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精选10篇)
——智德社区民警 2004年下半年述职述廉报告
我是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东华门派出所的一名普通的新民警,2003年6月从警院毕业参加公安工作,自2004年1月1日担任智德社区社区民警以来,我始终坚持“把派出所的领导和老民警作为我的良师益友、把社区群众作为我的衣食父母”,始终把“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作为我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扎根社区,心系群众,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浓厚感情,带着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和使命,用真情暖民心、忠诚保平安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社区民警岗位上,全力维护社区安全,热情为社区群众服务,尽职尽责,主动工作,无私奉献,赢得了社区群众的拥戴和信赖。近半年来,智德社区没有发生恶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率也相对比较平稳,基本上使社区成为领导放心、人民满意的安全社区。
智德社区是北京市一个传统社区,辖区面积0.37平方公里,北靠骑河楼大街,南临东华门大街,东侧是北河沿大街,西侧是北池子大街。社区有内部单位55家,其中包括民政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妇产医院、电影发行公司等8家大型重点单位;社区内有居民楼6栋,平房院147个,常住人口1819户,3721人,出租户105户,出租房间242间,是典型的集内部单位和居民住所为一体的综合社区,社区周围有 余名外来人员居住,治安状况比较复杂,社区内既有国家重要部委办公区,又有处级干部楼,治保任务十分繁重。一年来,我将自己在警院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以自己对公安事业的执着和对社区群众安全的牵挂,凭借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对社区群众极端负责的精神,不图名、不图利,扎实工作,克服种种困难,较为出色地完成了社区安保任务,把自己满腔的热情奉献给了社区防范工作。
一、扎根社区,做好本职工作。
我是今年初开始在智德社区担任社区民警。一年来,我扎根社区,辛勤耕耘,以“专心、真心、热心”来服务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和帮助,赢得了辖区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在担任智德社区民警后,针对社区单位和居民对社区治安状况期望值较高的状况,我积极组织社区群众共同参与,积极建立群防群治的社区治安防范机制。首先组织和指导辖区内部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治保组织,新建单位治保会2个,我还建立健全了社区治保例会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由内部单位保卫干部和社区治保积极分子参加的社区治保会,引导大家总结前期的社区治保工作,总结和推广工作中的先进经验,查找漏洞和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整改。利用例会时间,我还经常给他们讲解一些治安知识和法律常识,从稳定大局、从社区形象、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讲解社区治保工作的重要性,增强社区群众的群防群治意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治保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我在社区每栋楼任命一名楼门长、每院任命一名院长,负责相应居民区的治保工作,并积极组织和发动社区内80余名热爱治安工作、作风正、热情高的治保积极分子戴红袖标在社区内巡逻,特别是对重点要害部位和案件高发地段加强重点巡逻,使得一度高发的入室盗窃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坚持走在前列,将社区防范工作这一重担最大限度地扛到自己肩上,每天坚持和大家一起巡逻,有时半夜进行检查督促,“真情化春雨,润物细无声”,我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大家,影响大家,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使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全力支持派出所和社区的治保工作,今年 月份,治保积极分子在巡逻中还抓获了一名盗窃社区内自行车的犯罪嫌疑人,有效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在社区安防工作中,流动人口是社区管理的重点和难点,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社区的社会治安状况,智德社区共有流动人口 人,在流动人口的管理上,我始终坚持“登记清、了解全、掌握准”的工作方针,详细登记,认真摸排,今年 月份,在对社区流动人口的摸排中,我及时发现了2名未登记的韩国人,积极动员和带领他们到派出所进行了登记,从而消除了一起安全隐患。
二、心系百姓,打牢群众基础。
担任社区民警一年来,我牢固树立“群众安全无小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观念,心系社区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把居民的安全挂在心上,把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把社区居民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从琐事、小事、寻常事做起,热情为群众服务。我经常在夜间巡逻时为居民收回遗忘、未锁的摩托车、自行车;经常在早晨5点多和社区清洁工一起打扫卫生,清除垃圾;经常为居民群众抬米搬面,今天张家的门窗坏了,明天李家的下水道堵了,居民们都打电话找我帮助解决。今年7月份,社区的一名老奶奶上街买菜,走到家门口却怎么也找不到了钥匙,老奶奶便找到了我,我细心地帮老奶奶回忆,并搀扶着老人找遍了她去过的每一个商店,走过了她去过的每一个地方,耐心地向售货员的路人询问,还是没有找到钥匙,最后,无意间我从帮老奶奶提着的菜篮子里找到了压在蔬菜底下的钥匙,感动地老奶奶逢人便说。在工作中,我还积极受理居民的咨询、求助,调解民事纠纷18起,北河沿大街143号楼是一栋处级干部楼,院内一居民因经营问题抵押的一辆大轿车在院内停放了5年之久,已经超过报废期,并且长期不使用和失修,在雨淋日晒下已经多处脱漆生锈,不仅影响院内美观和卫生,而且还是院内的一个防火隐患,居民反映强烈、意见较大,针对这种情况,今年8月份,我积极找有关部门协商,由街道办事处出资给予该居民部分经济补偿,耐心细致地做通该居民的思想工作,联系一回收公司对废弃的大客车进行了妥善处理,既保护了该居民的合法权益,又满足了其他居民的共同心愿,社区居民都非常满意。