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期末考试试卷集(通用4篇)
一、填空题
1.水冷、风冷
2.燃油供给系、空气供给系、电控系统 3.凸轮轴、挺住、推杆、摇臂 4.机体组、活塞连杆组、曲轴飞轮组
5.气缸工作容积、燃烧室容积、气缸总容积、燃烧室容积 6.1-3-4-
2、1-2-4-3 7.转子式、齿轮式
二、选择题
1-5 CCBDA 6-10 DDDBC 11-15 ACBAC 16-20 CCABA
三、判断题
1-5 NYYYY 6-10 NYYNY
五、简答题
1.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工作循环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各缸的进、排气门,使新气进入气缸排出。进、排气门关闭时,保证气缸密封。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答案
计量经济学试题二
计量经济学试题二答案
计量经济学试题三
计量经济学试题三答案
计量经济学试题四
计量经济学试题四答案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
课程号:
课序号:
开课系:
数量经济系
一、判断题(20分)
1.线性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原因,被解释变量是结果。()
2.多元回归模型统计显著是指模型中每个变量都是统计显著的。()
3.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
4.总体回归线是当解释变量取给定值时因变量的条件均值的轨迹。()
5.线性回归是指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
()
6.判定系数的大小不受到回归模型中所包含的解释变量个数的影响。()
7.多重共线性是一种随机误差现象。
()
8.当存在自相关时,OLS估计量是有偏的并且也是无效的。
()
9.在异方差的情况下,OLS估计量误差放大的原因是从属回归的变大。()
10.任何两个计量经济模型的都是可以比较的。
()
二.
简答题(10)
1.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步骤。(4分)
2.举例说明如何引进加法模式和乘法模式建立虚拟变量模型。
(6分)
三.下面是我国1990-2003年GDP对M1之间回归的结果。(5分)
1.求出空白处的数值,填在括号内。(2分)
2.系数是否显著,给出理由。(3分)
四.
试述异方差的后果及其补救措施。
(10分)
五.多重共线性的后果及修正措施。(10分)
六.
试述D-W检验的适用条件及其检验步骤?(10分)
七.
(15分)下面是宏观经济模型
变量分别为货币供给、投资、价格指数和产出。
1.指出模型中哪些是内是变量,哪些是外生变量。(5分)
2.对模型进行识别。(4分)
3.指出恰好识别方程和过度识别方程的估计方法。(6分)
八、(20分)应用题
为了研究我国经济增长和国债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得到的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LOG(GDP)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4/05
Time:
18:58
Sample:
1985
2003
Included
observation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C
6.03
0.14
43.2
0
LOG(DEBT)
0.65
0.02
32.8
0
R-squared
0.981
Mean
dependent
var
10.53
Adjusted
R-squared
0.983
S.D.dependent
var
0.86
S.E.of
regression
0.1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6
Sum
squared
resid
0.21
Schwarz
criterion
-1.36
Log
likelihood
15.8
F-statistic
1075.5
Durbin-Watson
stat
0.81
Prob(F-statistic)
0
其中,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DEBT表示国债发行量。
(1)写出回归方程。(2分)
(2)解释系数的经济学含义?(4分)
(3)模型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检验?(7分)
(4)如何就模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模型进行改进?(7分)
计量经济学试题一答案
一、判断题(20分)
1.线性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是原因,被解释变量是结果。(F)
2.多元回归模型统计显著是指模型中每个变量都是统计显著的。(F)
3.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F)
4.总体回归线是当解释变量取给定值时因变量的条件均值的轨迹。(Y)
5.线性回归是指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
(F)
6.判定系数的大小不受回归模型中所包含的解释变量个数的影响。(F)
7.多重共线性是一种随机误差现象。
(F)
8.当存在自相关时,OLS估计量是有偏的并且也是无效的。
(F)
9.在异方差的情况下,OLS估计量误差放大的原因是从属回归的变大。(F)
10.任何两个计量经济模型的都是可以比较的。
(F)
二.
简答题(10)
1.计量经济模型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步骤。(4分)
答:
1)经济理论或假说的陈述
2)
收集数据
3)建立数理经济学模型
4)建立经济计量模型
5)模型系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6)模型的选择
7)理论假说的选择
8)经济学应用
2.举例说明如何引进加法模式和乘法模式建立虚拟变量模型。
(6分)
答案:设Y为个人消费支出;X表示可支配收入,定义
如果设定模型为
此时模型仅影响截距项,差异表现为截距项的和,因此也称为加法模型。
如果设定模型为
此时模型不仅影响截距项,而且还影响斜率项。差异表现为截距和斜率的双重变化,因此也称为乘法模型。
三.下面是我国1990-2003年GDP对M1之间回归的结果。(5分)
3.求出空白处的数值,填在括号内。(2分)
4.系数是否显著,给出理由。(3分)
答:根据t统计量,9.13和23都大于5%的临界值,因此系数都是统计显著的。
四.
试述异方差的后果及其补救措施。
(10分)
答案:
后果:OLS估计量是线性无偏的,不是有效的,估计量方差的估计有偏。建立在t分布和F分布之上的置信区间和假设检验是不可靠的。
补救措施:加权最小二乘法(WLS)
1.假设已知,则对模型进行如下变换:
2.如果未知
(1)误差与成比例:平方根变换。
可见,此时模型同方差,从而可以利用OLS估计和假设检验。
(2)
误差方差和成比例。即
3.重新设定模型:
五.多重共线性的后果及修正措施。(10分)
1)
对于完全多重共线性,后果是无法估计。
对于高度多重共线性,理论上不影响OLS估计量的最优线性无偏性。但对于个别样本的估计量的方差放大,从而影响了假设检验。
实际后果:联合检验显著,但个别系数不显著。估计量的方差放大,置信区间变宽,t统计量变小。对于样本内观测值得微小变化极敏感。某些系数符号可能不对。难以解释自变量对应变量的贡献程度。
2)
补救措施:剔出不重要变量;增加样本数量;改变模型形式;改变变量形式;利用先验信息。
六.
试述D-W检验的适用条件及其检验步骤?(10分)
答案:
使用条件:
1)
回归模型包含一个截距项。
2)
变量X是非随机变量。
3)
扰动项的产生机制:。
4)
因变量的滞后值不能作为解释变量出现在回归方程中。
检验步骤
1)进行OLS回归,并获得残差。
2)计算D值。
3)已知样本容量和解释变量个数,得到临界值。
4)根据下列规则进行判断:
零假设
决策
条件
无正的自相关
拒绝
无正的自相关
无法确定
无负的自相关
拒绝
无负的自相关
无法决定
无正的或者负的自相关
接受
七.
(15分)下面是宏观经济模型
变量分别为货币供给、投资、价格指数和产出。
4.指出模型中哪些是内生变量,哪些是外生变量。(5分)
答:内生变量为货币供给、投资和产出。
外生变量为滞后一期的货币供给以及价格指数
5.对模型进行识别。(4分)
答:根据模型识别的阶条件
方程(1):k=0 方程(2):k=2=m-1,恰好识别。 方程(3):k=2=m-1,恰好识别。 6.指出恰好识别方程和过度识别方程的估计方法。(6分) 答: 对于恰好识别方程,采用间接最小二乘法。首先建立简化方程,之后对简化方程进行最小二乘估计。 对于过度识别方程,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首先求替代变量(工具变量),再把这个工具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 八、(20分)应用题 为了研究我国经济增长和国债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得到的结果如下: Dependent Variable: LOG(GDP)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4/05 Time: 18:58 Sample: 1985 2003 Included observation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C 6.03 0.14 43.2 0 LOG(DEBT) 0.65 0.02 32.8 0 R-squared 0.981 Mean dependent var 10.53 Adjusted R-squared 0.983 S.D.dependent var 0.86 S.E.of regression 0.1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6 Sum squared resid 0.21 Schwarz criterion -1.36 Log likelihood 15.8 F-statistic 1075.5 Durbin-Watson stat 0.81 Prob(F-statistic) 0 其中,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DEBT表示国债发行量。 (1)写出回归方程。(2分) 答: Log(GDP)= 6.03 + 0.65 LOG(DEBT) (2)解释系数的经济学含义?(4分) 答: 截距项表示自变量为零时,因变量的平均期望。不具有实际的经济学含义。 斜率系数表示GDP对DEBT的不变弹性为0.65。或者表示增发1%国债,国民经济增长0.65%。 (3)模型可能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检验?(7分) 答: 可能存在序列相关问题。 因为d.w = 0.81小于,因此落入正的自相关区域。由此可以判定存在序列相关。 (4)如何就模型中所存在的问题,对模型进行改进?(7分) 答:利用广义最小二乘法。根据d.w = 0.81,计算得到,因此回归方程滞后一期后,两边同时乘以0.6,得 方程 减去上面的方程,得到 利用最小二乘估计,得到系数。 计量经济学试题二 一、判断正误(20分) 1.随机误差项和残差项是一回事。() 2.给定显著性水平a及自由度,若计算得到的值超过临界的t值,我们将接受零假设() 3.利用OLS法求得的样本回归直线通过样本均值点。() 4.判定系数。() 5.整个多元回归模型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变量均是统计显著的。() 6.双对数模型的值可以与对数线性模型的相比较,但不能与线性对数模型的相比较。() 7.为了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如果一个定性变量有m类,则要引入m个虚拟变量。() 8.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 9.识别的阶条件仅仅是判别模型是否可识别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10.如果零假设H0:B2=0,在显著性水平5%下不被拒绝,则认为B2一定是0。 () 二、以一元回归为例叙述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原理。
三、下面是利用1970-1980年美国数据得到的回归结果。
其中Y表示美国咖啡消费(杯/日.人),X表示平均零售价格(美元/磅)。(15分)注:,1.写空白处的数值。
2.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3.解释斜率系数的含义,并给出其95%的置信区间。
四、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五、考虑下面的模型:其中,Y表示大学教师的年薪收入,X表示工龄。
为了研究大学教师的年薪是否受到性别、学历的影响。按照下面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15分)1.基准类是什么?
2.解释各系数所代表的含义,并预期各系数的符号。
3.若,你得出什么结论?
六、什么是自相关?杜宾—瓦尔森检验的前提条件和步骤是什么?(15分)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5分)
1、求简化形式回归方程?
2、判定哪个方程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计量经济学试题二答案
一、判断正误(20分)
1.随机误差项和残差项是一回事。(F)
2.给定显著性水平a及自由度,若计算得到的值超过临界的t值,我们将接受零假设(F)
3.利用OLS法求得的样本回归直线通过样本均值点。(T)
4.判定系数。(F)
5.整个多元回归模型在统计上是显著的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变量均是统计显著的。(F)
6.双对数模型的值可以与对数线性模型的相比较,但不能与线性对数模型的相比较。(T)
7.为了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如果一个定性变量有m类,则要引入m个虚拟变量。(F)
8.在存在异方差情况下,常用的OLS法总是高估了估计量的标准差。(T)
9.识别的阶条件仅仅是判别模型是否可识别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T)
10.如果零假设H0:B2=0,在显著性水平5%下不被拒绝,则认为B2一定是0。
(F)
二、以一元回归为例叙述普通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原理。
(10分)解:依据题意有如下的一元样本回归模型:
(1)
普通最小二乘原理是使得残差平方和最小,即
(2)
根据微积分求极值的原理,可得
(3)
(4)
将(3)和(4)式称为正规方程,求解这两个方程,我们可得到:
(5)
解得:
其中,表示变量与其均值的离差。
三、下面是利用1970-1980年美国数据得到的回归结果。
其中Y表示美国咖啡消费(杯/日.人),X表示平均零售价格(美元/磅)。(15分)注:,1.写空白处的数值啊a,b。(0.0114,22.066)
2.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显著性检验。
3.解释斜率系数的含义,并给出其95%的置信区间。
解:1.(0.0114,22.066)
2.的显著性检验:,所以是显著的。的显著性检验:,所以是显著的。
3.表示每磅咖啡的平均零售价格每上升1美元,每人每天的咖啡消费量减少0.479杯。的95%的置信区间为:
四、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解:对于模型
(1)
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我们可以在(1)式左右两端同时除以,可得
(2)
其中
代表误差修正项,可以证明
即满足同方差的假定,对(2)式使用OLS,即可得到相应的估计量。
五、考虑下面的模型:其中,Y表示大学教师的年薪收入,X表示工龄。
为了研究大学教师的年薪是否受到性别(男、女)、学历(本科、硕士、博士)的影响。按照下面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15分)1.基准类是什么?
