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规划(共9篇)
本学年我校德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兔峨中心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创建良好班集体为基础,在德育管理、学生教育中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促进德育工作者个人专业发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队伍
禇兆君(校长):负责部署学校德育工作
和继英(教导):负责分配和落实校长部署的相关工作
工作队伍(成员):褚浩宇、李玉莲、李胜昌、李兆平、熊志成、李万菊负责做好校长室布置的学校学生的相关德育工作
二、工作目标及思路:
1、要求全体教师本着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的育人心态共同创建出一支师德素养好,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2、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开展好各类主题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3、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并加强师生的安全教育,确保学期内无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坚持思想道德建设的首要地位,加强师德建设。
结合学校工作重点,从校长到教师都有明确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具体任务,并共同参与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研究。全员要继续加强多形式的学习,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促进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教师要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渗透教育,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
(二)、高度重视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强化行为的内化
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根据新的《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等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三自”机制,并形成以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家长评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围绕培养学生“十个好习惯”,加强班级管理,经常性地进行班容班貌检查,将小学生日常规范教育抓细、抓严、抓实,努力达到的日常行为规范的“五无”、“五有”要求,(即地上无痰迹纸屑、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画、门窗无破损、卫生无死角;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学困生有进步),各年级、各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着重对学生进行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文明养成教育,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要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的原则。通过严格的训练,努力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外化为行为,内化为素质,逐步养成“文明用语脱口而出,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的好习惯,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中的学生主体意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及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实施“生态德育”、“难忘教育”。
积极实施“生态德育”工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全面开展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和禁毒教育等;以“坚持人人共成长”为教育主题,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切实开展公德教育、孝敬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以“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教育主题,以环保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热爱自然教育、爱护动物教育、学校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
(四)调动各界参与,整合德育资源,塑造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1、提高家教水平。
抓好家长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规范严格,内容针对性、实用性强,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网络;做到每学期同每位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特别重视做好与学困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加强对教师家访工作的组织管理,积极开展“教师家访”活动,要求所有班主任必须对本班学生进行一次家访,家访率达100%,任课老师也要随同进行家访。
2、营造良好环境。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认真落实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 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基础的心理咨询能力,能从学生行为表象发现其内在的心理疾障,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进行合理疏导。
第二:充分利用家长会、开放活动等,让家长认识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意义及作用,能用正确的心态面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能正确面对,不回避、不漠视。我校将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这是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
任,所以刻不容缓。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逐步解决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促进少年儿童和谐发展。
第三: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要让学生自觉远离网吧、电子游戏房和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增强道德自律和对不良诱惑的免疫力。还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形成齐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局面。
(五)重视学科渗透,加强德育科研。
1、优化学科教学。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学科要继续上好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教研课,要继续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2、开展实践活动。
紧紧把握教改脉搏,在三-四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并同学校传统校园文化、中华经典诵读等特色紧密结合。传统校园文化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自社会生活、自然界,任课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推荐主题。结合德育课题,组织学生考察、实验、探索、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3、开展德育科研。
