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精选8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改革指明了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作业是反馈学生课堂掌握程度和整体认知能力的最好反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和质量上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总结,对教师课堂上教学任务的完成效果进行有力的反馈。
长期以来,迫于各类考试的压力,学生被沉重的作业束缚着,家庭作业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想看课外书没时间,想进行体育锻炼没时间,想发展特长也没有时间„„二十一世纪是个全新的世纪,《语文课程标准》一开篇就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我们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而不需要只会“纸上谈兵”的“答题高手”。所以,我们要减少作业量,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减少作业量,就要求教师提高作业的效率,使学生在最短最少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而这样我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也会得到一定的缓解。作为培养人的教育事业,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方面还得承担起保证教育质量这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尤为重要,目的就是减轻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
笔者认为这就是作业有效性的问题。有效作业就是教师所设计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对知识的渴求,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达到增效减负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一、传统教学过程中作业设计的弊端。
传统的作业布置偏向作业量大、枯燥乏味、缺乏创新、脱离实际、不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养成。有些教师没有认真思考,因此,很大一部分教师存在着布置作业出现这样的情况:
1、漫无目标,为防止学生沉溺于玩耍,随意布置作业,布置的作业大多是抄写词语,课文,查查字典,抄抄解释,容量特别大,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诸如此类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是一种特别机械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语文学习、语文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使得语文作业的布置适得其反;
2、目标失度,任意拔高或曲解课文,或仅考虑思想可比性忽视语言文字迁移,导致同一篇阅读短文出现在不同年级练习册中的怪现象发生,不注重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情况。而且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无差异的作业设计,讲究“齐步走”、“一刀切” 这又极大了导致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
3、目标不清,作业对课文的针对性不强,只是为完成布置作业这个任务而布置作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要做这些作业,老师更是云里雾里。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制品。让作业的形式更加丰富,更加灵活。在教学中教师随处引导学生设置问题,迫使学生为寻求答案而时时处于积极的思索之中,这也是无形的“作业”。但传统作业几乎都局限于书面答题,没有其他形式。语文作业可以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布置一些动手性强的作业,更加丰富多彩;
4、绝对目标,在传统作业中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扣字不扣意”,非对即错,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每次作业讲评,学生都是机械的在问老师,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什么。
过于追求和相信老师手中的这份“标准答案”,学生自己不去积极的开动脑筋,展开思维。部分老师过于“专制”,一味强调答案的正确性,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被扼杀。
5、封闭完成,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而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进一步审视传统教育就可以发现,作为一种重要共通能力的“与人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养是很少提及的,即使提及也缺乏载体。小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一味强调独立思路。躲在房间里闭门造车,遇到难题,抓耳挠腮,苦思冥想,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失去对语文作业及语文课的兴趣。
6、绝对评价,作业评价单调,作业评语刻板教条化。从作业本检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的作业评价,只是一些简单的等次,诸如“优”、“良”、“中”“差”之类。老师在评价学生作业等级时,一味强调对错,优良,不注重学生的具体情况。有些作业虽然写了评语,但多数评语没有感染力,缺乏人情味,更有甚者恶语中伤,打击小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学生对这种评价置之不理或者直接塞进课桌里不予理睬。大多数学生对这种状况早已是司空见惯,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不仁了。作业评价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很难想象在学生毫无反省意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独立面对社会,形成社会责任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要关注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从传统的语文作业设计中解放出来,抛弃糟粕。小学语文作业如何进一步改变现状,在有效性作业的设计上有突破性进展,关键是在设计常规性作业的同时,根据新课改要求更应设计自主性作业。尽可能的做到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人文性、可行性融于一体,这样就能把学生从封闭的语文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广阔的天地中去锻炼,去实践。让语文作业成为一座桥梁,从而实现语文学科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做到学科间融合,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因此要改变一贯的语文机械性的作业,要一定程度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是他们有一定的时间从事他们所喜欢的作业内容和形式。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刻不容缓,以最小的作业量,最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并且让他们乐在其中,爱上语文作业,爱上语文。如何做到作业有效性,谈谈几点看法。
二、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教师增强目标意识,使作业成为教学目标的实施和检验途径。布置作业要考虑作业是否能体现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善于选择或定制合宜的作业题目,剔除可有可无的作业题。作业布置也不应该单单是围绕家庭作业,应当延伸它的外延,课前课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家庭社会都应当囊括其中。一个好的教师不但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手段,课外的无形感化也是必不可少。而有效的作业布置就是课堂延伸,利用课外资源的有力手段。
1、定适宜的作业,减少作业量
教师要把学生从大堆的习题和抄写作业的围攻下,解救出来。为我们的小学生实实在在的减少作业量,作为小学教师就必须在作业的选择上进行一定的删选。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适时的选择作业。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加强作业对文本的针对性。机械重复的作业,如抄写生字词和课文尽量控制其作业量。教师应当精心的设计作业,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如何才能让学生提高作业的有效率,学生又需要准备些什么呢?学生作业的准备包括物质准备(如必要的作业用品,良好的作业环境)和精神准备(如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态度)。如果学生对布置的作业准备充分,他们便能顺利地完成,不会出现挫折情绪。当学生对作业有明确、清楚的理解时,他们通常能够运用相关的知识、技能,成功地完成作业,而高成功率又激励他们在将来付出更大的努力。为了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应详尽地解释题意和示范作业要求,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例题,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练习。如此种种,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和作业布置会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2、激发兴趣,做到事半功倍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持久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设计一些可供孩子自主选择完成方式的作业。如五年级语文第四组课文是以生活的启示为主题的,本单元学完后,笔者设计了一项作业:请仔细观察生活,把你看到的身边的启示写成一个小故事,然后把你的故事讲给我们听,告诉我们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学生能够选择自己身边的故事,身边发生的事来完成作业,兴趣盎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了语文能力,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作业的趣味性是指作业的内容和形式是否有趣。作业的趣味性依赖于作业的呈现形式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作业的呈现方式可以是言语的、图片的、模型的,也可以是实物的、观察的、操作的和体验的。学生对它们的兴趣,其表现因人而异。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那些充满色彩、活动多变、富有刺激的作业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用大部分时间兴致勃勃地从事作业,而且会做得又快又好。然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却未必如此,因为他们更可能乐于从事思辨色彩较浓的作业。这些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对语文的好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对学生的帮助是不容小觑,学生更是获益良多。
