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发展对策(精选8篇)
敦煌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其旅游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具有发展城市旅游的良好条件,但在认识和方向上需要进一步论证和研究,通过对敦煌发展城市旅游的条件、限制因素的分析,提出发展城市旅游的措施。
关键词:敦煌;城市旅游;市场;基础
悠久历史孕育了敦煌灿烂的古代文化,遍地的文物遗迹、浩繁的典籍文献、精美的石窟艺术、神秘的奇山异水,其独特的文化资源吸引了无数的文人浪客来到这里。
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也因此越来越突出。
旅游离不开城市,现代旅游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且是城市化的产物。
在经济发达和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群落比较密集的地带,已经形成了不同规模的城市旅游圈(带),旅游开始“城市化”。
从整体来看,现在多数城市只凭借一些旅游景点而不是以城市整体作为城市旅游吸引物,城市旅游业尚未朝着规模化方向发展。
但是,独特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及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共同构建了敦煌深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为其发展城市旅游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发展城市旅游的资源与市场基础
(一)资源基础
由于城市独特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交通和资源因素,成为对旅游者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消费地和集散地,同时也是旅游客源的重要输出中心和带动周边旅游发展的辅助中心。
敦煌拥有的名胜古迹有世界人类遗产莫高窟和鸣沙山一月牙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玉门关、阳关、汉长城、白马塔、雅丹地貌、渥洼池等丝绸之路旅游精华。
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
1986年被国务院命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敦煌城市旅游形象定位为神秘飞天、大漠奇观。
敦煌目前已初具产业规模,形成了以城市为基础、以特色旅游产品为主导的良性发展格局,先后推出了草原、沙漠、森林、民族风情、文化遗迹等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吸引了海内外大量游客,将逐渐成为中国21世纪旅游重要基地。
(二)市场基础
敦煌市坚持旅游立市战略,打造敦煌旅游的品牌形象,旅游指标不断攀升。
1980年旅游收入只有27.6万元,旅游收入即达到1.6亿元。
,全市接待游客8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34亿元。
,敦煌市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旅游收入达3.9亿元,占全市GDP的18%,旅游业成为当地一大支柱产业。
城市旅游已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并进一步促进了城市地位的确立与发展。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区位与交通瓶颈
敦煌区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
但是同其他沿海城市比较,基础薄弱,经济增长活力不足,属于欠发达地区。
城市交通成为现代城市血脉经络与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的一环,地理位置对于城市发展旅游业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这是影响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因素之一。
敦煌市由于交通问题使众多的旅游者望而却步,如果把交通喻为一个地区的血脉,那么交通问题就成为制约敦煌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敦煌位于西北地区,可进入性有待进一步改善。
如果打破交通瓶颈,那么势必会使敦煌的旅游业发生巨变。
,敦煌铁路正式开通,标志着闻名天下的敦煌结束了飞天故里不通火车的历史。
尽管敦煌铁路的开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不便的现状,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二)城市空间结构松散,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状态
西北地区和沿海地区相比人口稀少,旅游景点也比较分散,这给旅游者的旅途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敦煌也不例外。
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敦煌的各个景区呈现“点多、线长、面广”的状态,所以,要彻底了解敦煌要比其他城市花费更多的时间。
从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和游览组织角度出发,确定了敦煌“一中心、二组团、三走廊”的旅游空间结构,即以敦煌国际旅游城为中心,依托敦煌市东部的文化遗产组团和西部的地质遗产组团,打造汉唐文化走廊(丝绸之路南线)、大汉文化走廊(丝绸之路北线)和自然遗产走廊三条主题线路。
从旅游线路的有效结合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时间的利用率。
减少由于空间结构的松散而引起的旅游满意度问题。
(三)旅游经营单一,缺乏龙头企业
所谓龙头企业是指产业化链条上与市场衔接最紧密、起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具有开拓市场、提供服务的综合功能,是推进旅游产业化的关键和核心。
敦煌市旅游企业发展基础较差、经营方式单一,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规模小、诚信度低、缺乏成长性等诸多问题。
旅游企业应打破竞争界限,实现多种形式的联合与置换,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同样的外部环境,共同的发展目标以及处于同一区域,能使大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各个旅游企业应树立合作观念,形成合力,推动敦煌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政府部门要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扶持旅游龙头企业,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力争突破服务业的瓶颈制约。
三、发展城市旅游的措施
(一)统筹区内发展,提高城市外向度
建立对外商业窗口和路径,使城市产业经济跨入更大的甚至是全球的市场空间,从而通过国际化输入输出使商业价值获得快速增长。
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启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城市运营仍然处于方兴未艾的状态。
国外的城市发展历程和世界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城市只有以国际化视野和城市运营的手段进行规划开发,才有可能在中国特有的形势下创造出城市独特的竞争力,从而以良好的规划设计、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立足于世界旅游业之林。
城市旅游产品是旅游经营者和管理者依托城市资源、设施和环境开发的特殊产品。
敦煌的城市旅游产品可分为城市观光旅游产品、城市度假旅游产品、城市专项旅游产品等。
(二)新元素以小搏大
新元素、新符号往往更能突出城市形象。
上海承办APEC会议、申博成功、F1赛道的建设,均使上海这个“国际、现代、潮流和活力”的城市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世界的焦点。
大连街头漂亮的女骑警,也能让世人津津乐道一番。
充满活力与创意的新元素在城市品牌塑造中通常起到以小搏大、事半功倍的奇效。
然而,好多城市在“不求最好,但求最大”的意识里“打造”了很多不伦不类的地区最大、全国最大的所谓大手笔,浪费了大量财力却成为蹩脚的永远屹立的城市“丰碑”。
除了硬性的工程还有软性的项目,此起彼伏的节日大都是跟风之作,例如,全国有20多个城市在搞风筝节和冰雪节。
敦煌市本身地理位置不佳,而且敦煌市的地理面积和人口在发展城市旅游的硬性条件中都是不具最优条件的,这给敦煌发展城市旅游带来了一定的劣势。
敦煌市应在自身资源基础之上推出有特色风格的营销策略,能够使敦煌在短时间内成为民众谈论的焦点,并能形成良好的口碑,达到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好客度的目的。
(三)提高城市导游职业修养
处在旅游服务工作第一线的导游员是导游工作的主体。
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也需要这些人员的维护与推广。
随着旅游业的大发展及人才市场的成熟,导游将成为一种崭新的工种,导游人员将成为一支文化产业队伍。
敦煌在对导游的职业培训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科学定位导游职业,强化服务意识,使导游人员保持一颗平常心,在旅游者面前显示出良好的精神面貌。
