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信息化建设(推荐10篇)
申请指南
一、指导思想
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未来五年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使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的发展目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拟在住房保障司的支持下,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以下简称采购平台),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质量和性能,降低建设成本,实现保障性住房的可持续发展。
二、原则与目标
1.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吸收广大优秀知名住宅部品和材料企业加入采购平台,为保障性住房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
2.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在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为广大中低收入家庭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建设节能省地型保障性住房。
3.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者的采购行为,加强对保障性住房产品和材料使用的监管,切实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质量和性能。
4.为降低采购成本,切实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服务,采购平台将在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下,为供需双方提供完全公益、免费的服务。
三、申报类别
供货企业的申报类别:
覆盖住宅生产建设和装饰装修过程中全部设备、材料和部品,包括:结构预制构件、钢材、水泥、墙体保温系统、模板、脚手架、腻子、建筑门窗、建筑涂料、木结构房屋、规格材及建筑用木制品、防水卷材、散热器、门窗配套件、扣件、砌块、厨房家具、建筑模板、地板及人造板、管件管材、屋面和屋面瓦、遮阳部品、装配式装修、太阳能系统、建筑新风换气系统、水处理系统、热泵系统、建筑智能化、垃圾处理系统、瓷砖等。
四、供货企业的准入条件
1.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2.具有国家及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资质证明和许可证书;
3.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经营业绩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4.有依法纳税、金融信用记录;
5.在从事的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和不良口碑;
6.入库的材料、部品部件供应商必须符合住宅产业化发展要求,在市场上比较成熟,具有一定供应规模与能力,确保售后服务质量;
7.部品部件和材料供应商的年销售额在一定规模以上;
8.部品部件和材料必须通过国家级认证机构颁发的产品认证;
9.部品部件和材料企业在采购平台的销售价格不高于承诺参考价;
10.认可并遵守采购平台的各项规定及章程。
五、供货企业的申报程序
1.注册登记企业和产品基本信息,上传相关的证明材料。
2.系统审核通过后,打印网上申报生成的材料和承诺书,由法定代表人签字,加盖公章。
3.企业带相关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面交采购平台进行核查。
4.经审核通过并进行备案的企业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的注册会员;
5.供应商按采购平台要求,对通过审核的部品和材料进行客观真实的展示与介绍。
六.供货企业需当面提交的相关资料
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2.由税务部门出具的该企业纳税情况证明材料(复印件加盖公章);
3.如果是代理商、经销商,需要提交代理商、经销商资格证明(尤其是国外的住宅部品);
4.按国家规定应取得的资格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资质等级证书,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特约经销商证书等文件;
5.加盖公章的申请书原件。
6.采购平台或采购人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供应商将上述材料加盖本公司公章并装订成册(规格为标准A4纸),一式两份,递交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备案。
七、开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装修单位、监理单位及物业管理企业用户的申报程序
1.选择用户类型,注册登记基本信息,上传相关的证明材料,下载承诺书并邮寄相关材料。
2.系统审核通过后,便可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的注册会员;
八、采购平台的运行管理
1.供给企业展示的产品必须与审核通过的产品相一致。如有违规行为,将在采购平台曝光台上发布;情节严重的或已造成恶劣影响的,将清除采购平台。
2.为建立良好的生态信息环境,根据备案合同的交易额、成交笔数、成交数量、成交种类、用户的评价等指标,自动进行排序。所有排序不能有任何主观和人为因素。
3.建立供需企业投诉渠道与沟通协调机制。需求方有权对部品部件和材料供应商的供货时间、产品质量与服务等问题进行投诉;供给方会员有权对需求方的资金拨付延迟等内容进行投诉。
4.采购平台将建立投诉与沟通机制。对于投诉反映的问题,如有需要,可请当地产业化工作机构和相关专业人员协助进行甄别。如果投诉属实,将在采购平台上公布投诉内容与处理结果。
5.投诉问题比较严重的,经调查并论证后,将从采购平台清除,且三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进入。
6.供货企业如果两年内没有成交记录,说明提供的产品不被市场认可,或价格没有优势,或市场信誉口碑较差,采购平台将自动清除。再进入时需要重新提出申请。
九、联系方式
电 话:010-58934680
一、2008-2012年莱州市住房保障信息化状况
由于当时住房保障系统没有统一的技术规范, 所谓住房保障信息化主要是依靠工作人员对当地住房保障政策的理解, 按工作需求由相关技术人员编制的一个简单的工作程序, 与国家、省对住房保障工作的要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 在公共服务、业务应用、信息共享方面远远不能满足住房保障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一是底子薄。县级城市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起步晚、投入少, 缺少专业人才, 现有工作人员对住房保障业务软件和办公软件的操作不熟悉, 导致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缓慢, 住房保障信息化急需加大基础投入和人员培训。二是少标准。至2012年底, 住房保障业务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 编码格式、数据结构和各种业务表单、审核流程、授权管理等均未形成统一规范标准, 造成信息孤岛、难以整合。另外, 住房保障业务的多样化、管理的复杂性、地方性等也造成了业务系统的复杂和难以关联。三是各自为政。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住房保障信息化也处于初始阶段, 也在摸索, 没有统一规划和统一的数据库, 各县市的信息化管理各自为政, 很多住房保障业务还处于手工、纸质件办理的阶段, 数据查询及统计不便, 不能实现上下级部门、同级部门纵向横向的互联互通及信息资源共享。
二、努力加强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
