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共8篇)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6-4-2 11:14:11 点击:0 摘 要:本文以实际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例,分析了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平台建设前的准备工作,平台建设的具体实施工作。最后分析总结了信息化平台建设中项目管理容易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最后得出结论。目的是为以后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提供综合信息化服务,实现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
本文论证了公路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的定位、指导思想,以及在机构职能转变下结合管理实际开展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同时分析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风险以及规避措施,旨在打造一套满足管理实际的公路综合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服务经营的最终目标。
在目前诸多的企业管理中,项目管理一般是典型的目标管理,而在这个目标管理中,如果采用信息化管理项目,它能够更加有效的实现一个项目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施工企业解决大量问题。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公路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管理中为了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增强管理的可控性都相继采用了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可以这样说,它的应用对企业的整体项目管理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长远发展来看,信息化管理将是公路工程企业项目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信息化平台建设在公路工程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性现在来看是不言而喻的。最基本的是实现了信息方面的沟通,在各部门间实现了信息沟通的方便快捷,同时也形成了科学开放的管理方式。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对智能化子系统的监督指挥,每个子系统间同时接受命令,协调统一运行。第三方面来说节省了管理成本。它的应用实现了电子办公,节约了能源;实现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满足了实时性和准确性方面的要求。平台建设前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说,在一个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如果采用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中心目标已经明确,那么就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结合现场施工经验要了解工程进度、资源等的相互关系,标明关键路径与关键作业,在此基础上,了解目标管理与网络计划技术结合对项目实施动态跟踪控制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要理解工期等时间参数及其含义,用施工工序的逻辑关系反映项目实施过程,满足后续的施工管理需要。平台建设的实施工作3.1 确定办公自动化系统。在一般的平台建设设计阶段采用的都是办公自动化系统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再集成其他的智能化系统统一数据统一指令。同时各应用系统根据自身的需要从数据中心获取授权所需要的信息。我们把公路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系统功能组成图设计如图1所示。
3.2 搭建局域网系统。这个是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基础,它的建设其中包括网络配置、网络规划、办公软件等内容。在局域网搭建时要注意外网和内网,财物网络间的分配和隔离。局域网搭建号以后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办公效率。
3.3 做好网站系统建设。建这个的目的主要是增加和外部的沟通,解决施工单位、被施工单位等方面的信息传输,加强对外的宣传。尤其要注意的是做好上网方式的选择,域名的申请以及后期网站的维护等。
3.4 做好软件系统的普及推广等。我们知道,现在的公路工程施工中由于参与的部门、参与的人员比较多,系统复杂,协调性大,这就要及时推广平台建设中软件的使用及推广工作,最起码的要在自身的施工单位中进行常用办公软件的培训,考核工作。为此,我们把软件系统设计为信息化系统、网站和OA系统三部分,它们的组成可以确保信息化平台上数据的安全。我们在登录网站以后,它的首页直接链接到网站的后台等系统的页面,然后再通过密码和用户名进行数据的统一编辑处理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中项目管理风险分析及应对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中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风险,那么如何应对才能满足实际管理的需求。下表根据实际总结分析了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出现风险规避的措施。结语结合实际的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以及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它可以减少施工人员的施工工作量,具体体现在如果施工单位把数据准确录入,生成报表等工作程序就会自动变为预设的程序进行完成。而在施工中确保了施工过程的清晰化,有关单位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填报日志,确保施工过程清晰可见。
在能源节约方面,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与现在国家提倡的节能目标相吻合,它在应用中省去了公路工程项目参与单位因那些业务数据的传输等生成的资源浪费。
不管怎么说,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在现在公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推动了公路建设的综合管理,相反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也会日益受到施工企业的欢迎。
参考文献
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和途径
人事档案信息化, 是从原始静态档案管理到动态档案信息化管理, 是人事档案工作方法的改变, 也是人事档案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起点。
(一) 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在人事档案管理中, 要实现信息化管理, 建立规范化、制度化人事管理制度是前提。档案的收集要及时、完整;档案的鉴别必须“去伪存真”;档案的整理归档要严谨、科学;档案的借阅应保证档案的安全;档案的更新应及时、准确、完整, 尤其应注意对档案的新内容进行及时、主动的补充收集。只有维护了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有效性, 才能更好地为全省高速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及为人力资源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 储备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专业人才。
由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转变为信息管理, 只掌握传统档案管理职能的档案人员是难以适应的。因此, 要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各人事部门必须具有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由人事档案实体管理者向信息管理员和发布者的角色转换, 要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来管理人事档案信息。档案人员应首先具备扎实的档案学基础理论知识, 还应懂得文件与档案管理原则, 熟悉档案工作的规律、分类方法及有关技术;其次, 重点应能熟练掌握数据的规范采集、软件的正确运用及网络知识的运用, 能够掌握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掌握档案管理应用软件的各种功能, 保障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平稳、正常运行。只有这些相应人才素质的拥有, 才可能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化平台的潜力, 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为单位服务。
