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审计本科论文

2024-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财会审计本科论文(精选7篇)

财会审计本科论文 篇1

广州自考农村财会与审计专业、广州农村财会与审计自考招生 广州农村财会与审计自考招生:相关介绍、就业前景、学习特色等。

■ 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贡献自己力量的高端人才。

■ 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对会计、审计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设立的。

■ 具有会计和审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 简单的事后记帐、算帐,逐步转向事前预测。

■ 从事农村财会与审计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 具备良好的从事会计、审计、理财及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

■ 具备较为宽广的财会基础和实践能力及相关学科的原理性知识。

■ 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 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应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 主要就业方向可从事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统计、出纳、会计工作;也可从事企业审计、国家审计工作。

■ 能熟练地应用各种财务软件处理经济业务,有较强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财会审计人员已是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力量。

【广州农村财会与审计自考招生、相关内容介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农村企事业会计、农业财会与审计综合实习、农村政策法规、审计学、会计学原理、农业经济学(二)、写作基础与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管理学基础、财政与农村金融、毛邓三”重要思想概论、财务管理学(一)、农村经济调查报告、审计案例分析、等等内容,详情请电话咨询或者QQ咨询!

考试时间

1、考试时间在每年1月、4月、7月、10月,其中4月和10月为大考,1月和7月为小考。

2、物流职业经理资格证书课程自2005年11月起开考,每年考试两次,分别为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

六、星期日和11月份的第三个星期

六、星期日。

教学形式

业余制:周六日全天上课,早上九点半至下午17点

全日制:普通高校管理模式,住宿、上课环境好。

【如何报名】更多资料请与招生老师咨询,招生老师结合您自身情况为您总结最好的专业和学校————请搜索报名在线[EDU84。C0M]-选择广州自考-选择报名-填写报名信息-等待回复/或根据帖子显示联系方式直接咨询。

【☎020-2334 5184,1375 184 9969Q:1042 997 501 】

广州天河五山路141号尚德大厦A栋19楼1921-1922刘老师[地铁华师站C出口楼上,华师大后门]

财会审计本科论文 篇2

一、独立学院的定义及教学特点

(一) 独立学院的定义

目前关于独立学院比较流行的描述为:由部分本科高校按新模式新机制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教育部2008年“26号令”将独立学院定义为:“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

(二) 独立学院的教学特点

独立学院属于高等教育中的新生事物, 起步较晚。其诞生、发展的历程与普通公办高校不同, 有其独特性。因此, 其性质和政策环境也就决定了独立学院具有如下教学特点。

1. 教学水平较公办本科院校低

独立学院本科在第三批次招生, 录取分数线远低于二本和重本院校。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和数学基础低于其他公办本科院校学生。同时, 学校起步较晚, 没有国家财政经费投入, 硬件设施较差。在师资方面, 因无固定编制, 待遇不稳定, 教师流动性大, 主要以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和离退休教师为主, 教师科研和教学水平与一、二本院校有一定差距。

2. 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 独立学院的办学规模和硬件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规模的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较高学费的支撑, 在高校招生录取中, 独立学院借助母体高校的品牌效应, 生源情况较普通民办高校好。2008年四川省的独立学院共12所, 在校生人数达11.1814万人。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名单, 截至2012年3月29日, 全国独立学院共有303所, 其中, 四川省增为13所。

3. 平均班级人数过多

独立学院在创办过程中由于经费紧张, 教师人数和政治辅导员人数相对欠缺, 所以不得不压缩行政班级数量, 每个班的人数较大。每个班级的教学和管理压力增大。

4. 教师以教学为主, 科研任务较少

由于生源质量、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的综合影响, 独立学院不可能从事大部分的科学研究。其主要任务是教学, 老师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教学上。从事科学研究的机会, 时间和精力也就相应减少。

5. 对学生重知识传授, 轻科研能力培养

由于独立学院的特殊情况, 其教学偏重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而淡化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根据有关数据显示, 在每年全国主要的学科知识和创造发明竞赛中, 独立学院的获奖数远低于一、二本院校。

6. 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差

独立学院的学生自觉性和学习主动性没有公办本科学生好。大部分同学缺乏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 没有养成合理的学习习惯, 自控能力差。对课堂教学依赖性大, 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要求高。

二、独立学院财会教学现状

(一) 财会专业分布较广

独立学院在创办专业时倾向于母体高校专业, 热门专业和低办学成本专业。由于财会人才需求量大, 办学成本不是太高, 所以该专业较受欢迎, 每年录取人数较多。以四川省独立院校为例, 在13所独立学院中, 8所有财会专业, 占62%。

(二) 部分院校招生人数在经管类中占比大

以某院校为例, 在2012招生简章中, 财务管理和会计学专业计划招生人数达240人左右, 占本校经管类专业人数比达48%, 位居第一, 而且实际招生人数远高于此。主要因为目前社会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所以招生规模较大。

(三) 招生和专业设置模式多样

独立学院的财会专业的招生和专业设置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 大类招生 (如: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进校后学习一段时间后选择方向和专业, 其优点是可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 分专业分方向招生和培养 (如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划分专业便于招生, 学生方向明确。同时不同方向的基础课程相差不大, 可以统一教学和管理, 划分方向适合社会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第三, 分专业不分方向 (如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各专业在招生时规模人数已明确, 学生的知识面较广泛。

三、独立学院本科财会教学的成绩和问题

(一) 教学取得的成绩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财会人才。部分院校依托母体院校的专业优势, 推动了财会教学的发展, 如西南财大天府学院在财会教学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该校使用双语教学模式提高了财会学生的外语水平。部分院校还成立了相关研究所。

(二)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 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

部分独立院校没有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和学生现状, 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或过低。培养目标缺乏科学性, 忽略客观实际情况, 不适应教育教学发展规律, 使得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脱离了实际需求。培养目标过于笼统, 没有针对性, 从而缺乏特色和竞争力。

2. 课程设置不科学

首先, 基础理论课开设不够, 部分独立院校过于强调应用而忽略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其次, 课程设置的先后顺序不恰当, 重复和交叉的内容太多。比如证券投资中的股票知识在各个学科中重复的次数较多, 这样就会浪费学时, 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时, 部分独立院校选用的教材不合理。盲目地以一本、二本院校的教材作为参照标准, 教材知识点难度过大或较陈旧。最后, 课程结构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部分独立学院的课程设置没有针对本校的培养目标和现实需求盲目开设, 导致学生不能够学到有用的专业知识。

