明显逻辑关系;B中前面部分是反义词,后面部分是反义词;C中前面部分是反义词,后面部分是无明显逻辑关系;D中前面部分是反义词,后面部分是无明显逻辑关系。第二步:逻辑关系相同即为答案。

行测测验判断推理模拟题 篇6

解析:

题干没有明显突破口,所以用代入法。

若A项正确,则甲、丙断言都是正确的,与只有一人的预测正确不符;若B项正确,乙、丙、丁断言是正确的,与只有一人的预测正确不符;若C项正确,则乙、丙、丁断言都是正确的,与只有一人的预测正确不符;若D项正确,甲、丙、丁断言错误,乙断言正确。故正确答案为D。

2.答案: B

解析: 甲:他有钱推出嫁他;乙:嫁他推出他有钱;丙:人好推出嫁他;人好且没钱,她不愿意嫁,没钱推出不嫁,所以选择乙。

3.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由于甲和丙所说的话为矛盾关系,因此必有一真一假。

第二步:看其他的话

本题只有一句为真,因此乙、丁所说均为假。因此可得出,即老陈没有嫌疑;可能没有人作案。

第三步:判断突破口中两句话的真假

由于老陈没有嫌疑,所以丙真。故正确答案为B。

4.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找突破口

本题突破口为钱和李之间的矛盾关系,两人的话必有一真和一假。

第二步:看其他的话

本题只有一句为真,故赵和孙的话均为假话,则款是赵捐的,不是钱捐的。

第三步:判断突破口中两句话的真假

由于款是赵捐的,则钱说的是假话,李说的是真话,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 D

判断推理总结 篇7

这类题干中通常含有infer, suggest, imply, conclude等标志性词语。

技巧点拨: (1) 立足已知, 推断未知 (2) 忠实原文 (3) 不要选择表层信息

Last week my youngest son and I visited my father at his new home in Tucson, Arizona.He moved there a few years ago, and I was eager to see his now place and meet his friends.

My earliest memories of my father are of a tall, handsome, successful man devoted to his work and family but uncomfortable with his children.As a child I loved him;as a school girl and young adult (成年人) I feared him and felt bitter about him.He seemed unhappy with me unless Igot straight A’s and unhappy with my boyfriends if their fathers were not as“successful”as he was.Whenever Iwent out with him on weekends, I used to struggle to think up things to say, feeling on guard. (08全国高考) 57.When the author went out with her father on weekend, she would feel______ (A)

A.nervous B.sorry C.tired D.safe

2.推断作者观点或态度

说明文中作者的态度: (1) objective (2) neutral

在议论文中有: (1) positive (2) negative (3) neutral (4) approval (5) disapproval (6) indifferent (7) sarcastic (8) critical (9) optimistic (10) pessimistic

技巧点拨:在推理过程中, 应特别注意作者的措辞, 尤其是表达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千万不能主观臆断, 凭空想象, 更不能以自己的观点代替作者的观点。

Why do people take part in such activities as these?Some psychologists (心理学家) suggest that it is because life in modern societies has become safe and boring.Not very long ago, people's lives were constantly in danger.They had to go out and hunt for food, diseases could not easily be cured and life was a continuous battle for survival (生存) .

Nowadays, according to many people, life offers little excitement.They live and work in comparatively safe conditions;they buy food in shops;and there are doctors and hospitals to look after them if they become ill.The answer for some of these people is to look for danger in activities such as bungee jumping.

●The writer of the text has a____attitude towards dangerous sports. (C)

A.positive (肯定的) B.negative (否定的)

C.neutral (中立的) D.nervous

3.推断写作目的

(1) 考查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2) 考查某处细节的写作意图

常见的写作目的归纳

不同的文章可能有不同的写作目的, 但写作目的通常有以下四种:

常见于故事类的文章。to make people laugh;to tell an interesting experience

常见于广告类的文章。to sell a product or a service;to attract more visitors/readers/audience

多见于科普类、新闻报道类、文化类或社会类的文章。 (to inform)

常见于议论文的文章。阐述观点 (to argue)

The advice provided below will help make sure that the fish you release will survive (存活) to bite again another day.

—When catching a fish, play it quickly and keep the fish in the water as much as possible.

Don’t’use a net in landing the fish and release it quickly to prevent it from dying.

……

With a little care and by following the suggestions given above, you can give the released fish a better chance of survival. (08全国高考)

67.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test? (D)

A.To show how to enjoy fishing.

B.To persuade people to fish less often.

C.To encourage people to set fish free.

D.To give advice on how to release fish.

总结:

1. 推断隐含意义, 必须吃透相关文段的意思。

2. 推断作者的写作意图, 应当关注主题句, 同时把握文章的体裁也可以推断作者的写作目的。

3. 推断作者的观点, 应当全面理解文章的内容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4.推断下文的内容, 必须特别关注最后一段的内容, 尤其是最后的两三句话。

干扰项及误区:

1.短文内容的简单重复, 不是推理得出的结论。

2.与原文相反的内容。

3.与常识相吻合, 但文中找不到证据的。

高考阅读理解推理判断题解题指导 篇8

一、题型特点与命题方式

既要求考生透过文章表面文字信息推测文章隐含意思,又要求考生对作者的态度、意图及文章细节的发展作出正确的推理判断,力求从作者的角度去考虑,不要固守自己的看法或观点。

这类试题常以如下句式发问:

What can you conclude from this passage?

