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门

2024-07-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民政部门

民政部门 篇1

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民政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政工作的重心和基础在县区民政局,县区民政局工作的效率和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问题。准确衡量县区民政局的工作实绩,有效提升民政局的工作效能,是摆在各级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课题。当前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工作考评机制,科学系统综合解决“为什么评估、评估什么、谁来评估、如何评估和结果如何运用”五个基本问题,从而为我市民政工作提出一个较为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设计思路。

一、建立科学的民政工作绩效考评机制的意义

绩效考核是现代政府机关和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也是近年来政府管理的一个热门话题,各级机关和部门对其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目前,我省从上到下普遍建立了以目标责任考评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评估方法。近年来,我市民政系统适应形势发展,转变管理方式和工作方法,按照确立目标--分解任务--组织实施--考核奖励的管理程序,自上而上建立了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目标管理责任评估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考核内容主要突出重点目标任务;考评对象主要是县区民政局;考评程序为县区民政自评、市民政局组织考评组考核打分,最后由市民政局党组确定;考评方法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看资料和实地考察等方法。通过多年的实施,促进了民政工作水平的大提高,民政工作作风的大转变,民政工作实效的大迈进。但就我市建立科学的民政绩效评估制度而论,仍然存在评估指标体系不够科学、评估机制不够完善、绩效信息不透明、评估结果运用不够充分、评估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理清我市民政绩效评估制度的基本问题,对于深入推进民政绩效评估工作,加强绩效评估制度建设,促进“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理念的落实、促进工作效能的提升、提高民政干部队伍素质、促进民政工作作风的转变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合理确定民政工作绩效考核评的主要内容

这是绩效评估的核心,也是绩效考核评估的难点。“绩效”,从字面直观理解,“绩”是成绩、是实绩,“效”是效果、是效益。因此民政部门建立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既要包括加强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的结果,也要包括完成任务、目标的工作行为和过程,是行为与结果的统一,是对民政工作的效能进行科学考察与核定的程度、方式、方法之总称,是绩效考核的创新。我市建立民政绩效考核评估机制,从宏观角度看,内容包括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行政效能建设情况和服务对象满意程度等内容;从微观角度看,包括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市民政局与各县区民政局和局属单位签订目标任务等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双创”、计划生育、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依法行政、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等职能作用发挥情况;现场会议召开、经验推广、宣传等改革创新情况和资金管理、统计报表、涉军信访维稳、干部队伍管理等执行力等考核要素进行评估。

三、科学地设置民政工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科学设置民政工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是客观公正地认定民政工作绩效的关键,具体地说就是考核哪些内容才能反映出县区民政部门的主要工作,设置哪些指标才能体现考核内容的主要方面,每项指标任务的具体数值确定多少才比较符合各县区民政工作的实际状况。为此,必须根据县区民政的工作职责科学地确定工作考评的内容和量化性的指标,形成一套对县区民政办工作客观评价、量化分档的工作考评体系。因此科学设置工作考评指标体系必须牢记“四个观点”。

一是用为民服务的观点衡量民政工作绩效。“以民为本,为民解困”,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民政工作根本目的。用为民服务的观点评价绩效,就是要衡量民政办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是否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否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说到底就是看人民群众对于民政办工作绩效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

二是用全面的观点衡量民政工作绩效。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置上,既要看当前发展现状,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工作完成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从中得到的实惠量;既要看民政事业发展,又要看围绕各级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

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做到更加全面准确的考评绩效。在整个指标体系的设置上,要全面反映重点工作、项目建设、等工作的全面发展情况,不能片面地用单一指标考核干部。

三是用成本的观点衡量民政工作绩效。民政办工作的政绩理当是施政成效剔除施政成本后的成绩。每一项政绩的取得,必然有其施政的物质资源成本、人力资源成本、时间成本等。对民政办工作绩效的考评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在这些绩效的实现过程中是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各方面的成本,达到低成本、高绩效,实现效率最大化。

四是用体现可操作性的观点衡量民政工作绩效。合理确定评估要素或考评指标的不同标准,实事求是地分出优劣好坏的不同档次,以及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和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轻重比例。对本身有任务指标、能量化考评的工作要坚持做到量化;对那些确实难以量化的目标,在完成标准和时限上要提出明确要求;对没有具体指标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有可能量化的也要尽量量化,难以量化的,则采取群众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等方式,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四、完善民政工作绩效考评的方法

民政局工作绩效考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具体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必须完善考评操作体系,规范考评办法,坚持用辩证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评价各县区的整体民政工作水平。

(一)完善民政工作考评方法须遵循“三个结合”

