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输血和护理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分输血和护理(精选6篇)

成分输血和护理 篇1

护士应掌握哪些与输血有关的知识?

1.了解国家及有关部门制订的有关输血的政策法规;

2.熟悉主要血型、全血及其成分的主要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证,尤其要熟悉经血液能转播哪些疾病,并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免受感染;

3.掌握各种血液成分的输用方法、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主要抢救措施;

一、输血技术 输血速度

应根据病情决定输血速度。如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速度应较快,心脏功能差者输血速度较慢。通常开始输血时速度应慢,约5ml/min,以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及循环系统耐受情况;10-15分钟后一切正常时可适当加快速度,一般200ml血液可在30-40分钟输完

二、护理

(一)输血前的护理 心理护理

输成分血和输全血一样,也有发生输血传染病的危险,病人担心害怕在所难免。护士应根据病人病情和输血风险三者关系做好解释工作;并做好输血前病人各种传染性指示检测工作,让病人放心。输血前

对护理人员的要求:

掌握输血的有关知识,熟悉输血的全过程,操作熟练,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查”:的内容

查血液有效期及血袋外观:

有效期、检查血袋封口有无破损和渗漏,标签是否清晰或有无脱落等。

查血液质量:①正常库血:肉眼观察主要分为二层,上层为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下层为均匀暗红色的红细胞,上、下层界限清楚,无血凝块或异物。②异常库血:血浆变红或浑浊或有泡沫,红细胞呈暗紫色,两者界限不清或有较明显的血凝块存在等,说明血液可能变质或有细菌污染,切勿输入。

查输血器:①有效期;②包装有无漏气、污染;③输血器是否完整无损。“对”的内容

认真对照病历上医生医嘱、输血申请单、血型血清学报告单和交叉配血报告单,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鉴定抗体筛选结果及交叉配血试验单的各项内容;还要核对血袋上的编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有效期等是否正确和一致。

其他血制品,如血浆、白细胞、血小板、某些凝血因子(冷沉淀)等均需要核对血型,必要时也需做交叉配血。配血和输血的准备

抽取配血标本时,由责任护士到床边与患者核对,要确定输血申请单内容、试管标示内容、病员资料,三者完全一致后方可抽取血标本,并贴上标签。

抽取后在输血申请单上签上责任护士全名,连同血标本送输血科(血库),由输血科工作人员当面核对无误后签收,做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执行输血医嘱 先将领血单与患者病历夹中患者资料(内存有血型鉴定报告单)各项内容核对无误后,再去输血科(血库)取血。

取血时,与输血科(血库)人员根据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单、血袋进行“查对”,无误后方可领取。

取血后,需责任护士根据病历夹、血型鉴定单、交叉配血试验单、血袋、输血器等先后在治疗室、床边与患者资料认真进行“查对”,(包括姓名、年龄、住院号、床号等)完全符合后才能进行输注;必要时,向患者或家属询问血型、有无输血史、献血史等,进一步求证血型鉴定有无错误。护理要求

严格遵守一次只能为一位患者抽取配血的血标本或输血的原则。配血血标本需直接从静脉中抽取,不得从已补液的静脉中抽取。护理要求

一次配血的血标本,应为患者3天内的血液标本。逾期需要输血时要重新抽取新的血标本进行配血;当天配血超过3次时,也需要重新抽取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只有这样才能反映输血患者当时体内的真实情况;因为多个献血员之间的血液在患者体内可能会发生不相容的情况,这时重新抽血做交叉配血可以杜绝以上情况发生,而危及患者生命。

与患者核对时,遇有神志不清或幼儿患者反复仔细核对,必要时也可请家属协助。手术室护士还必须在术前患者清醒时核对血型

输血的动作要轻而稳。血袋不能震荡,只能旋转式轻轻摇匀,避免造成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溶血或凝血因子活性的下降。

为了防止输血引起的变态反应,应在输血前半小时根据医师指示使用抗过敏药。认真查对,对疑问处需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

每项操作前需向患者做好解释与心理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二)输血过程

输血方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静脉输血法可分为直接输血和间接输血两种。直接输血法是将献血员的血液抽出后,立即输给患者大方法。仅用于婴幼儿的少量输血以及无库血的基层医疗单位紧急救治患者时。

间接输血法是将已抽出的血液按静脉输液法输入患者体内的方法。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密闭式静脉输血的方法。使用物品包括:静脉输液盘内另加一次性带过滤装置的输血器(从血液中心或当地血站购进)、输血针头(成人一般用8号、婴幼儿或儿童可选用小一号的)、静脉用生理盐水、血袋、交叉配血单,另带患者病历(含血型鉴定单)。

