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变更调查方案

2024-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土地变更调查方案(精选8篇)

土地变更调查方案 篇1

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方案

为准确掌握2010我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扎实做好今年土地变更调查监测工作,根据《福建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2010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的通知》(闽国土资综„2010‟263号)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掌握2010我县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保持二次调查成果的现势性;适应“一张图”建设和“批、供、用、补、查”的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满足土地管理日常业务的现实需求,实现监管方式从“以数管地”到“以图管地”的重大转变。

二、工作任务

依照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以2009末数据为基准,全面查清我县2010土地利用变更情况,逐级汇总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如实核定实际耕地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今年土地变更调查监测工作主要任务是:

(一)土地变更调查

利用国土资源部下发的遥感监测成果,结合本建设用地审批、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情况,以2010年12月31日为统一时点,按照土地变更调查的有关要求,实地调查并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全面查清2010内全县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重点掌握新增建设用地、耕地等变化情况;结合当前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更新基本农田上图成果,掌握的基本农田现状情况。具体内容包括:各类土地利用及权属变化调查;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调查;新增耕地坡度和类型调查;新增可调整地类变化调查;以及基本农田情况。

(二)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及数据汇总统计

依据外业调查结果,按照数据库更新有关技术规定,逐地块更新我县二次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形成2010土地利用变更数

据县级成果,并利用土地调查数据库,按照变更调查数据汇总要求,汇总内每一块土地的利用变化情况,形成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汇总结果。结合土地管理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编写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三、技术要求与方法

(一)调查底图制作

根据国家下发的遥感监测成果调查底图,与二次土地调查标准时点最终数据库成果进行叠加套合,通过目视解译,在底图上补充和标注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结合我县2010建设用地审批、整理复垦开发、灾毁耕地、违法用地查处等资料,制作土地变更调查底图。

(二)耕地变化情况调查

通过实地调查,并依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的有关材料,确定新增耕地来源类型,具体分为:土地整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其他原因增加。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的耕地取得配号的可作为本补充耕地。

内将闲臵的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开发整理成园地,并经土地和农业等相关部门共同认定能调整成耕地的,作为“可视为补充耕地的园地”,在相应属性表中加“KB”记录。

对于因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变更为园地、林地、草地以及坑塘等农用地,且耕作层未破坏的,可认定为可调整地类。包括:可调整果园、可调整茶园、可调整其他园地、可调整有林地、可调整其他林地、可调整人工牧草地、可调整坑塘水面。

(三)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调查

2010新增建设用地按三种类型区分,即本年批准本年建设

(B)、本年批准尚未建设(P)、本未批先建三种类型(W),本年批准尚未建设的土地仍以宗地为单位进行认定,并开展建设用地细化分类的调查。对新增建设用地中的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以及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规定的分类,填写新增建设用地细化类型统计表。细化调查的各地类面积之和,须等于土地变更调查“城市、建制镇、村庄及采矿用地”的图斑面积。细化调查面积数据仅用于本土地变更调查的数据汇总分析。

(四)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包含了所有变更图斑的具体变化情况,是记录土地权属和地类变化及相关信息的唯一原始资料,是土地调查数据库更新的唯一数据源。按照《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的填表具体说明,详实记录实地调查情况。

(五)更新数据库

按照数据库更新有关要求,利用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建库软件,将《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以及外业调查结果输入计算机,更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同时,利用国家统一下发的更新数据上报软件,将导出的增量数据进一步检查封装,生成用于上报的更新数据包,并上报市国土资源局。

(六)数据汇总和统计分析

1、将《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各属性,按照数据库变更的技术要求,录入土地调查数据库,形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汇总结果。结合土地管理形势、政策及制度,开展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编写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2、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汇总统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2010土地变更调查以2009年末数据为基准;省级行政区域界线和省级土地总面积不得擅自改变;图斑发生合并、分割等变更时,应保持图斑总面积不变。

四、上报成果

1、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

2、县、乡(镇)2010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分析报告;

3、按国家统一下发软件生成的2010更新增量数据包。

五、工作职责分工

(一)成立2010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土地变更调查监测全面工作:组长林文革,成员李辉斌、陈义生、陈济云、陈汉

三、林镇荣;办公室设在地籍测绘管理股,主任:林镇荣(兼),工作人员:陈文庆、方浩、林兴发。

(二)落实责任

1、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上下协调、联系汇报、有关工作要求与业务规定的解释及数据、成果汇总,完成相关部门有关资料的调查上图工作,经相关部门核实后更新土地调查数据库,全面查清各类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责任人:林镇荣)

2、局办公室:负责会议通知,后勤保障,人员协调,车辆安排,编报经费预算,核拨经费等工作(责任人:李辉斌)

3、规划利用股:负责提供土地利用计划下达、执行情况资料,负责提供基本农田补划、调整等相关图件、数据等资料,配合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责任人:陈义生)

4、耕地保护与农用地转征股:负责提供建设用地审批资料,并核实审批建设用地的变更调查上图结果;提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灾毁耕地、经初核通过的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经依法批准占用及补划的基本农田等资料及政策依据,核实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灾毁耕地、基本农田的变更调查上图结果。(责任人:陈汉

三、蔡如林)

5、执法监察股:负责提供本违法用地的数量、范围、位臵、地类、面积及查处情况,并对违法用地的变更调查上图结果核实。(责任人:陈济云)

6、各国土资源所:负责实地踏勘、调查、核对、变更统计,做好与所在乡(镇)林业、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衔接,如实填写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并分类汇总,进行初步分析及工作底图变更,详实反映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责任人:各国土资源所所长)

