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放管服改革思考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深化放管服改革思考

深化放管服改革思考 篇1

一、强化组织领导,改革合力已经形成。“放管服”改革,事关政府职能转变。****党组高度重视,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一把手”工程,摆上议事日程,专门成立了由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放管服”改革推进实施工作,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和“月例会、半年小结、全年评查”的长效机制。各单位把推进“放管服”改革作为转变工作作风、优化审批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有力抓手,认真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在****交通运输系统营造了齐心协力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二、精简审批事项,服务效能快速提升。自****第十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以来,****严格按照省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围绕“事项减少50%以上、环节压缩50%以上、时限减少50%以上”的工作目标,通过自查清理、业务初审、联合会审、反馈沟通、法制审核等方式,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的清理、规范和优化。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27项削减为12项,又因省级权限下放和法律法规变动新增事项2项,目前共有行政审批事项14项,审批环节削减65.65%,审批时限削减89.63%。持续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取消繁文缛节和不必要证明事项2项,大大提高了行政审批效率。2016年以来,****共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将近6万件,提前办结率90%以上,按时办结率保持100%。

三、强化监管方式,市场秩序持续规范。“双随机、一公开”是市场监管的基本方式,对于规范市场执法行为,减少监管中的重复、烦苛和自由裁量权,具有重要作用。依据省、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部署,****制定了《****交通运输委员会“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共确定抽查事项24项,并明确了抽查依据、抽查主体、抽查对象、抽查比例、抽查频次、抽查方式、抽查内容等内容,同时建立健全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及相应的随机抽查程序,严格落实“双随机”抽查机制。自2016年以来,市交通委各级各部门共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500余次,抽查范围全面覆盖所有随机抽查事项,进一步提升了执法单位对行业管理对象的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有效提高了政府公信力和依法行政水平。

深化放管服改革思考 篇2

1. 有利于推进财政预算管理科学化、法制化

实行部门预算可以使预算单位的一切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大大增加了预算的透明度、规范性和约束力, 从而使社会主义的公共财政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进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有效减少了腐败的发生。

2. 有利于提高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

省级财政部门直接将经费划拨到一级预算部门。各级预算部门直接将支出数申请给省级部门审核, 使得省级部门在项目支出时使用同一口径, 避免了原先内部的层层审核、口径不一, 大大减轻了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双方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有利于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实行部门预算是我国继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和新的税收制度后, 在财政支出管理上推出的一项重大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编制方法的实施, 有助于优化支出结构, 有利于部门规范、合理、高效地利用财政资金,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4. 有利于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分离

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后,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新的预算管理模式, 调整了内部机构设置, 强化了预算部门的编制职责, 成立了专门的执行机构, 明确了各个机构的职责分工, 初步建立起权责分明的预算体制, 实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个环节的相对分离, 既强化了预算管理, 也增强了预算的刚性, 从而有效地规范了政府的管财行为、财政的理财行为和部门的用财行为。

二、当前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 预算执行不够严格

部门预算是国库集中支付的执行起点, 部门预算一经批复, 国库集中支付就必须顺着预算的方向走下去, 这就要求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要格外的严谨、细致、科学。部门预算资金在国库网下达时一般都要下到明细, 如单位的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培训费等, 而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总会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国库支付有关规定, 预算项目间经费如需调剂需上报上级审批, 审批的手续又比较繁琐, 因此有的单位会按照原预算的明细科目申请, 但实际使用却又是另一种用途, 从而减弱预算管理的约束力, 使预算与实际不符。

2. 预算编制不透明

公共财政应该是公民广泛参与的财政。目前, 政府基本上没有提供公众参与预算编制讨论以及咨询民众意见的制度通道, 民众对预算编制过程的参与空间极其有限, 无法就预算编制提出意见或施加影响, 致使社会监督缺失。

三、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的建议

1. 完善预算编制管理, 切实提高预算执行力

部门预算改革是一项涉及整个财政管理的基础性改革。国库集中支付与部门预算紧密联系, 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取决于年度预算和用款计划, 这就要求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前瞻性。预算单位必须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财政部门批复的部门预算中的项目, 细化单位的资金需求与项目支出安排, 科学反映各类财政支出活动, 保证支付内容和金额符合批准的用款计划, 努力做到支出进度与用款计划进度相吻合。

2. 加强领导, 提高认识

编制部门预算不仅仅是财会人员的工作, 它更需要各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各单位领导要根据往年的实际支出情况和当年的工作任务, 协调其他相关的部门, 合理安排支出数, 以提高预算支出的准确性。编制好的预算还必须经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后才能报出。

3.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

编制部门预算是一项专业性、业务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仅仅依靠财务一个部门是不能办好的, 它需要整个单位从上至下的全面协调与合作, 要形成以财务部门为主, 其他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体系。

4. 推进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

随着政府部门预算改革的扩大和深入, 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显得越来越重要。但当前, 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的开展, 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特别是效益审计评价体系还没建立。部门预算执行效益审计是建立在绩效预算的基础上的。开展绩效审计有助于提高各部门的理财水平, 促进单位成员更加重视工作结果, 提高工作效率。

