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共9篇)

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 篇1

一、当前工商管理工作概况

1.工作内容。

工商管理职能部门是市场经营主体行为的监督、管理及服务的重要单位,是通过行政、法律等方式来保障市场经济的稳定。具体而言,工商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有:(1)拟定工商管理规章制度,以有效监督企业、组织依法合规地进行登记、注册及经营,以质检来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2)维护市场主体权益,应根据合同、商标等有着法律效力文件要求,对市场主体权益进行有效维护,且还需要为社会组织、企业的经营给予必要的服务和指导。(3)工商管理有效执法,对于破坏市场秩序、稳定,或滥用市场支配权等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惩处,以维护市场良好的运行环境,保障市场主体权益,实现市场的健康发展。

2.基本特点。

工商管理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和发展目标为基础,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和方针,为企业给予管理和监督。该管理工作有着鲜明的特性,即程序性、综合性、系统性。具体而言,工商管理工作复杂多样,且是一个统一的、全面的管理过程,同时,其主要通过行政和经济方式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其经营的合法权益,实现宏观调控和企业内部配置管理的统一。此外,工商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制度的规定来开展工作,有着鲜明的程序性,和市场不存在隶属关系,仅仅是对市场上的各类主题进行有效监督及管理。

二、工商管理给企业转型带来的影响

1.优化企业竞争。

当前,国内企业逐步进入转型升级关键阶段,在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工作中面临新的挑战,在此形势下必然会使各类企业受到整个市场环境影响,进而进入到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就直接增加了各类企业竞争的激烈度。从此种竞争状况看,一方面能够为现代企业在转型中得到充分发展,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但另一面会引起企业间不良竞争,对市场稳定性和发展秩序带来很大破坏,进而使企业发展进入不良市场环境。这就要求工商管理部门,基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市场各类企业的合法权限予以明确和规定,进而为企业在转型中实行多样化经营和管理,制定科学的竞争策略,给予必要依据,将其思想理念和市场行为约束在正确领域内,以有效降低因企业经营者对法律法规缺乏认识,或恶意破坏市场秩序等违法行为发生频率,确保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此基础上为市场上各类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出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以确保企业间的公平合理竞争。此外,工商部门可听过依法打击市场非法竞争行为,进而有效净化市场环境,以实现对一些存在不良竞争想法或有违法操作的企业给予及时的警告,同时还可为合法经营企业给予必要的利益保障,如此有助于转型阶段的市场秩序的稳定、顺畅。另外,工商管理部门对各类市场主体的权益限定,对不良竞争行为的打击惩处,并为企业经营和管理给予政策扶持及保护,可让各类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建立守法合规的经营理念。

2.给予企业科学指导。

在市场经济改革和发展背景下,各类企业会主动或被动进入到转型中,都会存在诸多的问题,这就导致企业的内部管理或外部管理出现混乱,如此不但使地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风险发生频率得以提升。同时,对健康稳定的市场秩序带来极大破坏,使得市场发展进入不利状态,最终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影响,且影响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提升。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是我国工商政策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可在市场全面调研基础上,及时、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现阶段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不利于市场稳定的各类因素,进而制定出针对性的工商管理政策和制度,为企业在转型过程中的发展给予引导和扶持,帮助企业能够顺利、稳定的走过转型关。比如:转型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可根据企业的人资管理,为各类企业提供学习型组织建立管理、弹性管理及外包服务管理等方面培训,以确保企业能够有效应对新时期、新环境下的人资管理需要及形式。另一方面,工商管理部门可对市场各类企业开展必要的宏观调控,能适当利用相关政策制度参与到企业竞争活动中,可不断强化对企业开展合法经营、竞争的引导,进而有效保证市场各类竞争主体在落实竞争、经营等活动中对相关政策、制度的遵循,确保各类行为和活动被约束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此,不但可保证转型期的`市场秩序,还可让各类企业的减少对工商政策的担忧,使企业能够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新机遇经营和发展中,以帮助国内企业全面进步和发展。此外,工商管理部门能够为转型中的特定企业给予必要的政策优势,以使此类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中,逐步向行业的标准和规范看起,实现各行业转型中的有序发展。譬如,工商管理部门可制定和农业生产设备研发制造相关的扶持政策,有效的引导机械制造企业逐步向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行业靠近。

3.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 篇2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增值额进行征税。按照增值税对购进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额扣除时间的不同, 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生产型对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不予抵扣;消费型允许对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行一次性抵扣;收入型则是对固定资产当期实现的增值额征税。目前, 大多数国家都采用消费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实行分期抵扣政策, 增加税款抵扣的复杂性, 不符合税收成本效益原则, 往往不被采用。

我国在1994年税制改革时, 出于保证财政收入的考虑, 采用的是生产型增值税, 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只能扣除属于非固定资产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的进项税额, 而作为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但是, 任何经济组织, 在组织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作为生产者, 当需要购买固定资产作为生产工具时, 又成为消费者。换句话说, 企业具有同时身兼生产者与消费者双重身份的特征。固定资产部分的进项税额不能抵扣, 不仅存在着重复征税的问题, 而且不利于企业进行技术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换代, 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不利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国家财政实力显著增强, 投资需求不足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国家开始逐步采取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此举既有利于合理税收负担、鼓励投资, 也有利于产品的出口。从拉动经济的角度看,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从税收的角度看, 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 会减少一部分国家税收收入, 但从长远与总体看, 由于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其积极效应已经显现出来, 结构得到调整的经济会进入新一轮快速、健康的增长周期, 从而使税收得到增加。事实正是这样的, 2004年9月, 中央出台《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 在东北先推行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改革。东北税改不仅承担着吸引资金投资东北,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创建和谐社会的重任, 而且为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消费型增值税方案铺路。

增值税转型的成效

东北税改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在对财政收入影响方面, 税改前预计东北税改试点的成本是150亿元。但统计数据表明:从2004年下半年税改开始到2006年, 试点地区的试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额121.9亿元, 共抵扣增值税90.62亿元, 比150亿元的预计税改成本少了近60亿元。减少部分的税收收入, 不会对整体财政收入造成重大影响。在对企业影响方面, 由于企业购进固定资产允许在税前抵扣, 降低了增值税的课税基数, 减少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升级换代,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截至目前, 东北地区的增值税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地进行, 改革取得了成功, 应该继续推进。

从2007年7月1日开始,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在中部6省的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8个行业中全面实施。继2004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实行增值税转型试点改革之后, 中部6省成为第二批实行该项改革试点的地区。这意味着, 国家有在全国推行增值税改革的构想。以山西省为例, 山西省国税局调查测算显示, 被列入试点的山西省太原、大同、阳泉和长治4个省辖市的8大行业将有3122家企业从政策中受益, 1年多增加抵扣近15亿元。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政策效应将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 新政策将降低企业税负。据测算, 4市的3122家企业增值税总体税负将由目前的平均6.14%下降到5.16%, 下降0.98个百分点。

