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精选10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 篇1

最近一直在思考近期读过的一本本书,大部分都应该归为畅销书之列,这些书读起来很轻松,就像看一部肥皂剧或是综艺节目一样,有收获吗?一定有。但确实有限。而被本书所推崇的以及认真研读的一定不是这些书。是需要花时间花精力,全神贯注细细研究的书,是经典中的经典,是可以给人启示和提高的。

说到这里需要提一下读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是娱乐,消遣?排解空虚,填满自己?学习知识?还是解决困境迷惑?如果是前者,可以不需要阅读如此无趣的书,但如果是后者,就需要有本书这样的一本实用书籍做指引,因为你是有追求的。

这本书读下来真的需要些勇气和坚持,因为有些地方实在很无趣。但如果你需要藉由书籍提高自己,让自己不困过,更多的了解这个世界,那样的书籍可能都是这么无趣的,但知识有时候就是这么无趣。还是看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本书最后提供的书单以及一些实用的方法非常好。

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 篇2

阅读应该是主动的阅读。其目标有两种:

第一种是获得资讯,通常是阅读读得懂的东西(比如报纸,杂志等)。

第二种是求得理解,读一些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比如学术著作),从中获得的理解超越了原有的理解。

阅读其实就是学习:辅助型学习(老师教)与非辅助型学习(阅读)的差异。

阅读的层次

共四层

1、基础阅读: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摆脱文盲

2、检视阅读:系统化的略读,在有限的时间里了解一本书。这本书在谈什么?值不值得深入读下去?

3、分析阅读:追求阅读,读到这本书成为自己的为止。

4、主题阅读:就某一主题,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并列举出书中的关键之处,挖掘出主题,有可能所有书都没提到,但是通过总结能够挖掘出来。

基础阅读

有四个阶段:

一、阅读准备阶段:出生至小学前。听力、视力、心智(保持注意力)

二、看图识字、基本词汇量:小学,能阅读简单的书,并喜欢阅读

三、快速建立字汇:从上下文中“揭发”并猜测不熟悉的字眼

四、精炼与增进:从一本书提出的一个观点转移到另一个观点。在同一个主题上,对比不同作者的观点

检视阅读

有两种

A有系统的略读:在有限的时间里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继续读,或找出与目标相关的东西。目标是对书有个整体认识,从而可以决定是否还要继续在这本书上花时间,也可以将此书分类以备日后查找。

具体实现:

1、看书名、副标题、序;研究目录;检视索引;看书的开头和结尾;找几个看来和书的主题息息相关的章节嘟嘟;连续读几页

B粗浅的阅读:头一次遇到一本难读的书,从头到尾读完一遍,遇到不懂的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从头到尾读一遍的了解,即使只有50%不到也能帮你在重读时增进理解。

阅读的速度并非只有一种,重点在于读出不同的速度感,略读可以让你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一本书有全面的了解,从而决定下一步行动。

=================================

分析阅读

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掌握结构),解决一个基本问题:这本书谈的是什么?

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开始阅读之前就知道。

如何做到这一点?一方面,可以利用书名、副标、目录、序等内容对书的类别有个大体的判断。另一方面,书可以分为小说类(虚构的)和论说类(传达知识)。而论说类的书可以分为实用型(怎样去做)和理论型(这是什么,为什么)。其中理论型的书可以分为历史(以讲故事的方式说过去的事)、科学(可能发生在任意时间地点的事。以科学家的特殊经验的结果作为例证)、哲学(追求的是一般真理,以人类的共通做为例证)

规则二:使用一个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即列出各部分的纲要)。

不是一定要跟着书上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纲要,按自己的理解拟纲要就好。更发散的讲,不是每本书都需要/值得拟纲要。

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你应该能说出整本书想要解答的问题是什么。

如果主要问题很复杂,分成很多部分,你应该能说出次要问题是什么,能将这些问题整合出顺序,哪个主要,哪个次要,各部分的逻辑关系。

第二阶段(阐释意图),解决第二个基本问题:这本书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如何叙述的?

规则五:找出共通的语义。即找出重要的单字通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这条规则的目标不是列出书的架构纲要,而是全是内容与讯息。

实现起来有两个步骤:

1、处理语言。

2、理解语言背后的含义。具体的说:

1、找出关键字,比如专门词汇及特殊字汇,比如作者反复强调的字汇;斜体、粗体的字汇;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等

2、找出字义,用上下文来推敲不能理解的字的含义。

首先要判断这个字是有一个还是多个意义。有多个意义的要看意义之间的关系如何,再辅以上下文线索,可以明白不同的意义,以及意义交换的理由。

这里作者用拼图来比喻读书:拼图时,已经确定位置的碎块越多,越容易判断未确定位置的碎块的位置。当然这个过程中可能有错误需要反复,但这是必须经过的过程。读书也是如此。

规则六:找出书中重要的句子,并找出它们的主旨。

找句子:从作者的观点看,最重要的句子就是在整个论述中阐述作者判断的部分,是他所下的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

