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精选13篇)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篇1

目的为加强食品添加剂卫生安全管理,防止食品污染,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根据国家规定,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本企业购进的,在食品中依法添加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管理。食品添加剂应有专人管理,妥善存放;企业负责人应对安全使用进行承诺,建立采购、使用台帐

一 食品添加剂所购的产品包装及说明书上必须有“食品添加剂”字样标示,其包装或说明书上应按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保质期限、批号、主要成分、食用或使用方法等。

二、食品添加剂的购进应执行采购管理制度,进货时查验该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照是否齐全,是否有该批产品有效的检验合格的证明,并建立供方资质档案。

三、食品添加剂在投入使用前必须到质监部门备案,应批准后方可使用。

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和使用限量,在GB2760规范的允许范围和限量内使用,并填写相应的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注明产品名称、使用日期,使用品种、使用量等内容)。

五、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按照规定在产品标签中如实标明。

六、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主要分成天然与合成两大类。现将我公司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具体规定如下:

(一)常用食品添加剂。如食用盐味精、鸡精、天然调料等,这类食品添加剂只要按经验或口味食用都是安全的。

(二)专用食品添加剂。如蛋糕油、泡打粉等、这些食品添加剂,只要按说明书正确使用,也是安全的。

(三)控制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以下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但使用单位首先要报请中心批准,在使用时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国家规定的剂量、办法使用,在食品添加剂的外包装上必须有明显标记,要做到单独存放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和控制使用剂量。

1.防腐剂,允许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仅限糕点制作时使用。

2.食用香精,可以使用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人工食用香精,允许在加工糕点时使用,不提倡在其他方面使用。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餐饮业,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安全管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对食品的追求体现出多样化和丰富化, 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要求。食品添加剂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使用不当或滥用的问题, 也成为食品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解任城区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预防因食品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 规范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管理工作, 于2009年1~7月对任城区餐饮业 (包括各类酒店、企事业单位及学校食堂)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采购、索证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提出了管理对策。

1 内容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任城区各类大中型酒店、企事业及学校食堂196家。

1.2 调查内容

依据《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设计表格, 了解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品种、标签标识、索证情况及管理使用情况。

1.3 调查方法

由从事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专业人员对现场进行检查和面对面询问, 利用两者结合的方式收集信息, 填写统一设计的调查表。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在被调查的196家餐饮单位中, 发现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共31种。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了食品添加剂或将非食品添加剂当作食品添加剂使用的单位143家, 占73.0%, 其中139家餐饮单位使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品添加剂, 占70.9%。本次调查发现餐饮业加工的食品中, 主食、凉拌菜、热菜、饮料、调味料及初加工制品中都有使用添加剂的情况。按照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和使用频率的高低, 依次为着色剂 (如胭脂红) 、酶制剂 (如木瓜蛋白酶) 、膨松剂 (如碳酸氢铵) 、增味剂 (如谷氨酸钠) 、香料 (如乙基麦芽酚) 、增稠剂 (如果胺) 、防腐剂 (如山梨酸钾) 、酸度调节剂 (如柠檬酸) 、甜味剂 (如山梨糖醇) 、抗氧化剂 (如维生素C) 、水分保持剂 (如磷酸钙) 、面料处理剂 (如碳酸钙) 、营养强化剂 (如胡萝卜素) 等13类食品添加剂, 共33种。从食品添加剂使用品种来看, 196家餐饮单位中使用品种最多的有15种, 最少的有1种, 平均为8种。也有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的现象。

2.2 存在问题

2.2.1 外包装不符合要求

在调查中发现的33种食品添加剂中有27种未按《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18条的规定, 占81.8%;未标示“食品添加剂”字样的有4种, 占12.1%;国内产品未标示厂名厂址的有6种, 占20.1%;有8种复合食品添加剂未标示具体名称, 占22.2%;有9种国内产品未标示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号, 占23.6%;有1种仅标示产品名称, 占2.3%;有2种国外产品未标示中文标识, 占3.9%;有16种国内外产品未标示使用范围、使用量和使用方法, 占43.2%。

2.2.2 索证材料不全

供应单位购入食品添加剂时, 无索取卫生许可证复印件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的意识, 餐饮单位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也不知道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要求。使用方法一般是厨师从师傅那里学来的或者自己摸索的, 添加多少量凭靠经验而不是计量器具。有的认为使用量很少, 索证无关紧要。71.9%的餐饮单位食品添加剂的索证材料不全或索证材料过期, 19.4%的单位无法提供索证材料。食品添加剂专用称量工具的配备率为9.7%, 食品添加剂使用记录建立率仅为4.6%。

2.2.3 保管和使用不规范

餐饮业在经营过程中不按规定保管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在所查的196家餐饮单位中有57家设置了食品添加剂的固定存放场所, 设置率为29.1%, 有169家餐饮单位在存放过程中未做到专人、专柜专架、上锁, 占86.2%。有的甚至与非食品产品混放, 更有甚者将食品添加剂随意放在厨房的操作台上, 由厨师随用随取。厨师在使用添加剂的过程中, 普遍未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适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未有专用的计量工具。26.0%的单位使用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

3 讨论

3.1 加强餐饮业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监督管理

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是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在日常卫生监督中, 应加强餐饮单位负责人依法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意识, 要求各单位应制定完善的食品添加剂采购制度、索证制度和保管、使用制度, 建立食品添加剂购进使用台账, 严格规范其适用范围、使用量, 并配备和使用符合要求的计量器具, 依法进行计量鉴定和校准。食品添加剂要有专人保管、专柜存放、专人登记、专人添加, 不得超使用范围、使用量使用。严禁使用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添加剂。

3.2 加强食品添加剂安全知识培训

加大培训力度, 提高餐饮经营者对食品卫生知识的认知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不同领域开展广泛的宣传工作, 让生产者依法生产, 让经营者诚信经营, 让消费者正确使用, 让老百姓容易鉴别, 提高广大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定期对采购员、保管员、厨师进行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的培训, 使其了解安全保管、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性和超过保质期限、超适用范围、超使用量使用对人体的危害, 让其了解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添加剂对消费者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3.3 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

2009年2月28日《食品安全法》正式出台, 在同年的“两会”上,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写道:将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 健全并严格执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按职责分工, 分别在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采取专项监督检查, 追溯非法食品添加剂源头, 依法严厉查处其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单位及个人, 切断非法食品添加剂的供应链。设立违法行为举报制度, 公开举报途径。通过群众举报, 可以有效地打击餐饮业违法、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3.4 完善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准则 篇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可按其来源、功能和安全性评价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划分。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按功能作用来区分可有很多类别,各国亦可有不同。

