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乘法

2025-04-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表内乘法(精选11篇)

表内乘法 篇1

(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46页~48页),安排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学生由相同加数连加到认识乘法算式的活动。教材第46页设计儿童游乐场的情境图,图中有四个游乐项目以及小朋友游玩的情境,还有一个“快乐便利”呈现的“气球每束5个”、“福娃每组5个”、“福娃每组5个”、“棒棒糖每桶放3个”等事例。然后,例1根据游乐场中小朋友游玩的情境提出三个问题:(1)小飞机里一共有多少个人?(2)小火车里有多少人?(3)过山车里一共有多少人?(4组坐旋转木马的情境,因为有一组中只坐了2个人,所以没有提问题)。配合三个问题都给出了连加算式和计算的结果。结合第(1)个问题的算式:3+3+3+3+3=15,聪聪提示“一共有5个3”。在问题(3)和算式后面,明明说: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接着,以2+2+2+2++2+2+2=14为例,给出了乘法算式:2×7=14或7×2=14,介绍了“×”以及算式的读法。最后,鼓励学生把其他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例2,用“快乐便利店”中每束气球有5个的事例,呈现3束气球,给出连加算式和两个乘法算式,并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练习九中安排了14道练习题。主要是巩固惩罚的意义与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练习题形式多样。第51页,在“你知道吗”栏目,介绍了乘号的由来,明明提示乘号的写法。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P47—48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材编排特点:突出了乘法意义的教学。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教材提供了大量同数连加的现实情趣,为学生提 供了丰富直观的表象,使学生形成对乘法现实模型的认识。也构架起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之间的桥梁,便于学生将相同数连加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明确了乘法的意义。教学目标 1.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知识与技能:

设活动情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创设活动情景,感受生活中有许多相同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教学,理解乘法的意义,激发孩子的动脑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 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乘法的含义,了解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2.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先谈谈玩的事情,有趣吗?

谁能说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动物园、水上公园、游乐场等。师:你们去的游乐场有哪些好玩的?现在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游乐场(出示教材46页情景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游乐场的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观察交流,回答问题)

学生提出(小飞机里比小火车里少几人? 过山车和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教师有意识的吧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写在一起。【设计意图:在轻松的谈话中引出教材中的情景图及学生对情景图的好奇,喂下面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1 师:根据同学们的问题,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会说出不同的意见,如果学生发现不了的特点,教师可适当引导:(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根据教师的提示,同学们找到相应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会一个算式一个算式的说,3+3+3+3+3=15这里每个加数都是3。6+6+6+6=24,这里每个加数都是6。

教师:概括出每个算式中的所有加数都是相同的。像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把它叫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师:让同学试着写出这样的连加算式,看看谁写出的加数多。(分别请同学读出这些算式)学生读,教师提问:是几个这样的加数相加呢? 师: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可以写出很多,算起来很麻烦。今天老师告诉你们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可以解决这么麻烦的问题。板书:乘法

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计算,我们一起算3+3+3+3+3=15,我们看下是几个3连加?(5个3),我们就可以写成5×3.这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新的符号朋友“×”就是乘号,看一看它像什么。介绍乘号和3×5的读法。

师:计算的时候5个3相加,既可以写成3×5,也可以写成5×3.板书范读,并一起读

师:你们能把上面这些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看看他们的结果都等于多少? 学生试写,教师巡视。

把同学们写出的算式读一读,问问还有什么写法? 教师提问:过山车里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生:2+2+2+2+2+2+2=14人,谁有不同看法?竖着看过山车又是几个几个地排的?加法算式怎样列?(7+7=14人)这是几个7相加?