要树立向科研质量要效益的意识,要认真学习教科研理论的书籍,并运用于德育实践研究。要认真作好学习笔记,要针对新形势下的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撰写有一定质量的教育论文,积极向报刊杂志投稿。期末将继续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同时,要加强德育课题的研究,各位教师要适应课改新形势发展的需求,切实转变观念,提升教育理念,探索德育工作的新规律和新途径。要针对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转变工作方式、更新教育内容,为德育工作注入活力,走特色之路。要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握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需要、存在的问题,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
花坪小学
一、合理开展教学评价
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要基于学生的发展,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与引导者, 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只能取决于学生发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放弃课堂独裁者、控制者的身份, 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发展上来。发展性评价的核心之一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 更能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 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教学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旧的评价体制往往以考分定身份, 考分成了教师判断学生好坏的标准, 教师依照此标准戴上了变色眼镜, 戴上它, 去排座位, 去定奖金, 去决定上课的教学方式。家长也依照此去关注自己的孩子, 考得好, 兴高采烈, 孩子就可爱;考得差, 拳打脚踢, 孩子就可憎。上一级部门也依照次来选拔学生, 考得高, 就有了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靠得低, 就卷铺盖回家干农活。一句话:考分成了学生的命根。但是, 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却并非只看考分, 关键是能力。一个人以后的发展决定在能力上, 而不是考分上。因此, 学校的评价方式必须改变, 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去关注学生, 从过程与方法上去理解学生, 从知识与技能上去指引学生。这样, 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 即人文性与工具性,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当前情况, 而且还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因此, 教学部门及各位教师要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以便培养出综合性比较强的人才。
二、从教学的整体进行规划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明确、具体, 符合课程改革精神, 符合大纲和教材要求, 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全过程均能把握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利于学生学习;教学容量适当, 深浅适宜, 详略得当。
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有语文学科特点, 有特色, 师生互动好;教学结构科学合理, 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安排和教学时间分配得当;教学方法有针对性, 恰当、灵活、熟练、有实效;能恰当和正确运用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教学全过程气氛活跃、和谐;教学能根据授课班级和教学实际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文化素养和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观察、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思维活跃, 思路开阔, 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素质:自然大方、亲切端庄, 应变能力强;语言规范、精练、生动;示范熟练、准确、有启发性;板书工整、规范、美观;教案编制规范, 范作等教具制备齐整和有实效。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 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在对教师教学的过程进行心理上的导向, 是潜在的影响。有的教师非常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那么, 教学开展就顺利, 学生也会配合教师, 师生的教学互动能够良性循环, 教师能教出成绩, 学生能学出效果, 师生都感觉非常轻松。反之, 有的教师不注重师生关系, 教学中常常忽略和学生的情感沟通, 师生之间就有距离感, 话说不到一起, 硬性的教学让学生对教师有排斥心理, 对学科学习自然不会积极投入, 教与学在背道而驰, 教学效果就非常不理想。所以, 教师要看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千方百计地融入到学生当中, 进行情感的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 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 在学习上是很让教师费心的, 致使我们一说起学生, 就是一大堆的缺点, 如字写得不工整、上课说悄悄话、作业潦草等等。总是让学生面对批评, 会给予学生负面的心理暗示, 渐渐地, 就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没有了自信心。教师要允许他们犯错误, 要用优点来改正学生的缺点, 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 会给学生开辟另一片天地。教学中, 我不吝啬赞美的语言, 学生只要有一点点成绩, 我都及时表扬。教师对学生适度的赞扬, 及时的肯定, 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产生学好语文的积极信念, 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励心理。
教师要用微笑来传递对学生的态度。有亲和力的人更容易建立一个好的磁场, 在无形中吸引大家的关注, 引起别人的好感, 教师的教学也是如此。亲和力反映在面容上, 冷若冰霜让学生望而生畏, 也不可能会喜欢教师。而教师用微笑传递对学生的期待, 让学生有被尊重感。多给孩子一点微笑, 多给孩子一些关爱, 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 使学生主动要学好这位教师所教的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 在群体活动中让学生进行积极合作交流, 寻找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我表现, 在学生的表现中, 教师创造一个充满活跃、快乐的教学氛围, 发挥好情感教育的活跃性、愉快性的作用。
一、合理开展教学评价
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要基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与引导者,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只能取决于学生发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放弃课堂独裁者、控制者的身份,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发展上来。发展性评价的核心之一是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关注学生的现实表现,更能重视全体学生的未来发展,重视每个学生在本人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教学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旧的评价体制往往以考分定身份,考分成了教师判断学生好坏的标准,教师依照此标准戴上了变色眼镜,戴上它,去排座位,去定奖金,去决定上课的教学方式。家长也依照此去关注自己的孩子,考得好,兴高采烈,孩子就可爱;考得差,拳打脚踢,孩子就可憎。上一级部门也依照次来选拔学生,考得高,就有了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靠得低,就卷铺盖回家干农活。一句话:考分成了学生的命根。但是,社会上需要的人才却并非只看考分,关键是能力。一个人以后的发展决定在能力上,而不是考分上。因此,学校的评价方式必须改变,改变的第一步就是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去关注学生,从过程与方法上去理解学生,从知识与技能上去指引学生。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即人文性与工具性,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当前情况,而且还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因此,教学部门及各位教师要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以便培养出综合性比较强的人才。