一是做到“静态考评”与“动态考评”相结合,突出“动态考评”。“静态考评”就是在年底一次性考评,测重于年初下达重点民政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给县区民政工作打出的是全年总体印象分,比较笼统;而“动态考评”则重点对县区民政工作和活动进行具体的全过程跟踪,把考评提前到过程中进行,根据一年做了哪些工作,每项工作干得怎样和取得的效果如何,逐项考评并计算出所做工作的“数量分”、“质量分”和“效果分”。在考评工作时,只有把“静态考评”和“动态考

评”结合起来,突出“动态考评”,才能对民政办的工作绩效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好

二是做到定期考评与随机考评相结合,使考评工作制度化。在坚持定期考评的同时,须根据工作的需要,随机对民政工作进行考评。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实地考察、个别谈话、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对县区民政工作实行多层面考评,延伸考评的触角,扩大考评的范围,增强考评的实效性。

三是做到组织考评与群众公认相结合,提高群众参与度。县区民政工作直接面对群众,绩效大小、真伪、优劣,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因此,考评县区民政工作绩效一定要走群众路线,请服务对象当裁判,进一步发扬民主,提高考评的“民主含量”,改变“官考官”的格局,让更多的群众当“考评官”,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绩效考评的知情权、评价权、监督权。

(二)完善民政办工作考评方法须做到“三个健全”

一是建立健全考评工作领导小组。绩效考评工作应在市民政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市局考核办牵头,组成由市局领导任各考核组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区民政工作绩效考评组,具体负责指导开展各县区的民政工作绩效考评。

二是建立健全考评日常工作台帐。日常的考评工作是完善县区民政工作考评的需要,是考评的基础和有益补充,因此平时就必须注意全面广泛地收集与各县区民政局工作绩效有关的素材。第一是建立季度实绩报告制度。县区民政局每季度末如实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并以书面形式上报市局,由市局考核办存档,做到考之有证、评之有据。第二是通过收集市(区)级新闻媒体、各县区及有关部门的信息和反映,了解县区民政局的工作绩效情况,为年终考评奠定基础。第三是建立行风监督员日常抽查制度。市级行风监督员定期不定期的到各县区民政局进行暗访,了解民政局日常运转的真实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

三是建立健全考评工作程序。市局各考核组对县区民政工作考评应完善以下基本环节:第一是民政局长述职。县区民政局对考评时间内的实绩目标完成情况进行

客观书面总结的基础上,在民政局组织召开的专题会议上由民政局长工作进行汇报。第二是民主测评和评议。在听取县区民政局长工作汇报的基础上,组织考评领导小组成员、区民政局各股室负责人、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对其工作绩效进行民主评议和民主测评。第三是座谈了解。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方式了解情况,获取客观、公正的绩效信息,为准确考评民政局的工作绩效提供依据。第四是开展实地调查。对纳入民政办工作考评的各项指标,组织比较系统的调查,认真做好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数据的采集、审核、核实工作,防止弄虚作假。第五是实行考评领导小组定绩制。在实行民主开放的绩效审定的基础上,考评领导小组成员结合考评情况,对县区民政局工作发表绩效考评意见,形成考核结果的正式材料。

五、科学地运用考评结果

评估结果的有效运用是绩效评估工作发挥作用的关键,对于绩效评估的监督和整改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激励约束作用,促进整体民政工作有效提升。合理、有效地运用评估结果,坚持考核结果与投入民政资金量相结合、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从而推进整体民政工作提升。

一是采取评估结果与表彰奖励相结合。在民政业务奖励工作中,要把绩效评估结果作为重要依据。对绩效较好的县区,采取树立榜样和标杆等多种形式予以表彰奖励。

二是评估结果与行政问责相结合。绩效评估结果是行政问责的可靠依据。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对存在执行不力、违规决策、疏于管理和行政不作为等情况的,要考核结果通报其同级党委、政府责成限期整改,并视情节轻重,依据有关规定追究主管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三是评估结果与民政事业费安排相结合。要把绩效评估结果作为以后编制和安排民政事业费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本部门以后预算支出的方向和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民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对完成绩效目标出色的县区,下一的民政资金和重点投资项目要优先予以安排。

民政部门 篇2

关键词:民政,档案管理

为了推动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的新理念和新目标, 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民政部门应该紧紧围绕民生档案的建管, 创新工作思路, 改进工作方法, 切实抓好民生档案管理工作。

