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项目经费预算

2024-06-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室项目经费预算(精选8篇)

工作室项目经费预算 篇1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管理,强化预算约束,提 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前期工作是指从建设项目的立项申请、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到项目开工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主要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工作环节的材料编制、招标、评估、审查、报送及相关工作。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以下简称前期费)是指从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含国债项目资金)中安排的用于项目前期工作的专项经费。第四条

前期费安排范围:

1.中央本级项目的前期工作;

2.跨地区、跨流域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地方项目的前期工作;

3.经国务院批准的其他项目的前期工作。第五条

具体项目的前期费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央预算内基建投资规模、项目建设内容等合理确定。第六条

前期费的使用范围:

1.勘察费;

2.设计费;

3.研究试验费;

4.可行性研究费;

5.前期工作的标底编制及招标管理费; 6.概算审查费;

7.咨询评审费;

8.技术图书资料费、差旅交通费、业务招待费等管理费用; 9.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的与前期工作相关的其他费用。有关开支标准应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第七条

财政部在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前期费投资计划的基础上,审核下达前期费预算。第八条

预算经核定下达后必须严格执行,除特殊情况外一律不得调整。对确需调整的项目,应严格按照预算调整的相关规定执行。第九条

前期费拨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严格按照前期费预算、分月用款计划、前期工作进度、基本建设程序、合同等要求拨付资金;

2.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其前期费的拨付应根据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相关规定办理。第十条 前期费实行总额控制,分据实列支。第十一条

对批准建设的项目,其前期费应列入批准的项目概算内,按照相关规定计入建设成本。第十二条

对没有被批准或批准后又被取消的建设项目,其发生的前期费由使用单位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项目主管部门报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作核销处理;已安排的前期费如有结余,其结余资金应按规定及时就地上缴国库,列政府收支分类 “其他收入”科目,严禁挪作他用。第十三条

当年未完成的前期工作,其前期费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第十四条

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基本建设财务会计制度对前期费进行严格管理和核算。

前期工作完成后,有关部门、单位要及时组织审查,对项目前期费的使用情况以及后续工作等进行深入分析,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送分析评价报告。重大项目的分析评价报告要报送财政等有关部门。第十五条

对经审查未通过的前期工作,要按审查的结论意见,由原前期工作承担单位继续完成,增加的费用由相关责任单位负担。第十六条

前期费的使用和管理要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第十七条

对违反规定,弄虚作假,截留、挤占、挪用前期费或前期工作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财政部门将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及国家有关规定,追缴截留、挤占、挪用的前期费,停止拨付尚未拨付的前期费,对有关人员追究责任,触犯法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十八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如涉及具体项目前期工作,与前期工作相关的工作经费的管理比照本办法执行;如不涉及具体项目前期工作,其工作经费的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工作室项目经费预算 篇2

一、编制科研课题项目经费预算的基本要求

1. 搞清楚科研活动的基本特点。

科研活动与一般生产、服务业活动的最大不同在于:科学研究属于创造性劳动, 是创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等探索未知的活动。与其他生产性、服务性劳动的最大区别在于:科学研究不允许重复, 不允许复制, 它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科学技术创新, 为了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只有切实了解了科研活动与其他生产、服务活动的不同特点, 才能在编制科研课题项目经费预算时把握方向, 使经费预算更符合科研业务活动的实际需要。

2. 必须充分理解科研课题项目的具体工作计划。

包括课题计划的周期, 科研路线与方法手段, 需要投入的科研人才组成, 物资设备需求。因为科研课题项目经费预算既不能像产品生产那样清晰地了解一个生产周期内要生产多少产品, 需投入多少原材料, 及辅料、燃料动力, 也不知需要使用那些厂房、设备。所以, 科研活动除人才投入可事前明确列入科研计划外, 其他钱和物的投入都是无法准确定量和定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 认真把握科研项目计划, 对编好经费预算就显得尤为重要。

3. 认真落实该项目实施前已经具备的物质资件。

也就是在开始准备课题项目投标或提出申请时, 需要认真清理承担该项目单位除科技人才外, 在物资设备方面已具备了那些条件, 包括新项目需要哪些物资设备, 本单位已经有哪些物资设备存量, 还需增添那些, 要做到件件落实。

二、编制科研课题经费预算的基本原则

1. 实事求是。

不论编制何类型的财务预算都必须实事求是, 不能弄虚作假, 科研课题项目的经费也不例外。由于科学研究活动的特殊性, 编制好实事求是的经费预算难度相对要大得多。因为各项预算数据的取得难度相当大, 而且对各项需求很难找到可供参考的定额标准和数据, 很多消耗只能根据科研计划安排作为计算依据。所以要做到实事求是, 一切消耗从实际出发, 就要根据科研计划安排, 参照以往其他项目的消耗情况进行认真分析, 科学预测, 真正做好经费预算, 切实适应科研活动的需要。

2. 切实可行。

根据科研课题研究计划编制的经费预算必须符合财政部门和科技主管部门的编制要求, 必须正确的贯彻执行相关的财经法规与制度, 使经费预算经批准后在执行时不受其他方面的干扰, 从而保证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3. 节俭。

勤俭节约精神是做好各项财务工作应该认真贯彻执行的基本要求。在编制课题项目经费预算时要精打细算, 贯彻一切从简精神, 积极挖掘单位的经济潜力, 使经费预算既能满足科研活动的需要, 又能体现节俭的原则。

