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制定与管理(精选8篇)
销售计划:销售计划的制定与管理( 活动中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保证部门间的合作顺畅。销售计划流程管理的核心是“做正确的事”,明确每个业务人员的责权利和KpI(关键业绩指标),通过正确有效的策略方法达到原定的销售目标;而计划执行的难点,在于过程管理,其核心是“正确的做事”,是将计划转化为行动和任务的过程,因此计划的制定必须细化,细化到每个人的任务指标、达成指标的策略方法、承担什么职责、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激励的制度保障等。四,销售计划执行的激励保障制度为了有效激励销售团队,在执行销售计划时最大化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使销售计划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同每个执行人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并且,要建立各级定期会议汇报、总结、分析制度,保证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地得到总结和改进。同时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不断地培训销售人员执行销售计划的专业技能。五,销售计划的量化、表格化管理将销售计划按照区域、渠道、终端、产品进行量化,将量化后的销售计划落实到季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日计划进行具体执行。然后,建立信息系统及时地收集和反馈信息,时时监督和追踪销售计划的执行情况。根据走动式管理和业务人员的月、周、日计划管理表格,使执行信息快速地得到反馈,便于销售管理者及时地指导和修正销售计划的执行。管理始于计划,终于控制,任何一项经营活动只要有了计划,就说明企业的经营活动在执行前经过了科学预测、全面分析、系统筹划,以及制订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从而确保了企业经营活动结果是可预测、可控制的。面对市场产品同质化的激烈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任何一项经营活动都不允许处于盲动的状态,其经营效果必须处于可控的状态下。因此,计划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销售管理者必须要不断的夯实和巩固这个基础,不断提高计划的科学性,使工作变得轻松有序更有效。
俗话说:光说不练是假把式, 光练不说是傻把式, 能说会练才是好把式。也就是说, 一个人能干还不够, 还需要善于表达。同样, 沟通能力在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任何一个项目中, 尽管许多参与人员都具有所需学科专业知识, 但团队成员仍需要了解项目的目标并就此达成共识, 因为他们必须准确地知道个人及团队应该完成哪些工作才能实现项目目标。这就是需要进行有效沟通的原因, 同时也是项目经理应担负起娴熟的沟通管理者角色的原因所在。同样, 理解和平衡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也需要沟通, 这一方面的工作也需要以沟通管理作为关键的项目管理技术。
经验告诉我们, 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通常花在沟通中的时间大约占75%~90%, 这意味着他的管理工作基本上体现为沟通工作, 他的管理能力绝大部分取决于他的沟通能力。我们甚至可以认为, 良好的沟通实际上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原因如下:
● 项目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合作及共享知识, 而这些人员相互之间可能并不太熟悉, 或者来自于不同的文化环境。
● 项目需要各个利益相关方参与制订详细计划, 而这些相关方应能互相信任和理解。
● 项目需要由多个管理层级做出复杂的决策。
● 项目因其独特性而存在风险, 所以, 需要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而有效的风险管理离不开有效的沟通 (尤其是在危机期间) 。
正确而及时的沟通可以确保对项目状态做出正确的评估, 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
既然沟通在项目管理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那么为了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就要求项目经理编制好沟通计划。
沟通也需要做计划?沟通当然需要做计划。不过这方面的计划往往被人视若无睹。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刻不在做着沟通计划。一个员工想去找领导申请加薪, 他会选择一个非常适合的时间, 事先反复斟酌自己加薪的理由, 甚至会观察一下领导当时的心情和反应, 来决定自己的说话内容, 这不是沟通计划是什么?做项目难道不需要计划吗?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假如你就是一个项目经理, 做一个沟通计划输入的依据是什么?
● 确定沟通的对象。沟通对象是客户还是老板, 是供应商还是团队成员?与谁沟通是沟通计划的首要问题, 沟通对象确定了, 才能确定其他内容。
● 信息需求的时效性。一方面是你的沟通对象什么时候需要信息, 另一方是你需要什么时候从沟通对象那里获得信息。
● 项目本身的特点。这将决定信息沟通的特点。例如IT业项目, 信息交流可能更多依赖电子文件的传输;而服务业的项目, 可能会更多地依赖微笑服务之类的非语言方式与客户沟通。
● 参与人员的素质。这将决定你采取什么方法, 并在什么层面上进行沟通。如果参与沟通的人员都是懂得电脑的技术人员, 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使用网络, 并且可以运用曲线图表之类的技术工具阐述问题。
● 沟通工具的功效。不同的沟通工具具有不同功效。好比你在与项目组成员沟通时选择网络还是直接打电话。网络便捷经济, 但是电话更主动亲切。
● 项目管理计划。各项管理计划决定了什么时候需要与什么人沟通, 多长时间沟通, 沟通内容是什么。例如成本管理计划需要定期与投资者沟通, 质量管理计划需要定期与客户沟通。
在明确了编制依据和沟通工具之后, 编制沟通计划的输出结果就是沟通计划, 它包括以下内容:
确定信息沟通的形式、渠道、格式、流程。例如:比较正式的书面沟通是通过电子邮件还是纸质快递;具体的渠道是直接联系对方还是通过第三方的渠道;项目计划书采用PPT还是DOC格式;双方洽谈签约的流程是什么。
信息归档的格式, 沟通的成果, 包括文字、影像、语音、图像等都需要保存归档。需要规范这些数据的归档格式, 便于将来统一查询管理。
信息沟通的周期, 即多长时间沟通一次。比如与团队沟通的例会, 是每天开一次呢, 还是每星期开一次;给项目投资者的财务报表, 是月报还是季报。
信息发布及接受的级别和权限, 具体表现为信息的归类和优先权排序。对于某个领域的信息, 哪些管理者享有优先发言权和优先知情权, 以及相关的保密规定。
