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档案管理制度

2024-09-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案件档案管理制度(精选10篇)

案件档案管理制度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处罚案件档案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及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行政处罚案件档案(简称案卷),是指在依法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中形成的、反映执法活动全过程、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行政处罚案件的档案管理。

第四条

行政处罚案件档案应当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进行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岗位职责,确保案件档案的规范、完整和安全。

第二章 立卷装订

第五条 行政处罚案卷包括简易程序案卷和一般程序案卷。

第六条 简易程序案件可以合并立卷,20至50案装订成一卷;一般程序案件原则实行“一案一档一号”的立卷原则,也可以分为正卷、副卷。

第七条 简易程序案件立卷材料及装订顺序:

(一)卷内目录表

(二)卷内材料部分 1.当场处罚决定书

2.必要的证据材料【现场笔录、询问笔录、与案情相关的情况说明】

3.行政处罚收据或执行情况记录 4.其他文件材料

第八条 一般程序案件立卷材料及装订顺序:

(一)卷内目录表

(二)综合材料部分(隔页纸)1.立案审批表 2.行政处罚决定书

3.对当事人制发的其他法律文书 3.1.询问通知书 3.2.责令改正通知书

3.3.实施强制措施决定书[含(场所、设施、财物)清单] 3.4.解除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 3.5.延长(查封、扣押)期限决定书

3.6.(检测、检验、检疫、技术鉴定)期间告知书 3.7.(查封、扣押)财物移送通知书 3.8.先行处理物品通知书

3.9.分期(延期)缴纳罚款通知书 3.10.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3.11行政决定履行催告书

4.送达回证:上述文书中,没有设置一体式送达回证的文书,送达所填写的送达回证[送达处罚决定书、检验报告等] 5.听证笔录

(三)证据材料部分(隔页纸)

1.当事人或者其委托代理人询问笔录及其提供的与案情相关的陈述材料

2.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证明材料

2.1.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事业法人单位证书 2.2.个人:公民身份证明、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等;2.3.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及其委托代理证明文件;

3.证据复制(提取)单【涉案行为或物品相关的进货单、销售记录、台帐、财务记录、图片等】

4.证人证言材料【所有身份证明材料均附于其提供的证言或者书证之后】

5.鉴定结论【含抽样取证记录】 6.现场笔录和现场检查图片材料; 7.其他作为证据使用材料【巡查记录等】

(四)财物处理及其他材料部分(隔页纸)

1.财物处理单据 1.1.罚没款收据

1.2.物品处理记录[含销毁记录和图片] 1.3.其他财物处理材料 2.其他材料

2.1.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 2.2.案件移送函 2.3.行政建议书

2.4.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场所、设施、财物)委托保管书

2.5.委托鉴定书

2.6.当事人提交的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的申请 2.7.强制执行申请书

(五)副卷(隔页纸)【分副卷则不需隔页纸】 1.副卷目录表 2.案件来源登记表

3.投诉、申诉、举报等案件来源材料 4.指定管辖通知书

5.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涉嫌犯罪案件情况调查报告、案件销案报告】

5.行政处罚案件有关事项审批表【实施强制措施审批、强制措施延期审批、解除强制审批、处罚建议审批、延期结案审批、分期或者延期缴纳罚款审批、物品处理审批、涉嫌犯罪移送审批等】

6.行政处罚决定书草拟稿 7.案件核审表 8.案件集体讨论记录 9.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 10.听证报告

11.行政处罚案件结案报告

12.其他有关材料【预警通知书、(建议去掉)协助调查函、检查建议书、行政处理告知记录、、回访表等】

第九条 案卷封面推荐采取打印,目录及卷内文书材料应当使用打印或钢笔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楚;内容要完整、准确。

第十条 案卷装订前应当清除文书材料上的全部金属物,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文书破损的,应当进行修补或者复制,复制件放于原件之前;

(二)文书纸面超过A4纸的,按卷面大小折叠整齐;

(三)文书纸面过小或者装订后影响字迹的,以A4纸进行粘贴;

(四)以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为证据的,应当在案卷中标明载体的形式、录制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载体的数量、内容、责任者、存放地点等;

(五)不能附卷保存的物证可拍摄成照片附卷。

(六)案卷一般采用三孔一线的方法用线装订,左侧装订,文书材料的左边和下边必须对齐,装订线以不妨碍卷内文书材料阅读为原则。

(七)案卷厚度以不超过2厘米或者200页为宜,过多时可以分正卷、副卷装订。

第十条 案卷正副卷页码应当分别编排,页码应当标注在每页的右上角,如有反页则标注在左上角,封面、封底、卷内目录、隔页纸、无文字的不编页码。

第十一条 案卷页码应当使用打码机顺序标注,页码标注通常采用三位数标注法,如“001”;卷宗材料超千页的,可以采用四位数标注,如“0001”。

第十二条 案卷使用卷绳装订成册后,应当在加封处盖上骑缝印,在案卷材料最后一页与案卷底皮相接处加盖截封印章,印章上应有“截封”字样,并标明办案机关和截封日期。

第十三条 有关行政处罚文书的文号、内容填制一律按照国家工商总局2009年版《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文书使用手册》的规定及市局制定的《行政处罚文书制作规范》的具体要求填制。

第十四条 内办结的行政处罚案件完成立卷装订后,由办案人员妥善保管。于次年1月份之前,由办案机构统一呈报同级法制部门登记后,移交档案管理部门保管。如因工作需要,也可以采取即时归档方式。