2012年11月2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行业标准《住房保障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CJJ/T196-2012) , 自2013年3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为新时期住房保障部门建立安全可靠的住房保障业务管理体系, 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 确定整体建设目标
今年初, 根据技术规范和住房保障工作的发展方向, 莱州市住房保障中心确定了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一是数据管理集中化。建设统一的数据中心, 将历史数据和分散数据集中收集到数据中心统一分类存储, 提高业务系统数据在分析、统计、汇总、查询等方面的应用水平。二是政务管理平台化。构建住房保障业务支撑平台, 实现业务分析、运行、管理和监控集成一体, 为各种业务的和非业务的需求提供技术解决方案。逐步形成市、街道、社区三级工作人员的统一业务办公平台以及领导的决策支持平台。三是业务管理体系化。建立包括保障对象准入、资金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保障对象动态管理、综合办公、领导决策及基础应用等多个领域的业务应用系统。
2. 实施原则
一是整体规划。住房保障信息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立足长远, 整体规划, 分步实施。二是集中建设。住房保障中心统筹建设, 逐步推进各街道和社区通过网络在全市使用。三是严格执行标准。住房保障信息化必须谨遵行业标准规范, 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四是注重实效。从实际操作入手, 以提高工作效率, 满足群众需求, 注重管理实效为系统建设的主要目的。
3. 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人才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莱州市住房保障中心信息技术工作人员是中心培养的一批既熟悉住房保障业务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负责系统的建设维护、业务培训和技术支持。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信息化建设完善需稳定经费来源, 中心在已落实系统前阶段建设投入的同时, 对后续开发、运行维护、数据更新经及人员培训所需的经常性经费开支也做好协调落实计划。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对软硬件系统的运行维护、用户管理、流程控制、安全控制和协同互动等行为进行规范, 确保系统的正常动行。建立数据管理制度, 规范数据采集与汇交、维护与更新、交换与共享制度, 实现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 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准确性。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与保密制度, 确保系统和数据运行安全可靠。
三、信息化建设成效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青岛市委、市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为破解“住房难”问题、构建和谐幸福的城市所采取的一项创新性的工作。四方区为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打造宜居幸福城市,坚持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与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结合起来,努力在确保居民“有得住、住得好”上走在全市前列,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上,严把规划、设计、施工、配套和后期管理等环节,真正凝心聚力办好事。
为了给居民创造优越的居住环境,四方区坚持把中央大型企业开发与地方国有企业参与结合起来,努力在创新项目运作模式上走在全市前列,切实发挥政府在项目运作及后期分配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引入中央大型企业联合提高项目品质,坚持以“统一规划、捆绑开发”破解老城区开发难题,引进万科、保利等知名房地产商参与成片开发,城区开发规模和档次不断提升,同时安排主管部门全程协调,确保居民利益。一方面高标准规划设计,做到标准适度、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实用:一方面高标准配建服务设施,在保障性住房集中区域规划配建幼儿园、中小学校、活动中心、商贸设施和医疗服务机构等,使入住家庭享受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
2011年11月24日下午,四方区举行2011年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公开摇号。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前期经街道办事处、区住房保障中心联合审核、公示,确定了338户入围家庭。依据房源和申请家庭数量的实际情况,有319户符合条件的家庭分配到新居,此次房源位置将全部在康居公寓。
针对康居公寓入住居民结构复杂、低收入群体较多的实际情况,将原规划的开放式小区改造为封闭式小区。为做好康居公寓的物业管理工作,四方区房产管理处抽调专业人员建了物业管理中心,设置物管部、设备设施及工程部、综合部、秩序维护部、保洁及绿化部五个部门,全面负责小区租金和物业服务费的收缴、房屋及公共设施设备维修、网点管理、治安秩序和保洁等各项管理工作,增强群众幸福感,提高群众满意度,同时做到高标准实施常态管理。集中建设的小区竣工之时,即做到区直和街道相关社区服务以及物业管理同步进驻到位。
地处四方的洛阳路片区保障性住房项目,是青岛市201 0年市重点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试点项目。该项目位于洛阳路以南、周口路以东、康居公寓以北、重庆南路以西,规划占地约15]5平方米,项目各项公共设施配套齐全:一所30班小学,两所幼儿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及配套公建约3.4万平方米,包含老年活动中心、居民健身场所、社区卫生所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项目一期占地面积52993.2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262502.08平方米,已于2010年11月30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基本全部主体封顶。计划2012年10月20日竣工,12月30日前交房,圆了青岛市3000多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梦。
四方区着力解决社会夹心层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实现了“一个超额、两个率先”,即:2008年至2010年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9647套,其中廉租房2764套,占2764套任务总量的100%;经济适用房6883套,占6459套任务总量的107%。超额完成了市政府第一轮保障性住房建设三年目标任务;201 O年全市规模最大的廉租住房示范项目康居公寓顺利建成并完成实物配租,率先在全市实现了符合廉租住房条件家庭的应保尽保。
2、关注民生 构建和谐 利民工程 功在千秋
3、把保障性住房建成民心工程
4、构建住房保障体系 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5、让低收入“居者有其屋”
6、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
7、为大众建房 为百姓造福
8、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9、让困难群众早日住上保障房
10、扎实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确保公开公正公平分配
