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M―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精选8篇)
摘 要:目的 射频识别(RFID)已成为21世纪全球自动识别技术发展的方向,它保证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方法 设计并开发了基于RFID的图书馆综合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结果 通过该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图书馆图书流通、馆藏以及内部行政和资产管理等,并可以进行数字资源服务。而成本低廉、性能可靠、寿命长久的XPM-RFID技术的出现,将会使RFID在现代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中的普及应用全面提速。结论 该系统具有完备的功能,实用性也很强,大大促进了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效率的提升,并为读者提供了极大便利。
关键词:RFID XPM-RFID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2(a)-0197-02
RFID概述
1.1 RFID介绍
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同时可以实现对静止或移动中的物体的识别的自动完成和相关数据的获取,是可工作于恶劣环境的无需人工干预的自动识别,基本的XPM-RFID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也称作射频标签或应答器,是由耦合器和标签芯片组成的)、天线和阅读器三部分组成。
射频识别是具有循环使用、防盗和顺架等功能的利用无线射频技术实现获取的识别的一种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条形码具有更多的优势,比如:可以完成借书和还书的手续。排架、典藏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工作,RFID作为一种结合了射频技术的微电子技术,将图书馆的图书的资料信息存储在微型晶片上,然后在需要的时候进行读取,而且还能通过射频技术利用这些信息进行交流,比条形码的工作效率更高。
1.2 图书馆流通管理中RFID的应用
图书馆管理中数据采集的效率因RFID的运用而提高,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实现了信息的读取与存储的安全性、高效性和快速性,而且使信息的载体具有唯一性,这些特定的共同作用决定了图书馆管理领域中RFID的广泛运用。
在发达国际与地区,如:欧、美国家,其图书馆管理领域中对于RFID标签在图书、录像等资料的跟踪与管理的普及越来越广,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几个亚洲国家也于前几年陆续展开了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运用。
1.3 使用RFID的原因
目前,在图书馆的资料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地扩大而管理人员规模保持相对不变的情况下,使得每位工作人员的收发、传递、分拣以及排架图书工作量不断增加,使得工作人员将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了书籍资料的搬运整理中,管理工作相对薄弱。
RFID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动化处理方案,将工作人员从纷繁的整理工作中得以解脱,使其可以回归到图书管理工作的正轨中来,与此同时,RFID的应用降低了信息和物流的交流时间,尤其突出的优势是RFID标签具有比条形码更快的信息阅读速度,而且RFID标签的阅读可以好几个标签同时进行而条形码的阅读必须在可视光线条件下进行,即在激光或者灯光下才可以进行条形码信息的获取,加之条形码的提取是一个一个的完成的,这就更加使得借还书的手续繁琐,消耗更多的时间,降低工作效率,RFID阅读器大大提高了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
1.4 RFID是如何工作的
RFID标签包含有一个非提供动力的天线,可以被提供动力的天线(其实是同属一台RFID阅读器的一组天线)进行识别,完成信息的交流。
RFID发出电磁波的同时标签的天线可以接收这些电磁波,等标签的天线进入RFID发出的电磁波的射频范围内后,阅读器建立的射频区域就为标签的微片电路提供动力,然后再通过晶片对电磁波的调节帮助标签将信息返回给阅读器即可,阅读器再将受到的电磁信号转换为数据的形式在计算机中进行处理和显示。XPM-RFID芯片高频模拟接口模块的设计
应答器的芯片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示意如下图1所示。
符合ISO15693标准协议15.56MHz的RFID系统的结构如下所示,这一芯片获取工作所需电压UN的途径是电感耦合,因此称之为无源RFID芯片,主要由记忆电路、数字逻辑控制电路和模拟前端口电路三部分构成,其中模拟前端口电路由时钟电路、上电复位电路、调制电路与解调电路、高压保护电路、稳压电路以及桥式全波整流电路基本分组成,芯片中只有两个PAD与外部天线相连接。
2.1 总体结构
图书馆的职能包括具体包括:图书采访(根据本馆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图书编目(对到馆图书进行编目加工)、典藏管理(盘点、顺架)、图书流通(借还、防盗、图书定位查询)等。RFID硬件、计算机集成设施以及相应的软件组成了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其中标准串串口或USB接口和计算机集成设备进行连接,然后与RFID硬件组成图书馆管理的RFID终端系统,RFID终端系统再通过软件和管理服务中心相连,完成网络连接或数据复制交换。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服务中心和终端软件的连接所遵守的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协议和图书馆业内相关协议。总体结构如图2所示。
2.2 RFID与整体系统的关系
RFID项目既是独立存在的,用于图书借阅的便民服务系统,更是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图书馆新馆数字图书馆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不可或缺的系统。
RFID系统中的24 h自助借还系统、室外归还系统同时承担数字图书馆展现发布的终端服务功能,同时自助借还的相关信息及架位管理信息将通过统一的数字图书馆管理平台与后台软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该方案选用四川凯路威电子有限公司的X-RFID签,并围绕RFID标签提供一套完整的硬件解决方案:安全门、RFID手持点检仪、室外自动归还系统、自动借还系统、RFID馆员工作站以及RFID标签转换站。
RFID标签:市场上所有可用的UHF和SHF标签大体上工作在反向链路模式(由标签到基站),它们反向散射原理,因此是无源的。
RFID天线是传导读取器和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的媒介。
RFID读写器是利用RFID的天线实现通过RFID标签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RFID馆员工作站是一种集成化的设计,主要用于编写标签,完成信息的查询、借书和还书手续的办理,以及用户的账户管理。
2.3 RFID系统设计
RFID系统设计如图4所示。
2.4 RFID应用软件系统设计
RFID系统的应用软件平台,是整个RFID系统运行的基础软件平台,通过该平台,将各种RFID应用的硬件设备组建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发挥相应的功能。
2.5 应用软件体系结构
RFID系统软件,按照软件架构,可以分为硬件层、硬件访问层,硬件应用层、数据层、数据访问层、业务层、用户层等多个层次。
(1)硬件层,各种组成RFID设备硬件的基本设备单元,如传感器,RFID标签、打印机等。
(2)硬件访问层,用于访问各种硬件设备的软件支撑平台和控件。
(3)硬件应用层,该层面上整合多种硬件结构,形成各种不同德RFID的逻辑单元组合。
(4)数据层,对应的多种数据库以及LAS系统或读者认证系统。
(5)数据访问层,软件方式连接业务应用与基础数据平台的系统软件。
(6)业务应用层,完成图书馆某一特定任务的软件系统单元。
(7)用户层,通过多种逻辑组合,将软件展示给用户。
这样的设计架构,综合考虑了图书馆业务需求及IT技术发展的变化,采用模块化方式,将用户需求分解为业务功能模块,通过软件应用和硬件应用进行组织,构建符合用户需求的设备和系统,完成设计功能。特点是:模块化设计,通过抽象的物理设备接口,关联用户需求和硬件设备,按照业务逻辑组合硬件、软件资源,系统可以按照用户的不同要求进行组合构建,满足变化的需求。
开放而独立的硬件层和通用的硬件访问层,符合IT市场运作规律,按照通用的标准和结构配置底层硬件,避免了最终用户应为系统不开放而被捆绑甚至绑架的风险。
系统硬件和软件独立,未来可以根据需要,衍生新的RFID系统设备。
参考文献
1. 相关的概述及工作原理
射频识别技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是一种可以代替现有传统条形码的技术, 它通过非接触的方式来传送标识的信息, 以达到识别的目的。射频识别系统工作的基本原理是:由读写器发出查询的射频信号 (电磁波) , 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的有效工作范围时, 电子标签就能接收到由读写器发送的电磁波。电磁波通过电子标签里的线圈, 线圈在磁场变化中产生电能, 使电磁能转换成电能, 储存到标签内的电容中。电子标签再利用已储存的电能为能量, 给读写器发送存储的信息, 常以信号的形式。读写器接收到该信号, 再解调处理转成信息, 从而获得电子标签的所存储的信息。
2.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2.1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
RFID技术已在美国、欧洲、新加坡公立图书馆和我国深圳图书馆中投入了应用。RFID能更好地提高图书流通管理和典藏管理工作效率。目前大规模RFID应用仅限于RFID的识别领域, 就是利用RFID的标识功能, 达到快速办理图书借还手续、清点文献财产的目的, 其应用深度及应用广度上都有待提高。
2.2 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成果