第三章 档案管理

第十五条 案卷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前,承办机构负责人应当对立卷装订质量进行检查,确保移交案卷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第十六条 与案卷有关的电子文件或者有关证物应当随纸质案卷一并移交。

第十七条 档案管理部门接收移交的案卷时,对不符合归档要求的案卷可以要求案件承办机构重新装订完善,案件承办机构应在10日内将重新装订完善的案卷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第十八条 案卷移交时应办理移交手续,建立移交登记。移交登记包括:时间、案卷名称、案卷页码、移交人签字、接收人签字、备注等内容。

第十九条 案卷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后,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归档分类、编目、编制检索工具等工作。

第二十条 案卷归档后,任何人不得私自增加或者抽取案卷材料。

第二十一条 档案管理部门应当建立《案卷查借阅制度》和《案卷查借阅登记簿》,履行查借阅登记手续。案卷查借阅登记簿应当包括:时间、案卷名称、查阅用途、查阅事项、查阅单位、查阅人签名、查阅证件、借卷归还时间、备注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 下列单位或者个人经本级局局长(含副局长)批准后,可以借阅案卷:

(一)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

(二)案件的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

(三)案件的利害关系人及其委托代理人;

(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因工作需要;

(五)其他依据有关规定可以借阅案卷的单位或者个人。

第二十三条 借阅案卷时,单位应当出具介绍信及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个人应当出具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应当出具委托人身份证明、委托书及本人的身份证明。不能出具的,不得借阅案卷。

第二十四条 经批准借阅案卷的人员应当在档案管理部门办公场所查阅案卷,案卷管理人员应当陪同。经批准,案卷借阅人员可以复印案卷的有关材料。复印时,案卷管理人员应当陪同。

第二十五条 除上级机关调取及本单位工作需要外,原则上不得将案卷带出档案管理部门。

第二十六条 依照有关规定应当对借阅人保密的案卷材料,借阅人不得查阅。比如:实名举报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的材料等。

第二十七条 借出的案卷不得转借其他的单位或个人使用。

第二十八条 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催还查阅或借出的案卷,归还时应认真验看,如发现案卷被拆,文件材料短缺、涂改、增删、污损等情况,应立即本单位负责人汇报并及时追查。

第二十九条 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负责案卷的接收、审核、保管、利用、编研和统计工作;

(二)负责日常档案、资料的借阅和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三)与案卷管理有关的其他工作。

第三十条 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变动时,交接双方必须逐卷逐件进行清点,编制移交目录,严格履行移交手续,工作交清后方可离职。

第三十一条 案卷保存期限为永久。

第三十二条 案卷应当按有关规定与其他门类档案一并定期向本级政府档案馆移交。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出现下列情形的,将依据有关规定对责任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员作出相应处理:

(一)案件承办机构未按照规定期限移交案卷的;

(三)故意瞒报、漏报有关材料、证物,将文件、资料据为己有,拒绝移交档案管理部门归档的;

(四)案卷丢失、损毁或者不负责任、失职失责给工作带来贻误和损失的;

(五)档案管理人员违反制度规定,擅自借阅案卷并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应当处理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四条 行政复议、行政赔偿案件的立卷、归档及档案管理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五条 市局在本规定实施前制定的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符的,按照本规定执行;本规定与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有关规定不符的,从其规定。

案件档案管理制度 篇2

一、“三大纠纷”案件档案的重要性

完善“三大纠纷”档案建设管理, 对调解、处理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 保护权属纠纷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 是缓解、解决农村纠纷、维护农村稳定发展的需要。农村“三大纠纷”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而相关的档案资料不健全是造成纠纷的原因之一。“三大纠纷”案件档案是调解、审理土地、山林、水利纠纷的历史记录, 是解决处理纠纷的重要依据。

(二) 是政府部门科学决策的需要。“三大纠纷”案件档案可为政府部门提供农村土地、山林、水利状况的相关信息, 从而为制定保护、规划、利用等决策提供参考。

(三) 是维护权属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农村纠纷尤其是涉及到土地、山林权属以及水源使用方面的纠纷, 均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相关。在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解决之前, 权属纠纷当事人不得单方改变纠纷范围内的土地、山林、水利利用现状, 不得毁坏农作物、经济作物、附着物和水利设施等, 不得砍伐有争议的林木。档案的完善对于及时处理纠纷具有重要作用。

(四) 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善的“三大纠纷”案件档案, 是使权属当事人安心生产, 充分发挥农村土地、山林最大效益的重要保障。

二、“三大纠纷”案件档案包含的材料

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调解处理条例》, “三大纠纷”由乡镇调处部门先进行调解、和解工作, 调解、处理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先行调解、有利于生产生活、有利于经营管理、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调解不成的将调处材料移交县区人民政府调处部门处理。其中: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土地、林木、林地权属纠纷, 确权处理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发生的土地、林木、林地权属纠纷, 确权处理工作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各级人民政府处理土地山林水利权属纠纷, 行政复议机关审理土地山林水利权属争议案件, 应当先行调解, 并将调解贯穿于受理、办理、决定全过程。调处不下时, 县 (区) 人民政府可以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行政作出处理决定;权属纠纷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 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后仍有群众不服, 可向县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经两审终判。

因此, “三大纠纷”案件的档案材料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时间跨度可长达一年甚至十几年。

1.法院判决书, 包括一审、二审;

2.行政复议公文;

3.县级人民政府行政处理决定公文;

4.各级调处部门调解处理过程采集的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 以及权属纠纷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证据材料;

