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培训讲课稿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幼儿园教师培训讲课稿(通用6篇)

幼儿园教师培训讲课稿 篇1

燃而,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的角色转化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不难看到我们离纲要要求还有很大很大的差距:

最主要的就是对“人”的漠视和忽视。

“填鸭式”、“灌输式”

以教师为中心

注重教学结果

忽视个体差异

轻非智力因素培养

古话说:“温故而知新”。在大家都深入贯彻《纲要》精神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再回头,仔细研读纲要,重新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种种教育理念,从而促进幼教工作的深入发展。

《纲要》是什么?

《纲要》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纲要》所需要的实践技能

一、实现教育观念,教育行为的转变

1、重新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传统幼儿教育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一、二、三,快坐好”、“请你跟我这样做”等等,显示出教师是教育方案的设计者,执行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是幼儿行动的指挥者。因此,对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倡导“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种定位使教师由传授者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更新观念,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入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案例:在一次幼儿园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有一节小班的音乐活动《小鸡和老鹰》,教学过程中有一环节是需要师幼互动的,第一步先由老师扮演“老鹰”,请一位幼儿扮演“小鸡”,根据音乐和情节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游戏。第二步请一位幼儿扮演“老鹰”,老师扮演“鸡妈妈”,再请几位幼儿扮演“小鸡”。这时老师说:“谁愿意扮演老鹰的小朋友请举手”。有一位小男孩把小手举得高高的说:“老师,我!我!”,这时老师看了他一眼马上又把目光转移到其他地方,老师好像在寻找其他的小朋友,没把这个小男孩放在眼里。这时的小男孩心里特别着急,看到老师没选上他就立刻从座位走了出来,小男孩依旧把小手举的高高的并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当老鹰,我要当老鹰!”。这时老师已经看中了一位身上穿的服装类似老鹰羽毛颜色的幼儿(后来知道这是老师事先安排布置的)。小男孩的愿望没有得以实现,这时老师请小男孩坐回座位去。而选中的这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老师请他出来当“老鹰”时,他却慢慢地从座位走出来。老师还强调:“你们看,这位小朋友的衣服像不像老鹰的羽毛”?游戏开始了,老师带领一群“小鸡”出去玩,并提醒“老鹰”要抓“小鸡”,“鸡妈妈”全力保护“小鸡”的安全。游戏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小男孩又从座位跑了出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非常投入地飞舞着双臂扮演着老鹰的角色。从小男孩的脸部表情可以看出他有一种满足感,虽然是自己在飞来飞去,但他的 游戏结束时,他很开心地坐回了自己的座位。小男孩的表现,使这一环节达到了高潮,他的这一举动,给在座的听课老师带来了特别的乐趣,大家都很开心,但高兴之余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

幼儿园说课讲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这篇童话深情意浓,讲述了一个朋友之间遵守约定的动人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幼儿体验小鸟的情感,感受小鸟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而引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使幼儿心灵得到触动。

二、说目标

根据大班语言目标,依据文学作品提供的故事线索,联系个人扩展想象,并创造性的进行表述,结合新纲要中的语言目标,让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能力等其它方面共同发展,从而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理清故事线索,理解故事内容。

技能目标:能大胆想象,乐意在集体面前大方讲述自己的意见。情感目标:感受小鸟信守承诺,珍惜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三、说教法

操作实践法,幼儿了解火柴特点,能为理清故事线索做好知识准备,因此我用了操作实践的方法,让幼儿有更深刻的印象。

讨论法:根据引导幼儿围绕一个话题,尽心讨论。鼓励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回答。

四、说教法

讲述法:故事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清晰故事,利用幼儿理解。问答法:通过提问回答的简单方法,引导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五、说过程

【一】操作讨论,了解火柴特点。【二】理清线索,理解故事大意。

为突破重点,我们先请幼儿猜测,大树和谁是好朋友,引出小鸟,再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整理故事的线索,从而理解故事。

1、初听故事,深入童话中的角色,初步体会大树一步一步变化,调动幼儿的兴趣。

2、再次听故事,让幼儿对小鸟的心情不好的原因一目了然,并对故事内容有较好的总结。

【三】情感迁移,懂得言而有信

使幼儿了解小鸟的情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明白言而有信的重要。珍惜友谊。

六、说教学特点

1、渗透生活经验

2、与幼儿平等对话

3、提高拓展孩子的思维

在设计提问中,我给孩子更多的空间,使他们大胆清楚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逐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情感迁移

2011年纪委培训讲课稿 篇3

一、职务案件的初查

初查途径常选用的有以下几种:

(1)从犯罪规律入手。在贿赂案件中,行贿与受贿具有对合关系,没有行贿就没有受贿,反之亦然。行贿人对受贿人收受贿赂和利用职务之便为其谋取利益的情况最清楚;在行、受贿双方的处理上,行贿方居于矛盾的次要地位,比受贿人容易坦白交代;行贿人比受贿人层次低,调查中先对其下手比对受贿人容易。因此,初查贿赂案件线索,往往先从行贿方入手。此外,从介绍贿赂人入手也往往是贿赂案件线索的一个初查途径。

(2)从犯罪痕迹物证入手。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中的犯罪痕迹一般是指行为人实施职务犯罪行为的痕迹,如贪污案件,必然要留下伪造单据、涂改账目等痕迹,因而查账对账是贪污案件侦查的必选途径。又如滥用职权案件,行为人滥用职权的行为必然要留下某些痕迹,如书面批示、会议记录、讲话录音或记录等。取得这些批示、记录、录音等,就是证明犯罪的直接证据。

(3)从初查对象的财产状况入手。贪污贿赂等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案件,犯罪嫌疑人的财产往往收支不符。因此,初查这类案件线索,从查询银行存款、证券部门的股票账户,察看豪宅及家中豪华装修等方面人手,往往有助于判明是否存在犯罪事实。

(4)从与初查对象有不正常关系的老板、异性入手。有的领 导干部热衷于大款互傍,搞权钱交易;有的领导干部则追求糜烂腐朽的生活方式,贪图女色,包养情妇,而贪图女色就必然要开辟非法财源,或直接搞权色交易。因此,从与嫌疑人有不正常关系的老板、异性入手,也是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初查的重要途径。

初查突破口的选择如下:

办案人员必须根据案件线索的不同情况,选取事实比较清楚、取证把握较大、牵涉范围较小,取证时间较短的环节进行重点突破。

(1)对于查办其它案件时自行发现的案件线索,以有多个证据证明、证据比较充分的事实为初查突破口;

(2)对于被举报人身为领导干部的,应当选择证人、下属和其亲属等关键证人为突破口,以牵制被举报人;(3)对于被举报人属内外勾结、共同作案的,应选择作案处于从属辅助地位或知情人、证人为突破口,先初查从犯的作案事实,在获取证据后,再转而查处主犯;(4)对举报线索中提供有书证、物证的,应选查帐、封帐或查财物为突破口,顺藤摸瓜,锁定犯罪嫌疑人;(5)对于举报线索中含有多起涉嫌犯罪内容的,选择内容较为具体详实的举报内容为突破口,从点到面,步步深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查明事实奠定良好基础。

初查方式

初查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秘密调查

秘密调查是指办案人员注意掩护身份、掩盖调查意图,在犯罪嫌疑人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寻找搜集犯罪证据或重要线索,以求迅速突破案件的初查方法。这是初查常用的一种方法。

2.分割初查

对举报问题多、涉及罪名多、涉案人员多的线索,在初查准备工作完成后,应选择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快速出击,集中查证。集中查证的核心是集中精力、集中力量、迅速及时的分割取证。通过突然出击、分割取证,以防止窜供、窜证,打破攻守同盟获取可靠证据。对涉案人员多,案情复杂的,可采取“集中突破,分散经营”的方法。以相对集中的力量突破主要犯罪证据,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或包人包事,或包点报面,分别组织力量去补充完善证据。突然、集中、快速的初查方式,可以有效地形成高压态势,瓦解涉案利益集团,及时获取犯罪证据,排除阻碍初查的阻力和干扰。这种方法多适用于查办窝案或者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案件。