一、注重营造民生档案的外部环境

民生问题错综复杂、涉及面广, 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层面, 是一个处于不断变化中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民政部门要利用“国际档案日”、全国或是全省的档案重要会议的契机开展好走进民生档案主题宣传活动, 发放图文并茂的宣传资料、现场讲解、现场咨询等宣传形式, 对民生问题和民生档案工作开展广泛的宣传, 以全面营造关乎民生、体察民情、善解民忧的良好环境。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定期开展档案业务培训, 组织开展多层次的学习, 提高档案管理队伍的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切实加强档案人员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作风建设, 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理念, 推进档案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档案队伍。指导和督促民政所属的各基层单位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民生档案长远发展规划, 从而更好地为民生工作的开展按创设环境。

二、注重民生档案资源的收集管理

依据《国家基本专业档案目录》的要求, 民政部门要加强对民生档案资源的收集。积极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 进一步做好对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公开信息的收集工作, 加大对涉及民生问题的新规定、新要求、新标准的收集力度, 最大限度地把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政务信息集中起来。组织档案业务骨干深入到乡镇、农村对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档案进行收集整理, 采取以点带面, 逐步推进的办法, 促进农村档案规范化。积极梳理涉及民生领域的档案资料, 凡是涉及民生, 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 积极介入, 提出建档要求。开展规范化建档。对民生档案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从源头上抓好民生档案的管理。从产生民生档案部门的建档工作抓起, 切实做好相关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 确保形成的民生档案能够及时建档, 为服务民生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来源, 切实推动民生档案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推进民生档案管理工作, 因时因地制宜培训民政各基层单位的分管领导、档案员, 要求把涉及民生利益的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 依照档案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收集到上级民政档案管理馆室上来。重点抓好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低保档案、救助档案, 以实现稳步推进。加强指导, 注重收集, 逐步规范, 切实完善民生档案体系, 进一步丰富民生档案内容, 不断增加民生档案种类, 改善民生档案结构, 以利于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实现民众利益保障的最大化。

三、注重民生档案资源的开放利用

大力实施档案利用免费制是民政部门服务民生的又一具体方式。要简化档案查阅利用程序, 积极推行便民服务模式, 认真开展来人、来访、来函等多种形式的档案查阅利用服务, 切实为查档利用人员提供便捷、高效的查阅利用服务。主动跟进、热情服务, 做好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社会互助、优抚安置、婚姻、等档案工作的监督与指导, 提供民生档案工作咨询服务, 帮助有关部门进行民生文件材料整理归档;关注民生, 构建新农村档案服务平台。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村优抚档案、农村低保档案等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档案在促进农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服务农村经济、维护农民权益、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中的作用, 帮助老百姓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充分显现档案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民生的凭证性作用。民政档案馆室应切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加强监管, 主动提供服务。在具体工作中, 做到“三个超前”:一是超前控制。民生档案不仅信息面广、利用频率高, 而且价值系数大, 群众特别关注, 应收集的民生档案要做到建档对象一个不漏, 建档资料齐全完整;二是超前监管。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 规范管好、用好民生档案并确保这些重要信息的长期安全、永久可靠;三是超前服务。要求各涉民单位和档案工作者在民生档案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不仅要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当好参谋、谋划方案, 而且要认真履行职责, 精心指导、帮助, 促使本单位民生档案有序推进, 规范运作, 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的同时为新农村建设服好务。

四、注重民生档案资源的信息安全

从部门争斗走向部门合作 篇3

在兰西奥尼看来,其实大多数员工对部门之间的合作是持认可和积极态度的,而非管理者们所认为的“部门之间的争斗源于员工的不成熟和缺乏安全感”。一线员工对部门争斗所带来的伤害比其他人理解更为深刻:这种争斗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赢家。要想寻找部门间冲突的根源,就必须到企业的最高管理层那里去探究“内幕”,因为“他们不理解管理团队成员之间必须相互支持,他们也没有把相互支持的理念传达给部门内的每一个员工”。 兰西奥尼解决部门争斗的“简单方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的集体沟通,建立一个具有共同目的感和相互支持的工作环境。

有人说过,没有濒死经历的公司很难做大。同样,兰西奥尼在书中也揭示了一个现象,就是一些公司遭遇了危及企业生存的重大突发性危机,其中凡是能起死回生的,往往都是在短期内迸发出了强大的求生欲望。在这种情境下,几乎所有的组织成员都是为了一个目的—生存—而努力,日常工作所带来的部门歧见则被冲淡。能够将这种暂时性的求生热情固化下来的公司以后则很少再为部门争斗所困扰。《破除藩篱》一书中的主人公咨询师裘德便是试图让客户公司的管理层学会思考在没有遭遇重大危机的情况下,是不是有类似“求生”的、可以让他们放下歧见的目标。兰西奥尼称之为“主题目标”,比如书中提到,两个公司合并之后,长期内部冲突不断,股价严重下挫,最终管理层在裘德的帮助下,找到了“完成合并,成立新公司”的主题目标。主题目标类似“战斗口号”,也像是“最高指示”,它是惟一的、共享性的、可定性的和短期性的,既不可定量,也非《基业长青》一书中的“远大目标”。