2.解释各系数所代表的含义,并预期各系数的符号。
3.若,你得出什么结论?
解:1.基准类为本科女教师。
2.表示工龄对年薪的影响,即工龄每增加1单位,平均而言,年薪将增加个单位。预期符号为正,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工资应该增加。
体现了性别差异。
和体现了学历差异,预期符号为正。
3.说明,博士教师的年薪高于硕士教师的年薪。
六、什么是自相关?杜宾—瓦尔森检验的前提条件和步骤是什么?(15分)
解:自相关,在时间(如时间序列数据)或者空间(如在截面数据中)上按顺序排列的序列的各成员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在计量经济学中指回归模型中随机扰动项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用符号表示:
杜宾—瓦尔森检验的前提条件为:
(1)回归模型包括截距项。
(2)变量X是非随机变量。
(3)扰动项的产生机制是
上述这个描述机制我们称为一阶自回归模型,通常记为AR(1)。
(4)在回归方程的解释变量中,不包括把因变量的滞后变量。即检验对于自回归模型是不使用的。
杜宾—瓦尔森检验的步骤为:
(1)进行OLS的回归并获得et。
(2)计算d值。
(3)给定样本容量n和解释变量k的个数,从临界值表中查得dL和dU。
(4)根据相应的规则进行判断。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5分)
1、求简化形式回归方程?
2、判定哪个方程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并简述基本过程?
解1.(1)
(2)
2.根据阶判断条件,m
=
2,对于第一个方程,k=0,k
m-1,所以第一个方程不可识别。
对于第二个方程,k=1,k
=
m-1,所以第二个方程恰好识别。
3.对于恰好识别的方程,可以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也可以使用间接最小二乘法。下面将简单介绍间接最小二乘法的基本过程:
步骤1:从结构方程导出简化方程;
步骤2:对简化方程的每个方程用OLS方法回归;
步骤3:利用简化方程系数的估计值求结构方程系数的估计值。
计量经济学试题三
一、判断正误(20分)
1.回归分析用来处理一个因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2.拟合优度R2的值越大,说明样本回归模型对总体回归模型的代表性越强。()
3.线性回归是指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
4.引入虚拟变量后,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量仍是无偏的。()
5.多重共线性是总体的特征。()
6.任何两个计量经济模型的都是可以比较的。()
7.异方差会使OLS估计量的标准误差高估,而自相关会使其低估。()
8.杜宾—瓦尔森检验能够检验出任何形式的自相关。()
9.异方差值存在于横截面数据中,而自相关值存在于时间序列数据中。()
10.内生变量的滞后值仍然是内生变量。()
二、选择题(20分)
1.在同一时间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组合,是()
A.原始数据
B.Pool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截面数据
2.下列模型中属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是()
A.B.C.D.3.半对数模型中,参数的含义是()
A.X的绝对量变化,引起Y的绝对量变化
B.Y关于X的边际变化
C.X的相对变化,引起Y的期望值绝对量变化
D.Y关于X的弹性
4.模型中其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的变量是()
A、外生变量
B、内生变量
C、前定变量
D、滞后变量
5.在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报告中,统计量的,则表明()
A.解释变量对的影响是显著的B.解释变量对的影响是显著的C.解释变量和对的联合影响是显著的D.解释变量和对的联合影响不显著
6.根据样本资料估计人均消费支出Y对人均收入X的回归模型为,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1%,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
A.0.2%
B.0.75%
C.2%
D.7.5%
7.如果回归模型违背了同方差假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
A.无偏的,非有效的B.有偏的,非有效的C.无偏的,有效的D.有偏的,有效的8.在回归模型满足DW检验的前提条件下,当统计量等于2时,表明()
A.存在完全的正自相关
B.存在完全的负自相关
C.不存在自相关
D.不能判定
9.将一年四个季度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引入到包含截距项的回归模型当中,则需要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
A.B.C.D.10.在联立方程结构模型中,对模型中的每一个随机方程单独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参数是()
A.有偏但一致的B.有偏且不一致的C.无偏且一致的D.无偏但不一致的三、下表给出了三变量模型的回归的结果:(10分)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d.f)
平方和的均值(MSS)
来自回归(ESS)
106.58
来自残差(RSS)
总离差(TSS)
108.38
————————
注:保留3位小数,可以使用计算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本题的。
1.完成上表中空白处内容。
2.求与。
3.利用F统计量检验和对的联合影响,写出简要步骤。
四、考虑下面的模型:其中,Y表示大学教师的年薪收入,X表示工龄。
为了研究大学教师的年薪是否受到性别、学历的影响。按照下面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10分)1.基准类是什么?
2.解释各系数所代表的含义,并预期各系数的符号。
3.若,你得出什么结论?
五、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六、简述自相关后果。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如果存在形式的自相关,应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15分)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5分)
1、求出简化形式的回归方程?
2、利用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判定哪个方程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计量经济学试题三答案
一、判断正误(20分)
1.回归分析用来处理一个因变量与另一个或多个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F)
2.拟合优度R2的值越大,说明样本回归模型对总体回归模型的代表性越强。(T)
3.线性回归是指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现线性关系。(F)
4.引入虚拟变量后,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量仍是无偏的。(T)
5.多重共线性是总体的特征。(F)
6.任何两个计量经济模型的都是可以比较的。(F)
7.异方差会使OLS估计量的标准误差高估,而自相关会使其低估。(F)
8.杜宾—瓦尔森检验能够检验出任何形式的自相关。(F)
9.异方差问题总是存在于横截面数据中,而自相关则总是存在于时间序列数据中。(F)
10.内生变量的滞后值仍然是内生变量。(F)
二、选择题(20分)
1.在同一时间不同统计单位的相同统计指标组成的数据组合,是(D)
A.原始数据
B.Pool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截面数据
2.下列模型中属于非线性回归模型的是(C)
A.B.C.D.3.半对数模型中,参数的含义是(C)
A.X的绝对量变化,引起Y的绝对量变化
B.Y关于X的边际变化
C.X的相对变化,引起Y的期望值绝对量变化
D.Y关于X的弹性
4.模型中其数值由模型本身决定的变量是(B)
A、外生变量
B、内生变量
C、前定变量
D、滞后变量
5.在模型的回归分析结果报告中,统计量的,则表明(C)
A.解释变量对的影响是显著的B.解释变量对的影响是显著的C.解释变量和对的联合影响是显著的D.解释变量和对的联合影响不显著
6.根据样本资料估计人均消费支出Y对人均收入X的回归模型为,这表明人均收入每增加1%,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B)
A.0.2%
B.0.75%
C.2%
D.7.5%
7.如果回归模型违背了同方差假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A)
A.无偏的,非有效的B.有偏的,非有效的C.无偏的,有效的D.有偏的,有效的8.在回归模型满足DW检验的前提条件下,当统计量等于2时,表明(C)
A.存在完全的正自相关
B.存在完全的负自相关
C.不存在自相关
D.不能判定
9.将一年四个季度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引入到包含截距项的回归模型当中,则需要引入虚拟变量的个数为(C)
A.B.C.D.10.在联立方程结构模型中,对模型中的每一个随机方程单独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得到的估计参数是(B)
A.有偏但一致的B.有偏且不一致的C.无偏且一致的D.无偏但不一致的三、下表给出了三变量模型的回归的结果:(10分)
方差来源
平方和
自由度(d.f)
平方和的均值(MSS)
来自回归(ESS)
106.58
53.29
来自残差(RSS)
1.8
0.106
总离差(TSS)
108.38
————————
注:保留3位小数,可以使用计算器。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本题的。
1.完成上表中空白处内容。
2.求与。
3.利用F统计量检验和对的联合影响,写出简要步骤。
答案:
1.见题
2.3.可以利用统计量检验和对的联合影响。
(或)
因为,和对的联合影响是显著的。
四、考虑下面的模型:其中,Y表示大学教师的年薪收入,X表示工龄。
为了研究大学教师的年薪是否受到性别、学历的影响。按照下面的方式引入虚拟变量:(10分)1.基准类是什么?
2.解释各系数所代表的含义,并预期各系数的符号。
3.若,你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基准类是本科学历的女教师。
2.表示刚参加工作的本科学历女教师的收入,所以的符号为正。
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工龄变化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收入的变化,所以的符号为正。
表示男教师与女教师的工资差异,所以的符号为正。
表示硕士学历与本科学历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所以的符号为正。
表示博士学历与本科学历对工资收入的影响,所以的符号为正。
3.若,说明博士学历的大学教师比硕士学历的大学教师收入要高。
五、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答案:使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中的参数。
在模型的两边同时除以,我们有:
令,则上面的模型可以表示为:
(1),即变换后的模型(1)的随机误差项满足同方差假定,可以使用OLS估计出。上述方法称为加权最小二乘法。
六、简述自相关后果。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如果存在形式的自相关,应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15分)答案:自相关就是指回归模型中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用符号表示: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若在模型中存在形式的自相关问题,我们使用广义差分变换,使得变换后的模型不存在自相关问题。
对于模型:
(1)
取模型的一阶滞后:
(2)
在(2)式的两边同时乘以相关系数,则有:
(3)
用(1)式减(3)式并整理得:
令,,则有:
(4)
在(4)中满足古典假定,我们可以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4)式,得到,,,的估计量,再利用和的对应关系得到的估计值。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5分)
1、求出简化形式的回归方程?
2、利用模型识别的阶条件,判定哪个方程是可识别的(恰好或过度)?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答案:略
计量经济学试题四
课程号:
课序号:
开课系:数量经济系
一、判断正误(10分)
1、随机变量的条件均值与非条件均值是一回事。()
2、线性回归模型意味着变量是线性的。()
3、。()
4、对于多元回归模型,如果联合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变量均是统计显著的。()
5、双对数模型中的斜率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
6、为了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如果一个定性变量有类,则要引入个虚拟变量。()
7、如果回归模型违背了同方差假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有偏无效的。()
8、在存在接近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回归系数的标准差会趋于变小,相应的t值会趋于变大。()
9、在任何情况下OLS估计量都是待估参数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
10、一个联立方程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在另一个联立方程模型中可能是内生变量。()
二、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10分)
三、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主要包括哪些因素的影响?(10分)
四、古典线性回归模型具有哪些基本假定。
(10分)五、以二元回归为例简述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原理?(10分)
六、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0分)
1、简述联立方程模型中方程识别的阶条件。
2、根据阶条件判定模型中各方程的识别性?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八、应用题(共30分)
利用美国1980-1995年间人均消费支出(PCE)和人均可支配收入(PDPI)的数据,得到了如下回归分析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LOG(PCE)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9/05
Time:
23:43
Sample:
1980
1995
Included
observation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LOG(PDPI)
1.205281
0.028891
41.71870
0.0000
C
-2.092664
0.281286
-7.439640
0.0000
R-squared
0.992020
Mean
dependent
var
9.641839
Adjusted
R-squared
0.991450
S.D.dependent
var
0.096436
S.E.of
regression
0.008917
Akaike
info
criterion
-6.485274
Sum
squared
resid
0.001113
Schwarz
criterion
-6.388701
Log
likelihood
53.88219
F-statistic
1740.450
Durbin-Watson
stat
2.322736
Prob(F-statistic)
0.000000
(1)根据以上结果,写出回归分析结果报告。(10分)
(2)对模型中解释变量系数B2进行显著性检验。(10分)
(3)如何解释解释变量的系数和综合判定系数?(10分)
计量经济学试题四答案
二、判断正误(10分)
1、随机变量的条件均值与非条件均值是一回事。(错)
2、线性回归模型意味着变量是线性的。(错)
3、。(错)
4、对于多元回归模型,如果联合检验结果是统计显著的则意味着模型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变量均是统计显著的。(错)
5、双对数模型中的斜率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对)
6、为了避免陷入虚拟变量陷阱,如果一个定性变量有类,则要引入个虚拟变量。(错)
7、如果回归模型违背了同方差假定,最小二乘估计量是有偏无效的。(错)
8、在存在接近多重共线性的情况下,回归系数的标准差会趋于变小,相应的t值会趋于变大。(错)
9、在任何情况下OLS估计量都是待估参数的最优线性无偏估计。(错)
10、一个联立方程模型中的外生变量在另一个联立方程模型中可能是内生变量。(对)
二、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时有哪些主要步骤?(10分)
答:书中第二页,经济计量学方法论中的八个步骤。
三、回归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主要包括哪些因素的影响?(10分)
答:书中第83页,随机误差项的性质中的四条。
四、古典线性回归模型具有哪些基本假定。
(10分)答:1
解释变量与随机误差项不相关。
随机误差项的期望或均值为零。
随机误差项具有同方差,即每个随机误差项的方差为一个相等的常数。
两个随机误差项之间不相关,即随机误差项无自相关。
五、以二元回归为例简述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原理?(10分)
答:书中第88页的最小二乘原理。
六、若在模型:中存在下列形式的异方差:,你如何估计参数(10分)
答:
将原模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原模型变形为:
(1)
令,则式(1)可以写为:
(2)
由于,所以式(2)所表示的模型不再存在异方差问题,故可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估计,求得参数的估计值。
七、考虑下面的联立方程模型:
其中,是内生变量,是外生变量,是随机误差项(10分)
1、简述联立方程模型中方程识别的阶条件。
答:书中第320页,模型识别的阶条件。(4分)
2、根据阶条件判定模型中各方程的识别性?