5.纠纷双方申请及权属主张书面材料;

6.其它与案件有关的材料。

以上均以县区内纠纷为例, 跨县区、跨市、跨省纠纷的档案还涉及双方对等行政部门的公函, 协调会议纪要等重要档案内容。

三、“三大纠纷”案件档案管理要点

(一) 调解档案材料要健全。主要包含卷宗 (含封面及目录) 、调解申请书、民间纠纷受理登记表、调查笔录、相关证据材料、调解笔录、调解协议书、回访记录、附件等九个方面的内容。各乡镇调解部门从案件立案始, 每个个案单独立档, 其中达成和解、调解协议的, 由乡镇归档, 并每年报送县 (区) 存档备案。调解不下的, 全部移交上级人民政府调处部门进行确权处理。

(二) 调解文书要规范。主要包含以下六个方面, 即:调查笔录及相关证据要求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调解协议书要求权利义务具体, 履行时间、地点明确, 符合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达和意愿;回访记录要求记载协议履行情况、当事人对纠纷调解的意见;调解案件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当事人对调解协议书无异议;签名、捺印、印章规范;材料纸统一用A4纸。

(三) 细化个案档案管理。对案件的收文、登记、审查记录、立案、调解通知书、调解会议记录、处理决定、送达回证以及复议、诉讼材料进行搜集、整理、装订, 规范个案档案管理。个案在下达处理决定后本年度内应该完成相关档案材料的归档工作。涉及到行政复议、民事诉讼程序的, 应及时将有关行政复议、法院判决材料归档。

(四) 做好案件档案分类管理。对案件材料进行立案类、结案类、正在办理类等分类管理, 明晰案件办理情况。其中结案类按年度进行归档, 并建立年度卷宗目录。

(五)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档案柜钥匙管理制度, 规范档案查阅、借阅制度, 保证档案的严密性。

(六) 落实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责任到人, 充实管理人员的档案管理知识、提升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

(七) 提高档案的计算机管理水平。市、县 (区) 近年来建立了绩效考评机制, 可据此建立详细的档案电子目录, 将重要档案材料制作成数字档案, 对有关证据可进行拍照建立影像资料加以保存, 提高档案的检索、查询、利用效率和保管保护水平。

摘要:农村“三大纠纷”案件档案对于维护农村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档案管理工作日显重要, 了解其包含的材料、总结管理要点, 可促进农村“三大纠纷”案件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而更好地保障利用。

关键词:农村,三大纠纷,案件,档案管理

参考文献

案件档案管理制度 篇3

本案实物为一批反映清代和民国时期威海旧城景观和重要建筑物概貌的历史照片底片。共86张。当事人王某在市建委工作期间,与1988年5月27日受市建委《旧城寻踪》电视专题片编写组委托,到市档案馆借走。这批底片均为馆藏孤本,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据山东省档案局【1998】86号价值认定书的认定结果,价值人民币15万元。此后,市档案馆曾多次向其催要,当事人均已种种理由为借口,拒不归还,一拖近10年。

在长期催要无果的情况下,我们认为:王某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档案管理法规,侵犯了国有档案所有权,要追回这批底片档案,非法律手段不足以有效解决。为此,我们于1997年12月18日正式立案调查。调查过程中,王某声称,借到该批底片后,于1998年6月整理出一套电视专题片和3套照片样片,其中两套不知下落,自己存有1套,可交还档案馆;底片用完后,交给摄制组工作人员车某保管,可能已丢失,自己对此不负责任。此后,经过进一步调查得知,王某系《旧城寻踪》专题片照片资料主要保管人,底片用完后是否交给车某,既无人证,也无物证。而且车某已经病故,属死无对证。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王某作为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对照片价值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该批底片一般仍在其手中,至于转交车某保存,纯属借口,因为从工作角度看无此必要。再者,即便因转交给车某而丢失,王某作为具体经办人,也应负全责。为此,我们在征询了市法院的意见后,提请省档案局对该批底片进行了价值鉴定,并按照丢失国有档案的情况,依据《档案法》第十条、《山东省档案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对其处以400元罚款,责令其赔偿损失2万元,并向其下达了告知书。《告知书》下达后不久,王某即主动向市档案局承认了底片仍在其手中的事实,并表示将尽快归还给档案馆。12月24日,我们责成专人对其交出的底片进行清点核查,将将其非法占有10年之久的底片档案全部追回。考虑到王某认错态度较好并能够完好无损地将底片归还,我们决定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后免于处罚。

本案是我们首次运用法律赋予的行政处罚权查处的档案违法案件,不久取得了明显成效,而且为今后的执法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深刻的启示。

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要走法治的道路。

索要了十多年的档案一年内追回,抵赖了十多年的当事人几天之内就转变态度,主动归还,这充分体现出法治的威力,也有力地说明档案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法律武器的保障,走依法治档的道路。只有把工作方式从依靠政策、依靠经验办事转变到依法办事上来,把档案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建立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基础上,才能够真正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有效地解决各种难题。本案中我们与市法院、省档案局联合行为,树立起档案部门的权威和形象。

必须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

缺乏足够的查处依据和过硬的查处手段是本案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理的关键原因。而《档案法》修正案和《山东省档案条例》颁布实施后,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圆满解决了此案,其原因就在于一法一条例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和档案部门执法监督的职能与权力规定得很明确。而操作性差仍然是目前某些档案法规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新闻部门声像档案的管理,就缺乏明确的规范,给基层的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因此,应当把增强操作性作为健全档案法制的关键环节来抓,使档案法规更加完善、更有力度、更便于执行。