其二, 新政策将促进老工业基地城市的战略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促进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加大技改投入,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

其三, 新政策将有利于促进老工业企业加快节能降耗, 淘汰落后产能, 减少环境污染。我国中部地区承东接西, 较之东北三省有着较大的投资环境成本优势和地缘优势, 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税收政策优惠, 势必“零距离”吸引东部资金流向中部, 也将促使越来越多的东部优势产业转移到中部地区, 进一步加快中部的产业升级。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对纳税企业到底会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是否仅涉及到所得税?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把生产型增值税 (税改前) 和消费型增值税 (税改后) 税基进行比较。下面以简化的实例试作比较分析。

如甲企业购入机器一台, 价值10万元, 增值税1.7万元。假设该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为10年, 预计净残值为0, 采用平均年限法对其计提折旧, 所得税税率为25%。

在生产型增值税形式下, 甲企业在购入机器设备时不允许抵扣增值税, 会计处理是增加固定资产11.7万元。在该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里, 每年的折旧额为1.17万元。该笔费用可以冲减利润, 即每年可以使甲企业少缴所得税1.17×25%=0.2925万元, 折算成年金现值为0.2925×6.1446 (年金现值系数) =1.7973万元。

随着机器设备的使用, 它的价值转移到产品当中去, 并随着产品的销售而形成销项税额, 这部分销项税额虽然不是甲企业负担而是由甲企业产品的购买方负担, 但税务机关确实对该机器设备重复计征了增值税。总的看来, 甲企业购买机器设备实际上缴的税款为增值税1.7万元, 折旧抵减收入共少缴所得税1.7973万元。

在消费型增值税形式下, 甲企业在购入机器设备时的增值税允许作为进项税额抵扣, 会计处理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10万元。在该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里, 每年的折旧额为1万元。该折旧额每年可以使甲企业少缴所得税1×25%=0.25万元, 折算成年金现值为0.25×6.1446 (年金现值系数) =1.5362万元。由于在购入时增值税已作为进项税额抵扣, 因此不存在重复计征的问题。对于甲企业来讲, 它没有负担增值税, 折旧额抵减收入共少缴所得税1.5362万元。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 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对企业纳税的影响不仅涉及到增值税, 还涉及到所得税;不仅涉及到购买机器设备的当期, 而且涉及到机器设备整个寿命期。这种转变可以使甲企业因为避免重复计征增值税而少缴1.7万元, 但从折旧抵减收入得到少缴所得税的好处却减少了0.2611万元 (1.5362-1.7973) 。因此, 甲企业一共可以获得税收上的好处是1.4389万元 (1.7-0.2611) , 而不是1.7万元。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 篇3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其第九项措施为,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实行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作为我国目前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改革意义重大。2007年,仅国内增值税收入就超过1.5万亿元,约占全年税收收入的31%。此次改革,国家财政预计将减收1200亿元以上,堪称我国历史上单项税制改革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

其实,有关增值税改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在探索中了。根据国务院的部署,2004年7月1日,增值税转型改革首先在东北三省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等八大行业进行试点;2007年7月1日,试点范围扩大到中部六省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电力、采掘等八大行业;2008年7月1日,试点范围又扩大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个盟市和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东北和中部转型试点地区新增设备进项税额总计244亿元,累计抵减欠缴增值税额和退给企业增值税额186亿元。试点工作运行顺利,有力地推动了试点地区经济发展和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也为全面推开增值税转型改革积累了经验。

作为增值税改革的先行者,东北三省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呢?《新财经》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国税局征收管理处处长张健民。

增值税改革消除重复征税

《新财经》:从2004年增值税改革试点开始,贵省的增值税改革已进行四年多了。您认为此项改革的最大意义在哪儿?

张健民:增值税转型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将消除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负,从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这是就企业而言。另外,增值税改革,对完善我国的税收制度也意义重大。这个问题说起来比较复杂。

《新财经》:那就请您给我们普及一下有关增值税的知识。

张健民:好。从计税原理上说,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服务中多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所谓增值,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得的收入,大于购进商品和取得劳务时所支付的金额差额,是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创造的新增价值。

《新财经》:所以叫增值税?

张健民:是的。根据对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扣除方式的不同,增值税制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扣除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的已征增值税,只允许扣除用于生产经营的流动资产的价值,包括原材料、燃料等。因此,生产性增值税的增值部分实际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其税基最大,重复征税也最严重。

收入型增值税,除允许扣除流动资产的价值外,还可扣除固定资产的当期折旧价值。其增值部分实际相当于国民收入,税基小于生产性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允许纳税人一次性扣除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全部价值,实际相当于只对消费资料征税,生产资料不征税,因此其税基最小,但消除重复征税也最彻底。目前,世界上140多个实行增值税的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实行的是消费型增值税。此次增值税改革,就是将我国原来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型增值税,即增值税转型。

不同行业受益不同

《新财经》:从黑龙江省的情况看,增值税转型会对企业产生什么影响?

张健民:2004年9月14日,财政部、国税总局正式启动东北税制改革试点。当时采取的是“增量抵扣”方式,改革试点领域也限定在八大行业(包括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工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军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同年12月,财政部、国税总局对东北税改的关键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将“增量抵扣”转变为“全额抵扣”。2005年,试点方案又从“全额抵扣”再度转为“增量抵扣”。可以说,这中间也在不断总结摸索。此次增值税转型实行的是全额抵扣、全行业转型,取消增量限制,允许企业新购入的机器设备进项税金全额在销项税额中计算抵扣。

增值税转型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尽相同。设备、工具类固定资产投资额比较大的行业、企业将能在较大程度上得到发展助力。如橡胶制品业、印刷业和木材加工及其制品业、金属制品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家具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产业受益较为明显。举例来说,按照我国2010年将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提至70%以上的目标,我省一家水泥厂需要进行设备更新,而这些固定资产投资占资产比例很大。一条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平均设备投资5亿元左右,增值税税额为8500万元左右。在增值税转型前不允许抵扣,需要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后,企业就能增加约8500万元左右的利润。这无疑对技术更新影响重大。而一些固定资产投入较少的企业,如劳动密集型行业,则受益较少,与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时的差别不是很明显。

企业要把握好机会

《新财经》:此种情况下,企业该如何利用现有政策加快发展?