答:对于第一个方程有:m=2
k=0,由于
k 对于第二个方程有:m=2 k=1,由于 k=m-1,所以该方程为恰好识别。(2分) 3、对可识别方程,你将用哪种方法进行估计,为什么? 由于第二个方程是恰好识别的,所以可以用间接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估计。(2分) 八、应用题(共30分) 利用美国1980-1995年间人均消费支出(PCE)和人均可支配收入(PDPI)的数据,得到了如下回归分析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LOG(PCE)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09/05 Time: 23:43 Sample: 1980 1995 Included observations: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Error t-Statistic Prob.LOG(PDPI) 1.205281 0.028891 41.71870 0.0000 C -2.092664 0.281286 -7.439640 0.0000 R-squared 0.992020 Mean dependent var 9.641839 Adjusted R-squared 0.991450 S.D.dependent var 0.096436 S.E.of regression 0.008917 Akaike info criterion -6.485274 Sum squared resid 0.001113 Schwarz criterion -6.388701 Log likelihood 53.88219 F-statistic 1740.450 Durbin-Watson stat 2.322736 Prob(F-statistic) 0.000000 (1)根据以上结果,写出回归分析结果报告。(10分) 答: se=(0.28) (0.029) t=(-7.44) (41.72) p=(0.0000) (0.0000) R2=0.992 (2)如何解释解释变量的系数和综合判定系数?(10分) 答:由于该模型是双对数模型,因此,解释变量的系数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弹性,在本例中为消费收入弹性,表示收入每增加1%,消费将平均增加1.2%。 (3)对模型中解释变量系数B2进行显著性检验。(10分) 答: 1、H0:B2=0 H1:B2¹02、构造统计量 3、计算相应的T值,4、查显著性水平为a的临界值 由于 第一章 汽车发动机总体构造和工作原理 2、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一)(2课时) 3、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二)(2课时)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 4、曲柄连杆机构 (一)(2课时) 5、实验 一、机体组的拆装(2课时) 6、曲柄连杆机构 (二)(2课时) 7、实验 二、活塞连杆组的拆装(2课时) 8、曲柄连杆机构 (三)(2课时) 9、曲柄连杆机构 (四)(2课时) 10、实验 三、曲轴的拆装(2课时) 11、曲柄连杆机构 (五)(2课时)第三章 配气机构 12、配气机构 (一)(2课时) 13、实验 四、顶置凸轮轴的拆装(2课时) 14、配气机构 (二)(2课时) 15、实验 五、气门间隙的检查与调整(2课时)第四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 16、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一)(2课时) 17、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二)(2课时) 18、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三)(2课时) 19、实验 六、化油器的拆装(2课时)20、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四)(2课时) 21、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五)(2课时) 22、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六)(2课时) 23、实验 七、汽油机直喷系统的拆装(2课时) 24、复习(2课时) 25、期中测验(2课时)第五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 26、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一)(2课时) 27、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二)(2课时) 28、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三)(2课时) 29、实验 八、柴油机喷油泵的拆装(2课时)30、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四)(2课时) 31、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五)(2课时) 32、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六)(2课时) 33、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七)(2课时) 34、进排气系统及排放控制装置(2课时) 35、实验 九、柴油机喷油器的拆装(2课时)第六章 冷却系 36、冷却系统(2课时) 37、实验 十、冷却系的拆装(2课时)第七章 润滑系 38、润滑系统 (一)(2课时) 39、润滑系统 (二)(2课时) 40、实验 十一、润滑系的拆装(2课时)课题 总论 教学目的 1、了解汽车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2、初步掌握汽车总体构造 3、了解汽车的发展简史 4、基本掌握汽车的分类和汽车的主要参数 教学安排 总 论 一、汽车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1、汽车是重要的运输工具 2、汽车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标志 3、汽车是社会物质生活发展水平的标志 二、汽车总体构造 汽车由下面几大部分组成: 1、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 2、底盘(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 3、车身(轿车:三厢式或两厢式;货车:驾驶室和货箱) 4、电器设备(电源组、照明、信号等) 三、汽车的发展简史 1、蒸汽机时代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炮兵大尉尼古拉斯·古诺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 一辆完全依靠自身动力行驶的蒸汽机汽车。 2、内燃机时代 内燃机是在使用蒸汽机的基础上发明出来的。首先发明煤气机,随后改进为汽 油机,后来又创造出柴油机。 从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发展序列为:真空机→爆发机→压缩机及点燃机→压燃 机 1886年1月29日,本茨向德国帝国专利局申请他发明汽车的专利获批准,这一 天成为汽车的诞生日。 四、汽车的分类 1、按汽车的用途 ⑴载货汽车 ⑵越野汽车 ⑶自卸汽车 ⑷牵引汽车与挂车 ⑸专用汽车 ⑹客车 ⑺轿车 2、按汽车燃料的不同 可分为汽油车、柴油车、液化气汽车等。 3、按驱动形式的不同 可分为单轴驱动、两轴驱动和多轴驱动汽车等。 五、汽车的主要参数 1、汽车的最高车速:汽车在平坦公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高速度。 2、汽车的加速时间:汽车由某一速度加速到另一特定车速所需要的时间。 3、汽车的燃料消耗量 4、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转向盘转至极限位置时转向中心至外转向轮接地中心 的距离。 5、汽车的制动距离 6、汽车的最小离地间隙:汽车满载时,车辆支承平面与车辆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7、汽车的轴距 8、汽车的轮距 9、汽车的整备质量 10、汽车的总质量 11、汽车的最大装载质量 12、汽车的接近角和离去角 作业 1、载货汽车是如何分类的? 2、轿车是如何分类的? 课题 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一)教学目的 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及基本构造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汽车的分类 2、汽车的主要参数 讲述新课 第一章 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发动机——将某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机器。将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发动机,称为热力发动机(热机)。燃料和空气混合后在机器内部燃烧而产生热能,然后再转变为机械能的,称为内燃 机。 内燃机与外燃机相比,具有热效率高、体积小、便于移动和起动性能好等优点。内燃机又分活塞式内燃机和燃气轮机两大类。车用发动机主要采用活塞式内燃机。 §1.1 发动机的分类与基本构造 一、分类 1、按活塞运动方式分 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和旋转活塞式内燃机两种。前者在汽车上获得了广泛应用。 2、按所用的燃料分 汽油机、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 3、按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行程数分 有二冲程发动机和四冲程发动机之分。汽车上广泛采用四冲程发动机。 4、按冷却方式分 可分为水冷式发动机和风冷式发动机。汽车上广泛采用水冷式发动机。 5、按气缸数目分 可分为单缸发动机和多缸发动机。汽车几乎都是采用多缸发动机。 6、按气缸的排列方式分 可分为单列式发动机和双列式发动机。 7、按进气系统是否增压分 自然吸气(非增压)式发动机和强制进气(增压)式发动机。 二、基本构造 1、曲柄连杆机构 2、配气机构 3、燃料供给系统 4、进排气系统 5、润滑系统 6、冷却系统 7、点火系统 8、起动系统 作业 1、何谓发动机?汽油机与柴油机各有什么特点? 2、发动机是由哪些机构和系统组成的? 课题 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发动机的基本术语 2、掌握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3、掌握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发动机的分类 2、发动机的基本组成 讲述新课 §1.2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发动机基本术语 1、上止点 2、下止点 3、活塞行程 4、曲柄半径 5、气缸工作容积 6、燃烧室容积 7、气缸总容积 8、发动机排量 9、压缩比 10、工作循环 11、四冲程发动机 12、二冲程发动机 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汽油机是将汽油和空气混合成混合气,然后进入气缸用电火花点燃。1)进气行程 2)压缩行程 3)作功行程 4)排气行程 2、四行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四行程柴油机和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相同,每一个工作循环同样包括进气、压 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行程,但由于柴油机使用的燃料是柴油,柴油与汽油有较大的 差别,柴油粘度大,不易蒸发,自燃温度低,故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着火方式,燃 烧过程以及气体温度压力的变化都和汽油机不同。§1.3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一、动力性能指标 1、有效转矩:指发动机通过曲轴或飞轮对外输出的扭矩。 2、有效功率:指发动机通过曲轴或飞轮对外输出的功率。 3、曲轴转速:指发动机曲轴每分钟的转数,通常用n表示,单位为r/min。 二、经济性能指标 通常用燃油消耗率来评价内燃机的经济性能。 三、环保性能 排放性能指标包括排放烟度、有害气体(CO,HC,NOx)排放量、噪声等。 四、发动机的特性 速度特性 发动机的速度特性指发动机的性能指标Ttq,Pe,be,随发动机转速n变化的规 律,用曲线表示,称为速度特性曲线。节气门全开时的速度特性叫发动机的外特性;节气门不全开的任意位置所得到的速 度特性都称为部分特性。发动机的外特性代表了发动机所具有的最高动力性能。作业 1、何谓发动机的工作循环? 2、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课题 曲柄连杆机构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工作条件及组成 2、掌握机体组各零件的功用和构造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2、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讲述新课 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 1、功用: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借以产生并传递动力的机构,通过它把燃料燃烧 后发出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2、工作条件: 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条件相当恶劣,它要承受高温、高压、高速和 化学腐蚀作用。 