必须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

行政执法对档案部门而言,是一个新领域、新课题,要做到适应法律准确、办事程序合法,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门法律知识,难度较大,对执法人员提出的要求也比较高。而我们在查办本案过程中,感到来自自身最大的困难也正是法律知识的欠缺。因此,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不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必须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王某履行借用手续时,登记的数量为75张,而调查人员结案时,从其手中收回了86张底片,这反映出我们工作中存在着粗枝大叶、轻率大意的问题。

必须严格执行档案查阅管理制度。

案件档案管理制度 篇4

第一条 为保证依法行政和行政处罚案件的合法性、合理性,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单位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及重大案件采取事前指导、事中审查、事后备案制度。

事前指导是指对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及重大案件采取事先协调、讨论并提出处理方案制度。

事中审查是指对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及重大案件查处过程是否合法、处罚依据是否正确、处罚结果是否符合案件事实和案情等进行审查。

事后备案是指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及重大案件办结后,立卷归档,留存备查。

第三条 自受理卫生行政处罚案件时起,案件承办人员应当在其案件接收登记簿上登记并载明案件流程。

第四条 法制稽查人员对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尤其是重大复杂案件负有指导义务。

第五条 重大、复杂案件依据《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试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和本单位工作流程进行审查。

第六条 卫生监督执法责任人应当履行备案义务。

重大案件报告制度 篇5

为切实加强对本所律师承办重大、敏感群体性案件的管理和指导,充分发挥律师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保障作用,根据河南省司法厅和郑州市司法局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一、重大、敏感、群体性案件是指:

(一)案情复杂、定性有重大争议的;

(二)拟作无罪辩护的重大刑事案件;

(三)新闻媒体披露,但事实有重大出入的;

(四)非法集资、非法融资等社会关注、对社会稳定、公共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处理不当将会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

二、律师在承办上述案件时,应将委托人的基本情况、委托事项、受理的部门、案件的基本事实和涉及的法律问题及时向所主任或合伙人汇报。

三、凡上报案件由内勤统计登记。

四、内勤在办理上述案件的登记手续时,必须在知道之时起二个小时内告知所领导,律师遇重大事项必须在二个小时内告知内勤或所领导。

五、遇有重大、敏感、群体性案件由所里研究决定上报上级司法行政机关。

六、承办重大、敏感群体性案件的律师,未经所里或司法行政机关批准,不得擅自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不得擅自发表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和看法,不得擅自发表涉及案情的文章。

七、对承办重大疑难敏感案件的律师和办理案件登记手续的内勤,不按规定请示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律师和人员的责任。

案件线索管理 篇6

一、信访案件线索管理现状

一直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依据中央颁布的《信访工作条例》和《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在信访案件线索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制度健全,渠道畅通,运行稳定的管理机制。从总体情况看,现行信访案件线索管理模式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市、县市区纪委监察机关实行的是分级管理模式,因内设信访室,且信访量较大,信访案件线索统一由信访室管理,按照干部职级和反映问题重要程度,根据职责分工,分送相关领导审阅,分级负责,分级批办,分级检查督办,分级把关。市、县市区直和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实行的是直通车管理模式,因信访量和案件线索都较少,主要负责人在时间和精力方面能够做到逐件阅批,亲自督查督办。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当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人们的生活观念、工作条件、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大群众的参政意识、民主意识、反腐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信访案件线索管理方面呈现出许多新情况和新特点,现行模式在一些方面已呈现出不能完全适应的状况,需要改进和完善。

一是信访举报渠道呈多样化趋势。过去案件线索主要是通过来信、来电(电话、电报、传真)、来访这三个渠道获得,现在获取案件线索的渠道则越来越多,除传统的三个渠道外,大量的信访案件线索来源于互联网(网站、博客、邮件)、新闻媒体(报刊、电台、电视台)、手机短信等等,这些线索往往时效性强,社会关注度高,处理不及时就会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问题是这些线索不会主动送上门来,需要我们主动去搜集,鉴别和判断。这就要求我们要改变以往坐等案件线索上门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去寻找整理案件线索,把握解决和处理问题的主动权。

二是受理信访案件线索的职能机构增多。随着社会事务的增多,分工的细化,纪检监察职能的不断扩展,过去那种单靠信访室和案件室受理、承办案件线索的做法已不适应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实践证明,党风室、纠风室、执法监察室、监察检查室、干部室、机关纪委等都承担着信访案件线索受理和承办的任务,而且涉及的线索,少部分是信访室转来的,大量的线索来源于其他各个方面,这些案件线索的调查处理已成为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案件线索办理情况信息不够完整。按照现有职能设置,目前,市、县市区纪委监察机关还没有那个科室能够及时、准确、全面统计出机关案件线索的受理、承办情况。信访室只能统计出本室受理、转办、直办案件线索的情况。各案件室只能统计出本室受理、承办的情况。信访室也只部分清楚案件室的承办情况,并根据各级月报对办案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评比。其他各室受理、承办案件线索情况还未完全建立起报备机制,基本信息处于游离状态。

四是监督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各科室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案件线索的流转方向是单向的、分散的,相对封闭的,没有健全的回馈机制,大多数线索一转了之,不排除有的在流转的某个环节搁置、流失。缺乏统一的督办机制,科室之间无联系机制,分管领导之间不可能完全沟通,客观导致多头批办、交办、转办、督办,有关方面有时无所适从,浪费大量资源。缺乏内控机制,比如初核了结的线索,既不纳入审理监督,更不会纳入常委会研究审查,承办人员自由裁量权过大,缺乏应有的监督。