三、科研课题项目经费预算编制

1. 充分分析、研究科研课题研究计划提出的相关数据。

科研属于创新的业务活动, 它无比照物也无法找到相关消耗定额和相关费用标准用来作为编制预算的计算数据。在这样的情况下, 科研计划所提出的各项相关分析、测试、检查、检验、调查、考核等等相关要求, 就成为编制预算最可依据的相关财务信息的原始依据。因此, 在编制预算时, 就要充分地分析、研究这些数据, 作为预算编制最基础的核算依据。

2. 认真查找近似科研课题项目可供参考的历史数据。

科研活动虽然属于创新, 课题研究的对象各有不同, 但是在一个专业的科研单位, 会有一些近似研究路线的项目, 农业可以对这些历史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借鉴, 让经费预算编制尽可能地接近实际。

3. 充分挖掘本单位原有的科研资源潜力。

我国现有的科研机构, 多是组建多年的老单位, 在科研设施、设备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 在编制课题项目经费预算时, 要充分发掘这方面的潜力, 以较少的项目投资, 获取更大的效益。

4. 实行科研课题组 (室) 、科研管理、财务管理3部门的有机结合。

课题组最了解科研活动的实际需求, 科研管理部门掌握着科研活动的具体管理工作, 财务部门担负着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与监督, 要使课题组项目预算的编制真正做到切实可行, 需要课题组提供原始计算数据, 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相互协调, 财务部门按国家的有关财经法规制度, 共同研究、测算, 从而达成切实可行的项目经费预算方案, 以便报经批准后顺利执行。

5. 经费预算草案要广泛征求意见。

工作室项目经费预算 篇3

关键词: 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10 4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8-0487-02

随着科研经费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国家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仍然存在科研单位和人员过于注重科研经费的申请、忽略科研经费管理的现象,尤其是经费的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从预算的编制到执行均过于笼统,造成了后期科研项目验收的困难。因此,本研究着重探讨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的精细化管理。

1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要求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科学细化和合理优化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流程,实现专业化结构、制度化管理和标准化的工作方式。2008年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首次在预算管理领域提出了精细化管理的概念,标志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入全面精细化阶段;财预[2014]8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再次强调了细化预算的要求。对于农业科研院所来说,其科研项目预算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抓住预算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制定科学的标准,细化预算的编制内容,通过刚性的制度规范行为,强化责任落实,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2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的现状

2 1 经费管理制度庞杂

农业科研经费来源包括中央财政专项拨款、地方财政拨款、自筹资金和其他渠道的经费资助 [1]。根据经费来源的不同,具体可划分为纵向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纵向科研项目是各级政府部门下达的从财政部门取得专项拨款的各类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是地方企事业单位或个人委托的科研项目。由于项目来源和项目组织管理部门的不同,经费管理制度也有不同的规定,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在编制经费预算时,须要了解各种不同类别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中关于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定,无疑加大了科研人员在申报项目时编制预算的难度。

2 2 预算申报流程不规范

在科研单位进行预算申报时,单位的财务和科研等相关部门的参与度不够,由于财务和科研人员自身认为自己的部门并不是对该科研项目最了解的人,无法对科研项目负责人编制出的预算进行合理有效的测算,往往造成财务与科研部门的职能流于形式 [2];另外,科研人员自身出于争取较多的科研经费的考虑,对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认识不足,对于预算的数额主观上也认为是越多越好,使得项目的组织管理部门将项目负责人编制好的预算上交财政批复时,审核得不到通过。

2 3 科研经费预算科目与财务会计科目不匹配

目前,绝大多数科研项目在进行预算的编制时都对支出进行了较详细的分类,并对这些支出项目从概念上进行界定。如“863”“973”等国家主体科技计划预算的支出大体分为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在内的直接费用和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间接费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则将材料和小型仪器设备购置费、管理费等作为单列的支出类别;较特别的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的预算支出则分为技术集成费、推广补助费、技术推介费、物化推广费、人员劳务费、首席专家推广经费等。这些支出分类与农业科研院所现行财务系统的会计科目并不能实现较高程度的吻合,财务部门无法通过财务系统直观发现费用的列支是否符合编制的预算要求,科研经费的报销反映不了课题的实际进展,财务部门无法有效监督经费的使用,对后期的预算执行和项目结题工作也造成了困难。

2 4 经费课题负责人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造成预算执行偏差

在不少农业科研院所,采取的是由科研项目的课题主持人全权负责科研经费管理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当课题负责人承担的课题较多时,往往疏于对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的管理。对于课题发生的如材料费这样的共性支出,预算编制的课题负责人也只是在报销单上简单签字,存在本该在A课题报销的材料费放在了B课题报销,后期为了顺利实现项目验收不得不突击报销或人为调账。而财务部门审核时只要票据的合理性能够达到要求,便同意其报销,对课题经费的支出和使用情况的现实监管实际上是有限的;另外,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要求下,科研经费通过财政预算系统直接下达,但经费的下达与经费的实际使用存在时间差,而科研项目的管理部门对于经费财政预算系统的执行进度又有考核要求,实际执行中容易导致财政预算系统中不同类别的项目相互垫支的现象,脱离预算执行。

2 5 绩效考核评估工作不到位

不少农业科研院所过于重视科研经费的申报和使用,忽略了对经费预算的考核评估与追踪,尚未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和信用评级制度,缺少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效果的评价指标及标准,缺少奖惩机制,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无法鉴别,预算的执行情况也难以进行定量的考核。

