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研会议记录

2024-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研会议记录(精选8篇)

幼儿园教研会议记录 篇1

教研活动时间:2015.12.9 记录人:谭春燕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 教研会议地点:大班教室 主持人:张建英 教研会议记录:

如何运用玩具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充分活动

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有身体局部运动负荷过大的现象,如在跳跃区活动的孩子下肢运动量较大,而上肢运动量少,而在投掷区的孩子则相反,上肢运动量大,以往我们研究过区域材料的投放,基于这个基础,我们今天研的主题是:如何在区域体育活动中充分运动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充分活动。

一、首先请跳跃区、投掷区的指导老师进行一下情况介绍。

二、跳跃区、投掷区的指导老师反思与讨论前的质疑:

1、跳跃区指导教师情况介绍 林老师:跳跃区是以发展下肢为主要活动区域,在本区孩子能通过材料与玩具互动达到跳跃动作水平的发展,有单肢跳、双脚跳、行进跳等动作技能,由于设置的游戏活动较多,孩子们的兴趣高,有的孩子不愿意换区,这些孩子下肢活动运动量大,上肢活动少,怎样使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呢,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研究重点我们试着调整,添加适量玩具,如跳竹竿时提供上肢活动的辅助材料,从上向下跳的游戏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动,增加了一些吊饰让孩子在跳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击打动作。我觉得这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2、跳跃区指导教师情况介绍 谭老师:我们发现本区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活动中上肢动作多,下肢活动较少,只是前后移动,左右平移,下肢动作单一,幼儿上肢容易疲劳,下肢得不到活动,产生上下肢运动量不均衡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如不同大小的、不同重量的投掷球,高低不同的篮框等,并通过“贯兰高手”等游戏增加孩子下肢的运动量。我们想听一听大家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三、参与式讨论:围绕今天研的主题,结合上午观摩到的情况和下午两位老师的发言,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今天分四组,如以往一样其中有组织者,记录员,时间播报员,发言人,与以往不同的是来了很多观摩的老师,所以有三个与以往不同的要求,一是记录员要尽量写大字;二是发言人讲话语速要慢;三是小组研讨时间为15分钟。

四、分组发言

1.设置综合区来弥补上下肢不协调的问题

2.教师多角度的观察孩子。教师应做一个观察记录,活动卡来了解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

3.场地、玩具的使用是否合适孩子的发展? 注意活动材料的安全使用。一是提高玩具的运用率,增强玩具的挑战性,孩子爱玩的,能促进上下肢充分发展的玩具应继续投放,而孩子运用得少的应调整。在玩具本身的运用上,摆放上,使用上要巧妙。二是在使用上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引发孩子去想,去思考如何运用玩具,这就是老师应起到的支持者的作用。三是巧妙运用玩具丰富游戏情节,将运动锻炼融入游戏中,老师在今天活动中运用了一些游戏,但还不够,还要多为孩子创设游戏情境,使幼儿上下肢得到充分发展。但在实际活动中有欠缺,一些孩子玩的水平、能力老师还未观察到,希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做到用亮眼睛去观察,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活动,这才是促进孩子发展。活动指导的方法上,大班老师都很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但参与并不是全身心与孩子一起玩,这是基本要求,在参与的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发展,要眼里有孩子,指导要有点、有面,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每个孩子的活动,质和量不是玩了就够了,要玩得有质量,就要引导他。

幼儿园教研会议记录 篇2

知识应该反省知识, 知识分子应该反省知识分子, 只有不断反省自身, 知识和知识分子才能获得人文价值的自觉性, 而不至于成为人类文明中盲目的毁灭性力量。看看民大张教授的《科学失去伦理, 必将成为迷信和罪恶》一文, 我们将思考人文之于科技的意义, 懂得在所谓理工类院校里应怎样加强人文教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打倒”了西方宗教的权威, 随之科技成为新的“宗教”, 看看《美国6年前秘密报告称中国南方2010前后将大旱10年》一文, 我实在无话可说。西南联大是近年来教育圈讨论较多的话题, 部分人士认为其教育是成功的, 然而其“成功”因素何在?请看《也说教改问题--思考为什么中国教育培养不出大师级人才》一文中的三人争论, 此三人由于所处的国度、时代、阶层不同, 看法也不同。中国有句经典政治话语, 叫做“屁股决定脑袋”, 信然。国企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具有调节就业的重大功能, 但一直被西化经济学家视为私有化改革的眼中钉, 三十年来毁坏殆尽, 剩下的也以一把手负责制的名义垄断在某些不良官僚手中, 所以当年的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到私企、外企中, 避国企唯恐不及, 然而看完《武汉数千人涌入国企招聘会, 女生胳膊被挤脱臼》这则新闻, 我更无话可说, 真是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国企又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人间天堂。