5. 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预算和绩效考核奖惩机制

要把预算执行情况和整改情况, 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和单位负责人任期经济责任的考核内容, 并作为相关责任人职务升迁的重要依据。通过有力的考核奖惩措施, 确保预算管理和审计整改的实效。

6. 加强会计人员的素质培训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围绕建立公共财政实行了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这就要求单位财会人员加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系统知识的学习, 以部门预算的编制为平台, 加大对国库集中支付的培训,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各单位会计负责人要带头学习会计制度、法律法规, 增强依法理财, 积极理财的意识, 以适应部门预算改革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四大平台助力“放管服”改革 篇3

赵辰昕介绍,强力推动四个平台建设,是国家发改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快推动“放管服”改革的重大举措,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实践。四个平台作为国家发改委适应大数据、“互联网+政务”发展的大趋势,主动创新调控、监管、服务的平台载体抓手路径,有效推进了流程再造、优化服务。平台建成运行后,实现了优化服务从1.0版到4.0版的飞跃。

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让审批在阳光下运行

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横向连接各部门,纵向贯通中央、省、市、县四级,是覆盖全国的投资项目综合服务和管理平台,由中央平台和地方平台两级组成,两级平台分别负责各自项目的审批和监管。

在现场演示中,记者看到在这个平台上申报项目流程简单清晰,项目单位只需填写项目基本信息、法人单位信息、申报单位信息以及办理情况信息,提交后即可获得一个项目代码,作为项目的唯一身份证,该代码将会跟随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同时,企业可凭该代码到全国各地办理投资项目的有关手续,实现全国投资项目“一码贯穿”。

在演示过程中,记者注意到网站上的地图区域颜色有深有浅,据介绍,这代表着该地区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额的多少。此外,平台还可以按照行业、项目类型等进行全国申报项目情况的统计,有柱状图可以显示各行业的投资额和项目数,有气泡图可以显示各地区申报项目投资额最大的行业情况。

2015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以加快建设覆盖全国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为抓手,持续取消下放投资审批权限及关联审批事项,建立健全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2015年12月7日,李克强总理亲自开启了平台上下联通按钮,在线平台正式进入全国范围试运行应用阶段。

目前,在线平台应用已取得良好成效。一是公开透明,晒出权力清单,增加政府公信力;二是整合归集,联通审批事项,提高工作效率;三是优化服务,加快项目审批,方便企业用户;四是强化监督,严格约束权力,规范审批行为。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互联网网站累计注册用户4453人,累计访问量20.1万人次;中央平台累计登记项目1425个,各地方通过校核入库项目共计37.4万个。

投资司巡视员罗国三表示,国家发改委将出台管理办法,明确平台工作机制和运行规则;拓展平台功能,把重大项目储备、政府投资三年滚动计划编制、中央预算投资计划下达,以及动态调度等工作全部纳入平台;发挥平台监管功能,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加强监测预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好平台与其他相关平台的对接和融合,共同推进政务信息的共享。

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

在演示中,记者看到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了有效衔接,在部门审批过程中,可以通过点击在线平台上的“信用”图标,查看企业信用信息,为各审批部门开展联合惩戒提供有力的支撑。

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于2015年10月正式上线运行,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信用信息共享交換的总枢纽。目前主要通过两个门户网站分别面向政府内部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平台建设突出跨部门、跨地区信用信息资源共享与数据整合,为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财金司信用处处长李慧表示,共享平台还通过签署信用信息共享协议、信用信息共享合作备忘录等方式,与商业银行、大数据公司、互联网企业实现公共和商业信用信息的互联共享、共建共用,形成信用大数据体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据介绍,平台建设已实现“四个有效”的初步成果:有效打破了政务信用信息孤岛,实现了数据统一归集、供需相适、共享交换、可视可用。有效提高了事中事后协同监管效率。有效实现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有效提升了信用信息公开程度。

12358价格监管平台:让消费者维权更便捷

价格问题事关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消费者利益息息相关。随着我国价格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市场定价的比例已经超过97%,绝大多数价格已经放开。在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维护广大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迫切需要创新理念,完善机制,提升价格监管的现代化水平。

对此,赵辰昕表示,12358价格监管平台是国家发改委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创新市场价格监管机制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作为、定位转型,提升治理能力的具体体现。

据介绍,从2015年年初开通运行以来,平台充分发挥“四级联网、一件一码、痕迹管理、实时在线”优势,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取得显著成效,逐渐成为群众维护价格权益的主渠道。截至今年11月底,平台受理价格举报、咨询、投诉超过126万件;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利用平台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经济制裁金额超过121亿元。

价监局巡视员董志明表示,国家发改委将进一步建设大平台、构建大格局、提供大服务,推动价格监管服务的三个转变:监管主体由单一向多样转变,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监管内容由政府所想到市场所求转变,坚持问题导向、市场导向;监管方式由被动查处到主动引导转变,基于大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掌握行业动态发展和阶段性特征,建立起更加有针对性的长效监管机制。

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让监管更有效率

记者在介绍会上了解到,国家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已于近日启动试运行,纵向与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完成对接,截至目前,共交换数据710万条,并保持着每天5000条的增长量;横向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12358价格监管平台实现贯通,基本形成了全国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共享“一张网”,实现了信息汇聚的枢纽、便民高效的服务、协同监管的通道、数据分析的支撑等四方面功能。