二、从教学的整体进行规划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明确、具体,符合课程改革精神,符合大纲和教材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教学全过程均能把握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利于学生学习;教学容量适当,深浅适宜,详略得当。
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有语文学科特点,有特色,师生互动好;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教学过程各环节的安排和教学时间分配得当;教学方法有针对性,恰当、灵活、熟练、有实效;能恰当和正确运用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
教学效果:教学全过程气氛活跃、和谐;教学能根据授课班级和教学实际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文化素养和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审美能力得到培养,观察、想象、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素质:自然大方、亲切端庄,应变能力强;语言规范、精练、生动;示范熟练、准确、有启发性;板书工整、规范、美观;教案编制规范,范作等教具制备齐整和有实效。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在对教师教学的过程进行心理上的导向,是潜在的影响。有的教师非常注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那么,教学开展就顺利,学生也会配合教师,师生的教学互动能够良性循环,教师能教出成绩,学生能学出效果,师生都感觉非常轻松。反之,有的教师不注重师生关系,教学中常常忽略和学生的情感沟通,师生之间就有距离感,话说不到一起,硬性的教学让学生对教师有排斥心理,对学科学习自然不会积极投入,教与学在背道而驰,教学效果就非常不理想。所以,教师要看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千方百计地融入到学生当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在学习上是很让教师费心的,致使我们一说起学生,就是一大堆的缺点,如字写得不工整、上课说悄悄话、作业潦草等等。总是让学生面对批评,会给予学生负面的心理暗示,渐渐地,就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没有了自信心。教师要允许他们犯错误,要用优点来改正学生的缺点,用积极的心态克服消极的心态。往往教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赞美,会给学生开辟另一片天地。教学中,我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学生只要有一点点成绩,我都及时表扬。教师对学生适度的赞扬,及时的肯定,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产生学好语文的积极信念,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励心理。
教师要用微笑来传递对学生的态度。有亲和力的人更容易建立一个好的磁场,在无形中吸引大家的关注,引起别人的好感,教师的教学也是如此。亲和力反映在面容上,冷若冰霜让学生望而生畏,也不可能会喜欢教师。而教师用微笑传递对学生的期待,让学生有被尊重感。多给孩子一点微笑,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感到教师喜欢自己,使学生主动要学好这位教师所教的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让学生进行积极合作交流,寻找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我表现,在学生的表现中,教师创造一个充满活跃、快乐的教学氛围,发挥好情感教育的活跃性、愉快性的作用。
总之,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要积极参与,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际中进行探索,找出符合现代教学的路子,做好自己的教学规划。这样才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把小学语文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
我校德育工作思路是瞄准“一个目标”,抓好“两个转变”,落实“三项规定”,开展“四种指导”,培养“双五教育”。作为学校“三创”规划的开局之年,希望各位班主任以班级为主阵地,以习惯教育品质教育为抓手,以“有教无类、个性发展”为带班标准,使我校学生特点日趋明显,心理更加健康,学习兴趣更加激发,活力更加涌现。
一、学校三创规划
(一)争取用2——3年创建南充市校风示范学校,德育工作走特色发展之路,形成习惯养成教育五大系列,建立学生五类教育方法体系。
(二)、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依托,以优化领导为条件,着力提高小学教育质量,大力打造初中教育品牌,创新人才奠基方法,提高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学校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合格率、优秀率达到县级三年目标及以上水平,重高升学率提升至35%,尽力扩张办学规模,综合办学水平在全县前十名。
(三)、坚持抓好队伍建设,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提高农村学校办学品味,实施学园、家园、乐园“三园”同创战略,走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科研兴校、文化育校、特色名校之路。
二、学校育人目标
学校育人目标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指导,班级管理活动必须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活动也应该指向并作用于学校的共同育人目标。学校育人目标是“培养忠正勤勉尚进的现代农村学生”。
(一)基础性目标:该目标以国家基础教育目标位为制定依据,在根据我校的办学传统优势研究而成。基础性目标以养成教育为载体,包括是十个方面:生活习惯、保健习惯、运动习惯、审美习惯、认知习惯、体验习惯、礼仪习惯、环保习惯、交往习惯、安全习惯。
(二)发展性目标:该目标以学校传统特色教育为载体,包括十个方面:书写能力、表达沟通能力、适应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学能力、判断与选择能力、阅读能力、合作能力、思考与反思能力、实践能力。
(三)个性化目标:该目标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充分考察学生智能结构和研究学生智能发展水平上,为学生提供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的环境和相关基础条件,以学科渗透、学科兴趣活动和课外指导为载体。该类目标包括十个方面:心理健康维护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会生存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社会调查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学术课程能力、科学探索能力、团队共事能力、实践创业能力。
三、实施两个转变
(一)转变学习方式紧紧围绕“学思结合、乐于探究、主动发展”学习方式改革目标,依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说,变被动为主动,变机械为丰富,变单一为多元,变听取讲授为验证比较。期待的新的学习方式包括:探究型学习、合作型学习、自主型学习、拓展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延伸型学习等。
