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综合实验报告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图像处理综合实验报告(精选7篇)

图像处理综合实验报告 篇1

班级:

姓名:周琪

小组成员:组长:王伟华TEL :***日期:

测定混凝剂

FeSO4处理水产废水最佳pH

一:摘要水产废水含有大量的胶体和微小的悬浮物,本次实验通过混凝剂硫

酸亚铁处理这些物质,利用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卷捕作用,可以达到澄清水质的效果。

关键字:水产废水、混凝剂、硫酸亚铁

二:前言

混凝剂硫酸亚铁投入在偏碱性的污水中将发生水解反应,产生亚铁离

子和氢离子。若水中的碱度不够,将会抑制亚铁离子的水解,造成污水处理的效果不明显。若水中的碱度适宜,产生的亚铁离子将会减弱胶体的总电势,在布朗运动作用下,胶体将会发生凝聚作用而沉淀。另一方面在水解产生的氢氧化亚铁的吸附架桥作用下,微小的悬浮颗粒物将得到去除。通过氢氧化钠和盐酸的调节,将第一批六组水样pH分别调至7.5,8.0,8.5,9.0,9.5,10.0,10.5,后加入相同剂量的混凝剂,经过混合和反应之后。第二批视第一批的效果,若效果好不用做,效果差则做第二批实验。以前后变化的浊度为纵坐标,pH为横坐标画图,求出最佳pH值。文献资料:水产废水的危害:a.水产废水流入河流、湖泊等会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

b.水产废水的浊度高,流入水体中会影响自然水体的澄清度,间接的影响水体中的藻类的光合作用,降低水体含氧量。

c.水产废水的化学需氧量高,流入自然水体中在特定条件下会降低自然水体的含氧量,释放有害气体,危及水体中的生物生存。

三 实验仪器及药品

1)实验仪器:

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一台、250ml烧杯六个、洗耳球一个、玻璃棒一根、100ml量筒、胶头滴管、浊度仪、pH计、温度计、小烧杯两个。2)药品及配制方法:

200ml 0.1mol/l的盐酸,移液管准确移取1.71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加蒸馏水配成200ml。

200ml 0.1mol/l的氢氧化钠,用天平准确称取0.8g的氢氧化钠,加蒸馏水水配成200ml。

35mg/l的硫酸亚铁,用天平准确称取7mg的硫酸亚铁,加蒸馏水200ml溶解配成溶液。

0.05M邻苯二甲酸氢钾、0.025M磷酸二氢钾、0.025M磷酸氢二钠、0.01M十水硼酸钠、蒸馏水。

四 实验方案:1)采取水样及运输

a.所需设备:自制采水器,1.5L矿泉水瓶2个,500ml矿泉水瓶1个。b.采样点布设:在水产养殖区的进水区、岸边区、浅水区、出水区的水面下0.5米处设置各一个采样点。

c.采取方法:在每个采样点用采水器采取水面下0.5米处的水质500ml,混合装入矿泉水瓶。

d.运输:由采水人员步行带回实验室。

2)设计说明:由于实验是确定混凝剂硫酸亚铁处理水产废水的最佳pH值,为单因素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变量为pH,不变量为混凝剂的投加量、及有

关水质的因素。查资料可知硫酸亚铁的适合pH值在8.1至10之间。在其之间取六个实验点分别为7.5,8.0,9.0,9.5,10,10.5.通过实验,测定实验前后水样的浊度变化,以水样的pH为横坐标,浊度变化量为纵坐标,画出相关曲线,确定最佳值。3)实验步骤