法规司副巡视员孟玮表示,要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转变管理理念、推进监管方式创新,从而使交易能够更透明,使服务更优化,使监管更有效。要把信息晒出来,让交易阳光运行;把资源通起来,让服务高效便民;把数据用起来,让监管高效有力。

深化放管服改革思考 篇4

一、承担的主要工作内容及上级要求

根据8月19日XX市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迎查工作动员会议部署及《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XX年国务院大督查自查及整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XX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主要承担优化XX港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工作。

二、工作落实情况

(一)高度重视,高站位周密谋划部署。自通知下发以来,我站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落实,结合国家移民管理局、山东边检总站的相关工作部署,认真学习《实施方案》,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明确责任,细化任务,研究落实措施,切实有效地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服务驻地经济发展大局。

(二)靠前服务,高质量落实上级要求。自国家移民管理局服务航运企业十六项措施与山东边检总站“我为群众办实事”八项措施实施以来,我站高标准严格落实上级要求,实做好贯彻落实与宣传工作。一是全力维护船员换班权益,开设24小时审批流转服务,对因伤病需人道主义救助的开设“紧急通道”快速的办理入境手续。二是靠前服务载运特定货物船舶快速通关。积极对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服务平台,简化和统一单证格式与数据标准,推行边检行政许可证件网上办理,简化边检登记手续与口岸限定区域管理措施,为运输大宗商品、鲜活、抗疫与民生物资的船舶设立专门服务岗,提供优先放行通关服务。三是推行“枫桥式”海港警务模式。面向港航、代理企业建立“警企联络群”,定期公布当值民警联系方式,集中推介边检红利政策,积极听取服务对象建议与群众需求。

(三)主动作为,高标准护航经济发展。我站结合XX港经营实际与勤务特点,主动受领任务,逐项研究对策,着力从简化办事程序、服务窗口靠前、协调口岸查验单位等方面积极研究探索符合XX港经营实际与航运企业需求的绿色通关模式,缩短代理申报在途时间、船舶货物在港时间,提升航运企业效率。

三、存在的问题及工作短板

一是执勤警力不足。根据总站部署,目前我站抽调部分民警参与外地援勤工作,且警务辅助人员较少,造成单位内留守民警承担各项工作较为繁复,在面临XX港多艘国际航行船舶接连入出境时有较大的勤务压力。二是基础设施短缺。XX港码头建设较为落后,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相应的信息化设备。三是对外协作不够。与海事、海关的信息交流、业务协作不强,一套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体制机制。

深化放管服改革思考 篇5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深化税务系统“放

管服”改革

【热点背景】

人民网北京9月22日电(记者孙博洋)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 优化税收环境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30项改革措施,优化税收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意见》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放管服”改革系列部署,结合开展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和金税三期全面上线等改革“回头看”,坚持问题导向、集成导向、目标导向,继续加大税务系统简政放权力度,一体化推进办税便利化改革,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充分释放税收信息化潜能,推动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提质升级,进一步优化税收环境,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意见》从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切实创新监管方式、不断优化纳税服务、持续改进税收执法、统筹升级信息系统5方面提出了30项改革措施,持续优化税收环境,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中公预测】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 优化税收环境的若干意见》,从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优化纳税服务等5方面提出了30项改革措施,精准对焦纳税人需求,统筹推进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提质升级。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该《意见》精准对焦纳税人需求,是落实为民纳税服务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征纳效率、改善营商环境、优化纳税服务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各级税务部门应认真学习,狠抓落实,让国家税收真正起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自国家税务系统推进“放管服”改革以来,改革成效显著。通过简政放权,大大减少了审批流程,降低了企业成本;通过监管方式的创新,优化了办税流程,提高了税收征管效能,有效防范了涉税风险;通过优化纳税服务,缩减了办税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纳税人办税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由此,大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得以“轻装上阵”,有效的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营商环境的改善,推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时代在变化,中国的经济环境在变化,而通过深化税务系统“放管服”改革,建立更加公正、简明、高效服务环境的初衷却没有改变。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yn.offcn.com

在这一理念下,国家税务总局发布该《意见》的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让国家税务系统的管理和服务紧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进而进一步解决我国经济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各级国家税务部门抓好《意见》的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认为,各级国家税务部门应认真学习该《意见》,领会《意见》精神,尽快出台该《意见》的配套政策,并抓好落实工作。一要将深化简政放权紧紧放在首位。坚持放要彻底,同时确保放而有序。通过进一步的权力“瘦身”、流程简化和明确职责,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

二要继续推进监管方式创新。坚持管要规范,管要有效的原则,通过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和制度创新,转变税收征管方式,提高税收征管效能。

三要继续优化纳税服务。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精准细致的调研,抓住纳税人办税最紧迫,最关注的牛鼻子,切实推进科学办税体系建设,让纳税人办税更便捷,更贴心,更舒心。

(文中图片涞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云南中公教育信息网

深化放管服改革思考 篇6

一、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进一步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将其作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和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强调,“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复杂严峻,加快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尤为重要和紧迫。”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务服务更加便捷、规范、高效。