三、信访案件管理的解决思路与对策

1、完善信访举报功能,畅通案件线索举报渠道。信访室在继续受理来信、来电、来访三大传统渠道举报的同时,积极受理来自互联网、新闻媒体、移动信息等方面的举报,提出切实可行的拟办意见,及时呈送有关领导审阅。此外,纪委监察机关个人和其他科室收到的各类信访举报件,要及时送交机关信访室统一登记受理,按流转程序转办督办。拓宽信访室的工作职能,除增配优秀专业人才外,需要完善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支撑,比如:订阅大量的报刊杂志,配备先进的网络设施,依靠高科技手段收听、收看、搜集各类案件线索,从而确保案件线索举报渠道畅通。

2、完善案件监督管理职能,统筹案件线索管理工作。就目前来看,我区信访室较好履行了综合分析职能,部分履行了组织协调职能,案件线索管理等其他职能仍处于探索状态,没有形成有效规范的常态机制。特别是针对新时期案件线索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县、市、区一级由纪委信访室统筹管理纪委监察机关的案件线索,显得十分及时必要。信访室主要统筹管理本级管理对象的案件线索,对承办室实施程序监督,适时督查督办,动态掌握机关案件线索总体受理、办理情况,及时提供翔实、准确的信访信息和决策依据。乡镇街道纪(工)委和区直纪检组织,因信访量和线索量相对较少,应继续在直通车模式管理的大框架下,采用设立案件线索监督管理员岗位,配备专人,对本级案件线索受理、办理情况进行统筹管理,适时总结分析,把握总体情况,履行督查督办职责。

3、建立规范高效运行机制,创新信访案件线索集中管理模式。近年来,中央纪委多次要求各省市纪检监察机关要成立案件监督管理室,对案件线索实行集中管理。各地积极行动,大胆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集中管理模式,总括起来,大致分为两种,即集中直管模式和集中备案管理模式。

目前,部分纪检监察机关已具备建立案件线索网络集中统管的条件,建议先在省、市纪委监察厅(局)机关建立独立运行的案件线索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对案件线索实行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最直接的监督管理,将案件线索从受理、暂存、初核、了结、转办、调查、处理、立案、结案、移送、督办、归档等流转过程全部纳入组织和领导的监督视野,形成一个严密的、环环相扣的相互监督制约的链条。

具体操作流程是:信访室随时将收到的和搜集到的案件线索录入网中,将其中本级管理干部的线索在转交其他科室办理的同时,一并归类录入网络档案备查。各承办室随时将受理、承办的案件线索录入本室网络档案。为了保密需要,网页实行密码准入,各室只能打开本室的网页,做录入、修改、统计、下载和删除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主要领导可打开所有网页,主管领导和分管领导只能打开分管室的网页。案管室承担监督管理职能,可打开信访室本级管理干部案件线索录入档案网页,以及各相关室的线索管理网页,及时归纳整理线索转办情况,了解每一个线索办理的进展情况和处理情况等,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督办。同时,按月按季进行归纳分析,综合机关总体案件线索受理和办理情况,为查办案件工作服务,为领导决策服务。

浅谈法院案件成本管理 篇7

一、案件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

造成案件成本攀高的原因有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司法资源配置不合理, 由于受名额限制, 大部分青年法官干着法官的活却并没有享受法官待遇, 不仅造成效率低下, 也严重挫伤青年法官的积极性。

二是某些案件或因证据不扎实, 或因各方认识有差异, 或因人手紧而久拖不决超出审限, 为了执行某些刑事案件财产刑的判决和经济案件的判决, 法院派人派车长途跋涉, 结果一无所获空手而归。某些法律规定由法院取证的案件, 办案人员数次以至数十次调查取证而收获甚微, 为了寻找一方当事人历经数月乃至数年未果, 某些异地开庭的案件, 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当庭判决, 法官须前往异地多次方能结案, 如此种种, 不胜枚举。

三是一些山区法院管辖范围地广人稀, 通常一个人民法庭的管辖面积数百乃至上千平方公里, 广阔的地域大大提高了办案成本, 有时送达一个法律文书或调查一个情况就得驱车数小时, 客观上“被迫”降低了办案效率, 增大了办案成本。

四是执行难, 由于种种客观原因, 不少判决无法执行或不能完全执行, 一个案子执行局反复办案也收获甚微, 判决书如同白条, 丧失法律权威。

五是财务人员素质高低也是造成办案成本高的因素。财务工作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工作, 做好法院的财务工作需要协调各相关单位及院内相关部门, 特别是对于办案成本这样一个需要对法院整个业务办案所涉及方方面面工作的熟知度, 就要求财务人员除具有基本的财务核算理论外, 还需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法院内部普遍存在重审判、执行, 轻后勤服务管理的意识, 多数基层法院没有专门的财务机构, 财务工作挂靠在办公室下, 外行领导内行, 财务人员职级与待遇难以有效保障, 队伍流失严重, 专业的财务人员匮乏, 直接影响案件成本的管理。

二、再审、信访案件隐形成本高

在统计案件成本的时候, 口径上大多重视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 容易忽略再审、信访案件的二次成本, 再审和信访案件消耗的人、财、物是成倍增加的, 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再审和信访案件的发生, 在提倡“多办案、快办案”的同时, 还要注重“办好案”, 这是降低成本, 提高效益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三、降低法院案件成本的建议

