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班班级管理

2024-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论小班班级管理(精选8篇)

浅论小班班级管理 篇1

级口号

幼儿园小班班级小结

一、班级可喜成绩:

进一步领会《纲要》精神,实施课改工作。

经过了一学期的适应期,我班在课改工作方面已逐步走向成熟化。本学期我们分析本班孩子情况,根据《纲要》和新教材要求,开展了“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水果乐园、好吃的食物、新年快乐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我们利用走廊、班级角落为幼儿创

设了区域,提供了丰富的教玩具,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我班的区域创设在学园环境创设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建立合理、有效的班级常规。

小班上学期,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在常规培养方面我们三位老师在制定计划时把常规培养划入本学期工作的重点。为了让常规培养更合理、有效,我们总是先找出已有常规存在的弊端,以及必须改善的一些常规,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套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合理的常规体系。通过对幼儿常规各方面的反复训练与教育,班级幼儿能做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对人有礼貌,乐意帮助他人、爱护公物,使用玩具轻拿轻放,活动后能主动将玩具归放整齐等。本学期我们班参加了年段的自理能力比赛,孩子们表现了自己穿衣服、裤子、鞋袜等技能,获得了同事和家长的好评。开展“小组长”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

为了锻炼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主人翁意识及养成文明协作的好习惯。我们班级开展了“小组长”的活动。即每组推选一名幼儿任小组长,为全组幼儿服务。提醒幼儿及时将椅子归位;帮助老师分发剪刀、油画棒、图书等学具;劝阻同伴的不良行为……等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我们要求每天有三位幼儿轮流讲述新闻,事先与家长联系好,请爸爸妈妈在家指导,并把幼儿讲述的内容体现在家园互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讲述情况。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主动和家长进行沟通联系。我们除了通过电话、面谈、家访等形式和家长沟通,还采用“爱心流言条”的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由于有一部分幼儿都是保姆或老人接送,教师和父母见面的机会很少,有的家长工作忙,有时连电话都联系不到,留言条的方式有利于老师和这些家长之间的联系。

二、存在的不足:(一)生活方面

大部孩子经过半年的生活习惯的培养,他们自理能力都较强,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幼儿都能完成自己的一份饭菜,并做到饭后漱口、擦脸;部分幼儿已学会了自己穿脱衣裤、鞋袜;还有部分能力强的幼儿会自己使用便纸。但还有部分幼儿经常会小便在身上,还有几个年龄偏小的孩子,自理能力、行为习惯都较差,这是我们班级的薄弱环节,下学期我们要重点抓好的。(二)游戏方面

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形式,孩子都喜欢游戏。但有很多孩子在游戏中,往往自我为中心,不会顾及别人,经常会为玩具争吵,我们小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所以下学期我们在这方面要多多培养,让他们学会“协商、合作、交往、分享”。(三)学习方面 在学习活动中,大部分孩子能安静地学习,但有少部分幼儿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幼儿学习时,极个别幼儿不懂得学习,在一旁做小动作、讲话的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另外,有几个幼儿明显坐不住,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因此,导致了班级的整个学习活动停滞不前,没有明显的进步。(四)运动方面

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都较好动,所以走、跑、跳等动作发展都较好,但孩子随意性较大,比较自由,有点“放得开,收不拢”的感觉。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常规方面的培养。通过总结本学期的工作,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下学期我们定会继续努力,把班级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幼儿园小班班级小结

小班班级小结

经过了一学期的适应期,我班在课改工作方面已逐步走向成熟化。本学期我们分析本班孩子情况,根据《纲要》和新教材要求,开展了“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水果乐园、好吃的食物、新年快乐等主

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幼儿园小班班级小结

爆竹声声辞旧岁,在新年的钟声中,我们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二00五年,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小二班小朋友逐渐告别了稚嫩,在学习和生活自理能力上都有了较大进步,并建立了良好的常规和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本学期来在校领导的指导下、在老师、保育员的协力配合下,本班圆满地完成了园内各项工作,使班级幼儿在各个方面逐步走上了正轨,并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回想这半年来我们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看到今天孩子们取得的进步,心中感慨不已,更多的是充满了甜蜜。现将班级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可喜成绩:

(一)进一步领会《纲要》精神,实施课改工作。

经过了一学期的适应期,我班在课改工作方面已逐步走向成熟化。本学期我们分析本班孩子情况,根据《纲要》和新教材要求,开展了“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水果乐园、好吃的食物、新年快乐等主题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我们利用走廊、班级角落为幼儿创设了区域,提供了丰富的教玩具,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我班的区域创设在学园环境创设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建立合理、有效的班级常规。

小班上学期,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在常规培养方面我们三位老师在制定计划时把常规培养划入本学期工作的重点。为了让常规培养更合理、有效,我们总是先找出已有常规存在的弊端,以及必须改善的一些常规,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套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科

学合理的常规体系。通过对幼儿常规各方面的反复训练与教育,班级幼儿能做到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对人有礼貌,乐意帮助他人、爱护公物,使用玩具轻拿轻放,活动后能主动将玩具归放整齐等。本学期我们班参加了年段的自理能力比赛,孩子们表现了自己穿衣服、裤子、鞋袜等技能,获得了同事和家长的好评。开展“小组长”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为了锻炼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培养主人翁意识及养成文明协作的好习惯。我们班级开展了“小组长”的活动。即每组推选一名幼儿任小组长,为全组幼儿服务。提醒幼儿及时将椅子归位;帮助老师分发剪刀、油画棒、图书等学具;劝阻同伴的不良行为……等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我们要求每天有三位幼儿轮流讲述新闻,事先与家长联系好,请爸爸妈妈在家指导,并把幼儿讲述的内容体现在家园互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讲述情况。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又发展了

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主动和家长进行沟通联系。

我们除了通过电话、面谈、家访等形式和家长沟通,还采用“爱心流言条”的方式和家长取得联系。由于有一部分幼儿都是保姆或老人接送,教师和父母见面的机会很少,有的家长工作忙,有时连电话都联系不到,留言条的方式有利于老师和这些家长之间的联系。

二、存在的不足:

(一)生活方面

大部孩子经过半年的生活习惯的培养,他们自理能力都较强,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幼儿都能完成自己的一份饭菜,并做到饭后漱口、擦脸;部分幼儿已学会了自己穿脱衣裤、鞋袜;还有部分能力强的幼儿会自己使用便纸。但还有部分幼儿经常会小便在身上,还有几个年龄偏小的孩子,自理能力、行为习惯都较差,这是我们班级的薄弱环节,下学期我们要重点抓好的。

(二)游戏方面

游戏是孩子的主要活动形式,孩子都喜欢游戏。但有很多孩子在游戏中,往往自我为中心,不会顾及别人,经常会为玩具争吵,我们小班这种情况尤为突出,所以下学期我们在这方面要多多培养,让他们学会“协商、合作、交往、分享”。

(三)学习方面

在学习活动中,大部分孩子能安静地学习,但有少部分幼儿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在:大部分幼儿学习时,极个别幼儿不懂得学习,在一旁做小动作、讲话的现象严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另外,有几个幼儿明显坐不住,对学习活动缺乏兴趣。因此,导致了班级的整个学习活动停滞不前,没有明显的进步。

(四)运动方面

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都较好动,所以走、跑、跳等动作发展都较好,但孩子随意性较大,比较自由,有点“放得开,收不拢”的感觉。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常规方面的培养。通过总结本学期的工作,也发现

了一些不足之处,下学期我们定会继续努力,把班级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论文

幼儿园小班班级管理策略

摘 要:良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的一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养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所以幼儿园班级的管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我的一些做法是这样的。

关键词:幼儿园 小班 班级管理 常规教育习惯培养 师幼关系 我们现在经常说,“生活即教育”,所以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规教育既是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必修课”,也是教师做好课堂管理的“基本功”。教育心理学指出:人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领域:一是情感领域;二是认知领域。作为小班的班主任,在“小班管理”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应该强调让每一个孩子

都受到充分全面的教育,尤其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领域,强调关心每一位孩子,使每个孩子的主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争取消灭教育死角。那么,如何帮小班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呢?