3、尊重差异,设计分层作业
尊重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作业布置。学生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有所不同。针对学生的整体能力可将作业分层进行设计,例如A.B.C三个等级。有针对性——能针对重点、难点和不同学生布置分层作业。
作业量的分层。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减少作业量;对于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知识掌握不够牢固的学生,应适当增加作业量。这样,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作业难度的分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做作业主人的快乐。如在学了《爬山虎的脚》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1)摘抄本课生字各三个,词语两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章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3)你也试着模仿课文,续写两句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你可以从中选取两个进行做题。这样的作业布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自主选择,做到内容上分层次,要求上有差异。规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只要完成基础题,中等学生除了完成基础题外,还可以再做一做提高题。
4、作业人文性,增强自主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课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考虑作业的人文性,力求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现今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伟人的故事,这些既是学生阅读写作的名篇,也是学生做人的镜子。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灵活起来,多与课外校外书本外的知识相结合,陶冶学生课外知识的情操。教师可以设计《寻找名人的足迹》,制作《名人录》等活动,让学生收集伟人、名人、英雄的故事、图片、个人简介,还可以以“小报、班会”的形式“话英雄,赞名人”,这样,就能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得到鼓舞,找到人生道路上前进的路标“,又能提高语文综合能力。作业是一种最为直接而频繁的通道,所以,学生做作业和教师批作业就是一种互动的人文活动。在这里,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师者的学识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使作业活动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重要载体。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多考虑学生的感受。从学生调查中发现,学生完成自主性作业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有的受条件限制,有的受能力限制,有的受环境限制,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到它的可行性,设计一些铺垫性作业,设计一些分层作业,提供一些资料,指导一些方法,尽可能化解作业中碰到的困难,让人人都能有效地完成作业,人人锻炼能力。因此对教师的要求和专业素养都提出了不小的要求,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更多了一份责任。
教师布置作业的内容应当开放,让学生有权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跳出原有的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
5、作业实践性,评价客观性
传统语文作业以学生“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死做题目为主。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在学生的作业布置上应当加强学生的手工,表演等动手能力强的作业。例如低年级的课文以童话、寓言故事为主,为此,可以按家庭住址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在学完课文后,按小组排演课本剧。通过分角色表演,使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师的家庭作业布置,也不单单只拘泥于课本和校内。让家庭和学校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角色,让家长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给家长当”秘书",为家长写家庭档案,记经济收支帐,写书信,写自家农副产品广告,写春联等。课外作业有推荐阅读、读后感交流、背诵名篇佳句、阅读冲浪、观察饲养日记、资料查询、读报看新闻、编写我的成长故事集等等。这些作业由学生根据各自能力单独或合作完成,每隔一段时间集中交流评选,如评选“当月阅读之星”,给予荣誉,激励学生。评价作业的客观性,实行多样化的评价。这样做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堂作业要及时批改,并给予激励性的批符与批语。课后作业要按时检查,每天都应该让课代表和组长检查作业。适当的进行一些奖惩措施,例如对连续两周认真完成作业的孩子进行表扬,在教室的“比一比”栏为他们贴上小红花;对于完不成作业或写作业不认真的孩子进行教育,以后由教师亲自检查他们的作业,发现进步及时表扬。
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要想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必须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和作业观,去研究、推敲每一个环节,真正去思考教育,把学生当成是正在形成的人去对待与研究,只有尽可能地优化每一个环节,才能真正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既符合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又可以实现人人参与,各有所得各有所获。这样既能巩固基础又能培养出高分高能的学生。因此作业的有效性设计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研究去探讨去完善。
一、找准学生差异性, 分层布置作业
我们无法否认的是, 学生在学习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在做作业的时候都采取一种作业方式, 就会造成一些学生“吃不饱”, 而有些学生则“吃不了”的现象, 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 务必会造成语文教学的效率低下。当然,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层:
(一) 难度分层
难度可分为A、B、C三个等级:
A:基础题, 其重点放在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适用于全体学生, 但是基础题重点应当放在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 重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B:综合扩展题, 这部分分层作业在作业中占据较大的比重, 因为中等生在班级中是大范围存在的, 综合扩展题也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是教学的一个基本立足点。
C:探究题, 探究题也就是难度相对较大的部分, 更适合成绩优异的学生, 因为在基础题和综合扩展题上, 优秀学生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 所以他们完全有时间去探究一些更为复杂的内容, 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同难度的作业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还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学习的过程中也不会遇到更多的苦难, 并且能够高效地完成, 这无疑会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他们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也会更有兴趣。
(二) 内容分层
语文作业可以复杂多样, 我们可以设计难度不同, 形式多样的作业。比如在作业中可以有以下几点内容:预习生词、朗读课文、探究生活中与文章内容相似之处、寻找相关资料、查阅作者的相关信息以及课本延伸内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兴趣自主选择和完成合适的作业。
(三) 数量分层
现在小学作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作业量太大。就新课标来看, 对作业的量又有了新的标准, 但很多教师仍不以为然, 而作业一定要保质保量才能更有效。对于能够快速掌握知识的同学可以相对减少作业的数量, 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 并且缺乏学习积极性的学生, 应当适当地增加作业的数量。