3 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精细化的措施

3 1 规范经费管理制度中预算编制标准

随着国家对农业科研的不断重视和农业科技的财政经费的迅速增加,农业科研院所在对农业项目进行申报时也有很多可供申报的不同类别的项目。由于其牵头和组织实施的部门不同,不同类别项目的经费管理制度与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应该科学界定与项目研究相关的支出范围,使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支出科目和标准原则上保持一致,既实现不同类型项目经费预算的可比性,也减少科研人员预算编制的工作量。

nlc202309041719

3 2 建立科学细化的科研经费预算申报、批准等流程

在进行科研经费的申报时,农业科研单位要重视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 一般来说,对于项目金额较大的国家级、省级等重大项目,由科研项目负责人首先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提出总体预算方案,再由较权威的专家委员会对申报的项目预算进行论证,专家委员会应当由分管领导、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及科研项目负责人参加 [3]。财务人员配合项目负责人对各预算支出科目的具体内容逐项细化编制,依据相关支出的测算规定,对每一个支出数据进行详细的计算,列示计算过程。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支出明细予以重视,并进行合理细致的分类说明,做到预算编制的精细化。

3 3 科学设置会计科目,实现经费预算科目与财务核算的衔接

在科研经费核算时,应结合本单位财务系统的特点,将经费预算科目与财务系统的会计科目实现有效衔接,一方面便于相关会计报表的直接取数;另一方面满足财务人员从财务系统中统计预算各支出科目的具体使用金额和支出进度,直观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尤其方便后期项目验收和预算的绩效考核。

3 4 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建立财务联系人制度

鉴于前述课题主持人负责全权管理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可考虑设置专职财务联系人岗位,全程参与到科研项目的预算申报、执行、验收的过程中,与项目组成员共同研究讨论项目申报指南,参与经费申报预算编制,跟踪监督经费预算执行,提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经费预算执行过程中有关财务方面问题的咨询服务以及意见建议,配合整理结题财务验收资料,为科研项目的财务审计验收提供技术支撑,督促项目结题后财务结账手续的办理等。

3 5 建立科学细化的预算考核指标和信用管理制度

项目初始即在项目预算编制的任务书中规定相关预算考核指标,可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分析主要评价项目的战略目标和合规目标,战略目标侧重于分析考核预算执行是否与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时的战略目标一致,合规目标主要是指分析考核预算执行是否符合项目预算管理制度要求。定量分析可以通过采用能有效反映科研经费预算完成情况的比率指标来实现。

完善科研信用管理,建立覆盖预算编制、执行和验收全过程的信用记录制度,按信用评级实行分类管理,严重信用不良记录者将被取消项目申报和参与的资格。将信用评级与科研人员的绩效考评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形成预算管理的良性循环。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精细化工作关系到农业科研院所长期的发展,农业科研院所要适时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科学申报科研经费,科学细化预算的编制,提高预算执行水平,加大预算考核考评力度,充分发挥好科研经费在提升科研院所农业科研能力、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陆学文 科学编制科研课题经费预算之管见[J] 财经界:学术,2010(1):117-118

[2]陈武梅 浅谈农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J]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2(3):11-13

[3]余慧华 新形势下农业科研单位经费管理问题探析[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6):141-143

科技项目经费预算取费细则 篇4

1.为规范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科技项目预算编制,合理确定项目费用,促进科技项目的精益化管理,依据国家和公司相关规定、办法及文件,结合公司科技项目的特点,制定本细则。

2.本细则适用于公司各单位的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编制,并作为审核科技项目经费预算的依据。

3.科技项目经费是指科技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开发相关的各项费用,主要由研发费用与资本性支出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研发费用包括人工费、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印刷/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技术培训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资本性支出包括设备购置费、安装调试费与其它费用。

4.人工费是指是指直接从事项目研发活动的受委托单位人员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人工费=人员数量(人员类型1)×工作月×标准1+人员数量(人员类型2)×工作月×标准2 4.1人工费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辅助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护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

4.2人员类型1为高级研究人员(主要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及以上级别研究人员),标准为1.5~2万元/人月(标准1);人员类型2为其他研究人员(含中初级研究人员、技术工人等其他研究人员),标准为1~1.5万元/人月(标准2)。

4.3 考虑人员实际工作安排情况,预算编制时,1类人员中,教授、研究员与教授级高工一年内参加的科技项目的累计全时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一年内参加的科技项目的累计全时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个月; 2类研究人员,一年内参加的科技项目的累计全时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0个月。

4.4 公司系统内员工不得列支人工费。

4.5基础性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决策支持技术研究类项目人工费不得超过项目总费用的50%;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运营性技术研究、先进适用技术示范与应用类项目人工费不得超过项目总费用的35%。

5.设备费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仪器、设备、软件、样品、样机的购置、试制及现有仪器设备使用所产生的费用。设备费包括仪器设备购置费、仪器设备试制费、软件购置费和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费=仪器设备购置费+仪器设备试制费+软件购置费+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 6.仪器设备购置费是指为项目研究所购置的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各种仪器、设备、工具、器具的费用。

6.1仪器设备购置费包括仪器设备出厂价、运杂费和安装调试费。出厂价应参考近期同类仪器设备的招标价格或购买合同价格,对既无可参考招标价格也无合同价格的,需提供三家以上厂商的报价信息。运杂费包括仪器设备的运输费、装卸费、运输保险费和采购保管费等。安装调试费参照电力行业的调试定额执行。

