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医师工作总结(推荐9篇)
疼痛康复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的领导下,负责疼痛康复科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预防、行政管理及名老中医经验的继承整理工作;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努力完成医疗任务。
2、制定本科工作计划与业务建设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定期总结汇报。
3、每两周进行一次行政查房,解决有关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
4、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努力继承、发掘、整理、提高中医药学,进行科研工作,开展新疗法、新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中医疗效。
5、检查督促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严格并及时处理差错事故。
6、确定本科医生的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中医临床病案讨论。
7、做好对下级医师的业务指导,技术考核,提出升、调、奖、罚的意见。组织临床教学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学习及工作。
记录人:科主任:
疼痛康复科门诊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科门诊较复杂病症的诊治工作。
2、参加专科门诊工作。
3、参加门诊科间会诊工作。
4、指导本科室在门诊工作的下级医师工作。
5、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工作。
6、监督检查好门诊病历、处方,检查申请单和病员登记工作。
7、协助安排好值班(含节假日值班)。
8、按时出席门诊的各项会议,掌握门诊动态,随时向科主任汇报门诊工作。
9、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科门诊工作质量(医疗、服务)严防差错、事故。
10、学习国内外先进医疗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疼痛康复科门诊治疗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的领导下,负责本科门诊患者推拿治疗工作。
2、认真接待每一位患者,平等待人,认真检查,妥善处理。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做好处方、门诊诊疗手册,门诊日志及各种检查单等医疗文件的书写工作。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熟练运用平乐推按手法,对症治疗,做到重症轻按,轻症重按,对治疗几次后疗效不明显的病人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性对江西省六市的六所精神病医院的162名在岗医师进行调查。
1.2 方法
采用江西省精神科医师工作意向性调查量表,该表由33个条目组成,分为医师的基本情况、工作意向性调查、精神病医院工作现状调查等三个方面子条目,采用选择打“√”的方法,然后计算所选数占所在项目总数的百分率来说明精神科医师的基本情况、工作意向性、精神病医院工作现状等情况。
赣州市、宜春市、抚州市、景德镇市和上饶市五市精神病医院的调查量表由笔者采取挂号邮寄的方式分别寄至当地,拜请当地医院的人事科或办公室负责同志在当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医师统一发放、填写、回收并寄回。吉安市的问卷由笔者统一发放,使用统一指导语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对象在自愿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方式独立打钩。问卷在45天内收回,共发放问卷184份,回收有效问卷162份,有效回收率为88.04%。统计有效票数,计算百分比,据此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男性医师1 2 1人,占74.69%;女性医师41人,占25.31%。调查对象年龄在26~40岁医师占59.88%,已婚占75.31%;工作年限在6~20年医师占51.24%;副院长4人,中层干部28人,无职务126人(77.78%)。其他情况详见表1。
2.2 精神科医师的工作意向性
精神科医师的工作意向性详见表2。
2.3 精神病医院工作现状调查
精神病医院工作现状调查详见表3。
3 讨论
3.1 对江西省六市精神科医师工作意向性的分析
由表2结果显示,在精神科医师的工作意向性调查表中,若有重新选择的机会,54.94%的精神科医师将选择综合性医院,43.21%精神科医师将选择精神病医院,有1.85%精神科医师将选择其他专科医院。另外,有48.15%的医师想离开精神病医院;59.26%的医师是被动地到精神病医院工作。说明在现有六市的精神科医师中,超过半数以上的医师不愿意继续从事精神卫生,近一半的医师想离开精神病医院,近六成医师被动地从事精神卫生工作。
3.2 对六市精神病医院工作现状的分析
表3显示,64.81%医师认为精神病医院的工作条件差,因病人病情的特殊性,特别是狂燥病人经常大喊大叫,为不影响别人,一般精神病医院设置在相对偏僻的地方。同时由于精神病人缺乏认知,病房建筑上都需要隔离,如在窗户上安装铁栅栏、病房随时上锁等,造成病区封锁,给工作带来压抑感。73.46%医师认为医疗设备简陋,一方面政府对精神病医院投入有限(近两年在加大);另一方面,精神病人的诊断一般取决于医师的临床经验;病人需要理化、生化检验以及特殊检查的机会不多,因此医院的医疗设备没法与与综合性医院相比。85.19%医师认为工作强度大、87.65%认为上班的医师数量少。据全国精神卫生人力资源配置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精神科共有医师19130名,每10万人只有1.26名精神科医师,与3.96名的国际平均水平相差甚远[1]。另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估计,我国当前各类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大约为15%,重性精神疾病的发病率为1%。