张健民:增值税转型的核心,一是一般纳税人计算应缴增值税时,允许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二是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因此,各类企业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一般纳税人要加快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因为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可以对固定资本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这样,企业就能省下更多的资金,增加利润,扩大生产。同时,面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一些大型设备在价格上也比以往更具优势。而危机过后的复苏,则需要大量的商品来弥补市场需求。现在,正是为未来占领市场打下基础的良好时机。

与这些大型企业不同,小规模纳税人则要加快商品的生产与销售,时刻把握政策的变化,根据政策变化搞好生产经营。此次增值税转型,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统一降至3%,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小规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提供了资金支持。小规模纳税人应抓住这个时机,加大经营规模,完善财务制度,加快产业升级步伐。

《新财经》:增值税转型后,企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张健民:按照现行的增值税征收政策,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是所有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而交通运输、建筑安装等其他劳务则还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按照增值税改革目标,这些行业最终也将要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针对这一政策,各类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考虑在经营许可的范围内,对于一些无形资产、大型不动产的投资,尽量向后推延,待这些行业也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后再进行投资,这样就可以节省不少资金。

修订后的增值税条例规定,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自用消费品(如摩托车、汽车、游艇等)所含的进项税额,不得予以抵扣。因而在税收申报过程中要注意这些进项税额不能进行申报抵扣。

记者观察

增值税改革正当时

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 篇4

工商管理部门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其执法效果, 进而影响企业的转型升级。因此, 工商管理部门需营建一支综合素质水平及专业能力水平较高的执法队伍。工商管理部门在招聘过程中, 不仅需重视应聘者的专业能力, 还需考察应聘者的综合素质水平, 以保证其可胜任工商管理工作。此外, 还可通过培训的方式, 不断提升工商管理部门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及职业道德水平。目前, 我国从事工商管理工作的人员需具备服务意识及竞争意识。因此, 为充分发挥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作用, 需不断提高对人才的要求。

4.2 工商管理的利用方法

工商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监管企业的经营情况。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 工商管理部门在加强对企业监管的同时, 还需指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以保证企业可顺利完成转型升级目标。通过工商管理部门的正确指导, 企业可科学、合理地制定经营措施, 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竞争力, 从而实现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 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 对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性竞争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语

总而言之, 工商管理对企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工商管理部门需加强监管工作, 维持市场秩序, 正确指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从而保证企业可顺利完成转型升级目标。这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竞争力, 推动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肖娟.企业转型中工商管理的重要性[J].金融经济, (24) :121-122.

[2]童露.论互联网时代下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J].中国集体经济, 2016 (3) :37-38.

[3]肖白.试论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J].中国市场, 2016 (40) :46-47.

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 篇5

[摘要] 2009年,我国开始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工作,增值税的改革也逐渐由我国的部分省、市拓展到全国范围内实行,这也标志着我国的增值税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增值税的改革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和重要的影响,对煤炭事业也有着许多的影响,这些影响限制了煤炭事业的发展。本文便将从我国的增值税改革入手,找出他对我国煤炭事业的影响,并针对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使我国的煤炭事业可以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增值税;改革;煤炭事业

在2009年时,我国开始了增值税的改革,使得其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生产型增值税与消费型增值税有着很大的区别。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企业在购入时抵销对固定资产的增值税的税额,要将固定资产的税额计入生产成本,在固定资产中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征税;而消费税额是允许在购入时便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增值税进行抵销,进而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从理论上来讲,进行增值税的改革有利于企业税收负担的减轻并帮助企业进行改造。

一、增值税的概念及类型

增值税是我们国家对我在国境内销售的物品和加工、运输货物的企业和个人,根据其货物的销售情况和进口金额来进行征税的一种流转税。增值税根据税收基础和固定资产的扣除情况可分为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类型。他们的本质区别在于对固定资产的扣除情况不同。

二、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原因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引入增值税后,一开始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落后,财政支出困难,人们生活水平较低,企业发展较为缓慢,这时需要较为宽松的税收基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时我国的经济现状主要以通货膨胀和限制投资为主,因此当时的增值税税收种类为生产型增值税,这种税收种类对于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促进经济的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国经济的发展也由资源束缚型向需求束缚型的方向转变,较低的生产

投资需求和人们的低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现在和将来的一个长期制约条件。

(一)生产增值税不利于投资

生产增值税只允许在流转金额中扣除劳动对象的消耗,投资产品不可进行抵扣,它的赋税完全有企业承担。这便使得企业在投资之前便缴纳了一笔税,这样的税收制度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建设和技术的升级改造,阻碍了企业的生产扩大化。

(二)不利于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传统的生产增值税对有大型运作机器的企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没有这些机器的企业影响相对较小。而受我国经济条件和地区发展状况的影响,使得我国东部地区的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增值税的影响较低,税收较少;而对于西部和中部地区,由于他们所采取的的主要是传统的挖掘业和基础性工业,使得他们普遍有着较为严重的税收负担,这对其经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也与我国现如今的西部大开发策略相违背。

(三)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相违背

在我国,为了加强对外资的引进和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使得我国在对重点项目的投资中实行进口设备免费,对外资企业的进口设施免受税务。这便使得我国的内外投资失衡,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加强。同时这也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相违背。

三、我国增值税转型改革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增值税改革是我国的一项重大的税收政策改革,他对煤炭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企业新购进的设备中有现有的增值税的抵扣,二是矿产业的增值税的税收增加,由原来的13%上涨到了17%。这便使得煤炭产业的税利大大增加。

(一)煤炭企业的增值税税负进一步提高

自我国1994年进行了税制改革后,虽然对煤炭实行13%的低档税,但是作为一个初级产品行业来说,其税收仍旧高于全国的税收平均值。据有关的调查资料显示,在2007年时我国的那些全国型的大型企业的实际的增值税率为3.41%,但同一时期的煤炭工业的实际增值税率为7.32%,是全国其他工业增税率的一倍多。这一次煤炭产业的产品税率增长到17%使得煤炭产业的税率更高。

煤炭产业作为一个较为资源开采型工业,它的投资数具有很明显的特点,这种新购入机器不加税的政策对煤炭企业并没有较大的优惠。煤炭企业在建设初期和进行技术改造的时期大多使用固定资产和技术装备来进行企业的投入;当企业运营进入正常的阶段后,企业的大型设备的投入减少,因此对于那些因新增固定资产而进行的税收数量较少。尤其是煤炭行业的开采周期较长,对于与那些开采已进入稳定期,或是开采进行较长时间的煤炭企业,它的设备投入量较少甚至是以基本结束,这样一来可以进行抵扣的企业进项增值税量更小。

(二)煤炭企业现金流出量有所增加

消费型增值税对煤炭企业在新增加企业设备和资金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主要有:一是设备进项税可以从当年的进项中加以扣除,减少企业的当期应缴税额,增加企业的现金流通度;二是由于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减少,便使得企业当期所应缴纳的一些教育辅导费和信息费用降低,进而减小企业的资金开支;三是由于新的税收政策使得企业的设备折旧费用支出减少,这样一来在煤炭企业销售总额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会有更多的销售资金,使得企业在销售资金方面的税收增加。

