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

2024-09-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

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 篇1

作者: 来源: 发表时间:2008-10-25 10:14:07 点击次数:

【字体:减小 增大】 【选择视力保护色:

】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浏览】

1、膜下滴灌的供水 大棚滴水灌溉用水多数为井水,但用提井水的泵直接向棚内滴灌供水,存在着同时供水而又多品种蔬菜不同时用水的矛盾。因此,大棚滴灌的供水一般应选择以下几种形式:

(1)压力灌供水。对于大棚多而又集中的片区,一般采用压力罐集中加压,压力罐安装在水泵和滴灌之间,可在无人控制下保证管网连续工作,棚内不再另设加压设备。在水源处设置旋流水沙分离器和筛网过滤器组成的过滤设施。压力罐供水一次性投资小、管理方便,缺点是增加了灌溉运行的费用。

(2)建水塔供水。在大棚集中的区域中心,建设供每个大棚滴灌用水的水塔,满足大棚滴灌所需的压力和不稳定的用水。在水泵与水塔的输水管道上装过滤器等。建设水塔一次性投资较大,但运行费用低,还可起到一定调蓄水量的作用。

(3)单棚小泵供水。对于每个大棚,在大棚外附近建5-7立方米地埋式蓄水池,用机井集中向池中供水,滴灌时单棚装微型水泵加压,并在滴灌首部装过滤器等。就整体计算,投资较大,但就每个大棚来说易建易管。

2、膜下滴灌的应用

(1)滴灌毛管的选用。对蔬菜等条播密植作物,根系发育范围小,对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十分敏感,要求滴头布置密度大,毛管用量多,因而毛管选用价格较低的滴灌带,可有效地降低滴灌造价,且运行可靠,安装使用方便。

(2)膜下滴灌的布置。在滴灌进棚前,应顺棚跨(或棚长)起垄,垄宽40厘米,高10-15厘米,做成中间低的双高垄,滴灌带放在双高垄的中间低凹处,垄上覆盖地膜。双高垄的中心距一般为1米,因而滴灌毛管的布置间距为1米。滴灌毛管的每根长度一般与棚宽(或棚长)相等,对需水量大的蔬菜有时也布置两道。支管布置一般顺棚的后墙(或顺棚跨)长度与棚长(或棚跨)相等。在支管的首部安装施肥装置和二级网式过滤器等。

(3)滴灌蔬菜的效益。大棚温室膜下滴灌一般比大水漫灌节水70%左右,并能大幅度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虫害,提高蔬菜的品质;比大水漫灌棚温高,鲜菜可提前上市半个月。大棚温室膜下滴灌蔬菜可增产20%-40%,投资回收期一般为4-6个月。

3、膜下漓灌的管理

(1)规范操作。要想达到蔬菜滴灌的最佳效果,设计、安装、管理必须规范操作,不能随意拆掉过滤设施和在任意位置自行打孔。

(2)注意过滤。大棚温室膜下滴灌蔬菜,要经常清洗过滤器内的网,发现滤网破损要更换,滴灌管网发现泥沙应及时打开堵头冲洗。

(3)适量灌水。每次滴灌时间长短要根据缺水程度和蔬菜品种决定,一般控制在1-4个小时。

杨金麒:推广膜下滴灌技术 提高节水增产增效水平(第十八期)

2008年5月20日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杨金麒

编辑:管理员

归档时间:2008-5-21

推广膜下滴灌技术 提高节水增产增效水平(ppt文档)——请点击下载或查看

新疆天业认真践行“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的方针,消化、吸收、创新国际先进节水技术和设备,结合我国人多、人穷的特点,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性能可靠,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当今世界上田间灌溉最省水的技术“膜下滴灌技术”,使该技术种棉花由原来的2400元/亩降到350元/亩左右,成为农民节水增产增效的法宝。开创了中国滴灌技术进入大田的先河,为中国节水农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到目前为止,预计全国推广膜下滴灌技术面积累计达2400万亩,其中天业节水占1400万亩,达58.3%。

一、膜下滴灌技术及其特点

(一)膜下滴灌技术:把滴水器铺于地表,农膜覆盖其上的滴灌技术和农膜覆盖技术有机结合的高效节水增产增效技术。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和滴水器配套的首部设施、供水管网、管件等组成的滴灌系统;二是在膜下滴灌条件下的各种作物增产增效栽培技术和管理运行方案。

(二)膜下滴灌技术的特点:

1、节水。地膜覆盖大大减少了地表蒸发,滴灌系统又是管道输水,局部灌溉,无深层渗漏,和沟灌比节水50%左右;和喷灌比因其是全面灌溉,地表蒸发量大,节水30%左右。因其是地下全面灌溉,有些地方为解决表墒差出苗不足的问题实施播前灌和配套喷灌,增加了成本和用水量,如果下层土壤是沙壤土或戈壁层时,会出现深层渗漏现象。

2、抗堵塞能力强。大流量、大流道滴灌带通过能力强,抗堵塞性能好。

3、抑制土壤盐碱化。膜下滴灌可使滴圆点形成的湿润峰外围形成盐份积累区,湿润峰内形成脱盐区有利于作物生长。在0~100cm土层平均含盐率2.2%的重盐碱地上,经过3年连续膜下滴灌植棉,土壤耕作层盐份降至0.35%;而喷灌及地埋滴灌均为全面灌溉,棵间蒸发量大,会使地下盐分上行,造成耕作层盐分增加。

4、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采用膜下滴灌技术,可溶性化肥随水直接施入作物根系范围,使氮肥综合利用率从30~40%提高到47~54%,磷肥利用率从12%—20%提高到18.73%—26.33%,使目标产量下,肥料投放减少30%以上。

一般是采用先滴水60%,然后滴肥20%的水,最后滴水20%的水的操作方式,即水—肥—水的施肥方式,磷肥移动速度加快,使中层居多,土壤中全磷平均含量为1.03,所以滴施磷肥当年即可见效果。

5、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膜下滴灌系统采用管道输水,田间不修农、中心渠、毛渠,土地利用率可提高5~7%。

6、减少机耕作业,降低机耕成本。由于滴灌改变了传统沟灌所需的田间渠网系统,且垄间无水,杂草少,因此可减少中耕、打毛渠、开沟、机力施肥等作业,节省机力费20%左右。

7、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在各种作物上试验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技术苗肥、苗壮、增加收获株数,并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水、肥、气、热环境,可使作物增产30%左右。

8、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工)收入。棉花常规灌溉农民(工)管理定额为25-30亩/人,采用膜下滴灌后,减少了作业层次,降低了劳动强度,使管理作物定额提高到60~80亩/人,农民(工)收入也相应增加。

二、膜下滴灌系统投入成本及其应用效果

(一)投入成本

以目前应用的一膜一管四行棉花滴灌模式为例进行分析,膜下滴灌系统一次性亩投入为356.5元(包括系统首部、干管、支管、毛管及安装费用等),考虑折旧后,年均分摊亩投入为86.9元左右;而膜下滴灌技术与常规沟灌相比,通过节约水、电、节省机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和省工,每亩可省投资81.8元左右((见表

