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农村流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崇阳县农村流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通用8篇)

崇阳县农村流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 篇1

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我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促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确保我县1.9万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特制定全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帮扶工作机制和方法手段,为打造活力天城、富饶崇阳、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努力。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建立和完善“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建设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站,学校留守儿童“心灵导航站”、“心理咨询室”、“县乡(镇)少年宫”,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符合社会管理创新要求的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县、乡(镇)两级农村留守儿童联席会议作用,实现“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的工作目标,让1.9万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开展对全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摸底排查、核

查登记工作。努力分析现状,确保所有中小学都建有留守儿童档案。(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到2015年,全县累计建成2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见附件1)。配齐音乐、美术、体育卫生、综合实践(劳技)、科技等六大功能室,100%实现标准化,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三)围绕学校“结对关爱”项目,建立学校关爱网络,发挥关爱主渠道作用。中小学、幼儿园为每名留守儿童安排一位监护老师,同时广泛开展儿童“手拉手”活动,从学习、生活、心理等多方面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四)到2015年,将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午餐”覆盖率达到95%,免费体检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县财政局、县卫生局)

(五)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2011—2015年,计划新建幼儿园1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9所,公建民营幼儿园1所;乡镇幼儿园6所,村级幼儿园4所),土建规模达19400平方米,购置设备12400台套件;2011—2013年,计划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共6所,共改建面积25618平方米;2011—2013年计划增设农村小学和教学点附属幼儿园39所,功能改造面积达10380平方米,购置设备6870台套件;2011年计划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0所,共投资964万元购置设备和校舍维修改造。(县教育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

(六)建设乡村学校文体科技活动场所24个(见附件

2)。利用乡镇中心学校现有场地、教室和设施,建好音乐室、舞蹈室、美术书法室、劳动技能室、阅览室、体育活动场所等,组织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开展课外活动,丰富课余生活。(责任单位:县文明办、县财政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

(七)建设村级留守儿童之家75个(见附件3)。依托村级公共管理服务中心和社区活动室等建设留守儿童之家,配置亲情电话、视频聊天设备,添置少儿图书、体育活动器材等,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安全可靠、管理有序的校外活动场所。(责任单位:县妇联、县财政局、各乡(镇)政府)

(八)建设社会实践教育基地14个(见附件4)。利用科技馆、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少年宫、文化宫、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及武警、公安、消防等方面的设施和资源,对留守儿童开展社会实践和爱国主义教育。(责任单位:县教育局、武警中队、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团县委等各相关部门)

(九)每学年开展“流动课外活动”20场。通过上门培训、送教下乡、冬夏令营等,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同时,实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十千万工程”,即服务10所农村学校,招募1000名志愿者,让10000名留守儿童享受免费培训服务。(责任单位:团县委)

(十)开展“家庭教育流动学校”宣传活动100场。组

建各级各类家庭教育讲师团,编印“家庭教育流动学校”口袋书和农村留守女童健康知识读本,利用深入村组、社区授课等方式广泛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教育培训活动,力争农村家庭教育培训覆盖面达90%以上。(责任单位:县妇联)

(十一)部门联动,在全社会广泛招募“代理家长”和“爱心爸爸”、“爱心妈妈”10000名。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培养照顾农村留守儿童,动员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村(社区)干部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广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各界人士为农村留守儿童捐资助学、奉献爱心。(责任单位:团县委、县妇联)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围绕“法制宣传与专项整治”项目,配合政法部门建立保护网络,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全县中小学配齐法制副校长,加强校园及青少年聚集的课外活动场所周边环境整治。

(二)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县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至少召开2次会议,各成员单位每年向联席会议提交1份书面工作报告。各乡镇建立完善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各留守儿童学校每学期向乡镇人民政府和县教育局提交1份书面工作报告。

(三)加大经费投入。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专项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列入安排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建立

崇阳县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纳入教育发展基金会统一管理,专项用于农村留守儿童培养照顾工作。

(四)优化奖励办法。建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出台“以奖代补”政策,每年对“农村儿童之家”等进行定级、评比,对达标者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建立定期表彰制度,对成绩突出的“代理家长”、“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和爱心人士等给予精神、物质奖励。

(五)启动创建工作。全县启动“留守儿童工作示范乡(镇)”、“留守儿童工作先进乡(镇)”创建工作,到2012年,创建“留守儿童工作示范乡(镇)”3个,“留守儿童工作先进乡(镇)”5个;到2015年,留守儿童工作达标率达100%。

(六)强化落实,做好专项考评。县政府将不定期进行督查,依据情况予以表彰奖励或通报批评。

崇阳县农村流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 篇2

一、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群体。因留守儿童自身教育方面的原因, 以及整个社会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支持系统跟不上, 导致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课题组在景德镇周边的农村中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 发出问卷500份, 回收有效问卷470份。通过问卷分析, 我们发现, 留守儿童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知识学习后劲不足

据调查, 留守儿童中, 学习目标明确的仅有40%, 而不明确甚至没有目标的, 占到了60%, 这说明留守儿童中, 绝大多数孩子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你认为学习最大的障碍什么?”的调查显示, 31%的留守儿童认为是学校老师素质不高, 25%的认为是自身素质差, 21%的认为是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 还有18%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能辅导, 这说明学生普遍对老师、学校不认同, 甚至对自己也缺乏信心;留守儿童遇见学习上的问题时, 有36%的表示会向老师求教, 有39%的表示会向同学求助, 这充分说明留守儿童在解决学习问题时, 更多的是依靠老师和同学, 而农村中小学老师的普遍素质不高, 学生成绩也普遍不是很理想, 这就导致留守儿童要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困难。在学习方面表现为学习成绩较差或下降, 家庭监督不够, 学习动力不足, 自觉性差, 经常产生厌学情绪, 出现逃学旷课甚至辍学的现象[2]。

