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浅谈论文(精选9篇)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我们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学生的作文水平的高低。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以培养书面表达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很重视作文,然而,在生活中学生极怕写作文,把它当作一种苦差事,常常应付了事。“作文作文,作得头疼”。有相当多的中学生对这一顺口溜抱有同感。这表明,作文,对广大同学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件可怕的事。但怕归怕,写还得写。因为语文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交际工具。《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一、转变认识,积极作文
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彻底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表达,它是人的一种内心要求,一种心理需要。用写日记的形式,留住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这就是一种写作。写作还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有所感,才会有所作,而且情感活动还会贯穿作文过程的始终。情感始终是写作的动力。让学生有自信可以写出好文章,从而转变态度,爱上作文。
二、分析心理,找出病因
作文要经历一个心理过程,那么,我们就应该对学生的作文心理尽心分析,抓住突破口,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从而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水平。
1、有强烈的写作欲望,表现出对作文积极取向的态度
这样的学生盼望上作文课,在课堂上情绪振奋,看到作文题目后,迅速进入思考的过程和写作过程;且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十分活跃。作文成功率较高,但是这样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太小。
2、没有写作欲望,但有来自某些方面的心理需要,对作文表现为消极被动的态度
这类学生虽谈不上有写作的欲望,但是为了一定的需要,如争取优异成绩、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希望在考试中拿个高分等,他还是会认真地完成作文。如若作文题目合意会迅速的进入写作过程,若不合意,仍会搜肠刮肚,努力完成。这类的学生在实际中所占比例最大。
3、完全不想写作文,对作文为回避对抗的态度
这类学生不想写作文,更怕写作文。往往碰上能写的题目,应付了事,碰上不会写的题目就乱写一通,甚至是拒不完成。这样的学生所不多,但比第一类学生绝对数要多,最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针对于以上几方面,可以找出其基本存在的问题为:
1、对生活缺乏观察、感受和体验、2、阅读量少,知识和思想贫乏
3、语文基础差,写字、造句等都遇到困难
4、作文的屡屡失败,挫伤了写作积极性
对于中学生的作文心理,我们可以对症下药,试着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努力改善自己的写作教学。
1、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就目前来看,学生的作文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文章缺少个性,语言缺少少年的生动、活泼,学生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凑成一篇应付交差。作文水平如何提高?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
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同时写作是一种技术:有所积蓄,是一回事;怎样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是它恰到好处,让自己有如量倾吐的快感,人家有情感心通的妙趣,又是一回事……这样说来,从有所积蓄而打算发表,从打算发表而研求技术,都不妨待
学生自己去理会好了。”①怎样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离不开生活。走近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自己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其次要握思考的方法:要善于问为什么。写日记、周记可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生活,从生活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2、模仿求新,培养文风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的。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自己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注重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置于矛盾之中,通过描写其语言行动和一些细节来显示人物个性特征。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
模仿是创新的一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不单纯地模仿,以求变通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
3、先说后写,动笔成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难以成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圣陶先生的这段经典论述,生动地揭示了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辨证关系,也就是书和写的关系。,我们通过写话、作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说话词不达意,条理不清,不合语法等毛病,增强词汇的丰富性、表达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因此,作文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必定会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使“说”更为规范,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更强。
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然后再写下来。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引导学生将“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说话还可以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起作文来,中心明确,条理清晰,得心应手,学生的作文兴趣倍增,作文水平也得以提高。
4、展现个性,鼓励想象
个性,是人的一种重要因素,即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实施“个性化”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趋势。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以一致的标准和答案强求学生,应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潜能,依据学生的个别差异作灵活的要求。鼓励学生自我选择感兴趣的学习主题,在其独特的潜能领域进行深入的指导。”因此,我们的作文要求也要发挥学生的个性心灵去体验生活,体验人生,并用各自独特的视角及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所感所想。