3. 财会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

在教师队伍中以青年教师和退休老教师为主, 中年教师比重小。专职教师的比例小于兼职教师的比例, 生师比不合理, 大部分介于20%~40%。

4. 财会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

第一, 校内模拟实训中, 实验硬件设备较差, 实验设备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二, 模拟实训过程设计不科学, 当前许多独立院校都有会计实账训练和会计电算化实验。两种方式使用的数据和背景材料不一样,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便于将两种实验结果进行对比, 这样学生不能够正确认识到二者的差别和各自优势, 不利于熟练地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第三, 在财务管理专业中, 实验过程偏重于会计实账操作而忽视财务管理各个环节的训练, 如筹资环节、投资环节等。第四, 校外实习存在许多障碍和困难。财务管理和会计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 很多企业和单位不愿意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有关财会的实习岗位。

5. 课堂教学环节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 专业教师之间交流和沟通力度不够, 造成知识点重复讲授或漏讲。如有关支付票据的知识, 货币银行学中会出现该知识点, 财务管理中也会提到, 中级财务会计中也涉及, 基础会计也有。这样老师之间如果不做好沟通就会误以为该知识点已经讲授, 就会漏讲, 有时又会重复讲授。第二, 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轻能力的培养, 与学生的互动时间较少, 填鸭式教学。第三, 财会教学中会出现两个极端:老师只顾讲授知识不注意互动;为提高学生积极性完全背离教材讲笑话或故事, 虽然学生的积极性高, 但是不能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必要知识, 从而浪费了学时和精力。第四, 不能够根据教学计划处理好讲授知识的难度。

6. 缺乏对财会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

独立学院和其他重点本科院校一样, 对学生成绩的评估和考核重点在期末考试。虽然, 都将平时成绩纳入课程成绩考核中, 但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四、独立学院财会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一) 合理定位, 树立科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

培养目标定位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就财会教学而言其培养目标包含两个层次:第一:独立学院宏观层次的办学定位;第二:财会人才的微观培养目标。

1. 合理确立学院办学方向

当前高等学校数量众多, 只有找准属于独立学院性质特点以及学校本身的办学状况, 才有利于独立学院的竞争和发展。独立学院在定位过程中, 要分析自身特点, 找出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生源质量和环境条件中所具有的优势。第一, 找准合理的专业定位。第二, 注重社会发展尤其是地方经济的需要。每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情况不一样, 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和重点不一样。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 同时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 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建立科学的财会人才培养目标

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种类和层次不尽相同。有理论研究型的, 有双语型的还有技能型的。独立学院的财会人才首先应定位于应用性。但应用型这一概念较宽泛, 在定位过程中应进行细化。第一, 注重优势和特长培养。比如英语、计算机、普通话和经济法知识等。在大多数院校的财会教学中, 这些都作为基础课程进行培养, 但是学生的实际能力并不强, 更多的是应付考试。例如学校的英语教学实力强, 可招收选拨英语基础好的学生, 开设针对财会专业的双语教学实验班。第二, 避免与其他高校趋同。当前许多学者将独立学院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研究型和职业技术性之间。但是培养目标的建立要结合学校的总体定位, 找出培养差异和侧重点。第三, 将财会人才培养方案落实到实处。提出了合理的培养目标还不够, 还应将目标落实到教学计划的制订上, 融入到课程设置里, 纳入到教师的绩效考核指标中。

(二) 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首先应遵守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对课程设置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第二, 避免照搬一本、二本的财会课程, 同时不能够只顾应用而忽视基础课程的设置。第三, 要根据主干课程的需求进行专业基础课的开设。第四, 注意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应尽量优化顺序, 注重知识的前后补充和照应。

(三)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第一, 加强规划, 完善实验硬件设施的配置。第二, 优化实验课程设计。财会实验包含很多层次的实验, 这里仅分析专业实验课程, 不分析计算机基础技能实验。专业实验课程应有基础会计模拟做账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财务管理实验、成本会计实验、ERP沙盘实验等。学校应注意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衔接。有针对性地开设实验课程, 可以将成本会计实验融入到基础会计实验中。同时要编写出适合独立学院需要的实验教材。第三, 改善实验课堂教学。实验需要学生多动手操作, 更需要老师的合理引导。在会计实账模拟中, 可以增加情景模拟环节, 划分小组, 分岗位分角色进行账务处理。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在实验结束后注意总结, 实账模拟中, 手工账本一般要上交存档。老师可以在账本上交之前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不足之处。第四, 加强实验课程之间的衔接和比较。手工账和会计电算化数据对比性强, 这两门实验课程应同时开设。同时尽量使两门课程的实验数据一致, 从而便于学生和老师分析两种方式的优势和缺陷。第五, 加强校外专业实习。独立学院可以和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合作的企业要有一定规模, 具有行业代表性。企业出于自身利益需要, 不愿随便公开财务信息, 那么基地要尽量模拟企业财务操作环境和流程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四) 改善课堂教学

第一, 加强教学互动, 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通过对某独立学院某届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 62个调查样本中54名同学认为教学趣味性最重要, 比重高达87%。第二, 加强专业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避免知识点的重复和遗漏。第三, 加强学生能力培养。鼓励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第四, 处理好财会知识的讲授难度。

(五) 组建良好的财会教师队伍

改善聘用机制, 在聘用过程中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有些课程需要教师理论功底好, 有些课程侧重于实践经验和工作背景。如教授会计模拟做账的老师最好有企业会计从业经验。完善激励机制。针对独立学院财会老师流动大的特点, 应提高福利待遇增大工龄奖在薪资中的比例。严格教学监督机制。教学领导应及时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一线调查、巡视、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动态。

(六) 科学设计学生学业评价体系

要改变学生平时不学习、期末突击的状况, 加大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的比重。将教师的命题权利分离, 从而提高考试的评价质量。

五、结论

培养目标的改革是前提,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是改革的关键, 师资队伍的完善和优化是保障。独立学院财会教学改革要建立在认真分析独立学院的特点和性质基础上, 同时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办学定位。这样, 其改革才符合客观规律, 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本陆.中国教育改革三十年——课程与教学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

[2]王运来, 李国志.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3.

[3]张勇.大学生实践教学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5.

[4]冯文广.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研究——以四川省为例[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6.

[5]马良渝, 钟建华.会计专业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J].会计之友, 2007, (3) .