在大约1600万的重症患者中,有80%得不到有效治疗。一方面精神科医师总数不足,且流失严重;另一方面精神病医院招聘医学专业的大学生难、专业技术人员引进难,使得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后继乏人。在所调查的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没有,79.01%医师为本科学历,而且所学专业为精神医学的只有18人,仅占11.11%;80.86%精神科医师所学为临床医学专业,说明现有的精神科医师不仅学历层次有待提升,而且绝大多数未经过正规的精神科专业培训,这一现状已成为发展精神卫生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的瓶颈。同时,医科生刚进入医院,都必须经历长时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写病例、开检查单、跟主任查房、记录、整理记录、与病人交谈沟通,占用了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工作量大、强度大。
研究结果显示,83.33%的医师认为精神科医师工作是一项高危险的特殊的公共卫生事业。每天面对精神病患者、经常遭受病人的暴力对待占66.67%,社会存在种种偏见的占90.74%,社会认可度低、不被社会所理解、没有职业荣誉感占91.98%,对医师的社会地位感到不满意的占90.12%,感到医师职业风险很大的比例达86.42%。医护人员每天面对的是丧失正常责任能力的患者,临床一线的医师经常受到患者人身攻击,严重的甚至被打伤、打残、致死。根据陈祖辉等同志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70.52%,90.82%的受害者曾反复遭受暴力伤害,40.01%的受害者同时遭受心理与身体暴力的双重折磨。因此精神科医师基本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在85.8%的医师认为精神病患者的复发率高、治愈率低的情况下,他们普遍感到没有职业荣誉感,自己付出的劳动没有被社会所理解。同时不少患者把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归咎于医师,医师经常成为媒体、群众指责的焦点,所以医师的社会认可度和自我认可度现在都比较低。
在所有选项中,95.06%的精神科医师认为与同级别的综合医院同行相比,收入低很多,这也是精神科医师不愿意从事精神卫生事业的主要原因之一。据卫生部2008年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床日收费仅为综合性医院收费水平的1/5~1/4,整体经济收入仅为综合性医院的1/15~1/10,自我补偿能力有限[2]。政府近两年对精神病医院的投入在加大,但主要是建设基础设施、购买医疗设备等硬件上,在医师的待遇方面变化不大;另一方面,精神病人检查的机会不多,用药的种类与数量也远不如其他医院;业务收入中,药物构成比例往往较低。医护人员待遇普遍低于医疗卫生行业平均水平。在所调查的162名医师中,月收入在1001~2000元47人,占29.01%;2001~3000元69人,占42.59%。
76.54%的医师对目前医患关系感到紧张,频频发生的“医闹”、“打医师”事件以及医疗纠纷问题,导致医师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下降。给社会造成了一种印象:精神科医师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行业,搞不好人身安全都没保障,风险太大。
3.3 六市精神科医师工作意向性对精神病医院工作的影响
一方面全国普遍存在精神科医师力量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现有的精神科医师因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条件差、医疗设备简陋、经常遭受病人的暴力对待以及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工作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低,与同级别的综合医院同行比,收入低等原因纷纷跳槽或改行,超过半数不再愿意做精神科医师;有接近一半的医师想离开精神病医院;接近六成的医师被动地从事精神卫生工作。这非常不利于我国精神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4 结论及对策
全国普遍存在精神科医师力量不足的现象,而且现有的超过半数的精神科医师因与同级别的综合医院同行比,收入低等多种原因不再愿意做精神科医师。因此,政府部门在加大投入加快精神病专科医院硬件建设的同时,要进一步改善精神科医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特别是工资收入水平[3],加快精神卫生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社会对精神科医师特殊社会功能的认可度[4],切实提高精神科医师的职业荣誉感;加强安全防护,重视精神科医师专业知识以及职业技能培训与教育等综合措施是稳定现有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并防止精神科医师跳槽或改行的根本。同时加大对精神疾病治疗的研发力度,加大对精神病患者的规范治疗管理,提高治愈率,在病人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给予精神病人更多的关爱,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致谢:本调查得到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人事科王兆庆科长、宜春市第三人民医院人事科聂淑华科长、抚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办公室徐淑娴主任、景德镇市第四人民医院办公室舒静主任、上饶市第三人民医院办公室陈雯主任的鼎力相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参考文献
[1]张昊,吴敏.我国每10万人仅有精神科医师1.26名[N].健康报,2009-06-22(1).
[2]韩璐,刘晓健.精神病专科医院医患都是“弱势群体”[N].健康报,2009-08-27.
[3]宁博.对山东省基本药物制度及配套制度实施过程中政府投入政策的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5):6-7.