(二) 素质拓展途径缺乏

农村中小学教育中, 主要是以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科目的教学为主, 对于美术、音乐、安全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得不到重视, 甚至被忽略。留守儿童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也很少, 在“你经常看课外书吗?”的调查显示, 有56%的留守儿童偶尔看, 表示经常看的仅有35%, 还有9%的表示从来不看;有56%的留守儿童表示只有在自己要求买课外书时, 父母才会给买, 而有27%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从来没有给他们买过课外书;留守儿童的信息来源途径有36%的是来自课本, 30%的是来自电视, 而来自课外书籍的只有13%。由此知见, 农村留守儿童综合素质的培育非常受局限, 途径也很缺乏。

(三) 人格养成引导不够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都是跟着祖父母辈或亲戚生活, 与父母沟通少, 在“父母与你沟通的方式?”的调查显示, 35%的留守儿童认为是管教式, 有33%的留守儿童父母很少与之沟通, 能够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的父母仅有27%;同时, 有33%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不太关心或不关心他们的学习。这就导致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遇见问题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引导, 加之缺乏安全感和归宿感, 会造成他们在人格养成、行为习惯、身心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 非常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二、高校共青团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行动的必要性

(一) 高校共青团推进关爱行动是贯彻落实十八

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1]。高校共青团推进关爱行动, 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既解决了农民工的实际困难, 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能让广大农民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温暖[3]。高校共青团作为全团工作中具有基础战略性地位的组织, 在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中具有其他系统无可比拟的组织、人力和资源优势, 可以说, 关爱行动是高校共青团帮助农民工的一项重大举措, 也是落实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

(二) 高校共青团推进关爱行动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共青团的基本职责。结对帮扶是青年志愿者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 具有可操作、易量化、重长期等优势和特点[4]。高校共青团推进关爱行动, 要把结对帮扶作为重要抓手, 组织青年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及假期, 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心理咨询、亲情陪伴、安全教育、素质拓展等帮助, 可以弥补留守儿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改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条件和环境, 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素质, 拓展综合素质, 完善人格养成, 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 高校共青团推进关爱行动是提高共青团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渠道

高校共青团从人力资本投资和培育的高度,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长效机制, 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能接受持续性的良好教育, 也可以为青年大学生搭建一个锻炼自我、服务社会的平台, 达到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人力资本存量,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同时, 高校共青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按照全团一盘棋的布局推进工作, 结合实际实, 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 按照项目化运作、社会化推进的模式, 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大有可为, 不仅能体现出高校共青团服务社会的能力, 也能体现共青团的价值所在。

三、高校共青团推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行动的策略

围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高校共青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优势, 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组织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 可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组织对组织”的帮扶模式, 建立完善的帮扶机制, 按照全团一盘棋的布局推进关爱行动, 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 促进其健康成长。

(一) 进行学业辅导, 增强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

高校共青团通过组织协调, 引导青年志愿者作为校外辅导员, 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学习和功课辅导, 帮助其提高其学习效果。辅导的方式可采用一个志愿者结对一个留守儿童, 每周开展爱心家教活动, 帮留守儿童答疑解惑, 帮助他们消化所学的知识, 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与此同时, 广大青年志愿者还可以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 深入农村广泛开展留守儿童学业辅导活动, 通过到留守儿童家里开展学业辅导, 或开设辅导班进行主要课程的综合辅导, 义务为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家教活动, 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

(二) 开展教育活动, 拓展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

在素质拓展方面, 高校共青团可以通过团支部或者青年志愿者组织广泛开展工作, 以一个团支部结 (志愿者组织) 结对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班级的模式, 充分发挥团支部 (志愿者组织) 的人力资源优势, 利用下午下课后的时间, 依托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场地, 开展每周一课活动。即, 每周利用一个下午下课后的时间, 给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引导孩子们热爱祖国, 树立报效祖国之志;进行生命教育, 引导孩子们不仅关注生命本身, 还要学会提高生存能力, 提升生命价值;开展安全教育, 通过安全活动模拟演示、安全图片展等活动, 有针对性地提供贴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安全教育内容, 帮助孩子们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引导他们学会远离危险, 学会自救;通过开展美术小制作、音乐欣赏、舞蹈练习活动, 扩大留守儿童的知识面, 提高艺术修养, 陶冶情操, 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

(三) 加强情感引导, 培育留守儿童的健全人格

健全的人格是公民素质的基础, 也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而这也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人格培育的方式有很多, 如:组织留守儿童观看一部感恩亲情的电影、制作一张感恩卡、写一封家书、打一个电话给父母, 通过亲情陪伴, 让他们学会理解父母, 感恩父母, 从而增进与父母的情感;教留守儿童演唱红歌、讲故事, 用经典的音乐、用身边的感人故事感染他们, 增强其爱国情感, 学会关爱他人;带领留守儿童到城市观光旅游, 让他们感受城市魅力, 拓展视野, 提高学习的动力;开展才艺展示活动, 充分挖掘留守儿童的潜能, 帮助其树立自信、乐观、积极的心态;组织班级之间的集体比赛活动, 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 沟通的愉快, 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对一些性格孤僻、态度冷漠、特殊家庭的留守儿童, 要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帮助其走出阴影, 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王章华, 戴利朝.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J].河北师范大学党报 (教育科学版) , 2009, (7) .

[3]辛立章, 谷正杰.高校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工作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 2012, (10) .

