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词语(共15篇)
【近义词】
珍贵──贵重、宝贵
熟悉──熟识、了解
缺乏──缺少、不够
灭绝──灭顶、绝迹
【反义词】
熟悉──陌生
缺乏──富有、多余
灭绝──滋生、滋养
同音字组词:
历(历来、历年)
厉(厉害、严厉)
形近字组词:
植(植树、培植)
化(化肥、化险为夷)
值(值日、价值)
代(代理、代价)
词义辨析:
【缺乏
缺少】
一、聋生与普通学生学词基础的分析比较
聋生在学前和低年级阶段的语言能力,与同龄普通儿童的差距相当悬殊。一个五至六岁的普通儿童约掌握2500个词,六至七岁约掌握3500~4000个词以上,而聋童则没有口语,不会说话,掌握词语的数量基本为零。除了几个简单的手势外,基本不能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入学后,看到实物或图片,并不知道名称(语音),他们在通过看实物、图片,看字形、学拼音后,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才开始形成词的概念,再加上缺乏练习运用的环境、机会,所以学词困难较大,速度相对较慢。聋生主要依靠视觉、触觉、运动觉。成人的“教”与自身的“学”都是同等重要的。词语教学是帮助聋生形成和发展语言、思维的重要手段。
二、聋校词语教学中的主要原则及方法
1.坚持直观形象的教学原则
聋生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观形象思维,所以借助客观事物来学习、把握抽象概念的直观教学既符合他们直观性的认识和思维特点,又可以使枯燥的词语学习变得富有生趣,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
从聋生开始接触生字时,教学就要采取“字不离词”的方法,尽可能地将生字放到单词、词组之中。特别是在同音字和同字异音上要结合词组,从而使学生分辨清楚每一个字的真正含义,达到音、形、义的结合。在教学生字时,要通过组词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在进行“以词代句”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使用课文的范句,然后结合词义,列举其他句子,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学生学完单词,只知道每一个单词的意思,并不一定懂得其之间有何联系,而把单词融进句子里,便可使学生学会用一句话来表达意思。这样由于学生对所学的词及句式已掌握,写起句子来格式各异,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
3.坚持书面语和口语同步推进的教学原则
聋校词语教学具有帮助聋生发展口语和学习书面词语的双重功能,因此既要发展聋生的口语,又要注意发展他们的书面词语,尤其低年级的词语教学更要注意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在口语教学的同时,教师的口语应浅显易懂,教学语言要采用普通话,要符合语法,变速要适中。
4.坚持练习教学法的原则
语言是工具,使用工具能力的培养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能获得,在读、说的基础上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带聋生去公园或其他场合游玩、参观及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随时随地对他们进行训练,巩固学过的知识,扩大语言范围。
三、聋校词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简单的课堂教学形式阻碍了聋生词语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地依赖手语解释来进行词语教学,忽视了与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1.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语文
发展聋生语言的关键,是创造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鼓励聋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聋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培养聋生说话的兴趣,提高口语能力
在低年级认识水果、蔬菜、生活用品的教学活动中,带学生到超市去,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各种水果、蔬菜、生活用品的名称及颜色。创设购买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在超市怎样购买东西,怎样与营业员交流和沟通。激发聋生说话的兴趣,培养聋生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在快乐的氛围中学说话,提高聋生的语言能力。再让学生去不同的货架去参观,明白哪些物品是学习用品,哪些物品是生活用品,哪些是食品,引导学生说写出下列句子:“白菜和油菜是蔬菜,芹菜和西红柿也是蔬菜。”“苹果和香蕉是水果,橘子和西瓜也是水果。”“牙刷和牙膏是生活用品,毛巾和脸盆也是生活用品。”“铅笔和橡皮是学习用品,文具盒和练习本也是学习用品。”在说写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类概念,从而培养聋生说话的兴趣以及口语能力的提高,真正地体现了“语言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四、聋校词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1.针对聋生的身心特点进行词语教学
聋生由于失去听力,不能从声音上感受外界信息。但在视力上却有较强的补偿作用,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特点,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通过演示直观教具、演示动作等方法演示词义,帮助学生理解词义。
2.要注意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相结合
普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地感知事物,认识事物,同时掌握了相应的语言。这些语言都是语言形式(语音)和语言内容(语义)统一的,就是说,当他们在听、读语言文字的时候,头脑中就会出现相应的形象,只有在听、读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时,头脑中才形成不了相应的形象。聋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在感知和认识事物,但没有同时掌握语言。入学后的语言学习,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把语音、字形和事物形象联系起来,才能使他们有效地学习和掌握语言。如果不注意音、形、义的联系,不注意随时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地掌握词义,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就很容易脱节。
3.要重视词语的积累
聋生一般是在入学后才开始学习、掌握词语的,与同龄普通儿童的词汇量相比,数量是极少的。这与聋生的身心发展是很不协调的,从而造成了他们在交流和表达上的困难。因此,要注意引导聋生积累词语,只有掌握大量的词语,能灵活运用,才能形成较好的表达能力。
4.要在实践运用中掌握词语
由于聋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运用语言的场合和机会,学过的词容易忘记。如不经常反复地练习,在实践中勤于动脑、动手、动口,领悟语言规则,则很难掌握词语。
奴额婢膝 、拍马屁、奇耻大辱、全无心肝、曲意逢迎、认贼为子