经责任护士在床边与患者再次“查对”核实后,按静脉输血操作法,先静脉输入少量生理盐水(控制输液量的患者也可采用直接静脉推注生理盐水),待静脉滴注通畅后换上血袋,并在交叉配血单上和医嘱执行者签上责任护士全名后存入病历中。

开始输血时速度应稍慢,15分钟后患者若无不良反应,即根据需要调整滴速。注意事项:

成人每分钟40~60滴,儿童酌减。婴幼儿每分钟10~60滴为宜,新生儿一般每分钟8~10滴,如有心力衰竭、肺炎或为早产儿每分钟4~5滴为宜。

年老体弱、严重贫血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输血量和输血速度要限制,一般每分钟10~20滴。

大量出血的患者,应选择粗针头,快速输血,必要时也可加压输血或多通道进行输注。若输血时血液突然不滴,软塑料的滤网滴管瘪陷,证明输血器上端针头堵塞,这时应将调节器关紧,取下血袋,松开伴随液一段的夹子,让伴随液将堵塞物冲回血袋,随即将血袋稍倾斜,将堵塞物引流至血袋一边,立即用手指将堵塞物连同血袋捏住,然后用止血钳将其夹住固定,使其不再游动,继续输血,血液就能顺利滴入。血液输完时,可更换生理盐水少量滴注,以减少残血。拔针后,用无菌敷料及胶布按压针孔止血。填写有关记录和输血卡

需要加温输血时,护士应怎样给血液加温?

一般输血不需要加温。如大量快速输血,可提前将血液置于室温,适当升温后再输,还可以加温输血端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还有一些特情况如:大量输血超过5袋、输血速度大于50ml/min、新生儿溶血需要换血、病人体内有强冷凝集素等,则可遵医嘱给血液进行加温。但加温血液必须有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注意事项如下:

1.将血袋置于35~38℃水浴中,轻轻摇动血袋,并不断测试水温,15分钟左右取出备用; 2.加温的血液控制在32℃,不得超过35℃,水温不得超过38℃,以免造成红细胞损伤或破坏而引起急性溶血反应;

3.加温过的血液要尽快输注,因故未能输注不得再入冰箱保存; 4.有条件可用血液加温器给血液加温(按说明书操作)。袋装血液如何加压输血? 加快输血的方法是加压输血,塑料血袋加压输血比以往的瓶装血液更为方便,可选择下列方法之一种:

1.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袖套充气胀起来,便可加压的作用;

2.把血袋卷起来用受挤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加压方法,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 3.采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输血过程 护理要点: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操作规程和无菌操作是安全输血的重要措施。调换每袋血液时,也必须坚持查对制度。

除白蛋白外,输注血液和血液制品一律使用一次性带过滤装置的统一输血器。

同一输血器,在连续使用5小时以上后,部分血液成分在过滤器粘着沉淀,不仅可能会繁殖细菌、破坏细胞、还会使纤维蛋白析出诱发DIC,故需要更换新的输血器。

常温下1单位红细胞(全血)200ml应在3~4小时内输完。如室温高,病情许可,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血液成分的变质或损耗。

输血量较多时,血液由输血科(血库)取出后,在室温放置10~20分钟即可输入,不宜超过30分钟,防止血液变质或被污染;若不能及时使用,可暂时放入4℃冰箱保鲜,但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

1、血液内避免加入其它药物,也避免与其他溶液相混合,如复方氯化钠含钙剂,可使血液凝固性增强;还有PH不同或渗透压不同液体(如:5%葡萄糖溶液、胶体液等)会使血液变质。因此除生理盐水外,不可以通过输血通道给药。如果必须与血液成分一起输注,最好通过不同的静脉通路。

2、输注2个或以上的血液时,两袋之间需要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内血液,以免发生血液凝集现象。

3、同时输注多品种血液时,则首先输入成分血制剂,顺序为:血小板→粒细胞→冷沉淀→红细胞悬液→血浆。

4、给有冷凝集现象的患者输血时,血液制品须复温至接近体温(36℃左右)

5、血袋及输血管不能随意直接加温,防止血液溶血,变性。

6、加压输血或者为变异血型患者输血时,护士要全程陪护,严密观察,直至输血结束。成分输血的护理 血浆输注: 冰冻血浆由输血科(血库)人员在37℃水浴条件下融化,其水面应与冰冻血浆面持平,保持融化水浴的温度,以免因融化时间过长发生纤维蛋白析出。