崇阳县农村流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 篇3

这,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群体。相关调研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如何让这近一亿儿童幸福的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茁壮的成长。妇联等相关部委在行动——

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全国妇联、中央综治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联合开展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在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13个省市确立了26个市县区作为试点,其中包括18个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8个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截至目前,试点工作已使100多万留守流动儿童直接受益。

广东省中山市、东莞市东城区推行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制度,以积分排名的方式为外来流动人员安排入户和入读公办学校的指标;

浙江省绍兴县、江苏省张家港市等地分别制定出台了《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办法》、《关于加快新市民同城化待遇步伐的实施意见》等,为新市民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参加医疗保险等提供政策依据;

山东省德州市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数据信息库,初步建立了留守儿童动态监测电子信息平台;

……

2011—2012年全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评估报告显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26个试点地区党委政府出台了有关惠及留守流动儿童的政策文件119个,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为优化留守流动儿童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此外,试点地区还努力构筑教育管护网络、基层帮护网络、社会帮扶网络、安全保护网络,一年来,共新建关爱服务阵地7000多个,初步建立了学校、家庭、社区相互衔接的关爱服务网络,其中建在学校和乡镇、村的分别有3000多个,建在社区的有近800个。

评估报告指出,在试点工作实施过程中,试点地区结合实际,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富有实效的关爱活动,努力使留守流动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生活有助、安全有保。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关爱服务模式,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包括:多位一体关爱模式;点阵式关爱模式等。流动儿童关爱服务模式包括: “五同”关爱模式 ;“妇工+社工+义工”关爱模式;“五有”关爱模式;积分管理关爱模式;蒲公英家园关爱模式等。

评估报告认为,从评估结果看,开展试点工作适应了留守流动儿童关爱工作的需要,符合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取得了预期效果。因此,2013年,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综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决定深化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在深入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加大调研力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力争在完善机制、制度保障、政策支持、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提升试点工作水平,彰显试点工作的示范效应和社会效应。

崇阳县农村流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 篇4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推进我旗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13号)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75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字〔**〕149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旗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目标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长期存在的社会群体,是最需要全社会关注的特殊弱势群体,扎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对我旗未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精准扶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上级有关部门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困境家庭儿童救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因缺乏精神关爱而造成心理障碍,辍学、厌学,甚至成为问题儿童,因缺乏监护而遭受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极端事件时有发生。目前全旗外出流动人口达到总人口的36%。农村留守儿童逐年增加将是我旗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因此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x感和紧迫感,把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项长期的、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摆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落实任务,密切配合,抓出实效。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儿童优先,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更好的关爱保护。要坚持构建“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形成家庭、政府、学校尽职尽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确保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等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有效运行,切实防范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事件的发生。**年全旗要全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和机制,在重点乡镇和服务内容上要有创新和突破。到x年,各乡镇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未成年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法规和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关爱保护儿童意识普遍增强,儿童成长环境更为安全、更有保障,留守儿童现象明显减少,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在祖国同一片蓝天下茁壮成长。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家庭监护,父母尽责。

家庭监护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主体责任是家庭。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家庭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在家庭发展中,要优先考虑儿童利益,更加注重以文明方式进行教育,防止家庭暴力,虐待等侵害事件的发生,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亲情关爱和家庭温暖。

(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实行以地方为主、分级负责、各部门协同推进的管理体制,各乡镇、各部门要在旗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主动参与、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内容,与各相关部门积极协作、相互支持,促进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救助保护工作机制,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民政、教育、团委、妇联等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

(三)社会参与、全民关爱。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事业,加强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宣传、报告和监督,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民营企业、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着力解决留守儿童在生活、监护、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拓展关爱服务形式的内容,规范关爱行为,加大关爱力度,形成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三、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

(一)强化家庭文明监护意识

督促家庭依法履行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增强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意识。重视对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培训指导,在政府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项目中,增强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外出务工、创业人员应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亲属或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鼓励父母外出务工、创业期间通过微信等新媒体与留守未成年子女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子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状态,给予更多亲情关爱。培育监护人依法监护意识,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时以文明方式进行,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杜绝家庭暴力发生。加强对监护人的监督,各乡(镇)、村委会以乡约村规、邻里互助等方式加大对家庭监护的宣传和监督。父母或接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村委会、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劝诫、制止;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公安等有关机关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二)建立覆盖城乡三级(旗、乡、村)救助保护体系

旗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指导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推动部门间沟通与协作,加强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切实将国家、自治区和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切实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结合我旗实际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案,细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措施,认真组织指导所属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关爱保护行动;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协调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做到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各项具体政策的落实和工作任务的完成。创新管理方式,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台账式管理,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责任制和监督问责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乡(镇)、村委会开展的摸底排查和监护监督等工作要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支持。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好上级部门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各项措施,细化工作任务,打牢工作基础,形成关爱保护工作机制。要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一季度检查更新一次,精准施策。同时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和其他监护人员的法制宣传和指导,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培训,督促其履行监护职责,提高监护能力。通过党员干部上门家访、驻村干部走访、专业社工随访等方式,对重点对象进行核查,确保留守儿童得到妥善照料。各村委会要细化责任,指定专人负责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要熟悉和掌握农村留守儿童和其家长外出务工情况信息,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全面排查、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家庭状况、监护情况、就学情况等基本信息,并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

(三)加大教育部门和学校关爱保护力度

教育部门要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和“两免一补”教育资助政策,确保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要督促指导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向农民工未成年子女开放,实现小学、初中阶段就近入学,完善和落实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参加中考、高考政策;要支持和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及早发现并纠正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加强对学校教职工的专题培训,着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员关爱照料留守儿童的能力,会同公安部门、共青团组织指导协助中小学校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做好法治宣传和安全教育,帮助儿童增强防范校园欺凌等不法侵害的意识,掌握预防意外伤害的安全常识;中小学校要对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管理,利用多种方式加强与受托监护人的沟通交流,帮助监护人掌握留守儿童学习情况,提升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教育能力;及时了解无故旷课留守儿童情况,落实辍学学生登记、劝返复学和书面报告制度,劝返无效的应书面报旗教育局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采取措施劝返复学;寄宿制学校要完善教职工值班制度,落实学生宿舍管理责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艺术、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吸引力;帮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加强与外出务工家长间的联系沟通,形成学校、家长、委托监护人共同关爱培育的合力。