A.取200ml水样于250ml的烧杯中,投加1ml的硫酸亚铁,往后每增加1ml的量,直至出现絮状物。记下已投加的量。接下来的实验最佳投加量以其的1.5倍进行投加。

a.向六个1000ml的烧杯中加入250ml的水样,用浊度仪分别测其浊度,用温度计分别测其温度,用pH计、盐酸、氢氧化钠分别准确调至7.0,8.2,8.5,8.8,9.5,10,计入数据。

b.同时向六个烧杯中加入混凝剂硫酸亚铁,同时快速200r/min搅拌30秒,中速130r/min搅拌5分钟,慢速70r/min搅拌10分钟。

C.搅拌结束后静置15分钟,后用注射器取其上层清液130ml,用于测其浊度。

d.以每号烧杯中的溶液变化的浊度为纵坐标,其pH值为横坐标,画图。找出最佳pH值。

e.观察图表,最佳值是否合适,若不合适,则在次佳值周围取六个实验点,调至pH值,其他测试步骤同上。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a.试验前

b.实验过程中

c.实验分析:在探索阶段,配制的硫酸亚铁的浓度为10g/l,实验的最小投加量为4ml,最佳投加量为6ml.向调至的pH的水样中加入相同量的混凝剂后,发现pH大于11的水样呈黄棕色,具体原因是由于水样的碱性太强,加上水样中的氧将亚铁离子氧化成铁离子,其溶液的颜色是黄棕色。不同的pH的混凝剂的处理效果是不一样的,含有的碱度不一样,亚铁离子的水解程度不一样,导致处理效果不同,具体体现在水浊度相异。本次试验的最佳pH为11.4。

六 实验结论:

(1)通过实验可得最佳pH值为11.4。

(2)用混凝剂硫酸亚铁10g/l处理学院旁的水产废水的最小投加量为4ml.最佳投加量为6ml。七 参考文献

(1)伊奇德、王利平、王琼,环境工程实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R.A.科比特主编,环境工程标准手册,科学出版社;

(3)崔玉川、刘振江、张绍怡等编,城市污水厂处理设施设计计算,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八 实验小结

本次设计性实验仍然是6人小组的团队实验,有了前面设计性实验的经验,此次实验过程比较顺利,中间也没有出现过多的或是大的失误。实验前我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并整理需要的材料设计实验方案,随后编写了正式的实验方案。通过老师的批准后我们计划星期四上午做实验。

图像处理综合实验报告 篇2

按照环境工程本科教学计划的要求,环境工程都应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在验证实验基础上开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不同学校的水处理实验设备、仪器等实验条件不一,开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法等各不相同[1,2,3,4,5,6]。为此,本文就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现有的实验条件,提出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1 实验目的和实验条件

1.1 实验目的

水处理综合设计性实验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大四上学期开设的实验课程。我校购置了一系列的实验室水处理设备,并自制了一些小型实验装置。有针对性地选择4种典型废水(实际废水或模拟废水),由指导教师提出水处理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验指导书,学生通过参阅相关文献,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自主设计废水处理实验方案,通过调节废水的水质水量和工艺运行参数,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和处理效果。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实验项目测定,以及对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高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1)通过实验设计和工艺选择,熟悉和掌握各种处理单元工艺特点,适用场合,处理何种污染物,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为将来进行水处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通过设备制作、安装调试、水质指标的分析监测,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3)通过操作运行和工艺参数调节,掌握典型工艺的方法原理、运行规律、工艺特点。

(4)通过实验过程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数据分析处理,掌握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影响的内在规律性。

1.2 实验条件

我校环境工程实验室为水处理综合设计性实验购置了一批成套,学校还专门开设了一门环保设备开发与制备实践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使用有机玻璃和塑料的板材和管材,制作一批用于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水处理装置。现有实验室水处理单元操作设备有:厌氧折流板式反应器、UASB、SBR、生物接触氧化池、离子交换装置、气浮池、电解池、竖流沉淀池、斜流沉淀池、活性炭吸附柱、超滤反渗透装置、电渗析装置、化学反应池、砂滤池、混凝反应池、臭氧发生器等。

2 实验项目与实验内容

2.1 实验项目

水处理工艺的一般流程为:去除漂浮大颗粒→去除易沉淀悬浮物质→去除不易沉淀悬浮物质→去除胶体物质→去除分子态、离子态物质,综合性实验的工艺流程选择应遵循这一原则。水处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和物化法,其中,生物法因药剂费用低,处理能力高,在工程实际中采用较多,其工艺条件也相对复杂,实验项目较多;物化法多用于水的深度处理。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应兼顾到各种处理方法,并有所侧重。根据实验室的现有条件,选择以下四个水处理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①啤酒废水处理,②印染废水处理,③造纸废水处理,④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这四种废水处理工艺都可以生物法为主,并与其他处理方法相联合,工艺选择有较大的灵活性。