1、表2)。

以上数据表明,膜下滴灌技术每年投入设备等费用为86—90元/亩左右,而应用该技术后,每亩可省81.8—109.3元,农工在基本不增加亩成本的状况下应用了膜下滴灌技术,增产的都是效益。

(二)应用效果

由于膜下滴灌技术有非常突出的节水增产增效作用,所以在以新疆得到快速大面积应用,同时又在宁夏、甘肃、陕西、内蒙古、黑龙江、湖北和广西等省建立了各类示范基地,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市,除大田棉花、番茄外,还推广应用到玉米、辣椒、甘蔗、烟草、大豆、马铃薯等30多种作物。期间实现了中国节水灌溉技术首次成功输出国门,2003-2005年在塔吉克斯坦推广应用棉花膜下滴灌技术800公顷,与当地常规灌相比,实现节水70%、增产133%以上,获得较好的节水增产增效示范效果,2006年在巴基斯坦建立花卉、洋葱、甘蔗、棉花等四种作物滴灌技术示范25.7公顷,2007年又将滴灌技术和产品输送至非洲津巴布韦,取得了显著效果。

滴灌是迄今为止农田灌溉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但因其价格较高,一度被称作“昂贵技术”,仅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中。近年来,随着滴灌带的广泛应用,“昂贵技术”不再昂贵,完全可以在普通大田作物上应用。现对大棚滴灌、果树滴灌和棉花滴灌如何布置与施工的技术作一简要介绍,其他宽行作物可参照实施。

一、大棚滴灌

大棚作物尤其是蔬菜作物的生长与棚内小气候环境息息相关,如气温、地温、湿度、水分等都是直接影响蔬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大棚蔬菜采用滴灌,并在滴灌毛管上覆盖塑膜,完全可以控制棚内的湿度、温度和灌溉的水量等,从而改善棚内蔬菜的生长环境,减少蔬菜发病,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大棚滴灌系统毛管选用滴灌带,一般选用直径16毫米、滴头间距0.3米、工作压力0.05-0.1兆帕、滴头流量1.8-3.2升/小时的滴灌带。黏性较大的土壤应选流量较小的滴头,砂性较大的土壤应选流量较大的滴头,对中壤土一般选用流量为2.5升/小时的滴头。滴灌带的长度一般不宜超过80米。滴灌带应铺设在菜行中、地表上、地膜下。大棚滴灌还可配置施肥装置,一般选择文丘里施肥器,施肥罐选用10-30升开敞式。在施肥装置后面还应安装过滤器,一般选用5-10吨/小时的筛网式过滤器,以防止滴头堵塞。

二、果树滴灌。果树采用滴灌,具有节水、节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除草、施肥等劳动,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的关系,适用于不同土壤和地形等优点。果树滴灌一般对树行距不大于3米的果园,沿树行布置一条滴灌带;当树行距大于3米时,沿树行布置两条滴灌带。对于砂性较大的土壤,不管树距多大都布置两条滴灌带;对砂性非常严重的地块,可绕树环形布置滴灌带。滴头的间距,中壤土为0.4米,土壤越黏间距越大,反之土壤越砂间距越小。滴头的流量,黏土小、砂土大,可选用流量为1.8-3.2升/小时的滴头。

果树滴灌由于轮灌区面积较大,一般施肥、过滤设备设在水源处。过滤设备的选择根据不同的水源而定,井水选择离心网式过滤器;水库、池塘等敞开水面的水源,可选择离心、砂石组合过滤系统或网式过滤系统。施肥罐一般选用容积为100-150升的。

三、棉花滴灌

棉花或其他一些宽行大田作物发展滴灌也是完全可行的。棉花种植模式为40厘米-80厘米-40厘米,一般40厘米行距种两行棉花盖一层地膜,间隔80厘米再种两行棉花,照此类推。滴灌带置于地膜下,大大减少了棵间蒸发,极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滴灌带滴头间距0.3米,滴头流量一般为中壤土2.5升/小时,黏性土1.8-2.5升/小时,砂性土2.5-3.2升/小时。首部枢纽(过滤器、施肥装置等)基本与果树滴灌相同。(043800 山西省闻喜县水务局 杨少俊)

大棚滴灌技术的设计与安装

来源:农机网 发布时间: 2008-09-23

一、喷滴灌装置及其设置

大棚喷滴灌要求安装容易,移动方便,配套性好,出水均匀,寿命长,故障少,价格低。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滴灌系统主要有控制首部、输水管路和滴灌管、微喷头三部分组成,亩投资成本在1500—3000元之间。

1、控制首部 通常设在滴灌系统供水水源处,由水泵、肥料桶、过滤器及压力表等组成,具有动力、过滤、进肥等作用。控制首部可安装定时装置。水源可以是河水、塘水、溪水、水库水或池塘水等,水经过水泵加压、并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滴灌系统。

首部根据肥料进人滴灌系统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泵后(压入)式和泵前(吸人)式喷滴灌系统。泵后式滴灌系统肥料是在水泵出水口后,在肥料桶内与灌溉水一起压入滴灌系统。水泵可以是潜水泵、自吸泵、管道泵,肥料桶要求强度大,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可以是铁制,也可以是水泥制,在生产上使用较少。

泵前式滴灌系统 肥料是在水泵进水口,通过水泵吸力与水一起进入滴灌系统,水泵要选择管道泵或潜水泵、自吸泵。管道泵一般用于棚群固定式喷滴灌系统;潜水泵、自吸泵一般用于单棚或几棚移动式喷滴灌系统。就自吸泵而言,其动力有370瓦、550瓦等多种型号,370瓦自吸泵可同时灌溉667平方米大棚,550瓦自吸泵可同时灌溉667—1234平方米大棚。过滤器可以是沙石式过滤、筛网式过滤或离心式过滤等,其作用是过滤水与肥料混合物,确保进人滴灌系统的水质清洁,无杂质。在生产上用的较多的是筛网式过滤,可根据灌溉面积和主管要求流量选择不同大小的过滤器。在使用中要经常清洗滤网,以防堵塞。泵前式肥料桶的容积根据灌溉水量需要建造,一般移动式容积为25—50升,固定式为200—1000升。

2、输水管路 为滴灌系统的输水部分,由主管、支管等组成。主管一般用聚氯乙烯管(UPVC),支管也可采用聚氯乙烯管(UPVC)或黑聚乙烯管等材料。为节约土地,防止老化,延长使用寿命,主管多埋在地下。支管在每只大棚的端面,为便于移动,多铺设在地面。因此,需选用黑色管,管径为25毫米,以防止老化。在大棚支管与主管连接处装一阀门,用于控制大棚灌水与否。

