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幼儿园准备期体会(精选12篇)
育儿心得
创造的历史。从窑洞到摩天大楼,从马车到宇宙飞船,从松明到人造太阳。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而创造来源于人。只有人拥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才能打破常规,创造奇迹。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就像世界上不会有完全一样的两片叶子一样,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独特的念头、独特的思想、独特的看待问题的角度、独特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在孩子看来没有绝对的标准去评判事物,而正是后来大人们所传授的固有的、被人公认的、已有的知识,迫使孩子慢慢放弃自己的“怪念头”,成为有着和别人一样的眼光、一样的思维方式的人。当然有人会说和大多数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大家都按照一样的标准和方式去生活。对。但社会的发展,个人的成功需要的是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的思维,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人类进步,而不是手握着先人的知识成就毫无进步。
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期,幼儿期和学龄前是培养和发展孩子创造力的关键时期。此时奠定的基础可能会影响到人生发展的全过程。而据有关创造力研究结果表明:4岁时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测试得分最高,到5岁以后开始下降。
一、心理准备
1、幼儿的心理准备:
一个孩子在学钢琴前, 若对音乐没有起码的初步艺术感知和体验能力, 弹奏时就难于产生音乐感, 从而使他的钢琴训练, 在一开始, 就会产生无乐感和枯燥, 若同时加上乏味的教材和不适当的教法, 则很容易形成机械式的弹奏习惯, 有许多孩子对钢琴训练的厌倦情绪, 就是由此产生的。所以, 切不可让一个毫无音乐听赏和没有学唱经历的儿童, 在没有一点儿音高概念和节奏感基础的情况下, 就开始学习钢琴。首先必须通过听音乐 (从胎教开始) , 让孩子在内心里有一些音乐感受, 也就是说, 在他初次接触琴键时音乐已活生生地存在他的脑中。孩子们学钢琴之前, 家长还要注意激发孩子学琴的欲望, 可以带孩子去听别人弹琴, 特别是同龄人弹琴, 用别人的弹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好胜心。还可以指导孩子欣赏音乐会, 让孩子感受音乐的神奇和美妙, 使孩子产生想学音乐, 想弹琴的学习欲望。
2、家长的思想准备:
孩子年龄小, 生活, 学习自理能力不强, 无法独立学习钢琴, 因此, 孩子学琴之前, 家长也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如对钢琴这门乐器的了解, 对孩子学习钢琴的艰苦性, 长期性的认识, 如何陪孩子听课, 如何辅导孩子练琴等。总之, 家长要作好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准备。这样有准备的让孩子开始学琴, 就为孩子今后顺利学习奠定了基础。当孩子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家长也就成了音乐内行, 像每次钢琴考级, 比赛时, 总有一些琴童的家长聚在一起, 对有关钢琴的弹奏常识, 中外著名音乐家, 中外经典音乐作品, 音乐的表现手法, 音乐作品的内容, 形象等等, 谈起来津津乐道。这不就是欣赏音乐的能力吗?这不正是高雅的美的审美情趣吗?事实上, 家长在陪孩子学琴的过程中, 本身的素质, 修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经济准备
在孩子学琴前, 父母要对未来的花费有思想准备。
1、钢琴的费用:
首先是购买钢琴的费用, 一般孩子学琴都选用立式钢琴, 因为立式钢琴相对于三角钢琴来说占地面积小, 价格便宜, 更适合做家庭学习用琴。在立式琴中, 国内的著名品牌有珠江、聂耳和星海等, 它们的质量都是很不错的, 价格在8 0 0 0元至2万元左右;国内组装的Y A M A H A、K A W A Y I等国际品牌售价在2万~4万元左右;而国际原装进口品牌钢琴的价格则在5万元以上了。家长可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来选择不同的钢琴。适合就是好的, 1万~2万元的琴对于初学者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另外, 每年至少要请调琴师为钢琴调音两次, 每次的费用是150~2 0 0元。
2、学费支出:
不同水平、资历的老师所收的学费标准差别很大, 一节45分钟的课, 一般收费100~300元, 高的为1小时5 0 0元。按一周一节课计算, 孩子一个月的钢琴学习费用为四五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如果考级, 还要加上报名费、考前加课费;假如请陪练, 一小时也需要3 0~5 0元左右。
3、交通费:
每次去上课, 无论是开私家车还是打车, 还需要花一笔不小的交通费。
4、教材以及学习用书等支出
书费与教学V C D费用等每年大约需要1 0 0元
5、观摩音乐会的支出
观摩音乐会的支出是无法准确估计的, 目前的音乐会票价差距都相当大, 很多家长都希望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 甚至不惜血本买最贵的票。这样算下来, 一年的支出可能在万元以上。
三、环境准备
1、帮孩子安排一个适合的练习场地
钢琴最好不要摆在客厅里, 因为客厅里来往人多, 又经常开着电视, 收录机等。我们不应苛求孩子在喧闹的环境中练琴, 而应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 优雅的练习环境, 还可在室内挂上有关音乐的图画, 摆设各种乐器玩具, 准备好高低合适的琴凳和光线充足的练琴灯具, 使孩子形成一种条件反射, 不论在外玩得多么疯狂, 一到这儿就静下心来练习弹琴。
2、带孩子多看音乐会
好的音乐会, 在音乐形象的刻画、音乐意境的表现、音乐风格的把握、技术技巧与艺术内容关系的处理等方面都具有典范性的意义。对于任何年龄层次的学生都是一种熏陶和学习的过程。这种氛围是由音乐厅、乐器、演奏家、听众共同组成的, 缺一不可。因此, 只有能多听一些高水平的音乐会, 无形中会提高自己和孩子的精神境界, 是有益而无害的。
四、精力准备
1、陪孩子听好每一堂钢琴课
教师教孩子弹琴, 必定是系统的, 有计划的。是分阶段的, 有目的地循环渐进的。父母中最好固定一个人陪孩子学习钢琴, 这样, 对老师课堂上布置的内容、要求、目的就能前后贯通, 辅导起来也会得心应手。在听课时, 家长特别要注意教师讲授的弹奏方法, 因为乐理方面的知识家长可以通过看书去弄明白, 而弹奏方法是无法从本本上去学习和掌握的, 这是示范性的教学, 是要孩子通过看, 感觉, 实践结合在一块才能掌握好的。家长理解能力强, 应多向教师请教, 掌握动作要领, 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有些孩子今天上课是妈妈陪着来的, 下周上课是爸爸陪着来的, 接下去又是阿姨陪着来, 还有家长上课不记笔记, 对教师课堂上讲的内容似懂非懂, 回家后只管规定练多久的时间, 对孩子的练琴把握不住对与错, 这样, 耗费了很多的时间, 却不能达到好的效果。每周教师只给孩子上一次课, 而家长却要辅导孩子练六天琴, 因此, 家长陪孩子听好课, 记好笔记, 弄明白要求尤为重要。
2、培养孩子练习的习惯