2.2 实验内容和要求

(1)啤酒废水处理综合设计性实验。

啤酒废水为生化性好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工艺采用厌氧和好氧组合工艺。厌氧生物处理可选择UASB、厌氧折流板式反应器等,好氧生物处理可选择SBR、普通活性污泥法等处理单元。

(2)印染废水处理综合设计性实验。

印染废水具有有机物含量高、悬浮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处理工艺多为厌氧和好氧组合工艺。可通过水解酸化或微电解法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处理单元可选择厌氧折流板式反应器、微电解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视悬浮物的含量,混凝沉淀可作为前处理也可作为后处理。为提高处理效果,还可考虑选择活性炭吸附作为深度处理。

(3)造纸废水处理综合设计性实验。

造纸中段废水中纤维质含量高、色度高,属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采用处理工艺多为厌氧和好氧组合工艺。废水中的细纤维可选择气浮法和混凝沉淀,相比之下,气浮法更适合;通过水解酸化或微电解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好氧生物处理可选择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法。也可辅以化学法处理,如化学氧化法、电化学-凝聚法等。

(4)生活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综合设计性实验。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有很多成熟的工程实例,学生可以参考工程实例进行实验设计,也可以结合目前推广的新农村示范建设,实验设计为城镇或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当设计为农村污水处理时,应考虑无动力的水处理方法,因此可选择厌氧生物滤池、好氧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作为处理单元。若考虑到中水回用处理,可选择生物接触氧化法、混凝沉淀、接触消毒等处理单元。

实验设计思路:根据废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程度,进行综合论证,确定处理工艺,然后进行各处理单元的物料衡算和处理效率计算,再由各处理单元所要求的污染物去除率确定工艺运行参数。由于实验处理装置已确定,工艺运行参数可通过改变原水的水量和水质来条件来调整。通过调节运行参数,获得最佳的处理效果,并从中得出水处理的规律性认识。

实验测定项目:进出水CODCr、BOD5、SS;DO;水质营养和环境条件(N、P、pH值);生物相观察;SV、MLSS、MLVSS、SVI;污泥负荷;污泥回流比;活性污泥动力学参数;药剂最佳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等。

2.3 实验前期准备

(1)污泥接种与驯化培养。

性能良好的厌氧污泥和活性污泥是生物处理法成功的关键,因此,在综合实验开始前一个月,需进行厌氧污泥和好氧污泥的接种和驯化培养。由老师指导,学生从污水处理厂取回污泥和污水,进行驯化培养。污泥的活性由生物相观察和污泥沉降性能来确定。

(2)实验装置的准备。

各实验装置、软性填料、蠕动泵或隔膜泵、连接管等的检修;用于小型装置制作的原材料准备;了解实验装置的尺寸、工艺特点、处理水量及处理效果。

(3)实验仪器和药剂的准备。

分析仪器、实验化学药剂、补充的营养源等的准备。

3 实验指导和管理

3.1 实验指导

尽管学生是实验的主体,但指导教师仍起着主导作用,因为学生不论从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实验技能、研究和创新能力等还处于提高阶段,而且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很大差别。要使绝大多数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和提高,必须由指导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正确引导:一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设计,以及实验装置的安装和调试;二是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指导学生学会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实验的指导过程如下:

(1)指导教师提出实验指导书,让学生了解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实验项目、内容和目的,设计原则,实验设计思路;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实验方法和测定方法。

(2)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废水的水质特点、处理程度和实验室条件,拟订实验方案,提出理论依据,由指导老师审定。

(3)学生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方法和测定项目,掌握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实验药剂配制和实验仪器使用等,整理成文,由指导老师审定。