( 一) 强化委托执行, 提高执行效率

委托执行作为一项重要执行制度和执行方式, 一是有利于直接暴露并有效约束来自法院系统内的干扰和影响, 在直接执行模式下, 执行法院与当地法院是难以确立起基于法定程序而产生的协助关系。当地法院在表面可能超然置之度外, 背后却可能设置障碍。而委托执行模式的优点就是把种种处于隐性状态的地方保护主义统统暴露在外, 在这种情况下, 地方保护主义必定有所收敛。二是有利于排除来自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的干扰和影响。在外地执行, 发生危及人身安全情况, 执行人员往往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得不到及时有力的配合支持, 案件执行最终只能无功而返。而委托当地法院执行, 便于主动向执行地党委、人大汇报工作安排和具体方案, 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办案, 瓦解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保证案件执行顺利进行。三是有利于节约成本。在直接执行的情况下, 法院的执行人员 ( 有时需要当事人的陪同) 到外地执行, 甚至有异地执行之余变相异地旅游的现象出现, 这样势必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浪费, 而委托执行则大大降低执行成本。

( 二) 构建节约型法院

优化资源配置, 避免重复建设, 提高基础设施、信息、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加强经费预算的审核和使用情况的监管, 从而促进法院经费支出效益最优化。提高司法效益, 在确保法院司法办案运转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诉讼成本。要完善审判管理流程, 规范庭审程序, 提高庭审效率, 提升当庭裁判率, 降低办案成本。不断提高案件服判率, 减少上诉改判或发回重审的成本支出, 真正做到案结事了。继续倡导和发扬诉讼调解这一宝贵经验, 进一步加强调解撤诉工作。在审判中贯彻全程调解的思想, 通过调撤工作来化解克服基层法院案件增加、上诉案件明显增长, 案多人少和审判效果降低的矛盾。

( 三) 加强基层法院财务力量建设

随着中央政法保障经费制度的实施, 业务装备费、办案业务经费不断增多, 基层法院的财务工作越来越繁重, 专业人员匮乏, 这将严重滞后基层法院的财务管理工作, 建立健全一支专业的财务队伍对基层法院经费的管理、对降低案件成本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波.法院体制改革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5.

[2]刘黎明, 张毅.浅议人民法院如何降低办案成本的措施和建议[EB/OL].中国法治网, 2015.

案件检查管理规定 篇8

为了加强案件检查管理工作,落实办案责任、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办案效率,保证办案质量,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试行)》及其《处理办法》,制订本规定。

1案件检查工作是纪检监察部门全面履行教育、监督、保护、惩处四项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执纪办案,维护党的章程和其它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护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

2案件检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政纪为准绳。办案中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

3案件检查必须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任何党员、干部和组织的违法违纪行为,都必须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做到有纪必依,违纪必究,执纪必严。

4案件检查必须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既维护党的纪律,又教育本人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目的。

5严格履行案件检查工作的程序

5.1案件受理

5.1.1同级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和同级党组织管理的干部的违纪问题。

5.1.2属上级党委管理,在本单位、本部门工作的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

5.1.3下一级党组织或法人的违纪问题。

5.1.4本单位其他人员犯有贪污、受贿、挪用、侵占公款公物等经济方面的违纪问题。

5.1.5领导交办的反映其他党员、干部和组织的违法违纪问题。

5.1.6依据有关规定,对集团公司所属党员、干部和组织的重大典型案件可直接受理。

5.2初步核实

5.2.1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审计部和各级党组织受理党员、干部和组织的违纪问题后,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初步核实。需初步核实的,应填写《初步核实呈批表》,按管理权限报请党组织或行政领导审批。

5.2.1.1经批准予以初步核实的违纪问题,应作为案件线索,自批准之日起一周内报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审计部备案

5.2.1.2经批准决定进行初步核实的,应及时认真研究初步方案,明确责任人,按照《中国

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规定的调查方法和要求收集证据。

5.2.1.3初步核实后,由参予初核的人员写出《初步核实情况报告》,按规定权限报请领导审批,尔后,区别不同情况由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审计部提出立案或了结的处理意见。

5.3立案调查

5.3.1经初步核实,对确有违纪事实,按规定需追究党纪、政纪责任的,应予立案。凡决定立案的应填写《立案呈批报告》,附检举控告材料或有关单位移转的调查材料,呈报同级党组织或行政领导审批。一经批准,应填写《立案登记表》与一周内报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审计部备案。

5.3.2一经立案,应将立案决定及时通知组织、人事部门和有关基层单位党组织。

5.3.3经批准决定立案调查的案件,应根据案情组织调查组,研究制定调查方案,并实施调查。调查中应广泛收集证据并严格鉴别和正确使用证据。一般案件的调查应在三个月内完成;重大、复杂的案件六个月内完成。调查工作如不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调查组应及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上级纪委或监察机关报告,申请延期。

5.3.4调查过程中,调查组应将所认定的错误事实写成“错误事实材料”并与被调查人见面。被调查人阅后应在“错误事实材料”上签署意见。对被调查人的合理意见应予采纳,必要时还应作出补充调查;对其不合理的拟不予采纳的意见,调查组应根据事实写出“说明材料”,阐明理由。

5.3.5调查取证工作基本结束后,调查组应经过集体讨论,认定主要错误事实及性质,提出处理建议,写出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由调查组全体成员签名,其主要内容应向被调查人所在单位的党组织通报并征求意见。