我的父母都是在公安战线上工作了几十年的老警察,他们不但经常传授给我公安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而且还经常传授给我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一名合格警察的道理,在一年的社区民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廉洁自律,从没拿过辖区单位和居民的一针一线,没有接收过任何礼品,没有答应过一次请吃请喝,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着首都警察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在智德社区,我的电话“ ”已成为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公用电话,有困难找民警已成为社区群众的共识。
三、不断学习,增强工作能力。
为确保社区安全防范工作的的规范化管理,努力建立一个清洁、卫生、文明、安全的社区,作为一个新民警,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不断加强学习,一方面学习公安业务知识,另一方面还虚心向身边的老民警请教。在一次看报纸时,我突然看到了山西省社区民警桑晚明同志的先进事迹,桑晚明同志是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万柏林派出所新建社区的一名普通社区民警,在工作中,桑晚明同志创造了巡防工作“四五六七”工作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四听”:听物体重击声,听枪响爆炸声,听嘈杂喧闹声,听哭喊呼救声;“五嗅”:嗅煤气味,嗅火药味,嗅化学药剂味,嗅燃烧的各种气味,嗅特殊气味;“六问”:夜深人静时,所遇过往人员要详细盘查,做到问姓名、问年龄、问住址、问关系、问事由、问来路,从问话中观察表情,分析心态,判断其说话的真伪;“七看”:看防护物是否损伤或有出入痕迹,看住户的门窗是否关好,看院中车辆是否上锁,看有线扩大器是否插播,看过往人员的行迹是否可疑,看出入人员抬拿物体是否正常,看水、暖、气、电是否发生泄露等故障。按照这一工作法,他带领社区巡防队先后查获可疑事件40起,抓获违法犯罪人员38名,堵塞各种治安漏洞30余处,社区连续20个月没有发生一起既遂刑事案件,没有发生一起火灾等治安灾害事故,没有发生任何影响社会治安的事件。看了桑晚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工作方法,我很受启发,并试探着将他的工作方法运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使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个谁”归根结底是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为一名新闻工作者, 弄清“三个谁”, 就是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 在宣传工作中要心系群众, 服务群众。只有这样, 才能使我们的媒体深深地扎根于群众, 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换句话说, 只有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时时处处心向群众, 把群众想听想看想说又所盼的东西表达出来, 我们的作品, 我们的节目, 我们的媒体才能被群众接受, 我们的作为才能被党和政府所肯定。
树立群众观念,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功, 对当今的新闻工作者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本来, 记者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新闻工作者性质的内在要求, 要应当始终遵循的一个新闻工作原则。但在目前, 却有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对此发生了动摇, 个别人甚至持否定态度, 从而出现了一些发人深思的现象。一些记者不自觉地受到金钱至上, 个人利益第一等“新观念”的影响, 群众观念、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逐渐淡化了, 他们的采访目标是哪里能写有偿新闻, 哪里能为自己办点事就到哪里去, 根本不沾群众的边, 不买群众的“账”。对此, 群众议论纷纷, 称他们是“商人记者”;有些新闻记者片面地认为, 新闻就处在“名家”和“大人物”身上,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新闻, 因而采访总是围着这些人转, 而对于普通群众, 则认为无足轻重, 或不屑一顾, 或虚于应付。群众称他们是“两眼朝天看的记者”;也有相当一部分记者, 从主观上也愿意到群众中去, 但在客观上, 他们过惯了舒适自在的生活, 受不了深入基层的劳苦, 采访靠的是电话联系, 群众称他们是“电话记者”;有的是跑机关、跑会议跑习惯了, 不愿意深入基层, 偶尔下去几趟, 也是从上级领导采访到下一级领导, 对一线群众的事所知甚少, 群众称他们是“会议记者”;还有的纯属懒惰, 水平了了, 写报道、搞采访, 靠的是单位提供的“一手材料”, 到单位逛一圈儿, 回来删头去尾就是一篇, 根本不敢深入群众, 群众称他们是“冒牌记者”。
由于以上种种现象的存在, 造成不少媒体记者跑来跑去, 真正深入群众的很少, 能与群众建立感情并站在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 从本质上反映群众生活的更少;电视荧屏上看上去蛮有气势, 但能引起群众关注和喜爱的内容很少, 倒显得与群众离皮离骨, 相隔千里, 因而在偌大的行业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 举步维艰。对这些现象,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它的严重性和解决它的紧迫性。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新闻工作与人民群众关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统一大家的思想, 弄清“三个谁”的重要意义。要努力在新闻队伍中形成这样的共识:不管时代如何变化, 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会变, 党的新闻工作宣传群众、教育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根本方向不会变、不能变;要宣传群众就必须了解群众、学习群众、代表群众, 新闻工作者只有朝着群众的方向走, 把心贴近群众, 我们的媒体才能融入群众, 才能被群众所接受。
朝着群众的方向走, 记者在与群众忧喜与共的生活中, 在情感、思想的双向交流中, 会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吸取到丰富的营养, 使灵魂得到净化, 思想得到升华, 才能写出鲜活的新闻来。