刚才我们看的方法不同,先横着看,再竖着看,列出了这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那你发现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学生讨论、交流)7个2,和2个7,都可以列成乘法算式7×2=14或2×7=1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为协商自主建构乘法的一样提供空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通过交流,认识到用乘法计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比较简便】 2.学习例2 师:出示情境图,商店门口(有漂亮的小熊气球,一个有几个小熊气球呢?请同学们先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5+5+5=15 3×5=15 5×3=15 学生作答,教室巡回指导有困难的学生。组织交流,引导学生读乘法算式。师:加号两边的数叫做加数,那么乘号两边的数也有自己的名称,你们说说叫什么呢?(很轻松的说出乘数),在一个乘法算式中: 例2 5 + 5 + 5 =15 3 × 5 =15 5 × 3 =15→积 ↘↙ 乘数

(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是本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

三、总结提升,练习48页做一做1.2.3题

去除表内积水小窍门 等 篇2

表内进水,可把一種叫硅胶的颗粒状物质与积水的手表一起放进一个密闭的容器内,数小时后取出手表,积水就会消失。此法简单经济,对手表的精确度和寿命均无任何损害。已经多次吸水后的硅胶,在120℃下干燥数小时,吸水能力可再生,可以反复使用。

NO2.让羽毛球更耐打小窍门

羽毛球很容易断毛,让其耐打的方法是用70℃左右的温水浸泡羽毛部位10~20分钟(不能浸到毛片捆扎线),自然风干。

NO3.装修巧用吸尘器

在墙面或天花板上安灯和挂件时,打眼是少不了的。吸尘器配上尖嘴吸头,吸头放在冲击钻钻头下方,可将钻眼时打出的落灰统统吸走,不会再弄脏墙面,还可消除迷眼的麻烦。打完眼后再顺便把孔也吸一下,吸走其中的碎渣,再安放膨胀螺栓就会更牢固。

NO4.玫瑰花的作用

做洁肤水:将干红玫瑰的花瓣浸入少量白醋中,兑入适量的蒸馏水即成玫瑰洁肤水;治失眠:玫瑰花12克,合欢花10克,两种花放入锅中,加食盐50克,煮沸后三五分钟,晚饭前饮用;治口臭;玫瑰花5克,温开水冲服泡,早晚漱口多次;治头痛:玫瑰花5朵,蚕豆花15朵,混匀,放入瓷杯中,用开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用;治口腔溃疡:玫瑰花适量,研为细末,每次取少许吹入口腔溃疡的创面;治月经不调:玫瑰花5克,桂花3克,黄酒50毫升,把玫瑰花和桂花放入黄酒中,隔水炖沸,趁热饮用。

NO5.春季多按“三池穴”

初春天气多变,阳气增长,阴气减退,在阴阳交替季节,容易生病。因此,很多人容易出现感冒、鼻塞、流鼻涕、乏力等症状,常按摩三池穴,可预防以上症状。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以食、中指一起按摩风池穴,能够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痛和紧张。老人出现肩肘酸痛时,不妨多按按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端。阳池穴位于手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

NO6.缓解眼疲劳小窍门

屏幕的亮度(电脑或电视)一定要柔和,有一定的对比度但不能太强烈,否则就会造成眼部疲劳;长时间工作一段时间后,要把眼睛移开屏幕10~15分钟;用水浸泡药用小米草或母菊花,搁至水温适宜,然后将毛巾浸湿,敷于眼部10~15分钟;经常眨眼20分钟,因为眨眼是眼部的天然按摩师。

NO7.买鱼小窍门

新鲜的鱼表皮有光泽,鱼鳞完整、贴伏,并有少量透明黏液;鱼背坚实有弹性,用手指压一下,凹陷处立即平复;鱼眼透明,角膜富有弹性,眼球饱满凸出;鱼鳃鲜红或粉红,没有黏液,无臭味;鱼腹不膨胀,肛孔白色,不突出。不新鲜、甚至变质的鱼,鱼鳞色泽发暗,鳞片松动;鱼背发软,肉与骨脱离,指压时凹陷部分很难平复;鱼眼塌陷,眼睛灰暗;鳃的颜色呈暗红或灰白,有陈腐味和臭味;鱼腹膨胀,肛孔鼓出。

NO8.4种人不宜吃豆腐

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应慎食;豆腐性偏寒,平素有胃寒者,如食用豆腐后有胸闷、反胃等现象,则不宜食用;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不宜多食;在服用四环素类药物时,不宜吃豆腐。

