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言学串讲资料

2024-09-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现代语言学串讲资料(共8篇)

现代语言学串讲资料 篇1

1、人类的语言与动物的“语言”有何本质区别?

动物之间也有相互用来交际的信号,但这跟人类的语言有本质的区别,人类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功能开放:米、分米、厘米、微米、纳米

2、构造灵巧:音位,音节

语素,词,句子

3、需要学习

2、人类语言构造灵巧的三个条件: 任意性:保证任何事物都能用语言表达 离散性:保证了语言单位自由拆装

层次性:电+影

电影

彩+色

彩色

电影+彩色

彩色电影

3、荀子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你如何理解?

语言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人为约定的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动选择的可能性。因此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但命名一旦成立就具有强制性。因此说,“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

4、什么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你如何理解?请联系语言事实加以论述。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认为约定的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索绪尔: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最高原则。

1、形式内容的联系是非本质的,是人赋予的,具有约定性。如“马”“车”对这两个语素本身的例句,现代词源学还没有找到一致的认识,因此他们是任意约定的。

2、一旦形成后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3、非本质的联系不意味着没有联系,理据性是可以成立的,帮助记忆。人、鸡、鸭。布谷鸟。联系是成立的,但不是本质的。

5、关于幼儿是如何习得语言的有哪几种假说?试加评述。

1、模仿说:认为幼儿是通过摹仿听到的语句而学会说话的。通过成人的重复,更正、赞许等反馈,正确的说法得到强化,由此而形成幼儿的说话习惯。

2、天赋说:以乔姆斯基为代表,认为有一种可遗传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在后天具体语言输入刺激下,经过语言习得机制习得一种具体的语言。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行为,儿童习得母语学的是抽象的规则,即语言能力,虽然他们接触到的是具体的语言行为。

3、认知说: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是伴随着认知能力而发展起来,语言习得能力仅是认知能力的一部分。斯洛宾、皮亚杰认为,不能脱离智力发展的全局来考查语言习得。如先有判断事物大小的能力,然后才会有“狗比猫大”直螺纹ideas语言表达。儿童学话的早期似有此种情况,但两者都比较发达后,关系就比较复杂,语言也可影响认知能力。各学说局部真理,互相补充。

6、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有哪些特性?

1、任意性: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认为约定的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索绪尔: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最高准则。

1)形式内容的恋歌是非本质的,是人赋予的,具有约定性。2)一旦形成后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3)非本质的联系不意味着没有联系,理据性是可以成立的,帮助记忆。

2、线条性

3、层次性:语言单位具有层层“套装”的性质。小的组成大的,大的组成更大的:我们学习语法。

4、系统性:语言符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的性质。其中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是两种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7、简述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包括符号及组织这些符号的规则,具有抽象性;言语是说(写)话的过程和结果,具体。(言语是人们对语言运用的行为或结 果)

1、言语是第一性的,语言是第二性的,语言是对语言的抽象,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语言存在于言语中。

2、语言对语言具有强制性的规范作用。

3、言语带有个人性,语言是全民的。

4、言语的语义手具体语言环境的制约,而语言则是离开具体语言环境的抽象物。

8、语言有哪些主要功能?最基本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 语言的功能是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成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

社会功能又包括 :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基本职能)

标志功能——语言是集体的标志

记录功能——语言是社会生活的记录 思维功能包括:语言是认知的伴侣,是认识世界的工具

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工具 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功能

9、什么是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二者关系如何? 组合关系:语言单位在语流中产生的相互关系

聚合关系:通过联想、类比形成的语言单位之间的替换关系。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1)组合关系是聚合关系形成的标准,是第一性的 2)组合关系又必须得到聚合关系的支持

每个符号都处于这两种关系的纵横交叉之中,正因为有了这两种关系,语言这部机器才能灵活自如的运转起来。

10、举例说明切分和归并及二者的关系?

切分:按一定标准将语言单位分割成更小的单位。

后院的葡萄熟了。(词,句子,语素)

归并:判明在话语中多次出现的类似单位是否同一个单位。米:

1)稻米、大米、糯米 2)泛指去掉壳或皮后的种子,多只可以吃的:花生米、小米、高粱米 3)像米一样的小粒东西:石米

对立:米:长度单位

metre(法)metre(英)非对立:可互换位置:兰州话n,l不分

补:如正的意义的各项 切分和归并的关系:

1)切分和归并是研究的两个必要程序,互为依存

2)有归并才能且分出有意义的单位,是衡量切分正确与否的手段

11、什么是音位?音位归并一般要遵循哪些原则?

音位是一种语言或方言里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归纳音位的一些原则:

1、对立:如果某两个音是对立的,鄙视两个不同的音位,2、互补:如果两个音是互补的,却不能直接判断他们属于同一个音位。这时往往要看第三个规则。

3、当地人的语感。(有一定的主观性)

12、常见的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有哪些?试举例说明。词序:我看见他

他看见我 虚词:我的弟弟、我和弟弟

词尾:the content of these books is very good.内部屈折:goose-geese 重音:

声调:好棒 喜好 重叠:走——走走 语调:年轻的老师和医生

异根法:用不同来源的次来表示语法意义 零形态:零形态本身也是一种形式。

13、动词有哪些常见的语法范畴?试举例说明。时:英、俄等语言分为过去式,现在时,将来时

体:表示动作的持续与否的状态。现代汉语中“着”表示动作的持续。“了”表示 完成,“过”表示已然。

14、什么是词义?词义有哪些性质?请举例说明。

词义是词的语言形式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虚词也有词义,但词汇学研究的主要是词的词汇意义。词义的性质:1主观性和客观性

偏差,词典再版

2概括性

人是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动物(一般定义)社会学定义:处于生物进化最高阶段的灵长目动物

3模糊性

中年 青年

4民族性

15、从原生义到派生义主要有哪些模式?请举例说明。从原生义到派生义的变化一般有如下几种模式:

1、通指专指模式:由通指到专指,或由专指到通指 河的原生义黄河,派生义是一切河 臭的原生义是味道,派生义是臭味

2、类比模式:着眼于相似性质派生出新义 如地下(地面之下

隐藏在敌后工作的方式状态)

3、关联方式:着眼于相关性派生新义 兵(武器、士兵)

16、什么是语言变异?语言有哪些类型的变异?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语言变异是一种语言在不同环境所形成的不同特点。语言变异表面看是共时现象,其实是历时的结果。语言变异相对某种“标准语”而言。语言变异有三种:社会变异、功能变异、地域变异 社会方言和与地域方言的区别于联系:

1、社会方言没有自己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仅表现在某些特殊词语上,而地域方言有自己独立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这是二者最本质的区别。

2、社会方言不能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而地域方言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语言。

3、地域方言里还有可能包含有社会方言。

17、什么是言语行为?什么是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用言语来达到做事目的的行为家叫言语行为。(命题意义、施为意义)直接言语行为:直接说出施为性行为的所要达到的目的。

间接言语行为:用某一类施为性行为来达到另一类施为性行为所预期达到的目的。真冷(外面)(直接:命题意义与施为意义一致)

真冷(屋里)(窗开着)(间接:命题意义和施为意义不一致)

18、什么是合作原则?它包含哪些准则?

合作原则为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交际双方必须真诚合作的原则,包括以下四条准则:

1、量的准则:所提供的信息适量,不过多也不过少。也叫“适量准则”

2、质的准则;所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

3、相关准则:所提供的话和对方的话相关,也叫“关联准则”

4、方式准则:所说的话意思明白确定,不模棱两可,也叫“明白准则”

19、什么是语境?语境包括哪些因素?联系实际说明语境的作用。

语境:同某一语段存在有关的全部因素的总和(广义)狭义的一般指该语言片段出现的上下文。语境因素相当复杂: 语境诸因素: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

直接因素

间接因素

非语言因素

语言因素

语境的作用:语境对于话语交际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无论是表达者还是理解者都离不开语境,交际双方所能共享的语境越多,越容易沟通。例:卖辣椒 要特别注意语境的主观因素对交际的影响。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1、限定作用:昨天他来过这里

2、调节作用:普查员对老太太说有配偶没,老太太不懂,普查员改为老伴

3、生成作用:it is rains cats and dogs.4、确定作用《母亲的回忆》

5、补足作用“我咖啡,他茶。”

20、什么是语言演变?其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语言演变指语言从一个历史时期到另一个历史时期的系统的变化。原因:社会的发展史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外因)

1、社会由低到高的总体发展,导致语言的演变

2、社会的分化统一导致语言的分化统一

3、社会的接触导致语言的接触

4、社会的发展思维的发展,思维发展促进语言发展

特点:

1、渐变性(即使在社会急剧动荡时期,也是渐变的)

2、不平衡性

3、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1、方言是怎样产生的?共同语是怎样产生的?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怎样?

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引起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分化产生方言(归根结底,方言是由于社会未完全统一,分化产生的)语言统一产生共同语

共同语实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不是“杂取各方言”形成的。成为共同语形成的基础方言叫基础方言,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的条件: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现代民族共同语与北方方言、英吉利民族共同语和伦敦方言、意大利民族共同语和托斯卡纳方言。方言和共同语的关系:

1、共同于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2、共同语一旦形成了之后就成了一种高级形式,方言逐渐向他靠拢

3、共同语仍可从基础方言以外的方言吸取有用成分。

4、推广共同语不是用行政手段消灭方言

22、什么是语音演变规律?试举例说明它有什么特点。

某种语言的语音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的有规则的演变现象可以概括成一些语音规律。三个特点:条件性

时间性

拉丁语发展成法语的规律13世纪后不起作用

地域性

如普通话m尾音与方言

23、举例说明词义演变的原因、途径、结果。

1、词义演变的原因:社会发展

床由古代的坐具到现在的睡具

认识的改变

鲸的认识由鱼到现在的哺乳动物

词义的相互影响

脚、足、腿、股

2、词义演变的途径:比喻(走狗)、引申(月)、吞并(肉吞并了肌)、组合能力的改变(被从跟表示不幸的事词语到现在可跟表示非不幸的事组合)

3、词义演变的结果:义项的增减(兵)、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菜)

24、举例说明新词产生的途径

1、利用已有的构词材料和构词规则创造新词

2、旧词新用:博士

3、词义分化:刻

4、借词

25、语言接触表现在哪些方面?