一、视孩子不同的个性有针对的进行教育。

我们面对的虽然是很小很小的孩子,可是他们依然是以社会的个体存在的,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入园前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这就导致他们每个人的个性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我非常注重孩子的个性差异,针对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等特点来开展教育工作。

二、依据良好的师幼关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我园早2000年开展的省级课题《在游戏中构建良好的师幼关系》,就已经让我意识到良好的师幼关系是顺

利开展各种活动的前提。所以平时,我比较注重良好师幼关系的培养。适时的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拉一拉,和孩子们说说悄悄话,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通过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交谈,不时的眼神交流等,逐步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发现每个孩子不同的心理需求,发现他们成长的需要。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心里我的教育才是成功的,为了这个我也在更加的努力。

三、把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开展

小班的孩子刚刚踏入幼儿园,对于陌生的集体生活很不适应,他们有的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到了幼儿园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首要的,通过学习与实践,以及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深深的体会到有着良好习惯的班级是多么的优秀与便于管理,良好习惯的养成,不能只抓一时,而是要作为一项班级管理的常

规工作来做。这是因为良好的习惯

不仅能促进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发展,保证课程教育的顺利实施更能大大的降低常见事故的发生。这就需要老师的耐心教导和日复一日的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

良好的习惯不仅仅限于孩子进餐习惯好,卫生习惯好,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习惯培养,比如良好的喝水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语言习惯等这都要靠老师平时的仔细观察与发现总结。例如:

玩大型玩具时,也是先让幼儿想一想,这么多的小朋友都要玩,哪些事情很危险,是不可以做的呢。虽然孩子们讲述发言的时间占用了玩玩具的时间,但却有效的使孩子们掌握了玩大型玩具的常规要求,而且,记得牢,很少有孩子会犯规。避免教师的过多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使各项活动互不干扰、有序地进行。总归是教人容易树人难!

四、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孩子主动

参与的意识

让孩子有机会参与班级的创设与管理,让他亲身体会到形成一个班级的不容易。在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时候,我们通过与孩子一起讨论、表演等的形式,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们在班级里开展了各种比赛,像叠衣服,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孩子积极的自信的心态,这样孩子就会积极主动的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培养。

五、加强家园联系

任何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三个方面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不可以代替。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平时我比较注重和家长的语言交流,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学期初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家长将要

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

浅论小班班级管理 篇2

一、了解学生, 研究学生

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 了解学生的习惯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我经常通过以下途径了解学生:

1. 向前任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了解。

此方法方便快速, 但一般只能了解到“两头”———优等生和学困生的成绩和学习态度等。2.家访。通过对一些性格难以琢磨、学习习惯较差、知识掌握薄弱的学生进行家访, 可了解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习惯等。3.写日记。通过写日记的形式, 让每一个学生毫无顾及地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优缺点等。我通过阅读学生的文章便可初步了解全班学生的概况。

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了解了这个班的班风、学风, 要分析其原因所在, 了解哪些是积极分子, 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 等等。

二、制定严格、民主的班级制度

我认为, 要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必须有一套符合班级实际情况的制度。因为良好的班风来自于严格、民主的班级制度。每学期, 我都根据班级实际情况, 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对守则、规范逐条讲解对照, 指出本班存在的问题, 并一一罗列, 公布于众, 让学生人人明白班级存在的问题及自身的不足之处, 请他们为班级未来的发展制订条约。课后组织学生进行整理、综合, 对症下药, 制订出班级公约。班级公约在班容班貌、清洁卫生、公共财物、两操劳动、课堂纪律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并提出了对待违者相应的措施。如某人逃避值日, 请其明天继续, 直到同学们满意为止。某人损坏公物, 就应很快地提出赔偿要求。由于实施的这些班级制度是由学生自己提出、制订的, 因而效果较好。

三、健全班级组织机构, 坚持自我管理

1. 组建责任心强的常务班委

班干部是班集体领导的核心, 组建素质良好、责任心强的班干部队伍, 就能协助班主任发挥积极的作用, 首先, 由学生自我推荐作竞选演讲, 再由同学无记名投票, 民主选举, 组建班委会。然后, 制订班干部工作的责任和职权范围, 向全班公布。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 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 班上的一切日常管理, 全部由班干部负责。对于班干部分工, 设立一个常务班长, 一个值周班长, 每天一个值日班长和数个值日生, 常务班长向老师负责, 值周班长向常务班长负责, 各值日班长向值周班长负责, 而班级值日生向值日班长负责。这样由上至下形成一个严密的班级管理系统。

2. 设立“轮流执政”的值周班干部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当干部的机会, 我采取干部定期轮换制的方法。每周的值周“班长”由一名班委和一名学生共同负责, 从学习情况、课堂纪律、仪容仪表、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 及时与班主任联系, 反馈班级情况。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了组织管理能力,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 增设灵活多样的自治小组

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记住你的管教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 而不是一个要让人来管理的人。因此, 增设管理岗位, 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 有助于养成自治习惯。例如卫生组负责教室及清洁区的保洁工作;课间纪律组负责监督课间追逐打闹现象。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 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 个个担担子, 做到“事事有人管, 人人有事管, 人人有人管, 人人能管人”。他们不仅能管别人, 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手段, 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 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

四、引进竞争机制, 增强团结合作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 增强团结合作意识, 本学期一开始, 我先为学生调整座位, 在调整过程中, 我有意识地在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的同学中安放进一名学习成绩较优秀、有初步组织能力的学生与一名成绩落后或顽皮的学生。然后我在班队活动课上请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 推选出小组中自己最敬佩的同学作为小组长。组与组之间在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进行竞赛, 每月评比一次, 对前两名的小组给予奖励。各小组个个学劲十足, 相互竞争、相互促进。

小组长们的积极性提高了, 他们能一对一地对后进生或顽皮学生进行辅导督促, 工作起来劲头十足。在平日里, 小组长们一有空就为组员默写生字、背书, 带领组员坐在一起阅读课外书籍, 一个月下来, 一些原来成绩较差的同学成绩提高了, 有些甚至考到了意料不到的好成绩;原来顽皮的学生在小组长的监督、帮助下, 也收敛了不少。

五、建立健康向上的班风

班风也称个体人格的集体化, 在一个有良好班风的集体中生活与学习的学生, 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优越感和自豪感。班风越好, 同学们个体目标完善的需要就越迫切, 他们会为维护集体荣誉、完善与发展集体而自觉地奋发努力。班风是无形的力量, 它影响着集体成员, 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对于学校每次的大型活动, 如运动会、艺术节等, 之前我都会与班委进行策划, 调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 把每次活动看作是促成向上班风、形成班级凝聚力的好机会。而且, 每次活动之后我都会总结表彰活动中突出的同学, 从而形成健康向上风气的良性循环。

六、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

一个老师仅仅凭自己的力量和工作热情, 要取得教育的成功是很困难的。必须力争学生家长的支持。有些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 在家还是要靠家长督促, 我经常跟家长联系, 及时交换学生的有关情况, 这样家长对孩子会有更多的了解, 同时老师容易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支持班级管理工作。

大学班级有效管理方法浅论 篇3

关键词 大学生;班级管理;方法论

大学阶段,学生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充满活力,蓬勃向上。对于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和主见,遇到和自己想法相矛盾的时候,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管理比较困难。而且,在面对很多问题时往往也更加的容易走上情绪的极端。针对新的学生情况,作为大学班主任,我们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在尝试新的管理方法。