(三) 建立标准规范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目前, 档案信息化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 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档案信息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 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 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
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储存, 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 是当前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点。一方面通过该系统能够实现文件档案管理一体化。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下的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 要求重新设置合理的工作流程, 将文件工作和档案工作的需求一同嵌入管理文件系统中, 记录从电子文件形成到成为电子档案并归档的一切活动过程和处理情况。档案人员在网上接收、整理提供、鉴定并确定密级和保管期限, 然后进入正式文件库。档案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随时掌握文书, 业务部门的管理动态, 及时进行指导, 从而实现档案的超前性、预见性管理;另一方面单位文书、业务部门可以随时将形成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归档存储到服务器上。档案部门也可以将原有的档案原件扫描后存储到服务器上。当用户通过身份确定就可以在局域网的任何终端检索、浏览到需要的档案信息及其全文, 不必到档案部门也能查找到档案信息。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为单位建设提供了快捷、高质量的服务。
二、如何做好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一) 加强人事档案数据库研究和开发。
省高管局有关部门应根据全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研究、开发全省高速公路通用的、先进、适用、可靠的人事档案管理软件, 避免各单位自行设计而影响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通过数字化人事档案信息的输入和电子档案的形成, 如人事档案管理中的人员基本情况、人员信息学习培训的情况、诚信记录、表现情况 (德能勤绩廉等) 、专业技术人员的科研成果、专利、论文特长、干部任免奖励等, 把人事信息库变成人才资源库, 实现人事档案信息为各类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因此, 人事档案数据库的研究和开发, 应具有不断丰富和创新人事档案信息内容、扩大信息内涵和信息量的功能才能真正提升人事档案数据库的使用效能, 从而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活力。
(二) 加强人事档案分级管理。
在统一使用全国通用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和人事档案全文数据库的基础上, 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 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网络。根据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对各种信息资料的密级进行严格界定, 按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数据和信息授予利用单位、利用部门、利用者不同的使用权限, 利用者在被有:一是人为因素。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不强, 往往在自己的档案网页上随意发布信息, 对发布的信息缺少严格的审查和管理;二是技术问题。当前电脑病毒很多, 并且黑客也很厉害, 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和保密性受到威胁, 势必引起高度重视, 需加以研究解决。
综上所述, 人事档案管理应以网络建设为依托, 以各种先进技术为手段, 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档案资源, 发挥人事档案的实际效能, 为高速公路更好的发展提供服务。
授予权限后拥有查看权, 获得相关信息, 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管理局内部、各高速公路管理处之间、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全国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既方便利用者也提高了人事档案利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三、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网络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 因此档案保密和档案安全受到挑战。在网络环境下, 影响档案保密和安全的因素主要
提要通过北京现代汽车零部件产品运用价值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改进产品设计、降低生产成本的实证分析, 说明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环境下, 如何更系统地运用价值工程来提升产品竞争力。
关键词:价值工程;零部件开发;汽车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一) 现代汽车市场特点概述。
现代汽车企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向立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消费者除了要求汽车产品具有良好的性能、时尚的外观和可靠的质量以外, 还希望有实惠的价格, 这是买方市场的普遍特征。目前, 国内汽车消费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 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 要求产品特性与自身的需求、喜好相符。企业单靠一种产品长期独占汽车市场的局面已成为历史。对于企业来说, 一方面为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 既要具备强大的新产品开发和设计能力, 不断推陈出新, 又要掌握降低产品制造成本的秘诀, 取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日益加快, 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 企业开发新产品所承受的商业风险越来越大。如国产轿车,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上市的普通捷达轿车兴盛了十多年, 而现在轿车的生产周期只有六七年左右即需换型, 今后新产品的寿命周期还将进一步缩短, 大约为三四年。面对市场求变的特性, 企业只有更快、更省地开发出更新、更好的产品, 才能取得竞争的相对主动权。
(二) 价值工程的概念及作用。
价值工程是指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 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 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价值工程涉及到价值、功能和寿命周期成本等三个基本要素。价值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理论, 其基本思想是以最少的费用换取所需要的功能。以提高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 以促进老产品的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为核心内容。
价值工程 (VE) 是一门新兴的管理技术, 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方法。它起源于四十年代的美国, 麦尔斯是价值工程的创始人。1961年美国价值工程协会成立时他当选为该协会第一任会长。在二战之后, 由于原材料供应短缺, 采购工作常常碰到难题。经过实际工作中孜孜不倦地探索, 麦尔斯发现有一些
□文/李宝珠