二是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提升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对他们的管理逐步由行政方式的管理转变为行业方式、市场方式的管理。
建立导游公司和导游员协会是敦煌在发展中可以着重考虑的一点。
随着旅游热度的提升,敦煌市对导游人员的需求量还会逐年增大,在旅游发展规划中,应针对当地旅游者的数量、国别和类型,对导游人员的数量、素质和语种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目标和测试,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
(四)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生态环境脆弱,这是敦煌发展旅游业的瓶颈之一。
现在国家管理部门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对敦煌发展旅游业的限制,所以,敦煌市旅游局一直在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治理。
城市周边的用水治理工程,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城市的垃圾排放已经通过了正确的处理渠道,对城市的污染下降了很多。
敦煌市近年来大力加强天然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设周边防护林、农田林网,全面实施城市绿化工程,使全市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鉴于敦煌地处沙漠戈壁环围之中,饱受风沙危害。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敦煌市提出了“封滩育林、保护植被、因害设防、镶边堵口、发展果园、配套林网”的工作方针。
近年来,重点对黑山嘴、吴家沙窝等12个风沙口进行综合治理,对缺口断带的周边防护林和农田林网进行补植和更新,坚决制止毁林开荒。
这一系列措施的坚持执行,相信敦煌市在未来的若干年后的生态环境会有全新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范能船,朱海森.城市旅游学[M].上海:百家出版社,.
[2] 吴志强,吴承照.城市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俞晟.城市旅游与城市游憩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王兴斌.旅游产业规划指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 我国沿海开放城市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1.1 指标体系
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概念, 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既有可见因素;又有不可见因素, 既有容易量化的因素, 又有难以量化的因素。对此, 众多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城市旅游活动高度依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城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以及科教文卫等社会因素, 而旅游行业规模以及旅游业绩效直接反映城市旅游的发展水平, 旅游观赏、购物、会展等吸引力因素是驱动旅游者不断前往的根本动力。因此, 本文用5大类28个具体指标构建城市旅游发展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表1) 。
1.2 数据来源
会展数量来源于中国会展网 (http://www.expo-china.com/) , 查询期为200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空气质量优良率=查询期内空气质量为优和良的天数÷查询期总天数×100%。查询期从2008年4月1日至12月31日, 共246d。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资料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网”天气质量查询[3]。其它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旅游年鉴》、直辖市、副省级市、省会城市、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2007年《统计资料汇编》。
1.3 数据标准化
为了避免指标量纲的不一致影响评价结果, 本文采用公式 (1) 进行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
undefined
式中, Cij表示第i类指标中的第j个指标数据, Cij′为无量纲化后的Cij标准值。
1.3 评价模型
本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两个层次的指标权重。首先, 将标准化后各指标数据输入SPSS13.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得到各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以及累计方差贡献率。取特征值大于1, 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0%时的公因子来代表各个原始指标;并将此时的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 加权计算得到第二层次各指标的得分 (B) 。再用公式2—4计算各城市旅游发展潜力评价值 (A) :
undefined
式中, Bij为第i类指标第j个城市的综合得分, E (Bij) 为i类指标中综合得分的平均值, σi 为第i个指标的标准差, Wi为第i类指标权重, Bi为第i类指标得分, Aj为第j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潜力得分。
2 我国沿海开放城市旅游发展潜力层次分析
按照上面的方法和模型计算出各综合经济实力B1、旅游业发展水平B2、基础设施B3、生态环境B4、科教文卫B5的得分以及总分A (表2) 。上海和广州各项指标得分均分列第一、二位。天津、宁波、青岛、大连排位靠前, 连云港、湛江、北海排位靠后。作者将各城市旅游发展潜力综合得分减去中值, 高于均值的城市有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和广州, 其他城市低于均值 (图1) ;再以各城市旅游发展潜力指标得分作为新变量, 利用欧式距离系数进行 Q型逐步聚类分析, 采用组间连接法得到聚类谱系图 (图略) 。结果显示, 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旅游发展潜力可划分为5个层次 (表3) , 综合分析这5个层次又可以将它们具体分为四大集团。上海和广州得分在2.8分以上, 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处于第一集团。天津、宁波、青岛、大连得分在1.4—2分之间, 发展潜力较大, 处于第二集团。烟台、温州、福州、秦皇岛和南通得分在0.5—1.1之间, 发展潜力较弱, 处于第三集团。连云港、湛江、北海得分在0.3分以下, 发展潜力最弱, 处于第四集团。
3 我国沿海开放城市旅游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3.1 加强城市资源的整合, 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沿海各开放各城市的旅游发展潜力综合得分有高有低, 在短期内不容易发生位置上的变化。各城市应居安思危, 加强城市资源的整合;优先进行旅游资源及产品的整合, 开发有城市地方特色、国际水准的旅游拳头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继续拓展城市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 增强城市旅游产业的辐射力;创新城市旅游营销战略, 增强市场营销力度, 面向海内外, 树立良好的城市旅游形象, 塑造品牌忠诚度, 推动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3.2 加强区域联动, 建设一体化旅游发展机制
沿海开放城市大多具备较好的经济、旅游、环境、设施和社会文化条件, 旅游业发展潜力较强, 对周围地区的旅游具有一定带头和拉动作用。各城市所处的地区条件不同, 但都应该加强区域内的合作, 构建有效地一体化旅游发展合作机制, 共同开拓市场, 增强区域吸引力;依托空间区位, 合理布局城市间的旅游资源, 开发城市间旅游线路。
3.3 挖掘旅游资源文化内涵,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各城市要注重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是构筑旅游产品差异性和垄断性的基础, 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其他社会经济条件等保健因素不变的情况下, 文化因素是重要的激励因素, 它吸引着旅游者不断前往, 推动着地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此外, 各城市要以多元化的投资加强基础设施的支撑力度。旅游业发展高度依托于交通运输、市政设施、环保等基础设施, 其投资额大, 回报期长, 只依靠市政府的投入显然是不够的, 必须通过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 向多元化投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蒂芬.佩吉, 保罗.布伦特等.现代旅游管理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273-283.