1 从出现的问题入手,寻找解决策略

1.1增强学生的彼此合作,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最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要有好的合作意识,班集体的成员之间可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心理依靠感。整个集体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并且在实现的过程中可以互相帮助,不计个人的得失为班级的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的大学生缺少这种合作的意识。现在的学生,很多来自城市,而且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长的生活的中心,因而在自己性格的塑造过程中,也慢慢变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过多的考虑别人的感受,做事情也基本上先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与自己利益无关或者可能会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就躲得远远的不会参与其中。班集体松散,有名无实。

为了增强学生的班级责任意识,我们每周都定期举行班会,增加学生之间的接触,提出现阶段主要的问题,让大家主动的参与到班级事物的决策中来,从而增强学生心理上的班级归属感。而且和其他专业的班级联系,进行小型的对抗赛,或者利用校运动会,通过完成共同的班级目标和实现班级荣誉的层面上,从学生自己的荣辱感出发,帮助学生形成一种集体荣誉感。

1.2完善班级管理制度。

所谓制度,就是为了保证一个机体正常运行,所制定的一系列的规定,主要分为成文制度与非成文制度。从成文的制度的角度来说,学生主要遵守的规定来自学校的各项学生章程、管理制度,而且为了具体落实学校的管理制度,每个班级自己也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以学校的规定为基础,制定适合自己的管理制度。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调节在校学生的行为规范,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但是,很多的学生对于学校的各种规章缺少相应的了解,甚至不知道规章具体的内容,在出现问题之后,就认为校方在故意“找麻烦”,出现一种敌对的心理,使得工作没有办法顺利展开。针对这一点,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特别是在新生刚入学,我们就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学校的相关学生规范。首先要保证学生理解学校制定的这些制度的目的,让学生从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考虑,如果没有这些制度,或者大家都不遵守,学校将会混乱不堪,大家也都不能正常的上课和生活。

而且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老师,通常的做法就是将具体的要求先下达到班干部,然后再由班干部向学生进行通知。这样的一种传达方式,无形中就拉大了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很多大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到了大学,见任课老师比见班主任要容易的多。上中学时,班主任随时进行“盯梢”,到了大学,不知道到哪里去找班主任。因为这种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隔膜,在进行班级管理中,很多学生也对班主任的一些条令表现出不屑一顾。为了改善这种尴尬的师生关系,作为一个大学的辅导员,我定期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班级活动,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增加彼此之间的亲密感和认同感。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想起来的就是去找班主任沟通,这样对于日常的管理工作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而且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也能最先发现学生现阶段出现的问题,积极的进行调节,维护学生的利益。

1.3避免学生之间的不正常竞争,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学生也没有完全形同的性格,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中,不能过分的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保持统一的步调,而是要积极调动学生自己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的特点,并且要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一个指导的作用。让班集体成为每个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使得班级工作成为一个活跃的有机整体。

而且,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及时的发现一些不良的竞争倾向。现在我们在学生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形成了小的利益集团,有时候以一个班干部为中心,每个利益集团都为自己小团体的利益斤斤计较、彼此竞争,特别是在优秀生评选和奖学金评定上,学生之间明证暗斗的情况更是突出。

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找找主要的负责人进行谈话,首先让他们自己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其次就是安排相关的讲座,让大家形成一个健康的竞争心态,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设置自己的竞争目标。要将竞争变得更加有意义,要让竞争成为自己的进步的一个桥梁。

2 在学生资助问题上改变做法

针对贫困生的资助,我们在分析了当前的社会环境和学校的具体规定之后,也进行了新的调整和安排,以往我们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主要就是像学校申请生活补助和学习贷款。但是,这样的单方面资助,很容易在学生之中引起不满,也容易让得到补助的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觉得自己不如别的学生。而且,也造成了贫困生“坐等救济”的不良现象。为了体现学校对于贫困生培养的关注,我们对于这类学生的资助,从单纯的物质辅助,变成了培养学生的自强和自立能力。学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学校中或者理由难过社会关系,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比如,在学校图书馆和食堂为学生安排一些助理的工作。将学校补助和学生自助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贫困生找到生活的自信,形成坚强的品格。通过自己和学校的双方努力,完成学业。

虽然,大学的班级管理工作琐碎、繁杂,面对的问题也比中学生的班级管理要多。但是,如果班主任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及时和学生沟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最好的解决策略,动员学生一起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来。大学生的班级管理,更能体现出一种开放性和创新型,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陈发初.关于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D].科技信息,2006(11).

[3] 唐忠明.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冉慨实思考[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6(4).

浅论小班班级管理 篇4

班级管理论文: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中健康领域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同时入厕又是我们日常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因此入厕是小班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侧重研究幼儿园如何进行有效的入厕管理,帮助幼儿更好地入厕、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

入厕,通常来说就是大小便排泄,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生理需要,是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一项重要的活动环节,能反映一个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也对幼儿日后的园内生活起着重要影响。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入厕排便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诸多问题,幼儿入厕不仅是健康领域的教育问题,而且渗透着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因此教师和保育员应把对幼儿的入厕能力培养作为生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小班幼儿入厕易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很多幼儿进入幼儿园,入厕成为一个大问题,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下面归纳了一些小班幼儿入厕方面易出现的问题。

(一)弄脏衣裤

弄脏衣裤是小班幼儿常见的现象,这主要是幼儿身心特点决定的。

首先是由于幼儿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不完善。学前儿童的膀胱、尿道发育不完善,储存尿液和控制排尿能力较差,小便次数相对较多。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容易出现无意识排尿。除此之外,小班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滞后,手部力量较弱,冬天衣裤又厚造成入厕困难。

其次幼儿对于环境的改变比成人更易产生恐惧感。从家庭进入到幼儿园,对环境和教师的陌生,加上家庭和幼儿园入厕的方式不一样,使幼儿有了大小便也不敢和老师说,更加容易弄脏衣裤。同时幼儿在活动时,常常会因全身心地投入游戏活动而忘记了自身的生理需要,加上自控能力差,产生大小便失禁的现象。

案例一:小钰是个男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少解大便。有一次,他跟老师说要解大便,正好是休息时间,老师便让他去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哭着回来了。老师问他怎么了,他只是哭,不说话,此时老师闻到臭臭的,发现他解到身上了。老师便给他换衣服清洗,发现他穿的裤子有点紧。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小钰手的力量比较弱,这样紧的裤子他想拉下来有一些困难。同时由于对教师不熟悉,也不敢喊老师帮忙。

(二)入厕吵闹

在教师说按组去解小便是时,在去的过程中很安静,但是到了厕所内就开始吵闹,并时有争抢的现象。入厕相对于集体活动而言,幼儿更加自由开心,因为这时候是比较放松的,所以幼儿入厕易吵闹、入厕秩序易混乱。刚进入幼儿园,幼儿还不懂得什么是秩序,不懂得争抢的危险性,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案例二:春天到了,园长要求各班到户外上厕所,小一班外出入厕需要经过园长办公室,每次经过时,由于幼儿打闹、嬉戏导致太吵闹,园长就会将门关起来。

(三)排便不规律

一般情况下,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组织幼儿入厕解小便4-6次。但是很多幼儿在活动中会要求解小便,次数频繁。对于解大便,正常时排便次数:每天不超过3次,每周不少于3次。有些幼儿经常3天或者更久都没有大便。很多幼儿一日五餐,但是不排泄,大肠内的食物残渣就会变质、腐烂,产生大量的毒素。

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环境的改变,环境改变导致饮食的改变。幼儿园为幼儿搭配了健康合理的饮食,但是毕竟不可能和每个家庭的饮食相似,所以很容易导致幼儿排便不规律。

二、小班幼儿入厕管理策略

出现问题,有了原因,就应该对症下药。只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都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的支持者、引导者。如何引导小班幼儿科学入厕,成为幼儿园和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一)营造家庭式的厕所环境