上课本与练琴是刚琴学习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弹奏钢琴, 属于技能技巧的知识范畴, 上课是老师传授钢琴技巧和钢琴音乐知识的途径。课堂上孩子、家长对老师的指点要心领神会, 但要想把这些指点变成自己的技术, 光领会还不行, 关键要靠练来解决。这如同学骑自行车和游泳, 不管你讲的多劳多么有道理, 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 你永远是学不会的。因此, 一开始学琴, 家长就要让孩子养成天天练琴的习惯, 要确定孩子没天练习多长时间, 什么时候练习。孩子年龄小, 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所以, 初学钢琴时, 一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家长可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 身体状况而定, 一般从1 0分钟开始发, 逐步增加到1 5分钟, 2 0分钟, (以后可以随知识的掌握和年龄的增长逐步延长练习时间) , 一次2 0分钟, 每天练习两次, 而且, 两次练习时间最好固定, 不要随意改动, 使孩子形成一种练习的规律, 每天一到规定时间, 就感觉到要开始练琴, 切不可因为今天家长有事就不练琴, 明天家长有时间就逼孩子练上一个小时, 两个小时, 似乎想把昨天的损失补回来。实际上, 这种练习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 甚至是没有效果的。练琴最忌讳的就是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3、辅导孩子练琴
父母省吃俭用, 为孩子买来钢琴, 为孩子找到了一位理想的老师, 陪孩子上了钢琴课, 为孩子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练习环境。到这时, 家长已经是颇费力气的了, 殊不知, 这只是万里长征才走完第一步。真正艰难的, 体现在家长水平的却是以后长期的辅导工作 (至少要一年至两年时间) 。
忠告:钢琴只是一个媒介, 学琴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去了解音乐, 热爱音乐, 学音乐不是要培养天才, 而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 也就是说学音乐不是精英教育, 而是素质教育, 最终的目的让孩子从音乐中体味到更多的人生。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数学;经验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51-01
幼儿数学学习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直接指导或间接影响),通过他们的活动,对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即:数、量、形、时间、空间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也是幼儿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过程。国外的数学研究发现,学前期为幼儿的数学学习做好经验准备,对于幼儿的数学思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实际上,幼儿的数学学习所必须的经验可以在幼儿园的生活中得到充分满足,如:积木、水、沙、角色游戏、艺术、音乐、手工、进餐、户外游戏以及数学角、科学角中都蕴含了大量的幼儿数学学习的机会。那么,为了幼儿的数学学习做好经验准备,幼儿教师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应该怎样做呢?
一、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逻辑严密的学科,数学知识以抽象性和逻辑性为特点,反映的是事物之间抽象的关系,是隐藏于具体事物背后的知识。因此,数学在幼儿从直接、具体的物理经验上升为抽象的数学经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出幼儿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有些幼儿的确不需要教师的教就能实现这种抽象,而绝大多数幼儿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这说明数学是不能被轻易取代的。
数学知识之间还存在着严密的逻辑联系。即使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们构成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以数概念的学习为例,幼儿最初获得的一些数前经验,如对应、排序、分类等经验,这是他们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的必要的逻辑准备。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时,就要通过计数活动逐步获得数目守恒的观念,同时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数序、相邻数等。接着,他们有了“数群”的概念,开始把数理解为一个可分可合的集合,于是就学会了数的分与合,而这些知识又构成了理解加减运算的重要基础。因此,相对于零散、随机的教学而言,系统化的教学对于幼儿学习数学是有优势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能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明确的概念体系,也有助于幼儿建立一个相关联的数学经验体系。
二、要重视渗透性的数学活动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既要保持其学科系统性,又要体现其向其他领域乃至幼儿生活的渗透。
也可以说,幼儿的数学学习在保持数学教育学科性的同时,引导幼儿在其他领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积极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将“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并产生良好的互动,最终让幼儿获得一个实用的、开放的数学知识体系。
数学教育活动一般是集中介绍某方面的概念,如:相邻数、自然数、高矮、长短等;帮助幼儿学习某项专门技能,如:等分、比较多少、排序等;但是,这样的数学活动为幼儿提供的数学学习机会太少了。现实生活是幼儿数学知识的来源,因为幼儿生活环境中充满了数、量、形、时间、空间等有关知识和内容,都能为幼儿的数学学习提供经验准备。利用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如:玩积木时可以启发幼儿分类,午餐时让幼儿数数碗勺数量的多少等。
三、给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材料,鼓励幼儿进行探索
一方面可以在活动室设立数学角,为幼儿平时探索、发现、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幼儿被环境所吸引,为环境所感化。再者,教室里每个活动区都应有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操作的材料,供幼儿操作和探索。如:益智区有拼图、七巧板、计数器、数字卡片等;娃娃家活动区应该有锅、碗、盆、筷子、钟、电话、有盖的容器等;其他还可以提供沙和水、各种石子、瓶瓶罐罐等,让幼儿进行一些大小、高矮、形状排序、计数等操作活动,积累数学经验。
当幼儿操作物体时,教师可以提问: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干什么?你准备怎么做?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扩展幼儿操作活动的思路。例如:幼儿正在用雪花片拼搭各种东西时,就可以问孩子:“这些雪花片除了可以用来拼搭这些东西之外还可以做些什么?做给我看看。”当孩子会用各种方式来探索和利用物体时,教师应对幼儿所做的事表示理解、支持和肯定,并鼓励他们做出新的尝试。
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一些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数学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正处于数字化的时代,数学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作为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以灵活、丰富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例如:分发餐具时问孩子:咱们班来了多少个小朋友?需要多少个碗?多少双筷子?丰富幼儿一一对应的知识;再如幼儿吃点心时,引导幼儿说“盆里有许多点心,我只拿了一块,”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又如幼儿上下楼梯时,引导幼儿边走边数楼梯的级数,正数一次,再倒数一次看看,一样多吗?培养幼儿倒数数的技能。还可以经常和孩子讨论时间、季节的变化,引导孩子发现今天、昨天、明天的关系……使幼儿发现在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中有着这么多有趣的数学,从而萌发了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王中英