1、接诊患者,采集病历及进行体格检查。经功能评估后,列出患者存在的有待康复的问题,制定进一步检查、观察及康复治疗计划。
2、对住院患者负责查房或会诊,及时开出临床医师医属或作康复处理的意见。对门诊患者进行复诊及处理。
3、指导、监督、协调各部门的康复治疗工作。
4、主持评价和病例讨论会、出院前的评定分析总结会(决定能不能出院及出院后的继续康复计划)。
5、高年资医师主持康复专业协作组,检查督促各相关专业治疗工作和负责领导本专业(一般按系统疾病分)的康复医疗、科研、教学工作。
康复护士工作职责
康复护士在康复病区工作,负责住院患者的临床康复护理:
1、执行基础护理任务。
2、执行康复护理任务:
(1)体位护理并协助患者作体位转移。(2)膀胱护理
(3)肠道护理(控制排便训练等)。(4)压疮护理。(5)康复心理护理。
(6)配合康复治疗部门,在病区为患者进行床上或床边基本的理疗、体疗、作业治疗(尤其ADL训练)、对有言语能力障碍者鼓励对话。
(7)指导患者使用轮椅、假肢、矫形器、自助器具等训练
3、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卫生知识教育。
4、进行医学社会工作、作为患者与其家属之间、患者与其工作单位之间、患者与其社区之间的桥梁,反映患者的思维情绪、困难和要求。
5、保持病区整齐、清洁、安静、有秩序,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生理、心理康复环境。物理治疗师(PT)工作职责
主要负责肢体运动功能的评估和训练,特别是对神经、肌肉、骨关节和心肺功能的评估与训练。经评估后制定和执行体疗计划。
1、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如对肌力、关节运动范围(ROM)、平衡能力(坐位、立位)、体位转移能力、步行能力及步态的评估。
2、指导患者进行增强肌力、耐力的练习。
3、指导患者进行增加关节运动范围的体操训练即关节体操
4、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提高步行能力,纠正错误步态。
5、指导患者进行各种矫正体操、医疗体操训练,提高神经、肌肉、骨关节等的运动功能,并调整内脏功能和精神心理状态。
6、为患者进行牵引治疗、手法治疗和按摩推拿治疗。
7、指导患者进行医疗运动,如健身跑、太极拳、八段锦、医疗气功等,以增强体质、调整内脏功能、促进康复。
6、对患者进行有关保持和发展运动功能的卫生教育作业治疗师(OT)工作职责
指导患者通过进行有目的的作业活动,恢复或改善生活自理、学习和职业工作能力。对永久性残障患者,则教会其使用各种器具,或调整家居和工作环境的条件,以弥补功能的不足。具体了职责如下:
1、功能检查及评估:包括ADL、感觉及知觉、认知能力、家务活动能力等。
2、指导患者进行ADL训练。
3、指导患者进行感觉、知觉训练。
4、指导患者进行家务活动能力训练,包括简化操作、减少体力消耗、避免疲劳等。
5、指导患者使用生活辅助器具、轮椅、假手等和手部功能夹的制作或使用指导。
6、指导患者进行工艺治疗。
7、指导患者在职业治疗车间进行职业劳动训练(木工、纺织、机械等,也可由技工指导)。
8、指导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
9、单独或配合职业咨询师,对须改变职业工种的患者进行职业能力、兴趣的评估,并作职业前咨询指导。
10、了解及评价患者家居房屋的建筑设施条件,如有对患者构成障碍不便之处,提出重新装修的建议。言语治疗师(ST)工作职责
对有言语障碍的患者进行训练,以改善其言语沟通能力。
1、对言语能力进行检查评估,如构音能力检查、失语症检查、听力检查、吞咽功能检查等。
2、对由神经系统病损、缺陷引起的言语交流障碍(如失语症、呐吃等)进行言语训练。
3、发音构音训练。
4、无喉言语训练(食管音、人工喉发音)。
5、喉切除、舌切除手术前有关言语功能的咨询指导。
6、对由口腔缺陷(舌切除后、腭切除后)引起的言语交流障碍进行训练,改善构音能力。
7、指导患者使用非语言性言语沟通器具。
8、对有吞咽功能障碍者进行处理和治疗。
9、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有关言语交流及吞咽问题的卫生和康复教育。
心理治疗师——临床心理工作者工作职责
心理治疗师在康复协作组内配合其他人员为患者进行必要的临床心理测验,提供心理咨询及必要的心理治疗,帮助协作组和患者本人恰当地确定治疗目标,以便以心理康复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1、进行临床心理测验和评定:如精神状态测定(焦虑症、抑郁症等)、人格测验、智力测验、职业适应性测验等。
2、根据心理测验结果,从心理学角度对患者进行总的功能 评估及提供诊断、治疗计划。
3、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服务,特别是对如何对待残疾、如何处理婚恋家庭问题和职业问题等提供咨询。
4、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文体活动治疗师工作职责
通过组织患者(特别是老人、儿童残疾者)参加适当的文体活动,促进身心康复并重返社会。
1、了解和评定患者生活方式的特点、业余爱好、兴趣、社交能力、情绪行为等点。
2、根据诊断及上述评定,制定患者的文体活动治疗计划。
3、组织患者参加对身心功能有治疗意义的文体活动,如游戏、文艺表演、音乐欣赏、电影欣赏、室内球类活动等。
4、组织患者参加治疗性体育运动、残疾人适应性体育运动,如乒乓球、轮椅篮球、游泳、羽毛球、划船等。
5、组织患者走向社会到医院外参加有趣或有意义的社交活动,如到购物中心购物,进行参观,参加夏令营活动、社区俱乐部活动、节日庆祝活动,促进患者与社会结合。
6、指导患者建立均衡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如何利用业余、闲暇时间,如何养成健康的消遣习惯上提供咨询。
音乐治疗师工作职责
1、训练患者(尤其有神经肌肉瘫痪的儿童或成人)通过弹奏适宜的乐器,或按音乐节拍做体操,以改善和发展运动功能,尤其改善运动的协调性。
2、指导患者通过听适宜的乐曲,达到松弛、镇静的效果,以控制应激,减轻焦虑,缓解疼痛。
3、指导患者(有发音及言语障碍者)通过唱歌进行构音训练和曲调韵律治疗,以改善言语功能。
4、以音乐疗法作为社会康复和心理治疗手段,组织患者(尤其智能低下或有精神情绪性异常者)进行集体的音乐活动(唱歌、乐器弹奏表演等),以改善社交技能,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
5、在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安抚性医护工作中,以音乐疗法为手段,调剂患者的养病生活及改善情绪。
传统医师工作职责
1.参加协作组病例讨论(评价)会,从中医观点对制定患者总体康复治疗计划提出建议。
2.负责院内和协作组内的中医会诊,及时对需使用中医方法以促进康复的患者开出中医中药的医嘱、处方。3.在专业协作组中或根据医师转诊要求,经诊察后对需要针灸镇痛,治疗瘫痪、麻木或其他症状和疾病的患者进行针灸,促进康复。
一年来,儿童康复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科主任和同志们的指导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离医院的要求还差一段距离,在此我简要汇报下科室一年来的工作情况。
一、业务开展情况
今年科室业务收入3771182.72元,全年入院人次275次,门诊咨询就诊人次814人次,超额完成医院既定任务。搬迁至南楼后科室床位数由40张发展到80张,病房环境进一步提升,设有独立卫生间。
