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2024-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科学身边的动植物资源(通用10篇)

科学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篇1

1、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够调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 征,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2、能做一份植物的观察记录。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字。

2、知道植物的特征,包括颜色、气味、外形等内容。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植物,描述常见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不同标准对不同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植物卡片、各种奇异植物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种植物?那你知道咱们校园里 有多少种植物吗?

教学新课

一、认识周围的植物

1、谁能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植物?向同学们介绍它的名字及其特征。

2、看教材活动图例,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手摸、鼻闻、眼看来掌握植 物特征,认识植物。

3、提出课外观察的任务及注意事项,并填写好观察记录表。

4、分小组进行课外观察活动,教师巡视。

5、学生汇报,检查观察记录表的记载情况。

5、教师小结。l 拓展延伸 继续了解认识本地的一些植物。

1、身边的植物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1、介绍我国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2、李时珍认识了上千种植物,在《本草纲目》里还给植物进行了分类。

教学新课

一、给身边的植物分类

1、请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试着给下面这些植物分类,将同一类植 物做上相同的记号。

2、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类标准。

3、把自己上节课观察到的植物按照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学生汇报,教师记录。

5、教师小结。

二、有趣的植物

1、学生了解书中介绍的四种有趣的植物。

2、学生展示搜集的有趣植物的资料并相互交流。

3、教师补充、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了解植物的有关资料。

板书设计: 身边的植物

1、认识周围的植物

2、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李时珍

3、有趣的植物

2、常见的动物

教学目的:

(一)科学探究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 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二)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 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教学重点: 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 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

教学准备: 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150 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 物呢? l 教学新课

一、认识常见的动物

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

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

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常见的动物 第二课时

教学导入:

猜谜语活动。

教学新课:

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1、请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进行研究,并确定好研究的题目。

2、小组交流确定研究选题。

3、学生汇报,教师对选题的确定进行指导。

4、分小组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写下来。

5、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6、教师小结。

7、拓展延伸

出示指南车信箱,学生探讨:蚯蚓会唱歌,这是真的吗?古人的这种 结论可信吗?

板书设计:

2、.常见的动物

(1)认识常见的动物

(2)猜动物

科学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篇2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 恐怕我就不会进入科学研究这个行当了。初中时, 一本书让我对科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觉, 那就是法国科幻大师凡尔纳的《神秘岛》 (这个情节就有点老套了。如果哪位读者也有这样的经历, 只能说咱们是雷同的科学战友) 。虽然凡尔纳被奉为科幻小说的鼻祖, 但是他的作品中渗透了真切扎实的科学知识和原理, 更重要的是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原来, 科学是这样用的, “科技改变人生”真的可以实现。我还清楚地记得, 用了不到5天的时间就看完了《神秘岛》这本50万字的小说, 并且时常幻想着也被抛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 去实践一下书中提到的那些科技手段。

当然, 去荒岛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当“高科技岛主”的梦想也就一直停留在蓝图阶段了。还好我们的科学家没有像我这样只做白日梦, 他们一直都在寻求科学真相, 甚至把自己的身体当做实验材料。其实, 我们每个人都多少有过亲身实验的经历, 比如, 偷来老爸的二锅头证明一下酒精确实会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 或是用老妈的高跟鞋去检验不同角度支撑对重力分解的影响。只不过, 有些科学家的尝试更为忘我, 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小白鼠。他们会给自己接种血吸虫, 或者让带着疟疾的蚊子叮咬自己, 然后仔细地记录自己的病程变化;他们会自己吸进不同的化学物质, 以找到合乎手术麻醉需要的麻醉剂。《冒烟的耳朵和尖叫的牙齿》就讲述了这么一群“疯狂”科学家的故事。不过, 你要是把他们当成是一群脑子有病的家伙, 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尝试, 今天拔牙的病人还得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嚎, 霍乱病菌还会是我们生活中的死亡阴影, 胃溃疡患者还在被莫名其妙地注射各种抗生素。现如今学校、家长无不强调动手能力, 动手的目的却很少有人考虑, 在这本书中也许会找到满意的答案。

实际上, 追求真相的过程并非都如此可怕。去探寻动植物的奥秘, 就显得轻松有趣多了。《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就为读者讲述了很多动物和植物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曾经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为那些长期将自己的囚禁在地下的蝉感到悲哀。后来当自己真正踏入了生物学这个行当, 才发现这不过是它们的生存策略罢了, 为了繁育后代多忍受几天无光的日子又算什么呢。动植物的百变智慧远不止于此, 你是否知道如果“小强”的个头跟刘翔一样, 那它的110米栏只要1.2秒;而两只狼也会组成一个社会群体, 指挥者和执行者分得清清楚楚;橘子不过是我们祖先捡来送到苗圃里的果腹食物, 那时可没想它们能不能提供维生素。大自然就是这样, 虽然显得松散无序, 但是凌乱中都暗藏着森严的法度。