由于各个家庭的入厕方式都不一样,有些幼儿甚至是由大人抱着的,进入幼儿园后面对男孩站式、女孩蹲式或坐式的厕所结构就会不知所措。

作为幼儿园,可以在小班的教室里为一些不太会上厕所的幼儿设置一些可移动的座便器,等这些幼儿熟悉幼儿园的入厕方式时再撤去那些座便器。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入厕的物质环境。

教师可以在单调的厕所内创设出比较浓郁的厕所文化,例如在地上贴上小脚丫、在墙上贴上洗手过程的卡通图案。在幼儿入园时,引导幼儿参观厕所,相当洁净的卫生设备,温馨的厕所环境能使孩子们放下心理包袱,产生喜欢上厕所的良好心理动机。

在观察厕所时组织幼儿认识厕所,知道厕所是解大、小便的地方,介绍女孩、男孩惯用的入厕方式。让孩子们感觉到这里跟家里的卫生间一样,能尊重孩子以往的入厕习惯,可以蹲可以站可以坐,让孩子随意选择,营造比较轻松安全的心理环境。

(二)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

由于对家长的依恋,很多幼儿刚入幼儿园会哭闹。在一个教室里很多孩子哭闹就会产生令人心烦的噪音,此时很多教师会因为这种噪音而产生不良情绪,从而对孩子们的态度不是那么和蔼、亲切,就很容易造成孩子对老师的恐惧,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教师只需要用和蔼、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就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幼儿心中的恐惧。

很多幼儿初到幼儿园时会将大小便解到身上,也有很多幼儿入厕时弄到厕所的外面,教师清洗打扫时如果表现出厌恶的表情或是说出一些难听的话,例如:“你看你解到身上,臭死了,羞羞,下次再弄到身上就让你妈妈来洗”等之类的话。这些表情和话语是对幼儿心灵的伤害,会让幼儿对上厕所产生恐惧。对于解到身上的幼儿,教师要耐心的为幼儿换洗衣服,并和幼儿谈论一些轻松的话题,例如:你今天穿的衣服真漂亮,是谁给你买的呀?听你爸爸说你很会唱歌对不对?下次唱给老师听一听好吗?(利用幼儿喜欢或擅长的事来分散幼儿的注意力)给幼儿换好衣服时,要提醒幼儿,下次要解小便时一定要告诉老师,经过多次地提醒,幼儿就会有告诉老师的意识。

对于幼儿解到厕所外面,教师不要对着全班孩子疾言厉色,可以通过环境创设来帮助幼儿,如:男孩子解小便老是对不准,教师可以在便池内贴一个靶心,让男孩子对准靶心。女孩子也容易解到外面,可以在便池的俩侧贴上小脚丫,提醒幼儿将脚放在小脚丫上。通过这种方式,幼儿解到外面的现象就会减少。

入厕时教师要悉心照料,每次幼儿入厕都保证有一名保教人员作陪,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例如案例一中,如果教师或者保育员阿姨能陪同小钰一起去上厕所,可能就不会出现解到身上的情况。

当有的孩子能主动地告诉老师自己要小便、大便时,可以当着全班幼儿的面送他一颗五角星或一块糖作为奖励,既鼓励了一名幼儿,也为其他幼儿树立了模仿的榜样。让幼儿知道主动告诉老师要上厕所的,不会被批评反而会被老师表扬。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降低幼儿对教师的恐惧。

(三)融入厕于幼儿的一日活动

很多幼儿不知道什么是小便和大便,因为在家庭中家长让孩子上厕所时会说“嘘嘘”、“嗯嗯”等,教师提醒幼儿去解小便、解大便时,很多幼儿会茫然不知。还有幼儿分不清小便和大便,例如:但班上就有这样一位女孩,她常独自去厕所解大便,解完后不声不响拎起裤子就走,这样的后果却是不堪入目,内裤上常沾上大便污迹,很不卫生,经过发现,她以为解大便和解小便是一样的。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入厕问题问题经常出现,如:随地大小便、蹲厕时腿容易酸,拉不下裤子、不会擦屁股等。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解决。

教师可以利用几次集体教育活动设计一些短小的故事、儿歌来了解关于入厕的一些知识。还可以组织幼儿观看木偶剧和童话剧,如:《小猪鲁鲁的裤子》、《辣辣和小波》等,通过观看表演使他们知道:不能随地大小便,要大小便了叫老师,知道弟弟和妹妹有不同的小便的方法,以及如何擦屁股等。

在一日活动中,要对幼儿进行随机的入厕教育。要随时提醒幼儿想要大小便时要告诉老师,不要让幼儿因为玩的太尽兴而忘记要入厕。在去厕所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走路时念一些口令或者唱歌,例如“小手摆动,一二一;小腿抬高,一二一”,有了口令,幼儿吵闹、拥挤的现象就会减少许多。利用这种方式能有效地转移幼儿的注意力,避免幼儿吵闹。在案例二中,就可以利用这种方式。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日常活动中注意加强幼儿手部和腿部肌肉的力量。例如,在外出活动时,有意地对幼儿进行蹲起的训练。

(四)家园共育

幼儿的教育问题不应单单是幼儿园的任务,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幼儿入园前,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孩子入厕方面的要求,达成一种共识,让他们在家中也对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让孩子自己学习入厕,不要因为孩子的撒娇而伸出援助之手。那么幼儿园如何指导家长在家庭中训练幼儿入厕呢?

1.创造适合孩子的入厕环境

干净、没有味道的入厕环境能保证幼儿的入厕情绪。入厕的环境不宜放过多能吸引幼儿的物品,要让孩子专心入厕。寒冷的季节要给座便器套上座套,不要让孩子感觉到凉意,否则孩子容易因讨厌便器而不配合排便。如果有需要,可以给孩子准备专门的座便器,但是要放在固定的位置。

2.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幼儿提供合适的穿着

许多家长给孩子的穿衣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小班幼儿手的灵活度不高,对一些裤子有扣子和带子的裤子会显得手足无措,加上刚去幼儿园对老师不熟悉,不敢让老师帮忙,就更不敢上厕所了。

冬天天冷,很多家长怕孩子冻着,会给幼儿穿很多很厚的衣服。幼儿冬天穿衣贵暖不贵多,很多家长认为穿的多就是穿的暖和,所以会给幼儿穿很多条裤子。穿的多不一定暖和,幼儿中午午睡的时候教师都要求幼儿穿秋衣秋裤睡觉,穿的太多幼儿脱、穿都很费劲,上厕所的时候也很困难。

所以,家长要给幼儿穿厚而少且松的衣服。对于一些需要解扣子、拉拉链的衣服应该尽量避免穿到幼儿园,可以给幼儿穿有松紧带的裤子,方便幼儿入厕。

3.科学地控制大小便次数、时间,形成排便规律

生活中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解在身上,会频繁地给孩子把尿,导致幼儿大小便不规律。家长应仔细地观察幼儿大小便的时间,控制幼儿的大小便,使之更加有规律性。

对于小便,家长首先要调整幼儿喝水,每天在固定的时刻给幼儿进水,不要等到渴了在让幼儿喝水,这样就能很有效地控制小便的次数和时间。对于大便不规律的幼儿,要忌辛辣,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合理搭配饮食,不要因为孩子挑食,就放任。给幼儿进行适当地排便训练,排便时间应在5分钟之内,大便困难的幼儿可以稍微延迟一点,但是时间太长不利于排便训练,如果没有便意就应立即停止。幼儿养成良好的排便规律,不仅对幼儿的健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也保证了幼儿的正常情绪和生活。

4.及时反馈,共同指导

在教师指导幼儿家长的同时,家长应在幼儿入园后及时将幼儿的情况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能及时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指导。如幼儿出现生病拉肚子、有泌尿疾病等,家长一定要及时和教师进行沟通,告诉老师一些注意事项,在活动中对这些儿童多一些照顾。同时,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园地等多种途径,教师再将幼儿在园情况反馈给家长,以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衔接起来,避免出现避免出现5+2<7的现象。