幼儿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肩负着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当一名教师不容易,但是要当一名好幼儿教师却是非常不易的,通过本次的培训,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对于幼儿教师的重要性。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就是他们接触社会的第一步。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幼儿幼小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所以幼儿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崇高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感染幼儿和教育幼儿,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给予他们正面,积极的教育,使幼儿从小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幼儿在园一日常规活动也是家长与老师共同关心的问题。《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组织与实施》就针对此问题展开的深入的研究。学习以后觉得幼儿园保育工作是整个幼儿教育期间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实行保教结合的政策,在通常情况下是做好幼儿教育的同时,尽可能完善幼儿的保育工作。幼儿教育与保育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再有在教育和保育二者有机结合的情况下,才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就是说教育中要渗透保育,保育中也离不开教育。
幼儿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时期,身心各方面的机能尚不成熟,对外界的适应力比较差,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做好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幼儿的健康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一代人的身体素质。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为幼儿提供适应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本次学习中曾老师讲的家园沟通的策略也让我懂得了一些沟通技巧,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沟通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必须了解家长的心理,需要根据沟通对象不同的情况,以真诚的态度,运用灵活的沟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种沟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充满爱心,家园合作,运用多种沟通策略,通过灵活的沟通方式,实现有效的沟通交流,使家园协作更密切,教育环境更和谐,孩子的成长更健康,让沟通成为多赢。与家长的沟通在幼教工作中非常重要,要使沟通更有效,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在园领导的安排下,我园全体教师有幸参观了我县3所幼儿园。在这2小时的学习过程中,我很珍惜每一时刻,特别是看3个园的环创,认真看,认真记,有了不少的收获,感受很深。
我们每到一处幼儿园,都会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儿童化气息,每所幼儿园都有一支充满爱心、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通过观察、交流,都能感受到他们团结、进取、敬业、乐业的精神。各幼儿园园长的热情接待、老师无私的经验介绍,让我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一、所见:
1.城关幼儿园:幼儿园的整体环境,走廊中的作品展示、随处可见的户外活动材料等,墙壁文化都感觉丰富。班级中的小环境,区角材料、家园双通道以及幼儿作品都各有特色。教师们充分利用活动室的每个角落,合理安排,布置温馨舒适。
2.实验幼儿园: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布置缤纷多彩、个性十足。整个布局像童话中的城堡,并且极具中国特色,给幼儿无尽的想象力。这所幼儿园的办园档次高,能给幼儿充分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在这所园里不管是活动室还是走廊,一幅幅幼儿创作画,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作品,再加上管理规范的师资队伍,组成了有着的艺术色彩的办园理念,充分体现了幼儿园的主体特色。
这所幼儿园教室里,设施齐全,各种活动丰富而富有幼儿趣味,能够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很好的调动了幼儿的天性。再有这所幼儿园的区角材料丰富,合理根据幼儿年龄段设置,老师们想得比较周到细致,使幼儿能得到全面发展。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认真的态度,并且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着,专研的精神令人折服,将幼儿的想象空间与日常物品结合紧密的联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创意美。
3.两厂幼儿园:一进幼儿园大门,我们就被它现代的外部设计所吸引。园长和善的笑容和有特色的介绍透出了这所幼儿园的恬静与独特。步入门厅,看到宽敞的空间,协调的色彩,现代与童趣味结合
着各个布局,整个人让舒服包围着。我们在园长的带领下参观了她们的教室,各班的活动室布置各具特色,主题墙面、空间挂饰、区域设置整个环境布置充满了童真和人性化。这所幼儿园的教育体现了人文关怀、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充分给幼儿一个创造和想象的空间。
二、所思
这次学习看到那些幼儿园的发展和变化我心情非常激动,听着幼儿园负责人介绍他们的办园过程和艰苦,我深受感动,参观回来后我觉得我们要做到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我的思路是:.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环境创设做到尊重儿童,以后我们要做到给教师和家长看的在成人高度。给小朋友看的全在低处,“成人处”的墙报做到与时俱进,处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幼儿园的教师也应该学习时政。低处的墙面,留给幼儿一些展示和想象的空间。.细心、耐心、虚心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所具备的。我应该做到,做每一件事都要细心。对家长、对孩子要有耐心。在工作中做到虚心请教每个问题,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归根结底就是我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责任心。、转变教学观念,在组织活动中,要做到始终以 “ 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 的角色参与其中。多给孩子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不急于帮助孩子调节,而是让孩子们去发现问题,再一起想办法解决。