认贼作父、声名狼藉、恬不知耻、无耻之尤、 威信扫地、向火乞儿
行同狗彘、摇尾乞伶、摇尾求食、蝇营狗苟、以怨报德、做小伏低
心猿意马、认贼作父、东窗事发、非言非语、蝇营狗狗、有始无终
三心二意、为非作歹、胡言乱语、为虎作伥、小肚鸡肠、鼠目寸光
碌碌无为、心怀叵测、跳梁小丑、惹是生非、弄巧成拙、成事不足
道貌岸然、心怀鬼胎、笑里藏刀、强词夺理、卑鄙无耻、不以为耻
1. 认知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维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维护珍稀动物意识。
课时布置 两课时
设计思路
同学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这篇公开课教案,从同学已有的知识经验动身,让同学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同学热爱大自然,维护生物的意识。让同学动口、动手、动脑,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身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置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同学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同学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妙的欲望。
课前准备
1. 做课件和头饰。
2. 制作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 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 出示课件,向同学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然后让同学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板书: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师简述“化石”)
3. 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边读边圈画出自身不认知的字,自身想方法认读,如借助拼音认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等。
2. 指名读课文。读后师生一起评议。
3. 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相机给予指导。
4. 轮读,让五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5. 选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6. 组内分工读,互听互评。读后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三、 识记生字。
1. 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
bó zhēnxī sūn jué ròu xún shǐ lín
博物馆 珍稀 公孙树 灭绝 食肉 中华鲟 历史 硬鳞
hé quēfá
核桃 缺乏
2. 出示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游戏:识字擂台赛。
引导同学认读生字,并交流记字方法。
出示11个生字,举行识字擂台赛,选出擂主。
四、 指导写字。
1. 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同学认读,交流记字方法。
2. 观察规律,指导书写。
(1) 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代”“孙”“植”应该怎样写?
(2) 写“灭”“克”应该注意什么?
(3) 指导书写“历”和“史”中的竖撇。
4. 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师生一起评议。
五、 安排作业。
把课外找到的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做成卡片,写上说明,准备在下节课向大家介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抽读生字卡片。
2. 游戏:识字采果。
出示一棵银杏树,树上结满了果子,果子上写了生字。认对一个字,采下一个果子。
二、质疑解疑。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后想一想:你有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
2. 集体反馈,师生一起讨论。
三 、整体感知 1 播放课件,在优美、活泼的音乐声中,一棵枝叶茂密的银杏树出现在屏幕上,随之出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1)同学自由读。再指名读,师生一起评议。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集体交流:介绍银杏树的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
(3)假如这棵银杏树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想对它说什么?
2.同学任选第三或第四自然段分组自学(步骤同上)
3.每一组推选一名代表上台交流。
(1)播放课件:在愉快的音乐声中,一只大熊猫正在竹林里香甜地吃着竹子。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同学边看课件边介绍大熊猫。
(2)播放课件: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一尾中华鲟惬意地在江河里游动。出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同学边看边介绍中华鲟
四、情境说话
假如你是“活化石”银杏树或大熊猫、中华鲟,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自身,好吗?(先组内练习自俺介绍,再戴头饰到台上作自俺介绍。介绍完毕,师生一起评议)
五、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知道了这三种古生物的样子的奇特、可爱和生存年代的久远,并知道了他们都是“活化石”。如今,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让俺们撅起手来维护它们吧!
六、课后练习
1 出示课后“读读写写”习题,全班练读练写。
2 扩展练习
一本本―― 一座座―― 一朵朵―― 一双双―― 一位位――
七 作业展示
突然,一声响彻云霄的雷声,把正陶醉在雨点儿们那各种各样的优美动作的我给吓醒了,我再次仰望天空,天空中的乌云已经散开去了,蔚蓝的天空又给大家展现了出来,朵朵白云随着微风飘了过来,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儿啊!
1) 瓦釜雷鸣: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2) 闻雷失箸:比喻借别的事情掩饰自己的真实情况。
3) 迅雷风烈:犹言迅雷烈风。
4) 布鼓雷门:布鼓:布蒙的鼓;雷门:古代浙江会稽的城门名。在雷门前击布鼓。比喻在能手面前卖弄本领。
5) 蝉喘雷干:蝉:昆虫名,知了;干:空。蝉喘息,雷声净。形容酷热干旱。
6) 风掣雷行: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7) 电闪雷鸣: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8) 大发雷霆:霆:呼雷,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9) 不越雷池: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同“不敢越雷池一步”。