一是政府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我们在接好、管好中央和省下放审批事项的同时,持之以恒减权、放权、赋权,政府管理“重审批、轻服务”“重事前、轻事后”的局面得到明显改观。制定《六盘水市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动态管理工作制度》,及时对部门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目前市级34家部门权责事项共3562项,其中行政许可190项,基本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全覆盖、常态化。依托“一云一网一平台”,运用大数据提升政府数字化治理水平,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2019年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我市排全省第二位,其中水城县在全省县区排名中位列第一。

二是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我们深入贯彻“全省通办、一次办成”改革部署,市县两级大厅全部设置通办窗口,全省通办的671个事项实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全覆盖,并在全省率先推进“全省通办”向乡镇延伸。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分类受理,今年市级“一窗”受理事项占进驻事项的88.5%,提前完成省下达的目标要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政务服务标准化全覆盖,2019年市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考核综合得分排全省第一、连续六年保持全省首位。

三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我们全面落实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成本等政策措施,扎实开展产业大招商、政府系统深化落实年、效能提升年等行动,办理事项审批时间大幅压缩,特别是企业开办时间已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申请要件齐全最快可1小时办结。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从2013年的443项减至42项,2019年以来为企业减税61.45亿元、降费3126万元,企业生产性成本进一步降低。在2019年全省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估中,我市综合排名第二位,其中盘州市在全省县区排名中位列第一。

四是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我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催生发展动力,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增长。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1.65万户、注册资本4261.57亿元,较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0.24%和19.23%,为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盘提供了坚实基础。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市场主体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冲击,我们坚持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全面推行“网上办、邮寄办、预约办”、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等措施,出台支持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单位等平稳健康发展的一揽子政策,千方百计助企纾困,为促进经济迅速企稳回升创造了条件。

虽然全市“放管服”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央和省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企业的期盼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在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谌贻琴省长对全省“放管服”改革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放”的效率不高、程序繁杂,有的“审批加码”,在全国统一的材料标准上随意增加证明材料;

有的“承诺打折”,一些审批事项承诺了时限,但实际无法完成;

有的“各自为政”,一些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未实行并联审批,企业和群众来回跑、多头跑。二是“管”的精准度不高,有的多头监管,一些领域交叉检查、重复检查,企业不堪其扰;

有的放而脱管,跨层级、跨部门联合抽查没跟上,出现监管“真空”。三是“服”的效能有待提升,“信息孤岛”“信息烟囱”仍然存在,数据联通不到位;

全省通办事项占比还比较低,通办覆盖不到位;

一些审批事项标准化程度低,一次办成不到位,等等。从日常掌握和督查的情况看,这些问题在我市都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还比较突出。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新突破

李克强总理强调,“综合多年来的经验,要想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必须并重实施好宏观政策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二者互补互促、相得益彰,既助企纾困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今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实施了一系列财税、金融、社保等惠企利民政策,力度非常大、含金量非常高。推动这些政策全面落地见效,必须通过“放管服”改革的办法,创新实施方式,最大限度消除堵点、缩短时滞,不断提高政策落地的实效性和精准性,让群众和市场主体充分享受政策红利。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在直面问题、破解难题中,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向纵深推进。

第一,“放”的力度要更大,进一步放出活力和动力。近年来,市级累计承接中央和省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173项、取消112项、下放75项,虽然目前市级政府部门行使的行政审批事项基本都是国家法律、法规设定的,但仍然存在限制多、门槛高、审批繁等突出问题,影响了企业创新创业创造。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谌贻琴省长关于“确保我省始终是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全国最少的省份之一、审批办理时间成为全国最短的省份之一”的要求,对全市现有的审批、各种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措施,进行系统梳理并形成清单,分类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是重复审批要再清理。在一些领域,针对一个事项还存在多个审批甚至是重复审批,导致部门责任不清、落实不力,出现谁都能审批、谁都不负责任的情况。要在今年7月、10月开展清理的基础上,对多部门重复审批、变相审批和不必要审批等进行再排查、再清理,能整合的整合,该取消的取消,坚决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审批事项和“红头文件”,坚决杜绝以目录管理、登记注册、年检年报、指定认证等形式变相实施审批和许可。要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审批监管责任,绝不能“一批了之”、只要权力不负责任。今年9月,国务院决定取消29项、下放4项行政许可事项,其中涉及市级及以下的分别有5项和1项。省里也将围绕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程度,严格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开展投资审批合法性审查,年内还要再取消下放一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迅速跟进落实,加强与上级部门的业务对接,积极争取更大力度的业务指导,确保接得住、管得好。二是审批时限要再压缩。要通过推进审批流程再造,推动各部门串联审批变为多部门并联审批、条块分割变为整体联动,再压缩企业登记等一批重点事项的审批时间,让审批服务更加精简快速、便捷高效。要深化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力争明年将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