[2]Gooroochurn, Sugiyarto.Competitiveness Indicators in the Travel and TourismIndustry[J].Tourism Economics, 2005, 11 (1) ∶25-46.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探索中国式城市公用事业发展之路
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增加,我国对世贸成员方在各方面体现最优惠待遇和透明度原则,使外来资本及外来的管理模式对我国形成了更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为我国公用事业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新的理念。在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巾,我们也应该树立开放的经营思想,用城市经营理念去开发城市公用事业。应该将城市看作一种资产,城市经济从本质上讲属于一种商品,它是国家最大的有形资产,完全可以运用市场的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与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及相关的延伸资本(如路、桥的冠名权)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最大限度的盘活存量、吸引增量,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建市场化之路,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和自我增值。这样,公用设施就不再是单纯的建设,而主要在经营。可以将市场经济巾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经营主体、经营方式等多种要素引入城市建设,把城市建设推向市场。为了达到这一日的,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途径。
1、认真贯彻党的关于我国城市公用事业的政策,推进公用事业的市场化。积极引入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扩大融资渠道,大力支持各种经济类型在公用事业的尝试和发展。即一切有利于公用事业发展的资金、一切有利于公用事业发展的经营方式都要敢用、善用。
2、探索各种资本进入公用事业的营运模式。随着我国公用事业进入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全国各地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民间资木、外来资本进入公用事业的纤营模式。其中不乏成功的范例,例如上淘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项目,四川邛崃自来水公司项目都是采用BOT(建设一运营一移交)模式取得成功;又如四川邛崃的天然气项目采用TOT(移交—运营一移交)的经营方式;PPP(公众、私人、合作)经营方式;以及中外合资(如法国昭和水公司和奉贤自来水第三水厂合资成立上海首家中外合作昭合自来水公司)、直接并购(如威望迪和天津市合作兴建的天津凌庄水厂)以及纯民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各地应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的方式引进资金,引入先进的经营方式发展当地公用事业。
3、对于按国有国营方式经营的公用事业单位要促使其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彻底将企业与政府脱开,让企业真正成为经营的独立法人。这样不但能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能促进企业真正进入市场,了解供求变化、把握市场运行规律,以谋求企业发展。
二、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企业监管制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化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研究政府对公用事业的监管方法,对保证公用行业的良性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1、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在我国,政府监管仍是人们不断探索的新课题。建立统一的监管机构,彻底割断原有的政企关系,仗监管机构致力于监管活动,便于配备和培养高素质的监管人员,便于研究探索各类监管措施和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对各行业,各单位执行统一的监管政策,这在公用事业市场化的初期是非常重要的。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特许经营制度。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各地应结合自身情况制订可行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特许经营制度。市场准入和特许经营应规范进入条件、进入程度、经营责任及经营保障,这样既能保障公共利益,又能保障投资经营者的利益,才有利于公用事业在一个良性状态下发展。有了法规、制度,政府监管就有了依据,竞争就有了公平的环境,经营就有了规范。
3、加强对监管方法的研究,探索适应中国的监管方法。首先,应完善价格听证会制度。对公用品价格的监管是监管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我国在1998年颁布了《价格法》,建立了听证会制度,由企业、消费者、各利益集团在听证会上表达自己意见,政府在此基础上确定价格。应该说价格听证会制度是价格监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措施。在听证时,应解决诸如那些公用品价格要听证,那些人或企业、或团体参加听证,如何保证企业真实信息的披露、价格确定的依据、政府定价原则(听证结果对政府定价的影响)等问题,也就是规范听证行为。其次,政府要注重公用事业对社会安全影响的监管。由于公共产品的基础性和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性,使其生产的正常与否往往会影响社会安全。比如2003年上半年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停电事件,对社会经济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又如国内某地发生的有人向自来水厂投毒事件,对当地人民的生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又如企业的排污又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等等。因而关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监管对经济发达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地区尤为重要。再次,加强对公共产品质量、服务、安全的监管是政府监管的新领域。除了关注公用产品的价格,更要关注这个价格下所提供的公用产品的质量。比如在低廉的价格下提供不卫生的自来水,就冲击了价格监管的意义。由于这类企业的自然垄断性质,因而对其服务质量监管,对于公用品使用安全性的监管同样的重要。随着公众对公用品数量、质量、服务、安全性等方面要求的提高,这方面的监管愈来愈占有重要地位。
三、统一、协调、经济地建设城市公用设施
1、在城市公用设施建设中要统筹规划,均衡发展,适当超前。要从城市发展的全局出发,制订城市公用设施的发展规划,要组织协调公用行业各个部门的建设行为,消除瓶颈现象,也要避免个别设施的超常建设。同时,规划建设时要比缄市发展适当超前,留有发展余地和改造空间。
2、应组织建设城市公用的地下管网通道,避免通道的重复建设和相互干扰。可以成立城市地下管网通道管理公司,专门负责对地下公用管网通道的建设。公用事业各管网(水、电、电信、天然气、煤气等)均付费使用,既能节约建设费用,又便于统一管理,还有利于维护缄市的公共环境。