二、给予学生自主空间, 提高自主型作业质量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 更应该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给予他们足够自由的学习空间。比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学习后, 就可以这样设计作业: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体会爱国情感, 感受圆明园那段悲伤的历史。
2.试写一段课后感悟或者一段导游词, 向大家表达你的感受以及如果让你做导游, 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圆明园。
3.积极探究, 查阅资料, 了解圆明园背后的故事。
自主型的作业重在让学生自主学习, 能够培养学生敢于探究、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独立性格。教师也可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改写课文、仿写课文、扩写古诗、续写文章等, 这些自主型的作业模式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作业批改方式灵活多变, 促进反思能力
课堂的作业可以以学生自批自改或互批互改为主, 学生在自批或者互批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种反思性的思维模式, 能够积极地对作业中的错误进行思考和回顾。通过自我反思, 学生能够积极地对自己在学习中和做作业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学生自批和互批作业的模式并不是说教师自由放任学生, 这种方式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现状, 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此外, 教师的批改和学生的批改应该不定时地进行转变, 以防学生的偷懒行为。这样的作业批改方式, 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四、作业内容应当使生活与教材紧密联系
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目的是能够使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生活。在作业设计方面, 课堂作业内容首先应当体现教材的基础点, 其次就是要体现出生活的智慧, 保证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够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正如古人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 小学语文的课堂作业应当将生活与教材紧密地联系起来, 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 逐步增强小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了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后,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编写课本剧, 最后进行评比。学习游记类的课文, 例如《桂林山水》一类时, 就可以让学生写导游词等, 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有效性。
课堂作业作为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当做好课堂作业的设计工作, 有目的地实施计划, 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让他们的思维在作业中发展,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小学的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 有效的课堂作业, 有助于加强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理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以及语文学习能力。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形式过于单调, 层次性不高, 而且学生也更多的只是应付作业。所以, 面对现如今作业状况, 语文教师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 让语文作业的形式灵活多样起来, 在批改作业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变换, 以保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聂兴堂.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有效性的策略[J].教学研究, 2013 (12) .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 有效性
一、以小学语文作业目标意识为先导,促进学生发展
小学语文作业目标应定位为简明、开放、灵活、多样。有效作业首先应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谐发展。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一定要力争体现“四性”。①讲究趣味性。兴趣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讲究作业内容、形式的趣味性,使学生一看作业就跃跃欲试。实践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持久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设计一些可供孩子自上选择完成方式的作业。②注意层次性。学生潜能发展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作业的层次性是保证每个孩子均衡、自由、渐进发展的保证。我的做法是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水平,将学生分成A、B、C三组,在布置作业时,根据作业的难度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设计A、B、C三类作业。A类基础题全班必做,B类和C类难度稍大,学生任选一题或两题。如二年级下学期的《丑小鸭》一课,我设计了这样一组作业:A.抄写词语:蛋壳欺负翅膀冰冷丑小鸭漂亮天鹅;B.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C.丑小鸭历尽艰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今后它会做些什么?先说一说再写下来。③注重实践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依托文本资源可生发出很多实践内容。当前倡导教师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就是在引导教师放眼大社会,带领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驾驭生活的能力。教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④渗透开放性。传统作业在训练学生时,作业流于机械单一的操作,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当作一台机器来使用。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立足课本,放眼课外,紧跟社会,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源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有效语文作业设计应分清重点,循序渐进
小学语文作业不是对语文知识的重复,也不应成为学生课后学习的负担。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有轻有重,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乐于完成。进行作业设计时,大概可分为几种:①收集整理性作业。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信息充斥着我们。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特别要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将搜集性作业作为常态作业。日常中学生通过看电视,听新闻,上网查资料等方式完成作业。②探究想象性作业。有想象才会有创造,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让学生感兴趣又愿意表达自身感受或想法的方进行想象锻炼,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狼和小羊》是我们从小耳熟能详的文章。每个时代的孩子都喜欢,就是因为其精彩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们心灵受到冲击。这就是想象力培养的“点”。这篇课文后,让学生续编故事,展开想象。请学生来当小小智慧家,帮助小羊不被狼吃掉。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想象家,看似单纯幼稚,其实充满了智慧。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交上来的答案真是百花齐放、富有个性。③预习激趣性作业。语文教学中,学生充分的预习是促成教学的一个前提,也是使学生有备而来激发学习欲望的前奏。学生有效预习非常必要,不仅能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果,更让学生体验先知先觉的乐趣。我的预习要求学生必做,书面作业少留或不留。一个原则,要让学生将预习当作业。因为不少学生只把写在本上的作业当作业,预习就很容易流于形式。为此我向学生提出以下预习要求。即:①边读课文边查字典,每课掌握三个四字词包括成语;②思考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写出感受:③又通又顺读课文,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上课示范读。学生预习效果在课堂上有清晰的显现。④背诵积累性作业。设计背诵要有计划性,提前布置,张弛有度,让更多的同学感受到完成的轻松和愉悦。语文是一门需要不断积累的学科,而背诵是积累中最为常用和有效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语文形成能力的关键环节。