新大纲在关于作文方面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高尔基也说过:“想象是创造形象的文学技巧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教师就应当充分发挥习作中蕴含的想象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鼓励想象中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想象是文章的翅膀,展示个性,鼓励想象是学生作文的动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空间拓宽思路,自由想象发挥,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以提高其作文水平。
5、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要“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阅读是怎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怎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
一、培养兴趣, 激发写作激情
1. 教师以身示范, 潜移默化。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如果拥有渊博的知识, 课堂上口若悬河, 妙语连珠, 使学生如沐春风, 必然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 在作文教学时, 教师选择优秀作文, 然后在班里声情并茂地朗读, 那感情真挚, 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必能深深地感染学生, 使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这就为作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亲其师, 信其道”, 正是这个道理。
2. 搭建展示平台, 提高成就感。
著名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告诉我们, 当个体通过努力克服障碍, 取得收获, 得到肯定时, 他的学习动机就更加浓厚。所以, 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 为学生搭建展示作品的平台, 提高成就感, 培养他们写作的浓厚兴趣。例如, 组织学生自办班级小报, 鼓励学生向各级文学刊物投稿, 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变成了铅字,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学生会觉得作文并不只是大作家、大文豪能做的事, 只要努力, 自己也能办得到。
3. 改变评价机制, 不吝啬分数。
传统的作文评价机制, 条条框框很多, 诸如“内容具体, 语言生动, 结构完整”等, 在这些条条框框之下, 又分三六九等。我觉得, 这种评分标准用在考试中尚可, 如果也用在平时的作文评价中往往会打消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劳而无功。鉴于此, 教师在批阅作文时, 应该把那些条条框框暂放一边, 以表扬鼓励为主, 耐心细致地寻找作文的闪光点。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写起作文来也更有激情了。
二、积累材料, 迁移运用
国家教育部新颁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要引导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有物可写, 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 我们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 知识才厚实, 才能博古通今, 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 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是写作的基础, 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 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 掌握表达方法之外, 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 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 我们要让学生爱读书, 善思考, 乐于写作。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一篇优秀的作品, 无论是选材立意、谋篇布局, 还是遣词造句, 都是良好思维品质的体现, 因此, 作文教学中, 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作文训练中创造性思维的实施, 涉及的内容很多, 思维训练的侧重点应该放在作文的基本功训练中, 比如立意的创新、选材的创新、文体的创新、结构的创新、语言的创新等。
1. 训练审题立意,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文章的光彩首先在于思想发光。中学生作文, 往往不注意作文的审题立意, 拿着题目就信手漫笔地写下去, 不是平铺直叙无中心, 就是杂乱无章多中心, 使人读后不知所云。我们知道, 文以意为主, 一篇文章如何选材, 如何安排结构, 如何遣词造句, 如何选择表现手法, 甚至小到标题的拟制、标点符号的使用等, 都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来加以酌定。因此, 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审题立意的“突破”训练,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一般情况下, 立意思维的突破表现为“横向”突破、“纵向”突破和”逆向“突破。
“横向”突破是指立意广度上的突破。万事万物, 由于观察者所站的角度不同, 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同一事物, 同一材料, 不同的角度所做出的判断、得出的主题不尽相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视野开阔, 能从多角度立论, 并将这些不同的判断归结到一起。当我们面对文题的时候, 不妨问一下自己:我的立意独特吗?我的立意别人有吗?能不能从另一个角度再想一想呢?这么一想一反思, 我们的思想就可能从平庸走向深刻。
“纵向”突破是指立意深度上的突破。我们平时写作基本上是能做到立意正确的, 但常常会围绕作文的文题、材料或提示语, 止步于“是什么”“有什么”之类的问题, 立意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 泯灭于众人之见。因此, 要让学生学会纵向思考, 采用层层推进的方法, 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叙议, 深入挖掘, 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 就会使文章思想更为深刻, 更为突出。
“逆向”突破是指为实现某一创新或解决某一因常规思路难以解决的问题, 而采取反向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弹琵琶”。《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实验) 》特别强调要“敢于立意标新, 走进新的领域, 尝试新的方法, 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写作中, 我们如果能够从传统立意相反的角度去思考、探索问题, 往往就能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从而出奇制胜, 确立新的主题。
2. 训练联想想象, 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联想, 是指以了解到的事物的某个特征为出发点, 进而想到与之相联系的其他事物的思维过程, 这是由“实”到“实”的联系过程。联想有相同相似联想、相对相反联想、相关联想、因果联想等多种类型。想象是指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与联想不同, 想象是一个由“实”到“虚”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一对能使思维飞翔起来的翅膀, 是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 可以引发由此及彼、从已知到未知的思想活动, 从而产生新的感知、新的意象。写作中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有利于拓展写作思路, 使我们作前人所未言, 发前人之未发, 避免陈词套语, 使我们的思维广远、深细, 使我们笔下平凡的事物能够神采飞扬, 普通的形象能够耐人寻味。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一、引言