6.2 进口仪器设备购置费包括进口设备到岸价、进口从属费、国内运杂费和安装调试费。进口设备到岸价需提供三家以上代理商的报价单及其联系电话等详细资料。进口从属费包括银行财务费、外贸手续费、关税、消费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国内运杂费按进口仪器设备离岸价格与人民币外汇牌价、国内运杂费费率的乘积计算。相关费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6.3 其他仪器设备是指因项目研究需要购买的笔记本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服务器及其他辅助设备,其中计算机台数不得大于项目研究人员总数的0.3倍。

6.4 购置单价高于5万元低于30万元人民币的仪器设备应列示清单,并说明拟购置设备与项目实施单位现有设备的配套情况、组合配套后对提高本项目研究水平和能力的作用、拟购置设备使用率及正常使用年限等。

6.5 研究开发费原则上不列支单价超过30万元人民币的仪器设备购置费。7.仪器设备试制费是指需试制新样品、样机或对现有设备的升级改造所产生的费用。

7.1试制单价高于5万元人民币的设备应列示清单,并说明拟试制设备与项目实施单位现有设备的配套情况、组合配套后对提高本项目研究水平和能力的作用、拟试制设备的使用率及正常使用年限。

7.2单价在5万元以下的拟试制设备数量较多、总值较大时,应在经费预算明细表中加以说明。

8.软件购置费是指为项目研究所购置的软件及其安装调试所发生的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软件购置费=软件费+安装调试费

8.1软件费是指购买软件时的产品原价;安装调试费是指软件出售方提供相关服务的费用,按照购买协议计算。8.2购置单价超过2万元的软件应列示清单,并说明拟购置软件与项目实施单位现有软件的配套情况、组合配套后对提高本项目研究水平和能力的作用及拟购置软件使用率等。

9.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用本单位已有仪器设备所产生的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现有仪器设备使用费=仪器设备修理费+折旧费

9.1仪器设备修理费是指为保证仪器设备正常使用所必须进行的修理、保养和临时故障排除的费用。折旧费是指仪器设备按照正常使用寿命周期分摊到项目研究阶段的折旧费用。

9.2对于形成固定资产的仪器设备寿命周期,按照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确定。9.3使用单价高于5万元人民币的现有设备应列示清单,并说明使用费计取单价。9.4一台仪器设备一年内在所有科技项目中的累计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10.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元器件、试剂、部件、外购件等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费=材料消耗量×材料预算价格

其中对于总价高于5万元的材料应列示清单。

11.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实施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该费用以委托协议为依据,委托次数多或单次支出费用在5万元以上的应列示清单。

12.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其计算公式为:

燃料动力费=燃料动力消耗量×燃料动力价格

其中燃料动力价格应以国家实行的燃料动力价格为准。

13.差旅费是指为项目研究开发而进行国内外差旅、现场试验、与协作单位组织协调、培训等所发生的交通(外埠与市内)、住宿的费用。差旅费取费标准参照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14.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项目协调、项目鉴定、评审、验收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会议费=参会人次×会议标准×会期

其中,参会人次=会议次数×每次参会人数(含专家人数)14.1会议标准应综合考虑会议期间的伙食、住宿、会议组织及场地等费用,不得超过800元/人天。

14.2会议次数根据项目持续的时间确定。一年内完成的项目,原则上会议次数不超过4次;一年以上完成的项目,会议次数不超过3次/年。

14.3会议费数额较大时应作详细说明。

15.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课题研究人员出国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国人次×出国费用标准 其中,出国人次=出国次数×每次出国团组人员数

15.1 一年内完成的项目,原则上出国次数不得超过2次;一年以上完成的项目,出国次数不超过2次/年。

15.2每次出国团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7人。

15.3出国费用标准,按公司对外交流人员外出标准。单个国家,外出时间不得超过7天,多个国家,外出时间不得超过10天,16.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16.1出版费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内部、外委印刷与出版费,其计算公式为: 出版费=册数(套数)×单价

其中,册数(套数)规定如下:中期审查或初稿评审原则上不超过20册(套);终稿审查原则上不超过30册(套);研究最终成品原则上不超过20册(套)。

16.2资料费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文献检索、资料复印、书籍购买、翻译、上网等费用。

16.3知识产权费是指在专利申请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知识产权费=申请专利项目数量×(申请费+附加费+优先权要求费+发明专利公布印刷费+代理费+年维持费×维持年数)

其中各项费用计算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相关规定执行。

17.技术培训费是指为提高项目研究质量而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培训的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培训费=培训人次×培训时间×培训标准 17.1培训费标准按照各单位相关规定限额执行,培训费的比例不得超过项目总费用的2%。

17.2培训费仅限于与项目研究开发相关的培训,研究人员长期(一年内累计时间为10个工作日以上)培训的费用不得列支。

18.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劳务费=人员数量×工作月×劳务费标准 18.1劳务费标准为0.6~0.8万元/人月。

18.2劳务人员工一年内参加的科技项目的累计全时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0个月。19.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其计算公式为:

专家咨询费=咨询专家人次×人员标准×天数 19.1人员标准按照按税前1000~1200元/人天执行。

19.2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项目研究成员、与本项目管理相关的人员。

20.管理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外协单位使用其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它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最高不超过项目经费总数的15%。