2015年组织实施的《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使用范围及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那么,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使用要求都有哪些要求呢?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一)食品添加剂使用时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不应对人体产生任何健康危害;

2、不应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3、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4、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5、在达到预期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二)在下列情况下可使用食品添加剂:

1、保持或提高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2、作为某些特殊膳食用食品的必要配料或成分;

3、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改进其感官特性;

4、便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或者贮藏。

食品添加剂有防腐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等22类1812种,下面我们就以功能为防腐剂、着色剂、增味剂等为例做一介绍:

(一)防腐剂类添名称:苯甲酸及其盐类

苯甲酸又称安息香酸,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低,而不直接使用,故绝大多数使用苯甲酸钠、钾两种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WHO,1994)规定,人造奶油、果酱、果冻、菠萝汁使用苯甲酸钠的限量为1.0g/kg(指单用量或与苯甲酸、山梨酸及其盐类以及亚硫酸盐类合用累计量,但亚硫酸盐类含量不超过500mg/kg)。苯甲酸进入机体后,大部分在9~15小时内,可与甘氨酸作用生成马尿酸,从尿中排出,剩余部分与葡萄糖化合而解毒。因上述解毒作用是在肝脏内进行的,故含苯甲酸的食品对肝功能衰弱的人群不宜使用。

(二)着色剂类添加剂名称:胭脂红

胭脂红(ponceau 4R)即食用红色1号,又名丽春红4R,其化学名称为1-(4’-磺酸基-1-萘偶氮)-2-萘酚-6,8-二磺酸三钠盐,是苋菜红的异构体。胭脂红为红色水溶性色素,难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为红色至暗红色颗粒或粉末状物质,无臭味,对光和酸较稳定,但对高温和还原剂的耐受性很差,能被细菌所分解,遇碱变成褐色。主要用于饮料、配制酒、糖果等。在大白鼠喂饲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色素亦致肿瘤作用。

大量的研究报告指出,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吃着精美点心、快餐盒饭、香喷喷的热狗时,瞟一眼印刷精美的包装食品上的营养成分表,你就会發现每种食品中都有添加剂成分。据了解,转化脂肪、精制谷物制品、食盐、高果糖浆四种成分是在加工食品中最多见的,这几种成分危害着人体健康。

(三)增味剂类食品添加剂名称:谷氨酸钠。您可能会有这种经验——往鸡汤中加一些盐,味道会更加鲜美。这是因为鸡肉当中富含谷氨酸这种氨基酸,您又放了一些氯化钠盐进去,便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制造了谷氨酸钠,也就是味精。它的副作用是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经酶催化,可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药物饲料添加剂递质。摄入过多时,对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有抑制,从而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症状。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食品添加剂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它对指导人类健康的生活有重要的意义。超标准使用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按标准要求过量使用添加剂。二是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监管保障体系,开展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推动从农田、工厂、市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保证各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实现从源头上控制,真正使百姓吃到安全、健康、放心的食品。

10食品添加剂使用和公示制度 篇4

1.使用食品添加剂目的在于保持和改进食品营养质量,不得破坏和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不得用于掩盖食品的缺陷(变质、腐败)或粗制滥造欺骗消费者。

2.食品必须添加是食品用途的添加剂,添加剂产品说明书的内容必须真实,禁止使用非食用添加剂。

3.采购食品添加剂时应认明包装标签上的“食品添加剂”字样,必须索证索票并登记台账,并索取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4.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不得擅自加大使用量和使用范围。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采用精确的计量工具称量,每次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有使用记录。

5.食品添加剂的存放应有固定的场所(橱柜),标识“食品添加剂”字样,盛装容器上标明食品添加剂名称,不得与非食用产品或有毒有害物品混放。

6.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采购、验收、使用登记制度。食品添加剂由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利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并做好入库与出库记录。

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承诺书 篇5

1、我公司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绝不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2、我公司应实行食品添加剂专人采购制度。在采购食品添加剂时严格实施进货查验制度,验明产品标识,向供货单位索取有关资质证件、与购进批次相符的产品合格证明文件、近期(半年内)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合格检验报告,凡采购属国家实施生产许可证的食品添加剂,必须采购获证产品。

3、我公司对购进的食品添加剂实行专库存放、专人保管制度,对入厂的`食品添加剂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并建立食品添加剂档案,由专人放入专库存放。

4、我公司对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实行专人使用制度。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严格按GB2760标准规定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进行添加,在使用复合型食品添加剂时对复合添加剂中各单一添加剂的名称及含量对照GB2760标准进行检查,务必使每一种成份都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5、我公司在标签上要按照《食品安全法》规定标示所使用的每一种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6、我公司在使用和更换食品添加剂前要到平遥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备案。

承诺人: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篇6

**检验检疫局**办事处:

2011年5月17日**检验检疫局召开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规范整治会议,检验检疫部门要求全面展开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彻底调查,接到**检验检疫局下发的通知后,我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并及时安排相关部门负责人按照文件通知及会议要求,公司内部开展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严格自查工作。

我公司食品添加剂自查工作于2011年5月17日展开,主要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17种(见附表),针对以上食品添加剂,公司立即组织人员从采购部、仓储科、生产部、品管部着手进行自查:

1、采购部:部分原辅料、食品添加剂检验报告没有及时索证更新

按照国家要求原辅料、食品添加剂每年应做两次第三方检测,**公司采购部保管的各供应商的检测报告个别体现的是一年一次。

整改:已要求采购部门与相关供应商联系更新并通知各供应商每年两次为我公司提供第三方检原辅料、食品添加剂测报告。并建议采购部门建立台账记录所有检验报告日期,以便接近到期日时能及时与供应商联系更新。

2、仓储科:保管库卫生清理不及时,摆放不规范

仓库保管方面检查时发现地面尘土较多,部分覆盖辅料及食品添加剂的覆盖物没有覆盖好,库房内多余叉板放在门旁码放不整齐。

根据国家对过敏原物质的要求龙泰公司已将过敏原与非过敏原分区域存放,但是食品添加剂和辅料没有分区域存放,下一步公司计划在库房内将过敏原与非过敏原、食品添加剂和辅料分区域存放。

整改:现场和保管人员将覆盖物覆盖好,叉板摆放整齐并将多余叉板清出保管库。要求保管人员限期2天内将库房地面打扫干净,每周至少收拾3次库房卫生。

3、品管部:个别食品添加剂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备案

由于近期国家下发的GB2760-2011标准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新的规定,以前我公司登记于辅料一栏的T-909(打底粉)现在按照GB2760-2011划分到食品添加剂一栏,我公司没有将备案资料进行及时的更新。