当然, 科学的知识总是在不断完善和变化, 今天正确的理论在明天就可能成为谣言。就像人类在达尔文之前一直笃信神创论, 而进化论完全颠覆了我们对生物界的认识一样。而《演化:跨越40亿年的生命记录》则详细记录了这种变革发生的前因后果, 特别是对达尔文从神父到进化论创立者的思想变化有着大量细致的描写。对于那些喜欢追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孩子, 这本书再合适不过了。“演化”一书中对于灭绝的意义有客观全面的评价, 生物有生有灭, 才形成了生命的演化历史。人类之所以能出现, 还是托了6 500万年前撞上地球的那颗小行星的福。从那时起, 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才走出恐龙的阴影。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向你追问, “人是不是猴子变的, 那猴子又是从哪里来的”, 丢给他们一本《演化》是个不错的选择。

科学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篇3

1 开发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课程资源是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重要概念,课程资源决定着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效能与水平以及课程目标实现的范围与水平.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又取决于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已经成为教师所应具备的一种核心的专业能力.

物理新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是要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的,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掌握科学方法、感悟物理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然而,目前多数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实验室简陋、缺少实验器材.现有的实验器材与新教材还不能完全配套,实验室的有限器材不能满足新课程的需要.因此,[TP4CW01.TIF,YX#]开发课程资源、倡导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既可以解决或缓解实验器材不足的问题,又可以拉近物理学和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这对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生活物品和器具同样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利用一些身边的生活用品制作或改进实验装置,那些设计独特、结构巧妙、使用方便的实验装置深受学生欢迎.例如,不倒翁计时器(图1)是一个生活用品,把它作为一个实验器具,探究不倒翁为何不倒、重心的高低对物理稳度的影响等探究课题,学生的探究效果相当好.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具有简便、直观、原理单一等优点,用日常器具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此可见,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丰富实验室课程资源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即使是发达国家,在实验條件相当优越的情况下,仍然将学生身边的各种器材列入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因此,“坛坛罐罐当仪器”的经验在实施课程标准时,仍然是开发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开发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

2 增强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

意识是行动的主导,要具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首先需要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他们如果只是一般性地了解课程资源的认识是不够的,而是必须要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有深刻的认识,获得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思想动力.一方面要认识到课程资源利用开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学会开发利用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各种课程资源的教师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另一方面要认识到只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它可以给学生提供传统课本和教辅资料所无法提供的信息,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兴趣、爱好、知识和能力等,有利于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记得有一位课程专家讲过一个案例:“在美国,上美术课时,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苹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画画.如果没有苹果,可我们不是有鲜活的小草吗!小草从条件性课程资源来看与苹果有天壤之别,但从素材性课程资源来看本质是相同的.”

开发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应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

3 创新实验方法和手段,丰富探究内容

自然现象中的许多物理规律都是通过物理实验才能揭示的,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抽象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加强实验操作,并对实验中的问题与现象进行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律.例如密度的概念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但如果在实验中让学生通过[HJ1.4mm]体积不同、质量不同的同种物体作比较、做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可以得出同种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再引入密度的概念,学生就能很自然地理解密度的概念.又如在串并联电路中,对于总电压和部分电路电压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实验过程,通过仪器数据的变化分析,就很容易理解掌握了.

利用丰富的生活资源,使实验具有可靠的科学性、实践性利用生活资料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必须符合物理学原理,保证实验成功.这是因为人们能对客观事物迅速地获得清晰的感知,是由感觉的基本规律和知觉的基本特性决定的.如碘的升华实验,课本上的实验方法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碘蒸气在教室内散发,对学生身体有害;二是加热时酒精灯的温度远远比碘的熔点高,故有部分碘发生熔化.其实,将碘盛入塑料饮料瓶中拧紧瓶盖,浸入热水中就可弥补课本中的方法的不足.因为饮料瓶不怕爆炸,热水温度小于碘的熔点,而且塑料是热的不良导体,碘蒸气可在饮料瓶没有进入热水的部分很快凝华.

学生对摩擦力,尤其是对静摩擦力的认识是很浮浅的.为了帮助学生对静摩擦力的认识,笔者用饮料瓶、泡沫、玻璃棒等器材设计如下的探究实验:

取一只废旧饮料瓶,把旧泡沫撕成小块后,塞满饮料瓶(用力多塞一些),将一根光滑圆锥棒(实验室做摩擦起电的玻璃棒)倒插入瓶内,尖头朝下,如图2所示,把一块砖头系在饮料瓶的瓶口处,提起玻璃棒时,饮料瓶和砖块一起被提起来,当系两块砖后,再提玻璃棒时,棒与瓶就脱离了,现在再向瓶内塞入更多的泡沫块,再将玻璃棒插入瓶中,此时棒跟泡沫之间的压力变大,然后提起玻璃棒,就能将两块砖安全地提起来,如图3所示.虽然玻璃棒很光滑,又是尖端朝下,但是它与泡沫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超出学生的想象.