六、时间要求

(一)11月15日前:拟定《工作方案》,成立2010土地变更调查监测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设计、印制表格,开展业务培训。

(二)11月30日前:机关各股室按《工作方案》所作分工提供数据资料。国土资源所根据《工作方案》要求,完成2010土地

变更调查监测工作的外业调查任务,如实填写各种表格,将变化图斑描绘在工作底图上,并对本乡镇地类变更状况进行汇总分析。

(三)12月1日至10日: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组织地籍、规划、耕保、监察、测绘等部门负责人实地抽查4—5个国土资源所外业成果;并由详查办公室对各单位提供的图件、数据等资料进行详细审核。

土地变更调查方案 篇2

1、土地变更调查不仅保持了地籍资料的现势性, 而且使实地界址点位逐步得到认真地检查、补置、更正, 使地籍数据中的文字部分逐步得到核实、更正和补充, 还使初始地籍中可能存在的差错逐步得以消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要逐步用高精度的变更成果代替原有精度较低的成果, 使地籍资料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它满足新的需求, 使地籍成果的质量逐步提高。

2、变更调查充分发挥了土地管理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闸门”作用, 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计划提供科学的基础数据, 为第二次土地调查提供准确的农业用地基础数据, 为今后确定各年度实际耕地面积和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提供依据, 为核定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缴纳情况提供重要依据。

二、土地变更调查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连续性和多样性, 及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需要各部门和各基层的配合, 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开展变更调查工作的投入有限

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包括外业调查和内业数据成果整理, 技术性强, 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支持才能完成。由于投入有限, 没有专项经费, 不能聘请专业技术人员, 不能购置较先进的测绘定位工具, 不能及时对变更进行调查, 这就制约了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2、从事土地变更调查人员的专业知识较为贫乏

一方面, 投入的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与繁重的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任务不适应;另一方面, 从事土地变更调查的人员大多缺乏专业方面的知识, 对有关的基础知识、技术手段和方法不大了解。在以往的调查中, 将变更地块的位置在图上标注错误。

3、技术手段落后, 工作效率不高

首先,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是经常发生的, 变更的内容情况不同, 各种数据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因此要分时分段地及时做好变更的相关登记、统计工作和年度报表工作, 避免调查工作的长时间累积。而实际上每年只是在要求上报资料的时候才搞一次, 一项经常性的业务工作成为了时间紧、任务重的突击工作。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全年的变更调查任务量, 这就难免有丢落的现象发生。

其次, 野外采集工具的限制。由于技术条件所限, 县级一般都是采用钢尺进行野外的调查作业, 由于钢尺的局限性, 变更图斑的形状、位置等不能准确体现。此外由于工作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 使他们在完成一些常规的统计工作时效率很低。

4、人为因素的干扰

为保证进度和质量, 每年的变更调查都需要乡镇基层土地所的配合。在变更调查的过程中, 上至领导, 下至配合外业调查的普通人员, 对每年的变更调查有着不同的认知, 隐瞒和多报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变更登记地类时存在有虚假现象, 如明明是耕地被占用而登记上报的资料中却填写的其它情况, 造成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的真实性较差。

5、变更登记档案资料的管理欠规范

变更调查结束后, 有的基层人员对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资料的意义不大了解, 以为这项工作完成了, 与以后工作没有什么关联。同时, 有些单位对初始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档案资料管理不重视, 存放和保管随意, 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资料丢失现象, 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变更调查成果的有序管理。

三、做好土地变更调查方法的探究

土地变更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如何才能使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使我们实时地掌握国土资源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情况, 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通过从事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对如何做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认为应加强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全面提高对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认识, 解决经费问题

科学的决策必须建立在准确把握现状情况的基础上, 各部门应加强对土地变更调查这项基础工作的领导, 提高其工作地位。同时, 增加土地变更调查的投入。

2、充实技术力量

结合实际情况, 对各县国土资源局从事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学习的培训, 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部署, 承担基础数据的收集、统计、整理和分析。研究制定土地变更调查的工作和技术方案, 并定期考核所做的工作, 逐步使土地变更调查工作真正得到落实。

3、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运用到地籍管理的具体实践中, 要逐步建立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 及时变更土地利用数据库, 这样可以使土地变更调查的实施走上规范化、科学化发展的轨道, 从而真正做到实时地提供土地变更调查的文字和图件成果。同时应充分发挥计算机技术在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中的优势, 提高工作效率。

4、分时段、分年度把工作做好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是经常发生的, 变更的内容情况不同, 各种数据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因此要结合上级的要求和部署, 分时分段地及时做好变更的相关登记、统计工作和年度报表工作, 避免调查工作的长时间累积。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方法探析 篇3

【摘 要】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是国土资源管理的础性工作,通过调查能够对土地利用面积、数量、类型等参数有个准确的了解,为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因此加强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方法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方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种新型的调查方法,以期为提高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效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

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为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提供实际性的参考依据,是科学管理土地资源的重要途径,尤其现在科技飞速发展背景下,应不断探索和实践将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调查土地现状变更调查中,进而不断提高我国土地利用管理水平。