新到的添加剂酸性焦磷酸钠名字更换为焦磷酸二氢二钠,没有及时更新,备案登记的食品添加剂名字与实到的产品名字不符。

整改:及时对库房原辅料及食品添加剂包装及配料进行核查,对应GB2760-2011标准进行重新更新并及时将更新完的备案材料及时递交相关部门。

4、严格按照工艺及标准使用

车间领用食品添加剂都有完整的出库凭证并登记于车间库存表格上,危险食品添加剂做到专人管理、专柜上锁、定量发放。车间使用食品添加剂时严格按照开发部工艺要求来执行,没有出现违规使用和超量使用的情况。各添加剂使用情况符合标准。

针对以上食品添加剂,公司又重新查阅GB2760-2011,对照公司的实际使用情况,发现各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均符合各国家标准。我公司目前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进口国标准和我国标准执行,不存在违规使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

承诺书

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企业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使用食品添加剂。本单位承诺:

一、不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

二、不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三、不使用标识不清、配方或具体成分不明、非法企业生产的添加物质。

四、如果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规定,并在起用之日起的10个工作日内到贵局进行备案,并对备案的真实性负责。

(单位盖章)年 月 日

食品添加剂使用自查报告

(使用添加剂企业)

质量技术监督局:

经全面、认真自查,本企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要求,添加剂的使用情况都已如实在贵局进行备案。本单位承诺:

一、不使用非食用物质加工食品。

二、不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三、不使用标识不清、配方或具体成分不明、非法企业生产的添加物质。

四、添加剂备案的基本内容如果发生变化,10个工作日内到贵局重新进行备案。

五、对备案的真实性负责。如果备案中瞒报、谎报真实情况,本企业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单位盖章)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篇7

一、食品添加剂自身的安全问题

1. 天然食品添加剂

首先, 对于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植物种类要经过严格筛选和专家鉴定。植物种类选择不当或识别错误, 是造成不安全的最大隐患。例如, 在我国华东到西南的许多地区, 有用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叶捣汁作色素制乌饭的习俗。因此, 乌饭树被视为制取天然黑色素的安全植物。然而, 在我国西南及广西、台湾等地有分布的杜鹃花科落叶小乔木 (或灌木) 米饭花, 全株有毒, 牲畜中毒后呈现昏迷、呼吸麻痹、呕吐和肌痉挛等症状。由于米饭花形态与乌饭树有相似处, 如混淆误用, 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此外, 用作食品添加剂的野生植物, 所使用的部位一定要准确。自然界中的许多植物, 其有毒成分往往集中分布于身体的某一部分。例如, 葫芦科植物木鳌是著名的中药, 中医常用其成熟果实医治痈肿、疗疮、无名肿毒、风湿痹痛等症。现代有人用木鳖果实配制保健饮料食用。但据明代文献《本草正》记载“木鳌子有大毒, 今见毒狗者, 能毙之于顷刻, 人若食之, 则中寒发嚓, 不可解救。”现代药理试验证明, 木鳌子的毒性成分主要为皂贰类化合物。因此, 在用木鳌果实作食品添加剂时, 一定要将其种子去除。

再有, 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植物成分, 剂量要合适, 否则往往会事得其反, 变利为弊。例如决明子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等功能。但在制取决明子保健饮料时, 应注意剂量的大小, 过量食用将引起腹泻。其致泻作用的主要成分为葱醒及其贰。

2. 化学合成添加剂

大多数食品添加剂是化学合成物质, 长期食用对人体健康是否有害, 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国外由动物试验对添加剂已做出毒理学的评价, 认为:“过量”的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害的, 有些添加剂根本不能用来食用, 为了安全, 规定了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取量”, 即称之为ADI值。他是指每天允许食用的量, 也就是说某种化学物质一个人每天食用同样的量, 并且长期不断地食用下去, 对人体也不致产生危害的剂量。

二、食品添加剂加工过程中的使用问题

1. 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

GB2760规定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的品种、使用范围及使用量。扩大使用范围需经卫生部审批同意, 而不少食品生产加工者没按要求进行审报, 而是随意扩大使用范围。根据2007年 (1~6) 月国家质监总局产品抽查公告统计:糖果制品 (含巧克力及制品) 、罐头、粮食加工品、酒类、速冻食品、肉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方便食品、水果制品、水产制品、豆制品、食糖等13大类食品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食品添加剂的超范围使用。

2. 食品添加剂超剂量使用

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就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剂量超出了强制性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所规定能够使用的最大剂量。根据2007年 (1~6) 月国家质监总局产品抽查公告统计:糖果制品 (含巧克力及制品) 、酒类、蔬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调味品、水果制品、肉制品、饼干、薯类和膨化食品、乳制品、粮食加工品、食糖等12大类食品不同程度地涉及到食品添加剂的超限量使用。

3. 产品标签上标注模糊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7718-2004) 规定: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标示具体名称, 其他食品添加剂可以按GB2760的规定标示具体名称或种类名称。当一种食品添加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着色剂, 可以标示类别名称 (着色剂) , 再在其后加括号, 标示GB/T12493规定的代码。但是许多食品生产厂家为迎合消费者的心理, 故弄玄虚, 应该标注的不标, 使消费者误以为该食品不含食品添加剂, 更有甚者的是一些厂家在产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 一边又在产品标识上标明“本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不含防腐剂”等词;有的标注语言模糊, 在产品包装配料表中只是标注食品添加剂的类别, 却不标明具体品种;有的在产品不显眼的地方用很小的字体标注。

4. 使用化工原料冒充食品添加剂

我国允许生产、经营和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必须是《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所列的品种, 但一些不法商贩和生产单位在利益驱动等因素驱动下, 把化工产品当作食品添加剂使用。国家质检总局明确规定, 苏丹红、吊白块、孔雀石绿、瘦肉精、工业用滑石粉等18种材料不得用作材料加工食品。

5. 使用过期、劣质的食品添加剂

伪劣的食品添加剂主要体现在产品的纯度, 有些劣质的食品添加剂含有少量的汞、铅、砷等有毒有害物质, 将会严重影响到产品质量, 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过期的食品添加剂也不能真正起到食品添加剂的功效, 同时由于长期保存而导致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从而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及安全性。

三、食品添加剂的误区问题

虽然食品添加剂具有防止食品败坏变质、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保持效用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有利食品加工操作、满足其他特殊需要等优点, 但由于近几年来少数食品加工者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化工原料冒充食品添加剂, 扰乱了市场, 加上许多消费者缺乏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常识, 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 以至“谈添色变”。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 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所以食品添加剂的发展使用是工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 是社会的进步、食品加工技术先进的象征。在食品工业方面, 采收的植物或屠宰的动物来不及加工或加工不当造成腐败变质以及风味和质地发生改变的现象时有发生;现代的加工食品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人群和消费要求, 采用现代生产技术, 无论从品种、产量和品质方面都远远高于以往, 其中在食品的加工、贮存、保鲜、保质等方面, 不能不归功于食品添加剂的贡献。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十七条规定: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禁止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由上可知, 食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规定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都是合法的, 按规定添加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不属于掺假或伪劣食品;但某些食品制造者为谋取经济利益, 达到吸引顾客、以次充好和过度延长保质期的目的, 在加工和贮藏食品时超范围和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来掺假造假。