三、有效作业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新课标中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决定了语文老师本身的语文素养必须处在教高的层面,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将教学引领到行云流水般的境界,才能将古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理想活化为“生动感悟砺行”的心灵撞击,才能真正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对话。教师的真善美,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善学,乐学。随着时代的发展,甚至还必须了解一点高新科学技术知识和心理学的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掌握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做到一专多长,具备各方面的涵养,才能够跳出学科看学科,跳出语文教语文,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1]刘如森.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作业[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1
[2]朱旭红.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08,9
我谈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 推荐
一、探索语文作业有效性的缘由
作业是巩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合理地布置一点课外作业是必要的。在谈为什么进行作业有效性探索之前,先看两个案例。
案例一:师:“明天要单元测试,今天回家把这个单元的词语各抄两遍。”学生心中甚为不满,暗暗抱怨:都已经听写过好几遍了,还要抄,真累人。
分析:这里就有一个作业的有效性问题。我们曾经作过一项调查:全年级248名学生中,只有15名学生愿意接受老师布置的语文作业,只占总数的6%,为什么会引起94%的学生的反感呢?翻开小学生的语文课外作业,我们不难发现,要么是机械的抄写充斥了作业本,要么是各种训练手册填满了书包。作业的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过程,重份量而轻质量,搞得学生苦不堪言,使学生觉得学语文难,学语文烦,从而渐渐失去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案例二:有位老师在教学《赠汪伦》后布置的作业是:凭借想像表演各种赠别情景;画一画赠别的情景;唱一唱赠别的歌曲。
分析:三项作业的设计可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但是,这样的作业恰恰淡化了积累、理解、运用古诗的初衷,喧宾夺主,忘却了语文教学的职责。新课程十分重视学科知识和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了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改变了现行课程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是基于语文本体的综合,矫枉过正,导致的后果就是语文本体的丧失殆尽。不难发现,语文作业改革中的“做秀”现象非常严重,比如以“乐趣”的名义,就有意无意地把题目名称取得花哨一些,类型设计得繁杂一些,结果使得学生未做题先晕了头;花了眼,让学生忍受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虚幻。乐趣从何而来? 当前社会对于教育行业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是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作为培养人的教育事业,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方面应当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应该通过提高教
育有效性来提高教育质量,为切实减轻学业负担作出应有贡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经过两年的探索,我们认为,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作业要从形式的新颖有趣转向内容的的质变,走出“新瓶装旧酒”的怪圈,要从多元智能的展示转向立足学科本位,走出“为他人做嫁衣”的误区;要从大量机械重复转向思维含量递增,走出“平地练习”的程式。
二、语文作业改革中有效性的研究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因此,我们在语文作业的设计上,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亲和”功能,让语文作业展示真挚、美丽而迷人的微笑,力求形式美,内容佳,让学生爱上作业,爱上语文。这样,它不仅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减轻学习负担的有效手段。
1、开展活动式作业
活动式作业,突破传统作业的形式,彻底消除简单重复的弊端,由以往的单调、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有趣。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开花,与唱、画、游戏、制作、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把知识、技能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与活动联系起来,让作业富有趣味,吸引力。如:
(1)找一找——克服语文作业的封闭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己查资料的好习惯。如学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后,布置学生查找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资料,再记录下来,在课堂上介绍“植物妈妈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查一查——引导儿童关注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让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或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如让学生搜集有关本地特产的图片、资料,感受家乡特色;开展环抱调查,针对不足提出建议,调查社会用字情况等。
(3)画一画——注重学科间横向联系,让学生把完成作业当成一种艺术享受。如学了《三棵银杏树》,让学生画一画这三棵银杏树各自生长的位置和它们大致的样子。一棵临水,“影子投到水里”,“两棵在中央,像两个亲密的朋友,手牵着手,肩并着肩”。通过画面,学生知道空地中间的两棵树木高矮相当,距离较近,连枝叶都搭在一起了。两面临水的空地,长着这样的三棵银杏树,就仿佛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
(4)做一做——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语文作业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将学习中的感悟、思考借助动手实践外化,从而深入、科学地理解、验证。如学了《乌鸦喝水》《称象》,在课后作业中设计按课文揭示的步骤做个实验,一定能让学生在边动手边动脑中复习了课文知识。
(5)问一问——开放五官,扩大视野,用“摸触、感受”的方式完成作业。鼓励儿童走出课堂,到街边、到田野、到公园、到展览馆,向农家、向花匠、向长辈,询问了解课外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
(6)读一读——主张“多开放,少束缚”,鼓励学生阅读他们所喜爱的各种健康的读物,让他们轻松愉快地经历阅读的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名家名篇。
2、开设“自选超市”作业
追求作业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面对全体,就要考虑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我们针对学生差异,将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等组别,为学生提供充满趣味的、形式多样的“自选超市”式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组。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选择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余力的可以做难度较大的练习。这样设计练习能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如在“自选超市”里设立“词语园地”、“语言锤炼”、“习作花朵”、“师生谈心”、“你我特长”、“综合园地”等栏目。各栏目作业基本特点如下:
“词语园地”:要求学生每天抄写正在学习的课文词语、生字音节以及近几篇课文的词语、音节。抄写时一般采用“A1、B2、C3、音节1”方式,让A组学生将规定的词语抄写1遍,B组抄写2遍,C组的3遍,生字音节抄写1遍。
“语言锤炼”:写句子训练。写句子时,注意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并结合现实生活,将句子写完整、写具体、写生动,注意运用学过的词语。
“习作花朵”:段落、篇章习作训练。字数不限、形式不拘,注意写自己所见、所思、所历、所感,“以笔代口”。
“师生谈心”:主动与老师进行书面的思想、情感交流;读老师在作业本上的“留言”,注意及时给予反馈。
“你我特长”:写同学或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肯定同学或自己取得的成绩。“综合园地”:做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类型作业。如摘录课外优美语句、段落;出小报,出试卷。
这样的作业设计由易到难,知识与能力并重,且课内课外相结合,有利于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次家庭作业,要求学生选做一两个栏目,(多选不限),作业量不作具体规定。
当学生们怀着好奇的心情,挎着求知的提蓝步入这琳琅满目的超市中,他们再也不会感觉到学习的无奈与负重,他们享受到的已是浓郁的人文气息、平等的求知空间、愉悦的成长场境。在这样超市中,学生们有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他们会心情舒畅地去解读和感悟、体验和探究,围绕着既定的学习目的,凭着个体的潜质与爱好、基础与经验对知识实行选择性汲取。这样的作业是有层次的,是学生个体生命自由成长的空间。
3、创设情境性作业
课文语言文字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这正是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以往的生活体验,在虚拟的情境中,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意境中陶冶情操,从而完成趣味性较强的作业,为语文作业设计打下广阔的天地。这样的情境类作业,学生只有乐于参与的积极心态,而没有什么思想负担。可以让学生模仿商人推销产品,当家庭秘书、扮小记者、导演等。