总之, 由当前社会的种种信息, 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学术思想等已进入一个新的“天变”时期。人文社会学者应及时把握时代脉搏, 更新学术思维, 为推动社会进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自启蒙运动以来, 人性就开始明显分裂, 人性中的科学部分 (工具理性) 和人文部分 (良知和情意) 关系一直很复杂, 有时候是合作, 更多的时候是对抗。总体上当然是科学占上风, 科学成了新的“宗教”, 科学主义横扫一切文化领域。近期中国转基因主粮的争论, 从哲学角度看, 实际上就是人性中分裂着的科学部分和人文部分的争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 科学是一种中性的东西, 但科学一旦进入社会, 它就不再中性。这个时候, 人文主义———或者说人性中的道德因素和良知———就有充分的理由介入科学了。《农业部绝不是孟山都公司的公关部》、《百余名学者就转基因主粮问题致信全国人大》这两篇文章,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人文主义、社会主义对科学主义、资本主义的反弹。一部西方文明史, 从中世纪基督教对古希腊古罗马之人欲传统的封禁, 到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基督教的反抗, 再到当前人本主义对科学主义的批判, 一直在进行着人性的演义。如果说在当前的社会条件和科技条件下, 主张种植转基因主粮的人代表了人性中科学等方面的因素, 那么反对种植转基因主粮的人则代表着人性中道德等方面的因素。从纯学术的角度看, 分裂着的人性和分裂着的利益、分裂着的社会是相对应的, 当然也和分裂着的思想相对应。后现代社会语境下的多元化口号, 有可能意味着个人自由, 但更有可能意味着人性无可奈何的分裂———当然也包括人性分裂基础上的利益的、思想的等社会分裂。当我们高喊多元化的口号为个人谋取自由的时候, 我们也会感觉到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深深隔膜, 这背后其实就是人性的深深分裂。这种分裂带来的痛苦源自生命深处, 一般人不容易察觉这种痛苦的根源, 也就很难消除这种痛苦, 所以大多数现代人的生活都很压抑。马克思主义教育要造就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 但如果社会是分裂的, 教育就必然会分裂, 教育如果是分裂的, 我们怎么能帮助学生塑造出完整的人性?所以改造人性、改造教育和改造社会分不开。换言之, 人性、教育、政治是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的。或者说,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是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的。一种美好的成熟的人性, 必然对应着美好的成熟的教育诉求和美好的成熟的政治诉求;反过来说, 一种美好的成熟的政治体制和美好的成熟的教育体制, 其背后必然有着美好的成熟的人性基础。如何寻求人性、教育、政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和谐并以此构建美好社会呢?康德、席勒等试图以审美沟通分裂着的人性世界, 造就出具有良好素质的社会公民。马克思则从实践本体论出发, 指导革命者按“美的规律”建造人类社会。我们刚看到的《国宝马宾--纪念鞍钢宪法诞生五十周年》这篇文章, 分析视角颇为特别, 对毛泽东、钱学森、马宾等关系的解说, 令人耳目一新, 客观上起到疏通人性、教育、政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关系的理论作用, 为我们提供有益的见解, 值得参考。在这个意义上进一步思考,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 社会经济、社会政治的问题, 更是人性的问题。要造就后一种人, 我们的教育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谋生技巧, 也要自觉承担起改造人性、改造国民性的重任。在这方面, 《从“就业难”说起--一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的70年代:学生时代和上山下乡的生涯》这两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新中国教育历程的镜像, 提示我们思考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追求, 启发我们思考中国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何新是影响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著名学者, 曾经是中国政府的重要智囊、全国政协委员中的重量级人物。其人据言欲退休后隐居一隅, 专心修佛, 非关紧要大事一般不谈。故其博客中出现的这些文章 (指《台湾学者披露:基因改造计划—遏制全球人口增长的阴谋》、《后现代发展的真谛--清除地球上的垃圾人口》) , 看来不可等闲视之。

西方人的原子论、个人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者看来很难理解中国人的大同观念、集体主义和多子多福观念, 这就是文化冲突、文化战争。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在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双重作用之下, 中国的权贵阶层形成了对内霸性、对外奴性的扭曲人格, 中央民族大学张教授《世博会严格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和有毒有害物质保证参观世博会的各国人士的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一文, 对此做了批判。北京大学孔庆东教授《宝玉是不是褒姒?》一文对中国大学现实状态 (培养资本工具) 有很好的分析批判。中国科学院蒋高明教授《大学之所以为“大”》一文和南京大学朱庆葆教授的《大学需要理想主义》一文, 则是对中国大学理想状态的憧憬。另外, 我在随意浏览网页时, 偶然发现一篇叫《曾老师, 中国需要叶晋这样的人, 但更需要你那样的人》的文章, 其描写的竟然是我们学校旁边的一所高校的一次课堂情景, 不必为其中的意识形态对立过于紧张, 我感兴趣的是他们学校这种极具现实性和学术性的课堂氛围, 以及师生双方在阅读、知识面、思维、学术勇气、求真精神、社会关怀等方面的高质量对话。我感叹的是:难怪有些跟我们同一层次的高校中文系考研、就业那么好;我追问的是:我们学校中文系学生的素质跟别人比如何?