提及教学,每个老师都有他自己的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也是如此,但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却一直存在许多问题,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有的敷衍成篇,写的乱七八糟,有的甚至直接抄袭范文,导致语文教师很无奈,作文教学力不从心。那么该怎么改善这种状况呢?实践证明,打好基础,激发学生表达兴趣,让其享受到习作成功的欢乐,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基础。
二、打好基础,激发表达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在这种愿望驱使下,他们乐意主动地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想象,不会把作文当成一种苦差事,而看成是一种快乐的享受,美好的倾诉。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中的一种自觉行动。
(一)夸张表扬,培养写作兴趣。
夸张表扬,主要是指在作文讲评时对具有个性特色的习作做夸大的评价,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从而促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个性化写作中。老师要注重挖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或语言流畅,文采飞扬;或见解深刻;或结构得体。总之,对于学生的一个小小的优点也要满腔热情、大张旗鼓地加以肯定和赞扬。尤其在初一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刚步入初中,对未来的一切都充满憧憬和期待,是否能给学生在起跑线上给予动力,让他们能有信心一直奋斗下去,刚开始的表扬和肯定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及时表扬,激发写作热情。
兴趣的激发,是指把学生形成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起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研究证明:及时表扬,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可见,表扬要及时,要不失时机。我曾经给初中生上过作文课,我发现在写作课堂中,学生完成习作后,大都害怕老师阅读,但又很希望老师能对他们的习作做出评价,尤其是肯定、表扬性的评价。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或微笑对他们下一次的表现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无论采用哪种评改方式都应做到及时表扬。需要注意的是:个性化特点并不是那么容易发现的,个性光芒无论多少,都值得去表扬,这样学生才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承认,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和表达兴趣。
教师的表扬,教师的期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热情,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也许会从此喜欢上写作,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奠定了基础,让学生真正做到“我以我笔写自己”,展现一个充满活力的学生全体,展现各个不同的鲜活的学生个体,让他们在作文中真正做到驰骋自己的思想,挥洒自己的个性,抒发自己的情感,抒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三)顺应表扬,强化个性化作文特色。
要真正形成个性特色,写出见解深刻的作文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夸张表扬和及时表扬在某种程度上,由于故意夸大了某些优点,长期运用会导致学生过度兴奋,飘飘然起来,甚至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这样不但不利于他们的写作创造,反而会抑制他们写作的创造性。当学生的写作出现个性化基本的雏形时,老师应该顺应学生的发展,顺应表扬他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确实在进步,这次表扬时他们应该得的。顺应表扬就是实事求是的表扬,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老师要肯定优点,指明努力的方向,因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另一方面,老师在表扬学生优点的同时要间接的指出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以便学生及时的改正,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循序渐进,有的放矢
初一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过了初一,老师就应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一些作文训练了。通过初一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观察事物的能力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一般都能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老师要在作文教育的基础上深化,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这也是与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相结合的。老师应着重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写作水平,各种题材和体裁的作文都让学生去训练,譬如看图作文、改写、续写等等,这些能很好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写作技巧的掌握,需要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四、塑造富有个性的习作风格
千篇一律的作文没有什么价值可言,所以,塑造独特的习作风格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写作水平时,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对个性作文的期待,因为这是塑造学生习作风格的最佳时期。此外,老师还应注重作文批语的批注。在作文的批改中,笔者将批改重点放在挖掘学生独特之处,大加赞扬,点评往往总是洋洋洒洒一整面,学生在打开本子时惊喜的脸色,从而给予他们写作的动力。
每个人都是一面独特的镜子,不同的学生,由于其性格不同,言行也会不同,从而导致写作风格也将不同。譬如有的学生浓墨重彩、有的学生诙谐幽默、有的学生童趣敏锐、有的学生敏感理性……当然这样说也许对他们太过褒扬,但是初中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在写作中还尚未定型的学生而言,这是一颗“安心丸”,这颗“定心丸”会让学生在这种鼓励中自信、愉快地写作。所以,对于习作风格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我们必须抓住孩子们的心理特点,给他们以写作的动力,让他们有毅力坚持走下去。
五、办报刊交流成果
树林里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学校里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值得别人学习的长处,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通过办报刊让学来相互交流写作心得,把孩子们的习作贴在板报上,肯定他们的付出,让他们体验习作的快乐。教师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学生的习作发表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教育者要善于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基础和水平,确定不同的起点;善于针对不同个体的自身现实,确定不同激励目标,让他们在各自的发展区内一次次达标,一次次获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六、结束语
作文是人们进行书面交际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尤其是初中生处于习作的初级阶段,打好作文基础,形成习作风格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切实做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谢志礼,李德龙.写作思维训练学[M].语文出版社,1998.