(二)转变学习能力培养方式学生一般学习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再现能力、、计算能力、听知能力、记忆能力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想象能力、运用能力、发现能力。学生高级学习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能力、知识内化能力、知识还原能力、观点联系能力、融合贯通能力、思想集聚能力、复杂判断能力、情景抽象能力、挖掘批判能力、创造解决问题能力。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在克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一般学习能力和高级学习能力。当前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用“主线明确、适当集中、螺旋上升、科学设计”的方法取代“大量的机械的训练”,保护学生的兴奋度和注意力。用“来龙去脉、相互联系、融合贯通、引领思想”的方法取代“枯燥的低效的讲解”,保护学生理解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灵活性。用“留足时间、探索新知、独立思考、满足需求”的方法来取代“繁琐的单向的灌输”,保护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和创造性。
四、遵守三项规定
(一)禁止以“分数唯一”评价学生和选择学生。
(二)禁止各班要求学生读死书和死读书,合理安排学生的校园生活。
(三)禁止占用安全、班会、科学、自然、思品、艺术、体育等学科课时。此项由教导处统筹安排教学工作除外。
五、开展四种指导
(一)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指导。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维护和修复的指导。
(三)对学生特别是非智障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
(四)对学生进行伙伴交往和合理消费的指导。
六、培养五种良好习惯
(一)生活习惯
(二)学习习惯
(三)交往习惯
(四)心理习惯
(五)环境习惯
习惯养成教育既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又是学校特色创建的重要内容。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处理好教育与训练的关系,要处理好集体要求与个别差异的关系,在方法、方式、手段、载体、措施、监督、检查、诊断、评估
等方面要不断改革,不断丰富养成教育的科学内涵。其目标是养成教育系列化、精细化、特色化。
七、建立五类学生教育方法体系
(一)心理问题学生
(二)行为失范学生
(三)不良嗜好学生
(四)认知障碍学生
(五)意志薄弱学生
我校教育要尽量较少失败者,不能为了少部分人而牺牲大部分人的教育均等机会。对这五类学生的教育方法研究,充满困难或挑战,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开展本项工作,将对凤台教育产生里程碑式的裂变效应。
南部县定水镇凤台小学
一、总则
认真贯彻落实《小学德育纲要》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精神,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坚持从我校实际和青少年儿童的实际出发,遵循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二、总体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把德育融入各育之中。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三、阶段目标:
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充分发挥班主任以及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利用少先队活动这一阵地,根据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等特点,精心策划德育活动。
低年级:感性认识阶段。
进行日常生活常识和日常行为准则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中年级:有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
进行社会生活常识和社会公德法制教育,使学生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帮助别人的良好的道德习惯。
高年级:以理性认识为主,感性认识为辅阶段。
进行社会公德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实践的自觉性,使学生初步具有辨别真、善、美、丑、恶的判断能力。
四、实施方案:
1、规范管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建立以书记、校长负责,党支部发挥核心作用的德育工作体制,形成由德育处、共青团、少先队、年级组、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常规,逐步完善班主任各种考核制度和班级考核制度及班级、个人行为规范达标制度。认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重视学生的转化率。
2、拓宽德育渠道,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科教学为主渠道,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求老师在备课时做到知识与思想性双轨同步;发挥少先队的作用,突出学生的自我教育,探索学生自我管理渠道;发挥社区教育、家长委员会的优势和传统,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建立和完善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创办家长学校,建立各种社会基地,开展警民共建、军民共建和社会服务活动,形成社会实践活动常规化和系统化。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实际,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以文明行为的养成,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 3月份开展安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4月份开展法制教育、环境教育;
7、8月份体验教育活动;9月份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10月份爱国主义教育;11月份科普教育。通过这些活动,使德育教育活动发挥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小学教师个人工作规划
一、 指导思想: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线,以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培养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 , 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发展目标:
1、 通过多读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书书籍,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2、 通过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教研活动,使自己业务精良,胜任新课程教学,成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小学教师。
・ 3、 通过教研网的平台,与各位同仁交流、学习,丰富自身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知识,强化自身修养,使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和时代的要求。
三、主要措施:
1、在学校里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课,积极与同事们探讨教学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2、认真阅读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书籍,及时写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
3、积极参加教研组的各项教研活动,做好活动记录。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小学,未来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对每一种职业的具体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让更多的毕业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在中小学阶段及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比较少,这就造成了高考填志愿时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和趋利性、不顾个人特点追求重点大学等现象,直接导致职业满意度低、人才供求失衡等问题。
