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课堂导入设计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道法课堂导入设计(共9篇)

道法课堂导入设计 篇1

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组织教学的时候,我们会有这样良好的愿望,力求用最短的时间,使得全班学生集中精力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引导他们注意到应当完成的学习任务。“万事开头难”,教学也是如此。

导入时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在一个课题或者一个活动开始的时候,用贴切而生动的语言,正确而巧妙的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把他们引导到学习的课题上来。

那么设计导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导入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导入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导入方法要简洁明了,要一下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它们的思路很快带入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去。导入不能与教学内容脱节,要从教学内容的整体出发,服从整体,为整体服务,起作用就是要打开学生对本节课的一个思路。

其次,导入一定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部分,是求知欲的起点,导入的目的即是用各种方法把学生这种内部积极性调动起来。导入的设计要引人入胜,使学习的内容以新鲜活泼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去接受新的内容,防止产生厌倦的心理。因此,教师要精心得设计导入,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精神状态,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导入要有启发性。

导入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一步步深入,向着目标方向不断发展,通过浅而易见的事例,使学生得到启发。富有启发性的导入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理解问题的愿望,调动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内容。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否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是导入成败的关键之所在。

最后,导入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道法课堂导入设计 篇2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的导入是最简单、最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它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 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如, 教学小学语文第六册《卖木雕的少年》一文, 首先出示地图,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亚洲、中国和非洲, 然后指图开门见山地说:“非洲不仅风光迷人, 而且物产丰富。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今天, 我们来认识一位非洲少年, 阅读一个发生在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之间美丽动人的故事。”这样一下子就使学生了解了本课的学习目的, 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学习。

二、释题设疑导入法

好多文章的题目好似文章的眼睛, 是通往文章精彩世界的一扇窗户。抓住题眼, 可使学生怀着好奇与强烈的探究欲望穿过这扇窗户, 进入精彩的文本世界。如, 教学小学语文第五册《奇怪的大石头》一文导语:“上学期, 我们认识了自然界最大的‘书’竟是岩石, 今天, 做客我们课堂的也是石头, 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呢?”教师板书课题后指读课题, 设疑引学:“这块石头到底有多大?是怎样奇怪呢?课文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写了哪几件事呢?让我们马上进入文本, 共同探究学习。”这样的导入,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学习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快乐历程。

三、创设情境导入法

语文教材都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走进去是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感人情境。新课导入时, 教师就可以架设学生认知与文本情境之间的桥梁, 创设一定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感情, 把学生带入文中。如, 教学小学语文第六册《检阅》一课时, 首先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播放我国国庆节检阅的隆重场面, 将学生们带入到一个举国同庆、庄严而隆重的场景中。然后过渡设疑:“你知道别的国家是怎样欢度国庆节的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波兰人民欢度国庆的场景中去感受庄严, 感受欢乐。”教师指导学生一边看插图, 一边有感情地朗读描述检阅场景的第10~16自然段, 营造一堂激情四射、愉悦和谐的情感课堂。

四、故事激趣导入法

一说到讲故事、听故事, 可能没有一个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绘声绘色地讲述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 课堂上一定鸦雀无声, 学生的注意力也全部集中了起来。如, 教学小学语文第六册《惊弓之鸟》一文时, 首先谈话:“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故事。”一听故事, 学生们立马坐直, 认真听讲。“从前, 魏国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有一天, 他和魏王出去打猎, 看到一只大雁在空中飞, 便对魏王说:‘大王, 我不用箭, 只要拉一下弓, 便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魏王听了当然是不信了, 同学们你们信吗?”学生们纷纷摇头, “老师也不信, 可当老师读完课文时, 才相信这确实是真的”。这样的开课导入,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走进文本朗读课文, 了解故事情节, 有了这份主动与积极, 高效的学习也便产生。

英语课堂 “导入”设计技巧 篇3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305-02

摘 要 一节好课,就需要有一个精巧的导入。它既能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氛围;它既能锻炼学生口语,又能启迪学生运用英语方法去思维;它既能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师授课效果,又能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学生听课效率。本文以教学案例为事实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各种教学媒体、文中插图,尝试不同的导入方法,在平时上课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撰述出来,以供同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导入原则;直观导入; 肢体语导入; 情景导入

1 悬念导入 对比导入 以旧渗新导入

1.1 新旧知识点衔接要自然,“导”的语言要言简意赅,不能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要象《牛津高阶字典》诠释生字一样简明易懂。