摘 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 乡村旅游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功能,在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城乡互动的一种有效模式。研究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不仅是对重庆统筹城乡发展格局的有益补充,也是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对策
一、重庆乡村旅游资源基础及市场规模
乡村旅游是一种以传统的农业经济和乡村资源为基础,以城市居民为巨大潜在市场,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欲望为目的的旅游产品。传统的农业资源借助这种产品能够实现更高的附加值。重庆自古就是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之地,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底蕴和社会人文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从田园风光、乡村聚落、乡村建筑到农耕文化、民风民俗、节庆文化;从农业观光到农产品品尝、购物;从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化高效农业等等,均有可开发的旅游资源和旅游景观,为重庆乡村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重庆具有区别意识的乡村旅游自2000年才开始自主发展,现已具有一定的规模。2006年,重庆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总人数达1676万人次,占全市国内旅游接待人次数的24.69%,实现直接旅游总收入9.3亿元。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旅游景区(点)数2470个,客房数总量74208张床位;全市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单位共12个;直接吸纳农民就业人数5.3万人,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12万人;到2010年,全市旅游农业游客总量将达到185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1%,预计约占当年全市国内旅游总人次的18.5%,重庆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二、重庆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
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强大的综合带动、文化交流、信息流通和辐射功能,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目前,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大致有五种:(1)农家乐及乡村饭店发展模式。重庆乡村旅游发展主要以农家乐作为载体,全市的“农家乐”数量已多达3650余个,年接待游客量达到1000余万人次,占重庆乡村旅游旅游收入的85%左右。此外,还有部分乡村饭店在传统农家乐基础上发展起来,主要分布在“一小时经济圈”区域。(2)生态及高科技农业园模式。该模式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发展势头良好,是重庆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模式。主要分布于重庆市现代农业园区(渝北)、重庆生态农业科技产业示范区(北碚)、重庆市农业科技博物馆、巴南区百里生态农业经济长廊、万州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园等。(3)森林公园模式。该模式是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原始形态。主要分布于南岸区南山、沙坪坝歌乐山、北碚缙云山、江津四面山、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武隆仙女山森林公园等。(4)古镇民俗节事模式。主要分布在各级历史文化古镇和民族风情村,如重庆美丽乡村嘉年华、土家族摆手舞节、垫江牡丹节、三峡柑桔节、永川茶竹文化节、北碚静观腊梅节等。(5)景区带动型模式。主要是指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把景区的部分服务功能剥离出来,吸纳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形成旅游景区和社区经济的互动发展。如南岸南山片区、长寿户片区、武隆仙女山片区、金佛山片区、东温泉片区等均属这种模式。重庆是拥有8.2万平方公里土地、3000多万人口的年轻直辖市,大城市与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目前,重庆发展乡村旅游面临着以下问题:(1)乡村旅游模式发展不平衡,配套功能服务产品不齐全。目前,除农家乐模式较为成熟外,其他乡村旅游模式如生态农业园、森林公园、民俗节事旅游等在产品规划、建设、包装、宣传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要。(2)乡村旅游产品档次较低,乡村核心文化挖掘不深入。很多乡村旅游产品无法反映农事农艺、乡村生活、乡土习俗、劳作体验等乡村核心文化内涵,更缺乏具有参与性、知识性、娱乐性,能充分展示“村野文化”的旅游活动内容。(3)乡村旅游产业效益不高,经济联动效应不明显。乡村旅游理应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源和加速器,但目前重庆市乡村旅游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还不高,所占比例偏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拉动作用不够充分。
三、重庆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首先,因地制宜地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市场导向配置资源,引导乡村旅游向优势地区集中。加强“一圈两翼”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分类指导和协调,架构“一环四走廊”的都市田园型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促进乡村旅游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渝西经济走廊”乡村旅游发展,加速推进渝东南“乌江画廊/武陵山区”新农村旅游,推进乡村旅游产品从“单一”向“个性化”转型,旅游经营从“单体”向“规模化”升级。
其次,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体验性内涵,创造差异化的特色品牌项目。充分利用乡村旅游主体行为上的参与性特点,在乡村田园风光景观意象和农耕文化意象突出的地方,开展生态型农业观光园,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体验农事之趣;针对乡村旅游文化层次上的高品位性特点,挖掘乡村民俗文化意象,设立民俗风情区,开展一系列游客参与性较强的民俗文化体验恬动。
第三,维护乡村景观的原真性,避免出现围城效应,确保重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旅游者参与乡村旅游活动,贪图乡村特有的乡土文化,他们所荷载的异域文化会与乡土文化产生互动过程,有时在很大程度上会诱发乡村固有文化的演化与变迁。这会破坏乡村的原真性意象,从而降低乡村吸引力,最终导致乡村旅游根基的动摇。因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来维护乡村特色景观的传统性和原真性;必须认真贯彻“开发与保护并重、开发服从保护”的旅游业发展方针,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走生态文明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冯淑华 沙 润: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例[J].地理研究,2007(5)
[2]龙茂兴 张河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J].旅游学刊, 2006(9)
2005-02-2