[2]倪文锦,欧阳汝颖.语文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写作效果的检验,也是写作训练的继续与深化。在教学实践中,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作文改得不多。用词、造句以及结构上的毛病大都放过去了,改得最多的是错别字,最后是几句笼统的批语。这样批改作文对学生恐怕不会有多大帮助。
作文批语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重要形式,它既是教师知识、指导水平的体现,又是教师爱心,师德的自然流露。教师的评语既要指导学生作文,又要指导学生作人。因此,教师要严肃认真,亲切热情,以达到批改的目的。
具体来说,教师的作文批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批语要坚持正面引导,以鼓励为主。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教师应该把对学生的爱融入到作文批语中,要善于在批语中巧妙地表达出自己的期望,满腔热情地肯定学生的成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温暖、激励,从而鼓起上进的风帆。对优秀作文如此,对水平较差的作文更应如此。对那些水平较差的作文,要认真研读,努力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并为之喝彩。运用“拿来”的一段精彩开头,一句名言警句,哪怕不恰当,也要鼓励其他山采石的精神;一次比较工整的书写,哪怕仅仅比以前稍有进步,也要表扬他的上进心和认真态度;利用字典减少了错别字,也要称道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写了一个传神的动作,一句朴实无华又符合人物特点的语言,更要赞美他睿智的眼睛,敏感的心灵„„总之,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一个成功者,体验到写作进步与成功的快乐,从而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激起他们为不断夺取新的成功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勇气。
第二、批语要注意变换角度,使表达更委婉。比如:学生作文中出现错别字是常事,令许多老师头痛,怎么处理呢?打满红“×”,既伤自尊心,又治标不治本。为此,我只在错别字下面划了一横线,在旁边划一框以待学生改正,并特别注意在批语上有的放矢,:“这么多常用字给写错了,我想一定是粗心的缘故,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注意的。”有个别学生字体美观,文面也特别清楚工整,但时常出现错别字,我写道:“你的书写特别悦目,但那几个错别字破坏了它的完美。”有个学生叙事有条理,但缺少画龙点睛的句子,我写道:“你有较强的叙事能力,但如果能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将会有锦上添花的效果。”另外,在作文批改中,也会碰到个别学生抄袭作文的现象,我是这样批语的:“作文写得不错,但如果出自你之手,那真是太好了,相信经过努力,你会写出好文章的。”事实证明,这样的评语比“恨铁不成钢”的硬办法奏效得多。
第三、对作文中缺点较多,写批语时要注意选择最主要、最明显、最容易改正的指出来,指导学生认真改正,以调动其写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个成绩差的学生写了自己颇受感动的一件事,文章虽感情充沛,却存在条理不清,语句不够通顺,错别字较多,标点符号使用比较混乱等缺点。我首先肯定其优点之后,这样写道:“如果动笔之前,能先考虑一下哪些话先说,哪些话后说,那么每一读者都会像我一样激动不已。”这次,我没有过多地
用心爱心专心 1
纠缠他作文中存在的其他缺陷,而是就其消化吸收的问题指了出来。果然,这位学生以后的作文,在条理上就比较讲究了。
第四、把作文指导与人格培养结合起来。作文既是学生写作水平的体现,又是其思想、情感的反映,还是与学生沟通、交心的最佳方式。因此,作文批语不应该就事论事,就作文谈作文,而应关注学生情感、思想的发展动向,因势利导,把作文指导与人格培养结合起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体魄。一位学生在《我最尊敬的人》中有这样一段:“妈工作很忙,可是仍竭力让我吃上热饭。她说:‘每次回家做饭晚了的时候,我就浑身出汗„„’”我在旁边写道:“写得形象感人,慈母之心,跃然纸上。想一想,妈妈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我们做子女的该怎么办?请拿出实际行动来!”这样的评语既及时激励了这位调皮学生的上进心,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情谊。这位学生果然没让我失望,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我的批语的正确性和激励作用。
总之,充满爱与尊重的评语,即使是批评也会像熊熊烈火般发出光和热,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缺乏爱与尊重的批语,即使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也会变成僵冷的训诫,失去感染力和启迪性。
一、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因作文可以充分表现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可以利用写作的方式,反映自身的想法,而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会影响到学生对于情感的表达。由于学生刚步入初中,只具备写作的基础,没有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导致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的能力欠佳,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在写作中可以灵活运用写作技巧,这对学生未来的写作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二、初中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
(一)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教材上所学习的内容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搜集写作所需要的材料[1]。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大的课堂,因生活具备真实性。学生在写作中,需要良好的写作素材,学生可以利用对生活的观察,积累生活中各方面的经验,进而写出高水平的作文,这种写作方法对学生写作能力地提高具有良好的帮助。
(二)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对时事多加关注,进而了解我国社会的现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社会观,明确自身的价值观;并要求学生多读报纸与杂志,扩展自身视野,学习更多对写作有用的知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放学后对国内外名著进行阅读,并写出读后感,这对学生的写作很有帮助。
(三)对写作题材进行创新
我国是一个具备创新精神的国家,并大力支持对各方面的创新。对于学生在写作的题材方面,教师也应积极提倡创新。学生在写作文时,通常会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写出来的作文比较公式化,没有丰富的思想概念,这与学生所积累的生活经验有关,因学生接触的东西比较少,不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开阔学生的思维,在写作中对写作题材进行创新,写出具有思想性的作文,进而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四)提高学生审题方面的能力