价值工程在汽车零部件开发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吕筱芬.电子档案原始性、完整性、真实性的保障体系.中国档案, 2002.4.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从立法、健全组织机构、加大投入、利益统筹等角度,研究提出了加决推行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意见和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
我国高速公路发展迅速,根据高速公路和公路运输的特点,信息化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速增加和路网规模的逐步扩大,加快推行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已显得尤为紧迫。
一、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目标
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是将现代工程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综合技术有效地运用于高速公路养护、收费、监控、通讯、安全管理,是一项需付出长期努力的系统工程。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目标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手段,对高速公路的道路及其设施进行良好的维护,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在路网内,整个路网收费系统是一个整体,能适应不同运营公司及管理机构收费及管理的要求,逐步实现路网内全自动不停车收费,辅之以人工或半自动收费的目标;通过信息收集和处理,将网络内各路段运营状况进行科学的调控,对事故等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并告知驾乘人员,同时提供多功能服务;国内路网系统的建设达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目的;建立一支统一的高水平的高速公路管理队伍,逐步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各种社会综合服务体系。
二、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存在问题
(一)行政管理体制不顺。全国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多样,各地自行其事,没有形成一个“集中、统一、高效、特管”的适合高速公路管理的行政管理体制。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条块分割,政出多门,职责交叉,互相推诱扯皮,行政不顺,效率低下的情况,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网络化运行需要。
(二)法规政策体系滞后,网络管理缺乏控制力度。我国高速公路至今无统一的法规和政策,更无从谈起网络化管理的法规,加之投资的多元化,利益机制不同,地方意识重,各自为政,无法可依。即使在一些大、中城市附近,交通枢纽、高速公路里程较多、交通量大的区域,也没有用信息化管理去取代单一的“一路一管”模式。
(三)资金投入跟不上。一些高速公路建成后,其养护、运营、监控、收费、交通安全等管理系统非常不完善。设备单一,技术落后,甚至部分高速公路的管理经费仍沿用普通公路管理的投人。投人不足也造成我国缺乏高素质的网络化管理专业人才和技术科研队伍。
(四)跨区域国道主干线路网短期内难以形成。由于建设资金的来源不足和地方利益的矛盾,国道主干线高速公路(收费公路)建设尚不能尽快联通,难以形成信息化管理的有机整体。
三、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法规。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也必须用法律法规来进行保障,高速公路的重大管理行为,必须要有法可依,依法办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在具体操作上,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便于信息化集中、统一、高效、特管的高速公路管理法规,使高速公路的管理者和使用者都能有法可依,依法办事,严格执法。
(二)建立信息管理体系。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从组织体制上予以保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权威管理体系,并实行分级管理。信息管理体系应包括由国家中央高速公路信息监控管理中心、省级信息监控管理中心、各运营公司信息监控管理中心、收费站计算机局域网等系统组成。
(三)实行分级管理。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有一个现代化的独立的可靠的全国联网的传输系统所支持,整个网络系统必须是一个统一技术标准的系统,其系统功能、硬件、应用软件结构等必须是一致的,能满足各分中心和各运营公司对网络管理的需要,能满足整个收费系统有效可靠运行的需要,满足对收费金额的结算、清分及财务管理的需要,能满足对网络系统设备运行进行统一维护管理的需要。采用“中央信息管理中心——地方信息管理分中心——各运营公司管理中心——收费站(点)局网”分级管理的组织体制,各分中心通过有线、无线、电缆、微波、电视监控等传输方式,将基层各收费站、维修检测站、各级中心数字处理系统、收费结算系统、监视摄像点联成网络,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十分发达的信息收集网络系统和信息发布系统。
(四)加大经费投入。高速公路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支持和引导各营运公司保证网络化资金投人,给予资金补贴和扶持,改造传统的管理方式,用科学技术、先进的设备、设施,及现代信息技术武装交通行业,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信息化管理队伍。国家和高速公路建设单位应加大投人,把信息化管理系统列人高速公路建设的必备项目。
(五)加强统筹规划。在实施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路网收费系统是核心,必须按照“制度健全,权责明确,分配科学,及时清算”原则运行。联网的收费系统应将收费车道采集的原始收费数据实时、逐级送上一级收费管理清算中心。在各级收费管理清算中心,对每辆(次)进出网的车辆在路网内实际通行的路段、里程和收费标准进行分割计算,得出各路段(或地方分中心)应得的收费款额,存人收费管理中心的收费数据库,并将清分结果送给相关运营公司的收费中心(或地方分中心)。各营运公司应全过程参与联网收费系统的技术标准及管理方案的制定、与金融机构和高速公路经营公司之间进行协商和谈判;参与系统设计、软硬件开发、工程实施等工作,确保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能高效、可靠、安全地运行。
论文摘要:对我国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构建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实现基本信息系统的功能,后期依托新技术进行功能拓展。研究结果为路政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使路政管理行为更加科学、规范和合理。
论文关键词:路政管理 信息系统 高速公路
1、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信息化现状及问题
1.1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信息化现状
⑴基本建立了基础架构体系。省、市两级数据中心、业务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全省行政许可管理的信息化,建立了基础信息资源库,路政许可管理实现信息化,包括办理流程,相关统计报表、台账的信息化,实现与省厅网上审批平台的数据对接。
⑵规范了路政行政处罚管理业务。实现了对路政巡查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包括:巡查过程记录管理,相关统计报表的管理;实现了对路政人事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包括:人员信息维护、人员离任管理、人事报表管理;实现了对路政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包括:安全设施(标志、标线、交叉道口和安全信号灯)、路政装备、服装发放情况的管理。
⑶初步建立路政执法现场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固定治超站点执法现场的监控管理,惯用以电子地图为界面基础的集地图目标定位查询和目标属性数据查询、报表查询、图表查询和数据输出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查询。
1.2问题分析
虽然路政信息化基础架构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还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路政信息化基础架构体系。此体系可以为现在及长远的路政信息化建设奠定发展思路及基础技术架构平台。所以在进行具体的路政信息化研究建设之前,首先需要依据全国和各省信息化发展规划的指导尽快确立完整的路政信息化基础架构体系。
⑴相关路政应用管理的空白亟需填补。目前大部分路政业务管理工作更多的是依靠人工进行,在准确性、科学性及办事效率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⑵现有各种信息系统、管理系统和控制系统基本处于“孤岛型”运作状况,各个运作实体与行业内的信息交换缺乏有机的纵横联系。
