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欢喜》大结局的观后感剧评心得 小欢喜观看有感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欢喜》大结局的观后感剧评心得 小欢喜观看有感(精选5篇)

《小欢喜》大结局的观后感剧评心得 小欢喜观看有感 篇1

正在东方卫视热播的《小欢喜》围绕教育焦虑、亲子关系、升学压力等等触发每个家庭的“痛点”话题,迅速引发众多关注。该剧口碑持续发酵与全程在线的演技分不开,特别是戏份颇重的四个中学生——林磊儿、方一凡、季杨杨和英子。四人的扮演者被网友亲切地称为“春风四子”。导演汪俊坦言,小演员们都演得很好, 很有灵气。近日,北京青年报记者分别对林磊儿和方一凡的扮演者刘家祎、周奇进行专访,了解《小欢喜》戏里戏外的故事。

刘家祎

“团宠”演技超乎年龄

从醉酒模仿童文洁“教训”方一凡,到听见母亲生前的微信语音泪流满面,新人演员刘家祎将林磊儿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对这个孩子心疼不已。

其实,出生的刘家祎已经是获得主流电视圈认可的“小戏骨”了。在《虎啸龙吟》中出演司马伦一角正式出道,之后还参演了《古剑奇谭2》《破冰行动》等热播剧。在《小欢喜》的“春风四子”中,“林磊儿”是最难把握却最能出彩的,侧面印证了刘家祎超乎年龄的演艺经验。

林磊儿开始是个书呆子人设,随着剧情展开,感情世界又是极其饱满丰富的,对于这种变化,刘家祎设计了一些“不自然”的动作。比如说刚到北京的那一场戏,一出机场,磊儿就在塞衣服、手心出汗、捏衣角;再比如小姨叫方一凡去补课,那个发火的语调把正吃饭的磊儿吓得打了个嗝儿。刘家祎表示,“我会通过这些小细节去增强人物的立体感。”

和海清拍畅言会的那一场戏,让刘家祎印象很深刻。“因为那场戏涉及到手机里妈妈的语音,这个语音其实是海清老师自己录的。海清老师录的语音就很有生活气息。比如说穿秋裤,买杂志,这些都很有代入感,听到这个语音就让我瞬间入戏。”

另外,剧中“春风四子”深厚的友谊令人十分羡慕,刘家祎爆料称,自己是四个人中的“团宠”。“不管戏里还是戏外,我们都玩得特别好。”说起与角色相似的地方,刘家祎表示,“我和磊儿都是高中生,但我不是学霸。”

周奇

有一个音乐剧的梦

新剧情中,方一凡在畅言会上向父母再次坦承了想要学艺术的愿望,并唱了一首“小小少年”感动了父母方圆和童文洁。其实,跟方一凡结缘对于扮演者周奇来说几乎是命中注定——不仅长相像极海清亲生,本身也是学习声乐舞蹈出身,眼下正参加《声入人心2》,“我跟方一凡一样,都有一个音乐剧的梦”。

剧中的方一凡是个典型的“熊孩子”,生活中的周奇基本上也算是一个熊孩子,“我有时候安静,有时候比较猴。和磊儿相比的话,在戏外他更猴一点。”

参加艺考的情节,周奇特别有共鸣。但是,与方一凡不同的是,周奇的父母支持他的梦想。演戏与音乐剧对周奇而言都是心中艺术的代表,无论是表演还是音乐,都是他最热爱的东西。

据周奇透露,方一凡这一角色是通过一轮一轮面试接到的。虽然演戏对周奇来说并非专业,但却幸运地得到了戏中父母辈演员毫无保留的传帮带,比如黄磊就告诉周奇,要用耳朵演戏,“就是说多去听。不要着急说台词,听完别人说话之后积极地去感受,积极地去做出真实的反应。不要急于说台词或者做表情。”

对于网友调侃他是《小欢喜》里的“挨打”担当,周奇表示非常荣幸,“这已经成为大家印象中的一个常态,所以我接受挨打担当的这个事实。但是如果他有一天不挨打了,那可能说明方一凡真的成长了,真的长大了。”

2019《小欢喜》观看剧评

近日,一部聚焦高考和中国式亲子关系的《小欢喜》,引来了不少讨论。今晚我们就来聊聊这部笑中带泪的剧。

显然,剧集引来热议,离不开高考这个切入口。孩子们有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习题、上不完的补习班、吃不完的营养品、睡不醒的觉,父母们忙着搬入学区房、报名补习班,还要严防早恋……剧中对三个高三家庭细致入微的展现,不仅让每个经历过高考的人印象深刻,也让“陪考”的家长们倍感亲切。而更为重要之处在于,剧中全景式呈现的几种典型的中国式亲子关系戳中了无数人。全方位控制孩子的母亲宋倩和想要挣脱的女儿、“相爱相杀”的童家母子,都让不少网友直呼“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妈”“导演监视了我的生活”,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亲子关系普遍性的困境。

其实,剧中的三个家庭中,“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初心都是毋需置疑的,但父母和子女间的张力也是时时存在的。这既是剧中人的困境,可能也是观剧者的困境。剧情能够长时间引发热议也在于,它不断地启发我们思考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什么是健康的亲子关系?对于这一点,电视剧在通过制造冲突、矛盾给我们以启迪的同时,也给出了一些开明父母的正面示范,比如善解人意、担当丈夫和儿子调解人的母亲刘静,又比如风趣幽默、在妻子和儿子间斡旋的父亲方圆,为观众呈现了家庭关系的更多可能性。从中我们会发现,不睦的亲子关系大多是相似的,幸福和睦的亲子关系也大抵是相似的。

一方面,和睦的亲子关系中边界感很重要。搭建这种边界感最为关键的,是要将孩子视为独立个体而非私有物品。剧中乔英子家客厅和卧室间的一块透明玻璃让很多观众印象深刻。一扇只可以从外面遮上的玻璃窗,像是一只手无限地侵入了女儿的生活,打破了个体间应有的边界,摧毁的则是两人间的信任。这样“越界”的亲情在去年一档亲子真人秀中也真实地上演过。年逾古稀的母亲仍事无巨细地照顾儿子起居,干涉儿子感情生活。与母亲的乐在其中相反,儿子时常为此陷入焦虑和孤独。或许,学会纾解家庭中难以避免的“越界”,也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另一方面,和睦的亲子关系建立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而不是“为你好”式的绑架教育。剧中的英子妈妈习惯性用“妈妈怎么可能害你呢”“我起早贪黑的给你买菜做饭,我容易吗”一类的话语为自己的合理性、正确性辩护,哭诉自我牺牲,剥夺孩子反抗的理由和勇气。更可怕地是,这种“绑架”可以预见的不会随着高考的结束而终结,小到以后的一日三餐,大到人生规划、职业选择等都不可避免地会被母亲干预。也正是这样的压力,使得英子更为叛逆,一心想要挣脱。而在别的场景中,我们看到当父母放下姿态和顾忌,坦诚地告知孩子失业、患癌的事实,反而激发了孩子的担当和责任。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难难在互相隔阂和互不理解,但化解起来其实也不难。剧集即将落下帷幕,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每个家庭都在寻求更好的相处之道,迈出这一步的关键在于坦诚以待、用真诚沟通代替说教。诚如导演所言,一部电视剧并不见得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实中的焦虑依然在,矛盾冲突隔阂依然在。但当更多人意识到并开始讨论,改变或者也正悄悄进行。

这正是:父母之爱子,需有界有度,平等再沟通,小欢喜常有。

2019《小欢喜》观看有感

喜报!在20高考中,来自《小欢喜》的方一凡通过艺考成功录取南京艺术学院、林磊儿黄芷陶两位学霸双双考入清华大学、乔英子也如愿走进了南京大学、季杨杨选择了出国读慕尼黑大学。

在电视剧《小欢喜》的收官之际,观众终于迎来了一丝“小欢喜”,在为剧情哭过笑过虐过之后,剧中的每一个角色的迎来了一个相对圆满的结局。

但是,现实生活和电视剧还是存在着巨大的偏差,就像电视剧刘静患癌能够康复,而现实原型人物却早已因病离世,这种偏差折射到教育问题上更是耐人思索。

一方面,《小欢喜》里的教育成本已经突破了一个正常收入家庭的能力承受范围,另一方面,时代迅速变迁后的新型教育理念却迟迟难以跟上,透过这部电视剧,我们该如何理性地去面对这两座“大山”?

教育成本:再富都为富孩子,为孩子支出占收入比例最高

在看完电视剧《小欢喜》之后,不少网友都对剧中的金钱价值观印象深刻,尤其是在为孩子教育上的支出,每一个家庭都是不遗余力。

面对越来越高的教育成本,我们便从《小欢喜》中看到了第一座大山:在大城市培养一个孩子究竟需要多少钱?