21.外委费是指项目实施单位将研究工作部分委托给其他单位所发生的费用。外委费应在项目研究开发费中提取,资本性支出原则上不予外委。

21.1外委费必须以项目合同中明确的任务为依据,详细列示每一项委托研究支出。21.2外委费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60%。

22.科技经费资本性支出预算,按电网建设工程、技改工程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以及相关定额执行。

工作室项目经费预算 篇5

经费预算

2015年财政划拨足球发展工作专项资金:2000万元 2015年支出足球专项经费900万元

从2015年结转足球经费11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为体育彩票公益金)

到7月末已支出经费:1090.5万元。其中: 1、2016年“一带一路”国际青少年冬令营:247万元。

2、足球场地设施建设奖励费:115万元。

3、参加2015年自治区“蒙乙”联赛,进入内蒙超级组一个男队:补助30万元;进入内蒙甲级组一个女队:补助20万元,共需50万元。

4、采购笼式足球设备15套:需450万元。

5、采购笼式足球6000颗:需120万元。

6、采购《我爱足球》一书3万册:需60万元。

7、足球辅助设备:需20万元。

(以上7项支出都是2015年足球工作预算支出项目)8、2016年赤峰市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培训班(聘请德国著名教练员讲师团讲课):5.5万元。

论如何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工作 篇6

关键词:工会经费 预算管理

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工作是工会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主要的工作是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实施和监督控制。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会组织职能不断增强,工会经费收支规模不断扩大,工会财务工作日趋复杂和艰巨,因此我们有必要提高工会经费预算管理水平。

一、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一)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意义

1、增强工会财务管理效能

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将有限的财力和需要的经费有机结合,做到统筹兼顾,可以减少甚至杜绝盲目性与随意性,有计划地进行财务收支活动,有效控制工会财务风险,进而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提升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2、推动工会组织发挥职能

工会经费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前提和保障,是工会工作的落脚点。基层工会要切实加强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组织开展各项技术革新、劳动竞赛,提升职工素质;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帮扶困难群体,将有限的经费用于为职工解难事、办实事,为工会组织履行各项职能提供物质基础。

3、顺应国家财政体制改革

财政发展的趋势是预算管理,财政体制改革是深化和改进预算管理。财政部门在提高资金使用和加强预算管理方面做出了调整和改革,取得了成效。虽然工会经费不同于财政资金,但是也值得工会借鉴。按照国家预算管理体系改革思路,工会财务管理要建立工会预算管理体制,适应预算管理改革需要。

(二)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的作用

(1)通过预算管理,明确各部门责权利,并进行充分沟通协调,杜绝发生因责任不清而相互推诿扯皮等事情,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最终实现工会的工作目标。

(2)明确各级工会的预算观念,规范工会经费收支行为,减少支出的随意性,杜绝无预算、超预算开支,增强预算约束力,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

(3)推行部门预算,实现资产配置与预算结合,将资金透明规范地分配到具体部门和项目上,杜绝经费使用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提高经费使用透明度。

(4)通过部门预算,可以提供业绩评价标准,考核各部门工作业绩,对基层工会加以激励与控制,形成有制度可依、有目标可循,防范朝令夕改、随意变动。

(5)通过预算管理,安排工会重点工作所需资金,要求项目细化、数据准确,这样既有利于优化工会支出结构,推动工会事业发展,又可以按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办会。

二、认清基层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1、对工会预算管理认识有偏差

根据《工会预算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上级工会非常重视基层工会预算工作,要求每年基层工会都要做好财务预算编制,并对基层工会的财务预算、决算工作进行培训。但有些基层工会对财务预算编制不认真,存在“重决算、轻预算”的现象,导致预算编制质量差。

2、对工会预算管理不重视、不关心

有些领导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执行效果的好坏只是财务部门的事,单位内部没有全员参与预算管理,没能更好地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使得工会组织没有发挥更好的作用。

3、预算编制不细化、不科学

基层工会对编制预算缺乏详细的规划,导致一些业务项目没有预算经济指标去列支。项目预算不够细化,只有一级科目,没有二级、三级科目;只有收支预算数,没有明细数据和预算说明,直接影响工会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基层工会多年来一直采用“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方法,就是以上一年基数为准,加上增长比例作为新一年预算指标,在实际工作中,这种方法存在弊端。一是这种预算编制缺乏部门预算编制定额标准,没有配套的管理细则,使得预算管理没有科学合理的量化依据。二是基数不变加上增长比例,每年的经费开支变成了“合理因素”,导致预算只增不减,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三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工会主要注重财务成果,对非财务指标关注不多,预算体系不能及时反映价值的增减变化,不能够全面反映工会工作。

(二)预算审批存在的问题

预算编制完成后,有的基层工会认为只要坚持收支平衡,不编制赤字预算,就完成了预算工作,没有经过工会委员会及经审会讨论通过,或者即使通过,也只是走个过场,导致收支预算未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另一方面,在预算编制时,有些基层工会考虑不周全,认为编制工作年初完成后,日后就不必调整。经费收支未按照年初预算进行,执行过程与预算出入较大,预算调整也未按照正常程序审批,而是通过年底决算频繁调整,从而失去了预算的严肃性。

(三)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在预算执行中,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缺乏有效沟通,财务部门不了解业务工作,无法对各项支出提出有效建议,掌控预算进度;其他部门不了解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随意无序,进度或快或慢。在预算执行中,基层工会还存在着不按照预算批复安排项目支出,只凭领导一句话直接列支,造成了不受预算约束的局面,出现无预算、超预算开支,使得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形同虚设。