3.联合初查

在目前形势下纪检监察机关与检察机关联合办案成为了查办大要案件的重要方式。

(四)调查谈话突破口的选择

突破口一般从易被攻破的薄弱环节选择,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案件事实和情节上选择突破口(1)选择有确凿证据证明的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证据对于案件的意义,不仅办案人员清楚,而且身为国家工作人员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被“两规”人员一般也清楚。有确凿证据证明的事实或情节,既能坚定办案人员的信心,又能震撼、瓦解被“两规”人员的心理防线。

(2)选择被“两规”人员疏于防范的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这是避实就虚策略的运用。疏于防范的事实和情节,有的是被“两规”人员最放心的事实和情节;有的是被“两规”人员认为微不足道的事实和情节。这样的事实和情节由于被“两规”人员疏于防范,因而较易突破。

(3)选择次要的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避重就轻是被“两规”人员的普遍心理。一些被“两规”人员为了保住大的严重的犯罪事实,往往采取丢卒保车的伎俩,较快地交代次要的违纪、违法犯罪事实和情节。但是,口供的口子一旦撕开,被“两规”人员就往往较难守住,从而在穷追猛诘下不得不交代重要的以至全案的违法犯罪事实和情节。

(4)选择被“两规”人员最不放心的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行为人作案后,总要做串供、毁证、隐赃等逃避侦查的工作。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做得周密无遗,滴水不漏,难免存在使他不放心的事实和情节,并成为他的心病。办案人员如果能摸清案件中被“两规”人员最不放心的事实和情节,并以此为突破口,往往能一举突破。(5)选择被“两规”人员陈述中有矛盾的事实和情节为突破口。有些被“两规”人员在接受调查中,为了掩盖问题,不是矢口否认,就是编造事实和情节。其编造的事实和情节难免与办案人员掌握的客观事实以及常识存在矛盾。当办案人员发现口供中存在这样的事实和情节时,就可以此作为调查谈话突破口。

2.从被“两规”人员心理上选择突破口

(1)选择被“两规”人员赖以抗拒交代的精神依托为突破口。一些被“两规”人员之所以抗拒交代,是因为存在某种精神依托,如有的自以为“靠山”、“后台”硬,肯定会给他说话相救;有的自以为违法犯罪手段狡猾隐蔽,不可能被抓住证据;有的迷信攻守同盟,认为同案犯或知情者不会把他出卖;有的认为知情者已经潜逃,其犯罪事实已无人能够证明,等等。如果办案人员能使被“两规”人员感觉到其赖以抗拒交代的精神依托实际上并不存在、已发生变化或不起作用,如所谓的“靠山”、“后台”不可能起作用,攻守同盟已被打破,潜逃的知情人已被抓获等,则完全可以选它作为突破口。

(2)选择被“两规”人员畏刑的心理为突破口。被“两规”人员往往因害怕处理而抗拒交代,如有的怕事业无望,有的怕身败名裂,有的怕父母蒙羞、配偶离婚、子女受苦等。这种畏刑心理的后面隐含了“求生”、“求轻”的心理,而这种“求生”、“求轻”的心理又能成为被“两规”人员由畏刑心理向交代心理转化的一种催化剂。当被“两规”人员感觉到纪检机关和检察机关已 经掌握了证据,其不交代也无济于事时,这种“求生”、“求轻”的心理就会促使其交代违法犯罪事实。因此,办案人员如果能摸准被“两规”人员的畏刑心理及其症结,就可以此作为调查谈话的突破口。

3.从被“两规”人员自身选择突破口

(1)从被“两规”人员的性格上选择突破口。人的性格各不相同,如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的深沉,有的浮浅;有的谦恭,有的孤傲;有的坚强,有的脆弱;有的温和,有的暴躁;有的欺软怕硬,有的欺硬怕软;等等。摸准被“两规”人员的性格,采取针对性的谈话方法,往往能促使其抗拒心理较快地向坦白心理转化。因此,办案人员应当重视从被“两规”人员性格上选择突破口。

(2)从被“两规”人员的爱好上选择突破口。在贿赂犯罪中,领导干部的爱好往往是行贿人行贿的突破口,如对爱好书法的送上笔墨纸砚,对爱好打扑克的陪打扑克,对爱好女色的提供女色等等,如此由浅入深,步步引诱,拉领导干部下水。正如厦门远华案中的特大走私、行贿犯赖昌星所说:我只怕领导干部没有爱好。在谈话中,被“两规”人员往往对自己堕入违法犯罪的爱好很忌讳,办案人员如以此为突破口,就会使被“两规”人员觉得秘密已经暴露,从而动摇心理防线。

(3)从被“两规”人员的事业、家庭、友情上选择突破口。被“两规”人员大多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在亲朋好友中较受尊 重。如果交代了违纪、违法、犯罪事实,这些都有可能化为泡影。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些案件如以被“两规”人员的事业、家庭、、友情为突破口,因势利导,却能促使被“两规”人员交代。例如,对事业有成或对事业抱有较大期望值的,可实事求是地肯定其过去所作的努力和本来有的光明前途,以唤起其悔罪心理和对未来的追求;对家庭美满的可教育其明白坦白交代既是其亲人的愿望,又是保全家庭的唯一办法;对与某个朋友有较深的感情,在重大决策上比较重视该朋友意见的,可以与该朋友的友情为突破口,通过该朋友做其工作,突破口供。

(4)以被“两规”人员的内心隐痛为突破口。一些被“两规”人员内心存有隐痛,如感情纠葛、阴暗心理、心中隐情、丑恶往事等。这些隐痛大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有失脸面的,一种是值得同情的。对前一种,可以为其保密为交换条件,促使其交代犯罪事实;对后一种,可对其处境表示同情,以感化其交代问题。

4.从窝案、串案的行为人中选择突破口

共同作案或者窝案、串案的行为人的动机、地位、作用、态度、个性特点等都不尽相同,这就为选择突破口,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提供了可能。突破口一般从知情较多又容易突破的行为人中选择,具体为:办案人员掌握证据较为充分的;对全案事实、主要违法犯罪事实或某一重大违法犯罪事实了解较多的;在案件中居于次要地位或陷得不深,具有从轻处理条件的;主观恶性较 小,有悔罪、立功愿望的;与主要责任人或其他人员有矛盾的;胆小、感情脆弱,容易突破的;等等。

综上所述,被“两规”人员对违纪违规、违法犯罪事实和情节布防的不平衡性,被“两规”人员个性特点的多样性和趋利避害心理所致的思想可变性,各共同作案或者窝案、串案行为人的差异性,决定了任何案件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薄弱环节,办案人员只要深入调研,善于思考,就可以找到突破口。

二、侦查谋略的具体运用

纪检监察机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正确使用侦查谋略进行办案,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办案效果。侦查谋略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即调动类谋略、利用类谋略、攻心类谋略、迷惑类谋略和密探类谋略。

(一)调动类谋略

调动类谋略是指对隐藏不动或其所处环境不利于开展侦查活动的犯罪嫌疑人,采取场景诱导、设计安排等方式,将其调动的一类侦查谋略。这类谋略的关键是使犯罪嫌疑人认为自己被“调动”是对自己有利或合乎常情的;运用的目的是争取主动,促使暴露,获取证据。调动类谋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的本意是指设法让老虎离开高山。这里所讲的“虎”是指犯罪嫌疑人;所讲的“山”是指对犯罪嫌疑人有利的环境条件。犯罪嫌疑人占据有利的环境条件,显然会对侦查工作带来不 利,为了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使用调虎离山之计调动犯罪嫌疑人离开原来的环境条件,从而为实施侦查排除干扰。在侦查实践中,通常由发案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以安排外出学习、开会、出差、疗养等名义,使犯罪嫌疑人离开原来的环境条件,必要时还可派人一同前往对其进行监督和牵制。调虎离山的“调”必须调得自然合理,使其不产生怀疑,即使在“虎”归“山”后,对侦查意图和行动也毫无察觉。