10) 鬼工雷斧: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同“鬼斧神工”。
11) 风雷火炮:形容十分急躁。
12) 风雷之变: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
13) 风行雷厉: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14) 鼾声如雷:鼾声:熟睡时发出的鼻息声。形容睡得很深,鼾声很大。
15) 轰雷掣电:雷声隆隆,电光闪闪。
16) 轰雷贯耳: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
17) 欢声雷动: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18)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19) 疾雷不及塞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20) 雷霆万钧: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21) 雷霆之怒:雷霆:霹雳。象霹雳一样的盛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22) 烈火轰雷:形容性情暴躁,爱发脾气。
23) 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
24) 咆哮如雷:形容人暴怒喊叫的神态。
25) 一雷二闪:形容躲避迅速。
26) 驱雷策电:比喻神通广大。同“驱雷掣电”。
27) 雷动风行: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28) 雷惊电绕:雷鸣电闪。比喻落笔如飞的笔画。
29) 雷厉风飞:①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同“雷厉风行”。②严厉威猛。
30)平地风雷:犹言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31)平地起雷:犹言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32)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
33) 聚蚊成雷:许多蚊子聚到一起,声音会象雷声那样大。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会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
34) 雷奔云谲:如雷奔行,如云翻卷。
支持对象:湖北南漳漳河源中场造纸作坊
项目活动:手工纸创新、纪录片拍摄、手工纸文化陈列室以及观光小径建设
开展机构: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
“回到田野,守望故乡”,一个纯粹的民间志愿者团队倾注在荆山峡谷一处造纸作坊的情意,随着不舍昼夜的漳河水,绵绵流淌。
在湖北省漳河源自然保护区内,有一处造纸作坊。作坊主人姓陈,世世代代以造火纸为生,家族长者、年逾八旬的陈三爷可以讲出《百年孤独》般的家族传奇。在现代机械化造纸的猛烈冲击下,他们的手工纸不具有任何竞争力,陈家人失去了收入来源,造纸技艺风雨飘摇。
陈家造纸完全依照古法,具有活化石意义,一个由民间志愿者组成的“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对其进行了为期达七年的保护,至今仍在继续。
初春的一个周末,我跟随拾穗者,来到荆山腹地,峡谷深处,在细雪微茫中见证了这个完全由民间力量推动的手工项目坚韧持续的一截片段。拾穗者“留住活化石”的理想和哀伤、希望和失望、困惑和坚持让人感喟,同时也释放着一种强大的力量。
九人行
2月25日7:00~11:30 襄阳-南漳县薛坪镇
襄阳,阴天。一大早,负责驾车的邓粮(网名“释溢”)就出发,挨个接同行者。
一行九人,包括拾穗者成员、志愿者以及媒体记者;身份各不相同,公务员、DV爱好者、摄影达人、户外俱乐部老总、国企职员等。作为组织者,李秀桦(网名“行者”)给每人发了一张行程表,上面有同行人员的相关信息以及本次出行的详细计划。李秀桦交代,此行主要有三项任务:协调和落实过溪索桥和厕所建设相关事宜;丰富纸文化陈列室;继续探讨手工纸的可能性,为陈家寻找出路。
2004年,李秀桦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到漳河源,第一次造访传说中的作坊。在世外桃源,长满苔藓的古老水车在溪流的推动下缓缓旋转,进而带动水碓工作。水碓有节奏地击打竹麻,一声一声,回荡在悠长如岁月般的峡谷……
一晃就是7年。这期间,李秀桦也因过于悲观而打过退堂鼓,但是再次来到漳河源,冥冥中似乎有种力量在推着自己朝前走。上一次到访是去年11月份,拾穗者成员在陈家老屋正厅挂起“漳纸工坊”的牌匾,正式成立项目组,和陈家人一起探讨一条造血之路。
车至薛坪镇,看到一个小杂货店。几年前,陈家人会走两个多小时山路,把手工纸背到这里来代卖,老板则将其折价成香皂、洗衣粉、电池等生活日用品。这种“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易方式,目前已经随着手工纸市场的完全衰落而停滞。
厕所和桥
2月25日 11:00~14:30 龙王冲—陈家
车子在龙王冲村支书的院子里停妥当,一行人做步行下山的准备,李秀桦和邓粮则开始跟村支书交代建桥的事情。拾穗者希望吸引一些背包客到漳河源体验美景和造纸技艺,这样就会为陈家带来一定的收入。陈家老屋背山面水,屋前有一方平台,平台和上山小路中间是漳河溪流,搭石为径。丰水期遇雨,溪水暴涨,陈家和外界就无法通行。因此,一座桥是必须的。
拾穗者上一次在漳河源即对架桥的事情进行了考察:桥架在哪里?应该是一座怎样的桥?是否安全可行?工程造价几何?由谁来修?最佳修建时间是什么时候……综合所有问题之后,本来是铁路局电力工程师的释溢具体落实索桥的设计。他拿着图纸,详细跟村支书以及其他村民讲解施工方案。温度低,手有点僵,释溢蹲在地上,尝试了三次,才揭起上面的一张,起身转交村支书。
“陈家的桥,还望支书多支持!”“我尽量!”“不能‘尽量’,一定要搞成功!”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因为架桥的事情,容不得失败。
山路陡峭,一路下行,沿途都是好景致。气候原因,草木尚不丰茂,隔着疏林,远远看到一座粉墙黛瓦、坍塌过半的老屋。峡谷内有三个作坊,上场和下场的主人已经迁走,作坊随之废弃并坍塌,极目所见即为下场主人的大宅。
约一个小时候后到达谷底,陈家老屋耸立在溪流对面高起的平台上,仰头则见峭壁嵯峨。我心想,自然的不可战胜如斯,陈家世世代代利用这里的山水、植被、矿产、日照、风力来造纸并且以此为生,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在让人唏嘘。
稍事休息,项目组开始分头行动。取出相关资料继续丰富陈列室,倒出修桥零件并一一对陈家人交代清楚功用,和陈家人详细商讨厕所的修建方案,将一包家庭常用药品交给陈三爷,继续用摄像机补拍一些素材……第一次来漳河源的人则组队沿溪而下,探访下场作坊以及更远处的大鱼泉洞。
围炉夜话
2月25日 17:30~翌日凌晨 陈家老屋
傍晚,峡谷里飘起小雪,漫山遍野的竹叶窸窣作响。天黑得很快,被门关在外面的峡谷只有漳河水的低诉声。
大家围坐在火炉旁,所谈三句话不离漳河纸。在漳河的源头,就地取水、取竹、取石灰,经过72道繁复的工序,做成一叠一叠散发着淡淡竹香的火纸,然后烧给死去的亲人,在世者的很多哀思和祝愿便会随着这等清洁之物御风而行。如果单纯从文化情结的角度来看,漳河纸美得无法言说。可是时代已经是机械化的时代,在成本更低、产量更大的机械纸面前,这种“美”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能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尽量为陈家人带来一些收入;二是进行技法改良和产品创新。继续生产火纸肯定没有出路,峡谷里除了竹子,还有构树,在原料中加入构树皮,会生产出怎样的纸?是不是可以邀请一些设计师和艺术家参与,或者和手工品牌合作,生产精品纸?