3、组成 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零件可以分为三组,机体组、活塞连杆组和曲轴飞轮组。§2.1 机体组 一、气缸体 水冷发动机的气缸体和上曲轴箱常铸成一体,称为气缸体——曲轴箱,也可称为气 缸体。 气缸体一般用灰铸铁和铝合金铸成。气缸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㈠气缸体的结构形式 通常分为三种形式: 1、一般式气缸体 2、龙门式气缸体 3、隧道式气缸体 ㈡气缸体的冷却形式 一种是水冷,另一种是风冷。 ㈢气缸的排列方式 可以分成直列式,V型和对置式三种。㈣气缸套 气缸套有干式气缸套和湿式气缸套两种。 二、曲轴箱 曲轴箱分上曲轴箱和下曲轴箱。上曲轴箱与气缸体铸成一体,下曲轴箱用来贮存润 滑油,并封闭上曲轴箱,故又称为油底壳。 三、气缸盖 1、功用:密封气缸并构成燃烧室。 2、工作条件:很大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 3、材料:一般采用灰铸铁、合金铸铁或铝合金铸成。 4、构造:气缸盖分单体气缸盖、块状气缸盖和整体式气缸盖。 四、气缸垫 气缸垫装在气缸盖和气缸体之间,其功用是保证气缸盖与气缸体接触面的密封,防 止漏气,漏水和漏油。作业 1、曲柄连杆机构有何功用?其工作条件如何? 2、气缸体有哪几种结构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干式气缸套与湿式气缸套壁厚各为多 少? 课题 曲柄连杆机构 (二)教学目的 1、掌握活塞连杆组的构成 2、掌握活塞的功用、工作条件及构造 3、掌握活塞环的功用及构造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及其工作条件; 2、气缸体的结构形式、特点,干式气缸套与湿式气缸套的壁厚。讲述新课 §2.2 活塞连杆组 活塞连杆组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连杆轴瓦等组成。 一、活塞 ㈠功用:承受气体压力,并通过活塞销传给连杆驱使曲轴旋转,活塞顶部还是燃烧 室的组成部分。 ㈡工作条件:在高温、高压、高速、润滑不良的条件下工作。 ㈢对其要求:(1)要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2)导热性能好,要耐高压、耐高温、耐 磨损;(3)质量小,重量轻,尽可能地减小往复惯性力。㈣材料:广泛采用高强度铝合金。 ㈤构造:活塞可分为三部分,活塞顶部、活塞头部和活塞裙部。 1、活塞顶部:活塞顶部承受气体压力,它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 2、活塞头部:活塞环槽以上的部分。 活塞头部的主要作用有三:①承受气体压力,并传给连杆;②与活塞环一起实现气 缸的密封;③将活塞顶所吸收的热量通过活塞环传导到气缸壁上。 3、活塞裙部:活塞裙部指从油环槽下端面起至活塞底面的部分。1)作用:为活塞在气缸内作往复运动导向和承受侧压力。2)活塞在工作时的变形 3)活塞的预做形状:①裙部横截面:预先把活塞裙部做成椭圆形。椭圆的长轴方 向垂直于销座轴线。②活塞纵剖面:上小下大的阶梯型、锥形。 二、活塞环 活塞环是具有弹性的开口环,有气环和油环两种。㈠功用: ①气环 起密封和导热的作用; ②油环 起布油和刮油的作用。㈡工作条件:高温、高压、高速和润滑极其困难。㈢材料:目前广泛采用的活塞环材料是合金铸铁。㈣构造: ①气环 有切口,具有弹性,在自由状态下外径大于气缸直径,外表面紧贴在气缸 壁上,形成密封面。在保证密封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减少环数。②油环 油环有普通油环和组合油环两种。作业 1、活塞连杆组由哪些零件组成? 2、活塞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工作?它可分为哪三部分?它被预做成什么形状?为 什么? 3、活塞环有哪几种?各有什么功用?活塞上安装的活塞环数目是不是越多越好? 课题 曲柄连杆机构 (三)教学目的 1、掌握活塞销的功用及构造 2、掌握连杆的功用、构造及连杆盖的定位结构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活塞连杆组的组成、活塞的工作条件、组成及预做形状。 3、活塞环的种类、功用及构造。讲述新课 三、活塞销 ㈠功用:连接活塞和连杆小头,并把活塞承受的气体压力传给连杆。㈡工作条件:高温、很大的周期性冲击载荷、润滑条件较差。㈢对其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表面韧性好,耐磨性好,重量轻。㈣材料:采用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钢制成,外表面经渗碳淬火处理以提高硬度。㈤构造:a、圆柱形;b、两段截锥与一段圆柱组合;c、两段截锥形。㈥安装形式:两种方式:“全浮式”安装和“半浮式”安装。 四、连杆 ㈠功用:连接活塞与曲轴,并把活塞承受的气体压力传给曲轴,使得活塞的往复 运动转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 ㈡工作条件:承受压缩、拉伸和弯曲等交变载荷。㈢对其要求:强度高、刚度大、重量轻。 ㈣材料:一般都采用中碳钢或合金钢经模锻或辊锻,然后经机加工和热处理。㈤构造:连杆分为三部分:即连杆小头、连杆杆身和连杆大头(包括连杆盖)。连杆小头 对于活塞销采用“全浮式”安装方式的,工作时小头孔与活塞销之间有 相对运动,故在连杆小头孔中压入减摩的青铜衬套。并在小头和衬套上铣有油槽或 钻有油孔以收集润滑油以保证润滑。 连杆杆身 连杆杆身通常做成“工”字形断面,抗弯强度好,重量轻,大圆弧过渡,且上小下大,采用压力润滑的,杆身中部加工有连通大、小头的油道。连杆大头 一般都采用分开式,分开式又分为平分和斜分两种。平分——剖分面与连杆杆身轴线垂直,汽油机多采用这种连杆。 斜分——剖分面与连杆杆身轴线成30~60°夹角。柴油机多采用这种连杆。连杆盖与连杆的定位:平切口多采用连杆螺栓定位;斜切口连杆常用的定位方法有 锯齿定位、圆销定位、套筒定位和止口定位。连杆轴瓦:为了减小摩擦阻力和曲轴连杆轴颈的磨损,连杆大头孔内装有瓦片式滑 动轴承,简称连杆轴瓦。 V形发动机两侧对应气缸的连杆是装在曲轴同一连杆轴颈上,布置形式有三种: ①并列连杆式:两侧气缸的连杆一前一后装在曲轴同一连杆轴颈上; ②主副连杆式 ③叉形连杆式 作业 1、活塞销有何功用?其工作条件如何?它与活塞之间采用什么方式连接? 2、连杆有何功用?其工作条件如何?连杆盖与连杆之间采用了哪些定位方式? 课题 曲柄连杆机构 (四)教学目的 1、掌握曲轴飞轮组的组成 2、掌握曲轴的功用及构造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活塞销的功用、工作条件及与活塞之间采用的连接方式。 2、连杆的功用、工作条件、连杆盖与连杆之间采用的定位方式。讲述新课 §2.3 曲轴飞轮组 曲轴飞轮组主要由曲轴、飞轮和一些附件组成。 一、曲轴 曲轴是发动机最重要的机件之一。 ㈠功用:将连杆传来的力变为旋转的动力(扭矩),并向外输出。 ㈡工作条件:承受周期性变化的气体压力、往复惯性力、离心力以及由它们产生的 弯曲和扭转载荷的作用。 ㈢对其要求: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耐磨损且润滑良好,并有很好的平衡性能。㈣ 材料及加工:一般用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模锻而成。轴颈表面经高频淬火或氮 化处理,并经精磨加工。㈤构造:由曲轴前端(自由端)、曲拐及曲轴后端(功率输出端)三部分组成。曲拐:由一个曲柄销(连杆轴颈)和它两端曲柄以及主轴颈构成。 直列式发动机曲轴的曲拐数目等于气缸数;V型发动机曲轴的曲拐数目等于气缸数 的一半。 主轴颈:主轴颈是曲轴的支承部分,通过主轴承支承在曲轴箱的主轴承座中。按主轴颈的数目,曲轴可分为全支承曲轴和非全支承曲轴。全支承曲轴:曲轴的主轴颈数比气缸数目多一个。 非全支承曲轴:曲轴的主轴颈数比气缸数目少或与气缸数目相等。曲柄销(连杆轴颈):曲轴与连杆的连接部分,通过曲柄与主轴颈相连。直列发 动机的曲柄销数目和气缸数相等。V型发动机的曲柄销数等于气缸数的一半。曲柄:主轴颈和连杆轴颈的连接部分。为了平衡惯性力,有的曲柄处有平衡块。主轴瓦:为了减小摩擦阻力和曲轴主轴颈的磨损,主轴承座孔内装有瓦片式滑动轴 承,简称主轴瓦(大瓦)。曲轴的润滑:为了润滑主轴承和连杆轴承,曲轴上钻有连接主轴颈和连杆轴颈的油 道。 曲轴的轴向定位:限制曲轴工作时前后窜动量,保证曲柄连杆机构的正确位置。曲轴前端:装有正时齿轮,驱动风扇和水泵的皮带轮以及起动爪等。 曲轴后端:用来安装飞轮,在后轴颈与飞轮凸缘之间制成档油凸缘与回油螺纹,以 阻止机油向后窜漏。作业 曲轴由哪几部分构成?它有哪几种支承方式? 课题 曲柄连杆机构 (五)教学目的 1、掌握发动机曲拐的布置与发火顺序之间的关系 2、基本掌握飞轮及曲轴扭转减振器的构造和功用造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曲轴的构成及支承方式 讲述新课 §2.3 曲轴飞轮组 一、曲轴 ㈥曲拐的布置:取决于气缸数、气缸排列和发动机的发火顺序。安排多缸发动机的发火顺序应注意使连续作功的两缸相距尽可能远,以减轻主轴承的 载荷,同时避免可能发生的进气重叠现象。作功间隔应力求均匀。各缸发火的间隔时间以曲轴转角表示,称为发火间隔角。发火间隔角为720°/i。 1、四缸四行程发动机的发火顺序和曲拐布置 四缸四行程发动机的发火间隔角为720°/4=180° 发火顺序的排列只有两种可能,即为1-3-4-2或为1-2-4-3。 2、四行程直列六缸发动机的发火顺序和曲拐布置 四行程直列六缸发动机发火间隔角为 720°/6=120° 一种发火顺序是1-5-3-6-2-4,另一种发火顺序是1-4-2-6-3-5 3、四行程V型八缸发动机的发火顺序 四行程V型八缸发动机的发火间隔角为720°/8=90°,V型发动机左右两列中对应的 一对连杆共用一个曲拐,所以V型八缸发动机只有四个曲拐。 二、飞轮 功用:用来贮存作功行程的能量,用于克服进气、压缩和排气行程的阻力和其它阻力,使曲轴能均匀地旋转;作为传动系中摩擦离合器的驱动件。为了在保证有足够的转动惯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飞轮的质量,应使飞轮的大部分 质量都集中在轮缘上,因而轮缘通常做得宽而厚。 飞轮是高速旋转的零件,平衡性能要好,因此,飞轮与曲轴在制造时一起进行过动平衡实验,在拆装时为了不破坏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飞轮与曲轴之间应有严格不变的 相对位置。通常用定位销和不对称布置的螺栓来定位。 飞轮外缘压有的齿圈与起动电机的驱动齿轮啮合,供起动发动机用。飞轮轮缘上作有正时记号。 飞轮一般由灰铸铁、球墨铸铁或铸钢制造。 三、曲轴扭转减振器 功用:吸收曲轴扭转振动的能量,消减扭转振动,避免发生强烈的共振及其引起的严 重恶果。作业 1、何谓发动机的发火间隔角?四缸和六缸四行程发动机发火间隔角各为多少? 2、列出四缸四行程及直列六缸四行程发动机的发火顺序。 3、曲轴扭转减振器起什么作用? 课题 配气机构 (一)教学目的 1、掌握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 2、掌握配气相位与气门间隙的知识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讲述新课 第三章 配气机构 功用:按照气缸的工作顺序和工作过程的要求,准时地开闭进、排气门,向气缸供 给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新鲜空气(柴油机)并及时排出废气。 充气效率 :新鲜空气或可燃混合气充满气缸的程度,用充气效率表示。§3.1 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 一、配气机构布置形式和工作情况 ㈠布置形式 按气门的布置形式分:顶置气门式和侧置气门式。侧置气门式已趋于淘汰; 按凸轮轴安装位置分:上置凸轮轴式、中置凸轮轴式和下置凸轮轴式; 按曲轴和凸轮轴的传动方式分:齿轮传动式、链条传动式和齿形皮带传动式; 按每个气缸的气门数目分:2气门式、3气门式、4气门式和5气门式。㈡工作过程 运动传递路线:曲轴→凸轮轴→挺柱→推杆→摇臂→气门 四冲程发动机曲轴与凸轮轴的传动比为2:1。 二、凸轮轴布置型式及特点 §3.2 配气相位与气门间隙 一、配气相位 配气相位是用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的开启时刻和开启延续时间。通常用环形图表示——配气相位图。气门重叠: 两个气门同时开启时间相当的曲轴转角叫作气门重叠角。 二、气门间隙 作用:为气门热膨胀留有余地,以保证气门的密封。间隙过大: 进、排气门开启迟后,缩短了进排气时间,降低了气门的开启高度,改变了正常的 配气相位,使发动机因进气不足,排气不净而功率下降,此外,还使配气机构零件 的撞击增加,磨损加快。间隙过小: 发动机工作后,零件受热膨胀,将气门推开,使气门关闭不严,造成漏气,功率下 降,并使气门的密封表面严重积碳或烧坏,甚至气门撞击活塞。采用液压挺柱的配气机构不需要留气门间隙。作业 1、配气机构有何功用?凸轮轴的布置形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2、什么是配气相位?画出配气相位图,并注明气门重叠角。 3、气门为何要早开晚关? 课题 配气机构 (二)教学目的 掌握配气机构主要零件的功用及构造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配气机构的功用、凸轮轴的布置形式及特点; 2、配气相位、画出配气相位图、气门重叠角。讲述新课 §3.3 配气机构的主要零件与组件 一、气门组 包括:气门、气门座、气门导管、气门弹簧、气门弹簧座及锁片等。 1、气门 功用:控制进、排气管的开闭 工作条件: 承受高温、高压、冲击、润滑困难。 要求:足够的强度、刚度、耐磨、耐高温、耐腐蚀、耐冲击。材料:进气门用合金钢(铬钢或镍铬等),排气门用耐热合金钢(硅铬钢等)。构造:气门由头部和杆部组成。气门密封锥面与气门座配对研磨。杆身装在气门导管内起导向作用,杆身与头部采用圆滑过渡连接。尾部制有凹槽(锥形槽或环形槽)用来安装锁紧件。 2、气门座 气门座与气门头部密封锥面配合密封气缸,气门头部的热量亦经过气门 座外传。气门座可以在缸盖或缸体上直接镗出,也可以采用镶嵌式结构。 3、气门导管 功用:起导向和导热作用。 气门导管常用灰铸铁、球墨铸铁或铁基粉末冶金制造。 4、气门弹簧 二、气门传动组 功用:定时驱动气门开闭,并保证气门有足够的开度。