通过打造电子税务局、实施“财税一体化”改革,优化税务注销服务,明年将一般纳税人注销压缩至8个工作日以内、小规模及其他纳税人注销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虽然我市已基本完成今年压缩项目审批时限的要求,但根据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9月份通报,我市已接入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部门数量占比、审批数据正确率等指标较低,与其他市州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要认真履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市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要抓紧接入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推动部门之间加快互联互通,确保在限定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项目审批。三是涉企证照要再精简。明年上半年,国家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谌贻琴省长在全省电视电话会议上提出,“这项工作,不一定要等全国的方案,对不涉及法律、行政法规修订就能够改革的事项,可以在高新区、经开区和一些条件成熟的地区先行探索、积累经验”。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是克服“准入不准营”,使企业更加便捷设立、更快投入运营的重要举措。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向上对接、超前谋划部署,六盘水高新区和各经济开发区要用足用好创建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重大政策机遇,积极探索创新,通过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审批服务等方式,加快推行“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力争尽快实现“全覆盖”。四是审批方式要再优化。对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很难在技术细节上把关,可能把审批时间拖得很长。对于此类情况,要广泛推行承诺制,强化企业诚信意识,实现政府定标准、企业或个人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严惩戒。要切实破除信贷、上市、招投标方面的隐形障碍,严格落实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业规范、资质标准等领域有关政策和相关规定,全面落实“非禁即入”,让各类市场主体、社会资本公平参与,依法平等进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第二,“管”的效果要更好,进一步管出公平和秩序。减政不可减责,放权不是放任。只有监管公平公正,公正管理、规范管理,才能实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要坚持放管结合、并重推进,把主要精力用在事中事后监管上,着力构建“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监管体系,实现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的转变。一要突出重点从严监管。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要采取最严格的监管措施,把好每一道关口,对违法违规行为实行惩罚性赔偿和巨额罚款,强化震慑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6月,省里下发了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计划任务清单,梳理出448个监管事项,明确了监管对象、监管措施、处置方式、监管主体等内容。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日常调度,各监管牵头部门要严格按照清单履行监管职责,规范监管行为,确保监管到位。二要大力推进综合监管。继续推行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方式,加大监管覆盖面和精准度,形成常态化的公平公正监管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样事,切实解决监管真空、多头监管等困扰市场主体的问题,提升监管效能。三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随着平台经济、电商微商、线上教育等新生事物、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一大批新型市场主体不断兴起,市场模式的创新远远快于政府监管体系的改革,传统监管办法很难适应发展需要。要在坚守质量和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建立完善具有弹性的包容审慎监管制度,严禁简单封杀或者放任自流,对看得准有发展前景的要引导健康规范发展,对一时看不准的要预留一定的观察期,出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和处置。四要强化信用监管和智慧监管。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企业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要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信用中国(贵州)”“企业信用信息公示(贵州)”等系统,加强监管信息归集共享,将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信息,以及司法判决、违法失信、抽查抽检等信息关联整合,打造以网管网、线上线下一体的监管体系。

第三,“服”的质量要更高,进一步服出效率和便利。李克强总理指出,“各级政府要增强服务意识,推进政务公开,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审批和监管也要体现服务理念。”虽然我市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考核连续六年排全省第一,但其他市(州)得分与我们差距并不大,咬得很紧,稍有松懈就有可能被反超。攻城拔寨难,持盈保泰更难。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以人为贵,为贵人服务”的理念,学习借鉴大连等地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方面的先进服务管理经验,以企业和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创新服务方式,真正服出便利、服出实惠,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方面,要着力提升“线上”服务能力。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理,是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的重要途径,不仅能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也可以大幅降低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要依托全省“一云一网一平台”,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事项外,原则上都要做到网上全程可办。要扎实推进“跨省通办”“全省通办、一次办成”等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积极探索“政务服务+银行”“政务服务+广电”等模式,为乡村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政务服务,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堵点难点问题。去年11月开通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以来,共受理超过14万件群众咨询和投诉等问题,但有的部门相互推诿扯皮、办件质量不高、按期办结率低。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群众热线事项办理,年底前完成12345热线平台建设和热线整合任务,建成热线系统平台和话务中心,建立健全受理、转办、回访等闭环运行流程,形成一一对应的责任体系,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线下”服务水平。按照省的要求,今年我市共梳理制定101个“集成套餐”,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发现还存在套餐项目不精准、提交材料过多等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抓紧细化优化“集成套餐”,减少办事环节和所需证明材料,提供高效的一网式集成套餐服务。要充分发挥政务大厅等“一站式”服务功能,加快实现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目前,全市乡镇政务服务场所已基本建成,但服务不集中、事项不标准,企业和群众办事还存在“多头跑”的问题。各县市区要大力推动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完善设施、配齐人员、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乡镇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和水平,防止成为“样子货”“空架子”。要加快梳理公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加服务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切实提供公平可及的基本民生保障服务。在推进政务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兼顾好老年人、视障听障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采取必要的线下补充手段,有针对性地提供人工指导和服务。