1.传统土地利用变更方法

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方法主要有卫星遥感、航测、直接外业调绘三种,其中利用卫星遥感能够很方便的获得有关土地利用的数据,不过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遥感获得的图片数据分辨率较低,因此,比较适合监测区域性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而使用航测方法进行土地变更调查,从实际航拍到后期的数据处理环节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工作效率并不高。而直接外业调绘通常有基层土地管理人员依据辖区内的土地利用变更情况,按照变更调查的相关要求,确定变更调查对象以及其范围、位置等参数,然后查阅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相关图件,最终确定变更调查的线路以及站点,进而开展野外调绘活动。野外调绘过程中如果遇到变更图斑形状比较规则,且地物点容易分辨时,则可使用截距法、距离交汇法等对其进行补测;如果变更图斑形状不规则,而仍能轻易找到地物点,则可运用常规测量仪器进行补测,即在变更调查基础图件上补测变更图斑;如果图斑的形状较大且地物点不足时,则应布设导线控制点,然后在室内运用方格法、求积仪法计算出其面积大小。该种方法的野外劳动强度比较大,且地物点不太好找,导致工作效率低,而且计算出的面积误差较大。

2.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

该种土地变更调查方法是将地面调查与3S技术相融合,在现有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技术,采用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手段进而自动获得土地利用变更的相关信息。外业操作主要运用GPS技术确定变化图斑的范围、面积、类型等参数,进而量测零星以及线状地物。内业的操作以地面调查为依据,在数字环境下结合GIS技术更新基础图件。下面探讨一下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具体实现。

2.1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

利用3S技术对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纠正、配准以及融合三个方面,其中纠正包括在参考正射影像图的基础上对土地利用图实施的相对纠正,以及参考地形图对卫星遥感图实施的正射影像纠正两种内容。通过纠正能够配准融合不同时相影像以及不同的传感器,并能将卫星影像融入到大地坐标系中,同时还能将遥感影像和土地利用图进行配准叠加;而融合影像是为了将处在同一范围中表现地物不同性质的帧数融合处理后使其形成一帧,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地物出现的变化。实际工作中常用比值算法、线性复合、Lab变换实现分辨率较高的全色影像与分辨率低的多光谱影响之间的融合。

2.2利用 GPS 技术进行变更调查

利用 GPS 技术进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1)PDA-GIS 的调入。在 PC 上将土地利用数据库转换成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土地利用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部颁标准格式),再转换成 PDA-GIS 的矢量格式,以 GIS 的方式在 PDA 上显示行政区域界线、权属界线、地类界线、权属性质等。

(2)手持机现场调查。手持机现场调查过程如下:

①开机进入系统主界面。

②系统初始化参数,如省市县代码等。

③打开需要测量地的底图,该图为矢量图。

④新建数据文件或打开数据文件,用于存储采集的几何数据和土地地物要素的属性数据。

⑤接收 GPS 点位数据。

⑥变更调查数据记录及对应的图形操作,将测量出的 GPS 点显示在 PDA 上,进行增加、删除、修改、合并等操作,使之生成点、线、面等基本要素,在土地地物要素的属性数据输入(不一定输得完整,可回到内业处理)时,可完成跟点、线、面的关联关系,从而完成土地变更调查的空间几何位置与属性的记录与关联。

⑦完成调查,保存数据,退出系统。

(3)内业处理部分。利用 PC 上的 GIS 系统进行图形编辑处理、属性修改;进行事后 GPS差分处理;生成变更后的土地利用要素属性数据库和空间几何数据库;再转换生成土地利用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部颁标准);最后回到土地利用数据库。

3.基于正射影像图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

传统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研究时需要内业与外业同时进行,即先通过外业获得土地变更信息的底图,然后将其扫描成栅格图。内业则需要将扫描成的图形进行矢量处理,并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饰,不但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且工作程序繁琐,工作量比较大。而基于正射影像图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采用GIS软件处理土地利用内业图,能够减少扫描聚酯薄膜图的相关操作步骤,降低扫描过程中因图纸变形出现较大误差的机率。除此之外,该种技术能够将内业外业工作较好的融合在一起,提高内业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方便的统计出不同类型图斑的面积。

4.总结

本文对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的传统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较为先进的3S技术支持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和基于正射影像图和GIS技术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方法,这两种方法显著提高了调查数据的准确性与工作效率,因此在实际工作应善于运用。

【参考文献】

[1]赵俊三,闫磊.土地利用现状图形属性数据变更调查及处理方法研究[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2]杨志毅.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信息系统[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土地变更调查方案 篇4

--以奉新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为例

刘开红,徐贵兴

(江西省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江西,南昌,330001)摘 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奉新县土地更新调查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将有助于各级国土部门和建库技术承担单位提高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质量成果。关键词:土地更新调查;数据库;质量控制

Research of Data Quality Control Method of the annual Land

Use Changed Surevey

Liu kaihong,Xu guixing Abstract:The data of annual land use changed survey is very important to national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s.In the paper,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annual land use changed survey of Fengxin county , and discusses quality control methods available so as to make the relative land departments build better productions of land-use database.Key words:Annual land use changed survey;database;quality control

0.引言

准确的、可靠的、现势性强的土地调查数据是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决策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束后国土资源部根据需要制定了基于新技术、新方案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制度和方案,以确保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时间短,任务重,技术手段先进,加上作业队伍分散,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加强土地变更调查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势在必行。作者结合奉新县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对数据质量问题及控制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希望能与读者探讨分享。

1.变更源数据的收集

土地变更调查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源数据是基本要素。源数据是

保障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成功的关键所在,为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提供基础。因此,变更调查源数据收集主要把握住正确性、可靠性和全面性。奉新县土地变更源数据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基础数据库、卫星遥感监测数据和其他相关的土地利用数据。

2.源数据的质量分析

土地变更调查收集的源数据直接影响变更成果。变更前需要进行全面分析:

基础库数据的质量分析。奉新县提供的变更调查中基础数据库有两种:MDB格式与MAPGIS格式。MDB格式由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制作,是地方数据上报经更新汇总处理后获取的。MAPGIS数据为奉新县日常业务使用格式数据。两数据理论上一致,但因更新方式、数据结构、软件系统以及数据的压缩保存方法不同,都会造成两数据间存在极小的差异。

图1-

1、奉新县mdb格式数据

图1-

2、奉新县MAPGIS格式数据

卫星遥感数据的质量分析。卫星遥感监测数据是国家通过卫星快速获取特定时段该区域影像,采用专业遥感软件将该影像与往年同一时段该区域影像进行叠加分析,综合判断两个之间的影像差异,提取可能发生变更的范围数据。遥感数据现势性很好,但综合内容较多,尤其对于属全国变更调查二类、三类地区存在影像不清晰,或云层覆盖较多的情况,数据需要野外实地检验和辨别。

图2-

1、情况较好的监测图斑

图2-

2、需野外核实的监测图斑

其他相关的土地利用数据主要有奉新县建设用地审批数据,土地开发利用、土地整理等数据。它们一般都关联了对应的配套文件,其准确性需甄别。

3.源数据的筛选

(一)基础数据库的筛选。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奉新县MDB格式数据与MAPGIS格式数据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图形部分存在误差≥0.0001M(M为图形比例尺)的偏移。考虑到最终成果应采用MDB格式数据进行校验,这些微小的差别可能会给数据变更带来不可预测的错误。因此,即使MAPGIS格式数据使用方便,奉新县变更基础库仍选择采用MDB格式数据。

(二)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的选择。卫星遥感数据以监测图斑形式表现。检验监测图斑数据奉新县采用室内判读与野外实地踏勘相结合的综合调查法。对于影像清晰,参考位置明显的监测图斑,通过室内判读,就可以确定其是否需要变更(如图2-1);而需野外调查的监测

图斑(如图2-2),则做好全面的记录及拍照取证。通过汇总分析,最终确定奉新县需变更的监测图斑个数及面积。

(三)其他的土地利用数据的筛选。奉新县土地利用数据变更的合理性甄别特征为:是否具备奉新县政府批准文件及省国土资源厅批示文件,批准面积、形状、位置是否相一致,用地年份是否符合变更要求等。通过这些条件选择符合变更调查所需的土地利用数据。

4.数据变更的过程质量控制

经过前期对奉新县数据分析后,变更调查工作进入数据处理阶段。在基础数据库中进行更新的过程涉及奉新县的遥感数据、新增建设用地数据、土地开发数据等各方各面,容易出现疏漏、错误,这将造成数据库局部质量低劣,严重的将影响整个数据库的质量。对此,依据工作经验总结质量控制流程图设计如下(图3)严格控数据质量:

图3.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流程图

根据质量控制流程图,数据阶段性处理结束后都须及时对数据进行认真全面的核对,发现错误整改并补充遗漏,反复确认无误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直至奉新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项目结束。

5.数据质量的控制效果

奉新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项目的数据质量控制从源数据收

集入手,对各类数据质量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实地现状为基准择优筛选,全方位地控制变更流程,有效地保障了项目质量:

①奉新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项目限时一个月,时间短,任务重。数据质量控制方案的实施使奉新县土里利用变更调查项目实施有序、进度合理,节约了项目用时,保证了项目质量。本项目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次性通过了省级检查、国家核查。

②分步骤、分环节的对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基础数据库、遥感监测数据,其他土地利用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采用质量控制流程图的工作模式,保障了奉新县变更调查数据实地与图形一致,图形与属性一致,数据库变更成果全面、真实、可靠。

③从后期看,奉新县2012年的卫片执法图斑(变更中产生的疑问图斑)远少于2011,也从侧面证明了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6.结束语

土地变更调查数据质量控制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过程,笔者结合了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根据土地变更调查相关要求,对土地更新调查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数据质量控制流程进行了探索。本文提出的质量控制方面的思路,能够给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建库单位根据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参考文献:

[1]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GB/T 17941.1-2000.[2] 土地变更调查技术要求,地籍管理司.2010.[3] 曾珏.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县级数据库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国土资源信息化,2009.[4] 仇生泉,卢松耀,任向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的数据质量控制.地理空间信息,2009.[5]王刚武.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相关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探讨.科技

土地变更调查方案 篇5

以南京大厂区某地块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为实例,提出了资料收集、源项分析、监测因子筛选、监测布点、场地地质水文勘探和土壤及地下水采样分析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方法,探讨了评价标准和确定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范围的方法.

作 者:王华 Wang Hua  作者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36 刊 名:环境污染与防治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 年,卷(期):2005 27(3) 分类号:X3 关键词:土壤   地下水   污染调查  

★ 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 治理水污染的初中作文600字

★ 高氟地下水处理技术介绍

★ 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及修复技术

★ 庙岛群岛地下水污染的成因与防治对策

★ 水污染调查报告

★ 水污染调查报告

★ 水污染论文

★ 论文进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方案 篇6

为规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工作,提高调查成果质量,保证调查任务按时完成,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 号)的精神 , 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有关规定 , 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的与对象

(一)主要目的1.提高各级土地调查技术管理人员的项目管理及质量监控能力 , 掌握土地调查专业知识、调查操作技术和质量检查控制技能 , 使其能够胜任本次调查的技术与行政管理工作。

2.提高专业调查队伍对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定的理解和掌握 , 统一调查技术要求、操作方法、作业流程和质量标准 , 保证调查成果的统一性 , 提高成果质量。