在传统的文献定位导航上, 由于文献资料的上架规律是按着索取号的顺序摆放的, 文献系列的位置只是相对的位置, 所以其摆放的实际位置是处于变化之中。基于条形码技术的管理, 很难有一个精确的定位指示, 即使借助于CAPO查询系统, 在页面上往往只能定位到某片书架区和索书号。[1]所以需要新的导航系统, 真正方便读者迅速准确地查找到资料。RFID技术的引进可建立全馆文献定位导航系统:一是在各楼层、分区、巷道之间设立直观的指引和位置指示图;二是在CA-PO查询的结果页面中标出文献的具体位置和寻找路径导向系统, 让读者对比自己所在位置, 形象直观地找到自己所需文献的位置和到达路径, 实现精确到书架某一层的文献定位查找和索取。三是设计智能型手持阅读器, 把导航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集成在阅读器中, 加上显示屏等输出设置。这样手持阅读器, 通过导航就可立即查找到书籍等文献。
3. 文献资料的定位与导航
3.1 文献资料的定位
为了满足读者阅读和图书定位的需要, 同时体现工作人员架位管理的可操作性, 可以对馆藏资料分成若干区域, 进行区域管理。区域划分以中图法的分类规则和各类目书籍的数量为依据。在楼层中加以区分标识, 可以方便工作人员按照区位进行文献的分区上架和指引读者找到正确的书架存放架位;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文献上架和归架操作及读者查找索取文献时都以巷道为行走路径, 系统以巷道为编码参考实体, 利于进行路径指引和导航。
这种改造将极大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准确上架率和读者服务水平, 同时从技术上保证了自动化集成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和图书排架位置信息的一一对应, 克服了现有集成系统信息不能同物理地址信息对应的问题, 保证读者在信息系统查到的书可以从书架上容易找到。
3.2 文献资料的导航
以往读者所查找到的文献地址只是某个区域的地址, 根据索书号也只能知道文献间的相对的物理位置。即先根据地址信息找到某个区域, 再根据索书号不断地跟其前后的文献索书号的顺序对比, 这种方法对于了解中图法的排架顺序的读者都觉得麻烦。应用RFID技术后, 读者能查找到文献资料是这样的具体地址信息“区域+架标+层标”。同时, 在OPAC查询WEB页面上建立直观的图书馆流通库内架位分布结构图, 并实时显示出从查找地到目的层的路径。即当读者通过OPAC检索终端或者网络检索时, 他们可以从检索结果中得到所需要查阅书籍的详细排架信息。
4. 结语
以往的检索系统查找到的文献信息只局限于文献的相对位置或模糊位置, 从而产生了查找的困难。基于RFID技术开发的定位与导航系统可突破这种局面, 从该系统检索到的文献信息能精确到具体的实际位置, 并有智能手持阅读器作导航设备来指引, 查找文献变得直观、快捷和方便。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能更好地提高图书流通管理和典藏管理的工作效率, 使得图书馆管理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为图书馆进一步发展成信息中心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摘要:首先介绍了射频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基础理论知识, RFID技术在现代图书馆的应用现状, 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然后详细论述了文献的定位与导航, 提出了建立区域管理, 安装电子层标、架标, 并结合装有导航操作系统的可视化智能手持阅读器建立定位与导航系统的方案。
关键词:RFID,阅读器,电子标签
参考文献
[1]李苏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 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45
[2]董丽华.RFID技术与应用,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M], 2008, 5:71
关键词:FRID技术;高校图书馆;应用
中图分类号:G25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70-01
高职院校图书馆是为教学服务的,具有一定学术研究性质的教辅机构,是学校的信息资料中心,。学校要出人才,教学科研要出成果都离不开对图情资料的研究和利用。可以说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的流通管理部门的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又是图书馆服务的第一线,是直接服务读者的窗口,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图书馆整体形象。因此,如何提高图书馆流通工作的服务质量,是摆在每一位高职院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值得思考的问题。而随着科学技信息的迅猛发展,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如何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成果,完善自身管理和服务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怎样使图书馆的数字化速度跟上时代的潮流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RFID 技术的应用,无疑为图书馆业务管理数字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目前,此项技术在国外已有 500 多家图书馆开始应用。国内陆陆续续也有不少图书馆使用了该项技术,本文就RFID 技术在我馆实际应用中的有关情况以及存在的优、劣势进行了探讨。
一、RFID 概述
(一)什么是 RFID 技术。RFID 是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缩写,即无线射频识别,也称为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二)RFID 的主要设备。我馆引入的 RFID 智能图书管理系统是由深圳海恒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承建。该系统包含:1. 在书库外屋有自助借书系统1台、书库的里外屋有自助还书系统2台。供读者自主借还书操作,此外在阅览大厅及食堂大厅门外各有一台24 小时自助还书系统。2.馆员工作站。用于在线设备的实时监控管理,为读者提供人工服务,辅助业务处理。3.智能安全检测系统。当读者携书经过监测通道即安全门禁时,如有未办理借书手续的,图书系统会自动报警。4.标签转换系统。给馆藏图书贴标签、写入数据。5.盘点系统。利用手持点检仪对馆藏资料进行盘点、寻找、顺架。
二、RFID 系统在我馆流通领域运用前后业务流程模式的比较
(一)传统业务流程模式。传统业务流程根据文献资源加工过程是以文献为中心,前期主要负责文献资源的采购和组织,即采编和典藏,后期主要执行文献资源的服务,包括流通、阅览和参考咨询。流通是指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的各种文献的外借服务,具体包括图书的借还、预约、续借、查询、过期处理、统计等;阅览是指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各种文献的馆内阅读服务;参考咨询是图书馆利用各种馆藏文献,根据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的各种信息增值活动。传统业务流程,通常按文献资料的加工处理过程,将业务流程划分为采编典、流通、阅览和参考四个大流程。整个传统业务流程可见下图:
传统图书馆流通管理是着重文献的流通,业务流程相对单一且封闭,存在忽视用户信息需求、工作效率较低等弊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我校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发生了变化。文献资源从单一的印刷型转向印刷型和数字型相结合,工作方式从手工转向自动化和网络化。因此,我校图书馆传统的业务流程需要得到改造和优化,以满足新时期用户的需求,改善成本、服务质量、信息传播速度等现状。
RFID技术的应用传统流通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RFID 环境下改造后的图书馆业务流程图如下:
RFID 在我校图书馆的应用影响了管理与服务工作,业务流程需要适当调整或者再造。基于 RFID 数据流的业务流程以用户信息需求为核心,满足当代新型信息资源建设需求,具有较高工作效率和对外部环境的较高应变能力。RFID 在我校图书馆的应用将给现有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两方面带来功能和效益上的提高和创新。
三、RFID 在我校图书馆的应用中优势的具体体现
RFID我校图书馆的应用需求可见下图所示:
RFID 在我校图书馆的应用需求覆盖图书馆整个管理和服务流程,基于需求的应用功能将给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带来了全面的革新和提升,达到简化流通工作、提高流通环节效率、馆藏多元化安全防盗、逐步实现图书馆多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等目标。对流通区域逐步应用 RFID 技术,淘汰条形码技术,这是我馆对新技术的尝试,更加提升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水平。我馆从实际出发,在运行初级阶段,因地制宜,在原有的设备和系统的基础上,采用自助借还和馆员工作站借还相结合的方式。
实现服务手段的变革,加快了文献流通速度,简化借还流程。
图书自助借还书系统实现图书的自助借阅、续借和归还,并打印凭条。
当进行图书自助借书功能时,在显示屏主界面选择“借书”按钮,将校园卡放在借书卡放置区,由读卡器进行识别,根据卡号从 Aleph 系统中自动获取张三 用户名;显示屏出现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区 张三身份验证系统,用户密码进行验证并登录;再将图书放在图书放置区,阅读器识读 RFID 标签,根据 RFID标签号从后台 RFID 图书管理系统中自动获取对应的条形码中自动获取图书信息,并更改相关借书状态;最后点击“确认借书”完成借书,可以选择打印借书凭条。
当进行图书自助续借功能时,在显示屏主界面选择“续借”按钮,将校园卡放在借书卡放置区,由读卡器进行识别,根据卡号从 Aleph 系统中自动获取张三 用户名;显示屏出现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区 张三 身份验证系统,用户输入密码进行验证并登录,进入系统点击“确认续借”完成续借,可以选择打印续借凭条。