1.2 “导”的时间应控制在两分钟左右,最好不要超过五分钟。

1.3 “导”的方法一定要以新语言目标为基础。

1.4 “导”应该合理的安排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之前。应充分发挥“导”的过渡作用。

“导”的方法很多。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就“导”这一课堂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归纳如下,以求教于同行。

2 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设计“导”环节时要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达到引学生“入”寓教于乐、启发思维之目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对学习课题产生兴奋和期待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从教学角度来讲,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1 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是直接借助实物、课件图片、简笔画、录像等引入新课。老师以这些直观教具为出发点和学生进行交谈。这种导入方法比较迅速。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英语,而且视、听结合,易于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利用实物、卡片等导入生词,运用图画、幻灯或其它电教设备介绍新的语言项目。

2.2 肢体语导入 。 设计导入环节时,教师如能恰如其分地利用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语言的效果,并且能使所导入的内容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收到表情达意、事半功倍之功效。如在导入 “cry, laugh, happy, sad ,"等词与词组时,教师只需利用眼神、面部表情、动作或者演示QQ表情图案动作等就能使学生一看便知,一听就懂,一练就会,并能激发学生的模仿、参与意识,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2.3 情景导入。 新的教学大纲强调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在一定的语言情景中体现的。中学生在没有自然交际环境的条件下学习英语主要靠教师去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这就需要给学生设置一个切实可行的、恰如其分的语境,把学生置于交际或半交际的语言情景之中,为学生的语言交际提供“场所”。

3 提出问题,因势利导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总会结合教材抓住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起到承上启下之作用。由于提出的问题总是比较明确,且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就会依据问题顺藤摸瓜,随着教师的“导入”顺利地过渡到下一环节。

3.1 设疑导入。 教师结合新讲授内容精心设计一些疑点,以启发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学生在学习八年级The queue jumper这一课文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一些疑问,如:“Was the queue jumper really a queue jumper?'’“Why did the other people laugh at the woman? Who was the really doctor? ”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学生自我参与意识高涨;更加积极地投入下一步训练。

3.2 悬念导入 得体的悬念是一种兴奋剂。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设下悬念,能勾起学生强烈的破疑愿望,激起他们寻根探源和求知的欲望,从而促使师生向具有“信息沟”的交际过渡。

4 循序渐进,温故知新

学习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培养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都不能一次完成,而要循环往复,逐步深化。我结合教学实际,用以下两种办法来设计导入。

4.1 对比导入。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如果能把内容相同、相反、相关等可比性的知识放在一起進行对照、比较,教学中运用简表、图像进行对比。就更能帮助学生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使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形成一个条理清楚、系统化的知识网络和思维框架,从而提高学生比较、归纳事物的能力。这样就把导入与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如在导入spend、cost、 pay for 、take 等同义字或词组的用法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板书一组句子。

4.2 以旧渗新导入。 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螺旋式的、前后相联的知识编排体系。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介绍新知识点时必须从已知到未知,即从学生已知的词汇、语法、已经具备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出发,引出新的语言点和语法点。比如在导入生字schoolwork、flashcard、 personality时,教师就可以采取以旧渗新导入的办法,先让学生把这些字分解成school + work、flash + card 、person + ality,学生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掌握生字的读音和意义,而且记忆深刻。

总之,搞好“导入”这一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是新大纲和新教材本身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师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兴趣、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关键所在。只有教师设计得精巧,英语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得以顺利实施,英语教学的目的才能如期达到。

参考文献 

[1]Widdowson,H.C.(1990).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UK: OUP. 

[2] 《中小学外语教学》(京),1998年第2、3期 

[3]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 研究 》(沪),1997年第1期 

[4] 刘道义等主编,《(中学教科书)英语》,人民 教育 出版社、朗文出版

浅谈课堂导入语设计参考 篇4

根据课标理念,使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的知识是7-9年级地理教育的目标取向。因此新教材内容的选择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知识的讲述不再是概念和原理出发,而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问题出发。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能深切地体会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初中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更易接受以感性材料为主和赋予情感色彩的地理内容。因此依据新的课标理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不管是在章节导入语还是具体内容的教学中,都应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时代特征,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是新课程导语设计的指导思想,也是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向之一。笔者围绕这一指导思想设计的章节导语,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效果很好。

二、课堂导入语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提纲享领,引人入胜

做到提纲挚领并不难,而且过去很多教师的导人语也是按这一要求来设计。但由于受重知识传授这一传统教学目标的影响,有的导语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往往以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结构和知识点的相互联系以及一些地理专业术语来组织材料。实际效果是“精炼枯燥”,虽