漳纸还有哪些可能性?大家一边设想,一边感到能力有限,时而兴奋,时而无奈。老屋昏黄的灯光下,木炭火光温柔,它映照着拾穗者的种种希望,直到凌晨各自散去睡觉的时候都未熄灭。
万古不朽
2月26日 10:00~16:00 上场-襄阳
第二天一大早,兵分两路,一路溯溪而上,探访上场;一路镇守老屋,和陈家人继续交代厕所、桥和技艺创新诸事。
上场作坊的规模比中场大很多,沤竹子的石灰池一字排开,接连有五六个。作坊由石头垒砌,废弃的水车上长满厚厚的苔藓。在抄纸槽上,李秀桦发现一处石刻,上有“辛亥年造,万古不朽”八个字,各个清晰可辨。一边是造坊时的美好祝愿,一边是坍塌过半的作坊,历史的无常之感,就这样以一种具象的方式,呈现在峡谷深处。
返回中场,午餐过后,大家收拾行李,准备上山。“再坚持一下,我们找找媒体和外界的力量,争取引起更多人关注。无论如何,先把新纸样做出来!”李秀桦反复叮咛陈家人,路过小溪,又强调关于索桥的事情,“安全第一,严格按照图纸来,不要随意改动……”
没走几步,陈家老屋很快被树林挡在了视线之外。山路陡峭,陈家人祖祖辈辈就是沿着这条路和外界发生简单的联系。拾穗者也在这条路上往返着,虽然艰难,但是在继续朝前走。
我想起李秀桦在陈列室留言本上的留言:“一切已经开始。可以检讨,不可回头,且忧且行,永不停留。春天快要到了!”
链接
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由湖北襄阳一批热爱文化的各阶层人士组成的,致力于民间文化、地域文化和汉水文化整理、研究、保护和传播工作的志愿者团队。其成员来自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现有成员15人。“回到田野,守望故乡”是其核心理念,成立以来开展了探访、记录、推介南漳古山寨、漳河源陈家古法造纸、老河口木版年画、襄阳历史街区和老会馆等民间的文化活动。
信息台
漳纸工坊项目期待艺术家、设计师以及其他专业人士的支持和参与。交流请致电李秀桦。联系电话:13396123361
助推力栏目
本信息交流平台试图在传统手工艺、手工企业、创意达人、设计师之间搭建一座供需桥梁。你有什么样的手工技能、原料、产品,你有什么样的设计思路、创意成果,你需要什么类型的工艺加工厂、产品制作技艺,你能提供何种有效的销售通路、经营模式……都请发送至本平台,我们将推动和协助你实现梦想。
《活化石》一课介绍了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三种幸存的珍稀生物,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学生们学得非常轻松。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特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
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等等。
小朋友,你能猜出这个猜语吗?下面就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这是一棵美丽的银杏树,我家门前就有一棵。阳春三月,百花争艳,银杏树也毫不逊色,它悄悄地披上了一层绿纱。它那美丽的叶子,就像一柄柄梅花形的小彩扇,翠绿嫩黄。如丝的细雨落在叶子上,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就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回荡在小区上空。这时,我总爱站在树底下,静静聆听这美妙动听的《春之曲》。一转眼,酷暑难挡的夏季来临了。银杏树简直成了一把撑开的绿绒大伞。茂密的树叶遮天蔽日,树下阴凉爽快。我和同伴们常常在树下看书、做游戏。尤其是早晨,我一觉醒来就可听到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时而婉转歌唱,时而追逐嬉闹,给我们小区增添了无穷的快乐。
秋,一个果实累累的名字季节。银杏树那纵横交错的树枝上结满了一个个又圆又大的银杏果,一根根树枝都被压弯了腰。听妈妈说:银杏果和银杏叶都是名贵的药材,可以治疗许多病。
严冬,经霜的银杏叶渐渐枯黄,一片片黄叶,在北风中簌簌飘落,给地面铺上了一层金毯。每当一阵大雪下过之后,它银装素裹,那矫健的身躯在冰天雪地的映衬下,更显得英俊、潇洒、威武。
然而,有那么一些生物,它们历经几次地球大毁灭,数度见证地球的变迁,却生存了下来!更难得的是,在这亿万年里,它们并没有多大改变。走近它们,犹如走进那不可知的过去。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海洋,看看其中的一些“活化石”。地球上所有的生命皆源自海洋,相信它们将给你我不一般的震撼!