而煤炭企业的产品增值税从13%恢复至17%可对企业的资金周转情况产生很大的影响:第一,企业的增值税率提高,这便使得企业每年所应缴纳的税款数增加,使得企业的现金流出的数量增加;第二,增值税中应缴纳的税值增加使得企业的实际教育附加税和城建税的税值增加,这也使得企业的现金支出数量增加;第三,在煤炭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煤炭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量增加,则使得企业的实际收入量降低,企业的总利润额减少。

通过之前两个方面,六中可能性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煤炭行业的最终现金流通数与企业这六个方面都有着极大的联系。而且由于煤炭行业的税率增加使得它的缴税额度与原来相比大大提高,这样一来,煤炭行业的现金流通量比原来加大。

(三)煤炭企业利润有所减少

2008年这一年,是我国煤炭行业波动较大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前半部分煤炭市场紧张,价格全面上涨,随后收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价格迅速下跌,产值大幅度减少,甚至是呈现负增长状态。这一时期的煤炭需求量也有所减少,煤炭市场的价格一跌再跌。知道目前来看,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国际贸易正在急剧的减少着,国际煤炭的价格也处于一个较低的状态,这一发展态势使得我国许多东部沿海城市在选购煤炭时纷纷放弃选择本国的煤炭,而选用国外的煤炭,这便使得我国的煤炭发展态势更加低迷,加大了国内煤炭市场的压力。并且国内的水力发电和一些新能源的使用以使得火力发电量降低,这也就使得对其的煤炭供应量降低,而这也使得煤炭的需求量进一步减少,可能导致煤炭供过于求的情况加剧,致使煤炭价格进一步下跌。这种行业的不景气现象使得企业无法有效地将税收作为价格的一部分转移出去,这便使得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降低。

四、煤炭企业对增值税转型应采取的对策

(一)进行设备和技术的升级改造

新购进的企业设备的税收可以直接进行抵扣,这样便可以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减少对城市建设建税和教育费用的缴纳,减少企业的机器折旧度,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利润。所以企业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额和机器进行筹划,使得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采购设备应尽量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

煤炭企业在采购企业设备,应该索取国家增值税专用发票,这样才可以有效地享有国家增值税的进项税抵扣政策。即便是在采购时没有认识到它的使用途径,也应索取相应的增值税发票,等到确定用途后在决定是否使用增值税进行抵扣。

(三)选取正确的资产抵扣增值税时机

当煤炭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买时,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便是它的购买时机。通常情况下,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时机应该是在产生较多的企业增值税的销项税额的这一段时期买入。这样一来,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买时便可以实现资产的全额抵扣。若是购买的资产额度大于这一时期的销项税额,便会出现有一部分资产不能进行抵用。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抵扣幅度降低。所以企业应在购买前对需要产品做一个预算,合理规划资金的使用。

五、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 篇6

摘要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开始从经验和科学管理进入了文化管理 阶段,企业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文化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每一个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各不相同,这也就使得它们各自的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企业战略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各不相同。然而有一点相同,就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发展处适合其自己的、有自己特色的、广大职工认可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企业理念、职工价值观等等。也正是这些有形的硬文化和无形的软文化,指导着企业战略的实施,支撑着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战略管理

目录

第一章绪 论

1.1企业文化

1.2 企业战略管理

1.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第二章不同战略类型下的企业文化特质

2.1、增长型战略下的企业文化特质

2.2稳定型战略下企业文化特质

2.3紧缩型战略下企业文化特质

第三章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有重要作用

3.1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石

3.2企业文化为企业战略提供成功的动力

3.3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凝聚作用

第四章以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战略管理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企业文化自20世纪80年代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第四代管理理论传人中国,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在理解与认识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一个企业想 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实施长期有效的战略就必须具备成熟的企业文化。可以这样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家们精心打造的企业战略发展的基础。

1.1、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和处理方式等组成的奇特有的文化形象。

我们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从事商品(或服务)生产与经营中所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外在的表现是企业的文化 设施、技术培训和文娱联谊活动以及厂房设施、产品等,内在的表现是以人的精神世界为依托的各种文化标准,包括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工作态度、行为取向和生 活观念,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如今企业文化不仅已渗透到市场营销、管理活动、企业生产活动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还对企业战略发展产生巨大的 影响。

1.2、企业战略管理

战略是一门进行决策的科学与艺术,在希腊语中的意思是统率艺术。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战略被引申为“为了在变化不定的环境中确定企业自身的发 展方向和经营范围,通过有效地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从而获得核心竞争优势的一种管理行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企业战略包括企业总体战略、企业竞争战 略、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战略等。虽然企业战略的种类五花八门,但它们都是对企业根本性、长久性和整体性问题的筹划。

1.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关系

在战略管理中,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制订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优秀的文化能够突出企业的特色,形成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而且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有利于企业制定处与众不同的、克敌制胜的战略。

2、企业文化使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制订以后,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的贯彻实施,正是企业文化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激发员工的热情,统一了企业成员的意志及欲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严格的讲,当战略制订之后,企业文化应该随着新战略的制订而有所变化。但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以后,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具有较大的刚性,而且它还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又逐渐强化的趋势。因此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要为实施企业战略服务,又会制约企业战略的实施。当企业制定了新的战略要求企业文化与之相配合时,企业的原有文化变革速度非常慢,很难马上对新战略做出反应,这使企业原有的文化就有可能成为实施新战略的阻力,因此在战略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新旧文化的更替和协调是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保证。

第二章不同战略类型下的企业文化特质 每个行业都存在待业文化且行业之间的文化往往有着较显著的差异。如制造业的文化就有它行业自身特点。从管理方面说,它比较严格。质量的管理、生产效率、纪律性等。而一些新兴产业(如IT行业)则更多地注重宽松的环境、员工的创新性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流。因此企业在制定战略时,特别是考虑行业选择时,必须以目前本企业的文化现状为基础。不同的企业具有各异的文化特质,企业想改变原有的企业文化需要付出代价,甚至去重建文化。当然企业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积极而有效的企业文化的培育必须以企业战略作为基础,所以研究不同企业战略下的文化特质就显得很重要。一个企业的文化一旦形成以后,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难度很大,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只有较大的刚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持续性,会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强化。

2.1、增长型战略下的企业文化特质

部分企业(以高新技术行业企业为代表)以高速成长作为指导,强调企业的超速发展。这种类型的企业战略一方面需要市场作基础,一方面需要有相应的企业文化作支撑。扩张型企业的工作热情,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也可能会造成企业的盲目发展、过度开发企业资源及社会资源,造成激进式的发展,无法正确实施企业战略。