李克强总理强调,“‘放管服’改革是在开放环境中推进的。营商环境竞争力就是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们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破除不合理的体制机制障碍,真心实意为企业发展解决难题,营商环境发生很大变化,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刚才市投资促进局汇报的情况看,形势并不乐观,一些工作还有待提升,痛点堵点问题仍然存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把内优环境和外引企业紧密结合起来,对标国际国内最优标准,深入查找差距、加快补齐短板,更大力度和更高水平吸引投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__提出,“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企业是“用脚投票”,哪个地方营商环境好,产业就转移到那个地方。我们只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才能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大潮中抢占先机、加快发展。一要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根据《2019年贵州省市(州)营商环境评估报告》,市投资促进局分类梳理出64个问题,目前还有不少问题未整改完成。今年8月,市纪委市监委、市投资促进局联合开展全市营商环境大检查,在政务服务效能、工作作风、要素保障等七个方面,查出超承诺时限办理、办事低效、服务不优等方面的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把问题整改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主要领导要亲自研究、亲自协调,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促提升,坚决按时高质量整改到位,以问题的整改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二要紧盯短板指标抓提升。今年10月,市投资促进局邀请第三方机构在我市开展营商环境调研,在抽样环节、填写问卷、佐证材料等方面发现不少突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市政府办公室已下发通知,各地各部门要逐一对照、举一反三,建立工作台账,抓紧整改销号。本全省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估工作已经启动,即将开展的现场核验和企业访谈两个环节直接影响评估结果,非常关键、非常重要,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扎实做好档案材料、印证资料准备,认真组织企业参与访谈,确保今年营商环境评估排名实现保位、力争进位。下来后,请何枢副市长抓紧调度,对存在的问题抓紧研究解决。营商环境事关六盘水形象、事关长远发展,谁拖了全市的后腿,最后必须得有一个说法。三要围绕惠企政策抓落实。要深入实施服务民营企业“六大专项行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社保费减免、降低电价等政策措施,继续用好“民营企业直通车”、营商环境热线、政府服务热线等,着力帮助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政府拖欠工程项目账款是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目前全市2020年无分歧账款还有部分未清欠。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想方设法解决好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确保11月15日前无分歧欠款全部清零,同时防止发生新的拖欠。

三、压实责任、狠抓落实,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强保障

深化“放管服”改革是刀刃向内的革命,面对新的困难挑战,我们仍然要靠改革破难题、促发展,靠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进一步加大“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力度,最大限度释放政策效应,取得更多企业和群众满意的改革效果。

一要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抓“放管服”改革就是抓营商环境、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从全局利益出发,勇于打破部门利益,推动各项任务落细落小、落地落实。市“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作为这项工作的领导机构,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集成创新,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落实改革措施。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分阶段细化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推动各项改革协调配套、整体推进。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分管领导要抓具体、抓深入,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扎实抓好问题整改,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二要切实提升效能。今年是全省政府系统效能提升年,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效能建设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营商环境“问题大整改、作风大转变”专项行动,全面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坚决完成“三个明显提升、一个圆满完成”的工作目标,即政府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质量明显提升、能力明显提升,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放管服”改革涉及的部门负责同志,要以普通企业或群众的身份,到本部门本系统审批事项中亲身体验,找一找为企业、为群众服务还存在哪些“中梗阻”问题,发现问题既要就事论事、督促整改,也要举一反三,推动制度化整改落实。要树立诚信政府形象,坚决兑现合理合法合规的政策和招商引资承诺,既要避免在招商引资时乱承诺,也要坚决杜绝“新官不理旧账”。要牢固树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持原则、热情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若干思考 篇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剖析了当前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形势,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部署,明确了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为未来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这一决定对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等方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二、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自隋炀帝建立科举制到如今,中国的教育几起几落,从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传统的教育体制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古人读书为金榜题名,现在家长让孩子接受教育大多也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名利驱使下的教育论往往使受教育者一味地追求利益,心态浮躁而不能全身心投入学术。这个问题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已是根深蒂固,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应当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及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学校应当选拔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职工素质。

三、我国教育改革存在的弊端以及相关改革措施

古人讲:“成才必先成人”,在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只有始终保持本真、不改初心,才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毕竟,人生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否则一定会南辕北辙。那么,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教育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人生道路应当如何选择、指导学生正确地为人处世。近年来高校的暴力事件愈演愈烈,从清华大学朱令铊中毒到云南大学碎尸案再到震惊国人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一桩桩高智商的暴力事件触目惊心。与此同时,我们也在反思,究竟是什么让高等教育人才做出如此扭曲人性的事情,我们的教育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多年来,中国的教育体制一直是重知识轻素质。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教育而忽略了教育的第一要务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教育体制的改革首先就应当摆正教育在学生的人生中的指导作用,以引导学生成人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

重理论轻实践是传统教育又一弊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课本,这就导致学生在面临实际问题时束手无策。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面临升学的压力,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许多的中小学擅自取消学生的课外活动,并取消了音乐、美术、体育之类的所谓“副科”的学科,以数学、语文代替。许多的小学的课程几乎是语文数学循环,学生的成绩上去了,但是却培养出只会死读书的人才。教育应当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人才,让学生全面发展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大挑战。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和美育,一则为基础,一则为升华。针对长期以来体育在教育实践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美育甚至在一些学校是空白。正由如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健康”,“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毛泽东同志当年第一篇研究论文即为“体育之研究”,我们更应该切实重视面向人人、以健康生命强健体魄为本的体育,防止体育中的“应试”倾向。就美育来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载体,美育的功能却超越了艺术本身,它让人们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让人们陶冶情操,让人们境界升华,让人们爱好美好和善良。如同德育一样,它渗透在个育之中。针对擅自更改课程设置或者课程设置不合理的学校,教育部应当严加惩戒以防此类问题的泛滥和蔓延。这一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应试教育功利的应试体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高考在传统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能够进入大学,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选择了学习体育、美术等特长。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美术、体育等方面的人才偏科情况十分严重,而且这部分学生只是注重专业课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基础学科的学习。这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人才难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在招收美术、体育等专业的学生是不应只要求专业课成绩,还应当合理设置各学科的分数线,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美术、体育等学科大学课程的设置也应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四、我国教育改革迈向未来的强大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促进科技发展的主要力量,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人才是推动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重中之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并不单单指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过硬的人才。要真正适应市场的要求,学校还要加强学生的沟通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适应市场要求的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市场发展的这一要求,在保证学生学习质量的前提下,学校在课程设置这方面尽量向适应市场发展的方向倾斜。