(4)实验操作。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进行实验装置的安装和调试,进行水处理实验,测定各项水质指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5)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水处理效果受工艺参数,药剂投加量、水力停留时间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处理和讨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从而加深对处理工艺原理、工艺参数和运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3.2 实验管理

每个实验项目分别由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提出实验要求,安排实验进度,一周做完,4个实验轮流4周。每个实验由6~8名学生共同完成,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分工和合作,每个学生都应熟悉和掌握整个实验的方法原理和实验操作。指派一名组长,负责实验的组织和协调,以及向老师及时汇报实验情况。指导老师定期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和不合理的实验安排,并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们一起进行分析和讨论,提示学生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思维。指导老师还应强调学生注意实验室操作安全,规范实验室秩序,保持实验室整洁,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4 效果评价

(1)实验成果的提交。每个学生以word文档纸质版,提交一份内容有所侧重的论文式的实验报告,要求语言精练明了、条理清晰、实验结果采用图表形式,并作一定的理论分析。指导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对各组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认真交流与讨论,总结实验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方法。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介绍一些excel数据处理、origin绘图和曲线拟合、word文档编辑等方面的知识,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2)成绩评定。学生综合性实验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实验报告占60%,平时实验态度占30%,考勤10%。

(3)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可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巩固专业知识,使知识系统化,同时也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这种开放式的实验教学还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组织和管理能力,养成严谨治学态度。

参考文献

[1]王文强.水处理实验教学中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04):29-30.

[2]方战强,邱心泓.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广州化工,2009(04):193-194.

[3]殷旭东.“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及实验教学环节探讨[J].广州化工,2012(13):195-196.

[4]张莉,毕亚凡,余训民,等.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实验—设计”一体化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的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08(04):99-101,105.

[5]潘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0,27(6):52-53,94.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实验报告 篇3

关键词:等离子体种子处理;发展概况;试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S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3-0102-1

1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发展概况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借鉴航天育种中宇宙等离子体射线对种子影响的物理原理而得名。使用该技术可激发种子的潜能、提高种子的健壮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明显提高,可使作物增产10-30%。为了加快同江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先进实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同江市乐业农机分站于2010年2月份引进了一台大连博事等离子体有限公司生产的等离子种子处理机,在同江市首次试验使用。

2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的优点

作为一项新技术,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在很多方面能够有效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

能够增强种子的发芽势和出芽率。特别对芽势弱、发芽率低的作物品种,陈种子以及对发芽率要求高的作物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能够促进种子在发芽后出苗整齐,苗期提早;能够提高种子在萌发期、生长期的生命力,增强植株的耐旱、抗低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处理后种子一般不粉种、不缓苗,抗灾性较强;能够有效促进植株的生长发育。实践证明,处理后作物根系繁育增多,叶片肥厚、叶色浓绿,苗高、茎粗、长势均有增加。处理后水稻的根系发达,分蘖提前且数量增加。处理后大豆根瘤菌的活性增加,植株生长发育加快;通过处理后作物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可促进作物提前成熟、提前上市,增加经济效益。处理后作物的果实成熟期提前3d以上,商品价值有所增加;能够改善果实的品质,提高产品的商品价值。实践证明,处理后的水稻成熟度好,加工成大米后品质增加。瓜果果实外形美观度增加,香瓜含糖量增加,口感好,进技校效益有所增加;等离子体技术对农作物具有明顯的增产增收作用。

等离子体机种子处理技术既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增产等作用明显的高新技术,又是一项容易推广普及的实用技术,对农业增产增收的作用相当明显,特别是投入产出比高于当前推广应用的农业技术,得到了广大农业工作者的认可,深受广大农民的青睐,市场前景是较为广阔。

3 试验基本情况

3.1 种子处理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试验地块,大豆种植集中地,三村镇农民王洪林家承包地,地块肥力中等,连续近10年重迎茬种植大豆。2010年5月18日种子经真空处理机连续处理两遍。