3、滴灌管、微喷是喷滴灌系统的出水部分,滴灌管其上安装滴头,微喷其上安装微喷头。滴灌管滴头间距取决于滴头流量、蔬菜种类及土壤透水性等多种因素,一般为0.3米。滴灌管铺设在畦面植株根部,与畦长相同;为节省成本,也可铺在畦面两行株中间。铺设时,滴灌管要铺乎、拉直。根据滴头安装在滴灌管上的不同方式可分为软管滴灌管、内镶式滴管、外镶式管等多种。悬挂式微喷悬挂安装在离地面2.2—2.5米高,输水管管径为25毫米,微喷头间距4米。

(1)软管滴灌管 这是一种直径为2—4厘米的高强度聚乙烯薄膜管、壁厚0.15—0.4毫米,管壁一侧每隔10—30厘米打二排直径为0.8毫米左右的小孔。这种软管安装时小孔朝上,一端接在支管上,另一端倒折用细绳扎牢堵住。薄壁软管不供水时成扁状带,供水时软管充圆。水压大时,水从管壁上小孔中喷出,滴人畦面;水压小时,水呈水滴状滴出。使用时水压不可过大,以免软管破裂。其主要优点是价格便宜,其缺点是前末端出水不均,使用寿命较短。由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环能公司设计,安徽省界首市塑料制品总厂生产的软管滴灌管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2)内镶式滴灌管 这种滴灌管因其滴头镶嵌在滴灌管管壁内侧而得名,是目前世界上应用广泛,性能先进的滴灌器械。内镶式滴灌管滴头采用了流道消压技术,即滴灌管内水进入滴头时,水通过滴头内一条弯曲狭长的流道,水流与流道壁产生磨擦,形成细微的水流而消压,从而使滴灌管近端和远端滴头压力均匀。另外,内镶式滴灌管滴头还具有过滤作用。因此,这种滴灌管具有出水均匀,抗堵性能好的优点。由于滴头内镶,滴灌管外表光滑,安装和移动时不易破损,使用寿命长。国际上内镶式滴灌管以以色列生产的最先进,国内北京绿源塑料联合公司已引进滴灌设备生产线,生产出内镶式滴灌管。该公司生产的内镶式滴灌管是以聚乙烯为原料的黑色塑料园管,管壁厚有0.2毫米、0.4毫米、0.6毫米多种,滴头间距有0.3米、0.4米、0.5米等规格,滴头工作压力0.1—1千克/平方厘米。

(3)大棚悬挂式微喷头 大棚悬挂式微喷头按散水方式分为单流道旋转式悬挂式喷头和压力散水式微喷头,工作压力2.5—3千克/平方厘米,散水直径4米。

二、大棚喷管设计

(1)大棚群喷滴管系统:系统由水源、部首(大小泵、施肥器、过滤器、节制闸阀组成)、主管(管径110毫米)、支管(75毫米)、接滴喷管道(25毫米)、闸阀、滴管和微喷头组成。滴管和微喷为同一系统,通过开启不同泵和闸阀进行滴管和微喷调节。该系统控制面积为50亩,实行轮灌,单次灌溉面积5亩,灌溉时间为1—2小时。

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 篇2

从2013年开始, 建平县国营热水畜牧农场开展了保护地辣椒、番茄、黄瓜灌溉水肥料利用率3处试验,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大棚蔬菜地膜覆盖滴灌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一、滴灌系统

1. 水源

连片大棚可实施地下输水工程, 在每个大棚内设阀门, 水泵用微机控制。单个大棚可修建蓄水池, 一般建在大棚的侧墙边, 容积不少于3立方米。

2. 首部

安装水泵、过滤器、压力调节阀门、流量调节器及施肥罐。

3. 输水管道

根据水源压力和滴灌面积来确定滴灌管道的安装级数。一般采用三级管道, 即干管、支管和毛管。管道可采用薄壁PE管, 在不影响使用寿命的情况下降低工程造价。

4. 旁通

具有调压功能, 连接方便, 可任意调整滴灌管的位置和间距。

5. 滴灌管

滴头可拆卸, 如发生堵塞, 便于清洗;滴头流量小, 可形成较好的湿润体。

二、滴灌形式

1. 膜下滴灌

滴灌管 (带) 铺在地表面, 覆于膜下。

2. 地埋式滴灌

滴灌管埋在地下30~35厘米处, 水通过地埋毛管的滴头缓慢滴出渗入土中, 再通过毛细管作用浸润作物根部。该技术对土壤的扰动较小, 有利于作物保持根层疏松通透的环境条件, 使地表土壤干燥, 减少杂草生长。

三、技术措施

1. 滴灌技术

根据作物需水生理和土壤条件制定灌溉方案, 包括灌水定额、一次灌水时间、灌水周期、灌水次数等。

2. 施肥技术

根据作物营养生理和土壤条件确定施肥制度, 如加肥时间、数量、比例、加肥次数和总量。

3. 水肥耦合

水肥耦合的操作程序:根据作物生长条件和前季产量确定目标产量;以作物营养的理论数据拟定施肥配方:依据土壤条件调节配方;以滴灌施肥条件下肥料吸施比计算施肥量;选配肥料;与灌水制度配置用肥量。

4. 技术集成

配套运用保护地地膜覆盖保水、保水剂应用等农艺保水技术及应用生物肥、有机肥培肥地力等保肥技术。

四、使用方法

1. 起垄栽培

每垄种植两行作物。

2. 铺设滴灌管

在高垄中间铺设滴灌管 (带) , 埋在地下或覆于膜下。

3. 施肥

施肥时, 将尿素等可溶性化肥溶于施肥罐中, 随水施入作物根部。施肥后, 再用不含肥料的水滴灌30分钟。

4. 滴灌

灌溉时, 打开主管道堵头, 冲洗3分钟, 再将堵头装好。

5. 清洗

灌溉一段时间后, 过滤器要打开清洗。

五、效益分析

与地面灌溉相比, 滴灌施肥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 可以实现精确灌溉、精准施肥, 具有节水、节肥、节药、节地和省工, 改善土壤及微生态环境等优点。

1. 经济效益

经测算, 应用滴灌施肥技术, 每667平方米蔬菜增产400~1000千克, 增加纯收益2000元以上, 经济效益显著。此外, 滴灌减轻了大棚内的空气湿度, 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程度, 每667平方米可节约农药投入80元以上。

2. 生态效益

滴灌施肥可使灌溉水利用率达到90%, 氮肥当季利用率达60%, 与地面灌溉相比, 节水30%~50%, 节肥25%~30%, 减少了水向深层的渗漏及移动性强的营养元素如氮素的淋洗流失, 减轻了对地下水的污染。

3. 社会效益

滴灌施肥可以减轻灌溉和施肥的劳动强度, 并有利于蔬菜标准化生产, 提高蔬菜品质和市场化程度, 促进农民增收。

摘要:膜下滴灌施肥技术是一项节水、节肥、增产的灌溉技术, 近年来, 此项技术在建平县热水畜牧农场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利用, 深受种植户的青睐。文章从滴灌系统、滴灌形式、技术措施、使用方、效益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花生膜下滴灌技术研究 篇3