生命科学、航天、石油、医药,这些关系到国家命脉的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近年来中国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在某些领域和世界先进国家比起来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把教育比作水渠,那么对于教育领域的不断的改革和探索就是源头活水。只有在不断地发现教育发展问题、解决教育发展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探索出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体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应稳扎稳打,不可急躁。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现国家经济、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知识型的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且必须满足市场需求。而深化教育改革是实现为新时期培养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教育领域改革,重要性,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尚永礼,孔范强,闫丽.深化教育改革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重要关系[M].中国文学教刊,2002.

[2]谭慧,向景涛,何杰.填鸭式教育下的体制改革探索[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 篇8

一、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持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动态丰富马上办、容缺办、不打烊、承诺制、一件事清单事项,强化客户思维、用户体验,深入挖掘和化解实践过程中的堵点、难点,巩固提升改革成效,努力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好的办事体验。

2.全面推进“一件事”改革。以企业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持续围绕关注度高、办理量大的高频事项开展“一件事”改革。按照成熟一批、实施一批,分类公布“一件事”清单。在政务大厅分批设立“一件事”主题窗口,强化办事指南颗粒化梳理,加快推进“一件事”移动端应用开发。以“要素齐全、形式直接、结构完整、易看易懂”为原则,编制办事指南,并通过多种途径向企业群众公布,实现全方位指引。

3.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面建立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清单之外不得违规限制企业进入特定行业或领域开展经营。改革审批方式,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方式推进改革。加强与“一件事”改革接轨,在涉企审批领域广泛推行并联审批、证照联办,切实打通企业办事环节,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4.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全链通”平台应用,全面推行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提高便捷程度,试行“长三角”地区营业执照通办。深入打造“泰融易”服务品牌,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覆盖全区银行网点,从办理营业执照到上线产融平台实现一日办结。推行除股权变更外的所有变更登记全程电子化,变更审批登记由3个工作日缩减至1个工作日。提升企业注销便利度,企业简易公告时间由45天压至20天,80%以上企业注销实现即时办结,公告结束后无异议企业即时完成注销审批。

5.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项目审批专区建设,完善各阶段综合窗口审批和链条式闭环审批,综合推进多图联审、多评合一、多测合一,提升虚拟审批改革成效。持续推进工程建设与市政管线并联审批、施工许可一窗速办。加大园区项目审批服务力度,扎实开展能评、环评、稳评和地灾评估和水土保持在内的区域评估工作,减轻企业负担。完善水电气相关业务入驻窗口,实现水电气申请与施工许可证一表申请、一次办理,进一步精简材料,优化办事流程。固化联合验收工作流程,提高项目竣工验收效率。分类整理资质审批的依据、标准、审核要点等,推进资质审批“零自由裁量权”。强化实体“中介超市”和线上“多评合一”系统建设,探索实施“中介联合体”,实行一份报告多家共享,促进中介服务优质化。建立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库,为每个项目建立审批档案,归集证照批文,实现材料“一次收取、反复应用”。

6.优化不动产登记。深化“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大力推广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的应用,优化不动产登记信息在线查询。加强不动产登记中心管理,推动登记、交易、缴税一体化平台建设。推进不动产登记机构与公安、税务、住建、市场监管、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推动“不动产+银行”模式,群众可选择就近到银行办理相关登记业务。

二、深化“不见面审批”改革 7.推进智慧政务建设。进行大厅智能化改造,建设综合自建系统,形成融合办件分析、窗口服务“好差评”、人员考勤、请休假及内部办公管理系统等在内的综合性系统改革。拓展政务大厅自助办理区域,增设自助办理终端,提供24小时自助办理服务。加强政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强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应用,丰富“不见面审批”场景。

8.加快政务平台整合。及时跟进省市政务平台整合,以XX政务服务网姜堰旗舰店为载体,按照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服务事项、统一投诉建议、统一好差评、统一搜索服务等“七个统一”的要求,将分散、独立的条块政务服务平台(系统)整合为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平台”。

9.深入推进“一网通办”。加快政务“一张网”与部门业务管理系统对接,切实提升网办能力。按照省市系统建设要求,做好线上线下预约叫号、推进实现日程预约、排队提醒、办理叫号、进度反馈、结果评价等办事全流程闭环,实时对接、实时共享办件全过程信息,支撑窗口受办分离,线上“一网通办”。加强镇、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依申请的行政权力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管理和运行。聚焦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加强电子证照应用,推行线下“最多跑一次”,加大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力度。以“XX政务服务”移动端为载体,整合各部门移动端服务资源,开发不见面审批(服务)应用程序,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移动办”“指尖办”。