组成:由凸轮轴、挺柱、推杆、摇臂等组成。 1、凸轮轴 功用:驱动各缸气门开闭,使其符合发动机点火顺序、工作循环及配气相位等要求,并保证气门有足够的开度。 2、挺柱 挺柱的功用是将凸轮的推力传给推杆(或气门杆),并承受凸轮轴旋转时所施加的 侧向力。近年来,液压挺柱被广泛地采用。 3、推杆 推杆的作用是将从凸轮轴传来的推力传给摇臂,它是配气机构中最容易弯曲的零 件。要求有很高的刚度,在动载荷大的发动机中,推杆应尽量地做得短些。 4、摇臂和摇臂组 摇臂实际上是一个双臂杠杆。作业 1、气门组由哪些零件组成?气门的工作条件如何? 2、凸轮轴有何功用? 课题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可燃混合气、空燃比、过量空气系数等知识 2、基本掌握化油器式汽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讲述新课 第四章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可燃混合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的燃油空气混合物。 功用:根据发动机各种不同工况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可燃混合气,供入 气缸燃烧作功。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有化油器式和燃油喷射式两种。§4.1 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一、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 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由化油器、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等装置组成。 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主要有蒸发性、热值、抗爆性。 二、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1、简单化油器的构造 简单化油器由浮子室、喉管、量孔、喷管和节气门等组成。 2、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3、简单化油器特性 在转速不变时,简单化油器所供给的可燃混合气浓度随节气门开度(或喉管真空度 Ph)变化的规律,称为简单化油器的特性。 三、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可燃混合气中燃油含量的多少称为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可燃混合气的成分有两种表示方法: 空燃比 :可燃混合气中所含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过量空气系数: 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对发动机的性能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动力性和经济性。功率混合气 经济混合气 火焰传播上限 火焰传播下限 作业 1、何谓可燃混合气、空燃比以及过量空气系数? 2、何谓经济混合气、功率混合气? 课题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二)教学目的 1、掌握汽油机各种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份的要求 2、了解现代化油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可燃混合气、空燃比、过量空气系数 2、经济混合气、功率混合气、火焰传播上下限 讲述新课 四、汽油机各种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份的要求 ㈠车用汽油机工作特点: 1、工况变化范围很大,负荷可从0变到100%,转速可以最低上升到最高,且工况 变化非常迅速; 2、汽车行驶的大部分时间内,发动机是在中等负荷下工作。轿车发动机经常是40 %~ 60%,而货车则为70%~80%。 ㈡车用汽油机各种使用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份的要求 1、稳定工况 (1)怠速工况 要求提供较浓的混合气α=0.6~0.8。(2)小负荷工况 要求供给较浓混合气α=0.7~0.9。 (3)中等负荷工况 要求经济性为主,混合气成分α=0.9~1.1。 (4)大负荷及全负荷工况 要求发出最大功率Pemax,α=0.85~0.95。 2、过渡工况 (5)起动工况 要求供给极浓的混合气α=0.2~0.6。(6)加速工况 应该在化油器节气门突然开大时,强制多供油,额外增加供油量,及时使混合气加浓到足够的程度。 3、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①发动机的运转情况是复杂的,各种运转情况对可燃混合气的成分要求不同。②起动、怠速、全负荷、加速运转时,要求供给浓混合气α<1。 ③中负荷运转时,随着节气门开度由小变大,要求供给由浓逐渐变稀的混合气 α=0.9~1.1。 理化油器特性与简单化油器特性的比较: 五、现代化油器 由主供油系统、怠速系统、加浓系统、加速系统和起动系统组成。 1、主供油系统 2、怠速系统 3、加浓系统 4、加速系统 5、起动系统 作业 车用汽油机有何工作特点?它在各种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的成分有何要求? 课题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三)教学目的 1、基本掌握汽油箱、汽油泵等辅助装置的功用和构造 2、熟悉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的优点及分类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车用汽油机的工作特点、在各种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讲述新课 六、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油系统的辅助装置 1、汽油箱 用于贮存汽油。 2、汽油滤清器 用于去除汽油中的杂质和水分。 3、汽油泵 功用:将汽油从油箱吸出,经管路和汽油滤清器,然后泵入化油器浮子室(化 油器式发动机)或输油总管(电喷式发动机)。 种类:汽车上常采用的是机械驱动膜片式汽油泵和电动汽油泵两种。§4.2 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优点有: 1)计量准确、均匀点喷、随机修正,使空燃比经常保持在 14.7的最佳区域 内。 2)“三无”带来“三好”。 3)获得动力性、经济性、净化性“三丰收”。发动机功率提高了15%~20 %;油耗率降低了1%~5%;排放污染值明显的减少,CO<l%,HC<100×10 -6。 4)改善了冷起动性能、热起动性能、过渡性能、急减速防污染性能、负荷自 调性能、防止不熄火性能等。 5)扩大了控制功能,增加了自诊断功能。6)降低了汽油机油路和电路的故障率。 一、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1、按控制方法分类:有机械控制式、机电混合控制式及电子控制式三种。近十年来电子控制式汽油喷射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应用非常广泛。 2、按喷射部位的不同分类:有缸内喷射和缸外喷射两种。缸外喷射又分单点 喷射和多点喷射。目前,多点喷射应用最广。 3、按喷射连续与否分类:分连续喷射式和间歇喷射式。间歇喷射是当前电喷 发动机主要采用的喷射形式。 间歇喷射又可分为同时喷射、分组喷射和顺序喷射三种形式。现代电喷发动 机主要采用顺序喷射。 4、按进气量的测量方式分类:分间接测量和直接测量两种方式。(1)间接测量方式 ①节流-速度方式: ②速度-密度方式:(2)直接测量方式 ①体积流量方式: ②质量流量方式: 作业 1、汽油箱、汽油滤清器及汽油泵各有什么功用? 2、现代电喷发动机从类型方面来讲具有哪些特点? 课题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四)教学目的 1、掌握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大体组成 2、基本掌握常见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讲述新课 二、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 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一般由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和电子控制 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1、电子控制系统的功用和基本组成 功用:检测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精确控制燃油喷射量、喷油正时和点火 时刻。 组成:主要由各种传感器、各种执行器和电子控制单元(ECU)组成。(1)各种传感器及输出信号的作用(2)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功能 1)接受传感器或其他装置输入的信息,按传感器的需要,提供不同的参 考(基准)电压等。2)存储、计算、分析处理信息。3)运算分析。4)输出执行命令。输出喷油、点火等控制命令,输出故障信息。5)自我修正功能(自适应功能)。(3)执行器 执行器是受ECU控制,具体执行某项控制功能的装置。ECU控制执行器 电磁线圈的搭铁回路,或控制某些电子控制电路,如电子点火控制器等 2、空气供给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或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节气门、进 气总管、进气歧管、和辅助空气阀等组成。 3、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电动燃油泵、燃油滤清器、燃油压力脉动阻尼器、燃油压力调节 器喷油器和燃油总管等组成。 4、典型的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 (l)节气门体汽油喷射系统(单点喷射系统)(2)D型汽油喷射系统 其基本特点是以进气管压力和发动机转速作为基本控制参数,用来控制 喷油器的基本喷油量。(3)L型汽油喷射系统 其基本特点是以进气量和发动机转速作为基本控制参数,用来控制喷油 器的基本喷油量。 (4)LH型汽油喷射系统 LH型汽油喷射系统的空气流量计中热线(热膜)电阻被空气冷却后,将 其阻值的变化以电流信号的形式输送到电脑,由电脑结合发动机转速等 信号控制喷油量。作业 1、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2、电喷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由哪些零部件组成? 课题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五)教学目的 掌握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传感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2、电喷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 讲述新课 三、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主要组件的构造和原理 ㈠传感器 1、进气管压力传感器 功用:测量进气管内的绝对压力,并以此作为ECU计算喷油量的主要参数。 2、空气流量计 功用:测量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流量,并将测量的结果转换为电信号传输给ECU。(1)翼片式空气流量计(2)热线式空气流量计(3)热膜式空气流量计(4)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 ①反光镜检测方式的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 ②超声波检测方式的卡门旋涡式空气流量计 3、发动机温度传感器 功用:用来检测发动机的热状态,并将检测结果传输给ECU,以便修正喷油量。 4、进气温度传感器 功用:用来检测发动机的进气温度,并将检测结果传输给ECU,修正喷油量。 5、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功用:把节气门的开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并传输给ECU,使ECU感知发动机 的负荷状况,并据此对喷油量及点火提前角进行修正。 6、发动机转速与曲轴位置传感器 功用:向ECU提供发动机的曲轴转角位置、气缸行程的位置信号及转速信号,以此控制发动机的基本喷油时刻、喷油正时和点火正时。①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②电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③霍尔效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7、氧传感器 功用:将废气中氧含量的信号输送到ECU,以控制下一个工作循环的油气配比。 8、爆震传感器 功用:检测发动机有无爆震现象,以便于ECU控制 发动机的点火正时。作业 1、空气流量计有何功用?有哪几种型式? 2、发动机转速与曲轴位置传感器有何功用?有哪几种型式? 课题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六)教学目的 掌握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执行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讲述新课 ㈡执行器 1、电动汽油泵 功用:将汽油从油箱中泵出,供给燃油系统足够的并具有一定压力的汽油。