在中小学教育中引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实践,一方面能够使中小学生认清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一定认识,为未来的就业打好基础,促进自身的成功;另一方面,在教育的基础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对职业进行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培养,凸显教师“人生导师”的职业价值。
一、何谓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指根据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方向。职业生涯规划被引进教育体系之后,发展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它被定义为:对个人进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教育,主要是激发个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促进个人优势特点的进一步发展,培养对职业生涯规划发展有利的职业技能,促进个人职业生涯不断发展。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教育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和各类组织员工的职业教育中,如果能将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和教育提前到基础教育阶段,将更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特点结合,促进个人、群体和社会的良好协调发展。
在中小学教育中引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实践,主要是让中小学生对各种职业以及自己的特点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对当前一直到未来有一个初步的规划。事关学生一生的职业发展乃至人生幸福,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与努力才能发挥作用。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基础知识的学习规划,这是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二,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这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目标明确、不断发展,还有利于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这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小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问题:
1. 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影响下,在中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主要存在两种观念:无用论和过早论。无用论是指在学校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和活动时,学生参与到一些社会工作中,对社会职业类型有一些体验性的认识,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但大部分的教师和家长认为社会实践课程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还占据了其他主课的学习时间,没有开设的必要。过早论是指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下,考上好大学是中小学教师和家长为学生设置的主要目标,而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毕业后的事情,所以大部分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就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太早。[1]
2.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具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格的教师资源极其缺乏,无法满足当前中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当前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实践主要是由班主任或其他教师兼任。由于他们自身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学习或研究,缺乏专业性,这就降低了中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对学生的指导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3.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社会资源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的设置,需要众多学校外部的社会资源,其中最主要的是场地,比如,各类企业、社会组织等。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尚不健全,很少有企业或社会组织愿意提供实践机会,这就造成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社会资源的缺乏。
4.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法规、政策的缺失
我国的教育法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于中小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法规、政策保障还不到位。目前,只是在其他有关中小学教育的法规、政策中包含一些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的条款,还不属于严格的中小学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保障条款,更没有形成专门的教育法规和政策。
三、加强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针对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改进,以不断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应用。
1. 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要改变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长的教育课程,在这个时间段内,学生对于职业发展的认识比较肤浅,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都可能导致他们对职业定位、职业发展做出的某些改变,因此就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爱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进行规划。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都要先改变传统的职业偏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积极的引导,促进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
第一,转变家长陈旧的职业规划观念。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即所谓的原生态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具有很强的作用,这些影响有可能是终身的。首先家长要改变未来职业收入决定职业选择方向的观念,不能因为一些职业收入水平高,强迫学生去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职业。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创造一个有利于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比如,让孩子多多接触社会上的职业类型,对这些职业进行详细的说明,使孩子更加了解这些职业的特点和所要具备的技能;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对自己进行深刻的认识,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势,放手让学生去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明确自己在未来的职业道路选择上的方向;再次,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职业的选择一般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是学生心中的一种愿望和梦想,家长千万不要打击学生的这种想法,保护孩子的梦想,也是家长的一种责任。家长可以让孩子了解更多的职业,激发学生对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产生兴趣。