在学生写作文时,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审题错误是比较普遍的。由于审题是学生写作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审题的正确关系到作文的整体质量,只有学生在审题时不出现错误,才可以围绕正确的中心思想进行写作。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写作技巧时,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审题的重要性,并教授学生审题的技巧。审题的技巧包括让学生正确的理解题目所包括的内容:一方面是需要注意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另外一方面是要注意对文体的审查,最后需要根据题目的各种要求进行分析。只有学生在审题时按照这几个要求进行写作,就会避免出现审题错误的情况,并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五)对优秀的作文进行借鉴与模仿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属于初级阶段,学生对于写作规律不了解,这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让学生自主创新,不让学生有拘束感,同时让学生对优秀的作文进行模仿与借鉴,观察名家写作的风格与特点,进而让学生对名家的写作进行模仿,当学生利用模仿的方法写出作文时,教师应让学生观察两篇文章的差距,进而找出自身在写作方面的不足并进行改进。同时,还应教育学生在模仿时要注意树立正确的目标,不应单纯地模仿,应在模仿的过程中进行创新,把自己的观点融入到写作当中,进而全面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六)加强议论文的写作训练,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中,由于议论文,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主要是对某种事物进行全方面地分析,并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从客观的角度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利用议论文的三要素,让学生进行习作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七)加强教师与学生在写作方面的交流
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只有多读课外书增加自身知识量,并经常进行写作方面的练习,写作能力才可以得到提高,如果学生只在语文课堂上进行写作练习,就只对教材进行阅读,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差一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并对写作水平差的学生给予关注并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到相应的处理措施。教师和学生在写作方面进行交流,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了解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而积极采取对策进行解决,就能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的技巧进行分析与探讨,可以看出,作文写作中有很多技巧,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学习这些技巧,并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写作技巧进行作文的写作。其中,写作技巧包括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进而得到生活经验,也可以关注时事,了解我国社会的情况等,通过这样的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教师对学生在初中时的写作训练非常看重,因此,对于学生的写作训练比较严格,但作文的写作水平是需要靠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长时间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写作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作文写作,使学生对写作充满兴趣,提高写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摘 要】写作教学是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学生提高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而情境教学法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可使学生产生浓烈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越来越受到教师的认可,逐渐成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
【关键词】情境法;写作素材;写作体验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既是语文学科的重点,也是难点。中考分值占整体比重甚至超过40%。在现实的作文写作中,许多学生难以用有效的语言来表述个体思维,写出的作文或者行文枯燥,或者语言不顺,或者华而无实。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写作方法的传授,不仅要让学生有兴趣写,还要让其有内容写,写得有文字、有情感、有哲思。笔者认为情境教学法可以是作文教学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生活情境,积累写作素材
作文的丰满离不开素材的丰满。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素材积累的引导。当然,这种引导不是生硬的要求,而是通过在文本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回忆生活阅历,积淀文字,观察生活,让自己写作的素材库更丰实。如在讲《童趣》一课学习完进行延伸练习时,笔者将一幅幅富有童趣的小画置于多媒体幻灯片中,然后导入:“同学们,小时候玩过‘竹马’么――胯下骑一竹竿,将它当马骑。在我们丰富的童年生活中,相信也有过跟作者类似的经历吧。你能否在回忆中将这些记忆的珍藏,或者再次走入生活观察有趣童年游戏,写出来跟大家一一分享呢?”学生们顿时兴趣被调动,纷纷说着童年的有趣的事儿,变成相互共享的素材。从生活经历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而学生初进初中,心理依然很大成分童心未泯。故而笔者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们结合自身的经历实际,回味趣事,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其积累的素材更加有血有肉,写出的东西更加有情有义,其作文水平也有了提高的动力源。
二、创设文本情境,增强写作体验
随着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的加重,学生们在不断淡化与生活的接触,对于一些事件缺乏很深的理解与很到位的感悟。故而,有些学生在积累很多文字材料后,能够一看题目就有文字可用,但是写出来终究是素材与词语的堆砌,缺乏情感的真实抒发,这也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从单纯复述到感染人的跨越。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导激发,让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有更丰富的情感思维,有更真切的情感体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也就会变得有血有肉。在讲背影》第二课时上,笔者与学生就朱自清先生与父亲车站离别的场景进行了重点的交流与解读,让学生懂得了“情感因为离别而喷发,生命因为离别而深刻”。其后,结合学生对离别的理解层次,再次启用了多媒体,并伴随着《假如爱有天意》音乐,播放离别画面,朗读离别经典文字,让学生在浓浓的离别氛围与淡淡的离别情绪中感知与重要之人离别时的情感。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认为离别时最大的情感就是不舍得;有的则表示离别就是分开,分开就会痛苦;有的认为离别仅是为了下一次更加出色的自己与更加成功的对方更美的重逢。学生们的发言有些让我感到吃惊,他们在陈述中体现出他们理解离别的深度与层次,同时也能够折射出其在情境体验中理解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这也启示我们,作文教学的情感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引出来的;不是积累得来的,而是体验激发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更加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方法,如何能够在创意与浓情中调动学生,让其有可写之文字,有能抒之情感。
三、创设细节情境,抒写优秀作文
生活是作文最好的素材来源。?^察生活是学生能够获取素材与情感的最好途径。写作成文的过程,便是素材剪辑与情感融合与的过程。初中阶段学生更多的时间精力都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想学生写作达到一定水平,对其素材积累与情感体验的教育引导责任也就陡增。教师可尝试通过情境的创设,在细腻的情境感染下,让学生不断触及情感点,并厘清思路,将感情抒发的更加细腻。如在讲《羚羊木雕》一课中,笔者感觉到学生们对于文中小主人公要回羚羊木雕后的复杂情感体会不深。于是,我尝试将当时的文中的描述“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设置成现场情境,让两个学生扮演角色,并辅之以多媒体的flash演示,让学生们也随着体会这种情境下小主人公复杂的心情。随后,笔者进一步引导与要求:“同学们,想想自己的生活中是否有与小主人公一样的遭遇来呢?能否也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介绍你生活中的难忘事呢?文章脉络结构可以仿照《羚羊木雕》,倒叙、顺叙皆可。”由此,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情感点被触发,他们都迅速下笔成文。