4一、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广义旅游交通是指以旅游、观光为目的的人、物、思想及信息的空间移动,它探讨的对象包括人、物、思想及信息。狭义旅游交通则将讨论对象限定在人或物,通常指为旅游者实现旅游,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以及目的地内进行游览再回到出发地,整个旅游活动过程所利用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总和,包括各种交通设施以及与之相应的一切旅途服务。旅游从本质上说包括旅行和游览两方面的内容。一般而言,旅行仅仅是手段,游览才是旅游者的真正目的,旅行是必须的,旅游交通也是必须的。这对旅游者而言,就意味着旅游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主观上的不必要和客观上的必须之间的矛盾。因此,为了增加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认同程度和满意度,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弱化该矛盾。
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在出行方式、目的地、路线的选择及出行链的构成等方面和其它目的的出行有着较大的不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及历史文化等原因,同样的观光出行方式会因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遍布全国。随着国民经济与旅游业的繁荣,我国加大对旅游交通的投入,改善了交通基础条件,为旅游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环境。常规旅游交通方式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4种。近20年来,一种既适于在山地、水域或山水相间的复杂地形区内应用,又能满足旅游者需求的交通方式——客运索道交通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迅速发展。客运索道交通已成为旅游地内主要交通方式和地区旅游交通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加之众多国际航空公司提供多条飞往中国的航线,为海外旅游者来华及国内旅游者提供了交通保证。
1、公路旅游交通
公路旅游交通是最普遍、最重要的短途运输方式,该方式所占比重高达66%—69%。其特点是灵活、方便,能深入到旅游点内部,短途旅行速度快,公路建设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但运载量小,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安全性能较差,排出的尾气对大气有污染。截至2003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180.98万公里,其中国道里程12.79万公里、省道22.34万公里、县道47.29万公里、乡道89.83万公里、专用公路8.73万公里,分别占公路总里程的7.1%、12.3%、26.1%、49.7%和4.8%。我国交通规划中公路主骨架包括总长约3.5万公里、纵贯东西和横穿国境南北的“五纵七横”12条,主要由高等级公路组成的国道主干线。“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确保在2007年全面建成,建成后可覆盖10多亿人口,东部地区平均30分钟上高速,中部地区平均1小时上高速,西部地区平均2小时上高速,全国所有省会城市、83%的5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和74%的20万以上城镇人口中等城市,以及机场、铁路枢纽,都将被高速公路网连接起来。
2、铁路旅游交通
自建国以来,我国铁路一直保持着较快发展的势头,是国内旅游者选用的主要交通方式。铁路旅游交通具有客运量大、票价低、受气候变化影响小、安全正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但也具有造价高、修筑工期长、受地区经济和地理条件限制等缺点。1997年4月1日,全国铁路开始第一次大提速,经过5次提速,目前已提速到160公里/小时,个别
区段达到200公里/小时以上。火车提速使旅途时间大大变短,随着铁路跨越式发展,铁路运行时间还有缩短的可能。
3、水路旅游交通
水路旅游交通是固定的水域或固定的航线上,使用船舶运载游客,或在船上沿途观光,或在一个到数个观光地停泊上岸观光游览的交通方式,具有经济、舒适、安全等优点,但速度慢、准时性差。
2003年,我国完成水路客运量1.7亿人,旅客周转量63亿人公里,在综合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分别为1.08%和0.46%:水路客运平均运距36.8公里。到2010年,全国水运主通道总体布局规划是发展“两纵三横”共5条水运主通道:“两纵”是沿海南北主通道、京杭运河淮河主通道;“三横”是长江及其另要支流主通道、西江及其主要支流主通道、黑龙江松花江主通道。除沿海南北主通道外,内河主通道由通航千吨级船队的4级航道组成,共20条河流,总长约1.5万公里。这些主通道连接了17个省会和中心城市、24个开放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使之成为沿海南北、沿江工业带经济发展服务的航运体系。同时结合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渠化航道,提高标准,改善航运条件。
4、航空旅游交通
航空旅游交通方式在远距离国际国内旅游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其优势在于快捷、舒适、安全、灵活,航线的开辟不受沿地面的各种天然或人为障碍的限制,但是票价高,空港占地面积大,用地条件高,飞机起落噪音污染严重,机场要建在远离市中心的地区,航空运输存在着最小飞行距离的限制(空中直接距离200公里定为开办航线的最小经济半径),易受天气条件制约。
1990—2002年,国内航空客运量的逐年增长速度在25%以上。2002年,中国航空运输业定期航班航线总数达1176条,航线里程163.8万公里,国内航线1015条,通航132个城市,国际航线161条,通航32个国家和地区的67个城市,旅客运输量达到8594万人次,比1978年增长36倍,年均增长率为16.3%,其中运输总周转量的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民航增长速度的3倍以上;中国航空运输在国际民航组织缔约国中的排位,按旅客周转量计,由第37位上升为第4位。
5、索道旅游交通
客运架空索道(简称客运索道)是利用架空绳索支承和牵引客车运送乘客的机械运输设施。游人进出景区交通通道有汽车公路、步行盘道、架空索道3种形式。客运索道倍受青睐,原因是其独有的特点:对自然地形适应性强,爬坡能力大;能缩短运输距离,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小,基建费用省、能耗低;采用电力驱动没有三废的排放以及噪音的污染,维护简单,容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劳动定员少。我国的客运索道是伴随着旅游业兴盛而发展起来的,从无到有,各种客运索道的形式也趋于完备。
二、我国旅游交通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滞后现象严重
旅游活动是实现旅游者在空间的位移及暂时的逗留。它既需要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交通及设施保证,又需要同步的劳务服务。我国不少重要旅游区(点)的专用联系路线质量差,使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降低,游客进出受到限制。尤其在春节、五
一、国庆3个“黄金周”的旅游高峰期间,旅游交通运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容易出现游客买票难、乘车难等系列交通问题。如不妥善解决交通路线及客运设施滞后现象,不仅会引起“黄金周”假日旅游市场的萎缩,而且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旅游形象。
2、交通服务质量令人忧虑
国内旅游者对各服务环节的满意程度较低。其中对交通满意者仅占54.1%,不满意者占19%。满意程度远低于国家规定的85%以上的期望值指标,不满意程度却远超过10%的期
望值指标。
3、各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二级以上公路比重差距加大,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比重低21个百分点,县乡公路无路面里程和等外公路里程比重分别是东部地区的2倍和3倍。西部地区集中了全国不通公路的乡镇、行政村数量的85%和50%。