11、构筑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12、保障房托起安居梦
13、住房 是一个温暖家庭的重要符号
14、早日实现住有所居
15、既要让人有得住 还要让人住得好
16、注重提升保障房品质
17、住有所居 应保尽保
18、提速度 重质量 保公平
19、让政策阳光温暖更多住房困难群众
保障性住房是重要的民生工程,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百姓福祉。日前,拖船镇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辖区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通过理顺内部工作机制、创新制度、学习专项政策等方式,提升人员能力、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加快了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任务进度。
为继续推进保障性住房项目落地,拖船镇建立了保障性住房监察效能全程督办机制。形成了由镇主要领导亲自主抓,拖船镇土管所全程督办,土地利用科专员专项推进的联动工作机制。由镇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协调推进;监察效能科对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户型建筑面积、销售方式、产权等各环节工作实施全程督办;土地利用科专员专项推进项目用地选址及预审等工作,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快了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任务进度。
此外,通过对已供地及待供地的保障性住房项目用地分析,征转地及房屋拆迁是保障性住房项目用地供应的主要障碍。解决这类障碍需要工作人员熟悉掌握各类征转地和拆迁补偿等有关政策。另外,保障性住房供应种类较多,相关政策性文件繁杂,也对工作人员的政策掌握度提出较高要求。为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拖船镇加强了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梳理、学习。
为了实现市委市政法“三个基地”的建设发展目标,根据国际国内塑料编织袋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立足于本地区工业产业的发展,我公司决定新建“年产3亿条塑料编织袋生产线项目”,对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当地农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区塑料编织产业发展,促进定西市当地的经济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约为1062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62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000万元。投资构成为:建筑工程费用2865万元,设备购置费用2760万元。项目建成后营业收入3.32亿元,年实现税收996万元。总投资收益率25%。本项目的实施,可充分发挥投资企业的技术与管理优势,以及定西市丰富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优势。
明年项目投产后需要各类技术人员1000余人,其中300余人是从西南地区高薪招聘的专业技术工人,职工大部分都在附近条件极其简陋的民房内租住,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很大程度分散了工作人员的精力,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严重的影响了工作质量。导致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很大,人才流失现象严重。极大的困扰和制约了我公司发展,解决职工住房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 我国对城市住房实行规划调控的背景
我国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这个时期我国的城市住房保障主要采用了“实物分房”的手段,以福利制、供给制等分配方式为主要特征。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这种住房制度难以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我国对住房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其纳入了商品经济的轨道,由“实物分房”转变成了“货币购房”。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和人口向城市集中,使得城市土地供应紧张,导致城市住房供应的绝对紧缺,同时土地价格上涨所引起的房价上涨,超出了普通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购买能力,造成城市住房供应的相对紧缺。房屋供应以及居民购买力之间的矛盾完全依靠市场很难解决,这就需要政府进行调控,建立完善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1998年,为适应建立住房新体制的要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宅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文件)提出,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200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发[2003]18号文件)提出要完善住房供应政策,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经过逐步的完善调整,我国的城市住房基本上形成了市场和政府共同承担的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系,在住房保障方面基本形成了梯度性的保障制度,其核心是“对不同收入的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体系”:对高收入家庭提供商品房,实行市场价;对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适用房,实行政府指导价;对最低收入家庭提供廉租房,实行政府定价。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城市住房保障主要包括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三种,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措施。
住房保障制度自实施以来,各地政府加大了对经济适用房的投入,制定了廉租房政策的实施办法,这在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平抑房价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有许多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紊乱等问题,可见单纯的住房政策和金融政策对保障性住房的实施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人们开始需求新的手段,规划作为一种从空间和权属关系上进行调控的政策手段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规划调控在住房保障中的作用,建设部已经发文(37号文)将住房建设规划列入地方规划工作的内容,而各级城市政府也纷纷编制了城市住房建设规划,我国进入了规划调控市场住房的阶段。
2 城市住房建设规划