如在教学《李时珍》一课的重点句“他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本上能正确地理解句子。然而这种理解往往停留于字面.属浅表性的。要想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与感受。
因此,有位教师让学生闭眼,在老师的描述中展开想像:“背着背篓的李时珍开始了他漫长的采药之旅。到处都留下他深深的足迹,在烈日炎炎的山顶;在大雪纷飞的野外;在狂风怒吼的山林;在陡峭的悬崖;在长满荆棘的小路上,有些枝条上铺满了尖尖的像钢针似的小刺,轻轻踏过,不知会留下 多少伤痕„„只要听说哪里有名贵的药材,哪里便会出现他的身影。”(停顿片刻)李时珍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在什么地方?正在干什么?请用生动的语言写下来。由于教师的引导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又有比较规范生动的语言作为学生语言的范本,学生的想像与写作并不困难。从学生写下来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想像的画面真实可感,学生被李时珍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这些有新意的情境性作业就像涌动的清泉,无声地给作业带来了活力。
4、开发自主性、合作性作业
在作业布置中,还有一种技巧是让学生自行布置作业,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艺特长、张扬个性的园地,教师不作任何刻板规定。学生自行布置作业,可以充分体现民主平等精神,可以让作业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运用多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经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而且更高层次的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也获得生成]。比如学了《桂林山水》一课,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投其所好。于是这样布置作业的:“读懂了这篇课文,老师想请你们当一次小能手,为自己设计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特长的作业并完成它,时间为3天。”3天后,教师收到了各种各样的作业,学生纷纷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作业形式,向老师和同学展示着“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无限风光:有的在作业本上用硬笔书法认真抄写了这篇课文的生字、生词;有的用五彩的笔绘出桂林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水交融的奇丽景色;有的交了一盘磁带,里面录了他的配乐朗诵;有的则从家里找来在桂林拍摄的影集来领略“甲天下”的内容;有的将优美、生动的词句收集在自己的摘录本上,熟读成诵;有的作了一首小诗来赞美桂林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有的还上网查了有关桂林山水的其他资料来献给大家„„
在强调培养学生合作与研究能力的今天,完全可以尝试让学生几个人在一段时间
内共同完成一项作业。如带领学生开展“找春天”活动之后,给每个小组发一张白纸,在这张纸的任意一个地方事先用电脑打印上十几个不同字体的初号字“春天”。要求各小组的同学自行设计,自行选择,合作完成,三天后交上来。学生在这三天之中忙开了:拟稿、插图、誊写、排版、配色„„作业收上来之后,择其优者贴在学校的文学社,主题是“我与春天”。在教师驻足观赏、频频点头之际,已有一股春风吹进了学生的心田。在这一作业中学生会根据各自的特长来进待分工,这种分工,其实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分层,是学生自主的分层布置的作业。
开发自主性、合作性作业作业尊重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注重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和实践,为学生达到学习目的提供了问题情境和活动方式,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语文素养,塑造健个人格。
二、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探索成效
从近两年语文作业有效性的探索中,以往常见的机械抄写、反复操练、鏖战题海等现象在我们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中不再出现。这样的语文作业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动手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点滴含生活的真谛。他们的学习是快乐的,更是高效的。具有如下四个特点:
1、作业兴趣得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不仅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减轻学习负担的有效手段。这样的作业,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有可供深入探究的发展区,又能让他们在跳一跳的情况下摘到香甜可口的果子,而且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因而他们易于完成,乐于完成。学生一旦有了作业的兴趣,就会把作业看做是是莫大的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他们会在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并进一步激发起爱语文的积极情感,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性循环。
2、学生个性能张扬
一些作业设计融音乐、诗歌、绘画、创作、朗读等为一体,学生在参与中兴趣浓、独
立思考、敢于尝试、勇于探索,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在享受作业带来的乐趣中得到发展。学生对作业投人的热情令人吃惊。例如有一个学生,这学期以来几乎每周都要写4篇作文,质量也较高。他们说做语文作业就像玩一样,做起来一点也不觉得累。90%的学生都能主动在自己喜爱的栏目中,做出质量高的作业。
3、作业分量好承受
每天,学生可根据其他学科的家庭作业量的大小,灵活地进行语文家庭作业。如果某天其他学科家庭作业量教大,语文的可少做些:若少些,语文的可多做些。优等生对自己要求高,作业速度快,字词抄写任务较轻,自选的作业量相对大;学困生作业速度慢,字词抄写任务较重,自选作业量相对少。一般情况,学生每天的语文家庭作业时间约30分钟。情况特殊的则出入很大,特别是优等生,若进入有趣的情境,兴趣特别高涨,作业的时间将要用小时作单位了。
4、师生心灵多对话
在作业本上,教师与每个学生谈心,学生也把老师看作朋友,无话不说,质疑、展示闪光点,教师每天都能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微妙的情感,进行针对性的心灵对话,促进了相互了解,在学生中具有了很强的号召力。像这样把作业本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启迪智慧灵感的“传递物”,学生对作业就会产生兴趣。这样,语文作业成了学生自我战士的舞台,成为架设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桥梁。
我们如何给予我们的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的语文能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些什么?我认为应该是:“语言习得,打好扎实基础;习惯培养,形成持久学力;兴趣激发,引入读书殿堂;价值引领,铺垫人生底色。”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提倡阅读教学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重讲轻练”的传统中解脱出来,优化作业设计,提倡“习行之功”,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在阅读教学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我选择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及评价的有效性研究”作为我的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个学期,下面就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以及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困惑。
一、调查归因,找准切入点的处理。
首先,我在本校语文老师、各年级的部分学生中进行了一个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主观上对于自己每天应该完成的家庭作业,他们的态度是喜欢的,大部分学生是乐意去完成各自应该完成的家庭作业的。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遗憾的看到,大部分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感到快乐和幸福。老师的抱怨也挺多,应付上级各类检查、抽测等等,不得已布置一些学生不喜欢的作业。因此,我更加觉得要把此课题扎扎实实地研究下去。
然后,我学习了于永正老师主编的《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我还从网上下载与课题相关的一些教学案例和研究论文等学习,帮助尽快进入实施阶段。
二、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设计个性化作业
本课题是着重从作业设计如何讲究趣味性、层次性、开放性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研究。“趣味性”当然是最重要的,学生不喜欢谈何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引导学生运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学习和思考,多角度、全方位的感知知识,获取知识,改变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将听、说、读、写与游戏、绘画、调查、参观、访问、制作、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融合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开放性”是指布置作业的内容开放,学生有权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形式开放,类型多样;作业结果和答案的开放;评价作业的方法开放,实行多样化的评价。“层次性”是指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分层布置,“有坡度”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从而培养语文能力。