小班化班级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篇5

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小学 孙 林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以促进青少年学生能力全面提升而又有利于其个性发展为目的教学方式,在缩减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实施过程、教学的策略和教学的模式等改革而形成的一种班级教学活动形式。小班化教育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办学模式,在我国,则是在上海率先实行小班化教育的,而我校(此处指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小学,下文同)进行这项教学研究是最近几年的事,我校将小班的班额人数界定为35人左右。

小班化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与提高。笔者所任教的班级绝大多数学生都曾在大班化教育中渡过,在实施小班化教育的过程中,作为班主任,笔者将“关注每一个学生,实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个教育理念贯注到每个教学环节,用以指导自己的班级管理实践。这种小班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已在我校的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以下是这一教学模式实践过程的记录与结论。

一、营造小班化教学的文化氛围

小班化教学的氛围与学习环境、教学情景和学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为了营造小班化文化氛围,让学生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始就能深切地感受到:这就是我们班!走进教室就感觉耳目一新。开学初期,笔者就让小班学生每人写一句他们的座右铭或是最欣赏的名言名句,然后从中选出十条比较经典的,让大家以投票的方式选出两条,粘贴在黑板的两侧,让他们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激励语。而在教室的后面两侧,粘贴着学生自己的读书心得及书画作品,等等。同时,在教室里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并由学生轮流照管,让他们时刻感受到绿色自然的生态。在后墙的黑板上设立英语角、风采栏。为了凸显小班教学的英语特色,书桌上的标签要求学生用中英文书写自己的名字。在教室的后面设立一个书柜,上架的书差不多都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这既方便了学生课后阅读,也能促使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感觉浓郁的文化氛围。

二、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常规教育”是指针对学生在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语言行为提出的规范要求的教育,而小班的常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挖掘学生的良好个性因素,防止其不良个性的形成,从而使其良好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和发展,使不良的个性得到抑制和克服,让学生的个性能健康和谐地得以发展与提高。学校的初衷是强调做好班级常规教育,特别是对于毕业年级的学生,必要的常规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基础,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保证。曾有人说小班不需要搞常规教育,认为小班提倡的“个性化”教育与“常规教育”是矛盾的。但事实证明,小班的“个性化”班级管理离不开常规教学方式,小班学生的个性发展也离不开常规教育,小班学生个性发展和小班常规教育不但不矛盾,而且还是相辅相成的。()“个性化”的常规教育方案在内容的制定上要精心地选择,同时要体现本班学生的个性特征。比如笔者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基础不牢,行为习惯也不太规范,有些学生的思想惰性严重,所以笔者首先从思想方面进行教育,使其理解学习的目的,从主观上端正学习态度,然后再针对课堂上爱交头结耳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良的、言行举止不雅的进行个别教育。总之,小班的教学无论是在教育的内容、形式或者方法都应该适合学生个性成长的特点。

三、培养一支强而得力的学生干部队伍

有人形象地说,班干部好比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此话很有几分道理。班干部在班级中会起到核心作用,他们是班级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也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如何组建一只高效的班干部队伍是班主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陶行知老先生曾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在选拔干部时,笔者采用民主选举的方式,班干部可以通过委任、竞选等渠道把愿意为同学服务的、有一定班干部经历的学生选任为班级干部。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心里的那一杆衡量的秤开始起作用了,知道谁管得好,值得同学们喜欢,谁费了劲还没效果,这事这样管不妥,应该那样管就好了。这时可以对班干部进行改选了。笔者先在班上明确地说明要进行班委的改选,让学生对值得留任的干部投票,投票的结果最好不要先公布,因为一些干部可能会落选,这样可以在公布前先对落选的干部做心理上的安抚。笔者提出两套方案,一是由大家直接根据投票结果选出所有的班干部,二是先选出班上的两个核心人物――班长和副班长,再由他俩进行提名,最后由大家选出其余的干部。学生都选择第二种,它在实施时更方便,而且更有效。比如,原来笔者班级每周的清洁卫生都要扣分,在生活委员的提名中,班长和副班长书就推荐了郭志琴,因为她“盛产垃圾”,在生活委员的竞选中郭志琴以最多票数胜出。自从她当上生活委员后每天带头做清洁,此后清洁卫生方面就再也没扣过分了。学校每周要进行评比,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集体意识,所有的班干部选出来后,我们又由班干部选出七位助手,分别是:出勤,清洁卫生,仪容仪表,课堂纪律,早操,眼操,课间操,他们的任务就是负责班级在各自管辖的项目中得表扬。就这样我们班总共33人,人人都能参加班级管理,大家都有机会参与到班级的管理工作中来,更好地锻炼了学生自理的能力。在小班教学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感觉自己是这个班级的一分子,从而真正地关心、热爱这个班集体。待班委会组成后,笔者首先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培养是使用的前提,不能光使用不培养,教育是培养的继续,不能光使用不教育,虽然有些是继任的干部,但必须提醒他们,工作干得不好,同样会在下一次改选中落选,这样会激励他们把工作干好。笔者告诫新一届班干部要树立三个意识:第一,是感染意识。就是要在纪律上、学习上、生活上,在各个方面在同学中能起好的表率作用,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同学,而不是老是想着去“管”同学;第二,是服务意识。当干部就是为同学服务的,服务意识是极为重要的,要让同学在有需要帮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你们;第三,独立意识。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工作,而不要成为老师意志的实践者。所以在学习、生活上,笔者严格要求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建设中的排头兵,以榜样的力量去实行,同时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明确地分配下去,建立层次分明的管理体系,真正做到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明确、分层管理,这种教学方式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能力的提高。

四、以人为本,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着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作为毕业年级的班主任,笔者倡导学生要把自己当大人看待,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12岁了,已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和要求,要学会独立了。但同时学生也正处于思想、情绪开始动荡不安的时期,在这关键的时期,应顺着学生意识发展的规律,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提升,使他们达到自我意识的高层次――自我教育。而班级目标的制定能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开学初,笔者就要求学生讨论班级目标、口号,并确定我们要营造成一个有特色的班级:爱心班级,书香班级,自治班级,团结班级。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呢?六年级的孩子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坚持性都不高,要及时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发扬其优点,改掉缺点,对于学习态度不正确的学生首先要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偏差,同学和老师能原谅他,但他应该感到内疚,没有内疚感就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多的惩罚、批评教育都会无用。比如,在班会课上,笔者会提示一些不正确行为的教学案例让学生们去反思,并要求他们将所思所想记录在行规日记本上(行规日记也是本校小班化教育的一个特色,而且它有助于加强家校联系)。一开始写的同学不多,笔者就选出一些,利用每天下午的读报时间念给他们听,让大家做出评议。六年级的学生自尊心较强,都希望自己写的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及赞赏,接下来愿意写的人就多了,证明他们愿意去反思、去反省自己,那么小班教学的目的也就能达到了。

五、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所谓合作学习小组,即把全班的学生按均衡建组的原则分为若干个小组,在课堂教学中,是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在课堂教学时,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小班化教育使笔者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去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社会背景等,分组时便能合理地按要求组合学生。接下来就是确定小组长,小组长的确定至关重要,小组长要具有组织能力,没有小组长的指挥,小组成员只会单干,根本谈不上合作,那么小组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而无任何实效。通过推荐讨论产生四个最有威信的小组长,分别管理好自己的团队,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本团队学习、纪律、卫生、研究性活动等情况。他们要带领组员一起制定组规、小组的努力方向、达到的要求等,还要根据活动情况对每个组员进行加减分,报给班长,由班长进行汇总。根据分数,对得分最高的、竞争最激烈的、最团结的团队进行奖励,并鼓励其他团队都朝这个方向发展。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还要随时给予指导,调节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出现的各类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逐渐掌握合作的要领。