由于我国的城市住房建设规划还处于起步阶段,也不属于法定规划范畴(只是通过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而间接的确定自己的法定地位),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范式,而且由于各地住房供应的具体情况不同,各城市在编制规划中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但其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调整城市住房供应结构,使得人人都有合适的住房,规划的重点是保障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供应,所以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和一般框架基本一致。本文分析研究了十几个城市住房建设规划如广州、大连、银川、石家庄等,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其基本框架。
2.1 规划基本框架
在深化落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等以及相关规划的前提下,结合现状调研,基本上形成了从战略规划※空间规划※支撑体系规划的规划框架。战略规划主要包括了住房需求预测、住房建设目标以及计划等内容;空间规划主要指的是住房建设用地规划;支撑系统主要包括住房建设政策进而建议以及规划实施政策和建议。其主要内容包括:
1)住房现状以及需求预测。现状是规划的基础,因此必须对住房现状进行必要、有效、充分、到位的分析。住房现状应包括现状住房总量(包括套数以及建筑总面积)和住房结构(包括空间布局结构以及类型组成结构)两部分。同样,需求预测要根据人口规模,结合人口结构特征、居民消费特征等因素,对住房需求进行预测,结构也包括了住房总量以及住房结构两部分。
2)住房建设目标和计划。住房建设目标包括了总量目标以及结构指引。总量目标包括住房套数以及建筑总面积。结构指引主要是确定各类型住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及商品房)的建设比例以及建设数量。建设计划主要是分年度的建设目标,以保证总的建设目标顺利实施。
3)住房建设用地规划。该部分是将建设目标以及计划落实到城市空间的重要环节,包括住房建设总体用地布局、用地供应总量、用地供应结构指引以及土地供应年度计划四个主要方面。
4)住房建设政策与策略。主要包括土地供应与管理政策、商品房的建设管理、经济适用房的建设管理等,以确保住房建设所需要的土地供应的保障和相关资金支持。
5)规划实施措施与政策建议。寻求行政、法规、税收、信贷等政策支持使规划真正落到实处,成为可操作性强的规划。
住房建设规划技术路线图见图1。
2.2 规划调控保障性住房建设措施
1)明确了保障性住房总量、用地布局、年度建设计划。
在需求预测、住房建设目标以及计划中,均明确规定了政府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如“广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中,需求预测方面:规划期内的住房建设需求量取5 350万m2,其中,廉租房需求量为60万m2,经济适用住房和新社区住房需求量为840万m2;住房建设目标方面:规划期内,建设政府保障性住房11.43万套,建筑面积900万m2;年度计划方面:2006年,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1.02万套,建筑面积77万m2;土地供应方面:规划期内,供应450 hm2政府保障性住房用地,并且保障性住房总量还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规划期内,广州市建设各类住房56.24万套,总建筑面积5 350万m2,其中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面积占到了16.8%。
2)采用行政、金融、舆论监督等多种策略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
由于开发保障性住房的利润较小,在建设中往往得不到落实,其启动经常会晚于其他商品房甚至其建设用地会被挪用于建设其他类型的住房,针对这种现象,规划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如“广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中规划指出应继续加大住房用地的储备和供应,尤其是政府保障性住房供应,要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停止别墅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供应,严格限制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土地供应;全市年度土地出让金的一定资金要用于廉租房,在资金上保证了廉租房的建设;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息披露和正确的舆论引导,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确保政府建设的保障性住房真正能使中低收入家庭受惠。
2.3 保障性住房规划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住房建设规划将保障性住房作为重要的内容纳入其中,但是在执行中保障性住房规划却遭遇了无法兑现的尴尬。保障性住房在实际的建设开发推进中要远远滞后于中高档商品房;其用地在实际建设中被工业、商业等其他项目类型的用地挤占,甚至保障性住房用地的开发意图被开发商篡改;建设的经济适用房相关的配套设施配置不齐,难以吸引人们入住。规划在实施中出现了问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1)规划本身编制时存在缺陷;2)外在因素使得规划不能实施。
1)目前城市规划对住房市场的调控在我国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建设部已经发文将住房建设规划列入了地方规划工作的内容,但是从我国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来看,针对住房还主要是集中在金融和住房资源的社会分配问题,而设计规划调控的几乎没有,这就不仅导致规划调控保障性住房缺乏政策指导,也没有明确规划的法定地位,削弱了规划对住房的调控能力,不能保证规划内容的实施。
2)规划调控的手段不能调动开发者的积极性。目前规划对于保障性住房的调控重点是增加房源的供应,但其建设缺乏资金支持,资金来源主要是城市的土地出让净收益,这种融资方式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属于硬性摊派,自然积极性不高,而开发经济适用房的利润又很低,在利益的驱使下,规划用地性质很容易被改变。
3)规划没有充分考虑保障性住房使用者的切身需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实不够。由于成本的原因,保障性住房往往被设置在新城或者是偏远的郊区,市政设施不齐、生活配套缺乏、交通出行不便,增加了居住者的生活成本。
3 住房建设规划改进建议
针对保障性住房规划的问题,结合原因分析,笔者给出下列改进建议,希望规划能够对城市住房有更好的调控作用。
3.1 深入分析现状,科学预测需求
因为制定城市住房建设规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所以在现状调研时应加强对经济适用房以及廉租房建设情况的了解,包括建设总量、结构、居民实际居住条件、居民消费特征、空间布局、交易情况等。但在目前的许多规划中,现状分析太过简单,有的甚至仅包括了全市住房建筑的总面积,显然这对深入了解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远远不够的,也不利于下一步的需求预测和布局安排。
需求预测,在一定程度上是规划编制工作最重要的依据。因此,在编制的过程中要利用好住房现状调查的既有成果,掌握当地住房现状总量、结构、居民实际居住条件、消费特征等信息,并结合资源、环境、人口等约束条件状况加以修正,科学预测出未来住房的合理需求。
3.2 合理布局住房,落实配套设施
国外经验表明,中低收入家庭居住过于集中,容易形成“贫民窟”,从而会引发各种社会问题,美国已经开始炸掉一些中低收入集中区就是基于此原因,所以规划住房布局要适当考虑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混合,采取“大分散、小集中”的总体布局方式。保障性住房应该布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因为其使用者主要依靠公共交通,这就意味着最好建设在老城区或者是交通发达的郊区,但这些地区由于区位条件好,其地价相对来说也会高,而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利润又很低,这就需要协调各方关系。