(四)发挥群团组织特点参与关爱服务

强化各群团组织之间横向协作机制。工会、共青团、关工委、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依托妇女儿童之家、职业培训和介绍机构等为留守儿童及其父母创造条件,提供心理疏导、日间照料、课后辅导、就业指导等服务。工会、共青团、妇联要广泛动员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少先队员等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互助活动;加快推进“妇女之家”“儿童之家”“青少年维权岗”等关爱留守儿童服务平台创建工作,有效发挥各群团组织在维护留守儿童权益中的作用;逐步探索、建立观护制度,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测评服务;妇联要依托妇女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提供关爱服务。共青团要重点建设青年志愿者数据库,为留守儿童选择专业青年志愿者提供服务。残联要组织开展残疾留守儿童康复等工作。关工委要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离退休老同志,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服务工作。

(五)大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保护

坚持全民关爱,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专业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寒暑假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读书学习、心理疏导、城市体验等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奉献爱心。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门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民政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家长”关爱帮扶机制,支持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帮助援建爱心家园和村委会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等关爱服务设施、举办村委会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假日照料、课后辅导、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促进全社会共同来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

四、构建夯实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

(一)建立强制报告机制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村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等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报告责任,在工作中发现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伤害或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告,负有强制报告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未履行报告义务的,其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要严肃追责,其他公民、社会组织积极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应及时给予表彰奖励。

(二)完善应急处置机制

公安机关要及时受理有关报告,第一时间出警调查,有针对性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救助保护强制报告责任人和有关单位要协助公安机关做好调查和应急处置工作。发现留守儿童单独居住生活的,要责令其父母立即返回或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并对父母进行训诫;属于受委托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的,要联系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委托其他亲属监护照料;上述两种情形联系不上留守儿童父母的,要就近护送至其他近亲属、村委会或市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临时监护照料,并协助通知留守儿童父母立即返回或重新确定受委托监护人。属于失踪的,要按照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及时开展调查。属于遭受家庭暴力的,要依法制止,必要时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市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实施保护;属于遭受其他不法侵害、意外伤害的,要依法制止侵害行为、实施保护;对于上述情形,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其就医、鉴定伤情,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打下基础。公安机关要将相关情况及时通报乡(镇)。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提供法律援助。留守儿童因遭受侵害等原因需要转学、异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教育部门应给予保障。

(三)健全评估帮扶机制

对受到家庭暴力、虐待、侵害的留守儿童,各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公安机关相关情况通报后,要及时会同民政部门、公安机关在村委会、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及亲属、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的协助下,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有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专业服务。对监护人家庭经济困难且符合有关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政策的,民政及其他社会救助部门要及时将其纳入保障范围。

(四)强化监护干预机制

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留守儿童的父母或受委托监护人,公安机关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必要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情节恶劣构成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对于监护人将留守儿童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状态导致其面临危险且经教育不改的,或者拒不履行监护职责六个月以上导致留守儿童生活无着落的,或者实施家庭暴力、虐待或遗弃留守儿童导致其身心健康严重受损的,其近亲属、村委会、乡(镇)民政管理所等有关人员要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同时,要发挥好村委会作用,协助做好入户查访。对实施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等行为情节较轻,依法可不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告诫书应在送交加害人、受害人的同时,通知村委会做好入户跟踪查访工作;对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留守儿童,在人身安全保护令送达申请人、被申请人、公安机关及村委会后,公安机关及村委会应当协助执行;对协查中发现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不能很好落实与执行的,村委会应及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保护。

五、加强关爱服务阵地建设和能力建设

(一)加强关爱服务阵地建设。

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水平。加强农村学前和义务教育投入,结合国家以及自治区关于农村中小学建设相关项目,在有条件且符合整体布局要求的乡(镇)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在留守儿童集中的乡(镇)建立寄宿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容纳能力,突出儿童特色和积极向上的时代特征,积极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及“阳光庭院”“有福童享”“快乐学校”等标牌的关爱服务阵地,配备结构合理的专兼职管理人员。对留守儿童数量较少、居住分散的边远村庄,要将留守儿童送至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就读。在农村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村委会、社区建设留守流动儿童之家、爱心家园,力争3年内基本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全覆盖。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爱心家园等关爱服务设施建设,要按照有统一标牌、有固定场所、有完善设备、有人员管理、有儿童档案、有活动计划、有活动台账、有经费保障的标准,强化建设和使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阵地建设要与基层文化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基层文化中心的多重服务保障作用。

(二)加强关爱服务能力建设。

着力构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旗、乡、村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构,加强关爱服务队伍建设,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建立旗、乡、村专兼职工作人员微信群,互动交流,促进工作。做到有组织机构、有工作经费、有专职人员、有制度措施。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农村中小学校师生比例,完善农村学校教师工种结构。择优选拔优秀教职工担任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管理员,对于兼职管护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创新关爱方式,综合采取学校寄宿、社会托管、家庭代管、父母回归等管护形式,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六、强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保障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主动作为,抓好落实。

(一)调查摸排,实现精准帮扶

按照《**开展农村牧区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牧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儿童和困境未成年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人一档动态统计台账。与学校合作,依托全市“三留守”人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困境未成年人摸排工作,每季度最后月15日之前更新数据库报旗民政局,持续开展调查分析研究,为实施精准帮扶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立考核问责和激励机制。

旗政府将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责任制,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奖优罚劣,对认真履责、工作落实到位、成效明显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表扬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责任。对贡献突出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要适当给予奖励。旗未成年人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采取明察暗访、跟踪问效等方式对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严格督查,及时发现措施不落实、执行不到位等问题,督促限期整改解决,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扎实推进。