4、信息化工作进展较缓慢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推动行业信息化的方式和手段不足,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力度不够:信息资源没有被有效利用,复合型管理和建设人才,尤其是旅游交通专业人才匮乏。
5、旅游交通发展障碍重重
旅游交通发展障碍有:一是旅游交通道路建设筹资障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追逐“立竿见影”的投资回报,不愿对旅游交通建设作长期投资I二是旅游交通道路建设主体模糊障碍,专线道路建设的主体不明确,一些旅游专线成为断头路或路况差,旅游区(点)的整体形象受到损害,三是旅游区管理体制障碍,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山上、山麓、山下、区内,各有各的“婆婆”,各行其政,相互制约,四是旅游交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的障碍,在旅游交通开发建设中,只注重缩短空间距离、节约直接成本,而忽视构成旅游资源的核心成分一一自然生态环境可能被永久破坏;五是旅游交通价值观错位的障碍,旅游商们尽可能地聚集资源,不惧风险地搞高级宾馆酒店建设、搞人造旅游景观开发,对旅游交通的前景缺乏忧患意识,对旅游交通的建设采取冷漠的态度。
三、我国旅游交通发展对策
中国国家旅游局2004年的中国旅游主题定位为“中国百姓生活年”,这意味着旅游在中国将大规模进入普通百姓家庭,真正成为日常消费。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多人前往的旅游热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国。这意味着中国旅游业及旅游交通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所以对旅游交通进行系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我国要对旅游区道路规划与设计问题,城市旅游与交通问题,旅游交通定量分析问题,旅游交通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尽快开展研究。
1、改变观念,树立以路兴旅思路
旅游交通业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我国旅游景区分散,旅游交通条件与旅游景区脱节的矛盾比较明显,因此要加大对旅游交通投入,改变传统观念,要树立“要兴旅,先修路”的思路,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渠道,给旅游交通来个大的投入,促进旅游业大发展。
2、改善经营,完善旅游交通服务
旅游交通的服务对象是游客,必须适应游客多方面的需要,把“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作为旅游交通的服务宗旨,不断改善经营,提高服务质量。因此,旅游交通部门应以游客为核心,以便利为原则,以舒适为目标,达到安全、可靠、便捷、有特色,通过引进中高档的旅游车辆更新交通工具,加强运输管理,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优质的服务。
3、理顺关系,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发展旅游交通业不是旅游部门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从旅游交通规划、建设到运输管理,涉及到许多部门和机构,如规划局、交通局、公交公司、航空公司、水运公司、铁路、公路和交警大队等。因此,应该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理顺各方面关系,加强与这些单位的合作。只有从规划、建设到管理都得到这些单位的支持和配合,才能促进旅游交通业健康、永续的发展。
4、运用科技,实现管理的自动化
以公路运载为例,各项组织管理工作,包括客流预测、车辆调度监控、运载工作的统计分析等,不少国家已采用计算机进行。移动式无线电通讯技术的采用,为旅游交通的调
度管理、信息传递提供了极好的手段。计算机技术运用在航空运载管理更为普遍,引入以效益控制为目标,建立客运、航班计划、机场信息、综合业务等的管理决策系统。我国的旅游交通管理在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差距,要迎头赶上。
5、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效益
以铁路运载为例,可从编组人手,适当提高列车编组数,在增强机车牵引能力、提高司机驾驶技术的基础卜,争取多挂几节车厢,挖掘已有设备、车辆和人员的潜力,增开一些车次。在航空运载方面,很多航班中采取开放前舱、增加客机座位,从而在不增加班次、不增加飞机的前提下,使营运效益大幅度增长。努力挖掘潜力,向组织管理要运载能力、运载效益。
6、遵循原则,进行旅游交通规划
科学的旅游交通规划应遵循市场导向原则,创造便于游览、舒适、快捷、安全的旅游交通条件,以及“旅速游缓,旅短游长,旅中有游,游旅结合”的旅游交通环境。为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旅游交通还要遵循适当超前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规划。
厦门城市公共交通近期发展对策研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扩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本文提出厦门市从“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转变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对策,以期对于保持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作 者:张升 作者单位: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研究所,福建,厦门,361004刊 名:武汉工业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年,卷(期):23(3)分类号:F503 U121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 发展对策
中国休闲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因为预见了休闲将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连市政府决定凭借每年世界服装博览会在大连举行的机会,利用大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把大连发展成为世界休闲之都。
2005年大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00万人次,同比增加18%;接待海外游客60万人次,同比增加15%;旅游创汇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210亿元。全年日韩市场增长11.5%;俄罗斯游客增加近50%,由2004年的2.4万人次增加到上年的3.8万人次;中国台湾游客增长28.2%;东南亚游客增长30%;澳洲、美洲、北欧等远程客源市场增长26%。大连国内客源市场的游客年龄是以中青年为主,少年和老龄市场潜力巨大。游客职业层面由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构成的大众旅游为主,但是白领、明星、个体私人业主等组成的高收入群体的旅游需求在逐渐上升。旅游消费类型:自助消费以中低档为主,公款消费以中高档为主。旅游活动的波动周期性:一年之内出现52个小波峰(周末双休日)、3个大高(春节、五一、国庆3个旅游黄金周)和一个旅游旺季(7-8月暑假)。
2 问卷设计与调研实施
休闲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大连甚至整个中国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经营休闲产业方面的经验,为此,我们对到大连旅游和在大连工作的朋友做调查和走访,调查他们心目中的浪漫都市是怎么样的、大连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连市打造浪漫之都还欠缺什么以及与其存在的差距。本次问卷调查分为三部分材料。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信息;第二部分则是针对大连现有资源提出一系列问题,包括大连的环境卫生、交通状况、酒店、景点建设、旅游产品等;第三部分则是对大连总体看法和意见,这次调查一共发放800份问卷,有效问卷720份,问卷调查对象集中在金石滩、老虎滩、星海公园和星海会展中心。