六、召开小组型家长会

家长,作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把他们纳入到班级管理中去,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共同培育学生。家长会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最直接、最普遍的方式。但传统的家长会阵容庞大,场面热闹,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往往是对学生作总体情况介绍,时间花了不少,但家长很难与教师进行单独的沟通。本学期笔者就采用分学生召开家长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家长编成几个不同的组,每个小组以8~10人不等,这样可以将一个班的家长大致分为3~5个小组,再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召开家长会,通过召开这种家长会,笔者亲身感受到其优点:其一,小组型家长会,让班主任的准备工作更具有目的性、针对性。由于不是针对全体学生,不需要泛泛而谈,发言内容更简洁更具体;其二,小组型家长会参加的人数不多,班主任汇报的范围也就受到了限制,这就为家长能单独与教师沟通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让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及时地向教师了解子女的情况;其三,因为是小组,在进行完必要的程序后,还有大量的时间,这也给家长提供了自由发言的机会,为教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另外,到会的家长还可以进行自由交流沟通,相互了解彼此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相互学习对方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好经验;其四,小组型家长会的可操作性强,给那些与家长会有时间冲突的家长提供了方便。如果某一位家长因为工作原因不能参加这一次的家长会,那么还可以参加下一次家长会。总之,小组型家长会也有不足之处,但其优点的确是传统家长会不可比拟的。

浅论小班班级管理 篇6

首先,我想给我们的老师出一个问题,我想问问大家你们做班主任的感觉如何?对,一个字“累”!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身兼多种角色,当学生突然生病,班主任就要充当医生;当学生间发生纠纷,需要班主任去断一断公道,这个时候班主任就是法官;当过低年级的班主任可能都遇到过孩子把屎尿拉在裤子上,这个时候班主任就是保姆;学生与学科老师间发生矛盾时班主任又是调解员……所以班主任不仅仅要像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师说》里说的“传道、授业、解惑”,更主要的是班主任要通过整个班级教育系统,真正做到全方位地教育学生、关心学生。要做到这些,这就需要我们的班主任比普通老师付出十倍乃至百倍的精力,这也正是我们的班主任感觉“累”的原因所在。

今天,我就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才能使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一个平平凡凡的小班级管好,管得轻松一点儿,快乐一点儿,效率高一点儿,把我们的“累”更多地转变成快乐谈点建议。

我一直觉得想要把班主任做得轻松一些,一要靠民主,二要靠科学,民主呢,就是千方百计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班集体的主人。科学呢,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研究班集体管理的程序、计划、制度,然后,遵照程序、计划、制度高高兴兴去管理班集体。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先探讨一下小班班级管理中的民主管理。

一、为什么要对班集体进行民主管理

大家都知道,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恰好是自主意识逐步形成和巩固的阶段。我们处在一个高新时代,当代中小学生见多识广,绝大部分学生有独立处理安排自己班级的强烈欲望,有展示自己个人才华的积极心态。班主任把方方面面给安排妥当,学生当家做主的愿望就不能实现,必然使他们的热情降低、信心倍减,内心形成强烈的冲突,并会以沉默、消极对待、故意违抗等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班级管理秩序混乱。另外,在班级管理中越是压制学生,只能越是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最终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所以我说民主是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必备条件。

二、如何对班集体进行民主管理

(一)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老师有了服务的思想,学生才能感觉到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主人,才敢说话,敢出主意,敢参与管理,敢负责任。一个班级不是老师说了算,我管你听,我说你服,我压你老实,我盯着你守纪律,而是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不同学生的起点,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越是这样,这个班集体越充满生机和活力,老师这份工作呢,也就成了一种精神享受。我相信在坐的某些老师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除了教自己的班以外,也曾接手过别人的班,一般说来,中途接手的班,大家可能都心知肚明,一句话,就是不怎么样,不光是学习不怎么样,纪律也不好。到自己的班上课很顺手,但只要想到要到那个班去上课,可以说下节的课,从这节开始心里就难受得很,同样的教材,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讲法,他就怎么搞不懂?一开始这位老师就指责学生,觉得我讲你听,我教你应该会,我在我那个班讲了,到你这个班讲你也应该会,实际上这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呢,这位老师就开始思考面对两个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班级使用同样的教案、同样的教法是完全行不通的,而是应该对两个班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服务方式,于是到新接手的班上课呢,老师就学生们大家商量着,从起点出发,怎样讲学生才能懂,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好。这样,这位老师把一开始的埋怨学生,转成了研究学生,从为学生服务的角度出发,于是老师和学生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和谐。

(二)是师生建立互助的关系(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得建立互助的关系)

现在请老师们在你们的本子上写一个“人”字,请老师们观察一下,这个“人”字有什么特征。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分析过“人”字,他说:“人”字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呢,它是一长一短。所有的活人,都是长处和短处共同组成的,千万别总盯别人的那点儿短处,盯久了他会丧失自信心,另外,师生关系也不会融洽。“人”字的第二个特点,上坡下坡,所有的活人都有上坡之日,也都有下坡之时,都有年轻、强壮、成功、胜利的阶段,也有年老、体弱、衰弱、倒霉的时期,当你成功的时候,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无非是大家帮助的结果,而当自己年老了、体弱了、失败了、倒霉的时候,也用不着灰头土脸的,觉得抬不起头来。从从容容地面对衰老,面对失败,就找准了平常心。“人”字的第三个特点,那就是互相帮助。一撇帮助一捺组成一个“人”。处处与人建立互助的关系,工作起来当然就和谐,省力气。我觉得魏老师的这一番分析真的很透彻。实际上,在班级工作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一种互助的关系,老师在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学生也帮助老师学会了教书,学会了管理班级。

那么,班主任怎么样做才能更好地体现师生间的这种互助呢?首先要从思想上“坚信每位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三字经》的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不管多后进,多不听话的学生,他内心深处,真的有向真、向善、向美、积极乐观、向上学习、劳动的一面。是啊,当老师的就是走进人的心灵世界,帮助学生真的、美的、想上进的脑神经兴奋起来,帮助这些幼芽成长起来,于是,我们帮助了学生,学生也帮助了我们。那么这个班集体自然就和谐了,上进的力量就大。其次,在班级管理中,还应遵循一条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学生能干的事普通班干部不干,凡是普通班干部能干的事班长不干,当然,凡是班长能干的事,班主任决不去干。只有这样层层下放权力,层层有明确的可做事情的负责的空间,大家都积极主动负责任做事情了,班集体才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大家的。在坐的班主任在说起班上某一位学生时可能说过这样的话:zzz学生只要不看成绩那真是乖得很。很欣慰我们的班主任有这样的认识,其实这就是把你周围的人都当成了天使,当成了助手。有这样一句话“当你把周围的人都看成天使的时候,你就天天活在天堂里,反过来,当你把周围的人都看作是魔鬼的时候,你就天天煎熬在地狱中”。我们的老师仅仅为了自己,也应该把你们的学生看成个个都是天使,个个都是助手。所以我觉得班主任尽可能把自己做的具体的事情下放给班干部,下放给普通的同学去干,这样学生才能增强责任感,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不是喊出来的,写出来的,讲出来的,表决心表出来的,而是在他具体的负责任的实践中,一点一滴、一天一天积累起来的,如果一直不给他负责任的机会,让他天天喊负责任的口号等于零,这就是我说的民主的第二点老师和学生,班主任和被管理者之间千万建立互助的关系。

(三)创设班级管理工作岗位

说到创设班级管理工作岗位,我们的班主任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一般说来,我们常见的创设管理工作岗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自荐竞选班长

2、选举产生班级管理常设委员会

3、实行值日班长制

4、实行班干部轮换制

这些民主管理班级的方法我们的班主任在这方面早就在做而且也做得很好,所以今天我就不占用大家的时间再来详谈如何选干部,但我想强调的一点是:这些方法只是让一小部分学生有了班级管理工作岗位,而创设班级管理工作岗位不仅仅是让一小部分学生有岗位,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人人有岗、有责、有权、有利,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竞争上岗中积累管理经验,培养管理能力。在班级“人治”管理中,一个很典型的现象就是班级事务由班主任和班级干部包揽,一般学生没有参与班级决策、班级管理的机会。在班级“法治”管理中,就是要实行“全民皆官”,让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每一个学生在管理与被管理中体味管理的酸甜苦辣,增强遵守班级规范的意识,提高“法治”管理的水平。实际上,现在我们各班大到班干部、队干部、团干部,小到科代表、小组长一应俱全,这些干部也都有各自的职责不少,不过他们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这个时候我们何不思考把全班的同学都用起来管理班级,比如,现在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在校要配戴标志,少先队员要戴红领巾、队干标志,学生在星期一、二穿校服,星期三、四穿军服,并且人人要戴学生证,这么多的日常事物都需要有人来管理,如果让某一位同学来管肯定是不行的,这时我们就可以在班干部之外找同学各来承包一件事情,并且还可以让这些同学大胆地用自己的方法去管。

那么如何做到“人人有岗”,让每个学生对班级和负责任呢?