融化后的冰冻血浆为半透明、淡黄色液体,如内有异物或不溶物时不可输注。

融化后的冰冻血浆,应尽快一次输完,4℃保存不应超过24小时。一次未输完的剩余血浆不得再用

红细胞制剂输注:

常温下输注1单位红细胞悬液,一般勿超过4小时。

洗涤红细胞制成后,需尽快使用,勿超过24小时,以防止污染。红细胞黏稠大于全血,可用静脉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充分轻轻摇匀,并选用粗针头进行输注。经常观察滴速,如有阻塞时需更换输血器,不可硬行挤压针头内的凝血块。白细胞制剂输注:

白细胞是一种短命细胞,离体后很容易寿命缩短、功能减退。白细胞常温不振荡保存一般不超过8小时。护士领取时和输注过程中动作均要轻,避免振荡使白细胞被激活。选用带滤器的输血器输注,并控制输注的速度。

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在输注过程的反应,如果发生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白细胞。浓缩血小板输注:

本品外观是均匀一致的混悬液,无肉眼可见的血小板聚集现象。

领取时动作要轻,不宜过多振荡,以防血小板发生不可逆的聚集或破坏。

领取后立即输注,输注速度宜快,每分钟80-100滴,一次输注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因滴速快,输注过程中护士不得离开,需严密观察。

浓缩血小板不能冷藏,以防止血小板损坏,失去其功能。低温沉淀物(冷沉淀)

由输血科人员将冷沉淀置37℃(不得超过此温度)水浴中轻轻摇动,使其在10分钟内迅速融化后即刻应用,融化时防止产生泡沫,否则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和凝血因子的消耗。溶解后的冷沉淀一般为澄清的溶液,允许有微量细小的蛋白颗粒存在。如血袋内有大量或大块不溶物则不宜输注。冷沉淀: 冷沉淀融化后应加入40ml无菌无热原生理盐水稀释后立即静脉输注。每分钟滴速60滴或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一般应在30分钟左右输注完毕,以达到最大的疗效。

每袋冷沉淀20-30ml,需要输注量多时,护士不能离开,需及时更换并严密观察。融化后的冷沉淀应在2小时内用完,如因故不能及时输注,不宜再次冻存。观察止血效果及不良反应,一次大量输入应防止肺水肿,尤其对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如此。

纤维蛋白原、抗血友病球蛋白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 使用产品规定的溶剂。溶剂可沿瓶壁缓慢滴入,轻轻转动瓶子,直到完全溶解。不得剧烈摇动,避免产生泡沫,以免引起因子蛋白变性和活性锐减等。完全溶解后应为澄清液,如发现大块不溶物时,则不可使用。

随时溶解随时输注,不得再冷藏,未用完的制品只能弃去,不再保留或再用。滴注速度宜控制在30~60分钟内滴完。大量反复输注抗血友病球蛋白时,应注意出现过敏反应和产生因子Ⅷ抗体等的可能性。使用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复合物制剂时,还需注意患者有无发生血 其他血浆蛋白制品:

白蛋白与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均只能单独输注,不能与血液或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两种制品滴注速度均宜慢。

注意观察过敏反应,尤其是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时。

成分输血和护理 篇2

评估与心理护理:在输血操作进行之前, 护士一定要清楚了解患者的详细病情、患者的血型以及本次输血所用的血液的类型、输血的目的等, 预测可能在输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可能发生的风险。除此之外, 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也很重要, 尽可能地打消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 以平稳的心态面对, 同时经过输血前的这一过程, 要尽可能地达到护患之间关系的和谐融洽, 取得他们的信任, 只有这样, 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得到他们的积极主动的配合。

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 (抗-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 (抗-HIV) 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 对患者在治疗前的所有检测结果详细掌握, 并尽早发现阳性结果的患者, 及时上报相关单位或是个人, 做好一定防护措施, 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止医源性传染, 减少纠纷, 对整个医疗环境及医患关系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1]。

严格核对医嘱, 按照护理常规进行三查八对。如有不符, 通知输血科查明原因, 另行安排。

输血时的护理

选择比较粗大、弹性好、相对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内踝上方的大隐静脉等, 必要时可利用中心静脉导管, 以保证输注通畅。凡是输注血液制品必须使用一次性带有标准滤网的输血器。因为同一输血器连续使用>5小时时, 部分血液成分沉淀在过滤器上, 不仅影响输注速度, 还可能导致细菌繁殖, 所以必须及时更换。

需要在同一时间输入几种成分的血时, 一定要按照规范的顺序进行输血。另外, 对于输血中不同成分的血应使用与其对应的装置进行输血[2]。在输血小板的时候要首先保证血小板在血袋中悬浮, 在保证患者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出现的情况下用最快速度输入, 这样才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止血能力。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输注前均在37℃水温箱内快速融化;按医嘱结合病情严格掌握输注速度, 一般5~10ml/分。