此外,相关的市政设施、生活配套设施要配备齐全,注重小区的环境营造、景观设计,不仅在量上保证“居者有其屋”,而且也要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宜人舒适的居住环境。
3.3 营造社区活力,适当安排就业
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是“授之以鱼”的做法,他们的生存能力依然很弱,不能摆脱困境,所以我们在规划时,能够尽量考虑“授之以鱼”,居所周边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的工作。
3.4 明确法定地位,获得政策支持
住房建设规划只是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近期规划的组成部分,还没有被明确进行调控的合法地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规划对住房的调控能力,从而导致规划建设用地性质被篡改的现象发生。相比之下,英国环境部1991年的7/91号文件、2000年的住房指导手册PPG3和地方的一些法规都确立了规划调控的主导地位,并对调控的措施、内容进行了宏观指导,形成了综合的、行之有效的调控体系,从而保障了规划的顺利执行。
调控城市住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鲜题,需要多个部门进行协作,获得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在保证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方面,可由建设局、土地局、发改委、民政局、监察机关等相关部门联手,对项目实施审批控制、土地供应控制、供地后监察等,严督落实。
4 结语
国外经验表明,规划是调控城市住房的一种有效手段,编制合理有效的住房建设规划,对解决我国中低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摘要:从住房建设规划入手,探讨规划的基本框架以及调控保障性住房建设采取的措施,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给出相关改进建议,以充分发挥住房建设规划的作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对策建议
一、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当前问题
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各地不同程度地有所反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卖地财政”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步伐
土地供应难保证。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供应上,地方政府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确保保障房土地应保尽保无疑会影响地方“土地财政”的收入,如果保证不了土地供应保障房建设任务根本不可能如期完成。事实上,不少地方政府过多考虑的是土地出让带来的地方财政收入,未能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供足够的土地供应,导致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土地得不到保证。用于保障房建设的村集体土地要转为建设用地后,地方政府才能划拨,其间的审批等程序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周期。
优惠政策难落实。尽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制定了一些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地各部门认识上的距离和工作上的重视程度不同,造成诸如财税方面给予保障房参建企业税收优惠或减免,金融方面给予政策性贷款和一定的财政贴息,土地供给方面给予一定幅度的土地出让价格优惠、经济适用住房以政府划拨方式提供土地等措施难以及时落实到位。
1.2 规划建设的相对偏远实际上形成了保障性住房的“保障不保质”
一是建筑风格千篇一律。相对于商品房来说,保障性住房均为中小户型,在建筑上更加注重土地等方面的节约利用,因此多为单元式楼房格局,楼体基本方方正正,楼间距比较狭窄,小区内绿化面积很小,可供公共设施建设的空间不足,不能形成特色各异的建筑风格。
二是居民出行比较困难。由于受中心城区用地的紧张以及繁华地带商业开发价值的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保障性住房根本不可能建设在城市交通、物流、居民就医和子女上学等比较方便的主城区,城郊甚至更远的农村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首选区域。这样,就给入住保障性住房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出行带来许多困难,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居住成本与开支,而且还不利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是住房配套设施建设难以及时到位。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对偏远,城镇道路、商业、供水、电力、燃气等设施不能做到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同步,有的地方保障性安居工程完工后,有关部门因为项目立项、审批以及考虑一次性投入较大等问题,配套设施建设迟迟不能开工,导致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路、水、电、气等无法正常到位,政府部门真正协调起来也困难重重,住房困难家庭只得无限期等待。
二、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施工阶段,在工期目标和投资目标宏观控制的前提下,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质量尤其重要,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因此,在保障性住房工程施工阶段,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应该是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质量管理。
2.1 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
核查承包单位的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体系 加强材料、设备、构配件的报验。需要做现场复试的材料,必须按见证取样的有关规定进行见证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到工程上,凡是因入场检验或见证取样不合格的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必须在我监理人员的见证下限期清退出场,绝不允许使用在工程上。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及主要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方案。
2.2 工程质量事中控制
项目部监理人员对施工现场有目的地进行巡视检查,对施工过程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重点部位和关键控制点进行旁站,对所发现的问题要求承包单位改正。按有关规定对隐蔽工程在承包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对隐蔽工程的内容到现场进行检测、核查,对不符合要求部位,要求承包单位整改,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3 工程质量事后控制