在主题目标确定之后,管理层必须设计与之相应的行动方案,即细化目标,这样才能明确该如何实现主题目标。所谓细化目标,如书中的儿童医院管理层提炼出的提高患者服务效率、整合临床信息系统、改善病例管理能力、促进联合规划问题和解决门诊、预约等沟通问题,这些同样是可定性不可定量的,其有效期取决于主题目标的有效期。如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质量等日常目标也很重要,但如果管理者过分强调日常目标则容易使员工产生“狼来了”效应。而“华为的冬天”和“微软离倒闭永远只有18个月”的提出,很难说不与部门争斗所带来的威胁曲径相通。

民政部门春节慰问信 篇4

值此20XX年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韶关市委、韶关市人民政府谨代表全市人民,向你们致以新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20XX年,我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工业、农业、旅游业、城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进一步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驻韶部队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们代表全市人民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过去的一年里,驻韶部队全面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主席决策部署,始终服务大局,践行宗旨,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特别是在维护社会稳定、抢险救灾、扶贫济困、助学兴教、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军民共建、创建双拥模范城(县)等实践中,勇挑重担、勇当先锋,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为民造福,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市红军老战士、军队离退休干部和广大烈军属、残疾军人、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保持革命本色,自强不息,拼搏进取,再立新功。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当前,我市正处在“创建全国、全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建设幸福美好韶关的重要保证。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稳定,着力保护好生态环境,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切实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创发展新优势。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继续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拥军活动,妥善安置转业复员退伍军人,积极做好拥军优属等各项优抚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和军(警)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

同志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抓住机遇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狠抓落实,开创韶关改革开放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民政部门讲看齐见行动学习总结 篇5

学习党章党规,自觉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党章党规是每一个党员的行为准则,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只有加强党章党规意识,才能将党章党规熟记于心,才能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听党指挥,服从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党章党规作为必修课,是党员干部的应尽义务和庄严责任。组工干部作为管干部的干部、管党员的党员,更要把党章党规作为基本行为标尺,学党章、学党规、将党章党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自觉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推动组织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学习系列讲话,向中央和省市县委领导决策部署看齐。党的xx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从理论上说,学习讲话对于推进理论创新,实现学以致用,具有突出的促进作用;从实践上说,学习讲话对于科学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突出的指导作用。组工干部承担选干部、配班子、聚人才的重任,更要将讲话作为工作、学习的灵感源泉,善于运用讲话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通过学习系列讲话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

向先辈先进看齐,作合格党员。俗话说:“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由此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不仅可以将优秀品质人格化、具体化、形象化,更重要的是能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张思德、郭明义、杨善洲、吴仁宝、李林森、沈浩等同志,他们鞠躬尽瘁,为党、为国、为民,是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组工干部必须自觉对照先辈先进,反复检视自己、透视自己,从中查找自身不足,以这些先进典型为“尺”,看一看,量一量,找到自身的差距,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信条,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从严要求,时时处处作表率,时刻不忘党的宗旨,见贤思齐,明确努力方向,迎头赶上。

河南省民政部门社会救助有关规定 篇6

一、执行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一)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

(二)《河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实施办法》(省政府令第65号)

(三)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豫财社〔2003〕61号)

(四)《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办[2005]10号)

(五)《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5]64号)

(六)《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豫政办〔2006〕34号)

(七)《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豫政〔2006〕21号)

(八)《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 456 号)

(九)《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免征农业税后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05〕47号)

(十)《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发〔2003〕158号)

(十一)《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全面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豫民〔2005〕3号)

(十二)财政部、民政部关于加强城市医疗救助基金管理的意见(财社〔2005〕39号2005年6月8日)

(十三)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豫政〔2006〕34号)

二、办事指南

(一)城市低保

1.个人申请。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由户主通过居民委员会、未设立居民委员会的直接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申请表》,并提交以下证明材料:

(一)居民户口簿、身份证、收养证、婚姻证书等证明其家庭成员身份关系的证明;

(二)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

(三)与审批事项有关的其他证明材料。

2.居委会调查评议。居民委员会或委托经办机构接到城市居民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后,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成员、家庭收入等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张榜公布,征求群众意见并核实后报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初审。

