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规划中期评估报告(精选7篇)
一、任务进展情况
1.学科建设
医院已成功申报省级重点专科**个,同时,正在组织开展院内重点建设专科遴选工作,计划建立院级重点建设专科**个,以此带动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推进优势学科逐步达到校级重点专科乃至更高层次重点专科的水平。
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人,硕士生导师**人,导师专业覆盖**个学科。
2.教育教学
校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立项**项,省级以上杂志发表临床教学方面文章**篇,成功申报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项。
3.科学研究
获得省厅级项目**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项。发表SCI期刊论文**篇,核心期刊论文**篇。
二、主要工作举措
1.完善教学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任务。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备课制度》、《教师听课制度》、《教师试讲制度》、《课堂教学规范制度》、《教学病例讨论规定》、《教学查房规定》等教学制度,落实各项教学规定,切实保障教学质量。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医院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性的工作来抓,营造人才成长发展的优良环境。一方面,通过与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中心联合举办本科教学师资培训班以及选派教师外出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学理念、拓宽教育思路;另一方面,定期开展集体备课、青年教师试讲、教案评比、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帮助提高,带动年轻教师成长和进步。
强化教学督查,提升教学质量。每学期初组织教学工作会议、期中组织教学现场观摩,解决日常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组织申报学校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从体制创新的角度出发,强化我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此外,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契机,加强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组织导师遴选,扩大导师队伍。一方面,对于符合学校导师遴选条件的人员,医院予以其针对性的动员申报,以此扩大我院导师队伍;另一方面,为导师发放科研经费补贴,以此激励优秀科研人员申报导师。在医院的努力下,2016年至今医院新增博士生导师**名,硕士生导师**名。
2.重视继续教育工作,逐步扩大医院影响力 结合医院实际,我院调整了继续教育管理模式,制定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规范继续医学教育实施办法。2016年以来,我院共举办省级继续医学项目**项,院内专题讲座**余项。通过多学科、多形式的继续教育项目,有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医护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同时,以继续教育方式扩大我院在同领域的影响力,我院主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吸引外院人员参加累计达**余人次。
3.营造科研学术氛围,扎实推进科技兴院步伐
规范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医院总体战略发展要求,进一步规范日常科研管理工作,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使科研项目申报、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等环节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并通过博士生座谈会、基金申报动员会等形式了解科研人员需求,改进管理方式。
强化激励机制,建立科研队伍。制定《科研成果奖励制度》、《**奖励办法》,调动职工们参与高水平、原创性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医院已制定《科研骨干遴选与培养管理办法》,并将与近期开展院内遴选,通过有计划、持续地选拔与培养政治合格、业务过硬、思想活跃、勇于创新、有潜力的科研骨干,使他们脱颖而出,成为医院科研发展的中坚力量。
开展学术活动,搭建交流平台。我院立足医院工作实际,精心策划组织多类学术文化活动。一方面,定期组织院内、外专家举办学术专题讲座,扩展我院医护人员的学术视野;另一方面,邀请学校及外院专家参与我院课题开题报告会、指导我院课题申报书撰写,提升项目申报命中率。以学术文化活动形式搭建沟通交流桥梁,以交流促发展。
三、存在问题分析
医院的学科队伍建设、科教工作虽有起色,但与规划要求仍有所差距,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因研究生培养制度的改革,我院研究生招生受限,出现导师多、招生指标少的情况;二是,科研实验中心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尚未开始建设,院内职工缺少实验与技能训练的平台;三是,重视科研、申报课题的人员集中在少数科室,达到医院科研持续蓬勃发展的局面仍有待努力。
四、意见和建议
1.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教学管理
以新院区开诊为契机,加强学科建设,逐步完善二级、三级学科建设。做大做强各学科,并提高投入力度,为学科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改善教学条件,加快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整合教学资源,壮大教学力量;规范临床实践教学,鼓励开展教学研究。
2.强化人才建设,搭建科研平台
为客观评价规划实施情况进行, 总结实施的经验和存在不足, 督促与落实规划下一步实施并为“十三五”规划编制提供经验, 依据国家、省相关文件对中期评估的有关要求, 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 开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3,4]。
1评估方法及数据来源
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 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相结合, 过程评估与结论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评估数据来源于辽宁省环保厅环境统计年报、监测公告、核查数据以及辽宁省发改委、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等9 个省直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评估报告、工作总结, 数据收集时间截止2013 年12 月末。
2规划实施评估
“十二五”期间, 全省环保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 以污染减排为主线, 以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和辽河“摘帽”、“蓝天工程”、“农村环保工程”为重点, 以创建环保模范城和生态示范城为载体, 狠抓污染防治, 加强环境管理, 严格环境执法, 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规划主要从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完善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策措施等5 个领域、145 个指标开展评估[5,6]。评估结果表明规划考核主要目标指标中125 个进展较好, 已达到或接近规划2015 年要求, 20 个指标存在压力。
2.1 主要污染物减排
截止2013 年底,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治污设施配套比例为38%, 比2010 年提高了6.2%, 但距离规划要求的50% 还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需要继续加强农业源减排工作。全省污水处理水平仍有待提高, 截至2013 年, 全省城市污水处理比例达75%, 与“十二五”规划目标还存在差距, 同时全省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不足80%。另外全省乡镇污水处理厂在运行上仍存在瓶颈。
2.2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辽河流域好于Ⅲ类的水质比例有待提高。辽河“摘帽”重点解决消灭劣Ⅴ类的问题, 2013 年地表水国控断面好于Ⅲ类的水质比例为30%, 低于国家平均水平。进一步推进海洋污染防治工作, 目前全省主要通过控制陆源污染物入海来防治海洋污染。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控, 规划中涉及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还大多处于前期起步阶段。加大力度管控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 按照国十条考核, 到2017 年, 全省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 年下降10% 以上。与2012 年相比, 全省2013 年3 项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分别上升了16.2%、7.7% 和6.7%, 总体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仍存在压力。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 开展重金属污染场的调查评估, 建立对污染场地土地流转和开发利用的监管机制, 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评估与安全等级划分工作。
2.3 重点领域环境风险防控