2016年5月24日,我有幸参加了区教育局组织的外出参观学习活动,与全区各代表幼儿园园长一同前往宿迁、扬州、常州前后共参观了六所幼儿园。能够走出去,去了解外面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思想理念,我觉得这种机会相当来之不易,所以倍感珍惜,此次观摩学习的确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我所看到的谈谈自己的体会。
我们每到一处幼儿园,都会感受到一股浓厚的儿童化气息,每所幼儿园都有一支充满爱心、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通过观察、交流,都能感受到他们团结、进取、敬业、乐业的精神。各幼儿园园长的热情接待、老师无私的经验介绍,让我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一、所见:
1.宿迁幼儿园:她们主要是以户外场地为主,看到她们的户外场地那么大、户外材料那么丰富,孩子们玩的那么开心,真的是很羡慕的,因为我们幼儿园缺的就是户外场地,特别是孩子玩起来那天真的笑脸看着都觉得心里很舒服,而且户外材料有的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还有的是家长和孩子一同完成,这也形成了家园共育,老师能在家长的配合下一起完成教育孩子的重任,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扬州幼儿园: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布置缤纷多彩、个性十足。她们主要是以区域游戏为主,给幼儿无尽的想象力。这所幼儿园的办园档次高,能给幼儿充分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在这所园里不管是活动室还是走廊,一幅幅幼儿创作画,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作品,再加上管理规范的师资队伍,组成了有着的艺术色彩的办园理念,充分体现了幼儿园的主体特色。
这所幼儿园教室里,设施齐全,各种活动丰富而富有幼儿趣味,能够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很好的调动了幼儿的天性。再有这所幼儿园的区角材料丰富,合理根据幼儿年龄段设置,老师们想得比较周到细致,使幼儿能得到全面发展。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认真的态度,并且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着,专研的精神令人折服,将幼儿的想象空间与日常物品结合紧密的联系,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创意美。
3.常州幼儿园:一进幼儿园大门,我们就被它现代的外部设计所吸引,特别是她们幼儿园的手指游戏,依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区域构建适切每个孩子发展的学校课程的行动研究”,对手指游戏进行了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受广大幼儿、教师及家长的欢迎和赞赏。其中手指游戏就是利用自身资源---手,伴随儿歌、口令的节奏,通过语言和手指动作去积极思维,去主动构建游戏情境而轰动开展的活动,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泼轻松,手指组合丰富多变,动手、动口、动脑同时进行。随时都能看见孩子们伸出自己的小手和伙伴们一起游戏,看到我们客人老师也很亲切的教我们一起玩手指游戏。
二、所思 :
这次学习看到那些幼儿园的发展和变化我心情非常激动,听着幼儿园负责人介绍他们的办园过程和艰苦,我深受感动,参观回来后我觉得我们要做到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我的思路是:.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多读一些专业方面的书,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2.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要做到尊重儿童,以后我们要做到给教师和家长看的在成人高度,给小朋友看的全在低处,“成人处”的墙报做到与时俱进,处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幼儿园的教师也应该学习时政,低处的墙面,留给幼儿一些展示和想象的空间。.细心、耐心、虚心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所具备的。我应该做到,做每一件事都要细心,对家长、对孩子要有耐心,在工作中做到虚心请教每个问题,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归根结底就是我对待自己的工作要有责任心。、转变教学观念,在组织活动中,要做到始终以 “ 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 的角色参与其中,多给孩子一些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不急于帮助孩子调节,而是让孩子们去发现问题,再一起想办法解决。
总之,通过这次参观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是能够简单的用语言就能表达的,总之,我很珍惜这次的机会,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类似的活动让我们去学习,使我们的自身素质和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不懂、不会的地方虚心向别人请教,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满怀爱心的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美丽的活动环境!
BYOD日渐流行
对于很多中小学校而言, 终端一直是困扰许久的大问题。首先, 学校没有这笔经费来支撑为每位学生配发一个学习终端;其次, 即便勉强为学生配发了终端, 维护又成为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再次, 这些终端的性能很快会跟不上功能日渐增强的软件应用, 接下来就是连续不断的新设备投入。显然没有哪所学校可以承担如此巨大的消耗。一些学校开始转向BYOD, 尝试让学生自带设备进入学校。虽然BYOD能很好地缓解前面的几个难题, 但也有新的困扰。
就终端而言, 智能手机显然比平板电脑的普及率更高。据调查, 很多农村高中学校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已经很高了, 而初中学校的这个比例要相对低一些, 小学则更少。从数据上来看, 在高中实现BYOD相对容易。不过一些学校一直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 因此观念需要改变, 管理制度有待创新。但相对于巨大的资金消耗, 这些都显得相对容易。所幸国内学校的移动设备管理 (MDM) 正在普及, 这让手机如何避免滥用而耽误学业的困扰逐渐被消解。不过手机也有屏幕较小的缺点, 家长和学校都为影响学生视力健康而担忧。
另一些学校的做法让BYOD更容易实现。由学校指定允许学生带入校园的平板电脑的型号和配置, 同时要求相应厂商做好售后服务支持。不过家长抱怨增加了成本, 因为一些学生已经有了智能手机, 还要另外花钱购买新设备。显然, 选用具有手机通话功能的平板电脑是新的潮流。而对于有经济困难的学生, 学校可提供设备来解决。
连接成为瓶颈
在解决了终端问题之后, 学校可以有更多精力集中思考连接的问题。连接将成为常态, 这使得学校对互联网带宽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是当前基础教育学校的工作重心。学校带宽的问题, 即便在发达国家也面临压力。最新数据显示, 2015年美国也只有77%的学校达到了100Kbps的带宽。
中小学对网络连接的需求有自身的特点。首先需要低成本, 其次是高密度的集中访问, 再次是可控制管理。这样的需求无形中增加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 也对网络提供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或许需要更高层的设计才能解决。