在上述实验中,是静摩擦力将砖块提起来的.静摩擦力的产生应该同时满足四个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间有弹力、两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的大小不是一个定值,静摩擦力随实际情况而变,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之间,其数值由物体此时受的外力所决定.当玻璃棒插入饮料瓶后,如果没有提起玻璃棒时,玻璃棒与饮料瓶内的泡沫之间就没有静摩擦力.又因为在静摩擦因数μ一定时,最大静摩擦力Fm跟压力成正比.因此,玻璃棒与泡沫之间的压力越大,可能产生的最大静摩擦力也越大.上述实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时刻做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就可以让一些常见的生活资源成为课程资源.要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个人所教学科及具体情境有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4 鼓励学生自制实验器具自主探究

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及学生家长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教师是主角,不仅要学会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利用资源,而且要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引导并帮助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应当学会自觉、自发地利用可用资源,为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性活动服务.家长由于与社会接触面广,有其自身优势,也应当积极配合,带领孩子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活动.

有些学生对“同种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只决定于深度,而与容器的横截面大小无关”的液体压强规律不易理解.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这一问题.学生设计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数设计的质量并不高.不过,其中有一个学生的设计还是很有创意的:取一大一小两个吊水瓶,把两个瓶子灌适量水,使它们倒转过来的水深相同,把两个相同的吊针的另一端分别插入两个瓶塞上,再把两根吊针并排放在一起,同时打开开关,就可以看到从两个吊针孔射出的水流是相同的.这个实验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同种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只决定于深度,而與容器的横截面大小无关.笔者对这个学生的新颖设计进行大力宣传和鼓励,调动了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

生活、生产中的物理现象十分普遍,我们平时要求学生应多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它涉及了哪些物理知识,运用了什么物理原理,多想想,多问问为什么.在班上成立物理兴趣小组,课本上的小实验,小制作放手让他们去做,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之中教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这些小制作要定期评比,对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在学习声音的特性、光的传播、重力等知识后,可布置学生自制哨子、小孔照相机、不倒翁等小制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并要鼓励学生们合作性地创造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实习 认识身边的植物和动物 篇4

①路径观察法

本实习采用的是“路径观察法”(举例1、2、3)认识身边的生物,本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身边生物的多样性;学习路径观察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保护身边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培养学生工作中的协作分工意识。

②在学生实习前,教师应辅导学生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本实习是生物课第一次大型的活动,且难度很大,难就难在活动的组织,因此,本实习前的充分准备就显得格外重要,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也须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指导,力求实习活动获得成功。

如果组织不得力,这个实习很可能流于形式,实习作业很可能草草了事,学生不能从中获得成就感,甚至对将来的活动产生负面影响;而如果组织到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作业完成出色,这种成功的体验就可能成为将来学习生物学的动力。

A.教师采点

教师选择校园内某一环境作为调查区域,如果校园环境动植物种类稀少,可选择校园附近公园、植物园、动物园、街心花园等环境,然后教师根据选定区域画一张该区域的示意图,以备学生调查后的讨论用。

B.小组策略

可采取学生自愿与教师调整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结成4-5人的调查小组,此时需考虑男生与女生搭配比例,并推选出组长,有条件的话,教师应对组长进行适当的培训。...................

加强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的监督,保证小组中每一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尽量做到学生全员参与。调查小组内,学生分工要明确,如谁设计版面、谁作为中心发言人在课上发言、谁绘图、谁记录、谁做注释、谁查阅资料等等。

各小组在实习前,需:

Ⅰ 确定调查范围,并绘制简要地图,标出主要建筑物、主要道路、植被及水环境的分布情况,要求比例较准确,位置基本正确,有比例尺,有方向标记等。

Ⅱ 绘制调查路线草图,根据本组绘制的调查范围简图确定本组所选定的观察路线和重点观察点,并在实验报告册上画出观察线路草图以便记录。

在选择观察路线时注意:选定路线是尽量能覆盖老师所指定的大部分调查区域;选择的路线不宜重复;选择的观察点可以是本组同学感兴趣研究的或是调查区域内较典型的环境。

调查结束后,课下在每个观察点的旁边用照片或图片的形式注明这个观察点数量最多的动植物。

C.实习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本实习的方法步骤,以便在实习时思路清晰;

D.调查时注意安全,如注意来往的车辆,不要下水,不要随便吃野果,小心有毒的动、植物等。

E.调查时注意保护调查区域的生态环境,如不要随便攀折花木,不要对动植物进行毁灭性的采集等。

③学生实习过程及其作业示例

A.调查每一观察点的生境,如水环境、池塘边、草皮、山坡阳面、山坡阴面、光照、温度、湿度、风速、人工林还是天然林等地形地貌及环境特点。描述时要写清楚观察点的具体环境情况。

B.沿着已确定的观察线路边走边观察,调查每一观察点有哪些植物和动物?这些生物动物的特点(如生活习性、叶片形状,花的大小,花的颜色,果实形状等)是什么?有哪些生命现象,听周围有什么生物发出声音,闻一闻生物是否发出特有的气味。

若对某些生物不了解可及时询问老师,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把看到的动植画下来,有条件的小组还可以用相机拍照。

C.观察植物的分层现象: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人工栽培的花、草;野生的花、草、矮小的苔藓等。

D.观察与植物生活在一起的动物。树上有鸟巢吗?花丛中有蝴蝶、蜜蜂吗?地面上有蚂蚁吗?你还看到了什么动物?它们的周围还有什么生物?