1、语言成分的借用

2、双语现象和语言同化:双语现象是两种语言接触的发展阶段,语言同化是高潮结局阶段。

3、皮钦语和混合语

皮钦语:在特殊的环境里所获得的支离破碎的、变形的、杂交的外语,又叫洋泾浜语,词汇是外语的,语法绝对是本族语的,语音也不标准。

混合语:也叫克里奥尔语,是两种语言“杂交”后形成的语言,是某些地区人民的母语。

26、为什么说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27、简述语言的形态分类和谱系分类

按照于语言间亲属关系的远近对语言进行的分类是谱系分类。一般有四个层次:语系、语族、语支、语言

汉藏语系:包括汉语语族、壮侗语族、苗瑶语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亚,使用人口仅次于印欧语系。总体特点:语音上都有声调;语法上虚词和语序是重要的语法手段,有量词;词汇上以单纯词和复合词为主,派生词少。

印欧语系:主要包括日耳曼语族,拉丁语族,斯拉夫语族,印度—伊朗语族等,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总体特点:没有声调,赛因多;语法上形态变化丰富,没有量词,词汇上派生词次多,复合词少。

28、什么是文字?文字和语言关系怎样?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1、记录语言:与语言中的词、语素发生固定联系,有读音。文字是在语言基础产生的,不能脱离语言。从发生学角度来看,也许是创字之初,表示“日”,直接表意,但在记录语言中的某个单位之前,在有读音之前,它只能是一幅图画,而不是文字。文字演变之后,今天从没学过汉字的人,恐怕也难悟出着四方的“日”是表示“太阳”

2、书写符号:并不是所有的书写符号都是文字,只有与语言中的(词或语素)相联系的才是文字。

3、系统:文字不等于字。作为系统包含几个方面:

1、用来记录某种语言的所有符号;

2、这些符号的组合及书写规则。

4、文字的三要素:形音义 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1、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

2、文字对语言有巨大的反作用 1)促进语言本身的精密、完善、发展。2)扩大语言的交际功能

3)促进共同语的形成和规范化,维护共同语,缩小方言差异 4)便于语言学习

3、语言敏感,发展快;文字保守,较稳固。(文字并不总是能跟得上语言的变化)。说文:脾,符支切;鸡,古兮切

29、简述文字的作用。

1、突破了语言所受的时空局限,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2、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3、记载、传播科学技术文化,传承历史,沟通古今。

4、促进了语言本身的精密、完善、发展。

30、什么是表意文字?什么是表音文字?二者各有什么优缺点? 10 名词解释: 语言: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包括符号及组织这些符号的规则,具有抽象性。言语:言语是人们对语言运用的行为或结果。3 预设:预设是指说话或写作是假设对方已知晓的信息。4 聚合关系:通过联想、类比形成的语言单位之间的替换关系。5 组合关系:语言单位在语流中产生的相互关系 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音义之间不具有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是一种认为约定的联系,音义在结合之初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归并:判明在话语中多次出现的类似单位是否同一个单位。8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一种语言或方音里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10对立:某两个音能出现在同样的语境里而有区别意义的作用。11互补:某两个音出现的位置形成互为补充的关系,即甲出现处,乙绝不会出现,反之亦然,12词义:词义是词的语言形式所承载的信息内容,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

虚词也有词义,但词汇学研究的主要是词的词汇意义。

13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时进行概括后所得到的更大的类别。14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对语法意义进行概括所得到的更大的类别。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因受到邻近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15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是词义的组成部分,是分解义项后得到的,也叫区别性特征。

16语素:一种语言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7自由:一个语言单位如果加上一定的语调等条件可以独立成为句子,可以单说的是自由形式。

18粘着:一个语言单位如果加上一定的语调等条件不可以独立成为句子,可以单说的是粘着形式。

19语言变异:语言变异是一种语言在不同环境所形成的不同特点。语言 变异表面看是共时现象,其实是历时的结果。语言变异相对某种“标准语”而言。

20言语行为:用言语来达到做事目的的行为家叫言语行为。(命题意义、施为意义)

21合作原则:合作原则为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交际双方必须真诚合作的原则,22会话含义:局势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义。

23语言演变:语言演变指语言从一个历史时期到另一个历史时期的系统的变化。

24语音规律:某种语言的语音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的有规则的演变现象可以概括成一些语音规律。

25双语现象:是个人或语言集团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26语言同化:是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的过程或结果。自愿被同化(鲜卑语),被迫接受同化(满语),强迫同化(日语在台湾、东北)

现代语言学串讲资料 篇2

模糊语言概述

何谓语言模糊性, 即词语的所指范围边界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模糊性通常是不能或无需通过上下文加以排除的, 它源于本体的模糊性和认识上的模糊性。我们无法给深和浅、高和低、宽和窄、快和慢、高和矮等许多模糊概念之间划一条截然分明的界限。我们也无法解释“非常高的人”中的“非常”到底是多高。因而客观事物的本身的模糊性和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语言的模糊属性是我们所无法避免的。

模糊语言在旅游英语宣传资料中的积极作用

一般来说, 旅游宣传资料中的模糊语言主要包括使用各类词来表达模糊含义:动词, 名词, 形容词, 数量词, 范围变动语, 程度变动语以及模糊限制语等。模糊语言能提高对外旅游宣传资料的表达效果, 增强资料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从而顺应其文体特点的要求, 产生积极的语用功能。

1. 适度运用模糊语言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无论资料篇幅有多长, 其重点都在于告诉游客一些实质性的信息, 即旅游景点的位置、占地面积、旅游时间等等。这些信息都要求资料语言准确, 而语言的准确性并不只在于使用精确的语言, 即准确性并不等于精确, 有时候模糊语言比精确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所以适度的运用模糊语言, 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⑴With its 14 dining halls, it boasts a reception capacity of more than 1, 800 guests at a time.⑵The expressway runs approximately 24 kilometers from Xi’an to Lintong, where the Museum of the First Qin Emperor’s Terracotta Army is located.句中用了more than和approximately几个模糊限制语, 大致说明了西安饭庄可容纳就餐人的数量和从西安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所在地---临潼区的距离。我们知道, 要精确说明这些情况既不太可能, 也没必要。因而这些看似模糊的语言实际上更能准确地表达了对所言对象的把握, 如果使用确切的数字反而不能准确地表达上述数量的变化。

2. 适度运用模糊语言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感染力。

俗话说, 看景不如听景。游客选择旅游景点时, 旅游公司有必要向游客介绍推荐旅游景点, 要么游客自己浏览旅游宣传资料中对旅游景点的描述既介绍, 那么这时候旅游景点的描述语言应该对游客更应具有吸引力、感染力, 这样才可以吸引他们前往此旅游景点参观。 (1) Louguan Tai is famous not only for its historical remains, but also for its beautiful forest landscape It is surrounded by green hills and pure water.Bamboo trees verdant and luxuriant. (2) Within its precincts, there are grotesque peaks, deep and secluded valleys, towering old trees, and shady bamboo groves.这两句中灵活运用了好几个模糊形容词来描述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青山碧水、茂林秀竹、奇峰幽谷等等。这些模糊形容词并无明确的界限, 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激起游客的游览欲望。

3. 模糊语言在旅游英语宣传资料中度的把握原则。

模糊语言由于其特殊的语用功能而在旅游宣传资料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时候使用模糊语言都是恰当的, 模糊语言在资料中超过其度范畴, 必然会引起误会, 起着消极作用。因此, 在旅游英语中使用模糊语言应掌握度原则, 力争在其度范畴内运用。在必须使用清楚表达的地方如采用了模糊表达, 将使游客对旅游企业要表达的意思判断不清, 制约信息的正确传递, 容易引起歧义和误解, 带来消极作用。Opposite to Xi’an Hotel is the Tang Dynasty Music Palace, a luxury music and dance restaurant run with Chinese and overseas capital.“西安宾馆对面是唐乐宫, 是中外合资兴办的豪华型歌舞餐馆。”“豪华”、“相当于”、“准星级”等都属于模糊语言。旅行社或旅游企业发布的旅游广告内容使用了模糊、不确定用语误导了消费者, 对档次和标准表达不明确。

模糊语言在旅游英语宣传资料中的作用是独特的, 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模糊语言在旅游英语宣传资料实用过程中如果掌握好度的范畴, 才能使旅游英语的表达更趋得体与完善, 将为旅游企业的宣传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兆雄.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姚宝荣、梁根顺、魏周.陕西英语导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5.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陈刚.旅游翻译与涉外导游[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6.

《现代语言学研究》浅评 篇3

六十年代中期以来,语言学理论研究日益深入,语言学应用领域愈加广泛,社会对语言学研究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在这个时期里,一度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语言学研究进展甚微,国内还没有见到一本全面系统地论述现代语言学的专著。本书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纵观全书,有下面几个主要特色:

一、作者论述了语言学在现代科学体系和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读者进一步认识语言学作为当代科学体系中的关键科学的重要意义。

语言学就语言的本质属性来说属于社会科学,但它在应用范围和研究方法上已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成果对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很大影响。历史比较语言学从历史的角度看,它对古语的构拟为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提供了有用的素材;从比较的角度说,它为尔后建立的比较法学、比较文学等提供了研究方法。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方法影响了众多的学科,哲学、逻辑学、文学中的结构主义至今仍有着广泛的影响。结构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言学的分析方法及其建立的语言模式,以及当代工程语言学的各项研究成果,对信息论、控制论、系统学、管理学、科学学等现代科学各有其影响。

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渗透,不断出现新的边缘科学。语言学也是这样,它同一系列科学相互影响,形成了语言学的边缘科学。例如,六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生产的高度自动化,要求语言学协助解决机器翻译、信息传递、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问题,语言学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必须加强不同语言的对比研究,语言形式化和语言模式化的研究,用精密的方法分析语言,于是同数理科学和电子计算机科学相结合而形成工程语言学。又如,语言学为了研究儿童言语的发展、失语症的治疗、聋哑人的语言教学、本族语和外语教学等问题,迫切需要探索人的言语机制,于是同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相结合形成了心理语言学。再如,现代社会交际日益广泛,为了提高言语的交际效果,语言学要加深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研究各种语言变体与言语规律,以便帮助制订语言政策,预测语言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语言的社会功能,于是同社会学相结合形成了社会语言学。

本书作者经过深入研究,对当代语言学发展的总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语言学在同时研究语言体系、言语活动和言语机制的基础上将向社会语言学、工程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三个方面的纵深发展,引起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深化和语言学理论应用的广泛化,从而使语言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和突出。