输入2人份以上血液制品时, 二者之间一般应输入适量生理盐水。而融化后的冷沉淀可以病人耐受的最快速度逐袋输注, 也可以把几袋冷沉淀逐个进行混合, 同时在血袋出口处用生理盐水进行适当的稀释后再进行输注。在输血时要注意开始时一定要慢, 确保没有明显不良反应后再适当地加快输血速度, 但是速度加快以后一定要保证有人在旁密切观察患者一切生命体征变化, 同时要经常问患者目前有无明显不适感。

输血后的护理

输血后及时做好登记, 并将条形码贴在交叉配血单上, 随病历妥善保存。输血后血袋放冰箱低温保存24小时以上, 如患者无不适, 可按医疗垃圾处理。同时, 输血后护士对患者的询问和关心必不可少。

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

发热、溶血反应是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若发现患者有发热、寒战等症状, 应立即报告, 暂停输血, 保持静脉通路, 做好抢救前准备;尽快报告输血科, 查明输血反应的原因。

讨论

护士必须熟悉输血知识, 掌握输血操作技术、输血过程、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 以保证输血安全, 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爱华.手术或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7) :1081-1081.

成分输血和护理 篇3

【摘要】 目的 对临床输血护理中输血路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于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给予输血路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护理人员输血知识掌握有显著提升。结论 在临床输血护理中应用输血路径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输血;护理;输血路径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代偿性、支持性治疗手段,是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操作,然而输血所致疾病及衍生出的社会问题使输血安全性得到了人们的共同关注[1]。为探讨提升输血安全性的有效措施,笔者选取98例输血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输血路径护理,其中观察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1月于我院接受输血治疗的98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18-78岁,平均(58.4±3.2)岁;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及输血量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操作流程进行输血,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输血护理中根据输血路径操作:首先对所有护理人员展开输血路径护理内容的培训,确保所有护理人员对护理方法有充分掌握;在输血前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输血意义、必要性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考虑充分后签字确认;在输血前将输血路径图发放到患者及其家属手中并加以解释,使其可对输血过程、护理方法有提前了解。输血路径如下:

1.2.1 输血前准备 ①采集血液标本并送检:根据医嘱准备好采血样品并填写输血申请单,提供交叉配血的检查单,在试管上贴上相应标签,做好床边核对及再次复述;按照相应规范展开血标本采集;对申请单中信息进行确认;将申请送到输血科,由两方核对并进行登记。②取血、核对:护理人员至输血科内取血,两方遵行“三查八对”制度给血,在核对正确后两方签字确认。③血液保管:保管血液时不可加温、剧烈震荡或在室温下久置。

1.2.2 输血操作 ①输血前核对:在治疗室内执行两人三查八对制度,带病历在床前再次核对,待信息核对无误后两方签名确认。②输血操作:输血前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测量,严格遵循输血常规操作流程;对输血中患者情况密切观察,当有不良反应发生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2.3 输血后处理 护理人员在完成输血后及时填写护理病历,保存好输血文件,妥善保管血袋和编号。

1.3 观察指标 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标准自行设计输血差错发生情况调查表,并对两组患者护理中输血差错发生率进行统计。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自输血前准备工作、输血操作及输血后处理三方面对患者关于输血护理的满意率进行调查。在实施输血路径前后,对全体护士输血技能知识、相关法律及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X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对比 对照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为10.42%(5/48),护理满意率为85.42%(41/48);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为2.00%(1/50),护理满意率为98.00%(49/50)。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 护理输血路径实施前后护理人员输血知识掌握情况分析 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前护理人员输血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为:基础知识(23.5±2.7)分,基本技能(33.7±3.2)分,法律法规(13.7±2.1)分;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各项评分为:基础知识(29.4±3.6)分,基本技能(38.2±4.5)分,法律法规(18.2±3.8)分。对比可知,在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护士对于输血基础知识、技能知识及法律法规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实施前(P<0.05)。讨论

输血是临床治疗及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方法,在开展外科手术治疗时常需做好输血准备,以免患者因严重贫血、大量失血而发生危险[2]。虽然输血是对病人展开治疗的重要方法,然而因为目前输血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输血操作不严谨等多方面原因,输血差错事件时有发生,输血差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治疗与抢救,甚至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输血路径可对临床输血的操作流程予以规范,提高护士对输血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促使护士在展开输血操作时的盲目性大大降低,从而有效减少输血事故的发生,使临床输血安全性得以大幅提升。同时,在输血中展开多次核对,对输血路径所涉及的输血各环节展开监测,及时处理发生的不良反应,做好输血记录等手段,可为患者输血安全提供最大限度保证。我院在为观察组患者进行输血时,在护理工作中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后,护士对于输血基础知识、技能知识及法律法规掌握情况均有显著提升,观察组患者输血差错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有力证实了上述观点。在实施输血路径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在输血前为患者及其家属仔细讲解输血必要性、意义,提前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可促使患者护理满意度大幅提高。

综上所述,在临床输血护理中应用输血路径进行护理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输血护理 篇4

1、护士应掌握哪些与输血有关的知识?