(四)预算监督存在的问题

“重预算编制,轻预算监督”是多数基层工会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出现的问题,致使积累的问题增多,预算管理出现漏洞。预算管理的最后一个关节是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评估、奖惩,但多数单位没有考核措施,导致预算“重拿轻放”,没有发挥预算的约束和激励作用,不能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绩效。

三、加强工会经费预算管理工作的措施

工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它不仅给基层工会履行职能提供财力支撑,也反映出工会的经济运行情况。为了提高工会财务管理的质量,借鉴政府预算改革,在实际工作中,要从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三个环节入手。

(一)完善预算编制管理,增强预算编制科学性

预算编制环节是工会预算管理的中心环节,是预算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要想提高工会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就要做好预算管理各项准备工作,实行零基预算与增量预算相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收支预算计划,掌握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要准确掌握本级工会和所属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摸清家底,收集、整理、核对基础数据,这是细化预算的关键。在对上级补助收入、经费收入等各项收入做出合理测算的基础上,编制收入预算。收入预算确定后,各个部门要各负其责,保障工会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各项业务正常开支。要细化支出项目,减少行政性支出,把更多的资金用在开展工会活动和维护职工权益上,坚持收好、用好、管好工会经费,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二)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增强预算执行约束性

要想工会经费发挥预期效益,就要做好预算执行工作,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金额安排支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尽量避免随意追加、频繁调整,应做到约束预算执行,不能预算与执行“两张皮”。业务部门开展工作时,要按照批复的预算提出申请,大额资金支出要实行集体讨论或联签制度。对于需要追加预算的,严格按审批手续执行,维护预算的刚性原则。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工会财务部门要及时有效的将信息进行反馈,定期向工会领导班子及经审会汇报,并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协调,对偏离预算的重大项目做好详细情况说明,力争预算执行不偏离轨道。

(三)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增强预算监督严肃性

工作室项目经费预算 篇7

预算管理是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主要是围绕实现项目目标进行的预算编制、实施、控制、决算等过程开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由财政部、科技部联合颁布新修订的《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在内容上对高校的预算管理、项目管理等更趋科学化、精细化,在行为规则上要求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预算执行制度,尽量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强化了决算管理[1];此外,对项目结题挂账等进行了规范。项目预算精细化管理要求的出台必然会导致其对应的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可行化操作程序等过程的改进与革新。本文主要从预算执行与控制角度出发,针对项目预算执行与控制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弊端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全面设计构建策略方案,探索出一种适用于预算精细化管理要求下的科研项目经费执行管理模式,以实现获得便捷执行管理、易于可控监督、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人工耗时的效能,在控制时点上做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与事后总结相结合的控制模式。此外,必须强调指出,合理、准确的预算编制是保障项目成功按照预期计划执行的前提条件,是决定预算执行顺利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预算编制重要性得以体现的关键要素是要做到执行过程中控制的有效性,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控制措施,使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有效结合,才能为完成项目目标、履行合同契约和进行风险预警等提供有力保证[2]。

2 高校科研项目预算执行与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项目经费实际用途、支出比例与预算不符

多数项目来源的主管部门对项目经费支出范围有明确的界定,但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未履行变更程序而随意改变支出范围等不规范现象时有发生;另一种现象是项目经费支出比例具有随意性。经批准的项目预算编制中对每类范围支出额度有明确表述,其也是审计、纪检部门监督依据的标准,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支出比例不受控的随意自行改变,使得立项时的预算编制成为形式化内容。

2.2 多项目之间经费支出混乱

同一时期内承担多个项目的责任人在经费管理认识上有一个误区,认为只要是合理的经费且符合财务报销规定的手续,随意从哪个项目列支都是可以的,并不考虑该经费支出内容是不是真正用于本项目的研究,项目间经费未按照预算计划执行,常常交叉使用,这样就有可能导致经费支出内容与本项目研究内容、项目进度及预算进度、项目预算与项目决算缺乏统一性;此外在对各项目进行实际成本核算时也会造成很大误差,更有可能使项目经费不能有效用于项目本身研究。

2.3 结项后的剩余经费处理不及时

项目已结题但经费未结算存在有两种情况:一是项目负责人继续使用经费,直至经费列支完全;另一种是项目经费既不支出也不转出而是备用,长期挂账。结项后剩余经费过多通常是项目管理中各类问题的综合体现,如项目成本估算不实、经费预算不合理、项目间经费执行混乱,等等,都会引起项目经费有结余或项目经费不足。科研项目经费长期挂账导致学校有限的科研资源闲置;经费不再受来源部门项目经费管理制度的约束,这种不受控制与监督的经费难以保证被用于科研本身,同时也会造成职能部门的管理负担。

3 高校科研项目预算执行与控制过程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分析

随着对科研事业投入规模的增大,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年均收入总额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费来源从原来的主要由国家政府支持向各行业协会、企业主管部门、国际等多渠道支持的领域拓展,项目管理标准没有统一标准。我国高校原有的项目经费管理框架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其项目管理整体规模小,经费管理制度相对单一,执行与控制要求具有粗放型的特点。然而,项目规模扩大化、管理制度多样化及经费管理要求精细化使得传统的经费管理框架难以应对发展的需求,预算监督难度加大,控制成本提高,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更加突出和普遍。如何有效地进行预算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降低控制监督成本、保证科研项目顺利实施和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对依托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4]。