2.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是与调虎离山相类似的一种侦查谋略。所不同的是:(1)调虎高山主要用于占据有利的环境条件的犯罪嫌疑人,目的是为侦查工作排除干扰或创造有利条件;引蛇出洞主要用于隐藏不动的犯罪嫌疑人,目的是使其暴露。(2)调虎离山的“调”可以采用行政性措施,而引蛇出洞的“引”却不能采用行政性措施,而是在“洞”的外面设臵一定的情境与诱饵,造成有利于其活动的假象,从而引诱犯罪嫌疑人自动地出“洞”,进行活动或“表演”。

3.打草惊蛇

犯罪侦查以“隐密”为要义,因而一般要避免打草惊蛇,但由于打草惊蛇有使蛇“游动”起来从而使其暴露的功能,因而可用它来调动犯罪嫌疑人,使其露证、露赃或露人。实施时,一般根据案情,采取放出风声、传递信息、旁敲侧击等方法,使犯罪嫌疑人受到刺激而惊慌不安,然后或找同案犯、行贿人联络密谋,或转移赃款赃物,或向有关部门投石问路以至投案自首,而侦查 人员则于暗中监视,并采取相应手段,张网以待,从而获取罪证、赃款赃物或查获犯罪人。

(二)利用类谋略

利用类谋略是侦查人员借犯罪嫌疑人的弱点、犯罪同伙之间的矛盾或犯罪嫌疑人所设臵的骗局,为我所用,从而达到分化瓦解、获取证据或查获犯罪嫌疑人目的的一类侦查谋略。利用类谋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避强击弱

这是避开案件困难之处,利用或攻击薄弱环节的一种侦查谋略。任何案件或犯罪嫌疑人都有其坚强的一面,也有其弱点或薄弱环节,办案人员要抓住弱点或薄弱环节做文章:一是利用弱点。如对多疑的犯罪嫌疑人要加以迷惑,以加重其怀疑;对细心的犯罪嫌疑人要善于用语言、神态、动作进行暗示,使其产生联想或猜测;对急躁的犯罪嫌疑人要故意拖延时间,使其在急不可耐中交代犯罪事实;二是要攻击薄弱环节。案件的薄弱环节,往往就是案件的突破口,攻击薄弱环节,就能打开缺口,使犯罪嫌疑人无法设防。运用舍强用弱、避实击虚谋略,关键要找准犯罪嫌疑人的弱点和案件的薄弱环节,找得不准,就有可能弄巧成拙。

2.迂回包抄

这是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用间接迂回的方法达到直接的效果的一种谋略。在查办过程中,能直当直,能快则快,这是一般原则。但在不少情况下却欲直不能,欲近不逮,欲速不达。相反,如果以迂为直,舍近求远,却易进易行,曲径通幽,这在表面上似乎远了、慢了,其实却近了、快了。以迂为直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有广泛的运用,如在初查中,嫌疑人近在机关,但初查却一般从外围包括远处人手,待抓住了关键证据,再与嫌疑人正面交锋。在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对重点问题往往严加防范,侦查人员如盯住不放,反复诘问,往往造成顶牛,陷入僵局;相反,如以迂为直,从犯罪嫌疑人疏于防范的次要问题入手,却往往能打开缺口,然后紧追不舍,步步推进,突破全案。

3.分化瓦解

这是侦查行贿受贿案件、共同犯罪案件以及有关联的群体性“窝案”、“串案”,中常用的一种谋略。犯罪成员之间一方面有共同的利害关系,有对抗共同愿望,有些还订立过攻守同盟,因而容易结成反侦查的共同体;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各种矛盾,存在着自私自利的机会主义倾向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互相猜疑心理。因此,办案人员只要注意发现、利用并扩大犯罪成员之间的矛盾,就能动摇他们抱团抗拒的心理,形成“我不供他人会供,与其迟供不如早供”的互相猜疑、争相交代的情势,从而达到打破攻守同盟、分化瓦解犯罪人的目的。运用这一谋略的前提,在于侦查人员要善于发现矛盾,找准矛盾,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然后才能顺势利用矛盾。

4.将计就计

这是顺应犯罪嫌疑人的阴谋诡计巧设良计,从而使犯罪嫌疑 人中计的一种侦查谋略。这一谋略的实质是把对方的诡计借过来为我所用;实施的关键在于识破对方的诡计,因势利导,在对方诡计之外再设一计,而表面上却假装中了对方之计,在对方实施其预定计谋时落入我方之圈套。如受贿人约行贿人密谋对抗侦查的方法,侦查人员在做好行贿人工作的基础上让其与受贿人进行“布控下串供”,从而获得有关受贿及串供情况的录音资料;犯罪嫌疑人托人向侦查人员说情或打听案情,侦查人员借机向说情人散布真真假假的信息,使犯罪嫌疑人得到信息后产生错觉,实施有利于侦查的行为;审讯时犯罪嫌疑人编造谎言抵赖犯罪事实,或表白没有问题,侦查人员假装相信,让其充分表演,然后用迂回包抄的方法断其退路,并揭露其供词的矛盾,迫使其交代犯罪事实。

(三)攻心类谋略

攻心类谋略就是根据人的思想的可变性,运用心理学原理,以适度的心理刺激,促使犯罪嫌疑人改变心理定势,瓦解抗拒心理,主动投案自首或坦白交代的一类侦查谋略。运用攻心类谋略的前提条件是要吃透案情,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性格和心理特点,然后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攻心,从而乱其心、丧其胆、泄其气、涣其志、松其防,在利弊权衡中改变心理定势,缴械投降。攻心类谋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敲山震虎

这是针对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做贼心虚的心理,通过施加强大 的心理压力,促使其投案自首、坦白交代,或跳出来进行串供、毁证等反侦查活动,从而自我暴露的一种侦查谋略。敲山震虎中的“山”是指隐藏犯罪嫌疑人或犯罪事实的环境条件,或案件的其他涉案人员;“虎”是指犯罪嫌疑人;“敲”就是制造一定的声势、气氛和压力,以此震慑犯罪嫌疑人。“敲”的方法主要有:拘捕涉案的其他人员;召开一定范围的群众大会,点明存在的主要问题,表明深入反腐败的决心,号召投案自首、检举揭发,造成兵临城下的声势和气氛。

2.先声夺人

意为先造成声势以破坏敌人的士气。这是一种首先大张自己的声威,威慑压倒对方,或是在舆论上抢先一步、争取主动的一种侦查谋略。检察机关侦查的对象有不少是领导干部,平时受人尊敬,保持着干部的尊严,有的甚至颐指气使。受审时,往往难以接受现实,官架子十足,对侦查人员一副不屑一顾、徒奈我何的样子。如不打掉其威风,拉下其架子,他就不可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审查,更不可能交代犯罪事实。因此,侦查人员必须首先在心理上、气势上压倒对方,以严肃的态度和有分量的言词,打掉其威风,拉下其架子,使他摆正位臵,真正认识到自己在这里已不是领导干部,而是犯罪嫌疑人,从而以正确的态度接受审查。实施先声夺人谋略,必须与训斥、不文明言行严格区分开来,因为后者只会增加犯罪嫌疑人的抵触心理,并造成不良影响,因而必须严格禁止。3.刚柔相济