为了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质量,我们坚持“严格把关与积极预防相结合,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履行监理职责,严把各道工序施工质量关,严把隐蔽工程的质量关,严把重点部位的质量关,严把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的质量关,严把竣工验收关等。为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质量管理保驾护航。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以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
考虑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实际情况,近十年来保障性住房主要发展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在公共租赁房方面十分欠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考慮建设以公共租赁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体系。
在住房租金补贴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的家庭收入、身体状况和个人人均住宅面积等方面制定住房补贴标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变动而变动。对于情况特殊困难的家庭可以减免或者增加补贴的方式,保障其住房的权利。 公共租赁房是针对“央心层”而设立的,对于空缺的房屋可以考虑适当的扩大保障对象,让那些没有申请到经济适用房或者廉租房的人群居住,从而缓解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住房压力,使得人人有房可住。
另外,要规范公共租赁房的租赁市场,设定合理的租金价格,使其略低于市场租金,以此来规避由于价格太低而带来的道德风险。同时,要考虑公共租赁房的建设位置、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等方面的问题,以保证适宜居住的水平。
3.2 多渠道筹集资金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保障房资金筹集机制、组建保障性住房专用投融资平台成为必然之路。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于政府投资,加大政府预算安排,才能保证吕梁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顺利进行,不因为资金的脱节而停滞。近年来,吕梁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大,资金缺口也比较大,因此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预算安排,是解决吕梁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问题的首要。
3.3 加强保障性住房监督管理
建立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作为稀缺的公共资源,相关政府职能机构必须保证保障性住房的配置、公共住房保障政策的制定实施的准确执行并对对公共住房进行适度的干预和调节。 上世纪60年代,美国150个城市发生居民骚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住房问题,这迫使美国政府开始重视住房保障工作并专门成立联邦政府的房屋行政署,主要负责公共住房管理。只有成立起专门的住房管理机构,使得有专门的负责人为此项目服务,才能使得这项工作更顺利的进行。
建立专门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在房价快速上涨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长期战略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涉及多个管理环节、多个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建设管理机构,协调和统筹各部门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方面的职能,促使各个部门相互配合,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能够真正的保障低收入家庭享受保障性住房的权利,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
参考文献:
[1] 董庆辉. 浅谈如何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监控措施. 科技信息.2012
[2] 马楠. 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县全面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按照新人常预[2009]3号文件精神和市里实施方案要求,七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财工委全体工作人员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同志的带领下,对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在这次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听取了县政府关于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情况的汇报,察看了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情况,走访了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户,到有关部门查阅了有关档案材料,还到房管局有关单位开展了相关的调研活动。通过调研,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现将调研情况的报告如下:
一、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把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各项工作,我县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开始启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近年来,县政府把保障性住房建设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组长,政府办、监察局、建设局、计委、财政局、国土局、物价局、电力公司,城关镇等有关单位主管领导为成员,全面负责这项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部署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确定了目标任务,指定了责任人,在县财政困难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多方筹集资金,创新工作思路,认真推动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工作。
(二)扎实工作,措施到位。
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责任,扎实推进住房保障各项工作。结合获嘉实际,下发了《××县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县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等一批政策规章,确定了低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开展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调查,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基本上摸清了有关情况,按要求建立了档案,进行动态管理。为保证住房保障任务如期完成,县政府与各有关单位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各单位明确职责,扎实推进廉租住房建设,努力实现住房保障工作目标。