一个常见的错误是,人们阅读时会为了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暂停而不是为了感到困惑的句子暂停。而实际上,重要的是理解整本书而不是满足自己新鲜、猎奇的感觉。

找主旨:判断是够已经找出主旨的方法是,用自己的话把句子的主旨描述出来。如果不能,那么表示作者传递给你的,只是他使用的“字汇”,而不是他的“思想或知识”。

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如果可以,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但如果没有,那就需要读者自己架构出来,从这一段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前后顺序,组成概述。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我们已经找出了作者关注的问题,那么在读完一本书后,我们需要得出作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他已经回答了哪些部分,没回答的还有哪些部分。

第三阶段(像沟通,辩论一样评判一本书)解决阅读时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基本问题:这是真实的吗?有意义吗?

受教或能学习是一种主动地没得。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不可能学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到训练,但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

最能批评的读者。

要记住,阅读的目标是学到东西,而不是抬杠

A 评价礼节

规则九:一定要对全书内容有充分了解之后在进行评论。评论有三种“我同意”、“我不同意”、“我暂缓评论”。

规则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是无理地争论

规则十一:区分并尊重客观知识与作者个人观点的不同。在评断之前要找出理论基础。

B 批评观点的标准

规则十二:证明作者知识不足

规则十三:证明作者知识错误

规则十四: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规则十五: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不完整

以上十五条规则,是阅读论说性书籍时非常有价值的建议,而并不适合阅读小说、诗集类作品

=================================

如何阅读实用型书籍

论说性作品通常可以分为实用型与理论型两种。实用型的书讲的是有关行动的问题。

关于实用型的书最重要的一点是,任何实用型的书都不能解决概述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因为实际问题只有靠行动解决。实用型的书可以提供给一些可以应用在同类型特殊状况中的通用规则,但实际行动时,还需要人加入自己的想法才能运用。

任何包含了规则(原理、准则或任何一种一般的指导)的书都是实用型的书。实用型的书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说明规则,比如烹饪指南;另一种是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比如很多经济、政治作品。一本谈使用原理的书乍看之下会以为是理论性的书,它所讨论的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理论,但无论如何它还是一本实用型的书,它所谈论的总是人类行为领域中,怎样可能做得更好或更糟。一个经验丰富的读者可以看出那些虽然没有明说,但却总可以由原理衍生出来的规则,并进一步找出这些规则应该如何实际应用。

实用型书籍的特点在于作者多少都是个雄辩家。一个人必须要被说服以采取特定的思想与行动。实际的思考与行动除了需要理智以外,情感也是重要的因素,没有人可以没有受到感动,却认真采取实际评论或行动。因为所有实用型书籍都混杂了雄辩,作者的“性格”在实用型书籍中就比理论书中还要来的重要。

当阅读实用型书时,要问的四个基本问题与理论型书籍稍稍有些变化:

一、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他想要做什么?

二、他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三、作者的最终目标加上实现方法你能接受么?

四、你能否采取实际的行动,对你的行动是否有影响?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而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有借助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

阅读想象文学时的三个不要:

1、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这些规则应该尽可能去除我们体验这种深刻感受的阻碍。

2、在想象文学中,不要去找共识、主旨或论述。

3、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来批评小说。

阅读想象文学的一般规则:

阅读想象文学也有架构性、诠释性和评论性三组规则,但与论说性作品不同。

架构性规则

1、将想象文学作品分类。小说、戏剧、抒情诗等。

2、抓住整本书的大意。一篇故事的大意总是在情节之中。

3、不仅能将整本书简化为大意,还要能发现整本书各个部分是如何架构起来的。

诠释性规则

1、小说的要素是插曲、时间、角色与他们的思想、言语、感觉以及行动。

2、共识与主旨有关。

3、要融入作者创造的世界。

批评性规则

在你衷心感谢作者试着为你创造的经验之前,不要批评一本想象文学作品。一个好读者不会质疑作者所创造出来,然后在他自己心中又重新再构造一遍的世界。

阅读故事书:

1、全心全意地快读,尽量一口气读完

阅读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埃涅阿斯纪》《神曲》《失乐园》

阅读戏剧:

1、假装看得见实景演出。

2、把剧本大声的读出来

阅读抒情诗:

1、不管懂不懂,都要一口气读完。

2、重读一遍——大声地读出来。

3、背景知识确实对理解抒情诗有帮助但不是必需的。要理解一首诗,重要的是一遍又一遍地去读它。

如何阅读历史书

历史学家一定要编纂一些事情。他不是在许多事件中找出一个共通的模式,就是要套上一个模式。他一定要假设他知道为什么这些历史上的人物会做出这些事。他可能有一套理论或哲学,从而编纂出适合他理论的历史。或者,他会放弃任何置身事外或置身其上的模式,强调他知识在如实报导所发生过的事件。但是即使如此,他也总不免要指出事件发生的原因及行为的动机。