调查剧中的取景地发现,方一凡、林磊儿、乔英子、季杨杨等人就读的“春风中学”,取景来源自北京顺义的新英才国际学校,根据该校的收费标准来看,每位高中学生一学年的学费约为15万人民币,可能会超过许多人从小到大的学费之和。

另外,剧中几家居住的高考小区“书香雅苑”,是取景自望京大西洋新城,据相关房产购买平台显示,该小区的房价平均在8万元一平上下浮动,最小的两居室也起码需要五百多万,而剧中的宋倩和乔卫东二人在这样的小区共同拥有五套房子,实力不容小觑。

在电视剧里,方圆和童文洁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着想,放弃了家中的房子,选择搬进“书香雅苑”,宋倩妈妈给出的是整租一个月一万五起步,而看在两家朋友的份子上,最终以一万二的月租搬了进去,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真的是想都不敢想。

除此以外,剧中出现的几位高中生主角,基本上都有过一段“烧钱”的戏码。

比如说,在方圆家里,为了让方一凡更好的艺考,夫妻俩为孩子报了一个培训班,而艺术类的培训非同寻常,一个小时的培训竟然高达一千二百元,一次上课两小时,一个月上十节课,算下来一个月就是两万四千元。同时,林磊儿的清华冬令营无论是学费还是生活费用,都是又一笔巨大的支出。

再比如说,在另外两家里,为了孩子们的爱好,家里都是无条件的支持。乔英子喜欢乐高,爸爸乔卫东投其所好,就买了很多,剧中出现的千年隼号和歼星舰号都是八千元朝上;季杨杨喜欢赛车,开学就开着法拉利,平时赛车也是十分“耗钱”的爱好。

以往我们常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现在的状况其实是“再富都为富孩子”。

此前有不少网友指责《小欢喜》的剧情因为这些高额的收支显得有些脱离群众生活,不过片方给出的解释是,电视剧是基于当代中产阶级的现实而创作的,所以不难看出的是,即便剧中的三个家庭收入不菲,但其实每个家庭都是把最大的收入支出花在孩子身上。

教育观念:一考并不定终身,学出好成绩不如养成好心态

纵观《小欢喜》中塑造的几位中学生形象,他们都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个人学习观和家庭教育观,而当观众以“旁观者”的视角进行评判时,于是便可以好坏自知。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教育观念,我们应该从《小欢喜》中看见另一座大山:我们的孩子应该长成一个什么样的大人?

在电视剧《小欢喜》中,在讲述三个家庭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向观众传递一种更为多元的教育观,而且这种教育观更是包含了时代变迁之下,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向新时代教育观的转变。

其一在于成绩观,由海清饰演的童文洁,在面对儿子考出倒数第一的成绩时,大打出手,几度想要改变自家孩子,但是伴随着剧情的推进,她越来越意识到,比起身体健康等生命话题,成绩什么的都不是重要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她的好闺蜜宋倩,作为原来学校的老师,她在剧中刚开始所奉承的教育理念就是“唯成绩论”,但是后来她也意识到自己与孩子之间相处存在的问题,于是逐渐也开始学会了放手,对成绩淡然。

其二在于性教育观念,值得一提的是,《小欢喜》中出现了一段国内家庭教育剧中鲜有的性教育桥段,这对于“谈性色变”的中国人而言,无疑是一大进步。电视剧里,作为父母的方圆和童文洁,教育儿子正确的性教育观,并且指导儿子如何保护女孩的做法,在国产剧中还是初次出现,为不少人所称赞。

其三在于孩子心理问题的引导,电视剧中由于戏剧化需要,剧中孩子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性格缺陷,方一凡的不成熟、林磊儿的略显自闭、乔英子的抑郁、季杨杨的缺乏关爱等。

尤其是以乔英子患抑郁症的桥段最为经典。当英子因为被父母逼迫,放弃了自己喜爱的南京大学时,她心灰意冷,常常失眠,最后更是离家出走,在深圳上演了一段跳海的大戏。

当这一段落出现时,其实电视剧的弹幕中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是说英子太可怜了,被这样的妈妈一直逼迫着;另一种是说英子太作了,家里人对她这么好,她却没有查知。这两种声音出现的背后,其实是站在父母与子女不同角度的思考,而从电视剧到现实生活,往往真的就会有如此巨大的分歧。当这样的话题被公开探讨时,其实也不是为了争一个对错,而是想让更多的人为这一话题进行思考。

所谓教育成本问题,其实新时代教育对物质层面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所谓教育理念问题,当然也就是新时代教育对精神层面提出的更高标准。

无论是教育成本和教育理念,我们都可以看得出当前现阶段的教育题材作品真切地把目光聚焦在时下社会所存在的问题上,当然也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来。

2019《小欢喜》观看心得

目前,电视剧《小欢喜》在东方卫视的播出正渐入佳境,剧中三对父母和子女的相处方式也让观众产生了共鸣,与黄磊和海清,王砚辉和咏梅这两对常规夫妻相比,沙溢和陶虹饰演的离异夫妇如何与孩子相处更能让引起观众的兴趣。8月26日,沙溢和陶虹接受了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的专访,对于这次饰演的角色,他们表示收到了很多观众的反响,对于一名专业演员来讲,如何诠释角色是最重要的,因此会忽略“这个角色是不是很不讨好”?同时,在如何和孩子相处方面,这两位在生活中也为人父母的演员表示,如何学习和孩子快乐相处是当父母最关键的。

陶虹:“妈妈”不一定比孩子有相处经验

如果我有宋倩这样一个妈,可能真的会崩溃……”这是不少观众看过《小欢喜》后,对陶虹饰演的角色宋倩的评价,剧中的宋倩被观众评价是最典型的“中国式妈妈”。跟丈夫离异后,宋倩一心都扑在女儿英子身上,日常对话就是:“你是妈妈人生的全部,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妈妈最爱的就是你……”为了女儿的高考,身为金牌教师的她毅然决然选择辞职,在家全方位照顾孩子。

《小欢喜》是陶虹时隔多年后接拍的一部电视剧,连她自己也感叹“年轻观众从宋倩这个角色认识我,这是一件有趣的事。”在陶虹看来,现在的观众已经完全换了一波,主流观众已经不再是当年看她演戏的那群人,对他们来讲,陶虹是陌生的,完全像个新人。多年不拍影视剧,陶虹笑言,自己确实没演戏,但待在家里也不是无所事事,“能整理好一个家,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虽然我还真做得不怎么得心应手,但毕竟也在家里面养孩子养了十年,所以回头一看发现当年那个笨手笨脚的我,如今干得也算是非常麻利了,这个活还是干熟练了”。

在陶虹看来,首先还是《小欢喜》这部剧触痛到了真实的社会痛点。其次,宋倩这个角色虽然是很不讨好的,但很难得编剧把这个人物写得非常立体,“一个好人形象的角色做到立体通常很难,因为没有特别大的浮动。宋倩这样的人物,其实会更真实一些。”虽然宋倩的教育方式遭到了很多质疑,但陶虹认为,作为妈妈,宋倩固然有偏执焦虑的问题,但从母亲和家长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很容易理解她的。

剧中的宋倩是位偏执、严苛的母亲,在现实中,陶虹坦言自己并没有坚定的的教育观,而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在不停变化,充分尊重孩子,和她一起进步,“你应该给予孩子怎样的指导或者是多大的帮助?这确实是每个妈妈每一天都要纠结的事情。今天你还可以按照她的要求去帮她做一些事,明天她就会对你说‘这个我要自己来’,这不就是成长吗。妈妈是从生下孩子那一天起开始做妈妈的,她做妈妈的年龄和孩子生下来的年龄是一模一样的,从这个角度讲,‘妈妈’并不比孩子大,也不一定会更有经验。”。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陶虹会选择尽量让孩子尝试不同的东西,“我本身就对教育这件事很感兴趣,我自己愿意做的公益也是偏教育方向的。因为我觉得在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一些机会,会对他人生道路有一些方向性的影响。如果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根本没有遇见艺术,没有遇见戏剧,没有遇见这些真正可以滋养生命的东西,而是只有知识,那么这个生命其实是狭窄的。”

沙溢:“慈父”形象有利于孩子成长

对于沙溢饰演的角色乔卫东,很多观众都说有点渣,但沙溢把他演得很可爱,谈到这个角色形象,沙溢表示自己并没有给乔卫东定义为渣男,“这个人物一开始就是离婚后的生活状态了,我特别理解他对孩子的愧疚,因为家庭破裂,再加上女儿那么优秀,他心里对孩子一定是有愧的,”沙溢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而且宋茜的生活状态是高压,所以乔卫东更希望倾其所有去给予孩子他的全部。”

沙溢是如何与乔卫东这个角色结缘的?沙溢透露是黄磊选择的自己,刚开始黄磊角色这个角色需要年龄大一些的演员,虽然自己才40岁出头,还算是年轻演员,但黄磊觉得他可以胜任这个角色,沙溢还透露自己算是黄磊的学生,“当时黄磊老师带的是北京电影学院97级本科班,我也是97级军艺本科班,所以我应该是他的学生,后来导演汪俊也表示我适合这个角色,于是就这么成了。”沙溢说。

在现实生活中,沙溢是两个儿子的爸爸,并没有女儿,不过他从戏中也体会到了与孩子的情感,沙溢透露,有一场戏是乔卫东请英子吃火锅,从火锅店出来后,英子抱住父亲,说她可以自己回家。沙溢介绍,拍这场戏的时候,英子就往前走,慢慢消失了,他当时想,孩子大了终究会离开家长,开始自己的人生,“我就想到我儿子慢慢长大了,以后也有这么一天,我也感受颇多的,所以那一下子就会有很多的情感慢慢涌上心头。”沙溢说。

沙溢透露自己与两个儿子的相处就像哥们儿,他认为男孩子的父亲太严厉了不太好,“因为本身父子间就天然的一种同性的抵触,我觉得爸爸慈祥一点,有时是有利于孩子发展的,他会觉得他获得的爱会更多。”不过沙溢笑言与剧组的几位演员父母相比,自己是最没有育儿经验的,海清、陶虹都是把孩子一点点亲手带大的母亲,黄磊更是外号“黄小厨”,照顾家人、做饭都不在话下,所以自己只能吸取他们的经验,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

有很多观众对《武林外传》主演何时再聚首很期待,作为核心人物“白展堂”,沙溢也期待这一天尽快到来,他透露自己执导了一部电影,并且邀请姚晨加盟,“我想我们可能先分别地重聚,然后最终等到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再会全聚在一起。我也期待那一天。”沙溢说。