按照框架式思维模式, 我们可以把项目沟通的需求内容提炼为5W:WHO, WHAT, WHEN, WHERE, WAY。
(1) WHO, 就是沟通对象。项目经理如果以自己为中心, 需要六个方向的人打交道:
☆ 上:项目发起人和投资人, 你要对他们负责;
☆ 下:团队成员和技术骨干, 你要授权并激励他们工作;
☆ 前:客户和政府相关部门, 你要满足其需求或规定;
☆ 后:供应商或分包商, 你要获得他们资源和劳务支持;
☆ 左:同业竞争者、新闻媒体、项目支持者
☆ 右:项目反对者。
(2) WHAT, 就是沟通什么内容, 这个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 需要向WHO发布那些信息, 例如向投资人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向员工下达分工任务指令;
☆ 需要从WHO获得那些信息, 例如从客户处获取他们的质量需求, 从供应商处获得其报价;
(3) WHEN, 就是前面所述的信息需求时效性和沟通的时间跨度 (周期) ;
(4) WHERE, 就是在何处沟通, 在会议室, 还是在餐馆, 还是在高尔夫球场;
(5) WAY, 就是选择WHO们喜欢并熟悉的方式进行沟通, 例如与投资人沟通, 要看对方是喜欢口头汇报还是文字报告, 喜欢看电子文件还是打印文件。
将上述5W和六个方面的干系人进行排列组合, 如图下表所示, 我们就有了一个矩阵表。只要把这个矩阵表填满, 就会产生一个规范的沟通计划。
关键词:数据管理计划;研究数据管理;数据监护;DMPonline;DMPTool
中图分类号: G203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gb.1003-6938.2015070
Abstract There is a growing awareness among researchers of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data sharing and long-term preservation. Data management plan(DMP)has been playing a vital role in data-driven research progress. DMP provide specific and comprehensive guidance for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practice. This paper provides a brief review of research fund policies and requirements for DMP in the US and UK. Based on the frame work for creating DMP by DCC and ICPSR,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arative discussion of the main contents in DMP. DMPonline and DMPTool are two primary web-based tools to help researchers creating, maintaining and exporting DMP. Finall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on how libraries involved in data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promoting the practice of data management, sharing and preservation.
Key words data management plan;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data curation; DMPonline; DMPTool
自2001年的“布达佩斯开放存取计划”以来,科研成果的开放存取运动发展势头迅猛。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先后在2004年、2006年发布了《开放存取公共资助研究数据的宣言》和《开放存取公共资助研究数据的原则和指南》。这两份文件进一步促使通过公共资金资助的科研产生的研究数据公开获取以及研究数据管理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当前E-Science科研环境下,科研越来越趋向于基于大规模的数据驱动,数字化的研究数据已经成为科研的基础信息设施,并成为证实或驳斥学术成果的最有力的客观证据。科学研究数据的长期保存与共享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已经成为当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基金组织和研究机构普遍意识到,要充分发挥研究成果的价值和知识潜力,只有通过广泛传播和开放存取,并促进新型研究范式的产生。
随着数据密集型科研的发展,研究数据的创建、获取、处理分析、重用以及长期保存对科学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良好的研究数据管理能确保数据有效的共享、验证和重用,提高科学研究的有效产出。随着人们对研究数据的共享与长期保存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制定研究数据管理计划已经逐渐成为科研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数据管理计划的内涵与意义
数据管理计划(data management plan,DMP)是一份正式文档,概括描述了研究者在科研过程中以及结束后对整个研究数据生命周期的管理过程[1]。DMP对研究数据的产生、管理到长期保存都进行清晰的描述,包括:数据概况、数据组织、元数据方案、数据保存、数据使用以及伦理与法律相关事项等说明。
DMP是一份各参与方认可、可执行、集中概括了所有数据管理活动有关事项的文档,提高了数据管理的透明度。项目负责人(principal investigator,PI)在基金申请前期对数据管理的工作任务和各方职责进行确定,以确保数据管理的参与人员能依据DMP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保证整个管理团队遵循统一的数据管理流程和规范,促进工作的一致性、规范化和高效率。
DMP的制定确保了研究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共享,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科研的进步与发展[2]:①具有数据引证和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研究成果有更强的可信度和影响力;②为研究成果提供以数据为基础的证明;③符合基金管理机构的数据管理政策,包括版权遵守和道德准则的规范约束;④确保研究数据的长期保存和重复利用;⑤便于数据的共享,推动跨学科研究和基于已有数据的创新性研究。
2 英美两国主要基金会的DMP需求概况