NO9.乱拔眉毛眼皮松舒

拔眉时一般都是连根拔起,但这样不仅毛囊会遭到破坏,而且还会让细菌乘虚而入,拔眉毛会频繁牵动眼睑,使皮肤皱纹增多、加深,还会引起眼肌运动失调,使眼睑周围的皮肤松弛,容易出现皱纹和眼睑下垂。因此,最好用眉刀修眉。如果要拔,也要顺着眉毛的生长方向拔除。拔眉前要用温水敷眉,让毛孔张开。拔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可以用另一只手稍微固定住局部的皮肤,不要过度牵拉。

NO10.清除化妆品污迹

口红渍:先用小刷子蘸汽油轻轻刷,去净油脂后,再用温洗涤剂溶液洗除;严重的污渍可先置于汽油内浸泡揉洗,再用温洗涤剂溶液洗除;刚沾上的口红渍可立即用纱布蘸些酒精擦拭,然后放在溶有洗洁剂的温水中搓洗即可。唇膏渍:用钝刀尽可能多地刮去唇膏,然后放在热的不含肥皂的洗涤液中洗涤;严重的污渍可在洗涤前,用甘油擦拭;对于不可用水洗的织物,可用海绵蘸油溶剂擦拭;指甲油渍:用海绵蘸丙酮或去指甲油剂,擦拭新鲜的污渍,再用干净的布擦拭,直到把污渍擦除掉。

NO11.衣服的最佳晾晒时段

一般来说,晴天的中午12点至下午3点,是晾晒衣物的最佳时段,因为这个时段的气温高、湿度低,容易晒干衣物。而早上9点前与下午3点后,由于气温较低或下降,湿度较大,反而容易使衣物潮湿。

NO12.清洗蘑菇小窍门

蘑菇的表面有黏液,泥沙附着在上面不易洗净。可在水里先放点食盐并搅拌使其溶解后,将蘑菇放在盐水里泡一会儿再洗,或者放在淘米水中泡一会儿再洗,这样泥沙就很容易被洗掉。另外,洗蘑菇之前一定要把菌柄底部带有较多泥沙的硬蒂去掉,因为这个部位用盐水泡过也不易洗净。

表内乘法教学反思 篇3

1、 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是本单元有效教学的关键。   在上课前就有许多小朋友能熟练地背诵一到九的乘法口诀,但并非每一个学生都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算理,因此,课前我就明确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学习《表内乘法》的关键,把这一知识点定为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写连加算式,并通过观察发现特点,加数相同,并由此引到乘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不断重复表达“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怎么写得几,不断地强化这个数学模式,确保每一个学生理解乘法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枷的简便运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参与乘法口诀的编写,找记忆乘法口诀方法,背诵,默写等加强口诀的印象,利用各种练习强化口诀的应用.   2、 掌握乘法口诀的规律是背好乘法口诀、用好口诀的前提。   教学中结合情境图,通过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编制2~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 编制2~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编制乘法口诀的规律,与同学一道交流完成,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规律背诵口诀。此外,在教学中我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运用乘法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从而达到有条理地认真观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好习惯,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形式多样地组织练习是灵活运用乘法口诀的保证。   本单元通过多种形式来组织练习,当2-~6的乘法口诀编制成功后,怎样熟记2~6的乘法口诀又成了一只拦路虎,简单枯燥的死记硬背,非常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学习的情绪。效果差极了。在班上组织分大小组,个人的有趣的游戏比赛(对口令,开火车,迷宫探险,过河,阿里巴巴开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这些充满童趣活动,不但加深了学生对2~6的乘法口诀的理解与记忆。还在享受游戏比赛的乐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不怕困难的坚韧意志。

表内乘法一 教学反思 篇4

本单元我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通过观察加法算式,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认识乘法。所以设计就从加法入手,先出示情境图,根据发现的信息来提问题,分别从开小火车的有多少人,做碰碰车的有多少人及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些问题入手,大部分孩子都能列出加法算式来,教师板书,继而同学们来观察这几个加法算式有无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都有相同的加数。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主要注重对孩子们语言表达上的培养和行为习惯上的养成。另外,在总结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利用我们之前的发现使学生们意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算式,也可以用乘法计算。换句话说,只有有着相同加数的算式才可以写成乘法算式。在学习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的过程中,使学生们认识到如:4+4+4+4+4这5个4相加既可以写成5×4也可以写成4×5。有的学生只是单纯的去记忆,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至于我让转换其他的加法算式为乘法算式的过程中出现了滥用乘法口诀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首先向同学们解释了何为乘法口诀,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会分不清加数和个数,比如3+3写成乘法算式,有个别同学会写成3×3,针对这一情况,我会重新让学生去回忆并理解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