七鳃鳗,吸血一如当年
在3亿多年的时间里,多少物种要么发生了天大的变化,要么干脆消失了。而七鳃鳗的化石证实——虽然它早于恐龙出现,却依然一如当年!它酷似鳗鱼,小小的个子,身体柔软细长,皮肤光滑,没有硬骨骼,只有一个鼻孔,位于两眼之间。因为在眼睛后面、身体两侧各有7个鳃孔与眼睛一字排开,看上去像长了“8只眼睛”,所以有人叫它“八目鳗”。
七鳃鳗小时候是在淡水中生活的,没法子,老妈就把它们生在那儿,它们只好就在当地自食其力:用嘴吸食细小的动物。一旦长大成鱼,它们便告别故乡,游向大海。
在大海里,七鳃鳗将变身为“吸血鬼”,向其他鱼类发动凶猛进攻。在它那圆圆的像吸盘一样的嘴里,长满了锋利的、像锉刀一样的牙齿,只要被它咬住,可怜的鱼就休想甩掉。这还不算,七鳃鳗还会在该鱼身上锉一个窟窿,钻进去以吸血为生。有时,在该鱼没死亡之前,七鳃鳗便钻出来换新“寄主”:更多的时候,它会一直躲在该鱼的肚子里,直到这条倒霉的鱼死亡为止!
螳螂虾,重磅出击
螳螂虾既不是螳螂,也不是虾。据说,它因为模样长得有点像虾,攻击猎物的方式很像陆地上的螳螂而得名。但事实上,它与螳螂或虾的亲戚关系都蛮远的,螳螂虾只是一群生活在温暖海域的甲壳类动物,属于口足目。
这种怪模怪样的家伙起源于中生代的侏罗纪,在地球上已生活4亿年之久了。
螳螂虾生性凶残,一旦它们由幼虫变成螳螂虾,必将开始鲜有天敌的幸福生活:它们是天生的凶手。双壳贝、螺类、螃蟹、小鱼、小虾及其他身体柔软的动物都在它们的攻击范围之内。
螳螂虾之所以如此厉害,是因为它配有超一流的装备:不仅有捕食爪,还有缩短的身体和细长、灵活的尾巴,这使它们能在十分狭小的空间(比如洞穴里)自由行动。另外,螳螂虾的视力极佳:眼睛中有16个不同类型的光感组织,其中12个是分辨色彩的,这使得它们能够辨别多达10万种颜色。此外,螳螂虾还有能爬行的步足、能快速游动的泳足。总而言之,它们是海中真正的“看得清、跑得动、游得快、打得凶”的种族。老实说,如果是你,你愿意招惹它们吗?
鲎的一生,传奇最浓
因为鲎有点像螃蟹,且背甲的外形有些像马蹄,所以有人叫它“马蹄蟹”,但它和蟹可没什么关系——在动物的系统分类学上,鲎属于节肢动物门,螯肢亚门,肢口纲,和蜘蛛、蝎子等的血缘较近。
在4亿年前,鲎是海洋里最兴旺的一个家族:它们的种类和数量都极多。自两亿多年前它们转型成目前这个样子就再也没变化过,斗转星移,现在全世界只剩下了五种鲎,它们主要生活在北大西洋沿岸及东南亚沿海一带。不过,这并不降低鲎的影响力:它们现在以“最富有传奇色彩”而风靡世界。
鲎的一生是从一枚小小的卵开始的,如果够幸运,小鲎会从卵里孵化出来,那时候它像我们的小指甲一般大小,模样有些像古代的三叶虫。小家伙在出生地成长,每脱一次壳身体便会长大一点儿。随着年龄增长,它们渐渐迁往海洋的深处、更深处。
鲎能活多久,没有人知道,唯知道它们至少年满10岁之后才能够结婚生子。一旦结婚,雌雄鲎便终生相依——肥大的鲎妻子无论到哪儿都驮着丈夫。即使生了孩子之后,它们也绝不会放弃“爱情”,它们会把鲎卵留在潮间带高潮线附近的沙地里,然后双双回归海洋,留下孩子自生自灭。
真正的大虱,以尸体为食
你见过长30厘米的大虱子吗?想一想它硕大的眼,是不是不寒而栗?
它,的确存在,就生活在我们的地球上,从170米深的昏暗的沿岸海域,到2140米深的黢黑的深海区域,都有分布!我们叫它“巨型深海大虱”,绝对名副其实,因为成年的它体长超过30厘米,犹如一个带尾短腹的盾牌。在它的复眼内还有近4 000个平面小眼,乍一看,绝对骇人。
习性上也是如此,可以说,巨型深海大虱是一种古老而有耐性的生物。早在过去1.6亿年的漫长时间里,它的外形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它也依然坚守在海洋深处等着“天上掉馅饼”。无论鲸鱼、鱿鱼,还是其他鱼类的尸体,它照单全收。偶尔,它也会主动出击,猎食一些行动缓慢的家伙,如海参、海绵、线虫、放射虫等。遗憾的是,虽然它的嘴结构极为复杂,可以完成刺入、撕开、掏出内脏等动作,但它行动实在太慢了,因此成功率不算很高。好在它能够忍受饥饿,有记录表明,巨型深海大虱在水族馆中足足饿了8个星期,照样生活得无忧无虑。
文昌鱼,似鱼非鱼
和以上生猛的家伙比起来,文昌鱼简直是文弱得不像话了,即使活到成年,它的体长也不会超过8厘米,它的体型如同一把手术刀——细、长、扁。文昌鱼没有明显的头,没有鳍、没有鳞,没有脊椎,甚至连眼睛、耳朵、鼻子都没有。因此,它名字中虽然有“鱼”,但它绝不是鱼,它属于头索动物亚门、鳃口科。
弱弱的文昌鱼因为没有鱼鳔,在水中,它必须游动,否则就会沉到水底,因此,它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可怕的白天)总是躲在水底的泥沙里,只露出身体前半部分,依靠口上的一些触毛,以从水中过滤藻类、浮游生物等食物为生。到了晚间,借着夜色的庇护,它才敢离开家,跑到水面上透透气,稍有惊扰,它马上又游回去。
然而,奇怪的是,这家伙却足足在地球上生活了5亿年,而且基本保持了古代文昌鱼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据科学考证,最早的鱼类是古代文昌鱼,在动物进化系统上,它同时拥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征。而文昌鱼这个“鱼类的祖先”是如何延续下来的,却没有人知道……
鲎为什么是“蓝血贵族”?