当进行图书自助还书功能时,在显示屏主界面选择“还书”按钮,把图书放在图书放置区,阅读器识读 RFID 标签,根据 RFID 标签号从后台 RFID 图书管理系统中自动获取对应的条形码,再从 Aleph 系统中自动获取图书信息,并更改相关还书状态,最后点击“确认还书”完成还书,并可以选择打印还书凭条。
以上自助借书、续借和还书流程均发生在网络正常、身份验证用户成功且目标书籍满足执行条件的情况下。当网络出现故障时,借书和续借均不能进行,还书可以进行,将书籍状态先在本地备份数据库进行修改并保存,等网络修复后自动更新 Aleph 系统数据。当身份验证判定为非法用户或 Aleph 系统判定目标书籍欠费等情况时,网络出现故障,则借书和续借也不能进行,出现提示信息退回最初显示屏界面。
自助借还书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图
自助借书、续借和还书流程图
传统借书方式下,读者把借书证和要借的书递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打开扉页,将条码扫描器对准书中条码一本本进行扫描,然后消磁,最后把书借给读者。这种借书方式速度慢、效率低,且容易出现差错。如今应用 RFID 技术,其标签读取数据可群读群写,透过外部非金属材料直接读取数据。基于这些技术性能的支持,读者在借还书时,只需将所借或归还的图书放在自助借还机上的感应区内,根据提示进行相应的操作,即可一次性借、还系统默认的最大限量图书一次可读取 20 册图书标签。将原来的条码扫描每次 1 本变成了一次整批处理操作,1 秒钟能读取标签多达 20 个,简化了图书借还流程,节约了读者时间,提高了流通效率。据书库借阅统计,自 12月起 RFID 系统应用后,一个月图书流通率就提高了 26%。
(二)极大地提高服务效率,实现人性化服务。
通过 RFID 自助借还系统,工作人员前台借还书的劳动强度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以前在借还书高峰期时,读者要排队等候办理,若遇到某些读者需要其他服务时,也只能等候,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工作效率。RFID 自助借还系统运行之后,读者可自行在自助借还机上办理,也可在馆员工作站上办理,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据观察发现,现在有 85%以上的读者已经掌握在自助借还机上办理图书借还手续流程,减少管理员用于处理借还图书的时间。据图书馆统计,RFID 自助借还系统的应用,帮助管理员减少了 70%的处理借还图书时间。在自助借还机屏幕上能清楚地显示读者借还图书状况,并能自动打印本次所借还图书凭条,方便读者查询,也减少了工作人员与读者间的纠纷。这种自助、自主的方式,体现了交互式的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三)建立智能定位书架,便于读者查找图书。
以前读者查找图书时,只是可以查到该书的分类号,但具体位置需要读者自行看架标和区间标指引牌,有时还需要工作人员指引,然后在指引牌内逐层逐本按照书名或装帧形式进行查找,十分费时。而 RFID 系统通过对开架书库架标、列标、层标以及书里的标签等构成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位系统。读者要查找一本书,只须在馆内的 OPAC 查询系统上查询,系统就会给读者导航,即从架-列-层中体现该图书位置,从而把读者引导到藏书位置直接取到所要的图书,大大节约了查找图书的时间。
(四)延长服务时间,延伸服务空间,推动学生和老师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便利化。
在我馆书库门外设有 24 小时自助还书机1 台,若读者到馆时借阅室没有开放,读者可在在自己方便 24 小时自助还机上进行自主操作;自助还书、申办新证、预约借书和查询借书记录。这种不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限制,另外在一楼食堂门口设有一台24 小时自助还书机,使学生的还书服务模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事了师生文化生活更加便利。
(五)实现管理模式的变革,精确盘点理架、整架、减少错架乱架率。
图书盘点系统实现图书的盘点、顺架、上架、倒架等功能,简化图书馆日常馆藏和流通工作。盘点是通过输入层标与阅读器识读到的图书层标信息进行比对,用不同颜色标记不同状态的图书,从而找到错架、外借、不在架和在架图书。顺架的应用功能和操作流程与盘点相似,只是不存储盘点结果。新书上架是通过阅读器先读取层标,再读取已贴在新书内的 RFID 标签,点击“上架”完成新书标签与层标的关联工作。倒架是通过阅读器读取原始层标,在系统中选择需要倒架书籍,再对其层标信息进行更新,完成倒架工作。以上盘点、顺架、上架、倒架功能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图。
提高馆藏图书的盘点效率。传统清点图书方式必须将厚重的图书一本本从书架上取下来,翻开扉页,扫入条码后再逐本放回书架,工作繁重。如今应用 RFID 系统,只要手持点检仪,沿着书架上下扫描一遍,事先存入 RFID 标签里的与图书相关的信息就能一一呈现,使得馆藏盘点有可能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例如深圳图书馆通过 RFID 管理系统,仅用 3 个工作日即完成 11 万册图书的清点工作。
在实现借阅一体化服务的今天,许多读者从架上取书后,随意上架,无形中就造成“一人放错,千人难寻”的乱架现象。传统的解决方法是靠书库管理人员定期逐一手工整架,其效率低下,还不可避免常有遗漏现象,因此图书精确定位难以保证。而采用 RFID 技术,只需手持点检仪逐架逐层依次扫描一遍,一旦发现错架,手持点检仪就会用声光报警,同时自动提示应回归的正确位置,这样就可轻松查找错架的图书,显著降低了图书错架乱架率,从而提高了整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降低书库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六)安全门禁使图书在防盗方面有了较大提高。
安全门禁包括 RFID 和磁条双重防盗系统,合法借阅的图书需要同时满足EAS 防盗位、EPC 编码字段中的标签类型位和消磁三个条件。在脱机状态下,安全门禁可以实现离线报警;在联网状态下,安全门禁对借阅图书进行实时监测,当发现未办理借阅手续图书时,后台系统中的监控列表会显示该图书的条码号与书名,进行声光报警,提供完整的监控日志。
因为应用 RFID 系统的馆藏图书均附有电子标签,对携带图书的读者在出入口门禁处就可进行防盗检测。若已办理了借阅手续的图书,将予以正常通过;若未办理或有其他非正常情况,安装在出入口的安全监测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提醒读者重新回库办理。据美国德克萨斯州图书馆统计,以前旧的磁条检测系统只能发现 30%的被窃图书,而应用 RFID 智能安全检测系统能检测到 90%的被窃图书,预防图书丢失能力提高了2 倍。
四、我馆应用 RFID 技术存在的问题
任何一项新技术,都不可能时完美无缺的,RFID 技术也不例外。我馆目前尚处于初运行阶段,应用 RFID 技术中存在一些问题在所难免的。
(一)标签太大,易于被发现。
条形码技术中的磁条是埋人书籍中,不易被发现。而我们使用的 RFID 标签规格为 5cm×5cm,而且贴在书后封底内侧,很容易被读者发现。一些道德素质低的读者人为撕掉标签,或把贴有RFID 标签书的封底撕掉,这样RFID 信号便会失效,读者携书经过监测通道时,安全监测系统就不会报警,从而造成图书遗失。
(二)RFID 自助借还系统不能检测到图书是否完整。
图书馆自开架以来,图书污损和丢失的现象就从未间断,尤其是英语、计算机、艺术、服饰、医学、等类热门图书,因其价格很高,所以常被撕毁,甚至偷梁换柱,一本热门新书入库不到一个月就“千疮百孔”,令人惨不忍睹。RFID 自助借还书系统在遇到这种被损坏图书时,只要电子标签完好就照收不误,不能做出“拒还”指令,即使读者有借还历史记录,但如果不被及时发现或再次流通,就难以分辨谁是谁非。
(三)在自助借还机的查询系统查询的信息有限。
在流通区域内的自助借还机平台上的查询系统,只能反映出读者信息以及当前所借阅的图书情况,而不能用于查询馆藏图书的信息(即书目查询)以及读者的其他借阅信息(如读者的借阅历史查询)等。
(四)标签信号有时不稳定,而且RFID成本太高。
当图书封皮页为锡箔纸时,信号会丧失而无法办理借阅手续,为此要把封底页撕下,重新制作封皮;RFID 标签抗挤压能力也差,书一旦被折叠或皱褶,容易损坏标签内的电子线路,导致 RFID 信号失效。而 RFID 标签价格过于昂贵,是条形码价格的上百倍。我馆所购 RFID 标签的价格每枚大约为 2 元,而条码标签单位成本只要 2 分钱。相对而言言RFID成本太高。
(五)不能识别图书附件。
现在随书赠送的 VCD、DVD 光盘和附件越来越多,而自助借还机系统不能检测到图书的附件或光盘,读者若有需要,只能到馆员工作站借阅,相对借书而言不方便多了。尤其我校属于计算机类专业院校,随书赠送光盘的现象很常见,这就大大制约了赠盘出借的效率。
五、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RFID 的使用中弊在的问题在将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很快解决。瑕不掩瑜,RFID 技术改变了我馆传统的服务管理模式,为我图书馆的服务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不但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而且还改进了读者服务质量,提高了读者的满意度。由于 RFID 技术的应用,我馆还放宽借书书册次的限制,损毁、丢失赔偿也实行等值赔偿,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图书服务模式,让读者从中感受到更多人文关怀,更温暖的人性化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技术一流,管理先进”的现代图书馆办馆理念。
参考文献:
[1]杨静 高职院校图书馆图书流通服务和管理的思考 2012年(2)
[2]姚媛 RFID 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研究 2011年(1)
关键字:RFIDRFID 识别技术识别技术应用应用 警用枪支是一种震慑犯罪的特殊工具,因此警用枪支的管理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警用枪支管理是指在管用枪支的存放、出入库、运送、使用、携带、回收等各个环节中对其有效监控与管理。如果监管工作不到位,将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安全隐患。近年来,国家对枪支管理,特别是警用枪支管理加大了力度,公安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枪支管理规章制度和办法,涉枪的刑事案件明显减少。但由于历史原因,现行枪支管理还是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警用枪支管理问题不容忽视。