因为关于历史的理论不同,而历史学家的理论会影响到他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所以如果真的要了解一个事件或时期的历史,就很有必要多看一些相关的论著。

我们阅读一个历史学家的书,不是因为他多么精准地描述出他写书之前的那个世界,而是因为他对后代发生的事有一定影响力。总之,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是:

1、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要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2、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这般行动的原因。

读历史书时要提出的问题:

1、这本书关心的主题是什么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故事的3、这与我何干。历史会建议一些可行性,因为那是以前人们做过的事

如何阅读关于当前的事件

历史是描述过去事件的,很多现代新闻作品则是关于当前事件的。在阅读这一类作品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想要证明什么

2、他想要说服谁

3、他具有的特殊知识是什么

4、他使用的特殊语言是什么

5、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

总之,就是要明白,作者有自己的目的和利益,读者要擦亮眼睛,小心翼翼。

现象与观点一:一些演说家或宣传家最常做的诡计是留下一些未说的话,这些话与他的论述极为相关,但说清楚又容易受到挑战。

现象与观点二:除非已经读完全书,不要去读这本书的导读或摘要类书籍。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3

怀着膜拜的心情捧起这本书的,怎么说呢,可能是自己已经多多少少学到悟到了一些读书的方法,所以,并没有太过惊艳,不过这本书验证了我一些读书方法和观点的合理性,还是很开心的。简单捋几条印象深刻也比较重要的点。

一、一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一点尤为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常识,您觉得应该怎么开始阅读一本书呢?您可能要笑了,那当然是直接拿出来书翻开第一页正文就开读喽。如果您真的这样认为,而且一直是这样做的,那就大错特错了。别想抬杠,就问你是不是读完一本书,常常有列不出提纲,画不出重点,拎不出主线的毛病?别不承认,有就对了,这一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那么,究竟怎样才是打开一本书的正确方式呢?首先把华丽的封皮撕掉扔垃圾桶(本人做法,谨慎仿效),看看封皮和封底,有的会有字,比如这本书,就有一段短小精悍概括整本书内容和价值的特别经典的一段话,非常重要。

(这段话附在这里:每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裹着肌肉,可说是盛装而来。你用不着揭开它的外衣或是撕开它的肌肉,才能得到在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但是你一定要用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来看这本书,因为那是你了解一本书、掌握其骨架的基础。)后面不写了,有机会你们自己看吧。

其次是,读作者简介、序言、以及后面的附录等,这些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序言,里面一般会交代作者写作的目的、书的框架,以及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还有作者对读这本书的建议等。

再次便是目录,目录一定要认真用心读,而且我认为要读上几遍,从章节标题到章内每节的标题,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大到小,再从小到大,直到合上书自己能说出来这本书的大致逻辑和主要内容。一般来说,一本好书,作者的逻辑都是比较清晰,目录设定就很顺。反过来,如果目录不咋地比较混乱,这本书的质量也可见一斑,目录是衡量一本书优劣的很重要的标准。

接下来便是正文了。

二、阅读的四个层次

整本书四个篇章,其中三章写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另一章专门写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顺便提一句,上文中小编说的读目录,然后在心中形成自己的目录,可以不是书的目录,能理解能吸收最重要。

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级别逐次提高,难度逐次升级,从方法和程序上,后者包括前者。

简单说,基础阅读就是扫清障碍,做好阅读的准备,主要是语言上的。比如你英语不咋地,如果想要读全英版《资本论》,就要先把语言关过了。

检视阅读,分两种,一种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一种是粗浅的阅读。略读适用于你到了书店浏览书,花上10-15分钟时间,利用前面第一条写的打开一本书的正确方式,完成了前几步,掌握了书的骨架,然后在正文中,从某章你感兴趣的看1-2页,或是随便挑上几段读一下,这就够了。这样,你会形成一个基本认识,明白这本书在说什么,是怎么说的,这本书的水平如何,是否值得买。粗浅的阅读,主要是针对大部头或者比较深奥难读的书,仔细啃很慢而且会逐渐丧失兴趣,所以第一遍应该粗浅的阅读,最紧要的,就是要忽略掉一切细节,比如这一段晦涩难懂,就可以跳过,跨节、跨章都无所谓,不要在乎一个概念、几页文字,读下去!读完!这是最重要的!哪怕只获取30%-50%,也是值得的。等你过段时间具备了更高的能力,就可以更深一步了。

分析阅读,这种阅读,一是要能提炼出书的大纲。二是能读书联系自身,思考出这本书跟自己的关系,也就是我能从这本书中获取到什么,知识还是启发还是什么?三是能写出书评,对这本书作出你的评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等。读书一定要联系自身,要读书为自己所用,若非如此,读再多的书也无益。这一点也是我从读这本书学到的最有用的一条!读书、读报、读人、读事,概括说就是但凡输入,都要联想一下自身,时刻想着问自己,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所以读书笔记,就可以这么做,哪句话自己特别有感触,就可以顺势把感触启发记录在侧。评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尊重作者,尊重不是指不能批评,而是要客观,一定要怀着空的心态跟着作者的逻辑去充分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思,然后再客观地予以评价。读书切记带着偏见或带着观点读,甚至是带着挑毛病的心理。不要为反对而反对,成了情绪化的好辩者。要知道读书难道不是为了丰富自己的认知,而是要打压作者一番显得自己更牛么?