2019《小欢喜》观看体会

由鲁引弓原著,黄磊任总编剧,汪俊执导,徐晓鸥任总制片人,黄磊、海清、陶虹、王砚辉、咏梅领衔主演,周奇、李庚希、郭子凡、刘家祎、徐梵溪、王栎鑫主演,沙溢、任重特别出演的现实主义题材大剧《小欢喜》正在热播。该剧围绕教育焦虑、亲子关系、升学压力等社会话题,自开播以来,收视口碑居高不下。首播收视双台即破1,收视率持续登顶,网络播放量夺冠,豆瓣评分高达8.3。

《小欢喜》展现了多子女家庭、单亲家庭、官员家庭三个不同高考家庭的生活现状,凭借温暖现实主义的风格,引发观众与剧中人物的情感共振。谈及强势母亲宋倩的教育方式,陶虹表示:“希望观众可以像照镜子一样,引起对自我的审视和反思。”随着“小欢喜结局后天播”“小欢喜预告”持续位居微博话题热搜榜,网友们对大结局充满期待的同时,纷纷表示:“这部剧融合了太多中国式家庭的酸甜苦楚,希望每个孩子都会去懂得父母,每对父母都会去理解孩子。”当前,该剧位居东方卫视、浙江卫视2019年平均收视率第一,口碑和热度双炸裂。

陶虹还原中国式父母爱与控制 希望“宋倩”引发观众自我审视和反思

《小欢喜》围绕三个身份迥异的中国式家庭,展现了当下高考家庭的真实备考现状。剧中,强势霸道,又极度没有安全感的单亲母亲宋倩,对高三女儿乔英子展开“监控式”教育模式,甚至几次三番反对女儿的南大梦想,令不堪重压的英子失眠抑郁。宋倩“以爱之名”的强控制欲和“恋人式母女关系”愈演愈烈,引发观众不断争议。谈及接演宋倩一角的缘由,陶虹用“难得立体”来形容:“一个好人形象的角色做到立体通常很难,而宋倩这样的人物,其实会更真实一些。”谈及对剧中宋倩教育方式的理解,陶虹坦言:“她培养了一个善良的,能够感受到爱的孩子,从这点上来说,宋倩的教育并不失败。”“但人的一生其实都在成长中,妈妈也是从生下孩子那一天起开始做妈妈。从这个角度讲,‘妈妈’其实并不比孩子大,也不一定会更有经验。我更希望观众可以像照镜子一样,通过宋倩这个角色,引起对自我的审视和反思。”

随着英子抑郁跳海、刘静患癌、“童方CP”双双失业等虐心剧情的播出,《小欢喜》被网友评为“三大标题党电视剧”之一,纷纷感慨“直戳泪点”。对此,陶虹笑言:“我觉得‘小欢喜’的意义就是,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只要怀着一颗单纯,美好和充满着爱的心,很多事情便总有办法解决,不至于真的走到不堪的那一天。”

现实主义题材力作收官在即 三个高考家庭结局令人期待

《小欢喜》大结局观后感剧评感想 篇2

现象热播剧《小欢喜》追了一个月,迎来了大结局。

《小欢喜》故事时间放在,坐标北京,三个中产阶级高考家庭。

很多人会质疑这三个家庭中产阶级的定位,说他们其实已经算是高产阶级了。

但当我研究过中产阶级标准以后,恰恰认为这三个家庭混合起来看,正是中产标准综合体。

中产阶级在我国范围标准跨度很大,从职业到收入,从社会地位到自由程度,从地域划分到幸福指数等等。

所以就中国超一线大城市,还是首都的北京,这三个家庭从各方面来看,都算是大康中产阶级水平,他们不用考虑温饱,但也没有完全财务自由,他们所操心的事情,其实也正是我们普通中产阶级所要面对的难题。

《小欢喜》围绕着三个典型高考家庭展开,每个家庭都贯彻了一人高考,全家都跟着高考的方针,描绘了国内普遍家庭的欢喜和焦虑。

片中的每一个家庭,都对原生家庭教育理念提出了一个探讨性的话题,同时也瞄准了我们生活的一块共情阴影。

1 方圆一家

方圆一家的问题,突出的是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性。

方圆夫妻俩职业普通,收入普通,有一套房,家庭和睦,家中最大的问题是孩子方一凡学习成绩垫底。

但我们也能看出,方一凡在和父母的关系,在性格成长上,在对社会认知接受度上,都是健康而且积极的。

而方一凡对学习的联结态度也是最自由的,方一凡随父亲方圆,认为人生应该分横竖对比,而高考虽然关键,但不能强求。

母亲童文洁则站在他们的对立面,认为高考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并强势的用别人家孩子的努力方式,强加到方一凡身上,父子俩也和童文洁斗智斗勇,最后童文洁终归被父子俩同化,认可了方一凡自己选的求学之路。

方圆这一家最后对教育的探讨是,他们认为高考固然重要,但也重视对孩子的心理建设,在孩子追求热爱和走固化教育的路上,他们最后选择了呵护孩子心中的理想。

所以方一凡也是这些青少年角色中最自信,最活泼的孩子王,就方一凡的性格,未来的人生路,似乎可以在以后的人生和职场上,大有作为。

而方一凡的性格和心态,像极了父亲方圆,而方圆的事业,并不能成为大家心目中成功的事业模范。

方圆的为人处世,是一套不愿意逃出舒适圈的佛系人生观,说话做事一套一套,有着自己自圆其说理论,看起来很美,但其实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并不适用。

也正因如此,片中方圆只是一个小小的科长,后来还没了工作,低落过的他,还好有一个体量他的童文洁,一直做着方圆背后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最后方圆做了一名滴滴司机,副业做起了兼职配音,也算是在劳苦的工作中,找到了用自己的爱好赚钱的方式。

在中途童文洁遇到了职场性骚扰辞职,方圆也反过来支持童文洁辞职,夫妻俩在感情上的稳定和互补,着实让人羡慕。

如果说成功没有标准,开心快乐最重要的话,方圆一家算是从开始相对最幸福的家庭了。

2 乔卫东一家

乔卫东一家的问题,突出的是家庭自身性。

离异家庭现在俨然已成为国内家庭剧的原食材,当然这也是国内众多家庭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构成。

就如片中所说的,离异家庭真的能做到理性离婚的,全世界范围都少之又少。

当乔卫东三天两头要来看女儿时,母亲宋倩极力阻挠,并在女儿面前举一反三数落乔卫东,从而造成了亲子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张。

如果说这是导致英子的抑郁的外部原因,那么来自最核心的源头,则是宋倩作为母亲控制欲太强对孩子的管理。

宋倩为了英子的高考,小到饮食起居,大到高考志愿,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时间单位恨不得以分钟计算,但作为小大人的英子,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

当压迫来得越强烈,埋下反抗的种子养料就越充分。

英子从一开始对母亲的察言观色行事,再到撒谎隐瞒抵抗,最后到抑郁自我放弃,这一路走来,观众看在眼里,真的没法说出这是孩子心理素质不过关这样的话。

而宋倩这样人设的母亲,在国内还算少吗。

或许宋倩的个例比较极端,但真实生活中,或许还有比宋倩更奇葩的父母。

我当年上大学的时候,就在宿舍看到父母在教自己的娃如何叠被子,洗衣服要用洗衣粉之类的对话。

甚至有些新闻还报道过,大学新生报到那天,父母在教孩子如何挤牙膏。

父母过度超额的爱,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父母自己不愿走出和孩子的依赖关系,这样的惯性,父母一直保留到了孩子成年,甚至是孩子成家后,父母也依然保持着高严格的管控。

依然是真实的新闻报道,说一对夫妻离婚,就是因为老公有次发烧,老公的母亲陪着一起进厕所,为老公把尿,而老公觉得理所当然,这个画面想想也是够崩溃。

所以说,宋倩和英子之间的关系,也是本剧最具话题性的,宋倩不光在亲子问题上没有做足功课,在教育英子的问题上,还利用了道德绑架。

我们听过宋倩最多的台词,大概就是“我都是为你好”。这或许也是全中国父母最最最常用的一句话了吧。

但是谁又能知道,真正为孩子好的父母,有多少是能对症下药的呢。

3 季胜利一家

季胜利一家的问题,突出是家庭命运的不确定性。

相比较于宋倩对孩子的管教太多,季胜利夫妻对孩子则恰好相反,他们对季杨杨成长的缺席,让季杨杨成为了变相的留守儿童。

在季杨杨童年时期,季胜利夫妻就因工作离开孩子,把季杨杨托养给舅舅,季杨杨在成长最重要的时期,父母的缺席,导致季杨杨对父母产生强烈的误解和憎恨。

虽然说剧中描述的是中产家庭的留守儿童,但面对国内现实的众多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根源的本质是一样的。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相信很多人已经听过,甚至听腻了。

但如今面对工作的压力,面对自身对职业理想的追求,有很多家长对家庭和孩子的忽视,让家庭出现了各种裂痕。

季胜利一家的裂痕问题,是两代之间缺乏的沟通,让亲情纽带变得敏感和脆弱,但毕竟血浓于水,这样的关系在父母回归后,在时间的催化上,得到了很好的缓和。

但就在这时,命运给了这个家庭不小的打击,刘静患了乳腺癌,让这一家人再次乱了分寸。

季胜利一家不仅要面对亲子关系改善和高考的难题,更上升到要一起面对癌症的威胁,面对生老病死的话题。

但好在,当面对命运的磨难时,这个家庭更加稳固和坚韧,并一起度过了鬼门关。

4 小欢喜

正如季胜利一家最终战胜了癌症,乔卫东和宋倩最终复婚,方圆和童文洁幸福而紧张等待二胎的到来。

《小欢喜》圆满的结局,让整个故事往更积极的方向收尾。剧集给观众呈现更多是美好的一面。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却有各自的不幸”。

这句话似乎放在《小欢喜》不太合适,因为片中三个家庭遇到的难题和不幸,都给万千真实的家庭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很多我们都能感觉到似曾相识。