能很好地概括章节内容但却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与新课标不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的代表性和趣味性的理念是不相符的,而且脱离生活的说教只能让人生“厌”。初中生对趣味性强的内容比对知识性强的内容更感兴趣,这里借用上海市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说明这一点:

初中生感兴趣的内容:地理奇闻趣事、各地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各自然带的珍奇动物。

初中生不感兴趣的内容:板快运动、地壳变化的内外营力、气候成因、工农业邓经济地理知识。

因此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来说,“引人入胜”比“提纲挚领”更有实际意义,而且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于初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表现出稳定性差和可塑性大的倾向,因此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新课标所确定的初中阶段的地理教育的目标之一。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的导入语更适合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并对他们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起到较好作用。因此,章节语既要提纲挚领,更要引人入胜。

2.源于生活,用生活解读地理

新教材内容的切入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和体验,很好地体现了课标理念。在具体教学与导语内容的设计中,也应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这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习和探究地理的积极性。而且,用生活解读地理,既让学生感到亲切真实,又可降低一些抽象知识的难度。如在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你是否知道,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正说明了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原来是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地球不停自转带来了昼夜的更替和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因此你会感叹‘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又不得不在深夜观看小巨人姚明的精彩表演……”通过列举学生身边鲜活的事例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这一初中地理中最大的难点由身边熟悉的感性认识引入到理性的探究,大大降低了初中生抽象思维的坡度,既让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又收到了化难为易的效果。因此,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不仅可激发兴趣降低知识点难度,而且也使学生明白原来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学习地理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从而将对地理的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机。将对地理学习的需要从兴趣上升为动机正是新课程建设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3.形散而神不散

既然导语的内容源于生活,而“大干世界无奇不有”,身边的`点点滴滴和国内外大事都可作为素材,因此导语的表达形式以散文文体为宜,不必过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的推理。但形散而神不能散,所举生活实例,不能游离于课程目标之外海阔天空不着边际,这会导致主题的不明确削弱地理课堂的“地理性”。因此,应围绕课程标准并与教材紧密联系,以课文主要知识点为线索,将生活实例由联起来,并可巧妙灵活地将章节标题嵌入到导语中,做到既具备地理性又不乏趣味性和生活气息(详见例文)。

4.个人风格与教材风格相结合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往往因各自的教育思想、业务水平、教学经验、生活阅历、文化底蕴及性相爱好等不同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单从语言来说,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如有的是热情奔放型,抑扬顿挫慷慨激昂;有的属哲理学者型,深沉稳重逻辑严密;有的是轻松自如型,娓娓道来不温不火不缓不急。而新教材的语言风格是平实生动,有亲和力,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因此,不管个人风格如何,都应与教材风格相结合以至相融合。如热情奔放慷慨激昂又不失生动活泼;富于哲理又要通俗易懂:轻松自如娓娓道来也要亲切生动力避平铺直叙。总之,要从初中生的年龄出发,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特征,尊重学生的语言习惯和审美情趣,在个人风格中融入教材风格,不要板着脸孔说

教,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做到朗朗上口通俗生动又富有亲切感。如(聚落》的导人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或许你生活在乡村,傍三方水田依两口池塘听取蛙声一片,门前的小溪屋后的果林留下了你儿时的脚印;你若住在城市,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里商店、学校、医院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路似棋盘人来车往川流不息……”。

5.渗透学法指导

从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会学地理”比“学会地理”更重要。新的课标明确提出“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因此.教学中必须重视学法指导,解决学生的发展问题。在章节导语中也应有针对性地提醒学生每一章节的学习将主要用到哪些方法,以让学生首先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尤其是一些重难点部分的方法指导尤为重要。如在第一章的导语中,可以提出“我们将借助地球仪、采用实验演示法探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通过动手画图和制作模具,从实践中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以此来强调和提示学习和探究的方法。当然,学法指导的渗透主要是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但在导语中增加适当的画龙点睛式的方法指导也是必要的。格和学法指导等方面谈了本人对新课程导入语设计的一些初浅的看法,在实际教学中要视具体章节而定。下面例文是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导入语,供大家参考。

例文:(天气与气候)就在我们身边,留心生活细心观察你会受益非浅。“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的是《多变的天气)。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明天的天气怎样?”是人们最关心的一个话题。卫星云图能帮助我们预知天气的变化;熟悉天气符号你也能胜任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大家都希望呼吸着洁净的空气,保护大气环境于己于人都有利。