食品添加剂虽然种类繁多, 各个国家对其限定范围也有出入和变化, 但各国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品种均有严格的限定标准,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此也有严格规定。因此, 对有关食品添加剂标准之外的物质,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 无论加入食品中的数量多少, 根本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以及相应规范内容。以往出现的“苏丹红”“孔雀绿”“吊白块”“假奶粉”等事件, 甚至还有在食品中添加农药、兽药的个别行为, 这既不是加工技术方面的问题, 也不是食品添加物监督管理方面的问题, 而完全属于个别唯利是图、目无法纪、缺乏良知者的不法行为。

四、对策和建议

1. 加强宣传力度, 普及安全知识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和应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大事, 相关部门应该通力合作, 重视食品添加剂的每个生产及流通步骤, 规范食品添加剂市场, 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笔者认为, 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上, 进一步完善法律和法规, 强化生产厂家的法律意识, 相关主管部门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指导和参与企业产品标准制定及加强产品审查、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食品添加剂相关法律和法规的宣传力度, 普及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知识, 使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上, 需要提高标准门槛, 实行准入制度, 加大对滥用、违规使用添加剂行为的处罚和惩罚力度, 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2. 加强监管力度, 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

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单位和使用单位的监督执法, 各级政府财政应拨专款, 加强在中小城市及农村对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在内的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抽查力度和仪器装备配备, 特别是对违规使用防腐剂、甜味剂、色素、面粉处理剂的“问题食品”的检查, 充分利用传媒将抽检结果及时让消费者知晓。

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和各级行业协会应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提高中小企业的依法生产和经营意识, 杜绝因无知而违规生产和销售食品添加剂的现象。使用单位必须使用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另一方面, 应加强对消费者进行食品添加剂的科普宣传教育, 提高消费者对加工食品的分析、判断和选择的认识能力。儿童、孕妇要远离含人工合成添加剂较多的食品, 多摄取天然营养。

3. 更新检测技术, 完善标准体系

目前,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监测技术相对比较落后, 监测的准确性和迅捷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这就要求有关部门不断开展业务学习, 寻求高新监测技术以应对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发展要求。采用一些高效、准确和方便的测定方法能够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监测的标准体系, 在平常的质量检测检查中发挥作用。同时相关部门根据监测技术以及食品添加剂的发展, 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标准和法规, 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4. 开展技术创新, 寻求新型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以及相关食品研发部门通过技术创新, 开发新型的、绿色的食品添加剂也是提高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策略。目前, 国内外的相关部门通过技术革新已经成功地开发出了多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 为食品添加剂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提高了食品行业的安全。

采用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可以消除部分传统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及危害性, 如米制糖浆系列甜味剂取代目前使用的山梨酸和糖精钠等, 将进一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当然这些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取代传统的食品添加剂需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需要借助科研工作者及相关开发部门的贡献和成果。

采用以上措施能够提高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 但同时消费者应该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 加强对常用的漂白剂、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和香精香料的一些知识的学习, 在购买食品时多进行比较与分辨, 自觉抵制劣质食品的购买。

五、结论

为了保证食品质量和安全, 我国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准人制度, 加强从源头管理、规范市场, 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中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除了严格执法外, 也应给予正确引导, 使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消费者提高鉴别水平。同时要严格管理和控制从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到使用的每个环节, 保证我国食品安全。对于那些知法犯法、滥用添加剂、利用添加剂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打击惩处。

总而言之, 只要我们不断完善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企业加强法规和标准体系管理, 严格按照这一系列法律法规执行, 让消费者可以吃到放心食品。

摘要:大多数食品添加剂是化学合成物质, 长期食用对身体是否有害, 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剂量是否适当, 操作是否规范, 这些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危害进行分析, 以强调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 并对我国的食品行业关于添加剂问题提出建议以及对策。

关键词:添加剂,食品添加剂行业,安全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肖家捷.持续发展中的食品添加剂[J].轻工业部食品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

[2]陈建国.警惕天然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中毒[J].中国植物研究所.

[3]刘志达, 霍俊菲.强化营养盐及相关食品添加剂[J].盐工与化工.2006, (35) 5.

[4]李林轩.食品添加剂安全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面粉通讯.2008 (6) .

[5]易智勇, 黄忆明, 朱明元.食品添加剂的不合理使用现状及对策[J].2008.15.1.

[6]于江虹.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食品科技, 2004, 6.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篇8

卫生部近日正式发布《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该标准系由卫生部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在1996年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于2008年6月1日起实施。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的重要物质,对食品工业发展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食品工业和食品添加剂发展,以及公众不断增长的饮食健康需要,卫生部先后颁布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1981、1986、1996共三个版本,期间也曾多次组织专家对标准进行修订。此次发布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系第六次修订,也是比较全面的一次。

《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实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商务部制定的《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和《饭店业星级服务人员资格条件》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他说,《农家乐经营服务规范》的贯彻实施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饭店业星级服务人员资格条件》对于提高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具有现实意义,对于提高2008年奥运会期间住宿、餐饮行业的接待和服务水平,提升我国饭店与餐饮业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房屋登记办法》实施

《房屋登记办法》于2008年7月1日起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规范房屋登记行为,维护房地产交易安全,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依据《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制定并发布了《房屋登记办法》。

办法严格遵循《物权法》的立法精神和条文内容,调整和完善了登记规则。相比《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办法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了新的内容:

一是坚持“登记为民”原则,注重可操作性,方便人民群众办理登记。二是确立和细化了登记簿制度。三是进一步明确了登记机关的审查职责。四是细化了《物权法》规定的登记类型。

《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发 布

为规范乳制品加工行业投资行为,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引导生产企业合理布局,国家发改委发布《乳制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按规定,新上加工项目(企业)须与周围已有乳制品加工企业相距60公里以上,日加工能力须在200吨以上。国家鼓励西北等地区重点发展固体乳制品,鼓励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重点发展液体乳制品。该《准入条件》自4月1日施行。

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

预缴规定出台

2008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就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预缴问题作出规定,以确保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企业所得税预缴工作顺利进行。

这次下发的文件规定,企业按当年实际利润预缴所得税的,如上年度符合《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条件,在本年度填写《企业所得税月(季)度纳税申报表(A类)》时,第4行“利润总额”与5%的乘积,暂填入第7行“减免所得税额”内。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中,“从业人数”按企业全年平均从业人数计算,“资产总额”按企业年初和年末的资产总额平均计算。