财会审计本科论文 篇3

一、新财会制度颁布和高校内部审计职能调整同步在进行

在新财会制度颁布同时,高校内部审计职能也在调整。早期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是根据2004年4月13日教育部发布的第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根据这个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是教育系统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对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独立监督、评价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内部规范管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防范风险,加强廉政建设,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益。这个规定将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为对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监督和评价。

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职能改为“确认和咨询”。“确认”是通过监督检查,对被审计的事项予以鉴证,在此基础上提出评价意见和建议;而相对于“监督”所体现的内部审计查错纠弊的功能,“咨询”更体现出内部审计的管理服务功能,是对评价的进一步发展。结合《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对内部审计工作职能的新定位,高校新《财务制度》、新《会计制度》的实行将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二、根据新高校财会制度的重点,对预算执行及决算的关键要素进行审计

新《财务制度》对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程序和预算调整等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因此,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中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应当从以收入预算执行、支出预算执行的审查和评价,转变为预算全过程管理的确认,或称之为预算管理审计,强化对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程序、编制方法、预算调整、相关的经济责任制等过程进行审计确认。

新《财务制度》增加了决算的有关规定。相应的,高校年度决算编制的业务规程,也应当成为预算执行及决算审计的重点。

三、按照新高校财会制度的精神,引入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审计

高校的财务支出表现为各种成本费用。新《财务制度》增加了成本费用管理一章,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当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实行内部成本费用管理,体现了我国财政管理对绩效管理的日益重视。财务制度是高校进行财务活动的依据,也是高校内部审计的依据。高校开展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审计,是高校内审工作中进行绩效审计的一个重要方式。

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审计的重点是高校成本费用与相关支出的核对和归集机制。新《会计制度》将事业支出拆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5个一级会计科目,以明晰地反映了高校支出结构。高校对于各种费用的核对和归集,尤其是对于不能直接归集的费用进行的分摊,是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审计“确认”的一个重点。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审计的另一重点是新高校财会制度引入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根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使用方向确认教育、科研、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经营等业务的成本,是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审计的重要内容,也是内审工作提供“咨询”的重要方面。

四、强化对高校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规范性和完整性的审计

财务报表是高校会计期间财务收入和支出的集中反映。根据新《会计制度》,高校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高校自2014年1月1日起,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并编制财务报表。按照新《会计制度》的改革重点,高校内部审计中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应包括:(1)财务报表的新旧衔接,重点是新账各会计科目期初余额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完整性。(2)收入科目和支出科目使用的规范性,重点是由财政补助收入支持的各项支出,是否按照《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相关科目和“支出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进行正确的明细核算。(3)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及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的规范性。(4)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和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的执行情况。(5)基建投资业务并账的执行情况。(6)对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合并情况。

五、根据新《财务制度》关于财务监督的要求,加强高校内部控制审计

近年来,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审计理念逐步从企业渗透到教育系统。而当前高校资金来源和支出项目日益多元化,校企合作、境内外联合办学日益增多,高校内部管理上的问题促使这个问题提上日程。新《财务制度》专门增加“财务监督”一章,提出高等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责任制度、财务信息披露等监督制度。高校财务管理是对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活动中的经济要素的管理,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应当对这些业务领域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进行“确认”、提供“咨询”,推动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应以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为重点。早期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是房产和设备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是资产的取得和验收、日常管理、处置和经费开支情况。新《财务制度》要求高校严格控制对外投资,规范对外投资、出租、出借资产的行为;提出投资收益及出租、出借收入应纳入学校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随着新《财务制度》的出台,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将侧重于资产的投资收益、社会服务收益的管理规范性。资产管理将成为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之一。

高校内部控制审计的另一重点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根据《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4号——高校内部审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所指的“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货币资金、预算、收入、支出、分配、投资、筹资。在实践中,多数高校的内审工作均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对于学校资金、预算、收入、支出、分配业务,关注比较充分。而投资、筹资业务,伴随着近年来高校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正在逐步进入内审工作的视野。新《财务制度》的颁布促使投资、筹资业务成为内审工作的重点。对投资活动的监督,应纳入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对筹资活动的监督,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中应当得到重视。新《财务制度》将高校负债的合规性和风险程度作为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高校负债情况的审计无疑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的主要内容。

新《财务制度》旨在进一步管好用好监督好高校教育经费,对高校财务监督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新《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使用及财务报表编制提出了重大的改革,提升了高校会计信息质量。高校新的财会制度,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依据,也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依据,高校内审工作应当主动适应新财务制度的要求,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好审计服务。

本科生财会专业求职自荐信 篇4

本科生财会专业求职自荐信,在阅读本文同时大学生个人简历网()还为您推荐相关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自荐信,请参考这份排版网页设计专业求职信范文为模板。

尊敬的XXX(写领导也行,人事经理也行):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求职简历。

我叫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是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我的`职业目标是做一名优秀的财务管理职业经理人。

在大学本科期间,取得奖学金一等一次,二等五次,三等一次;并担任经管学院女生部部长;,先后被评为“优秀团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20xx年3月加入北京华联馥颂商业有限公司,从出纳做起,经过半年的考核,9月转岗做往来账会计并负责管理固定资产。华联馥颂是由北京华联集团与法国百年老字号FAUCHON合资成立的餐饮企业,企业定位为奢侈品牌,客户定位为高收入客户群。经过三年的工作,我成功的实现了由学生到职员身份的转变,不仅提高了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工作,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与客户,与供应商,与领导,与同事相处。我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非常期望能有幸到贵公司任职。在贵公司提供的平台上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为贵公司创造价值。

此致

敬礼!

财会审计本科论文 篇5

摘要: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有较扎实基本理论功底,更有较强的动手和操作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其首要目标。对高校财会专业学生审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进行剖析,提出由四种能力构建的职业能力体系,期望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职业能力培养这一目标,为建立有效的审计学课程教学实践体系提供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审计;职业能力;财会专业

《审计学》是高校财会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现代审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审计职业工作的环境及要求,能够依据审计判断、测试、确认和处理,对较复杂、具有一定隐蔽性的财务舞弊行为做出恰当的审计判断。系统掌握该课程知识对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各类经济管理活动大有益处。但在当前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学生普遍反映虽然获得了一些理论知识,却无法将其与具体审计业务进行有效的结合,一旦遇见实际问题则束手无策,难以胜任审计实际工作的需要,造成学生毕业以后很难快速适应审计工作。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与审计学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有关,但根本上则与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知识为本位,以教材为中心,忽视能力培养”的状况有关。

英国作为会计职业起源地,现代会计理论和实务均较为发达,它们始终认为教育首要的培养目标是“注重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高校财经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是作为应用型人才来培养,不仅要求有着较扎实的理论功底,更需要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结合学科特点,将课程教学与学生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专业判断和实践等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就成为高校财会专业审计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