晨凉午热、寒来暑往,(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赌诉我们气温既有日变化也有年变化。“早穿棉袄午穿衫、围着火炉吃西瓜”是x疆气温日变化的真实写照;三九寒天、七月流火、春光明媚、秋高气爽,是一年中气温变幻的容颜。从热带大陆非洲到世界寒极南极洲,从海陆的气温差异到高处不胜寒,这便是世界各地的冷热炎凉。

“黄河之水天上来”并不是李白的夸张,黄河正是汇集了降落于地表的雨、雪、冰雹而滔滔不绝奔向大海。从“春雨贵于油”的华北到‘’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原来降水既有季节变化也有地区差异。林深树密叶尖滴水的雨林集中在赤道附近,南极洲虽是地球上最大的“固体水库”却又被称为“白色沙漠”;从长白山到阴山、天山,翻山越岭一路走过,你会见到森林、草原和荒漠;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乞拉朋齐迎着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而成为世界“雨极”。各地降水多少不一样,(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会为你细说端详。

《世界的气候》复杂又多样——纬度位置的差异使得赤道地区与南极洲的气候截然不一样;山青水碧鱼肥稻香江南好风光,是人人称羡的鱼米之乡,而同纬度的西亚却是一毛不拔的戈壁沙漠,人迹罕至处处荒凉,只因为江南西亚分居大陆东西两岸;地形的高低起伏也会使气候变模样……气候对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全球变暖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天气和气候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动手画好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地图分析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和气温、降水。气候之间的因果关系。

【浅谈课堂导入语设计参考】相关文章:

1.导入课堂的谜语

2.《化石吟》教学导入设计

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入设计论文

4.关于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设计

5.论文:浅谈导入语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6.最新《水乡歌》课堂设计参考

7.《提灯女神》课堂设计参考

8.《田忌赛马》课堂设计参考

道法课堂导入设计 篇5

一台好戏演好序幕、一篇新闻写好导语、一部乐章奏好序曲,先声夺人,能激发人的兴趣和注意力。同理,新奇多趣,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把学生带进一个跃跃欲试,美不胜收的学习天地。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优化课堂教学的 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学导入设计

(一)导入:指教师在一个 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境界的语言艺术与行为方式。它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 后面的高潮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总之,导入过程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为师生即将进行新课教学作好心理准备。导入设计,顾名思义,是一节课的开头设计。

(二)导入有 以下功能:

1、引起注意,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趣,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教师以新颖别致的导入就像一块无形的磁石,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住,迅速地他们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

2、承上启下,温故知新

以旧知识点为依托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使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搭桥铺路,从而激发学生探讨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以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3、开启思维,诱发思考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学生在课堂上只有积极地进行思考,才能促进感知、记忆和想象。任何训练的获得,也都离不开积极的思维。而课堂导入巧妙地设计就是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一颗火种。

4、画龙点睛,突破重点

每节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如果教师紧紧的抓住重点或难点进行导入设计,这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是十分重要的。另外课堂导入还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总之,导入设计有激励功能、诱导功能、衔接功能、美育功能和协调功能(消除紧张,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情境)等。

(三)导入的要求

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可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启发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趣味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这就要求设计导入时,要重视在“趣”字上下功夫。设计得巧妙、生动活泼,有趣味性,使学生想学、爱说、学有兴趣、学有收获。

3、多样性

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和思想实际出发,结合教学目标而确定导入方法、形式与手段应用,从而注意导入实效性。

4、概括性

导入是引路,开启思维,诱发学习兴趣,而不是正式授课,因此要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好的导入能达到如巴班斯基所说的“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的目的。不仅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而且能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

(四)导入设计的方法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 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方法,由于教学对象、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1.复习导入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每堂课开始时,教师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便于将新旧知识逻辑地有机联系起来,便于教师循序进渐进地开展教学。复习导人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唱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人题”、“知新”。2.设问导入法

教师依据教材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新课的重点,提出问题,导人新课,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引发探索问题奥秘的兴趣。这种设疑导人,以疑促学的方式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因而教学中较为普遍地被人采用。它还包括,巧设悬念法、设疑法、提问法、练习法等。3.故事导入法

许多神话、传说、典故、名人趣事无不与教材的内容有联系,对学生极富吸引力。例如,在初二政治课中讲人类社会的产生时,如果先讲“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夏娃”等神话故事,然后提出.“人类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再讲述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会把学生从神话引向科学,从谬误导向真理。

4、情境导入法

学生情感的触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生动感人的情境又能增强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发学生的愉快情绪,学生进入情境就会引起思想共鸣。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根据教材,展示图画、播放歌曲或以幻灯、录音、录象等教具的使用和文字语言的描述来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并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深入体会教材的内涵。它包括歌曲导人、录像导入、音响导入、问题情境等。