完善的环境事故处置与损害赔偿恢复机制, 将有效防范和妥善应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作为地方人民政府的重要任务并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强化固体废物安全处理处置, 健全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2.4 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 制定不同区域的环境目标、政策和环境标准, 实行分类指导、分区管理。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深入农村环保工程, 以农村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和畜禽粪便治理为重点, 到2017年基本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农村环境治理任务。加强农村环保机构建设。进一步增加投入, 加强环境监管体系建设。
2.5 政策措施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并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绩考核。推进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结合主体功能区制度,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企业环境行为信用评价制度。推进环境金融产品创新, 完善市场化融资机制。
3规划实施成效与结论
3.1 规划总体实施成效与目标可达性分析
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顺利开展。截止2013 年底, 已累计完成“十二五”总任务的95%、74%、115%、46%。二氧化硫提前2a完成“十二五”任务, 氮氧化物已实现由增到减的跨越式转变。
全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指标接近目标。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59-1996) 考核, 按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测算, 2013 年全省14 个地级市除沈阳、葫芦岛外空气质量全部达到二级标准, 比例为85.7%, 完成了国家要求大于80% 的指标。辽河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 全流域90 个断面全部达到预期目标, 连续12 个月保持100% 达标率, 其中国控断面全部消除劣Ⅴ类水质, 好于III类水质的达到10 个, 比例达到30%。15 座大中型水库和45 个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体保持良好。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总达标率为95.3%。全省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等级为好, 继续保持稳定。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为良, 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总体上较适宜居住。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到2013 年底, 重点区域主要防控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 年下降9%;非重点区域重点重金属污染物铅、汞、镉、铬和砷排放量不超过2007 年水平, 达到了规划年度考核要求。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有效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3.2 规划评估结论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为良, 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总体上较适宜居住。截至2013 年底, 规划考核的主要目标指标已达到或接近2015 年要求。预计到2015 年, 全省能全面实现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4对“十三五”环保规划编制的建议
加强政策保障。适应环境保护新形势的要求, 尽快完善环境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 将实施环保规划从单一使用行政办法向采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转变。建立政策保障体系, 制定规划项目优先落实资金和审批制度, 强化各类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制度。采用经济、政策、市场等多重机制来推动城市环保设施建设产业化发展, 积极利用政府行政主导优势, 引导、扶持环保项目有序发展。
强化资金保障。采用多元化投入机制, 厘清政府、企业、社会等投资方式、结构, 为拓宽环保项目投融资渠道, 保证环保项目的建设资金的顺利落实提供机制保障。逐步提高环保投资占公共支出的比例。继续探索和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 完善优惠政策, 运用多种经济手段, 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环保事业。
加大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高新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用科技进步支撑环保规划的实施, 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区域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主要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区域循环经济等, 为规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余向勇, 吴舜泽, 孙瑞林, 王倩.“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框架思考[C].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3卷) , 2009:1025-1029.
[2]吴舜泽.“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J].环境保护, 2009 (14) :11-15.
[3]蒋雯, 王莉红, 陈能汪等.政府环境绩效评估中隐形绩效初探[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31 (8) :90-92.
[4]曹颖, 曹东.中国环境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研究[J].环境保护, 2008 (7) :36-38.
[5]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办〔2014〕5号, 关于开展《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Z], 2014.
近日,通化市二道江区人大常委会在本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对区人民政府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进行了审议,审查批准了十一五规划的调整报告。
会议认为,区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区政府充分利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投资拉动,加强工业集中区建设,大力发展围钢经济,使全区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工业经济支撑点单一的问题,使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截至2007年末,十一五规划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已接近和超过十一五规划末期目标,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十一五规划更具科学性、发展性,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为编制中长期规划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进行审议是适时和科学的,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会议对区政府在十一五规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调整后的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提出建议。一是要在经济总量上不断扩大;二是要在项目建设上发展高新产业,多上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做到趋利避害,化解风险,均衡发展;四是培育财源,加强征管,节约开支,增强财政实力。(刘敏)
创新审议方式 提高监督实效
地方人大常委会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是《监督法》确定的重要监督方式之一。长春市二道区人大常委会注重审议方式创新,提高了监督实效。
实施棚户区改造是省、市、区三级政府确定的造福百姓、惠及民生的重点工作。长春市二道区作为老工业区,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棚户区改造开发任务非常繁重。为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开发建设的步伐,区人大常委会把审议监督区政府的棚户区改造开发建设工作,列入了常委会的重点审议内容。审议前,他们改变过去少数人参与调研、多数人进行审议的方式,组织参加审议的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并邀请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共同视察,让大家直观地看到通过棚户区改造开发給城市建设带来的新面貌;然后,再听取区政府关于棚户区改造开发建设的情况报告;最后,召开常委会进行审议。实施先视察、后审议的方式,形象直观、目的明确,使大家耳目一新,既改变了大家头脑中存在的老二道陈旧混乱形象,也对区政府在棚户区改造开发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肯定,更对变化着的新二道的快速发展充满了信心。这次审议工作方式的创新,提高了人大常委会审议工作的质量,推动了政府的重点工作,确保了监督工作的实效。
中期评估报告