第二,学校加强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和实践探索。定期举行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社会的各行各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学校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这样不但能够使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更多地显现出来,还能够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激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把社会实践和基础课程学习集合起来,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道路上,不但有基本素质做基础,还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更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2]
第三,教师要将中小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学科教育同等对待。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接受这门教育课程的主要途径,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教师要有目地、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并且要组织学生对自己的潜质进行一定的认识分析。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弘扬个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参加各种活动,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第四,学校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到学校进行专题报告。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对某种行业和职业的深入了解,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一些初步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
第五,学校、教师要密切和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组织一些与此相关的社会活动,比如,可以联系当地的妇联、公益组织等,使学生体验社会中的一些职业,然后进行总结,找出自己在这个职业中的价值,分析这个职业的特点和自己对未来从事这个职业的态度。
2. 培养职业生涯规划师资
合格的师资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产生作用的关键,针对目前我国中小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缺乏,必须从教师培养、教师培训、社会导师引进等方面来加强。
第一,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师培养体系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不断提高,教授学科范围也不断扩大和专门化,但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教师范围还属于空白,需要从体系上进行健全和完善,为职业生涯规划师资的培养确立方向。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完善,从长远来看,在各类师范院校设置职业生涯规划专业,为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师资储备力量;从短期来看,对班主任等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具备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技能,满足当前中小学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师资的需求。
第二,社会实践导师制度。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特殊性,除了学校的指导老师,还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导师制度,引进社会实践导师来对学生进行指导。社会实践导师主要来自于和学校合作的企业、组织的优秀工作人员。一方面,给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在实践活动中,给予学生实际的引导、指导和帮助。
3. 政府应通过政策和法律法规落实中小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政府教育部门是制定教育政策方针的主管部门,教育部门在高等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教育内容设置还是比较全面的,但是对于中小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求还不到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很早就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如,日本的行政部门将中小学的职业教育融合到综合学习实践中;[3]美国在对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制定上,不仅包括了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综合素质内容,还包括职业生涯定向教育、自我职业潜能分析、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技能的培养,这些都为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经验。
我国应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得知,通过立法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如,美国的《生计教育法案》《从学校到就业法案》,澳大利亚的《职业发展纲要》,这些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性地在学校推行职业生涯教育。[4]
4. 学校要加强和企业的沟通,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落到实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校经营模式以及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常态,不仅在高校中能够得到进入企业实习的机会,在中小学阶段,也能够使学生参与其中,了解当代企业文化,在参与企业活动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并对此加以了解,重点培养自己对这一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增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寻找符合我国国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也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比如,丹麦就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学分制中,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5]
总之,我国对中小学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体系还不完善,因此,要加强对中小学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体系研究,引进发达国家的职业规划教育经验,形成适合我国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育体系,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职业定位,避免出现盲目从众的行为。在引进国外经验的同时,要注重我国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我国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支其.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构建与实施[J].价值工程,2011(36):211.