主题阅读,这是阅读的最高阶,也是最难的,包括了前面三个步骤。所谓主题阅读,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阅读,可能需要读好几本书,读不同作者的书,读同一作者不同的书,就是为了弄清一个问题,理清一个脉络,这样写出来的书评旁征博引,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是比较牛的。

至于书中写的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小编采用了检视阅读的方式,没有太多启发,这里就不罗列了。

再补充一点小编的心得。第一,不是读书就一定好,书一定要筛选,读书读经典读好书,歪门邪道快餐垃圾不如不读。比如,影响自己的50本书,你读出来了吗?第二,不是逐字逐句从头到尾才叫读书,读书可以有各种层次,不同的书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读法,同一本书不同的遍数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读法,即使是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也不是同一速度逐字逐句读下来,不太重要的细节可以略读快读,重要的概念理论、说明重要问题的地方要细细阅读,还要反复对比品读等,要以效率质量为目的,搞灵活。第三,要养成边读边给自己提问题的习惯,如,整体来说,这本书在谈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他是怎么阐述的,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等等。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4

阅读的第四个阶段:主题阅读。其实主题阅读挺像我们在写论文的过程,通过不同书籍的阅读,截取相关性的东西来完成整个阅读过程。

主题阅读也分为两个阶段:一为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们需要针对研究的主题,参考图书馆目录、相关专家意见列出一系列书目,并通过对书目上的书进行浏览,确定哪些与你的主题相关,并对你的主题确定清除的概念。

二为阅读阶段,在这个阶段大致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骤为:检视阅读所有书籍,并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章节。

第二步骤为:根据主题创立一套中性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形成共识。

第三步骤为:根据主题建立一个中性的主旨,并就此主旨列出相关问题,并在书籍中寻求解答。

第四步骤为:界定主要议题及次要议题,然后将作者对各个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议题之旁,形成不同作者间的讨论。

第五步骤为:分析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求凸显主题,并将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清楚的界定出来。

在主题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用自己的词汇表达作者的意见,但形成议题的观点时尽量用作者的原句,避免自我设限,更为客观。

在阅读与心智成长这一块,作者强调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任何书任何文章都读,你必须有所拣选,对你所读的书要有所要求,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超过你的能力才行,这样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心智其实就像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而主动的阅读,思考对于心智就是一种运用,虽然社交媒体发展迅猛,我们看似动动手指就可以找到我们想要的任何信息,可是那些信息并不是来自于我们,往往会看过就忘了,并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成长。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5

今天重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以前没有重视的内容。因为读书更重要的是,“自己所看重的部分”。结合之前写的那篇《行为上瘾》读后感有些观点写的不是很清楚,导致读者朋友没能get到关键点。所以我想,自己以后写的文章,都会按照一定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梗概这本书,然后再其后花更多的精力写自己看重的点。

就像八股文一样,八股是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个部分。我决定给自己以后的文章分为4+1一共五个部分。

(起)讲述这本书讨论的问题的重要性。结合自己在现实中遇到的那些问题来说。

(概)介绍书的梗概内容。所以不至于有的部分没有提到。也许我不感兴趣但是朋友们会很感兴趣。

(核)着重说完自己看重的问题,以及其解决方案。(可能分多个步骤)

(合)给出自己的评定。也许一篇文章最后能刷足存在感的地方,也就是那一句“太史公曰”了。

然后附加的一个部分,就是自己(火花)这一部分了。比如现在的部分,其实是由这本书引起的一些想法,但是脱离了这本书的内容甚远。以后也许会有这个部分,但是也许会没有。(起)

看这本书的起因很简单。因为自己想要在指定的时间内消化更多的书。这是从博多・舍费尔那里得到的想法,想要在一年之中看100本书,那么第一件事情,是看一本关于快速阅读的书。

之前有跟codinfox讨论过,读过的书总是没有什么印象,那怎么办。他后来不知请教了哪位朋友,给出的答案是,好书是值得反复读的。前面也有评论里的好朋友决定要重读经典。而我现在既然决定了要认真做这个公众号,也是要重读这本如何读书的好书。使用它的方法论来指导自己之后的读书过程。这篇blog的结构也是基于我在读书之后的笔记。(概)

奥野宣之给我们推荐的读书法是包括从选书到活用的一整套的流程方法。所以概要结构从以下几个过程分别叙述:

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其中我这次读书最看重的部分在于读书与活用部分,所以在概要里会简略介绍其他部分。