四、结合多媒体技术,创造出虚拟的情境,引学生入胜
此外,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创设出虚拟的情境,也是情境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运用较为频繁的一种形式。当今是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巨大进步的时代。当今,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十分频繁,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走入教学课堂,与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等,都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同样地,在优化写作教学课堂方面,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小觑。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建构,主要是当所要创设的情境较为复杂,或者是实物创设难以达到效果的情况下。此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其特有的声音、动画、视频、图片等要素,对情境进行创设或再造,无疑是较为节约且高效的一种方法。
一、营造写作氛围, 激发写作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学习做好的老师, 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良好的写作氛围, 作文难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
中学学生都比较喜欢自我表现, 或者渴望被大家认可。给学生一个舞台去自我展示, 例如创办班报校刊等, 这对于学生提高作文写作兴趣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积累生活素材,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学生进行作文创作, 要有一定的素材, 然而最好的素材往往来自我生活的点滴。学生要想写好作文, 就必须要有材料, 然而一切素材都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 所以, 语文老师要培养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敏锐的眼睛。单纯的在课堂上进行写作势必会限制学生的眼界, 学生不知道该写什么, 时间一长, 学生就会对写作失去兴趣, 成为他们心灵的枷锁, 写出来的作文就会空洞, 没有实质内容, 只是疲于应付老师的作业, 东拼西凑, 千篇一律, 没有真实情感流露。
针对写作所呈现出来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在写作前应该让学生实地去留心观察生活中活的事物、景物。让学生去了解生活, 感悟生活, 感受生活都是新鲜的, 这样他们的思绪才会涌动起来, 随着生活变得“活”起来。这样就会使学生有想写作的欲望, 就能从生活中找到活的素材, 写出来的内容也会生动, 富有感情色彩, 写出来的内容也是活的。
积累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写日记和做卡片。只有这样不断地日积月累, 把平时生活中所听所闻, 有趣的、有意义的内容, 写到日记里面。也可以收集一些名词句等素材, 如果学生知识把日记当成学习任务来完成的话, 他们势必会比较反感, 乱写一通。
三、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现在的学生写作文大部分都是应付老师, 去想方设法迎合老师的口味。很难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造成作文千篇一律, 空话套话、缺乏情感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又从何谈何真实情感?首先, 老师要要求学生的选材内容要是真实的, 情感表达更不能虚假, 教师在平时生活以及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学生情感表达的引导工作,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在平时的教学中不难得出: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必须要注重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参与, 积极的实践。老师要想办法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作文, 学生如果不想写, 那就更谈不上一篇优秀的作文了。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吐不快。这样接进入了一种最佳的作文境界, 作文的质量也必然是很高的。教师要做好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愿望, 让学生体会到作文的作用。另外还可以自己的生活状态去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告诉学生:作文时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 可以捕捉生活的瞬间。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可以常常翻过来欣赏。学生一旦有了想写的欲望, 作文教学也就算是成功了一半。所以要让学生明白, 写好作文是自己喜怒哀乐情感的一种写实方式, 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所以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要积极投身到生活中去, 做生活的主人, 参与者。
五、培养学生自信地写作
学生一般情况下出现怕写作文的现象, 主要就是在平日里积累的少, 缺少观察生活的细节, 另外, 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也不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写作能力, 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比较空洞, 甚至跑题, 随着这样的打击越来越多, 会让学生产生恐惧的心理。要让学生敢写作文, 喜欢写作文。这就需要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平等的平台, 让学生对写作充满自信。那我们的作文批改就不能老是一味的批评, 而是多鼓励学生, 认为学生能写好作文, 让学生能够写作的时候真正体会到乐趣之所在。从一个修饰词语的运用到一段话的描写, 从文章的材料、内容、立意到学生写作的表达技巧, 到书写是否工整, 以及错别字等等, 老师尽量的给学生鼓励的语言区赞美他们, 存在的一些问题, 不能只用“不好”“不该”“差”等词语, 这样一来就会伤害学生。更不弄用侮辱和带歧视性的语言。老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去自我欣赏, 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充满自信, 为自己的人生喝彩。
作文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最好有步骤的分段进行教学, 像在初一阶段主要还是打基础, 让学生拿起笔去写作文、日记。懂得写作的规范, 多观察生活, 记录生活。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 就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对日记要求在写了的基础上要尽量写好, 作文能够流畅, 尽量避免错字, 语病等问题。初中三年级的时候, 就要寻求突破了, 选材要新颖, 标新立异, 作文要求精, 大胆的的创新。
老师在进行作文批改的时候, 要充分运用好详批、面批、点批和互批等不同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循序渐进的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小结
总之, 中学作文课随着新课程改革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今, 教师在上作文课的时候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 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提高。如果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这就要求学生大胆的探索, 积极的创新, 本着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 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老师做好导向作用,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不断地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 发挥长处, 在不断地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水平。