文件要求,企业在当年首次预缴企业所得税时,须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企业上年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主管税务机关对企业提供的相关证明材料核实后,认定企业上年度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该企业当年不得按小型微利企业的相关规定填报纳税申报表。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

考核办法》出台

2007年12日12日,农业部公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该《办法》于2008年1月12日起正式实施。该办法分七章总共三十三条,规定农业部负责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的监督管理工作,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考核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与能力要求、申请与评审、审批与颁证、延续与变更、监督管理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此考核办法既是考核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工作准绳,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工作指南。

《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发 布

为加强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规范核定征收企业所得工作,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征收办法》)。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征收办法》规定,应根据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业特点,综合考虑企业的地理位置、经营规模、收入水平、利润水平等因素,分类逐户核定应纳所得税额或者应税所得率,保证同一区域内规模相当的同类或者类似企业的所得税税负基本相当。

《征收办法》明确,税务机关可以采用下列四种方法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一,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業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其二,按照应税收入额或成本费用支出额定率核定;其三,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测算核定;其四,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

食品添加剂管理制度 篇9

第二条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是指:

(一)未列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二)未列入卫生部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三)扩大使用范围或者用量的食品添加剂品种。

第三条 食品添加剂应当在技术上确有必要且经过风险评估证明安全可靠。

第四条 使用食品添加剂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应当掩盖食品腐败变质;

(二)不应当掩盖食品本身或者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三)不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四)不应当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

(五)在达到预期的效果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

(六)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应当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去除,有规定允许残留量的除外。

第五条 卫生部负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审查许可工作,组织制定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技术评价和审查规范。

第六条 申请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生产、经营、使用或者进口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提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许可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添加剂的通用名称、功能分类,用量和使用范围;

(二)证明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的资料或者文件;

(三)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要求、生产工艺和检验方法,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或者相关情况说明;

(四)安全性评估材料,包括生产原料或者来源、化学结构和物理特性、生产工艺、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资料或者检验报告、质量规格检验报告;

(五)标签、说明书和食品添加剂产品样品;

(六)其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允许生产和使用等有助于安全性评估的资料。

申请食品添加剂品种扩大使用范围或者用量的,可以免于提交前款第四项材料,但是技术评审中要求补充提供的除外。

第七条 申请首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除提交第六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出口国(地区)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出具的允许该添加剂在本国(地区)生产或者销售的证明材料;

(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企业审查或者认证的证明材料。

第八条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反映真实情况,并对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承担法律后果。

第九条 申请人应当在其提交的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材料中注明不涉及商业秘密,可以向社会公开的内容。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技术上确有必要和使用效果等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征求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有关部门和相关行业组织的意见。

对有重大意见分歧,或者涉及重大利益关系的,可以举行听证会听取意见。

反映的有关意见作为技术评审的参考依据。

第十条 卫生部应当在受理后60日内组织医学、农业、食品、营养、工艺等方面的专家对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技术上确有必要性和安全性评估资料进行技术审查,并作出技术评审结论。对技术评审中需要补充有关资料的,应当及时通知申请人,申请人应当按照要求及时补充有关材料。

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对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研制及生产现场进行核实、评价。

需要对相关资料和检验结果进行验证检验的,应当将检验项目、检验批次、检验方法等要求告知申请人。安全性验证检验应当在取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对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检验方法标准的,应当首先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第十一条 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行政许可的具体程序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根据技术评审结论,卫生部决定对在技术上确有必要性和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准予许可并列入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予以公布。

对缺乏技术上必要性和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

对发现可能添加到食品中的非食用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按照《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执行。

第十三条 卫生部根据技术上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公告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程序,制定、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部应当及时组织对食品添加剂进行重新评估:

(一)科学研究结果或者有证据表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可能存在问题的;

(二)不再具备技术上必要性的。

对重新审查认为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卫生部可以公告撤销已批准的食品添加剂品种或者修订其使用范围和用量。

食品添加剂销售管理制度 篇10

一、为加强食品添加剂卫生安全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店情况制度本管理制度。

二、严格对食品添加剂的购销、验收使用登记制度。

三、购货时应认明标签上的食品添加剂学样,向销售者索取销货台帐,检验报告,对产品标签没有生产证编号、没有厂名、厂址、使用范围、使用量等说明内容的添加剂,不得购买。

四、建立食品添加剂购销台帐,食品添加济入库应当如实记录食品添加剂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单位、生产批号、保质期,供应者名称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

五、①设立专区贮存食品添加剂。②规范食品添加剂的贮存。

六、问清购买者的用途,要求他们必须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进行使用,不得擅自加大使用量或更改使用用途。

七、食品添加剂购销台帐,相关证照、产品检验报告、合格证明等妥善保存,不得涂改、伪造、保存期不得省于2年。

国外如何管理食品添加剂 篇11

膨大剂、塑化剂等不断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胆战心惊。

邻国日本也曾出现过一个“添加剂滥用时代”,他们最后通过严格立法解决了这一问题。記者就此采访了日本大阪大学生物学教授。他说:“日本在二三十年前,也处于食品添加剂滥用的时代。比如果农使用膨大剂等让水果更大、更甜、更鲜艳等。但使用后发现这会对果蔬品质产生影响,所以停止使用。日本最后通过严格立法、细化添加剂种类和严格检测等方法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

日本把和食品添加剂使用有关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细致的立法,且不断改进。最早在1947年日本的《食品卫生法》中,允许的安全食品添加剂只有60种;1957年又修改了《食品卫生管理法》,规定只要是化学合成物品,不在指定名单范围内的就不允许添加到食物中;1995年日本把常用的天然添加剂划入“既存添加剂”名单:1998年又将“既存添加剂”有致癌危险的去除。至2011年3月,日本“指定添加剂”名单上的安全添加剂已达到413种。

日本对新的添加剂要进行反复试验后,确定对人体无害才使用。新种类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由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进行评估,该委员会先进行动物实验,然后再确定人的安全摄入量等。凡是没有试验合格的添加剂,坚决不允许使用。

加拿大:买不到增香剂

加拿大严格的食品管理制度,一直确保当地人民免受许多国际食品安全问题的侵扰。

加拿大的食品加工企业需要详细向政府汇报生产中将被使用的添加剂以及用量。作为食品加工产业下游的餐饮业也在添加剂的使用上受到很大制约。像国内被曝光的“牛肉膏”、“火锅一滴香”之类为菜品增色、增味的增香剂,在加拿大根本买不到,更没有人用。温哥华一家华人餐厅的店主王小姐说,“即使餐馆想使用食品增香剂,在加拿大也买不到,因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根本不允许进口或生产这些产品,所以也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滥用。”