⑶外业管理因路政信息资源数据库不全在路政执法中暴露诸多问题,如路产不明晰、路政许可管理困难等等。
⑷路政人员素质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有差距。虽然近几年,通过加强学习培训,执法队伍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目前信息专业培训缺乏系统性,部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电脑不会用、使用不规范、维护不到位的问题依然存在。
2、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2.1系统构建原理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可以分为内业管理和外业管理,目前内业管理繁重又不系统,外业管理存在漏洞,有时无法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引进并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直接改变传统的纸质管理,人力型管理,让内外业兼顾效率效能,让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驶上“快车道”,并且降低运营成本。
⑴将繁杂的内业管理分门别类的存储于电脑中,随时方便查询。
⑵将路政巡逻中的路产、建筑控制区等建成电子地图和信息化档案系统,为路政外业管理升级奠定基础。
⑶路政管理信息系统基于B/S模式,以平面地图为核心,实现路产、建筑控制区的`显示、查询、统计功能。
2.2 系统功能层次结构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日常处理、台帐管理、数据查询、统计报表、公文处理、基础数据、系统管理、功能拓展八个子系统。
⑴日常处理子系统主要进行路政日常业务的处理,包括路政许可、挖掘占用、违法建筑、其他路产损失、行政复议诉讼、超限运输查处、超限运输审批、公路施工路段、公路路政装备、公路技术、桥梁技术、路政执法人员、公务车管理、投诉举报、公路巡查、重要情况通报、交通安全设施、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路政工作日记、路产损失赔补收据、路网调度等20多个功能模块。
⑵台帐管理子系统利用日常处理子系统的业务数据,自动生成各种路政台帐。包括路政许可台帐、违法建筑台帐、挖掘占用台帐、其他路产损失台帐、超限运输审批台帐、超限运输检查台帐、公路技术台帐、桥梁技术台帐、路政执法人员台帐、公务车管理台帐、路政投诉、举报台帐、路政综合台帐等。
⑶数据查询子系统提供对路政业务所有数据的在线查询。每种查询都支持多条件组合的模糊查询。
⑷统计报表子系统能根据执法单位和时间段的设置,自动生成全部月报、季报、年报。包括路政管理统计月报、超限运输管理统计月报、路政执法统计季(年)报、交通安全设施统计年报、公路施工路段管理统计报表、公务车管理统计报表、路政人员结构统计年报、路产损失统计年报、路政装备统计年报等。
⑸公文处理子系统实现了网上通知下达、查阅通知、路政信息发布、路政信息查询、文件上传下载、公文原件影象查询等。
⑹基础数据子系统统一管理路政业务专用术语、规范词等,支持在线更新维护,使得系统的数据录入更加规范、便捷。
⑺系统管理子系统提供操作员管理、权限管理、操作日志审计、数据备份、系统初始化等功能,是系统管理维护人员的主要界面,有效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⑻功能拓展子系统是基于新技术的开发,如目前的物联网技术、GISGPSGPRS等技术,实现更多的功能,从而为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提供更多的辅助手段,提高路政管理水平。
3、结语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是公路外部行政管理的集中体现。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管理路政事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基础性统计,使之便于各级部门间数据的交流,提高数据和报表的准确度。使路政管理决策科学化和规范化,实现资源共享。考虑到未来的发展,本系统预留了较大扩容的空间,预留空间一方面利用新技术可以实现的功能支撑系统的规划、管理、决策,另一方面则考虑到各省局开发的其他系统的挂靠,以及以后管理系统的业务扩展。
参考文献:
[1]李建龙,金文瑞.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M].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黄开元,王小中.安徽高速公路路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J].技术与工程,,(1):94-96.
[3]吴泉.试论以信息化推进路政管理[J].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6(14):34-35.
[4]张增科,孙进财,韩广华.浅谈公路路政管理[J].公路,1995,(1):18-20.
[5]杨琦,郗恩崇.基于基本属性的高速公路公共政策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7(1):122-126.
—— 作者:徐超忠
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形势下,我国政府采取了增加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的策略,这既是拉动经济增长的迫切需求,也是为21世纪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打下基础。1998-2000年我国公路建设每年完成投资超出2,000亿元,2001年投资规模竟达2,900亿元,2002年底投资规模已超出3,200亿元,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突破2.5万公里,世界排名继续保持第二,仅次于美国。
目前,高速公路发展迅速,并且以其高速、安全和舒适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而这些特点离不开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系统是高速公路及交通基础设施重要的支持系统,是交通信息化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是智能交通系统(ITS)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道路工程一样,对经济建设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本人有机会参加由部通信中心组织的经国家外国专家局审批、交通部引智办批准的赴德国“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系统管理”培训团的培训学习和考察,体会较深,收获较大,深感应与广大交通通信信息系统的同仁们共同交流。
一、德国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管理体制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约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千万,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部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从1990年10月德国重新统一后,其地理位置尤为突出,已成为欧洲南北和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因此德国的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网络,对德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地位,对整个欧洲的交通运输发展具有十分突出的影响。
德国的公路系统由联邦远程公路、州级公路、县市级公路和乡镇级公路组成,公路总里程约65万公里,公路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8%,其中约1.8%为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1万多公里。德国是世界上最早修建高速公路的国家,于1932年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从波恩至科隆的高速公路。目前,它拥有仅次于美国、中国和加拿大的世界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
德国的联邦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原为联邦交通部,1998年10月机构改革为联邦交通、建设与住房部,下设13个专业管理局,包括公路建设和管理的联邦公路建设管理局,其职能为:联邦远程公路建设预算、规划和有关法律事务,地方公路发展的综合协调,公路建设技术和养护管理,公路交通的监督检查等事务。各州交通主管部门设在各州政府的交通与公路建设局,主要职责为公路建设和公路交通管理,目的是改善交通条件,提高机动性,减少环境污染。联邦交通主管部门与各州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的业务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联邦委托各州实施联邦建设项目;二是各州可向联邦申请财政资助。