1978年平反复出后,协助党中央、国务院主持农村改革开放工作。在人们称之为中国农民第二次解放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中,他领导的农村政策研究室积极支持和引导在安徽、四川发起的农村改革向全国铺开。1982年到1986年他起草了五个“一号文件”,成为全国农村干部群众有口皆碑的大改革家。
牛年的初春,尚带着全球金融危机的丝丝寒意。
2009年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的新春联谊会上,我们再次见到了96岁高龄的杜润生老先生。
此刻,杜老心里最牵挂的依然是农民和农村。至今他仍然每天坚持到机关上班数小时,从不倦怠。看得出,杜老的精神依然矍铄,他说,坚持用脑、良好的起居习惯和坚持锻炼是长寿的三件法宝。虽然思路清晰、声音洪亮,但是杜老耳力大不如前,需要通过纸和笔同我们交流,厚厚的一沓纸条,也承载着在场50多位经济学家和知名学者们对这位老人的敬意。
时间仿佛回到了1981年,由杜润生担任主任的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起草了一锤定音的“一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合法性,从而结束了对包产到户近20年的排斥和禁止。
而杜老所亲历的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争论的故事在此刻再次被提起,那种来自心灵的震撼却未有丝毫减弱。
1981冬天,中央召开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随后,国务院领导到东北考察,同时建议:不要再强调不同地区不同形式了,让群众自愿选择,选上啥就算啥,领导不要硬堵。
当时各地对农民承包土地意见并不一致。杜老曾回忆道:“包地的农民和工作组的干部捉迷藏,来检查时,他们就集中起来做出干活的样子,干部走了,又各干各的。”扭顺当时过于僵化的农村生产关系,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是当务之急。
为了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了解农村实际情况,在1981年春夏之交,杜润生组织了17个联合调查组,分赴15个省调查包产到户。来自安徽的调查组报告说:包产到户是“农村的曙光,中国的希望”。
农民实践探索出来的适合生产力要求的产权形式,却久久得不到合法的承认,这场观念的交锋,在当时中国产生了思想冲击。杜老回忆他曾亲耳听到的一位农村老干部同调研组领导的对话:农村老干部认为包产到户,没有统一经营,不符合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性质,不宜普遍推广;它离开了社会主义方向,不是走共同富裕道路。调研组领导便回问他,包干到户,是群众要求,群众不过是为了吃饱肚子,为什么不可行?社会主义和人民群众,你要什么?老干部说:“我要社会主义!”调研组的领导却大声说:“我要群众!”这场交锋,至今仍让杜老念念不忘,也让他更坚定了一定要走到农村第一线调研的决心。
杜老一直在讲农民是家庭承包制真正的发明者,在农村改革中单个人的贡献是微不足道的,能够依靠的是中央和地方、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对于未来的政策期望,杜老说“如今,农民已经有了经营土地的自主权,加上市场交易自由,接下来就是公民权利要跟上。”杜老一直关注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建设问题,早在80年代就当面对邓小平同志提出过恢复农会的建议。
问及杜老在牛年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他毫不犹豫的写下:“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能再这里发言,我深感荣幸!我演讲的题目是《心系群众,服务于民》。
有这样一首歌:“党啊,党啊,亲爱的党啊,你的形象多么高大,你就是我亲爱的妈妈……”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比天大、比海深的还有什么?那就是党对人民的关怀啊。如果有人问我,群众在你心中有多重?我将郑重地回答,群众在我心中重千斤!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这不是我的豪言壮歌,也不是信口开河。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我们的党,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拥戴;我们的党,更是矢志为人民服务的!党群关系是鱼水关系,是船与帆的关系。鱼儿怎能离得开水,航船怎么又少得了帆?因此,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青年党员,我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常利用节假日积极参加党员志愿者活动,去敬老院,去特教机构献爱心,看到那些人们脸上的喜悦,我为自己是一名党员而自豪!今后,我还要认真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实践精神,始终如一地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为民服务,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幸福的潮阳,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深地懂得,我们的教育离不开学生,离不开家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监督!所以我们必须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是在党的阳光雨露的温暖中长大的,是党和人民养育了我。当初在党旗下宣誓的时候,我就下了决心,一定要走到群众中去,做他们的贴心人!从教几年来,我时刻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从感情上呵护他们,给他们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党的温暖怀抱里健康成长。我也多次受到校领导和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此时,我为自己是一名党员而幸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认真履行一名青年党员教师的神圣职责,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提高党性,报答党恩!
总之,如果我是一束光,我会选择扫除阴霾,点亮希望;如果我是一滴水,我会选择融入大地,润泽新生;如果我是一颗大树,我会选择扎根大山,绿野万里。在教育岗位上,我会时刻牢记党的教导,用细微的行动影响身边的同志,用坚定的信念培植群众的希翼,用渺小的个体诠释生命的伟大。让自身的价值在群众工作中得到最完美的实现!
心系群众,服务于民,我将永远努力!