对于国际上容易出现问题的牛奶和乳制品,加拿大的管理更是严格。除监管食品加工环节的添加剂外,对于动物饲料添加剂,这个常常被忽视的安全隐患,也严抓不放。加拿大是世界上开展饲料企业认证最早的国家之一,饲料检测体系由两个官方饲料检测实验室和两个具有第三方公正的实验室组成,致力于从根本上遏制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负面影响。

加拿大对饲料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十分严厉。对生产经营不合格饲料产品的企业,食品检验局或地方政府首先责成违规企业严格执行召回制度,收回不合格产品,然后视违法产品的数量和程度处以25万加元以下的罚款;对卫生指标严重超标和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企业实行强制措施,包括产品查封扣押和对违法者起诉,并对法人处以2年以下监禁等。

美国:用量都是最低限

美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约有3200种,在添加剂风险评估、更新标准、加大监管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添加剂审批监管方面,《食品和药品管理法》规定:在添加剂使用前,使用者必须提出申请,申请书包括的内容十分复杂。繁琐的审批程序不但可确保添加剂的安全使用,而且提高了使用添加剂的成本,企业和工厂对添加剂的使用会格外小心。

美国虽然是允许使用添加剂品种最多的国家,但是对其用量和用途都有严格的规定。如在许多国家都可以用作食品着色剂的氧化铁类添加剂,在美国只被允许用在化妆品中。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允许限量使用的富马酸钙,在美国也被认为安全性未能确认而根本不允许应用于食品调味剂和香水。

“政府的监管和抽查真正确保了企业能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将规定真正落实。”长年从事食品出口贸易的徐先生深有体会,“很多时候做国内生意的厂家只要通过食品上线前的检查就万事大吉了,日后的生产不一定严格遵守行业标准。但出口到美国的产品上市后还会被不定期抽查。人们使用添加剂时会自觉略低于美国允许的用量,以确保顺利通过检验。”

英国:添加剂种类必须列入标签

“食品添加剂”是国家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适量、正确地操作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为避免民众对食品添加剂的疑惑和顾虑,英国建立起一套信息公开系统,从政府到食品生产商,都有责任告知公众,在其选择的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情况。

英国食品标准局是政府机构,统一制定和管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今年初,该局更新了食品添加剂指南,主要是考虑到新的技术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当对某种食品添加剂使用存在多方争议时,英国食品标准局的处理方式非常透明,即公开介绍多个机构的不同观点,还建立一个自愿禁用某些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企业名单。食品生产者如希望规避这些添加剂可能带来的健康危害,可主动选择禁用,并将自己加入到企业名单中。当信息公开透明地公布之后,消费者就可以放心地自主选择了。

按照欧盟规定,食品生产商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按成分、重量顺序列出所有种类的食品添加剂。不能笼统地仅标明是某一大类,还必须在包装最显眼的地方用粗体字标明,不得让消费者产生误解。此外,添加剂可能造成的过敏性反应也需要在食品外包装上标明,以提醒消费者。几乎每款食品包装背后都会有一个过敏提示的“惊叹号”,标有该食品含有什么成分可能会导致过敏。

新西兰:幼儿食品味精都不能加

新西兰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由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安全标准局(FSANZ)统一管理,新研发或引进的添加剂必须经过政府部长审批,同时由食品安全局进行安全评估和测试。食品安全局制定标准时,考虑非常细致,针对某些特殊人群的食品添加剂还有特殊的规定。

例如,妇女在怀孕期间,政府推荐的糖分添加剂只有阿斯巴甜和蔗糖素二种,并指出糖精钠和甜蜜素不建议给孕妇和2岁以下儿童服用。新西兰食品安全局对怀孕妇女每天摄人的咖啡因也有要求,怀孕期间每天摄入超过300毫克的咖啡因会增加流产概率,因此,食品安全局特别规定,能量饮料中咖啡因限量在145-320毫克。新西兰还规定亚硝酸盐不可以出现在有机食品中,味精不得使用在婴幼儿食品中。

为减少食品添加剂的危害,近年来,一些厂家开始使用天然食物添加剂,如用红菜头代替红色素。新西兰食品安全局要求食品外包装上必须标明食品所含添加剂成分,并提醒家长,购买儿童食品时,应尽可能买没有任何添加剂的。

德国:添加剂只有被许可才能使用

在德国,添加剂只有在被证明安全可靠并且技术上有必要时,才能获得使用许可证明。德国《添加剂许可法规》对允许使用哪些添加剂、使用量、可以在哪些产品中使用都有具体规定。食品生产商必须在食品标签上将所使用的添加剂一一列出。

德国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有义务自行记录所用原料的质量,进货渠道和销售对象等信息也都必须有记录为证。根据这些记录,一旦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查明问题出在哪里。

消费者自身加强保护意识也非常重要。例如,一旦发现食品企业存在卫生标准不合格或者食品标签有误,可以通知当地食品监管部门。如果买回家的食品在规定的保质期内出现变质现象,也可以向食品监管部门举报。联邦消费者保护部开设有“我们吃什么”网站,提供多种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帮助消费者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篇12

1 材料及方法

1.1 监测对象

广州市生产及销售的五类定型包装饮料,包括碳酸饮料、含乳饮料、果汁饮料、茶饮料及植物蛋白饮料。

1.2 检测项目

主要检测样品中防腐剂、甜味剂及合成色素三大类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采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定量分析山梨酸、苯甲酸、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亮蓝10个项目;每份样品根据其感官性状有针对性地选择检测项目。

1.3 检验方法及评价标准

1.3.1 检验方法

10种添加剂项目均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验[2],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依据GB/T5009.35-2003《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验;苯甲酸、山梨酸依据GB/T5009.29-2003《食品中山梨酸、苯甲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验;糖精钠依据GB/T5009.28-2003《食品中糖精钠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验;安赛蜜依据GB/T5009.140-2003《饮料中乙酰磺胺酸钾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验;甜蜜素依据GB/T5009.97-2003《食品中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气相色谱法》进行检验。

1.3.2 评价标准

依据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对每份样品的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情况

2005~2007年度共抽取碳酸饮料样品358份、含乳饮料373份、果汁饮料373份、茶饮料304份、植物蛋白饮料299份。选择性开展苯甲酸、山梨酸、柠檬黄、日落黄、胭脂红、苋菜红、亮蓝、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钠10种项目的检测,总共获得2 298个检测数据。结果表明,在所有样品中人工合成色素日落黄的检出率最高,为20.93%;其次是防腐剂苯甲酸,为19.68%。10种食品添加剂在五类饮料中的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46,P=0.000),其中超标率最高的是甜蜜素,为2.75%;其次是苯甲酸,为2.26%;日落黄虽然检出率最高,但均在允许范围内添加,超标率为0。经统计分析,10种食品添加剂在五类饮料的超标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62,P=0.003)。(表1)