摘要:初中写作是人们通过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的想法, 倾诉情感的一种需要。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怎样把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也同样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非常关注的话题。现在作文教学存在着效果差, 效率低的问题。本文主要目的在于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方式, 希望学生能够把写作作为一种兴趣, 感受快乐。在快乐中体验情感, 进而培养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
关键词:作文,快乐,兴趣,生活素材
参考文献
[1]《和学生走进作文研究》曾宪一《浙江教学研究》2006.2
[2]《谈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潘美贞《语文教研》2004.4
[3]《尝试“校本写作”》余养健《中学语文教学》2005.9
[4]《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申卫平《语文教学通讯》2006.3
首先通过语文课本进行作文教学。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篇佳作,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去欣赏它的美。从内容、表现手法、语言、修辞等方面去领悟。让学生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经常的看一看,对于好的句子、段落,还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仿写,给他们展现自我的机会,对于他们的回答要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以激发他们创作的激情、表现的欲望。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敢质疑、善思考、重积累、勤动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要重视学生课外书籍的阅读。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能开扩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将终生受益。我要求每位学生坚持每周摘抄课外语段,每周写一篇文章,内容可多可少,写的文章必须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拜生活为师,做生活的有心人。我还每周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让学生表演。由学生到讲台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学生听,学生对此兴趣很浓,由于是让学生自由去写,多数学生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展现了自己的生活。我曾经叫我班一个学生读下她所写的习作,她在读的时候竟然自己被自己感到的流泪了,这不正是真实生活的再现吗?我还让学生互相评价作文。由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从书写,阅读到作品等多方面来评价,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我以鼓励肯定为主,重视对学生写作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关注学生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更是大大的鼓励。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学会了规规矩矩地写字,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清楚连贯地说话,清楚顺畅地写作文,可以说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实践中运用语文,学好语文。还要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引导学生阅读,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让每位学生找一到两本书,在班级成立图书角,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也會把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杂志借给同学们看,让他们做好笔记。让他们关注热点、关注生活。
内容摘要:写命题作文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培养辨析的意识。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的作文,不同年龄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指导,方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命题作文 审题 批改
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的作文命题方式,在学生平时的写作训练和各类考试中最为常
见。它的特点是学生必须在同一题目下进行写作。
近年来,随着考试命题的开放性趋势,考试命题作文的题目也突破了以往形式刻板、内容局限、主题单一的弊端,虽规定了作文题目,但作文题目内涵丰富,呈现多远化的倾向,给考生以很大的发挥余地,便于考生写出不同主题、不同内容的文章;在体裁上,除诗歌、戏剧外很少有限制,这便于考生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的体裁进行写作,写出文情并茂的好文章。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首先是如何命题
1、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脱离学生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题目一定要出在学生身边,最能体现学生生活,否则他们会觉得无话可说,无情可诉。即使写出文章也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现在的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接受新鲜事物快,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她)是谁?》、《你看看他(她)像谁?》;写《我的ⅩⅩ》不如改写成《和ⅩⅩ说说心里话》《ⅩⅩ,您了解我吗?》等等。
2、了解学生心态,把握他们的心理特征,尽可能地使命题说出学生的心里话。按心理学分类,一般把12——15岁划分为少年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叙事能力强,对所叙的事能做一些抽象的概括。所以命题要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的日趋成熟而有所侧重。
七年级阶段,命题要富有情趣,因为这个时期正是童年与少年的过渡时期。笔者曾经调查过许多学生还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还留恋于小学的快乐时光。根据这种情况,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童年的梦》、《童年趣事》、《我升入初中学习了》„„学生对这些题目非常感兴趣,为以后的作文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年级阶段是初中生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一些事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很有点儿“小大人”的派头。于是笔者又出了这样的题目《我入团了!》、《绿色,你去哪里了?》、《倾听小河的诉说》、《我尝到了苦头》、《难忘的一堂语文课堂》等。命题既形象具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九年级阶段,学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也善于思考一些较深刻的问题,这就要求命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深刻性。例如:《黄金时代的我》、《成功很难吗?》、《小议理解》、《雪中情》„„
经过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训练过程,学生作文水平逐渐提高,同时又与学生心理的成长保持同步,比较有科学性。
其次是如何指导?