英国研究理事会(Research Councils UK,RCUK)作为英国9家主要基金管理机构的战略合作伙伴,所制定的数据管理政策共同原则,为各个基金会的数据政策制定提供了总体框架[3]。RCUK的数据管理共同原则要求在充分尊重数据创建者知识产权和智力劳动的前提下,从制度上保证研究数据的合理合法开放存取和长期保存利用,以提高公共研究基金的使用效益。
nlc202309051447
2005年以来,英国主要的基金会都已经发布了主张数据管理与共享的数据政策。Sarah Jones在2009年的报告详细解读了英国各基金会对于出版物和研究数据的政策规定和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情况[4]。英国数字监护中心(Digital Curation Centre,DCC)以网页的形式将该报告的主要成果进行展示,并依据数据政策变化随时更新[5]。从DCC收集的信息来看,英国的主要基金会都已经要求基金申请附带提交DMP[6]。Sarah Jones在2012年对各基金会的DMP要求内容进行了最新汇总和简要概括[7]。基金会要求DMP对研究数据的收集、产生、管理、分享和保存进行概括说明。DMP用来证明研究者对数据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力,从而满足资助者的数据政策。杨淑娟与陈家翠对英国的基金会数据政策和DMP要求进行了总体概括和详细说明[8]。
自2011年1月开始,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要求基金申请书必须附带DMP,以说明将怎样遵循NSF研究成果传播和共享方针。主要包括研究过程将产生的资源和数据类型、所采用的数据格式和内容标准、获取和共享方针(即隐私政策、保密性、安全性、知识产权及其他权限要求的相关规定)、衍生产品的重用和再传播政策和规定、研究数据和成果存档及长期保存计划等内容[9]。2013年初,奥巴马政府的科技政策办公室要求联邦政府资助的基金管理机构,必须制定研究数据的管理政策,以确保数据的长期保存与利用[10]。此后,美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疾控与预防中心、能源部、国防部、农业部和太空总署等主要科研资助机构都在项目申请指南中明确规定基金申请者必须提交DMP[11]。加州大学数据监护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Curation Center,UC3)的DMPTool网站上收集了美国主要基金会的DMP内容要求的模板文档,以供基金申请人参考[12]。
3 数据管理计划的主要内容
综合英国各基金会的要求和实践经验,英国数字监护中心DCC从2009年开始发布DMP的内容建议清单,目前公布的是2013年的第四版,列举了DMP应包含的8部分主要内容[13]。美国政治与社会研究校际联盟(ICPSR)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会科学研究联盟机构,比较了包括NSF、ANU、DCC和MIT等几个重要研究机构的DMP建议内容,提出了撰写DMP的内容框架及包含的核心元素,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14-15]。基于以上两个重要的DMP内容框架,本章对部分核心内容进行说明和分析。
3.1 数据类型与格式
DMP需要对数据进行总体描述,包括预计产生的内容、数量、类型等,以便评审人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并评估可能发生的信息暴露风险。DMP应该简要描述采集数据的标准、方法和格式。数据类型一般包括文本、图像、音视频等通用的文件类型或特定学科的专用数据类型。从利于数据长期保存的角度要求:①使用非专利的、开放性的标准格式,以利于在不同的平台和应用程序间进行互操作;②使用非加密的、未压缩的文件格式;③使用符合特定学科领域标准的数据格式,便于学术交流[16-17]。DMP还应该陈述与研究课题相关的现有公开数据集的调查概况,不能满足研究需求的原因,以及新旧数据集之间的差异及可能的关联。
3.2 元数据与文档记录
元数据被称为“关于数据的数据”,是用于数据重复利用和分析的重要通讯形式,所以元数据必须完整、准确,提供足够的必要信息。元数据包括描述性元数据、结构性元数据、技术性元数据等类型,既有人工记录的元数据,也有机器自动生成的元数据。元数据的标准选用和方案制定非常关键,直接决定了研究数据的可利用程度,并帮助用户了解数据的产生以及收集过程。为帮助研究者选择元数据标准,DCC收集了包括生物学、地球科学、物理、社科与人文以及通用型的元数据标准、扩展标准、用例和软件工具[18]。Jenn Riley将105种常用的元数据标准,从资源类型、应用领域、功能和用途四个维度,以可视化彩图的形式进行重要性评估,帮助研究人员进行元数据标准的选择和比较[19]。
文档记录(Documentation)是数据管理中一项重要的辅助工作,对数据进行清晰、详细的描述以及注释,其目的是使数据易于使用和分享,可以被其他用户理解和解释[20]。文档记录的内容一般包括:数据报告、用户指南、实验室手册、操作流程等相关文档;还有数据集结构的文件说明、数据收集的软件工具、方法与过程记录等[21]。高效率管理数据,需要对数据文件进行科学的组织,主要包括:文件结构的规划、文件命名规则制定以及版本控制。Katherine分析了文件组织的层级结构方法和标签式方法的利与弊,建议可取长补短,采用混合式的组织方法,制定文件命名系统,并提出文件命名的最佳实践经验和规范并给出了具体操作实例[22]。
3.3 短期的数据存储与安全
依据前期确定的数据管理生命周期各阶段负责人及职责内容,利用Wiki等协同工作软件与版本控制系统,控制数据质量并协调、同步工作流程及进度,实施可靠的数据管理。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数据,一般存放在本地的存储器,根据数据规模和存储要求的不同,可存放在个人PC、实验室服务器、图书馆或者IT部门建立的存储服务系统等不同地点。
数字化数据有丢失和损坏的风险,DMP应详细说明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数据备份策略包括:内容选择、介质、地点、方法、频率、备份保存的时长以及对备份数据的正确性验证等[23]。应该至少在3个不同的地理位置进行数据备份,主备份通常驻留在工作PC;第二份拷贝应该在外接的移动硬盘或者家用计算机上;第三份备份可选择本地的数据存储系统或者在线的云存储系统。DMP还应该介绍数据的保护措施,包括密码机制、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设施、用户使用权限设置等。数据安全还包括对敏感性数据的安全存储方法、加密传输与使用,加密和解密软件的使用等。
nlc202309051447
3.4 数据长期保存
有研究表明,通过仓储系统分享数据比通过期刊等方式明显具有传播的广泛性,研究数据的分享能够显著提升科研成果的影响力并促进科技创新[24]。研究数据的长期保存与共享是DMP中的关键性内容,基金申请人应对此作出明确和具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表明,研究结果数据是可长期存取及利用的。因此,选择何种数据长期保存的基础设施,应提出令人信服的观点和事实。是选择安全性更高的本地数据仓储系统还是选择开放性更强的第三方学科数据仓储?像ICPSR这种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高知名度和超大规模用户的数据仓储系统,不仅能够显著增加数据集的显示度,而且在数据的规范程度和安全性上都有可靠的保障。目前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两个研究数据仓储目录及检索系统Databib和re3data.org宣布将在2015年完成合并[25]。这两个规模最大的索引系统收集了囊括各个学科的1000余个数据仓储系统,为研究者快速发现、存取和利用数据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功能。