分类:常用的有两种,即滚柱式电动汽油泵和叶片式电动汽油泵。构造:主要由泵体、永磁电动机和外壳三部分组成。(1)滚柱式电动汽油泵(2)叶片式电动汽油泵 2、喷油器 功用:精确地计量燃油喷射量,并按ECU的指令适时地将其喷入进气歧管。分类:有轴针式、球阀式和片阀式三种。(1)轴针式电磁喷油器(2)球阀式电磁喷油器(3)片阀式电磁喷油器 3、冷起动喷油器及热时间开关 4、怠速空气调节器 功用:①稳定发动机的怠速转速; ②根据发动机怠速时负荷变化情况(如暖机、空调开机、动力转向开关接通 等),自动调节发动机怠速转速,使发动机处在最佳的怠速状态。分类:①控制节气门关闭位置的节气门直动式; ②控制节气门旁通气道空气量的旁通空气式。 旁通空气式怠速控制装置的种类有:双金属片旁通空气式怠速控制阀、石蜡 式怠速调节控制器、电磁阀式怠速控制器以及步进电机式怠速控制器。①双金属片旁通空气式怠速控制阀 ②石蜡式怠速调节控制器 ③电磁阀式怠速控制器 ④步进电机式怠速控制器 四、燃油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燃油分配管(燃油总管) 功用:将燃油均匀、等压地输配给各个喷油器,同时还具有储油蓄压的作用。 2、燃油脉动阻尼器 3、燃油压力调节器 作业 1、喷油器是如何工作的?怠速空气调节器有何作用? 2、燃油脉动阻尼器和燃油压力调节器有何功用? 课题 复习 (一)教学目的 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系统复习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 (一)第一章 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总体构造 §1.1 发动机的分类与基本构造 一、分类 二、基本构造 §1.2 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发动机基本术语 二、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2、四行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1.3 发动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 功用 工作条件 组成 §2.1 机体组 气缸体 曲轴箱 气缸盖 气缸垫 §2.2 活塞连杆组 一、活塞 功用 工作条件 对其要求 材料 构造:顶部、头部和裙部 二、活塞环 有气环和油环两种 功用 工作条件 材料 构造 三、活塞销 功用 工作条件 对其要求 材料 构造 安装形式 四、连杆 功用 工作条件 对其要求 材料 构造:小头、杆身和连杆大头 §2.3 曲轴飞轮组 一、曲轴 二、飞轮 三、曲轴扭转减振器 第三章 配气机构 功用 充气效率 §3.1 配气机构的布置形式 一、配气机构布置形式和工作情况 二、凸轮轴布置型式及特点 §3.2 配气相位与气门间隙 配气相位 配气相位图 气门重叠 气门间隙 §3.3 配气机构的主要零件与组件 第四章 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可燃混合气 功用 有化油器式和燃油喷射式两种 §4.1 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一、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 二、简单化油器与可燃混合气的形成 三、可燃混合气成分与汽油机性能的关系 空燃比 过量空气系数 四、汽油机各种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份的要求 五、现代化油器 六、化油器式汽油机燃油系统的辅助装置 §4.2 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一、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二、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 三、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主要组件的构造和原理 ㈠传感器 ㈡执行器 四、燃油装置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作业 对前段所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迎接期中测验。 共2页 第1页 考号 姓名 专业 发动机构造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 词语解释(14×1=14分)1. EQ6100――1型汽油机 2.压缩比 3.发动机的工作循环 4.活塞环端隙 5.轴瓦的自由弹势 6.干式缸套 7.气门重叠角 8.配气相位 9.空燃比 10.发动机怠速 11.多点喷射 12.压力润滑 13.冷却水大循环 14.废气涡轮增压 二、选择(12×1=12分) 1.汽车用发动机一般按()来分类。 A.排量 B.气门数目 C.所用燃料 D.活塞的行程 2.气缸工作容积是指()的容积。 A.活塞运行到下止点活塞上方 B.活塞运行到上止点活塞上方 C.活塞上、下止点之 间 D.进气门从开到关所进空气 3.湿式缸套上平面比缸体上平面() A.高 B.低 C.一样高 D.依具体车型而定,有的高有的低。4.为了限制曲轴轴向移动,通常在曲轴采用()方式定位。 A.在曲轴的前端加止推片 B.在曲轴的前端和后端加止推片 C.在曲轴的前端和中部 加止推片 D.在曲轴的中部和后端加止推片 5.液力挺柱在发动机温度升高后,挺柱有效长度()。 A.变长 B.变短 C.保持不变 D.依机型而定,可能变长也可能变短。6.排气门在活塞位于()开启。 A.作功行程之前 B.作功行程将要结束时 C.进气行程开始前 D.进气行程开始 后 7.发动机在冷启动时需要供给()混合气。A.极浓 B.极稀 C.经济混合气 D.功率混合气 8.在电喷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中,油压调节器的作用是()。 A.控制燃油压力衡压 B.在节气门开度大时燃油压力变小 C.燃油压力与进气管压力之 差保持恒定 D.进气管压力大时燃油压力小 9.在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中,喷油压力的大小取决于()。 A.发动机的转速 B.节气门开度的大小 C.喷油泵的柱塞行程 D.喷油器弹簧的预紧 力 10.当节温器失效后冷却系()。 A.冷却系只有小循环 B.冷却系只有大循环 C.冷却系既有大循环又有小循环 D.电 控风扇停转 11.转子式机油细滤清器()。 A.依靠曲轴前端的皮带轮驱动运转 B.依靠机油压力驱动其运转 C.依靠蓄电池的电力 驱动其运转 D.依靠压缩空气驱动其运转 12.电喷发动机的在怠速时()。 A.节气门全关 B.节气门全开 C.节气门微开 D.阻风门全关 三、填空(12×1=12分) 1.曲柄连杆机构通常由、、三 大组组成。 2.内切口扭曲环通常装到第 环槽上,切口方向 朝。 3.蜡式双阀节温器在高温时阀门开,冷却水进行 循环。4.化油器五大供油装置 是:、、、、。 5.柱塞式喷油泵柱塞上移可分为、、、四个行程。 6.EQ6100发动机润滑油路中粗滤清器与主油道串联,其上设有 阀。7.对于六缸四冲程作功顺序为1.5.3.6.2.4的发动机,当一缸位于压缩冲程上止点是,三缸 位于 行程。 8.在柴油机全速调速器中,当离心力大于弹力时,供油拉杆向 油方向移 动。9.电喷燃油系统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 10.两极式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的作用是。11.配气相位角有 角、角、角、角和 角。 12.活塞顶部通常有 标记、标记。 四、简答题(12×3=36分) 1.四冲程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目的是什么? 2.简述拧缸盖螺栓时方法。 3.简述活塞连杆组向气缸安装时应注意的事项。4.活塞在工作时发生的变形是什么? 5.简述扭曲环的工作原理。6.简述气环的密封原理。7.轴瓦是如何定位的? 8.简述多缸发动机曲轴曲拐的布置原则。9.为什么要留有气门间隙? 10.柴油机中拨叉式油量调节机构如何调整各缸供油均匀性? 11.简述硅油式风扇离合器基本工作原理。12.简述电喷系统中喷油器基本工作原理。 五、论述题(4×9=36分) 1.配图述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2.配图述偏置销座的原理。 3.分析为什么进、排气门早开晚关有利于进、排气。4.参见第六题图1,述其工作原理 六、填图名(20×0.5=10分) 图1 废气再循环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 节温器 答案 课题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的功用及组成 2、掌握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3、基本掌握几种典型燃烧室的特点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讲述新课 第五章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5.1 柴油机供给系的组成及燃料 一、功用 完成燃油的储存、滤清和输送工作,按照柴油机各种工况要求,定时、定量并以 一定喷油质量喷入燃烧室,使其与空气迅速混合和燃烧,最后将废气排入大气。 二、组成 燃油供给装置、空气供给装置、混合气形成装置、废气排出装置。§5.2 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燃烧与燃烧室 一、柴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特点 (1)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是在气缸内进行的。(2)混合与燃烧的时间很短。 (3)柴油粘度大,不易挥发,必须以雾状喷入。(4)边喷射,边混合,边燃烧 二、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1)备燃期(2)速燃期(3)缓燃期(4)后燃期 三、燃烧室 分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两大类。 1、统一式燃烧室 由凹顶活塞顶部与气缸盖底部所包围的单一内腔,又叫做直接喷射式燃烧室。(1)ω型燃烧室(2)球型燃烧室 2、分隔式燃烧室 分隔式燃烧室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位于活塞顶与气缸底面之间,称主燃烧室,另一部分在气缸盖中,称为副燃烧室。这两部分由一个或几个孔道相连。(1)涡流室式燃烧室(2)预燃室式燃烧室 作业 1、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有何功用?由哪几部分组成? 2、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分哪几个阶段? 3、柴油机燃烧室有哪几类?请列举几种典型燃烧室。课题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喷油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掌握喷油泵的功用和基本构造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组成。 2、可燃混合气的形成与燃烧过程。 3、柴油机燃烧室。讲述新课 §5.3 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一、喷油器 功用:将喷油泵供给的高压柴油,以一定的压力,呈雾状喷入燃烧室。要求:①雾化均匀 ②具有一定的喷射压力和射程,及合适的喷注锥角 ③断油迅速、无滴漏现象 型式:目前采用较多的是闭式喷油器,分孔式喷油器和轴针式喷油器两种。 1、孔式喷油器 与直接喷射式燃烧室配用。 由喷油器体、调压螺钉、调压弹簧、回油管螺栓、进油管接头、顶杆、针阀和针阀 体等零件组成。针阀和针阀体合称为针阀偶件。 2、轴针式喷油器 与分隔式燃烧室配用。工作原理与孔式相同 构造:整体构造与孔式基本相同,只是针阀下端的密封锥面以下向下延伸出一个轴针,其 形状有倒锥形和圆柱形,轴针伸出喷孔外,使喷孔成为圆环状的狭缝。一般只有一个喷孔, 直径1~3mm,喷油压力较低12~14MPa 特点:(1)喷孔直径较大,便于加工且不易堵塞。(2)不能满足对喷油质量有特殊要 求的燃烧室的需要。 二、喷油泵 (一)功用:提高柴油压力,按照发动机的工作顺序,负荷大小,定时定量地向喷油器输送高压 柴油。 1、柱塞式喷油泵 (1)柱塞式喷油泵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主要由分泵、油量调节机构、驱动机构和泵体四部分组成 柱塞泵的泵油原理 进油过程 供油过程 回油过程 结论:① 柱塞往复运动总行程h是不变的,由凸轮的升程决定。② 柱塞每循环的供油量 大小取决于供油行程hg,供油行程不受凸轮轴控制是可变的。③ 供油开始时刻不随供油 行程的变化而变化。④ 转动柱塞可改变供油终了时刻,从而改变供油量。作业 1、常用喷油器有哪几种?各用于哪种燃烧室? 2、喷油泵有何功用?由哪几部分组成? 课题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三)教学目的 1、基本掌握柱塞式喷油泵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常用喷油器的种类及适用燃烧室。 2、喷油泵的功用及基本组成。讲述新课 (2)国产系列柱塞式喷油泵(以A型泵讲解) 国产系列柱塞泵主要有A、B、P、Z和Ⅰ、Ⅱ、Ⅲ号等系列。系列化是根据柴油机单缸功 率范围对供油量要求不同,以柱塞行程,泵缸中心距和结构型式为基础,再分别配以不同 尺寸的柱塞直径,组成若干种在一个工作循环内供油量不等的喷油泵,以满足各种柴油机 的需要。 国产系列喷油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型式基本相同。 柱塞泵由四大部分组成:分泵、油量调节机构、传动机构和泵体。①分泵 是带有一副柱塞偶件的泵油机构。分泵的数目与发动机的缸数相等。每个气缸都有一个分 泵,各缸的分泵结构尺寸完全一样。 分泵的主要零件有柱塞偶件,柱塞弹簧,弹簧座、出油阀偶件,出油阀弹簧,减容器,出 油阀压紧座等。②油量调节机构 油量调节机构是根据柴油机负荷和转速的变化相应改变喷油泵的供油量。