摘要:教研活动是大学里组织和联系教师活跃氛围、增进友情、交流信息、互补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水平的重要形式。教研室应定期不定期地以集中开会或网络讨论的方式, 开展各种教研活动。作者结合几年来若干发言的文字记录, 讨论了知识、启蒙、人性、教育、科技、人文等问题。

幼儿园开展有效教研的策略 篇3

关键词:园本教研;探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41-01

幼儿园园本教研活动对于全面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几年来,我园立足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积极开展了园本教研活动,探索了园本教研的方式与途径,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解决了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实质性问题,促使教师尽快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有效地支持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将有效教研活动进行总结归纳,认为幼儿园开展有效教研活动的策略应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展问题式教研活动,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会遇到许多颇感困惑的问题,幼儿园的业务领导要善于对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进行了解与观察,掌握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了解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收获和对教研的需求。并组织教师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比如,某幼儿园,有段时间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教师们辛辛苦苦做出的自制玩具孩子们并不喜欢,教师们感到很苦恼,她们认为“怎样让幼儿爱玩自制玩具?”这一问题挺值得研究。后来,经过分析,大家意识到这是教师的观念和教育技能的问题,可以通过园本教研来解决。

二、以灵活多样的教研组织形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温馨式的教研方式。教师的教研活动可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活动室里可以摆放一些鲜花,准备一些水果、矿泉水,使教师在温馨的氛围中进行问题教研,心情轻松愉悦,畅所欲言。

2、游戏式的教研方式。教研并非一定是理性、单一和枯燥乏味的,也可以是生动和充满情趣的。

3、评比式教研方式。园里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教学反思、优秀教学活动以及年组教研活动等评选活动,促使教师把评比的平台变为教研的平台,将评比活动视为一种研究活动,由于教师对评比结果的重视,因此,促动教师无论是在参评前,还是在参评后都积极的学习、思考、研究、分析、讨论,甚至总结、归纳、提升,使得参评过程成为整合各种教研方式,真正研究学科、研究幼儿、研究教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三、开展学习式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习式”教研的目的不仅是让幼儿教师获得信息,了解、关注幼教发展的动态,理解先进理念、明确概念等,而且在于通过“学习式”教研引领教师对当前自身的教育水平进行审视和思考,找出与目标的距离,逐步完善和提高自我,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1、以示范引领对话分析式教研,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这种教研方式主要是由教研员或资深教师深入一线,以自身的教育行为特别是亲自与幼儿交流、对话,让教师看到不同理念、思想意识指导下的师幼互动促使幼儿行为、态度的转变。通过教研员对对话的诠释,让教师了解对话背后所蕴含的理念、意图和更加理性的思考,感受引领者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幼儿性格、爱好、年龄特点的准确判断与把握。

2、开展教学观摩和专家点评式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适时幼儿园可组织教师开展优秀教学活动观摩,同时也可聘请幼教教研员或幼教专家来园为观摩课点评,专家的评课活动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幼儿园要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开展的教研活动,加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开展课例教研或同课异构活动,促进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幼儿园可在园业务领导的引领下,采取同伴互助集体研讨的方式,组织教师开展课例教研或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通过讲课、评课,再讲课、评课、再讲课活动,让教师感受到一节普通的教学活动是如何变成优秀教学活动的,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教研的魅力,促进教师教研水平。

四、建立规范的教研制度,保障教研活动合理、有序地进行

教研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方法可以是多变的,但规范的教研制度的建立也是必要的,这是保证教研工作有序、规范、持续进行的前提。

1、加强领导,成立园本教研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一把手亲自抓,业务领导具体抓,年组长和班主任层层抓的工作格局,形成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的园本教研氛围,促使园本教研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起来。

2、建立园本教研工作制度。如每周一次的问题教研活动。每月一次的教育随笔,每学期一次的园本研修活动等。时间是固定的,形式可以多变。可以组织集中教研,也可分散式自我教研,还可以以书面的形式交流或者以论坛交流帖子的方式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同时也调动了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 篇4

地点——育秀幼儿园大班教室

参加人数——幼儿园教师7人

列席——区教研室教研员姚婉和教师、于洋教师等

主持人——李萃颖-育秀园长

活动主题——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主持人李萃颖发言:

“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使幼儿园获得自我创造和不断发展及提高,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我园自申报园本教研项目成功以来,努力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教研过程中教师所应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经过调查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当前教师教研工作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从而使保教质量得到提高。

本次活动研究的主题是“在语言活动中如何体现有效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主要表现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形式有很多种:有自上而下的互动——师幼互动;有自下而上的互动——幼师互动;有平行互动——幼幼互动;有师幼与环境的互动;有师幼与教学材料的互动;有师幼与教学情境的互动等。

那到底什么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呢这又回到了我们的开头,所有的互动其实都是为幼儿的学习服务的,让幼儿学好了,学会了,学高兴了,在学中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思维闪光点,那我们就认为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承认、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越位,这样的师幼互动就是有效的。

二、听执教教师说课

下头,我们先听一听王海君教师简单的说一下课,给我们介绍一下她准备在这堂课上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到达有效的师幼互动。

胡琴教师说课。

三、观摩现场活动《小兔子的亮石头》。

四、执教教师课后反思。

1、主持人李萃颖发言:

请执教教师介绍她在本次教育活动中是经过哪些教学手段或者哪些活动环节来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的。以及活动后的反思及困惑。