3.提高师资队伍对土地调查技术规程、规定的理解 , 统一师资队伍对调查技术方法、作业流程和质量标准的认识 , 使各级培训统一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

(二)培训对象

1.负责承担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的师资人员。

2.各省级负责调查组织实施协调的行政与技术管理人员。

3.各市、县级从事土地调查的行政及技术管理人员。

4.承担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5.承担第二次土地调查地方任务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培训内容

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编写全国统一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培训教材》。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五方面 :

(一)基础理论知识

开展土地调查相关基础知识培训 , 主要包括测绘、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土地变更调查等基础知识 , 以及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等。

(二)技术标准

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系列标准、规程规范等方面的培训 , 包括对总体方案、实施方案以及技术规程、规定和标准等要求的准确理解和把握。

(三)实际操作方法

根据调查技术流程 , 对调查每一阶段和每一道工序进行实际操作培训 , 包括调查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数据建库、数据汇总以及图件编制和成果分析等。

(四)项目管理

对项目招投标、经费管理、计划管理、质量控制管理等制度和办法进行培训。

(五)检查验收

对检查验收的制度、程序、内容、方法、评价指标等进行培训。

三、培训形式

培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讲求实效的原则,把培训需求、课程设计、组织管理和培训评估等教学的主要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 采取课堂培训、试点示范、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主要形式有:

(一)课堂培训

采取短期培训班方式,在土地调查工作开展之前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集中办班培训,以多媒体现场示范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方式进行。

(二)实地操作

根据实地情况进行选择试点,开展实际操作示范,提高调查人员的实际作业能力掌握土地调查的技术流程、操作方法、成果质量要求。

(三)示范交流

召开现场会,交流土地调查的经验和具体做法,总结土地调查经验、教训,展示土地调查的各个环节和最终形成的成果。

(四)网络辅导

利用网络技术,在各级国土资源网站上开办网络课堂,将土地调查培训内容放到网上,随时可以查阅、学习, 同时开办网络信箱 , 定期解答地方土地调查人员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

四、组织形式与培训重点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培训分层次组织实施,采取国家级培训和地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全国土地调查办负责实施全国范围培训工作,包括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要求,进行考核管理。地方培训工作由地方各级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一)分工与要求

1.国家级培训

全国土地调查办负责对承担调查培训的师资队伍、省级从事土地调查技术及行政管理的人员、承担国家级调查任务的专业技 术人员进行培训。

省级从事土地调查技术及行政管理的负责人员必须经过全国土地调查办组织的培训;承担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国家级任务专业队伍的技术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必须经过全国土地调查办组织的培训。

2.地方培训省级负责对承担省、地、县从事土地调查技术及行政管理人员和承担第二次土地调查地方任务专业队伍的技术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各地(市)、县(区)从事土地调查工作的主要技术和管理人员必须经过省级土地调查培训;承担地方调查任务的专业队伍技术负责人和主要技术人员必须经过省级培训。专业队伍中经过省级培训的人员比例不低于30%,其他人员由专业队伍自行组织培训。地(市)、县(区)负责对乡级土地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二)培训重点

针对师资队伍、各级土地调查技术及行政管理人员和调查专业队伍等不同培训对象 , 培训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1.师资队伍

全面培训 , 包括全面理解掌握总体方案、实施方案、规程、规范、标准等内容。

2.土地调查技术及行政管理人员

重点是管理培训 , 包括理解总体方案、实施方案;了解规程、规范、标准的内容;掌握调查项目的组织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经费管理、生产管理及检查验收等方面的要求。

3.专业队伍

重点是技术培训 , 包括对规程、规范、标准的理解 , 熟悉遥感影像地类判读 , 掌握具体调查方法。

五、培训考核

全国土地调查办对培训工作、培训质量、培训效果进行检查监督。每期培训结束后 , 由培训学员填写质量反馈表 , 对培训质量作全面评议。培训主办单位根据学员反馈意见 , 完善培训工 作。

培训主办单位按统一要求 , 组织结业考试 , 从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等方面进行考核 , 考核通过后 , 颁发结业证书。取得结业证书人员比例低于 30% 的专业队伍 , 不得从事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六、实施计划

(一)准备阶段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要求 , 制定培训计划。全国土地调查办组织有关专家 , 编写全国统一的培训教材 ,编制全国统一的考试题库。

(二)前期培训

全国土地调查办 2007 年 7 月底前完成省级师资人员培训 , 通过培训后的师资人员方可开展再培训。

全国土地调查办在2007年8月开始分期批准对省级技术及行政管理人员,以及调查底图生产、调查成果核查专业队伍进行培训。

省级及市县调查办在2007年8月开始分期分批对各级管理人员及调查专业队伍进行培训。(三)中期培训

从2007年9月开始,在调查不同阶段,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不定期开展专题培训。

(四)后期培训

土地变更调查方案 篇7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是国土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利用也发生着快速的变化,为了更好的获取土地利用现势数据,国内外发展了遥感制图、航测制图和直接外业调绘等土地利用信息获取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调查周期长、效率低、入库难、调查尺度不精细等缺陷与不足。所以,利用现代3S技术将传统的方法加以改进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随着以掌上电脑(PDA)为代表的移动式计算系统的日益普及,以便携式PDA等手持设备为基本的硬件平台,利用无线通讯和嵌入技术,在移动设备上嵌入优化的GIS应用程序、地理信息数据库及专题数据库信息,可以实现移动GIS[1]。因此,开发具有一定精度、体积小、价格适中、界面友好的PDA产品,成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发展趋势。