E.将全组观察到的生物进行简单的归类。归类的项目由全组同学讨论决定。可参考以下归类方法可参见教材。

身边的科学作文 篇5

1、这个单元,我们共学习了几篇课文,这些课文都是围绕哪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描写的?(科学探索)

2、导入:同学们从课外读物中,从广播电视中一定知道了不少关于海洋、关于宇宙的知识和趣闻,今天我们就以“身边的科学”为话题,介绍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并将自己的介绍内容写下来。

3、板书:说、写《身边的科学》。

二、介绍身边的科学

1、学生出示各自所收集、查找的资料。

2、按照各自感兴趣的内容,带上有关资料自由组合小组。(海洋知识组、宇宙奥秘组„„)

3、小组交流:展示、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相关知识和图片资料。

4、小组根据各人的介绍情况,评选“科学小博士”,参加班级的展示、介绍活动。

5、教师给每个小组分发报纸,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资料进行整理,出一份小报,题目自拟。

三、写作身边的科学

1、指名读题中的习作提示。

2、明确本次写作内容与要求。

(1)写作内容:自己在“身边的科学”活动中的谈话内容。

(2)写作要求:可以修改说话内容;可以附上收集的图画或自己画的插图,语句通顺,内容连贯。

3、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准备。

4、指名反馈:介绍自己的写作思路。

5、集体评议。

6、教师提供写作结构,指导表达。

(1)先说说自己谈话的话题。

(2)具体介绍自己说话的内容。

(3)简单介绍其他组员的表现。

(4)发表你在这次活动中的看法或感受。

7、学生根据提示,独立写作。

8、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四、习作展示,结束课堂。

今天天气不错,妈妈让我去洗澡,我就遵命去洗澡了,我把浴缸放满了热水,然后一下泡进去,哇,真舒服。

可是洗着洗着,就老感觉有水滴到我身上,抬头一看,天花板上全是集结在一起的小水珠,有的小水珠正跃跃欲试的要往下掉呢,我有点迷糊了,天花板上怎么会有水珠呢?越想越不明白,我就去找爸爸问个清楚,爸爸一听我说,就告诉我,那是浴缸里的水蒸发上去的,因为水很热,所以都变成气态往上飘,一遇到天花板,就会慢慢凝聚在一起,又变成水了,然后就会往下掉了。我一听,顿时就明白了。

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科学啊,看来我要用功读书才行,多了解一些身边的科学知识。探究是一切的基础,是生命的本质—我们应该善于探究身边的科学,科学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科学就像五彩的万花筒,科学一位多艺的表演者,展示着科学的火花……

小时候,我看见小鸟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也想像小鸟一样飞,可是怎么也飞不起来,姑姑家有一对鸟的翅膀,我想鸟儿是有翅膀才会飞,我用翅膀不就可以飞起来。于是,我便想知道鸟儿为会飞。

询问,观察、上网……我知道了鸟儿为会飞。

鸟类的身体外面覆盖着轻而温暖的羽毛,羽毛保温作用,而且使鸟类外型呈流线形,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于飞翔,飞行时,两只翅膀上下扇动,鼓动气流,就会巨大的下压抵抗力,使鸟体向前飞行。,鸟类的骨骼坚薄而轻,骨头是空心的,里面充有空气,解剖鸟的身体骨骼还可以看出,鸟的头骨是完整的骨片,身体各部位的骨椎也愈合在一起,肋骨上有钩状突起,互相钩接,强固的胸廓,鸟类骨骼的独特的结构,减轻了重量,了支持飞翔的能力。,我在鸟类身体中,骨骼,消化,排泄,生殖等器官机能的构造,都趋向于减轻体重,飞翔能力,使鸟能克服地球吸引力而展翅高飞。

探究身边的科学,造福于人类,造福子孙后代,它无处不在。

我身边的科学——有感情的“害羞草”

爸爸下班带回来一盆花,它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含羞草。它长得很可爱,绿绿的叶子排列得很整齐,像小鸟的羽毛。我刚碰着它那漂亮的小细叶子,没想到它的两个小叶片慢慢地、轻轻地合上了,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又连着碰了几次,没想到,它烦了,不理我了。呵呵,太有意思了!

它为什么会害羞呢?问问我的老师——少儿百科全书,读完它的介绍,我明白了,原来在它的叶柄基部有一个的器官叫“叶枕”,叶枕内生有许多薄壁细胞,这种细胞对外界刺激很敏感。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枕,叶枕下部细胞间的压力降低,就会出现叶片闭合、叶柄下垂的现象。经过1-2分钟细胞液又逐渐流回叶枕,于是叶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但是,如果接连不断地刺激它的叶子,它就产生“厌烦”之感,不再发生任何反应。这是因为连续的刺激使得叶枕细胞内的细胞液流失了,不能及时得到补充的缘故。

有意思吧!含羞草还会生气呢!今天我又学习了一点有关害羞草的知识,而且我还给它做了一个身份证挂在它胸前,让来我家的客人也了解它!身份证:

姓名:害羞草

身高:约50cm

特征:羽毛状的叶片排列整齐,摸它就害羞,叶片闭合下垂。

喜欢:湿润、光线充足,夏天时每天喝水1次

名字来源:有人碰我就会害羞所以叫“害羞草”

星期天,在和妈妈去奶奶的家路上,天黑沉沉的。这时,我发现地上有许多小蚂蚁搬着食物,好像在搬家了!我去问妈妈,说:“妈妈,为什么蚂蚁搬着食物往处走呢?”妈妈说:“因为它们知道天快要下雨了。”,我不相信,这时天空飘下了几点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这才让我不得不相信妈妈的话,看来蚂蚁是天气预告专家。

又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到家,拿着一包饲料来到金鱼缸的面前,我发现金鱼死了。我大声喊说:“妈妈,妈妈,金鱼死了。”妈妈说:“早上我还看见它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呢,怎么金鱼一下子就死了呢?”妈妈看了一下,笑着说:“金鱼不是死了,是在睡觉呢。”我好奇地说:金鱼眼睛睁得大大的,怎么会是睡觉呢?妈妈说:“金鱼是没眼皮的,只好睁大眼睡觉。我恍然大悟,原来金鱼是在睡觉呢。”我高兴地笑了。身边的科学真不少,让我们好好地去发现吧!

简评:科学就在身边,睁开你发现的眼,美就会印在你心底!

科学,是一个既新奇又深奥的的知识;科学是一个可以创造辉煌的事物。

读完这本书,书中的科学知识非常吸引我的眼球,还有一些科学小制作更是让人惊叹不已,最让我值得称赞的是他们发现探索科学的精神。他们每个人对事物都能进行仔细地观察,从而发现科学的奥秘。

我也有自己的探索和发现一天,我在家门口看见一团黑黑的东西和一个绿绿的、长长的东西,我手忙脚乱地跑回家里拿放大镜,我一看,傻了眼,原来,一只毛毛虫在向一群蚂蚁打架呢!我想:蚂蚁这么小,能斗赢它吗?过了一会儿,几只硕大的蚂蚁爬到了它的身上,一口咬住了它,它尽管奋力挣扎,但还是被蚂蚁咬死了。因为蚂蚁齐心协力,所以最终取得了胜利。蚂蚁怎么召唤同伴?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仔细观察蚂蚁的全身。发现它头上有一对小黑点,我想:这个是什么?我经过上网查看,才知道这对小黑点是蚂蚁的触角,它可以用来传递信息,蚂蚁就是这样传递信息的。

一次,我发现我家的狗在地上吐着舌头,我以为它饿了,便拿了一块肉骨头来喂它,可是我无论怎么催它,它就是不吃。我想:既然不吃那它要干什么?我带着这个疑问,打开电脑一查,原来它吐出舌头是为了排汗。

科学给予了我不少乐趣,让我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从今以后,我要更加认真学习,更加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积累自己的科学知识,创造自己的科学制作。

以前,我以为科学离我们很远,如今,我知道了科学其实离我们很近。生活处处有科学呢!

过新年啦!我和姐姐一起装饰我们的小房间啦!我们拿着一个小气球来打气,不一会,装饰我们的小气球就打好了,可是,我们拿着小气球直发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原来,我们要在墙上摆图案,家里没胶条,该怎么办呢?我们冥思苦想,可就是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姐姐问我“没有,问一下妈妈。”

于是我们向妈妈说了我们的烦恼,妈妈听了笑了笑,说:“把气球放在头发上蹭几下,放在墙上就行了。”这个办法行通了,可是这是为什么呢?我和姐姐去科学图书馆,借书终于在一本《科学小知识》上面查到了原来是静电的原因才吸上去的。

科学大家说近不近?只要细心观察就感觉生活处处有科学。

从小我的心中就一直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一直向太阳"微笑",这个疑问通过学习《十万个为什么》得出答案。初步开始揭开了向日葵向阳之谜。

原来向日葵的花盘下面茎干里有一种可以刺激细胞生长的激素,它叫做生长素。在晴天太阳光的照射下,背光一面的生长素比向光一面多,也长得快。这样,就使得整个花盘朝太阳点头,围着太阳转,好像它对着太阳"微笑"。还知道向日葵花盘是由100000小花组成的。

通过对《十万个为什么》学习,我知道水仙花栽在清水里也会生长、开花;植物睡觉是因为太累了;竹平时开花不结果,但也可以繁殖后代;剪取瓶插鲜花最好在中午进行;海底不是平坦的,像陆地一样有海岭、盆地、平原及海沟。等等知识。

身边的科学 篇6

一天晚饭后,我约了好朋友赵子鹏到华府山水去轮滑。在华府山水学轮滑的小朋友很多,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轮滑鞋,带着护具,排着整齐的队伍,可热闹啦!