(三)加强法治保障。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开展立法调研,加强执法检查,进一步明确家长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监护义务,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规规章和制度体系,增强全社会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法治意识。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维权服务,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

(四)营造关爱保护氛围。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利用公益广告、微电影、爱心捐赠等形式,积极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营造浓厚社会氛围,吸引更多的企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等参与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中来。鼓励城市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手拉手”自由结对,互帮互学,共同成长。建立健全舆情监测预警和应对机制,理性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强网络管理,避免对农村留守儿童产生不良影响。认真总结交流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经验,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全面提高我旗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水平。

万名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总结 篇5

——走进公安藕池暨公安县爱心企业捐赠

活 动 总 结

11月26日上午,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关爱万名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走进公安藕池暨公安县爱心企业捐赠活动”在藕池倪家塔小学隆重举行。

“垄上冲锋号——湖北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是湖北长江垄上传媒有限公司、湖北广播电视垄上频道发起,由湖北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湖北垄上留守儿童关爱基金共同实施的大型公益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荆州市妇联、公安县委、县妇联、县关工委、县教育局、藕池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及湖北上茗居餐饮有限公司的大力支助,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将此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前的准备

11月4日,我们得到了镇中心小学的通知,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关爱万名农村留守儿童行动”大型公益活动拟定在我校举行,老师们兴喜万分。11月5日,湖北垄上电视频道、县妇联、藕池镇委的相关领导亲临我校进行了实地考察,确定并布置了相关任务。

11月6日,我们召开了专题行政会,研究部署活动的组织、策划等工作。将筹备工作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成立组织机构、搞好宣传发动。即成立“活动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宣传:(1)召开校委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2)召开教师会,明确活动意义,号召全校教师参与活动筹备。(3)利用课间操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动员,讲清相关要求。第二阶段:活动准备。主要是留守儿童心愿统计上报、文化氛围的布置(包括文艺节目的排练)及公关外联组各项准备工作。第三阶段:活动开展阶段。

11月7~11日,发动全校老师对全校300多名留守儿童进行了再次走访,通过类比、筛选确定了110名被资助儿童,征集了他们的心愿,并与湖北垄上频道的领导取得联系,经过反复酌商,最大限度满足孩子们的心愿。

11月12日,我们出台了具体工作的筹备方案。为确保活动准备工作有效有序开展,特设立筹备工作的6个工作组:

1、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张治年任组长,副校长谢正明任总策划。主要职责:(1)领导开展和组织实施活动筹备工作。(2)审定各工作过程的计划方案。(3)决定筹备工作过程的重大事项。(4)协调各工作小组之间的关系。(5)督促、检查筹备工作组的进度和工作成效。

2、文化氛围布置组:主要负责(1)宣传标语等的拟定。(2)校园主题展牌的设计更换。(3)舞台背景的设计、制作。(4)各班完成“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板报。

3、公关外联组:工作职责:(1)联系落实移动舞台车。(2)落实操场篮球架的安装。(3)宣传标语(横幅、氢气球及竖标)的制作。(4)邀请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爱心人士。(5)邀请上级有关领导。(6)邀请有关媒体记者来校采访报道,做好摄影、摄像工作。(7)活动时间的物质准备及接待工作。

4、留守儿童心愿统计组。工作职责:(1)100名留守儿童心愿征集、上报。(2)选取三个典型事例进行适当辅导。(3)1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的“爱心传递”游戏组织与编排。

5、后勤与安全保卫组:工作职责(1)负责校园环境的整治、绿化和美化工作。(2)舞台的布置、背景音乐的准备。(3)师生的服装统一,方阵桌椅的摆放。(4)签字仪式相关的物品准备。(5)垄上频道赠送物品的接收与保管。6)活动期间领导、来宾车辆的导引工作。(7)安全隐患的排查,活动期间的秩序维持和安全保卫。

6、文艺节目组。工作职责:(1)负责活动现场的三个节目的编排落实。(2)负责学生的表演、服装及活动现场的节目的调度。

为确保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领导提出了具体要求:1.本次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且时间紧、任务重,相关人员要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服从调遣。2.筹备小组各司其职、各负各责,按规定时间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准备工作3.本次活动筹备完成情况将作为教师是否支持学校中心工作重要依据,对于因个人原因而影响活动开展的责任人将在教师会上提名批评。

11月23日,我们将整个活动进行了一次彩排,总结了前段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

11月25日,我们对活动场地进行了布局规划,保障了活动当天学生、老师、家长及嘉宾领导的有序进场入座。

二、活动现场

11月26日上午9:30,学生、老师、家长、领导嘉宾按预定的九大方阵陆续进场。荆州市妇联党组成员、市妇女儿工委办公室副主任王瑛,公安县常委、县委组织部长何良才,公安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吴炳清,荆州市妇联儿童部部长张斌,公安县妇联主席万治红,公安县教育局局长刘信科,藕池镇党委书记郭劲松,湖北上茗居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学军等嘉宾和领导亲临现场。

上午10:00,活动在开场歌舞《跳响童年》中拉开了序幕。藕池镇党委书记郭劲松,垄上行专家团首席专家、垄上行新公社高级顾问张生,公安县常委、县委组织部长何良才分别致辞讲话,表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关怀及给予他们鼓励。10:30为孩子们颁发心愿物资,场面十分火热,到场的领导分九组将14个书包文具、13件课外读物、17双运动鞋、6套棉衣、21套玩具、6件杂物、12台复读机、11辆自行车分发到孩子们手中,实现了他们的心愿。同时,由县妇联发起的爱心企业捐赠活动也得到了纷纷响应,公安县公安局、司法局、质监局、环保局、统计局、工商局、档案局、房产局、地税局等十家爱心单位,为10名特困留守儿童送来了5000元资助金;湖北上茗居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学军为20名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送来了10000元资助金;荆州市三袁里蛋业有限公司的老总,听说湖北垄上行在藕池举办这样的活动,特地从埠河赶到现场,为100名留守儿童送来了100份爱心皮蛋,既感谢垄上行对他创业的支助,也将这种感恩化作爱心传递给孩子。