心系群众情系林业
——陇川县清平乡林业站争创人民满意站所先进事迹材料
清平林业站、林管所人员实行一班人员两块牌子。现有职工人,男同志人,女同志人;党员人;民族结构:景颇族人、白族人、汉族人;平均年龄岁,中级工人、高级工人;文化程度:大专人、高中人,初中人。是一支班子团结,决策民主,办事高效的队伍。
近年来,陇川县清平乡林业工作紧紧围绕“绿色经济强省总体战略目标”及建设地方绿色基地支柱的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服务“三农”,以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新理念为指针,以弘扬“献身、务实、高效”的林业精神为重点,以人民满意为标准,大力开展“争创人民满意基层站所”活动,以实实在在的业务实绩,务实廉洁的外在形象,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踏实勤奋的内在素质得到了党委、政府的信任,赢得了人民满意,有力促进了该站工作的全面进步和全乡林竹事业的发展。在争创活动的激发下,目前该站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全体干部职工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将各项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一、发展高效林业,积极服务“三农”。
清平乡是集“寒、山、边、少、贫”为一体的多民族杂居山区乡。全乡总面积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最高海拔米,耕地面积亩,其中水田亩,农业人口人。由于受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清平乡××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元,人均口粮公斤;群众文化素质低,观念陈旧,市场经济意识淡薄,自然资源优势没有很好的转化为经济优势,全乡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单一,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支缺口大,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林业站的党员同志们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无不打量着献计献策。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不断深入,麻栗坝水库的建设,清平大部分的良田被淹,清平人民吃什么?今后靠什么发展、发展什么?给全乡人民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淹了坝子还有山,可山又要发展什么?危难之处显身手,林业站的党员同志们大胆的提出了“林业富乡”的发展思路,以资源为依托,以实施“云岭先峰”工程为契机,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绿特经济框架,大力发展林竹产业,实现“两个一”工程,即在三年内实现农民人均亩西楠桦、亩麻竹的奋斗目标,逐步形成“林竹上山,甘蔗下坝,林果进家”的经济布局,很好的带动山区综合开发和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清平乡又一项具有社会、生态、经济三大效益的新兴产业。
谋全局,画好林业建设规划一张蓝图。该站深刻认识到,要建设,规划上报是关键,时不待我。为了一个目标,在站长苏培禄的的带领下,他们充分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提出每天宁可少吃一餐饭、少睡一小时觉,也要抓紧编制完成全乡林业规划的口号。在赴实地调查的一个月时间里,他们跋山涉水,足迹踏遍全乡多个村村寨寨、山山水水,为节省时间,中午大多用面包、方便面充饥,晚上,加班加点将白天调查了解的情况进行汇总。在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他们马不停蹄,立马投入规划编制之中。全乡林业规划初稿完成后,经过乡、村、组两上两下,反复征求意见,顺利修改完善了清平乡十年林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描绘了全乡十年林业蓝图。《规划》科学合理、符合乡情,得到了群众及上级部门的充分认可和赞扬。
建苗圃育希望抓住退耕政策永不放。通过宣传,群众虽然表现出极高的种植积极性,但也有不少人对麻竹的适应性抱有凝心。为了打牢基础,该站把全部的心血放在了育苗上,及时安排技术人员长期扎根在苗圃基地现场,抓好试验示范育苗工作,种苗一天不长,技术人员就一天吃不饱、睡不暖。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月过后苗圃长势喜人,给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群众可以近地取苗,保证了造林质量。针对部分特困群众,该站还为他们免费提供种苗,并为他们运送到基地。退耕政策是富民、安民的好政策,该站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多次向上级反映情况、作保证、争取项目,力争得到更多的扶持政策。扎实的工作实绩为全乡争取退耕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得到了省、州、县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扶持,使清平一跃成为全州麻竹种植最多的乡之一。
重抓落实,造福一方百姓。作为新兴的产业,农户没有一点种植管理经验,根据这个实情。一方面,该站及时开展科技上门服务,对党员技术骨干实行分片挂钩指导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立结对党员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一带十、十带百,逐步推广。另一方面,广泛采取召开现场会的形式,实现政策宣传指导和技术服务双到位。自××年来,在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和林业站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乡林竹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全乡西楠桦种植面积达亩,人均亩;麻竹种植达户人,占全乡总人口的%,种植面积达
亩,全乡人均达亩,其中:享受退耕还林政策的亩,人均亩。经省、州、县多次验收,合格率均在%以上,群众安心的领到了退耕补助粮食。该乡新兴产业逐步形成,结构布局趋于合理,经济效益与日俱增。今年,仅麻竹一项可实现产值达万元,直接增加农民人民纯收入元,解决了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年中仅国家退耕补助纯收入就达万元,麻竹达到丰产期后每年收入达元
亩以上,年可增加农民总收入万元。西楠桦生长周期到年后,亩产值达到万元以上。林竹产业的发展,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清平乡林业站扎实的工作实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满意,群众誉“稻米香、甘蔗甜、林竹项目好赚钱”。
在做好生态建设的同时,该站还进一步加强能源建设工作,扶持引导街道、折高、芒帮、芒来、弄相等村组农户建设沼气池口。为全乡节约能源、封山育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保护与开发并重,森林资源保护力度不断加强
冲锋在前,视捍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已任。森林防火是一项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工作,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无可估量的。该站认真抓好护林防火工作,时刻不敢疏忽,几年来,全乡没有发生一起大的森林火灾。
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在充实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巡山管护,全面掌握林区情况,及时查处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案件。在做好森林资源保护的同时,积极做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严格执行手续审批制度,工作人员跟踪督察到位,有效杜绝了“少批多砍,少办多拉”的不良现象,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谱写形象工程新篇章,以务实廉洁的外在形象争得人民群众满意
基层林业站长期与农民打交道,形象好与否,从一定程度上影响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效益。为此,清平乡林业站视形象为生命,以行风建设为旗帜。结合林业部门实际,提出了自身形象建设的目标,即树立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班子形象;树立忠于职守,公开公正的执法形象;树立勤政高效,文明礼貌的服务形象;树立务实廉洁,勇于奉献的林业人形象。
为树立好班子形象,他们提出了“三个第一”,即干部职工上班第一眼看到的是站领导;急难险重任务走在前面第一个的是站领导;工作受到批评承担第一责任的是站领导。站领导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奉献。
为树立好的执法形象,他们制订了考核标准,将站里的执法形象纳入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定期奖惩。他们还从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入手,先后制定了工作人员“九不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社会监督制、办事限时制、站长工作职责制度等规章制度,公布在墙,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收到较好效果。清平乡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一些农户只顾眼前利益,在国有林内滥砍乱伐,危及森林资源安全。针对这一情况,该站没有采取罚款、没收工具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上门宣传《森林法》为主的林业法律法规。对这些农民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服教育工作,使其明白了滥砍乱伐产生的严重后果,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违法行为。有效的执法艺术,很快遏制了全乡林木滥砍乱伐的现象。