是针对犯罪嫌疑人都存在的抗拒和坦白这两种矛盾心理,采取威慑施压与关心引导相结合的办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一种方法。它是政治范畴中“恩威并用”、“拉打结合”方法在讯问中的运用。“刚”就是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和法律规定及从严惩处的典型案例等,以震慑和威严对受审人造成强大的心理压力,使其感到罪行严重,法网难逃,只有坦白交代,才是唯一出路。没有“刚”这一手,受审人一般不会如实交代,特别是那些欺软怕硬的。“柔”就是运用法律、政策、从宽处理的典型案例以及示以关心、给予心理温暖等,对犯罪嫌疑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开导感化,教育挽救,唤起良知,指出希望。没有“柔”这一手,往往会使讯问陷入僵局,特别是那些吃软不吃硬的。使用刚柔相济法要注意以下三点:(1)要掌握受审人的性格特点、弱点、不交代的症结所在以及心理需求,因人施策,对症下药,该刚则刚,该柔则柔,制其相宜。(2)要掌握好度,防止感情用事。超过一定的度,无论是“刚”还是“柔”。都不能达到促使思想转化的目的,反而会增加受审人的对抗情绪或侥幸心理。“刚”要讲文明,“柔”要有原则,都不能背离政策,讲过头话。如省院副检察长卢乐云在审讯彭金墉时即运用刚柔相济的策略突破了彭的思想防线。

4.迫“敌”就范

这是办案人员选择特殊的时机、环境和条件,对犯罪嫌疑人 采取侦查措施,从而对其产生强大心理压力,使其没有回旋余地,不得不缴械投降的一种侦查谋略。比如出其不意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侦查措施,选择特殊的时机、环境和条件拘传、拘捕犯罪嫌疑人。

(四)迷惑类谋略

迷惑类谋略是指侦查人员为了隐蔽侦查行动和意图,使用计谋,迷惑侦查对象,便其产生错觉并作出错误判断和行为的一类侦查谋略。运用这类谋略的基本方法是隐真求假,但“示假”并非都是假,而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使人真假难辩。对其中假的情节,要假得符合情理,以防被对方识破,弄巧成拙。迷惑类谋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原意是比喻以明显的行动迷惑、麻痹对方,暗中却采取另一种行动以达到目的。作为检察机关侦查的谋略,它是指在秘密调查时,为了隐蔽侦查(初查)行动和意图,不以检察机关名义,而以别的公开身份和合乎情理的公开形式,开展调查、获取证据的一种侦查谋略。这种谋略大多在立案前的初查时运用,一般请纪委、审计、银行、税务、工商、公安等机关或嫌疑人的上级主管部门出面,或检察机关以他们的名义,借党风调查、年度例行审计、监督货款管理使用、核税、盘点、治安管理等名义,收集、提取与案件线索有关的物证、书证和证人证言。与这种谋略相类似的谋略还有“声东击西”、“以案隐案” 等。由于这种谋略既能防止打草惊蛇,又能获取案件证据,因而被秘密调查时经常地使用。

2.内紧外松,明撤暗攻

这是采取表面上撤案不查,实际上加紧调查的方法,使侦查对象产生错觉从而自我暴露的一种侦查谋略。它主要用于侦查对象沉底不动或已做好充分的反侦查准备,侦查工作一时难以进行下去或久侦未破、屡查未果的案件。侦查人员表面上放风撤案不查,实际上以静制动,静观其变,暗中监控,寻找战机。侦查对象以为风头已过,因而懈于防备,频繁联络,转回赃款赃物,从而为侦查破案提供新的契机。

3.欲擒故纵,放线钓鱼

这是麻痹侦查对象、调动侦查对象暴露的一种侦查谋略。这种谋略,“纵”不是放纵不查,而是变换后的一种侦查形式,其目的是为了迷惑侦查对象,诱使其进一步暴露,然后再行擒获。它多适用于以下情形:一是已对侦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但案件难以深入,处于僵持状态;二是在行受贿案件或共同犯罪案件中,少数或次要的侦查对象已被采取措施,但多数或重要的侦查对象一时难以归案。对前者,通过“纵”可以诱使侦查对象放松警惕,在得意忘形之余大胆活动,充分暴露;对后者,通过“纵”可以诱捕、全歼全案的侦查对象。运用这一谋略,要注意“纵”得自然合理,以诱使其大胆活动;同时,“纵”后不能失去控制,要防止其串供、毁证、逃跑等反侦查活动得逞。4.虚虚实实,以虚击实

这是指迷惑类谋略中除上述四种谋略之外的用虚虚实实的方法,迷惑侦查对象产生错觉,从而作出错误判断和行动的谋略。犯罪分子作案后,既想抗拒交代,蒙混过关,又害怕已被司法机关掌握证据,陷入被动,因此,他们对侦查人员的言谈举止、表情神态、证据一类的材料,家属、子女及涉案其他人员的动态等都十分关注和敏感,以此来分析判断案件侦查情况及自己的处境,并决定相应的对策。针对侦查对象的这一特点,用虚虚实实、真假莫辨的办法使其产生错觉的谋略就可大行其道。如根据犯罪嫌疑人拿钱收物时其配偶、子女往往知情的特点,使其产生亲属已作交代的错觉;根据贪污贿赂案犯经济反常的特点,使其产生赃款赃物等罪证已被起获的错觉;根据案件有人知情或有同案犯的情况,使其产生知情人或同案人已作交代,自己被“出卖”的错觉;根据贿赂案件的行贿人为了防止事后说不清楚,在送钱送物时让第三者“跟踪”作证或进行录音等情况,使其产生“把柄”已被抓住的错觉;根据犯罪嫌疑人不了解侦查进程的情况,使其产生检察机关调查已久、掌握材料较多、证据已较充分的错觉。使侦查对象产生错觉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具体案件监督具体方法。

(五)密探类谋略

密探类谋略是指用秘密方法探知有关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动态的证据、情报的一类侦查谋略。在侦查中,情报至关重要,有关犯罪事实的情报,其本身就是侦查行为所苦苦寻找的;有关犯罪嫌疑人动向的情报,是侦查人员制定侦查计划、采取侦查措施、运筹奇谋良策的依据。而使用密探是获取情报的一个基本手段。运用密探类谋略必须注意两点:(1)不能暴露密探手段和执行密探任务的人;(2)获取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如要使用,必须转化为公开证据。密探类谋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冒名顶替

这是假冒特定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及有关人员进行活动,以获取证据、情报的一种侦查谋略。犯罪嫌疑人及有关人员对犯罪事实等情况,在侦查人员面前往往闭口不谈,但对他们的亲友及他们认为信得过的“自己人”就少有防备,有的还会直言相告。因此,冒名顶替就成了侦查人员获取证据、情报的一种重要谋略。具体形式有:假冒犯罪嫌疑人的亲友贴靠另一犯罪嫌疑人进行情报活动;假冒犯罪嫌疑人的亲友、律师与同案人、行贿人及其他知情人共商“反侦查对策”以探取真情;假冒已外逃的犯罪嫌疑人的朋友探问犯罪嫌疑人的下落等等。

在用通讯工具与犯罪嫌疑人联络时,有时可利用有些犯罪嫌疑人在社会上认识的人多而一时又不一定记得起来的特点,假冒当地同名者较多的名字,以套取真情。

运用冒名顶替谋略,必须研究侦查对象的情况,使“冒名”冒得自然、相像;贴靠、密谋的理由及借口要合情合理,防止露出破绽。2.化装调查

自古以来,化装调查(侦查)被广泛用于侦查活动。在检察机关侦查中,凡商品购销、工程发包、资金拆借等经济活动中的贿赂案,一般可以化装调查,即以客户谈业务为名,赢得对方信任,从中巧妙地套取与案件有关的第一手材料,掌握各种名义的回扣、好处费的犯罪交易内幕。对某些与正在办理的案件有牵连的线索,也可利用被查对象比较相信律师的心理,派人以在办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所聘律师的名义进行活动,以帮犯罪嫌疑人向被查对象传递信息、共同订立攻守同盟的名义,向被查对象及其知情的家属套取真情。化装调查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充分准备。侦查人员要熟悉特定行业的业务、市场行情、游戏规则,使人感到是行家里手;要商定所扮的身份及其单位,印制好名片;要设计应变方案,防止露馅。(2)在与对方接触交谈中要沉得住气,掌握主动权,言谈举止要有神秘感,使对方放心、信任。