关键词:花生 覆膜 滴灌 节水 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2-0065-03

花生膜下滴灌技术是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的有机结合,其通过可控管道系统供水,将加压的水经过滤设施滤清后,依次进入输水主管、支管、辅管、毛管(铺设在地膜下方的滴灌带),再由滴灌带上的滴水器一滴一滴地均匀、定时、定量地浸润作物根系发育区,供根系吸收。

1膜下滴灌技术的优点

1.1节约灌溉用水

滴灌仪湿润作物根系生育区,属局部灌溉形式,不会产生深层渗漏和水平流失,而且南于滴水强度小于土壤的入渗速度,因而不会形成径流使土壤板结。在整个输水系统中,灌溉水是在一个全封闭的系统中运行,无渗漏和蒸发,输水效率高。膜下滴灌滴水量很小,能够使土壤中有限的水分循环于土壤与地膜之间,有效减少作物棵间蒸发,节约了灌溉用水。据测试,膜下滴灌的平均用水量是传统灌溉方式的12%,是喷灌的50%,是一般滴灌的70%。

1.2提高肥料利用率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在灌水时将溶解的肥料注入滴灌管道系统,随灌溉水滴入作物根系附近,达到水肥一体化应用,避免了肥料的浪费。由于肥液集中分布于根系层,防止了肥料的深层流失和地表流失,既提高了肥效,又防止了对地下水的污染。此外,在作物生育期内追施肥料,不需人畜和机械进入田间作业,既节省J-劳力,又能达到较高的施肥均匀度,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据测试,膜下滴灌可使肥料的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50%~60%。

1.3增加作物产量

膜下滴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调节棵间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地膜覆盖昼夜温差变化时,膜内结露能改善作物生长的微气候环境,从而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据测试,膜下滴灌可使一般低产花生产量提高35%左右。

1.4减少用工投入

由于滴灌仅湿润作物根部附近土壤,其他区域尤其是行间土壤水分较低,可防止杂草生长,减少除草用工。根据土壤质地设计最佳灌溉水量,减少水分向根区外渗漏,不会造成土壤板结,一般不需中耕。滴灌系统可自动控制,实行水肥药一体化,大大降低了施肥、喷药等田间管理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2膜下滴灌系统的组成

膜下滴灌系统一般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等部分组成。

2.1水源工程

滴灌系统的水源可以是机井、泉水、水库、渠道、江河、湖泊、池塘等,但其水质必须符合灌溉要求滴灌系统的水源工程一般指为从水源取水进行滴灌而修建的拦水、引水、蓄水、提水和沉淀工程,以及相应的输配电工程。对井水来说,则不需要再修建沉淀工程。

2.2首部枢纽

滴灌系统的首部枢纽包括动力设备、水泵、施肥(药)装置、过滤设施、安全保护及量测控制设备,其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加压并注入肥料(农药),经过滤后按时、按量输送进管网,担负着整个系统的驱动、量测和调控任务,是全系统的控制调配中心。

2.3输配水管网

输配水管网的作用是将首部枢纽处理过的水流按要求输送分配到每个灌水单元和滴头,包括干管、支管、毛管及所需的连接管件和控制、调节设备。由于滴灌系统的大小及管网布置不同,管网的等级划分也有所不同。

2.4灌水器

滴灌系统的水流经各级管道进入毛管(滴灌管或滴灌带),经过滴头流道的消能减压及调节作用,均匀、稳定地滴到作物根部,以满足作物生长对水分的需要。滴灌带一般为黑色,能承受130N的拉力,每隔一定距离有一个出水孔(滴头)。滴头是滴灌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其性能与质量直接影响到滴灌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及灌水质量。

3花生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3.1品种选择

膜下滴灌可选择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较大的高产、稳产、商品性状好的花生品种,如阜花10号、阜花12号、花育20号、花育23号、唐油4号、铁花1号、铁花2号、昌花l号等品种。

3.2选地和轮作倒茬

花生膜下滴灌宜选择地势平坦、灌排方便、耕作层疏松、含钙质和有机质较多的沙质壤土或轻沙壤土,最好是生茬、有灌溉条件、土地连片便于农机作业的地块。前茬作物以粮谷、棉花、薯类、蔬菜等为宜,实行轮作倒茬。

3.3整地

整地是膜下滴灌技术的关键,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覆膜质量和花生的出苗、生长发育。宜在上季作物秋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耕翻、旋耕、耙耢、清除残茬杂物等作业。耕翻每隔3a进行一次,深度在30cm以上。整地作业一般先灭茬、后旋耕(深度在20cm左右),随后耙地(镇压)、耢地,达到地表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无坷垃、无残茬的待播状态,为高质量覆膜铺滴灌带创造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

3.4施足底肥

整地前每公顷施用腐熟农肥6万kg、磷酸二铵225kg、尿素75kg、硫酸钾225kg、生石灰75kg,随旋耕灭茬均匀施于耕作层。

3.5覆膜播种

1)播期。以5日内5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为最佳播期,辽西、辽北、辽中地区一般在5月5-10日,大连、葫芦岛地区在5月1日前后,吉林和黑龙江南部在5月10-20日。

2)大垄一膜一管双行栽培。大垄双行栽培标准为:垄上宽65cm,垄底宽95cm,垄上小行距40cm,垄间大行距55cm,垄间距30cm,垄高10~12cm,膜宽95cm,膜厚0.008mm以上,滴灌带铺设于垄上小行距双垄中间。

nlc202309040109

3)除草剂用量。除草剂可用甲草胺3.00~3。75kg/hm2或乙草胺2.25kg/hm2。在覆膜播种机带的储药筒内加入少量水、再加入除草剂、最后注满水,随播种均匀喷晒在播后的地表。

4)种肥用量。将尿素90kg/hm2、磷酸二铵150kg/hm2、硫酸钾300kg/hm2加入施肥箱,调好排肥量。

5)播种密度。花生播种密度应综合考虑品种、气候、土壤肥力等因素,垄间大行距55cm,垄上小行距40cm,穴距16~17cm。其中,珍珠豆型品种每公顷15.0万~16.5万穴,每穴2粒,每公顷保苗30万~33万株;普通型和中间型直立大花生品种每公顷12.0万~15.0万穴,每穴2粒,每公顷保苗24万~30万株。

6)地膜选择。选用宽度适宜,抗拉伸,耐老化,不碎裂,透明度高,展铺性好,既能保证有效果针人土、又能控制高节位无效果针人土的地膜。一般以膜宽90~95cm,膜厚0.008mm,透光率大于等于70%的地膜为宜。