1、审题的指导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审读、分析,弄清题目所给的各方面的信息,然后加以综合,抓住最主要的要求;有时还要联系思想和生活,不仅弄清题目的字面的意思,还要深入理解其内在的意思,把题意真正弄明白。
由此观之,审题实际就是推敲文字。以《黄金时代的我》为例,学生作文之前,我先布置几个思考题:①判断“黄金时代的我”的短语类型,并找出中心语;②指出作文的写作范围;③指出文章的体裁;
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很快地归纳出这是一篇以“我”为中心的写人的记叙文,写作范围是黄金时代----即中学时代。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就不至于偏题甚至跑题。在指导过程中,笔者认为判断文章体裁最关键,一般的文章通过题目就能判断出来,像记、述、见闻之类多是记叙文 ;论、评、谈、驳、小议等多是议论文。当然也有一些题目难于判断,像《永不熄灭的蜡烛》、《微笑》、《一张照片》等,遇到这样的题目,就需要学生深思,分析它的题外之意,弦外之音,或者找出它的象征意义。
2、写作过程的指导
笔者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写“下水”作文。教师“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导作文光讲写作理论不行,得有范文引路。课本上的文章虽典型,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内容大多离学生实际较远,而且都出自名家手笔,与学生的作文不在一个层次上,学生很难模仿借鉴,对学生只有宏观指导的意义,缺乏直接引路的作用。最好是教师能亲自“下水”。因为教师的“下水”作文与其他人的作品相比,更有优越性。作为学生特别想了解自己的老师,他们对老师充满了好奇心,所以笔者认为师生之间得以沟通的最佳方式就是通过教师的作品。在作文中和学生交流,或相互讨论后再写作,学生能借鉴教师的写法,拓宽思路,作文难度也降低了,作文完成后,师生的都可以粘贴在教室里边,比较优劣,总结经验。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敬服教师,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写作能力。给笔者感触最深的是那次指导学生如何写自传,当笔者念到自己的自传时,念到伤心处许多学生都哭了,笔者也哭了„„当时那种师生之情是无法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笔者觉得自己和学生的心贴得是那样近,师生之间真正达到了“情感相通的妙趣”。后来学生的作文写得相当成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是笔者的“下水”作文效应。
最后是作文评改
(一)作文的批改
作文的批改,传统方法是教师批改。教师费力不少,收获却甚微,所以笔者打破传统,经常组织学生互评。每次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选定作文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次按照老师不同的要求和安排批改组以外同学的作文。每个学生初改一篇,然后相互轮流批阅。有不同意见的,小组间进行讨论,也可以拿到全班同学面前共同讨论,最后求得共识。全面批改后,教师收集作文,认真检查学生的评语,纠正错误,发现优点,为讲评做准备。
学生参与批改作文,对每个学生来说,是一个锻炼、学习的机会。在批改中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每次批改侧重点不同,批改也有针对性,实效性。
(二)作文的讲评
学生最喜欢上的就是作文讲评课,可以说作文讲评的实际效
应优于作文前的指导,抓好讲评课也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讲评的方法很多,根据作文完成的质量,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像着重讲评有代表性的作文,也可选择不同水平的作文进行对比指导,还可进行专题讲评,举行作文展览等。总之,讲评要恰如其分,切忌面面俱到。
作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写文章;作文教学过程又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因为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就学生说,作文是各科学习的成绩、各项课外活动的经验,以及平时思想品德的综合表现。” 2
因此我们培养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交际的需要,适应社会的需要。
参考书目:
《阅读与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华夏出版社,柳斌:《教学思想录》 江苏教育出报社,1996年。
【初中语文作文浅谈论文】推荐阅读:
初中论文1浅谈初中语文的分层教学01-06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体会浅谈11-21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07-24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新课改语文教学心得浅谈01-11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真善美09-23
浅谈初中语文写作教学06-29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浅谈10-02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生动性05-28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论文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