上海部分学校以最低消费且流量包月的形式来让电信服务商提供免费平板电脑, 一举两得地解决了网络和终端问题。管控学生滥用的问题是借助于终端 (MDM或定制) 而非网络, 这也极大地降低了网络基础设施的成本。这种方法值得网络服务商、地方电教馆和学校借鉴。
混合成为主流
如果说BYOD和连接解决了基础条件的问题, 那么怎样在学校应用起来更值得期待。未来学习的变革不可能瞬间实现, 必定要经过逐步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 创新和传统并存而非对立, 且终将逐步融合。
有人质疑当前国内的在线教育蓬勃发展不过是在强化应试教育, 把应试教育做到极致。这从当前热门的学习APP排行榜可以得到印证。不过也可换个角度思考, 极致之后应试教育的天花板也即将出现, 新的做法势必会破茧而出。一线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们也开始意识到这一点。过去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对立的两面, 而现在教育人士在思考新技术的支撑下两者是否可以有机融合。
显然, 混合不仅是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这种形式上的混合, 更多的是理念上的混合。互联网科技就像一个催化剂, 把过去教育中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结合起来。混合将成为主流。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身心成熟,适合于学习的状态。教师一方面要帮助新生熟悉学校环境和学习生活,帮助新生了解同学,结识新友;另一方面要指导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尽快地适应学习的要求。具体可以这样做:
1 开学之前,学校可以利用家长学校,给家长讲课并印发有关材料,使家长意识到帮助孩子做好学习心理准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长要给孩子介绍新学校的情况,教育孩子在学校要遵章守纪、团结同学、刻苦学习,做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家长可以给孩子介绍自己第一次上学或升入初、高中时的心理感受,并为孩子准备一些学习用品,让孩子可以感受到全家对其入学或升学的关心和重视,让孩子对新的学校、新的学年、新的学习和生活充满渴望与梦想。
2 中小学校要精心地为新生设计入学第一天的各项活动,让新生在入校时感到新鲜、高兴、自豪。在开学典礼之后,可以组织新生参观整洁优美的校园,由教师或高年级同学讲校史、校训,教唱校歌,使新学校在学生的心中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3 新的班集体可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多了解新同学,多结识新朋友”的活动,学生们通过自我介绍和相互介绍,可以了解熟悉起来,克服害怕、生疏的心理,从而产生愿意到学校和同学、老师在一起学习的愿望。
我很感谢我们园长给我这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虽然只有短暂的1天学习时间,但我感觉自己收获了很多知识,这次学到的东西对我今后的工作有借鉴之处。10月16日的学习安排时间:参观安定区幼儿园并观摩南苑幼儿园老师,福台幼儿园老师课。
当我迈区幼儿园的大门,让我感觉这个幼儿园很大气,也很舒服,而且周围的绿化非常好。走进正门,印入我眼帘的是柱子上贴的小朋友的生活照片(洗手,体育活动中的情景),这些照片可以展示给家长看,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上了楼梯,楼梯的外围是有网围住的,他们在网上贴了许多幼儿作品(如绘画、折纸),我们幼儿园可以借用他们的特色,我们幼儿园以小秒画为主,可以战士我们幼儿园的特色。楼梯的墙壁上有许多木制的板,上面的内容有一些简短的故事,也有格言。
进入教室,我看到他们每个班的班牌都是用水果来命名的,这个比较新颖,而且每个教室门口的墙壁上专门有一块区域是挂“教师的个人简介,我觉得这样可以让家长更了解自己孩子的老师的情况。在门口的另一板块是家园栏,在他们的家园栏中有“生长树”育儿知识等。“生长树”能将每个区域的内容细致化。教室入口旁边就是厕所,我感觉厕所的位置不是太好,进去有一个味道。整个教室的区域划分比较明确。
教师走廊的吊饰比较漂亮,有的把一中植物或动物的生长过程用图片的形式战士出来,更加形象生动。每走一段路,都会出现一个植物角。他们的废品利用率很高,他们会用废品制作各种自制玩具,而且一物多玩。
在上课方面,我听了五节城区儿园老师上的课,真得很不错,在体育教学方面,对我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在教学中,教师一顶要备好课,而且备课应做到:环境、幼儿、教材、备课法。
“疑、探、展、评、用”不仅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一个不断深化学习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
首先,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五元”教学模式指导下,教师进一步改变了教学方式,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进行主动探究,打开学生逆向的、发散的思维闸门,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发展促进者、学习的组织者和活动的规范者的转变。“五元”教学法,这样开放的课堂需要老师有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上老师看似讲的少了,但要求老师要讲的精,引的到位,点播的到位,由于在课堂上学生可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迫使老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养,也迫使倦怠的老师忙碌起来,要认真研究教材,开阔视野,才能上好一节课,才能引导好学生,回答好学生,这就使老师真正的“活”了起来,要求老师必须有持续的`“源头活水”才能胜任呀。
其次,“五元”教学法,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归纳创新问题,勇于评价问题,同时养成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和不断反思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表达、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思考、探索、创新,快乐,
全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彻底改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主旨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 “五元”教学模式使课堂的主角由教师变为学生,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解放”。在此过程中,学生会交流、会评价,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已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于是,学生便能够自主设疑、自主批注、自编习题,感到讲台是舞台,课堂是乐园。
第三,构建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五元“的实践中,学生争着表现、展示自我,发表自己的见解,大胆向老师质疑,学生在课堂教学上互相评价,甚至评价老师。然后老师再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客观地科学地进行评价。
从事幼教工作多年,亲子专栏作者。
幼儿园是孩子开始学习社交的第一步。幼儿园就像一个小小社会,孩子们学习建立友谊,学习解决麻烦,会碰上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当孩子准备好上幼儿园了,有哪些信号呢?