我的轮滑鞋穿上去很舒服,滑行速度很快,整双鞋红与黑搭配,特别醒目,穿上它,我就会感觉帅气十足。我和赵子鹏比赛速度,我感觉自己像一道旋风一样疾驰而过,可赵子鹏滑得有些吃力,他被我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赵子鹏急的快要哭了,他向我提出换鞋穿。滑得水平不高,换鞋有什么用?我穿你的鞋照样能滑快!换就换吧!我立刻答应了赵子鹏的要求。我们互换轮滑鞋,又开始比赛了。唉呀,赵子鹏的鞋穿在我的脚上,不听使唤了,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也滑不快,急的“哇哇”大叫。赵子鹏穿上我的轮滑鞋,滑的有些得意忘形了,他飞快地转弯,没想到一下滑到了有积水的地方,“扑通”一声摔倒在地上,他不好意思地揉了揉屁股,朝着我挤眉弄眼。妈妈被我们逗得笑弯了腰。

我们俩的轮滑鞋为什么差别那么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妈妈,赵子鹏的鞋好难滑呀!我感觉这双鞋的轮子特别涩。”我把赵子鹏的鞋递给妈妈。妈妈仔细检查了鞋的轮子说:“他这双鞋的轮子是塑料的,滑行时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太大,所以就滑不快。”我好奇地问:“妈妈,什么是摩擦力?”妈妈说:“摩擦力就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它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而且摩擦力与物体受到的压力有关。”我又问:“妈妈,是不是摩擦力越小越好?”妈妈耐心地给我解释说:“那要看在什么方面。比如说,汽车轮胎,就是摩擦力越大越好,摩擦力越大,速度就越快。新轮胎表面的花纹凹凸不平,与地面接触时摩擦力大,跑快时不容易打滑,可时间久了,轮胎表面的花纹越来越平,就需要更换新轮胎了。轮滑鞋恰恰相反,摩擦力越小,速度就越快。刚才,赵子鹏转弯时滑倒,是因为他的鞋沾上了水,轮子与地面几乎没有了摩擦力才摔倒的。”

没想到,我们身边的科学还真不少,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学到很多知识。

身边的科学(二)

我们身边的科学知识可真不少,我知道为什么牛奶加热后会有一层皮,你知道吗?

我每天的早餐是牛奶和面包鸡蛋。一天,妈妈在给我热奶时,我发现牛奶上面有一层皮,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牛奶上会有一层皮呢?”妈妈说:“这个我也不知道,我们问问“老师”吧。”我说:“老师是谁呀?”妈妈说:“老师就是电脑呀!”

我们打开电脑,用百度进行搜索,噢,原来是这样啊:原来浮在牛奶表面的皮是凝固了的蛋白质,()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一旦受热就会凝固,凝固后就成了一层皮。

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只要你细心观察,总会发现的。

身边的科学作文大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身边做起 篇7

为什么我们要从自身来做起落实科学发展观呢?

首先,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 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中这一理论体系, 经济建设是基本前提, 发展是第一要义, 以人为本是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 制度建设是其重心。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 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其实质目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只有全面把握和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才能更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为我们的事业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 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 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 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科学发展观, 是我们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通过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能够自我反思, 自我培养, 自我改善, 自我提高, 不仅对自身的成长有益, 更利于我们更大程度地发挥才能, 为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更好更多的贡献。

最后,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使之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实际情况出发, 因时制宜, 突出重点, 从基础工作做起, 从具体工作入手, 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既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又要从实际出发, 提出分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积极而又扎实地推进。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 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 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我作为一位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 也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 认真分析现在我国的国情, 正确把握发展要求, 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 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具体表现在:

1. 通过认真学习, 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工作实践的措施办法

科学发展观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是理论创新的结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掌握贯穿其中的创新思维, 在学习中吸取理论精华, 在思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标, 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 要突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 自觉做科学发展观的信仰者、忠诚实践者和深入贯穿的有力推动者。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 带动周围的人, 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指导方针在今后的工作中扎实应用起来, 坚定贯彻下去。对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 我只有做到真信、真学, 才能逐步增强理论上的信心, 实践上的决心, 切实激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

2. 把科学发展观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

立足本职工作, 提高专业水平, 掌握新的知识, 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首先, 在思想上摒弃陈旧的思想和观念, 确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 以崭新的、先进的思维方式去应用于我的日常本职工作中, 针对工作中的新问题、新要求,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这些新问题和新要求, 切实将日常工作提升到一个更加有序、高效的层次。其次, 要全面应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方法去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改善和提升日常工作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3. 要增强服务意识, 创新服务理念, 拓展空间, 提升高度,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作为校外教育的主阵地, 我们担负着基础教育以外的, 主要是孩子业余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以及潜能的挖掘, 我们所做的正是“人口生意”。那么, 如何打造一个品牌的校外服务机构, 使我们的校外教育事业稳健发展,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广大的家长和孩子呢?首先, 我们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切实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 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加强学习, 紧跟时代的步伐, 树立工作一流、服务一流的意识, 工作用力干、用心干,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其次, 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服务理念, 关注流行文化,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了解孩子的需求, 关心他们生理心理问题, 关注他们的困难和障碍, 合理引导, 及时调整, 培养引导孩子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最后, 我们要关注政府的需求, 作为一个资源的分配者为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只有从这个高度出发, 我们才不至于局限在小问题、小集体、小利益上, 才能更好地加强行业间的联合, 拓展空间, 提升高度, 为社会输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寻找蕴藏在孩子身边的科学 篇8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科学 生活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幼儿就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总是主动地发现、探索周围的环境。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科学不是公式、定义,是身边的花草鱼虫,是常见的风云雨雪,是有趣的活动,是欢乐的游戏。有心的老师要善于在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活动内容来源于孩子的身边。