改变供油量的办法是转动柱塞,通过改变供油行程来完成的。多缸机还要注意各缸供油均 匀性的调整。A型泵采用齿杆式油量调节机构,另外,还有一种油量调节机构为 拉杆拨叉 式。 ③传动机构 传动机构由凸轮轴和滚轮体总成组成。喷油泵凸轮轴是曲轴通过正时齿轮驱动的,曲轴 转两圈,各缸喷油一次,凸轮轴只需转一圈,二者速比为2﹕1。喷油泵供油的迟早决定喷油器喷油的迟早,喷油提前角的调整是通过对喷油泵的供油提前 角的调整而实现的。④泵体 作业 1、柱塞式喷油泵是如何改变每个工作循环供油量的? 2、柴油机高压油路中有哪几副重要的精密偶件? 课题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四)教学目的 1、基本掌握轴向压缩式分配泵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柱塞式喷油泵是如何改变每个工作循环供油量的。 2、柱塞式喷油泵的调整。讲述新课 2、分配式喷油泵 1)分配式喷油泵(VE泵)的特点: 1)结构简单、体积小、质量轻。 2)使用与维修方便,不需进行各缸供油量和供油提前角一致性的调整。3)分配泵凸轮的升程小,有利于提高柴油机转速。(2)组成: 由驱动机构、二级滑片式输油泵、高压泵头、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机构和调速器五部分组 成。 1)驱动机构 由分配泵驱动轴、调速器驱动齿轮、联轴器(主动叉)等组成。2)高压泵头 由凸轮盘(端面凸轮)、滚轮机构、凸轮盘回位机构、联轴器(从动叉)、分配转子、分配套筒、泵头壳体等组成。 高压泵头起进油、泵油和配油作用。3)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机构 安装在泵体下部,由油缸和滚轮机构联合作用而完成调节功能。主要由滚轮架、滚轮、传力销、连接销、油缸活塞等组成。(3)工作原理 供油过程:分配转子1左移为供油过程。此时,转子分配孔与出油阀通道(4个)相隔绝,转子卸油孔3被油量控制滑套2封死,压缩室9容积增大,产生真空度。被叶片式输油泵 输送到泵腔内的柴油,在真空度作用下经泵体进油道15,进油阀11,转子轴向槽10进入 压缩室并充满转子纵向油道8。 泵油过程:分配转子右移为泵油过程。当分配转子开始右移时,转子轴向槽10与泵体进 油道15隔绝;转子卸油孔3仍被封死;转子分配孔4与出油阀通道相通。随着分配转子 的右移,压缩室9的容积不断减小,柴油压力不断升高。停止泵油过程:使油量控制滑套2移动实现的。泵油提前角自动调节过程: 发动机停车 作业 1、轴向压缩式分配泵有何优点? 2、轴向压缩式分配泵由哪几部分组成? 课题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五)教学目的 基本掌握调速器的功用及工作原理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轴向压缩式分配泵的组成 2、轴向压缩式分配泵的工作原理 讲述新课 三、调速器 1)喷油泵的速度特性 供油量随转速变化的关系称为喷油泵的速度特性。2)调速器的功用、形式 功用:根据发动机负荷变化而自动调节供油量,从而保证发动机的 转速稳定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 型式:按功能分有两极式(两速)调速器、全程式(全速)调速器、定速调速器和综合调速器;按转速传感分有气动式调速器、机械离 心式调速器和复合式调速器。目前应用最广的为机械离心式调速器。 1、两极式(两速)调速器(以RQ型为例) 只能自动稳定和限制柴油机最低与最高转速,而在所有中间转速范 围内则由驾驶员控制。型号中的R表示机械离心式,Q表示可变杠 杆比。 l)起动工况 将调速手柄从停车挡块移至最高速挡块上。调速手柄 带动摇杆和滑块,使调速杠杆以其下端的铰接点为支点向右摆动,并推动喷油泵供油量调节齿杆克服供油量限制弹性挡块的阻力,向 右移到起动油量的位置。2)怠速 柴油机起动后,将调速手柄置于怠速位置。这时调速手柄 通过摇杆、滑块使调速杠杆向左摆动,并拉动供油量调节齿杆左移 至怠速油量的位置。 3)中速 柴油机转速较高,飞锤外移直到飞锤底部与内弹簧座接触 为止。柴油机在中等转速范围内工作时,飞锤的离心力不足以克服 怠速弹簧和高速弹簧的共同作用力,飞锤始终紧靠在内弹簧座上而 不能移动,不起调节供油量的作用。但驾驶员可根据需要改变调速 手柄的位置,使供油量调节齿杆增加或减少供油量。 4)最高转速 此时,飞锤的离心力相应增大,并克服全部调速弹簧 的作用力,飞锤离心力与弹簧作用力达到新的平衡。若柴油机转速 超过规定的最高转速,则飞睡的离心力便超过调速弹簧的作用力,使供油量调节齿杆向减油方向移动。 (5)停车 将调速手柄置于停车挡块上,调速杠杆以其下端的铰接 点为支点向左摆动,并带动供油量调节齿杆向左移到停油位置,柴 油机停车。 2、全程式(全速)调速器(以VE泵调速器为例) 全程式调速器不仅能限制超速和稳定怠速,而且能使发动机在其工 作转速范围内的任一选定的转速下稳定地工作。作业 1、什么是喷油泵的速度特性? 2、两极式调速器与全程式调速器各有什么功用? 课题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六)教学目的 1、掌握最佳喷油提前角的意义 2、基本掌握喷油提前角的调整方法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喷油泵的速度特性 2、两极式调速器与全程式调速器的工作原理 讲述新课 §5.4 喷油提前角调节装置 喷油提前角的大小对柴油机影响极大,过大,将导致发动机工作粗暴;过小,最高压力和热 效率下降,排气管冒白烟。最佳喷油提前角:在转速和供油量一定的条件下,能使柴油机获得最大功率及最小燃油消耗 率的喷油提前角。 最佳喷油提前角不是常数。供油量越大,转速越高,则最佳喷油提前角越大。最佳喷油提前 角还与发动机的结构有关。 1、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 喷油提前角是由喷油泵的供油提前角保证。为使最佳喷油提前角随转速升高而增 大,近年来 国内外车用柴油机常用机械离心式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可根据转速变化自动改变喷油提 前角。 2、喷油泵联轴节 连接喷油泵凸轮轴和驱动它的齿轮轴的联轴节兼起调整喷油提前角的作用。结构如图示。旋 松螺钉4和7分别转动主动凸缘盘或供油提前角自动调节器,来改变初始供油提前角。作业 什么是柴油机的最佳喷油提前角? 课题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七)教学目的 1、掌握活塞式输油泵的工作原理 2、了解柴油机高压共轨技术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讲述新课 §5.5 柴油机供给系统的辅助装置 一、输油泵 功用:保证柴油在低压油路内循环,并供应足够数量及一定压力的柴油给喷油泵 类型:有活塞式、膜片式、齿轮式和叶片式等几种。 活塞式输油泵构造:由泵体、机械油泵总成、手油泵总成、止回阀及油道等组成 输油泵工作原理 二、柴油滤清器 §5.6 柴油机电子控制喷油系统一、位置控制系统 位置控制系统只是对齿条或者油量控制滑套的运动位置予以电子控制。 二、时间控制系统 时间控制系统是用高速强力电磁阀直接控制高压燃油。 该系统能自由控制喷油量和喷油定时,喷射压力高(峰值压力可达240MPa),但其无法实现喷油压力的 灵活调节,且较难实现预喷射或分段喷射。 三、共轨电控喷射系统 第一代共轨高压泵总是保持在最高压力,导致能量的浪费和很高的燃油温度。第二代可根据发动机需求 而改变输出压力,并具有预喷射和后喷射功能 1、高压共轨系统的优点 2、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主要由低压油路、高压油路、传感与控制等几部分组成。1)低压油路 结构原理与传统的柴油供给系统低压油路相似。2)高压油路 由喷油泵、调压阀、共轨管、流量限制器、限压阀和电控喷油器等组成。 3、主要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1)高压泵 其作用是产生高压油。 2)调压阀 其作用是根据发动机负荷状况调整和保持共轨管中的压力。3)高压存储器(共轨管)其作用是存储高压油,保持压力稳定。共轨管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限压阀和流量限制器。4)电控喷油器 它是共轨柴油喷射系统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准确控制向气缸喷油的时间、喷油量和喷油规律。作业 1、输油泵有何功用?柱塞式输油泵由哪几部分组成? 2、简述柴油机电子控制喷油系统的发展历程? 课题 进排气系统及排放控制装置 教学目的 1、掌握进排气系统及排放控制装置的组成 2、了解排放控制装置的控制内容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讲述新课 第六章 进排气系统及排放控制装置 §6.1 进气系统一、空气滤清器 1、功用:清除空气中所含的尘土和沙粒,以减少气缸、活塞和活塞环的磨损。 2、分类:惯性式、过滤式、综合式(油浴式滤清器)。 二、进气岐管 功用:将空气或可燃混合气分配到各缸进气道。进气预热装置:利用排气或冷却液对进气管预热。可变进气岐管 §6.2 排气系统 排气系统由排气岐管、排气总管和消声器组成。 一、单排气系统及双排气系统 二、排气歧管 三、消声器 功用:消减排气噪声和消除废气中的火焰及火星。原理:消声器通过逐渐降低排气压力和衰减排气压力脉动,使排气能量耗散殆尽 §6.3 排气净化装置 发动机排气净化的方式可分为两大类:①机内净化;②机外净化。 一、汽油机排气的净化 (一)机内净化措施 1、改善可燃混合气品质 1)进气自动调温装置 2)废气再循环系统 2、改善燃烧状况 3、使用低污染燃料 (二)机外净化措施 1、二次空气喷射系统 2、催化转化器 3、强制式曲轴箱通风系统 4、汽油蒸发控制系统 二、柴油机排气的净化 1、废气再循环系统 2、改进燃烧系统 统一式燃烧室→分隔式燃烧室 3、改进供给系 喷油正时、喷油速率、孔径与孔数、预喷射、气流 4、改变燃料性质 天然气、添加剂、乳化油 5、进气管喷水、进气管加水汽 6、采用增压技术 7、高压共轨系统 8、柴油机微粒滤清器 作业 1、空气滤清器有何功用?排气消声器有何功用? 2、三元催化转化器能减少哪几种有害气体的排放? 课题 冷却系统 教学目的 1、掌握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组成和循环水路 2、基本掌握水冷系主要部件的功用和结构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讲述新课 第七章 冷却系统 功用:使工作中的发动机得到适度冷却,从而保持在最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分类:水冷系和风冷系 §7.1 水冷却系统一、水冷系的组成及主要零部件 1、水冷系统的组成 目前汽车发动机上采用的水冷系大都是强制循环式水冷系,由散热器、风扇、水泵、冷 却水套和温度调节装置等组成。冷却水路: 大循环:水泵→分水管→缸体水套→缸盖水套→节温器→散热器→水泵 小循环:水泵→分水管→缸体水套→缸盖水套→节温器→水泵 2、水冷系的主要部件(1)散热器 功用:将冷却水在水套中所吸收的热量传给大气,增大散热面积,加速水冷却。结构:散热器又称为水箱,由上贮水室、散热器芯和下贮水室等组成。 (2)副贮水箱:密封冷却系统,使冷却系统内水、气分离,保持压力稳定。(3)水泵:对冷却水加压,使冷却水在冷却系统中循环流动,加强冷却效果。(4)风扇 功用:提高通过散热器芯的空气流速,加速水的冷却。 二、冷却强度调节装置 1、改变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流量 (1)百叶窗 调节空气流量并防止冬季冻坏水箱,多用人工调节。(2)风扇离合器 可根据发动机的温度自动控制风扇的转速,改变通过散热器的空气流 量。常见的风扇离合器形式有硅油风扇离合器、机械式风扇离合器、电磁风扇离 合器及 液力偶合器等。硅油风扇离合器应用的比较广泛。 硅油风扇离合器由主动板、从动板、双金属感温器及壳体等构成。 2、改变通过散热器的冷却液流量 通常利用节温器来根据发动机负荷大小和水温高低自动改变水的循环流动路线,以达到 调节冷却系的冷却强度。目前多数发动机采用蜡式节温器。 三、冷却水与防冻液 1、冷却水 冷却水最好使用软水,如雨水、河水、自来水等。 2、防冻液 大多数汽车上,广泛采用冷却液,也称防冻液。§7.2 风冷却系统 作业 1.冷却系的功用是什么? 2.发动机冷却强度的调节方法通常有哪几种?调节装置有哪些? 课题 润滑系统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润滑系统的功用及润滑方式 2、掌握润滑系统的组成及润滑油路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讲述新课 第八章 润滑系统 润滑的作用是在摩擦表面上覆盖一层润滑油,使相互运动的零件表面之间形成一 层油膜,以减小摩擦阻力,降低功率损失,减轻零件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将润滑油送到运动零件表面而实现润滑的系统称为发动机的润滑系统。§8.1 润滑系统的功用及润滑方式 一、润滑系统的功用 润滑作用:润滑运动零件表面,减小摩擦阻力和磨损,减小发动机的功率消耗; 清洗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不断循环,清洗摩擦表面,带走磨屑和其它异物; 冷却作用:机油在润滑系内循环还可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起冷却作用; 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形成油膜,提高它们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气或漏 油; 防锈蚀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对零件表面起保护作用,防止腐蚀生锈; 液压作用:润滑油还可用作液压油,如液压挺柱,起液压作用; 减震缓冲作用:在运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起减震缓冲作用。 二、润滑方式 由于发动机各运动零件的工作条件不同,对润滑强度的要求也就不同,因而要采 取不同的润滑方式。 (1)压力润滑: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往摩擦表面。 (2)飞溅润滑:利用发动机工作时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来润滑摩擦 表面的润滑方式称为飞溅润滑。 