我想班级中的大小组长、科代表自然应设立,班主任还可以指导班干部将卫生、公物保管等班级公共事物分解到每一名学生,与每一名学生的考核挂钩。此外,班级还可以设立学习互助岗、生活自理岗、文体活动岗、信息交流岗、板报宣传岗、图书管理岗等各种特殊岗位,使学生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各展所长,各尽其能。班级管理的小岗位人选在一个学期内一般可保持相对不变。这些岗位虽小,但它们是班级管理的一个个最小的单元,属于基础性工程,因此其岗位职责必须具体、明确,而且班主任也必须时常予以指导。

(四)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

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到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呢?

首先,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氛围,彰显其个性曾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今天这个世界能够如此多彩,主要在于每一个人都无时不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是的,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渴望。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必须真正把管理的自由还给学生,把管理的空间还给学生,决不能把班级大小事务都由班主任安排,学生全无主动性,处于服从地位,尤其是在学生交流的时候,应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允许学生随时质疑,允许学生自由表达,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正确引导那些平时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彰显,人格得以健全。

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尊重其个性。

班级管理与学生学习一样,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就必须真诚地尊重学生学习的选择性,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的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尊重学生独有的个性。举一个在学习中的案例:在学习生字词的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伙伴一起讨论:如何更快地记住这些生字词?在讨论中,也不局限于某中讨论的形式,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记生字?如有的学习小组是以“你说我说大家说”的方式来分析字形,有的却是以“猜字游戏”来记住生字……总之,把学习的自主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中记住生字。这样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也轻松。相同的道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尊重其个性,把管理的自主权大胆地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来管理班级,这样无疑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五)决策过程要民主

浅论高校新生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篇7

一、倾注关怀,深入了解学生生活,及时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很多大一新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孤独感、落差感是不可避免的。辅导员此时就是以学校代表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需要找辅导员发泄自己的情绪,因此新生辅导员要牺牲更多的私人时间。首先,要深入学生宿舍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高考经历,高中美好难忘的生活,了解各个学生有什么爱好、特长,曾经参加过什么大赛获得过什么奖励。学生也希望自己的特长能在大学里有展示的机会,得到老师的重视。辅导员要认真倾听,认可和鼓励学生,这样学生会更加自信。充分了解班级学生个性特点可为班级管理打下基础,也是管理好班级的第一步;其次,要关注生活中不爱说话,不善与人交往,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们之所以这样,一定是有原因的,一般不能直接问及他们家中的情况。学生内心的伤痕,不会轻易触及,生怕别人知道,潜意识有一种防备心理。要弄清这些情况,不妨从关心的角度与他们谈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消除他们的防备心理,进而寻找机会进入主题,比如家中兄弟姐妹的情况,在哪里读书工作等,这些问题都是他们随口能谈的事。从他们的诉说中,成长历程中一定可以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对孤儿,单亲家庭或父母离异的学生,要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鼓励,思想上给予正确的引导,生活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情况严重的甚至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干预,否则这些学生必将成为班级中的问题学生。辅导员在第一时间给予他们温暖,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和亲切,有助于他们尽快调整心态,走出阴影,面对新生活。

二、建立完善的学生学籍档案,尽快熟悉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新生班级的辅导员也应该这样做。首先,制作出详细的班级花名册,花名册中记录着学生最详细的个人资料,最好是在迎接新生前熟悉学生的姓名、家庭住址、学生生日。初次见面能叫出学生的姓名,或知道他来自何处,会让学生对老师倍感亲切和敬佩,增加更多的话题。如果能在新生生日发个短信祝福,他们就会感到无比的感动。其次,搜集学生照片做成班级相册。一个辅导员均带上百个学生,短时间内能将名字和学生对上号不是件简单的事。如果把张三叫成李四,则不但使师生面临尴尬,也让学生产生失落感。有了相册可尽快认识每一个学生,方便开展工作,也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严和形象。

三、辅导员制定建设与管理班级的工作计划、目标。

“胸中没有目标,一根稻草压断腰;胸中有了目标,泰山压顶不弯腰!"这句话说明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必须有目标,只要有了目标我们就有前进的方向。特别对新生来说,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学生明确了目标,会促进班级的有序管理。首先要做好主题班会的策划,对新生而言开展公民道德教育,诚信教育,形势政策教育,人际关系,提高学习能力辅导等主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主题班会的开展,使学生形成一个正确认识现实问题的态度,统一思想。其次是班委队伍的培养。一定要让班委在管理中有所成长和收获,不能单把班委当做班级苦力来用,要充分调动他们管理的积极性和创新性,使他们做好班级的领导者。辅导员要制订合理的班委培养计划,对班委定时地进行培训,指出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指导工作的方法思路,让其在工作中体会成长的快乐。管理能力优秀的班委能让班级管理计划得到很好实施。最后要制订学习、生活辅导计划。对于新生而言,无论是大学的学习方式,适应环境,还是参加入学教育,办理各种证件……都是那么陌生而令人不知所措。所以辅导员要做好新生什么事情都要问,什么事情都要为其解答的心理准备,并在新生入学后要做好这些方面的辅导,引导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适应新的环境。

四、细化班级管理制度。

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任何一个团队都自己的管理制度,没有制度约束的民主将走向混乱的自由主义,同样班级管理需要有班级管理制度,它是管理好班级管理的根基,是班级运行的规则,是班级民主化的前提。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辅导员,必须以班级制度作为有效管理保障,虽然高校学生每人一册学生手册,绝大多数的细则可以约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还要有一些较难准确量化的制度,这些制度虽然一直在发挥作用,却未写入正式的班级制度中,此外班级中一定还存在一些类似社会风俗一样的隐性制度。这些隐性制度并不是班级的必需品,但有了它们的存在,班级会显得更加生动,而且隐形制度大都与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相关联。因此还需要研究学生手册的基础上,根据班级管理及学生的特点制定更为详细的班级管理制度,比如:缺勤请假制度、班委职责、班委考评制度、班委改选制度、班级QQ群制度、寝室文明制度、班会制度、班级财务制度等。这些不一定以“制度”形式出现,可以以“条例”“要求”“公约”“倡议”或其他活泼、亲切易接受的名字。这样会对班级中突出的问题有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

五、重视第一个班会。

班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辅导员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种有效形式和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一个班会上是学生正式认识老师,学生认识学生的一个机会,它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又能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展示风采的平台。辅导员要合理安排时间,第一次班会辅导员要亲自参加,并好好准备第一次班会的内容,包括明确辅导员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态度,必须遵守的班级制度,细化的班级制度要求学生牢记在心,明确正确的做事、方法和顺序,让班级事务“顺利”起来;稳定新生情绪,正面解答学生进入大学存在的迷惑,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正确面对生活。在班会上通过自荐方式确立临时班委,设定试用期,鼓励其他同学积极发挥主动性和领导能力,为日后能选出得力的班干做准备。

六、有效开展好贫困生工作。

贫困生是特殊群体,这个群体经济条件较差,而且比较内向,或多或少地有着自卑心理,因此要对贫困生做好关怀工作,首先必须保护他们的经济隐私。辅导员应认真审核《家庭经济状况调查表》根据其表中填写的具体情况,结合该生平时的生活,采取民主测评的方式听取同学们对他们平时表现的评价,确定其贫困等级;另外在班级活动中应该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表扬他们的自立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单位,高校班级建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校整体教学及人才培养的优劣。辅导员作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和班级建设的组织者,责任重大。特别是大学新生班级的辅导员,面对第一次远离父母、朋友,远离了原来熟悉生活的大学生,他们大都处在人生迷茫的十字路口,性格定型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的特性,这大大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负担,必须围绕教育、服务、辅导的方式进行管理,搭建好班级管理框架作为有力支撑。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下一代人才的重任,要对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的形成,行为的判断与认知的培养负责,关心照顾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够健康而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强.改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促进学风建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1) .