7)播种。采用播种覆膜联合机械,实行作畦、施种肥、播种、覆土、镇压、喷洒除草剂、铺滴灌管、覆膜等作业一次完成。

3.6安装滴灌设备

播种前首部工程要安装到位,滴灌带随播种时铺设,播种后立即接通主管路和分管路。滴灌设备安装好后,使用时打开阀门,调至适当的压力,即可将水分送到花生根区自行灌溉。

3.7田间管理技术

1)苗期管理。播种后,如土壤墒情能保证出苗,则不需浇水;如墒情差,不能保证出苗,则应在播种后进行滴灌,用水量为15~75t/hm2。

2)开花下针期管理。此时花生进入盛花期(7月15日),生长旺盛,需水量大,应根据土壤墒情保证水分供应,一般滴灌配额为75~150L/hm2。

3)结荚期管理。结荚期多数时间降水能满足花生需求,如遇干旱可滴灌,用水量为150~450t/hm2。同时随水追肥,每公顷追施尿素48kg、磷酸二氢钾45kg、硝酸钙30kg。

4)饱果成熟期管理。这一时期花生水分消耗减少,遇土壤墒情不足可滴灌,用水量为75~225t/hm2。随水追施尿素37.5kg/hm2、磷酸二氢钾15.0kg/hm2、硝酸钙22.5kg/hm2。

4结语

膜下滴灌技术使传统的大水漫灌转向浸润式灌溉,水流经滴孔直达作物根系,加之地膜覆盖,大大减少了作物棵间蒸发,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由单一浇水转向水肥一体供给,使作物对水、肥、药的利用更直接,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胡宝忱,李绍会.花生膜下滴灌节水高产栽培技术[J].园艺与种苗,2013(5):6-8.

[2]刘小武,李高华,赵双玲.膜下滴灌花生栽培技术[Jl.新疆农垦科技,2012(4):12-13.

[3]范丽娟,索长利,花生膜下滴灌机械化栽培技术[J].新疆农机化,2013(3):25-26.

[4)刘彦忠,花生膜下滴灌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3(8):9-10.

StudyontheTechniqueofDripIrrigationunderFilmforPeanut

LIChunyun

Abstract:Thetechniqueofdripirrigationunderfilmforpeanutisanewcultivationmodeofincreasingyield.Thearticleanalyzestheadvantagesofthistechnique,introducesthecompositionofthesystem,expoundsthekeypointsofthetechniqueaccordingtorelativeproesssofpeallutproduction,andprovidesatheoreticalreferenceandtechniquesupportforthehealthydevelopmentofpeanutindustry.

Keywords:peanut;film;dripirrigation;watersaving;technique

春季大棚蔬菜管理技术要点 篇4

当前,气温回升较快,光照比较充足,大棚蔬菜生产管理进入关键时期。为方便农民提高春季大棚蔬菜管理水平,提供当前大棚蔬菜管理措施如下:

一、光照和温度、湿度管理

阳光是植株叶片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植株的长势,春季大棚内空气湿度较大,温度高湿度大常会引发各种病害的发生,适时通风降温降湿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放风方法为,白天温度控制在28~30℃,夜间14~16℃。当棚内温度上升到30℃左右时就开始放风,随着外界气温逐步上升而逐渐加大通风量。下午3~4时外界气温下降前,及时关闭通风口,中午棚内气温不高或白天刮大风时一般不要通风或少通风,当夜间最低温度达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不同蔬菜正常生长的最适温度不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开花和结果,易形成畸形果或落花落果。

二、水分管理

春季是蔬菜病虫害多发季节,抓好水分管理,对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在水分管理上应遵循“适量适时、宁少勿多”的原则。一般要求土壤湿润微干,特别是处于幼苗期的蔬菜,湿度过大不但会引发病害的发生,而且也会引起秧苗徒长。苗期蔬菜要求土壤不干不浇。

1.浇水方式。温室内采取地膜覆盖栽培的,前期浇水采用膜下暗灌或者滴灌,以有效阻止地面水分蒸发,降低大棚内空气湿度,减少各种病害发生。后期气温提高后,可明水勤浇。

2.浇水时间。尽量选在晴天上午气温回升时进行,此时水温与地温接近,浇水后根系受刺激小、易适应,同时地温恢复快,以利用高温促进土壤吸收,且有足够的时间排除棚内湿气。而午后浇水会使地温骤变,影响根系的生理机能。下午或傍晚更不适宜浇水。

3.浇水量。浇水量要根据天气、植株生长状况和土壤墒情而定。早春温度相对较低,蒸发量小,灌水不必太勤,以防湿度过大导致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待进入4月份后,温度迅速升高、植株生长加快时,可适当加大灌水量和次数。一般在浇水后短时间内封闭大棚,提高棚内温度,待地温上升后,再及时进行通风排湿。

三、施肥管理

应遵循“平衡施肥、合理追肥”的原则,抓好春季蔬菜施肥管理。生长发育进入中后期后,植株需肥量增大,容易出现脱肥现象,导致植株早衰,在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和浇水量的同时,结合浇水每7天左右冲施一次化肥。追肥要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一次性过多施用化肥造成浪费,或浓度过高造成烧根现象。注意平衡施肥,适量增加磷钾肥的使用量,以提高植株的抗逆性。每次每亩用钾肥15~20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20~30千克;也可用尿素20~30千克,并与300千克腐熟鸡粪(粪水)交替施用,要配合施用撒乐福双微肥,尤其是底肥的使用。特别在早春和植株进入盛果期时要注意叶面喷肥,补充营养,每喷雾器加入食用红糖50—100克,米醋25克,尿素40克,磷酸二氢钾25克,于早晨喷施,每隔5天喷一次。或用0.2%~0.3%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可快速有效地补给养分,满足生育所需。

四、病虫害防治

春季是病虫害多发和易发季节,做好病虫防治工作,对增产增收意义重大。春季蔬菜的病虫害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制定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采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技术。

1、农业防治。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药剂拌种、合理轮作、排水降湿、中耕除草、整枝打叶、清理菜田残株落叶、菜田周边管理等农业措施。

2、生态防治。主要是利用作物和病源菌生长发育对环境要求的不同,通过放风、控制浇水等措施,科学地调节棚内温湿度,创造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物理防治。包括利用太阳光消毒土壤,用黄板诱杀蚜虫、白粉虱和斑潜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夜蛾、菜蛾等措施。

4、化学防治

(1)黄瓜 霜霉病出现时不要急于放风,可使棚室内温度迅速提升到25—30度时再放风排湿,降低棚内湿度,以控制病害蔓延。发病初期可用百菌清烟剂或霜疫清烟剂熏棚一夜;发现中心病株可用恶唑菌酮•霜脲(抑快净)、霜霉威等药剂进行防治。白粉病可使用三脞酮(粉锈宁)、噻菌灵(特克多)等药剂进行防治。蔓枯病可以使用百菌清烟剂熏蒸或蔓达克、蔓枯灵等药剂防治。

(2)茄子灰霉病可以使用腐霉利(速克灵)烟剂熏蒸或异菌脲等药剂防治;

(3)西红柿灰霉病可使用腐霉利(速克灵)烟剂熏蒸或百霉威(灰霉克)等药剂防治;西红柿晚疫病可是使用百菌清烟剂熏蒸,或恶唑菌酮•霜脲(抑快净)进行防治或多菌灵灌根。