3.5 伦理道德和版权事项
出于学术成果保护或者商业利益考虑,研究数据可能不会在项目完成后就立即公开。基金会通常要求在DMP中承诺尽快公开数据或者出版数据文档的时间表。DMP必须对数据封闭期和限制使用规则进行充分的说明。在数据利用的伦理方面,所有涉及到人的数据或资料研究都需要遵守道德规范和权益的保护。为保护调查对象的隐私,应该将原始数据进行匿名化处理并签署关于数据使用与共享的“知情同意协议(informed consent)”[26]。UKDS(UK Data Service)在数据匿名化的操作指南里对身份保密、定量数据、定性数据、地理信息、声像文件处理给出了非常实用的建议[27]。
在撰写DMP的初期,就应该对数据的所有权进行明确的定义和区分,避免后续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纠纷。通常由数据生产者、项目负责人PI以及研究人员所属机构共同享有数据的版权和知识产权。在数据长期保存阶段,PI可授权仓储系统享有数据存储、转换和传播的权利。研究过程中如果使用第三方数据或者利用专利设备产生的数据,需要遵守相关的数据保存和分享权利的限制性规则,并进行简要说明。
3.6 数据管理成本规划
为了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规划与测算数据管理成本,UKDS制定了数据管理活动成本核算的内容清单[28]。这个清单的部分内容可包含在DMP中,帮助DMP制定者更好的填写“成本(Costs)”部分的内容。这个清单按照研究数据管理的生命周期,详细的罗列了各个管理步骤可能发生的成本,包括人员与技能准备、时间消耗、软件工具、硬件基础设施、仪器设备、专业知识需求、支持与培训以及可能需要产生的外包服务(例如数据的存储与备份、格式化处理等)等费用。
4 撰写数据管理计划的主要工具
英国的DMPonline和美国的DMPTool是当前主要的在线生成DMP的工具,用户范围很广,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因此通过介绍这两种工具,可以了解DMP撰写工具的发展状况。
4.1 DMPonline
英国数字监护中心DCC与基金会及高校合作,2010年初推出了在线DMP创建工具——DMPonline[29]。DMPonline内置了英国基金会和部分大学的DMP内容需求模版文档,用户可按照其提供的模版及流程在线创建、编辑、分享、输出或者删除DMP文档。DMPonline在每个填写流程都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信息及链接,帮助用户填写和完善内容。用户可以利用DMPonline的分享功能,授权其他用户查阅和编辑DMP文档,并将最后完成的内容以PDF、DOCX、XML、CSV等格式输出。
Martin Donnelly等人介绍了DMPonline的起因及早期发展的情况[30]。2009年,DCC的Jones通过研究英国各基金会的数据政策发现,项目申请书必须附带DMP已经成为普遍要求。DMPonline项目组以DCC的数据监护生命周期模型为框架,在分析和综合了多个基金会的DMP内容要求之后,形成了撰写DMP内容的建议清单。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DMPonline的开发完全使用开源软件,包括开发语言Ruby on Rails、Apache Web server、MySQL数据库软件和Ubuntu操作系统。
项目组在2012年秋季,以爱丁堡大学的用户为研究对象,采用软件使用分析、调查与意见反馈、焦点小组讨论、用户访谈、启发式评估等方法,对软件进行评估和可用性测试[31]。软件的可用性测试重点评估从3.0版本升级到4.0(beta)版本以后所带来的积极变化和影响。可用性测试证明,在重新修订了DMPonline的数据模型、改进了填写流程和重新设计了用户界面之后,4.0版本相比前一版本,具有明显的改进效果。DCC从一开始就认识到开放性和用户群体支持的重要性,将软件源代码放在GitHub上,鼓励更多人下载和进行功能开发。DCC期望未来DMPonline能够增加更多的社交元素,并通过开放接口与更多的研究信息管理系统集成。
4.2 DMPTool
2011年年初,受英国DMPonline的启发,由美国加州大学数据监护中心(UC3)牵头,联合8家著名的科研机构(其中也包括DCC)作为发起人,共同开发了DMP在线撰写工具DMPTool[32]。自2011年10月发布第一版以来,DMPTool获得了科研机构和图情领域的广泛关注,并赢得了2011年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十佳“数字保存进步奖”[33]。截止2014年12月,超过800家机构的9000余名用户使用了DMPTool。
在斯隆基金会的支持下,2014年发布的DMPTool第二版采用开源软件框架,依靠用户社区支持,并以充分满足研究者、图书馆、基金会和院校等各方面的利益为宗旨[34]。通过新设计的管理界面,学院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信息、资源,以及针对特定学科的DMP模版文档。DMPTool创建了一个协同式的工作环境,允许多人对同一份DMP进行编辑、讨论和定稿。用户可以将完成的DMP分享给其他人进行评阅,听取专家或者数据馆员的意见,以完善DMP的内容。
nlc202309051447
DMPTool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数据管理、分享与长期保存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让更多的高校开始利用DMPTool;努力培育并繁荣DMPTool用户及开发者社区,保持DMPTool项目的透明度并促进社区的参与度;加强与各方机构的合作,进一步增加DMP模版文档并整合各级服务资源;尽可能提供数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服务。
4.3 DMP撰写工具的未来发展
对于这两种当前最主要的DMP在线撰写工具,国内外都有研究者进行介绍,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对比、讨论。王凯等人对DMPonline和DMPTool进行了介绍,并从开发路线、服务方式和需求建议来源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35]。Andrew与Martin从使用案例、组织架构、文化特征、发展进程等方面对DMPonline和DMPTool进行了分析和比较[36]。DMPonline作为一项国家层面的服务,主要由DCC和爱丁堡大学运营管理,服务于英国整个高等教育事业。DMPTool项目更开放,积极的欢迎各类型研究机构参与到项目建设,并以充分满足各基金会的DMP内容要求为首要考虑事项。
两个项目的管理者都认识到未来的发展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寻求更多的合作伙伴,努力繁荣用户与开发者社区,开发新的功能,更开放的系统接口。尽管两个工具的发展路径有所差异,但共同目标和愿景都是发展成为一个集成式(integrative)的DMP撰写工具,通过保持与基金管理机构和政策制定者的联系和沟通,促进数据管理的最佳实践,持续培养数据分享的文化并整合各学科、各类型基金会、各层次高校及科研机构的资源,乃至发展成为国际型的数据管理工具。