二、对言语规律进行探索,开辟语言学研究的新领域。

早在本世纪初,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就正确地区分了语言(langue)和言语(paro-le)这两个重要概念。但他在区别之后只把语言体系作为语言学的唯一对象,把言语排斥于语言学之外。这样做就忽视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本质,忽视了语言和社会的关系,使语言学显得异常贫乏。索绪尔语言理论上的缺陷给结构主义语言学打下了烙印。他们只研究语言结构,不研究言语规律;在语言教学上结构法常用的句型教学,只教语言结构,脱离言语环境,影响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举例来说,当接待外宾时,一只茶杯不慎落地,如果学生脱口背出:Thetea-cup is being broken by me.(这只茶杯正在被我打破着呢!)这样一句话,就会引人发笑,因为这个句子虽然语法正确,语义清楚,但同言语环境不相适应。当茶杯落地时,一般只说:I am sorry!(对不起!)等话。再如,有的教科书让学生大背:I ama man,my wife is a woman.(我是一个男人,我的妻子是一个女人)这类不提供任何信息的句子,也是由于没有考虑实际的言语环境,违背了言语规律。

我国语言学界从六十年代初就展开了语言和言语问题的学术讨论,但当时停留在要不要区分、如何区分的水平,缺少深入研究。本书作者在六十年代初发表的《使用语言的环境》(《学术研究》一九六四年第五期)、《语言学的新对象和新学科》(《文汇报》一九六二年三月一日)等有关文章中就明确提出言语环境、言语规律的论点。六十年代中叶以后,社会语言学、功能结构语言学、语用学和话语语言学陆续在我国开始研究,谈论上述问题的人就多了。

作者明确指出,语言学的任务不仅要研究语言体系的规律,也要研究言语规律(使用语言的规律)。使用语言要正确选择和组织语言体系的成分,必须遵守词汇、语法,语音和语义的现行规范,即遵守语言规律;但为了最恰当地使用语言,还得遵守言语规律。

人们总是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使用语言,即使大家同样严格遵守语言规范,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也有不同特点。怎样选词造句,用什么方式交流思想,怎样提高表达效果,个人使用语言有什么特点等等,都有规律可循。这些规律就是言语规律,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与言语环境相适应的规律,2.选择语言成分组成话语的规律,3.与言语目的和交际任务相适应的规律。例如,言语环境对使用语言所起的约束作用,就是应该遵守的言语规律,举例来说,在饭店吃饭想要点水喝,如果对服务员说什么“兹因口渴,亟需沸水若干,尚祈照发”这样的公文程式,就显得不伦不类;学校里更改作息时间表,如果说什么“节令的车轮又驰向金黄色的深秋”之类文艺口吻,也显得格格不入,尽管这些说法并不违背语言规律。再如,选择语言成分组织话语也需遵守言语规律。俄语第二人称代词“Tы”(你)和“Bы”(您)在语法和语义上都可指单数第二人称,但究竟用那一个词则要受言语规律的制约。在正式场合,公文来往时,一般用“Bы,对教师一般称“Bы”。但在家庭成员或关系亲密的人之间,一般不用“Bы”,而用“Tы”。由“Bы”转到“Tы”往往是关系亲近,感情增进的标志。反之,如果有一对恋人,忽然一反常态,互称起“Bы”来,这就意味着他们之间的感情已大大疏远,甚至有破裂的危险。这些例子说明使用语言不可能离开特定的言语环境,不可能不选择语言成分组成话语,更不可能离开交际任务。所以,与之有关的言语规律是任何使用语言的人所必须遵守的。

三、语言学专著一般都比较深奥,读起来大有“费脑瘦肤”之感。但本书作者善于把复杂难懂的问题讲得深入浅出。例如工程语言学是一个相当深奥的课题,它用工程的方法重点研究语言的结构体系,同数学、物理学、数理逻辑、电子计算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等科学紧密结合,解决机器翻译、情报自动检索、人机对话等问题。从工程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语言是用自然的方式形式化了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由有限要素和规则产生无限话语的装置。为了让机器识别语言,必须用精密科学的方法把语言形式化,包括语法形式化和语义形式化。当前最突出的是语义形式化问题。

什么叫语义形式化?怎样实现语义形式化呢?本书作者举了俄语中八个表示亲属关系的名词:1.отeΠ(父)2.матъ(母)3.cын(子)4.дoчъ(女)5.дядя(叔、伯等)6.тётя(婶、姨等)7.плeмянник(侄,外甥)8.плeмянница(侄女,外甥女),用义素分析的方法,通过“ABC”三个字母和一个“-”号,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语义形式化问题。

上述八个名词的词义各不相同,但把它们加以对比,发现1、3、5、7四词具有共同的涵义——男性,与表示女性的2、4、6、8四词对比有一个义素“性别”。现以A表示男性,(非A)表示女性。1、2、3、4四词有直系亲属的涵义,与表示旁系亲属的5、6、7、8四词对比,又有一个义素“亲缘”。现以B表示直系,(非B)表示旁系。而1、2、5、6四词与3、4、7、8四词对比,又有一个义素“辈份”,现以C表示长辈,(非C)表示晚辈。这八个词都可用三个义素的结合来表示,如:Oгeц(父)ABC男性直系亲属长辈,дочъ(女)B女性直系亲属晚辈,余类推。

这就使语义形式化,代码化,使机器能够识别和处理。八个对象只用三个形式标志,而标志组合互不重复。一部语言学专著,能写得如此深入浅出,是难得的。

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里着重介绍一下作者关于“语言与言语的矛盾是外语教学过程的根本矛盾”这一问题的分析。

外语教学过程是充满矛盾的过程,各种矛盾的斗争和互相作用推动外语教学过程的发展。在各种矛盾中语言(语言体系)和言语(使用语言)的矛盾是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根本矛盾,它规定和影响外语教学的其他矛盾。因此正确理解和科学地处理语言和言语的辩证关系,是安排外语教学过程的关键,这个问题是外语教学论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们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用所学外语进行社会交际,因此在语言和言语这一对矛盾中,言语通常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在外语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语言通常是这一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多数情况下掌握语言体系应服从于使用语言。但当由于对语言体系掌握不够而妨碍言语交际时,语言体系就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外语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另外,掌握外语体系不仅为了使用外语,而且也为了能够正确分析和解释外语现象,以便更好地从事各项外语工作。因此,语言和言语这两个方面,在外语教学中虽有主次之分,但不可偏废。

怎样才算科学地处理语言和言语这一矛盾呢?这就是:学习外语中要在言语中自觉地、逐步地掌握语言体系,进而自觉地不断提高言语能力。概括说来,外语教学过程,除了学会简单的言语外,还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语音、语法规则和一定数量的单词。然后,借助这些已知的语言现象,再学比较复杂的言语,与此同时又学习新的语言现象,再用之来学习更为复杂的言语。如此循环往复,相互推进,共同向更高的阶段发展,学生既能逐步学会使用外语,又能逐步掌握外语体系,使外语言语成为自觉的、灵活的、创造性的活动。

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培养的外语能力分为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二者有区别,也有联系。外语思维和外语语感是外语能力的最高表现,它是学习语言的最后成果,也是语言和言语高度统一的结果。

这种论述对于本族语教学和外语教学都有普遍的意义,特别是外语教师,更可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

中传文综复习资料·语言学部分 篇4

研究语言的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语言的起源、本质、结构、功能、语用和发展规律等问题,以及相关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一般认为,语言系统包括语音、语义、词汇、语法四个组成部分。分为普通语言学和具体语言学。

语言学研究有2000多年的历史,我国和印度、希腊是世界上最早研究语言的国家。我国早在周秦时期,语言文字研究就已兴起,到汉代,文字学、训诂学已较为流行,到清代,语言文字的研究仍主要为经学文献注释服务,称为“小学”,属文学范畴。清末以后中国语言学才逐渐发展为独立的一语言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

欧洲语言学在19世纪成为独立科学。20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倡导把语言作为符合系统、结构系统进行研究,奠定了语言学的基础。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语言学家,提出了语言能力、语言习得机制、生成机制、转换规则,创立了生成语言学,被誉为现代语言学的革命。

20世纪50年代开始,语言学与相邻或相关的跨学科研究日益发展,边缘性新兴学科不断涌现,如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

目前,语言学已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公认为“基础科学”和“领头科学”。

社会语言学:

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首先兴起于美国的一门边缘性学科。主要是指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不同的社会科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的一门学科。研究范围包括语言的内外部规律、民族语言和民族的关系、语言演变和社会演变的关系、语言的地域和社会变体等。此外,还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标准语的确定或选择、文字的制定和改革、语言政策的制定、语言教学及其研究等提供依据和指导。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数学分析、对比研究等。

作为语言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学科,对这些相关学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语言学本身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汉语规范化:

指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定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方言: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主要是指前者。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各有特点,它们之间的差异是一种语言内部的差异,仍保持整齐而严格的对应关系。

★汉语方言区:

共八个 / 七个分区:

北方方言区,以北京话为中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吴方言区,以上海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苏省及浙江省大部分地区。湘方言区: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赣方言区: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西省、湖北省东南一带。

粤方言区:以广东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广西省代东南部。

客家方言区: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广西省、福建省、江西省等地区。闽方言区: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和台湾省的部分地区。(闽南方言区:以厦门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和、台湾省的部分地区。)

行话:

也称“行业语”,社会习惯用语的一种。一是指各行业为适应自己的特殊需要而创造使用的词语,如医务界的“会诊”、“休克”等,其中有些被吸收到共同语中成为一般词语;二是指某些阶级为适应自己的特殊需要而制造使用的特殊用语,表明某种阶级意识,但没有自己的基本词汇和语法,如封建士大夫称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帝王、诸侯称自己为“寡人”等。

口语:

也叫“口头语”,是通过声音传播的、日常交际使用的语言,是人类应用最广、最早的语言形式。它比书面语更为灵活简短,但不及书面语完密严谨。书面语:

是文字创制以后,在口语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的形成扩大了语言中时间和地域上的流传,丰富和加强了语言的交际效能,并同口语一起成为人类社会语言交际的基本形式。书面语比口语精确严密规范。

语言发展的总趋势是书面语和口语相互转化、共同发展。

术语:

指各门学科中的专门用语。用来正确标记生产技术、科学、艺术、社会生活等各个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现象、特性、关系和过程。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单义性、稳定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术语往往由本民族的一般词汇或词素构成,成为术语后,与原词的意义部分地或完全地失去了联系。

缩略语:

为方便使用而依据一定的语言习惯,由较长的语词缩短省略而成的语词。特点是在原有词语的基础上进行缩减,在用法、意义上没有本质变化,而且有全称可以复原。如“政协”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缩略语,“彩电”是“彩色电视机”的缩略语。

外来语:

指一种语言从别种语言里吸收过来的词语,汉语外来语有音译的,如“沙发”、“咖啡”等;有音译加表意的,如“卡片”、“芭蕾舞”等;有半音译半意译的,如“冰激凌”等;有直接借用的,如“场合”、“手续”等。

成语:

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逐渐固定的词语或短句。特点是结构固定性、意义整体性、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形成的历史性、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等。来源主要有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文学作品等。汉语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如:实事求是、言简意赅 勇往直前等,也有多于四个字的,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谚语:

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习用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一般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多在民间口语中广泛流传,表达人们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闪耀着人民智慧的光芒。有农谚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事理谚,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志者事竟成”;常识谚,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等。恰当地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汉语的词类:

汉语的词可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象声词等类。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相比,介词和语气词几乎全部更换;代词由繁而简;量词普遍化;动词出现时态范畴,现代汉语用附加时态助词来表示动词的时态。

实词:

指能表示实在意义的并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表示人或物及其动作、变化、性状等概念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虚词:

指不表示实际意义的,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但同句子的语法结构密切相关的词,如副词、叹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主语:

句法结构成分之一,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在汉语中,主语一般在谓语之前,表示谓语说的是“谁”或“什么”。经常用做主语的是名词和代词等各类实词,以及名词性、动词性和主谓词组。如“我们在工作。”一句中,“我们”是主语。

谓语:

句子结构成分之一,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在汉语中,谓语一般在主语之后,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经常用做谓语的是动词和形容词等各类实词,以及名词性、动词性、主谓词组。如“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句中,“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是谓语。

宾语:

句法结构成分之一,受动词支配,表示动作涉及到人或事物,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在汉语中,宾语一般在动词之后,常由名词或代词来充当。例如“我找厂长”的“厂长”,有时候一个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如“教我们化学”的“我们”和“化学”。

定语:

句法结构成分之一,是名词前面或名词性偏正词组中的修饰或限制成分。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数量词等各类实词和词组。如“方桌子”中“方”,“三本书”中的“三本”。多项定语的顺序是:主谓词组-表示领属关系或表示时间、地点的名词和代词-数量词组合指示代词-动词或动词词组-形容词-不表示领属关系的名词,如“拟借的那三本新英语书”。

状语:

句法结构成分之一,是动词、形容词前面修饰或限制的成分,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等。一般用副词、形容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充当。如“很好”中的“很”,“屋里坐”中的“屋里”。状语后面一般要用“地”。

补语:

句法结构成分之一,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补充说明的成分。表示动作的情况、结果、数量、性状的程度等。常做补语的词有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组、介词词组、动词和非名词性词组等。如“说清楚”中的“清楚”,“好得很”中的“很”。补语的前面有时要用助词“得”。

句子: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是由词或词组按一定的方式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 思,且具有特定语调。句子形式:

是将句子的语调去掉后对句子进行句法结构分析的结果。

修辞学:

语言学分支之一。在中国,修辞学萌芽于先秦两汉,出步建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为代表;在西方,修辞学源于古希腊的修辞术,以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为代表。它研究如何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语文材料、各种表现手法,使正确的思想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语言表达方式达到高度的统一,收到最佳的表达效果。它揭示修辞现象的条理、修辞观念的系统,指导人们运用和创造各种修辞方法怜恰当地表现所要传达的内容。

消极修辞:

又称“一般修辞”,遵守形式逻辑、抽象思维规律,采用平实记述的表达方式,以明确、通顺、平匀﹑稳密为标准,侧重于理解,适应题旨。科学、法令等解说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多属于这一类。

积极修辞:

又称“特殊修辞”,不受形式逻辑、抽象思维规律的限制,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侧重情感、迎合情境,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如唐杜甫《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不说车行﹑马嘶﹐而说“车辚辚﹐马萧萧”﹐就是运用了积极修辞的手法。修辞学上各种辞格﹐都是积极修辞的方法。积极修辞以消极修辞为基础,是消极修辞的形象化。

比喻:

以本体事物和喻体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为依据,通过联想,用喻体来描写本体。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要素。主要分为明喻、隐喻、借喻三类。运用比喻,可以使叙述贴切形象、说理浅显明白、描写生动传神、抒情强烈动人。运用比喻,要准确贴切、通俗易懂、不落俗套。

1、明 喻: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等。例子:他 动也不动,彷如 石像。(本体)(喻词)(喻体)

2、隐 喻 ﹝暗 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例子:母亲啊!你 是 荷叶,我 是 红莲。(本体)(喻体)(本体)(喻体)

3、借 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例子:天上张著灰色的幔。

(喻体)

(“灰色的幔”是喻体。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

比拟:

修辞格之一,指通过联想,把物拟做人,或把人拟做物的陈述手法。前者称“拟人”,后者称“拟物”。比拟感情强烈,联想丰富,具有鲜明的形象性、生动性。比拟合比喻不同,比喻重在“喻”,强调本体和喻体的相关性;比拟重在“移”,把拟体特征赋予本体,强调两者的相互融通。运用比拟,要符合本体特征、与表达情景相协调,还要注意语体。

夸张:

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夸张可以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 言的感染力,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力拔山兮气盖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夸张必须以事实的真实性为基础,做到夸而不浮。

反语:

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含有嘲弄、讽刺的意思。分正话反说和反话正说两种。运用反语,要立场鲜明、态度明确,不能似是而非,又要区分对象,深浅适度。

语境: 即“语言环境”,是语言活动或语言成分出现的环境。可以分为微观语境,指语言成分出现的上下相邻的语句或段落;中观语境,指话语使用环境,即交际情景,包括话语的主题、目的、表达方式、对话双方的关系等;宏观语境,指话语活动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这三种语境因素对语言的使用、选择、理解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语用学:

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在一定的上下文里语言的使用,包括所产生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语用学的核心理论有语言行为理论、会话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即说话要“照顾对方的面子”、“相关论”即说话要力求付出最小的努力而传递最多的信息。

★六书:

指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上汉字的造字之法,后两种是用字之法。象形:描绘物体形状特征的造字法,如“日”、“月”、“水”;

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象征性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刃”、“本”等; 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中一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如“林”、“明”等; 形声:半表意半表音的造字法,由行旁和声旁组成,如“详”、“祥”等; 转注:如“老”和“考”意义相通,可以互相注释;

假借: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如“易”是“蜴”的古字,假借为难易的“易“。

★本字:

有两个含义,一是表示本义的字,同假借字相对。如“女”本义指女人,又借用指第二人称(汝),后一用法的“女”是假借字,而用于本义的"女”是本字。二是指“初文”,即同一个字的初期写法,同“后起字”相对。如“燃”的本字是“然”。

★通假:

指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包括同音通假,如“公”为“功”;双声通假,如借“果”为“敢”;叠韵通假,如借“革”为“勒”。通假与假借不同,通假是“本有其字”却写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而假借是“本无其字”却借了另外的音同或音近的字。

【假借:“六书”之一。假借的字例如:辟(为原字)譬,壁,避(为“辟”引申义的假借字)

本无其字而根据被记录的词的读音,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已有汉字表示新词的一种方法。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叫假借字】

声符:

也叫“音符”,指形声字的结构中表示读音的部分。如“粮”中的“良”。声符本身原来也是独立的字,在形声字中,只作为表示语音的符号。意符:

也叫“义符”,指形声字的结构中表示意义的部分。如“粮”中的“米”,“鸦”中的“鸟”。意符本身原来也是独立的字,在形声字中只作为指明意义类别的符号。

元音:

发音时气流自由呼出,不受任何阻碍;发音器官各部分肌肉的紧张程度均衡;气流比辅音要弱。如普通话中的[a]、[o]、[e]等。辅音:

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一定阻碍,造成阻碍部分的肌肉特别紧张,气流比元音强。如普通话中的[k]、[f]、[p]、[t]等。

★四声:

语言文字规范化 资料 篇5

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是国家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校是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兵的任务。因此,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师生的语言素质和综合人文素质刻不容缓!

为了响应国家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的号召,营造一个活泼文明的校园气氛,实施素质教育工程,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发出倡议 :

一、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师的语言面貌、语言文字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首先要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

二、大学生应成为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的典范。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本民族语言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升语言素质和综合人文素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大学生也要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树立 “ 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 ” 的形象,形成说普通话和用规范字的良好风气,使普通话和规范字成为校园语言,共同为创建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二十一世纪,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尤其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具有新视野、新思想、新观念、新思维的群体。在学习交流中、工作、人与人之间的来往接触中,都离不开讲普通话和运用规范字。因此,运用规范字,已成为教育教学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每一个中国公民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作为承担着培养祖国接班人重任的学校,校园就理所当然地成为推广普通话、运用规范字的重要场所。教师也理所当然地成为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先行者。使用普通话也是提高师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使用规范字,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需要;是体现个人修养的重要标准;也是提高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规范字,也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途径。

使用规范字,是国家法律的规定,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教会学生使用规范字,还应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书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书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为学生书写规范字起到表率作用。美观规范的字体还能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能自觉养成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此,学校还要求教师,坚持粉笔、钢笔规范字的练习,进行板报、规范字的比赛,并进行评比、打分、相互学习。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书写规范字的水平大大提高,写规范字已在教学中习惯成自然。在学生的评语上、作业批语上,板报、专栏上教师们漂亮、规范的字体都受到了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的好评和称赞。教学中教师们规范字体的板书,也为同学们坚持写规范字作出了榜样。

现代语言学串讲资料 篇6

作品场景

鲁镇:《孔已己》。

未庄:《阿Q正传》。

吉兆胡同:《伤逝》。

上海:《春风沉醉的晚上》、《子夜》、《街景》、《梅雨之夕》、《金锁记》。

日本:《沉沦》。

碧庄:《潘先生在难中》。

北京:《春桃》、《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重庆:《寒夜》。

东北:《生死场》。

湘西:《萧萧》、《边城》。

陶家村:《菱荡》。

四川:《在其香居茶馆里》。

昆明:《人生哲学的一课》。

刘家交:《小二黑结婚》。

华北暖水屯:《太阳照在桑干河》。

东北元茂屯:《暴风骤雨》。

评价

□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一部中篇小说。

□ 《伤逝》是鲁迅唯一一篇以青年的恋爱和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手记“的叙述方式。

□ 现代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双峰并峙“,指的是鲁迅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

□ 《沉沦》(小说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

□ 《沉沦》体现了作家一贯主张的“自叙传“文学观。

□ 《潘先生在难中》在艺术上达到了叶绍钧短篇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的高峰。

□ 茅盾指出叶绍钧善于描写灰色的卑琐人生,第一个“十年“反映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