(1)了解国家及有关部门指定的有关输血的政策法规。

(2)熟悉主要血型,全血及其成分的主要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尤其要熟悉经血液能传播哪些疾病,并学会如何保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自己免受感染;(3)掌握各种血液成分的输用方法、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及主要抢救措施。

2、护士对安全输血起什么作用?

护士对安全输血起重要的最后把关作用。虽然临床输血是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但护土是输血治疗实施过程中最后一步的具体执行者。如果护土有较为丰富的输血知识,并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能一丝不苟地按安全输血护理常规操作,则可避免输血前某一环节的疏忽(包括护士自身的疏忽)而造成输血意外事故的发生。

3、需要加温输血时,护士应怎样给血液加温?

一般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一般情况下也不必加温。若有特涨情况,如:大量输血超过5袋,输血速度大于50ml/min,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病人体内有强冷凝集素等,则可遵医嘱给血液加温。加温血液必须有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下:

(1)将血袋置于35~38℃水浴中,轻轻摇动血袋,并不断测试水温,15分钟左右取出备用;(2)加温的血液控制在32℃,不得超过35℃,水温不得超过38℃,以免造成红细胞损伤或破坏而引起急性溶血反应;

(3)加温过的血液要尽快输注,因故未能输注不得再入冰箱保存;(4)有条件可用血液加温器给血液加温(按说明书操作)。

4、护士应如何掌握输血速度?

(1)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5~10ml/min;

(2)急性大量失血需快速输血时,输血速度可达50~100ml/min;(3)年老体弱、婴幼儿及有肺功能障碍者,输血速度宜慢,1~2ml/min;

4)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贝地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2ml/min)并严密观察病情

(5)不论是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特务是长菌危险。

5、袋装血液如何加压输血?

加快输血的方法是加压输血,塑料血袋加压输血比以往的瓶装血液更为方便,可选择下列的方法之一种:

(1)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油套充气胀起来,便可起加压的作用;(2)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加压方法,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3)采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

6、为何成分血中红细胞制品会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如何处理?

红细胞制品包括浓缩红细胞、添加液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等。这些红细胞制品在制备肘往往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红细胞悬浮在生理盐水或添加液中,由于红细胞比重较大,输往一段时间后红细胞就沉淀于血袋的下部,导致血液粘稠度过大,故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

红细胞制品在输往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直到紧密的红细胞混匀才能输注。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是起,就不会出现越输越慢了。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扣一扣TIll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双头的塑料输血器)移入血袋内加以稀释并混匀。

7、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输往时需注意哪些事项?

(1)血小板:①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板悬起,切忌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②摇句时出现云雾状为合格,无云雾状为不合格,疗效差。如有细小凝块可用手指隔袋轻轻捏散;③血小板的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血库取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用;④用输血器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决速度输入,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⑤若因故(如病人正在高热)未能及时输用,则应在常温下放置,每隔10分钟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协山顶聚集),不能放入4℃冰箱暂存。

(2)新鲜冰冻血浆:①输驻前肉眼观察应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不能输用;②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用输血器输入,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③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用的新鲜冰冻血浆,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8、为何不能把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加入血液内输注? 除了生理盐水夕卜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原因是:

(1)药物加入血液后,不仅可能因改变血液中的pH、离子浓度或渗透压,而使血液中的成分变性,甚至发生溶血,而且药物本身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效;

(2)谋些药物加入血液滴注会掩盖输血不良反应早期发现,特别是严重的溶血反应;(3)把药物加入血液的过程,增加了血液被污染的机会;

11月份输血与护理 篇5

1、在输血前由2名护士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仔细核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液有无溶血、混浊及凝块等。

2、临输血前,护士应到病人床边核对受血者床号、住院号,呼唤病人姓名以确认受血者。

3、如果病人处于昏迷、医师模糊或言语障碍时,输血申请单不能认证病人,就需要在病人入院时将写有病人姓名和住院号的标签系在病人的手腕上,保留至出院为止。

4、核对及检查无误后,遵照住,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病人。

5、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2毫升),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