2、王海君教师反思(资料附后)。

五、主持人根据执教教师的反思及困惑进行小结式发言,并根据相关问题提出质疑,引导参研教师推进讨论,以期更好地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

主持人李萃颖发言:

王教师反思得很深刻、很到位。在她的反思以及课堂活动当中凸显出几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1、教学环节过渡是否贴合幼儿的思维方式,能不能激发幼儿参与下一个环节的情绪

2、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精炼、生动趣味,是否具备诱发幼儿动脑的条件

3、教师利用教具的方式是否恰当,是不是到达了有效的与环境互动的条件

4、幼儿之间是否缺乏交流,或者不明白如何交流

5、教师是否认真观察了幼儿学习的状态,并且及时的作为根据来调整自我的教学方法和环节设置

6、哪些教学环节设置不恰当,需要改正

请各位教师大胆的说出想法。

六、参研教师评课并提出合理化提议

陈杰:拿出镜子时能够先照照幼儿,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陈丹:说到镜子,让我想起了课堂中的一个现象。王教师在课堂上反复用镜子照孩子的眼睛,时间过长,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伤害。我在想,在这个环节,如果王教师灵活地运用好镜子,本来是活动中的一个亮点,但教师的教育机智在这儿没有体现,很遗憾。如果教师巧妙地用镜子反射的光线环射一遍班上的所有幼儿,幼儿的表演欲望和参与的热情肯定会更高。

董晶:王教师在这堂课上没有很好发挥师幼互动的作用,在课堂上仅有单一的一问一答。幼儿没有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幼儿上台讲故事时很被动,没有大胆地表现自我。

李冠瑜:教学环节过渡得很生硬,一个环节到下一个环节教师的引导没有到位,感觉很突兀,硬梆梆的,幼儿的思维一下子转可是来。

武国艳:我觉得你开始用儿歌引入是能够的,可是方法能够改一改。你看这样好不好:先播放音乐,让幼儿和你一齐戴着头饰边唱歌边蹦蹦跳跳的进入教室,再说出课题引入新课,这样会不会好一些

陈杰:胡琴教师这堂课连课题都没有提出,也没有板书出来。让许多听课的教师弄了半天还不明白要上什么课。我觉得还是应当说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陈丹:课堂活动形式单一,在幼儿分组看图说话时未能提出具体要求(应依次仔细看图)。

董晶:在幼儿分组活动时教师未给幼儿充分地指导和帮忙,让幼儿和幼儿的互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武国艳:我认为王教师这堂课虽然启发式提问很多,但没有给幼儿充分地发言机会,让幼儿有话没有机会说。并且有些环节设置没有研究本园幼儿的实际情景,也不够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

李冠瑜:说到师幼互动,王教师在这堂课上根本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也许是因为太紧张的缘故。在课堂中,幼儿的想象力一再被激发又一再被掐灭。如:“当小兔子和小熊看见它们的好朋友小鸡被狐狸追赶时,会怎样想,怎样办”在这时,其实很多孩子想说话,想表达,可王教师老是在举手的幼儿中选择,好象是故意选择一些明白正确答案的幼儿,每次只选一两个孩子,答完问题后也不予评价,这大大地打击了幼儿参与活动的进取性。这种现象还不是偶尔出现,是这堂课的经常现象,完全体现不出教师进取促进师幼互动的观念。在这个环节里你不让幼儿充分地发言,进取地动脑筋,也不帮忙幼儿理清思维,纠正幼儿不连贯的话语,那幼儿在自我看图时又怎样能说出完整的故事呢我觉得,在这个环节上应当多让幼儿说,让多数幼儿说话,让他们大胆的表述自我的想法。

园长李萃颖:我认为你们的讨论应当始终围绕师幼互动的有效性来研究。我觉得你们园的教师提高很大,各位教师的评课还是能够评到点子上,和从前的不敢说话到此刻的敢于说,并且能说到点子上就能够充分说明你们平时的教研活动是落到了实处的,是踏踏实实认真搞了活动的。

姚主任:主持人要注意帮忙教师理清头绪,把注意力集中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上来。教师们反复说师幼互动,到底什么是师幼互动要弄明白。其实本课也有一些地方值得肯定,要注意挖掘。

于洋:师幼互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自上而下的师幼互动,有自下而上的幼师互动,有平行的幼幼互动,有教学材料与教学活动之间的互动,有教学环境与教学活动的互动。教师们在评课时或者在修改讨论环节设置时应多多注意这些概念性的东西。

王海君:刚才听了二位专家的意见我深有感触,有茅塞顿开之感呀!我们的讨论时不时的偏离主题,此刻我们要抓住主干,就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的达成多多出谋划策。

陈杰:我认为王教师这堂课没有很好地到达师幼互动的要求,整堂课幼儿参与活动的进取性不高。在活动过程的某些环节设置上是不是能够变动一下,如果先讲故事再看图讲故事,这样是不是能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故事的资料呢

陈丹:对于幼儿的回答应给予肯定的评价。对急于表现的幼儿应异常给予表现的机会。王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充分地调动幼儿的进取性,幼儿始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资料,课堂气氛不活跃。

李冠瑜:课堂活动中教师为幼儿供给思考的机会太少,没有着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本事,提问资料过于简单,达不到最终目标。