3.内线获取

是指通过设臵的线人获取证据与情报信息的一种侦查谋略。内线获取主要有三种方法:一是侦查人员隐蔽身份,巧借名义,乔装打扮进人犯罪嫌疑人的活动圈子,赢得其信任,在常态下获取证据与情报信息;二是物色可靠的知情人、举报人贴靠犯罪嫌疑人,由其按侦查意图及时、准确地提供证据、情报及犯罪嫌疑人的活动情况;三是采用“狱侦”方法,即在看守所内物色可靠人员(可以是其他犯罪嫌疑人或已决犯,也可以由侦查人员化装),贴靠犯罪嫌疑人,赢得其信任,使其暴露思想和犯罪事实。4.布控下“串供”

是指指派经教育后愿意为我服务的同案人或其他知情人同犯罪嫌疑人当面或运用通讯工具进行“串供”(交谈犯罪事实,谋划反侦查措施),并在“串供”时秘录音像的一种侦查谋略。这里所说的“布控”既可以现控,也可以遥控。这里所说的“串供”,串供是假,通过“串供”回复案件事实、秘录音像是真。该谋略多运用于贿赂案件,因为贿赂案件主要靠言词证据定案,行受贿双方的口供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运用布控下“串供”谋略,获取有关贿赂犯罪事实及双方串供的音像资料,可以帮助检察机关正确而大胆地作出侦查决策,并为正面攻击、侦破案件奠定坚实的基础。与布控下“串供”相似的是“布控下交付”,一般用于受贿人听到风声或被触动后将赃款赃物退给行贿人的场合。侦查人员根据情报信息或行贿人的报告,暗中潜伏于预定地点,在行、受贿双方交付赃款赃物时一举破案,做到人赃俱获。布控下“串供”必须以做好去“串供”的人的思想工作,使其真心愿意为我服务为前提。同时。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对其控制,防止其“反水”和捣鬼。

校长培训班上的讲课稿 篇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史记》中刘邦有段名言:“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一代帝王,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是何等气魄;一代帝王,敢于启用强于自己的人才,是何等胸襟。“此三者,皆人杰也”说明刘邦善于识人;“吾能用之”说明刘邦敢于用人。这种思想在今天,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就是要以人为本。

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校长,都重视人才,都需要人才。只要你是人才,学校总会委以重任,只是个时间问题。在学校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我不成熟的观点:能培养人、善于识人、敢于用人。就是要知人善用,用其所长,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用是必然,不是所有工作都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能做的;疑是必须,不是怀疑,不是猜忌,而是要考虑你的能力、素质、水平适合做什么,教哪一科,而且还要努力使其更好的发展。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

1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对于学校来说,成就教师,发展学生,这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教师也如此。如何能够发挥每名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问题的关键是人尽其才。田忌赛马的故事很有意思。每个学校都会给我们机会,都会给我们要创造一个“场”,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场,一个允许伯乐说话、适合千里马驰骋的场,一个“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场,一个“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场。只要你是人才,只要你敢于尝试,只要你敢于展示自我,机会肯定会在某一个地方等着你。天生我材必有用。

五、如何推动工作?人文加上制度。

我讲的是学校,你可能开始的是面对一个班级,但大同小异,仅供借鉴。杜威说,教育,人是目的。学校中的一切都是为了人,为了学生和教师。“人本”的另一含义就是要有人文关怀,教育就是一种关怀的人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管理行为和教育活动中要始终充满着“爱”,饱含着“情”。如每年都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师(160人)过生日“三个一”活动,即教师过生日当天调休一天、送生日蛋糕一盒、送生日祝福卡一张。例如2009年的生日贺词是:沾满粉尘的双手,每一天都在书写着毛小的动人故事,写满关爱的眼神,每一刻都把毛小精神诠释。没有五彩的鲜花,没有浪漫的诗句,没有贵重的礼物,没有兴奋的惊喜,只有轻轻的祝福,衷心祝愿您生日快乐!元旦期间我们召开全镇小学老师联

2欢活动,表彰先进、举办宴会慰问教师、沟通思想,并温馨寄语:“毛家店小学的教育事业,寄希望于在座的每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昨天,是你们用心血和汗水构筑起毛家店小学教育事业的坚实基础;今天,靠你们用爱心和智慧支撑了毛家店小学教育事业的灿烂星空;明天,期待你们用理想和信念描绘毛家店小学教育事业的绚丽诗篇”。面对面的情感沟通使教师们感慨万千,感情得到升华。“三八”妇女节,我们送给女教师一句名言“我曾经想做一位伟人,没有成功,后来我又想做伟人的妻子,业已失败,今天,我终于想通了,我要做伟人的老师。祝您节日快乐!”教师家有婚丧嫁娶等大事小情,我们都要及时赶到,送上组织的一份关怀和温暖。学校免费为老师提供午餐。对困难教师,每年都不同程度的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对上班路途较远的教师,适当补助摩托车油。为女教师投保妇女安康保险,为所有在职教师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冬天为老师买一个棉座椅垫,送上一份温暖,夏天更换一个凉垫,送上一份清凉。我们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创设宽松的人际氛围。比如教师演讲比赛、“六一”亲子联欢、冬季拔河比赛、教工排球赛、同兄弟学校开展教工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无不尽情欢乐,开怀笑语,让教师感受到:这就是我们的“家”,生活在我们这个“家”中的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这个家好温馨。在这个家中大家同担风雨,共享快乐,有压力而不压抑,工作辛苦而心理宽松。只有学校对广大教师给予一片至诚的关怀,让老师们备感大家庭的温暖,才能激发了广大教师空前的工作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们对学生、管理班级也一样,都需要给学生人文关怀。

幼儿园教师培训讲课稿 篇5

同志们:

根据普法骨干培训班议程安排,下面我就农民相关法律知识与大家共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

我们国家为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从1986年开始对全民进行普及法律知识的活动。到现在已经是21年了,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这为我们依法治国方略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今年是五五普法的第二年。五五普法的中心任务是一学,三讲。就是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省依治办为了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各级财政负担,免费向农民朋友发放农民普法简明读本,这本书由省委书记张春贤作序,内容丰富,是农民朋友一本不可多得的书。今天我以物权法为重点,结合其他法律讲一堂法律知识课,以图为农民朋友们解说一些法律常识,同时也为我们的基层干部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有所益处。

一、什么是权利,义务,责任

权利是义务的对称,法律上关于权利主体具有一定作为或不作为的许可。

义务是权利的对称,法律上关于权利主体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表现为负有义务的人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禁止作出一定行为以保证权利人的权利 获得实现。权利与义务密不可分,一方有权利,他方必有相应的义务,或者互为权利与义务。法律主要是确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物权是财产的所有人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除所有人之外的其他人对此财物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再如我们的生命权也是如此,任何人都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的义务。

责任就是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后果它与法律制裁相联系,公民或法人拒不执行法律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并具备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便应当承担这种违法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的前提,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必然结果。

二、物权法及其作用

1、物权法是规范物的归属和利用的法律规则

法律上所说的物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物权法所说的物是指有形财产,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财产。如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以是否可以移动为标准分为动产与不动产。物权法就是关于动产与不动产的归属和利用的法律规则。