为树立务实廉洁、勇于奉献的林业人形象,他们开展了“四教育、四增强”活动。“四教育、四增强”即:进行思想教育,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意识;进行宗旨教育,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进行理想教育,增强热爱本职的自尊、自重意识;进行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教育,增强公正文明执法的自觉性;进行“四有”教育,触及灵魂,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教育整顿焕发了全站干事业的热情,端正了行风,促进了工作。
四、增强宗旨意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赢得人民满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是清平乡林业站各项工作取得骄人成绩的力量之源,关键所在。该站以加快林业发展为已任,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以优质高效地服务赢得了人民满意。该站变管理为服务,树立林业人新形象。林业站是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担负着全乡林业行政执法工作。他们推出了“四时”为主要内容的“五一、四时、两少、一满意”的服务举措。即对来林业站办事的群众坚持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座,一杯开水暖心,一片真诚办事,一句好话送行;随时、定时、限时、延时服务;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等一分钟;让群众满意。该站还把送技术上门作为联系群众的纽带。每年-月份,正是麻竹种植、采笋旺季,林业站工作人员就要冒着高温酷暑、风吹雨打,走村串户,帮助群众进行选地、地块勘测、指导打塘、种植、采笋等一整配的技术指导,通常是天刚蒙蒙亮就出门,直到深夜才回到站里,甚至一去就是几个星期,家人抱怨已习于为常。××年,该乡遭遇了罕见的大旱,人畜饮水发生困难,该站工作人员全部深入基层,起早贪黑,与群众一起找水源,打抗旱井,无偿提供抽水机。短短半个月时间打井口,抽水灌溉多亩,解决了多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把全乡的旱灾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当群众得知他们一个多月没有回家的时候,许多村民眼眶湿润了,由衷地说:“真没想到现在还有这样的好干部。”该站党员同志两年来还结对帮扶贫困群众无偿种植麻竹亩,结对户户,使户农户脱离了贫困。
工作中他们始终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他们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是群众心目中的好干部,赢得了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与赞扬,从而使得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
五、狠抓素质教育,以过硬精湛的内在素质赢得群众满意。
素质过硬,业务精良是清平乡林业站对干部职工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科技兴林的基本标准,更是实现人民满意的基础工程。
一是着眼于全站综合素质的提高,实施素质育人工程。他们结合实际,在全站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单位,争当“学习型”林业人活动。推出了“两抓两学一促进”举措。即:抓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抓业务素质的提高;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促进全站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提高。
该站把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开展林业工作的前提和关键来抓,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素质过硬是激发干部职工工作热情的先决条件。该站个别工作人员由于刚开始对这次争创活动认识不足,导致群众观念不强,办事拖拉。该站及时召开座谈会,通过“一人提,大家帮”的办法,毫不遮掩地对这位同志进行了批评帮助,实现了争创活动不让一人落后的目标。为了提升干部职工业务素质,该站在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干部职工订阅了《云南林业科技》、《中国林业》、《中国林业报》、《云南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同时,该站还要求干部职工多向群众学习,多向实践学习,学中干、干中学,全面提升实际应用能力。目前,全站干部职工都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能独立完成各项本职工作。
二是着眼于凝聚力的增强,做好针对性的思想工作。该站坚持理论灌输,强化动力效应,坚持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干部职工的思想,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坚持“双向教育”,强化共振效应,运用“一帮一谈心”、“一帮一进步”和“三问一帮”(问思想、问工作、问家庭、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及时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因素,形成了共图奋进,上下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我是综治三处的--,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心系群众,我为党旗添光彩”。接下来,我将以浅薄的人生阅历和短暂的工作经验,谈谈我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谈到“群众路线”这个主题呢,我感到一份亲切、一份自豪,更充满了一种责任和使命感。
“大道至简”。所以,我也将用最朴实简洁的话语来说说我所理解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这个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携领中华儿女从建党到建国,再到改革开放繁荣昌盛的今天,已深深扎根在祖国的沃土中。走好群众路线,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诚然,“群众路线”这一党的基本路线发展至今,似乎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生机。但是,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将“群众路线”深入到党各个阶层,必将使她重放光彩。
当前,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要求全党重新思考,认真作答。这似乎是一道简
1单的考题。但这又是一道极难回答的考题。有人用生命去回答——焦裕禄倒在了带领百姓治沙的路上;有人用挚爱去诠释——孔繁森最喜爱的名言是: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一个共产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有人用心灵去感悟——杨善洲常说:“多想一想我们的工作怎么样,有没有对不起党和人民的地方。”
作为一名综治工作人员,我认为做好群众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积极做好群众工作,扎实推进平安省会建设。要以群众平安、幸福为第一诉求,深入社区、乡村进行调研,及时了解、掌握人民群众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具体问题,人民群众对平安幸福的新要求、新期待,敢于担当,善于化解。要按照为群众解决困难、办实事、办好事的要求,深入开展以“平安村居(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六无”基层平安创建活动;要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促进行政执法机关公正执法、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重点领域危害民生犯罪,努力消除群众的“心肺之患”,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大力推进农村治安保险工作,以解决广大农村群防群治经费问题,进一步增强群众防灾减灾、防范和化解治安风险能力。总之,要以各项具体的工作为载体,身体力行地践行群众路线,回答总书记的考题。
同时,工作中、生活中还要以先进党员干部为学习榜样,见贤思齐,不断的完善自我。焦裕禄、孔繁森、郭明义等等一些党的好干部,凭什么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凭的就是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凭的就是一腔真抓实干的热血,凭的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品格!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只要心中有人民,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爱戴。
今天,总书记历史的,辩证的,实践的,将群众路线作了进一步发展和诠释,李克强总理提出“干一寸胜过说一尺”的明确要求,为新时期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积极走好群众路线,大力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既是时代所需,更是时代所“逼”。我相信,只要我们时刻心系群众,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亿万群众的平安幸福。
我们还要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质, 要具有创造意识、效率意识、进取精神, 并成为勤奋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大的启发, 教育我们要如何爱国, 如何为祖国做贡献, 为人民造福, 让我们一起向着“心系祖国, 健康成长”的目标前进吧!