(4)西葫芦 中后期高温、强光情况下易发生病毒病,要及时消灭蚜虫,发病初期可用病毒A加细胞分裂素每十天喷一次。注意控制2,4—D使用量,以免造成药害。

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 篇5

通过培训,蔬菜种植技术在不断提高,我校以无公害蔬菜龙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三农,引导大家科学种植、规范管理、提高蔬菜品质,增加经济收入积极开展工作,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种植情况

目前主要种植着黄瓜、苦瓜、包白菜、调羹白、青菜、青花、白菜花、洋白菜、西红柿、辣椒、紫茄、葱、西芹、元荽、矮脚豆等。

二、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具体做了一下工作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今年以来,蔬菜价格下跌,直接影响农户的经济收入和无公害蔬菜发展,为此,充分以上级主管部门为依托,发挥本社技术人员的优势和特点,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加强对信息的研究和对市场分析预测,提高信息的准确度,为准确定位、定向、定量组织蔬菜生产和销售提供决策依据等,形成了一个技术培训服务网络。同时充分利用广播播放蔬菜信息、部分社员种植大户座谈。

2、依靠科技,强化学习

1、室内加温(1)当外界大幅度降温时,可以临时利用柴草或煤燃烧,通过炉灶、烟道及直接散热提高室

(2)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酒厂、造纸厂、冶炼厂等排出的热水、热风、蒸气作为温室的热源。

(3)增施热性有机肥料,即在种植蔬菜前,在地下10-15cm深处,埋入5-10cm厚的半腐熟的热性有机肥料(如马、驴、羊粪等)。

2、室外保温

(1)在温室周围架设防风障,以减风速。(2)在温室周围培土,增加温室墙壁厚度。

(3)在温室周围挖寒沟,沟内填炉渣、稻壳等,盖严沟顶,保持沟内干燥。

(4)增加大棚的覆盖物,如加厚草苫(帘)等。(5)做好大棚各部位的衔接和堵缝工作,以防寒风侵入。(6)尽量争取较长的光照时间,如只要能照到阳光,就应立即揭去草苫(帘)等覆盖物。

3、室内保温

(1)可采取地膜覆盖,扣小拱棚、活动幕面等多层覆盖方法保温。

(2)在大周围内侧加多层草苫(帘),既防风又 保温。(3)可在温室内装上荧光灯(灯与植物叶片保持50cm的距离),每天照射10-12小时灯光。

(4)在温室的一端设置作业间,进出口处挂厚门帘,以防冷风侵入。

(5)用无滴膜覆盖。

此外,及时对棚内蔬菜等作物进行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稀土微肥、喷施宝等,以及增施二氧化碳,不仅能促进产量提高,而且能显著增强蔬菜对低温冷害的抵抗能力。

三、存在问题

各种蔬菜的生物特性和种植管理技术知识问题表现在:

(1).光、温、水、气的调控方面

大棚内光照强度、温度高低、空气成份等对蔬菜的正常生长有何利弊,调控技能也就相应跟不上,致使蔬菜就不能顺畅的生长,出现诸多生理性病害。

(2).栽培技术方面

育苗技术保守落后,出苗率低;不能正确安排菜苗的最佳移栽时期;移栽时追求栽培密度而不考虑蔬菜品种的未来生长空间,导致中耕管理困难和病害普发;病、烂叶过多,产量、品质、效益降低。

(3).中耕管理方面

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篇6

[摘要] 本文以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为基础,从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五方面对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4)05-0138-02

大棚蔬菜单产高、品质优、效益好,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旬邑县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将大棚蔬菜作为继苹果、畜牧之后又一富民强县支柱产业进行引导和扶持。通过采取行政推动、宣传鼓动、培训促动、扶持带动等措施,促进了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目前,全县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达到400多座,面积25.3hm2,菜农棚均年收入2万元左右。

随着我县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病虫害的发生种类越来越多,危害程度愈来愈重。为此,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大棚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现作以简要介绍。

一、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1.病虫害种类多。设施保护地内高湿弱光、温差大,利于病虫繁殖。病虫害生活周期缩短,世代增多,发生数量加大,易发,多发,重发。棚室中通风不畅,有害气体浓度高、CO2 浓度低、连作加重土壤盐渍化趋势明显,中毒、沤根、营养失衡等生理性病害常发,影响单株及群体长势,抗逆、抗病虫性下降。另外,栽培品种单一,不注意轮作倒茬,土传病原菌和害虫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容易造成流行。

2.发生规律复杂。无论是病害还是虫害,在棚室中发生规律均比露地条件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①越冬期缩短或无越冬期。冬、春季棚室内温度远高于棚室外面,加之蔬菜育苗和生产处于连续状态,寄主连年存在,使许多本应在冬季休眠越冬的病虫,其越冬期大为缩短,有的甚至无越冬期,终年发生。②初侵染源数量大。正是由于棚室内蔬菜病虫越冬期缩短或无越冬期,其初次侵染基数相对较露地大得多。③病菌再侵染次数和害虫发生代数增多。

3.传播蔓延快,危害严重。病原菌的孢子形成、萌发、侵染均需要相对充足的温、湿度条件。大棚内由于空气流通性小,湿度高,光照差,温度适宜,容易使病原菌侵入作物体内,并进行快速繁殖和传播危害,传播速度快、数量多,危害期长,危害重。

二、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以品种优化选育为核心,加强引种管理和检疫,做好种子选择、土壤(基质)处理和棚室周边环境治理,综合利用栽培管理措施、物理措施、化学农药以及生物制剂进行综合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有机化学农药施用量,降低农药残留,最终达到生产出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目的。

1.植物检疫。严禁盲目调、引种,防止瓜类黑星病、番茄溃疡病、黄瓜线虫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同时,严格植物检疫,保护非疫区农业生产安全,避免品种适应性的差异。

2.农业防治

2.1选育、选用抗病品种选用适合当地栽培,具有较强抗病虫、抗逆性的蔬菜品种。

2.2培育无病虫的壮苗苗圃内应避免混栽,防止病虫互相传染。可采用营养方、营养钵、营养液等育苗。育苗床土(基质)要消毒。选用无病虫、发芽率高的种子,并进行种子处理。加强苗期肥水及环境管理,有条件的覆盖防虫网,达到苗齐、苗全、苗匀、苗壮。

2.3科学有效管理从播种开始直至蔬菜成熟收获,要根据季节和蔬菜生育期的不同,严格控温、控湿等栽培管理措施,掌握好通风口大小及放风时间。保持棚膜清洁,特别是冬季光照不足时要经常清扫温棚膜上的灰尘,草帘早揭晚盖,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使作物健壮生长,以减轻病害发生。同时要加强肥、水管理。在水分管理上要干、湿结合。土壤和棚室内空气湿度均不宜过大,有条件的可采用膜下暗灌或滴灌技术,地面浇水也要开沟灌溉,避免大水漫灌。肥料施用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再施用,不偏施氮肥,并注意补施中微量元素肥。中、后期管理上注意根据植株长势进行根外追肥,及时整枝,控制徒长,科学合理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禁止滥用、乱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2.4 高垄地膜覆盖栽培大棚温室蔬菜宜采用高垄覆膜栽培,可以减少灌溉时根茎泡在水里,有效改善作物根际土壤通透性,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对茄子黄萎病、辣椒疫病、瓜类枯萎病等土传病害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同时,对冬季种植越冬反季节蔬菜而言,覆膜后可提高地温,有效促进植株生长。