表内乘法(一)用数学 , 篇5

——例5、例6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56—59页

教学目标: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              能够完整地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              能够运用所学乘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问题;

3.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恰当运用乘加、乘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投影出示例6)

师:(1)请同学们看图观察: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你能在图上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吗?(教师随生的回答板书:有3头大象,每头大象搬2根木头。)

(3)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问题: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

(4)全班齐读。

给学生呈现出完整的用乘法解决的问题的全貌。便于学生能够独立提出用乘方计算的问题。

二、运用旧知,解决问题。

2.师:这道题应该怎么样列式呢?

教师可以指名到黑板上完成。

例6提前学习,是由于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学生也都是在情境中运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从而提炼出口诀的。所以例6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不难,可以放手让学生解决。

3.乘加。

(1)师:这时,又过来一头大象,不过它只搬了一根木头。(投影出示问题:又过来一头大象,它只搬了一根木头。现在4头大象一共搬了多少根木头?)

会画图的老师也可以画一幅图。

(2)师:这道题怎么样列式呢?(教师板书)

生1:2×3+1=7(根)

生2:3×2+1=7(根)

生3:2+2+2+1=7(根)

生4:2×4-1=7(根)

生5:4×2-1=7(根)

后两种算法可能学生有困难,不要硬要学生提出来。如果乘加算式孩子们也不能提出,可以先列连加法,再引导学生将连加法中“同数相加”的部分改写成乘法算式就可以了。

4. 乘减。

(出示例5图)

师:(1)请同学们看图观察:图上都有谁?它在干什么?

(2)你能在图上发现有用的数学信息吗?(教师随生的回答板书:①每棵玉米有3个玉米棒,掰走1个。②前2棵玉米上有3个玉米棒,后一棵玉米上有2个玉米棒。)

(3)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①还剩几个?②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如果学生提出了第②个问题,就让学生口答。重点研究“还剩几个”的算法。

师:这道题怎样列式呢?(指第①道。)

生1:3+3+3+3-1=11(个)

生2:3×4-1=11(个)

生3:4×3-1=11(个)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利用乘法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尝试着列出了“乘加”、“乘减”两种算式。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

三、利用新知,解决问题。

6.56页“做一做”的第1题。

《表内乘法复习课》教学设计 篇6

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玮峰(初稿)安徽省黄山市实验小学 程秋霞(修改)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表内乘法的知识的梳理过程,对表内乘法的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的加以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理与归纳的能力,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目标解析

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表内乘法的知识,避免了枯燥无味的计算。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加以巩固表内乘法的口诀,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记乘法口诀和熟练计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1)课件出示第100页图

(一)的情境图。(2)指定学生说说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 2.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起学生生回顾所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自主解决,梳理知识 1.复习乘法的含义。(1)课件出示下图:

①明确图意。(表示4个5相加)

②自主列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思考:计算时应使用哪句乘法口诀?)

③指定学生汇报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加法、乘法算式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④学生例举生活中用5×4=20来表示的事例。(2)及时练习。

①看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并说一说用的哪句乘法口诀求出积。

②指定学生汇报,全班进行交流。2.复习乘加、乘减。(1)课件出示下面的图。

①学生说图意,然后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②学生自主列式,同桌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是用哪句乘法口诀的? ③学生汇报解法,全班交流。方法预设:

方法一:5×4+3=23

方法二:5×5-2=23 „„

强调运算顺序: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抢答游戏(先分组再进行抢答)。课件依次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4题。3.复习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①有3排房子,每排5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

②有2排房子,一排5间,另一排3间,一共有多少间房子?(2)学生读题,理解题意,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3)自主列式解答,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4)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想法预设: 第(1)题:

想法一:把3个5加起来是多少?列式:5×3=15(间)