董晶:我觉得王教师在出示教具时的方法也太单一,总是一幅一幅的规规矩矩的往外贴,贴一幅看一幅讲一幅,没有一点改变。我想如果用变魔术的方法或者更吸引孩子眼球的方法来出示图片,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并且王教师在出示了图片以后也没有真正的引导幼儿认真看图,没有教会幼儿如何观察图片,这就直接导致了幼儿在之后的环节中没话可说,也不明白如何跟别的幼儿讲述故事。目标中的重点没有突出,难点没有突破,值得探讨。

李萃颖:王教师在请幼儿上台讲故事时能够让幼儿指着教学挂图说,是不是更能激发幼儿兴趣,也更能体现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之间的互动呢

王海君:我也研究过这一点的,我怕幼儿指不到,也怕幼儿会更紧张,反而什么也不愿意说。

李萃颖:对于这堂课我没有多的话说,这是我们的起步点,我们的教师都在认真的看课、听课、评课。我们的专家也对我们有最直接指导、帮忙。我们的上课教师不要背包袱,你是展示青杠实验小学幼儿园的真实状况。因为不论是谁上课,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不一样的缺陷。

姚主任:我认为,在教师上课时,应当围绕目标来上课。你的教学目标中有一个目标是教育幼儿仔细看图,培养幼儿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在活动中,你是用的什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的。

于洋:教育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情节的这个目标,孩子要怎样讲,如何表达,你又如何引导我认为只要孩子敢大胆讲述就能够了。我们的目标定的是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及策略,不要跑题,也不要拔高要求。另外,主持人应梳理问题,合并问题,把主要问题找到后再集中解决。首先应当明白什么互动。本课哪些地方体现了师幼互动要找活动的闪光点,为什么是闪光点,哪些地方是闪光点要研究出来。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该如何改善,主持人必须要把程序方法理顺,把如何实现师幼互动的策略找出来就能够了。

姚主任:每次教研的环节不必须要一样。本次是现场活动,你们研究的课题又是如何在课堂中实现有效的师幼互动,跟我们研究的课题大相径庭,就不必和我们的模式一样,能够变化,不必须也是修改案例,只要找出师幼互动的策略就能够了。

于洋:平行互动及与材料互动在本次活动中未能体现,小组间应让幼儿互相鼓励,要多请娃娃说话,让孩子大胆发言,有所感受。

李萃颖:这堂课也有许多闪光点,比如教学环节设置就比较合理,能充分地把目标在每个环节里体现出来。

陈杰:王教师敢于挑战自我,大胆地上研究课,这一点就值得充分的肯定。王教师的教具制作十分美,也比较实用。看得出是花了很多心思,在课堂上,教具也是发挥了充分的作用的。

董晶:王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富有亲和力,让幼儿敢于发言并踊跃地想发言,这就是闪光点,这就值得我们学习。

陈丹:王教师的课堂组织严谨,环节清晰。

王海君:十分感激各位教师和两位专家的指导,我们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注意这些问题。

七、主持人李萃颖对参研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提议进行梳理并进行小结。

幼儿园大班教研活动记录 篇5

2008年1 月 8日

第19 周星期二

地点:大班组

召集人:施淑怿

缺席教师及原因:无

活动内容:

研讨大班第一学期质量调研情况

活动目的:商量大班阶段组幼儿质量调研的各项内容和要求

活动记录:

组长:本学期即将接近尾声,为了解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情况,我们在下周对全部幼儿进行质量调研。

质量调研分十项内容,分两个层次,具体要求如下:

1、儿歌:

第一层(3星):能独立完整、大声、表情自然地念儿歌。

第二层(2星):在老师的提醒下,能念儿歌

2、歌表演:

第一层(3星):能独立完整、大方地演唱歌曲并表演。

第二层(2星):在老师的引导下大方地演唱歌曲并表演。

3、故事:

第一层(3星):能连贯地复述故事的内容,口齿清楚,表情自然。第二层(2星):在老师的提醒下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4、节奏:

第一层(3星):能正确学拍节奏。

第二层(2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初步学拍节奏。

5、英语:

第一层(3星):老师说的英语单词,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第二层(2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做相应的动作。

6、数学:

第一层(3星):能正确地进行6以内的看图列式并计算。

第二层(2星):能正确地进行6以内的看图列式并计算。

7、绘画:

第一层(3星):能绘画出锻炼身体的各种姿态并合理安排好画面。

第二层(2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绘画出锻炼身体的姿态。

8、泥工:

第一层(3星):能动作协调捏出两种不同的作品呈现。

第二层(2星):愿意玩泥工,有作品呈现。

9、纸工:

第一层(3星):能折剪出三种不同的物体和图案。

第二层(2星):能完成所指定的作品。

10、阅读认字:

第一层(3星):能熟练地阅读规定的内容(15以上)。

第二层(2星):有部分字不认识。

11、益智拼图

第一层(3星):能大胆想象拼图三种以上,并能记录表达。

第二层(2星):能大胆想象拼图两种以上,并能记录表达。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篇6