2.5嫁接嫁接不仅可以提高作物抗逆性,而且对枯萎病、黄萎病等病害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同时还可有效提高蔬菜单产。黄瓜、西葫芦等采用嫁接技术对提高抗病能力和单产水平效果非常显著。

3.物理防治

3.1 高温闷棚夏季高温季节,利用闲茬时期,扣严焖棚1~2周。利用太阳能使室内温度达到60℃以上,杀死土表及墙体上的病菌和虫卵、线虫,对土壤起到消毒、除虫作用,减少土传病害发生,可有效预防枯萎病、青枯病、软腐病等土传病害。

3.2温汤浸种以种子重量2~3倍的冷水预浸1h,再放入50~55℃的恒温水中浸种20~30min,并不断搅拌,然后用室温水冷却催芽或播种,可杀死多种病菌。

3.3设置防虫网在蔬菜育苗或生长过程中设置防虫网,阻止害虫迁入温室,防虫、防病效果非常明显,设施大棚一般选择40目即可。

3.4 黄板、灯光诱杀害虫用6?M×4?M长方形纸板,涂上黄漆再涂上1层机油,挂在棚室内,一般有效种植面积在667?O的大棚,悬挂30~40块,诱杀蚜虫、白粉虱效果好;设黑光灯诱杀小菜蛾成虫和地老虎成虫;室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对多种害虫有较强的杀虫作用。

4.生物防治

4.1保护利用天敌设施蔬菜生长环境相对封闭,为以虫治虫提供了有利条件。释放天敌昆虫,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如利用瓢虫、草蛉、丽蚜小蜂、赤眼蜂等捕食性天敌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用丽蚜小蜂防治室内白粉虱;用赤眼蜂防治棉铃虫菜青虫;用烟蚜茧蜂防治桃蚜、棉蚜等。

4.2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杀螟杆菌、昆虫病毒制剂及农用抗生素、座壳孢菌剂等可防治温室白粉虱等多种害虫;常用的农用抗生素有农用链霉素,农抗120、多抗霉素、井岗霉素、华光霉素、10%混合脂肪酸EW等。

5.化学防治

5.1合理用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5.2科学用药对症下药,适时、适量用药,交替用药,不可随意加减药剂使用配比,同一成份药剂不可叠加、连续用药,避免发生药害,延缓病虫抗、耐药性形成周期,提高防治效果。

5.3注意施药方法设施蔬菜生产中防治病虫害常用喷雾的方法,要注意用药部位和喷药时间,比如,白粉虱在清晨有露水时活动迟缓,清晨喷药效果好;真菌性病害多数病菌聚集在叶背面。避免造成药液成流,特别是严冬阴雨(雪)天,会陡增棚室内的湿度,降低棚温,防治效果差,甚至加重病害。此时,可采用粉尘法、烟雾法、涂茎或沾花果等方法在封闭的设施内代替喷雾法,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控制农药残留。

5.4选用高效器械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建议选择高效器械,可以大幅减少用药量,省工节本,增强药剂防治效果,减少果蔬农药残留,减轻土壤农药污染,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篇7

1. 整地选茬

玉米膜下滴灌栽培, 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灌水方便、土壤肥力好的地块。前茬以选择小麦、马铃薯、豆类、绿肥等作物为宜。前茬作物收获后, 及时深耕23~27厘米, 作业后保证土地平整, 达到地平、土绵、上虚下实, 确保播种质量。

2. 选用良种

根据扎兰屯市气候特点及积温条件, 可选用先正达408、大民3309、承单7号、北优2号、登海19号、大地2号、哲单37号、兴垦3号、兴垦5号、兴垦6号等种子。为了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播前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硫磷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 可防治地下害虫, 用20%粉锈宁150~200克加水1.5~2.5千克, 拌在50千克种子上, 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3. 平衡施肥

施肥坚持以农家肥为主, 化肥按照底肥重磷钾、追肥重氮的原则进行, 既可防止玉米苗期徒长, 又能防止后期不脱肥, 保证玉米整个生育期正常生长。一般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千克, 配方肥40千克以上作基肥, 结合播前浅犁地一次施入, 进行集中沟施肥效果好, 每亩结合灌水施10~15千克46%的尿素。

4. 适期播种、铺管覆膜

每年当土壤耕层5~10厘米, 地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 一般比不覆膜玉米提前5~7天播种。采用精量播种, 一般亩保苗4000~5000株, 全膜覆盖选厚0.008毫米, 宽130厘米的地膜, 亩用量6~6.5千克。为方便机械作业, 采用大小垄方式种植, 即小垄宽40厘米, 大垄宽80厘米。播种机械用兴安盟华诚机械厂生产的2GQB-2型 (或吉林蒙龙农机2MB-2型) 双垄沟播全膜覆盖播种机, 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铺滴灌带、覆膜各项作业。在大垄两小行玉米之间铺滴灌管带, 确保滴灌管铺在垄中间, 两侧行距为20厘米, 出水孔向地面, 同时可用乙草胺或其它不影响下茬的除草剂进行封闭灭草。

二、中期管理及收获

1. 加强田间管理

经常检查地膜及出苗情况, 及时压严地膜两侧, 防止大风揭膜, 严重缺苗应及时补种或补栽。

(1) 打杈除蘖。一般玉米出苗20天左右就分蘖, 如不及时除掉, 与主茎争水争肥, 消耗植株营养, 影响主茎生长发育, 因此, 应随时检查, 发现分蘖及时除掉, 以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

(2) 科学追肥、灌水。适期追施氮肥, 在大喇叭口期结合灌水一次完成, 亩追46%尿素10~15千克。每亩用硫酸锌100~150克, 对水50千克叶面喷施1~2次, 以满足玉米对锌的需要, 并可防治白花叶病;喷施磷酸二氢钾两次, 每次用量100~150克, 对水50千克。并在抽雄后至授粉前, 结合灌水酌情追施攻粒肥10千克左右, 以防后期脱肥。一般在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各灌一次水, 每次亩灌水量不超过20立方米为宜, 同时根据天气变化、土壤水分适时适量灌水。

(3) 防治病虫。每亩用抗蚜威10克加水50千克, 防治玉米蚜虫;用20%的三氯杀螨醇100~150克, 加水50千克, 防治玉米红蜘蛛;用15%粉锈宁50克, 对水40~50千克, 田间喷雾防治玉米锈病。在玉米螟危害严重的地块, 可放赤眼蜂进行防治, 或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每亩用1%辛硫磷颗粒剂1~2千克, 加5千克细沙土搅拌均匀配成毒土, 每株往大喇叭口撒一克左右进行防治。