二、项目康复工作情况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流程逐步完善,制度健全,康复训练个性化,并着力进一步完善。通过PT、OT、ST、中医传统疗法开展训练工作,为残疾儿童训练提供了更好的帮助。多次评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每一位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训练计划及个别化训练计划。做好儿童家长的培训工作,培训率进一步提高。
三、科室质量管理
强化制度学习,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质量进一步提高,规范服务和操作规程,对病人家属加强沟通,热情服务,有效杜绝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积极向医院有关方面提建议,反映病人及家属的实际困难,努力帮助解决,受到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四、人才培养
全年选派优秀人才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班23人次,通过外出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科室人员的业务能力,为科室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6年12月31日
2017年儿童康复科工作总结
一年来,儿童康复在医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科主任和同志们的指导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离医院的要求还差一段距离,在此我简要汇报下科室一年来的工作情况。
五、业务开展情况
今年科室业务收入3771182.72元,全年入院人次275次,门诊咨询就诊人次814人次,超额完成医院既定任务。搬迁至南楼后科室床位数由40张发展到80张,病房环境进一步提升,设有独立卫生间。
六、项目康复工作情况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流程逐步完善,制度健全,康复训练个性化,并着力进一步完善。通过PT、OT、ST、中医传统疗法开展训练工作,为残疾儿童训练提供了更好的帮助。多次评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每一位残疾儿童的综合康复训练计划及个别化训练计划。做好儿童家长的培训工作,培训率进一步提高。
七、科室质量管理
强化制度学习,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质量进一步提高,规范服务和操作规程,对病人家属加强沟通,热情服务,有效杜绝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积极向医院有关方面提建议,反映病人及家属的实际困难,努力帮助解决,受到病人及家属的好评。
八、人才培养
全年选派优秀人才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班23人次,通过外出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科室人员的业务能力,为科室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内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阅读大量医学杂志及书刊,坚持写读书心得和综述,踊跃参加医学专业网络论坛,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及时应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内科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的诊治技术,同时也能处理各系统的常见病及各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如心脏骤停、药物中毒、昏迷等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差错事故的发生。我的信念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解除病人痛疾。
临床工作离不开科研,同时我也希望自己有所创新,并开展了系列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攻关,最终完成了各种课题,在临床推广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医学研究的艰辛,虽然我的课题已取得阶段性结果,但这依旧是一项长期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多建树。
自任职以来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对下级医师的指导工作,培训下级医师进行各种常用内科操作,规范三级查访制度,提高下级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多次组织院内讲座,规范各种常规操作技能,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
希望自己能通过这次晋升评审,使自己的业务工作更上一层楼,做一个优秀的内科医生。
作为与老年患者直接接触的临床医师, 培养其有效的沟通技巧, 充分了解和掌握老年病患者的心理特点, 可以增进彼此理解, 有助于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 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等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培养老年病科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进行初步探讨, 以期为老年病科的教学提供参考。
1 老年病科医患沟通与交流的重要性
医患沟通是对医学理解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 是为患者健康需要而进行的, 使医患双方能充分有效的表达对医疗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助于医务人员调整自己或患者的医学观念, 也有助于医患相互正确理解对方, 协调关系, 保证医疗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 对老年病科的临床医生, 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 注重他们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密切医患关系, 减少医疗纠纷
培养医生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 能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医患之间如果没有沟通, 缺乏互相信赖, 容易与患者或者家属之间发生误解和纠纷。在医疗活动中, 如果把即将进行的医疗行为的效果、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医疗措施的局限性、疾病转归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 在实施医疗行为以前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沟通, 让他们在了解情况后才作出医疗决定, 同时通过沟通让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准备, 以后出现不令人满意的结果时, 患者和家属能够理解和正确对待。