5 思考与建议
通过介绍制定DMP的内容与工具,一方面可加深国内科研活动中各相关方对DMP的理解,对我国研究数据长期保存与共享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可为促进国内高校图书馆研究并开展数据管理服务提供借鉴。
5.1 DMP是一份动态的指导性文档
一份完善的DMP既充分满足资金资助机构要求,同时兼具合理性和可执行性。DMP应简洁明了但内容完整,能完全证明基金申请人充分理解该领域数据的研究现状。DMP中应该明确指定数据管理流程不同阶段的负责人和职责内容。随着项目研究的深入,DMP的内容是可以被修订的,以符合数据管理与分享的实际需求,但总体上应保持原先的框架和内容。在数据长期保存与分享等关键问题上,需要兑现原先的承诺。
5.2 图书馆主动提供撰写DMP的咨询服务
为了制定可执行的DMP,研究者对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数据环境总体上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其中包括专门的学科知识、技术现状、领域软件应用以及获取和分析数据的方法等。但佐治亚理工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研究人员对数据管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仍有接近一半(47%)的人没有为数据管理制定计划,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相关知识和必要的指导[37]。图书馆长期以来担负着学术资源管理与服务的重任,面对数据资源管理这个新生事物,有着天然的技术优势和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因此,图书馆应该发挥传统的学科优势,迅速掌握数据管理相关技能,主动提供撰写DMP的咨询服务,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制定DMP的重要性与促进科研发展的必要性。
5.3 以DMP为突破口,逐步推出多种数据服务
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近几年来已经有不少高水平大学图书馆提供研究数据管理服务,高校的IT部门也建立了数据仓储系统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工作[38-39]。目前已经开展的数据管理服务类型主要包括:DMP撰写的咨询与指导、数据素养的技能培训、研究数据搜索与获取、元数据咨询与数据处理、数据存储服务等。休斯顿大学的一份调查发现:帮助研究人员撰写DMP、申请基金项目以及研究数据的搜索与获取是研究者最需要的数据服务类型[40]。国内高校图书馆应从培养科研人员的数据素养为出发点,以DMP为突破口,提供研究数据管理的咨询服务与技能培训。在完善DMP服务的基础上,逐步推出其他数据管理服务。从已有经验来看,研究数据管理服务应在学校高层领导的统一协调下,由图书馆牵头,联合学院、实验室、科研部门以及IT服务部门,共同推进实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WikiPedia. Data Management Plan[EB/OL].[2014-09-08].http://en.wikipedia.org/wiki/Data_management_plan.
[2] Robert E. Kennedy Library. Data Management[EB/OL].[2014-09-08].http://libguides.calpoly.edu/datamanagement.
[3] Research Councils UK. RCUK Common Principles on Data Policy[EB/OL].[2014-09-10].http://www.rcuk.ac.uk/research/datapolicy.
[4] JonesS. A report on the range of policies required for and related to digital curation[EB/OL].[2014-09-10].http://www.dc
c.ac.uk/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reports/DCC_Curation_Policies_Report.pdf.
[5] DCC.Overview of funders' data policies[EB/OL].[2014-09-12].http://www.dcc.ac.uk/resources/policy-and-legal/overview-funders-data-policies.
I.整个架构不断支持你去行动,再行动,通过实践提升你的领导素质及能力 II.一个快速的行动来源于细密周详的目标计划
III.请认真思考你的人生目标,你承诺创造的成果是什么?
IV.此份文件是一个参考,你可以按照制定目标计划的五个步骤,结合“醒目系统”来设计自已的个人目标宣言计划。
成功非偶然:
要实现理想,除了清晰目标之外,还需要一个有方向、有策略的计划。以下五个步骤作为一个参考,再配合“醒目系统”,支持你有效完成个人目标宣言计划。步骤一:清晰自己的现在位置
1. 个人资料:请您填上你详尽的个人资料,以便桑野公司以及你的同事可以更好的联络上你。2. 座右铭:这是一句简单易懂的话可以让你在死火的时候,很快的激励你调整状态向着目标前进的用语。是支持你以积极、正面的心态前进。
3. 要提升的领导力-在九点领导力中,重点的要在生活中去锻炼的3项领导力。
4. 我要迁善的方向比如说:从自私到付出。在这里也是要重点的写出3个迁善方向。5. 我可以贡献给团队的是-这里所指的团队是你现在的贸易或业务团队或是你生活中的团队,最重要的是写出3项关于你本身的优点和特质,可以贡献给团队,令团队从优秀到卓越。
6. 关于你的目标宣言:这是一份你个人的工作与生活的成果检视单,也是你与老板支持你的合约书,从这里面请你选择出想要在未来一年或数年后要去创造的项目。然后到下一个步骤。你必须至少选取3项,其中事业是一定要选的项目。选择以下不同的项目,写下自己最想要达到的等极目标。
步骤二:目标、行动、成果
现在使用SMART醒目系统来设定你未来一年或数年后的目标,请你是以表格化有系统的学习设定目标.
S-Specific明确的 M-Measurable 可量度的 A-Attainable 可达到的 R-Relevant相关联的 T-Trackable可检视的下面是一个事业的范例,其中有些问题提供给你思考,以方便更好的开始制作目标宣言
步骤三:制作明确的目标宣言
现在开始使用SMART醒目系统建立目标宣言,下图是一个范例供您参考 范例:4月1日——6月1日,3个月的目标、行动、成果。
步骤四:目标宣言的检测
请你注意看下列的问题,这是一份工具帮助你更有效地检视现在所做的目标宣言.若提出的问题无误,请你在□打勾,若有遗漏,请你依照指示返回所需改善的步履 Check List
个人资料是否确实填完 座右铭是否能鼓励你
有没有填上3项重点提升的领导力
有没有填上3项重点提升的迁善方向
有没有填上3项重点提升的优点和特质可以贡献给团队 以上问题若有遗漏请返回步骤
你的目标宣言是否有使用SMART醒目系统? 有没有制定3个项目以上并包含事业目标?