32(3)注油润滑:在发动机辅助系统中,有些零件需要采用定期加注润滑脂的方式 进行润滑。 (4)自润滑:近年来在有些发动机上采用了含耐磨材料的轴承,来替代加注润滑 脂的轴承。这种轴承使用中,无需加注润滑脂,故称其为自润滑轴承。§8.2 润滑系统的组成及润滑油路 一、润滑系统的组成 润滑系一般由机油泵、油底壳、机油滤清器、机油散热器以及各种阀、传感器和 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等组成。 现代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的组成及油路布置方案大致相似,只是由于润滑系的工作 条件和具体结构的不同而稍有差别。 二、润滑油路 作业 1、润滑系的作用是什么? 2、发动机采用的润滑方式有主要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课题 润滑系统 (二)教学目的 1、基本掌握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曲轴箱通风系统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教学安排 组织教学 复习旧课 1、润滑系的作用 2、发动机采用的润滑方式及特点 讲述新课 §8.3 润滑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一、机油泵 功用:提高机油压力,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不断循环。 目前发动机润滑系中广泛采用的是齿轮式机油泵和转子式机油泵两种。 1、齿轮式机油泵 (1)外啮合齿轮式机油泵 由主动轴、主动齿轮、从动轴、从动齿轮、壳体等组成。(2)内啮合齿轮式机油泵 2、转子式机油泵 由泵体、泵盖、内转子(主动)、外转子(从动)等组成。 二、机油滤清装置 功用:使循环流动的机油在送往运动零件表面之前得到净化处理。 1、机油集滤器 机油集滤器有浮式和固定式两种。 2、机油粗滤器 通常串联在机油泵与主油道之间,属于全流式滤清器。 3、机油细滤器 这种滤清器对机油的流动阻力较大,故多做成分流式,与主油道 并联。细滤器有过滤式和离心式两种。 三、机油散热器 其结构与冷却水散热器相似。 四、油底壳和油尺 §8.4 曲轴箱通风 一般汽车发动机都有曲轴箱通风装置,以便及时将进入曲轴箱内的混合气和废气 抽出,使新鲜气体进入曲轴箱,形成不断地对流。 曲轴箱通风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然通风,另一种是强制通风。 1、自然通风 2、强制通风 从曲轴箱抽出的气体导入发动机的进气管,吸入气缸再燃烧,这种通风方式称为 强制通风。这样,可以将窜入曲轴箱内的混合气回收使用,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 经济性,满足环保的要求。作业 电源系统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铅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及其调节器的作用、结构、工作原理与特性、使用与维护、常见故障的排除等内容,对汽车电源系统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普通铅蓄电池、交流发电机及其调节器的结构、原理、特性。 教学难点:电源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 §1-1 概述 一、电源系统的作用:提供低压直流电能。 二、组成:P5 图1-1 交流发电机、调节器、蓄电池、电流表(或其它充电指示装置)、钥匙开关等。 三、充电状态指示装置: 电流表或指示灯 §1-2 蓄电池 一、蓄电池的作用、要求与分类: 1.蓄电池的作用:P6图1-2 蓄电池与发电机并联 P5 (1)~(4) 2.对蓄电池的要求:容量大、内阻小 3.分类: 铅酸蓄电池:普通型、荷电型(干式、湿式)、免维护型、胶体型 碱性蓄电池 ★汽车上广泛采用铅酸蓄电池。 二、蓄电池的构造与型号: 1.普通型蓄电池的构造:P7图1-3 包括:外壳、极板组、隔板、电解液、联条、加液孔盖、接线柱等。 极板上有活性物质: 正极板:二氧化铅PbO2 负极板:铅Pb (1)单格电池中,正极板比负极板少一片(如EQ1090汽车,7正8负) (2)利用极板组增大蓄电池容量 2.干荷电式蓄电池:P10 图1-12 3.免维护蓄电池:P11图1-13 4.胶体型免维护蓄电池:P12图1-14 5.铅蓄电池的型号:(JB2599-85) 铅蓄电池的型号由三部分组成:单格电池数、蓄电池类型和特征、额定容量 字母 数字 字母 字母 数字 特殊性能 额定容量(A·h) 特征代号 类型(用途) 单格电池数 例: EQ1090E汽车使用 6—Q—105D 表示:6个单格(12V)、起动用、额定容量为105 A·h、低温起动性能好 CA1091汽车使用 6—QA—100S 表示:6个单格(12V)、起动用、干荷电式、额定容量为1050A·h、塑料整体式外壳 三、蓄电池的工作原理与特性: 1.基本工作原理: 铅蓄电池: 电能 化学能 (1)电势的建立: 正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少量溶解产生Pb+4,具有约2.0V正电位 负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少量溶解产生Pb+2,具有约0.1V负电位 即单格蓄电池电压(静止电动势)约为:E=2.0V-(-0.1V)=2.1V (2)铅蓄电池充、放电过程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PbO2 + Pb + 2H2 SO4 PbSO4 + 2H2 O 2.工作特性: (1)静止电动势E:蓄电池在静止状态(不充电也不放电)时,正、负极板间的电位差(即开路电压) (2)内阻: (3)蓄电池的放电特性:蓄电池的端电压与电解液相对密度的关系。P14图1-17 A、电解液相对密度随放电时间直线下降 B、蓄电池端电压变化规律: ①开始放电阶段:端电压下降较快 ②相对稳定阶段:端电压缓慢下降 ③迅速下降阶段:端电压急剧下降 4.蓄电池的充电特性:蓄电池的端电压与电解液相对密度的关系。P16图1-18 A、电解液相对密度随放电时间逐渐上升,直至达到最大值 B、蓄电池端电压变化规律: ①开始充电阶段:端电压迅速上升 ②稳定上升阶段:端电压缓慢上升 ③迅速上升阶段:端电压急剧上升 四、蓄电池的容量及影响因素: 1.容量: (1)理论容量: (2)实际容量:Q=放电电流×放电时间 (单位:安培·时或A·h) (3)额定容量:用20h放电率容量表示 (单位:安培·时或A·h) (4)储备容量:规定条件下,蓄电池的放电时间 (单位:分钟或min) 2.影响容量的因素: (1)构造方面:①极板的厚度、面积 ②同性极板的中心距离 极板越薄,极板上活性物质的实际表面积越,同性极板的中心距离越短,则容量越大。 (2)使用方面:①放电电流 :放电电流越大,则容量越小 ②电解液温度 :电解液温度降低时,输出容量减小 ③电解液相对密度:适当增大电解液的相对密度,则容量增大;电解液的相对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会使容量减小。 ④电解液的纯度:含有杂质会造成自行放电,容量↓ 五、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一)铅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1.正确使用: 2.储存方法:湿储存、干储存 3.冬季使用注意事项: 4.维护: (1)检查电解液液面高度: ①橡胶外壳蓄电池:利用玻璃管测量 P19图1-19 若液面高度低则应加注蒸馏水。 ②塑料外壳蓄电池:液面应在上下刻线之间 (2)检查放电程度: ①用吸式密度计测量电解液相对密度 P20图1-20 ★免维护铅蓄电池有内装式密度计(即内有一颗能反光的绿色小球)图1-21 ②用高率放电计测量单格电压:P21图1-22 ★免维护蓄电池的端电压:利用整体式高率放电计测量 P22图1-23 ③用汽车万用表测量蓄电池的端电压 5.蓄电池的拆装: (1)正、负接线柱的识别: ①正极标有“+”号,负极标有“-”号 ②正极涂成红色,负极涂成黑色或其它颜色 ③用万用表测量 (2)蓄电池的拆卸:先拆搭铁线(负极线),再拆起动机线(正极线) (3)蓄电池的安装:先接起动机线(正极线),再接搭铁线(负极线) (二)蓄电池的充电: 1.充电方法及设备: (1)充电方法:定流充电、定压充电、快速充电 (2)充电设备:①硅整流充电机 ②可控硅充电机 ③快速充电机 2.电解液的配制: 3.充电种类: (1)初充电(★充电时,蓄电池的正极与充电机的正极相接、蓄电池的负极与充电机的负极相接) (2)补充充电: (3)快速脉冲充电: (4)去硫化充电:步骤P25 六、蓄电池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一)极板硫化:极板上有较多的硫酸铅 1.原因:P27①~④ 2.预防措施:及时或定期补充充电、电解液密度适当 (二)活性物质脱落:主要是正极板上的氧化铅脱落 1.原因:P27①~③ 2.预防措施:避免过充电或大电流长时间充、放电;搬运时轻搬轻放;安装牢固可靠。 (三)自行放电:无负载状态下,蓄电池电量自行消失(漏电) 1.原因:P27①~③ 2.预防措施:配制电解液用的硫酸、蒸馏水及器皿要符合规定;加液螺塞要盖好;补充的蒸馏水要符合要求。 七、电动汽车用高能电池: 小结: 1、蓄电池的作用、分类、构造与型号、工作原理与特性。 2、蓄电池的使用与维护。 3、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作业布置:P80 第3、4、5、6、8、10题 §1-3 交流发电机 一、交流发电机的作用及分类: (1)作用:向用电设备(不包括起动系统)供电,为蓄电池充电。 (2)分类: 有刷式:内装电刷式、外装电刷式 ①按有无电刷,分为: 无刷式:爪极式、感应式、带励磁机式、永磁式 ②按激磁绕组的搭铁方式,分为:内搭铁式、外搭铁式 ③通风方式,分为:单风叶式、双风叶式 ④采用整流二极管的数目,分为:六管式、八管式、九管式、十一管式 二、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 1.发电原理:P32图1-27 转子(磁场)旋转时,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频率相同、幅值相等、相位互差120°的三相正弦电动势。 E=CnΦ E——电动势的有效值(V) C——发电机结构常数 n——发电机转速(r/min) Φ——磁极磁通 2.整流电路: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1)六管交流发电机整流电路:P33图1-28 交流发电机的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2)八管交流发电机整流电路:图1-29 ①六只二极管构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②两只二极管(中性点二极管):可提高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3)九管交流发电机整流电路:图1-30 ①六只二极管构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②三只二极管(磁场二极管):为发电机提供励磁电流、控制充电指示灯 (4)十一管交流发电机整流电路:图1-31 ①六只二极管构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 ②两只二极管(中性点二极管):可提高发电机的输出功率 ③为发电机提供励磁电流、控制充电指示灯 3.励磁方式: (1)自励(由发电机自身向激磁绕组供电) (2)它励(由蓄电池供电) 三、交流发电机的构造: 1.普通交流发电机的构造特点:P35图1-32、图1-33 (重点掌握) 主要包括:转子、定子、硅整流器、电刷、前后端盖等等 (1)转子:其作用是产生磁场 结构:P36图1-34 转子轴、爪极(2个)、磁轭(铁芯)、磁场绕组、滑环(2个) (2)定子:其作用是产生三相交流电动势 ①结构:P37图1-35 定子铁芯、定子绕组 ②定子绕组的接法: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 (3)硅整流器:其作用是将定子绕组产生的三相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结构:P38图1-36 2.无刷交流发电机: 3.双爪极式交流发电机:P43图1-44 4.带泵交流发电机:P44图1-46 四、交流发电机的型号: 交流发电机的型号由五个部分组成:QT/T73-93 变型代号(英文字母) 设计序号(数字) 分组代号(1、2、……9):为电流等级代号 分类代号(1、2、……6):为电压等级代号 产品代号(大写字母):为汉语拼音 注: ①产品代号:JF——交流发电机、JFZ——整体式交流发电机 JFB——带泵交流发电机、JFW——无刷交流发电机 ②变型代号以调整臂的位置来标(中:不标;右:Y;左:Z);若旋转方向为逆时针则应在型号的最后一位标上“N”。 例: JF2511Y表示:JF→交流发电机 2→标称电压24V 5→输出电流为50~59A 11→设计序号 Y→调整臂在右 顺时针旋转 五、交流发电机的检测与维修:P45~55 小结: 1、交流发电机的作用、分类、构造与型号、工作原理。 2、交流发电机的检测与维修。 3、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作业布置:P80 【《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期末考试试卷集】推荐阅读: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说明09-18 汽车电器与空调维修简历07-22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总结09-30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大纲09-28 汽车维修接待 试卷10-14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10-01 汽车电气检测与维修专业简历05-24 汽车构造认知实验10-08 汽车构造实习总结10-24 论述《汽车构造》课程11-02汽车构造与维修实训教案 篇3
《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期末考试试卷集 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