钟发镇,1918年出生在江西兴国县长冈乡,12岁即跟随肖华、谢良等一起参加红军闹革命,在瑞金无线电学校毕业后,成了红军部队的一名译电员。1936年12月,刚刚走完万里长征的钟发镇从四方面军9军军部调往李先念任政委的30军军部做译电员,跟随李先念苦战祁连山。1937年春,在弹尽粮绝3天后,他与7位西路军战士被马家军俘虏,送往青诲开荒种地。1941年冬,钟发镇逃出敌人魔掌,一路乞讨回到江西。解放后,钟发镇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有人说他是叛徒。从此,修公路、筑水库成了他改造的工地。一直到1983年、在李先念、聂荣臻等中央领导的过问下,钟发镇才得到平反,并落实失散红军的待遇。那一年,钟发镇已是65岁的老人。
“人老了,做点什么事,才能无愧于人民的厚爱?”钟发镇老人说。“在得到组织上平反的当天,我就决心把余生献给国防宣传事业”。从此,钟发镇老人走上了20多年的国防宣传之路。
为了上好每一课,文化小高的钟发镇老人付出了很多心血。有一次,他来到长冈乡列宁小学,为孩子们讲“挺进祁连山”的战斗故事。小朋友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二天,他又来到列宁中学做报告。谁知,学生们听后,却反响平淡,掌声稀疏。一样的发言稿,二种不问的反响,这使钟发镇颇感意外。回家后,他把这事向老伴诉说,老伴笑着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学生喜欢听战斗故事,中学生不一定喜欢”。老伴的话,使他豁然开朗——宣传报告必须因人而异。第三天,他又来到列宁中学。这回他小做报告,而是把收集到的许多世界上先进武器画册图片贴在一块一块小木板上:飞驶电挚的飞机,威风凛凛的坦克,小巧玲珑的手枪,神秘的间谍卫星,海底霸土——潜艇。一幅幅生动的图画,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眼睛。同时,他唱起了自编的兴国山歌《学好本领保国家》:“强国防,保家乡,人人有责,学习先烈好儿郎。现代战,科技强,学好本领,莫负年少好时光。生活好,当自强,居安思危,莫忘前辈战缰场……。”五彩滨纷的图画,通俗易懂的山歌,使这场别其一格的国防课,获得了阵阵掌声。
为了使每一场报告会搞得有声有色,符合不同年龄听众的口味,他每天都要收看电视军事频道,及时掌握国防新知识。同时,发动儿孙们收集有关国防教育的材料,并把这些新知识和新闻及时补充刊直传内容中。在海南发生中美撞机事件后,钟发镇连夜编写兴国山歌《美国佬莫猖狂》:“美国佬莫猖狂,今日中华不一样。朝鲜战场你输哩,越南战场也没赢。广大人民要看清,没有国防受人欺,幸福日子天天好,还要人人口来保……”。山歌声声,唱出了老人的愤慨,更激发了人们关心国防、热爱国防的积极性。那一年,全县征兵工作刚刚开始,便有1.3万余名红军后代报名应征。接兵的同志感动地说:兴国人们的国防意识这样强,这里有钟发镇老人的不少心血。
兴国县是全国闻名的“将军县”,又是苏区革命时的“模范县”,在兴国县烈士陵园的烈土名牌上。23179名先烈名字时时震憾着钟发镇的心,那是他的亲密战友。1998年冬,邻乡的一位刘姓应征青年,初检时身体合格,却舍不得在家经商赚钱的机会,不愿去参军。 80岁的钟发镇听说此事后,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步行5公里上门找到小刘,并把他带到烈士牌前,花了1个小时,找到小刘太爷爷的名字,向小刘诉说了他太爷在强被乌江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经过……。在钟老的教育下,小刘当即承认自己只顾小家的错误,愉快地参加复检,并高高兴兴地应征入伍。20年来,每年兴国新兵入伍前,钟发镇都要穿上那洗得发白的军装,前往县人武部为新兵做一场报告,至今听过他报告的入伍青年已有5000余人。他们时刻牢记“将军县”父老前辈的光荣传统,在部队努力学习,积极锻炼,展示了新一代红军传人的风采。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党的xx大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顺应群众期盼、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
活动开展以来,在省委的领导下,我所在的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高度重视,积极动员部署,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专题学习、开门评风、查摆“四风”、立说立改、自我剖析等分步措施,逐步将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为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机关一员,我积极投身活动之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党性。通过几个月以来的学习实践活动,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通过学习教育,提升了思想认识
通过学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汇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汇编》、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党要继续经受住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二、通过联村帮户,坚定了为民谋利的信念
我们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但是因为历史因素和国情的因素,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过建国六十多年的发展,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但是仍有不少困难群众生活贫困,难以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特别是我省今年以来先后遭受4•20芦山强烈地震和7.9暴雨洪涝灾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灾区群众负担大、困难大。面对这种情况,机关以支部为单位,分批有序进入叙永县月明村、彭山县丰华村帮扶困难群众,通过与村民座谈、召开支部现场会等形式,知民情、接地气、受教育;帮助困难户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上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帮助村民为果树除草施肥,柑桔成熟季节,帮助村民采摘、装箱、打包、搬运等。通过这些活动,让我更加直观的看到社会疾苦,听到群众对党的呼唤,看到他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面对这样的群众,我倍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前方道路的漫长,更加坚定了我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的决心。