10.动态完善办事指南。按照“四级四同”要求,强化政务服务事项及实施清单标准化建设,完善新版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实施清单动态维护工作。推进业务办理项基础要素标准化,统一规范基础要素信息,确保同一政务服务事项的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保持一致。

11.优化线上办事体验。提高高频电子证照在政务服务受理、审批环节的应用,开发完善移动端“扫码亮证”功能。优化用户空间服务,深化“一人(企)一档”建设,推进办事“一照(证)通”,减少申请材料,公开审批流程。逐步实现办件量大、流程简易的“一件事”全程网办,开展无人干预自动办理试点。

三、完善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 12.推进一门式、一窗式服务。根据企业群众把办事需求,合理增加政务大厅服务种类、事项,优化窗口设置,压缩单个事项窗口数量,增加综合窗口,提高综合受理、一窗出件能力。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打通数据查询互认通道,为一窗综合受理提供数据支持,确保群众只进一扇门,只对一扇窗,能办更多事。

13、优化政务服务供给。深化红色导办、帮办代办,对企业群众反应强烈的“急难愁盼”事项提供有针对性的定制化、个性化服务。设立专职帮办员负责在政务大厅网办自助区对线上申报的适时指导服务。推动公共服务事项向镇街延伸、便民服务事项向村社区下沉,发挥基层网格员优势,建立与政务中心服务供需联动,切实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征集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意见建议和迫切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对策。

14、加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融合线上线下发展,全面加强政务大厅软硬件建设。深化一次性告知要求,及时公开、主动推送办件进展和结果。加强审批业务拔尖培训,遴选窗口业务尖兵,形成首支熟练本部门全业务、跨部门相关联业务的“全岗型”审批人才队伍,打造“窗口首席”“窗口通办员”。建立检查督促、明察暗访和情况通报制度。

四、创新做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15.推进平台建设电子化。充分落实公共资源交易“应进必进”,不断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覆盖范围。按照“成熟一项、推动一项、落实一项”的思路,稳步推进交通、水利、限额以下项目电子化交易平台和系统的建设,切实为各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和社会项目的进场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推进不见面开标系统推广应用,探索电子保函、电子中标通知书、电子发票的应用,实现全类别全流程不见面。建设政府采购电子化平台,精简交易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16.确保监督体系全方位。建立“招投标开放日活动”制度,定期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观摩工程项目开、评标等环节,广泛征求对招投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社会的监督。不断改进流程,开展标后评估探索。坚持实事求是、有责必究、权责一致、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对已经完成招标的项目进行评审,系统、客观地评估招投标各方主体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行为,完善招标投标“回头看”制度。

17.维护市场竞争公平性。围绕消除行业壁垒和地方保护、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规范服务收费等方面,深入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制度规则清单,制定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用管理办法。全面推行保证金在线收退系统建设和担保保函应用。归并和减少各类企业服务收费,在CA与签章、投标工具、平台使用等服务收费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五、打造服务热线升级版 18.做优“12345”服务热线。进一步完善投诉问题的办理程序和督办机制,促进群众诉求办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持续深化“三次派单”办结制度,强化疑难(扯皮)工单的会办督办,探索诉求办理全流程的嵌入式监督,提高群众满意度。对派至我区的涉企问题工单,在确保及时处理办结的同时,结合开展涉企政策精准解读推送,提供涉企政务事项优质服务,发挥热线平台“总客服”功能。

六、加强部门信息互联互通 19.加强信息系统整合。坚持“上云为原则、不上云为例外”,配合省市同步做好政务信息系统整合上云工作,按照“一部门一系统”的目标,清理整合各部门单位政务信息系统。完善政务信息化和大数据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项目全过程管理制度。持续推动政务外网延伸拓展,实现各级部门单位全覆盖。清理整合部门专网,推动各部门非涉密业务系统向政务外网迁移。

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0.创新监管方式。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建立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制度。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区分不同情况,探索适合其特点的监管方式,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风险,充分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推进监管执法信息公开,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监管,畅通公众知情和参与渠道,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强化舆论监督。

21.扎实做好“互联网+监管”工作。按照国家和省市“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要求,完善我区目录清单、实施清单维护及行为数据采集等各项工作,强化监管数据归集共享。依托一体化在线监管平台,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综合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重点监管、联合监管和非现场监管,切实提高监管效能,规范执法行为。

22.强化审管联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三定”规定明确的监管职责和监管事项,厘清审批部门与监管部门权责边界,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的监管对象、监管内容、监管方式、监管程序、监管责任和监管要求。建立行政审批、行业主管相互衔接的市场监管机制,做到审批与有效监管的无缝对接。实行并联审批的,审批部门、主管部门、监管部门都要各负其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控风险。

八、加快推进法治制度保障 23.全面清理现行制度。各部门对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XX省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及市、区近年来“放管服”改革有关政策文件要求,全面梳理已出台的涉及政务服务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文件,并分类提出清理意见,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工作机制、管理制度。

24.加大宣传贯彻力度。运用各种途径,加大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XX省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条例》及市、区“放管服”改革有关政策文件的宣传解读力度,增强社会知晓度。组织专题培训,切实增强政务服务人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推进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的能力。

上一篇:通知英语作文下一篇:商场开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