你的宣言是不是表格化并且打字清晰、字体适中?以上问题若有遗漏请返回步骤二
美国亚瑟职业潜能管理中心
1.企业环境分析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现实的企业环境及环境的未来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企业来说,把握住环境的现状和将来的变化趋向,利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避开威胁因素,是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很多。它可由主体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因素和地域环境因素构成。企业的主体环境因素是指与企业的经营成果有利害关系的个人和集团,如股东、顾客、金融机构、交易关系单位、竞争企业、外部机关团体等。企业环境的一般因素是由社会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科学技术因素等社会因素构成。而地域环境因素是指上述环境因素产生的地理位置而言的,它包括国内环境因素和国际环境因素。
对一个具体企业而言,从时间、费用和必要性看,它不但不可能,而且也没有必要对所有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因此,首要要确定特定企业的特定环境内容,然后集中人力和费用,对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西方企业在分析时,十分重视对将来因素突变的时间和变化方向进行预测,这是环境分析的结论。环境分析最终必须回答:环境因素将在何时开始发生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多大?这种变化是企业的成长机会,还是威胁因素?对企业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应该采取何种对策?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分析是制订出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另外,企业为了制订新的产品市场发展战略,应重点分析与本企业向市场提供的商品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群体,以便作为选择计划方案的依据。
2.企业能力分析和业绩分析
企业在进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应认真做好能力分析,预知企业现有能力与将来环境的适应程度,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做到“知己知彼”,从而使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新业务计划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上。否则企业会丧失竞争能力,而使新业务的开展也归失败。因此,企业能力分析是制订新业务发展战略的重要前提之一。
企业能力分析的基点是将现有企业能力与新业务活动必需的能力相对比,找出两者的差距,并制订提高企业能力的战略计划,使企业新业务计划得以顺利地实现。为此,企业能力分析首先要明确企业能力的结构,即明确反映企业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企业能力进行分类,便于系统地掌握企业的能力状况。其次,在分类基础上,切实掌握企业现有能力的实际情况,这关系到发展战略计划提出的合理性,故是企业能力分析的关键。然后通过对企业能力评价,发现企业现有能力存在的问题,明确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关于企业能力的评价,目前西方国家也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同时出现各种不同的方法。总的评价思路是将现有企业能力与按某基准所要求的企业能力相对照。评价的难点在于评价基准的选定.目前采用的基准有两种:一是主观基准,即由评价者设定的企业理想能力;二是客观基准,即竞争企业中或其它行业中的优秀企业的能力。
企业业绩分析是指企业在维持现有能力不变的状态下,预测其在将来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所能取得的经营成果。显然,这种经营成果预测值一般是达不到企业的长远目标值的,这就对企业的经营者提出要求:必须改革企业的经营结构,以适应环境变化。否则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便难以实现,企业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使经营者增加危机感,主动地将注意力转向对企业战略方向的研究,这是对企业业绩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3.战略目标的设定
任何计划的制订,都需要以一定目标为依据。企业新业务计划是一项战略性的发展计划,具有长远性,故企业必须确定长期战略目标以作为制订发展计划的依据。
战略目标的设定,原则上应以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和企业能力为依据。但企业在确定目标体系的主要目标项目,因不同研究者提出的项目内容不同而各有特色,但其基本项目的内容基本相同。例如,作为企业业务发展计划来说,反映计划将来经营成果的定量目标,一般包括收益性、成长性和安全性三项目标。
(1)收益性目标。最常用的目标项目是总资本利润率、销售利润率、销售周转率等。
(2)成长性目标。主要项目有销售额增长率、市场占有率、利润额增长率等。
(3)安全性目标。主要项目有自有资本比率、附加值增长率、盈亏平衡点等。
上述目标项目的目标值的设定,国外经常采用社会平均值、同行业优秀企业和国际类似的优秀企业为参照标准给予设定。一般来说,设定目标值要高于社会平均值,并尽可能向同行业优秀企业的基准挑战。这有利于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也有利于判断经营者的经营是否成功。
4.发展战略的形成和确定
企业根本面临或预感到可能面临的问题,从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入手,并依据企业能力和长期目标,提出解决问题或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的多个战略设想,再经过整理、归纳、分析和评价,最后形成和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但这时的战略还是概括性、方向性的基本框架。如“开发海外市场”战略,其目的是实现产品出口,但如何出口,向哪些国家、什么样的目标市场输出,输出数量和时间等问题,则应根据战略的目的、目标、所需资源的数量和企业的能力进行规划,最后确定实施方案。也就是把发展战略具体化。
西方企业新业务发展计划事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高层经营者必须研究和决策的重大课题。故企业一般都设置有专门职能机构和人选从事此项工作。发展战略正确与否,关键是对提出的发展战略的评价。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必要性。企业发展战略的提出,首先必须回答为什么要发展新业务,其目的何在?这要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对企业的要求和企业自身的需要出发进行分析和评价。
(2)适应性。提出的发展战略是否适应环境的变化,是战略成功与否的首要问题。适应性评价是根据对环境分析的结果,评价战略实施后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对偶发事件的承受能力。
(3)收益性。收益问题是企业发展新业务的基本目标之一,其最常用的指标是预期资本利润率,即通过对发展战略中投入资本与预期获得利润之比,来评价战略的收益性。一般资本利润率平均要高于资本贷款的利率。但对发展战略来说,在评价时不能只追求一时的收益性,而要追求长期稳定的收益性。
(4)风险性。一般来说,收益性愈高的发展战略,其风险性愈大。就战略决策的本质来说,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对风险的挑战。因此,评价时一般是将风险性极大或极小的方案筛选掉。风险性评价主要是评价战略失败后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冲击程度。然而,一个企业如何对待发展战略的收益性和风险性,这与该企业的基本经营方针、经营思想和企业经营者的价值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5)可能性。可能性是从实施战略所必需的资源数量和企业的能力来评价的。超过企业能力范围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业务战略,即使收益性很高,也将会因“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实现。但企业的能力是可变的,通过努力是可以扩大的。故评价时,要注意以动态的观点看待企业的资源能力。
【课程大纲】第1讲培训中的“冰山”
从四个真实的案例中,共同提炼出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训“冰山”水面下的部分——无培训发展战略
2.培训“冰山”水面上的部分——培训职能操作上存在的问题
1)目标牵引—缺乏与企业发展目标并业务的密切契合2)氛围营造—缺乏良性的内部学习环境
3)培训实践—培训设计与执行不到位
4)成果转化—不重视培训后成果转化推动
第2讲溶化培训“冰山”
(一)——创新培训理念
1.培训的战略定位