3.1 项目依托单位各部门职能的分散性导致项目管理缺乏统一协调性

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合在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其除了协调、统一各过程及活动外,还要平衡相互竞争的项目制约因素,例如范围、进度、预算、资源等,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至少一个其他因素[5]。近些年来发表的高校项目经费管理类研究成果中,多数把项目经费管理问题单纯归咎于财务部门的管理不到位,然而,财务人员除自身的专业知识限制外,无法实时跟踪项目进程信息,也不充分掌握项目管理政策要求,职能的限制使得财务部门不能实现对经费支出的有效事前控制;科研项目管理部门不负责项目经费支出情况,项目过程管理与经费管理常常脱节,过程监督成为形式上的内容,造成结题后项目余额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片面地强调经费支出完成率而未考虑项目执行进度或只关注执行进度而不考虑预算执行符合度等现象非常普遍。在这种缺乏有效整合机制的管理背景环境下,必然造成项目进度管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控制管理的不协调统一,导致预算管理形式化、结题不结账等问题的出现。

3.2传统的经费执行与控制流程自身的局限性难以满足预算精细化要求

预防经费执行偏离经批准的预算计划的主要手段是控制[6]。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若无法按照预算编制执行时,必须通过一定的变更程序进行修正或者按照计划强制执行[7]。笔者结合实际工作描述了传统经费管理模式下执行与控制流程步骤如图1所示。在预算执行操作流程中,主要涉及经费执行完毕后数据管理和经费报销流程两方面内容。在经费数据管理方面,很多高校的项目课题组仍然采用“流水记账”的方式,项目负责人根据每笔经费记录情况掌握预算执行的历史信息。尽管多数高校的财务软件已实现了数据共享,但也仅局限在满足财务需求记录方式层面,无法实现项目过程管理与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关联的反馈数据分析和预警信息。这主要归因于每个项目都具有其独特的一面,如多样化的制度要求、规范的范围名称、专属的预算编制、不同的起止时间等信息;另一方面在执行流程上,传统的操作步骤是首先由经手人手工填写详细内容和申报金额于经费报销申报表(单)中(如图2),然后由验收人、项目负责人审核确认签字,若申报的额度超出一定限度,依据财务制度要求,必须有主管科研院长(校长)的确认签字,最后将完整的经费报销申报表(单)递交至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监督;若出现申报单与票据不符、多笔数据合并计算误差、对应支出项目财务条码错误等问题,直接由财务人员反馈至经手人重新修改,重新履行所有填写、计算、审签等手续。在预算控制流程中(如图1),作为执行主体又是控制主体的项目负责人在预算资金用途、支出额度的控制方面被赋予过大的权力;财务部门由于不了解项目的具体内容且力量不足,因此在审核时依据财务数据反馈信息只能做到经费总额控制及票据真实性、填写正确性等方面的财务监督工作,而了解项目执行内容的科研管理部门在整个项目经费支出的管理过程未参与其中。此外,从现行的预算管理控制时点上看,仍然局限于事后控制或以事后反馈控制为基础的框架上,使得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和弊端更加突显。由此可见,传统的经费执行操作与控制流程自身的局限性难以满足预算精细化要求。

4 解决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与控制问题的对策研究

在强调可行操作前提下,结合前述问题分析,我们通过以下多种措施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避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出现,同时实现了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与事后总结相结合的控制监督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4.1 设计和搭建项目管理预算执行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通过研发项目管理预算执行平台的辅助应用,有效地解决了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该平台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将完全由人工填写经费申报单的方式改为从网上由平台进行辅助填报,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可控监督,达到预算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平台设计的基本框架如图3所示。其突出特色为:一是整合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课题组的责任分工;二是满足了统一执行行为规则下各项目来源部门管理制度的差异性、可变性要求,具有较强的适应度;三是能够有效地将项目进程与经费执行情况进行关联性管理;四是实现了执行经费历史情况的数据分析。高校组织机构通过累计数据指导与反馈分析,为课题组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提供了依据和借鉴,对易发生问题做出总结性的指导。表1描述了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下执行流程内容。借助平台进行辅助管理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从经费执行、过程监督到数据输出都进行了优化,各部门分散的职能得到了整合。

从控制角度来看(如表2),通过平台的辅助管理,实现了以预算编制为基准的可控监督,项目负责人根据数据反馈信息进行渐进明细的活动规划,强调了事前控制的可行性与重要性,避免了盲目性;履行执行过程中的调整程序成为变更项目计划的必要条件;执行过程中的经费变更情况、经费执行情况以及经费决算情况一目了然,经费决算的输出更加便捷,与预算编制形成完好对应。由此可见,通过平台的辅助管理,切实可行地实现了优化执行流程,易于可控管理、整合分散职能、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人工耗时的目标。

4.2 规范预算管理,启动预算管理平台

为了充分发挥项目管理预算执行平台的整合效力,明确预算执行与控制管理重点,我们围绕该平台对内部管理机制相关方面同时进行了调整和改进:一是规范了预算执行管理实施细则,主要包括预算管理的原则和目标,预算管理执行、控制办法和方法,结项管理办法和预算变更管理操作程序等。二是制定预算执行管理操作手册,主要包括平台的详细使用说明书、项目变更表格、具体执行流程说明、财务部门文件及其相关技术性文件与解释等。三是进一步提升职能部门的服务水平,加强课题负责人在项目管理知识领域的培训。项目管理职能部门在不断优化项目全过程管理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寻求最佳实践方案,进一步完善共享平台的服务功能,做好项目群的数据分析与总结工作,建立项目管理历史经验共享数据库,为合理地制定预算编制提供借鉴和参考;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指导、辅导、培训、交流和监督等工作活动,使课题负责人的项目管理知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充分了解预算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项目执行环境氛围。