一、审计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首先,从审计学的学科属性分析,它属于应用学科范畴,相对于基础学科多采用抽象思维和科学实验来探索现象根源,它最终是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其结果是学习者必须要掌握解决特定实际问题的能力①。换句话说,审计行为具有经验特性,其概念结构和理论方法会随着环境、内容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难以清楚地界定或规定一种具有所谓普适性的、惟一的审计模式。这就要求学习者要更广泛地接触实际问题,持续不断地参与实践活动,积累和提升经验,以培养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从财会专业设置的特点分析。财会专业与审计学专业的审计学课程设置有较大差别,作为审计学专业来说,其开设的必修课程除了作为核心专业基础课的审计学(基础或原理)外,还包括:从主体角度分类的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课程,从客体角度分类的比如经济效益审计、投资(工程项目或建设项目)审计、内部控制审计、舞弊审计、管理审计和责任审计课程等等,无论从开设课程的深度、广度以及课时来讲,都远远比财会专业所开设的审计课程丰富。因此,作为财会专业学生所接触的审计学基础理论和知识无疑是偏弱的。而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在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上,从职业能力培养入手,使学生具备应有的职业素质则有效解决了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之间存在的矛盾。

再次,从审计实践需求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全球化广度与深度的不断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日益健全,企业经济利益关系的日趋复杂,审计风险大大提高;而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也引起了审计环境和审计模式的巨变;同时,新审计准则的提出、风险审计理念的贯彻实施,都对审计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要求从事审计工作的高校财会专业毕业生一方面具有较扎实的审计理论基础,经济、管理、法律、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素质修养,另一方面还要求具备一定的哲学思想与逻辑思维能力,与各方面人士交流沟通的技巧和艺术,以及相应的文字表达能力和处理相对复杂问题的能力。上述要求也对高校相关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期望,通过学力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养成、开放性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道德和价值观教育的树立,所形成的审计职业能力体系将是有效满足社会需求的根本所在。

二、审计职业能力体系的构建

审计职业能力是由多方面要素构成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财会专业学生应通过高校审计学及相关课程的教育和培训,构建起包括道德养成、自我学习、沟通协调、专业素质等多方面要素的审计职业能力体系,才能从容应对今后工作中面临的复杂审计事项,而高校则应以此为基础建立相应的培养和评价体系。审计职业能力体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道德养成能力

审计职业能力构建中首要构成要素应是审计职业道德的养成,它不仅仅停留在遵纪守法这一层面上,更多的是指树立一种责任意识和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培养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财会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将从事经济管理和监督工作,因此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提高其法律意识,强化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教育势在必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理念,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情操和遵纪守法的道德品质,树立从事经济管理和监督工作应具备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能为今后高质量地完成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前职业道德教育问题在教学中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根据2012年一项相关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在全国开设审计学专业的65所高校中,独立开设“职业道德”课程的很少,只占3.33%②,非审计专业课程中这个比例则更低,这一数据凸显了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一定程度的忽视和缺失。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在中注协推出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中提出:诚信的品格需要培养和熏陶,要把职业道德守则列为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乃至会计专业大学教育的必修科目,推动大学开设职业道德课程。因此高校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一点,并逐步加强对相关内容的教育。

(二)自我学习能力

从大学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来看,它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终生学习打好基础。而按照生本教育理念,教育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地与周围环境或教育资源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人才是教育的主体,关注人的自我实现③。学生掌握任何知识,最终都要通过一个内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依靠自己而不是教师完成的。

审计工作最突出特点是摆脱传统理论和方法的束缚,运用逆向思维,考量相关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是否真实、公允,以得到有效而充分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其得出的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此外,在各种实务处理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面对大量的不确定性事项,其中包含着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势必会影响审计计划、策略实施甚至审计结论;还有,国家相关经济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审计法规准则等都处在不断变化中,审计人员必须及时掌握这些最新变化,这样才能与实际工作进行有效地衔接。审计工作的上述特点也决定了必须关注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其对以往知识、经验的总结、提炼能力,不断提升专业水平,这实质上也是一种知识的创新能力,将对今后从事各项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三)沟通协调能力

从行为学角度,审计工作与一般财务工作有着明显的不同,有其独特之处。会计工作大部分是进行信息的处理,不需要考虑人的因素,所以会计准则主要是指导会计人员如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书面作业,很少涉及行为学意义上的规范;而审计人员从事的很多工作是外勤活动,多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这些活动更多的涉及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所以审计准则更多是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指导。很多时候审计人员都需要到企业或现场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比如审计程序中的询问、函证、监盘、沟通和调查了解等程序,都是在与人打交道,就需要综合考虑对方的心理,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掌握一些沟通协调的技巧和策略,这时仅仅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如果缺乏有效的商务沟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和执业效果,这就要求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

一项调研数据表明,在设置本科审计学专业的高校中,其中有40%的高校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标准或要求中明确提及了“语言文字表达与沟通、协调能力”,还有26.67%的高校则以“实际工作能力”这一相近表述作为标准。而且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较之其它地区更侧重于该项能力。这也充分说明目前高校对该项能力的关注正逐渐加强。

(四)专业素质能力

所谓专业素质通常指具有较系统的知识结构,较扎实的理论根底以及较精深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注意知识的更新。审计学本身的理论性、逻辑性很强,同时,审计活动和行为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较高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多学科知识的配合,需要吸收其他领域的理论方法,因此首先必须掌握较系统和深入的专业知识,才能准确理解和认识审计现象、做出正确的审计判断,也只有具备综合运用以审计学为核心的多学科知识体系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比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还必须熟悉经济法、税法、金融、证券及等其他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还要学会将其他知识融入审计领域,比如抽样审计的运用即是统计学向审计学渗透的结果,而计算机辅助审计则是计算机科学对审计学产生作用后的结果。此外,审计工作与实践结合紧密,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演变,体现出与时俱进、变化快的特征。因此,必须随时关注审计、会计实务领域以及国家相关经济法规的发展动态,以不断更新知识。

综合上述分析,审计职业能力即是在上述各种能力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基础上形成的能力体系,其中道德养成能力是整个体系的基础,专业素质能力是其核心,自我学习能力是其不断提高的保障,沟通协调能力是其能够有效实施的手段。

结语

随着新修订审计准则的正式实施,我们国家正逐步实现与国际审计准则的全面持续趋同,对从事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更加强调了对相关专业学生审计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既是对高校财会专业审计学课程教学的挑战,也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契机。本文的研究为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随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探索在审计教学中培养财会专业学生审计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快速适应社会的需求。(作者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本科《审计学》教学大纲 篇6

(2010年春季)

课程:

审计学(Auditing)

课程类别:

会计专业核心课程

参考资料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4

预备知识

本课程为会计学专业注册会计师方向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预备知识包括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教学目的

⒈将审计纳入复合型和应用型的轨道,试图引导学生从集合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角度去把握审计学科;

⒉传授审计的基本观念、方法和最新实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方式; ⒊通过经典试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巧。

知识和技能要求

⒈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⒉审计责任和审计目标的确定; ⒊计划审计工作和重要性的运用; ⒋风险评估和分析程序的运用; ⒌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实务;