1 系统总体设计和功能设计

1.1 系统总体设计

土地利用调查与变更技术路线是:在Window Mobile系统的PDA上,通过无线网络访问网络数据库,将预调查更新的基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下载到本地PDA上,再通过现场调查与其进行对比,对已变更地块进行更新。通过GPS采集节点坐标,实时地对增加或修改的地块进行编辑,实现坐标定位数据及土地属性数据的实时采集、编辑和后处理。再通过无线网络,将已确认的更改信息发送到服务器端数据库,以达到土地利用调查实时、高效的目的。

2.2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的主要功能应包括:1)数据读写模块包括数据文件的打开、变更图层、存储等;2)图层操作模块包括地图的放大、缩小、漫游、选择地物等;3)图层管理模块包括对当前预编辑图层的选择等;4)图层编辑模块包括点编辑、线编辑、面编辑、文本编辑、删除对象、手动绘制、插入节点、移动节点、删除节点等;5)数据传输模块主要是数据同步功能。

2 系统的实现

2.1 系统的开发环境

系统的开发是在PC环境下,采用ESRI公司的嵌入式开发平台Arc GIS 9.3中的ArcGIS Mobile类库与Microsoft Visual C#2008开发工具进行集成开发。由于Microsoft Visual C#2008中提供了虚拟仿真器,可以方便地进行PDA测试。

2.2 主要功能的实现

1)申请预调查的地图服务功能[2]

以土地利用调查员的身份登录到移动端,向服务器提交申请,申请预调查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下一步的土地利用调查与更新做准备。

2)基本视图浏览、查看功能[3]

实现了GIS软件的基本功能,如放大、缩小、平移等操作。通过调用Map Action类库实现,其主要代码段如下:

3)图层管理功能

图层是GIS数据组织和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空间数据进行分层是GIS对数据管理的重要内容。本系统中通过Tree View控件显示图层,然后再对预编辑图层进行选择。本实验将TreeView命名为layersTrVw,主要实现代码段为layers Tr Vw.Bring To Front(),通过layers Tr Vw_After Check事件,对图层选择进行控制。

4)交互编辑

能否和计算机交互是评价GIS系统的重要指标[4]。本系统的交互功能主要包括地物的增删、地物属性及节点属性的修改,节点的插入、移动、删除等。节点操作的主要事件代码如下。

3 系统的应用

将本系统命名为Landmap Data Renovate,进入系统的初始页面(如图1),点击进入系统,通过用户名和密码验证,给用户赋予权限。再从网络数据库中加载土地利用现状图,本实验加载辽宁省辽阳市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将地图显示在主窗口中,通过工具菜单的放大、缩小、平移等选项对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浏览。经过外业的调查与对比,根据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更新。

土地利用调查与变更主要是对图斑的变更。图斑变更是系统的核心模块,对图斑的变更包括图斑位置信息和属性信息的变更。图斑位置信息变更可分为自动变更和手动变更,均是通过GPS信号与接收模块和用户所设定的参数信息来完成的(如图2)。属性信息变更包括目标识别码、地类代码、地类名称、权属性质、村镇名称、所在图幅等的变更(如图3)。

4 结语

本文研究了基于PDA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方法,采用辽阳市土地利用数据,对Land Map Data Renovate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基本能够满足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工作,初步解决了传统方法工作量繁重、成本高的问题,能快速、及时、准确地提供现势性数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对国土资源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有一定的意义。但在数据管理方面还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杨贵军.单一时相遥感数据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自动检测方法[J].遥感学报,2005,9(3):294-299.

[2]刘烨,季石磊等.C#编程及应用程序开发教程(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汤国安,杨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土地变更调查方案 篇8

摘要:土地变更调查对保持土地调查数据的现实性具有重要意义。自“3S”技术应用于土地变更调查以来,效率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仍然面临着“3S”集成程度不高与数据共享程度不高的问题。为此,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研制了S.P.M.平台,旨在提高数据共享程度,深度集成“3S”技术。本文基于S.P.M.平台,提出一种变更调查的内外业一体化工作思路。

关键词:S.P.M.;变更调查;3S;内外业一体化

引言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威廉·配第所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是人类与社会互动的产物,各类土地的分类面积、质量、分布情况与利用状况处于变化之中。尤其是土地利用状况,它是一个动态过程,处于频繁的变更之中。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铁路、公路等基建工程在如火如荼开展,各类民宅商楼拔地而起,这使得土地利用状况更趋复杂化、多样化与动态化。为了反映土地利用状况的现实性,及时掌握土地动态变化状况,土地管理部门决定自1996年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标准时点的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其主要内容是全面查清本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以及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情况,并逐级汇总上报,形成各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成果。土地变更调查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它是获取土地基础数据的重要途径,而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切实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前提,是强化建设用地审批管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土地督察和执法监察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依据,也是衡量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因此,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意义重大,它既关系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也关系到国民经济计划、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变更调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充分利用前沿技术,研发出了国土资源S.P.M.平台,以期在技术上实现变更调查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提高变更调查的准确性与科技化水平。本文基于S.P.M.平台,提供一种新的变更调查方法,借此启发后续的技术研发或相关的应用研究。

1.传统的土地变更调查方法概论

土地变更调查工作是指对自然年度内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变化,以及各类用地管理信息,进行调查、监测、核查、汇总、统计和分析等活动。年度变更调查工作任务以实地现状认定地类为原则,以日常变更为基础,全面查清年度内各类土地的实际变化情况,重点查清建设用地、耕地的年度变化情况,并更新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