时间

2020年4月20日

地点

多功能厅

主持人

吴芳芳

中心议题

《如何帮助幼儿提高某种自理行为》

中心发言人

吴芳芳

活动目标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可以用谈话的方式,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

活动准备

参加人员

主持人:上个月我们针对《如何帮助幼儿养成某种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方法》开展了研讨,各班的教师都有所收获。这个月我们将延续三月份的主题对《如何帮助幼儿提高某种自理行为》进行深入研讨。研讨之前我们首先了解生活自理的含义,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周水婷老师: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石燕静老师:我们可以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小视频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主持人:我们要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意识,可以用谈话的方式,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巧,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他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步对他们提高要求。那我们在教育与引导孩子生活自理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冯萍老师: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陈月琴老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再如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我们就可以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余建英老师: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李娟老师: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孩子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武文丹老师:家园共同合作培养幼儿提高自理能力。首先,我们要让家长了解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重要性。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段布置一些小任务,要求家长督促幼儿去完成。比如:小班幼儿教师可以要求幼儿每天起床自己穿脱鞋子,中班幼儿可以要求自己脱裤子与外套睡觉,大班幼儿可以要求他们每天晚饭后帮助妈妈收拾碗筷,擦桌子等。这些小任务我们在幼儿园中孩子们也是在学习的,现在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合作,它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加的好。如果单方面就幼儿园老师要求幼儿自己穿鞋、穿衣服,而在家都是父母帮忙完成,那幼儿的学习速度会很慢,在幼儿园孩子还会出现依懒性。

主持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将它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今天的研讨老师们总结出五种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5.家园共同合作培养幼儿提高自理能力。

效果简评及反思:

幼儿园教研会议记录 篇7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一般都有一个活动计划。在活动之前, 教师可以预先了解本次教研活动的重点以及讨论的话题, 对要研究的问题一定有所了解:这是哪一类的问题, 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有没有遇到过, 能不能分析, 能解释其中的哪一点, 还有哪些疑虑, 对这一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1.知识准备——寻求理论支持

沙龙活动是一个互动式的活动, 只有贮存大量的知识才能在互动的过程中有所讲, 有所议。因此, 在参加活动之前, 我利用上网查询以及幼教杂志的学习了解其他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的一些好的做法以及一些理论、概念性的内容。在活动过程中, 寻求到了理论的支持。

2.问题准备——寻求解决途径

带着问题学习是作为“研究型“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在问题的研讨、碰撞中才能擦出智慧的火花, 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沙龙活动前, 我针对区域活动中的困惑进行了简单的整理, 在互动的过程中将问题交给大家共同商讨、切磋。在集体的智慧和本园“专家”的评点下, 问题迎刃而解, 为自己开展区域活动明确了方向。

二、活动中——勤于参与

在教研活动中, 不同思想观点的相互碰撞, 常常会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有时还会迸发出奇妙的灵感。这对教师开拓思路、转变观念很有帮助。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 积极、有效地参与其中。

1.整理需要

人有生存的需要, 有求知的需要……在教研活动中, 及时地整理需要也是教师实现自我提升的过程。在教研活动中, 教师可以边听、边看、边思考;在研讨和观摩的过程中, 教师获得了学习的需要;在教研活动中, 大家畅所欲言, 交换看法……但是, 由于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有所不同, 教师所表达的观点和内容就难免有好坏之分。作为参与活动的教师, 要汲取精华, 弃其糟粕, 整理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 对学习活动的内容进行整理, 能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和实践中。

2.仔细聆听

首先听清、听懂主持人的开场白, 这里面往往包含着很多重要的信息。再听教师们的发言, 听听大家的理解、认识, 与自己有何不同, 说不定哪位老师的某句话, 就能点开自己的“疑点”, 使自己产生“顿悟”。同时, 还要思考谁的观点更科学, 更能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 并问一问为什么, 弄清这样做的理由、依据是什么, 这样自己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才能灵活地处理所遇到的类似问题。

3.适时提问

活动之中, 大家的谈话还没有解开自己的疑惑, 就要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 并积极参与讨论。其实, 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 我们也经常看到教师们在观摩、分析、研讨甚至在闲聊中获得一个又一个金点子, 得到一个又一个启示。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是给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引导教师们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同行商讨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研活动研讨会上, 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 主动与老师们交谈, 向大家请教, 同事之间面对面地讨论辨析, 你一言我一语使问题越辩越明。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谈出来, 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肯定, 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大鼓舞, 更重要的是使自己有价值的内隐思想外化和明朗。这样参与研究的每个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通过真诚地对话与交流, 集体的互动, 每个人都能从多角度多层面看问题。

4.及时反思

波斯纳提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 是指行为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 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在教研活动中, 只有结合自身进行思考, 及时的进行反思, 才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例如, 在幼儿园优质课的教研活动中, 在参与听课的过程中, 我发现许多老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 在追求过程趣味性和完整性的过程时, 忽略了材料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如小班活动《瓶和盖》的设计过程中有这么一个环节, 师生拿着瓶子玩举瓶盖游戏。当孩子拿到瓶子后, 幼儿对瓶子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在游戏的过程中, 出现了孩子注意力分散的现象——自己玩起了瓶子, 由于此环节的疏忽, 对活动了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还有就是在展示作品时忽视了便于检查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在观摩学习的过程中, 我对自己设计的教案进行了及时的反思。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点来设计每个环节, 在展示作品时采取面向全体和便于检查的形式。如在请幼儿送图形宝宝的过程中, 原来设计的环节是送到教师制作的纸盒房子中, 现调整为粘贴到“版面”设计的房子中。两者的差距就是一面向全体, 二便于检查, 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都发挥了很好的教育功能。