5.3.6调查取证工作终结后,应按规定移送审理组审理。

6案件检查工作的报告与沟通

6.1案件检查工作的报告,是保证办案质量的重要环节。各级党组织在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及时向上一级纪检、监察机关报告。报告可分别采取口头、电话或书面形式。

6.1.1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后,经分析认为线索明显,事实清楚,情节具体,拟列入案件线索予以初步核实的。

6.1.2在初步核实或立案调查中,案情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现他人(含组织)有严重违纪行为的。

6.1.3党员或干部因涉嫌严重违法犯罪被司法机关采取传询、拘留等强制措施的。

6.1.4一般工人犯有受贿、侵占等经济错误,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6.1.5其他各类重大、复杂的恶性案件。

6.2各级党组织在案件检查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况,应及时与集团公司纪检监察审计部沟通:

6.2.1在案件调查过程中,遇有认定错误事实,判定错误性质及量纪尺度把握不准的。

6.2.2对司法机关或其他执纪部门移送的调查材料,认为事实不清,定性不准,处理不当的。

6.2.3根据违纪人员所犯错误和相关党纪、政纪规定,应当给予开除党籍或公职处分,而又认为其具备某些从轻或减轻条件拟不开除的。

6.2.4拟给予科级领导干部撤职以上纪律处分的。

6.2.5拟给予一般党员、干部或其他人员开除党籍或公职处分的。

6.2.6按照处分违纪党员有关批准权限的规定,应由集团公司纪委或集团公司党委审批的,以及其他需要沟通的案件。

案件管理室工作总结 篇9

案件管理室是委局机关负责案件管理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其主要任务是:围绕县委和县纪委关于反腐败和查办案件工作的整体部署,坚持为领导决策服务,为反腐败查办案件工作服务的指导思想,协助委局领导加强对办案工作和办案队伍的管理,协调与监督、督办。规范办案行为,提高执纪水平,推动全县反腐败查案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情况的统计、分析、综合工作、制定和完善了《县纪委对办案人员的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县案件管理室工作职责》、《县纪检监察机关对“双规”有关人员的管理办法》、《双规期间有关食宿规定》等规章制度。、案件统计资料报送。我室准时每

月日前将上月统计内容通过报送软盘的方式上报市纪委案管室,没有退报现象。我县报送的信访统计表满足平衡关系,没有错报或漏报,要素登记表统计指标准确无误,按要求填写简要案情部分,没有修改上报过的数据。重要指标的查询结果与累计数据一致。、综合材料的报送。季度分析:我室每个季度于下一季度每一个月日前将季度分析按要求上报市纪委案管室。我县半年查案工作总结于年月日前报送市纪委案管室份,年终总结于月日前报送份。我们今年上报的经验材料是,从探讨新时期违法违纪特点》、《采取有效措施,狠抓乡镇办案》、《紧扣查案重点,强化纪检监察职能》、《完善五种制度,切实推动查案工作》。其中《秉公执纪,查处案件护法纪,敢于碰硬,严惩蚀虫顺民心》的文章在年月日全市乡镇纪委办案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发言。

二、负责管理统计了我委机关自办案元至月份的办案线索共起处理人。负

责管理统计了我县各乡镇自办案件线索共起,其中县纪委处理占起。负责管理统计了我县公检法移交案件起。

三、按照领导的要求,跟踪督办有关我委机关部分自办案件和个乡镇的自办案件起。

四、关于根据领导安排,查处案件情况

今年元至月份以来,案管室共初核案件起,立案任务起,实际完成起,自办大要案任务起,实际完成起,重处分任务起,实际完成起(还有起未处理),收款任务万元,实际完成元。这些案件分别是杨社会、张运动、张美珠挥霍浪费集体资财案,杨培中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王荣贪污案,房文明、李清付挥霍浪费公款案,张科、李长兴违反非典纪律案,邱俊停、朱学孟挥霍浪费公款案,曹世军违反非典纪律案件,李全兴、李全喜挥霍浪费公款案,黄新喜违反社会主义道德案,刘世华、李四清、朱龙贪污案等。

五、我室的做法和体会

我室在案件管理工作中主要抓好了“三个环节”,加强了“四种管理”。

一是强化案件管理。我室设立了案件线索受理台帐,对每一个案件线索都及时登记,做好记载,把静态和动态下的案件线索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排查和筛选案件线索打好基础。

二是加强案件排查。选择一定时期的可查性强的案件线索,认真梳理,深入分析,仔细筛选,以便确定办案的主攻方向。

三是加强统一调度,综合考虑每个纪检监察室的分管范围,办案力量,业务特长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将委局机关确定的进行初核的案件线索分配给相应的纪检监察室,对基层办案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宏观调控解决。

四种管矸直鹗牵、查办案件的时机与手段的管理是案管工作的重要环节。把握办案时机与手段,严格审批,加强

监管,可以避免主观臆断,贸然行动和轻信盲从。、加强重大案件与疑难案件的管理是案管工作的重点。在重大案件的管理上,积极探索备案制度,密切关注大案要案在整个案件中的比重,针对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在疑难案件的管理上,强化案管的协调和指导作用。、加强办案工作的程序与时效管理是案管工作的基本手段。实现办案执纪的高质、高效,关键在于案件管理工作要跟上办案节拍,保证办案与案管的有机结合,协调统一。紧紧抓住关键环节开展崔办工作,突出时效管理,能够推动办案工作快查快结,一是抓住初核环节。二是抓住立案调查环节,明确立案调查的时限要求,由承办室深入调查。三是抓住结案履行处分手续环节。、办案工作文书与材料的管理是案管的基础性工作。调查材料和办案文书是案件认定与处理的依据,也是办案工