在现场采访中,王成、关青两位同学的心愿故事打动了在场的爱心人士,他们分别得到了公安县千汇鳅业老总陈生海和垄上行专家团首席专家、垄上行新公社高级顾问张生现场500元资助,并建立了一对一的对口帮扶。可爱的倪国俊小朋友,什么物质都不要,他唯一的心愿就是想见到爸爸妈妈一面。电视台的领导几经周折,通过网络让小国俊见上了爸爸,在长达10分钟的网络对话中,小国俊泪流满面,流下的泪水,有心酸、有感动、有感激、更有无限的思念。这泪水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泪水的嘀嗒,激荡了每一个人的心灵。

“实现心愿”的环节结束了,孩子们都领到了自己的心愿物质,脸上流露出了欢庆和喜悦。是啊!物质的心愿实现了,但关爱的心愿需要长久,活动中,湖北广播电视台垄上频道大型活动中心制片人和公安县倪家塔小学校长张治年签订了爱心共建协议书。

11时30分,整个活动在《越来越好》的欢快舞蹈中结束。愿孩子们越来越好,愿学校越来越好,愿社会各界关注留守儿童的氛围越来越好„„

三、活动后的小结

本次活动在藕池镇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倪小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得到了市县镇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和表扬。回望活动的过往,总结自己,我们做到了“三个展现”:

1、展现了倪小强劲的精神风貌。倪小人办事认真、任劳任怨、团结协作,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如每天放学后,老师们认真排练节目,没有一个人说“怨”字;晚饭后,老师们摸天黑涉路远去走访留守儿童,没有一个人说“悔”字;白天,领导们内攻外联,没有一个人说“非”字;25日下午,老师们顶着寒风规划活动场地布置会场,没有一个人说“不”字。是“爱”作动力,激发了我们做爱心事业的决心。镇委、电视台的领导都赞不绝口的说:“这个学校的老师真不错,说搞么事就搞么事!”。

2、展现了倪小强硬的执行力。从活动的宣传、组织、策划到实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过程都做到了有条不紊,大家在分工的基础上又团结协助,使整个活动顺利展开,圆满结束。体现了倪小这个团队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3、展现了倪小强大的教育智慧。我们利用活动舞台两边的空档,展现了学校办学文化的相关内容,其中,“校长工作的三个基本点”,“学校行政工作的四个理念”,“教师工作的三个投放”及“两种阳光精神”,先后四次得到了公安县常委、县委组织部长何良才的高度赞扬,他对教育局长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啊!”。

活动的教育意义,是本次活动的又一个价值。细心体会这个过程,带给学生的收获是巨大的:

1、学生在思想上得到了熏陶。听了留守儿童的心愿故事,同学们留下了感动的泪水。我们知道,那是爱心的流淌、那是真诚的叹息。同时让他们看到了这些同伴坚强不息的精神;

2、学生的灵魂得到了洗礼。通过本次活动,在学生增强了幸福感的同时,无形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在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献出爱心的同时他们收获了坚强;在比较的差距中无形地激发了斗志。难怪活动的最后,同学们都发自内心的高喊:“你的心愿,我来实现!”。

3、学生们感受到了大爱——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支持与留守儿童的关爱。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来自社会各界人士对留守儿童从心灵上的关怀。

关爱留守儿童的捐赠活动结束了,但真正关爱留守儿童的任务才刚刚开始。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任务,我们将全力以赴,将关爱活动进行到底!

崇阳县农村流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 篇6

------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做法、初步成效和措施

曲堤镇三教小学 2014.9

充分关注留守儿童扎实开展关爱行动------三教小学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做法、初步成效和措施 充分关注留守儿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动员全民参与,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确保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为认真贯彻落实,认真分析留守儿童现状,大力营造留守儿童关注氛围,积极探索留守儿童管理办法,努力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基本实现了“保障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维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目标。

一、现状分析

据统计,我校学生中,“留守儿童”有113人。纵观全校“留守儿童”:从受监护的情况看,由祖父母监护的占74.1%,由亲友监护的占22.6%,无人监护的占3.3%。从学习成绩方面看,“留守儿童”中成绩优秀的占12.6%,较好的占23%,较差的占64.4%,成绩下降的占74%。从人格发展方面看,这些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许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等诸多问题。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有19%的人从不与同学、父母、监护人谈心,46%的人偶尔会与别人谈谈心,在受到别人欺负后,有27%的人表示“无所谓”,18%的人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从道德层面上看,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教育”,监护人一味追求从物质上满足孩子,对于孩子在精神上的需求,道德习惯的养成上却少有关注。调查发现,31%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有20%的“留守儿童”经常迟到、旷课。从身体素质方面看,由于生活无规律,学生回家基本不能按时吃饭,一天吃一餐或两餐的大有人在,而穿着上没有人管他们穿得是否干净、整洁、冷暖,个人卫生极差。因此大多数“留守儿童”营养不良或不均衡,身体素质差,实在令人堪忧。

二、具体做法

开展特色活动,不断拓展工作内容

大力开展“ 教师进家庭”活动,设立与家庭配合的学校教育热线,便于学校、家长相互之间能及时询问,增进亲情和友情,形成共同育人的整体效应,提高对“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的效果。开展了“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清理整治农村非法网吧、游戏厅。开展“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宣誓和 签名活动,免费向留守儿童提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参观门票,唤起全体教职工关注“留守学生”,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变为自觉行动。