⒍审计循环的内控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⒎审计抽样方法的运用; ⒏审计意见的形成。

《审计学》教学要点

第一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职业特点

⒈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和发展

注册会计师审计从形成到发展,经历了详细审计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会计报表审计阶段。

⒉理解审计的概念

审计是为确定关于经济行为及经济现象的结论和所制定的标准之间的一致程度,而对这种结论有关的证据进行客观收集、评定,并将结果传达给利害关系人的有系统的过程。

⒊了解审计的类别

审计按目的和内容不同,分为会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⒋理解审计的方法(1)账项基础审计

目的:防止和发现错误与舞弊;

方法:对会计凭证和账簿进行详细检查。(2)制度基础审计

目的:鉴证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

方法:在评价内部控制基础上的抽样。(3)风险导向审计

目的:鉴证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

方法:在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上,设计并执行有针对性的测试程序,以合理发现重大错报。

⒌了解审计监督体系

审计按不同主体划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并相应形成三类审计组织机构,共同构成审计监督体系。

⒍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其他审计的关系

审计监督体系三方面,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各司其职,泾渭分明的在不同领域实施审计,它们各有特点,相互不可替代,因此,不存在主导和从属的关系。

第二章

注册会计师管理制度

⒈了解注册会计师考试与注册登记

根据《注册会计师法》规定,申请成为执业注册会计师的申请人,应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全科成绩合格,并从事审计业务两年以上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注册。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申请人应当准予注册,并报财政部备案。

⒉了解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

⒊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设立与审批 传统上,合伙或独资制是专业人士执业的主要组织形式。有限责任制受到对其宽松的有限责任与其所从事的专业鉴证活动应当承担的专业责任不相称的普遍质疑,一般公司的纯粹盈利性与会计职业本身特有的非纯粹盈利性也产生一系列角色冲突。有限责任合伙制集中了合伙制和有限责任制的优点,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⒋了解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

1853年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成立,英国首开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之先河。2002年7月,美国国会颁布萨班斯-奥克斯莱法案(Sarbanes-Oxley act),从法律层面上宣告了行业自律模式的终结,正式确立了外部监管模式。

第三章

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

⒈区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提交审计的会计资料真实、合法、完整,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在审计报告中清楚地表达对会计报表整体的意见,并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⒉理解导致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可能的原因

⒊理解法律责任的种类 注册会计师因违约、过失或欺诈给被审单位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可能被判负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

第四章 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⒈掌握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鉴证业务的定义、要素和目标;业务承接;鉴证业务的三方关系;鉴证对象;标准;证据;鉴证报告。

⒉掌握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质量控制制度的目的和要素;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和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监控、记录。

第五章 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

⒈了解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诚信、独立、客观、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保密、职业行为。⒉理解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内涵

旨在提供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路,要求:(1)识别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威胁;(2)评价已识别威胁的重要程度;(3)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⒊识别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威胁

(1)自身利益威胁:经济利益或其他利益对职业判断或行为产生不当影响。

(2)自我评价威胁:对以前判断或服务的结果做出不恰当评价,并且将据此形成的判断作为当前服务的组成部分。

(3)过度推介威胁:过度推介客户或雇佣单位的某种立场或意见,以致其客观性受到损害。

(4)密切关系威胁:与客户或雇佣单位存在长期或亲密的关系,而过于倾向他们的利益,或认可他们的工作。

(5)外在压力威胁:受到实际的压力或感受到压力(包括实施不当影响的意图),而无法客观行事。

⒋了解防范措施

(1)由行业、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规定的防范措施;(2)工作环境中的防范措施。

第六章 审计、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⒈了解独立性的概念框架 独立性概念框架要求:(1)识别对独立性的威胁;(2)评价已识别威胁的重要程度;(3)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⒉理解威胁独立性的情形和防范措施

(1)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将这种威胁降至可接受水平。

(2)审计项目组某一成员的近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自身利益威胁,防范措施主要包括:由近亲属尽快处置全部经济利益,或处置足够数量的经济利益,以使剩余经济利益不再重大;由项目组之外其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审计项目组成员所执行的工作;将该人员调离审计项目组。

(3)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可以对审计客户施加控制的实体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并且审计客户对于该实体重要

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这种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4)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的退休金计划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自身利益威胁。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威胁的重要程度,并在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5)项目合伙人所在分部的其他合伙人或其直系亲属在该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这种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6)为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其他合伙人、管理人员或其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除非该合伙人或管理人员的参与程度极低,否则将产生重大的自身利益威胁,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消除这种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7)执行审计业务的项目合伙人所在分部的其他合伙人、或向审计客户提供非审计服务的合伙人或管理人员的直系亲属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经济利益

只要取得该经济利益是该直系亲属作为审计客户的雇员所享受的权利(例如通过退休金或股票期权计划),并且在必要时可以采取防范措施消除威胁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就不应视为损害了独立性。如果该直系亲属拥有或取得了处置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者在股票期权中,有权行使期权,则应当尽快处置或放弃该经济利益。

(8)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某一实体拥有经济利益,同时审计客户也在该实体拥有经济利益

可能产生自身利益威胁。如果该利益并不重大,并且审计客户不能对该实体产生重大影响,则可认为独立性未受到损害。如果该利益对任何一方是重大的,并且审计客户可以对该实体产生重大影响,则没有任何防范措施可以将威胁降至可接受水平,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处置该利益,或者解除审计业务约定或拒绝接受审计业务委托。拥有这种重大利益的成员,在成为审计项目组成员之前,应当处置全部经济利益,或处置足够数量的利益,使剩余利益不再重大。

7(9)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在某一实体拥有经济利益,并且知悉审计客户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或具有控制权的所有者也在该实体拥有经济利益

产生自身利益、亲密关系或外在压力威胁,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将拥有经济利益的审计项目组成员调离审计项目组;由项目组之外其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该审计项目组成员所执行的工作。

(10)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作为信托业务的受托人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

产生自身利益威胁,只有在符合下列条件时,才允许拥有上述利益:受托人、其直系亲属或会计师事务所均不是信托的受益人;通过信托而在审计客户中拥有的经济利益对该信托并不重大;该项信托不对审计客户产生重大影响;受托人、其直系亲属或会计师事务所对与审计客户经济利益有关的投资决策没有重大影响。

(11)其他相关人员在审计客户中拥有任何已知的经济利益 其他相关人员:其他合伙人和专业人员或其直系亲属;与审计项目组成员关系密切的人员。

产生自身利益威胁,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将存在这种个人关系的审计项目组成员调离审计项目组;不允许该项目组成员参与任何有关该审计业务的重大决策;由项目组之外其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该审计项目组成员所执行的工作。