5、举例导入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从身边事例、生活现象等大量感性材料分析入手,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波动他们求知的心弦,从而导入新课。

6、小品导入法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搜集或自编一些微型小品,让几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课堂里作即兴表演。这种导入直观性强,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气氛活跃热烈,促使学生积极地思维。

总之,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喻导入、歌曲导入、实例导入、谚语导入、图片导入、故事导入、导语导入、数据导入、音响导入、实验导入、幻灯导入、录像导入、小品导入、谜语导入、儿歌导入、竞赛导入、诗词、名言导入、举例导入、漫画导入、实物导入等。

导入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借安徽傅元根同志的话说:“导语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总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就是成功的导语。,’这也就是课堂教学的“凤头’了

二、课堂教学结尾设计

一节好课不仅要巧设导入,还应该处理好结尾。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课堂教学是同样道理。好的导入并不是成功的全部,小结的失当也将功亏一篑。课堂结尾也是一门艺术,好的结尾会使整个讲述在归纳中得以升华,在练习中得以巩固,在朗读中激起共鸣,在描述中余音袅袅„„ 下面介绍几种好的结尾形式。

(一)结课设计的方法 1.归纳总结法

正如苏格拉底在与费得罗斯谈演讲的结尾时说的:“对于演讲的结尾,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就是说总结性地将所讲过的内容再重复一遍,将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话再讲一遍”。课堂结尾也须如此,但也可采用其它形式进行归纳总结。如有的教师能巧妙地采用归类、列表等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的教师有时通过学生的复述来进行归纳总结(或学生谈收获与体会、借助板书配合等形式),等等。虽形式有别,但目的是一个。使知识条理概括化、系统化,又增强了记忆。2.情感激励法

课堂教学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激行。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0卷,第255页)因此,教师在讲授完一堂课之后,要能将内容深化、生发开去,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使其产生共鸣。不但“知之深”,而且“爱之切”,或“恨之入骨”,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地兴奋不已。(自己以饱满的激情、精练的语言表达,感召结尾、导之以行,抒情结尾等)3.朗读设置法

有些课文,语言流畅、精彩,便于朗读,且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在课堂的结尾时,让学生朗读,效果很好。如„„„„这种朗读,使学生的感情与书本知识达到融合,并在朗读气氛中受到教育和感染。这种结尾,虽然简单,但却有较大的收获。在课堂结尾时,带领同学们朗诵了一首从《初中生》上转抄的《友谊,你在哪里》的诗,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其诗为:„„„„„„ 4.解疑答问法

南宋大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学习不可无疑,每一堂课如果教者能启发学生对所授知识因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而提出问题,及时解疑答问,则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学而无疑。在课将结束时,设计“大家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的?”培养学生经常向老师提出问题请教的好习惯。

5、画龙点睛法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总会有重点和一般,哪些是重点,怎样让学生抓住重点?在课堂即将结束时,通过小结,清理思路,点明中心和要害。强化主题,升华知识,又能达到领悟事物、陶冶情操的教育目的。

6、学以致用法(问卷测查法和作业练习法等)

掌握知识的目的最终在于应用。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认识、理解、解决纷繁复杂的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结尾时,不妨应用所学的知识,针对某些热点问题,同学生探讨、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应用性教学。

7、首尾呼应法

这种方法是在课终之时,解决新课导入时提出的问题,以达到前后照应、守卫相连、浑然一体的教学境界。应用此方法小姐,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启发学生思前想后,体验学习成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黄昏后大酒楼)小品。反映社会现象,如何维权,进入本课学习;升华主题(社会责任感)举报,8、名言和典故结尾

9、巧设悬念法(铺垫结尾、承上启下法)

悬念结尾,发人深思。既概括新授内容的重点,又为新教学内容的讲授有机地埋下伏笔,给学生以心理上和知识的准备。课的结尾的巧妙安排,还能使学生感到“课已尽而意无穷”,这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习兴趣,课下继续探讨问题,乃至为下一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

10、文艺结尾,寓教于乐

学科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应用诗词歌曲等文艺形式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结尾,不仅能丰富和深化教学内容,还能把理论知识与艺术融为一体,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产生一种兴奋、愉悦和满足。以收到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二)课堂教学小结设计的基本要求