□ 叶绍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家。

□ 1923年出版的叶绍钧《稻草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童话集。

□ 鲁迅指出:“十年来前,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个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 钱杏邨评价:叶圣陶不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小说家“.□ 冰心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体家。她的语言既融化了古典文学的神韵,又融合了欧美文学的乳汁,赢得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和模仿,被评论家称为“冰心体“.□ 朱自清说,茅盾作《林家铺子》“写一个小镇上一家洋广货店的故事,层层剖剥,不漏一点,而又委曲入情,真可算得'严密的分析'“.□ 瞿秋白评价《子夜》:“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1933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 巴金被称为“20世纪的良心“.□ 《家》发表时原标题为《激流》,出版单行本时改名为《家》。

□ 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家》,自1933年到1951年期间,先后再版33次之多,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畅销的作品之一。

□ 《家》标志着巴金小说艺术走向成熟。

□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绝笔。

□ 鲁迅评价萧红的作品“女性作者的制止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 沈从文以独特“湘西“色彩而成为中国小说大家。

□ 穆时英有“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之称。

□ 毛泽东称赞丁玲“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丁玲有“活的中国“之称。

□ 茅盾评价《莎菲女士的日记》“这是大胆的描写,至少在中国的那时的女性作家中是伟大的“.□ 《围城》被称为现代版《儒林外史》。

□ 周作人被誉为“小品文之王“.□ “汉园三诗人“:何其芳、卞之琳、李广田。

□ 1936年,何其芳《画梦录》、卢焚《谷》、曹禺《雷雨》一起获得天津《大公报》奖金。

□ 郁达夫称梁遇春为“中国的爱利亚“.□ 1936年夏衍所作《包身工》与宋之地的同年发表的《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被视作中国现代报告文学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作品。

□ 鲁迅评价殷夫的作品:“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 戴望舒因此享有“雨巷诗人“的美誉。

□ 田间被闻一多称作为“时代的鼓手“.□ 臧克家享有“农民诗人“、“泥土诗人“的称号。

□ 艾青堪称“中国诗坛的泰斗“.□ 丁西林被称为中国“独幕剧的圣手“.□ 《升官图》被称为新《官场现形记》。

文学社团

□ 1921年,郁达夫与郭沫若等人创建了创造社。

□ 1921年,叶绍钧、茅盾、郑振铎、周作人等发起创立新文学第一个社团——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艺术“和“写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 1918年,柔石、朱自清、叶绍钧、冯雪峰、潘漠华、魏金枝等组织了现代文学史上较早而又很有名气的“晨光文学社“.□ 1928年,柔石与鲁迅一起创办“朝华文学社“.□ “语丝文体“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

□ 周作人是文学研究会和语丝社的主要发起人。

□ 1921年,郭沫若参与发起创建《创造社》,先后与社友创办了《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 1923年,冯至参加了浅草社,浅草社解散后,他与友人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人成立了沉钟社。

□ 1932年5月《现代》杂志创刊,成为现代派诗歌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阵地,“现代诗派“也因《现代杂志》而得名。

□ 1937年9

月11日《七月》创刊。

□ “七月“诗人:曾卓、牛汉、绿原等。

□ “九叶诗人“:唐湜、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袁可嘉、穆旦。

作品内容

□ 《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三种意象:大自然、有母亲情感的女性、祖**亲

□ 《沉沦》(小说)描写着一个有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

《为奴隶的母亲》讲述的是“典妻“的故事。

《杂感》的四个部分:批判眼泪的无用,盛赞无泪者的伟大、比较不同死的悲剧性、比较不同的世界观、提倡韧性的战斗。

《背影》的写作时间距当时二年余。

《王贵与李香香》采用了“信天游“的方式。

《屈原》共五幕。

《雷雨》共四幕。

创作主张与创作经历

□ 叶绍钧始终坚持“为人生“的文学主张。

□ 1919年起,谢婉莹以“冰心“这一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 “爱的哲学“的小说有:《超人》、《烦闷》。

□ “爱的哲学“包括:母爱、童真、大自然。

□ 冰心创作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冰心又以小诗抒唱对人生的思考,写出了为文坛瞩目的短诗集《繁星》和《春水》,造成了所谓“小诗流行的时代“.□ 抗战期间,冰心曾用男士的笔名在《星期评论》上发表文章,后结集为《关于女人》。

□ 许地山主张文学要“切实地描写群众“,“指导群众一条为生而奋斗而牺牲的道路“.□ 1921年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

□ 茅盾主张作家要努力反映“全般的社会现象“和“全般的社会结构“,使文学成为时代的镜子。他的小说创作基本印证了自己的主张。

□ 茅盾开创了“社会剖析派“风格小说,同时也是它的代表作家。

□ 巴金奉行“人类至上“的人道主义思想。

□ 沈从文用“休芸芸“等笔名,在《晨报副刊》、《现代评论》、《小说月报》、《新月》上发表作品。

□ 沈从文说:“我只想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林语堂公开提倡“不谈政治“,自称“言志派“,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性灵小品文。

□ “写人生永久性的真理“是臧克家诗集的重要内容。

□ “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是艾青给自己诗歌定下的最初基调。

□ “土地——农民“成为艾青诗歌创作中始终关注的中心。

□ 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是艾青诗歌的“永恒主题“.□ 曹禺善于将“生活戏剧化“,夏衍善于将“戏剧生活化“.====================================================================

答题辅导

小说

作品通过对孔乙已的刻画,传达了怎样的思想文化内涵?

答:《孔乙已》集中地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后底层知识分子孔乙已一生的悲惨遭遇。孔乙己是个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的盲目维护者,科举制度产生了丁举人这样少数的权势者,一朝中举,身价百倍,有钱有势,作威作福,而大多数知识分子则如孔乙己白首穷经,百无一能。穷困潦倒,沦落下层,受害而不能觉悟,意识不到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不合理性,在不自觉中被它们吃掉了自己的一生。孔乙已在最潦倒的时还摆着读书人的架子,不肯脱下代表他身份的长袍,不肯和“短衣帮“平起平坐地喝酒,他无为谋生,有一手好字,却不肯凭此吃饭,偷了书卖,反而振振有辞地为自己辩白:“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终于因此被丁举人打折了腿,从此消失了他卑微的身影。孔乙已的悲剧命运是封建思想、封建伦理道德的产物,而孔乙已则是在精神与肉体上的全面受害者。鲁迅在小说中表现了对被损害与被侮辱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的深切同情,对扼杀他们的封建思想和封建道德进行了强烈地控诉。

作者如何在“过去“与“现实“的对比中,揭示了闰土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作者对“故乡“的理解?

答:《故乡》中闰土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那些尚未从“辛苦麻木“中觉醒过来的大多数农民的典型代表。由于生活中过多的痛苦和折磨,使他们变的麻木迟钝,但忠厚善良、勤劳朴实的本质未变。《故乡》对这一典型形象的刻画,主要是通过对其中年时期性格及肖像的变化的描写,在对比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见人很怕羞,非常朴实、纯真,充满未来的幻想。而成年闰土,已经完全不是作者记忆中的情景了,“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尤其是成年闰土精神上的日渐麻木愚昧,更揭示出广大农民不仅是在物质生活上遭受深重的压迫,精神生活上受到了更为深重的摧残,因而也更说明对广大农民精神启蒙的重要性。

故乡是作者脑海深处的一个梦想,又是现实中令人失望的故事。“故乡“是中国特定社会生活的一个小小的然而又很典型的缩影。

《阿Q正传》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题?

答:《阿Q正传》通过对阿Q的悲剧命运,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显示面貌,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尖锐地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本质问题:农民问题。小说表明: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启蒙,彻底打碎农民精神上的枷锁,才能使他们真正觉醒,走向反抗和斗争的道路,中国的民主革命才会有光明的前景。小说特别透过阿Q身上的“精神胜利法“,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揭露了中国的民族劣根性,解释了病态社会中不幸人们的“病苦“,以此引起“引起疗救者的注意“.□

《阿Q正传》在艺术表现方面主要有哪些特色?

答:《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艺术描写的高度典型化。作品将阿Q放在未庄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从而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产生和滋长找到了合适的土壤。阿Q主义在当时虽有很大的普遍性,但表现在作为流浪雇农的阿Q身上时却有其特殊性。这说明,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极其个性化的落后农民的典型,而不是抽象观念的化身。

②精彩的细节描写。关于阿Q的肖像画即是突出的例证之一。又如赵府点灯的描写,出现在不同的段落里,使赵太爷的吝啬贪小的性格一层深一层地从三个“例外“里反映出来。这种精细入微的描写,刻画了地主阶级卑污的灵魂。

③强烈的批判与讽刺特色。小说不仅有头有尾两部分的议论,其他许多地方也都穿插着议论成分。这些议论诙谐而精辟,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批判、讽刺色彩,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战斗的思想家的特色。

④《阿Q正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感,有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语言艺术。

鲁迅是如何透过阿Q的“精神胜利法“来深刻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中国国民的劣根性的。

答:鲁迅小说《阿Q正传》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它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显示面貌,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尖锐地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本质问题:农民问题。小说表明: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启蒙,彻底打碎农民精神上的枷锁,才能使他们真正觉醒,走向反抗和斗争的道路。

小说的主人公阿Q生活在辛亥革命时期阶级矛盾非常尖锐的一个江南小镇-未庄,是一个极其贫困的流浪雇农,也沾染了一些流氓无产者的习气。他无家无业,无亲无故,借助在一个土谷祠里,靠着给人做短工维持生活。阿Q的社会地位也非常低,然而可悲的是,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者,却似乎无真正的愁苦,倒反而总是那么达观和得意。原来,在他身上束缚着一种可怕的精神枷锁,那便是精神胜利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其特点是用从幻想中得到胜利、从精神上战胜对方的方法来消除耻辱,取得安慰。因此,所谓精神胜利法,实质上是一种奴隶主义和失败主义的表现。

②爱面子,讳疾忌医,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

③阿Q还欺善怕恶,怕强欺弱。他遭到失败后往往不敢向真正的敌手作斗争,比如被赵大爷打了耳光,他不敢抗议,挨了洋鬼子的哭丧棒,他也不敢抗争。却转而向弱小者去报复。他的调戏小尼姑、与王胡与小D的打架,都是他怕强欺弱的表现。

④此外,阿Q还十分麻木、健忘。特别是对于被压迫被损害的麻木、健忘。他的糊涂和麻木可以说基本上贯穿了一生,如画圆圈时的思想表现,以及游街时竟因没唱几句戏而“很羞愧自己没志气“等等,都是精神极端麻木的突出表现。

阿Q性格是某种民族病态的集中表现。它深刻的阶级根源出自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其历史来源则与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中国屡遭外族侵略的屈辱历史紧密相连,而农民小生产者的保守落后,不觉悟等弱点,又使阿Q这样的农民更容易染上精神胜利法。鲁迅多次表明,塑造阿Q的形象,实为画出国民的灵魂,以拯救民族的命运。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的,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所以阿Q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鲁迅对阿Q性格的揭露意在对整个旧社会的批判,对整个旧的意识形态的批判。

《伤逝》中,如何通过对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揭示出深刻而丰富的时代社会内涵?