2、物权法的作出是定分止争,物尽其用

财产的所有权归属确定社会就相对稳定,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反之财产归属不定就会引发纠纷,就会出现不稳定的因素。

财产所有权界限清楚并受到法律保护,当然就可以促进所有权人利用其财产发挥物的效能,物尽其用主要是所有权人通过设立用益物权,将自己的财产交给最能发挥物的效用的人利用。使物的效能最大化。

三、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1、不动产统一登记记制度是不动产物权的法定公示手段,是不动产物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的生效要件,也是不动产物权获得承认和保护的依椐。不动产登记机构主要是不动产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不动产管理部门负责。

2、不动产物权登记的效力 a不动产物权登记生效原则 b不动产物权发生效力的时间

3、更正登记,异议登记,预告登记

4、登记错误的责任

5、动产交付的效力

四、用益物权

用益物权是以对他人所有的物为使用,收益的目的而设立的所以称之为用益物权基本特征是:第一用益物权是所有权派生出来的物权。第二是受限制 的物权第三是一项独立的物权。第四一般以不动产为客体。

1、土地承包经营权 a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用益权性质 b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 c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设立与流转

2、建设用地使用权

a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制度 b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 c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 d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流转

3、宅基地使用权 a宅基地使用权的内容

b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

4、地役权

是指在相邻关糸外,权利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处理不动产相邻的两个两个以上权利人之间在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产生的各种关糸,利用他人的不动产以提高自己的生产或生活水平。

a地役权的设立和消灭

b地役权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c地役权的转让和抵押的限制

五、担保物权

1、担保物权的特征。以债权人的债权清偿为目的;具有优先受偿的效力;是在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财产上设立的物权;具有物上的代位性

2、物权法对担保物权制的补充和完善。a扩大了可用于担保财产范围 b增加了担保物权的实现条件

c简化了担保物权的实现程序区分了担保合同与担保物权的效力

d完善了最高额抵押权的规则 e规定了抵押权的存续期间 f扩展了留置权的适用范围

3、担保的方式 a抵押权 b质权 c留置权

六、公证与法律

公证是一项古老的证明制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特别是现代社会,经济交往频繁,交易风险增大,人们就很有必要为安全的经济环境设立一法律制度,公证应运而生。我国的公证法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这为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法律上的保障。根据公证法的规定,公证机构是国家的证明机构,主要对以下的事物进行公证:

(一)合同;

(二)继承;

(三)委托、声明、赠与、遗嘱;

(四)财产分割;

(五)招标投标、拍卖;

(六)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

(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有无违法犯罪记录;

(八)公司章程;

(九)保全证据;

(十)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

幼儿园教师培训讲课稿 篇6

一、新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能、权限和法律责任。

《那一世小说网 http://审计法》是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对审计法进行了修改。审计法共分七章54条,今天我讲的第一部分是审计机关职责、审计机关权限和法律责任。

(一)审计机关职责。

新《审计法》赋予了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方面的具体职责:

一是审计机关对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第十六条)(上审下)

二是分别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上一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第十七条)。根据这一规定,我们每年的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计划安排和审计结果都要向县长汇报。(同级审)

三是对国有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第十八条)

四是对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第十九条)

五是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第二十条)。

六是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第二十二条)。

七是对政府部门管理的和其他单位受政府委托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第二十三条)

八是对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援助、贷款项目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第二十四条)

九是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第二十五条)。这就是经济责任审计,一会我还要详细讲。

十是对其他法定事项的审计监督。

(二)审计机关权限

按照新《审计法》的规定,审计机关拥有以下七个权力。

一是要求提供资料权。审计机关有权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以下资料:①提供预算或者财务收支计划、②预算执行情况、③决算、④财务会计报告、⑤运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处理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和必要的电子计算机技术文档、⑥在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情况、⑦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⑧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拖延、谎报。

二是资产、资料检查权。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运用电子计算机管理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电子数据的系统,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被审计单位不得拒绝。(第三十二条)

三是行政调查取证权。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四是查询存款权。在这里我特别要对审计机关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和以个人名义存放的公款这一权力进行一下解释,目前个别单位存在着公款私存的现象,而审计人员发现后,当需要进一步查询时,商业银行往往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的“为储户保密”的原则而予以拒绝。因此新《审计法》第三十三条新增加了一条规定:审计机关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

审计机关有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存储公款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的存款。(第三十三条)

五是行政强制权。新《审计法》规定的行政强制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制止。《审计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发现被审计单位转移、隐匿、篡改、毁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与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或转移、隐匿所持有的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时,有权予以制止;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有权予以制止。

2、对有关资料、资产进行封存。新《审计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审计机关在必要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封存有

法尊 逍遥农民 飞越主神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关资料和违反国家规定取得的资产。

3、申请法院对有关存款进行冻结。审计机关在必要时,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对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存款予以冻结。

4、通知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暂停拨付有关款项或者暂停使用有关款项。《审计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有权那一世小说网 http://予以制止;制止无效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通知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暂停拨付与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直接有关的款项,已经拨付的,暂停使用。

六是提请有关部门协助权。新《审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可以提请公安、监察、财政、税务、海关、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予以协助。

七是审计结果通报或者公布权。《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这一规定,增强了审计透明度,实现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的有机结合。

(三)法律责任

李金华审计长提出:“审计是一把双刃剑,在监督别人的同时,也可能伤到自己”。因此新《审计法》规定了四个方面的法律责任。即执行审计决定的责任、被审计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打击报复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和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下面分别进行讲解:

1、为促进审计决定执行到位,《审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应当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审计决定自送达之日生效。为防止被审计单位拒不上缴应当上缴的款项,审计机关应当通报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扣缴或者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并将结果书面通知审计机关。

在此,我也特别强调一点,就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不服时,新《审计法》规定了相应的救济程序,分为对财务收支决定不服和对财政收支决定不服两种情况。《审计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裁定。在这里,我也代表县审计局郑重表示,随时欢迎各单位启动救济程序,维护你们的合法权益。

2、被审计范围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审计法》规定被审计单位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三类:一是违反审计法的法律责任;二是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的法律责任;三是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的法律责任。不同类的违法违规行为都有严格界定,由于时间关系,我在此不一一列举。在这里我要交待一下不同类的违法违规行为处理处罚的方式。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审计法的行为,由审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依法追究责任。对被审计单位违反财政收支的行为,审计机关,人民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可采取下列处理措施:①责令限期缴纳应缴款项;②责令限期退还被侵占的国有资产;③责令限期退还违法所得;④责令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⑤其他处理措施。对于被审计单位违反财务收支的行为,审计机关可以采取上述的五种处理方式外,还可以依法给予处罚。

3、打击报复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新《审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报复陷害审计人员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新《审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这里,我也郑重表示,如发现审计人员存在上述行为,我们欢迎大家到各级监督部门进行举报,我们决不姑息袒护,以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公正。

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及如何围绕审计内容进行评价;

(一)审计内容:

1、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评,据以确定会计和其他经济信息的可依赖程度。

被审计单位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不依赖内部控制,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

(1)被审计单位为小规模单位;

(2)相关内部控制不存在;

(3)相关内部控制虽然存在,但并未有效执行;

(4)内部控制测试和控制风险评估的工作量可能大于其所能减少的实质性测试的工作量。

除上述情况外,应进行内部控制测评。

应进行内部控制测评的以“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中设计的调查表为内控测试的内容。重点测试以下内容:

(1)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有效,与财政部颁布的财务制度有无抵触。

(2)会计核算制度是否健全,与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制度有无抵触,采用的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是否经过同级财政部门认可。