在鲎的血液中是用铜元素来运输氧,而铜和氧的结合物呈蓝色,因此鲎的血液就是蓝色的啦。鲎的蓝血作用可是很大的,从中提取的“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科学家也使用鲎血研究癌症。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那些在课堂上没能掌握教师所教内容的学生往往与在其他问题上意见不一致的同学进行讨论争论时受益匪浅。其次,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们通过互相解释来学习。
每个教师都知道,我们靠教学来学习,而当学生们在给其他组员作解释的时候,他们就必须想办法组织自己的思想,还必须详尽地阐述一些认知的细节。这样一来。他们自己的理解力也大大提高了。其三,同学之间能够增进了解,在学习上也能互相帮助。由于他们是一对一地相处,学生就比较容易及时准确地发现同学是否想要或需要额外的解释。在传统式的教室里,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只能缩在座位上希望老师别叫到自己,而在合作学习小组里,他们就不必躲了,因为这种环境是毫无威胁的帮助式的,学生可以在此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向别人寻求帮助。一个学生如果在全班人面前回答一个问题而答错了的话,很可能会被大家笑话,而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就不同了,小组中的组员都抱有一种“我们都是一体的”态度。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中有人不懂的话,组员得到的更可能是帮助而不是嘲笑。
铁岭市银州区育华小学 耿晓巍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设计思路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这篇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教学过程
一、影片导入
1、(课件播放视频)观看恐龙电影。
2、谈话:这些生活在远古时代的恐龙已经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我们把它叫作化石。(板书:化石)
3、指导书写“化”。
4、虽然活生生的恐龙我们见不到了,可是仍有一些远古时代的动物或者植物,一直到今天,它仍然还生活着,科学家把他们称为“活化石”(板书活)。
5、质疑:关于活化石,你想知道什么呀?
二、初读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生字和不太懂的词语画一画,多读几遍
2、小组检查读书收获,互考生字认读。
3、玩摘果子游戏,去掉拼音认读。
4、开火车读词语。
5、指导书写。
三、再读品味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珍贵的活化石?
2、学生汇报。
3、银杏树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银杏树呢?它只不过是一棵树啊?它怎么那么珍贵呀?
4、再读2自然段(课件出示句子及图片)理解“几亿年前”。
5、银杏树那么的古老,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6、读一读小资料,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7、银杏树只留下了一点点,在哪里呀?你有什么感觉?体会“珍贵”并感情朗读。
8、同学们,这珍贵的银杏树到底长的什么样子?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哪一片是银杏树的叶子呢?(课件)有什么理由?(——)(课件出示句子)了解叶子样子。
9、想象:这一片片的银杏叶除了像小扇子以外,在你的眼里,它还像什么呢?(男女生互读句子)
10、我们读懂了银杏叶的样子了,其他同学还读懂什么了?(课件出示句子)体会名字由来。
11、认识“白果”(课件介绍)不但可以吃,还可以制作成药材来治病,你看,它连果子都是那么的珍贵,多么珍贵的银杏树,多么珍贵的银杏果呀!齐读课文。
12、课件欣赏银杏树。
13、配乐感情朗读课文。
四、小结引申
土话的用词用语不仅承载着一方小土地上的人文历史,它更是维系着世代人们的乡情、亲情、民族之情。唐代贺知章写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就道出了乡音的凝聚作用。一个人一旦在异国他乡的公众场所,一听到自小熟悉的乡音,那种他乡遇故知的心情便油然而生分外亲切。有个感人的例子:战争时期,某次战斗前,上级为防意外、下达了不得随意沿途停车施救的命令。但是,有一个驾驶员违反了命令,他的理由是:“我听到伤员说了我们家乡的土话,他一定不是敌人。”这就是乡音的价值。
前几年,有识之士提出了保留并研究方言的意见,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许多电台、电视台也播送、播放了用方言传播的节目,许多地方小学教小朋友学当地土话。这说明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延续地方的人文遗产,如果失去了方言的支撑,想保持一地的民俗风情那也是不可能的。
我是北京的满族人,从军队转业到浙江湖州已经几十年了。起初,我以一种好奇的心情听着吴侬软语,一段时间以后听懂了,就被像蚕丝一样柔软缠绵的语言表达词汇所迷醉。慢慢地,我不仅会说吴语,而且还把它们用在了文学创作中,觉得不用方言土话就刻画不出人物的生动性格和地域风情。就这样,我也有意识地记录、收集、整理、考订起来,用十年的积累编著了《湖州土话》一书。我做的,仅仅是把湖州人嘴里说出来的东西变成文字,然后再还给湖州人。让湖州的文化历史上第一次有这样一本书,算我没白喝了这么多年的苕溪水、顾渚茶。
乡音土话和血缘一样是有根有源的。从远古的《诗》“风、雅、颂”里所采之“风”,到今天的土话,我在考订探源中并不感到有时空上的隔阂,它们是语言中的活化石。但考订工作常常没有现成参考书可查,只有像蚂蚁一样在仔细寻找各类书籍中有些微的发现叼取。只是土话收集还有一个问题是,用土话发音不一定找得出相应贴切来表达的文字,它仅仅是一个当地的土音。其中也许以前的古音韵中有,现在早作废了,写出来没人认识;再是以前就有人自己杜撰了一个字来代替那个音,现在也用不着而作废了。像俞平伯的一首诗:“虎阜山门小土宜,伊勿倒悦儿痴。惹人嫌絮津津谷,夕照车厢散学时。”这个是两个“或”字一正一倒重叠在一起的怪字,念作“拨”,湖州土话说“拨勿灵清”的“拨”,意思是说不明白、弄不清爽、与常理颠倒。
类似的怪字在湖州土话中还很多,如“囥”,读音“炕”,意思是藏起来;,形容女子好,就是今天的土话“赞”“崭”;,读音“吊”,意思是缝起来;,读音“额”,意思是嫌多了、减去一点,说成“脱点”,湖州长兴旧有“荡头”地名。老辈的人说,凡土话都会有一个字表示。这说明吴越文化的源远流长与深厚。
土话之“土”,也包括很不雅的粗俗字眼和词汇。但土话也有极雅致的。像湖州土话把虾说成“弯转”。可考其出典竟是形容像古代女子发髻上的弯簪。因为活虾出水时很像弯的透亮的润玉簪子。只是后来叫成了“弯转”。这些在今天日常生活中还广泛口头使用。我忠实地加以收录,因为这是一方人在一方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本原,它也不会轻易更改或消失。