(12)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及其直系亲属、员工及其直系亲属从审计客户处获得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间接经济利益(例如,通过继承、馈赠或由于合并产生的)

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获得经济利益,应当立即处置全部直接经济利益,并处置足够数量的间接经济利益以使剩余经济利益不再重大,或解除业务约定;如果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获得经济利益,该人员应当立即处置全部直接经济利益,并处置足够数量的间接经济利益以使剩余经济利益不再重大,或者将该项目成员调离项目组。如果非审计项目组成员或其直系亲属获得经济利益,应当尽快处置全部直接经济利益,并处置足够数量的间接经济利益以使剩余经济利益不再重大。

第七章 审计目标

1.理解审计总目标

审计总目标从查错防弊,逐渐演变为判定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并发表意见。2.掌握审计具体目标及其确定

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包括: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包括: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与列报(披露)相关的认定包括: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3.理解审计范围

第八章

审计计划

⒈理解审计计划

⒉掌握审计重要性的概念及其运用

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错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⒊掌握审计风险的概念及其构成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可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计划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水平

⒋掌握重要性、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第九章

审计证据

1.掌握审计证据的种类

注册会计师所获取的审计证据,可以按其外形特征分为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和环境证据四大类。

2.掌握审计证据的特性

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大特性。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上的要求,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上的要求。

3.掌握审计证据获取的程序和方法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三类审计程序,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获取审计证据: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

第十章

审计抽样

1.理解审计抽样的定义和种类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审计抽样可分为: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2.重点理解样本的设计

注册会计师在设计样本时,应当考虑以下因素:审计目的,审计对象总体与抽样单位,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可信赖程度,可容忍误差,预期总体误差,分层。

3.掌握样本选取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可采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常用的选样方法包括使用随机数表或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选样、系统选样和随意选样。

4.掌握控制测试中的抽样方法

属性抽样的具体方法包括: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和发现抽样。5.掌握实质性测试中的抽样方法 变量抽样的具体方法包括:均值估计抽样、比率估计抽样和差额估计抽样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

第十三章

风险评估

⒈掌握风险评估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

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⒊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对控制的监督。

⒋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审计程序:(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并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注册会计师应当关注下列事项和情况,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风险(28项):(1)在经济不稳定的国家或地区开展业务;(2)在高度波动的市场开展业务;(3)在严厉、复杂的监管环境中开展业务;(4)持续经营和资产流动性出现问题,包括重要客户流失;(5)融资能力受到限制;(6)行业环境发生变化;(7)供应链发生变化;(8)开发新产品或提供新服务,或进入新的业务领域;(9)开辟新的经营场所;(10)发生重大收购、重组或其他非经常性事项;(11)拟出售分支机构或业务分部;(12)复杂的联营或合资;(13)运用表外融资、特殊目的实体以及其他复杂的融资协议;(14)重大的关联方交易;(15)缺乏具备胜任能力的会计人员;(16)关键人员变动;(17)内部控制薄弱;(18)信息技术战略与经营战略不协调;(19)信息技术环境发生变化;(20)安装新的与财务报告有关的重大信息技术系统;(21)经营活动或财务报告受到监管机构的调查;(22)以往存在重大错报或本期期末出现重大会计调整;(23)发生重大的非常规交易;(24)按照管理层特定意图记录的交易;(25)应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制度;(26)会计计量过程复杂;(27)事项或交易在计量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28)存在未决诉讼和或有负债。

作为风险评估的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识别的风险哪些是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简称特别风险)。在确定哪些风险是特别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考虑识别出的控制对相关风险的抵消效果前,根据风险的性质、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和发生的可能性,判断风险是否属于特别风险。

第十四章

风险应对

⒈了解进一步审计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包括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

⒉熟悉控制测试

控制测试与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不同,但两者采用审计程序的类型通常相同,包括询问、观察、检查和穿行测试。此外,控制测试的程序还包括重新执行。

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两年,也不应将所有拟信赖控制的测试集中于某一次审计,而在之后的两次审计中不进行任何测试。

⒊熟悉实质性测试

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适用于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的测试,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测试。对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14 第十五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⒈了解销售与收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⒉掌握主营业务收入审计 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分析与收入相关的重要比率,本期和上期的重要变动和异常变动;实施截止期测试,确定被审计单位主营业务、收入业务的会计记录归属期是否正确。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应该注意把握三个与主营业务收入确认有着密切关系的日期:一是发票开具日期或者收款日期;二是记账日期;三是发货日期(服务业则是提供劳务的日期)。

⒊掌握应收账款函证

注册会计师应选择以下项目作为函证对象:大额或账龄较长的项目;与债务人发生纠纷的项目;关联方项目;主要客户项目;余额为零的项目;非正常的项目。发函的最佳时间应是与资产负债表日接近的时间。注册会计师应当直接控制询证函的发送和回收。对积极式函证未收到回函的,应考虑采用追加或替代程序予以查明。

第十六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⒈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业务流程

⒉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应包括:预算制度;授权批准;账簿记录;职责分离;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定期盘点和维护保养。

⒊掌握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

对应付账款进行分析性复核时应考虑本期和上期的异常波动,考虑被审计单位偿债能力。为了防止企业低估负债,注册会计师应审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漏记应付账款。

⒋掌握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 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审计程序包括: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其中,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序包括: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分析性复核;检查固定资产的增加;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少;检查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的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实地观察;调查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检查有无与关联方之间的固定资产购售活动。

第十七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⒈了解生产循环的业务流程

计划和安排生产(生产通知单)---->发出原材料(领发料凭证)---->生产产品---->核算产品成本(成本计算单)---->储存产成品(入库单)---->发出产成品(出库单)

⒉掌握存货成本审计

直接材料成本的审计通常需要审阅材料和生产成本明细账,抽查有关费用凭证,验证产品直接耗用材料的数量、计价和材料费用的分配是否真实、合理。主营业务成本的审计主要通过审阅主营业务成本明细账、库存商品明细账等记录并核对有关凭证;编制生产成本及销售成本倒轧表,与总账核对。

⒊掌握生产循环的分析性复核

对生产循环的相关项目运用简单比较法进行分析性复核,主要是判断其总体合理性,确定审计的重点。比率分析法运用的主要指标为存货周转率和毛利率,前者用以衡量销售能力和存货是否积压,后者反映盈利能力,用以衡量成本控制及销售价格的变化。

⒋掌握存货的监盘程序 在被审计单位盘点存货前,注册会计师应当观察盘点现场,确定应纳入盘点范围的存货是否已经适当整理和排列,并附有盘点标识。注册会计师应当进行适当的抽查,将抽查结果与被审计单位盘点记录核对,并形成相应记录。