三、依托学校管理,扎实开展关爱行动

一是建立健全档案。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实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情况,把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护工作列入本地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资金、设施、师资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予以适当倾斜和支持。二是加强教育指导。针对留守儿童实际情况,加强自我保护、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帮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三是提高防范能力。进一步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防范常识,提高抵御不法侵害的能力,开展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教育,降低他们因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事故。四是落实关爱行动。“留守儿童”享受了国家免费提供的教科书,有32名“留守儿童”享受了补助寄宿生活费。

四、营造关爱环境,建好“留守学生之家”

我校积极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学生的社会环境,设立“留守学生之家”,开辟出一条“绿色关爱通道”,温暖缺少亲情的留守孩子们,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关爱和帮助,使留守学生们有课余学习、游戏、活动的最佳场所,能有效地减少家长无力管教的后顾之忧,引导留守学生们成为“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尊,健康自强”的小主人。在留守学生之家中,大力推行代理家长行动,运用各种方式为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和思想上的实际问题。

五、整合社会资源,发动各界广泛参与

抓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发挥宣传舆论工具的重要作用,教育网站等媒体紧密合作,广泛宣传报道了留守学生的生存现状和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的情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工作措施上,我们特别注重整合社会资源,通过社会化运作的方式,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争取得到社会的资助。

六、特色与亮点

一是落实一批“留守学生”帮扶计划。具体内容为:一名优秀学生帮扶一名“留守儿童”、一名教育系统干部帮扶一名后进学生、一名教师帮扶一名留守学生。为把活动落到实处,通过班主任的联系动员,征得学生父母的同意支持,邀请一名同学在双休日到自己家里做客,同吃同住同学习,让“留守子女”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让孩子学会感恩和关爱他人。截止目前,我校帮扶计划让113名“留守儿童”受益。

二是招募一支“志愿者队伍”。在“留守学生关爱行动”中,始终活跃着一支不辞辛劳、不计回报、无私奉献的社会力量,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既有十几岁的中学生,又有八十多岁的老人。志愿者承担着关爱留守学生的具体工作,决定着关爱工作的成效,志愿者队伍发挥了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所不具备的巨大作用。志愿者和教师为重点,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与留守学生开展“一助一”结对,为留守学生排忧解难,给予留守学生有效的情感补偿。

三是建造一批“留守学生”活动阵地。

四是开通一个“留守儿童”爱心专线。学校安装一部“留守学生”专用亲情电话,让班主任提醒每位“留守儿童”按时给父母打一次电话,互通信息,传递亲情。让外出务工家长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

五是设立一个“留守学生”专用信箱。学校动员“留守儿童”每月或每季度给在外面的父母写一封信,汇报其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用以加强与父母情感的联系与沟通。一些学校出台了“凡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

六是开展一次“留守学生”家访活动。要求班主任每月带领班 干部每期到“留守儿童”的住处家访一次,与监护人一起交流学生的情况,共同研究管理措施,指导监护人关心、照顾、教育好留守孩子。七是举办一次“留守学生”教育讲座。要求各学校每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好“留守学生”主题活动。

八是表彰一批“留守学生”关爱典型。

九是形成一套“留守学生”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只有制度体系“根深”,长效机制才能“叶茂”。《“留守学生之家”建设标准》及《“留守学生之家”建设资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及时公布,严格执行,使关爱工作有章可循,不会因人因时而变动。

六、今后的措施

进一步加大对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宣传橱窗、标语画册,精心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积极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进一步为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针对该项工作的特殊性,从政策、资金、师资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按照省、市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要求,切实做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困难“留守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课本、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检查、指导力度,努力将关爱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建立留守学生监护和教育体系

要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确立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学生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要加快解决流入地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的步伐,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到务工地上学和生活,切实发挥家庭对留守学生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

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关爱留守学生工作

要紧紧围绕 “活动项目化,项目社会化”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面向社会推出关爱农村留守学生项目,动员更多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项目合作,携手打造关爱农村留守学生这一涉及子孙后代的崇高的公益事业新品牌。项目化运作的推广将使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各类资源,推动这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加大社会资金募集力度,加大“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力度,加大志愿者的招募力度,争取让更多的留守学生得以健康成长。

进一步探索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长效机制

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抓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初步建立了一些工作制度,各地各部门还结合自身实际创造了值得推广的长效工作机制。如在大力做好社会募捐、资助工作的同时,认真分析 留守儿童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管理措施,落实专人狠抓落实。在志愿者的招募和管理、基金的募集和使用、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和软硬条件等方面,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对留守学生监护人职责的履行、对留守学生权益保护等日益突出的问题,还亟待在制度或法律的范围内加以明确。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篇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在小城镇或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儿童”,还有的媒体称他们是有父母的“孤儿”。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被调查在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在被调查“留守儿童”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关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父母离婚后的居住情况是,不能跟父母一起居住的近七成。其中,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占39%;与其他亲戚一起居住的占2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单独居住的占2%.2、关于父母在外打工或父母离婚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感觉孤独感或不愉快的时候增多了的“留守儿童”近五成.3、关于在父母离婚或外出打工后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居住的选择,近八成希望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共同生活。

4、关于在父母离婚或父母外出打工后对居住地的选择,有六成不愿意离开原居住地,但仍然有近两成希望与父母一起生活而愿意离开原居住地。

5、关于在父母离婚后或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有八成以上的与未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父母的联系主要靠电话,但仍然有少数无法与父母取得联系。

6、关于父母离婚或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父母联系的频率,有六成以上的与未在一起生活的父母一周联系一次,但有近一成的三个月以上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

7、关于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不想让父母外出打工的近四成。其中近五成的虽然不想让父母走,但表示能理解父母的行为,只有少数不能理解父母。