三、 通过查摆问题,明确了工作努力方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重在结合本职工作,落到实处。通过支部讨论会对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领导班子在“四风”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支部学习会听取了身边的老同志对几十年工作经验的总结,明确了工作努力方向,坚定了向先进者学习的决心。小平同志说过:“工作要踏实些,什么工作都是一点一滴堆起来的。踏踏实实不会妨碍积极性,轰轰烈烈的局面是无数的人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习总书记说:“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我们党的领袖都已经看到工作作风对党的事业的重要性,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影响。机关的工作更是需要勤勤恳恳,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才能将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落实到工作中。
1311人,全年发放低保金79.3万元,人月均补差55元。
近年来,全区全面推行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在2005年、2006年荣获“**省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a级、aa级单位”荣誉后,区政府于2007年制定了《开展争创“全国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动员部署、规范完善、检查验收等阶段的工作,全区低保管理设施完善、机制健全、管理规范、分类施保,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高,较好地保障了辖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文明单位”。先后有25个社区被命名为“**市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示范社区”,2008年被省民政厅推荐为2个全国表彰的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之一。
一、领导重视,基础保障做到“四个到位”
(一)思想认识到位。**区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低保工作,把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作为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内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区委、政府为民解决的十件百姓关注的实事来抓。区委、区政府领导对城乡低保工作逢会必讲、逢检必到、逢信必签,多次深入街道、社区和低保对象家中,检查指导工作,了解低保对象的生活情况,督办工作进度,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区直相关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区档案局深入民政局、街道、社区指导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区财政、监察、审计部门加强对低保资金的检查、审计,并将结果通报全区,保证了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体系。
(二)资金配套到位。**区在安排资金时坚持尽量压缩人、车、会、话等一般性支出,保证工资、社会保障等法定支出。2008年区政府安排低保配套资金215万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6%,远远高于省政府“关于城市低保资金由各级财政按一般预算收入的0.8-1.5%列入预算”的要求(鄂政办发[2002]31号),保障了低保资金的支出需要。同时,区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按照上城市低保资金支出总额的3%足额安排低保工作经费,保证了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工作网络到位。区委、政府在全区核编减员、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批准成立城乡低保局,配备了7名专职工作人员;街办、社区分别按照低保工作人员与保障人数1:2000、1:800的比例安排60名专职工作人员,保障了低保工作的实际需要。连续4年投资逾千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区、街乡、村居便民服务中心,在三级便民服务中心整体规划了低保办公与服务场所,在硬件设施上要求统一达到一室、一牌、一柜、一箱、一制、一机“六个一”的工作要求,即统一建立低保工作服务场所并悬挂标识,统一各社区低保公示栏,统一配置低保档案柜,统一悬挂低保投诉举报箱,统一张贴低保管理与服务规章制度,统一配备低保办公用电脑,为低保规范化管理夯实了基础。区民政局在新建的办公大楼里为低保局安排了800平米的服务大厅,设置了低保办公室、基层站所、医疗救助办公室、农村低保救助办公室、信息中心、评审议事室、信访接待室、档案室、多功能厅等基础设施,配备了电脑、数字交换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扫描仪、投影机等办公设备,为低保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制度保障到位。区政府于1997年执行国家城市低保政策,2006年印发方案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区民政、财政联合下发了《低保资金管理办法》。按照《**省低保管理工作规范》建立健全了“一组五制”的工作制度,即建立健全社区民主评议小组、街道评审委员会、低保局审批领导小组三级组织,全面实行低保对象公开公示制度,分类管理、定期核查制度,续保登记制度,参加公益劳动制度,低保对象优先衔接就业培训制度,通过制度管理保障低保工作的科学规范。制定了《低保工作分级管理责任制》《低保工作人员六不准》《首问首办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政务督查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强化了低保工作的依法行政和行政效能。在历次工作检查、资金审计中,无一例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二、统筹规划,组织管理标准统一