而三个家庭感受到的幸福,却离我们并没有那么近,国内中产阶级的焦虑和困境,虽然《小欢喜》已经做得很丰富,但真实的情况,始终比剧集要复杂千百倍。

因此主创在采访中也曾经提到,我们不希望大家看了《小欢喜》能感悟和解决什么,但是如果《小欢喜》能作为大家在解决类似难题的一滴润滑油,那《小欢喜》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小欢喜》在片中并没有刻意去卖惨家庭中的问题,而是相对用了比较温和的方式去柔化,这从而也导致一些看似很尖锐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深刻的下沉探讨。

当然,作为一部名字都叫《小欢喜》的家庭剧,主创本来就没有想把剧集往《万箭穿心》,《狗十三》这样的类型去靠。所以片中出现不少的幽默轻松的桥段,来给剧集注入更多观看娱乐效果。

《小欢喜》所要表达的,并不是要对这些问题找到答案和出口,相反的,剧集的目的是想让有着同样烦恼的家庭,找到一个宣泄通道,不管是开心或伤心的。

在宣泄和释怀的同时,如果能在片中学会尊重和成长,那么《小欢喜》的功劳就更欢喜了。

最后我想用一句很俗的话来结束,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往往很多问题是无解的,但至少,我们要试着看明白这些问题的无解,并试着去接受和积极面对。

2019《小欢喜》观看心得

前天晚上,《小欢喜》迎来了大结局,三个家庭,四个孩子终于“欢喜”了。

乔英子考上了自己心仪的南京大学,而方一凡被南京艺术学院录取,林磊儿实现了妈妈的遗愿,考上了清华大学,而季杨杨也考到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开始他的留学生涯。

虽然这只是一部电视剧,可能某些情节有夸大或者不真实的成分,但它同时也揭露了很多家庭的教育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逐一聊聊这三个家庭的相处方式,以及他们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

1、掌控欲强的妈妈+缺席的爸爸

上周,我在《年度最佳家庭“恐怖片”《小欢喜》,里面藏着孩子的眼泪》里谈过宋倩和乔英子之间的关系。

宋倩是一位掌控欲特别强的妈妈,在她以为丈夫出轨后,毅然决然地选择跟丈夫离婚,独立抚养女儿英子。

而丈夫乔卫东则是个生活很随性的人,他对女儿的期待就是希望她快乐。但由于将女儿判给妻子,导致了他在女儿的成长过程里是缺席的。为了补偿女儿,他经常会满足英子各式各样的需求,甚至不惜向学校撒谎,帮助女儿逃课。

妈妈的强势让孩子没办法和她分离,而爸爸又没有很好地去完成他作为一个父亲的功能,所以后来不堪重负的英子患上了抑郁症。

我们说抑郁症对一个人最大的影响是,他无法去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意思就是,一旦跟别人建立关系,我们就会害怕自己被淹没,失去了自身的价值。就像一个跟妈妈关系过度紧密的孩子,他永远只能是谁谁谁的孩子,不可能成为他自己。

我经常说,被爱的孩子未来可期。

所谓的被爱,就是我们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给予他适度的空间去做自己。而这个做自己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需求被满足,第二就是攻击性得到释放。

很多父母会以为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是简单地提供他物质上或者生理上的东西,但其实我们还需要满足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就像我之前回答一位妈妈关于“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问题一样(这才是真正的“穷养男孩,富养女孩”),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没有被很好地满足,那么他长大后会特别渴望得到某样东西。

对英子来说,她最渴望得到的就是自主的权利。她希望能自己选择未来的大学,能自己决定未来的方向。所以,她后来才会装病不上学,试图逃离妈妈的掌控。

另一方面攻击性得到释放,是指我们能够提供他一个机会去释放他自己的攻击性。很显然,英子之所以会得抑郁症的原因,就是因为她的攻击性无法得到表达,没有机会去释放出来,她就只能将攻击性转向自己。所谓的转向自己,就是我会很糟糕地对待自己。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对他人是没有任何贡献的,自己的存在就是别人的累赘。

二、典型的虎妈+猫爸

董文洁和方圆就是典型的虎妈猫爸组合。

虎妈董文洁是一家公关公司的小领导,性格比较火爆,每天上班就要处理职场上各种勾心斗角的事,回到家后还要兼顾孩子的教育。为了孩子的学习,不惜租下一套价格昂贵的陪读房,她认为孩子做错了一定要骂,而且要狠狠地骂。

猫爸方圆则是一个“老好人”,对于事业没有太多的追求,在一家公司做了20多年,还只是一个小小的法务。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他也是抱着比较宽容的态度,就算孩子跟同学打架,他的第一反应也不是指责孩子,而是害怕孩子受伤。

但无论是虎妈还是猫爸,他们都是在根据自己的需求雕塑孩子。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每位父母心中都会有一个完美孩子,而这个完美孩子则是来自于,他们对幼年时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所缺失的东西的补偿。所以,父母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培育孩子。

比如,董文洁认为孩子要骂才能成长,为了孩子好,她必须要纠正孩子所有的错误。

成绩下降?骂!

跟同学打架?骂!

骂了孩子就会变好,变好了就能考上好大学,考上好大学就可以证明“我真棒”。

爸爸方圆则是过度包容孩子,每次孩子做错事,他都在一旁帮忙“擦屁股”。尽管后来两夫妻失业,家庭经济陷入危机,他都选择不告诉孩子。这也导致孩子缺乏一种自我负责的心态,而且遇到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逃。

其实,董文洁和方圆的做法都是在过度承担。妈妈董文洁是严厉的过度承担,而爸爸方圆则是宽容的过度承担,他们把孩子需要独自去面对,或处理的事都全部包办了,让孩子失去了承受挫折的机会。

但过度承担本身就是一个虚假自恋的游戏。无论我们有再多再大的能力,都无法去承担另一个人的一切。

三、事业型爸爸+润滑剂妈妈

最后一个家庭就是季杨杨的家。

爸爸季胜利是在某个区的区长,因为身居高位,每个人都在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所以凡事他都得处处谨慎。但也由于过度在意工作,导致忽视了自己的家庭,忽视了自己的孩子,甚至连母亲去世的最后一面也没有见着。

妈妈刘静是个温柔贤惠的女性,就算是在生气的时候,也能控制情绪,保持理智地跟人探讨问题。多年来一直随着丈夫四处调动,把唯一的儿子留在弟弟家,所以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生疏。

季杨杨对于父母长时间的缺席,一方面感到很愤怒,憎恨他们为什么不陪自己,另一方面又很渴望得到父母的陪伴。这也导致季杨杨在面对父母,特别是当高官的爸爸时,会表现得很叛逆,甚至当众奚落父亲,让父亲下不了台。

同时,因为爸爸季胜利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而且平时习惯了自己高高在上跟下属谈话的方式,导致他一下子不知道应该如何和孩子相处。

刘静觉察到这一点,所以她充当起家庭中最重要的调和剂角色。

电视剧里有两个很经典的场景,第一个就是为了弥补孩子缺席誓师大会,导致没得放气球的遗憾,刘静买来了气球,但骗儿子说是爸爸叮嘱买的。后来,还悄悄“违抗”丈夫的指令,放飞了气球,满足孩子的愿望。

第二个就是刘静知道孩子很喜欢赛车,为了让丈夫更加了解孩子的兴趣。她把丈夫带去赛车场,体验了一次赛车的感觉。

在她的调和下,儿子季杨杨跟丈夫季胜利的关系有所缓和,孩子更是从叛逆不懂规矩,逐渐变得乖巧懂事。

我们说被爱的孩子未来可期,其实更多是需要建立在孩子被尊重的基础上,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自己。所以类似季杨杨的这种叛逆,是一种正常现象,只是很多父母都会认为孩子叛逆是个不正常的现象。

但在什么样的年龄段,它就一定有这个年龄段要完成的功课。父母能做的就是尊重,并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刘静在这一点就是做得非常好,她知道孩子的叛逆源于缺乏足够的爱,缺乏跟父母相处沟通的机会,所以她带着丈夫一起去主动了解孩子,靠近孩子的世界。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有一个尊重他的父母,那么这会让孩子更加认同自己。这种认同不光是单纯地想成为自己,更是想去成为父母所传递给我的那个人。

一句话总结就是,什么样的父母关系,或者什么样的家庭相处,就会培养出来什么样的孩子。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人,哪怕是到了中年仍然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还一直停留在幼年的某个时间段,他有一些东西并没有被很好地满足或者表达出来。

所以,与其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期待去成长,还不如让他们成为自己。

身为父母的我们,只需要做好三个角色:支持者、陪伴者和合作者,就足够了。

2019《小欢喜》观看剧评

作为主演、监制,甚至编剧,《小欢喜》最大的成功,在于既真实地表现出当下所有为人父母者,对于子女教育问题的终极焦虑,同时又努力试图化解这些焦虑,从个人而不是社会的层面去告诉为人父母者,尽管人生难过的时候十有八九,但总有那些“小欢喜”等着我们!这是一种很传统,很中国式的思路,说穿了,或许很犬儒,很消极,但确实有效!

同时《小欢喜》作为剧集,最大的好处,就在于鸡汤的浓度调配得恰到好处,既让人看到了问题所在,又不至于伤筋动骨。这是剧集这种体裁类型的优势,因为它并不需要过度地营造刺激的情节,只要恰如其分地展现出生活中的尴尬和苦难就行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小欢喜》故事走到后半程,其实很多情节和人物命运的编排,也都有点要走偏的意思,不过幸好都拉回来了!

比方说刘静患癌这个事,当然黄磊老师已经在采访中说到过,这是真人真事,但是按照故事的推进来说,用父母罹患癌症这种事件来强行扭转孩子的思想,也未免太硬了,尤其是在这一整部戏都是比较轻喜剧的氛围下。所以,尽管刘静是整部《小欢喜》里最讨喜的一个妈妈,但季杨杨显然不是最讨喜的那个孩子!