“十三五”以来在**区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路径,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全力打造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区,进一步发挥好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示范作用,保护好**区的一片蓝天,努力建成绿色美丽的**区。根据《关于做好**区经济技术**区“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阿经开管办发〔2018〕38号)要求,现就**区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如下:
一、主要指标和任务实施情况
(一)主要指标
1、环境管理
1.1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到100%。1.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1.3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2、节能降耗
2.1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15年下降15%。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8%以上。
3、环保减排
3.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降低18%。3.2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5年降低10%、10%、15%、15%。
3.3绿化覆盖率达到20%,(二)任务实施情况
1、环境管理
1.1“十三五”以来需要办理环评的建设项目有41个,实际办理完成环评的建设项目41个,环评执行率达到100%。
1.2**区企业主要工业固体废物为热电厂产生的煤渣、煤粉及其他化工企业和印染企业产生的污泥。热电厂产生的煤渣、煤粉全部用于建筑行业,污泥暂无利用,总体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
1.3 “十三五”以来工业园区共产生工业污水3513万立方米,全部污水均经由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至氧化塘,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2、节能降耗
2.1 2016年**区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1.3684吨标准煤,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比2015年上升5.26%。2017年**区生产总值245493.56万元,总能耗715610.55吨标准煤。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为2.91吨标准煤,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相比2015年上升224%。
2.2**区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为237016.48万元,能源消耗总量为324326.53吨标准煤,**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1.37吨标准煤,比2015年上升5.26%。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为234355.34万元,能源消耗总量为715610.55吨标准煤,**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3.05吨标准煤,比2015年上升134.61%。
3、环保减排
3.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
**区2016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27吨,相比2015年上升169.46%。2017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48吨,相比2015年上升175.57%。
3.2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较2015年降低10%、10%、15%、15%。
2016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811.08吨,比2015年减少14.98%。氨氮排放总量为145.35吨,比2015年增加25.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664.61吨,比2015年减少27.6%。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1223.8吨,比2015年增加40.67%。
2017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935.33吨,比2015年降低1.9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662.83吨,比2015年降低27.8%。3.3 **区总面积55.01平方公里,截止2018年6月30日,**区公共绿化及企业内绿化总面积1.84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3.3%。
二、规划实施中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就
(一)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依法查处违法企业
自2016年以来连续集中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工作。对化工、纺织、热电等重点行业现场检查,共检查企业241次,下发环境监察通知书90余份。对检查出存在环境违法问题的企业实施了停产整改、限期整改、行政处罚等措施。有力打击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了企业环境行为。
(二)严格环境准入,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严格环境准入,从源头控制增量。实施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发挥环保倒逼产业调整作用。建立建设项目审批与污染减排绩效、区域环境质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挂钩的管理机制,实施“等量淘汰(置换)”或“减量淘汰(置换)”。至2018年6月底,需要办理环评的建设项目共41个,环评执行率100%;完成项目“三同时”验收41个,“三同时”执行率100%;
(三)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1、工业污染设施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截止2018年6月底,已开展的主要工业污染设施建设项目有:**区热电有限公司2×1181t/h煤粉炉脱硫、脱硝、除尘改造项目,投资11853万元,目前已发布招标公告;生态暂存池及中水回用固碳生态林建设项目,投资25000万元,目前生态暂存池即将完工,固碳生态林正在着手准备招标工作。
2、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至氧化塘第二条污水管线建设项目、**区市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相关前期工作已经开展。
(四)完善考核机制,将环保纳入绩效考核
**区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把环保规划的目标、指标、总量控制、重大任务、重大工程等作为考核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都环保工作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建立考核机制,把环保目标责任完成情况列为重要的考核内容,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五)加强环境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参与意识
深入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宣传环境保护,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都要把环境保护宣传作为重要任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宣传活动,提高企业环境意识和公众环境参与意识,有效改善园区企业人居环境质量。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经济发展与污染减排任务的矛盾,必将长期存在。“十三五”期间,**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但热电、纺织服装、化工等是我区支柱产业,所占比重相对较高,排污强度相对较大,且能耗、物耗较高,随着新一批工业企业的建成投产,必然会带来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的增加,使污染物减排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将对我区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而我区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总量控制指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污染物排放量增长幅度会比较大,但污染减排是刚性指标、约束性指标,这必然使两者之间产生突出矛盾。
2、环保能力建设相对薄弱与迅速增加的环保工作任务存在差距。
目前我区环保基础能力建设跟不上日益增加繁重环保工作任务的需要,环保政策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环保技术、资金保障严重不足。环保系统在标准化建设、装备水平、机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还有不小的差距。环保机构队伍人数少,而环保工作的任务却越来越繁重,环保基础能力建设远跟不上环境保护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指标调整、内容修订意见
因预留用地和在建企业较多,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的任务,在“十三五”期间难以完成,建议将绿化覆盖率下调,同时可利用预留用地育苗绿化,以提高“十三五”完成效果。
五、进一步推进规划实施的建议