(一)档案管理“三个统一”。全区普遍建立健全了低保三级工作档案,一是在区民政局建立完备的集中存放的低保对象档案、综合档案、财务档案,低保个人档案以社区为单位,分三类保障对象用a、b、c三个字母进行标示,实行一户一档,一居一柜,分类存放
;二是在街道建立发放花名册、信访登记册、评议委员会记录册、综合资料等综合档案;三是在社区建立详细的低保工作台帐和统计台帐。在此基础上,全区低保档案建设实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低保评议小组评议记录》、《低保对象公益劳动情况登记表》、《低保人员续保、核查登记表》、《低保申请登记表》、《低保人员台帐》、《来信来访记录》、《低保申请受
理证明》等七本工作台帐;统一文书档案的格式标准,全区低保工作用表由区民政局统一设计、印制;统一使用低保专用软件和信息化建设标准,从2004年起,全区建立了区、街、社区三级低保电子信息网络,实现了低保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低保动态信息的电子档案录入率达100%。
(二)政务公开“三榜公示”。全区按照统一标准设置了社区低保室外公示栏,通过固定的公开阵地常年公示低保政策、标准、申请低保工作流程、享受对象及增减变动情况,咨询投诉举报电话。结合低保审批环节做到“三榜公示”:一榜公示申请对象,让群众知晓申请人的情况,看是否客观真实;二榜公示社区初审结果,看群众有无争议意见;三榜公示区民政局审批结果,公开请群众监督。全区统一编印了“社会救助路线图”,在低保各级站所免费提供,方便困难群众对照条件标准、申报程序申请低保、医疗、临时救助。
(三)“百分考核”提高素质。为提高低保工作专干的素质,区民政局每年组织2次业务培训学习,通过培训讲课、现场观摩促使低保专干熟练掌握政策法规、提高工作技能。全区在考核评价机制上,探索了“低保审核审批百分制考核办法”,将低保申请受理、入户核查、初审评议、审核审批、公开公示、动态管理、档案填写、信访处理各工作流程细化为100分,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评比“低保规范化管理示范社区”和低保专干工作绩效挂钩。
三、协调发展,操作程序科学规范
(一)审批程序严格规范。全区在各级低保服务窗口公示低保政策,规范全区低保申请受理、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人员管理、信访接待等工作程序。入户调查做到一看家庭全貌,二问家庭收入,三查收支证件、依据,四访周围邻里和工作单位,了解家庭成员就业收入,五到工商、税务、市场管理部门进一步核实。低保审批坚持社区民主评议小组评议、初审;街道评审委员会集中社区、城管、税务部门意见进行评审;民政局审批领导小组综合各级评审意见和入户核实意见进行审批的工作流程。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一个严格(严格程序和标准)、两个核实(核实家庭成员和家庭实际收入)、三个公开(公开享受对象、公开领取金额、公开监督电话)、四个不批(条件不符的不批、不按程序申报的不批、手续缺项的不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暂时不批)。在具体工作环节上,明确规定并公示各程序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时限,做到低保审批公开、公平、公正。在低保资金的管理上,实行了财政专户管理,杜绝了挤占、挪用、截留低保金的现象。在低保金的使用上,坚持专款专用,每年接受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在低保金发放上,实行了按月社会化发放,采取将低保金从财政社保专户直接划入代发银行,进入低保对象个人帐户,保证了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低保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二)分类施保重点保障。从2004年起,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对城市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重病重残患者、多子女上学、夫妻双下岗且需独立供养无收入高龄老人的723名特殊困难群众实施了重点保障,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高了社会救助效益。
(三)动态管理限期保障。全区坚持低保对象分类管理和定期核查制度,完善进出机制,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对长期保障对象、相对稳定保障对象、明显不稳定保障对象分别按一年、半年、季度进行入户核查,对二类、三类低保对象分别按一年、半年签订脱保协议书,实行限期保障。每年4-5月份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对低保对象进行一次全面核查。近5年平均动态率达到41%。在工作中,创新探索了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核定办法,通过家庭水、电、话费等基本支出倒推家庭收入的办法,突破了低保家庭收入核实难的问题。
(四)低保渐退促进再就业。全区在规范低保管理上坚持依法办事、人性化操作,对积极就业的低保户实行低保救助渐退制,在其就业增收以后继续享受1-3个月的低保待遇,待收入稳定以后再取消低保补助或者合理计算差额降低保障标准,以保护低保人员的就业积极性。为促进低保对象再就业,近5年来累计培训低保人员8000人次,推荐就业2000余人,鼓励低保人员转变观念,适应市场,变消极被动吃保为主动就业,树立了周开元等一批积极就业、退出低保的先进典型。
(五)动员各方开展社会帮扶。全区组织成立了慈善协会组织和慈善超市,每年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和机关干部开展“送温暖、送培训、送技术、送岗位(摊位)、送资金”的帮扶活动,通过辖区企事业单位和区直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交朋友、结对子,为低保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元旦、春节期间组织“千名干部进万家送温暖”大型慰问活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全区城乡困难群众给予“5个5”“3个5”一次性救助。为缓解低保对象就医的困难,积极配合“市惠民医院”惠民医疗证的发放和惠民医疗政策的宣传工作,从2005年起启动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率先实行事前、事中与事后救助相结合的便民方式,缓解了低保对象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同时,在社区医疗服务站实行社区医疗帮扶,低保对象持“社区医疗优待卡”就医享受“四减免”服务,全区低保对象年享受政策优惠、减免达200万元以上。
【心系群众】推荐阅读:
心系群众--演讲稿11-09
《心系一处,难能可贵》阅读理解附答案06-23
永寿局群众观点和群众立场总结05-31
群众路线专版06-14
群众发言提纲06-26
群众意见记录07-02
党内群众意见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