因此, 在教研活动中, 及时地进行反思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润滑剂”。有效的反思能帮助教师明晰内容, 磨练并形成自主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 凸显与众不同的个性化与人性化特质。

5.付诸实践

在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在交流互动、沟通分享的过程中学习和汲取了知识, 在听取意见, 捕捉问题, 探询规律的过程中获得了经验。如何将知识和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呢?付诸实践是检验的最好途径。例如, 在我园游戏观摩活动中, 大家发现有一个班级的银行游戏的开展比较具有特色。它改变了游戏中传统的消费去银行取钱的方法, 改用现在银行中“刷卡消费”的方法, 并且设计了银行消费卡, 在游戏中鼓励幼儿劳动赚钱, 赚钱后才能消费。在游戏的过程中, 幼儿在赚钱和消费的过程中玩的“不亦乐乎”。看到这个好方法, 好多教师心里也跃跃欲试。但是, 由于幼儿年龄的差异, 能否在自己班级将经验推广, 许多教师付诸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 大家又进行了经验的调整和改进, 制定出了适合自己班级操作的“刷卡消费”的游戏内容。

三、活动后——善于消化

在幼儿园教研活动中, 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是搭建平台的主框架, 在活动中大家畅所欲言, 交换看法, 共同讨论, 扩展自己省思的层面。在活动中, 大家吸收了大量的知识和内容。如我园小班的沙龙活动“幼儿道德品德教育”有品德教育的内容、品德教育的方法、品德教育的故事等, 组织形式也非常丰富, 有教师介绍, 情景剧、故事讲述, 参与方式有个人和团队等。在活动中, 教师要贮存和记忆的知识量非常得多。

教师要善于在活动后, 对所学习的内容要善于消化, 将其转化为内在的知识积累, 成为实施教育过程中有益的部分。在活动后, 及时整理笔记是消化吸收的好方法。通过对笔记的整理, 一方面, 对本次教研活动能作一次全面的回顾, 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另一方面, 对活动内容进行了再次的消化。

以专题教研为契机创设幼儿园文化 篇8

一、钻研早期阅读的集体教学活动

2013年春天起,我园开展了语言领域的一课三研,园长从集体活动入手,组织教师读《幼儿园语言教育》一书,深入学习语言教育的内容、特点、策略,从理论上帮助新手教师掌握基本知识,同时展开几轮试教,通过实践积累教学经验和操作智慧。一学期下来,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个人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园所整体保教水平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并且不断向着“人人读,天天看”的目标继续迈进。

下面以我园中班罗教师的叙述为线索,讲述她在阅读活动中的成长故事:

最初园长主持教研会,每个人负责交流一部分内容,主要参考《幼儿园语言教育》这本书,周园长问了我一个问题,“语言活动有哪几种类型”,真的把我难住了,确实不清楚。带着问题学习,我觉得很有收获,比空洞地学资料好多了!我还写了教育笔记,摘抄重要内容,也有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园长每周都看我们的教育笔记,和我谈心答疑解惑,有时候在本子里留言批注。

我这学期教中班,看了彭懿老师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我选择了绘本《逃家小兔》,由于没有大书,所以需要多媒体作为支持,园长为我把关教案的初稿,从说课、教具准备到设备调试都帮助我,接下来开始第一轮试教,园里每天上午都有观摩,我排在了周四,空班的老师都来听,有点紧张,看完以后她们提出意见和想法。园长主持,有时候中心的教育主管也会参加,通过头脑风暴,引发更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轮结束以后,我重新修改活动方案、调整活动环节,然后再观摩一遍,这样的教研活动对我的触动很大,能让我发现自己真正的不足。最开始,我有点担心,怕别人批评,但后来发现,大家都是针对活动提出想法,并没有批评我什么,心里也就踏实了,也不会觉得没面子。

笔者观摩了罗老师的两次执教过程和研讨活动,第一次执教主要在活动环节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二次她已经能够比较好地运用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教学策略了,包括组织幼儿谈论相关的生活经验,讨论故事情节,创编等,师幼互动上既有提问、反馈,也有解释、示范,营造了自然、轻松、愉悦、充满爱的学习氛围。透过老师们的讨论,反映出的是幼儿园阅读活动的共性问题,下面用表格的形式将常见的问题和调整策略进行梳理。

二、让环境成为一本会说话的书

在幼儿园,除了教师组织的集体阅读活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就是阅读区的个别学习和小组活动。孩子们非常喜欢区角活动,因为他们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看自己喜欢的书,说自己想说的话,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合作。

我园阅读区的创设除了考虑明亮、温馨、安静等基本原则之外,更体现出了整体的层次性,即各年龄阶段的侧重点不同,充分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阅读与书写准备”部分的目标进行阅读区的环境创设。