1、加大污染减排力度,确保完成减排目标任务。今后两年半,是完成“十三五”污染物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阶段,必须把污染物减排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依靠科技、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突出重点、强力推进。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减排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加强责任追究,对未完成污染物减排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加快实施污染物减排的重点工程,继续完善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同时逐步开展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加强重点污染企业的治理,加快推进中水回用项目的实施。
2、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提升环保监管水平。
加强环保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环保政策、制度建设,加强环保系统标准化建设、提升装备水平、完善机构队伍建设,提升环保监管水平。
六、“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规划目标。“十四五”规划目标设置方面,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增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监管机制和行政执法体制等生态环保制度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最终在“十四五”结束时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为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规划内容。“十四五”时期需致力于将现代化建设提高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顺应自然规律,着力防止破坏,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以达到物尽其用。
三是保障机制。“十四五”环保规划需着力于确保制度先行,建设合理高效的保障机制,实现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区环保局
2007学年是学校实施第二轮三年发展规划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学校把规划的实施作为增强队伍凝聚力、提高队伍战斗力的工程来抓 ,把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工作重点、工作策略落实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之中,全面启动和落实规划方案措施,边实践边反思,发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寻找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及时进行调整、充实与总结,不断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达到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确保学校能成功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自评过程
从2008年6月起,学校全面启动了为时三个月的“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期自评工作。为保证自评工作目标的达成,学校成立了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唐建龙同志为组长的自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自评工作计划,明确了以德育工作、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为主要方面的自评工作内容,明晰了自评中的自主性、过程性、规范性的工作原则,构建了自评体系。期间,各部门分别撰写了部门分块自评报告,然后通过教代会,广泛听取全校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再提交教代会审议学校的总体评估报告。
自评工作组成员还聘请了区督导室的专家对规划的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在专家的建议下,我们将原定的七个实验项目整合成四个主要项目,这样,下一阶段的工作就更有重点了。我们还对规划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这四项评估内容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各项工作中成功的经验,提出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德育工作(一)实施目标
以民族精神,生命教育为核心,充分挖掘、提升校园内幸存的清代孔庙大成殿的教育潜能,积极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初步开发相关德育校本课程,注重德能培养与传统道德探究的结合,在弘扬和传承与时代相符合的儒家优良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将其与“德能兼备,和谐发展”的学校办学理念相融合,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使之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二)实施情况
1、开发校本资源,探索德育特色。自从学校三年规划确定了以“开发校本资源,打造具有儒学特质的校园文化”为学校主要的实验项目以来,学校积极开展了各项主题活动和教育科研。
首先,积极营造儒学氛围。我们将被岁月磨砺得斑驳的大成殿设计成为集聚教育功能的文化创意区。通过展示孔子生平介绍、孔子儒家经典选萃、孔子及弟子道德小故事,让学生走进孔子,了解孔子;在学校的宣传画廊、教室走道的显眼处悬挂由师生书写的孔子教育理论及孔子的《论语》语录,让师生时时处处仰视孔子,学习孔子,让孔子思想理论精髓浸透于师生心田,让学生在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和道德内化,完成精神的自主升华和道德的自然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围绕孔庙举行民族精神教育系列活动。发动师生收集资料,整理编撰了《孔子的故事》,举行了 “大成殿前的沉思”主题征文,“风骚古韵集孔庙,莘莘学子齐吟诵”演讲比赛,在师生中开展了“乐学乐教”征文比赛,开设了“学生乐学我乐教”论坛,出版了《大成殿前的沉思》及《走近孔子》两本学孔征文集。第三,注重学科教育的渗透。为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特点,加大孔子儒家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赏心悦目中体验、感悟儒家文化精髓,我们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诵读《论语》,历史课上探究孔子教育理念,美术课上绘制孔子画像,政治课上辩论儒家文化的核心。在起始年级开设了“古诗文阅读”兴趣班,聘请了南汇区优秀的古汉语专家张仁贤老师执教。
第四,积极开发校本教材。学校编撰了探究型校本教材《大成殿》、《风骚百首详析》《古文笔法详析》、《大学中庸论语译注》、《孟子笔法赏析》以及分别适合初中、高中学生阅读的两本《儒家名言录》,让学生从小接受古文化的熏陶,增加自身的文化底蕴,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第五,积极进行教育科研。为了使孔子的儒家文化精髓更好地融合于现代道德规范中,培养学生礼仪谦德、诚信守法、尊师重教的美好道德情操,我们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南汇一中培育现代公民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已被列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目前又被推荐为国家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探究孔子育人思想内涵,提升学生道德规范修养》被列为2007年南汇区德育工作重点课题;《在校本研发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被列为区级一般课题。
2、全面贯彻落实《两纲》精神。通过升旗仪式上教师对《两纲》精神的解读,观看“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相关课程,“关注特奥”,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的推广,使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精神渗透于学校教育重点之中。学校“风骚古韵集孔庙,莘莘学子齐吟诵”荣获2007年南汇区学校落实“两纲”教育特色项目一等奖;“与特奥同行”2007上海世界特奥会青少年知识和征文,绘画大赛优秀组织奖; 5篇优秀教案被选入区学科落实“两纲”教育教学设计汇编。
3、深入开展“五心”教育活动。通过组织“与诚信同行”,“爱处无声——感恩父母”,“雷锋精神永恒”等主题班会展示,让观摩的教师和学生受到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与上海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大手牵小手”活动,教师节给全体教师写一封感谢信,送一支康乃馨,表达学生真诚的敬意。组织学生捐书义卖,为新港小学和今日学校的学生捐校服六百多件,为南汇三中白血病同学捐款16955元,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九万多元,每位少先队员给灾区同龄人的一封书信,都凝聚着全体学生的深情厚意,传递到灾区,传送着真情,这些活动既援助了困难同学,同时又教育了学生。
4、以市行为规范示范校的创建为抓手,进一步细化与深化“南汇一中学生自我管理员制度”和值日班制度。本学期进一步要求各年级制订本年级的行为规范目标,对学生来说更符合年龄层次,更具有针对性。各年级通过各班班规的制订,最后形成年级行为规范总目标,并下发至年级中每位学生,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年级行为规范目标,强化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注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特别是对于预初,高一年级新生,开学之初,让每一个学生规划自己在初中四年,高中三年的成长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督促实施。