再比如乔英子抑郁寻死这一段,通过之前在季家住过的丁一的死,来引出她的抑郁。从情节铺排上,其实已经算是非常草蛇伏线了。同时,从宋倩一贯的强势,用爱绑架女儿,把自己的不幸转嫁到女儿身上,这种人物设定显然是有特点的,也很能出戏。但是乔卫东忽左忽右,一会儿爱女成痴,一会又说其实还是想回家,一面勾着小梦,甚至马上要跟人结婚,一会假戏真做搞复婚。这些情节桥段的安排,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完成,很明显就太有编剧人为制造的痕迹了,明明可以做得再高级一点,再不动声色一点。

当然,这些都是吹毛求疵啦。作为一部戏剧作品,追求戏剧效果,而且确实写出了不错的戏剧效果,既表现出问题,又能完善人物,还能打动观众。《小欢喜》已经可以说是20从概念到完成度都非常出色的剧集,也是黄磊近年来投入最多,表现最好,最能证明自己的一部电视剧作品了!

但是,戏剧始终是戏剧,它来自于生活,却并不能完全代表生活!所以《小欢喜》代表的并不是现实中国教育的出路。甚至,在中国,教育对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家庭,其实就是个成功学的问题!父母无论自身成功与否,都寄希望于孩子取得成功,高考是可见的,唯一在这个阶段能够代表成功的办法!至于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是否顺畅,心智是否成熟,是否真的能够过好这一生?父母替代不了,解决不了,更教育不了!

所以从这个本质上来说,《小欢喜》本身还是悬浮的,跟现实并不息息相关的。当然,如果非要强求紧贴现实,那也别看剧了,每天看新闻不就够有“意思”了吗?

回到剧集本身,在大结局后,英子如愿以偿去了南大学她的天文,一凡也跟着去了南艺,说实话,南艺在艺术类院校里可真算不上好的,别说中戏北影了,比另一个选项川音也不如,好歹川音出了不少快男超女不是?所以这个安排,到底是为了最后凑一个不成CP的CP呢?还是另有打算呢?磊儿上了清华,完成了母亲的梦想,杨杨去德国学车了。这有个问题啊?不知道为什么季书记这会儿不问“超不超标”了呢?当然,杨杨是凭自己本事考出去的,但是最后却偏偏让他去了海外,而不是更应该去海外留学的两个学霸出去,这一点是不是有点欠考虑?

对于《小欢喜》来说,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对于现实中已经面临到孩子升学甚至高考问题的七零后、八零后家长来说,这其实就还只是一座空中楼阁。中国的教育资源确实很不平均,非京、沪籍的家庭,子女就学难度远比剧集里描写的要高。然而对于家长来说,帮助孩子努力挤上高考这座独木桥,完成他们人生中或许是最重要的一关,这已经是当下父母能做到的极限!至于后续在人生中所需要面临的问题,那就只有留给《都挺好》剧组去解决了吧?

2019《小欢喜》观看体会

电视剧《小欢喜》完结了。在这部取得广泛好评和优异收视率成绩的热播剧中,沙溢扮演的乔卫东,可以算是最受欢迎的角色。而小姑娘王一笛,可能是最不受观众待见的。

在《小欢喜》里,扮演王一笛的是年轻演员钟丽丽。北影表演系在读的她,在这部戏中的表演可圈可点。把王一笛这个个性突出的年轻角色,塑造得惟妙惟肖。

很多观众不喜欢王一笛,是因为这个角色的设定。在剧中,王一笛自负、自恋,自我感觉极为良好。

按照《小欢喜》剧中的设定,王一笛也确实有资本。剧中所有孩子,数王一笛人长得最漂亮,学习成绩还不错。虽然自信心过于膨胀,但在人品上,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缺陷。

其实王一笛之所以成为这样,完全是源自她妈妈的教养方式。

正是因为王一笛的妈妈,从小对女儿褒奖宠爱,才让王一笛自信满满,也有些过于自恋。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像王一笛一样过于自恋,自然是会招人反感。但是像王一笛这样的孩子,她们自信、乐观、开朗,情绪稳定、意志强大。这些优点,也是源于从小的教育,与和父母的相处方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其实或多或少的,都走向了王一笛的反面:缺乏自信、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目光,将自己人生的意义,构建在别人的价值观念之上。

比如《小欢喜》剧中的林磊儿,就是这样的典型。而乔英子,多多少少也存在这种问题。

从心理学上讲,王一笛从小就得到了父母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而乔英子,则只能得到“有条件的积极关注”。

这个“有条件,无条件”,是什么意思呢?比如父母从小对孩子说:“你好好学习,成绩好了,就是个好孩子。如果学习不好,你就狗屁不是!”

这就叫做有条件积极关注,只有你满足了“好好学习”这个条件,才给予你积极关注,给予你褒奖鼓励。

相信大多数孩子,都是在这种“有条件积极关注”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而所谓“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家长会肯定孩子作为个体的存在。学习成绩好了,固然值得嘉奖;但是除了这些外在条件、他人评价之外,作为一个人,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就足以得到肯定和积极关注。

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得到了足够的无条件积极关注,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会对自己这个个体充满自信。而不将自己的价值,构建在他人评价上。

反之,如果缺乏无条件积极关注,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特别在意身外之物,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用名声、金钱、社会地位,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很显然,缺乏无条件积极关注,会造成一个人自信缺失、安全感不足、患得患失、焦虑、忧虑。

在电视剧《小欢喜》里,王一笛这个人物形象,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着力展现了她的自负与自恋。

不过在现实生活里,通常这样的孩子幸福感更强,在生活中更坚强、更快乐。

2019《小欢喜》观看感想

《小欢喜》大结局了。

曾有人说,

名叫《小欢喜》的这部剧,

其实一点儿也不欢喜。

它演出了家家户户的难。

01

这两天我一直在想

如果「羡慕」是一个闭环链,

《小欢喜》会不会应该是这样的:

他叫方圆,妻子叫童文洁,

家中的孩子方一凡即将经历高考。

如今,他们来到了人生最困惑的阶段:

先是自己失业、失去营收,

紧接着妻子被骚扰后被迫辞职,

一家都没有收入来源的时候,

又得知 父母因为误信别人,

被庞氏骗局骗走80万……

看着家中即将高考的孩子,

租着的学区房。

还没还完房贷的房子……

他们不得不把贷款还没还上的房子忍痛卖掉,

正在这时,妻子又怀了二胎……

一个原本在北京光鲜并充满希望的家庭,

经历这一连串打击,突然就变得暗淡。

他们有点失落。

比起方圆一家的拮据和不争气的方一凡,

他们的好朋友宋倩一家就轻松多了。

夫妻都有投资眼光,

一口气买了五套学区房。

女儿英子在学校出类拔萃,

不像自家的孩子,差点面临留级。

这一切,都好像是很让人羡慕的事。

她,羡慕宋倩。

02

她叫宋倩。

她是身边很多人仰望的女人。

在北京拥有多套学区房,

光收租就已经保证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了。

还有个懂事优秀的女儿,次次考试名列前茅。

可是她也不快乐。

她因为老公疑似出轨,

跟他离婚很多年了。

她的女儿英子,

在高考前成绩突然下滑,变得贪玩脆弱。

眼看着离清华北大的分数线越来越远,

女儿跟她的争吵越来越多,

还患上了抑郁症 甚至轻生。

唯一能打开女儿心结的,

不是她这个最亲密的人,

反而是楼下的租户:

高考生季杨杨的母亲刘静。

刘静的老公是区长,

为人正直,夫妻关系和睦。

岁月静好的刘静温柔如水,

不像她总是「撒泼」咆哮。

连自己的女儿,仿佛都跟刘静更要好。

看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女儿,

她卑微地问刘静:

“英子为什么跟你那么好,你能教教我吗?”

她,羡慕刘静。

03

她叫刘静,

是区长季胜利的夫人。

也是天文馆的主任。

体面的工作、优渥的家境。

可是她也有烦恼:

儿子平时张扬跋扈,整日翘课去开赛车,

面临着留级的危险。

儿子和父母的关系也很紧张。

她尽力去修补着濒临破碎的亲子关系,

却发现自己得了乳腺癌。

善良的她为了不影响孩子高考、丈夫的工作,

自己偷偷来医院做穿刺的手术,

在医院听着歌,流眼泪……

她的丈夫季胜利与发小方圆重逢,

她看着和睦相处的方圆一家,

打打闹闹说说笑笑。

她突然又在羡慕他们,

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家庭……

04

这样一个视角的小欢喜,你们有想过吗?

或许我们人人都在羡慕别人,

却很少有人审视自己如今得到的一切。

这就是生活中你羡慕别人,

可能别人也在羡慕你。

故事的最后,刘静治愈了癌症,

一家人终于明白:

人生没有什么比家人的健康更重要。

健康和陪伴,就是他们的小欢喜。

故事的最后,宋倩和乔卫东复婚了,

经过婚姻的变故、英子的抑郁。

他们才懂得:沟通和包容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人生要走一段错误的路,才知道珍惜身边人。

失而复得,就是他们的小欢喜。

故事的最后,方圆一家也很快乐。

他们挨过了艰难的日子,

发现房子没了可以再买,

只要家人在的地方,才是家。

方圆和童文洁几十年如一日地相爱,

他们用有爱的家,

浇灌出活泼温暖的方一凡。

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爱,

就是他们的小欢喜。

05

其实人生,不就是起起伏伏吗?