说来惭愧自己两年前看过这本书,但是也没有按照这个作者的策略来买书。

其实去书店随意闲逛,邂逅一本好书,也是挺有趣的事情。但是,坏处是,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情况:别人推荐什么就选什么,没有目的性地读书,花费过多的选书时间,被广告和销量排行榜左右,因为冲动,买了的书堆成山却都没读过。这时,有一个购书清单,就可以在平时及时发现自己的需求,排除干扰,节省自己在书店的时间。

购书清单需要指定好书名、作者、出版社三个要素就可以了。这样就可以实现“指名购买”,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购书网站。不管在什么时候,发现了好书,记到自己的清单里。假使自己其实不需要这本书,也许在清单里待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把它划去。定期去购买自己需要的书,也不会花费过多的时间。

自己没做到这一点。就近来说,618从京东上买了十来本书。当然去年双十一的书还没看完,翻看两年前读书笔记里的读书计划上的《瓦尔登湖》什么的,也都是没看过。也许现在自己的心态,以及所感兴趣的东西不会让自己有那个心思去看《瓦尔登湖》吧。(核)

上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对这个读书法形成很深刻的印象。作者所自己总结的一套读书法,叫做“葱鲔(wei,3)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在阅读的时候,可以先大致阅读一遍,然后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折角做标记,然后下一次再精读,这样留下的部分则是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可以把剩下的触动自己,引发思考的部分摘抄下来,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上,然后在就近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当然,如果是简单的“哇,这个人好厉害”就不行,需要写下自己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摘抄与评论同时存在,也就是所谓的葱、鲔鱼都有。当自己再看读书笔记的时候,就会快速的回忆起当时的感受。

作者认为,之所以用这种看起来笨重的读书方法,是因为它的确有效。因为“读书体验比书本身更重要”。

在上面的步骤中,翻书的时候,在地铁上,在喧闹的地方,都可以完成。但是在最后一步,“活用”时,作者则推荐我们找一个固定的时间重读自己的笔记,一周一次或者两次。这让我想起了独处的重要性。也许当结婚之后,就再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独处了。二十来岁单身的时候,在某种意义上真的是十分宝贵的时间了。

活用的另一个方法,找三本与问题相关的书籍拿来阅读,使用“要点”+“评论”的方式来阅读。这就像是请了三个有关的专家来给自己提意见一样,自己在总结出一条假设之后,再重读其中的要点与评论,一边反复思考,一边不断修正自己的假设,最后得出让自己信服的结论。

比如最近我反复遇到的一个问题。究竟我们追求的目标的意义何在。

因为在与网友讨论的时候,看到一个新闻。去年LOL的世界冠军中单,现在Gen.G的中单Crown遇到了这个心理问题。之前的问题是,自己不觉得自己打职业比赛有什么意义,但是有了打SKT,夺得世界冠军的目标之后,他开始刻苦训练,不断地克服苦难,终于在去年,在鸟巢,一波3-0带走了Faker所在的SKT。

我自己在看完半决赛就没有继续关注决赛了,但是说来也十分有趣,这样一个一边倒的BO5却让两边的中单都变了(SKT.bang其实也是遭遇了Crown这样问题的人吧,然后他选择把两边中单都打自闭了)。那时候还是SSG.Crown的皇冠说,我没想到Faker也会哭,原来他也是普通人,是有感情的。

现在Crown遇到的问题是,他的目标已经达成了。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究竟要去做什么了。而自己最近读过的书,有奥尔特的《行为上瘾》与舍费尔的《财务自由之路》两本书。恰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下是结论:

“如果把生活当成一连串有待完成的里程碑,你就陷入了一种近乎连续失败的状态。按照定义,你任何时候都并不置身于体现了你所定义的成就或成功的地方。而一旦到达了那里,你会发现,你弄丢了那件赋予了你目的感的事情――于是你只好制定新的目标,重新开始。”

因此,不要靠目标,而要靠系统来过自己的生活。所谓的系统,就是“你经常做而且能提升长期幸福概率的某件事情”。对漫画家来说,可以是每天画一幅漫画;对作家来说,可以是每天写500字。和目标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系统提供的是持续稳定的“嗨”流。是日复一日充实的生活,而不是某个宏大目标的诱人图景,但没有如何前往的指示说明。

对我来说,那目标就可以是每天刷多少道leetcode题,刷完之后,每天解决一个其他coding方面的问题。每周至少写一篇推送文章,完善自己的公众号。对于Crown来说,可以是保持自己的竞技状态,每天carry多少局排位,完成多少训练。对于你来说,又是什么呢?