3.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初审。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20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进行调查,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4.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县级民政部门自接收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之日起1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对不符合保障条件的申请

人,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城市居民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作出的不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减发、停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决定或者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二)城市医疗救助

城市医疗救助实行属地化管理, 申请、审批程序是:

1.救助对象本人向社区居民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和有关证明材料;2.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证明材料进行审核;3.县级民政部门对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审批。救助金由县级民政部门直接发放,也可以由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发放,有条件的地方要实行社会化发放。

(三)农村低保

农村低保制度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申请、审批程序是:

1.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向所在地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

2.村民委员会接到低保申请及有关材料后,应当对申请人的家庭成员、家庭收入等有关情况进行调查,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张榜公布7天,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初审。

3.乡镇人民政府自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进行调查,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4.县级民政部门自接到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结审批手续。县级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家庭,发给《河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并将其家庭成员、家庭收入、人均补助差额等情况在其居住地以户为单位张榜公布7天,接受群众监督。对不符合保障条件的申请人,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对群众举报的不符合条件而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县级民政部门自接到举报之日起30日内核查完毕,对情况属实的,予以纠正。

对农村低保对象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审核一次。

低保对象家庭人口和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书面告知管理审批机关,以便及时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手续。

(四)农村五保

五保对象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申请、审批程序是:

1.由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村民委员会初审,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一周后上报;2.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县级民政部门;3.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后将人员名单在对象所在村的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一周,如无异议,则办理相关手续,统一发放《五保供养证》,纳入五保供养范围。

(六)农村医疗救助

医疗救助实行属地化管理原则,申请、审批程序是:

1.申请人(户主)向村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如实提供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材料、按规定领取的合作医疗补助凭证,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同意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2.乡镇人民政府应在20日内对上报的申请表和有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上报县(市、区)民政局审批。乡镇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

以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

3.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乡镇上报的有关材料应在15日内进行复审核实,并及时签署审批意见。

三、保障标准 1.城市低保

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国务院令第271号)第六条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

直辖市、设区的市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执行;县(县级市)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县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需要提高时,依照前两款的规定重新核定。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豫政〔2006〕34号)要求:2006年,全省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差金额达到70元。根据当地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适时调整保障标准。

2.农村低保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豫政〔2006〕21号)规定:农村低保标准由各省辖市人民政府自行确定。各地要本着既与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又考虑当地财政的承受能力;既保障低收入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又有利于克服依赖思想、调动生产劳动积极性的原则,按照维持当地农村居民衣、食、住等基本生活需求,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柴)以及未成年人义务教育等因素,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并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全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豫政〔2006〕34号)要求:2006年,农村低保每人每月补差金额不低于20元,省财政负担10元,其余部分由市、县(市、区)财政负担。低保标准要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适时提高。

3.农村五保供养

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56号)第十条规定: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在本行政区域内公布执行,也可以由设区的市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制定,报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免征农业税后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05〕47)号规定:各地出台的年供养标准(含粮油等实物),集中供养的不低于1200元,分散供养的不低于1000元。现行标准高于省定的最低标准的不得降低供养标准。同时,应确保五保供养水平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

4.农村医疗救助

《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卫生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全面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豫民〔2005〕3号)规定:各地制定的医疗救助起付线原则上不高于500元。救助对象全年个人累计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当地规定的医

疗救助封顶线。

5.城市医疗救助

民政部门 篇7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日益丰富和完善, 非现金支付已成为资金转移的主要方式, 非现金支付与现金支付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支付系统存储着大量的支付信息, 如银行卡信息、票据信息、贷记转账信息等, 通过监测可以非常容易地发现、跟踪可疑交易信息, 这些信息可能与逃税、洗钱或其他犯罪行为有关, 经侦部门获得此类信息, 对打击经济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础支持作用, 同时一旦确定这些资金属于犯罪所得, 及时进行控制也能为国家、集体或个人挽回一定的经济损失。但现阶段大量的上述资金交易信息还只局限在金融部门, 侦查部门要实现上述资金查控必须得到金融部门的协作。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秩序, 公安机关持续加大了对金融诈骗、洗钱等经济犯罪的打击力度, 加大了对单位和个人经济活动的调查和监管力度, 因此双方在资金查控中的协作对打击犯罪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双方联系频率的大幅度增加, 其中的相互指责和误会也在增多。