3.2 播种要求

播种采用大型农机旋耕整地,小四轮施肥播种镇压一次完成的方法进行。播种日期在5月30日。

3.3 试验方法

实验分两组进行:第一组采用真空种子处理机处理的种子,第二组对照为采用大连瑞泽35%多福克大豆种衣剂拌种,药种比例为1:70;

3.4 化肥用量

公顷施肥量350kg,氮磷钾比例为1:2:1.5,另加40kg含量3%的甲拌磷颗粒剂,两个地块同等量施肥。

4 田间管理整

个大豆生长期中耕3遍,每公顷叶面喷施1次广西北海喷施宝公司生产的瓶装“农都乐”250毫升两瓶。除草剂采用大豆出苗后叶面药剂除草,药剂为:精喹禾灵+氟磺胺草醚+广灭灵,分2次喷施,全部消灭田间杂草,未进行人工除草。

5 试验成果

5.1 产量和效益情况进行全程观测统计

5.2 苗期长势

6月份下旬,对试验地实地检查发现,采用等离子真空处理的大豆幼苗比对照明显发苗快,根须长叶色嫩绿,叶片大。7月15日大豆苗长势旺盛,豆苗已达1尺多高,试验大豆比对照大豆株高高10公分左右,两种对照差距明显。

5.3 收获情况

大豆长势好,秸秆粗壮、豆荚长粒多。收获时间在9月29日,试验地块和对照田同时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械收获。

6 效益分析

6.1 增产增收

使用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地块平均公顷增加产量190kg(增产8%),按同江市粮食基础收购价格政策每公斤3.8元计算,每公顷可以增加收入722.00元,按同江市种植大豆播种面积6万hm2计算,可增加产量近1140万kg左右,增加收入4332万元。

6.2 节约成本

实施等离子体处理种子不在使用种衣剂拌种,每公顷节约成本30.00元,全市6万hm2大豆可节约投入180万元。

6.3 使用安全

种衣剂含有毒物质,保管或操作不当会造成人员和动物中毒。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不仅可以使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主栽作物增加产量,同时在蔬菜、瓜果方面试验效果也非常明显。从实验结果上看,此项技术的特点:一是作物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表现为作物根系发达、苗齐苗壮;二是耐旱、耐低温、抗病虫害能力强;三是具有早熟和增产趋势,推广前景广阔。

分组交换网络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篇4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互联。

2.在大型复杂网络里熟练使用Vlan的划分、路由的配置。

二.实验原理

1.路由器与二层交换机互联的配置方法。

连接如图,ROUTE的F1/0与SWITCH的F0/0相连,SWITCH的F0/1,F0/2,F0/3分别与

PC1,PC2,PC

3相连接,PC

1分到VLAN10,PC2,PC3分到VLAN20。

2.路由器的配置

二层交换机的Trunk端口与路由器子接口配合,一个路由器物理接口内的每个子接口对应交换机的一个VLAN,通过路由器内部子接口之间第三层包的相互转发,实现VLAN之间的第三层互通,是此类组网的目的。

这是因为二层交换机没有路由功能,无法实现多个VLAN之间的第三层互通。

3.配置说明

在此类组网中,路由器以太网子接口在一个VLAN中充当网关的作用。

在配置时,其IP地址的子网地址一定要正确,属于同一个VLAN的交换机各端口上的PC机的默认网关应该设置为该子接口的IP地址。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10 注意的地方,在子接口先要先描术DOT1Q,再配IP地址,DOT1Q后面的数字是VLAN的号码,根据交换机的配置不同有所不同。

4.子接口的定义

所谓子接口,就是在一个物理接口上配置出来的多个逻辑上的虚接口。

这些虚接口共用物理接口的物理层参数,又可以分别配置各自的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参数。

因为这样的多个虚接口可以对应一个物理接口,故常被称为“子接口”。

Router(config)#int f0/0.1

Interface ethernet interface-number.subinterface-number Undo Interface ethernet interface-number.subinterface-number 其中,interface-number为接口编号,包括槽号、卡号、端口号。

subinterface-number为子接口编号,取值范围为0~4096。在实际使用中,一个父接口可创建的子接口数目最大为256。代码:

Router>enable

//系统模式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int f0/0

//端口模式

Router(config-if)#no shut

Router(config)#EX

Router(config)#int f0/0.1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10

//绑定Vlan10

Router(config-subif)#ip

add 192.168.1.254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exit

Router(config)#int f0/0.2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20

//绑定Vlan20

Router(config-subif)#ip

add 192.168.2.254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exit

Router#copy

run star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保存配置的简写

5.交换机的配置

Switch>enable

Switch#vlan database Switch(vlan)#vlan10 Switch(vlan)#vlan20 Switch(vlan)#exit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intf0/0

Switch(config-if)#switch portmode trunk

//把接口设成trunk模式, Switch(config)#intf0/1

Switch(config-if)#switch

port access

vlan10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f0/2

Switch(config-if)#switch port

access

vlan20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f0/3

Switch(config-if)#switch

port

access

vlan20 Switch(config-if)#exit

6.PC机的配置 ◆PC1:IP地址:192.168.1.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1.254 ◆PC2:IP地址:192.168.2.1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2.254 ◆PC3:IP地址:192.168.2.2

子网掩码:255.255.255.0

默认网关:192.168.2.254

实际的配置中路由器子接口要根据要求配置。Vlan的划分也要根据网络中节点的数量以及功能的划分设置。

三.实验要求

通过单臂路由的方法,让网络中节点互通。

1.规划子网地址分配表;

2.设计实验拓朴;

3.设计实验内容与步骤;

4.完成实验步骤与测试;

四.实验数据

1、路由器实现单臂路由的拓扑结构图:

连接如图,ROUTE0的F0/0与SWITCH0的F0/1相连,SWITCH的F0/2,F0/3分别与PC0,PC1相连接; ROUTE2的F0/1与SWITCH0的F0/1相连,SWITCH的F0/2,F0/3分别与PC2,PC3相连接。PC0分到VLAN41,PC1分到VLAN42,PC2分到VLAN43,PC4分到VLAN44。

2、配置router0:

Router>enable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int f 0/0

Router(config-if)#no shut Router(configure-if)#ex Router(config)#int f 0/0.1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41

//绑定Vlan41 Router(config-subif)#ip add 192.168.41.254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exit Router(config)#int f 0/0.2

Router(config-subif)#encapsulation dot1q 42

//绑定Vlan42 Router(config-subif)#ip add 192.168.42.254 255.255.255.0 Router(config-subif)#exit Router(config)#exit Router#copy run star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保存配置的简写

3、配置router2,同理可得:

f0/1.1 ip 192.168.43.254

f0/1.2 ip 192.168.44.254

4、配置switch:

Switch>enable

Switch#vlan database

Switch(vlan)#vlan10

Switch(vlan)#vlan20

Switch(vlan)#exit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Switch(config)#intf0/1 Switch(config-if)#switch portmode trunk //把接口设成trunk模式, Switch(config)#intf0/2 Switch(config-if)#switch port access

vlan41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intf0/3

Switch(config-if)#switch port access

vlan42

Switch(config-if)#exit

5、设置PC:

PC0:192.168.41.1网关192.168.41.254 PC1:192.168.42.1网关192.168.42.254 PC2:192.168.43.1网关192.168.43.254 PC3:192.168.44.1网关192.168.44.254

6、设置router:

Router0:f 0/1 ip 192.168.45.1 Router1:f 0/0 ip 192.168.45.2 Router1:f 0/1 ip 192.168.46.1 Router2:f 0/0 ip 192.168.46.2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 篇5

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本次活动的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相活动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中学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这次活动的末期是整理材料,书写实践报告,这一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42组仅选出24组参加汇报。

活动中我们又聘请了孙茂霞、丁庆波、马玉平、刘敏、孙宗渊、李鹏、贾清松、范雪、尚云芳、孟小微、10位教师做初评评委,此后,黄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三次检查。最后学校的成果汇报交流又聘请了范雪、王静、孟晓薇、丁庆波、马玉萍、贾青松为评委,李鹏、孙宗渊为记分员,同时还请到了宋玉洪、仁莹为这次活动全程照相。