5、优化班主任队伍结构,完善班主任工作的评价体系。通过德育课题研究,主题班会教案评选,《丁秀清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润物细无声——南汇一中班主任工作经验集》汇编,行偏生帮教,班主任家访,班主任工作评比,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努力形成班主任工作的经验特色。每年暑假我们都要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通过交流、研讨,促进班主任树立新观念,开启新思维,探索新方法,讲究新艺术,确立新形象。
6、形成校内外、课内外结合的共建机制。通过优秀影视剧观摩,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广泛地了解社会,参与劳动,注重实践。认真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和优秀儿童剧。为了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组织预初、初一学生赴龙华烈士陵园并举行了庄严的瞻仰仪式,以缅怀革命先烈。清明扫墓活动,是“两纲”教育在学校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使全体学生接受了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参与市教委组织的“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超额完成我校1897人次参与学习的任务,让全体学生接受了一次较系统的礼仪教育。暑期中,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积极与南门居委、卫星居委合作,开设暑期社区学校,组织党、团员下社区,配合社区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暑期中有所学,有所乐。
7、加强学校家庭教育。以创建学习型家庭为抓手,以家长委员会制度为保障,以家庭指导者培训为手段。开展了各年级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家长会,通过家长会活动,家长委员会“听课证”制度的落实让家长全方位地了解、参与学校管理。注重与特殊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切实加强家庭教育的实效性。顺利通过区合格家长学校的验收。
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开放心理咨询室,开设心理咨询信箱,开播心理健康讲座,预初年级、高一年级的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使青春健康教育国际合作项目深入开展,注重对毕业班学生健康心理的辅导,注重个案档案的建立,注重实施辅导与矫正。邀请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检查科的毛佩红同志、浦东新区工读学校叶粹一老师作法制讲座。通过活动,同学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自律意识和守法意识,学校荣获区“法在我心中”征文比赛优秀组织奖。
二、课程建设(一)实施目标
深入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初步建立符合二期课改要求的具有一定学校特点的课程框架;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推动教师逐步树立现代教学观,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理念,并鼓励各学科教师创建适合各自学科特点的独特的教学风格。(二)实施情况
1、校本教材的开发利用
以二期课改为抓手,在优化基础型课程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市教科研规划项目及本校特点,先后编写出十多本古诗文系列的校本教材以及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数学方法80讲》、《初中数学方法120讲》两本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校本教材,出版了一本《南汇一中研究型课程成果集》,并正由各教研组、备课组整理、编写8课时的微型拓展型课程。根据二期课改的精神,完善课程管理制度,编制了《南汇一中学校课程管理办法》、《南汇一中各各学期总课程表》。从起始年级——预初年级、高一年级开设了《日语》和《走进学习》课;为挖掘我校特有的教育资源——孔庙,两年来,我们又在两个年级开设了古诗文阅读课程,用儒家文化的精髓来陶冶、感染学生。
2、课堂教学的研讨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它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为此,学校教务处要求全体教师转变观念、改革实践,加强教学案例的积累与分析,注重经验的交流与总结。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备课组活动的基础上,建立课堂教学论坛,组织了“二期课改理念下一堂好课基本要求”的大讨论,与党支部、德育处一起开设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论坛,组织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交流会;各教研组还开展了以“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题的研讨活动等等。
3、教学管理
1)、加强对教学常规的管理。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和互相听课学习等常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的抽查,教务处与校其他行政人员、学校顾问、区教研室、名师工作室、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专家一起加强了对课堂教学检查的力度,对教学上有问题的教师,学习情况有问题的班级进行跟踪调研,从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听课效率,学习方法及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教材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等方面入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共商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2)、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有效开展,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成长。教务处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教研组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备课组工作的实施意见》,每学年召开教研组工作研讨会。行政领导蹲点教研组开展活动,做到每次活动都要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教师也要围绕主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时畅所欲言,尽量发表自己的观点,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培养新教师。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师徒带教为主渠道,进一步落实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特邀学校顾问陈友根、韦爱民老师,区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陆新全老师加强对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实践指导。要求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议课。学校尽可能多的为教师提供参加市内、区内的各种教学研讨活动,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回校后结合本校的特点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借鉴他人的经验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3)、加强教学检测。在原有基础上对考试工作作进一步的改革,不仅实行考、教分离,还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非区统测学科进行校间联考,严肃考场纪律,并采取统一流水阅卷,教务处统一登分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考试成绩的可信度,把考试成绩利用“安脉”系统软件进行了更细的校内统计分析,同时对区统测学科,校间联考学科做了较详实的质量分析,肯定成绩,寻找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多次召开各年级的任课教师会议与分层次学生会议,尽力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4)、加强毕业班的工作。我们教务处与校长室、德育处一起,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期中、期末考试前后分别召开了初
三、高三毕业班任课教师会议,分析研究教学现状,学生学习现状等,分析优势与不足,找准问题,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改进措施与任务。多次召开初
三、高三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会议,听取他们对学校,对老师,对学习等方面的意见与要求,帮助他们分析形势与现状,为他们鼓劲,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为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作出了有力的保障。同时,认真组织初三学生参加区第二届“网安杯”数、理、化、英联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四科团体总分获全区公办学校第二名。
4、开展的各项活动