一、RFID技术
目前,警用枪支通常采用明文标签或条形码标签进行标记,这种标签很容易在使用中污损或脱落,而且在管理上人为干预很多,极易出现错误。随着计算机通信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在公安领域应用RFID技术已经成为了可能。
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即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技术。它是通过非接触的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RFID标签)并采集数据,无须人工干预,操作快捷方便,可适应各种恶劣环境。RFID标签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寿命长、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支持快速读写、非可视识别、移动识别、多目标识别、定位及长期跟踪管理。RFID技术可以极快的速度在读写器和电子标签之间采集和交换数据;具有智能读写及加密通信的能力、世界惟一性密码、极强的信息保密性;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讯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这些对于警用装备要求准确、快速、安全、可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途径。
(一)RFID系统的组成
射频识别系统从工作原理来分主要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RFID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RFID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阅读器,二是电子标签,另外还应包括天线、主机等。
1、信号发射机
在RFID系统中,信号发射机为了不同的应用目的,会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典型的形式是标签(TAG)。标签相当于条码技术中的条码符号,用来存储需要识别传输的信息。另外,与条码不同的是,标签必须能够自动或在外力的作用下,把存储的信息主动发射出去。
电子标签的分类。根据电子标签的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大类;依据其工作频率不同,可分为低频段电子标签、中高频段电子标签和超高频与微波频段的电子标签三大类;根据电子标签内是否装有电池为其供电,又可将其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两大类;根据电子标签的数据读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只读标签和可读写标签两大类。
2、信号接收机
在RFID系统中。信号接收机一般叫作阅读器。根据支持的标签类型不同与完成的功能不同,阅读器的复杂程度是显著不同的;阅读器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与标签进行数据传输的途径。另外,阅读器还提供相当复杂的信号状态控制、奇偶错误校验与更正功能等。标签中除了存储需要传输的信息外,还必须含有一定的附加信息,如错误校验信息等。识别数据信息和附加信息按照一定的结构编制在一起,并按照特定的顺序向外发送。阅读器通过接收到的附加信息,来控制数据流的发送。一旦到达阅读器的信息被正确的接收和译解后,阅读器通过特定的算法决定是否需要发射机对发送的信号重发一次,或者知道发射器停止发信号,这就是“命令响应协议”。使用这种协议,会在很短的时间、很小的空间阅读多个标签。
3、天线 天线是标签与阅读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发射、接收装置。在实际应用中,除了系统功率、天线的形状和相对位置也会影响数据的发射和接收,需要专业人员对系统的天线进行设计、安装。
(二)工作原理
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电子标签进入磁场后,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即Passive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即Active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二、警用枪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枪支管理制度有待改善
在公安机关基层,为防止公安民警公务用枪出问题,实行了公务用枪集中保管制度。公安民警在执行公务时佩带,在非公务时间集中保管,并实行了严格的取枪、用枪审批、登记制度。虽然这一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公务用枪出问题的案件明显下降,但所有的基层单位对枪支进行集中保管,却存在很大的弊端:全部基层实战单位只留有1支~2支值班用枪,由值班公安民警佩带,如果值班公安民警办别的案子,就不能保证其他公安民警在出警时能够正常佩带枪支;枪支集中保管实行双人双锁、枪弹分离的保管制度,有时在遇有重大警情时不能保证在第一时间全体公安民警全部武装到位,很容易造成出警慢、部署慢的局面,失去最佳的办案时机。枪支集中保管制度有些因噎废食,不能适应实战的需要。(二)枪支管理设施陈旧
枪支出入库管理、枪支移动管理还采用人工方式以××警校为例,学校用于学员日常训练的各类警用枪支有上百支,而存放这些枪支的枪库设施还是比较简陋的,很多枪支还放在简易的木柜和普通的文件铁皮柜中,这样不但不利于枪支的保管与维护,更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同时,在每天训练用枪的出入库管理中,还采用人工登记方式,这样做不但增加枪库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容易造成人为错误,而且各项记录的查询与监管也很困难。所以,对于警用枪支管理必须构建一个合理的自动化管理系统。怎样实现系统的准确、快速、安全、可控,是各个国家不惜投巨资、开发高新技术追求的日标。
三、RFID警用枪支管理系统和关键技术
一个完整的RFID应用系统需要具备有两种关键能力:首先,是自动识别、数据读写能力;其次,是能满足数据存储和数据转换的数据处理能力。
笔者所提出的RFID警用枪支管理系统,是一种利用RFID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对警脂枪支的自动识别和信息化管理的系统。该系统能提供一个对公安警用枪支的库存、出入库、使用时的自动识别、智能管理的数字化平台,能有效、准确、智能地对进出库房的枪支进行信息自动识别、采集、记录、上传,以及对枪支的维护信息进行快速的查询、统计,从而建立起公安警用枪支管理的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为人工的传统管理方式提供了高科技管理手段。研制RFID警用枪支管理系统对于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特别是警用装备可视化管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RFID技术和产品在民用领域已经有了许多实际应用,共性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而作为警用装备管理的特殊性要求,还有许多关键技术有待于研究和探索;根据在民用RFID产品技术攻关中的实践,在警用装备管理中应用RFID技术应着重解决以下关键技术。(一)无源电子标签的抗金属性、微型化、高灵敏度没计技术;(二)有源电子标签的微型化、电力持续设计技术;(三)微型电子标签的镶嵌技术;(四)远距离微波反射读写技术;
(五)具有整合性的RFID系统中问件软件技术;(六)不同环境下RFID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四、结束语
RFID无线射频 识别技术[1,2]英文全称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雷达技术催生RFID以来,该技术已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 并以精度高、体积小、速度快、抗干扰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物流、医疗、交通运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成熟,自从1988年RFID第一次进入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后,其相继被运用到各大欧美国家图书馆中。
传统图书馆管理工作大多依据条形码或是磁条,通过人工操作对图书实现借还等工作。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图书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人们对图书馆的利用率也不断提升,大大增加了图书的流通量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图书馆的要求,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引入,正好解决了这一棘手的问题。RFID技术的无线自动识别功能大大提高了读者查找图书的速度,同时大幅度减少了图书馆管理整架、图书盘点等工作。同时RFID技术可对多本图书同时进行扫描,提高了图书的流通率。RFID技术在现代智能图书馆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并对此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进行简要的阐述。
二、RFID 组成和工作原理
(一)RFID 组成
RFID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组成(见图1)。
电子标签:又称射频卡,主要由有识别信息的芯片与天线组成,它是RFID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通常附着在识别物的表面。
阅读器:又称读写器,主要通过天线负责建立与电子标签的双向通信和数据传输,通常分为固定和手持式。
天线:主要负责阅读器与电子标签之间磁场内的射频信号传递。