想法二:画图验证:□ □ □ □ □

□ □ □ □ □

□ □ □ □ □,一共15间。

„„

第(2)题:(提示学生:“2排房子”是多余的条件。)想法一:要把3和5加起来。列式:5+3=8(间)

想法二:画图验证:

□ □ □ □ □

□ □ □,一共8间。„„

【设计意图】在表内乘法的复习环节,没有单纯地进行口诀的复习,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表内乘法,避免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加深对表内乘法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运用表内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提高,深化知识 1.连一连

(1)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直线连起来。

1×3

2×2

3×2

4×1 2+2

4×3

5+7

4×4 3+9

9+7

3×3

20-4(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2.填一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2题。(2)学生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每行或每列数的规律。3.比一比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的第5题。(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4.算一算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6题。

(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说明:运算顺序。5.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的第7题。

(2)先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6.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下面的题目:

3×2+3=()×()

2×4-2=()×()5×5-5=()×()

4×3-4=()×()(2)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上来填空。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并在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新的提高。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教案 篇7

授课教师:高国富 授课班级:培智二班 授课时间:2014年5月

教学目标:

在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和以前学习的加法竖式的基础上,学会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准备。

教学重点:会用竖式正确计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得数有两位数的表内乘法竖式数位的对位。

一、复习

1、背诵表内乘法。

2、口算表内乘法(师报乘法算式,生说出得数)

3、(板演,彩色标注运算符号。)

4×2= 2×3= 1×5= 4+2= 2+3= 1+5= 师强调:在运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再做题,不同的运算,计算结果是不同的。

4、(板演)将复习题3中的加法算式改写成竖式。

5、(演算,集体订正后,说说加法竖式的计算法则。)7 2 8 +5 +9 +4

6、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4 × 2 = 8()()()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表内乘法口诀,并学会了用横式计算表内乘法;我们还知道加法可以用横式、竖式计算(师手指对应复习题),那么乘法可不可以用竖式来计算呢?当然可以,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板书课题: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

2、教学例1。

× 2 = 8(被乘数)(乘数)(积)4„„被乘数 ×2„„乘数 8„„积

师:和加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一样,我们可以把被乘数和乘数对齐,并在第二个数的左边写上运算符号“×”(注意,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乘法,就要写乘号,别错写成加号了),底下划一条横线;接下去我们就可以用乘法口诀算出得数,并在横线下对齐被乘数和乘数写上积。试一试:(板演)

(1)填一填:(在括号里填上乘法竖式各部分的名称)3„„()4„„()

× 2„„()×1„„()6„„()4„„()

(2)2 2 1 3 ×3 ×4 ×5 ×3(3)写出竖式计算。

2×2= 1×5= 2×4=

2、教学例2: × 6 = 48 十个

积满40,向十位进4,个位上写8,就像

× 6 加法竖式计算中的进位一样,“相同数位 4 8 对齐,有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尝试练习:

× 4= □

十 个

× 4 0 这里积是整十数20,“0”对齐什么位?

这个“0”可以省略不写吗?(板演)巩固练习1、4 6 6 ×3 ×5 ×7

2、写成竖式计算。

5×3= 7×8= 4×5=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竖式计算表内乘法,摆竖式时,要把两个乘数对齐,并写上运算符号(不要错写成“+”号);积是一位数,就与两个乘数对齐,积是两位数,有几十就向十位进几。

四、课堂练习 P44—№1、2

表内乘法 篇8

(一)教学反思 昌乐县红河镇 朱汉小学 高怀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的引领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用数学,在用数学中爱数学。

我的整个教学活动中都体现了趣味性:因为二年级的孩子对单纯的学知识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我把故事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知识,这也体现了“在快乐中学数学,学快乐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这样的设计势必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新知。

对于新知识的教学我采用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数学活动贯穿始终,把原始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求数学问题,使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敢于创新,主动获取的精神,发展他们终身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能力。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二2教案 篇9

(二)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巩固1~9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学习重点: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学习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学习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导学案:

一、谈话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于6~9的乘法口诀,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很多的实际生活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些综合练习。

1、连一连。

根据乘法算式进行计算,然后连线。价格。

让学生观察题目,看是否明白题目意思,如果不明白,教师再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意思之后再做题。