2.2、稳定型战略下企业文化特质 选择稳定型战略下的企业一般采取稳步前进、逐步扩张的发展模式。市场需求稳定,企业机制成熟。这种企业倾向于稳中求胜,内在的文化以保守作为主要基调。此类文化对一些行业(如保险业、银行业等需要谨慎的行业)是有利的,企业可以在稳定中求发展。但是对一些具有高速成长要求的高科技产业行业来说,这种防御性的文化特质可能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企业丧失斗志,经历不起冲击。企业管理者及战略制定者思想保守都可能导致企业的保守,对有风险和不熟悉的领域不敢进行尝试。

2.3、紧缩型战略下企业文化特质 当企业所处环境出现问题或是欲撤出某领域的时候会采取紧缩型战略,一般主为这是消极的企业文化影响下的战略形式,采取此策略的企业很可能处于衰败期。因为对前景的不看好,企业领导者及战略制订者的行为会对公司的文化有消极的影响,而这种文化的消极与紧缩型战略又相互作用。

第三章 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的重要作用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根据环境的变化,本身的资源和实力选择适合的经营领域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差异化在竞争中取胜,而战略管理

是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管理,包括战略的制定与战略的实施两个部分,它是企业对全局性的发展方向做出决策,并通过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保证发展方向得到有力贯彻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从事商品或服务生产与经营中所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如今企业文化不仅已渗透到市场营销、管理活动、企业生产活动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还对企业战略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就好像人的行为与精神的关系。人先有了精神才有在精神支撑下的行为,人的行为叉影响着人的精神。

3.1、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石

适合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战略管理的制定、实施、控制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与企业目标协调一致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和企业风尚,因此,成功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战略的制定提供成功的动力,是企业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维持企业战略优势的重要条件。保持“企业文化一战略管理”能力路径的通畅可以使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得到持续提高,最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水平。

3.2、企业文化为企业战略提供成功的动力

企业战略实施与发展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创新。要形成企业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以及道德标准就必须具备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且这种文化能够突显企业的特色。如果一个企业文化特色具有鲜明性,那么它的特殊性就表现为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这使得企业可以形成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企业战略以及为战略发展提供最原始的动力,并为其成功奠定了基础。

3.3、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发展的凝聚作用

企业文化不仅对企业战略起着强劲的助推力作用使得企业的战略目标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而且对企业战略还起着显着的凝聚力作用。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相信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也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为集体的利益考虑,积极为企业做贡献。当员工完全认同企业所制定的经营理念时,他们也会将自己的人生价值融入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中,员工会从集体认同的价值观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然而这种满足感也可以增加员工更多的信心。这样他们就会积极的为企业服务,会全心全意地建设企业。同样也会使员工产生一种群体意识,并与企业形成统一的思想,使成员的步伐一致。如果一个企业全体员工认同并且拥有了这个企业所形成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那么它将会发掘出全体员工中的巨大潜,使其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而且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总之,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管理能力之间存在内在的客观联系,这种联

系会使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的提高,为战略管理的成功实现奠定基础并提供动力支持。

第四章以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文化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企业的健康发展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在企业文化逐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时代,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适合企业发展的文化氛围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制定合适的企业战略。在企业的发展中一旦二者有冲突,就要对文化槿者战略进行变革。重视和保存现有企业文化中那些优秀的、利于企业长久发展的部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企业最终取得更高效益。

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运用企业文化能使战略计划目标的制定和企业整体目标一致,使企业朝着更高、更远、更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企业愿景。一个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将文化作为重要资源,将企业的发展愿景以企业文化的形式渗透给员工,从而使企业战略从制定到实施,都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企业文化也是一场企业战略管理的革命。从主流上说,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变革,即思想观念的变革和行为方式的变革带来资源利益的共用。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表明,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坚定基石,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文化力在解放生产力中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发展企业的生产力。文化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企业的发展催生更先进、更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一大批优秀的、有远见的中国企业家把企业文化作为打造企业竞争力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并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芮明杰、余光胜.产业致胜-产业视角下的企业战略[M].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 王方华、吕巍. 企业战略管理[M].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 王德中.企业战略管理[M].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4] 刘光明.企业文化[M].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

[5] 芮明杰.中国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6] 金占明.战略管理-超竞争环境下的选择[M].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篇7

假设某企业2009年投资于固定资产的成本是a, 这部分固定资产本年初全部用于生产经营。年综合折旧率为b (折旧中假设计入制造费用的占3/4, 计入管理费用的占1/8, 计入销售费用的占1/8) 。固定资产减值率为c。本期使用该固定资产生产产品的完工率为d, 本期完工产品的销售率为e。增值税税率为t1,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税率为t2, 所得税税率为t3。假设本年形成的利润只提取10%的盈余公积, 其他不做任何分配。b、c、d、e、t1、t2、t3均是小于1的正数。

一、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的会计处理差异调整

1. 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调整。

生产型增值税下不允许扣除用于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 而消费型增值税下允许扣除用于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因此, 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 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多确认固定资产at1。相对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的调整分录为: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at1;贷:固定资产at1。

2.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调整。

由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多确认固定资产at1, 必然导致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多确认折旧at1b, 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at1c。相对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的调整分录为: (1) 借:累计折旧at1b;贷:制造费用3/4at1b, 管理费用1/8at1b, 销售费用1/8at1b。 (2)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t1c;贷:资产减值损失at1c。

3. 生产成本的调整。

由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多确认制造费用3/4at1b, 这样导致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多确认“生产成本”3/4at1b。相对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的调整分录为:借:制造费用3/4at1b;贷:生产成本3/4at1b。

4. 库存商品的调整。

由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多确认生产成本3/4at1b, 本期生产产品的完工率为d, 这样导致多确认“库存商品”3/4at1bd。相对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的调整分录为:借:生产成本3/4at1bd;贷:库存商品3/4at1bd。

5. 主营业务成本的调整。

由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多确认库存商品3/4at1bd, 本期完工产品的销售率为e, 这样导致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多确认“主营业务成本”3/4at1bde。相对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的调整分录为:借:库存商品3/4at1bde;贷:主营业务成本3/4at1bde。

6. 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调整。

由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要多缴纳增值税at1, 由此导致多确认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at1t2, 从而导致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多确认“营业税金及附加”at1t2。相对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的调整分录为:借:应交税费at1t2;贷:营业税金及附加at1t2。

7. 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由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多确认管理费用1/8at1b、销售费用1/8at1b、资产减值损失at1c、主营业务成本3/4at1bde、营业税金及附加at1t2, 这样导致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少确认“所得税费用”[ (1/8at1b+1/8at1b+at1c+3/4at1bde+at1t2) t3]。相对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的调整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t3;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t3。