一、探究和认识动植物

幼儿生活周围存在无数有趣的自然现象,它们具体、直观、生动的形象,每时每刻都吸引幼儿。动植物是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它们始终围绕在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选择它们成为科学活动的内容,无疑能吸引孩子的目光。

春天来啦,天气逐渐暖和起来,万物复苏,我在自然角里种植了许多的种子,有绿豆、赤豆、花生、菜子等,上周五种下去的时候,大家都围着我看,在问:“老师,你在种什么呢?”“你用泥把种子盖住了,它能长出来?”“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来啊?”“长出来的芽都一样的吗?”一个个问号都从孩子的嘴里冒出,看到孩子这样的好奇,停下来听着孩子的疑问,于是我想到,做个小实验,把生长较快的绿豆分别放在三种环境下,干放、水中、泥土里,告诉大家,等到下周一的时候,再来看看这些种子的变化。孩子好不容易上学,一进教室就先跑到自然角观察绿豆的变化,放在水里的绿豆已经冒出芽来,可干放、泥里的绿豆一点变化都没有。孩子好奇地问:“老师,泥里的绿豆是不是因为被埋在泥里,所以它长不出来了呢?”通过观察和探索,幼儿感受到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不同的土质、阳光和温度的条件等,都会取得不同的效果。经过这次的小实验,孩子对植物的生长特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准备记录本,孩子记录下植物的生长变化和他们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还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

孩子除了发现种子的变化外,还注意到在旁边鱼缸里自由徜徉的金鱼和乌龟。动物和孩子有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关爱动物,对于它们的关注不亚于对植物的观察。小金鱼生活在水中,每天都要为金鱼换水喂食,一天当我刚跨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就赶紧跑来告诉我,小金鱼死了。大家都很伤心,但在伤心的同时,优优问我:“老师,金鱼是怎么死的?它昨天还好好的啊?”孩子对金鱼的死亡很疑惑,我发现多多在一旁不说话,经过了解,原来昨天多多肚子饿了,添了饭,他以为小金鱼也没吃饱,鱼食喂多了,结果小金鱼就死了。这时优优又问:“老师,小金鱼怎么吃饱了还要吃呢?”经过大家的调查发现,鱼在水中,食物也在水中,食物会随着金鱼的呼吸进入身体,呼吸是一刻也不会停止的,所以只要水中有食物他就一直在吃,不是它不懂餓。通过对动物的观察、饲养和照顾,会有许多的发现,我们在发现问题、调查解决和了解事实的真相后,大家都有种自豪感,为自己获得许多相关的经验和信息而激动。

二、认识和探究热点话题——珍惜资源,关爱环境

环境是我们生存的载体,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享受的同时,也给生存环境带来麻烦问题。像我们小时候随处可见迁徙的燕子、在夏夜里飞舞的萤火虫、池塘里黑乎乎的小蝌蚪,到了现在,只能用照片、课件向孩子展示。除此之外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土地的沙漠化、垃圾的大量存放、水资源的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凸显。《纲要》指出:“现代幼儿科学教育,更要求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幼儿对热点话题不亚于对身边的事物,与环境有关的话题,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关爱环境。从“禁塑令”到现在,我们以往使用的塑料袋已经被替代成环保袋,这个替换原因当然也逃不过孩子的眼睛。我们开展了设计环保袋,装饰环保袋,在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的过程中,除了制作外,还收获、了解使用环保袋的好处,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从这一点可以引申出其他资源保护的行为,看着孩子对此的热情不减,设计调查表,从生活细节里找出一些浪费资源的行为和导致的环境问题。在调查表中,孩子记录如下:外出吃饭用一次性筷子,因为要使用许多的木料,大量砍伐树木,会导致水土的流失,产生沙尘暴;平时使用的餐巾纸也是如此;还有开汽车尾气的排放,空调的温度……还请孩子想办法解决节约资源,自带或使用饭店里消毒的餐具;由原来的餐巾纸改用为手帕;少开汽车改坐公交或骑车;控制空调的温度。善用身边的有利时机,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响应社会提倡的低碳生活。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 篇9

身边的科学小知识:母鸡生蛋后为什么要咯咯地叫

母鸡生蛋后会咯咯地叫,这是一种高兴的行为,也是在向公鸡通报。母鸡生一个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短的要10~20分钟,长的要4~5个小时。刚进产蛋窝的母鸡,如果你去捉它会很快地逃出来。但是等它到一定时间时,即使你去捉它,它也不过是反毛竖起来宁可用嘴啄你的手,也不愿起立。因为这时候鸡蛋已经到了泄殖腔口(腔门口),母鸡正在集中集中精力把它生下来了呢!