不是所有事情都能规划顺利一路绿灯,

也不是所有苦难都日复一日看不到希望。

人生的常态不是甜,而是苦涩的。

只有在每一段苦涩路程的尽头,

才会为你带来一点甜。

但也就是因为经过了那段苦涩难走的路,

这一点甜,才来的那么珍贵。

在商场、写字楼低着头打扫的环卫们,

有时打开消防通道的门,

发现疲倦的睡去了。

在大雨天奔跑的快递小哥、外卖员,

全身湿透、跌倒摔得满身是泥,

可能还要被投诉。

无数写字楼的灯, 凌晨一点钟还亮着。

那些打了一天字的人,

回家来不及享受生活,

匆匆睡一觉,

第二天狂奔到公司开早会。

但还是有那么一点小欢喜:

比如这个月的努力换得了几百块的奖金、

比如得到了客户的表扬的成就感、

比如开了工资在商场买一件平时舍不得买的裙子、

比如回家后看到孩子的成绩单……

尝到了小欢喜的生活,

突然就值得了。

这所有的小欢喜,

不仅仅是快乐本身。

它背后的名字,

有的叫希望,有的叫爱。

这些,

才是支撑我们活下去的动力。

06

有人说,如果生活那么苦,

我又看不到希望和爱怎么办?

我的原生家庭没有给我足够的安全感,

我在感情中受过伤

我觉得我每天都在生气

……

出演《小欢喜》的陶虹,

曾经讲了一个关于她和老公徐峥的故事。

她说徐峥是慢热的人,有时生气了也不哄她,

第二天可能才会想到要怎么哄她。

可是有时候十分钟后陶虹自己就高兴起来了。

徐峥问:

「为什么我还没哄你你就高兴了?」

陶虹说:

「我的喜怒哀乐凭什么要你来决定?

为什么我一定要等到你道歉才高兴,不道歉我就不高兴?

我不应该吧?」

我觉得陶虹是真正活明白了的人,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

不是为了和别人赌气的。

即使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人爱过我们,

起码要做到尊重自己,爱自己。

如果感受不到阳光,

就把自己活成太阳。

有人说成熟,就是从不可一世,

逐渐接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的过程。

而幸福,就是从接受自己的普通后,

还依然能热爱生活时,

才会来到我们身边。

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

只有一点小欢喜

我认清了,

但我还是决定,深爱着它。

愿我们都有自己的小欢喜

看《小欢喜》有感的观后感剧评 篇3

虐心了这么久的故事剧情,终于迎来了欢喜结局:林磊儿如愿考上了清华大学,

乔英子终于可以去南京大学天文系继续追梦了,

方一凡尽管成绩不理想,但南京艺术学院还是稳稳的,这也正如了英凡CP粉们的愿,

俩人一起去南京咯!

季杨杨成绩不错,但最终决定去德国慕尼黑,为自己的赛车手梦想继续加油中。

就连英子的好闺蜜陶子也稳上了清华。

还有乔卫东和宋倩这对打了整部剧的欢喜冤家,终于在收官之际复婚了。

网友们想看到的,导演终于都给安排上了。

生活中十有八九不如意,而我们所抱怨的,可能正是别人所羡慕的。人生的常态不是甜,而是苦涩,但终究会苦尽甘来。

《小欢喜》的热度之所以居高不下,因为它正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高考是家长与孩子的告别仪式;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妈;孩子受到的最好的教育,便是完整的家庭和家长的陪伴…

《小欢喜》结束了,可是大家依旧意犹未尽,英子和方一凡都考去了南京,这像是在为续集铺路,网友调侃说:

“下一部是不是《小冤家》哇?”

还有网友借此机会,赶紧喊话导演:

“拍一部《南京爱情故事》吧!”

为了继续磕英凡CP的粉丝们,真是操碎了心哇!

如果说《小欢喜》这部剧为何口碑好到爆,有太多说不完的理由了,最重要的其中一点,便是细节决定成败,而这部剧真的做到了。

这样的好剧,真的希望可以越来越多,演员有演技,剧情牵动人心,好期待继续有续集,你们说呢?

2019《小欢喜》观看体会

年初,一部《都挺好》写尽了中国家庭的养老难题、原生家庭之伤,精准地戳中了观众的“痛点”。如今,一部《小欢喜》又以“高考”为切口,将中国家庭的另一个横截面展现在观众面前。

自7月底开播以来,电视剧《小欢喜》的热度一路有增无减,不仅频频登上热搜,豆瓣评分更是从8.0分一路逆袭至8.3分。

就像当初《都挺好》的火爆一样,《小欢喜》同样凭借现实题材的“真实性”圈粉观众,也掀起了一波关于教育话题的全民讨论。

《小欢喜》围绕方家、乔家、季家三个普通家庭的“高考”备战历程展开。在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向着这场中国人人生最重要的考试冲刺的过程中,父母和子女也在各自经历着无数来自生活的“小测验”。

如果说开始的几集还洋溢着轻松欢乐的气氛,最近的剧情则急转直下,每个家庭都遇到了难解的麻烦和危机。

黄磊和海清饰演的方家夫妇双双面临失业危机,还因为父母受骗背上了80万的债务。

“学霸”乔英子在充满控制欲的“母爱”束缚下逐渐喘不过气来。甚至在最新一集里,她与父母发生了激烈争吵,冲动欲跳海。

季家的亲子关系刚刚有所缓和,咏梅饰演的母亲刘静就被查出罹患乳腺癌。

真应了那句话,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为什么叫小欢喜”也曾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首位,阅读量超过4亿。

有网友在评论中解读道:“正因为有了太多的无奈琐事,才显得‘小欢喜’是多么的重要。就像玻璃渣子里找钻石,再小也值得我们去发现。”

与“都挺好”的反讽意味相似,“小欢喜”的背后展现的也是普通家庭生活中绕不开的“小焦虑”。

三个典型中国家庭

谁戳中了你的“痛点”

《小欢喜》备受好评的一大原因就是剧情和细节的“真实感”,无论是夫妻相处的亲密细节还是父母“教训”儿子时的一举一动,都常常让人拍案惊呼:“导演你为什么要偷窥我的生活。”

海清的这段发飙戏让不少网友惊呼,看到了“亲妈本妈”

剧中的三个画风迥异的家庭也共同构成了一幅中国高考家庭的浮世绘,通过他们的相处模式和教育理念,我们总能看到自己或家人的影子,也让观众反思,什么才是家庭教育应有的样子。

“恋人式”:你是妈妈的一切

陶虹饰演的宋倩与女儿乔英子之间“恋人式”的亲子关系引发的争议最大。

作为单亲妈妈,婚姻的失意让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了女儿身上,而女儿的成功也成了了她人生的目标和证明自己的途径。

正如宋倩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英子,你可是妈妈的一切。”

从小到大,女儿的衣食住行都由她一手包办,学习计划也必须按照她制定的时间表严格完成。

女儿的房间里装着观察窗,让妈妈能随时关注她的一举一动,母女二人就像“连体婴”,没有任何私人空间。

难怪英子曾悄悄地对父亲说,自己每天在家都像在“监狱里一样”。

这种母爱在物质上也许无微不至,在精神上却是极度匮乏的。母亲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女儿身上,却从没有聆听过她真实的需求。

所有反对的声音都被冠以“爱”的名义礼貌却无情地回绝。

宋倩曾对英子说:“妈妈早就把你后面的路都安排好了。”而这条路完全是母亲的一厢情愿,从没有征求过女儿的意见。

说白了,她把女儿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而非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剧中,这份沉甸甸的母爱已经让英子逐渐喘不过气来。她开始用逃学、说谎变相反抗着母亲,性格也变得压抑、抑郁。

以母爱之名,行“控制”之实。在这份让人窒息的母爱背后,母亲与女儿都失去了自我。

“空降式”:迟到的爱

如果说宋倩对英子的母爱是过犹不及,季家父母对季杨杨的爱则是严重缺失且迟到的。

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常年缺席了儿子的成长,突然在高三“空降”,自然很难得到孩子的接受和认可。

面对这种隔阂和疏离感,季家父母的处理方式是很值得学习的。

他们能够从儿子的角度出发,尝试去了解和体验孩子的爱好,比如玩游戏机、练卡丁车,以兴趣为突破口,一步步打开了季杨杨的心防。

在儿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他们也能晓之以理,正向激励,告诉他考试成绩是实现梦想的敲门砖的道理。

从这一角度来看,季家的教育理念是优于乔家的,但有句话说得好:“最好的爱是陪伴”,成长过程中父母缺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往往很难后期弥补。

从源头上,少一些季杨杨这样的城市“留守儿童”,也许才是最好的父爱和母爱。

“开放式”:既是父子也是朋友

在三个家庭中,方家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无疑是最让人羡慕的。

黄磊和海清所饰演的方圆和童文洁在家中分别扮演了“虎妈”和“猫爸”的角色。妈妈对“皮猴”儿子颇为严厉,时不时还会动用“武力”,但好在一直有情商高的爸爸从中调停,让整个家庭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运转。

黄磊作为编剧,显然在方圆的人设中融入了不少自己的教育理念。所谓“猫爸”不是一味地妥协和宠溺,而是从平等的角度对儿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比如,在童文洁与方一凡因为成绩下降爆发冲突时,方圆用一套“横竖理论”既说明了道理也化解了矛盾。

一边,方圆劝儿子要横着看,既看到自己跟别的同学相比在学习上的不足,也要多看到妈妈跟其他家长相比的好。

另一边,他也劝妻子不要只把儿子“横向”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也要学会“竖着看”,帮助孩子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剧中方圆的另一句台词其实也在说给所有戏里戏外的父母听:“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该他们走的弯路一条少不了,该他们撞的南墙挨个都得撞,咱们自己也是这样跌跌撞撞一路走了过来,没人能替代。”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人,剧中的三个“原生家庭”也各有各的缺憾和不完美,但《小欢喜》的可爱之处就在于无论父母还是子女,都没有拒绝改变,都在不断磨合地过程中,反思和提升着自己。