8. 本年利润的调整。

由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多确认管理费用1/8at1b、销售费用1/8at1b、资产减值损失at1c、主营业务成本3/4at1bde、营业税金及附加at1t2, 少确认所得税费用[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t3], 这样导致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多冲减“本年利润”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1-t3) 。相对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的调整分录为:

9. 盈余公积的调整。

由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少确认本年利润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1-t3) , 这样导致采用生产型增值税比采用消费型增值税少提取“盈余公积”0.1×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1-t3) 。相对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采用消费型增值税的调整分录为:

二、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的财务报表调整

1. 调整资产负债表。

根据上述的会计调整分录, 相对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采用消费型增值税需要调整的资产负债项目有:“存货”、“固定资产”、“应交税费”、“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调整资产负债表如下:

(1) “存货”项目调整额=生产成本 (贷方) 3/4at1b+生产成本 (借方) 3/4at1bd+库存商品 (贷方) 3/4at1bd+库存商品 (借方) 3/4at1bde=存货 (贷方) 3/4at1b (1-de) 。

(2) “固定资产”项目调整额=固定资产 (贷方) at1-累计折旧 (借方) at1b-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t1c=固定资产 (贷方) at1 (1-b-c)

(3) “应交税费”项目调整额=应交税费 (借方) at1+应交税费 (借方) at1t2+应交税费 (贷方)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t3=应交税费 (借方) [at1+at1t2-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t3]。

(4) “盈余公积”项目调整额=盈余公积 (贷方) 0.1×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1-t3) 。

(5) “未分配利润”项目调整额=未分配利润 (贷方)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1-t3) +未分配利润 (借方) 0.1×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1-t3) =未分配利润 (贷方) 0.9×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1-t3) 。

2. 调整利润表。

根据上述会计调整分录, 相对于采用生产型增值税, 采用消费型增值税需要调整的利润项目有:“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等, 调整利润表如表2所示:

三、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影响

1. 对偿债能力指标的影响。上市公司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 所影响的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1) 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由表1可知, 流动资产 (存货) 调整了-3/4at1b (1-de) , 而流动负债 (应交税费) 调整了-[at1+at1t2-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t3], 流动负债调整幅度远远大于流动资产调整幅度, 所以, 转型后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明显提高, 偿债能力明显增强。

(2) 速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由表1可知, 速动资产没有变化, 而流动负债 (应交税费) 降低了[at1+at1t2-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t3], 所以, 转型后上市公司的速动比率明显提高, 偿债能力明显增强。

(3)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100%。由表1可知, 流动负债 (应交税费) 降低了[at1+at1t2-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t3]。也就是说企业偿还的债务减少, 现金流出应该相应减少, 经营现金净流量应该增加, 分子增加分母减少, 分值应该大幅度增加, 所以转型后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明显提高, 偿债能力明显增强。

(4) 资产负债率 (负债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由表1可知, 资产降低了 (at1-1/4at1b-at1c-3/4at1bde) , 负债降低了[at1+at1t2-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t3], 所有者权益升高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1-t3) , 而资产的降低额等于负债的降低额加上所有者权益的提高额, 说明负债的降低额大于资产的降低额。所以, 转型后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明显降低, 偿债能力明显增强。

(5) 产权比率 (债务股权比率)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由表1可知, 负债降低了[at1+at1t2-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t3], 所有者权益升高了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1-t3) , 所以转型后上市公司的产权比率明显降低, 偿债能力明显增强。

(6) 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由表2可知, 利息支出没有变化, 而息税前利润增加了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 所以, 转型后上市公司的已获利息倍数明显提高, 偿债能力明显增强。

2. 对运营能力指标的影响。上市公司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后, 所影响的运营能力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余额×100%。由表2可知, 营业成本降低了3/4at1bde, 由表1可知存货降低了3/4at1b (1-de) 。如果本期生产产品的完工率d和本期完工产品的销售率e越小, 说明存货的降低幅度越大, 存货周转率就会提高, 反之会降低。

(2) 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流动资产总额×100%。在一定时期内,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越多, 表明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多, 流动资产利用效果越好。由表1可知, 流动资产降低了 (at1-1/4at1b-at1c-3/4at1bde) , 由表2可知营业收入没有变动, 所以, 转型后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明显提高, 营运能力明显增强。

(3) 固定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总额×100%。一般情况下, 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 表明企业的固定资产利用越充分, 同时也能表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 固定资产结构合理, 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由表1可知固定资产降低at1 (1-b-c) , 由表2可知营业收入没有变动, 所以, 转型后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周转率明显提高, 营运能力明显增强。

(4) 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100%。一般情况下, 总资产周转率越高, 表明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由表1可知资产总额降低了 (at1-1/4at1b-at1c-3/4at1bde) , 由表2可知营业收入没有变动, 所以, 转型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明显提高, 营运能力明显增强。

3. 对盈利能力指标的影响。上市公司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后, 所影响的盈利能力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1)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一般情况下, 营业利润率越高, 表明市场竞争力越强, 发展潜力越大, 从而获利能力越强。由表2可知, 营业利润提高了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 营业收入没有变动, 所以, 转型后上市公司的营业利润率明显提高, 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2) 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报酬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水平, 该指标值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经营管理水平越高。由表1可知资产总额降低了 (at1-1/4at1b-at1c-3/4at1bde) , 由表2可知报酬总额提高了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 所以, 转型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明显提高, 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3) 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一般认为, 净资产收益率越高, 企业自有资本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 对企业投资人和债权人权益的保护程度越高。由表1可知净资产降低了 (at1-1/4at1b-at1c-3/4at1bde) , 由表2可知净利润提高了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1-t3) , 表明转型后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提高, 盈利能力增强。

(4) 市盈率。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每股收益×100%。一般来说, 市盈率高, 说明投资者对公司的发展前景看好, 愿意出较高的价格购买该公司股票。由表2可知, 公司每股收益是提高的, 如果每股市价不变, 市盈率要降低。但是, 公司股票的价格会受到其他指标的综合影响, 如果其他指标都是利好的, 那么每股市价的提高幅度肯定大于每股收益的提高幅度。所以, 转型后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应该是提高的, 盈利能力也由此增强。

4. 对发展能力指标的影响。上市公司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后, 所影响的发展能力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1) 资本保值增值率。资本保值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一般认为, 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 表明企业的资本保全状况越好, 所有者权益增长越快, 债权人的债权越有保障。由表1可知, 年末所有者权益升高了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1-t3) , 所以, 转型后上市公司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明显提高, 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2) 资本积累率。资本积累率=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资本积累率是企业当年所有者权益总的增长率, 反映了企业所有者权益在当年的变动水平, 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由表1可知, 所有者权益升高了 (1/4at1b+at1c+3/4at1bde+at1t2) (1-t3) , 所以, 转型后上市公司的资本积累率明显提高, 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3) 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本年总资产增长额/年初资产总额×100%。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一定时期内资产经营规模扩张的速度越快。由表1可知资产总额降低了 (at1-1/4at1b-at1c-3/4at1bde) , 所以, 转型后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增长率明显降低, 发展能力明显减弱。