方言土话在情歌山歌中用得最广泛。老百姓即兴唱出的都是不加修饰的心声情思。他们用直接、生动和巧妙的谐音对抗着宋元以来的封建礼教。明代冯梦龙在《山歌》中收集的一首:“姐听情歌正在床上打昏哆(打呼噜),蓦得(突然)鸡叫又是五更头。世上官员只有钦天监第一无见识,你做闰年闰月为啥不做闰的五更头。”她骂掌管历法时辰的官员,把希望自己能和情哥多呆一会儿的心情表达得细微深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懂得保护古生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课件。
2了解关于古生物的知识,学生查阅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时间约25分钟
一 在班级内开一个交流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资料。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边读一边想,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币杏树:古生物、白果树、几亿年前的树种、叶子像小扇子、长得很慢(公孙树)。
2贝笮苊ǎ汗派物、爱吃竹子、它的祖先是食肉动物。
3敝谢鲟:古生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大、重、怪、少。
三 再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这些古生物已经越来越少了,许多人还不了解它们,大家想不想把这些古生物介绍给别人听,并让大家都来保护它们?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1弊杂啥量挝摹
2毙∽槟诨ハ嗉觳椤
3比班整体检查。
四 学习生字。
1运用多种方式认读。将生字连同词语及其注音一起呈现(课件),再去掉拼音,最后单独呈现生字,逐步进行认读。“珍、肉、史”等字是翘舌音,提醒学生读准字音。
2说说自己的发现。
1、小朋友们,这天老师将带大家到北京古生物博物馆去参观参观,怎样样?(播放课件)
(出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始祖鸟骨骼化石,蜻蜓和蝴蝶化石,三叶虫化石,枝蒎厥化石,考古学家正在挖掘化石”)
欣赏完这些图片,你们明白它们都是什么吗?(板书:化石)
引入化石:你们明白什么是化石吗?
师:老师告诉你们吧,在远古时代,地球上生活着许许多多古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它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它们的遗体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坚硬,我们就把它称作化石。
明白了吗?那这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跟化石有关的,(补充课题:活化石),请齐读课题。咦?怎样多了一个字“活”?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质疑。
3、师:如果你想了解的话,那就让我们一齐走进课文,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知生字:
1、按要求读书:
(1)轻声读课文,借助“树叶”里的生字,读准字音。
(2)找一找,课文里写了几种“活化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节读课文。
4、师生评议。
5、结合读好几个生字:
悉稀鳞肉乏
6、再读课文,找一找一共写了几种活化石?作上记号。
7、汇报: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
7、师:是啊!这些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远古时代,它们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了此刻,所以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大家一齐来看看吧!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二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是怎样介绍“活化石”的呢?首先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能够用笔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第二小节。
3、汇报交流:
(1)“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观察图片和实物)
“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你能举个例子吗?
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很多很多,谁能说几个呀?
填空: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
(2)理解“公孙树”“白果树”:为什么叫“公孙树”“白果树”?
师:老师找到了一棵名副其实的“公孙树”,想看看吗?(出示课件师描述)在山东省最南端的新村乡,当地群众为一株被冠为“银杏王”的古老银杏树过了3000岁“生日”。
此树高41.9米,胸围8米,直径2.6米,树冠根系面积五六亩。老树王虽历经沧桑,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师:其实,银杏树是一中很美的树,有位小朋友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一齐来欣赏欣赏吧!
(配乐师诵读)我很喜欢银杏树,因为它很美丽。我发现,它的叶子随着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四季的形状我都喜欢。
春天,银杏树枝头嫩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在阳光的沐浴下,闪烁着生命的光芒。
夏天,日照充足,叶子长成扇子的模样,绿得似乎一碰就会滴下油来。在酷暑难耐时,如坐在银杏树下阅读,一阵风吹过,千万只小扇子为我煽风,那份凉意,那份舒畅真是如同生活在仙境里一般。
秋天,片片黄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像一只只黄蝴蝶在追逐嬉戏。
冬天,银杏树落光了叶子,将自己包裹起来,等待着严冬的来临。他似乎苍老了,却仍在风雪交加的日子里顽强地挺立着。
银杏树也开花,但很小,常常被人忽略。它开的花是白里带点淡黄色的。小花结出的果子却是人们喜欢的。银杏的果子像一只只小橄榄球,乳白色壳子里面躺着一个淡绿色的胖胖的果仁,十分好吃,还带有一点微微的苦味。我常跟妈妈用微波炉烤着吃,只需小火一分钟,就听到微波炉里传出“叭叭”的声响,不一会儿,果壳裂开了,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
师:你们觉得美吗?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吧!