一、经侦部门与金融部门资金查控协作现状

对于经侦部门, 希望能够建立手续简化的账户紧急查控、批量查控和冻结等工作制度, 以降低成本, 提高破案效率, 而其可能导致的侵犯公民隐私权等后果却由金融部门承担, 金融机构客户减少, 对其收益带来巨大影响。并且金融部门对查询、冻结的内容不加以甄别, 或将可能存在隐患的材料提供给侦查部门, 就有可能使金融部门陷入法律纠纷的风险中;反过来, 如果金融部门认为侦查部门出具的材料或执行程序不够规范, 而提出质疑或另其补充, 侦查部门会认为银行金融部门有意推诿、不积极配合。所以金融部门希望用严格的手续减少侵权可能性, 而侦查部门希望用简化的手续实现破案的高效。

二、经侦部门与金融部门资金查控协作不畅的原因分析

(一) 协作动因偏差

从协作的动因上看, 现阶段经侦协作机制是情感型、功利型和道德型协作, 而不是制度型、法律型协作。由于协作制度没有切实的法律保障和监督机构, 实践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你帮了我, 所以我才帮你;出于面子, 或者是由于以后我可能也会有求你的一天, 等等;没有把它看成是基于法律制度的一部分来做, 所以这样的协作存在偶然性。

(二) 具体资金查控制度不清或缺失

侦查部门认为金融部门有义务全力配合其对涉嫌犯罪资金的查询、冻结等相关法律行为的执行。而金融部门作为一个制度规范、分工严密的经济体, 在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履行相关义务的同时, 也要遵守本部门内部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有了上述诸多条文的约束, 在实际办案过程中, 双方有时会因为对相关规定的不了解, 以及相关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而产生一些矛盾。比如, 按照相关规定, 银行后台只可以办理司法查询业务, 冻结、扣划业务仍由前台办理。侦查部门基于对查询范围和路程的考虑, 往往是到级别高的银行后台进行查询, 如账户有资金再到前台进行冻结、扣划。在银行营业网点相对分散的具体情况下, 侦查人员往返于前后台之间需要一定的路途时间, 也就是说查询和冻结、扣划之间客观的存在一个时间差, 而就是在这个时间差里, 存款可能由于非银行原因被转移。由于侦查人员对银行的相关规定并不了解, 就会以为银行为客户通风报信或不配合司法执行;再比如, 在经济犯罪侦查中经常进行的初查, 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能否对涉案资金进行冻结, 就会出现经侦部门认为迫于案件的紧迫性必须对涉案资金进行冻结, 但由于还没有立案, 相关法律手续还不全, 金融部门怕承担责任, 在找不到相关制度的情况下就不会配合侦查部门冻结资金。

(三) 双方利益上的冲突

由于经济犯罪客观方面隐蔽性、营作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导致在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的司法实践中存在大量的初查活动。初查并不限于书面审查, 还包括相关的司法调查, 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涉案资金的调查, 它对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管辖、侦查策略、办案思路、追赃等具有重大意义。初查期间只能采用非强制性措施, 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资金可能在瞬间进行转移, 侦查人员经常是在与犯罪分子打时间战, 所以有时需要对涉案财产采取应急处置, 早一步就可能为受害人挽回损失, 而金融部门能否及时、有效的协助经侦部门进行资金查控, 在与犯罪分子的时间争夺战中起着决定作用。

因此在实践中, 经侦部门希望根据案情的需要, 希望简化手续与金融部门进行协作, 从而取得经侦打击工作的主动权, 但对金融部门来说, 却存在一定的信誉风险, 并不是经侦部门调查的每一笔资金、每一位人员都与犯罪相关, 有些线索可能并不能成案, 如果完全根据经侦部门的要求, 在没有制度约束的情况下, 可能会使客户信息大量泄露, 影响金融机构的声誉, 导致客户减少, 金融机构收益下降;如果对查询内容不加以甄别, 或将可能存在隐患的材料提供给侦查机关, 就有可能使金融机构陷入法律纠纷的风险中;同时, 一些案件可能与金融部门本身的监管漏洞和内部职员有关, 经侦部门的工作更会收到阻力。对于经侦部门来说, 过于灵活的协作方式会带来侦查人员查控的随意性, 存在以权谋私私自进行查询、侵犯隐私的可能;同时, 脱离金融部门审核环节的查询、冻结或扣划会增加串户错划等的风险。

三、博弈视角下的解决途径

金融部门和经侦部门作为理性经济人, 都会从自身的成本收益角度出发, 选择的策略往往会出现利己而不利于整体的情况, 所以需要通过外部力量改变其成本收益函数, 从而改变其策略选择。

(一) 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定

通过谈判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合作协定, 规范合作流程以及对违背合作约定的惩罚措施。但要注意具有约束力协议的达成也将受以下因素的制约: (1) 双方是否存在比较大的共同利益; (2) 达成协议的交易成本大小; (3) 是否存在外在强制力; (4) 是否存在相应的组织推动。而在上述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 达成协定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况且即使达成了协议, 但各方在实施中出于利己动机也有可能破坏原来的协议。于是其结果极有可能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协作不畅。