这个话题有点扯远了,但是我认为的确是很重要的东西。(合)

在此引用作者在后记中写道的一段话来结尾:“读书是与感兴趣的书的对话,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实,是每次去书店时的期待,是睡前温馨的陪伴。也就是说,在爱书之人的眼里,读书就是生活的全部。”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篇6

选书,我一般没有特别的标准,但爱好会偏悬疑类,不过,我什么类型的书都会看的`。现阶段的书,我都是从关注的公众号上面所推荐的书来买的,公众号里面的文章会有作者介绍及书的详情解说,我感兴趣的,就会记下书名。近段时间,就是通过《书单来了》,了解到村上春树的偶像约翰·欧文,一下就买了他的三本书。

购书,就像书上写的,网络是个不适合熟读的环境,相反,纸媒则更适合花时间慢慢读,我也偏好纸体,只买纸体的,不过,电子书也看的哈;纸书类一般偏有价值的,是要收藏的,电子书就是偏娱乐类的了。

读书,我是喜欢读书的,可像书里所说的,有没有认真读呢,你读过后,又记得多少呢?现在回想,有的书,只能记得大概内容,有的书,只认得书名了,内容几乎忘了,有的书,也是看了几遍了,不过,是那悬疑类的,哈哈,那是我爱好中的爱好了。

读书记录,我以前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只是有一直做梦,我要写书,写文章,但从来没有实践过,无导师,不知从何下手,关于这本书,也是凑巧知道的,哈哈。

从阅读这本书开始,我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读完一本书后写读后感,就是不管多么简陋的一句话,我都应该转化成文字落在纸上,把自己当下的想法及心理过程给记录下来。

记忆中,我是看了不少书的,对了,我看书的速度也是想当的快呢,但是真正记在脑中的并没有什么,因为掌握了再多的信息,如果没有积极的输出,也无法形成知识体系的,所以,以后每一本书,包括重拾以前阅读过的书,都要写读书笔记及读后感,要写文章呀,做好了笔记才是写好文章的基础,提高了思想输出的质量,写作技巧才会大幅度提升。

虽然喜欢看书,但是线下类的读书活动或是讲座,我从来没有去过。一嘛,是因为经济原因;二嘛,性格原因,不喜欢嘈杂的环境。现在起呢,我要改变,关注长沙大型书店官方信息,定期免费的讲座及研讨会,都要积极报名。

最后,关于书里讲的,去实体店购书,当下,是互联网时代,我看中的书都是网购了,几乎没有去过实体店了,关于迷惘购书,及在书店浪费太多时间,好久没有过了哦,这点,我还是有目的性的。

旧书店,印象中去过一两次吧,对于旧书,没有什么概念,再说,对于“古书”,我向来“迷惑”,所以,再也没有光顾过了,记忆中,岳麓山下有一家,天气好转,去爬爬山,也去店里淘淘,就是不知,现在还在不在。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 篇7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漫无目的地与人说话时,虽然说的内容是支离破碎的,但在阐述的过程中,语言会不断得到整理,思维也会逐渐清晰。

为了向对方传达自己想说的内容,我们会自觉地把原来杂乱无章的想法组织起来,然后才能通顺地说或写出来。由此可见,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可算是最常见的思想输出。哪怕是你自认为非常了解的事情,一旦需要向别人说明或写下来,还是会出现很多模糊不清的内容。正因为这样,演讲和写作都需要经过全面的准备才能开始。

做读书笔记还能增强语言逻辑和表达能力,可以让你遇到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时还能回想起真像某本书中的场景。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读后感】相关文章:

1.《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

2.《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3.《鲁迅的读书法》的阅读答案

4.《鲁迅的读书法》阅读答案

5.《狡猾的读书法》读后感

6.《如何有效阅读》读书笔记

7.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8.老舍乐趣读书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 篇8

这本书也是流行很多年了,基本上作为如何“正确”阅读的一本工具书在被各种推荐。

其实首先对于受众来说,你得先问你自己,正确和阅读之于自己的含义。

你想要正确的阅读,即意味着你在怀疑自己过往的阅读的方式是否存在疑问的地方,所以你才期望这要修正自己的阅读,变为正确的阅读。

那么为什么你会有这种怀疑的想法了?

一本书看完一遍后,忘记书中的内容了?那么你希望的是提升你阅读的学习力。

如果你阅读的书目大多是畅销书或者网文小说,你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享乐,为了舒服,为了纯粹的增加资讯方便以后的谈资,那么我相信你其实没多大必要来看这本书。

因为这本书完成的很早,那个时候信息匮乏,人们获得书籍的手段和花费都比较高成本,而且出版的书籍纯粹消磨时间的娱乐性书籍不多,不像现在,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把阅读书籍当作思考和提高精神的工具了,而只是娱乐的一种消遣方式,所以作者说的阅读一本书的方式显得会比较功利性,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增值的。

其实读书和做试卷甚至各种工匠活一样,它是一个重复且提炼经验的过程,如果你寄希望于长久的、持续的通过阅读来自我学习,获得成长的话,阅读它必然是一个耗费精力耗费时间的事情,如果你依旧抱着当下知识付费这样,幻想买一两个课就学会了一门课程,幻想看完这本书就在阅读书籍的路上进阶,那就不用太当真了,睡前听一听十几分钟的拆书和小课堂就吸收那些过一下脑海的总结就能成满腹知识的达人的事情真是跟去一趟拉萨就完成了精神救赎的想法一样不切实际。