2. 适时晚收

玉米的成熟期可分为乳熟期、腊熟期和完熟期三个时期。完熟期籽粒达到生理成熟, 体积最大, 干重量最高。此时适时收获, 可以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除人工收获外, 我们还积极推广根茬还田型、秸秆回收型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

3. 清除废膜

玉米收获后彻底捡拾残膜, 我们推广采用机械捡拾残膜, 净化土壤,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三、结论

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觉得玉米膜下滴灌栽培主要具有四大优势:一是节水保水作用。膜下滴灌, 保持了土壤毛细管的上下通畅, 管中的水可以源源不断地上升到地表, 覆膜后土壤与大气隔开, 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 使土壤表层保持湿润, 自然降水少量从苗孔渗入土壤, 大量水分流入垄沟, 渗到覆膜区, 由地膜保护起来, 被作物有效利用。平均用水量是是传统灌溉的12%, 喷灌的50%, 一般滴管的70%。二是增温作用。可使地温升高, 灌溉水通过管道及毛管滴头系统, 缓慢滴入膜下土壤中, 起到水流增温的作用。汽化热损失少, 温度下降缓慢。全生育期可提高积温150~200℃。三是肥料利用率得到提高。肥料随水滴入玉米根系使肥料利用率由30%~40%提高到50%~60%。四是增产效果显著。适时适量向玉米根系供水、供肥, 同时地膜覆盖可提高有效积温, 从而提高了产量, 平均亩产900千克左右, 增产量达30%以上。

摘要:玉米膜下滴灌栽培技术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项农业创新技术, 具有提墒、保墒、增温、保温、蓄水和改善光照条件、促进玉米早熟高产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 不仅省力、省水、省钱, 增产、增收、增效, 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真正实现了水肥一体化。以下是呼伦贝尔扎兰屯近几年该项技术的关键性操作, 供大家参考应用。

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 篇8

1 育苗前准备

1.1 育苗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壤含盐量0.03%1)2下的沙壤土,要求防护林带健全,具有灌溉条件。育苗前结合春耕,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千克作为基肥,并将15~20千克的磷二胺与有机肥拌匀,按行距开深60厘米、宽40厘米的沟,将拌匀的基肥施人沟内,厚度离地面15厘米,然后上覆10厘米的土壤并整平压实,布置输水滴灌带,之后铺盖地膜,待7~10天后即可播种酸枣。

1.2 滴灌系统配置

滴灌系统由过滤设备、施肥罐、主干管道、分干管道、副管及滴灌带组成。滴灌带间距60厘米,滴头间距15厘米,滴头流量2.4升/小时,水平出水压力0.12~0.18兆帕。

2 播种

2.1 酸枣种子选择及处理

采用新鲜的酸枣仁,成熟度95%以上,纯度98%以上。种皮褐红色、有光泽,无霉变,种仁饱满,大小均匀,破碎率不超过5%。播种前,用水选法清除种子中杂质及瘪粒后,用清水浸种6~8小时,捞出阴干后直接播种。

2.2 播种时间

一般在4月中下旬,当播种地5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开始播种,播种太迟,苗木当年生长量小,影响翌年嫁接。

2.3 播种方法及播种量

播种采用手推滚筒式点播器进行单行播种,播种深度2~3厘米,播种后用黄沙覆盖播种孔,并在膜面增加部分腰埂,防风揭膜。播种量视播种株行距确定,一般控制在0.5~1.2千克/亩为宜。

3 酸枣苗管理

3.1 滴水

播种后要及时滴水,保证种子发芽所需水分。在干旱沙地造林一般每5~7天滴水1次,尽量保持种子发芽湿度,但不宜滴水次数太多,以防降低地温或通气不良,影响种子发芽。同时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滴灌设备,以防堵塞管道。

3.2 定苗、补苗

播种7~10天后,检查出苗情况,并及时破膜放苗。当幼苗长至5厘米时,按株距25~30厘米定苗,留大苗壮苗,去弱苗,每穴留单株,缺苗处用移苗器移苗补齐。

3.3 施肥管理

6月上中旬,苗木进入迅速生长期,结合滴水追施化肥尿素2~3次,将尿素溶解后放人施肥罐,尿素用量5千克/亩·次。

3.4 苗木管理

当苗高达到30厘米时,摘除枣头顶芽,抑制生长,促进茎干加粗生长,并将苗木基部10厘米范围内的二次枝全部抹除,使基部光滑,力争使酸枣苗当年地径达到0.5厘米以上,以利第2年嫁接。9月初以后,停止水肥,促使苗木木质化;11月底以前进行冬灌,严禁冬灌后地面结冰,以利苗木安全越冬。

4 嫁接建园

4.1 接穗的选择及采集

接穗采自优良品种的健壮结果树或采穗圃,一般选择成熟度较高的直径在0.4~1厘米的l~2年生枣头一次枝或二次枝,以一年生枣头一次枝为最佳。接穗要求芽体饱满,无病虫害,一芽一穗或二芽一穗,采剪时间一般在休眠季节采集,以发芽前修剪最好。

4.2 接穗的处理

先把石蜡在容器内溶化,蜡温升到95~100℃时接穗蘸蜡,先蘸一头后,反过来再蘸另一头,使两次封蜡面相接,封蜡速度越快越好,蜡层薄而透明为最佳,如厚而发白,应加热增温,但不能超过105℃,也可在蜡容器下放一水盒,保持盒水微沸,说明蜡温正好,接穗大量封蜡,可用锅熬蜡,在笊篱上平摆一层接穗,迅速过蜡后,散放在苇箔上,让接穗问互不接触。

4.3 嫁接时间及方法

4月上旬至5月下旬树液开始流动至展叶期进行嫁接,嫁接方法采用劈接法,在高出地面1~2厘米平剪砧木,切砧时剪锋从剪面中央切下。接穗要求粗度略小于或等于砧木直径,接穗削面要求平滑,之后将削好的插穗插入砧木,使接穗稍厚一侧枝面与砧木面对齐,即砧穗形成层对齐,迅速用塑料条将接穗和砧木接口部缠紧,嫁接完成。

4.4 嫁接后管理

嫁接1周后,开始进行除萌,将砧木的萌芽除去,以集中砧木养分促进接口愈合和接芽生长,以后每隔1周除萌1次,连续除萌3~4次。当接穗芽抽梢长50厘米时,接口已完全愈合,此时应及时解除塑料条,在苗木解绑同时,要插杆固定枣头,以防风折。6月中旬,嫁接苗15厘米时叶面喷施0.3%的尿素和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2~3次,7月上中旬,结合滴水追施化肥尿素2次.用量10~15千克亩·次。

5 病虫害防治

上一篇:成长的感悟优秀作文下一篇:幼儿园幼儿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