问卷调查发现,大连市虽然具有了丰富的资源,但与真正意义的休闲都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在软硬件两个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形成构建现代休闲都市的合力。
3 加速大连市休闲都市建设进程的对策
3.1 加强无形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首先应该提高大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在这次调查中,有60%外国游客在来中国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世界上还有大连这个城市,也就是说大部分外国游客不知道大连这个城市,更不要说了解了,所以,有必要加大力度在国际上宣传大连。
一个城市应该有自己的标志,大连目前已经设计出一个最能代表大连城市形象的标志,我们就“大连是以什么出名的”和“大连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对游客做了调查,有三分之二的人选了城市海岸、广场和绿地,我们认为以此作为大连城市的标志是最合适不过的。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大连的工作,扩大世界影响力,提高大连的知名度。为此,我们对游客设计了“你是如何知道大连的”的问题,做了调查。40%的人是通过朋友介绍才知道大连的,21%的人是通过各种书籍、杂志,而20%的人通过互联网知道大连的。提高大连的知名度的具体方法:
(1) 目前大连开发了国内最先进的《大连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大连休闲旅游网站;据统计有20%的人是通过互联网知道大连的,而互联网宣传成本低,效果不错,而且方便。
(2) 通过举办每年一次的大连国际服装节,提高大连的知名度, 充分利用北京、上海在世界的知名度,打响大连品牌,选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明星作为形象代言人;在世界范围内发行印有大连城市的标志图案的邮票等。在宣传大连、提升海岸的知名度的同时,要大力推出大连市海岸带最漂亮的景观大道。目前形成的滨海路和金石滩十里黄金海岸是最好的开发项目。夏季旅游项目中城市休闲和海滨度假占66.7%, 游乐场和主题公园占33.3%,整体项目以城市休闲为主。同时在开展夏季海岸休闲的同时努力开发冬季休闲旅游项目。
3.2 规范大连市有形资源
(1) 在景区设立规范的指示标志,配有英文路标和标志,构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
(2) 规范大连市路名、街名,英文翻译准确无误;
(3) 在合适的地点建立信息站,积极运用电脑和电子导游,使中外游客方便、快捷地了解景点的地址、达到的车次和游玩休闲的项目等;
(4) 在酒店宾馆的出入口摆放小卡片,外国人把第二天要去的地方写在小卡片上,酒店服务人员回收后,请专业人员翻译成中文,写在小卡片上,外国游客可以随身携带,外出时,他们就可以随时随地拿出卡片咨询;
(5) 设计一些很有纪念意义的旅游纪念品,譬如:大连不同海岸的贝壳和石头组合,设置可以拼凑大连景区的纸板,旅游者买回去可以拼图,很有休闲意义;
(6) 公交车和轻轨是大连城市的枢纽。应该在主要街道开辟公交车专道,随时保持公交车的畅通无阻,提升公交车的运行效率。
3.3 整合大连市现有资源
对大连的现有资源进一步进行有效的整合,对现有适合“现代休闲都市”的资源进行再造,并进一步开发滨海路、圣亚海洋世界、金石滩、发现王国等适合“现代休闲都市”的休闲与娱乐项目;同时将金石滩的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和模特学校开发成具有休闲价值的国际学术度假村、休闲教育中心以吸引国际学术界来金石滩休闲旅游。
4 重视休闲教育
休闲的经济意义日益增加,休闲会变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休闲消费将转变成就业机会,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的比例将大大增加,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集中化转向个性化的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备加重视,应运而生的休闲教育将占教育产出的极大份额。大连每周举办以电视娱乐为主的基于大连历史文化的知识性、娱乐性的大型主题活动,对发展大连文化休闲娱乐业有极大的引导作用。
5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将大连构建成“现代休闲都市”,进而建成国际级休闲娱乐中心,直接接轨北京,是一个理性和必然的战略选择;积极发展相关的休闲业,对大连乃至辽宁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世斌.城市休闲产业合理规模评价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6 (7) :206-208.
1.1 乡村旅游的涵义
乡村旅游定义为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乡村人居环境、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1.2 乡村旅游的类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满足城市游客对旅游多样化的需求,逐步出现了不同形态的乡村旅游类型,这对乡村旅游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1)民俗文化村型:分为模拟村落和实地村落两种模式。模拟村落,是模拟某地某些民族的生活状态,用保存或重建的方式呈现。它一般建在城市周边地区,填补城市状态的短缺,也不失为保护民俗文化的一种途径。实地村落,还称为“原生型民俗村寨”,对典型性的村落,发掘其民俗文化,展现真实的民族生活现状。
(2)农家乐型:以农家为现有生态资源,着重开发新的产品类型。农家乐有着显著的特点,一是吃住在农家,贴近农家生活,亲近大自然。二是给游客营造一个“家”的氛围,适合亲朋好友聚会,品尝家常菜,价格经济实惠。三是“乐”趣所在,游客自己采摘蔬菜水果、喂养家禽并手工制作乡村特色农产品,以便游客留作纪念。
(3)田园风光型:由于地域地质地貌的差异,田园风光还表现出平原、山林、梯田,水乡、热带田园风光等特点,并且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它们有着山清水秀般的绝妙景色,给人以清净闲适的感觉。
目前来看,旅顺主要有民俗文化村型和农家乐型。闯关东影视基地在旅顺口区三里桥村,它主要以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关东风格所建筑的。为游客全方位的阐述了民俗风貌的同时,文化与每一个细节相融相通,韵味十足而绵延流长。农家乐型更有盛来农庄、龙王塘樱桃村这些景点。盛莱休闲农庄温室有成熟的红莓、黄莓、黑莓和紫莓。除果实外,农庄还有高尔夫球场、民俗体验区让游客体验农村生活,久居闹市的居民可以在拉犁耕种中,感受农事的辛劳与快乐,寻找内心的一方净土。
2.1 现有旅游资源
(1)数量与品质。
旅顺口区旅游资源的总数量高达20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占31个。从表1看出,水域风光类资源数量居于首位,其次是地文景观、生物景观、天象气候。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数量不多,但可以看出在品质方面优于全区和大连市。
表1 自然旅游资源数量、品级对比表
资料来源:2012年根据《大连市旅游资源分类、详查与评价》之《旅顺口区分报告》整理。
(2)空间分布。
旅顺口区自然旅游资源单体在5个镇、7个街道(未含龙王塘街道)、1个开发区的分布情况。自然旅游资源在街道和开发区中,即德胜街道、水师营街道、铁山街道、北镇、双岛湾镇、龙头镇中有分布,但分布不平衡。德胜、铁山两街道和双岛湾镇都是5个单体,北海镇是4个单体,主要集中在这4个镇(街道)。
2.2 现有旅游产品
现有旅游产品种类繁多,因旅顺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产品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如书画类、服装产品类、海鲜食品类等等,同时也开发了旅游景区的纪念品、手工艺品,使现有的旅游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形式多样,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种选择空间。