你要记住,所有的自我经验的增长和自我技能的增长都是不断练习,不断重复熬出来的,如果你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理解力“,”提升自我“,”通过书籍来洞悉一部分有价值的经验“,去获得显著的成长,去汲取历史上最具智慧的前辈们的精神财富。那我强烈推荐你花时间,仔细地读这本书,无论过程有多少阻碍,无论你觉得字句粗糙难以吸收,甚至读不下去,我都建议你看完。

不要被读书的欲望控制,多读不如精读,况且知道资讯远不如明白和理解重要。现在正切在花时间读书的人已经很少了,而这些有阅读习惯的人,也只有非常少一部分人懂得如何阅读(比如我),读完这本书,如果你觉得书中内容对自己帮助不大,我相信这不可能,不管是选择还是分类,还是对于阅读的几种方式的概括,这本书都从普及以及工具性的角度去帮你分析步骤了,而如果你依然觉得对自己帮助不大,无非是过于鄙视权威带来的负反馈,亦或者是只是粗略的翻了一遍,并没有按照书中说的去实践,甚至都没有做完最后的实践习题,当你真正按照作者的方法去做,去尝试,你会发现每一次按照书中的方式去实践,都会让你更好的学会阅读,而不是过眼就忘。

读书征文-读一本书,解一个人 篇9

我喜爱读诗,不仅因为我没有耐心去读长篇,更是因为我在享受读每一首诗的过程,体会每一首诗独有的韵味。从这一点来说《泰戈尔诗选》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读泰戈尔的诗,就像置身于一片茫茫大海,它将带给你极大的吸引力令你爱不释手,又会给你极大的神秘感,因为你想要看透这片深邃的海实属不易。但是当你将心放到诗海里去体会时,你会感到身心愉悦。这是对身体乃至心灵的一次洗礼,这样的感觉让我不由得好奇,泰戈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读《泰戈尔诗选》之前,我对泰戈尔的了解寥寥无几,包括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集《吉檀迦利》我也一无所知。

我坚信能完美地展示一个人内心的就是他的作品。

给我印象最深的诗泰戈尔写的这样一段话“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在那里,智识是自由的;在那里,世界还没有被狭小的家国的墙隔成片段;……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伸臂;……在那里,心灵是受你的指引走向那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进入那自由的天国,我的父啊,让我的国家觉醒起来罢。”

从这一段话不难看出,泰戈尔的内心有一股汹涌澎湃的泉水,急遽迸发。他渴望这个世界每个人平等,不再有压迫;自由,不再被束缚;国家团结而不再被分割。他是:“行动派”,希望用自己或者他人的双手、用行动去触摸梦想。当然他无比深爱自己的国家。希望自己的国家成为理想的“天堂”。

他在《采果集·感恩》中还说:“我与卑微者同命运……但未来是属于他们的”。我不知道泰戈尔究竟经历了什么,让一位伟大的诗人倾诉着“与卑微者同命运”的话语,这种心情实在令我敬佩。这也让我更进一步了解泰戈尔,一个伟大的人愿意俯身倾听更多人的疾苦,他的心与更多人在一起。

由此,我的好奇心又带我去搜寻更多关于泰戈尔的信息。

后来,我还在网上了解到泰戈尔生于印度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的家庭,他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爱国主义者。他同情苦难深重的印度农民,将自己投身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最终我坚持把《泰戈尔诗选》读完。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感觉读一本书就像走一条路,跟着作者的思路走,沿路去聆听作者内心的倾诉,去感受他的情怀,然后去了解这个人。一路上我有了很大收获,我体会到了读一本书、解一个人的乐趣,就是在好奇中一步步探寻;我亦了解了泰戈尔,一位真正的伟大的诗人!

一路相伴,书暖我心

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位知心朋友交谈。或许是一路上有书相伴,我才渐渐参悟人生,渐渐走入梦想中的红袖添香……

沉醉童话,怀揣童心

静谧的夜,将头埋在外婆的臂弯里,嗅着那质朴的气息。我想看风吹动着白雪公主的白纱,我想走进了开满鲜花的大森林,我想去富丽堂皇的海底王宫,去寻找化做泡沫的小美人鱼;我想去找寻丑小鸭,问问它变成白天鹅后的故事。童话为我展现出一个五彩斑斓的奇妙世界,童真的日子里,沉醉在带着图画的格林。书,教给了我人生的第一课,也让我怀揣着童心走过那段美好的时光。

倾听古韵,漫游诗海

夕阳西下,轻倚书桌,看古人的书香人生。抬头,便会想到天上星河欲转千帆舞;俯首,便会想到“疑是地上霜”;观河,便会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花落,便会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吟一首《江南好》,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唱一首《龟虽寿》,“老当益壮”随机浮现在眼前;哼一段《无题》,无私奉献,蜡烛春蚕。在这里我与名人们畅谈《孟子》的理趣,《三国》的智趣,《水浒》的义趣,《红楼》的情趣,老庄的玄妙,太史公的深邃,苏子的豁达,易安的细腻。这里古人们,一次次用那脱俗的情怀拨动我的心弦,心一次次为他们而悸动……