1)、校内组织的活动。为营造我校教师间互相学习,教学相长的氛围,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成长的步伐,落实学校提出的“一年适应,三年成熟,六年成骨干”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两年来先后举办了“青年教师汇报课暨‘新星杯’教学评比活动”,“新调入我校教师的教学展示活动暨‘风采杯’教学评比活动”,“南汇一中教学节”,“南汇一中优秀教师课堂展示活动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交流活动”以及向教育部校长培训班名校长们的教学展示活动。
2)、依托区教育局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由于我校所处地理位置、学校师资队伍力量等各种优势,也为我校教师提供了更多学习、实践的机会,如我校是“区师资培训的基地学校”,“区第二轮优教工程培养的基地学校”等。又如“2007年区教学工作会议”和“市‘双名’工程的成果展示活动”在我校召开,均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在这两次活动中,我校也有多名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展示。
3)、专家引领,请进来,走出去。为开阔教师的视野,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请进来,走出去。先后聘请陈玉琨、顾泠元、曹子芳、黎加厚等多名专家、教授为教师们传授教育教学的新方法、新理念、新技术;组织教师去上海天山中学、长宁中学听课,取经,交流,还远赴江苏东庐中学学习撰写讲学稿教学的成功经验,在部分年级的个别备课组内尝试类似于讲学稿的编写与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我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5、教学质量
两年来,在我校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的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果。
1)、高考、中考情况。07届高三毕业生的本科上线率达29%,专科以上的上线率在95%以上;08届高三毕业生的本科上线率高达38%,创建校历史之最,专科以上上线率也在95%以上。07、08届初三毕业生中分别有138名和136名学生录取南中公费以上的学校,录取人数列全区所有学校之首。
2)、学生学科竞赛情况。两年来,我校学生在学科类竞赛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如06学年我校初三学生在区首届“网安杯”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科联赛中荣获团体总分全区第一名,四科个人总分全区前10名的学生我校就有7人之多,在此竞赛中有近60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高中学生在区的数学、化学、生物等竞赛中也有十几位同学分获区级一、二、三等奖。07学年我校初三学生在区第二届“网安杯”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四科联赛中我校团体总分荣获全区第二名,四科个人总分全区前5名的学生有3人,有42人次分获一、二、三等奖,其中马草原同学获得全区四科总分第一名,上海市第二十二届初中物理竞赛市级三等奖,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全国二等奖,并直升录取上海华师大二附中,有62名学生在南汇中学公费以上的市重点高中推优直升中被录取。在区初二年级数学竞赛中,我校有1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高二年级在区数学竞赛中1人获一等奖,2人获三等奖、2008年上海市生物知识竞赛(南汇区)中,我校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6名的骄人的成绩。此外在这两年中我校在上海市作文竞赛、古诗文阅读竞赛,时政知识竞赛中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有三名学生获市级一等奖,多名学生获市级等第奖。
3)、教师获奖。两年中,我校的教师在区的教学评比等活动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与生命教育》案例评比中,我校严红霞老师所撰写的案例《母亲这样的女人》获市级一等奖。在区课堂教学评比中,吴慧芬老师获(数学组)二等奖,凌倪老师获(政治组)二等奖,瞿燕屹老师获(语文组)三等奖。在南汇区体育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四课评比中,翁明红老师获评课一等奖,龚蕾、金爱军两位老师分获说课、上课组二等奖。我校体育教研组在2007南汇区优秀体育教研组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在第二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中,李政晔老师获全国一等奖,严红霞、王星同获全国二等奖。
三、师资队伍建设(一)实施目标
学校将加强教师梯队建设,重点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在年龄段上的延续性。学校鼓励每一位教师在学校的指导下自主发展,勤于学习,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实现“学习型、创新型、民主型和合作型”的教师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实施情况
1.围绕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要求各教研组、年级组、教师个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个人教育教学成功计划,并得到较好的实施。2.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师徒带教为主渠道,进一步落实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特邀学校顾问陈友根、韦爱民老师,区名师工作室,特级教师陆新全老师加强对新教师、青年教师的实践指导。要求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议课。学校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提供参加市、区教研活动的机会去学习取经,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回校后结合本校的特点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借鉴他人的经验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要求各备课组在每次阶段考试后认真分析考试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3.依托南汇区“优教工程”,分期分批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道德、教育教学、教改科研等高素质的“名师”。在南汇区第二轮“优教工程”培养中,7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8名教师被评为“区级骨干教师”,1位教师成为区青年骨干,10位教师成为区毕业班工作的领导小组成员和学科兼职教研员。目前,又有8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青年骨干以及优秀德育工作者;张国初、张明军两位教师在市“双名”工程中又被选为“名师培养对象”。通过努力,学校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学科梯队和教师梯队。
4.学校利用教师政治与业务学习的机会举行“教师讲座”,为学有所长的教师搭建平台,展示他们的特长。“一堂好课的标准”、“学生乐学我乐教”的大讨论,充实了“教师论坛”制度,为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
5.以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提升教师的教研意识和能力。《探究孔子育人思想内涵,提升学生道德规范修养》作为2007年南汇区德育工作重点课题已进入中期研究,这对于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工作有着现实意义,而这些研究的过程对参与的每一位教师将起到研究能力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同伴合作意识的提高。《开发校本资源,弘扬民族文化——南汇一中培育现代公民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已被列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目前又被推荐为国家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在校本研发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被列为区级一般课题。
《在拓展型课程中开展智优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研究》被立项为2007年上海市教科研规划课题。》被立为2006年市青年教师科研课题的《初中生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的实践研究》已于2007年正式结题。青年教师陈晓燕的市级课题和翁明红的区级重点课题分别获二等奖。
化学组陈琴妹领衔的《初中化学新教材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探究》为区级一般课题。两年中编辑整理并出版了《南汇一中教苑》第五第六期,收集教师教育教学论文130多篇。
四、学校管理工作(一)实施目标
以“观念先进、体制灵活、机构精简、人员精干、制度规范、职能高效”为学校管理原则,通过现代教育管理手段,逐步形成一中特色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培育学校品牌和创建南汇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二)实施情况
1.依法治校。学校在运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办规范学校,办人民学校。严肃的、认真的执行各项规范办学的法规、条例和原则,并作好在全体教工和家长中的宣传工作,认真执行财务监管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在接受区级行风检查中得到好评。
2.信息管理。它虽是一种辅助性手段,但已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运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是一项不可缺少,十分重要的工作。学校在这一年间从制定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入手,加强运用性管理;采取积极的方式培养和调整学校信息技术管理和技术人员;加强软件应用的培训与交流,提高课件制作水平与应用的有效性,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整合信息技术;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在争取教育局装备组对学校多媒体教室100%投入到位的同时,增加相配套的硬件,为教师提供硬件保证。