德国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管理系统分为几部分:一是专用通信网络;二是紧急电话系统;三是信息采集系统;四是信息显示和发布系统;五是监控管理中心。专用通信网络和紧急电话系统都由联邦交通主管部门建设和管理,所有通信信息设施可直接接入,全国统一标准,紧急电话在汉堡设全国总中心。高速公路上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交通分析和信息发布以及交通信息化等设施由各州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建设、管理和维护,公共信息对外发布,作到信息共享。监控管理中心由公路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与公安/警察部门职责分明,公路交通主管部门负责交通的诱导、疏散和信息发布等交通管理,而警察署负责道路安全及监督检查等,两者信息分享,互相交换信息。德国目前在高速公路上未建任何收费设施,对车辆收取的通行费包含在燃油费和养路费中。
二、德国高速公路通信信息技术应用
在短短的二十天时间内,我们参加了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关于“智能交通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的讲座,西门子公司关于“高速公路交通技术和隧道技术”的讲座,慕尼黑咨询与发展公司关于汽车与现代交通技术“的讲座,以及慕尼黑交通管理部门关于”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技术及应用“、”2006年世界杯慕尼黑交通诱导系统的建设“的讲座或介绍,并实地参观考察了慕尼黑交管中心、隧道管理中心、立姆新展览中心交通信息系统,以及沿线高速公路通信设施、交通管理设施和邻近国家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德国目前是欧洲唯一对高速公路不收费的国家。德国高速公路的通信信息技术应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紧急电话系统
德国在全国所有高速公路上均设置紧急电话系统,由联邦标准协会(VDE)制订设备和系统设计的技术标准,由从事交通产品的企业(如:Siemens等)生产,沿高速公路每2Km安装一对,有的路段甚至1 Km安装一对,并有标志牌提示相应的距离。路侧紧急电话机非常简洁,位置不高(仅120cm左右),并有黄色警示灯闪烁提醒过往车辆,有的路段在路侧紧急电话机旁靠近路侧设置隔音设施,在隧道内设置紧急电话室,并有门和灯光照明,非常实用。在德国汉堡设一个全国紧急电话呼叫总中心,所有紧急电话呼叫均接入总中心,由总中心将紧急呼叫信息传达到各州的安全、急救等部门,进行相应的救援和帮助。
2.路况广播系统
德国的路况广播系统相当完备、先进。对于1999年以前生产的汽车,各州通过固定的无线交通广播频道报告路况信息,如:98.5MHz、103MHz等频率。各联邦州内的高速公路路况信息(如:天气、事故、交通流等)既可通过无线交通广播频道传给道路使用者,也可通过设置在道路上的可变信息标志或公共网络(Internet)传给道路使用者,在路两侧,均设有该区段无线交通广播频率的标志牌。对于1999年以后生产的汽车,在有紧急的路况信息需要广播时,开启的汽车收音机将自动跳到该区段的无线交通广播频率上,具有强插功能。道路使用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内立即获得这一路段的重要路况信息(如:天气、事故、交通流等),使道路使用者采取必要措施(如减速、绕行等),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道路使用效率。
3.道路信息采集系统
为了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使道路使用者在高速公路上真正达到安全、舒适和高效,并使道路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正确决策,还可不断改进车辆的性能,这样,必须取得相关道路交通信息,为信息处理、分析、计算、信息发布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原始数据。
德国的道路信息采集系统包括:线圈式、雷达和红外线车辆检测器,视频图像(CCTV)设备,气象检测设备,隧道环境检测设备,车辆超限管理(称重)系统等。车辆检测器可采集车辆行驶速度、车辆类型、车辆长度、行驶方向和车流量;CCTV设备可采集车辆及路况真实的图像信息;气象检测设备可采集路段温度、湿度、雨量、风向、风速、能见度、结冰情况等;隧道环境检测设备可采集隧道内CO浓度、火灾、能见度、视频图像、照度等有关信息;称重设备可采集车辆轴重、车速等信息。所有采集的信息通过光电缆或无线电传输到各州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心进行处理。
4.道路信息处理系统
各州设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心,并具有较大的交通信息库,如巴伐利亚州设南北两个中心。各中心从所辖路段接收的道路信息,通过计算机分析、处理,形成各种控制、管理方案,通过道路信息发布及提供系统,及时传给道路使用者;另将统计、分析得出的数据分别传给相关管理、研究等部门。
5.道路信息发布及提供系统
道路信息发布及提供由各州高速公路信息管理中心通过所辖路段的可变信息标志、路况广播等设施提供给道路使用者。
主线交通信息。如:德国A9(9号)高速公路上每2Km就设置一个门架式(大型)可变信息标志,在危险、事故多发地段的布设密度达到1Km就1处。可变信息标志显示牌灵活、实用,显示内容与目前的交通状况、天气状况相适用,可分车道显示不同的限速值、交通标志和警告信息等,如:显示限速值120、100、80、60等;显示限速取消、严禁货车超车、雾、雪等信息;车道开放/关闭状态,必要时可关闭某一车道,还可开启紧急车道为临时行车道;如在慕尼黑中环高速公路上设置了机械式可翻转信息牌和LED、LCD结合的混合式大型信息标志;如在慕尼黑机场高速公路上新开发的在路侧或中间隔离带设置的示警桩技术,根据闪光方向、亮度程度、频率快慢来提供相关交通信息。
交通诱导信息。在道路交叉、联网的区段,几公里前就设置相应的大型可变信息标志,实时向道路使用者提供前方道路交通状况信息、推荐行驶路线等。
匝道控制信息。在高速公路入口匝道处,主路、匝道上分别设置有可变信息标志或红绿灯。可变信息标志或红绿灯根据主路上所设置的车辆检测器检测到的交通流量情况,显示相应的禁行、停车让行或通行指示等信息。
根据统计分析,在德国巴伐利亚州A9高速公路上采用的”诱导示警系统“,可提高交通流量达35.9%,将事故发生率降低34.4%,降低人员伤亡率,特别是在事故发生时明显降低受伤尤其是重伤以及出现二次追尾等交通事故再次发生率降低达31%。在A9高速公路上投资建设的”诱导示警系统“共计1300万欧元的费用,而每年减少的经济损失约为1300万欧元,其作用可见一斑。
三、企业与交通通信信息化的关系
德国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的信息化管理中,运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能交通诱导系统、应急通信系统、隧道安全监控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交通网络控制系统、交通信息发布查询系统等,这些先进的交通通信信息技术手段,为交通管理提供了有效可靠的技术保证和为道路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1.企业在交通通信信息化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因为以上系统的运行都有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支持,如:西门子(Siemens)公司提供的大量先进可靠的交通通信信息技术产品在德国的高速公路、市政公路和公路隧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前面提到的A9高速公路上的”诱导示警系统"就是西门子公司的产品,慕尼黑中环隧道监控信息设备、以及高速公路沿线紧急电话机也是西门子公司的产品;由慕尼黑应用技术大学开发的应用在机场高速公路上的示警桩系统,可大大提高交通流、交通信息发布和交通安全性的比例,据统计,采用示警桩系统后,出现事故,75%的驾车人采取了减速、减少换道和增加车距等措施。
2.交通通信信息化的发展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交通管理正朝着智能化、信息化发展,21世纪是信息化年代,交通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必须提高智能化水平,这样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相关产品和提供相应的服务,必然促进其发展。如:为慕尼黑新展览中心车流的疏导,西门子公司开发出了一套实用及先进的软硬件控制的可变车道信息系统,当进出展览会场车流较大时,3进3出车道可变为4进2出车道和2进4出车道。智能交通对智能汽车提出了新的要求,反过来促使象宝马(BMW)、欧宝等汽车厂商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开发汽车信息化,如:宝马公司开发的GPS+GIS、Internet技术应用于宝马汽车上,可使驾车人准确了解行车的位置并选择合适的行车路线;此外,还开发了自适应性前向照明(AFL)技术,目的是改进轿车的主动安全功能和舒适性,其特点是安装了氙光源(Bi-Xenon)的前灯可以旋转一定角度,以便在道路交叉口或汽车急转弯时一侧大灯转动角度后增大照明区域,扩展视野。
四、德国高速公路通信信息化发展趋势