(三)狠抓落实,成效初显。
由于领导重视,有关部门扎实工作,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得到较好的开展。我县××经济适用房小区位于县城南干道西段南侧,占地面积16777.09平方米,建筑面积2362802平方米,共7栋,230户。正在竣工验收,近期即能交付使用;2008年申报的××安居小区配建廉租住房工程项目,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共100套廉租住房,计划投资500万元。由中标方于2009年3月12日正式破土动工,到目前为止主体工程及室内外粉刷已经完成。该工程已落实中央新增投资补助资金150万元,省财政预算内补助资金60万元,其余290万元应有县财政配套,县财政已落实配套资金90万元,缺口200万元。目前为止,县财政局基建股按工程进度已拨付工程款255.7726万元,9月初可以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2009年申报的阳光苑廉租住房小区建设项目,现已落实中央投资补助资金600万元。2009年7月1日正式破土动工,基础垫层正在施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的住房保障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情况来看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紧缺。
我县财政较为困难,财政安排的住房保障资金偏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缺口较大。由于资金不到位,加上筹集资金的办法不多,造成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严重紧缺。
(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力度不够大。
我县城镇相当部分家庭收入较低,买不起商品房,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职工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我县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力度不够大,远远不能满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
(三)部门协作有待完善。
住房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发改(物价)、建设、规划、国土、财政等部门,需要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密切配合。但从调研情况来看,尚未建立跨部门的住房保障联席制度,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有待完善。
三、意见和建议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县政府从践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重视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按上级政府的要求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一)深化认识,进一步推进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
县政府要充分认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是执政为民理念的体现,是改善民生、关注低收入群体切身利益的大事,对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有重大意义。要增强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加大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力度。在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认真研究,破解难题,加快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二)加大筹集资金的力度,保证廉租住房建设的进行。
廉租住房建设是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点,县政府要千方百计解决廉租住房建设资金紧缺的问题。要将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资金纳入预算安排,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价格水平逐年递增;此外,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可以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方式,筹措廉租住房保障资金;要想办法争取更多的省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和廉租住房保障专项补助资金。财政部门对上级政府住房保障补助资金要实行专户管理,及时拨付,做到专项专用。
(三)逐步完善住房保障配套政策和运行机制。
时间:2011-05-25 08:17:58来源:经济日报作者:
------------------
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 0
[提要]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需要创新思路,完善政策,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要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落实工作,需要充分认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公益性、安全性和长期性。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需要创新思路,完善政策,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建设保障性住房3600万套,其中2011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据估计,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约1.3万亿元至1.4万亿元。今年中央财政进一步增加了对地方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资金,由去年的700多亿元增加到1000亿元以上,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缺口仍很大。
未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以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为重点。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具有资金需求量大、租金水平较低、公益性较强、投资回收期长等特点,因此,在资金的进入、期限的配置、稳定运行和退出方面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作好相应的安排。
相关新闻:
宁波将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做到“应保尽保”
内蒙古鄂尔多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
汪义达:规范租金管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南宁:保障性住房资金有望得到破解
日政策金融公库下调企业保障性贷款利率