(3)物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有效,各管理环节间的制约关系是否严密。

(4)投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能否有效控制投资规模、投资成本、投资效益。

(5)各项经济管理制度是否严格执行,监督检查情况如何。

2、审查领导干部个人执行廉政纪律情况。主要审查领导干部是否违规报销应由其个人负担的各项费用;私设“小金库”为个人或小集团谋利;违规审批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等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和举报的线索,应认真开展内查外调工作,落实和分清领导应承担的责任。对领导干部个人任期内配发的办公物品进行检查,对转移、隐匿、丢失、损坏等情况是否登记,离任时是否办理移交手续。

3、对同领导干部所在单位有关联的单位进行审计调查。对所属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看是否存在转移财政资金的问题;调查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是否在下属企业报销不应由下属企业负担的费用;是否存在向企业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的行为;是否存在行政干预企业决策,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问题;检查所属企业在改制、兼并、重组过程中,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给国家造成损失的问题。

4、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重大经济决策进行审计。

(1)审查决策的合法性:即审查决策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要求,是否与党委和政府的有关指示精神相统一,是否与单位总体建设规划相协调,有无私自决定开展上级明令禁止的建设项目或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或擅自改变项目建设的内容、扩大建设规模等现象。执行过程中有无随意更改决策内容等问题。对外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是否存在不符合法规或显失公平的条款。

(2)审查决策的科学性:一要审查该项决策的必要性。即其是否本单位、本部门建设和发展所必须,有无违反规定搞形象工程或重复建设等现象。二要审查可行性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是否从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群众利益等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技术要求是否达到标准,经费需求是否超过现有承受能力,是否有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并且对各个方案进行对比选优。三要审查对决策论证的充分性。是否经有关专家进行了科学论证。有无主观臆断,不计成本,不讲效益,随意决策的现象。

(3)审查决策的民主性:要审查决策的事项是否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是否存在领导干部直接决定的现象;重大经济决策的作出是否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是否经班子集体讨论决定;有无打着民主决策的旗号,对非法项目以集体的名义来决定,逃避个人责任的现象;对社会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是否在一定范围内或向社会公开,广泛听取意见。

(4)审查决策结果的效益性:审查项目投入使用后是否达到了目标要求,能否满足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有无造成损失浪费、环境污染、资源闲置等现象;审查投入产出比是否合理,是否以最少的人员和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1)预算收入的审计

一是拨入经费的审计。主要审查收入是否全额、及时入账,专项经费与经常经费是否分别核算。

二是预算外资金收入审计。主要审查预算外收入来源是否合法;收入是否全额、及时入账,有无账外账和私设“小金库”问题;有无将预算外资金收入挂暂存款隐瞒;有无将应缴财政的罚没款和专项款计入本单位预算收入,截留国家财政收入等问题;有无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乱收费、乱集资问题。

三是其他收入的审计。主要审计有偿服务、固定资产出租出售等收入的真实性、合法性。

(2)各项支出的审计

一是经费支出的审计。主要审查部门和单位各项支出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无会计核算失真,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私放,多头开设银行账户,账实不符等违反财经法纪的问题;审查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有无违反国家规定滥发奖金、补贴和请客送礼等问题。审查公务费支出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有无超预算支出问题;邮电费、水费、电费等支付或报销有无严格的审查制度,有无公私不清的现象;差旅费报销是否严格遵守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有无虚报冒领现象;对大宗业务费支出有无严格的批准授权制约;审查修缮费开支是否真实,有无化整为零搞基本建设。凡涉及控购商品购置,有无办理审批手续,有无违反规定超标准购置等。

二是拨出经费的审计。主要审查对下属单位和建设项目的预算拨款是否按照预算项目的内容及时、足额拨付,有无擅自改变拨款单位或投资方向,截留、拖欠、隐瞒等问题;有无领导干部直接干预越级和向无项目单位拨款等问题。

三是自筹基建支出审计。审查建设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招投标运作管理是否符合规范;初步设计概算是否真实、合规;建设资金来源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及时足额到位,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项目使用建设资金,有无挤占挪用和侵占建设资金、损失浪费问题;征地拆迁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竣工决算是否真实;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环境保护的各项规定,是否达到预期的工程质量标准;有无利用基建工程串通施工方高估冒算,领导干部从中贪污、受贿,以权谋私,造成国有资金流失;有无盲目决策,造成工程重大经济损失等问题。同时分析基建支出产生的效益。

(3)资产审计

一是库存现金审计。审查库存现金,有无账实不符、白条抵库、超限额库存、坐支和套取现金等违反现金管理规定问题。

二是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审计。审查有无擅自开户、多头开户或在非金融机构开户,有无出租、出借账户等问题;有无违反规定将财政性资金转作储蓄存款;将资金挪作炒股、经商办公司或随意借出不作账务处理等问题。审查有价证券账实是否相符;有价证券变现的溢价和折价是否如实反映;有无违规购买和炒作有价证券等问题。

三是暂付款审计。审查暂付款是否真实、合法,有无利用暂付款账户隐瞒收入、直接列收列支,有无长期挂账或资金被领导干部、其他单位长期挪用等问题。

四是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审计。审查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无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不入账、账实不符、损坏浪费等问题;审查任期内固定资产增加或减少,是否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其变价收入或残值收入是否全部入账;对外出租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是否按规定入账,有无个人无偿占用单位资产或改变资产所有权,侵占国有资产等问题。

(4)负债审计

一是审查应缴财政预算收入,年终是否全部足额缴清,有无转移、截留或在暂存款帐户挂帐,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二是审查“暂存款”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是审查应交税金及代扣款是否及时缴纳,有无拖欠和偷漏税款等问题。

(5)行政部门事业费审计与行政部门经费收入、支出审计内容相同。

(6)专项资金审计

审查各项专项资金是否及时拨付;项目立项决策是否科学;项目管理是否规范;是否按项目核算,做到专款专用;是否按规定用途和定额标准使用资金;资金结余的处置是否合理,完工项目是否及时组织验收,分析资金结存的原因,评价资金使用效率。重点工程、项目竣工后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配套资金是否到位,下拨是否及时,有无截留、挤占、挪用或损失浪费等问题。

(7)政府管理的各项基金审计

审查基金管理部门是否按法定的项目和标准,及时、足额征收各项基金,有无擅自提高或降低征收比例,擅自对部门减免应征收的基金;有无转移或隐瞒基金收入、私设“小金库”的问题;有无接受固定资产等实物,抵顶应征缴的基金,造成基金收入减少;有无截留基金,用于部门其他开支等问题。审查基金管理部门是否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基金,有无虚列支出、转移资金或挤占挪用、扩大或缩小基金开支范围等问题。有无虚报冒领等问题。

(8)社会捐赠款物审计

审查接受的款物是否全部入账,并在银行开设账户,是否按照规定设置明细分类账;分配、发放、使用捐赠款物的手续和制度是否健全合规;是否按规定的用途专款专用,有无截留、挪用、私分和虚列支出等问题。审查捐赠物资出入库的原始记录是否完整;捐赠物资的变价处理的价格是否合理。

6、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在完成第五条所列内容的基础上,对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的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完成以下内容。

(1)审查主要经济和业务指标完成情况,包括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总产值和农村经济总收入,将这些指标与任职期初数、责任目标数、历史最高水平、相同条件的其他乡镇数等进行比较,考核其增减变化情况。

(2)审查工商税收征管情况。看收入是否合法,有无混淆预算收入入库级次的问题;有无应征不征,隐瞒截留收入的问题。

(3)审查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情况。是否实行“收支两条线”和集中核算、集中支付制度,有无违规收费等问题;有无乱加价、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等加重农民负担问题。

(4)抽查审计乡镇所属单位。重点放在兴建公益设施、国有和集体土地转让、企业改制、小城镇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涉及经济责任较大的方面。

7、国营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法定代表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在完成第五条所列内容的基础上,对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还要完成以下内容。

(1)审查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性。重点审查货币资金、往来款项、存货、固定资产、成本费用、对外担保的真实程度。