德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经饱和,许多路段交通量很大,如A9高速公路每天车流量达139,100辆,其经营理念不是修建新的道路,而是对现有道路改造和挖掘潜力,如投资80万欧元,建设了100处CCTV及信息设备,紧急停车道开放为临时行车道,每小时增加车流量达1,500辆,大大提高了效益。其主要措施就是交通智能化,以智能化来提高通行能力和使道路使用者达到安全、舒适和高效。德国高速公路通信信息化发展趋势就是:人、车、路融为一体,一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个人信息化,驾车人无论何时何地均能获取任何信息,人在出行前能获取道路的任何信息,人在车上能获取道路及其他任何信息,并提供相关信息,其他人能获取行车人及车辆的有关信息,;二是汽车智能化,车变成了流动办公室,成为提供信息和发布信息的重要工具;三是路变为综合信息平台,适应人的需求,交通管理水平完全智能化,人、车、路成为交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
五、体会与启示
1.通信信息系统是交通管理的基础、手段,必不可少。
高速公路的管理离不开通信及信息系统,高速公路的安全和交通量的提高必须依靠先进的手段来实现,而通信信息系统是交通管理的基础和必要手段,交通专用通信网必不可少。虽然德国、比利时、荷兰的高速公路不收费,也就是无收费设施及收费系统,但非常重视通信系统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广泛应用在公路的规划、设计、建设、养护、运输等环节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在欧洲虽然公众网非常发达,高速公路路边的公用电话也很多,并分布在服务区、停车区及加油站等,但紧急电话系统仍然2km一对建设,全国统一标准、统一联网,并与急救、求援、安全等部门联网,及时处理紧急事件。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将沿线监控及信息设备、收费站等连为一体,满足交通管理的需要,如闭路电视(CCTV)系统,车辆检测系统,信息发布系统等,提高了高速公路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使高速公路真正发挥社会效益。
2.智能交通的重点在交通信息化的建设。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交通信息化。高速公路形成了网络,要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最终手段就是靠交通信息化,只有信息化才能使之智能化,达到人、车、路融为一体,以人为本,个人信息化,无论何时何地均能获取任何信息、与任何一方通信,车变成了一个流动办公室,路变为综合信息平台,信息无处不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车辆自动识别系统,车辆自动防碰撞系统,自动驾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多媒体宽带通信系统等,人对交通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交通信息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3.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系统是信息化的基础。
高速公路通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是重中之重。通信系统是其他机电设施的基础,是高速公路安全、高速、高效的保障,它为行车人提供了紧急通信手段,为交通监控系统、收费系统提供了传输手段,为车和路通信提供了联络方式,如紧急电话、光缆、电缆、无线通信、不停车短程通信、车和路信息采集通信等,没有通信系统,其他设施就变成了孤岛;只有打好基础,建设好交通专用通信信息系统,交通信息化才能发展。
4.通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以人为本,按需求建设。
通信与信息已密不可分。通信系统传输的就是信息,不管是模拟信息还是数字信息,信息只有通过通信系统传输才真正变成有用信息,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同步,统筹规划和实施。
交通管理的决策取决于人的需求。政府、研究部门、企业等应以人为本,一切为人服务。交通手段和工具的智能化,必然导致交通管理的服务性转化,通信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应以需求为导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管理,分散服务。交通基础设施的分段建设,开放标准和接口,以技术促发展,联网是大势所趋。通信联网,才能监控联网、收费联网;区域联网,才能省际联网、最终全国联网。
六、几点的建议
1.高速公路专用通信网应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尽快联网,为信息化打好基础。
通过在德国的培训考察,我们认识到要使高速公路发挥最大的效益和作用,高速公路必须提高信息化程度和水平,而高速公路信息化的基础就是完整、可靠的通信网络,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是分段建设,通信系统未形成网络,不利于今后的联网,因此高速公路专用通信联网势在必行,在建设前期,应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分步实施,区域联网、跨区域联网、跨行业联网,为交通信息化打好基础。
2.对已建高速公路应提高交通信息化水平,对新建高速公路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
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速度在世界上史无前例,但道路信息化水平不高,现阶段交通量也不大,利用率较低。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量将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增长,为了发挥高速公路的优势和提高投资效益,必须对已建高速公路进行改造,挖掘潜能,提高其信息化水平,并对新建高速公路要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按需建设、分步实施。
3.按实际需求考虑高速公路通信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建设。
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控制公路运输成本。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运输费用为4.9亿元,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52.5%。在这种背景下,推进信息化管理的进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节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2.2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必然要求
传统公路运输经济发展的扼喉因素是信息流的流动速度,信息化管理能够大大提高这种信息流的流通速度。随着社会的继续发展,综合体系、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网络势在必行。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加快这个进程,实现不同部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交换。因此,实现公路运输经济的信息化管理能够满足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
2.3建设节约型交运体系的内在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 社会活动和经济发展规模进一步加大, 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好的需求。我国作为陆地大国, 公路交通是交通运输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高速公路是公路交通网络的主干线, 其运营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交通运输整体情况。为适应新的形势需求, 在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机电设备的支持下, 当代高速公路逐步引入机电设备, 开始实施信息化。高速公路信息化是现代陆地交通体系的重要特征, 极大地促进了高速公路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是高速公路发展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1 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管理的积极意义