[2]张明亮,方绍英.中小学职业规划教育探析[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9-91.
[3]郑玥.日本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0):48-50.
[4]孙宏艳.国外中小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验与启示[J].中小学管理,2013(8):43-4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规划
阅读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不仅是认识汉字的重要途径,而且能使学生发展认知,提高思维能力。阅读教学能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发展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学生的精神基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要能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悟文化的力量,陶冶情操,锻炼思维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有了兴趣,学生会自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也会主动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为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可以将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多种元素聚集到一起,这样不仅能在感官上刺激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一些特定的元素还会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故事性阅读的教学,教师可以将其制成动画对学生进行演示,故事中的各种形象会更生动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在全神贯注的学习中,学生会不知不觉地体会到文本的语言。在阅读现代诗、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诗朗诵的音频资料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声音中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针对不同的阅读题材,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去讲授,以兴趣引导教学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样学生才易于理解和接受。学生在自主意识的牵引下日积月累,才能有量的积累,也能有质的突变。
二、改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只是语文教学的方式之一。教材很大程度上只被当作学习语文知识的教科书,不注重以正确的理念引导学生去学习,教师只是单纯地教学语文知识。实际上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同时还具有人文性。目前教材的编排都是以专题的形式来组织单元,这样不利于语文基础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要了解新课标各个学习阶段的目标要求,训练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在每一篇课文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并拥有独特感受。教师要有敏锐的感悟,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发现错误,及时引导纠正,以正确的理念引领孩子健康成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个性成长才能得到协调,阅读教学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读、写等方式,方法比较单一。虽然有“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存在,也不可否认读书在阅读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但一味地要求学生去诵读,不符合小学生特定年龄的个性。小学生好动,定性不强,长时间读书也会导致其厌烦情绪的产生,不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去诵读显得至关重要。如在阅读写景散文“趵突泉”一段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趵突泉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文本的意境,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体会趵突泉的美之外,还应该通过一些形象引导学生体会趵突泉的由来。“咕嘟咕嘟”“冒”等词语形象地表现了趵突泉的泉水,因而得名趵突泉。写作可以检验阅读的效果,对于词语的运用、文章结构的布局等都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可以通过教导学生去做读书笔记,摘抄优美段落、词句,坚持写日记,写影片的观后感、文章的读后感等,这样学生会自觉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广泛收集材料。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去积累词句,增长知识,也能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之,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很大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强,接受能力也很好。因此小学时期好的阅读教育能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能养成阅读的习惯,也会终身受益。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注意教学方法,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从小喜爱阅读,让阅读教学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邹佳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东北师范大学,2012,(05).
[2]李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01).
[3]兰臻.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海峡科学,2009,(04).