作的核心机密。我们规范了办案文书,增强了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由专人保管材料,对需要移送审理的材料,装入正式卷宗,存入机关档案室。现档案室已保管年以来的卷宗多卷。

我国公诉案件案卷移送制度的变迁 篇10

一、我国刑诉法关于案卷移送制度的变迁

(一) 1979年刑诉法规定了全案移送制度

1979年刑诉法第108条虽未明确规定全案移送制度, 但实践中检察机关通常将全部证据材料随起诉书移送法院, 以便承办法官进行庭前案卷审查。这种审查是涵盖程序性和实体性问题的全面而深入的审查, 具有明显的法官职权主义特征, 所以当时的学者们担心法官因开庭前过多接触控方证据会产生庭前预断, 破坏法官的中立性。当时很多学者建议对此进行改革, 将全案移送改为部分卷宗移送。

(二) 1996年修改的刑诉法将案卷移送改为复印件主义

1996年修改的刑诉法第150条确立了“部分卷宗移送主义”, 也即我们现在所称的复印件主义。1996年刑诉法修改之初, 这一规定获得了学界的一致褒扬, 认为是我国案卷移送制度的一大进步。但随着实践的发展, 复印件主义逐渐暴露出了诸多弊端, 如不利于法官了解案件事实, 有碍司法公正等。学界对这一修改的褒扬程度大大降低, 更有人提出这一规定是历史的倒退。

(三) 2012年修改的刑诉法又将复印件移送改为全案移送

为了适应理论及实务界的一致需要, 我国于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又通过了新的刑事诉讼法的修改草案。新的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证据确实、充分, 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 应当做出起诉决定, 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 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检察院”。新刑事诉讼法的这一规定, 再次确立了全案移送主义。

二、对全案移送制度的评价

(一) 有利于法官掌握案件全部事实, 做出正确判断

1979年刑诉法规定的全案移送制度曾被理论界批评为会造成法官的预断, 影响案件的正确判决。当时很多学者建议采用部分卷宗移送主义, 试图防止这一弊端的发生。可经过1996年刑诉法修改之后, 部分卷宗移送主义的更大弊端却显露出来,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使法官无法全面掌握案件事实。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我国法官在庭审中带有职权主义色彩, 在审判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事实做出最终认定, 还要在判决中对得出该结论的理由予以充分论证, 这一责任是对抗式诉讼中的陪审团所无须承担的。这种情况下法官所承担的论证判决理由以及主导庭审进程等重大责任的完成, 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赖于庭前阅卷。如果说法官在全案移送主义条件下做出的主观预断是一个全面的判断, 那么在部分卷宗移送主义的条件下, 法官所做出的只能是根据有限的卷宗材料的更有局限性的判断了。既然两种情况都会形成法官的主观预断, 反而是在全案移送的情况下做出的判断更加接近客观事实, 也更有利于法官做出正确的裁判。

(二) 有利于更好的促进司法公正

我国1996年刑诉法仅确立了部分卷宗移送主义的制度, 却未对该法条中主要证据的概念做出客观的规定, 何为案件的主要证据仅凭检察院自身的判断。这样容易造成检察院在移送前审查权力的严重扩张, 甚至检查机关只将那些不利于犯罪嫌疑人的证据提交法院, 而将其他证据作为非主要证据忽略。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相对于作为公诉机关的检察院来说,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论是在证据搜集还是庭审过程中, 都处于一种相对弱势的地位。而部分卷宗移送制度更强化了他们的弱势地位, 不利于司法公正的实现。因此我国2012年新刑诉法关于卷宗全案移送制度的规定更加有利于确保司法公正。

(三) 有利于提高庭审效率, 节约司法资源

在部分卷宗移送制度下, 法官只能获得与案件有关的部分材料, 对案件的具体情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这就需要法官在庭审的过程中一一加以确认核实, 延长了庭审的时间, 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浪费。而在全案移送制度下, 法官能够得到与案件有关的全部资料, 可以对案卷材料做出事先审查, 在庭审的过程中可仅就疑点提出质询, 也能更好的理解公诉机关和被告人对案件的陈述, 大大提高庭审效率, 节约司法资源。

三、结语

正如很多学者所担忧, 全案移送主义的弊端在诉讼制度的这一变化过程中并未完全消除, 但在司法实践中却仍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现阶段我国司法制度并不十分完备的情况下, 我们不必盲目追求司法制度的每一个细节都完美无缺, 要求引进西方国家所谓的起诉状“一本主义”。而要选择最适合中国司法发展需要, 最能够保障司法公正的制度。况且这一制度经过三十多年来实践发展的经验, 其弊端也大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如此看来, 全案移送制度更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 保障司法公正。因此可以说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关于案卷移送制度的修改是一个螺旋的上升而非历史的倒退。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刑事审前程序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2]邓思清.对我国案卷移送方式的检讨[J].法学杂志, 2002 (4) .

[3]陈光中, 陈学权.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基本思路[J].人民检察, 2005 (10) .

[4]李新枝.恢复“卷宗移送主义”不会影响裁判公正[N].检察日报, 2005 (10) .

[5]李哲.反思我国公诉案件移送方式的改革思路[J].工会博览, 2008 (33) .

上一篇:中医学基础重点答案下一篇:小学语文朱自清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