2.3 旅游接待力
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上,旅顺拉长了休闲旅游线路,延长了乡村旅游及其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全区共接待3.6万人次达123万元。其次,在黄金周期间,旅顺口区温泉酒店、温泉度假村共接待游客1.7万人,收入209.22万元,同比增长14.9%。数据表明:旅顺口区的旅游接待力现处于上升的趋势,推高了市民出游的热情。
3.1 农业旅游资源丰富
目前,旅顺的粮、菜、果总面积达到13.2万亩,精品果园1个、精品采摘园6个,新发展果树10.2万株。现在全区蔬菜产量达5.5万吨,水果产量则有2.6万吨。旅顺特色的大樱桃、草莓等水果,也成为特色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国内外游客纷纷前来观赏、品尝和采购,这不仅推动了旅顺全区乡村旅游的大发展,而且还利用其农业优势促进了当地经济收入的增长。
3.2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水路交通十分便利,以旅顺新港为中心,构成了便捷的黄金水道。火车轮渡,大连南路轻轨、南、北、中三条高等级公路均可直达大连。通讯设施及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也基本完成。各旅游景区也安置停车场,为自驾游的游客提供便利条件,景区街头公共卫生间可以做到干净、现代化、卫生,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使旅顺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各类品牌企业的入驻创造了良好的区位条件。
3.3 物产资源丰富
旅顺位于沿海地带,物产丰富,其水产养殖业日渐发达。盛产海参、鲍鱼、海胆、鱼虾、螃蟹、贝类等。还有多种藻类,其中以海带、紫菜、裙带菜以及石花菜经济价值最高。还有一些出色的贝雕作品,都以辽宁沿海贝类资源为基础,创造了以花鸟、山水和人物为题的作品。
3.4 接待服务设施齐全
旅顺的接待服务设施设备日渐齐全。其一,不仅星级宾馆住宿条件优越,而时下正处于热潮趋势的农家住宿更别具一格,逐渐推陈出新。其二,旅顺盛产海鲜,农家菜肴风味鲜美。其三,市内的购物商厦,各大名牌林立,景区纪念品物美价廉,刻画出至深至极的旅顺风情。
4.1 特色旅游产品档次不高,对外宣传力度不够
旅游产品发展方向单一、档次低、规模小,且多数内容重叠冗杂,设备简陋,影响力不大,缺乏魅力。游客到乡村基本上只能欣赏自然风光,可供游客选择的项目过少,导致游客体验性不强。最主要的是宣传力度不够大,缺乏深层次的特色品牌效应,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口碑,抓住眼球使其印象深刻。还需利用网站、旅游杂志、车站广告牌位等各种媒体积极宣传。
4.2 缺少总体规划管理方式,定位方向不明确
旅顺自身优势明显,但没有认识到其文化底蕴深厚,饮食文化独特,就急于进行大规模的扩建,只凭着满腔热情,奋力苦干,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只是做一些重复性建设、低层次开发。缺乏总体规划管理,没有找准定位目标,因此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埋没当地的潜力和市场,影响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使游客享受到最标准最称心的服务。
4.3 旅游从业人员严重缺失、现有人员素质较低
企业经营者多为当地农户,他们目光短浅且专业技能不高,没有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只顾及眼前利益,从业制度不健全,致使旅游人才队伍人才流失情况不断出现。全区现有从事乡村旅游人员中,文化水平均不高,人员的素质礼仪、基本服务技能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较差,整个团队接待力水平低,所以需要真正懂得旅游的人才来经营管理。
4.4 基础设施设备不足,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吃、住、行、游、购、娱”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全,停车场容量不足,污水和垃圾处理不及时,造成了水土污染,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此外,旅顺乡村的通达性差,各种道路纵横交错,缺乏清楚的路口指示牌,一些个别地方缺乏修缮管理,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短板和瓶颈。
5.1 实施特色发展,强化宣传营销
生态旅游环境优美的景区是游客追求向往的大好风光。旅顺口区要尽量维护宝贵资源的原样,充分体现人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原则,把该地明媚秀丽的风貌表露出来,强调旅顺乡村天然无雕琢,真实淳朴,环保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同时利用高端科技各类媒介,精心策划宣传口号、宣传广告和一系列促销活动,不断营造宣传的“卖点”。灵巧活用旅游的宣传方式,推广特色旅游品牌,提高旅游项目美誉度。
5.2 制定高端旅游规模,推出特色精品
旅顺乡村旅游还处于缓慢发展阶段,要加大当地市场调研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促使产业转型升级,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旅游规划,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可从整体环境着手包装设计,尽可能抓住黄金周、节假日等游客流动高峰期掀起宣传高潮,进而推出亮点精品,着重追求品牌特色,与旅行社、酒店加强合作,密切往来,及时沟通,使旅顺成为招揽更多游客的旅游胜地。
5.3 积极培养旅游业人才,提高素质和接待水平
对于旅游从业人员流动方面,需要培育人才出谋献策,制定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增添岗位培训方式,增强经营业主的诚信、发展和服务意识。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提高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水平和服务接待力,用旅游服务的专业知识、素质涵养及对顾客服务的友好态度来吸引游客,提升游客对从事者的满意度。通过培训不仅仅可以解决当地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也能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拓宽见识,开阔视野,使其对工作充满热情,热爱这个行业便可将工作做到尽心尽力。
5.4 完善配套设施和基础服务
旅顺还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一方面要着力确保游客游览、住宿、用餐、观光、购物等多方面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专心致力于改善当地环境,扩大停车容量、拓宽道路,提升旅游者进入旅游景区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有利于吸引游客成为回头客,向他们的亲朋好友宣传当地旅游区。另一方面要实现旅游线路互通,实现资源共享,资源整合,安排合理的旅游线路,所有配套设施和基础服务得到改善,积极努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1] 王小军,张双双.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2,(11).
[2] 崔广彬.旅顺口区分报告[Z].大连市旅游资源分类、详查与评价,大连日报社,2011,(08).
【城市旅游发展对策】推荐阅读:
旅游景区发展对策10-12
某城市旅游发展规划10-16
十大影响城市旅游发展的旅游策划方案10-22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06-09
弱势旅游地发展旅游业的问题与对策探讨10-16
贵州旅游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09-08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09-24
假日经济与发展琅琊山旅游资源的对策09-15
城市经营的对策建议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