1、巩固性:以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教育效果的目的。

2、针对性:根据教师、学生的差异,课型与教学的内容区别,加以确定方法与手段。

3、简约性:言简意赅

4、发展性:它不是将其仅视为课堂教学的终结,而是将其作为教学的新起点,重于知识深化、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道法课堂导入设计 篇6

摘 要:针对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导入做了一些实践的探讨,内容主要包括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导入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导入

世界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爱提问题的学生就是善于积极思考、富有创见的学生。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问题情境已成为联结数学和生活之间的纽带,在数学学习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质疑是促进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导入的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问题情境导入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情、认知规律、心理特征

情境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所教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二、问题情境导入的教学设计要有趣味性和数学味

案例(1):在教学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时,创设了如下的情境:

一天,小明和几个同学到王爷爷的养鱼塘参观,王爷爷要他们几个帮忙估计一下池塘有多少条鱼,小明他们几个不知该怎么办,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们想想办法吗?

此问题一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就开始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创设应尽量源于学生的生活,不脱离学生的实际。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不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师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要充分发挥情境的趣味性、问题性,为教学服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在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问题情境导入的教学设计要有直观性

直观性问题情境导入的设计内容要直观、易懂,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学生能借助直观性领悟数学的本质,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演示、探索、发现,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因此,在新知识教学引入时,根据教学内容,重视直观演示、实验操作,就会使学生感兴趣,就能较好地为新知识的学习创设思维情境。

案例(2):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前准备了许多轴对称图形和轴不对称图形,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找出轴对称图形,并总结出它们的特征,为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和性质的探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问题情境导入的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和探究性

问题情境导入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和探究性目的在于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它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积极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广辉.创设条件引导探索.中小学数学,2001(12).[2]伊红钟,旭天,陈士军.初中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3.(作者单位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纸坊初级中学)

浅谈数学课堂导入的设计 篇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 学习如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 不仅使得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而且便于保持获取的知识, 并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创设学生所熟悉的、鲜活的情境, 展示知识的发生过程, 是我们数学课堂导入情境的切入点, 几年来我在教学导入情境的设计上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数学的“现实”情境, 从学生生活角度入手设计导入方法

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潜意识知识及生活经验相关性越大, 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越浓。因此课堂导入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出发,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导入上课的内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体验开始导入新课, 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不但有用而且能解决大问题, 从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

1、实物导入

教师及时抓住数学本身的抽象逻辑美, 诱发学生联想, 在美感中提高他们追求真知的动力。从直观的容易引起想象的问题出发, 创设可视的教学情境。

如斐波那契数列是大自然的基本模式, 大多数植物的花瓣数都恰是斐波那契数, 兰花、茉莉花、百合花有3个花瓣, 毛根属植物有5个花瓣, 翠雀属植物有8个花瓣, 万寿菊属的有13个花瓣, 紫菀属的有21个花瓣, 雏菊属的有34、55或89个花瓣…。上课时用实物图导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方法。数学知识体系严谨完整, 知识结构联系紧密, 上复习课时用类比可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如在复习集合概念时可用类比导入:交集、并集、补集思想类似于日常谈判、交流、创新的理念;如坦克是矛和盾的并集;向盐水中加盐, 盐水变得更咸了, 说明不等式成立。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梯形面积公式中

类比导入方法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前后联系。

二、创设数学的“问题”情境, 从学生“好凝”角度设计导入方法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联系生活实际发问, 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1、趣题导入

趣题往往能引人入胜, 成为导入新课的引子。如在讲等差数列时, 可用趣题导入:一只猫抓到100只小老鼠, 为了惩罚他们把它们排成一排, 第一次吃掉位于奇数位上的老鼠, 第二次又将剩下的位于奇数位上老鼠的吃掉, ……依次操作, 问聪明的老鼠应排在第几位才最后一个被吃掉?学生兴趣起来了, 找规律, 教师引入新课, 用等差数列知识进行分析揭开答案。虽然解法与普通题一样, 但这种趣题来源于生活, 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样的还可用数独、二十四点等趣题进行导入。

2、悬念导入

人人都有好奇心, 学生也不例外。打破常规思维制造悬念, 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时, 教师说这张纸厚度0.01毫米, 若问反复折三十次会有多高, 让学生猜测……, 教师报出答案比珠穆琅玛峰还要高时, 学生非常诧异, 追问其中的原因, 教师借机引入新课, 用等比数学的通项公式解析揭开谜底。

三、创设数学的“活动”情境, 从学生“好动”角度设计导入方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教师要教活动的数学, 设计直观、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外显性实验活动来导入, 不仅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建立动作表象, 形成感知动作思维,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而且能促进学生运用表象激发思维, 进而促进学生建立符号表象,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能被大多数学生所接受。创设活动情境, 这种通过演示进行观察或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来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发现数学结论的导入方法, 还能活跃课堂气氛, 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1、实验性活动