答:《伤逝》的主人公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时期年轻知识分子勇敢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典型代表,他们曾经发出过“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的时代强音,并付诸了果敢的行动。但是他们的爱情最终归于失败,以悲剧结局。是什么造成了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这一悲剧有结实了什么样的时代社会内涵?

①封建势力的强大,五司时期虽然出现了新思想新文化,封建思想意识并不市即刻就被一扫而尽的,它仍然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②知识分之个性解放的要求不可能离开社会解放而单独完成,离开了社会解放,无论他们曾经表现得如何坚决,、他们的抗争终究是软弱无力的,甚至是一事无成的;

③从子君的角度来说,女性在追求婚恋幸福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获得人格上的经济地位的独立,爱情才能有所附倚,否则美满的爱情只能是空幻的愿望。

简析伤逝的思想内涵?

答:《伤逝》是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她的思想内涵一方面在于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子君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犀利的知识女性。她以个性解放的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涓生建立起小家庭。但是胜利的喜悦却是悲剧的起点。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封建势力的压迫。封建势力视青年自由恋爱为伤风败俗,涓生的失业加速了涓生和子君感情的分裂。但是子君所信奉的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也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子君追求的知识恋爱婚姻自由,风斗目标的实现,就把狭窄的小天地当作整个世界,把小家庭生活当作整个人生意义。这样,人的性格也就必然变得庸俗空虚,胆怯懦弱,爱情也因此褪色,这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另一方面也是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道路的套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涓生的性格悲剧说明首要的是要比较清醒地认识,去掉幻想,才能在严酷的现实中站稳脚跟,不失去“现在“,才可能有“未来“.□

结合作品,具体论析《伤逝》采用“涓生手记“的形式,对于表现作品的思想蕴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什么作用?

答:《伤逝》作为鲁迅唯一一部以青年男女恋爱婚姻为题材的小说,写得异常凄切哀婉,情谊悠长。作品在叙述方式上采用了“涓生手记“的形式,以涓生的会议来叙述他于子君的这场另人心碎的恋情。这样,就便于直接表达任务的内心活动,便于充分地抒情。比如:作品对热恋中的涓生在会馆里期待子君到来时的迷惘、忧虑、急切的心情,描述得非常真切;涓生心不在焉地翻着随手抓过来的书,'耳朵却聚精会神地听着大门外一切往来的履声,细心地分辨着子君橐橐的脚步声。憎恶着那不象子君或太象子君的脚步声,而脑子里却翻滚着种种祸事的忧虑……。对于涓生后来的悔恨和悲哀以及他内心审处的真情,作者也使用第一人称将其淋漓尽致地表述出来。当涓生知道子君已死的消息时,他的悔恨达到了顶点,鲁迅用第一人称如实地写下了他的悲愤:“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他快意。

此外,作品在叙事的过程中不断穿插着涓生的议论,在写实的过程中也时有涓生浓重的抒情。在整个悲剧的叙述过程中,抒情气愤非常强烈。热恋中的深情,新婚后的喜悦,失业后的惶恐,感情濒于破裂时的痛苦,终于分手后的绝望以及子君死后涓生的悔恨和悲哀,都或隐或现、或淡或浓地表现了出来。这样的叙述方式构成了小说的双重效果,一是客观真切地记叙了涓生和子君良人的情感历程及悲剧结局,使作品表述的清晰、完整;二是主人公的议论与抒情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情力度,突现了涓生深深的自责与忏悔,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也加深了作品的思想内涵的感染力。议论与抒情的不断穿插,还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种波折起伏的意味,噶故事演义得近近远远,既真切又似有些朦胧;即有强烈的现实性,又带有一种凝重的历史感;既有生活细节的精心描写,如用油鸡和阿随的命运来呼应子君感情的变化,又有高度概括的抒情话语,如涓生所说:“我将在孽风和毒焰中拥抱子君,乞她宽容,或者使他快意。“,“我要

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以往和说谎做我的前导“……这种抒情有将故事提升到一种新的境地,给人留下很大的回味与思考空间。

《沉沦》如何显示了郁达夫整个创作的基本风格?特别是他的主观抒情的浪漫主义的风格特色?

答:沉沦是郁达夫小说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本是一个热爱自由、富有反抗精神而又多愁善感的时代青年,出于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他来到日本留学,企图将来一展宏愿。但作为一个“弱国子民“,在异国他乡遭遇到的不是温暖和尊敬,而是更多的不堪忍受的歧视和凌辱。严重的忧郁、压抑和伤感使他的心理变形、变态以至绝望,最后以投海自沉来发泄自己的一腔悲愤。主人公在投海之前,面对着祖国的方向,发出了期待祖国早日强盛的申请呼唤。作品对主人公时代忧郁症和变态性格的大胆描写有力地揭露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和罪恶,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体现出强烈的反帝爱国情思和特定的五四时代精神。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在艺术风格上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特征,这在《沉沦》中得到了具体体现。

①大胆无疑的自我暴露,忠实于“自叙传“的叙述方式,这体现了郁达夫的一个基本信条,即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郁达夫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宣泄一己的自怜、自惭、自卑与自尊、自傲相纠结构成的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作者深信,透过“自我“的观照,能够折射大千世界,因为,深刻地表现个性,即能表现社会。小说中的形象,不只是作者本人的写照,也是五四时期一大群染了“时代病“的彷徨、苦闷的青年们的典型。

②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色彩,突出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世界,着力抒发自我的内心感受,把主人公亦即是自我的感情脉搏和心灵历程艺术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郁达夫的西欧按说注重书法主人公抑郁寡欢、孤独凄清的情怀,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是厌世颓废的心境。他主要是借助于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以及外在景物的衬饰来达到。如《沉沦》中的他“有病的呻吟“表达着作者的社会态度和对人生的悲剧感情。

③以人物情绪的欺负变化来结构作品的“情绪流“的结构方式,不注重故事本身的发展,一切以人物情绪的波动来推进情节的发展。如《沉沦》中主人公“他“的孤独感、苦闷感及感伤情调来贯穿前后,形成作品结构内在的一种凝聚力量。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正是这样在他的富有创造性的实践中确立的。

④如泣如诉的语调,浓烈明快的语言,清新秀丽的文风。郁达夫的小说,笔触所及,都显示出“清、细、真“的特色。淡远和清愁以清丽、流畅、自然、真挚的文词,摹写着主人公心灵的某种律动,有呼之欲出的情韵,有时着墨绮丽,甚至纤浓,却也不掩一腔真情,更多时是以朴素、质白取胜,随兴而至,平淡无奇的文字间,先出跌宕多姿的笔意。

《沉沦》在思想内容方面对“五四“小说创作有哪些重要开拓?

答:中篇小说《沉沦》创作与1921年5月,它是郁达夫早期的代表作品。它的问世,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对“五四“小说创作做出了重要的开拓性贡献。首先,作品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情思和个性解放的追求,深深地激励着当时的青年。我们可以看到,主人公所追求的这种爱,不仅只是男女之间狭义的爱情,而是对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温暖人心的感情的追求,是对祖国富强的渴望和对理想世界的渴望。这也正是当时青年的普遍最求和渴望。特别是作品所着重揭示的主人公的追求与追求的不可得之间的矛盾,不仅反映了青年们的苦闷和忧伤,也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控诉了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对青年的摧残。

其次,作品对时代忧郁病及其变态行为的大胆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传统的伦理道德,无情地撕下了那些假道学先生的面纱。如郭沫若所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似的闪击把一切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这样露骨得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总的说来,《沉沦》的主题思想,是冲快一切封建罗网,反抗帝国主义凌辱的爱国主义思想。而颓废色情只是作者内心苦闷的象征,这苦闷通过大胆的赤裸裸的自我暴露的形式表现出来,构成了郁达夫独特的反抗黑暗的方式。

《沉沦》所表现的时代忧郁病,其产生的背景和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答:郁达夫在《沉沦?自序》中说:“第一篇《沉沦》是描写一个病态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沉沦》是时代忧郁病患者的直接写照。

时代忧郁病是有着鲜明的历史背景的。在“五四“运动的汹涌波涛中,广大小资产阶级青年奋起打碎旧传统,热情地歌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强烈地追求光明。然而“五四“高潮过后,黑暗势力更加猖獗,青年们自身的升学、进步、恋爱、前途等要求,既没有得到解决、又看不见国家和社会的出路。于是,苦闷彷徨便成为这些人思想中普遍存在着的心理情绪,也就是所谓时代忧郁症。郁达夫以《沉沦》中的“他“为典型,揭示了时代忧郁症的表现以及形成的原因。

封建专制的迫害和种族歧视的侮辱是主人公忧郁症形成的原因。他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为封建专制的社会所不容。那时,“学校里浸润着一种专制的弊风,学生的自由,几乎被压缩的如同针眼一般的小“,而他又是一个“爱自由的人,对那些迷信的管束,怎么也不甘服从的。“于是处处受到排挤,使他性情忧郁,苦闷寡欢。另外,身在异国,作为弱国子民,他遭到了不堪忍受的歧视和凌辱。他看到,日本人轻视中国人像“轻视猪狗一样“,他感到,作为“支那人“的滋味像“站在断头台上“一样。他委屈自尊,不但没有同情,反而遭到轻笑愚弄。渐渐地,他感染上了严重的忧郁病。

简析《沉沦》主人公“他“的性格特征。

答:多愁善感、孤僻自卑是《沉沦》中患有忧郁症的主人公“他“的性格特点。他才华横溢有无所作为,他自视清高,又苦闷感伤。他常常一个人独自跑到人迹罕至的山腰水畔去读诗流泪,顾影自怜;当他处在稠人广众中时,又感到比一个人在冷清的地方还有孤独;路上遇到日本女学生,他也会因为自己是支那人而不敢同他们交谈。这种孤僻于自卑,使“世人与他的中间介在着的那一道屏障愈筑愈高了。

对爱情如饥似渴的追求是主人公忧郁症的一种特殊表现。在他看来,只有爱情才能滋润他干涸的心田。可是,他的孤僻自卑的性格又使他的追求被压抑,被扭曲,而以变态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至一步一步走向道德的沉沦。当他最后选择海洋作为自己的归宿,以洗涤道德沉沦的污秽时,当他向这多难的世界告别时,他以深情的目光凝望着遥远的祖国,喊出了令人心碎的声音“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这与其说是追求爱情的悲剧,不如说是弱国子民的悲剧。

作者笔下的潘先生是怎样一个典型形象?