8、关于对生活出现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遇到心烦事或困难时,有四成以上的能够寻找倾诉对象,但仍有两成以上采取闷在心里,自己解决的方式。

9、关于现在对父母的愿望,有八成以上的现在最希望父母做的事情是回家,少数的希望父母多挣钱。

10、关于被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占八成以上。

11、关于在学习中最烦恼的事情,烦恼学习成绩不好的占四成以上。

12、关于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的了解情况,有近七成的了解不多。

13、关于课外书籍的来源,课外书籍来源于家长购买或向同学借或亲友送的占七成以上,从学校借阅的仅占4%.14、关于被他人伤害或欺负时“留守儿童”所采取的行动,有近四成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

15、关于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是,被教育要好好学习的占八成以上。

16、关于对学习的希望,有近九成的希望上完大学。

17、关于对未来的希望,有近九成的希望继续读书。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确实面临一些问题,如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

1.安全隐患多。“留守儿童”在生活安排方面一般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来照顾。但是,他们精力有限,年老体弱,或者自己生活还困难,而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2.学习成绩滑坡,导致厌学辍学。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错误,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这不,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照样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挣钱,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某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显示,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的仅占调查总数的34.3%.如马某由于从小父母离异,他判给了父亲,父亲常年外出打工,他则由姑姑叔叔轮流照顾,因为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后来小学没有毕业就不念书了。

3.道德意志薄弱。学习成绩仅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留守儿童”有违纪现象(指打架、旷课、小偷小摸行为)。这个问题很让人担忧,绝大多数父母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一些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很容易钻空子。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常年在外,对子女心生愧疚,于是通过给孩子寄钱来补偿自己对孩子的照顾不周,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容易误入歧途。

4.心理问题突出。“留守儿童”常表现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留守儿童”个别存在着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上进观念淡薄,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的亲子氛围。母爱给孩子是稳定和温暖,父爱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留守儿童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会使留守儿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儿,因此,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如有一女孩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父母外出后,心中的话没有人听,苦恼、烦闷没有人理解。性格渐渐发生了变化,变得孤僻、脆弱,把自己隔绝在同学之外,不愿与人交流,整日沉默寡言,一点小事,一点小挫折都经受不起。有时因为挨几句批评,就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一天不出来,直到奶奶哭着求她才打开房门。

5、表达能力发展滞后,要重视亲情交流的重要性。“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信、自理能力增强,把对父母的思念变为动力,自觉上进,自觉寻求发展;更多的则表现为学习成绩滑坡,厌学情绪滋生,各方面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段孩子。孩子的表达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生活中得到锻炼发展,可留守儿童却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他们有话无处、无人可说。时间一长,言语表达能力自然就开始退化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亲子交流几乎是空白,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更不要说耐着性子听孩子讲他们的见闻、苦恼。一些隔代的老人虽然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由于代沟等原因又不喜欢和老年人说心里话,这也造成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例如对其他留守儿童而言,杜某的学习成绩算是优秀的,唯一让老师感到遗憾的是他不爱说话。吴某的爸爸妈妈在他上大班时外出打工,老师反映接班时已经三年级了。在我们相处的三年多里,他没有发言一次,课后师生没有成功交流过一次,同伴也反映他的话很少。他的奶奶带他咨询过医生,得出的结论是:表达能力发展滞后。

三、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要有爱心、耐心。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前提,在代理家长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臵。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大学生支教老师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

2、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打架、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课余时间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教育性的动画电影,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多引导他们多读书等进行有益的业余活动。

3、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他们代理家长,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4、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情况。对于这些孩子,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并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既能让儿童们劳逸结合,又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

5、知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好自己的权利。“留守儿童”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预防和避免不法侵害。上街要结伴而行,相互照料。接听不认识人的电话,说父母的什么事情,要和父母核对;放学时有不熟悉的人或不经常联系的亲戚来接时,不要和他走。6.“留守儿童”要体谅父母,父母外出打工也是为了改善子女的生活,让子女以后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在外面不容易,省吃俭用,攒钱给子女,子女更要体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亲朋好友,他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劳动,又要承担烦琐的家务活,加上文化水平不高、观念和方法落后,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对子女的思想、道德、学习、卫生、日常行为习惯给予关注、教育、引导。这就要求“留守儿童”自己要乐观向上,学会生活,自觉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力所能及帮助他们干些家务活。

7.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要适当。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往往是通过电话或书信的形式,而电话的快捷成了亲子间沟通与联系之首选。大多数父母一般半个月才给孩子一个电话;少数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来个电话问问成绩了事。春节期间返家,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因而带给孩子大多是物质的东西(吃的、穿的、玩的以及慷慨的压岁钱)较少精神食粮(书籍、学习用品及心理上的亲子沟通等)。

8、“留守儿童”要经常作心理调整,无论在学习或生活上遇问题不要闷在心里,钻牛角尖,可以和朋友、同学,老师、邻居等进行交流、沟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做好事,帮助别人,从中获得快乐。

崇阳县农村流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实施方案 篇8

座谈会上,志愿者们为留守儿童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并邀请留守儿童一起表演,留守儿童在这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下午。

文艺演出前,该校团委书记肖虎讲话,他说:“今后,我校将逐步扩大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希望更多的青年学生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来”。

会上,永川团区委书记贺骞对该校领导和青年志愿者情系留守儿童表示感谢。他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学校继续组织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现有的志愿服务基础上,加大志愿服务宣传力度,增加服务人数;二是希望志愿者朋友们争当“知心姐姐、知心哥哥”,做到结对又结心、扶困又扶志;三是希望留守的孩子们学会坚强,踏实学习,在得到关爱的时候也要学会关爱他人、感恩社会。

上一篇:培养儿童注意力的办法下一篇:初中开学个性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