1.2 有助于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 有利于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减少不当医疗行为的发生。例如老年患者某些体质上的特殊情况, 医务人员可能检查不出来, 只有通过仔细的交流沟通, 才能掌握患者情况;老年人常患有1种或1种以上的慢性疾病, 往往长期同时使用多种药物, 而药物相互作用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原因之一, 只有做好详细的沟通, 医生才能指导患者用药, 教会患者如何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如何避免不良反应。
1.3 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
培养医生与患者的交流能力, 能满足患者对医疗信息的需要, 以便患者做出符合自己情况的医疗决定。例如医生及时准确地将各种检查结果等医疗信息反馈给患者, 让患者了解情况;对于检查结果不理想的指标如高血脂、高尿酸、高血糖等告诉老年患者, 让患者认识到疾病可以通过调节饮食、结合运动、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以达到理想的水平。
1.4 有助于满足患者平等化和自主化的要求
医患沟通体现了医疗活动的人文情愫, 有助避免医患关系的简单化、唯技术化、医学目的的功利化以及只追求医学价值利润最大化的弊端。医患交流有效的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及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最大化满足患者的自主性要求。
2 老年病科医师医患沟通教学的实施
根据医患沟通的相关理论, 结合老年科的科室现状及人员背景, 构建了医患沟通教学体系, 包括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
2.1 教学设计
整个课程包括5个教学章节, 其中4个章节为理论讲授, 包括医患沟通的基本知识与现状、医患沟通与交流的基本技能、医患沟通时的交际心理、如何与特殊疾病老年患者沟通, 第五个章节为技能实践训练, 教学方式为在老年病科招募3-5名志愿者, 采取模拟场景的方式, 安排不同的沟通任务 (新入院、胸穿操作、不良医疗信息的告知、癌症患者的查房、家属有意见) 。见图1。每个教学章节授课一次, 时长45min, 授课老师2名, 一位是有老年科工作经验并接受过沟通能力训练的医生, 一位是具有医学心理学背景的心理门诊医生, 均具有讲师资格。
2.2 教学内容
第一章为医患沟通的基本知识与现状, 这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医患关系的基本理论,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 现代医患关系的观念碰撞, 当前老年病科医患关系的基本特点, 医患沟通的内涵, 医患沟通的要素, 医患沟通的原则等内容。第二章为医患沟通与交流的基本技能。这一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言语沟通技巧, 医务人员非言语沟通技巧, 常见医务人员的口语错误及对策, 如何有效解释、劝说、批评及教育病人。第三章为医患沟通时的交际心理, 主要内容包括老年病科患者的基本心理状态, 医务人员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如何保持恰当的医患交际心理距离。第四章为如何与特殊疾病老年患者沟通, 主要内容包括与癌症患者沟通的方法, 与危重患者沟通的方法, 与临终患者沟通的方法, 不良医疗信息的传达, 转诊谈话。第五章为技能实践训练, 让参加教学的学员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处理实际问题, 任务完成后教学老师对于其过程进行点评和纠正。
3 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教学全部结束后, 立即采用自编的《教学效果调查表》对全体10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共有4个项目, 包括一般情况、教学效果、个人收获较大内容、教学不足。教学效果评估为五级评分, 学员将从1-5中选择一个数字, 1为不满意, 5为非常满意。个人收获大内容和教学不足为开放式问题, 学员填写作答。果显示, 对教学效果满意的学员占到了90%。个人获较大的内容90%的学员选择的是如何与特殊疾患者沟通。教学不足方面, 学员反馈较多的是希望加更多技能实践的课时 (80%) 。
教学后一个月 (第30天) , 采用自编的《远期教情况调查表》对全体10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括一般情况、教学的持续效果 (1-5级评分) 、临床患沟通能力 (1-5级评分) , 对临床工作的作用 (1-级评分) 、对后续培训的需要 (1-5级评分) 。结果示, 认为教学效果能够持续的学员占到了60%, 认自己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改善的占到了90%, 认课程对临床工作作用较大的比例为50%, 全体学 (100%) 认为仍有必要进行后续培训。
以上两次教学评估的结果说明, 老年病科医患通能力的教学效果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说明教学容是学员所需要的, 教学方式是学员能够接受的, 教安排也是基本合理的, 对学员医患沟通能力的提高是切实有效的。但在教学内容上, 教员仍需继续吃内容, 并联系临床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教学设计上, 以考虑增加技能实践的课时数, 并增加考核环节。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4]全球老年化给医务工作者带来机遇, 也提出了挑战, 同时对医学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是以人的健康为目的, 不仅要盯住病魔, 更要正视在痛苦中呻吟的病人。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培养老年病科医生精湛的专业技术, 还必须对他们进行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 让他们掌握基本的医患沟通技术, 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去理解、关爱、帮助老年患者, 能够提供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 使这些特殊的患者在患病时期感受到人文关怀, 使他们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参与并配合医学治疗,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参考文献
[1]张华, 吴利平, 孟华, 等.关于提高老年病学教学质量的体会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 2010, 18 (3) :597-599.
[2]徐淼, 李维卿, 潘霄, 等.基于转化医学和全科医学理念开展老年病学临床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5) :884-886.