6、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及时向医师报告。

7、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相应处理。

8、若有输血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妥善保管,直至查明原因。

9、护士还应将输血有关化验单存入病历,尤其是检查配血单及输血同意书,要放入病历中永久保存。

 保护自己免换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的疾病:

输血一种可能接触血液的侵入性操作。参与输血的护士在操作中稍有疏忽,被带血的针头刺伤皮肤或血液溅入眼结膜,就有患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1、要求参与输血的护士应增强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

2、严格执行消毒和无菌操作规定。

3、操作中集中精力,保护好自身的皮肤不被注射针头刺伤。

4、如果皮肤不慎被刺伤,并受到血液污染时,应立即挤压伤口使其出血,再用碘酒消毒伤口。

5、若血液溅入眼结膜,则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局部并接受医学观察。

6、凡患有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应主动向两道说明,暂停从事输血工作。 护士对安全输血的作用:

1、护士对安全输血起重要的最后把关作用。

虽然临床输血是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但护士是输血治疗实施过程中最后一步的具体执行者。

2、如果护士有较为丰富的输血知识,并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能一丝不苟地按输血护理常规操作,则可避免输血前某一环节的疏忽(包括护士自身的疏忽)而造成输血意外事故的发生。

 如何掌握输血速度。

1、要视输血种类和受血者体质而定,开始宜稍慢,待观察受血者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速。

2、一般情况下输血速度为每分钟5-10毫升。

3、若大量失血或发生失血性休克,则需遵医嘱快速输入,输血速度可达每分钟50-100毫升。

4、年老体弱、有心肺功能障碍者、重度慢性贫血病人、婴幼儿输血速度宜慢,每分钟1-2毫升,新生儿一般每分钟8-10滴,如有心衰、肺炎或早产儿每分钟4-5滴为宜。

5、不论什么情况,一袋血须在4小时之内输完,如室温高,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输注时间过长,血液发生变质,特别是长菌危险。

 袋装血如何加压输血?

/ 4

加快输血速度的方法是加压输血,塑料血袋加压输血比以往的瓶装血液更为方便,可选择下列方法之一种:

1、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是袖带充气胀气来,便可起加压的作用。

2、把血袋卷起俩用手挤压。注意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

3、采用专门加压输血器。 应怎样给血液加温?

多数输血不需加温,如输血量较大,可加温输血的肢体以消除静脉痉挛,一般情况下也不必加温。有特殊情况,如快速输血或加压输血超过5袋(2000ml以上)、新生儿溶血病需要换血、病人体内有强冷凝剂素等,则可遵医嘱给血液加温。

1、专人负责操作并严密观察。

2、将血袋置于35-38℃水浴中,轻轻摇动血袋,并不断测试水温,15min左右取出备用。

3、加温的血液控制在32℃,不得超过35℃,水温不得超过38℃,以免造成红细胞损伤或破坏而引起急性溶血反应。

4、加温过的血液要尽快输注,因故未能输注不得再入冰箱保存。

5、有条件用血液加温器给血液加温。

 为何不能把静脉煮熟的药物直接加入血液内输注?

除了生理盐水外,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原因是:

1、药物加入血液,不仅可改变血液中的ph,离子浓度或渗透压,而使血液中的成分变性,甚至发生溶血,而且药物本身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效。

2、某些药物(地米)加入血液滴注会掩盖溶血性输血反应和细菌污染反应及时发现。

3、由于输血的速度慢,药物进入机体的速度也慢,故不易迅速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而及时发挥疗效。

4、把药物加入血液的过程,增加了血液被污染的机会。 为何红细胞制品有时会出现越数越慢的现象?及处理措施。

1、红细胞制品包括浓缩红细胞(现已很少应用)、添加剂红细胞(又叫红细胞悬浮液、悬浮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等。

2、制备时已移除大部分血浆,红细胞悬浮在盐水或添加剂中,由于红细胞比重i澳大,生理盐水或添加剂与血浆相对粘滞度较小。

3、红细胞制品在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直到紧密的红细胞充分混匀才能输注。

4、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悬起,就不会出现越数越慢的现象了。

5、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30-50ml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双头的塑料袋输血器)移入血袋内加以稀释并混匀。

6、当发生阻塞时则应更换输血器,切不可硬行挤压针头内的凝血而造成血管栓塞。

7、婴幼儿输血,因所用的静脉针头细小,如果输用的是浓缩红细胞,则应在输血前常规用生理盐水稀释浓缩红细胞。

 浓缩血小板输注时注意事项:

1、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悬起,切记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受到损伤。

2、摇匀时出现云雾状说明有足够数量的血小板,无云雾状可能血小板数量不足,疗效差。

3、如发现血袋内有细小凝块,可用手指隔袋捏散,再轻轻摇匀。

4、血小板应尽快输用,因故未能及时输用,则应在室温下放置,每隔10-15min轻轻摇动血袋,不能放4℃冰箱暂存。

/ 4 

5、最好采用双头输血器。

6、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一般每分钟80-100滴,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

7、如同时输几种成分血,应优先输用血小板。FFP(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时注意事项:

1、输注前肉眼观察应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或较多气泡不能输用。

2、融化后的FFP应尽快输入。

3、因故融化后未输的FFP,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

4、血浆应在37℃水融箱中融化,最好用特制的血浆融化器融化。

5、不可在室温下放置使之自然融化。

6、不可在自来水中融化。

7、如有纤维蛋白析出往往会影响疗效,还易阻塞针头。

8、血浆只要求ABO血型同型输注,不要求做血型交叉配血试验。

9、同型血浆缺货时也可ABO相容输注,相容关系为:

AB型—任何血型的受血者 A型—A型或O型受血者 B型—B型或O型受血者 O型—O型受血者

10、含有全部凝血因子,主要用于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特别是肝病病人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11、常用剂量:每公斤体重10-15ml

12、要求输注速度要快一些(以病人可以耐受为准),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冷沉淀输注时注意事项:

1、融化后的冷沉淀不仅要尽快输用,而且要用输血器以病人可以耐受的速度快速输入。

2、常用剂量为每10公斤体重1-1.5单位。

3、因故未能及时输用的冷陈定不宜在室温下放置太久,不宜放4℃冰箱,也不宜再冻存,因为因子Ⅷ最不稳定,很容易丧失活性。

4、融化后的冷沉淀可以一袋一袋的快速滴注(最好用双头输血器),也可将数袋冷沉淀逐一汇总,并通过冷沉淀袋的出口部位加入少量生理盐水加以稀释后滴注,还可一袋一袋的由静脉推注,最好在注射器内加入少量枸橼酸钠溶液,以免注射时发生凝集而阻塞针头。

5、冷沉淀一般同型输注,不要求血型交叉配血试验。

6、可相容输注,相容关系与FFP相同。白蛋白输注时注意事项:

1、白蛋白不得与氨基酸混合,因为这可能引起蛋白沉淀。

2、因20%-25%的白蛋白是高渗溶液,故不要与红细胞混合使用。

3、当病人的血容量正常或轻度减少时,5%白蛋白输注速度为每分钟2-4ml,而25%白蛋白为每分钟1ml,儿童是成人输注速度的1/2-1/4。

4、输注白蛋白的反应不多见,偶尔有短暂的反应,如荨麻疹、发热、血压下降等。

5、一旦出现要及时报告医生作对症处理。免疫球蛋白输注时注意事项:

1、静脉用免疫球蛋白应避免与其他溶液混合输注。

/ 4

2、输注速度宜慢,一般每公斤体重0.02-0.04ml/min。

3、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约为5%,且大多发生在首次输注时,常见的有荨麻疹、皮肤瘙痒、面色潮红、全身不适等。

 采集配血用的血标本时注意事项:

1、最好不要从输液管中直接获取血标本,因为标本被严重稀释会导致错误的检测结果。

2、因故需要从输液管中获取血标本应以生理盐水冲注,并将先抽取的5ml血弃去,再取血标本。

3、用右旋糖酐等大分子物质治疗后采集的血标本应做标记说明,否则将干扰配血。

4、用肝素治疗患者的血标本要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再送检。

5、配血用的血标本应不抗凝或用EDTA抗凝,一般需要5ml,不得少于3ml。

6、受血者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者能代表患者当前免疫学状态。

7、如果患者最近的红细胞输注发生于24小时之前,现在又要输注红细胞,最好重新采集一份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原因是患者接受供血者红细胞后受到免疫刺激,可迅速产生针对供着红细胞的抗体。因此,为确保患者始终接受配合的血液,新鲜的血标本非常必要。

8、患者需要反复输血不必每天采集血标本,但血库应每隔3天进行一次抗体筛选,随时了解是否有新的不规则抗体产生。

 执行输血时的注意事项:

1、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室内温度过高,适当增加更换频率),国外认为连续输注4单位(1单位红细胞450ml全血制备而成)的血液应更换输血器。