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里亚尔提倡教师要教活动的数学, 设计直观、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外显性实验活动来导入。

如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时, 让学生动手实验, 先用剪刀将三个角剪下, 将三个角的顶点与顶点、边与边对齐依次排开, 用胶水固定, 测量拼成角的度数。如在讲正多边形的镶嵌时, 让学生做实验, 用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 (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十八边形) 纸板绕同一顶点进行拼接, 第一步实验:寻找用同一种正多边形镶嵌的方案数, 第二步实验:寻找用不同种正多边形镶嵌的方案数。通过实验探索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学会自主学习实验中蕴藏的数学规律, 培养了合作精神。此外通过做实验如折纸制作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正多边形等方式都是很好的实验导入办法。

2、其他综合活动

如在复习集合运算时可活动导入:A1—A4表示第一组到第四组的同学;B表示戴眼镜的同学X表示男生;Y表示女生;R表示穿校服的同学;S表示杭州市区的同学;U表示全班的同学。游戏规则 (教师写出下列式子, 符合条件的同学站起来) : (1) A1∩B; (2) B∪Y; (3) CU (A3∩S) ; (4) Y∩A4; (5) (R∪A2) ∩X; (6) CUR; (7) CUX; (8) CUB;精心设计活动内容, 把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活动中去,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掌握了数学规律, 体验学习的快乐,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当然数学课的导入方法远远不止这些, 每一种巧妙的导入方法都取决于教师平时的积累和课前的精心准备, 只要教师从学生学情、数学元素、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 认真钻研学法教法, 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职高数学导入的新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现状, 提出创设数学的现实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的思想, 并分别从这三方面入手设计导入方法, 旨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境,教学设计,导入

参考文献

[1]周长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龙岩学院学报》, 2006年7月刊。

[2]陈芳:《数学新学习活动的实践探索》, 《江干教育》, 2008年特刊。

谈电子线路课堂导入设计 篇8

一、生活经验引入法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引起联想,自然地导入新课。例如,收录机为什么直流、交流都可用?在KTV唱歌时,出现“啸叫现象”是什么原因?数字电视为何比模拟电视清晰?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使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就是身边发生的事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演示实验引入法

演示实验是展示电子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条件。例如,桥式整流将交流电转变成脉动的直流电,经过电容滤波后,脉动直流电变得平滑,且输出电压平均值将增大。学生通过发现、比较,转化知识。教师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各级波形,等学生对各种波形及变化有一形象认识后,再改变滤波电解电容的大小,观察波形平滑度和幅值有何变化,让学生思考或讨论,应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现象。这样,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主动融入到课堂氛围中。

三、设问引疑法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在教学之始,应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联想,渗透学习目标,具有较好的效果。例如,学完RC积分电路的结构原理后,笔者提出问题:“如何改变输出三角波的幅值?”学生从波形变化的过程及条件分析得出,可以改变电阻R、电容C或矩形脉冲的tp参数。那么,每个参数的增大或减小,又是如何影响输出三角波的幅度呢?学生通过分析,自己搞清楚其中的因果关系,继而明白利用积分电路可以从宽窄不同的脉冲串中挑出宽脉冲。这一过程使学生领悟了应如何全面、灵活地分析具体问题,掌握了一些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

四、类比引入法

有些概念、原理比较接近,学生易混淆。所以,讲新课概念时,应以类似的旧概念作类比引入,有助于认清概念的区别性。例如,教学过程中,运用知识的迁移和类比模式,可使学生化难为易、去繁为简,思维清晰,迅速掌握新知识。通过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比较、归纳,从而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例如,将数学中十进制的进(借)位规则迁移到二进制中,并将其一一列在黑板上,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所要探究的内容与上述十进制的进(借)位规则极为相似”。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时的“乘权相加法”。

五、以旧拓新法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未知到已知、由低级到高级这一客观规律的。学生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教学中,可以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由复习旧知识入手,导入新课。 例如,讲解“射极输出器静态工作点”时,可以这样引入:先画出固定偏置直流通路,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题;然后,将电路结构稍加改变(变为射极输出器直流通路),再要求学生分析。这时,学生处在一种“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都欲言而不能。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引入新课,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六、悬念激趣法

在电子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放大电路时,笔者是这样引入课题的:“明星开演唱会时,观众众多,他是怎样让大家都听到歌声的呢?”小小的问题,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七、开门见山法