3、根据图形列算式。

关键是看清楚图中画的小朋友的个数,并且明白这样的小组有几个。

4、完成表。

根据小九九完成这个表格,小九九是基础。学生有可能不明白题目要求,教师可以进行讲解,并做例子。

5、计算。

二、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三、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1-9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和除法练习题 篇10

1.36÷4=9,这个算式读作,其中除数是(),被除数是(),商是()。

考查目的: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答案:36除以4等于9,4,36,9。

解析:除法算式的读法要注意“除以”和“除”的区别;要灵活理解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切不可机械记忆,将除数和被除数弄混淆。

2.42减7,连续减( )次,差是0;63连续减( )个9,差是0。

考查目的:除法意义的.理解。

答案:6,7。

解析:42连续减多少个7,差是0,其实就是求42里面有多少个7,用除法计算;后一题解法与前一个题相同。

3.计算54÷9=()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考查目的:表内乘法口诀。

答案:6,六九五十四。

解析:做除法想乘法口诀,想()九五十四,所以商为6。

4.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里。

35÷742÷67×772÷836÷6

()>()>()>()>()

考查目的:根据口诀计算。

答案:7×7>72÷8>42÷6>36÷6>35÷7。

解析:先让学生根据口诀计算,将结果写在算式下面,再根据结果排列大小。

5.两个因数都是8,积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

考查目的:先根据语言描述列算式再计算。

答案:64,1。

解析:已知两个因数都是8,列出的算式是8×8=64;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就是1。

6.35天有()个星期。算式:。

考查目的:除法的意义,一周的天数。

答案:5,35÷7=5。

解析:求35里面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这里隐含的条件是一周有7天。

二、选择

1.与计算7×8用同一句口诀的除法算式是()。

A.8×7B.56÷7C.65÷8

2.12÷4=3,读作()。

A.12除4等于3B.4除以12等于3C.12除以4等于3

3.()×4<30,()里最大能填()。

A.7B.6C.8

4.42÷7=6,这道算式表示()。

A.把42分成7份,每份是6

B.42里面有7个6

C.把42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

考查目的:表内口诀、除法算式的读法、意义。

答案:1.B;2.C;3.A;4.C。

解析:第1题的关键词是除法算式,不要把A选项也选了进去;第2题的读法要注意区分“除”和“除以”;第3小题要注意关键词“最大”,不要错选了B选项;第4小题主要考查除法算式的意义,要体现平均分的思想。

同步更新:二年级数学同步练习|二年级数学知识点

表内乘法 篇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1页期末复习11~15。

教学目的:

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乘法的意义,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

教学准备:

口诀卡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有关乘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表内乘法。

二、复习乘法的意义。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口诀。

○○○   ○○○   ○○○   ○○○   ○○○

一共是(    )个(    )相加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

□□□   □□□   □□□   □□□

◎有(    )个,□有(    )个(    )个。

□的个数是◎的(    )倍。

3、完成期末复习11。

沉重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老师小结:

4+4+4只表示3个4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可以写成3×4或4×3,求5的2倍也就是求25相加是多少,写成乘法算式5×2。

三、复习乘法口诀。

1、请学生齐背1~6的乘法口诀。

2、出示口算卡片,齐说得数并说说用了哪一句口诀?

3、完成期末复习12。

组织学生两人一组根据口诀“对口令”的游戏,然后根据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4、完成期末复习13。

(1)学生独立完成把得数写在孔雀羽毛的外端圈里,集体校对。

(2)然后指导学生拐弯读乘法口诀。如:一二得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二五一十、二六十二,再如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

(3)2和一个数相乘,得到的积的个位有什么特点?5各一个数相乘呢?

(4)和一个数乘,得到的积的个们有0、2、4、6、8。5和一个数乘得到的积的个位是5或0。

5、完成期末复习14。

16题口算要求学生在2分钟内完成,督促学生写好后要检查,养成良好的习惯,集体校对。

6、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一说在1~6的乘法口诀中哪两句乘法口诀的得数是一样的?

(一四得四、二二得四)    (一六得六、二三得六)

(三四十二、二六十二)

四、复习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五、作业布置。

上一篇:法治宣传活动讲话稿下一篇:元旦文艺汇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