同时,由于母鸡生一个蛋要消耗不少体力,所以生蛋之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它才会离开窝。这时候,它的精神呈兴奋状态,因此就咯咯地叫个不停,除了体现母性的自豪,还在通知伴侣,让公鸡在母鸡“高歌”的时候配种。

关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 篇10

所谓课程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本文所谈为广义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按功能,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按空间的分布,分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包括课内资源、课外资源和信息技术。主要有三个来源:学生、社会、知识。

二、語文课程的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语文即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只有充分挖掘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因地制宜,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只要你擦亮双眼,仔细观察,语文课程资源可谓俯拾皆是。

三、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方法有激趣、活动、选择、反馈等等。下面从人、事、景(境)、物、情五个不同角度加以阐述。

(一)人

1、教师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正面、侧面还是反面,其为人,其言谈,其举止都会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其成长经历、生活琐事、家庭、朋友,无不可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著名教育家于漪、魏书生的语文教育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教师轮流上课,利用资源优势,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同时,还可使学生有新鲜感、新奇感。成都市某小学打破传统的一个教师几年专教一届学生的做法,实行每两年教师年级循环制度。我想,目的之一就是充分挖掘学校自身的教师资源,让学生吸收不同教师的长处,感受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体味不同教师的人格魅力。当然,打破学校、地区、省市的教师资源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对师生双方来说,更是双赢。但目前来看,还不很现实。不过,教师自身资源的利用,贵身教而非言教。

2、学生

关注人的生活质量,人的生命质量是世界话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既要面向学生现实生活世界,如成长经历、经验、情感、兴趣、差异,自然环境,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童话世界;也要面向社会生活实践,反映社会、科技的发展水平,把学生从课堂领入社会生活的实践之中,拓展课程资源,还要面向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即个人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打开学生视野,穿越时空隧道,把过去、现在、未来人类的全部精神财富浓缩在一起。我们可以开展许多活动:每堂课拿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课前天天说”。每学期结合实际,确定一两个重点,学生自由选材,任意发挥。如:最新科技、时事动态、我看(谈、说等)、名人展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猜谜语、成语故事表演、趣味标点、明星模仿秀等活动,还结合书上的要求,让学生策划联欢会、进行封面设计,交流“长城”的有关资料,这样做到资源共享,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原来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它很容易,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智力差异: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有九种基本智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有自己智力的强项和弱项,有自己学习的风格。这就要求我们要尽量让学生表述与众不同的表现,合作小组要体现异质分组原则,给不同意见的学生更大展示自己的空间。

(二)事

包括古今中外之事,国际国内大事,校内校外之事,师生之事,日常生活小事。世界之窗,成语故事溯源,校园之星介绍,班级一周大事;学生家庭生活;日常生活话题,如国庆期间成都市第一届花卉展、成都市蝴蝶展、龙泉驿区一年一度的桃花节、艺术月活动、手抄报比赛、板报评比等……各种活动、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都是课程资源,都可以进行开发利用。作为航天的一员,我们关注航天,把它当作重点来开发,航天发展史,航天精神,航天英雄故事都可成为我们的话题;作为龙泉的一份子,宣传“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果之乡的美,也应成为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三)景(境)

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与课外信息资源沟通,与课外社会现实现象沟通。自然景物包括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物古迹。如桃花山、龙泉湖、宝狮湖、石经寺……社会环境包括风俗民情,如落带古镇、客家文化研究、火龙节、泼水节,桃花节、枇杷节,航天精神,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如神舟5号升空、奥运会成功申办、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我们提倡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生活。

校园文化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境。文明用语、名人名言、师生书画、警示语言等,都可给我们每一个人以教育,启迪、引导、暗示、帮助。

(四)物

1、教室和学校

其结构、布局、陈设,其最初的样子、以前的故事、今后的发展,都值得我们去观察、思考、联想、想象。活动是教学发生的基础。教室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应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教室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班级教室,除了学校统一要求布置的外,师生可根据教学内容,活动要求,兴趣爱好灵活布置,不拘一格。座位安排也不必统一的横与竖,可弧形,可扇形,可圆形,可成一堆。

2、教材

教科书、自读课本、教学挂图,课外读本、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其设计、编排、封面封底、插图、内容无不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

3、信息技术

这是一个全新的打破了时空界限而无限宽广的令年轻人和有识之士神往的领域,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在短时间里掌握大量的信息,这样你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抢得先机,赢得时间,才能获得成功,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学习、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

4、其他学科

自然、社会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知识都可作为语文的学习资源进行开发,这些知识的学习,也是为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只有学会了做人,这样拥有了知识才能造福人类,否则,知识越多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

(五)情

人间至爱是真情。亲情,友情,爱情;手足情,骨肉情,同学情,同志情,老乡情;相见之情,离别之情;喜悦之情,悲伤之情;悔恨之情,感动之情……情,情满天下;情,情满人间。我们要充分挖掘,充分体味,充分感受,充分描绘这人间真情。

上一篇:爱岗位敬业 乐于奉献下一篇:洗煤厂厂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