宝宝入园前的准备
1.有一定表达能力,能适时求助
年龄当然是参照指标,但也要观察孩子的语言发展,应足以表达需要。比如想上厕所、肚子饿、遇见麻烦能简短叙述,知道告诉爸妈或老师。学会及时表达,就能在即将到来的集体生活中减少困境。孩子能求助了吗?这是个重要指标。
2.了解合作和独立,能适当交流
孩子在有父母陪伴时,能自己玩么?还是不管什么情况,都“特别黏人”?如果是后者,那么父母与孩子的信任度与疆界尚未建好。平时,有没有表现出想和同龄人交往的需求呢?和小伙伴一起玩时,怎么解决争端?遇见小冲突,孩子对情绪的管控能力怎么样?从忧伤到快乐的“切换”需要多久?这也是需要观察的情况。
3.体验陌生到熟悉,能适应环境
孩子的“阅历”怎么样,有没有过一些短暂小旅行,哪怕是从家里到爸爸妈妈办公室那样的距离?在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变换的旅途中,孩子的心情变化怎么样,能否体验、观察并发现有趣的地方?如果孩子对新环境的体验不够,爸爸妈妈可能要多带孩子出门游历了。
爸爸妈妈的准备
1.调整分离焦虑,不投射心态
大人分离焦虑情绪比孩子更先到来。家长的暗示、焦虑、揪心都能塑造孩子的状态。家长每天轻松道别,简明扼要交代事项,愉快提醒下课时间,会让孩子更容易度过过渡期。
2.接纳孩子变化,不预设期待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父母不预设“别的孩子都可以,我的孩子怎么不行”的期待程序。另外,也注意不要把幼儿园当学校,不要介意孩子没有迅速学到很多知识。
3.制订接送时间,不推卸责任
在家制订良好接送制度,确保每天接送孩子时间固定,幼儿园不是加班时的临时看护机构。当班上同学都回家,孩子独自留在幼儿园,那样的感受对孩子来说可能是恐惧的。
4.观察人文环境,不盲目攀比
在择校时,既观察硬件设施,也观察人文情怀,以“适合、温馨、安全”程度为标准。试着让孩子上几节课,观察老师如何对待犯错的小朋友;观察已入学的宝宝对待陌生人是否有礼貌,孩子们是否开心等;也观察幼儿园整个文化,了解类似暴风雨等无预警事件发生时,幼儿园有哪些防护措施。
编辑 旦旦
入学准备指学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1]。1990年, 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 NEGP) 将做好学前儿童入学准备作为8个教育目标之首, 提出“到2000年, 所有儿童在入学时都应做好学习的准备”。N E G P还提出了儿童入学准备的五领域模型, 包括身体健康和运动发展、社会性和情绪发展、学习方式、言语发展、认知发展与一般知识。此后, 该领域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
在促进学前儿童入学准备这一问题上,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对入学准备的看法不但反映了他们对儿童入学前应具备的性格、习惯、能力和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期望, 而且这种看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自身的教育行为。Nelso n[2]通过对学前班教师的调查发现, 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以游戏为主的发展适宜性活动比传统教学活动更能促进幼儿入学准备,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们更愿意使用前者。国内关于入学准备的实证研究较少, 张向葵等[3]对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的调查发现,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对入学准备的看法比较接近, 最重视儿童社会性和学习品质领域的准备, 而容易忽视健康领域的准备;小学教师认为自理能力、学习技能和同伴交往等方面是学前教育的薄弱环节。杨阿丽等[4]研究发现, 幼儿园教师更重视儿童抗挫折能力、亲子关系、学习态度、自我控制、身体健康等方面;小学教师相对重视儿童服从权威、文明礼貌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总体而言, 我国在儿童入学准备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表现出以下特点。第一, 已发表的文章大多是对国外相关问题及研究进展的综述, 这可以使国内学者了解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进展, 但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难以直接运用于我国学前儿童, 所以相关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第二, 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多采用问卷法调查教师的学前儿童入学准备观念, 鲜有研究采用访谈法对教师的看法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第三, 大部分研究以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为调查对象, 然而帮助儿童做好入学准备应当贯穿整个学前阶段, 且在现实情况下, 幼儿园小中大班以及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教师经常轮岗, 因此幼儿园各年龄组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都有自己对于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独特且深入的看法。
鉴于此,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 对幼儿园各年龄组以及小学一至三年级教师的入学准备观进行访谈和比较, 旨在了解: (1) 在教师眼中, 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应包括哪些方面的准备; (2) 目前儿童在哪些方面的准备还不够充分; (3) 应该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准备; (4) 教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分析。希望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深入分析, 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8名幼儿园教师 (7女1男, 编号为A1—A8) 和8名小学低年级教师 (4女4男, 编号为B1—B8) 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2.3岁, 平均教龄8.9年, 均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且是主班教师或任课教师。
2. 研究工具
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研究目的, 编制访谈提纲。对6名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 (各3名) 进行预访谈后, 确立正式访谈提纲。正式访谈提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受访者基本信息, 包括教师的年龄、教龄、任教班级、学历、所在幼儿园/小学的类型等; (2) 对入学准备所包含内容的看法, 如您认为学前儿童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入学准备; (3) 对当前儿童在入学准备上存在问题的看法, 如您觉得进入小学的孩子做好了入学准备吗, 哪些方面还准备不足; (4) 您认为应该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准备; (5) 对于当前存在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一现象, 您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
3. 研究程序
首先, 两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获得受访者同意后进行访谈, 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然后, 对录音进行逐字逐句转录。最后, 分别对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和分析, 提取核心观点。
三、结果分析
1. 学前儿童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入学准备
分析发现, 无论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小学教师都非常关注身心健康、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学习品质 (如注意力、自控力、抗挫折能力等) 、社会交往能力、语言倾听与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准备。这与N E GP提出的入学准备的五领域模型类似。当然,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关注的儿童发展领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1) 在入学准备的内容上, 多数幼儿园教师更强调学前儿童在自理能力、同伴交往上做好准备;小学教师则更强调需要做好思想准备以及独立性、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学习品质的培养。