就像《请回答1988》中那句经典台词所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在经历了争吵和分歧后,双方真诚的道歉和沟通也成了《小欢喜》最动人的段落。

拒绝“悬浮”

从细节真实把把握现实题材

有观众说:《小欢喜》像一面镜子,无论父母还是孩子都能在其中照见自己。这便是现实题材作品的魅力。

导演汪俊曾在发布会上总结道:现实题材作品创作的关键就是“真实”,“比如进门要换拖鞋,这就是现实主义,你把握住细节的真实,就把握住了现实主义的真谛。”

在他看来,在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创作者和观众要保持一种平等的关系,“创作者不要老是居高临下,想去引领点什么或者教导点什么,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现实中都有,首先要忠实于自己对现实的感受和体验,不要把真的戏拍假了。”

在剧本前期讨论时,编剧黄磊也表示人物一定要“沉下来、贴地走”,“不讲过多的道理”。他还在微博自曝,剧中人物大多取材自身边朋友的真实经历,“编剧不用去编,因为都在你身边。”

从当年的《小别离》《我的前半生》《大江大河》再到今年的《都挺好》《小欢喜》,随着一部又一部爆款的诞生,现实题材影视作品真正迎来了井喷期。

将对生活真实的洞察和感悟融入创作之中,让观众产生共情,引发社会的广泛讨论,这便是现实题材作品的意义和魅力。

正如导演汪俊所说,拍《小欢喜》不是为了控诉或解决什么问题,毕竟教育是千人千面的事,创作团队想做的只是把现实呈现在观众面前,“我们不想给观众一个现成的答案,只是想给大家一个抓手,让大家由此去深入探讨中国式亲子关系、代际关系”。

2019《小欢喜》观看感想

热播剧《小欢喜》前晚在东方卫视迎来大结局。结局中,高考终于来了,“春风四子”都取得了还不错的高考成绩,家长们终于卸下重负,结局名副其实“小欢喜”。虽然该剧导演汪俊在微博上的发文对于续篇给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但网友们已经纷纷脑洞大开,畅想续集故事。

结局“欢喜”,家长考生都圆满

电视剧《小欢喜》围绕着三组不同类型的高考生家庭展开故事,开播至今近一个月,剧集话题常居微博热搜,引起了不少关于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的讨论。

故事因“高考”开启,前晚播出的大结局中,剧中几位考生方一凡、乔英子、季杨杨、林磊儿终于迎来高考,最终也都如愿实现了梦想:林磊儿实现了妈妈的梦想,考上清华;乔英子终于能去心心念念的南京大学;方一凡考上了南京艺术学院;季杨杨远赴德国慕尼黑大学留学……孩子们圆梦,家长们这边也圆满。童文洁保住了二胎,健康待产;乔卫东、宋倩成功复婚;季胜利和刘静到中海开拓新工作……

因为之前剧集中段的剧情太虐心,《小欢喜》一度还与《欢乐颂》《都挺好》一起被网友吐槽“三大标题党电视剧”,但对于前晚播出的结局,不少网友和观众都表示满意,“终于小欢喜了”。

剧集导演汪俊也在结局当晚发微博感慨:“人生之于‘欢喜’宛如‘玻璃渣里找糖吃’,每一粒都弥足珍贵……愿这部戏能让你们暂且丢弃一些苦涩与焦灼,品味生活馈赠于我们的每一粒甜……感恩大家这段时间对《小欢喜》的爱,有缘让我们续篇再见(如果有续篇的话)……”

虽然没有明确表示有续篇,但网友们已经纷纷畅想续集故事走向了。其中讨论最多的是,同到南京上大学的乔英子和方一凡的情感线,因为两人之前在剧中一度被父母怀疑“早恋”,成了大家看好的CP,也因此,网友为两人畅想的“南京爱情故事”也上了热搜。

口碑超《小别离》,续集要讲“小升初”?

《小欢喜》是电视剧《小别离》的姊妹篇,小说原著作者都是鲁引弓,电视剧导演都是汪俊,演员阵容也都是黄磊、海清。3年前,聚焦中考的《小别离》也引起不少话题讨论,不过从目前观众反响来看,这次以高考为切入点的《小欢喜》,口碑更好。豆瓣上,目前拿下8.3分的《小欢喜》也要比7.8分的《小别离》高出0.5分。不少观众认为,除了反映出当下高考生家庭应对高考的状态,《小欢喜》对于家庭教育的探讨更加深入,剧中的情景、故事也更能激起大家对于亲子关系的共鸣和反思。此外,该剧在细节之处的用心刻画也得到了不少好评。

《小欢喜》大结局的观后感剧评心得 小欢喜观看有感 篇4

无论是“父母皆祸害”还是“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其实都在阐述一个老话题:原生家庭对人一生的影响。

以前我不大相信原生家庭的力量。太多的影视作品都在试图让我们看见黑暗之光,让我们相信“我命由己不由天”。随着年岁渐长,我仍然相信后天的努力与选择会让各人走上不同的命数,但也暗暗开始清醒认识到:有些东西,在你诞生和成长的原生家庭里,就已经根深蒂固地深植在那里了。

最近开播的《小欢喜》,就是在探讨原生家庭的异同得失。故事情境放在高三前夕,以黄磊&海清、陶虹&沙溢、咏梅&王砚辉这三对当今社会家庭为缩影,呈现一幕中国式家庭的成功与渺小、失败与伟大。

2

黄磊拍《似水年华》的时候,还是他学生的海清在其中演一个匆匆一瞥的女房客,只和黄磊打了个照面,很多年后他俩演对手戏默契十足,在《小欢喜》演一对普通小康家庭夫妇,儿子方一凡开集就濒临“蹲班”(留级)。

从前几集已能看出,海清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公司女强人,接到一通孩子在学校打架的电话,立马在办公室里换下拖鞋穿上高跟鞋火速赶往学校,追着儿子劲头十足地叫骂,替儿子的成绩焦虑不安,苦口婆心劝儿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黄磊呢,在剧中颇有他近年在《向往的生活》里的佛系心态,养养龟、喂喂鱼,乐观、随性、开朗,在誓师大会放气球仪式上给儿子写了一首“打油诗”:考上还是考不上,小小欢喜才是好。两人的教育观念大相径庭,难免产生分歧。

但正是这对夫妻一张一弛,才碰撞出多元化家庭氛围。或许方一凡仍有玩心,将来未能及时成才,我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他至少也会早早成人。再加上方一凡表弟——学霸磊磊的到来,让两个孩子相辅相成,得到更健全的成长。

幼时与我一起念书的不少同学,在类似的原生家庭长大,他们也许不见得都登上巅峰、站在金字塔的最顶端,但他们活得智慧、安逸与知足,自有“小欢喜”。

3

第二个家庭,是离异家庭,乔家。乔英子有一个虎妈小陶虹和猫爸沙溢。父母离异,乔英子虽未失去废柴父亲的爱,但她在严母太具有占有欲的关爱之下已感到压力山大。许久未在小荧屏见到的小陶虹,演一个无微不至呵护女儿如温室花朵的单亲母亲。第二集,沙溢来探望乔英子,陶虹不仅给孩子备战高考的房间安装了“隔音墙”,还拉下了窗帘叶,给孩子营造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全封闭式环境。更早些时候,她辞去在学校的教师正职去做补习老师,拼尽全力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代价是牺自己的人生规划。她的初衷当然是好的,她对孩子的爱,炽烈、饱满而充沛,可也让人感受到了喘不过气来的负重。

女儿一句“你辛苦了”,让母亲内心暗澜潮生;相约一起看电影,母亲发觉女儿早已看过,明明是为对方着想,又愤而离席;深夜,母亲为女儿无声端来煲汤;清晨,女儿早起为母亲做好早饭……她们其实是在为彼此吃苦和心疼。

想到我自己的成长环境,很像乔家,我也有一个类似剧中小陶虹这样的母亲。在《云上》里也写过,正因为是独自一人抚养孩子长大,所以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谁”“你这样做对得起我吗”“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一定要争气”这类的话,在母亲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结果有时母亲和孩子都很痛苦,双双深陷在情感绑架的深渊之中,既无法自救,也无法去拯救对方。

但我们没有办法去指责这样一个伟大的母亲。像大多数离异妈妈一样,她们已把最好的给予自己的孩子。希望千帆过尽后,所有单亲家庭的母亲与孩子都能重新温柔相待,凉风习习。

4

第三个原生家庭是季家。叛逆少年季杨杨自幼跟随舅舅和姥姥长大,虽然家境富有,但缺失父母的爱与陪伴,临到高三才有了“空降父母”——咏梅&王砚辉。他一出场,穿黑色皮衣,开豪华跑车进校园,桀骜不驯,和同学打架,学习成绩很差,一心只想赛车,也拒绝父母的补偿、对话和交流。父母在他十七八岁时才想回头修复与儿子的关系,早已隔膜深重,如收覆水。

在中国很多城市都能看到这样的孩子。父母出去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在孤单和任性中长大,或像剧中的咏梅与王砚辉,因工作繁忙、身份特殊,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与孩子亲缘淡薄又过犹不及想要追回。王砚辉的角色碍于公务缠身,在家庭教育中缺席;以《地久天长》拿下柏林电影节影后的咏梅,依然是温润隐忍,在剧中诠释出一个母亲的无奈、伤心与不知所措。

伤疤可以结疤。他们也是如此。所以,儿子会在母亲搬家时从身后出现替她搬运纸箱;一家三口会在租屋小院握紧双手围成一圈放气球,感受心中最贴近的距离;昨夜父子才刚刚争吵,第二天清晨儿子又从上学途中折回家,以拿水杯为名义,接过父母的早餐,回应他们对自己的关爱。