(二)RFID 工作原理
1. 首先,通过阅读器自身的天线发送特定的射频信号,在有效工作区域的电子标签产生感应电流而得到能力激活,而激活的电子标签将自身标签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生出去。
2.阅读器的内置天线接收到电子标签发送来的信号, 经天线调节器再将调制信号传送到阅读器信号处理模块, 经过调制和解码后再将有效的信息通过RFID中间件送至后台主机系统(计算机)进行处理。
3. 最后,主机根据逻辑运算识别电子标签,针对不同的设定而发出不同指令并做相应处理。
具体操作步骤见图1。
三、RFID 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一)读者自助服务
读者自助服务是指读者根据自身需求和研究方向以及阅读的兴趣,通过自助借还机自主完成相关的图书操作过程。读者自助服务包括6个主要的功能(见图2): 借书、还书、续借、缴费、读书证挂失和解挂。自助服务的原理可以概括为:读者将要借、还的书目放置在借还机书台上,自助机内部的RFID读写器天线读取附着在图书中的RFID电子标签,阅读器再将获取信息通过中间件传给计算机,计算机则依据读者的操作修改电子标签、读者卡、数据库等相关的信息,并按照自助机的提示自主完成借书与还书的程序。同时图书的续借和读书卡的挂失和解挂以及缴费,均可在自助机上通过输入的账号和绑定的校园卡自助完成。
自助服务减少了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借、还、续等操作,提高了图书馆运作的效率,节约了读者操作的时间,提高图书的流通和利用率。且自助服务大大提高了读者的自主服务和主体性,同时优化了图书管理模式。
(二)图书智能盘点
图书盘点是保证图书馆正常运行的基础性工作。图书盘点工作主要包络:新书上架、整理错架、图书归架、图书查询,见图3所示。
盘点的步骤为:整架→人工计数→图书定位、查找→图书归架。首先根据图书各自的索书号进行整架,然后人工记录每层和每架图书的数目,用于比较后期自动清点的数据。之后对书架上的所有图书进行盘点扫描, 同时盘点和倒架附着有RFID标签的图书。如果盘点车上显示的图书书目与人工记录的数据相同,则可对下个书架的图书进行扫描,如果显示的数量少于人工记录的数量,则需要查询错架图书信息并进行倒架,然后重新盘点[4]。
新书上架的主要工作在于将图书的位置和核心内容等相关信息输入RFID电子标签,以便于后期对图书进行自动清点。图书查找工作主要是工作人员通过盘点车将图书的书名、作者或是关键词输入得到该书的位置, 如果该书未在此位置,则通过附件的读写器进行查找, 如果能查到则会显示相应的结果,如果无法查到,则该书可能在其他较远的书架上。
RFID智能盘点与传统图书盘点相比,不仅大大简化了盘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工盘点易出错、工作量大等问题,而且能自动报警提示错架图书,有效地保证了图书馆中图书位置的准确性。
(三)图书智能定位
图书的智能定位功能能保证读者快速找到所要查找图书的准确位置。智能定位主要有发出定位请求、智能书架、信息自动转换,见图4所示。
智能图书馆运行的前提条件是有覆盖全馆的无线信号(wifi),读者可通过移动上网设备连接无线信号,访问图书馆“公共图书目录查询系统”,查找所需图书并确定所要查找图书的准确位置并进行定位。通过智能书架上的读写天线,读取读者发来请求的图书上的电子标签,再将电子标签上的信息反馈给定位系统,通过定位系统将图书信息转化为图书的地理位置,并以三维视觉效果展现在智能显示屏上,同时还可进行导航指引读者准确到达所在图书的位置。
RFID图书智能定位技术真正解决了图书难找的问题,既简化了图书查找的过程,又简化了图书馆工作人员日常图书清点工作,有利于整架、理架并防止错架。
(四)智能安全防盗
智能安全防盗技术[5]是非常重要的,每个图书馆必备安全门以确保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安全,主要的服务内容:读者身份确认、危险警报、图书检测、摄像监控, 见图5。首先读者需要通过身份认证(可通过阅读卡或是指纹)进入图书馆的智能安全区域。当读者准备离开此安全区域时,安全区域内的RFID技术会自动获得读者手中图书上的标签信息,以识别该图书是否已经办理了借阅、续阅手续,如若办理则安全通过,如未办理, 安全系统自动启动危险警报器。同时读者在进出门时, 门口的监控录像机会对出入人员进行图像抓拍。
智能安全防盗技术实行了多层防护,以确保图书馆工作的安全运行。通过获取附着在图书上的电子标签能准确无误地获得每本图书的信息,并自动做出报警提醒, 这是确保图书安全离开图书馆的最后一道关卡。
与传统的图书馆门禁相比,智能安全防盗技术使图书馆更加安全、更具人性化。
四、结束语
本文对RFID技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做了简要的介绍。尽管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的优势显而易见,但该技术仍然属于较新的科技,在图书馆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频率选择、旧坏书识别等问题上,且在我国各大高校还未大幅度推广。不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RFID技术终将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图书馆的运行。RFID技术以其速度快、安全性高、储存信息量大、体积小等优点逐步进入到图书馆管理工作中,不但方便了读者,且大幅度地简少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本文对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组成原件做了简要介绍,详细分析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4大功能:读者自助服务、图书智能盘点、图书智能定位、智能安全防盗。
关键词 RFID技术 FRID智能安全门 FRID 图书电子标签
一、RFID技术解读
随着FRID在图书馆的应用,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还、图书排架工作等比较繁杂的工作便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解决。FRID,中文叫做射频识别技术,属于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它的非接触双向数据通信是由无线的射频方式完成的,获取相关数据并且识别目标。读写器、电子标签以及主机、天线等共同组成了FRID系统。通常人们用非接触式的IC 卡来作为对电子标签的别称,在使用中,只需要将其放置在需要识别物体表面上就行,其采用芯片级耦合原件组成,能够发送信号,也能够接收信号。无线信号可以通过天线来完成信号的发送与接收;读写器可以发送、接收命令,与此同时它与主机通信执行主机的命令;发送用户命令和显示接收数据则需要用到主机。
不同设备,在图书馆书库管理中的应用不同
第一,方便图书管理员管理书库
1.图书管理员使用FRID推车式移动盘点系统,缩短图书盘点时间、顺架剔旧工序就简单很多,新书上架就变得容易了。它在辅助上架容易,盘点倒架也容易。
2.有了便携式FRID 移动盘点系统,图书管理员快捷地进行盘点和图书的查找便不在话下。
第二,方便读者借阅
1.读者自助式流通文献的归还续借操作在室内自助借还设备的帮助下,方便很多。粘贴有FRID 标签的流通文献,在自助还书设备这里可以进行扫描识别和归还处理。
2.层位标签图书书架层标架标用于图书盘点查找作业时的精确定位。图书馆书架专用标签。
第三,图书安全性大大提高
1.FRID智能安全门,装有声光双重报警机制,电子标签的图书资料的安全。安全检测门是安全识别的系统设备,可以对有FRID标签的流通文献进行扫描。流通部门用此对流通文进献行全安控制,就可以达到防盗的目的,贴身携带以及装入背包内的文献状态经过此系统的鉴别,就可以知道是否办理了借阅手续。
2.FRID图书电子标签可用于图书、多媒体光盘和磁带等文献的标签辨识。FRID智能标签是一种低电集成电路产品,由天线、存储器与控制系统组成,里面的存储晶片中可以多次写入和读取文献的基本信息。当图书发生了丢失现象时,可以有效地保护了图书的内容。
3.FRID技术完成信息输入和处理完全不用人工干预,也不用直接接触,更加不用光学可视。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均可工作,在识别多个标签的同时,也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应用便利。标签的密码保护可以用此系统来保护,通过算法实现对数据的安全管理。因为它无机械磨损,所以寿命会稍长长。读写器与标签通过相互认证,安全通信,安全存储便不是问题。
三、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中应用FRID技术的问题
1.FRID技术设备价格较贵。与传统标签相比,相比还是比较贵,即使签价格和过去几年已经有了明显下降,显然对于经费不太充裕的图书馆来说,可以说是望洋兴叹。
2.整合系统的艰难。传统的管理系统是建立在条形码技术和词条技术的基础上,然而FRID技术是建立在FRID 智能标签的基础上,如果把传统的管理系统撤换掉,全部安装FRID设备,那么系统的集成和整合是很艰难的,所以传统的系统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取代。
四、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中FRID技术的应用探索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书库借还系统还是用条形码加磁条的方式,通过比较FRID技术与传统条形码,便容易看出FRID技术的先进性。
1.读者借用FRID系统自行办理借,跟条形码的借还,做比较,就明显地知道其流通的时间是减少了,减少了馆员的工作量, 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效率。
2.图书架上的图书得到有效的管理。图书的自动分类分检,都在FRID 系统的帮助下进行,其次,如果书架上的书乱放了,系统可以自动把书放好,因为它具有对文献进行定位和扫描的功能;图书的地点变更、架位变化等可以得到有效的解决。
五、结束语
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尽管对于多数图书馆来说,实现FRID 技术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图书馆大规模普及FRID 技术是可能的,我们的世界已经向着数字化方向迈进,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应用FRID 技术,是大势所趋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叶莉. 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实例及障碍分析:以武汉图书馆为例[J]. 图书馆论坛,2008(10):71-73.