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是高速公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大规模的机电设备、仪器的安装、使用, 极大地改善了高速公路的运营环境, 提高了高速公路的管理效率。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系统全面覆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 对于做好高速公路收费、监控和通信工作, 提高其工作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 机电设备的使用, 可以有效降低高速公路设施损耗和载荷, 从而有助于高速公路使用期限的延长, 进而减少高速公路运维成本, 提高高速公路项目经济效益水平, 对于缓解环保压力, 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作用。当前,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 国民经济总量持续稳步上升, 集中投资领域正在从基础设施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经济利润水平逐步下降, 亟需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所带来的设备安装、升级、维护等一系列活动无疑促进了新的产业形成。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机电设备配套维护产业刚刚起步, 产业规模尚小, 但其所具有的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管理特点和当前社会发展方向十分吻合, 从而表现出来极为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势头。信息基础架构库简称ITIL, 主要适用于信息技术服务管理, 通过对企业发展需求的分析, 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制定符合企业特点的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和服务管理模式, 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信息技术相融合, 给予企业开展业务活动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支持,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相较于IDC与ITSM, ITIL更倾向于为企业建立一套开展业务的标准, 为企业更好地经营决策提供依据。籍由信息化维护管理模式,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以大幅提升, 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一个较好的运行状态下, 对于满足客户需求,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是十分有利的。
2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1 工期方面的问题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作为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的配套工程, 一般安排在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后期, 距离整个工程结束的时间点很近, 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工期压力极为紧张。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投资巨大, 影响深远, 一旦发生延误, 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计。因此, 必须严格保证高速公路建设工期, 施工单位要结合工程实际, 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和预案, 科学管理, 统筹实施, 确保机电工程顺利实施, 满足工期需要。
2.2 设备安装质量方面的问题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是将机电设备安装到高速公路各个环节对应位置, 使之可以投入正常使用的具体实施阶段。机电设备是工程的施工材料, 也是最终产品。机电设备的质量状况是机电工程施工质量的核心要素。在进行机电工程施工时, 必须严格管控机电设备质量。在机电设备的选择上, 要紧密围绕高速公路实际特点和所需设备的使用条件与需求, 选择种类、规格、性能指标合适的机电设备。设备入场后, 要组织技术、质检等相关人员进行抽检, 确保到位设备符合工程安装需求, 对于检测不合格的, 坚决不允许使用, 并与供应商联系, 协商解决后续事宜。
2.3 工程预检方面的问题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检验工作包括两种形式, 即机电工程总体质量检查和监控系统检验。由此可以看出, 相对于其它工程环节, 监控系统的施工质量更为重要。因此, 在施工时要着力加强监控系统安装施工质量。实际工作中, 监控系统线路长, 施工距离远, 故障检测和排查难度较大, 所需人力、物力较多。为此, 在正式检测前施工单位要组织进行预检, 以保障顺利通过正式检测。
2.4 维护模式方面的问题
高速公路线路长, 覆盖面积广, 系统设备繁多, 日常维护工作量十分巨大。单纯依靠专业维护企业进行维护管理经济效益水平较低。为此, 可以结合专业维护企业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特点, 实施联合式的高速公路机电维护模式。充分利用两个企业的优势, 做好高速公路的维护工作。首先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维护管理方案, 明确双方权责范围, 细化分工, 确保维护措施和所需资源全面落实到位, 一般来说运营企业主要负责设备的巡视检查工作, 要做好设备允许记录, 并及时反馈信息给维修企业。维修企业着重做好设备维修工作, 确保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3 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管理要点
3.1 严格机电设备的管理、使用程序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要建立机电设备管理档案, 详细记录每台机电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各个环节, 档案要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 使相关人员能够随时查看设备在某个阶段的具体状况信息。为设备的管理、维护、维修和使用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 同时,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设备档案予以管理, 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管理水平。
3.2 做好设备日常巡检工作
日常巡检的基本意义在于通过对设备日常状况各项数据的对比分析, 及时发现设备异常问题, 进而针对性地采取相关处置措施。做好日常巡检工作, 有利于在最短时间内排查故障隐患, 将故障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避免安全质量事故发生。
4 结束语
我国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事业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 在建设、管理、维护、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和缺陷。作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和相关企业, 要充分认识到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建设当前实际情况, 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抓好日常运营管理, 深入挖掘机电信息化潜力, 推动高速公路交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好基础保障。
摘要:高速公路的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繁荣程度。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突飞猛进, 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 高速公路大规模使用机电设备, 为高速公路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机电设备的广泛使用, 在提高高速公路运营效率, 改善高速公路运维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 对于高速公路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 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管理, 成为有关部门和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文章围绕高速公路机电信息化管理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强调了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其次分析了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对对策, 最后对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要点进行了重点阐述。
关键词:高速公路,机电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王党华.高速公路机电养护信息化管理策略分析[J].价值工程, 2011, 20:153.