开门见山,就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入方法。在某些章节的开头,往往采用这种方法。例如,“数字电路基础”一章就可以这样开头:“前几章所讨论的模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都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但是,数字电子技术中遇到的是脉冲电流或电压,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就是脉冲电压的变换和分析,了解脉冲分压器和晶体管开关的特性。简要说明学习目的和要求之后,引入新课。

(作者单位: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

道法课堂导入设计 篇9

马山县林圩镇第三初级中学 潘丽娜

摘要: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入便是走进这一艺术殿堂的关键一步。优秀的课堂导入设计是开启语文教学艺术殿堂的金钥匙,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是要成为语文教学艺术殿堂的门外汉,还是要成为语文教学艺术殿堂里的行家,笔者认为应该从重视和研究课堂导入设计做起。本文围绕如何设计课堂导入,从回顾复习、作者介绍、故事引入、悬念设置、情景创设、图物展示、游戏互动等方面展开探讨,为成功的语文课堂教学摸索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导入 设计策略

什么是课堂教学导入?课堂教学导入也俗称“开讲”,是指教师在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行为。课堂教学导入的成败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授课效果。对于课堂教学导入,于漪老师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的导入。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种常见的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

一、回顾复习导入法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通过回顾复习,既可以检测学生对旧知识掌握情况,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印象,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真可谓“一举两得”,因此回顾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最常用的导入方法之一。

例如在《春》一课中,授课教师设计下面的导语:同学们,我们就学习了许多古诗,其中有不少是描绘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来一个比赛,看谁能说得出描绘春天的诗句最多——“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也与春有关,那就是朱自清的散文《春》。

这个课堂教学导入的设计,就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使学生联想到将要学习的

心中想到高山,他的琴声就像雄伟的山川竖立在听者耳旁,钟子期听后就赞叹他的琴声就像巍峨挺拔的高山;伯牙想到了流水,他的琴声犹如翻滚的江水流进听者的心中。钟子期听后就会称赞他的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于是世人都称钟子期为伯牙的“知音”。几年后,钟子期去世,伯牙悲痛欲绝,他感到自己已经失去了世上唯一的知音,于是把琴摔碎,从此再不弹琴。—今天我们再来学一学,白居易与一个歌女之间的知音故事。

此法虽然效果明显,但所讲故事要与课文有一定的联系,且故事讲述要精彩生动,切不可把语文课堂演上绎成故事讲坛。

四、悬念设置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前,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念,进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产生一种非弄清不可的探究心理,然后再导入新课学习。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的导入: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动。鲁迅自己也这样说:‘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

于老师在设计这则导语时,紧扣人物特征,给孔乙己定位是一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然后再通过三个与课文息息相关的问题,布下一连串的迷阵,并且明确告诉学生答案就在文中,成功地设置了悬念,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了寻找答案的强烈欲望,在老师的引领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由此可见,最好的悬念应该来自于课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才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认真学习后取得成功的快乐。

游戏,是人类最古老的娱乐方式,它可以淘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心智。在课前设计游戏互动,既可以是增进师生感情,活跃课堂后气氛,还可培养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翁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角色分组,让各小组认真预习课文,上课前让各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扮演课文中的相应角色,通过戏剧的方法来表演课文内容。待学生表演结束后,结合各小组的表现,一边点评各角色的表演者的表现,一边分析各角色的性格特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互动游戏中,充分理解课文主旨和寓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互动导入法常见于低年级的课堂,其实在高年级也可以运用,因游戏不分年龄。无论年龄大小,要成功运用游戏互动导入法,关键在于如何掌握一个表演的度。如果游戏互动表演度过短、过轻,只是蜻蜓点水,就无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果游戏互动表演度过长,过重,又会主次颠倒,容易把课堂教学变成单纯的游戏表演。

除了笔者以上列举的七种,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好的课文教学导入犹如一个“锤子”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能带领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带领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带领学生体会语言的魅力,最终完成授业解惑,教书育人,传承文明的教学任务。

总之,课堂教学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它是课堂气氛的催化剂,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开始。无论采用何种课堂教学导入法,都应以学生为主,因人而变,因势利导,因文而生,切实把课堂教学导入变成展示学生才艺的舞台,也只有这样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才能真正地走进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

参考文献:

[1] 张圣君.情感,让语文教学绽开美丽之花[J].文教资料 [2] 方晓映.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情感的探讨[J].文教资料

上一篇:爱岗敬业话题作文小学生下一篇:爸爸的眼睛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