注册会计师应当特别关注:(1)存货的移动情况,防止遗漏或重复盘点;(2)存货的状况,观察被审计单位是否已经恰当地区分所有毁损、陈旧、过时及残次的存货;(3)盘点日前后存货收发及移动的凭证,检查库存记录与会计记录期末截止是否正确。

⒌掌握存货计价审计和截止测试 进行计价审计时,注册会计师首先应对存货价格的组成内容予以审核,然后按照所了解的计价方法对所选择的存货样本进行计价审计,但应排除企业已有计算程序和结果的影响,独立审计。

购货交易正确截止的关键在于:存货实物纳入盘点范围的时间与存货引起的借贷双方会计科目的入账时间都处于同一会计期间。

第十九章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审计

⒈掌握短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

短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函证短期借款的实有数,审查短期借款的增加,复核短期借款利息。

⒉掌握长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 长期借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对内增加的长期借款,应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相核对;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长期借款;检查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是否已转列为流动负债;计算长期借款在各个月份的平均余额,选取适用的利率匡算利息支出总额,并与财务费用的相关记录核对,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高估或低估利息支出,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检查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审查企业抵押长期借款的抵押资产的所有权是否属于企业,其价值和现实状况是否与抵押契约中的规定相一致;确定长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⒊掌握应付债券的实质性测试

应付债券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审查债券交易的有关原始凭证;审查应计利息、债券折(溢)价摊销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函证“应付债券”账户期末余额。

⒋掌握股本的实质性测试

股本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审阅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记录;检查股东是否按规定出资;索取股本明细表;检查股票的发行、收回等交易活动;函证发行在外的股票;检查股票发行费用的会计处理;检查股本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⒌掌握投资的实质性测试

投资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分析性复核;实地盘点投资资产,并审查账实是否相符;审查投资的入账价值和投资收益;审查长期投资业务是否符合国家的限制性规定;审查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审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资在分类上相互划转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确定投资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第二十章 货币资金的审计

⒈掌握库存现金审计重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库存现金审计重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监盘库存现金、抽查大额现金收支、审查现金收支的正确截止、检查外币现金的折算方法和检查库存现金的披露。

⒉掌握银行存款审计重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银行存款审计重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包括:分析性复核程序、取得并审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函证银行存款余额、抽查大额银行存款的收支和审查银行存款收支的正确截止。

第二十一章 对舞弊和法律法规的考虑

⒈了解舞弊的涵义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舞弊发生的因素为:动机/压力;机会;借口/合理化。舞弊的种类包括:侵占资产;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⒉识别和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需要注册会计师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对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导致的重大错报通常源于多计或少计收入,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被审计单位在收入确认方面存在舞弊风险(有错推定),并应当考虑哪些收入类别以及与收入有关的交易或认定可能导致舞弊风险。

⒊掌握针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通过下列方式,应对舞弊导致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1)改变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以获取更为可靠、相关的审计证据,或获取其他佐证性信息,包括更加重视实地观察或检查,在实施函证程序时改变常规函证内容,询问被审计单位的非财务人员等;(2)改变实质性程序的时间,包括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或针对本期较早时间发生的交易事项或贯穿于整个本期的交易事项实施测试;(3)改变审计程序的范围,包括扩大样本规模,采用更详细的数据实施分析程序等。

第二十五章 完成审计工作

⒈掌握特殊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 特殊项目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期初余额;(2)期后事项;(3)或有事项;(4)持续经营;(5)现金流量表非货币性交易的审计;(6)获取管理层声明;(7)终结审计与审计报告。

⒉了解审计报告编制前的主要工作 审计报告编制前的工作主要包括: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取得管理当局声明书、取得律师声明书、评价审计结果、与客户沟通。

第二十六章 审计报告

1.理解审计报告的含义和作用

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审计报告主要具有鉴证、保护和证明三方面的作用。2.掌握审计报告要素

审计报告应当包括下列要素:(1)标题;(2)收件人;(3)引言段;(4)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5)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6)审计意见段;(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9)报告日期。

3.掌握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

审计报告可以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非标准审计报告是指标准审计报告以外的其他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包括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二十七章 特殊审计领域

1.理解对特殊目的审计业务出具审计报告 特殊目的审计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下列财务信息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业务:(1)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以外的其他基础(简称特殊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2)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3)合同的遵守情况;(4)简要财务报表。

2.了解验资的含义与审验范围

验资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对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或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的变更情况进行审验,并出具验资报告。

设立验资的审验范围一般应限于与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实收情况有关的事项,包括出资者、出资金额、出资方式、出资比例、出资期限和出资币种等。变更验资的审验范围一般应限于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股本)增、减变动情况有关的事项。

3.掌握验资报告

验资报告的内容包括:(1)标题;(2)收件人;(3)范围段;(4)意见段。(5)说明段;(6)附件;(7)注册会计师的签名和盖章;(8)会计师事务所的名称、地址及盖章;(9)报告日期。

第二十八章 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

1.理解财务报表的审阅 财务报表审阅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阅程序的基础上,说明是否注意到某些事项,使其相信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阅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⒉理解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注册会计师进行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的目的,是对被审核单位预测性财务信息所依据的基本假设、选用的会计政策及其编制基础进行审核,并发表审核意见。

⒊理解内部控制审核

财会审计本科论文 篇7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治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综合能力的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然而目前, 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仍沿袭研究型大学的做法, 未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缺少办学特色和办学专长, 因而很难获得竞争优势。如何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设置别具一格的课程体系, 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会专业应改变思路, 明确目标, 重新设计培养方案, 突出实践教学内容, 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模式, 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财会人才。

1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实践教学目标不突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 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理论基础厚、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型人才。而应用型本科院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 决定了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的差别。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只是简单地复制财经类重点院校财会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同质化现象极其严重, 重理论轻实践, 未体现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因此突出实践教学目标,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特点构建一个完整、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其首要解决的问题。

1.2 实践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

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安排的学时数量较少, 且多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例如很多院校的财会实习在实习周或者小学期中进行, 大部分的实践课程都是在一周或者两周时间内集中完成的。这种有限的实践课时安排无法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另外, 集中授课的形式也不能保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衔接和促进。当学生完成理论课程时, 由于未通过实践及时巩固理论知识, 而降低了对理论知识的吸收与掌握;当学生参加实践课程时, 又因为理论知识的淡忘而使实践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应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统筹安排实践教学时间。

1.3 各实践教学环节相分离

目前,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会专业都是将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简单地罗列在一起, 没有先后主次之分, 内容安排也是独立的、无关联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分散和脱离, 无法实现各教学环节的协同作用, 大大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很难让学生对财会工作形成系统认识和整体把握。