2、输血时间限制:血液一旦离开正确的贮存条件就有发生细菌繁殖或丧失功能的危险。

a)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离开1-6℃的贮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代血要求4小时内输注完毕(如室温温度过高,则应适当缩短时间)。一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应废弃。

b)浓缩血小板:收到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min内输注完毕。

c)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对成年患者来说,200ml新鲜冰冻血浆应在20min内输完,一个单位的冷沉淀应在10min内输完。

3、输血患者的监测: 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min,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h对患者进行监测。因为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最常发生于输血开始后的15min,故要特别重视这一期间的监测。

成分输血和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58例, 其中男性32例, 女性26例, 年龄23~69岁, 平均年龄 (46±23) 岁, 都急需大量输血, 其中输注A型血有12例, B型血有19例, AB型血有15例, O型血有12例。

1.2 方法

对于成分输血的种类进行比对, 对58例患者所输的成分血的量进行统计, 成分血的种类主要有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等。按照标准操作来执行制备所需要的成分血种类。

2 结果

成分血在患者中的应用比例, 见表1。

3 讨论

人体大量失血后, 机体有着一定的代偿功能, 血浆与其他的血液成分通过毛细血管壁会渗透到毛细血管中进行补偿作用, 然而红细胞却很难再短时间内产生得到补充和恢复, 所以, 一般输血患者应给与红细胞悬液输血灌注为主, 并且再最短的时间内灌注红细胞, 能最快的改善患者组织的缺氧、缺血症状, 从而降低不可逆损伤的发生。另外, 红细胞同时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当血液中的红细胞浓度增高时, 可以释放出能激活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因子, 增强血小板的凝血功能, 并且还可以增加血液黏稠度, 使血小板在血管边缘聚集流动。有利于对出血部位的出血控制。血小板是造成血液凝固的主要物质, 然而凝血因子的降低。血小板是造成血液凝固的主要物质, 然而凝血因子的降低能导致血小板的减少从而导致出血并且血液很难被止住的现象。血小板在止血、凝血过程中, 因为其的聚集、黏附以及促凝活性等作用而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作用。所以当血小板过低时, 患者的出血现象会更严重, 临床上大出血的患者也应当充分及时补充血小板。由于在血管中大量输血时, 血小板会由于被大量输血稀释而出现稀释性的减少, 临床上大出血又可以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 导致单位血小板的急剧减少[2], 同时DIC还可以使微血管内由于血小板向血管壁聚集而出现广泛性的凝血, 形成血栓, 进一步又引起血小板的功能障碍。所以, 在成分输血的同时应注意监测患者在大量输血时的血小板计数, 当血小板低于50×109/L时, 应该及时补充血小板输注, 这样有助于有效的控制出血现象。患者在大量、反复出血的情况下, 其凝血因子的丢失和消耗相对比较多, 与此同时, 迅速的补液和大量的输血, 及其容易导致血小板凝血因子因突然补充的大量血液而产生稀释性减少。另外血浆差不多含有所有的凝血因子, 因此, 在患者失血的情况下, 迅速输注新鲜的冰冻血浆可以迅速补充凝血因子, 使患者的凝血功能得到改善。然而为了避免导致循环的超负荷, 血浆输注量也不能过大, 过犹不及, 反而能影响血液的正常疏通运行。对于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 单一的输注血浆有时并不能完全纠正患者的凝血障碍, 必要的时候, 也需要与冷沉淀输注相结合, 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冷沉淀中含有Ⅰ因子、纤维结合蛋白, Ⅷ因子、等多种凝血因子, 不仅可以增强血小板的黏附作用, 还能促进损伤快速修复。因此, 在大量输血的过程中, 合理、及时地使用冷沉淀, 能够改善凝血障碍, 恢复凝血功能一击控制出血, 在临床上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3]。

本研究主要针对成分血在临床输血操作过程的各自的作用及相互结合的效果做了相应的分析探讨, 综上所述, 合理的应用成分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 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输血状态, 恢复患者缺血状态下的功能, 从而实现挽救失血患者生命的目的。

摘要: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58例, 研究分析其对血浆、血小板、红细胞悬液等各种成分血的使用比例。结果 在患者所需求的成分血输液中, 对红细胞悬液的应用为最多为48.3%, 对血浆的所需求次之为27.6%, 其次是血小板与冷沉淀, 分别为13.8%和10.3%, 输血后的不良反应率较低, 为2.1%。结论 目前成分输血已成为所需大量输血患者的主要输血方式, 本研究按照所需成分输血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缺血症状以及减少输血并发不良反应,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成分输血,大量输血,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许丽影.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2) :149-150.

[2]高春梅.大量输血患者成分输血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 (20) :51.

上一篇:教师任职期满工作总结下一篇:关注留守儿童亮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