托班宝宝以动手操作为主要活动特征,因此庞老师在阅读区投放了一些可以“玩”的书,如结合“水果”主题设计了“拉拉书”,将图书卡片放在盒子里,宝宝拉一拉绳子,水果图片就出来了,既可以指认命名,还可以培养阅读兴趣。还有好玩的“骰子书”,在盒子的六个面上贴上不同的图片,宝宝在抛接的玩耍中,了解小动物与食物的对应关系。

小班的阅读区除了图书之外,还为孩子提供了一些小手偶、头饰等,便于幼儿在利用它们进行角色对话和短句讲述,特别是一些与小动物有关的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有的班级利用废旧盒子为背景,制作了连环讲述的提示板,或者根据故事内容制作有关的迷宫游戏,适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要。

中班的阅读区则更多地表现出社会性,因为中班幼儿有了交往、结伴的需求,尤其是下学期。有的班级在阅读区增设了“图书馆”,孩子们轮流当图书管理员,要看书的孩子需要填表,进行借阅登记,这里既有对书写能力的锻炼,也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有的班级增设了“图书医院”,将安全剪刀、双面胶、固体胶等物品有序摆放,设置一个专门放破损图书的小筐,每天区角活动的时候就会有孩子到“图书医院”里修修补补,既培养了幼儿爱护图书的习惯,又锻炼孩子使用工具的能力。

大班的阅读区更加多元与丰富,除了图书之外,有的还与表演区、角色区相结合,例如“京京剧场”,投放了跟故事角色有关的衣服、饰物、背景物,满足幼儿表演的欲望。此外,有很多孩子自己制作的小图书,并且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例如,在开展“我是哥哥姐姐”的主题时,孩子们用自己的照片做了“我的成长书”,开展“生命的奥秘”主题时,发动家长的力量,分别用简笔画、查找的资料,制作了“恐龙书”、“植物书”、“花儿书”等等。此外,大班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成长周记”,每周孩子讲述,爸爸妈妈帮孩子记录一篇周记,张贴在固定的版面,形成一道独特的阅读风景,这也是幼小衔接的一部分内容。

走进每个班级的活动室,都能够发现和感受到教师在创设区域时的精思妙想,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操作、学习特点创设环境,并且最大程度地将教育活动与区域学习相互渗透与融合,充分尊重幼儿,不仅仅是简单地投放一些图书,把工作做到实处。

三、多种形式的书屋阅读活动

除了以上所说的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之外,幼儿园有独立的图书阅览室——京狮书屋,它是打造幼儿园阅读文化的重要标志。书屋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静、明亮的读书空间,并且各个年龄的孩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适合的图书。书屋内的图书按照颜色标记进行区分,投放不同年龄层次的绘本、儿童图书,既能满足幼儿的阅读需要,又能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我园还创造性地开展了混龄活动,以“大带小”的形式引导孩子到书屋开展阅读活动。

书屋资源不仅对孩子开放,我园还真诚地邀请家长走进书屋,当孩子的“故事天使”,满足家长想组织孩子们活动的欲望,给家长提供“绘本沙龙”的场地,鼓励家长畅所欲言,互相交流。例如,有的家长根据自身职业特点选择活动素材,“警察爸爸”带领孩子们阅读有推理性质的故事,“消防员爸爸”结合绘本带领孩子们了解消防常识。通过这个活动家长能体验到带十几个孩子阅读的妙趣,能够深刻体会到阅读对亲子情感的促进作用,还学会了和孩子有效互动的方法。

书屋内还有一个“京狮小舞台”,定期举办亲子儿童剧的创作和表演,进一步激发家长作为教育者的力量和智慧,教师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研读剧本,理解角色对话和性格,家长非常重视和孩子一起展示的机会,从工作中抽出时间留给孩子,一起排练,最后在舞台上展示和演出。通过这个过程,家长更了解孩子的发展和能力,在和孩子交流对话中增进了亲子感情,给孩子上了宝贵的一课。

四、好书共享,全园阅读

每学期我园向园长、业务园长推荐与管理有关的图书,在每月一次的园长会上进行交流,有时候还会举办沙龙,园长结合实际工作撰写了论文,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文章并参加市区管理论文比赛,取得了多项一等奖。同时也给教师列出书单,出资为教师购买图书,在业务学习的教研时间通过领读领奖、演讲比赛、座谈等形式进行。

我园还在幼儿园的宣传栏推出了“好书共享”宣传栏,向教师、家长、孩子推荐图书,并且将教师的阅读心得、家长的读书体会、孩子的童言稚语进行摘抄,整理成“上榜理由”,张贴在园所门口,让每一个经过幼儿园的家长和孩子都能感受到浓浓的书香氛围。

以上是对这两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进行的回顾,漫步京狮·青阳路幼儿园,推开一扇活动室的门,阳光洒满地垫,五六个孩子围坐在老师身边,翻看精美的图书,倾听温柔的话语,大方自信地表达,其乐融融,欢歌笑语,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享受到的是阅读的快乐,收获的是金色的童年。

上一篇:薪酬专员转正报告下一篇:一年级下册语文《动物儿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