要学会和同学交往, 如果没有良好的同伴关系, 会觉得很孤单, 不要出现那种觉得喜欢就打一下、推一下, 要学会正确的交往方式。还有抗挫能力, 小学涉及考试了, 如果没考好就哭哭闹闹肯定不行, (这会) 影响自己和别人。 (A1)
上小学后, 铅笔盒、书、作业本、书包这些东西都要自己整理保管。如果没有好的自理能力, 会出现丢三落四, 上课时找不到书的情况。所以, 在幼儿园时就要学会整理书包, 增强自理能力。 (A2)
孩子需要一个适应期。首先思想上要有个准备, 要让孩子意识到我要上一年级了, 要进入一个新的环境, 以后的学习任务比较重, 不至于以幼儿园的态度对待小学生活。端正孩子对学习的态度, 让孩子正视学习。 (B3)
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力也要做好准备。很多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在教室里待三五分钟就坐不住了。小学毕竟一节课40分钟, 有的学校35分钟, 这一点 (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力) 必须加强。否则刚开学时, 一节课孩子根本坐不住。 (B2)
(2) 关于学习上的准备, 大部分幼儿园教师认为学前儿童无须掌握大量基础知识, 重视提高学习能力;小学教师则比较强调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
学习上更多的还是培养能力, 知识并不是幼儿园主要教授的, 幼儿园主要是通过游戏让孩子更多地感受、体验, 通过这种感受、体验来提高能力。 (A4)
关键还是让他们掌握一些学习方法。 (B2)
过去古人讲孩子教育方法是好学、乐学、善学。好学是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乐学, 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的事, 而不是当作负担, ……善学, 主要学的就是一种学习方法。成人要引导孩子思考, 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去理解而不是讲授。 (B5)
然而, 仍有少数幼儿园教师认为幼儿园有必要教给孩子一些知识。如A2表示“20以内的加减法, 一到小学以后立马就给你出这样的题, 你不提前学, 能会吗?”A6也认为“基础的知识要知道, 比如会拼音、掌握100个左右的汉字、会50以内加减法、会简单的英语口语”。
(3) 与小学教师相比, 幼儿园教师更注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A4提到, “幼儿园阶段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 这不光对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有帮助, 对他的终身发展也是有益的”。没有小学教师提及这一点。
2. 学前儿童入学准备存在的问题
(1) 多数幼儿园教师认为, 学前儿童在生活自理、同伴交往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较强, 但是要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在独立解决问题、抗挫折能力、自控力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他们的动手能力、生活自理和行为习惯、同伴交流、语言表述都不错, 女孩比男孩要强一些;但是独立性、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挫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合作意识也不高。 (A6)
生活习惯, 例如作息上, 到什么点做什么事, 玩具的整理与分类做得比较好;同伴交往也可以;语言沟通和表述上大部分孩子都挺好。但是进入小学后需要孩子长时间听讲, 我觉得班上的孩子自控力可能有些欠缺。另外, 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挫能力都不高。 (A7)
(2) 大部分小学教师认为儿童的注意力、自控力较差, 抗挫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提高, 也有些教师提到了人际交往能力需要提高。
有些孩子的思想还停留在幼儿园的环境中, 还拿幼儿园那种很宽松的行为习惯对待小学生活。小学的一节课40分钟坚持不下来, 老想出去玩。 (B3)
有些孩子的抗挫能力差, 遇到点儿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哭闹。自己不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B5)
注意力不能长时间地集中, 上课不认真听讲。比如, 有的同学在课堂上会突然站起来鼓掌或拍桌子, 做小动作吸引同学注意。另外, 在社会性方面, 有些孩子不知道怎样与其他同学交往, 比如说下课后, 大部分同学会聚在一起做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事, 但他会在某个角落或自己干点什么。 (B6)
3. 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准备
(1) 幼儿园教师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准备
在教学方式上,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都一致认同做好入学准备需要以游戏为主。
孩子年龄小, 正是玩的年龄, 我提倡孩子在玩中学。 (A3)
幼儿园应该多给孩子玩的机会, 因为这是孩子的天性。 (B1)
在教学内容上, 幼儿园教师眼中的入学准备似乎与幼儿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学教师则期待幼儿园教师能够使孩子在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 (如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等) 上得到更多的发展。
在生活方面, 给每个孩子分配卫生区域, 各司其职, 做好老师分配的任务;让孩子学会自己接水;吃饭时间学会自己打饭和送碗;自己穿脱衣服。 (A3)
可以锻炼他们的自制能力。比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在大班让他们练习一节课能坐到20分钟或更长, 因为很多小孩刚上小学时是5分钟都坐不住的。 (B2)
(2) 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应如何帮助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准备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都一致认为, 做好入学准备不仅仅是教师的事, 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需要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
首先, 在家庭因素上, 家长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 以身作则, 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家长首先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还有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家里不一定经济条件多好, 但是要让孩子快乐地成长。 (B2)
家长要给幼儿渗透这样一种思想, 小学生要有一定的独立性, 上课时注意力要集中。 (A1)
其次, 以提升孩子的能力为教育目标, 建议幼儿园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实施家园共育。
幼儿园应该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让孩子走进社会、了解社会, 学到一些贴近生活的基本技能。 (A3)
幼儿园的宗旨应该是在孩子入学前把孩子们培养成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人, 而不是教给孩子多少拼音、汉字。 (A5)
保持家园联系, 家长、教师间通力合作与配合, 共同帮助幼儿 (做好入学准备) 。 (A7)
最后, 社会因素大致可分为政策、大众传媒、资金支持等方面。
希望大众传播媒介给幼儿提供一个适宜他们的社会环境, 避免传播对他们不益的东西, 多增加一些公益的、适合幼儿的内容。 (A6)
针对幼儿教育的政策法规要更加细化。政府还可以出台鼓励增加亲子交流时间的政策, 例如制定家庭旅游优惠政策。此外, 还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B1)
4. 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原因的分析
教师们眼中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分为以下几点。
(1) 幼儿园迫于家长的压力
很多家长转变不了观念, 适应不了幼儿园的游戏式的教育方式, 家长认为只有学习知识才是学习了。 (A2)