[2]邵正荣.陈超图书馆管理系统与门禁控制系统的数据接口[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1(4):29—30.
[3]胡蓉. 浅议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 2006(11).
摘 要:传统仓储在整套仓储流程中出入库、在库盘点等基本的仓储模块都是基本依靠人工来完成的,人工操作的仓储模式导致了仓储信息采集时间长、准确度差,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仓储的效率。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仓储规模也随之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取代这种传统的人工运作模式。而RFID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的降低信息采集时间和提高采集的准确率,提升物流效率。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使用RFID技术。
关键词:RFID信息技术;物流仓储;传统物流
随着企业整体生产力的提升,仓储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仓储模式很难满足现行需求。各企业急需建立一个自动化程度高、仓储效率高的物流模式。仓储是物流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连接着供与消。传统仓储的管理模式是非自动化、以人工操作为主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力成本高且物流效率低下,随着企业的发展,仓库货物总类越来越多,出库和入库的频率增加,仓储管理已变得复杂化,如有没有一套自动化为主的仓储体系很难可以完成现代化企业的要求。
一、传统仓储操作的缺点分析
传统仓储从管理思维到仓储设施都是相对而言比较落后的,因而其在仓储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如:入库时间长,盘点准确率低、帐卡物不相符等,这些问题在传统仓储中都会有所体现。
1. 入库验收时间长
验收入库的货物是仓储管理中重要的环节,验收货物主要是为防止进库货物有缺损、少货等情况,其可以在退货、换货过程中占主动地位。因而其在仓储管理中是相当重视的。仓库操作人员需要对入库的货物进行点数、比对图号等作业流程,这样的话就导致了入库验收的速度慢,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
2. 在仓库盘点时间长、准确率低
盘点是仓库管理中经常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每个仓库在一定周期内都需要对仓库进行盘点,以确定仓库库存实数。在盘点的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多项操作,包括对数量的核实、对图号的比对,对出厂日期的登记、对残损品的统计等。有时仓库的盘点为提高精确度会进行多次校对盘点,这种盘点方式时间长、劳动力损耗多,而且还易出错、准确率不高。在仓库盘点后期还需要人工录入系统至数据库系统中。
3. 拣货出库时间长且错误率高
以人工为主的拣货方式拣货的时间长、速度慢。据资料统计,在仓储系统内各工种的人员配置中约50%为拣货员,仓储操作时间约占了全部工作时长的40%,据统计(见表3-2)
从该表格中可以看出每一品种品均的的拣货时间达63秒之多。这种拣货的方式耗费时间长、准确率低,也难以做到先进先出,一旦物品过期就会导致物品企业经济的损失也就是增加企业成本。
二、RFID技术在仓储中应用的优势
RFID技术在物流中应用有这许多条形码等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极大的提高物流效率。
1. 使用RFID技术下的货物入库验收时间较短、效率较高
RFID技术下的货物入库需要以叉车配合,把带有射频标签的货物堆放在托盘中,在进入仓库时则会被仓库门口安装的RFID门禁系统检测到,RFID则会对每个带有标签的货物进行自动识别,而后把采集的数据信息发送到网络系统中,计算机网络系统会自动比对货物,无差异则直接将物品送入到指定位置,这比传统的入库出库工作效率高上许多。
2. RFID技术在仓库盘点中准确、快捷
在仓库盘点方面,只需配备一个手持RFID终端和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即可。仓库管理员用手持终端采集货物的信息,信息通过天线传输至网络系统中,系统会自动做出对比,并很快发现实物库存和系统数量,从而起到盘点的目的。这种方式比之传统的仓库盘点,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短,准确度好,效率高。
3. RFID技术在仓库查询中方便、迅速
将无线射频标签贴放在货物的外包装中,当有货物发生换位等情况时就会被阅读器识别到并且通知网络系统,网络系统更新数据后就能在系统中快速找到该货物。
4. 使用RFID技术提高拣货效率
阅读器可以根据货物外包装贴有的无线标签来获取货物信息,将自动运输机系统与RFID网络系统相结合就可以快速的把货物取出。
综上所述,传统基于人工操作的仓储模式,其作业时间长、精准度不足以及帐卡物不一致等严重影响物流效率,这种仓储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迫切需要一种现代化的仓储运作模式来替代效率低下的传统仓储。RFID技术在仓储中应用可以降低出库入库时间、提高分拣效率和增加盘点准确率、实现货物在库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1] 宋昶.浅谈激励方法与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2)。
[2] 娄勤.探索如何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上海商业,2009(10)。
[3] 徐丽.探讨企业员工激励方法开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J].环渤海经济瞭 望,2007(10)
作者简介:李玮(1983.04-),男,汉,江西省南昌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现就职于江西科技学院,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研究;刘美玲(1989.03-),女,汉,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现就职于江西科技学院,主要从事企业物流战略与规划研究。
摘 要:传统仓储在整套仓储流程中出入库、在库盘点等基本的仓储模块都是基本依靠人工来完成的,人工操作的仓储模式导致了仓储信息采集时间长、准确度差,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仓储的效率。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仓储规模也随之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取代这种传统的人工运作模式。而RFID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的降低信息采集时间和提高采集的准确率,提升物流效率。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使用RFID技术。
关键词:RFID信息技术;物流仓储;传统物流
随着企业整体生产力的提升,仓储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仓储模式很难满足现行需求。各企业急需建立一个自动化程度高、仓储效率高的物流模式。仓储是物流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连接着供与消。传统仓储的管理模式是非自动化、以人工操作为主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力成本高且物流效率低下,随着企业的发展,仓库货物总类越来越多,出库和入库的频率增加,仓储管理已变得复杂化,如有没有一套自动化为主的仓储体系很难可以完成现代化企业的要求。
一、传统仓储操作的缺点分析
传统仓储从管理思维到仓储设施都是相对而言比较落后的,因而其在仓储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如:入库时间长,盘点准确率低、帐卡物不相符等,这些问题在传统仓储中都会有所体现。
1. 入库验收时间长
验收入库的货物是仓储管理中重要的环节,验收货物主要是为防止进库货物有缺损、少货等情况,其可以在退货、换货过程中占主动地位。因而其在仓储管理中是相当重视的。仓库操作人员需要对入库的货物进行点数、比对图号等作业流程,这样的话就导致了入库验收的速度慢,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
2. 在仓库盘点时间长、准确率低
盘点是仓库管理中经常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每个仓库在一定周期内都需要对仓库进行盘点,以确定仓库库存实数。在盘点的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多项操作,包括对数量的核实、对图号的比对,对出厂日期的登记、对残损品的统计等。有时仓库的盘点为提高精确度会进行多次校对盘点,这种盘点方式时间长、劳动力损耗多,而且还易出错、准确率不高。在仓库盘点后期还需要人工录入系统至数据库系统中。
3. 拣货出库时间长且错误率高
以人工为主的拣货方式拣货的时间长、速度慢。据资料统计,在仓储系统内各工种的人员配置中约50%为拣货员,仓储操作时间约占了全部工作时长的40%,据统计(见表3-2)
从该表格中可以看出每一品种品均的的拣货时间达63秒之多。这种拣货的方式耗费时间长、准确率低,也难以做到先进先出,一旦物品过期就会导致物品企业经济的损失也就是增加企业成本。
二、RFID技术在仓储中应用的优势
RFID技术在物流中应用有这许多条形码等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极大的提高物流效率。
1. 使用RFID技术下的货物入库验收时间较短、效率较高