综上所述, 上市公司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所影响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 除了存货周转率和市盈率不确定外, 以及总资产增长率是降低的, 其他指标的变化对上市公司都是有利的。对于投资者来说, 在用上市公司2009年的报表与以前年度的报表进行对比分析时, 一定要考虑增值税转型的因素。否则, 就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

摘要:2009年1月1日起, 全国范围内企业由原来实行的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增值税下不允许扣除用于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 而消费型增值税下允许扣除用于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 这一差异必然导致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指标发生一定的变化。鉴于此, 笔者拟对这些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影响

参考文献

[1].雷鸿.我国增值税转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路径选择.金融与经济, 2008;8

论增值税转型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篇8

摘要:增值税已经成为我国财政收入来源的第一大税种,2004年我国选择在东北地区率先进行增值税转型试点。从理论上分析了增值税对税负的影响,再通过实际数据对理论结果进行验证。

关键词: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税负影响

2009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减税力度最大的单项税制改革——增值税转型改革,终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其第九项措施为,自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允许企业抵扣新购入设备所含的增值税,同时实行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

作为我国目前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改革意义重大。2007年,仅国内增值税收入就超过1.5万亿元,约占全年税收收入的31%。此次改革,国家财政预计将减收1200亿元以上,堪称我国历史上单项税制改革减税力度最大的一次。

一、增值税转型的成效

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在东北地区的部分行业率先进行了增值税转型改革的试点,允许企业从当年7月1号以后购入机器设备投资中所含的增值税款,在缴纳增值税的时候予以扣除。2004年,东北三省共认定增值税转型企业40306户,占东北三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登记总户数的32%。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业(19429户)、农产品加工业 (9060户)和石油加工业(7945户)三大行业,占总户数的90%。2004年认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5.34亿元,进项税额15.76亿元,占投资额的5.2%,实际抵、退12.58亿元,占进项税额的79.8%。

增值税转型使得企业税负降低、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 2004年东北三省生产总值达到15133.9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规模工业企业共完成增加值4870亿元,比2003年增长19.7%,是连续多年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28亿元,同比增长35.5%;在吸引外资方面成果十分显著,达到59.4亿元,同比增长8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0个百分点。增值税转型政策的实施激发了转型企业的活力,使其得到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良好机会,通过转型企业的市场规模的扩大,将带动投资需求的增加,及工资水平的上涨,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与消费,实现良性循环。

二、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到底会有什么影响?下面以简化的实例把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税基进行比较分析。

如甲企业购入机器一台,价值10万元,增值税1.7万元。假设该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平均年限法对其计提折旧,所得税税率为25%。

在生产型增值税形式下,甲企业在购入机器设备时不允许抵扣增值税,会计处理是增加固定资产11.7万元。在该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里,每年的折旧额为1.17万元。该笔费用可以冲减利润,即每年可以使甲企业少缴所得税1.17×25%=0.2925万元,折算成年金现值为0.2925×6.1446(年金现值系数)=1.7973万元。

随着机器设备的使用,它的价值转移到产品当中去,并随着产品的销售而形成销项税额,这部分销项税额虽然不是甲企业负担而是由甲企业产品的购买方负担,但税务机关确实对该机器设备重复计征了增值税。总的看来,甲企业购买机器设备实际上缴的税款为增值税1.7万元,折旧抵减收入共少缴所得税1.7973万元。

在消费型增值税形式下,甲企业在购入机器设备时的增值税允许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会计处理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10万元。在该机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里,每年的折旧额为1万元。该折旧额每年可以使甲企业少缴所得税1×25%=0.25万元,折算成年金现值金额为0.25×6.1446(年金现值系数)=1.5362万元。由于在购入时增值税已作为进项税额抵扣,因此不存在重复计征的问题。对于甲企业来讲,它没有负担增值税,折旧额抵减收入共少缴所得税1.5362万元。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对企业纳税的影响不仅涉及到增值税,还涉及到所得税;不仅涉及到购买机器设备的当期,而且涉及到机器设备整个寿命期。这种转变可以使甲企业因为避免重复计征增值税而少缴1.7万元,但从折旧抵减收入得到少缴所得税的好处却减少了0.2612万元(1.5362-1.7973)。因此,甲企业一共可以获得税收上的好处是1.4389万元(1.7-0.2612),而不是1.7万元。

三、对企业提出的建议

企业要把握好机会,利用现有政策加快发展。加快设备更新、技术改造,进行产品更新换代。因为增值税转型后,企业可以对固定资本的进项税额进行抵扣,这样,企业就能省下更多的资金,增加利润,扩大生产。同时,面临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一些大型设备在价格上也比以往更具优势。而危机过后的复苏,则需要大量的商品来弥补市场需求。现在,正是为未来占领市场打下基础的良好时机。

参考文献:

[1]盈盈:《增值税转型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新财经》2009

[2]郁阳刚万义平:《增值税改革的影响分析》[J].《经济分析》2005,(3).

[3]邓建军:《消费型增值税制设计的理论依据》[J].《税务研究》2005,(4).

军队管理文化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篇9

军队管理文化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军队管理文化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摘要:本学期开设的《军队基层管理》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教员幽默风趣的谈吐、生动鲜活的例子和谆谆教导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不仅是我们这些“准军官”,军队管理文化对现代企业也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将更多的体现为管理能力之争。因此如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军事化管理以其高执行力著称,一直吸引着管理者的目光。军队所具有的优秀文化与作风,如执行文化、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并以华为公司为例,深入剖析其企业管理中的军事化特征。同时,军事化管理并不完全适合企业,企业管理者应灵活运用,适度借鉴。

关键词:企业、管理风格、军事化管理、华为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企业文化传入我国不过30多年。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具有权威性统一关于企业文化的理论。在企业文化的相关研究中,如何借鉴其他领域的优秀文化,吸收其精华,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尚待研究的新领域。军队管理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组织文化,它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与思想建设形成具有军队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用于指导军人的思想和行为,达到增加军队的战斗力,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的目的。人民解放军的不断成长壮大,正是坚持用优秀的军队文化和作风武装的结果。毛泽东曾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解放军在战争年代和和平年代塑造起了优秀的军队管理文化并付诸于实践,时至今日,解放军管理文化仍然对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从军队与企业两种组织的比较入手,分析总结军事管理的内涵与特征,探讨军事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借鉴意义与内容,以华为公司军事化管理的实践案例进行研究,深入剖析其企业管理中的军事化特征,分析其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并为其军事化管理产生的困境提出改进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军事管理与军事化管理的特点。2.军事管理对企业的借鉴价值与内容。