3.强化体卫艺科工作。将体卫艺科工作纳入生命教育系列之中。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测试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在区级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中,高中组荣获第四名,初中组荣获第二名。乒乓球、健美操、蒋棋兴趣小组等已成为一中体育的特色项目。在“东方体育日报”杯中小学暑期乒乓球比赛以及区健美操比赛中,我校均荣获团体一等奖。教师们将民间推铁圈、跳绳、扔沙包等体育项目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体验到体育来自民间。教师针对课堂实际结合自己的教学理论,完成了“民间民族体育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的课题,并获区教科研论文评比二等奖。2007年,体育教研组被评为区优秀教研组。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体锻的质量。另外,我校科技教育成绩显著,在2007年上海市青少年电子模拟探雷竞赛中荣获团体三等奖,在南汇区第四届青少年科技节活动中,荣获建筑模型团体一等奖,在上海市中学生科普英语竞赛中,荣获团体一等奖。由于成绩突出,我校被评为区科技先进学校,科技、艺术辅导员被评为先进辅导员。
在加强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及预测预控的同时,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重新建立心理咨询室,完善硬件配置及专职教师的配置。
4.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学校在领会贯彻文件精神的同时,组织各层面的学习,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制定和完善各类防范预案;加强对值班人员的培训;添置、增加安全设施;检查、维修、维护消防设施„„学校获南汇区安全健康校园先进单位。
三、问题分析与发展思考
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现已过半,虽取得成绩不少,但仍还有许多方面需努力与完善,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去做,有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通过这次的中期自我评估与检查,对今后下阶段的工作,我们有以下一些想法和思考。
1.主动查找不足,积极采取对策。对中期自我评估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要主动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继续积极贯彻落实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要求,将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实,力争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并能有新的突破和创新。下阶段我校工作的策略与措施:以“重小事,抓细节”为抓手,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将德育落到实处;以听课、评课为抓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认真开展课改研究,努力办出学校特色;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浓厚校园学术氛围,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以实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抓手,增强学校主动发展能力,积极争创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2.切实更新观念,科学准确定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要求和《义务教育法》等现代教育理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实事求是、科学客观地对学校服务对象定位。根据一中学生生源实际情况和不同家庭的需求,我们认为今后南汇一中服务对象的目标定位应是为普普通通的新村居民服务,使他们孩子能接受良好教育,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并成人成才。学校不但要为市、区重点高中、大学输送优秀学生,更要成为我市职业学校、中专校、技工学校的优秀生源基地。因此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提高能力,通过高品质的教育服务,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认可。
3.树立正确的教师观,为教师幸福人生奠基。要牢固树立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的教师观,切实抓好校本培训,主动关心教职工的身心健康,维护教师切身利益,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平台,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位一中教师都得到更好的发展。继续大力弘扬一中人“勇争第一”的校园精神,抓好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注重师资队伍的优化组合,培养和造就一批教育教学骨干和特色教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4.明确办学理念,彰显办学特色。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统一全体教职工思想认识。从某种角度讲,办学特色是学校办学思想、理念的体现,独特的教育思想是办出学校特色的前提条件。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德能兼备,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宗旨,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争取专家指导,探索德育工作新举措,继续开展好分层教育教学研究,抓好新课程改革实验,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开设方面要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求,发展其个性爱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劳动意识、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学习和生活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相信通过今后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以孔子儒家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的办学特色一定会逐渐形成。
我校将通过本次中期评估,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发扬成绩,弥补不足,求真务实,创新实干,继续做好下阶段各项工作,使南汇一中的办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成功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需要补充的材料
各单位:
根据省国资委召开的所出资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会议的要求,为做好集团十二五中期评估工作,请各单位提供以下材料:
1、“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各指标及项目未能完成的原因;
2、2014-2015年规划实施的工作重点;
3、根据2011年-2013年的实际规划推进情况,预测至2015年末能够完成的目标(各指标及项目情况等)
发展部
一、“十二五”规划有望成为历史上指标完成率最高的五年规划 (或五年计划)
“十二五”规划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制订的第二个五年规划, 规划实施两年多来, 全国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 坚持“五位一体”建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 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转变发展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发展质量, 落实“五个统筹”, 规划实施取得可喜进展。但在“十二五”规划执行过程中, GDP优先的粗放式发展惯性在各地仍然存在, 资源环境矛盾依然突出, 经济、社会、环境尚未达致和谐。因此, 要想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还需在薄弱环节下大力气。
依据前两年的发展形势, 规划的七大目标中有六大目标 (七大目标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其中, 只有资源环境目标进展滞后。) 进展顺利, 28个主要指标主要指标3/4提前完成或完成。其中, 提前完成五年目标的有1个, 完成两年预期目标 (完成率大于40%到100%) 的有20个。两年进展略有滞后 (完成率在30%到40%) 的指标有4个, 明显滞后 (完成率低于30%) 的有3个。结合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我们认为:在下半期经过多方努力, 目前进展略有滞后的4个指标中除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之外其他3个将能够实现规划目标, 在明显滞后的3个指标中“城镇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建设”也有望最终赶上, 但其他2个明显滞后的指标按期完成的难度较大。
总体上, “十二五”规划时期, 经济发展方面多数指标实际完成情况将高于规划目标, 资源环境方面的完成情况将落后于目标, 其他方面则基本实现目标。在28个指标中最终完成预期目标的指标将达到25个, 指标完成率达到89.3%, 超过“六五”计划的84.8%, 再创历史新高。