下面就结合具体例子谈谈我是怎么做的。
(1)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巩固、应用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即设计绘画式作业。
(2)根据学生喜好新事物的特点,选择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也体现了作业的趣味性、开放性。例如,我们每学期都要求写小作文,男同学的兴趣多集中在“体育方面”,就让男同学写《我喜爱的体育明星》;女同学的兴趣多集中“电视上”,就让女同学写《观后感》或对剧中人物进行点评;让低段学生说说或写《我喜欢看喜洋洋和灰太狼》„„到了高年级,比如我就发现我们班学生对手机着迷时,就让他们“创作手机短信”;有时女生们又喜欢手工制作,让他们写《幸运星的叠法》《我会折千纸鹤》《手指偶真好玩》„„
(3)在课堂教学中,给枯燥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选择喜欢的角色去模仿、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续编故事、演课本剧等形式的作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比如学完《天游峰的扫路人》我让学生演一演30年后重遇扫路人的情景,并写下他们的对话,学生兴趣很高。
(4)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分层次布置作业。首先,我认为可以将作业分为三类:①必做题(必须做的基础知识题)②选做题(根据自己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做)③自设题(魏书生说自设题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能力和个性,而且有利于创新)这种“自助餐”式的弹性作业,满足了不同层面的学生的需要,真正实现“人人能练习,人人能发展”的目标。比如,在上《大自然的文字》一课,我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交上来的作业真是花样叠出、五花八门:有简单的抄词训练的;有收集各种大自然“文字”的资料、图片、作抄录,并整理成小报的;有整理生活常识的,就是根据大自然的“文字”反映气象、季节变换获得的生活常识的;有图解课文片断和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的;有为保护大自然写广告语的等等,不胜枚举。
(5)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设计延伸性的作业,体现作业的开放性。
这其中包括迁移性的练笔再造课文。比如教古诗《游园不值》一课时,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可谓春意盎然而又含义深刻,满园的春色到底是什么样呢?留给了学生无穷的遐想。于是,我布置的作业:A、画出满园春色在你脑中的样子。B、将你脑海中的满园春色倾泻于笔端。再比如:学完古诗后的抄写,设计为:“用你最喜欢的形式来书写这首诗”。学生完成作业后,发现它已不是单一的语文作业了,而是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是一幅幅美观的书法作品了。
还有就是拓展性的课外阅读作业。我在班上建立了“班级图书银行”,做到图书资源共享。除了做每天不同的活动作业外,还有每天都必须完成的固定作业——课外阅读。每周星期一到星期天,每天固定读半小时上完课外书,不一定每次都写读后感,但每周必须有2-3篇;每周星期六,做一份课外阅读简报,将一周内自己所读的最美的文章摘录下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几道练习题,星期三的课外阅读课上交流。每周我不定期地抽查读书笔记,评选出每周的“读书名星”和“读书进步之星”。“读书明星”意在促进“优生”的阅读提升,而“读书进步之星”更关注“后进生”这一群体。(选几本学生的阅读笔记)
(6)利用节假日布置实践性作业,做到作业的开放性。如“国庆节”前,学生以“祖国,我爱您”为主题,自行设计和完成作业,结果学生设计的内容很丰富。本学期的母亲节,让学生搜集母爱方面的知识点,学生搜集了诗歌、名言等等,做的作业很有个性。
(7)改革出卷方式,倡导“我的试卷我做主”,由学生自出试卷。每个单元学完后,出一份有基础题也有难题的试卷,出好的试卷就是同学之间互换、互做,你考我出的卷,我考你出的卷。试卷题型不限,设计版面不限,也可以配上你喜欢的插图,题量不要多,但要有质量,要想好,你为什么要出这一题,你出题的目的何在。试卷出好后,组织学生小组内评优、再拿到班上评优,老师给每一分试卷打分,分数加入到每周一评比的纪律分中。学生一听完,都很感兴趣,纷纷扬言回去要出好试卷。
(8)开办班级“作文月报”,选登班级优秀作文、练笔、读书笔记等等,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个性化的评价。
作业评价要有激励性、启发性、多元性、艺术性等特点,才能让作业评价走向有效。研究过程中我发现,如果老师善用有创意的评价,将会使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大幅提升。我在网上学习了别人一些有经验的做法。比如:有趣的图案评价法,这更适合低年段的学生,可以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图案来代替传统的“√”和“×”,让评价更具人文性。如“大拇指、笑脸、五星”代表优秀;“哭脸、三角、小辣椒、大问号”等代表不足。一个“√”不能向学生传递多少温情,但一个“×”却可以带给学生不少冷漠。我们要允许孩子的作业有错误,可以在错的地方打上直角三角形,待订正完了,加一笔,变成小旗子的形状;或者在错误处画圆圈,订正完后,加一笔便成了笑脸。这样有趣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乐于订正,养成改错的好习惯,还会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信心。这种方法我更多的是用在对我班孩子的听写作业上。还有“期待式评语评价”、“ 肯定式评语评价”、省自评、互评等等。
四、结论与反思
此课题的研究表明,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化的作业设计使学生有主动完成作业的愿望,作业完成效率高。他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特别是对于成绩落后生。现在我们班不做作业的情况比原来好多了。
2.作业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在学习中主动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每个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一定的进步。他们的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尤其表现在个别优等生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
3.对于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学习理论、提高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研究此课题时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但也有很多问题需要我进一步研究、探讨:
1.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师不能对所有学生都个别对待,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每一天都能拿到适合自己的作业。
2.学无止境,关于个性化作业设计方面的理论,本人还需进一步加强。
3.作文是学生一大重头作业,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是当今面临的普遍问题。虽然我尝试了每月让学生出一期“作文月报”,让一些优秀作文“上报”,鼓励学生,但是,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还是没什么大幅提升,只是个别尖子生你追我赶,劲头很足。那么就如何提升整体学生习作水平,仍存有很大困惑。
3.农村孩子有电脑的很少,这为一些需要上网操作的实践操作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的实施带来难度。
4.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都属于留守儿童,家长对学生的学习关心不够或无力关心。长期以来,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方面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是不现实的。
府西街小学 冯春莲
布置课余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的语文作业可以检测学生课堂听讲能力和知识消化、巩固、运用能力,也可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我们有必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力求布置的作业是有效的,对学生有帮助的,能促进学生成长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作业布置优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作业布置一定要优化。优化作业布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因材施教,突出层次性
作业性质是影响学生作业有效性的首要条件。与作业性质有关的因素主要有:难度、趣味性、意义、相关性和多样化等。难度是指作业对于学生现有实际能力水平的难易程度。作业的难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标准,它常常随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同一作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对那些能力低的学生却可能极为困难。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设计和布置作业也应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
作业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知识水平,具有思考的价值,学生才会对其产生兴趣。针对学生语文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基础、发展、创造三个目标,给他们搭建自我发展和提高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做作业的快乐。如在学了《换个角度》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三个练习:(1)梳理一下课文,看看文章总共列出多少例证。每个例证请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2)从生活中举一个多角度思考的成功实例。(3)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写一篇随笔,字数不少于500字。这样的作业布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感受来自选题目。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们又具有好强的心理,往往会知难而进,满足自己探索和发展的需要,主动探究更高要求的作业,获得更大的提高。