1)学习力就是竞争力
2)培训的目的与作用
2.培训的职能操作:培训的一体化设计模式
第3讲溶化培训“冰山”
(二)——打造科学培训管理体系
1.培训的起点——培训需求分析
1.1企业管理现状诊断盘点
1)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分析
2)职位胜任力分析
3)战略目标与内外资源分析
4)突发事件与主要问题分析
1.2有效的培训需求调查分析方法
1)观察法
2)资料信息分析法
3)面谈法
4)问卷调查分析法
5)标杆分析法
2.培训的“技术”含量所在——课程体系设计
1)课程开发模型
2)机构与讲师筛选和培训师培养
3)中高级管理人员课程设计举例
3.培训第三步——制定培训年度计划
1)年度培训计划制订的依据
a)企业发展战略的依据
b)企业发展阶段的依据
c)企业发展状况的依据
d)企业职能结构的依据
2)年度培训计划制定要素
3)年度培训计划制定结构
4)年度培训计划制定步骤
4.培训第四步——实施培训
1)年度培训预算
2)培训集中管理
5.培训第五步——培训效果评估
1)短期培训效果
2)长期培训效果
3)培训效果评估及学员“学以致用”细化方案
4)培训效果评估的Level 1~ Level 5
5)培训后HR的主要转化工作
6)培训后行为转化的二十种方式
第4讲溶化培训“冰山”
(三)——培训的集中管理
1.培训的组织管理:大培训体系的建立
2.培训的集中管理制度
第5讲溶化培训“冰山”
(四)——几种有效的“育人”理念和方法
1.持续性的改进——培训项目运营管理
2.企业是学校,领导是教练,员工是学员
3.人才梯队——培育企业领导者
随着地铁线网的不断延伸,日均客流已经突破300万。面对大客流的不断冲击,AFC设备首当其冲。高频率的使用,24小时的不断运作,保障设备高效优质服务乘客,这对AFC设备进行有效的维修与维护将是一个重点的研究课题。
对于设备的维护与维修工作来说,维护是维修的根本,维护工作开展得越好越有效,设备维修就会越简单,工作量就会大幅度下降。因此预防性维护的工艺流程与管理流程是否正确有效实行,将决定设备维修工作量的大小和设备运行质量的高低。在预防性维护中工艺流程是血液,管理流程是骨架,管理流程构建的好坏将决定整个设备预防性维护体系运作是否顺畅与有效。所以,针对AFC这一庞大且高要求的系统,研究一套成熟与创新的管理流程是AFC设备管理部门的一个工作重点。
AFC系统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按周期划分为日检、双周检、季度检、年检、中修检与大修检,随着周期的不断延长,对设备的维护深度将不断加大,维护精度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耗费的成本也不断增多,如何利用好有限的成本来达到维护目的,其中管理流程对工艺流程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按性质来分划分为计划内与计划外,计划内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维修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而计划外的设备故障停机所引起的维护保养和维修费用则更高。因此,对设备管理提出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成功的维护保养战略能够帮助设备的管理者实现自己的目标:把整套流程设备的停机维修周期尽量延长。
随着地铁线网的不断延伸,设备种类越来越多,跨度越来越大,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检修质量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做到维护质量监控到位,对设备维护情况了如指掌,下面就介绍一下广州地铁AFC设备管理部门的一套维护管理流程。
1 全线网规范各类预防性维护表格及用途
(1)《运营事业总部某年度设备检修计划(AFC)》。用途:统筹下年度AFC设备预防性维护作业的时间和进度。
(2)《运营事业总部某年度设备检修计划(门禁)》。用途:统筹下年度门禁设备预防性维护作业的时间和进度。
(3)《通号中心AFC维修部某年某月度检修计划表》、《*号线AFC设备某年计划性检修计划(细化)》。用途:根据年度设备检修计划细化每月车站、设备预防性维护的起止时间。
(4)《某年纸币模块维护计划表》。用途:根据年度TVM检修计划,制定纸币模块的计划时间,和维护周期。
(5)《某年某月设备检修计划调整表》。用途:预防性维护作业计划变更的申报,审批。
(6)《某年某月设备检修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用途:统计每月计划的完成情况,包括计划完成率,当月计划项数的增加或减少。
(7)《AGM季检作业记录表》,《BOM季检作业记录表》,《SC季检作业记录表》,《TCM季检作业记录表》,《TVM季检作业记录表》,《SC紧急按钮测试作业记录表》,《AGM年检作业记录表》,《BOM年检作业记录表》,《SC年检作业记录表》,《TCM年检作业记录表》,《TVM年检作业记录表》,《门禁系统季检表》,《门禁系统年检表》。用途:设备维护作业时记录设备各种状态,判定设备整机的运行情况。
(8)《AFC设备检修台帐》。用途:根据作业记录表记录每台设备整机的运行状态。
(9)《某年某月维护作业设备表现情况统计表》。用途:用于总结各类设备不良记录的统计,客观分析线路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作为维修组织开展的依据。
2 开展预防性维护作业计划整体流程
每年8~10月份开始对下一年度的预防性维护计划进行制定(注意:每个季度检之间的间距不能超过3个月),填写《运营事业总部某年度设备检修计划(AFC)》、《运营事业总部某年度设备检修计划(门禁)》、《某年纸币模块维护计划表》上交分管技术人员。
每月的23日前制定下个月的月度设备检修计划(细化计划要具体到每一天),填写《通号中心AFC维修部某年某月度检修计划表》、《*号线AFC设备某年计划性检修计划(细化)》,并上交分管技术人员。注意:月度计划不能安排到每月的最后一天。
各分部计划网络负责人在每月10号、20号及每个自然月的倒数第二天分3次对各工班的检修进度进行检查与督促。
每月3日前对上月的设备维护完成情况,包括已维护设备的数量、增加/减少维护的设备数量、设备完成率进行统计,填写《某年某月设备检修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并上交分管技术人员。
若由于客观原因,下月的计划需要作出调整的(无论将计划推迟或将其他月份的计划提前,都要遵循各类设备的季度检时间间隔均不能超过3个月),填写《某年某月设备检修计划调整表》,在每月23日前上交分管技术人员。
完成每日的设备维护后,根据每台设备的检修作业记录表录入《AFC设备检修台帐》,每月月底根据《AFC设备检修台帐》对设备的运行的不良情况进行总结归纳,填写《某年某月维护作业设备表现情况统计表》并形成季度设备运行报告,在每个季度的最后一天上交分管技术人员和分部主任。
3 制定预防性维护作业流程图,让员工能清晰认知整套维护作业管理流程
流程一:各阶段(S1、S2、S3)关系图,如图1所示。
流程二:S1,作业计划的制定(第一阶段),如图2所示。
流程三:S2,变更作业计划(第二阶段),如图3所示。
流程四:S3,作业计划统计总结(第三阶段),如图4所示。
4 针对现场设备故障特点,灵活增加专项检修流程
针对现场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检修作业,往往是有规律性的进行开展,容易跟设备故障情况脱节。如何让预防性维护与设备普遍高发故障进行挂钩,降低设备故障停用时间,节约成本,这就要根据设备的高发故障等特点灵活加入有针对性的专项维护作业。
下面就简要介绍一下AFC设备专项维护的管理流程。
目前,设备经常出现某一类型的多发故障。为此,针对现场设备高发故障的特点,拟安排每个班组的专业维修队伍对故障高发的设备进行专项维护,以降低设备的总体故障量,提高设备的运营服务质量。
另外,通过专项维护作业,引导员工积极主动跟进设备的运行情况,改变员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维修设备故障意识,提高员工对多发故障的设备进行深入研究并及时整改的意识,提高员工的维修技术水平。
专业维护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由管理人员牵头,根据线路高发故障类型抽调管理人员和各班组技术骨干,对高发故障的类型特点进行研究并制定维护方法。在短期内降低某一类型的高发故障量。在执行专项维护作业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和继续优化,完善维护方法,时间为一个月。第二阶段主要是把专项维护工作内容常态化,由各班组牵头,在工班内部组成专项维护小组,针对管辖车站高发故障类型进行专项维护,培养员工(特别是新招聘的员工)对高发故障原因的深入认识及提高设备维护技能的意识。
工作流程细化如下。
(1) 日常任务
1)专职小组每日统计近三日的全线设备故障情况,将每日故障类型进行统计,对高于一定数量(自行定义)的故障类型进行记录。
2)专职小组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同一故障类型发生的原因
(2) 周任务
1)每周五,组长统计上周全线高发故障类型,将高于一定数量(自行定义)的故障类型纳入调整设备范围。
2)专职小组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此类型故障是否需要开展专项维护故障,确定维护的部件。
(3) 月度总结
1)每月底,组长统计本月的专项维护工作情况,分析维护成效。
2)根据专项维护的类型与频率进行分析总结,调整季度、年检的维护重点
5 结束语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制定;实施
一、企业制定财务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1.风险控制原则