2.2 碳酸饮料中

在碳酸饮料样品中,10类食品添加剂均有检出,检出率最高的是苯甲酸,为65.71%,检出平均值为0.1838g/kg,未超过国标限量(0.2g/kg);其次为日落黄为58.14%,即超过50%的样品检出含有人工合成色素。存在过量添加现象的是苯甲酸及甜蜜素,超标率分别为0.95%及7.89%。苯甲酸的检出最大值为1.0g/kg,超过国标限量5倍;甜蜜素的检出最大值为1.69g/kg,接近国标限量3倍(0.65g/kg),其检出平均值也是最高,为0.600,接近国标限量。由此可见,在碳酸饮料中苯甲酸及甜蜜素的过量添加现象相对较为严重。

2.3 含乳饮料中

含乳饮料样品中,检出率最高的食品添加剂是山梨酸为23.86%,检出平均值为0.2843g/kg,检出最大值为0.49g/kg,均低于国标限量(0.5g/kg)。有2份样品违规添加苯甲酸,超标率为1.89%。所检的五种人工合成色素除苋菜红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其中以柠檬黄及日落黄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9.57%及19.51%,但其检出平均值、最大值均低于国标限量,分别为0.0121 g/kg、0.031 g/kg及0.0069 g/kg、0.0030g/kg。甜味剂以安赛蜜及甜蜜素为主,检出率分别为14.93%及7.84%,其检出平均值及最大值均低于国标限量。

2.4 果汁饮料中

果汁饮料样品中,10种食品添加剂均有检出,以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7.24%、15.79%,两种防腐剂均存在过量添加现象。人工合成色素中柠檬黄的检出率及超标率均相对较高,分别为13.85%、3.08%,其检出最大值为0.49g/kg,接近国标限量(0.10g/kg)的5倍。甜味剂中以甜蜜素的检出率最高为10.81%,但超标率为0%;糖精钠的超标率最高,4份检出样品中就有2份超标,其检出最大值为0.40g/kg,是国标限量的2.7倍。10种食品添加剂的检出平均值均低于国标限量。

2.5 茶饮料中

国家标准对茶饮料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限量相对较为严格,在调查的10种添加剂中,有5种是不准添加的。茶饮料样品中,检出率及超标率最高的均是甜蜜素,分别为12.12%及6.06%,超标样品占检出样品的50%,其检出均值也接近国标限值。其中有2份样品违规添加防腐剂苯甲酸,其余添加剂均在国标限量内使用。

2.6 植物蛋白饮料中

在植物蛋白饮料样品中,人工合成色素的检出率较高,其中以柠檬黄的检出率及超标率最高,分别为17.39%及2.17%,检出最大值为0.14g/kg,是国标限量(0.10g/kg)的1.4倍,国家标准规定在植物蛋白饮料中不得添加防腐剂。该次随机抽检检验结果显示有2份样品检出苯甲酸,说明在植物蛋白饮料中存在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部分样品使用了甜味剂安赛蜜及甜蜜素,检出率分别为5.88%及4.35%,均在允许范围内使用,甜蜜素的检出平均值为0.57g/kg,接近国标限值(0.65g/kg),应加强对其监督、指导使用。

4 讨论

饮料是大多数青少年喜爱的食品,青少年选择食品多数只从感观性状出发,较少考虑营养方面,有调查显示,88.3%的儿童少年喜欢饮用某种饮料的最主要原因是味道好,学龄前儿童选择包装好和颜色好的比例较高[3]。随着我国饮料生产的发展,儿童少年软饮料的消费量将进一步上升,因此,部分饮料生产商为吸引青少年消费者,不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顾消费者的健康。一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利益,吸引消费者购买,擅自扩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更有甚者,使用非食品级添加剂掺入食品。也有部分生产经营者自身不具备食品检验能力或虽有检验室但检验条件、设备、人员能力有限,仅能检验简单的微生物和物理指标[4],尤其无法完成食品添加剂的检测,使得企业自身无法准确把握食品添加剂的加入量,导致产品中食品添加剂超标现象的发生。建议首先要完善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研究,研究制定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检测方法、生产规范、使用规范,建立对食品添加剂定期评估机制,及时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进行补充或淘汰;其次督促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和个人严格自律,同时要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者,必须按照《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进行使用,并在产品标签上按规定要求进行标示;再次要加大执法力度,卫生监督监测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自检机构,加大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抽样检查力度,扩大覆盖面,并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经营单位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技术指导和对从业人员的宣传培训,同时积极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诚信教育,由于对食品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不清楚的掺杂使假者,在依法处理的同时应着重加强对其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法律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对主观恶意强、明知其行为的危害性却仍然实施者,在依法处置的同时应该建立便于查询的黑名单制度,使他们退出食品生产和经营领域。

参考文献

[1]宋萍,马彦芳.食品安全与食品添加剂[M].食品与药品,2006,8(8):68-6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5009-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二)[S].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3]马文军,马冠山.我国4城市儿童少年饮料的消费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1,22(2):102-104.

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篇13

一、概述

1、何谓食品添加剂? 《食品卫生法》第五十四条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营养强化剂: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2、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原则

(1)不得对消费者产生急性或潜在危害;

(2)不得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

(3)不得有助于食品假冒;(4)不得降低食品本身的营养价值。管理法规与标准的发展

1960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科委、卫生部、轻工部制定的《食用合成染料管理办法》

1967年,卫生部、化工部、轻工部、商业部联合颁布了《八种食品用化工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 1986年,卫生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993年,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1994年,《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1996年,《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2002年,《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现行管理法规与标准体系 食品卫生法

《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GB2760--2007《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规格标准

《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食品添加剂明胶生产企业卫生规范》

《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食品卫生法》规定:本法适用于一切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也适用于食品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和有关环境。

该法是我国唯一对食品添加剂及其生产与使用的卫生问题作出规定的国家法律。

管理规定包括以下方面:

1、使用;

2、生产经营;

3、审批;

4、立法与制标;

5、罚则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第九条禁止生产经营:含有未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的或者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容许量的;

第十条食品不得加入药物,但是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作为原料、调料或者营养强化剂加入的除外。

第十一条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2、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第十一条生产经营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第二十一条定型包装食品添加剂,必须有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根据不同产品分别按照规定标出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存期限、食用或者使用方法等。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说明书,不得有夸大或者虚假的宣传内容。

第二十四条食品添加剂,其生产者必须按照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实施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或者销售