2、激发兴趣,突出多样性
传统的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训练量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且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所以,作业的形式应不拘一格,灵活务实地处理学与练的关系,形式上以多样化的题型、多角度的考察,与听、说、读、写、等训练形式全面结合起来,各项并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1趣味预习性作业
○
此类作业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前,结合文章内容,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查寻、查阅参考书籍,向周围的人了解等。老师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址、查阅的书名,时间长了以后,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各种信息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作品情况,阅读作者的一些作品,整理成“摘抄”笔记。如学习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之前,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认识作者和作品,并阅读其中你最感兴趣的一篇或与本文有关系的一篇文章。趣味预习作业,还可以让学生在初识课文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并尝试探究解决。这种问题可以在课上交流,也可放到课外共同找资料解决。因为这些是学生自己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就有股热情,会想办法利用各种渠道来解决疑问。如学生在学《沉船之前》一文前,通过课前预习,他们拟出了“文中的两个‘悲剧’的含义一样吗?”“老船长为什么选择了与船共存亡?”等问题,虽然学生的探究会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但是他们能从中获得满足与快乐,这就十分有意义、有价值。摘抄积累性作业 ○
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可以让学生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比如为了丰富学生的古诗句储存量,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增加文化积淀,可让学生积累各类古诗句,如描写花、鸟、山、水、雨、雪、风、月、春夏秋冬四季、别情、思乡情、亲情的诗句等。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学生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了能力。
3抒意练笔性作业 ○
要求学生养成写周记、随笔的习惯。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随笔的内容,要写所见、所思、所感,写读书心得、仿写、续写课文等等。老师还须作好指导和定期讲评,发现好文章及时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或推荐给各种刊物,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让他们在练笔中获得乐趣。比如教学《明湖居听书》时,可以布置学生写一写自己观看演出的经过并且练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得到培养,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4考察探究性作业
○
它可以是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访谈,走近大自然进行考查探究,写出科技小论文或考察报告,尝试写简单的新闻报道等。这类作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还能培育其探究精神,提升综合素质。此外因为这类作业一般需要多人一起完成,所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二、作业评价多元化
学生家庭作业是学生自学情况的直接反映,反映内容也是多方面的,有知识的、能力的、态度的、习惯的,对学生作业的评价要本着以客观、激励、导向为主,让学生能明白自己学习中的成功与不足,激起学习的兴趣,明确努力的方向。还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个体,尤其是学习中困难较大的、问题较大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你如果直接提出批评,易伤其自尊,产生对立情绪,结果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1)评价者的多元化。
语文作业评价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评价局面。实施评价时,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可以请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1自我批改。作业做完后,教师公布答题的思路和答题的要点,要
○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见解可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批改。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教师综合各组意见后公布标准答案,然后各组成员流水作业,进行批改。这样,学生在批改中能够吸取别的同学好的答题方法,也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以防重蹈覆辙。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严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的学习风气,活跃课堂气氛。
3当堂面批。为了更好的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 ○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因人而异。作业做得较好的,教师应给予表扬,指出其优点,要求继续发扬;对于作业错误较多的后进生不要讽刺挖苦,应该给予关心爱护,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使其掌握正确的改正方法;对做作业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学生,应在批评教育的基础上,做耐心的工作,使他们改正不良习惯。
(2)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要打破单一的分数、等级评价方式,形式要活泼多样。如短语评价、图标符号评价、动作评价、语言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
(3)评价层面的多元化。
我们要注意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从不同的角度去鼓励学生。
一、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有效性问题
语文教学注重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怎样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所要达成的目标呢?布置什么样的课堂作业才能既满足教学要求,又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呢?课堂作业的设计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课堂作业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并且精心设计。加强学生的思维拓展,既能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也能够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有效提高课堂作业的练习效果和练习质量,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这就是教师需要探讨和研究的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教学策略
1. 听、说、读、写结合
课堂作业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还可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延伸和扩展,学生在完成课堂作业的过程中,动心听、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灵活多变、读写结合,有效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本领和能力。教师应该摒除传统而陈旧的“灌输式”教育,大胆改革课堂作业方式。课堂作业应该集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和多样性为一体,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经验,增强学生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 整合并强化课堂作业模式
教材只是语文基础知识的载体。学习课文,就是通过教材给学生举例。所以不能拘泥于课文本身, 不要让课本束缚住手脚,重视发掘课文中的知识点,利用课堂作业为学生学习语文寻找实践机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存在差异的,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平衡和调节这种差异呢?这时, 就要将课堂作业分层,让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作业的完成。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语文素质、学习兴趣、领导能力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且可以以组为单位, 让多个学生自由分工、团结合作地去完成课堂作业。在学生之间形成自由竞争, 借以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课堂作业大多是教师为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设置的,但真正去做作业的是学生,所以教师就要掌握好课堂作业的分量,力求少而精。在题型的设计上,要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特点, 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要借助课堂作业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要把握好课堂作业的题型内容以及完成难度,以课文中一些关键性的内容为出发点,精心安排课堂作业, 促使学生展开讨论,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深化学生的探究能力。