RFID技术下的货物入库需要以叉车配合,把带有射频标签的货物堆放在托盘中,在进入仓库时则会被仓库门口安装的RFID门禁系统检测到,RFID则会对每个带有标签的货物进行自动识别,而后把采集的数据信息发送到网络系统中,计算机网络系统会自动比对货物,无差异则直接将物品送入到指定位置,这比传统的入库出库工作效率高上许多。
2. RFID技术在仓库盘点中准确、快捷
在仓库盘点方面,只需配备一个手持RFID终端和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即可。仓库管理员用手持终端采集货物的信息,信息通过天线传输至网络系统中,系统会自动做出对比,并很快发现实物库存和系统数量,从而起到盘点的目的。这种方式比之传统的仓库盘点,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短,准确度好,效率高。
3. RFID技术在仓库查询中方便、迅速
将无线射频标签贴放在货物的外包装中,当有货物发生换位等情况时就会被阅读器识别到并且通知网络系统,网络系统更新数据后就能在系统中快速找到该货物。
4. 使用RFID技术提高拣货效率
阅读器可以根据货物外包装贴有的无线标签来获取货物信息,将自动运输机系统与RFID网络系统相结合就可以快速的把货物取出。
综上所述,传统基于人工操作的仓储模式,其作业时间长、精准度不足以及帐卡物不一致等严重影响物流效率,这种仓储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迫切需要一种现代化的仓储运作模式来替代效率低下的传统仓储。RFID技术在仓储中应用可以降低出库入库时间、提高分拣效率和增加盘点准确率、实现货物在库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1] 宋昶.浅谈激励方法与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2)。
[2] 娄勤.探索如何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上海商业,2009(10)。
[3] 徐丽.探讨企业员工激励方法开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J].环渤海经济瞭 望,2007(10)
作者简介:李玮(1983.04-),男,汉,江西省南昌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现就职于江西科技学院,主要从事供应链管理研究;刘美玲(1989.03-),女,汉,江西宜春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现就职于江西科技学院,主要从事企业物流战略与规划研究。
摘 要:传统仓储在整套仓储流程中出入库、在库盘点等基本的仓储模块都是基本依靠人工来完成的,人工操作的仓储模式导致了仓储信息采集时间长、准确度差,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仓储的效率。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仓储规模也随之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取代这种传统的人工运作模式。而RFID技术的运用可以极大的降低信息采集时间和提高采集的准确率,提升物流效率。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使用RFID技术。
关键词:RFID信息技术;物流仓储;传统物流
随着企业整体生产力的提升,仓储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仓储模式很难满足现行需求。各企业急需建立一个自动化程度高、仓储效率高的物流模式。仓储是物流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其连接着供与消。传统仓储的管理模式是非自动化、以人工操作为主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力成本高且物流效率低下,随着企业的发展,仓库货物总类越来越多,出库和入库的频率增加,仓储管理已变得复杂化,如有没有一套自动化为主的仓储体系很难可以完成现代化企业的要求。
一、传统仓储操作的缺点分析
传统仓储从管理思维到仓储设施都是相对而言比较落后的,因而其在仓储管理的过程中就会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如:入库时间长,盘点准确率低、帐卡物不相符等,这些问题在传统仓储中都会有所体现。
1. 入库验收时间长
验收入库的货物是仓储管理中重要的环节,验收货物主要是为防止进库货物有缺损、少货等情况,其可以在退货、换货过程中占主动地位。因而其在仓储管理中是相当重视的。仓库操作人员需要对入库的货物进行点数、比对图号等作业流程,这样的话就导致了入库验收的速度慢,严重影响了物流效率。
2. 在仓库盘点时间长、准确率低
盘点是仓库管理中经常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每个仓库在一定周期内都需要对仓库进行盘点,以确定仓库库存实数。在盘点的过程中一般需要进行多项操作,包括对数量的核实、对图号的比对,对出厂日期的登记、对残损品的统计等。有时仓库的盘点为提高精确度会进行多次校对盘点,这种盘点方式时间长、劳动力损耗多,而且还易出错、准确率不高。在仓库盘点后期还需要人工录入系统至数据库系统中。
3. 拣货出库时间长且错误率高
以人工为主的拣货方式拣货的时间长、速度慢。据资料统计,在仓储系统内各工种的人员配置中约50%为拣货员,仓储操作时间约占了全部工作时长的40%,据统计(见表3-2)
从该表格中可以看出每一品种品均的的拣货时间达63秒之多。这种拣货的方式耗费时间长、准确率低,也难以做到先进先出,一旦物品过期就会导致物品企业经济的损失也就是增加企业成本。
二、RFID技术在仓储中应用的优势
RFID技术在物流中应用有这许多条形码等技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极大的提高物流效率。
1. 使用RFID技术下的货物入库验收时间较短、效率较高
RFID技术下的货物入库需要以叉车配合,把带有射频标签的货物堆放在托盘中,在进入仓库时则会被仓库门口安装的RFID门禁系统检测到,RFID则会对每个带有标签的货物进行自动识别,而后把采集的数据信息发送到网络系统中,计算机网络系统会自动比对货物,无差异则直接将物品送入到指定位置,这比传统的入库出库工作效率高上许多。
2. RFID技术在仓库盘点中准确、快捷
在仓库盘点方面,只需配备一个手持RFID终端和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即可。仓库管理员用手持终端采集货物的信息,信息通过天线传输至网络系统中,系统会自动做出对比,并很快发现实物库存和系统数量,从而起到盘点的目的。这种方式比之传统的仓库盘点,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短,准确度好,效率高。
3. RFID技术在仓库查询中方便、迅速
将无线射频标签贴放在货物的外包装中,当有货物发生换位等情况时就会被阅读器识别到并且通知网络系统,网络系统更新数据后就能在系统中快速找到该货物。
4. 使用RFID技术提高拣货效率
阅读器可以根据货物外包装贴有的无线标签来获取货物信息,将自动运输机系统与RFID网络系统相结合就可以快速的把货物取出。
综上所述,传统基于人工操作的仓储模式,其作业时间长、精准度不足以及帐卡物不一致等严重影响物流效率,这种仓储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迫切需要一种现代化的仓储运作模式来替代效率低下的传统仓储。RFID技术在仓储中应用可以降低出库入库时间、提高分拣效率和增加盘点准确率、实现货物在库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1] 宋昶.浅谈激励方法与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0(2)。
[2] 娄勤.探索如何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上海商业,2009(10)。
[3] 徐丽.探讨企业员工激励方法开掘企业人力资源的潜能[J].环渤海经济瞭 望,2007(10)
关键词:RFID技术,图书馆,主要问题
0 引言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 即射频识别, 俗称电子标签, 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从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该项技术的理论基础, 到今天RFID已广泛应用于国防和民用领域, 大大提高了管理与运作效率, 降低人力物力成本。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都开始引进, 如图书馆、门禁系统、食品安全溯源等。RFID技术发展情况如表一所示。
1 RFID技术引发图书馆服务的重要变化
RFID技术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 发展至今, 已日臻完善。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信息资源仓储阵地, 也纷纷加入这场技术革命。2003年8月, 国际图联大会信息技术组织正式提出RFID与图书馆二者之间的关系后, 国内已有多家诸如远望谷、清大智博、莱柏锐、阿法迪、海恒等企业致力于该项技术在我国图书馆事业中的应用推广。RFID技术推进了图书馆服务的转型, 使得读者服务真正趋于智能化,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RFID技术带动图书馆管理变革
以往图书馆使用的是磁条、复合磁条作为加载纸质图书信息的载体。但在RFID系统中, 作为应答器的射频标签与以往图书馆使用的条码产品相比, 具有可远距离读取、批量处理、存储内容可更改、存储容量大等优点。这些性能将大大提升图书馆服务空间, 改变图书馆服务体系, 优化业务流程, 真正实现图书馆智能化、科学化管理, 为图书馆进一步实现自动化管理打下基础。
1.2 创建智能型图书馆, 提高服务效率, 拓展服务项目