第三十条进口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的规定。

3、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审批

第二十条食品添加剂的新品种,生产经营企业在投入生产前,必须提出该产品卫生评价和营养评价所需的资料,以及样品,按照规定的食品卫生标准审批程序报请审批。

4、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与标准的制定

第十四条食品添加剂的国家卫生标准、卫生管理办法和检验规程,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或者批准颁发。

(1)卫生部《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2002)(2)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1996)(3)GB14880《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1994)第十六条食品添加剂的国家产品质量标准中有卫生学意义的指标,必须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同意。

5、罚则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生产经营或者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管理办法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定型包装食品添加剂的包装标识或者产品说明书上不标明或者虚假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限等规定事项的,或者违反规定不标注中文标识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以五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不符合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食品,造成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或者在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

第四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卫生许可证或者伪造卫生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

第四十一条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第四十二条生产经营禁止生产经营食品的。

第四十三条生产经营不符合营养、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

(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3月28日发布,同年7月1日实施。

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章

第二章审批

第三章生产经营和使用

第四章标识、说明书

第五章卫生监督

第六章罚则

第七章附则

第二章审批

审批对象

1、未列入GB2760和GB14880以及卫生部公告名单的新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2、已列入标准和公告名单,但需扩大使用范围和/或使用量的。

审批程序

食品添加剂审批程序:

(一)申请者应当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按第六条或第七条的规定提供资料;

(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30天内完成对申报资料的完整性、合法性和规范性的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后,报卫生部审批;

(三)卫生部定期召开专家评审会,对申报资料进行技术评审,并根据专家评审会技术评审意见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第九条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进口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剂,除应当提供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生产国(地区)政府或其认定的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和销售的证明文件。

(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者审查或认证的证明材料。第三章生产经营与使用

1、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必须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

2、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各单一品种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应当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或卫生部公告名单规定的品种及其使用范围、使用量。

3、检验合格出厂;

4、经营与使用单位应索证;

第四章标识、说明书

1、食品添加剂有适用禁忌与安全注意事项的,应当在标识上给予警示性标示。

2、复合食品添加剂,应当同时标示出各单一品种的名称,并按含量由大到小排列;各单一品种必须使用与《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相一致的名称。

第五章卫生监督

1、卫生部对可能存在安全卫生问题的食品添加剂,可以重新进行安全性评价,修订使用范围和使用量或作出禁止使用的决定,并予以公布。

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查结果。

3、应当按照卫生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验。

(三)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允许添加的食品品种)及最大使用量。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与使用。

2、使用量的指标意义 本标准所设定的指标值通常是指某一添加剂的使用量而不是终产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

(四)GB14880---1994《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强化营养素的使用范围(允许添加的食品品种)及使用量。本标准适用于为增加营养价值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的营养素。

2、使用量的指标意义

本标准所设定的指标值通常是指某一营养强化剂的使用量而不是终产品中该营养强化剂的含量。

标准允许使用的营养强化剂品种:A氨基酸及含氮化合物B维生素类C矿物质类D其它类

(五)卫生部公告

1、公告内容

已获卫生部批准,但未列入GB2760或GB14880的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品种、扩大使用范围、使用量等。

2、公告效力

等同于标准

(六)卫生部《食品添加剂申报与受理规定》

(一)申报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时,需提供下列资料:

1、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申请表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进口食品添加剂除外)

3、名称及其来源

4、化学结构、分子式、分子量和理化特性(来源于动植物的,若无以上资料应提供主要成分)

5、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6、生产工艺

7、食品添加剂质量标准及编制说明

8、标签(含说明书)样稿

9、国内外有关安全性资料及其他国家、国际组织(CAC)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

10、食品中该种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及3批食品中该种添加剂含量的检验报告,如不能提供须说明情况

11、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报告、三批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和卫生学检验报告

12、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营养强化剂需提供稳定性试验报告)

13、使用微生物生产食品添加剂时,必须提供卫生部认可机构出具的菌种鉴定报告及安全性评价资料

14、根据产品特性卫生部认为应提交的其它资料另附食品添加剂样品30克

(二)申报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的,需提供下列资料:

1、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申请表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进口食品添加剂除外)

3、拟添加食品的种类、使用量

4、生产工艺

5、标签(含说明书)样稿

6、国内外有关安全性资料及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允许使用的证明文件或资料

7、食品中该添加剂的检验方法及3批食品中该种添加剂含量的检验报告,如不能提供须说明情况

8、试验性使用效果报告(营养强化剂需提供稳定性试验报告)

9、根据产品特性卫生部认为应提交的其它资料

第七条申请进口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和进口食品添加剂扩大使用范围或使用量时,除提供第六条规定的资料外,还应当提供下列资料:

(一)生产国(地区)政府或其认定的机构出具的允许生产销售的证明文件

(二)生产企业所在国(地区)有关机构或者组织出具的对生产者审查或认证的证明材料

(三)受委托申报单位应提交委托申报的委托书 新资源食品的监督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6号

《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12月26日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办法规定的新资源食品包括:

1.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 3.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

4.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

新资源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卫生法》及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对人体不得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

新资源食品的审核批准

生产经营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在产品首次上市前应当报卫生部审核批准。

卫生部建立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制度。新资源食品安全性评价采用危险性评估、实质等同等原则。

卫生部对批准的新资源食品以名单形式公告。根据不同新资源食品的特点,公告内容一般包括名称(包括拉丁名)、种属、来源、生物学特征、采用工艺、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食用人群、食用量和质量标准等内容;对微生物类,同时公告其菌株号。

根据新资源食品使用情况,卫生部适时公布新资源食品转为普通食品的名单。

实质等同,是指如某个新资源食品与传统食品或食品原料或已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在种属、来源、生物学特征、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和应用人群等方面比较大体相同,所采用工艺和质量标准基本一致,可视为它们是同等安全的,具有实质等同性。

新资源食品的生产经营管理

1.新资源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生产。2.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前,应当与卫生部公告的内容进行核实,保证该产品为卫生部公告的新资源食品或者与卫生部公告的新资源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

3.生产新资源食品的企业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生产其它食品的企业,应当建立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收集报告制度,每年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发现新资源食品存在食用安全问题,应当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4.新资源食品以及食品产品中含有新资源食品的,其产品标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签标示的新资源食品名称应当与卫生部公告的内容一致。5.生产经营新资源食品,不得宣称或者暗示其具有疗效及特定保健功能。新资源食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卫生监督

1.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对新资源食品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抽查和日常卫生监督管理。

2.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收集报告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辖区内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卫生部及时研究分析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信息,并向社会公布。

3.生产经营或者使用新资源食品的企业应当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对食用安全问题的调查处理工作,对食用安全信息隐瞒不报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给予通报批评。

上一篇:货物保函下一篇:谈论元旦联欢晚会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