尽管过程很长很慢很艰难,但仍“愿有岁月可回头”,希望季杨杨与父母能愈合一些些,毕竟,他们是彼此在这苍茫人世间最亲密的人了。

5

《小欢喜》的切入口很小,就是北京市三个备战高考的家庭的故事,它们不仅要面对高考升学压力,也面对着亲子关系难题。看似小家庭,实则大家国。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一个家庭中诞生,有自己的原生家庭与父母;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将来也会组建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爱人与孩子。家庭是我们的来时路,也是我们的落叶归根,更是我们万家灯火的辉煌垂泪温柔时刻。

没有人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身,原生家庭是我们灵魂里的胎记。但我们可以像一棵树苗一样自己选择自己的生长方向,即使不能完全消除原生家庭对人一生的影响,但可以书写生命叶片的脉络与轨迹,尝试破开隔阂,得到和解与成长。

人生不可能常顺遂,但人生总有《小欢喜》。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倘若不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也唯愿你找到与这世界结痂愈合、握手和解、和平共处的舒适的方式。在人世动荡颠沛流离,经历“小欢喜”、“小别离”之后,最终等到我们的“小团圆”。

又想起女歌手万芳唱过一首歌,《原来我们都是爱着的》。用在《小欢喜》里的三对家庭身上,也贴切。尽管一路过来,父母们与孩子们总是磕磕碰碰吵吵闹闹,但原来他们都是相爱着的,他们也知道:原来我们都是爱着的。

《小欢喜》观看心得体会 篇5

但恰恰是这样一个貌似“事不关己”的立场,我也有了或许并不在我身份之上的一些思考。当现实中的“家长”和“子女”对一部教育题材剧集各执一词,它天然存在的两面性,究竟投射出怎样更“社会向”的启示?

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电视剧《小欢喜》,就是这样一个值得被商榷的样本。从播出上看,今年其实是教育题材剧的大年,但上半年无论《带着爸爸去留学》或者《少年派》,似乎都没能在这种类型中真正做到独当一面。作为“小”系列的续作,《小别离》的成色已经不错,《小欢喜》能否出彩在开播前还画着一个问号。当眼下剧集即将进入尾声,我们似乎已经可以对这部剧形成一些初步的判断。虽然部分桥段可能存在过于戏剧化的建制,但瑕不掩瑜,《小欢喜》的亮色不少,但更重要的是,它对当代中国式教育多方立场的“撩拨”,是有逼近性的,也是耐人寻味的。

逻辑很简单,因为它“过于真实”。

当然,这个评价本身并不意在讨论艺术真实性的问题,而在于《小欢喜》切中了当代社会现状里某些具体侧面的肯綮。带出的相关思考,我们完全不必用二元对立的价值判断试图加以权衡,当然也没法权衡。但这些看起来不言自明的现实状况,却在这部剧的放缩中引发了广谱观众的丰富讨论——这是教育题材剧的价值所在,“一地鸡毛”不是最终旨归,剧里的三个家庭也不会是所谓的代表性缩影,重要的是让大家意识到从来没有什么解决成长问题的“万全之策”,于家长、于孩子、于老师都是如此。听别人的故事共自己的情,最惊天动地的感慨不过就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比起此前很让人后怕的那部韩剧《天空之城》,同样聚焦高三、对准升学议题的《小欢喜》在气质上则会显得温暖明亮不少。方家、乔家、季家,一组群像、各有确幸和困境。看《小欢喜》的过程,体验上是轻松愉快的,不时有方一凡、林磊儿撑起的“名场面”逗趣荧屏另一端的普通观众;但随之而来的观后感却并不会那么一身轻松,至少在这个故事的情境里,太多人事都被我们曾经目睹或正在经历,然后无可奈何。

这部剧以上帝视角尽可能代入了较为丰富多样的教育观和家庭观。也是因为这样,如果不涉入在自身立场身份上的太多主观共鸣,这部剧释出的价值起到了对“纠偏”的一种普遍性照拂,这种厘清体现在三个要点上。

其一,是一个真正需要去承认和平视的现实。在具体的社会语境中,教育这个话题本身涉入着多种力量的“烦恼”,家长的、孩子的、老师的。所以,其实大家都缺乏成熟、都会犯错,也都在一同学会成长。中国的文化传统里总是过于倚赖“过来人”的经验,于是,家长和老师在孩子面前的话语往往被奉作圭臬(哪怕不是自愿的),这种能量的输出并不一定站得住脚,甚至可能是一种过度期许。《小欢喜》里,主流的家长/老师或激进或温和,不论风格气质差异却大都缺乏一种最基本的对于子女/学生真正的体察和尊重,即便有,也几乎呈现出一种想象性的力量。由此,大人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张力随着时间推移不会被真正弥合,反而在反复拉扯里让嫌隙变得越来越大。

剧中方家的父亲方圆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充当了反思这种状况的视角,他会有自觉的自我审视,即,“儿子(方一凡)不是我们(方圆&童文洁),我们为什么要用自己的评价标准来要求他们”,又或者,“我们总是看到儿子做不到的我们的好,但却也会忽略他做到的我们做不到的好”,等等。这种反思自然是稀缺的,不管在剧的语境里或者现实状况里。但比较戏谑的是,如此温和看待家庭和子女的角色,自己也正面临着失业难寻方向的中年危机,他陷入在自己的烦恼里千头万绪,面对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圆其实也束手无策;乔家在原生家庭层面的破碎,让父亲乔卫东和母亲宋倩走出了两条全然对立的教育思路,一松一紧,但却殊途同归——最大的问题是,乔英子在她们的眼里是“女儿”、是“高三考生”,却始终不是“乔英子”;季家的知性母亲刘静通达人情,就连别人家的女儿都要跟她来说体己话,可无奈常在,儿子季杨杨需要的不是心平气和,反而是一点横冲直撞的狠劲,她没有真正理解,作为领导官员的父亲更是无从谈起。

剧里或者现实里的这些身份,通常都会认定自己在自身的角色框架里正在努力做到最好。大多数的一言难尽也基于某种意义上“不被理解”的苦涩。对此,《小欢喜》给出了一个前提性的启示,无论长辈或者小辈,真正缺乏的“美德”在于,多问一句“你怎么样”,少强调一句“我怎么样”。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感同身受,高三也不会仅仅是一个孩子的“人生战役”,是一家人、一群人的,每个人都在学习长大。

其二,也是《小欢喜》试图输出的比较集中的一种价值观:这个世界上的任何身份角色不会有完美,也做不到完美,残酷的现实是我们要用漫长的时光来接受各自的平庸,并且与之和解。

这样的话语听起来很“丧”,但比起我们正在经历的诸多无所适从或者强人所难,我认为反而是积极阳光的。剧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组家庭关系——大概也是大家最侧目的那组——宋倩母女。他们身上印迹着对应试教育太过谨小慎微的追寻,害怕一步踏错步步踏错。宋倩跟童文洁不同,并不是实质上的“强势”,相反是一种“低到尘埃里”的对规则的“甘于”被驯服。中国式的“以爱之名”,在宋倩和乔英子的身上最典型。一个是坚定不移遵循一条必然造成不可逆伤害的强势逻辑却又对日常情感关系有极高期待的母亲,一个是一定程度上“被迫”遵循这种逻辑却又无时无刻不想逃离的女儿。她们彼此是热爱的,却没有办法去化解这种绕不开的不安。为了“完美”,她们都痛苦无比,哪怕这种结果可能会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可是,我们反过来看看,她们之间害怕伤害却又不断在彼此伤害,很纠结也很反复无常的焦虑,游走在压抑和释放里的.微妙气氛,这样的“草木皆兵”怎么也挥散不去。

她们可能并没有不幸福,但可以残忍的说她们的局促和谨慎更不会让彼此感到真正的幸福。如果要说她们身上各自过不去的“坎”,是在所谓尽善尽美的追求里,忘掉了这个世界上其实从来都没有什么尽善尽美。

这或许也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所谓“优良传统”。在现实逻辑里,对美好生活富于掌控力,希望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这是值得憧憬的世界观;落实到方法论,却是不尽相同的,甚至是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径:缺点也是“更好的人”的一部分,宋倩也好、乔英子也罢,她们身上缺的那一点“快乐”,才是在这个家庭共同的“人生转折点”里最需要去补全的东西。

最后,追《小欢喜》的过程也是重新理解中国式教育的一段心路。站在理性审慎的立场上,我们应当可以从中看到一个直观的现实,即,中国式教育当然有结构性的共性问题可以被普罗大众“提炼”然后“化约”,但更多数没被引起重视的难题恰恰是非结构化的,散布各处的。换言之,在教育的问题上,没有“大家”,只有“自己”。方一凡回怼母亲童文洁的“名场面”里有一句耐人寻味,“各个家庭状况不一样,这根本就没有可比性。”从一个孩子的嘴里蹦出这个“真道理”,不免有些唏嘘;但孩子都懂的道理,大人又何尝是真正的无动于衷?然而反观现实,所谓的“起跑线”、所谓的分数,永远制掣着我们“做自己”的真正能量。事实是怎样呢?在《小欢喜》里,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会比方一凡这个所谓“学渣”更让人有期待、有喜爱。

听过很多道理,却总是越来越不懂道理。

某种意义上,现实中的小朋友们可能过得远比电视剧里更不快乐,这种不快乐的代价从长远看又是乏于意义的,是一个过两年就记不起的分数,是要不能比别人差。但成人的世界其实比谁都明白,这些执念本身远没有一个独立、自洽、勇敢的人格更值得。教育题材电视剧的落脚点是要能有所纠偏,不是简单镜像;得有意识的相应唤起,就是比起这些所谓的领先和落后,18岁的快乐才是不能重回的意义。

上一篇:让合规运行在阳光之下下一篇:白毛女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