2012——2013学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XX县中小学管理规范》为指导,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以“打造高效课堂”和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为契机,推进质量提高工程;以校本研训为载体,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以“办家长放心社会满意教育”和“四大校园”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开创学校教育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
(一)、抓好德育管理,立德树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创新德育工作思路,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诚信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进行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情感教育以及社会、生活常识教育。
(1)、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抓行为规范。
继续深入开展校风、学风、考风建设。
组织学生深入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刻领会其内涵,将《守则》和《规范》分解细化,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健全、规范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班队活动。
(2)、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广泛开展师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科普、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办好红领巾广播站、校园文化长廊、班级黑板报、校园网站等,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弱势群体。试行德育导师制,建立导师管理制度,逐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对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帮教和矫治。特别要关心贫困生、单亲子女、问题学生,消除其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强、自爱、自信的健康心理。
(4)、以加强与社会、家庭联系为落脚点,营造全社会共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做好“走进千家万户,关爱万千心灵”教师家访活动。
做好“红领巾”走进社区活动,引导少先队员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体验中,培养社会公德,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做好“家长开放周系列活动”,让家长走进来,参与学校德育。
(5)、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做好国旗下的讲话活动。
(6)坚持思想品德评定制度。建立健全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机制,及时做好成长记录。做好“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评选表彰工作。
(二)、抓好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中心,以校本研训为载体,强化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不断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制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根据《XX县中小学管理规范》的要求,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环节工作的过程管理和指导。不断改进对教师的评价办法,同时积极探索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办法,科学地评价学生全面发展情况。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先导作用。组织好“人人公开课、天天公开课”活动,确定每周四为“校本教研日”。组织好常规教研,开展课题研究。办好《三小教研》杂志和校园网站。
(3)加强音、体、美、劳等学科的教学管理,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结合本校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着实推进“大家唱、大家跳”活
动,继续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组织好“读书节”、“运动会”等活动,不断完善项目设置和学生的参与方式,不断地加以总结和提高。同时切实加强各音乐、体育、科学、劳动的实践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组建好各类兴趣小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4)、在“教学手段现代
化”方面实现新突破,努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以“班班通”工程应用为抓手,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的作用。探索网络教研与传统教研相互促进的新型教研方式,使教育信息化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三)、抓好安全工作,确保师生安全。
校园安全无小事,师生安全大于天。重点抓好交通安全(接送车,学生护送等工作),校园楼道使用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和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打造“平安校园”。
(1)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细化环节”的工作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内部和周边治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努力消除校园及周边各种不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明确安全责任制,定期分析校园安全问题,签订班级安全工作责任书,责任到人,层层落实。
(2)切实加强学校门卫管理。要充分做到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认真落实五项措施:一是建立健全门卫出入登记制度,尤其是对所有进出学校的学生家长及亲人要进行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坚决不允许陌生人随意进出学校;二是成立护校队,并佩戴红袖章,加强校园安全巡逻;三是配备必要的防控设备,如在门卫处配备木棍、钢钗、石灰包、绳索等;四是充分利用好监控设施,加强对校园的监控;五是落实“一校一警”,实行警校联手,共创平安校园。
(3)切实加强校车管理。要认真吸取全国各地校车安全事故教训,继续加强对校车司机及跟车照管人员的安全教育,要求其做到定车、定人、定线路和不超载、不超速、不抢时间,定期对校车进行检修,检修未合格的校车坚决不允许上路。要继续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乘车教育,告诫他们不要乘坐车况出现故障的校车,更不能乘坐“三无”车辆。要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演练活动,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严禁校车超载、超速,如因校车超载、超速而出现交通安全事故的,必须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4)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要安排专人,加强对实验室、仪器室、食堂、寝室及教学楼和学生生活区、活动区进行安全监管,做到全方位、全时间覆盖。要结合各校实际和时令特点,定期或不定期对校舍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防暑防寒、流行疾病及校园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逐项排查,深入查找各种安全隐患和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加强安全排查,检查的情况和安全隐患详情必须登记在案。对查找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制定整治措施,迅速整改到位,坚决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一时无法整改到位的隐患,要制定严密的防范和监控措施。
(四)认真做好后勤保障。加强后勤管理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制,做好教育教学的保障支持工作,创设分工明细化,职责明确化,任务合理化的工作氛围。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积极争取资金,做好绿化、美化工作。
2、办好学校食堂,让师生满意,家长放心。
3、继续认真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4、严格执行收费制度,不向学生乱收费。严格学校财务计划与管理,强化收支月审报、审核制度,严格控制非事业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坚决杜绝乱收费,加强财务政务公开。
5、规范学校财产管理,严格落实学校财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确保资产安全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