5 结语

在对高校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与控制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构建和开发了项目管理预算执行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协同管理与应用以及相应配套措施的跟进与实施,使课题组、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各分散的部门职能得到了整合,在执行细则上优化了经费执行、过程监督、数据分析等操作流程,在经费控制上实现了以预算编制为基准的可控监督,降低了事前控制的人力投入,并使履行执行过程中的调整程序成为变更项目计划的必要条件,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便捷执行管理、易于可控监督、降低管理成本、减少人工耗时的效能,推动科研项目预算精细化管理执行与控制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忠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更趋科学精细[N].中国财经报,2013-01-08(2)

[2]杨玉霞.政府预算需要更加精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5-10(9)

[3]钟灿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深层原因与对策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3(6):100-104

[4]李发福.从项目预算的全过程看我国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弊端[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7):59-62

[5]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A guid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M].14Campus Boulevard,Newtown Square,Pennsylvania19073-3299USA: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Inc.,2008:165-188

[6]冯巧根.预算管理的逆反性及控制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3):112-114

德国公共教育与科研经费预算 篇8

编制教育和科研预算原则

德国联邦统计局认为,在制定预算过程中,需要大量官方和非官方的数据。编制预算应依据以下原则:预算应尽可能与本国和国际上对教育科研的界定相结合,避免出现偏差;在制定预算的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国际通用的统计方法;预算的各部分应尽量划分清晰,避免重叠,以确定标准的预算总额;预算应在一个计划好的框架内对各项教育和科研支出进行分配;各部分的经费支出要使用统一的支出概念,以使其在最大程度上具有可比性;预算应包括实施和资助方案,为教育和科研有关部门提供参考信息。

预算支出概念

德国教育和科研经费预算统计范围及指标为教育和科研经费预算集功能性和机构性于一身,其预算的主体部分为:1.教育过程的支出。这是整个教育支出的主要部分。包括用于教育机构对教学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支出,教学用品、资料的采购,供暖用电以及中小学校舍的清洁维护和建造等,但补习课、辅导课的费用以及购买辅导材料和相关用品的费用等,则由接受补习的人员自行承担。另外,参加企业培训和深造的工作人员的工资和薪金也不包括在内。2.资助学生的支出。主要资助学生的生活费用,包括衣食住行及业余文化生活的费用。由于这部分费用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在制定预算时以联邦助学金的额度为标准,而且不能超过这一额度。3.科研与开发的支出。主要用于企业、高校、国家研究机构以及非营利性私人组织的研发经费。4.其他教育和科研基础设施的支出。包括用于建造图书馆、专业信息中心和博物馆的支出。这部分支出不包括对科研与开发的支出,应单独列出,避免重复投入。上述应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性支出。如用于高校的支出被划分为教学支出(教育过程的支出)和科研与开发支出两部分。这四个主要部分在整个教育科研经费预算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大小根据指标确定。

只有满足了受教育者的基本需求,才能使其参与教育过程成为可能。因此,必须把教育过程的支出和中小学生生活费用的支出区分开来。制定教育和科研经费预算要有计划性地借助于一个总的计算系统,必须以大量数据为基础,包括官方和非官方的信息。除了官方财政的决算结果,其他重要的信息渠道还包括高校财政统计、联邦职教所关于企业培训和进修的调查、联邦劳动局、业余大学的统计、大学生服务部的统计、私营财政的经济结算、科学界的统计、科研开发调查等。

制定教育、研究和科学预算时所用的支出概念是依据教育和科研在公共范围内所拥有的大的概念以及财务会计制度中收支类别的两者结合。这说明教育和科研机构的收支也包括在内。人员支出、日常经费以及各项投资都属于支出范围,所有计算周期内的投资都应被列入该周期的支出。折旧支出、利息和还款支出不考虑在内。按照国际组织的计划指标方法,为改善新老联邦州教育支出的可比性,公务员附加的养老金和保险费用也被计算进公共范围的人员支出。值得关注的是,许多教育机构本身不是经营性单位,特别是那些公立中小学校,因此各州和乡镇需要独自承担一些教育支出,而不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支出。公立学校的收支在财政统计中被列入特殊范围,并根据预算标准划分为联邦、州和乡镇三个级别。财政统计同时提供公共团体预算不同级别之间的转换信息。

在分析中考虑主要因素

资助学生的支出包括奖学金(津贴和贷款)、用于支付接送学生的直接费用、建造大学生宿舍等。此外,子女补贴费也被考虑在内。教育预算支出应在最大程度上根据同一方案、按照相同的程序制定完成,而且也能被国际教育支出报告所使用。德国预算报告与国际教育支出报告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德国的预算报告中包括了进修的支出,而国际教育支出报告中没有包括这一项。

分析教育和科研预算支出需考虑的因素,教育和科研预算支出时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

一是哪些方面能为教育、研究和科学带来成果?从这一角度出发,在教育领域的数据就必须考虑,非货币数据(如毕业生数、在校生数量)应与资金使用效益以及不同教育阶段的支出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在研究领域,就应该分析研究、开发的活动与各经济部门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联的大量数据。

上一篇:大学生自荐书的下一篇:有关感悟生命的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