其实它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是一个恶性循环, 家长的观念和要求使得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而小学把该教的东西省略了, 这又使得幼儿园必须教知识。 (A4)
(2) 幼儿园迫于小学的压力
我认为责任不在幼儿园而在小学。小学现在的要求就是你上学之前必须把拼音打好基础, 孩子进来之后一个月之内全部教完, 这样孩子压力会很大。幼儿园迫于无奈, 本园的孩子达不了标, 小学的面试过不了, 那孩子就上不了心仪的小学, 家长口耳相传后, 幼儿园生源流失了, 所以幼儿园只能这样做。 (A3)
(3) 幼儿园自身的因素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错误的导向, 主要体现在民办园中。民办园为了扩大招生, 大肆宣扬自己小学化的成果, 诸如能认识多少字, 能写多少字, 班里孩子的竞赛获奖等。归根到底是功利主义思想作怪, 让孩子过早在幼教起跑线上比赛。 (B7)
四、讨论
对于入学准备的内容,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大都提及了身心健康、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品质、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准备。这与N E G P提出的入学准备的五领域模型类似。教师们在儿童入学准备方面似乎已达成共识, 认为入学准备不仅包括读写算等知识方面的准备, 还包括身心健康、学习品质、习惯养成等, 体现了他们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 这可能与近年来我国严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以及基础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有关。对于入学准备所包含的内容,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关注点不同, 具体表现在多数幼儿园教师更强调学前儿童在自理能力、同伴交往上做好准备;小学教师则更强调独立性、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等学习品质的培养。国内研究者使用问卷调查法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5]。出现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立场不同, 幼儿园保教结合是重点, 教师更强调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自理能力, 并通过集体生活学会人际交往;而小学以教学为主, 教师更关注与知识学习相关的入学准备, 儿童是否能够独立思考, 课堂上的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成为他们尤为关注的问题。
对于我国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不足, 两类教师一致认为当前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须进一步加强。多数幼儿园教师认为, 学前儿童在生活自理、同伴交往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较强, 但是要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在独立解决问题、抗挫折能力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大部分小学教师认为班上孩子的注意力、自控力较差, 抗挫折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提高。可见, 对于儿童入学准备的不足之处,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观点非常一致。这与张向葵等人研究发现的小学教师普遍反映学前儿童在学习品质和技能上准备不足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6]。对于我国学前儿童在刚入小学时学习品质上出现的不足,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 小学与幼儿园教学安排的差异, 初入小学的幼儿对小学骤然而至的新要求和新环境, 普遍表现出不适应, 儿童感到上课时间过长、作业多、纪律约束多, 部分学生出现了身体疲劳、睡眠不足等现象;还有学生出现课堂违纪现象增多, 自信心下降[7]。第二, 在学习内容上, 由于“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 小学一年级的内容很多幼儿都已熟悉, 重复学习使他们缺乏新鲜感, 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和自制力差的现象。要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 要使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目标及大纲相衔接,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其次, 要保持幼儿园和小学师资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参考美国、日本的做法, 对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授予统一的教师资格, 实现幼儿园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轮岗教学。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均认为要促进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需要将家庭、幼儿园、社会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形成合力, 共同促进学前儿童做好入学准备。这符合入学准备的生态学观点:家庭、幼儿园、社区等都是儿童入学准备的生态环境。其中, 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扮演着半主体、启蒙、监护等作用, 可以说幼儿园是儿童入学准备的培养基地, 家庭、小学和社区是入学准备的重要资源。
通过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原因分析发现, 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非常重视入学准备, 然而一小部分教师在实践中仍然没有完全走出幼儿园小学化的误区。大部分教师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一现象不仅仅是某一原因导致的, 而是受到了家庭、小学和幼儿园自身等各方面的压力。因此, 国家有必要制订科学的入学准备评价指标, 以此向公众诠释入学准备的内涵和标准。另外, 为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形成科学的入学准备观, 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职前、职后教育以及在职培训应当将入学准备或幼小衔接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强调。
参考文献
[1]Gredler, G.R.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A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What the Future Holds[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000, 37 (1) :73-79.
[2]Nelson, R.F.The Transition to Kindergarten[J].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2004, 32 (3) :187-190.
[3]张向葵, 孙蕾, 李大维, 盖笑松.教师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观念[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 (4) :73-78.
[4][5]杨阿丽, 方晓义, 涂翠平.教师和家长关于儿童入学准备观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 4 (2) :133-138.
[6]暴占光, 张向葵.儿童入学准备的访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5) :14-16.
【学习幼儿园准备期体会】推荐阅读:
幼儿园指南学习体会10-13
幼儿园集中学习心得体会06-10
幼儿园集体学习心得体会10-11
有关幼儿园安全教育学习心得体会05-29
幼儿园教师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0-05
幼儿园学习教育法心得体会10-17
幼儿园大班学习内容06-08
幼儿园跟班学习总结06-30
幼儿园学习培训制度11-04
幼儿园托班学习试卷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