3.华为公司军事化管理的主要做法以及成功经验。

二、军事管理与军事化管理的特点。

军事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对军事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军事管理的直接目的是提高信息、时间、空间利用率,以最低消耗实现预定军事管理目标,最终目的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增强整个国家军事实力。军事管理与企业管理相通的地方主要包括:组织管理、思想管理、装备管理、后勤管理、信息管理、科技管理、环境管理、人员管理、计划管理等。

军队管理对企业有借鉴地方的是以下几个特点:

(一)严密的组织体制

军事管理拥有严密的组织体制,这是保障组织运行效率的重要基础。军队系统结构之复杂超乎想象,但各个组织要素能够协调高效、军令畅通、行动一致,不能不说是组织严密的结果。

(二)完备的组织制度

军队制度的完备性恐怕没有组织能出其右。从复杂的政治工作制度、兵役制度、军事训练制度、装备研发与管理制度、保密制度、退役安置制度到简单的民主生活会制度、一日生活制度等等,军队制度的覆盖面之广令人叹为观止。这些完备的制度让军队的管理工作变得制度化、程序化,一切只要按照规定、按部就班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在解放军中,每年会有占全额80%左右的老兵退役与新兵入伍,但如此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并没有对军队管理造成明显的干扰,这背后就是制度的功劳。完备的制度让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迹可循”,从而降低了管理的复杂性,使得管理能够长久有效。

(三)独具魅力的组织文化

毋庸置疑,军队文化对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一直有着某种特殊的吸引力。穿上一身橄榄绿,拥有一份军旅生涯是很多人曾经的梦想。这其中体现的就是军队文化的独特魅力。军队文化有一个关键的核心,那就是对宗旨、信仰的无比忠诚。在中国,身为军人就应该时刻保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舍生忘死。这从我军历次战斗及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大型活动中就能看出。

(四)强大的组织执行力

组织执行力是指组织能够高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众所周知,强大的执行力是军队的典型特征之一。对军队来说,执行力就是战斗力。这种执行力与精神信仰有关,与组织建设有关(譬如“支部建在连上”),与“军令如山”的权威性有关,与“令行禁止”的铁血纪律有关,还与军人很多已经内化的优秀品质有关。

三、军事管理对企业的借鉴价值与内容。

军事管理存在很多军事领域独有的内容,因此,企业实施军事化管理并不能完全照搬军队的管理方法,而是应借鉴对企业管理有实际价值的地方。归纳起来,军事管理中有以下五个方面可供企业管理学习。

第一、企业应该学习军队建立明确的宗旨与目标。企业的发展中应该有强烈的危机意识,鼓励自我变革,促进新陈代谢,就像华为那样始终保持在危机感中不断成长。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善于总结,正视挫折,不断提高,建立一支有文化,有纪律,有追求,与时俱进,无私奉献的企业员工队伍,企业就会从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最终成就一个强大的企业

第二、企业需要学习军队的执行方式。从执行力来看,由于不少企业的执行力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如何提升企业的执行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执行力是团队事业的基础,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是企业每一个员工所必须具有的,对命令的服从和任务的坚决完成应是一个企业所有员工的坚定理念。

第三、企业可借鉴军队的文化建设。军队的文化建设无疑是很成功的,否则它就不能凝聚上百万人的力量,也无法催生出如此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与事迹。军队的文化建设以政治导向为核心,重视对官兵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企业文化是确定企业价值导向,规范员工行为,凝聚人心,传导激励的关键要素。企业在员工的使命感、责任感、工作作风以及忠诚度的培养等很多方面都可以向军队学习。

第四、企业应学习军队的团队建设。企业管理者应该学习解放军军官的带兵方式,关心员工的生活、学习与成长,让成员分享组织成长的果实,并与企业一起成长。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在合作、协调中成长,企业应倡导建立强化激励机制,让人人都追求先进,使立功者表扬。实现这个团队建设目标也正体现了军队文化中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特点。

第五、企业应学习军队的创新能力。众所周知,军事领域的创新是走在整个社会前列的,很多高新技术的发明创造都是源自军事领域,而且有其很多独特之处,在激励上更是注重精神与物质层面的双重效果。因此,军事领域的创新机制有很多内容也是值得企业去学习和借鉴的。

三、华为公司军事化管理的主要做法以及成功经验。

(一)制度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华为的很多管理制度都有着军队的影子,也正是这些制度与流程的结合造就了华为的高效执行力。而且,华为对制度的坚持及执行是非常严格的,比如员工的打卡,正常上班时间是8点,给你一个小时的冗余度,9点之前都行,但9点01分就算迟到。残酷的是,以结果为导向,不管中间过程。若完不成,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二)严格的纪律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对华为人有着非常严格的纪律要求。在《致新员工书》中任正非告诫新员工“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与管理。对不合理的制度,只有修改以后才可以不遵守。摘录以下几条:

① 在业余时间,华为人不能进行唱KTV、打麻将等娱乐活动,更严禁赌博。②(对干部的要求尤为严格)不能有任何贪污腐败的行为。

③ 鼓励干部发表自己的意见,但只能以个人的名义。任何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的行为在公司都是禁止的。

(三)保密。

华为在对研发等人员的保密措施方面的做法与军队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上班时不能上互联网,不能在公司网上发送和接收与工作无关的私人邮件,公司网由信息安全部监控,收发邮件都可以看到。另外,电脑USB 口是被封死的,不可能把资料带走,也不允许共享任何可能泄密的文档,不允许存有任何与个人工作无关的软件。虽然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但对公司长远发展来看,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危机文化。华为的危机文化源自任正非,他的很多文章中流露出无时不在的危机感。甚至将这种危机意识写进了华为基本法。《华为基本法》第九十八条写到:高技术的刷新周期越来越短,所有高科技企业的前进路程充满了危机。华为公司由于成功,公司组织内部蕴含的危机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刻。我们应该看到,公司处于危机点时既面临危机又面临机遇。危机管理的目标就是变危险为机遇,使企业越过陷阱进入新的成长阶段。

四、误区

军队与企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同时企业也不能照抄照搬军事化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军队是强调整齐划一的集体主义,强调个体绝对服从于集体。但企业在管理中应注重在集体框架下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过于机械化的照搬对人的约束和服从会照成个人主观能动性的缺失。所以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军事化管理的精髓,在充分发挥个体作用的基础上,把个体的发展统一到集体和团体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上来。

五、小结

上一篇:企业员工信怎么写下一篇:感恩回馈义务活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