二、规划对地方政府约束不力是突出问题
“十二五”规划总体推进顺利, 主要有两个成因:一是各指标的目标值制定得相对“保守”, 除了经济增长指标偏低之外, 其他一些指标在借鉴“十一五”时期实践的基础上也有所下调, 比如说“十一五”规划时期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相比预定目标相差较大, “十二五”时期该指标目标值就明显调低了。二是中央政府在人民生活与科技教育领域投入力度较大, 使得这两类指标推进较快。
“十二五”规划推进较慢的是资源环境领域, 7个滞后指标 (略有滞后与明显滞后指标) 中就有5个属于该类指标。目前, 节能环保主要由地方政府来承担, 中央政府难以直接介入, 而正是由于规划对地方政府约束力不足, 才导致出现这一薄弱环节。
一是缺乏对地方完成真实情况的有效核查手段。国家发改委一份报告指出“河北、山西、辽宁、上海、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甘肃等十个地区,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左右。但这些地方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均下降且降幅较大, 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减缓、能耗消费量上升的情况不吻合”。地方的节能减排数据与国家不衔接, 导致了“地方形势大好、国家压力很大”这样一个奇特现象。
二是基层政府考核指标与国家“十二五”规划不挂钩。尽管中央将节能环保列入了对各省市的政绩考核范畴, 但在许多地方节能环保目标却没有进一步分解下去, 这就使得节能压力难以有效传递到地方政府和企业, 节能工作力度和重视程度普遍下降, 必然影响相关工作的开展。
三是淘汰过剩产能的精神没有得到认真贯彻执行。“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九章改造提升制造业”指出:“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但实际情况却是, 中央每年都强调产能过剩治理工作, 并出台许多相关调控政策, 不少地方却“少报、瞒报、漏报”的方式来应对, 而且在几乎所有过剩行业中新增产能的速度远大于落后产能淘汰的速度, 导致“越治理越过剩”的尴尬局面。
四是高耗能产业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二十二章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开头第一句就是“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从过去经验看, 在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工业比重下降, 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会相对明显。然而, 进入“十二五”以来, 尽管GDP增长与工业比重已经跌至10几年来的低位, 但GDP能耗强度降幅却依然处于极低水平。这固然与节能减排边际成本在逐步增大有一定的关系, 但更大程度上还是与高能耗产业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抑制反而时有反弹密切相关。今年上半年数据显示, 化学原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31.6%, 比上年同期提高11.1个百分点。水泥、平板玻璃、粗钢、钢材和有色金属等高耗能产品数量同比增速分别加快3.3-13.9个百分点。
同时, 我们还需注意到“城镇保障性安居住房工程建设”成为明显滞后的3个指标之一, 实际上也是因为规划对地方政府约束力不足所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五年规划的实施将带来严重危害, 任其发展下去, 未来很有可能出现一种状况:各个省市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规划目标, 但国家的总体目标却完成不了。
三、多管齐下健全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中期评估结果显示, “十二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规划对地方政府约束不力, 加速改变地方政府发展观念和政绩考核体系势在必行。这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但也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为了更好地推进后半期规划实施工作, 有效地缓解对地方政府约束不力带来的问题, 必须多管齐下, 加速建立健全我国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节能减排指标目标在地区间的分配体系
地方政府在节能环保方面抱有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 与目前节能减排指标目标在地区间的分配方法缺乏科学性与权威性具有很大关系。不论是“十一五”时期, 还是“十二五”时期, 各省市的分配目标都是基于“一刀切”基础上结合与地方政府的相互协商而形成。
然而, 我国区域差距之大世界之少有。东部一些发达省市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甚至后工业化阶段, 单位GDP的能耗强度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相应地进入了下降轨道。中西部地区绝大多数省市则还处于工业化前、中期发展阶段, 正面临着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经济结构升级的历史契机, 能耗强度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 我国在节能减排目标分解时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不仅缺乏科学合理性, 而且会带来极大的不公平结果。东部发达地区因为产业结构升级会自动导致能耗与排放强度的缓慢下降, “一刀切”分配的指标对他们而言可以相对轻松地完成。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中西部地区则因为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导致能耗与排放强度的快速上升, “一刀切”分配的指标对他们来说就成为几乎难以完成的目标。在中西部, 一些省市为了完成“一刀切”分配降耗目标, 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中断对东部迁移产业的承接和放缓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进程。
由此可见, “一刀切”分配方式实际上有利于东部发达地区, 不利于中西部落后地区, 起到了一种固化地区差距的作用, 与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方向背道而驰。因而, 我们要在借鉴“十一五”降耗目标分解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基于效率、公平兼顾原则, 制定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总体成本相对较低的节能减排目标分解方法。
◆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面向各级规划的评估体系
没有评估, 就没有执行。一个完善的规划评估体系应包括三个环节, 即前期评估、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前期评估主要是对规划和政策科学性进行评估, 以确定它们是否应该实施。中期评估主要了解规划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情况, 并为下一步规划和政策的实施提出相关建议。后期评估一方面可以评估规划和政策实施带来的效果, 另一方面是为今后制定规划和政策提供借鉴。这三种评估发生的时间不同, 作用也不同, 相促互补, 缺乏其中任何一个都会使得其他的评估工作意义大打折扣。
我国规划评估工作刚起步, 还只是开展了中期评估工作, 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在地方上, 由于干部的短期任命制, 不同的规划往往对应的是不同的领导班子, 一个新班子上台之后一般不会对上一届班子制定的前一个规划做一个认真的评估。正因为缺乏严谨的前期评估和后期评估, 这就使得地方的规划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 进而缺乏可持续性。在现实中, 新一届班子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 树立自己的威信, 往往不愿意延续上届制定的发展规划, 从而导致地方规划总是随着领导班子的换届而更换, 上一个规划的项目可能还多半没有完成, 新制定的规划就将其推倒重做。这不仅造成了地方财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降低了当地GDP的质量, 而且也使得人们对国家要求开展的中期评估缺乏热情, 使得后者变成了一个走过场的工作。
由此可知, 由于缺乏前期评估与后期评估, 使得规划的中期评估意义和作用也明显降低。尽管在地方上这一问题显得更为严重, 但由于国家层面对地方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政府在总结中期评估工作的经验基础上, 应加速推进前期评估与后期评估工作, 建立规范完善规划评估体系。
◆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全国性节能环保监测网络, 强化各级人大对规划评估工作的监督作用
科学的评估需要建立在科学规范的核查手段之上。目前, 地方与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数据脱节现象明显, 原因在于缺乏一个科学规范的核查手段。为此, 必须在目前我国具有的一定基础的相关监测网络的基础上加大投入, 打造一个由气象、环保、国土、城建等诸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 快速形成由城市站、背景站、区域站统一布局构成的国家监测网络, 从而及时获得各地真实数据, 进而为各地指标分解、进程评估、目标调整、行政问责奠定良好基础。
【医院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推荐阅读:
河口规划中期评估报告09-19
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07-18
医院数字化医院建设中期实施报告09-10
教育科学规划中期报告07-03
医院信息化规划07-17
公立医院人才发展规划09-24
医院科室发展规划范文10-23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规划09-19
年度医院文化建设规划10-07
中医院外科五年规划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