[2]马铁信, 王炜奇.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社科纵横, 2007 (07) .

浅论小学班级管理中小组的作用 篇8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小组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8-0031-02

[作者简介]吴莉,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崇平镇小学教师;易淑文,四川省简阳市石板镇莲花九义校教师。

小学班级管理中有许许多多的方法。笔者从教当班主任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在班级管理中惯用的一种方法,那就是小组管理。

一、小组管理方法

笔者所用的小组管理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将全班同学按大约四人分为一组,以前后两桌一组为宜,组成一个小集体,共同学习、共同劳动、共同成长。笔者在小组管理的方法上采用的一般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该小组成员民主选出自己信任的组长(一般以能力相对较强能起示范作用的孩子为宜),以保证其信任度。再在组内分工,如一人负责纪律,一人负责学习,一人负责劳动,一人负责监督等。每过一段时间实行轮流制,让每个成员都能有监督参与权,调动其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座位时将全班男生与女生,优生与后进生搭配好。小组的管理主要靠各组员的责任心及相互支持配合。

第二步:教师发给组长精美的笔记本,用来记录每天每个小组成员和本小组的表现情况。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当时的环境要求,教师制定记录的项目。为保证质量,记录的项目不能太多。如在笔者的班上,要求记录的项目有三项:表扬,批评,作业。采用记分制,每表扬一次加2分,每批评一次扣一分。作业按时完成加一分,得优的加2分,值日生记下每天表现好的加一分,劳动委员记下认真的加一分,体育委员记下做操认真的加一分等。每天记录的内容必须是真实有效的。组长每记录一次,应让所有组员亲眼目睹,其实是让他们心服口服。当然,这里教师应教组长一些方法灵活运用,并处理好组员之间的矛盾。如有的学生上课爱讲悄悄话,被老师批评,组长可提出警告,适当地给予组员一些改过的机会,但一定得对每个成员公正公平。到下周一班队活动课时,每个组长进行小结,告知其小组成员的丢分、得分情况,再由班长将每个同学的分数值填入班级评比栏。

第三步:教师应对小组及个人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进步大的学生给予鼓励。这种表扬和鼓励必须是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甚至不排除适时加大物质奖励。对于稍落后的学生,老师应和其一起探讨暂时落后的原因,时常给予帮助,让他们重树信心,坚信自己一定能做好。每当他们一有进步时,就得及时表扬。他们感觉到老师随时都在关注自己,随时都在自己的身边。另一方面,教师还得对组长时常进行培训,让他们能真正公平地对待每个成员。同时还得发挥小组监督员的作用,绝对不允许有包庇或加倍惩罚的现象,一定要实事求是。与此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相处之道,如小组成员扣分时,肯定有不满或怨言,作为组长就得想办法处理好其情绪。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大部分学生就能把握好尺度,准确无误地记好每个成员的得失,对于出现问题的小组教师应多关心,想办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每学期完时,教师要选出优秀和进步大的同学进行表扬,并且在学校评选三好生、好队员时可优先考虑评比栏中每组表现较好的同学,以便在下学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们就习惯了这种小组管理的方式,同学之间也有了一种默契。人人都能找到自己在集体的位置,学习也特有劲。班上也形成了良好的管理氛围,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时也比较轻松。只要教师能准确及时地处理好小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时常变着花样,这种小组管理的方法会随着孩子成长越来越展现其优势。

二、小组管理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今天的孩子们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其性格较任性而自私,遇到事情想到的都是自己,很难有能为集体着想的。小组管理的方法让学生能亲身体会和感悟自己与集体共患难,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感。例如,本班有个孩子在刚开始实行小组管理的方法时,表现的相当木然,啥事都不关心。甚至有一次,因为他自己的原因影响小组扣分,其他成员都有点不开心,而他脸上却无一点愧疚感。随后笔者找到一次机会耐心地和他交谈,发现他可能因父母长期不在家,爷爷奶奶又特别宠爱,养成其做任何事都要凭心情,甚至还要故意找事引众人目光,其实他内心深处还是知道自己犯错的。笔者及时抓住他这一点点自知之明,对他进行开导。随后,又对其小组内的成员安排任务,教他们怎样与他相处。慢慢地,在同学们的关心和帮助下,这孩子的眼里有了异样的神采。一次,他在班上庆六一联欢会上,因自己的独唱获一等奖给小组总分夺冠立下汗马功劳后,就变得非常关心集体,有时发现其他有损集体荣誉的同学还会主动制止。

其次,有利于提高学生与同学相处的能力。小组管理的方式,因每天都会涉及加分、扣分,同学之间必然会产生矛盾。当一个个矛盾得到解决后,大家慢慢地就学会了互相沟通、互相谅解,懂得怎样处理才恰当。同时,也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善待他人,拥有一颗宽广的心。记得有一次,一个组长塞给笔者一张纸条说:“老师,这是我们这组几个成员的意见。”笔者打开一看,原来是他们那组三个成员联名要求不让一个男生在那组。笔者问:“什么原因?”组长接连说出一大堆理由,如他上课不认真影响别人,提醒还不改,作业每天做得最慢,还要和同学打架等。笔者看着他越说越生气,微笑着点点头。等他说完,笔者非常认真地说:“你说的老师都赞同,但你身为组长应想办法帮助他才对呀!怎么能丢弃他呢?”这组长听笔者一说,马上回答道:“说他很多次了,就是不听。老师,我们真的不想要他在我们那组。”说完这话,声音都有点哽咽了。笔者紧接着说道:“现在老师可以帮你把他调开,但以后当你长大工作了,如果不喜欢哪个同事,也让领导调开他吗?”孩子一听笔者的话,眼泪唰地流出来了,好像忍受了很久的委屈已无法再控制了。见此状况,笔者对他说:“这样吧,老师加入你们那个小组,由我监督他好吗?”在随后的日子里,笔者成了这个小组的成员,开始了与他们的亲密接触。想尽方法改变这个男生的不良习惯,教给孩子们相处之道。还抓住该男生帮同学打扫厕所的事情进行全班表扬,渐渐地他迎得了同组成员的原谅,一切又回到了和谐的氛围中。

最后,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小组管理的方法容易激起同学与同学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教师注意并加以引导,必将形成良好的循环。小组有了良好的纪律和正确的舆论,全班也就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班风。这样更有利于班级的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以上只是笔者在实践中感触最多的,当然小组管理的方法其优势还有许多。如在学习上更有利于合作学习,同学之间更能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等。教师只要在方法上多加用心,抓住学生心理变化,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小组管理的方法会让教师收获更多,也会让教师越来越走进孩子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刘艳芳,侯冬梅.浅谈榜样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0).

上一篇:毕业班校长讲话稿下一篇:联通分公司区域销售经理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