遨游世界,领略人文

渐渐成熟我将眼光放眼于世界,《生存或毁灭》教我忍受生命中的坎坷打击。哈莫雷特让我将人生入微如芥子,看透波荡起伏。莎士比亚,带给我纯洁的心灵看透尘世的污浊。《傲慢与偏见》是一段特殊的爱情他简单,美丽。,却又多了那么一点点戏剧性,让人无法看透。《红与黑》是个小私有者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悲剧,波折动荡的年轻生命,流淌着太多矛盾和复杂,令我们每个人反省。《孤星血泪》一个只能靠拼搏才能成功的现实,打破了我们幻想的梦,一次次警戒着我汗水是通往成功的道路。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 篇10

我们读完一本书都希望能记住更多的内容,如果读完记不住等于没有读过,更别说通过读书塑造自我。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过读书笔记留下阅读的证据,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所思所想,这些内容将成为我们宝贵的知识储备。

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奥野宣之详细介绍了如何做笔记。你的笔记本上可以记录任何内容,包括随想笔记、购书清单、各种报道的剪报和读书笔记。总而言之,任何你想记录的信息都可以写上去,要求只有一个:坚持。为了更容易坚持下去,可以从简答的记录开始,哪怕只是一句“2015年12月6日,我读了《XXX》,这本书很有意思。”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有收获。

将所有信息都记录在同一本笔记本里,这叫做“信息一元化”,奥野宣之总结了五个一元化技巧:可以写任何内容、按时间顺序书写、附上日期、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以及可以粘贴。信息一元化将所有信息“存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直接记录的方式简单易懂,自由度高,也更容易坚持和活用。

笔记留下了我们的读书成果,通过长久的坚持,我们会在笔记上看到自己筛选过的书单和记录下的读书体验,这些信息有一天会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参考,而我们也可以通过笔记来回顾反思,不断促进对读书的理解,提炼出个人独到的见解。

如何做读书笔记?

为了更有效率地写读书笔记,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做记号,奥野宣之建议实施三个阶段的标记程序,逐步把最重要的内容筛选出来。

通读阶段:把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重读阶段:读完一遍后重读折角的那几页,仍然觉得好的就把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标记阶段:再重读一遍折起两个角的那几页,第三遍阅读过后仍然觉得很有价值,就在上面做记号。最后从做记号的内容中筛选出无法割舍的部分,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经过这样慎重思考后摘抄的内容,就是那些你认为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智慧和语句。写读书笔记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向为主,记录你认为重要的、有共鸣的内容,因为只有主观的东西才是属于自己的。

做好标记后,可以开始写读书笔记了,写之前需要记录三项基本信息:写读书笔记的日期、书名、作者名。在此基础上,奥野宣之介绍了一种“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葱鲔火锅即葱段金枪鱼火锅,是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的日本特色料理,用在读书笔记里,就是摘抄(对自己来说重要的内容)+评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并存,正如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

原汁原味的摘抄和主观评论分别用“〇”和“*”作为区分,交替进行。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写上自己的感想,是为了在摘抄以后趁着还有印象写下你的即时想法。当然这样做笔记很花时间,我们可以根据作品的重要程度灵活调整记录方式,有的作品可以只用“*”标记评论,有的可以直接写读书感想。不同的作品采用不同的记录方式,是为了节省精力,更容易坚持下去。

通过摘抄+评论的方式,促进了对书的消化,而你当下记录的想法也会成为日后重要的参考资料,也许会成为创意的灵感,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扩散了你的思维。

读书笔记如何提高自我?

经历了选书、购书、读书、记录,终于来到了活用,这是做笔记的最后一步,这一步要求你主动思考书中的内容,将读书体验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奥野宣之建议通过积极输出内容来促进思想内化,将借来的思考转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前面做读书笔记的过程中,我们记录了很多想法和细节,但是碎片化信息需要整理才能形成知识体系进行输出,而内容输出是建立在有序组织的基础上。此时可以通过输出倒逼自我整理,一边参考写好的读书笔记,一边将各个灵光闪现的时刻进一步揉碎、打磨,再进行反复输出,最后书中的精华都内化成了你的思想。

原创文章是内容输出的方式之一,而读书笔记是写出原创文章的重要基础,也是提高写作技巧的有效方式,在记录的过程中帮助你理清文章的逻辑架构,提升对文字的组织能力,带来了有质量的思想输出。

为了更好地消化书中的内容,重读读书笔记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对读书笔记进行重复阅读和参考的过程中,有一些新的想法会冒出来,这个时候请及时更新进你的笔记本里。在不同的时间和状态下,新旧想法的碰撞、不同元素的重组,产生了新的火花,这是过去的积累带给自己的惊喜。

上一篇:控烟领导小组文件下一篇:“低碳家庭时尚生活”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