1.4 实训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真实性

目前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侧重于模拟训练环节。模拟训练中的教学案例往往局限于财务会计的簿记训练、电算化模拟训练以及成本会计模拟训练, 很少涉及预测决策、控制等财务管理的内容, 导致这种模拟训练成为单项训练, 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并且模拟训练中的教学案例大都是企业的一般性常规业务, 忽略企业实际背景和个性特征, 缺乏情景感和真实性。

1.5 社会实践流于形式

目前,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未形成独特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因此其毕业生就业情况比较严峻, 这导致学生毕业前的岗位实习机会也较少;加之学校又缺少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合作企业, 因此靠学校力量安排的实习生数量比较有限。对此, 一些院校往往要求学生自己寻找单位进行实习, 并在最后考核时提交一份实习证明即可。然而, 由于财会实习会牵涉企业财务信息的保密性问题, 导致一般企业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 因此学生也只能凭借私人关系来寻找实习单位。而没有关系的学生可能就会提交一份虚假的实习证明来应付学校的考核。另外, 由于实习时学生分布在各个不同的企业里, 给校外社会实践的教学管理增加了难度, 学生的实习过程缺少老师的统一指导和监督, 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社会实践往往流于形式。

1.6 毕业论文偏重于理论研究

毕业论文是检测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最终阶段。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 也是整个会计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然而, 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都倾向于理论研究, 缺少与实际相关的数据支撑论文的论点。由于毕业论文仅仅是由成篇的文字构成, 缺少合理的实际论据, 导致论文在内容上即空洞又脱离实际, 不能充分的反应学生的整体水平和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 毕业论文偏向理论研究、脱离实际, 已经成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诟病。

2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治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实践综合能力的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 因此其教学培养方案的设计首先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则是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首先, 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应以认识实习为起点。通过认识实习刺激学生的感观意识, 了解财会工作的主要流程和内容, 体会财会工作的职能,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 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学习包括理论学习和随课实训, 随课实训强调培养学生专项业务的操作能力, 因此二者应同步进行。再次, 多门专业课程结束后, 应进行综合模拟实训, 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最后, 全部课程结束后, 应根据学生就业方向安排社会实践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与此同时, 要求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内容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由此可见, 该体系将实践教学环节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体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并且突出了各实践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内容上的层次性。

3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容

3.1 统筹安排实践教学时间

实践教学是否能达到理想效果一方面取决于实践教学安排的学时数量, 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开设时间是否合理。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应重新设计课程体系, 完善培养方案, 在保证理论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量, 合理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开设时间。实践教学开设时间的安排, 一方面要考虑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同步配合问题,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问题。

3.2 开展随课实训教学

随课实训教学是针对具体课程内容设计的, 以巩固理论知识为目的课堂内实训教学。主要可采取两种方式:技能实训和案例教学。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课程可进行会计凭证、账簿和财务报表方面的技能实训, 会计电算化课程则可针对总账子系统、工资系统、报表系统等进行单项实训。案例教学是将财会真实业务设计成教学案例,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应用在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中。采取随课实训的方式不仅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课时量, 同时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配合和无缝衔接, 最大程度地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更多的教学内容, 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3 强化综合模拟实训

综合模拟实训一般是在多门相关课程完成之后进行, 它是将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 模拟真实企业若干会计期间内所有经济业务的综合实践课程。首先, 建立一个仿真的财务室, 并根据真实的会计岗位要求设置岗位, 由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 体会会计岗位的分工制度。岗位设置可以包括会计主管、出纳、成本费用核算、工资核算等多个会计岗位。由若干名学生合作完成若干会计期间所有的会计工作,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其次, 将财务工作内容设计到综合模拟实训中, 设计真实情景和工作任务, 将财务预测、决策、分析和评价等内容融入实训中。再次, 增加企业非常规财务工作的模拟实训, 如设计企业并购、外汇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最后, 还可以根据需要将与财会工作相联系的部门以小窗口的形式加入到实训中, 例如设立工商登记、银行、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等。学生通过综合模拟实训, 可以对财会计工作形成系统认识和整体把握, 为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 在进行综合模拟实训的同时, 可根据各阶段的工作内容聘请校外的专业财会人员进行相应的专题讲座, 介绍其实践工作经验, 并对模拟实训中未触及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 使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和体会财会工作的环境和内容。

3.4 创新社会实践形式

社会实践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最为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它既是检验之前教学成果的途径, 也是考查和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最好方法。然而目前,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还缺少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合作企业, 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学校必须创新社会实践形式, 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充分利用教师资源, 通过互利共赢的方法获得企业的支持, 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比如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税务所等人员流动较多的单位, 可以随时提供人力资源, 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工作任务, 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 而且还解决了企业人员缺乏的问题, 因此容易得到企业的支持。另外,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一直有教师的参与和指导, 这一方面能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 另一方面也可为学生随时提供专业指导, 增强社会实践的效果。 (2) 学校还可以通过资助项目教学的方式来带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教学是指师生共同努力通过完成一个企业的真实项目而进行的实践教学。首先教师与企业签订项目合作合同, 然后由教师组织若干名学生共同制定和实施项目方案, 解决企业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学生的实战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自然得到锻炼。 (3) 学校应通过调研搜集存在岗位空缺的目标企业, 针对目标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 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 以争得就业实习的机会。长此以往, 学校将会在目标企业圈内建立良好的口碑, 目标企业也将逐渐成为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3.5 改革毕业论文内容

应用性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毕业论文应侧重于应用研究, 因此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内容应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内容。毕业论文结合社会实践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 建立在真实工作基础上的论文写作不仅能摆脱理论研究论文的空洞问题, 还能解决学生抄袭论文的问题。其二, 通过社会实践获得的实际案例背景和数据能丰富论文的内容, 提高论文的写作意义和应用价值。其三, 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不断对其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反思和理论提炼, 这不仅能强化社会实践的作用, 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应用型财会人才, 因此应将财会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在不同阶段设计恰当的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 建立一个具有针对性、层次性以及开放性的实践教学体系, 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财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高级财会人才。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目标不突出、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实训缺乏真实性、实习流于形式、毕业论文与实践相脱离等方面问题, 文章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然后提出了统筹安排实践教学时间、开展随课实训教学、强化综合模拟实训、创新社会实践形式和改革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改革建议, 旨在解决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缺乏特色和竞争力的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慧娟.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问题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 2011, 7-8.

[2]吕永霞.普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财会通讯, 2012, 8 (下) :6-8.

[3]周洁.高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效果评价研究[J].财会教育, 2012, 3 (05) :121-123.

上一篇:福安市特殊教育学校下一篇:东华大学服装设计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