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必须激发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和价值,但同时也必须控制经营风险。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应在资本成本与财务风险之间进行权衡。任何投资项目都有一定的风险,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认真分析影响投资决策的各种可能因素,科学地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在考虑投资报酬的同时考虑投资的风险。
2.利益协调原则
利益关系协调原则要求企业协调、处理好与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切实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将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知识和技能分配、按绩分配等多种分配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营造一个内外和谐、协调的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有关利益集团的积极性,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
3.适宜性和普遍性兼顾原则
既要考虑财务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又要考虑财务管理目标的适用范围。策略性财务管理目标需随着企业发展变化而调整,企业寿命周期也可以分为筹建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在不同时期策略性财务目标应随之变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企业其他关系主体的利益不够重视,不利于处理好现代企业财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财务关系,股票价格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这种方式只适合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很难适应,股东的财富只能依靠专家评估,所以很难做到客观和准确的评价。
二、目前有关财务管理目标的主要观点
1.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观点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该观点强调应站在股东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其投资的价值在于它能给所有者带来未来报酬。在股份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来决定,因此股东财富最大化也最终体现为股票价格。股价的高低代表了投资大众对公司价值的客观评价,反映了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每股盈余大小和取得的时间以及每股盈余的风险。
2.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取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如果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归结为股东的目标,而忽视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必然导致矛盾冲突,最终损害企业的价值。财务管理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从这一意义上讲,企业应将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并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3.企业经济增加值率最大化的观点
企业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模式,是指企业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化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追求一定时间内所创造的经济增加值与投入资本之比的最大化。
三、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施
1.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
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的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企业处于财务管理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如筹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调整、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筹资成本、筹资方式等产生直接影响;投资过程中,要受到国家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限制和约束。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不可控制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特点使企业必须搞好财务管理环境的分析,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2.实施财务预算管理
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监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预算管理就是为适应市场对企业的要求,根据企业特点和市场信息,超前提出财务预算,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财务决策,使财务管理从被动应付和机械算账转变为超前控制和科学理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通过设定的预算管理体制,发挥各级预算分管部门和预算责任单位的职能作用,对预算期内的全部投入和产出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盈利和财务状况,逐级编制全面预算,分级实施控制并严格考核,从而最优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这样使现有财务管理的事后反映变为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考评,变结果控制为过程控制,在企业内部实行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控制,在企业内部形成控制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逐点联动,使企业经营活动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3.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在信息时代,由于信息传播和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大,产品寿命周期的不断缩短及无形资产投入速度快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必将面临更大的风险,加之在新的世纪中,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内容的风险投资在企业投资总额中的比重日趋上升。而高新技术产业的高风险性,使企业的投资风险不断膨胀。这些都使得风险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因此,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提高对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科学预测和应对的能力,加强风险理财观念,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尽量把可能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赵思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制定原则与措施完善之我见[J],现代科技信息2010(2)
【工作计划制定与管理】推荐阅读:
销售计划的制定与管理+数据分析12-23
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分解04-04
工作计划制定管理02-12
销售计划制定方法与要求11-06
制定业务工作计划10-08
制定扶贫工作计划02-17
如何制定月度工作计划10-16
工作计划制定的原则11-07
业务员工作计划制定的简单步骤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