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在图书馆应用方面, RFID标签可以加载更多的数据, 还可实现书架架位信息的智能判断、书目信息在系统中精准定位显示、精确信息获取等功能, 帮助图书馆创建实时三维虚拟导航、构建泛在学习互动社区等个性化读者服务, 真正实现智能型图书馆。除此之外, RFID技术的应用, 还可帮助图书馆实现方便快捷的自助式服务, 提高书籍流通率, 延伸服务空间, 大大提高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效率, 将馆员从繁琐基础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智力从事图书馆核心业务。
1.3 打破传统业务格局, 由简单的重复劳动成功转型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普及, 带动了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步伐。然而, 作为图书馆最基本的功能, 馆藏文献管理与服务却仍然是传统手工加工方式。读者日益增长的海量信息需求、纸质图书自助式借还模式以及现代图书馆的开放式管理都愈加突显了传统方式的落后。这也正是每个图书馆都面临的棘手问题。利用RFID技术与设备, 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增设虚拟馆藏坐标, 对文献进行精确的定位导航, 丰富数据采集等功能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同时, 还节约了人力成本, 流通部门职能也发生改变, 传统馆藏工作也由简单的重复劳动转型为咨询、信息素养等服务, 图书管理员向学科服务转型。另外, 还可提高在传统方式下人工所不能突破的瓶颈, 诸如采编部典藏智能化、快速盘点、精确定位、学科管理等。
2 图书馆在应用RFID技术时主要存在的问题
2002年, 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发布了世界上首个全面部署RFID的图书管理系统,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RFID技术的图书馆, 引起了图书馆界的关注。在国内, 深圳市图书馆也于2006年率先采用了RFID系统, 实现自助借还业务, 从而拉开了国内图书馆对RFID使用的序幕。截至2014年6月, 国内共有160家公共图书馆和104家高校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 其中使用HF技术的为128家, 使用UHF技术的为136家。随着该项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广泛应用, RFID管理系统也在不断完善, 硬件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但有些问题仍亟待解决。主要归纳如下:
2.1 数据模型不统一
模型是存放在RFID标签中的数据内容和格式。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图书馆管理系统在设计时是以l AS系统、条形码和磁条技术为基础, 采用“磁条+条形码”的藏借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RFID与原有系统在通信协议、接口标准等方面完全不同, 主要表现在:
2.1.1 没有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
截至目前, RFID尚未形成统一的全球化标准。美国有EPC标准, 日本有基于Ucode平台的UD标准, 韩国有自己的国家标准, 世界各国对RFID产业的标准都不统一, 这也是制约这项技术发展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在图书馆应用方面, 更没有针对性的国际和国家标准。目前, 该领域可供参考的国际标准ISO28560定义过于宽泛, 几乎适用于所有行业应用, 而UHF-RFID在图书馆领域的标准更是空白。
2.1.2 数据模型本身存在诸多问题
RFID供应商通常自行定义数据模型导致数据内容、编码方式、存储形式等不统一。数据内容的不统一是指, 有的只定义了条码, 有的定义了两个字段, 也有的定义了三个字段, 在数据定义上没有形成统一性;存储方式不统一是指, 有些厂商把数据都存放在EPC数据区, 有些却使用了USER数据区;编码方式不统一则是指, 有些厂商采用不压缩编码, 而有些厂商采用压缩编码。对于数据模型不统一所引发的问题主要有:标签数据无法交换, 存放在标签中的数据格式、编码方式等不统一, 导致图书馆间无法实现图书的互解析与操作, 而且不同厂商的标签无法共同使用。
2.2 数据交换接口不统一
空中接口通信协议规范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之间信息交互, 目的是为了保证不同厂家和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性。但是实际中, 由于应用系统架构不统一, 使得厂商间的RFID设备和读写器无法互联互通。比如, 在连接方式上, 有的采用前端设备直连ILS方式, 有的是中间平台方式, 有些厂商定义了中间数据库, 有些又没有建立数据库等, 这些数据库交换方式、数据库数据内容、更新机制等均不统一的客观现状无疑提高了图书馆应用RFID技术的门槛。由于厂商间的数据交换接口不统一, 导致设备无法对接、无法互换、无法交互, 不同厂商RFID系统的数据存储内容和格式不一致, 还会导致在产品升级、尤其是更换厂商时, 原有的数据无法迁移, 甚至丢失。这同样使得图书馆在设备选购上也往往只能选择一家厂商, 比较被动, 既不能保证质量最优, 又无法控制成本。
3 解决对策
将RFID应用于图书馆, 可大幅提高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成本, 因此, RFID技术也被认为是构建智慧型图书馆服务的基石。因此, 应当针对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地解决对策。
3.1 创建统一的数据模型
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模型, 为高校图书馆在具体应用UHF-RFID技术时提供一整套能够符合并与国际标准相兼容的数据模型规范及实施应用指南, 确保图书馆在引入RFID技术、开拓读者服务项目时, 馆藏设备和管理系统具备兼容性、交互性和可扩展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高校图书馆使用该技术进行管理时的各项需求。同时, 又可确保不同厂商之间的标签、设备可以交互使用, 鼓励不同厂商的产品集成, 形成最优组合, 满足最佳应用, 打破行业“技术壁垒”和垄断。
3.2 通用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是指ILS、RFID系统与前端接入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递。建立通用数据交换平台的意义在于能够形成统一的RFID应用框架体系, 保障通用数据的安全性与可迁移性, 保证设备的通用性与可交换性, 实现设备即插即用。
4 结束语
目前, 图书馆RFID技术基本成熟, 但是相关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作为图书馆, 应当充分分析读者服务需求, 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从而形成有效的系统集成管理方案, 规划全新服务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创新提升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小璐.RFID技术在图书流通管理应用中的实践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 (05) :66-68.
[2]李郎达.图书馆RFID系统架构浅谈[J].现代情报, 2009, 29 (11) :120-121.
[3]娄丹, 侯宇.RFID发展现状及中国产业的机会[J].中国科技投资, 2007, (05) :63-64.
[4]李清海.RFID技术在变电设备巡检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8, (13) :302.
[5]杨爱武.RFID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J].现代情报, 2012, 32 (04) :162-164.
[6]陈海松.基于RFID技术的危险物品全程监控[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08, (03) :23-25.
[7]任增森.RFID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兰台世界 (下半月) , 2009, (06) :24-25.
[8]马漫江.RFID系统对图书馆员的影响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09) :26-28.
[9]赵崇荣.RFID技术在图书馆行业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8) :169-170.
【XPM―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推荐阅读:
rfid技术及其应用06-22
网格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图书馆建设11-26
数字图书馆及相关技术问题07-22
经济信息在图书营销中的应用研究论文09-27
遥感技术在农业的应用06-22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点05-30
变频调速技术在石化厂的应用11-03
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11-07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原则11-13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发展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