(二) 健全查控制度

建立起规范可行的资金查控的行业准则和操作制度, 使各方真正了解并执行。比如, 统一金融机构查询、冻结和扣划的部门, 明确专人负责协助工作的具体落实;金融机构协助执行中, 要检查并核实侦查人员的执法证件、协助执行通知书、协助执行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文书副本原件等资料, 如遇手续不全而又情况紧急的, 先请示办理, 登记备案并要求侦查人员在规定时限内补齐手续等。通过健全查控制度, 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避免权利寻租, 构建双方协作的外在强制力。

(三) 成立专门机构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与公安部成立联合办公室, 推动部际间的协作, 形成跨部门的工作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信息交流机制, 对资金交易, 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跟踪监测分析, 以应对重大、突发、疑难案件。

(四) 加大处罚力度

对已经查明的金融机构故意不协作的行为, 金融机构职员因个人关系协助查询, 侦查人员徇私私自查询等违规行为要加大惩罚力度。理性经济人是在分析成本与收益的基础上做出选择, 通过加大处罚力度, 增加违规行为的机会成本, 有利于减少资金查控工作中影响双方协作的诱因。

(五) 建立激励机制

有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 还要有明确的激励机制, 这样才能做到奖罚分明。为加强对双方协作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力度, 联合办公室可以把协作工作定性定量化, 在年终或一定时期内进行考核、评比, 完成协作工作数量多、质量高的部门或人员, 给予表扬奖励, 使奖罚措施与案件侦破挂钩, 通过考评的杠杆作用, 给个人工作表现机会并带来工作的愉快和成就感, 同时有公平的机会因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奖励, 使之对未来发展充满期望, 同时不断增强其职务上的责任感。

(六) 完善声誉机制

在完全信息状态下, 有限次重复博弈不可能导致参与人的合作行为。Kreps、Milgrom、Robert和Wilson于1982年提出的声誉模型通过将不完全信息引入重复博弈, 证明了参与人对其他参与人的收益函数或策略空间的不完全信息对均衡结果有重要影响, 合作行为在有限次博弈中会出现, 只要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 但没有必要是无限的。这个模型简称KMRW模型, 从该模型可以得出精炼贝叶斯均衡, 只要T (博弈次数) >3, 非合作阶段的总数等于2, 于T无关。①

声誉模型表明即使是有限次重复博弈也可以实现合作, 但声誉机制发生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 当事人不合作信息及时被观察到并且该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播出去。如果一方选择背叛的信息不能为其他人所知, 他就不会讲信誉, 也就不会有建立声誉的积极性或激励;二是长期的交往能够形成对未来的稳定预期。这种稳定预期是基于声誉机制契约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所以, 通过对侦查部门和金融部门经典合作案例进行宣传, 对违规行为进行报道, 这样各方为了维护自身的声誉, 并获得长足发展, 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来获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参考文献

[1]孟丽红.浅议金融机构如何做好司法查询工作[J].河北金融, 2010, (10) .

民政部门 篇8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条例》第七条规定了司法警察九项基本职责,都围绕检察机关执法办案活动,司法警察履行职务,涉及到与办案部门协作配合问题。因此,构建司法警察部门与自侦部门紧密协作,高效有序的工作机制显得尤其重要。

一、司法警察部门和自侦部门协作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司法警察工作重视不够。检察机关多年形成的办案机制决定了司法警察的从属性、服务性和依附性。在检察机关内部,认为“司法警察可有可无”的观念、司法警察履职被动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办案部门不申请用警,警务部门不知情,应当归属于司法警察的职责由办案检察官履行,“有警不用”、“以检代警”、“检警不分”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2)司法警察履职能力弱。近年来,虽然司法警察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在编队管理、队伍规模、履职情况、保障水平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司法警察工作起步较晚,在警力配备、人员结构、专业水平、履职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的矛盾和问题,司法警察工作相对薄弱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多年来,司法警察工作局限于看管、押解、送达法律文书等几项职责,履职不全面不深入、工作亮点不突出,专业优势不明显,工作局面打不开,执警能力始终在“拿个手铐戴一下、看管目标陪一下、来个告知送一下”的低层次徘徊,遇有突击抓捕、处置群体性事件、嫌疑人逃跑等突发情况,常常出现手段简单、行动迟缓、处置失当、通联失效等问题,最终结果令人失望,导致自侦部门不信任,用警有顾虑,害怕有隐患,“想用警、必用警”愿望不强,良好的协作配合机制的更是无从谈起。