答:叶绍钧笔下的潘先生是一个自私而庸俗的小市民,作者把他放在一个特定的时代环境里来展现其性格特征。1924年,浙江军阀混战,潘先生带领全家逃难,逃难中潘先生的性格特点得到了最充分的暴露:他一遇风险,就手足无措,狼狈不堪;稍有安定,便又神色十足,得意忘形;处事待人没有原则,不讲品行,得过且过,逆来顺受。逃难中的潘先生实际上是动荡不宁的社会环境中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灰色人生和卑琐性格的高度集中。潘先生的处世态度和性格弱点,正是作者所选择的对社会给予揭露和批判的突破口,从这里让人看到了小市民的痼疾,甚至看到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一样,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某些劣根性。潘先生的形象是那种特定的“灰色的卑琐人生“的艺术象征,其意义超出了小市民的阶层,它是中华民族劣根性的一部分。

《潘先生在难中》体现了叶绍钧小说创作的哪些基本风格?

答:《潘先生在难中》也集中体现了叶绍钧小说创作的风格特色,不仅在取材方面反映了叶绍钧小说尤其善于描写城镇小市民和教育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灰色生活的特点,而且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显示了叶绍钧小说的基本特色。

①在艺术结构上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以质朴的描写,如实地表现平常人的平凡的故事,因此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真实性。

②不仅客观地描写潘先生这类小市民的生活状貌,更注重挖掘其矛盾、卑琐的内心世界,使人物形象立体化。

③作品善于运用富有特征的动作和典型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的幽默感。

④作品的语言纯净洗练,准确严谨而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这些都构成了叶绍钧小说的基本风格:朴实无华、真切自然。

《子夜》主人公吴荪甫形象的性格和命运如何体现了作品的思想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答:《子夜》思想主题的表现,主要是通过对主人公吴荪甫形象的塑造来完成的。在《子夜》中,吴荪甫是一切事件和人物关系的连接点,矛盾突出的核心。作品把吴荪甫防在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阶级关系中来刻画其性格特征,更加突现了这种性格的典型意义。

吴荪甫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里民族工作业资本家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相当充分地展现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即在帝国主义和官僚买办主义的压迫下表现出一定的反抗性和进步性,但在压迫农民,压迫同行业弱者时却惟利是图,毫不手软,又表现出其保守和反动的一面。吴荪甫由振兴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到破产失败的遭遇不是偶然的,而是集中体现了软弱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企图摆脱帝国主义官僚买办的压迫,幻想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而终究化为泡影的历史悲剧。

吴荪甫形象的典型意义还表现在他鲜明的个性矛盾:他精明强干,有眼光有魄力,有灵活的手腕,有欧美现代化的管理知识,有振兴中华民族工业的野心,但这一切都基于取资产阶级惟利是图的个人利益,因此他的性格又表现出相当的盲目性,刚愎自用,色厉内荏,遇到挫折一筹莫展,软弱无能,无比自私。在家庭生活中,他也充满了矛盾和虚伪:一面是封建伦理道德的尊者,一面却独断专行,玩弄交际花,奸污女仆,与妻子貌合神离等等。

吴荪甫形象的共性特征和鲜明个性,使人们对当时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以及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及历史发表趋势有了生动而深刻的认识。

简析赵伯韬的典型意义。

答:在《子夜》五彩缤纷的人物画廊里,仅次于吴荪甫的还有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在华的银团垄断组织的代理人,是美帝国主义的掮客。帝国主义妄图通过他实现金融资本支配工业资本,打击和扼杀民族工业的发展,最后达到破坏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各家殖民地化的目的。赵伯韬这只民族工业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他一开始就选中了经济实力雄厚的吴荪甫作为猎物。他决心以他的金融资本“一直逼到吴老三垮台!益中公司倒闭“为达到这个目的,他施展奸险狡诈的伎俩,千方百计地勾引吴荪甫陷入他“多头“的圈套里,进而明里让步,暗里捣鬼,并施展政治权术,买通西北军佯退30里,使他在公债市场占有绝对优势,最后在公债市场打败对手。赵伯韬的这些活动,大都是通过吴荪甫一次次的败北反衬出来的。吴荪甫所以失去了益中公司几十万资本,甚至连他的公馆都押进去,也是赵伯韬在公债市场上的魔力。这些都是从侧面表现了赵伯韬的实力和好艘段。赵伯韬这个形象基本是成功的。但由于作者较多地描写了他奸险狡诈、精神堕落的一面,对他在帝国主义面前的奴才本性揭示的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个反面形象的思想深度。

《子夜》在长篇小说的艺术结构上有何特点?

答:《子夜》的结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子夜》的艺术结构是宏伟的。它通过吴荪甫把互相关联的“三条火线“联合在一起。既(1)公债市场上的斗争;(2)以裕华丝厂为中心的上海纺织工人的罢工斗争;(3)以双桥镇为代表的农民反抗封建恶霸地主的斗争。这三条火线的焦点都集中在《子夜》的主人公吴荪甫身上。把30年代初期从农村到城市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与斗争和谐地组织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极为广阔的生活图景。

②《子夜》的艺术结构是严谨的。它以吴荪甫和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把众多的任务,纷繁的线索,广阔的场景,集中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而且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波澜起伏,缜密自然;

③《子夜》的开头与结尾是作了精心设计的。一、二两章借吴老太爷来到上海及其暴死、发丧,引出众多的人物与线索,以后的十七章各条线索交错发展。结尾处虚写工农红军的日益壮大,同吴荪甫的失败相对照,预示出中国的前途与希望所在。

简析《子夜》的思想主题。

答:《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似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以“子夜“为名,象征着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社会现实。它通过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及社会矛盾的全景性大规模的艺术描写,特别是对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和前途的生动描写,艺术、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即中国不可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越来越殖民地化。在军阀混战、农村经济严重破坏、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华民族工商业空前危机的社会大动荡、大危机、大转变的政治局势下,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同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支持下的买办资产阶级的角斗中,最终只能走向买办化或破产的历史命运。从而以艺术的形式回击了托派鼓吹的中国走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谬论。

简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答:《子夜》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典型化,描写手法的多样化,语言的丰富多彩和结构的宏大严谨几个方面。

①人物形象的典型化。小说中的任务都是按各自阶级(典型的共性)的个人性格,以其特有的方式活动着。吴荪甫的奋斗、挣扎、失败;冯云卿的投机、取巧、破产;赵伯韬的勾引、预谋、取胜等。不论是失败、破产还是取胜,既是他们个人的,也是他们阶级的必然命运。因此这些

任务都是典型的。对其他人物的塑造也是如此,就连吴老太爷进城“风化“也带有很大的典型性;他象征着旧中国封建的“古老的僵尸:,在新时代的暴风骤雨中风化了。

②描写手法的多样性。对于典型任务的刻画,小说主要是采用心理棉写手法。作者善于捕捉人物一刹那的内心活动去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常常达到细致入微、生动可感的境地。同时,小说在人物塑造上还巧妙的运用了典型细节,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

③语言的丰富多彩。小说针对不同人物的不同精神状态以及同一人物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分别采用不同的语言,富有强烈的个人色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④结构的宏大严谨。子夜展示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画面,其中的三条线索是描写的中心,这三条线索由于其联系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因而显得宏大,但同时又系于吴荪甫一人之身,多方面展开,因而又显得严谨。

简析《家》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答:巴金的小说《家》以加作为封建专制王国的缩影,无情地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腐朽,表现了封建大家庭中道德沦丧、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奢侈堕落等丑陋现象,有力地控诉了封建专制制度对年轻人的压制和摧残,同时热情地描写了封建家庭中年轻一代的觉醒和反抗,歌颂了他们向封建家庭及封建制度做斗争的叛逆精神。作品通过上述描写,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家》在艺术结构上成功地用家庭作为社会的缩影,通过解析家庭进而剖析社会,以小见大,并具有浓厚的生活意蕴。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椅披封建家庭中不同性格、不同遭遇的人物形象,特别是觉慧、觉新、瑞珏、鸣凤、高老太爷等,都是典型环境里的典型形象。作品的语言朴素畅达而又充满热情,具有很强的心灵穿透力和审美感染力。

比较分析觉新、觉慧形象的性格和命运异同。

答:巴金小说《家》中,成功地展示了封建大家庭中年轻一代不同的人生道路,刻画了觉慧、觉民、觉新三弟兄特别是觉慧与觉新的不相雷同的性格,展现了他们的不同命运。

觉慧是一个叛逆者的形象,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他的叛逆性格主要是在家庭内部通风件势力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在认识上,他是高家所有人当中最清腥的一个,他第一个看出了封建家庭必然崩溃的趋势,并渴望它尽早瓦解。于是在家庭反封建斗争中,他总是站在最前列。他反对大哥觉新的“作揖哲学“饿“抵抗主义“,而信奉“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的人生哲学,并以此作为行动指南鼓励自己和同伴。尤其可贵的是他敢于蔑视以高老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分开支持觉民抗婚,反对请神趋鬼的行为,他劝说觉新为嫂嫂的生命安全而斗争……

觉慧的反抗是勇敢的,却又是幼稚的。觉慧是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作家既写了觉慧性格中大胆叛逆的一面,同时也写出了他“幼稚“.觉慧的幼稚,突出地表现在他对他所反抗的敌人的腐朽性和吃人本质缺乏足够的认识,过高的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高老太爷死前,为了缓和一下祖孙的矛盾,做了一个姿态,说冯家亲事不提了,觉慧就以为二哥的逃婚胜利了。于是,他带着似乎打败了千军万马的胜利豪情而归家了。觉慧的思想性格,不仅明显的带有他出身阶级的局限性,同时也带有五四时期一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的弱点。但是,觉慧性格的主防哪个面,仍然是大胆的叛逆精神。他仍不失为20年代初期中国激进青年的典型。

现代语言学串讲资料 篇7

语言具有价值 (value) 和效用 (utility) ;费用 (cost) 和效益 (benefit) , 这些经济学中本质的元素。语言的经济价值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够有效地表达和能被理解的互换性特征 (interchangeability) , 也就是语言的表意功能或取效手段等等在人们头脑中所产生的某种信仰效果, 从而在这种效果的驱使下, 人们做出的一些相应的经济付出行为, 而这种行为正好满足使用者的预期需要。因此, 从社会语用学角度来讲, 语言经济价值微观层面的含义恰好对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搭配上以及对同一问题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面对不同文本或同一文本的不同细节时, 译者该如何避免“语言迁移”或“文化迁移”, 从而使读者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语言的最大经济价值, 这是非常重要和值得研究的。