[3]柯大智, 李桂琼, 李兴升, 等.老年病科实习医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12:87.
1、康复中心实行《临床-康复一体化工作模式》,执行正常白班工作制,康复技师及医师按照医院的正常班作息时间工作,遇特殊情况按照《康复中心交接班制度》执行。
2、康复治疗患者按照《康复治疗适应性疗效评价》的要求严格筛选,并依据《康复治疗评估制度》进行系统评级,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并记录在康复病历中。
3、治疗室工作常规
3.1康复中心技师上班前做好物品整理、患者接诊等准备工作,检查设备状态,查看预约时间表,及时电话通知患者治疗。
3.2康复技师负责保护康复设备,维护保养,保持治疗室卫生和整洁,设备故障及时通知维修人员。
3.3治疗师主动接待患者,无论何人进入康复中心,在场技师有义务上前询问来历,并引导治疗,原则上不出现“陌生人”.3.4康复训练前,康复技师要按照《康复治疗告知制度》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宣教,初次治疗的患者,技师还应该做身份确认,同时自我介绍,再次确认并排除治疗相应的禁忌症。
3.5患者出现身体不适,或治疗副反应较大应及时通知康复医师调整治疗方案。
3.6治疗技师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的要求进行治疗,严格把握时间,强度,部位等情况,杜绝盲目治疗.3.7康复训练以鼓励患者主动参与为主,调动患者积极性,禁止辱骂患者或用过激语言刺激患者积极性。
3.8康复治疗严格按照医疗服务项目对应的要求进行,不得敷衍或弄虚造价。
3.9康复技师有义务告知家属,限制陪同人员人数,除特殊情况(主任同意),每位病员陪护人数控制在1人,具体要求见《康复科陪护制度》。
3.10训练室内禁止大声喧哗,严禁科室任何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发生争执,造成投诉的由相关当事人承担后果。
3.11上班时间严禁在训练室可视范围内用餐或吃零食,以及手机聊天或打游戏,做与工作无关的其他事项。
3.12治疗室避免家属及陪护操作康复设备。未经同意,病员及其家属或其他闲
杂人等不得擅自使用康复器械或将其带出治疗室,如需租借可向主管技师申请,及时登记,经手人负责要回。
3.13患者治疗结束后技师应督促尽快返回病房,以免治疗室人员过多,影响训练效果和增加损伤风险。
3.14 中医及理疗室工作常规参照《中医理疗室工作制度》执行。
4、康复治疗按照《康复中心治疗流程图》进行规范化治疗。
5、康复技师工作完成后,认真填写治疗单,审核无误后扣费,计入工作量,具体按照《治疗单填写说明及扣费管理规范》执行。
6、培训、学习、考核要求
6.1每月至少有一次业务学习并有记录和培训小结。
6.2根据科室工作情况积极参加医院安排的全院学习。
6.3每半年组织一次业务三基技术考核,考核成绩与绩效挂钩,全年两次技术考核不过关者考虑劝退。
7、科室管理
7.1康复中心执行科级质量管理小组组织的科级管理体系,认真完成《康复科质量目标考核表》中的各项要求,定期召开科务会,讨论分析质量控制指标的情况,依据戴明循环的工作机制不断改进。
7.2 认真完成医院下达的各项指标及任务,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不断提高科室管理水平以及科室医疗和基础服务水平。
7.3 康复中心主任履行《科主任岗位职责》
7.4 康复技师履行《康复技师岗位职责》
7.5 技师长履行《康复科技师长岗位职责》
在花都区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美玲主任的领导下,在李国文副主任、华彬善副主任的关心及支持下,我中心为切实推动基层中医药康复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康复特色,充分落实社区中心六位一体的服务方式,做到社区人人享有康复。2014中医康复科圆满的完成了这一年的工作任务。现将2014中医康复科整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室设置:
中医康复科为积极响应和贯彻《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行动纲要(2014-2018年)》,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层卫生服务中的特色与优势,保障和满足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的迫切需要。中医康复科积极开展中药、针刺、推拿、火罐、艾灸、温针、梅花针、耳穴、穴位注射、刮痧、熏蒸、热熨、穴位埋线、刺络放血、小儿捏脊、挑治等中医特色治疗及现代康复治疗相结合的特色诊疗项目。大大加快了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应用。
二、人才建设:
中医康复科共有 名医务人员,其中 名医师,名治疗师,名护士。其中硕士研究生 名。我科人员积极参加中心内部开展的医疗卫生业务培训多次,内容包括适宜技术、适宜技能、基本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强化医疗质量和安全。规范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活动,优化诊疗流程,注重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强化合理用药等,大大提
高了中医康复科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派刘晶同志参加为期三个月的广州市康复人员培训班,全面提升了我科医务人员业务能力。
三、诊疗情况:
中医康复科积极开展 “治未病”工作,对社区居民进行体质辨识,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开设有中医全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等特色专科。我科2013年10月1日到2014年9月30日中心总共接诊治疗了门诊病人 人次,其中中医门诊人数: 人次,占门诊总人数:。2014年中医门诊人数与去年同期增长:。中医门诊总收入: 元。
中医住院人数 人,住院总费用: 元。
中医康复科2013-2014总收入 元(含门诊、住院),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开展天灸全年要求达到 人。
四、积极深入社区开展中医健康宣教工作:
2014中医康复科定期下乡到居(村)委开展义诊,健康咨询,体质辩证等活动。中医康复科举办4次中医药健康知识讲座;开展3次以上公众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并深入社区张贴中医药健康内容的宣传栏,将宣教资料派发到居民手中,引导社区居民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
对健康行动有困难的社区群众实行定期对口帮扶开展社区居民中医康复家庭病床;对社区内的育龄妇女、孕产期妇女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孕产妇保健的中医康复宣教工作;对0-6岁儿童开展健康发育成长中医康复参与指导帮助;对老年人及慢病患者如高血压,糖
尿病,老年性骨关节病,老年慢支等做到防治相结合,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
五、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行业作风建设,践行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营造廉洁行医执业环境,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按照中心统一要求,中医康复科住院病人,自2014年5月1日起,开展和住院患者签署《医患双方不收和不送“红包”协议书》工作,并将医患双方签署的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归档和保存等工作。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六、积极配合中心开展大网格化及推进城乡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试点工作:
以中心与群众建立稳定、互信、契约式服务关系为原则,构建有序、有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合理分级诊疗模式,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首诊、双向转诊机制,为群众提供主动、连续、综合、个性化的服务,基本满足群众的健康管理需求。中医康复科全体人员积极响应中心领导的号召,配合公卫部门开展以大网格化管理团队服务为支撑、即社区医务人员和公共卫生医务人员分工协作,积极开展上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随访等工作,对签约对象实施健康管理。为城乡居民提供签约式、团队式、个性化、有价值的优质服务,有效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探索建立有序、有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七、存在的问题:
在中心各级领导积极支持下,经过努力,在业务、廉政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中心康复科已迈入良性发展轨道。与此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我科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1、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完善,职工素质、业务水平等方面有待提高。提高医护人员执业技能、规范技术操作等方面仍需努力。
2、服务态度有待改善:为促进良好医患关系,消除医患矛盾,增强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及技巧。提高医务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我要用心做”的主动服务意识。
3、进一步开展新的中医适宜技术:随着中医康复科的人员不断壮大,适时开展简、便、廉、验的新的中医适宜技术,有助于中医康复科长远发展。
中医康复科
1 出科考核的目的与重要性
临床一线医师的临床综合能力影响着医院整体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水平,其培训和考核任务更是不容忽视[2]。根据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要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为各级医疗机构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并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为目标,并强调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临床基地、带教教师对学员进行悉心负责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指导,更需要切实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考核评价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培养质量、培训目标得以实现[3]。我院建立了包括日常评估、出科考核、年度考核、结业考核等多项系列措施确保培训过程质量控制。其中出科考核是指住院医师按培训标准规定,完成每一个专业科室轮转培训后,由相应学科按照培训考核要求组织的考核。出科考核作为专业基地内每一个亚专业学科学业完成情况的实时监控,作用尤为突出,通过出科考核可以及时获得学员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发现不足并及时弥补。同时,出科考核对学员具有很好的督促作用,使学员始终保持在被监管的状态下,学习更为积极主动,出科考核为后期完成培训及最终学员毕业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保驾护航作用。
2 出科考核标准的建立
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为基础,制定了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细则》,将出科考核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控制体系的内容并制度化。同时,要求各专业基地建立适应于本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与考核实施方案,要求在满足国家培养方案,包括本专业及相关轮转科室的培训时间、掌握和了解的专业理论知识、相关专业病种病例数、手术及操作例数以及掌握本专业及相关轮转科室的基本技能、门诊时间、科研要求、医德医风等的基础上提出切合本专业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出科考核标准与要求,提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部门备案,作为后期工作的指导与监察基础。
3 考核要求的标准化与个性化
出科考核的评判标准是否恰当、执行考核是否严格都将影响培训质量[4]。好的考核方案应兼备可操作性与评估价值,建立在统一标准和难易程度基础上,同时又兼顾各学科本身的特点,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培训效果,发挥考核效力,在评估教师取得带教成效与学员获得学习收益的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性考学机制。
3.1 考核要求标准化
根据医学培训特点提出了基础知识考核与临床技能考核相结合、专项临床能力考核与综合思维能力考核相结合、知识能力考核与医德医风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总体要求。要求各专业在制定考核方案时,考核形式兼顾临床知识笔试、临床技能实践操作、临床思维答辩与医德医风考察考核体系,同时注重将规培医师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医患沟通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纳入到考评体系中[5],每场技能或答辩考核要求至少3名副高以上本学科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担任考官并回避带教教师。每份考题的命题组成员要求3人以上并坚持保密原则。同时,建议各学科积极筹备专业题库,以应对出科考核工作量日渐增大的问题。
3.2 兼顾具体实践中的个性化
针对临床专业与医技科室具体实施时各自的特殊性、临床各专业之间考核实施特点、本专业学员与轮转该专业学员要求的不同,必修与选修学员培训目标的差异性,每个专业学科都在实践中相应制定了针对这种特殊性的具体考核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培训过程中客观、公正、有效的考核是培训效果的有力保障。客观结构化考试具有可操作性强、评价客观公正等特点[6,7,8],推荐带教教师在考核过程中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合理运用临床资源与模拟考站资源,丰富考核形式,弥补临床资源不足。考核要求在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基础上更突出各自专业的实际需求。
以放射科培训为例,几乎各个临床专业的学员都需要到放射科进行为期不同的影像学培训,而在出科时如果对所有学员以同一标准进行考核是不能适应培训要求的,因此影像专业经过反复调整,制定出针对不同专业的考核办法,大方向上区别本专业和其他专业,其他专业又各有侧重。比如神经内科在放射专业进行轮转的学员,考核重点即放在头颅神经系统常见疾病CT,MRI的阅片技能方面,而对于本专业的学员则会不但考核各系统的阅片能力,还会有针对报告书写、影像操作等的考核。
4 分段负责制在出科考核中的应用