二、构建司法警察部门与自侦部门良好协作机制的意义

(1)有利于整合内部资源,发挥整体效能。在检察人力资源总量有限的现实条件下,建立科学严谨的检警协作配合工作模式,形成司法警察参与、配合、服务、保障和监督检察执法办案的良好运行机制,使检察官与司法警察各司其职,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最大限度发挥整体效能,实现执法办案数量、质量、效率、效果和安全相统一。

(2)有利于促进司法警察规范化建设。依法、全面和充分履职,是司法警察规范化建设必然要求,其成效也必然要体现于服务检察执法办案活动之中。建立适应检察业务需要的司法警察履职管理方式,形成检警协作配合工作模式,是司法警察要实现由部分履职向全面履职、由单一履职向复合履职的转变,从单独作战型向协同作战型、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的有效途径。

(3)有利于起到相互配合和监督制约作用。良好的工作模式和协作关系进一步促进检警配合,参与办案司法警察主动与自侦部门沟通,随时了解用警需求,做到行动快速、反应机智,处置果断,保障有力。从担负的职责上看,检察官和司法警察在同一案件的不同环节形成了一种分工协作又相互监督的制约关系,既保证办案工作依法进行,又能有效防止徇私枉法,刑讯逼供、超时限审讯等问题的发生。

三、完善司法警察部门和自侦部门协作机制的措施及对策

1.准确界定权责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条例》规定了司法警察九项职责,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安全事务、执行事务、侦查事务。安全事务主要包括提押、看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协助维护检察机关接待群众来访场所的秩序和安全,参与处置突发事件;保护出席法庭、执行死刑临场监督检察人员的安全等。执行事务主要包括执行传唤、拘传;协助执行监视居住、拘留、逮捕;送达有关法律文书等,侦查事务主要包括保护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犯罪现场;参与搜查;协助追捕在逃或者脱逃的犯罪嫌疑人等。安全事务和执行事务,是司法警察相对确定的职能,应当交司法警察执行,司法警察可以相对独立地依法履行职责,坚决防止“有警不用”、“以检代警”、“检警不分”等现象。侦查事务是司法警察协助检察官开展侦查活动,主要体现其司法辅助性,在侦查中检察官认为不必亲自实施的事务性侦查活动,比如查询信息、调取证据、查找涉案当事人等均可交由司法警察执行,使检察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把精力集中在侦查指挥和突破案件上。以此形成检察官、司法警察分工合理,权责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的检警关系。

2.完善工作机制

(1)用警派警机制。规范用警行为,自侦部门需要司法警察履行职责,应当填写《用警申请表》,明确用警任务和要求,部门负责人审批,提前一天联系警务部门派警,紧急情况由自侦部门负责人与司法警察部门负责人联系派警,切实改变目前自侦部门想什么时候用警就什么时候用警,任何一个侦查人员都可以电话通知司法警察部门派警的现状,杜绝用警的随意性。明确用警范围,坚持该用警时必用警,对于执行传唤、办案工作区执警、参与搜查、看管、押解犯罪嫌疑人等执行层面的任务,司法警察的参与率要达到100%。完善履行不同警务任务的用警派警制度,根据司法警察工作职能,严格“一案一派警、一事一派警”,细化用警的范围、内容、程序以及执行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完善审批流程,合理界定一般警务活动和重大警务活动范围,重大警务活动报分管院领导签发《执行职务派警令》,司法警察持《执行职务派警令》执行任务。建立警务工作运行规范和相关预案,根据工作职责,逐项制定规程,对每个具体执警行为做出严格细致的规定,做到有章可循,统一规范。

(2)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及时了解反贪、反读、公诉、控申等部门办理的重大案件有关信息,特别是有可能引涉检访的重大敏感案件,各业务部门要及时向司法警察部门进行通报,司法警察部门要主动向业务部门了解情况,与业务部门共同完善处置措施和应急预案,制定包括假想情况、形势研判、确定对策、分步实施等环节和内容的方案预案,明确自侦、法警和技术部门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对应急预案要定期修订、经常演练,提高紧急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确保遇有重大紧急情况能够快速反应、科学判定、高效处置。同时,由司法警察部门牵头,加强与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与辖区派出所建立警务工作衔接机制,规范报警的原则、出警时限、处置方法、证据的收集与固定的方式等,有效维护检察机关正常的办公、办案秩序。

作者简介:

高鹏军,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大队大队長。

上一篇:教学计划都有什么下一篇:感受母爱初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