What’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Which statement is (not) true?

二、解题思路与应试技巧

考生做题时一定要从整体上把握语篇内容,在语篇的表面意义与隐含意义、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间架起桥梁,透过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弦外之音”。

首先,考生在阅读时,要抓住文章的主题和细节,分析文章结构,根据上下文内在联系,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在进行推理时,考生一定要仔细阅读短文,千万不可脱离原文而仅凭个人的看法主观臆断。

其次,对于暗含在文章中人物的行为动机、事件的因果关系及作者未言明的倾向、意图、态度、观点等要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分析,进一步增强理解能力,抓住材料掌握实质性的东西。

再次,在解答推理性问题时,应清楚所要解答的问题是针对某个细节进行推断,还是针对主题思想、作者的意图进行推断。

针对细节的推断可运用scanning浏览方法,迅速在阅读材料中确定推理依据的位置或范围,然后再进行推理判断。

针对主题思想作推断时,其解题的主要依据是文章的主题思想,然后再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观点与例证、原因与结果、主观点与次观点。

下面结合最新高考试题,对推理判断题的不同类型加以解读:

1.抓住特定信息进行逆向或正向推理

做此类试题要善于抓住某一段话中的关键信息,即某些关键词或短语去分析、推理、判断,利用逆向思维或正面推理,从而推断出这句话所隐含的深层含义。

【考例】(2008全国卷I,B篇)63. 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Del Monte ____.

A. allowed other companies to develop pineapples

B. succeeded in keeping the pineapple for itself

C. tried hard to control the pineapple market

D. planned to help the other companies

【解析】C。从原文最后一段Seeing the growing market for its winning pineapple, Del Monte tried to keep the market to itself. But other fruit companies developed similar pineapples. Del Monte turned to law for help but failed. Those companies argued successfully that Del Monte’s attempts to keep the golden pineapple for itself were just a way to knock them out of the market.可知,Del Monte为了控制菠萝市场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不惜诉诸法律。

2.整合全文(段)信息进行推断

做推理题时,有时需要在弄懂全文意思的基础上,整合与题目相关的有用信息,综合起来去推理判断,确定最佳结论。

【考例】(2008全国卷I,C篇)67.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text?

A. To show how to enjoy fishing. B. To persuade people to fish less often.

C. To encourage people to set fish free. D. To give advice on how to release fish.

【解析】D。文章开头部分提到“It is often necessary to release a fish”(对鱼放生是很必要的),然后就鱼放生后怎么容易存活给出了5条建议,最后得出结论:With a little care and by following the suggestions given above, you can give the released fish a better chance of survival. 因此,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诉人们怎样对鱼进行放生。

3.利用语境的褒贬性进行信息推断

很多文章的语境都有一定的褒贬性,这种褒贬性反映了主人公的特定心理和情绪状态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利用好文章的语境褒贬性就能在把握主旨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准确的逻辑判断。认真阅读原文并找出反映语境褒贬性及变化的标志性词汇或句子,对我们掌握文章主旨大意,了解主人公的心理特点及发展变化,从而正确地进行逻辑推断很有好处。

【考例】(2008天津卷,E篇)55. How does the author feel about his childhood?

A. Happy but short.B. Lonely but memorable.

C. Boring and meaningless.D. Long and unforgettable.

【解析】A。文章前三段用大量的篇幅描绘孩子们在树林中自由自在玩耍的美好时光,最后一段提到突然有一天在树上玩耍时意识到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开始到了朦朦胧胧的青春期了,已经长大,不能再爬树玩耍了,作者的心理在这一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此推知,作者感到童年是快乐的,但又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已经步入青年的行列。

4.根据文章的结论推断作者的态度

作者态度、倾向是指作者对陈述的观点是赞同、反对还是犹豫不定,对记叙或描写的人、物或事件等是赞颂、同情、冷漠还是厌恶、憎恨。作者的这种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往往隐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流露于修饰的词语之中。因此,在推断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文中作者的措辞,尤其是表达感情色彩的形容词。

【考例】(2008江西卷,C篇)67.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Nigel’s actions?

A. He is mildly critical. B. He is strongly critical.

C. He is in favor of them.D. His attitude is not clear.

【解析】A。从第二段来看,Nigel与Alicia交朋友并帮助她的真正原因是不引起她的怀疑并力图在比赛中打败她而获得1000美元的奖金,根据最后一段来看,作者并不赞同Nigel的做法,但也没提出强烈的批评,而只是说Without her, he would never win the competition.可以看出作者对他的做法暗含批评意味。

5.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得出结论

逻辑结论是指严格根据文章中所陈述的事实、论点、例证等一系列论据材料进行推理,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态度、观点或爱好去理解文章的内涵。做这类题时,应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预测下文可能发展的内容。

【考例】(2008江苏卷,A篇)58. In the next part, the author would most probably discuss with you ____.

A. how to keep up with the timesB. how to make up for lost time

C. how to have a good timeD.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ime

上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教学的工作总结下一篇:晚上发给女朋友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