此刻你喜欢银杏树了吗?那就让我们一齐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给读得个性好的小朋友奖励一片银杏叶片作为纪念)
四、自主学习第三、四小节,结合训练:
1、课文还写了两种“活化石”------大熊猫和中华鲟,小朋友们能自己读懂吗?试一试吧!也像刚才老师那样,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同桌合作,把读懂的资料向大家汇报,把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我们一齐解决,好吗?开始吧!
2、学生合作学习第三、四小节。
3、汇报交流:
(1)“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十分可爱。”
你明白“熟悉”的意思吗?你对什么很“熟悉”?请说一句话。
(2)“灭绝”是什么意思?谁明白其他动物为什么会“灭绝”的呢?
师: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大概90—135千克。四脚站立时,肩膀部位的高约0.9米,身长大约1.5米。雄性大熊猫比雌性约大10%。
大熊猫的体形十分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它甚至能够用后脚够到脑袋。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灵活的身体使它们能简单地穿过茂密的竹林。大熊猫腿短,走起路来离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离险境时,也只但是是慢腾腾地迈着小步连跑带颠。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3)“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貌怪怪的。”
“稀有”,稀少,少见。
为什么中华鲟会“稀有”呢?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生评议。
五、演读课文:
1、师: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地保护它们,假如你是博物馆的讲解员,要给前来参观的游人作解说有关“活化石”的资料,你该怎样说呢?想试一试吗?
2、(师示范):我是银杏树,就是大家常说的白果树,我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我的样貌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我长得很慢很慢,如果你小时侯种下了我,一向要等到你当上了爷爷奶奶,才能吃上我的果子,所以我又叫“公孙树”。
3、(小组合作)选取一种“活化石”介绍给游客。
4、各组派代表上台演说。
5、师小结:学了这篇课文,使我们对活化石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小朋友们,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还有许多从远古时代生存至今的生物,我们一齐来了解一下吧!
(课件欣赏:)生活在3.5亿年前的腔棘鱼;4.5亿年前的鹦鹉螺;
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娃娃鱼;桃花水母;宽咽鱼;红豆杉,已经1200岁了;稀有物种桫椤;浙江百山祖冷杉。
六、课外延伸:
1、请你写一写:仿写一篇有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银杏是我国的特产植物,是一种雌雄异株的落叶乔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银杏同时代的植物大多消亡了,它却幸存下来且依然婀娜多姿,因此被称为2.5亿万年前裸子植物的“活化石”。银杏果亦称为白果,既往传统以其果仁入药,药食两用。其功能为敛肺化痰平喘、固涩止带浊。多用于哮喘痰嗽和带下、白浊、小便频数等病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医药学家对银杏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它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人们还进一步发现银杏苦内酯B对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具有选择性对抗作用,从而把银杏叶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的开发性研究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心血管的“忠实卫士”
人体的各种器官,最“苦”最“累”的首推心脏了。它每时每刻都在工作,一分一秒都不能停止跳动。银杏叶制剂对缺血性心脏病(主要指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有良好的疗效,已是不争的事实。
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显著的血管调节作用,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增加心脏血管的血流量;又能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改善血液的流变性;还能防止血栓形成。这三个方面的药理作用相辅相成,对缺血性心脏病有特殊治疗作用。目前,还没发现有哪一种西药具备如此全面的功效,能与它媲美。
大脑的“保护神”
银杏叶制剂对大脑的保护作用,也得益于其增强血管调节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和防治血栓形成的功效。银杏叶制剂对预防中风(西医称卒中)有显著的效果,对中风后遗症的康复亦有一定的作用。法国巴黎大学的研究认为,中风后继续服用银杏叶制剂,可以缩短康复的时间,减少中风后遗症的出现,尤其对小中风的疗效更为明显。
银杏叶对大脑的保护作用,还体现在它能提高大脑功能和防治老年性痴呆。银杏叶制剂能改善中度认知障碍、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脑损害症状,国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发性脑梗死引起的痴呆,患者智力测验有显著提高。人体的衰老往往以大脑的衰老为先导,将银杏叶提取物开发为保健食品,也不失为中老年人抗衰防老的一种有益的辅助手段。
对付哮喘的“新式武器”
银杏果仁是中医传统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规武器”,而银杏叶有解痉平喘的作用,却是近几年才发现的。实验发现,银杏苦内酯B能明显缓解支气管痉挛。因此,临床医生用银杏叶制剂口服治疗支气管哮喘,可取得预期的疗效。用药后,患者气道的高反应性显著降低,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医生们还认为,该制剂还有一定的抗炎效应。
潜在广泛的应用前景
单就银杏提取物对PAF有选择性对抗作用而言,其应用前景也是不可估量的。有人预言,银杏苦内酯B有可能成为抢救一些急危重症,如内毒素导致的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候选药物。
此外,有些医生用银杏叶制剂治疗末梢循环障碍导致的手足麻木、冷痛,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朵暴鸣、暴聋及耳源性眩晕,都有获得成功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