【关键词】公路设施;智能化;服务质量
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是智能化管理的基础,智能化发展已经成为建设信息化公路的必经所在。所以如何科学合理的提升高速的快速发展,已成为研究者不断探究和完善的新兴课题,同时也必将成为推动紧急快速发展的必然环节。没有公路管理的信息化,就没有智能化。因此,需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促进信息系统安全性审计的发展,将信息化提升为国家战略。站在新的起点部署信息化智能化工作,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审计必将在未来的审计工作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转变和优化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是促进我国交通运输行业驶向快车道的必经之路,因此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高速公路智能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1)信息传输及收费现状 将通信信息技术应用到高速公路通行收费与通信传输系统,可以为高速公路管理方提供日常养护、通讯管理、通行收费服务。通信传输网智能化建立在信息管理实现的数据交互处理之上,提供高速公路路况的数据与实时图像。目前,我国高速公路信息传输和收费系统已经做到了省级界面的统一和联网,提高了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与道路的通行效率,节省了司乘人员的时间。
(2)安全监控系统现状 安全监控是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安全监控系统,高速公路管理方可以获取高速公路通车流量、路况等数据,为高速公路的通行匝道控制提供依据。高速公路的安全监控系统一般数据采集、传输、显示,通过对所有收集数据的进一步分析,管理者就可以随心所欲调动和监督各路段车辆通行和交通运营现状界面。通过安装在高速公路网数量众多的监控摄像设备,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突破口,充分了解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车辆行驶速度、车道使用率。将通信传输技术和传感控制技术不断应用到高速公路管理系统,不但可以实现不同路段的及时掌控还可以预防和了解隧道和桥梁等重要路段的实时通行状况。
(3)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现状 在充分考虑交通运输事业现实基础与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应该在高速公路管理中引入精细化管理,只有精細化的管理才能使智能化交通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协调好各省不同路段的公路项目、路政信息、路况信息等一系列相关联动的真实信息和建设内容。没有高速公路管理的信息化,就没有智能化。作为新生的综合性管理系统,可以随时掌握高速公路各个方面的运营状况,但还有不断地进行完善和补充。
二、高速公路智能信息化管理问题分析
(1)管理体系不健全 从时间经度观察,增强抓好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高速公路信息管理必须要贯穿高速公路全程,其包括从建设到最后的通车运营所有过程,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是智能化管理的基础;从工作空间角度看,公路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力度不足;信息管理没有渗透到高速公路管理各个日常管理环节当中,不能真实地反应出新时代环境下的交通运输智能化管理水平。因此,就需要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对全国所有高速公路进行集中汇合和连通,确保管理各个领域信息的衔接互惠互通,实现资源的共享。然而,纵观当先高速管理现状,在现实工作中,效果没有得到实现,这对于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来说是不利的。
(2)信息建设层次低 我国高速公路智能化管理发展只有短短的几年,所以在具体的推广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我国跟一些先进的国家比较,在这一块还存在很大的差别。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还缺少相应的基础,对信息化、智能化的探讨和思考还不够深入透彻。比如,有些地方不能完全达到“舒适、安全、便捷”的要求,基础数据库中的资料数据明显不足,导致了在高速公路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大雾等恶劣天气或者车祸等路况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通报,不能及时的将路况信息传递给行驶车辆。对信息化管理所需要的数据进行收集的技术能力落后,会出现封路现象和断路的情况,也会出现拥堵现象。这些现象难以发挥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效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与综合调度。
(3)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出行需求 我国在智能交通中的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展中,水平还比较低,存在一定的缺点。现在的高速公路服务局限在服务区,当在断交的时候,缺乏绕行路线。
三、高速公路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理顺整体发展的思路 通过几十年的对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的改造,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高速公路网。无论是信息化还是智能化,这种高速路网的完整性都要求高效的管理。我国现在的高速公路管理方面,以信息技术、服务水平和安全系数高速公路建设原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速路网的统一管理和功能发挥。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所配给的设备也难以得到高效利用,滞后性明显对高速路网的指挥协调带来壁垒。高速公路信息化智能化建设,需要严格的按照我国交通运输管理制度进行,同时也由于缺少统一指挥调度平台,无法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实现国家层次上的高速公路路况检测预警。保障信息化智能化的建设资金落实到位,打破各省分管的路段限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从整个高速公路路网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管理体制设计,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组织领导,注重信息的交互共享和传递反馈,加强信息化智能化人才队伍建设。
(2)重视基础信息保障 在现代信息社会,高速公路管理中需要的信息越来越多,实现这一要求,所要采集的信息也越来越细致。因此,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整体规划建设,夯实基础,重视基础信息保障。高度重视高速公路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工作,把各个方面的数据提供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完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管理机制,在推进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信息的标准化,共同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使信息的交互分享更为便捷,可以为各个城市的高速公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从而发挥信息整体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张存保,杨晓光.高等级公路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发展规划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3,(1).
【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推荐阅读:
高速公路建设信息化11-24
移动通信在高速公路信息化中的应用11-09
高速公路合同管理06-23
高速公路隧道管理职责11-23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09-08
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研究09-16
高速公路现场质量管理10-11
浅谈高速公路养护管理11-26
贵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10-06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总结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