从历史角度,我国土地变更调查方法的沿革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1)1996年~2008年手工作业变更阶段。这阶段以第一次土地详查成果为基础,常见的变更手段有卫星遥感、航测和直接外业调绘。遥感数据受制于分辨率,主要应用于区域性的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用航片到野外调绘、室内量测,处理周期长。因此,最常用的方法是在1:10000土地现场图上进行“直接外业调绘”,即以纸图作为工作底图,用常规方法进行测量,手工填写相应的变更调查记录表,将变化图斑边界勾勒到土地利用图上,最后进行内业数据处理和面积统计工作,最终汇总成年度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这种方法存在如下缺陷:测量方法落后,仅从相邻地物关系进行位置判定,难以获取变化边界的空间位置,导致图斑形状与面积的不准确;全手工化作业,工作量大,统计过程复杂,难以保证成果质量。

(2)2009年至今的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阶段。这阶段的土地变更调查以在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二调”)中快速发展的“3S”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综合调绘法,完成土地调查底图生产、实地现场核查与数据库更新工作。基于“3S”技术的土地变更调查技术的实现主要包括:①基于RS技术的变更图斑的发现。主要包括遥感影像的纠正、配准与融合,DOM的生产与变化图斑的识别等流程。②基于GPS技术的变更图斑的调绘。先识别出变化地块的大概位置并标注在地图上,然后在野外采用GPS技术补测地物主要补测点坐标,并标绘在调查底图上或直接将坐标输入计算机,按实地界线走向绘制图形,并量算面积。③基于GIS技术的数据库更新。将土地利用的变化数据导人信息系统与二次调查的数据库进行空间叠加,经分类变更、综合变更、台账变更后生成统计报表、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变更调查数据库等。

采用“3S”技术进行土地变更调查以来,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调查成果实现了“一查多用”,有利支撑了“一张图”建设,深化了综合监管平台的应用。但在“3S”实际应用中,集成度还不高,GIS与GPS并未真正实现“一体集成”(即单机集成),因此需要分别单独携带GPS接收机与笔记本电脑(或PAD)。由于GPS与GIS的分离,传统的“调图——打图——实地核查——属性信息记录——内业数据整理”的作用模式中,打图、属性信息记录、内业数据整理环节都依靠纸质图,既浪费纸张,也浪费时间。同时手工记录属性信息和内业数据整理更是增加了变更调查工作中数据出错的几率。在内业已经全程数字化的时代,外业还极度依靠纸质图纸与核查记录表,内外业失去衔接,这极大地制约了变更调查的工作效率。为此,采用移动终端集成“3S”技术,尤其是深度集成GPS与GIS技术,在野外利用平板自带的GPS技术采集变更地块坐标信息以及相关属性信息,满足内外业无纸化对接要求,保证内外业数据有效衔接与汇交,最终实现在移动终端设备上“电子地图——数据采集——自动成图”的一体化作业模式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土资源S.P.M.平台介绍

2-1国土资源S.P.M.平台的概念

国土资源S.P.M.平台(界面如图1)是四川省国土勘测规划研究院结合现有的技术条件与数据现状,采用先进的嵌入式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RS(遥感)技术、无线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开发的一款旨在代替纸质图纸进行国土调查、规划、管理等工作的移动平台。

从数据角度,国土资源S.P.M.平台本质上是一种面向数据架构的客户端聚合服务。它直面国土行业广泛存在着的多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问题、数据的实时采集、更新维护和统一管理问题、以及数据为核心的云计算和云服务机制问题等,为国土资源的数字化管理提供一种坚决办法,也为国土大数据面临的瓶颈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提高国土数据利用率,挖掘海量数据的价值,这一开始就是S.P.M.平台开发的初衷。

如果从技术角度来看,S.P.M.平台实质上是一种“3S”集成技术,它巧妙地利用了平板电脑的嵌入式开发,调用平板电脑的内置GPS模块,最终实现了“一张图”移动化应用。所谓“3S”技术,是指RS、GPS和GIS技术,GIS技术位于中心位置,三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如图2所示)。其中,RS用于快速地发现大区域范围内地面上的各种变化,及时地为GIS进行数据更新;GPS主要被用于实时、快速地采集空间位置;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综合处理、集成管理、动态存取、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通过深度集成“3S”技术,S.P.M.平台以RS技术获取高分辨率影像,生成正射影像工作底图;以GIS技术组织、管理、分析各类信息;以GPS技术定位,获取三维坐标,最终实现了变更调查的内外业一体化。

2.2系统的实现与主要功能

S.P.M.平台使用java语言进行开发,采用C/S的系统架构,基于Android 4.4版本(兼容低版本,而且平台不断保持更新),基于ArcGIS Runtime SDK for android 10.2.3进行开发。

尽管变更调查每年有所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主要任务包括权属调查、地类调查、基本农田调查、属性调查、数据库更新、数据汇总和编写报告等部分。可以概括为外业实地核查与内业整理入库,而S.P.M.平台更多地用于外业实地核查,但采集的数据必须可生成国家标准的数据交换格式,进而方便土地变更调查内业处理时调用。设计思路如下:由野外调查人员手执加载影像图、监测图斑等数据的S.P.M.平台,图斑定位与导航、拍照、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采集、核查记录填写等一气呵成,最后将外业核查结果打包导出、上交。总体设计框架图如图3所示:

根据变更调查的特点,S.P.M.平台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能够将前后两个时相的影像数据、shp属性数据加载到系统中,同时支持行政界线、农用地转用、批地与供地信息、基本农田、土规划图等辅助数据等,实现浏览、查询等功能。②对shp数据中要调查的图斑,能够显示图形及属性,按图斑编号进行查询,并可修改属性信息。③支持拍照、录音与录像,照片编号默认为图斑编号(或标识码)+“_zp_”+序号,照片标注图斑中心点经纬度坐标与高程,并将现场拍照或录像材料挂接到对应图斑。④对新增变更地块,实现绘制草图、现场录入属性信息、将现场拍照或录像的材料挂接到对应图斑等功能。⑤将修改属性信息后的图斑和新增变更地块图斑按照要求属性信息自动生成shp格式数据,为进一步土地变更数据整理做准备。⑥将平板电脑的快速定位功能植入开发的系统中,实现快速定位、GPS采集等。

通过充分整合ArcgisGIS对Android移动平台提供的支持进行系统开发,S.P.M.平台完美地实现了上述要求。S.P.M.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①地图操作模块:地图的放大、缩小、漫游、点选择等。②GPS功能模块:包括图斑导航、GPS点定位、GPS形状采集等。③图斑变更模块,图形手工、自动变更、属性变更等。④数据组织模块:包括业务图层、矢量图层、采集图层、底层图层等,底图图层与矢量图层用于浏览数据,业务图层用于变更作业,采集图层用于随记功能。⑤查询、检索模块:包括图斑查询、法律文件查询。⑥取证模块:包括拍照、录音与录像等功能。S.P.M.的功能结构如图4。

3.基于S.P.M.平台的变更调查工作流程

围绕每年变更调查的目的,紧扣任务,根据“三下两上”的工作模式,采用工作流原理合理分解作业环节,基于S.P.M.平台的变更调查工作流程最终设计如图5所示。

3.1创建变更调查业务

首先需要在S.P.M.平台上新建一个业务库,可以取名为“变更调查业务库”。由于S.P.M.平台可以支持变更调查、卫片执法、土地例行督察等国土行业广泛的业务,因此创建变更调查业务库可以明确外业工作的任务,从而不会把变更调查工作误解为卫片执法工作,方便了业务管理。创建业务库还有一个好处,即通过业务库加载的工作底图(shp格式)可以编辑,而直接加载的工作底图无法编辑,这样既可以有效保护原工作底图(相当于备份),同时也能在业务库中直接实现野外调绘与属性录入等工作。

3.2数据准备

从上级领取的遥感影像不能直接导人S.P.M.平台,必须采用ArcGIS10.1提供的切片功能模块,进行切片处理,完成数据的位置纠正、脱密、符号设置等,以实现地图数据的可用性,最终形成影像切片数据导人S.P.M.平台。统一采用数据切片形式,一方面考虑到平板的数据处理能力相对不高、存储空间相对不大、显示屏幕相对有限,另一方面旨在实现海量多元异构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同时,shp格式的工作底图可以直接加载到S.P.M.平台,变为业务图层。

可以根据需要,导入相应的行政界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数据、2015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设施农用地审批或报备、临时用地审批、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土地违法查处等相关资料,方便外业核查。同时,可以将相应的记录表导人S.P.M.平台(譬如遥感监测图斑信息核查记录表,如表1所示),以便进行野外记录工作。

3.3图斑导航

在以往的图斑实地核查工作中,某些图斑由于位于深山老林,十分难找,为此S.P.M.平台开发了图斑导航功能。选中目标图斑后,轻击导航功能,就能根据S.P.M.屏幕上的电子指北针以及相对距离,快速前往实地。

3.4现场调查、属性录入、照片采集

变更调查的关键在于精确地获取变更地块的界址点坐标,并以此为基础绘制出变更地块的界线范围。当进行变更调查时,调查人员手持S.P.M.立于变更地块的拐点上10秒钟,以便采集GPS单点定位信息。也可进行坐标纠正,从而在野外直接获取变更地块界址点的精确坐标。当变更地块所有必要的界址点采集完毕之后,就可以根据野外采集数据,使用S.P.M.平台提供的一系列编辑与制图功能将变更地块的界线范围绘制出来,并同时记录其相关属性信息(如图6)。

同时,巡查员能够在现场对图斑进行照片取证,按照远景、近景、内部原则拍摄不少于三张的照片(如图7所示)。

最后,在实地现场填写相应的记录表格,录入相应的属性信息。

3.5内业处理、上级检查、核查改正和整理入库

根据外业采集的数据,进行内业处理后,经检查无误,上交给上级。上级部门在核查中若发现错误,重新实地核查,一直到无误为止。

4.结论

与常规土地变更调查方法相比,基于S.P.M.平台的土地变更调查方法,作业开展灵活,野外调查速度快,外业数据采集的精度高,并且容易实现数据更新入库。此外,采用S.P.M.进行变更调查工作,集成GPS、照相与记录功能,用一块平板取代GPS接收机、照相机、一大推的纸质记录表,节省下大量体力,提高了效率。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用大数据思维挖掘大数据的潜在价值,推动社会发展的可量化维度,具有极大的意义。S.P.M.平台将进一步推动国土数据的交叉复用、全息可见。但是,由于S.P.M.平台问世不久,仍存在如下问题亟需解决。①S.P.M.平台现阶段采用单点定位,需要采用GPS差分技术进一步提高精度。②S.P.M.平台作为外业核查终端,需要配套的桌面端,这需要进一步的研发。③推动S.P.M.平台的联网化,建立在线更新系统。

上一篇:应急预案及程序试题下一篇:(二)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与防治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