3. 多媒体信息实践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教学中,有效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质量。小学生对图片、 音频、视频等信息的兴趣以及接受能力都比较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收集、查找、 整理课堂作业的资料,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讨论,通过对从网络收集到的资料的整理和编辑,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课堂作业与教学过程有效融合
有了高质量的课堂作业,还要保证适当的课堂练习时间,至少要保证每节课10~15分钟的练习时间。这就要求教师考虑课堂作业在每节课上出现的时机,使课堂作业更好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并让课堂作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可以高效推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对知识点的掌握,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并提出问题等。所以, 课堂作业应该摒除传统模式,不要总是每节课固定教学30分钟的老套路。课堂作业不应该是刻板的程序化模式,应该有效地和教学过程融为一体,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课堂作业穿插出现的时机分为课始、 课中、课末三个时间段。教师要把课堂作业灵活地运用在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接实践运用。课堂作业设计应该与教学设计相互融合、整体构思、统一步调,成为教学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布置 课业负担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作业一直是家庭作业的代名词。即使到了今天,仍然有许多作业是教师在临近下课时声嘶力竭地大声布置的,学生急于下课常常会忘记教师布置的作业。久而久之,不仅无法发挥作业的实际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成绩无法得到有效提升。那么,怎样才能更加合理地布置小学语文作业呢?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布置作业的基本原则
(一)作业必须清楚而具体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要做什么,那么他就不会去做任何事,小学生同样如此。根据这一特点,广大教师在布置语文作业的时候,必须要做到清楚、具体。如以书面的形式发给学生或直接写在黑板上,这样既可以减少学生遗忘作业的情况,又可以让学生有清晰的目标,从而真正发挥作业的效用。
(二)确信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作业
在语文作业的布置过程中,广大教师必须要掌握好作业的难易程度,确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者相互合作可以顺利完成作业。否则,一味地降低或拔高作业难度,只会让学生产生敷衍和厌烦心理,助长抄袭之风。可见,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的作业,才能让学生乐于主动完成。
(三)作业应该满足学生的需要
只有满足了学生需要的作业,才是真正有用的作业。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还必须本着这一原则,并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作业。比如,让不爱积累词语的学生多做一些读读写写方面的题,让爱写错别字的学生多写一点生字……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素质必定会大幅度提升。
二、布置作业的具体策略
(一)突出趣味性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语文作业的布置而言,教师必须适当地增加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去完成作业,并期待着下一次作业。比如,在一次语文课前,我发现很多学生在黑板上画画,由此我想何不在作业中加上这些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作业形式呢?于是,我在下课之前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为古诗配主题图。第二天,作业交上来后,我不禁为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技能所折服。虽然其中仍不乏稚嫩,但各有特色,且十分符合古诗的意境。在这之后,我在布置作业时,时刻注意增强其中的趣味性,时常为学生布置一些为课文配乐、配图,或者根据课文内容编排短剧的作业。如此一来,每一次作业都能让学生充满期待,真正发挥了作业的潜在价值。
(二)实现层次性
诚然,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传播知识,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但没有义务把每个学生都教成语文家,更不能盲目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注重层次性,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完成。如在教完《雨点》一文后,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三个题目:(1)请选择课后的生字词,组成一段话;(2)试着思考春天的雨点落在地上会给大自然带来哪些变化,并把它画下来;(3)课下搜集一首有关春雨的古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第一个作业属于基础性作业,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后两个作业是拓展题,学生可自行选择,量力而为。这样的分层布置,破除了传统作业设置的“大水漫灌”,变整齐划一、机械重复为灵活多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
(三)体现综合性
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应大胆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知识的巩固,而应树立“生活处处皆学问”的新观念,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让学生在课前搜集将要学习的课文的相关知识,并进行记录与整理;(2)布置观察事物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在生活中的观察,写一些观察笔记;(3)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将体会“画”出来;(4)转变作业的设置,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合,体现作业设置的综合性。
(四)加强实践性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语文作业的布置同样应体现实践性。比如,教师可在平时多为学生布置一些需要动手操作、参与体验的内容,或者让学生利用假日深入社会和自然,搞一些小调查、小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有效的作业布置方法。
总之,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要想进一步优化作业设计,使作业发挥更大的价值,广大教师就一定要在趣味性的前提下,以层次性、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形式,改变学生被动做作业的消极情绪,使学生乐于积极主动地完成课后作业,从而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会新.孩子,别为家庭作业而发愁——对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6).
[2]吴进春.变“作业布置”为“作业设计”提高学生作业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版,2009(3).
[3]王春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11).
[4]张显燕.让作业增效让言语生根——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操练的实效性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2(33).
[5]沈沪宁.优化语文作业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8).
[6]陆国顺.学生作业中常见“三句话”的心理剖析及纠矫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2).
[7]魏大学,俊杰.活色生香的“脸”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探微[J].今日教育,2005(12).
[8]陈华芝.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J].文教资料,2009(28).
【小学语文作业有效性】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10-19
也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1-13
小学语文有效复习教学策略谈05-2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07-04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初探06-19
杏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案例分析06-17
小学语文教学论作业20106-04
小学语文作业改革实施方案07-24
小学一年级语文作业优化的尝试07-17
小学五年级语文寒假实践作业安排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