2 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特点和翻译策略

2.1 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特点

在企业的对外宣传过程中, 其英译显得非常重要, 好的翻译会给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也是企业对外开放,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开发创新的桥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宣传资料内容的全面性, 鼓动性和信息的及时性。企业对外宣传包含全面、及时的有关企业文化、生产、经营、科技、销售以及合作等方面的信息, 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企业为人所知, 所识, 说服他人或企业购买本企业产品或劳务。因此, 其语言应当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与强烈的“鼓动性”。除了所必须的实质性信息, 语言还应当简洁凝练, 读者也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 (指信息处理的时间和精力) 获取最明快流畅 (相对于冗长累赘) 的息量 (曾利沙, 2005) 。这就是企业介绍本身所具备的经济价值了。

2.2 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翻译策略

企业对外宣传资料主要包括声影的录像资料、企业宣传网站和普通企业宣传手册。首先无论是那种形式的对外宣传资料, 在从原文→译者→译文→接受者的翻译过程中, 原文文本是静态的、个体的, 而接受者是能动的、可变的、多层次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关注的中心不应该仅仅是原文文本, 而应当还有接受者。接受者的需要正是译者翻译文本时所应达到的目标。正如原文是注定为其接受者而创作的, 接受者是其创作活动的能动主体一样, 译文也是注定为其接受者而创作的, 译文的接受者就应该是翻译活动的能动主体。不同的能动主体的需要也就决定了翻译活动策略的不同。声影资料的特点是:第一是有影像和声音, 形声像结合, 它要求声音与画面很好的吻合, 表达内容正确;第二是涉及的专业知识范围广, 它要求翻译人员要涉猎众多不同领域的专业。这种声影资料的翻译要符合准确, 通畅和动听这三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 译句要严谨、匀称。例如在1990年上海宝钢总厂指挥部录制的一部名为《宝钢》的宣传录像片中, 有这样一句“控制系统采用最佳化切头切尾, 减少切损, 提高成品收得率约0.4%。”译句是“In the control system is adopted the optimized head and tail cutting, by which the cutting loss is reduced and the finished product recovery rate increased by 0.4%.”这个译句把句子的主语“the optimized head and tail cutting”放在了谓语动词的后边而不是生硬地放在了谓语动词的前边, 与从句中关系代词紧紧相连, 不仅全句结构严谨匀称, 而且主从关系十分明确。

其次, 译句的选词要贴切, 力求生动。如“在今后的十年内, 宝钢将自筹资金, 建设宏伟的第三期工程”译句为“During the next decade, BaoSteel will be in a position to raise its own funds for building the grand phaseⅢof the project.”“自筹资金”没有逐字对应地译成“will raise its own funds”而是译成“will be in a position to raise its own funds”表示有能力自筹资金, 语意更加确切。

最后, 还要适时的运用修辞和分词短语。如“恬静的宝钢, 繁忙的作业线, 每天源源不断地吞纳着从水运、陆运而来的每种原料、燃料, 又把钢坯送往全国各地。”译文为“Through busy production lines, the tranquil BaoSteel swallows all sorts of raw materials and fuels conveyed by way of water and land communication lines and“spits”slabs and steel products to all parts of the country.”这里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把“吞纳”译成“swallows”, 而未译成“take in”, 把“送”译成“spits”而未译成“sends out”, 突出了其形象性。

无论是网站还是手册中对企业的介绍, 一般都应包括一些实质性的信息, 如:“企业的经营性质和目的、股东情况、注册资金、从业人员和厂房占地面积、产品介绍、联系电话、传真以及联络人等”, 它的专业性较强。此外, 这两种企业介绍还要有其“浓缩精华”和“适读性”两个特征, 主要体现在语言简洁凝练, 信息量大而且突出, 句子结构以短句为主, 易于理解, 这样便能够以尽可能少的文字向读者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读者也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 (指信息处理的时间和精力) 获取最明快流畅 (相对于冗长累赘) 的信息量。这也就是企业介绍本身所具备的经济价值了。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以汉语为母语者的思维模式与以英语为母语者的思维模式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这就使汉语与英语的语言习惯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语言的“表意”与“取效”方面迥然不同。例如, 我国许多企业在介绍中, 开篇习惯引经据典, 先对其所在城市描述一番, 以示地理位置优越;而西方企业则不然, 地理位置可以介绍, 但篇幅不宜太长, “线性”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他们“开门见山”式的开篇方式。因此, 在将国内企业介绍译成英语时, 译者应当尽量缩减此类描述的篇幅, 突出重点使其简练而更符合英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此外, 不同的价值观也使中西方企业在自我评价及自我宣传的侧重角度上有所不同。例如, 在我国, 评价一个企业是否优秀, 在一定程度上要看其所得“先进模范企业”、“进步奖”、“优秀奖”等奖项数量的多少, 企业也常常将其作为对外宣传的重点, 用以证明企业的光辉历史及现有的发展实力;在西方, 产品及服务的最好评判者是顾客, 企业制度中也不存在诸如我国企业中的各种奖项。因此, 在英译过程中, 译者应考虑到读者的价值观, 对此类内容做适当删减。由此可见, 如果译者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只是对企业介绍一味地直译, 便会导致译文不符合外商读者的逻辑思维习惯, 那么企业在对外宣传的过程中, 就无法在外商头脑中产生所谓的“信仰效果”, 也就无法促使其做出购买产品或与之合作的经济付出行为;该语言的经济价值无法得到实现, 其使用者的预期需要也就无法得到相应地满足。正如许建忠所言:“简洁、达意、交代清楚企业的基本内涵应是翻译此类资料的基准”。在具体的翻译中, 首先要准确把握词汇含义, 消除用词累赘或不当的现象。其次要避免Chinglish现象, 即生搬英语单词来对应汉语词语。这两个现象在我国很多工业企业的网站和宣传手册中很普遍。本文认为, 原因在于译者对词汇内涵的把握不够准确, 没有选择意思最贴切的英文词汇去表达, 而只能使用两个或多个笼统的词汇进行描述, 或者是两个或用多个相同含义的修饰词来修饰主题词, 显得哗众取宠。这样一来便使语句的冗余信息过多, 语言的经济价值得不到发挥。例如:“建精品基地、创世界品牌, 是鞍钢发展目标的基本定位。鞍钢作为中国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和世界知名企业, 坚持把生产质量上乘、品质优异的产品作为对客户的庄严承诺。鞍钢将依托自有矿山资源优势、技术研发优势、企业管理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等综合竞争优势, 建设世界级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和成套装备技术输出基地, 在世界上创出中国钢铁企业响亮的民族品牌。”原译文为“To build the high-quality product base and create the world-famous brand is the basic orientation of Ansteel development goal.As a State-owned super large-sized steel group corporation and a world-famous enterprise, Ansteel manufactures high-quality products and regards it as a solemn commitment to the customer.Ansteel will take comprehensiv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own mine resource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human resources to build a world-class production base for high-quality products and an export base of complet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nd create a nation brand for the Chinese steel enterprises, enjoying a high prestige in the world.” (http://en.ansteelgroup.com/qywh/hxwh/) 译文中, 定冠词“the”用的就不合适, 而应由“a”取代, 因为毕竟待实现的目标还未实现;“build和create”就有些重复, 虽然原文中用了两个汉字“创”和“建”, 但是在英语中, 完全可以用一个词来代替, 我们只用一个即可, 这样会显得文字紧凑有力;“orientation”和“goal”重复, 两个词都有目标的意思, 该句的翻译明显是中式英语;“Ansteel manufactures high-quality products and regards it as a solemn commitment to the customer.”中, “it”一词指代含糊, 时态的选择也没有突出显示“坚持”这一感情色彩强烈的词;“the customer”是太低级的语法错误;“Ansteel will take comprehensiv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own mine resources”中, “own”作为形容词, 表示“自己的”是不能单独使用的, 要有物主代词和它同时使用;原译文中“base”后边出现了“for”和“of”, 前后不一致, 正确的应该用“of”;民族品牌“nation brand”应改为“national brand”“enjoying a high prestige in the world”很冗长啰嗦的表达方式, 可以用一个形容词来代替, 已达到简洁的效果。修改后的参考译文“To build a base of high-quality products and a world-famous brand is the basic orientation of Ansteel.As a stateowned super large steel group corporation and a world-famous enterprise, Ansteel has been regarding the manufacture of highquality products as the solemn commitment to customers.Anstee will take its own comprehensiv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mine resources,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nterprise management and human resources to build a world-class base of high-quality products, an export base of complete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and a world renowned national brand for the Chinesesteel enterprises.”

3 结语

我们在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的英译过程中, 以语言的经济价值为基础, 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 两种文化当中的思维方式差异和译文接受者的感受, 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最合理的句子结构, 用最精炼的语言介绍企业, 才能有效地推广企业。

参考文献

[1]鲁宾斯坦.经济学与语言[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2]袁俏玲.论索绪尔语言观中的经济学思想[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

[3]任荣.从语言的经济价值角度谈英文商标词的设计原则[J].外语教学, 2002.

[4]夏贵清.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4.

[5]许建忠.工商企业翻译实务[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2.

现代语言学串讲资料 篇8

近十几年来,为了适应上级教学评估的需要,一些系级单位的教学档案资料从内容的广泛性、专业的针对性、管理的规范性上讲,都有了迅速的提高,但是,在用便捷的电子教学档案和查询功能为师生服务方面还有不少工作有待进一步改进。有的系级教学档案资料主要是给上面看的,而不是用来供师生查询和方便教学的。据统计,高校档案案卷平均利用率仅为20%。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充分认清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充分认清现代电子教学档案资料在促进整个教学工作中有着比传统纸质档案资料更多的优越性。电子档案资料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应运而生的新事物,由于它具有成本低、信息容量大、检索快捷、传输方便、管理省事等传统档案资料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它一产生便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教学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逐步向电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和网络查询服务将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目前,电脑硬盘的存储量早已突破1024G。一台硬盘为320G的普通电脑就可以存储200多亿文字,相当于十几万册图书的存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尤其是信息压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子介质的存储密度还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继续增加,这使得任何一个系用一台普通电脑就可以把下属各教研室、实验室等单位的教学档案资料全部存入。电子档案资料的建档成本和管理成本都比传统纸质档案资料低廉,再装上档案资料检索和搜索软件。查询教学档案资料就成为一件十分简便的事情,其查询效率会比传统方法大幅提高,这就为系级教学档案资料建设和管理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因此,系级教学档案资料建设在创建传统纸质档案资料的同时,一定要优先发展电子档案资料。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数学免费下一篇:韩国留学常见问题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