(2)审查企业资产质量变动状况。有无严重损失、重大潜亏或资产流失等问题,国有资本是否安全、完整。重点审查任职期间不良资产的变动情况,确认任职期初到任职期末的不良资产总额、任期内新增不良资产及消化不良资产的情况。对不良资产的审计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一是待处理资产净损失,重点审查固定资产毁损、报废的真实性、合规性。

二是长期积压商品物资,重点审查积压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以上的商品物资。

三是不良投资,重点审查难以收回的投资,包括未确认的投资损失。

四是三年以上应收款项可能导致的潜在损失。

五是处于对外经济担保、未决诉讼、应收票据贴现等状态下的资产可能导致的潜在损失。

六是潜亏,重点审查企业未足额计提或摊销的成本费用。

七是挂帐,重点审查企业由于经营管理或政策性因素形成的,未纳入企业当年损益或进行相应财务处理的损失、费用等。

八是应提未提或少提的各项减值准备。

九是其他因素引起的资产损失。

(3)审查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情况。除第四条所列内容外,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一是企业重大投资的资金来源、决策程序和投资收益情况,是否造成重大损失。

二是对外担保、对外投资、大额采购与租赁等经济行为对企业的影响情况。

三是高风险投资决策的控制情况。

四是企业改组改制、兼并破产、资产重组等行为的控制情况,有无造成企业损失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五是有关决策协议和合同内容是否存在损害本企业的条款,其中有无个人谋利行为。

(4)审查企业法定代表人廉洁情况。除第二条所列情况外,重点审查有无以权谋私和挥霍浪费等行为。

(5)审查法定代表人任期内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认法定代表人任职期初至任职期末各年的利润总额、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等财务定量评价指标。审查企业收入核算是否真实,有无虚列、多列、少列或者转移当期收入等问题;审查企业成本费用核算是否真实完整,有无错列、多列、少列或漏列成本费用等问题。要在企业利润总额中扣除任期产生的不良资产,并做出调整后的新的会计报表。

(二)审计评价

1、评价原则:一是围绕审计结果和存在问题进行评价;二是抓住履行职责最重要的环节与经济责任的联系,寻找经济责任和履行职责最佳切入点进行评价,防止单纯的财务收支评价或单纯的履行职责评价。三是找准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最突出的方面和最差的方面。四是对存在的问题,既要明确责任,又要对问题造成的结果、危害和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五是评价要简明扼要,避免和审计结果部分重复。

2、评价的标准:在实践中,我们摸索了一套对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体系,并把评价标准分为四类:

一类标准:

(1)通过对经济责任人审计,没有发现违纪违规问题,或者违规问题特别轻微的;

(2)完成主要经济指标与上级考核目标或与任职前主要指标相比,有80%以上指标,每年递增10%以上;

(3)按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与任职前相比,有80%以上指标,正面指标逐年提高,反面指标逐年下降;

(4)内控制度健全,执行效果好;

(5)重大经济决策实施效果好。重大经济决策投资效益与该项投资计划或可研设计相比,节省投资或增加收益在10%以上。

(6)对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满意率原则上达到90%以上。

同时具备上述条件者,评价为很好地履行了经济责任。

二类标准:

(1)通过对经济责任人审计,发现存在较轻的违纪违规问题,其金额占所在单位收入总额1%以下。

(2)完成主要经济指标与上级考核目标或任职前主要指标相比有50%至80%的指标,每年递增5%至10%以内;

(3)按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与任职前相比,有60%至80%的指标,正面指标逐年提高,反面指标逐年下降;

(4)内控制度比较健全,执行效果比较好;

(5)重大经济决策实施效果比较好。重大经济决策投资效益与该项投资计划或可研设计相比,节省投资或增加收益在5%至10%以内;

(6)对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原则上达到80%以上。

同时具备上述条件者,评价为较好地履了行经济责任。

三类标准:

(1)通过对经济责任人审计,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其金额占所在单位收入总额1%至5%以内;

(2)完成主要经济指标与上级考核目标或与任职前主要指标相比,有30%至50%的指标,每年递增1%至5%以内;

(3)按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与任职前相比,有50%至60%的指标,正面指标逐年提高,反面指标逐年下降;

(4)内控制度基本健全,执行效果一般;

(5)重大经济决策实施效果一般。重大经济决策投资效益与该项投资计划或可研设计相比,节省投资或增加收益在1%至5%以内;

(6)对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原则上达到60%以上,但不足80%。

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者,评价为基本上履行经济责任。

四类标准:

(1)通过对经济责任人审计,发现存在较严重的违纪违规问题,其金额占所在单位收入总额5%以上;

(2)完成主要经济指标与上级考核目标或任职前主要指标相比,有50%以上指标无增长;

(3)按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与任职前相比,有50%以下的指标,正面指标有所提高,反面指标有所下降;

(4)没有建立内控制度,单位财经管理混乱;

(5)重大经济决策不科学、不民主甚至不合法,投资无效益,或造成损失浪费;

(6)对被审计对象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民主测评,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低于60%,不满意率超过33%。

同时具备上述两个以上条件者,评价为履行经济责任较差。(只具备上述一个条件的,可评价为基本上履行了经济责任)。

三、政府审计发展的趋势

(一)绩效审计将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

十六大提出要把经济质量和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就是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强调 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正确把握经济发展量与质的辩证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因此,随着把经济质量和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随着公共财政管理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公众对政府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越来越关注,强化资金绩效观念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迫切需要对使用国家财政资金的绩效进行审计分析评估。

(二)经济责任审计在时空上将不断拓展

经济责任审计在时空上的拓展趋势:在空间上,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在时间上,经济责任审计从离任审计为主向任中审计为主转变。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提出经济责任审计坚持 “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加强协调指导,全面推进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扩大县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覆盖面,推动部门单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三)审计调查将成为反映社会热点的重要工具

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作为两种不同的审计工作方 式,它们各有特点和优势。比较而言,审计主要是针对具体单位和项目的,侧重于发现问题,纠正和处理问题。专项审计调查主要是针对宏观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展开调查,侧重于加强分析研究,提出审计建议。专项审计调查的灵活性更强,更有利于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功能。从今后审计工作的发展来看,对一些财政专项资金,应该更多地采用专项审计调查的方法,综合反映和分析问题,促进加强宏观管理。

(四)审计技术方法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审计方法手段创新的基本方向是:手工审计将逐步转向计算机审计;就地审计转向媒体网络审计;事后审计将转向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并向适时审计方向发展;审计模式将由帐目基础审计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直至未来的风险导向审计;由过去对会计资料的详细检查转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审计抽样方法。目前,会计系统正处在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处理的过渡时期,而政府审计中的计算机运用仍处在起步阶段。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提出要积极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信息化水平。加强对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组织和协调。加快“金审”工程建设,完成审计信息化办公系统建设,逐步与相关部门开展网络信息交流。完善审计局域网的建设,实现审计信息的网上传输。加快远程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审计机关之间的局域网联接,实现审计信息网上传送和信息资源共享。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探索计算机系统审计,逐步实现对财政、金融等重点部门及重要骨干企业的联网审计。探索与被审计单位联网试点,逐步实现远程网上审计。加快审计数据库建设,基本建成审计对象、审计法规、审计专家 等数据库和共享作业平台。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积极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审计工作的先进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效率和质量。

(五)审计人员逐步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随着审计的外部环境将越来越复杂,对政府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而且还要求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熟练掌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审计署五年发展规划提出要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争取到2007年,熟悉审计业务,同时又了解和掌握工程技术、计算机、法律、经济管理等知识的人员占整个审计业务人员的一半左右。未来审计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素质,使之具有良好的审计专业技能,具备丰富的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环境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成为熟悉科技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上一篇:节约用水的演讲稿下一篇:初高中衔接分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