在临床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外科、内科不同于皮肤科、耳鼻咽喉科,虽然同为二级学科,但是在级别较高的医院里,其所属三级学科均已形成相当规模,各亚专业在轮转培训中存在着衔接不良,分工模糊或重复教学的问题。深入研究国家培养大纲后,经与学科多方沟通进一步将专业基地考核任务细化,按亚专业分散考核内容,分段包干。一方面减轻各亚专业重复工作产生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以此为基础建立逆向追责制度以更好确保培训任务落实到位。以外科为例,将外科换药技术、外科基本操作、止血输血等划归普外科基本过关内容;夹板、石膏、牵引固定、封闭治疗等划归骨科过关内容;膀胱残尿量测定、前列腺液采取镜检、导尿术、膀胱穿刺造瘘等划归泌尿外科基本过关内容等。各亚专业在培训轮转学员时侧重本专业过关内容,考核时以此为基点,确保学员每站有收获,各亚专业培训内容逐级过关,最终确保二级学科培养任务顺利完成。
5 第三方监管机制的引入
临床工作繁忙,带教教师在完成日常临床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学员的带教指导工作,出科考核往往会流于形式,成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环节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环。如何确保考核有序高质量完成,成为困扰管理部门的一个重大问题。
我院在毕业后医学教育委员会的推动下,成立了院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督导组,邀请各专业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工作的资深教师担任督导,建立独立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管理体系以外的第三方监管组织,建立了具备我院特色的第三方考核监管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了各类考核的质量监管问题。
各专业基地在出科考核前两天需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公室申报考核安排,办公室通知督导组长,由督导组派出专家对整个考核过程,包括考前资质认证、考试设计、考试内容、考试现场安排、考核资料保存等方面,进行全面监察。制定具体打分标准与打分表格,现场完成评分及书面整改意见,反馈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公室作相应处理与记录归档,督导评分将作为年度带教教师资质认证与专业基地评审的重要参考指标。
利用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带教教师微信群,实时发送各专业基地考核实况、经验心得,提供给大家相互交流学习。定期召开第三方评议反馈会,由督导组专家向全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师、管理部门及学员代表反馈包括考核督导评议在内的各项建议和意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稳步提高。
在不断总结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经验的过程中,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延伸与深化第三方评估在培训与考核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引入更广泛来源的专家资源,博采众家之长,弱化以人为主体的管理体系的弊端,更好发挥监管体系的指导促进作用。如何更好地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核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结合,以提高培养质量,也是我们关注的问题[9,1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提高我国医疗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是我国全面推行医疗改革的重要保证,功在千秋。作为治病救人与教书育人双重责任于一体的教学医院,我们在未来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和革新。规范化的出科考核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长期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摘要:如何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并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养目标落到实处成为目前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议题。完善的出科考核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是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出科考核质量控制体系角度出发,探讨了出科考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针对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建立了标准化和个性化的质量考核体系。以期通过合理运用考核手段,发挥考核效能,提高住培质量。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出科考核,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支晓,董超,解俊霞.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及反思[J].河北中医,2010,32(5):794-795.
[2]谷士贤,曾辉.构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出科考核体系[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0):66-67.
[3]张淑华,张思嘉,何仲.毕业后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管理总结[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21-22.
[4]佘宛达,季国忠.以严格的考核制度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6):91-93.
[5]宋中金,杨小林,马瑛,等.某医院联合培养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控制方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6):460,470.
[6]Marwaha S.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s(OSCEs),psychiatry and the Clinical assessment of Skills and Competencies(CASC)same evidence,different judgement[J].BMC Psychiatry,2011(11):85.
[7]Khan KZ1,Ramachandran S,Gaunt K,et al.The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AMEE Guide No.81.Part I:an historical and theoretical perspective[J].Med Teach,2013,35(9):1437-1446.
[8]Nasir AA,Yusuf AS,Abdur-Rahman LO,et al.Medical students’perception of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a feedback for process improvement[J].J Surg Educ,2014,71(5):701-706.
[9]黄省利,武玥兴,刘颖.外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5):564-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