我们看到,一些地区结合当地实际,在政府主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在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做法主要包括:发挥保障性安居工程专用融资平台作用,吸引信贷资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社会资金等多元化资金进入,满足大规模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资金需求;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和土地封闭运行,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政府通过注入土地、商业地产等优质资产确保资金还款来源;加快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拓宽融资渠道,调动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房建设的积极性。
实践显示,只要政府支持到位、政策设计得好,就能吸引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
要做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落实工作,需要充分认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公益性、安全性和长期性。
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加大投入,除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外,地方政府应充实保障性住房专用融资平台并加强管理,吸引资金进入。要充分发挥国开行政策性银行中长期贷款的优势和对商业贷款的引导作用。要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对公租房、棚改房建设,要按规定实行土地划拨方式供应,这既能降低建设
成本和租金水平,又能增强融资的吸引力。金融机构要以保本微利为导向,把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自身的社会责任,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优惠。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巨大,要确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不仅关乎民生利益,也直接影响着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行。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建设单位等相关环节要建立起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要加强账户管理,合规运作,确保资金安全运行,防止资金被挪作他用;要充分发挥审计、检查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强监督检查,杜绝违规行为,确保资金有效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回收期较长,要确保资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运行。地方政府要确保保障性住房资金有稳定的还款源,满足金融资金可持续的要求。金融机构要加强还款保障机制的设计和建设。要加快金融创新,通过票据融资、保障房投资基金等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发展公租房,应合理确定租金水平,建立健全租金动态调整机制,既使租住群众能承受,又使融资主体有回报,实现可持续发展。
保障性住房建设既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只要相关各方共同努力,开拓创新,就能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保障性住房融资之路,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 王炜)为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并拓宽保障性政府昂建设资金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发改委、人民银行、监察部、审计署、银监会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按照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实施意见》提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发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必须定向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列入保障性住房规划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用房、特大城市政府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禁止用于商品住房开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保障公积金缴存职工的合法权益,《实施意见》特别强调,应在优先保证职工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留足备付准备金的前提下,可将50%以内的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贷款利率按照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浮10%执行,严格控制贷款规模,禁止无偿调拨使用。试点不改变缴存职工住房公积金所有权,不影响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在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时,必须征求缴存职工意见。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要及时公布试点的建设规模、开发单位、建设成本、供应对象等内容,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同时,利用住房公积金贷款建设保障性住房,必须严格控制供应对象,面向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完善申请、审核、轮候、复核等制度,加强动态管理。在同等条件下,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职工,优先购买或租赁。
为加强贷款管理、保证资金安全,《实施意见》明确,必须加强贷款管理,保证资金安全。一是设立资金监管专项账户,对贷款资金流动实行全程封闭管理。二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对贷款项目进行严格评审,并提交试点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审议、人民政府批准。三
是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要加强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切实防范贷款风险。四是落实贷款抵押,借款人必须以在建项目、房产或土地使用权足额抵押,不得重复抵押。五是规定试点城市政府承担落实偿还贷款的责任,确保贷款本息按时偿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增加住房公积金收益,实现住房公积金保值增值;有利于带动住房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推动实现“住有所居”目标。
【保障性住房信息化建设】推荐阅读:
合浦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05-27
廉租住房建设及住房保障工作汇报06-11
保障性住房设计论文07-01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保障措施07-05
临洮县保障性住房实施情况06-05
保障住房申请书05-24
全镇住房保障情况汇报10-28
诸暨市城区廉租住房保障办法06-11
社会保障信息化07-12
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