本次活动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上学期一个学年就选出了29组参加汇报,本次我们学校两个学年选出24组进行汇报,很显然,我们对这次活动的要求提高了,汇报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汇报的能力也比以前更进步了。他们的成绩证明了“没有辛勤的一天,就没有最后的收获。

图像处理综合实验报告 篇6

数字图像处理,就是用数字计算机及其他有关数字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以达到预期的目的。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图像处理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已成为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化、信号处理等专业的重要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设计是在完成数字图像处理的相关理论的学习后,进行的综合性训练课程,其目的主要包括: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

2、增强学生应用VC++编写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程序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尝试将所学的内容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工科学生的就业能力。

三.设计内容: 1.打开图像: 主要代码:

static char szFilter[]=“BMP文件(*.bmp)|*.bmp||”;//定义过滤文件的类型

CString filename;

int ret=dlg.DoModal();//运行打开文件对方框

if(ret==IDOK)

{

filename=dlg.GetFileName();

//获取所选择图像的路径

m_dib.LoadFromFile(filename);

//加载图像

if(!m_dib.m_bLoaded)

//判断是否加载图像成功

{ AfxMessageBox(“图像打不开”);

} return;

CFileDialog dlg(TRUE,“bmp”,NULL, OFN_HIDEREADONLY|OFN_OVERWRITEPROMPT,szFilter);//定义文件对话框对

效果图:

2.水平镜像:把图像的第一列和最后一列调转,第二列和倒数第二列换过来,以此类推下去,直到第nw/2为止。代码: int temp,i,j;

for(j=0;j

for(i=0;i

{

temp=m_dib.m_pdata[j*nw+i];

m_dib.m_pdata[j*nw+i]=m_dib.m_pdata[nw-i-1+j*nw];

m_dib.m_pdata[nw-i-1+j*nw]=temp;

} 效果图:

3.素描风格:先把灰度值与右下的作对比,如果差值大于一个值则说明这是轮廓,先把非轮廓的位置像素置为黑色,最后对所有像素进行底片化处理 代码: int temp,i,j;

for(j=0;j

for(i=0;i

{

temp=m_dib.m_pdata[j*nw+i]-m_dib.m_pdata[(j+1)*nw+i+1];

} if(temp<10)m_dib.m_pdata[j*nw+i]=0;

//黑色为0

for(j=0;j

for(i=0;i

{

int gray=m_dib.m_pdata[j*nw+i];

m_dib.m_pdata[j*nw+i]=255-gray;

}

图:

4图像雾化:在图像中引入一定的随机值,打乱图像中的像素值

代码:

int i,j,k,dat;

//i表示列,j表行

byte *ptemp=(byte *)new byte[nw*nh];

memset(ptemp,0,nw*nh);

for(j=0;j

for(i=0;i

{

k=rand()%8;//取任意的随机值

dat=j*nw+i+k;if(dat>=nw*nh)dat=nw*nh-1;ptemp[j*nw+i]=m_dib.m_pdata[dat];

} memcpy(m_dib.m_pdata,ptemp,nw*nh);效果图:

5.浮雕处理:通过勾画图象轮廓和降低周围像素色值,从而生成具有凹凸感的浮雕效果。其方法是生成一缓冲区,计算当前像素的左上角与右下角的像素值之差,再加上一个补值。将其存储到缓冲区。再将缓冲区的数据逐点替换到图像中并显示出来。代码:

int w=3,i,j;

//w为模板宽度

BYTE *p=new BYTE[nw*nh];

memcpy(p,m_dib.m_pdata,nw*nh);

for(j=w/2;j

for(i= w/2;i

{

p[j*nw+i]=m_dib.m_pdata[(j-1)*nw+i-1]*(1)+m_dib.m_pdata[(j+1)*nw+i+1]*(-1)+120;

}

memcpy(m_dib.m_pdata,p,nw*nh);

delete []p;效果图:

6.直方图均衡化 代码:

int n[256]={0},g[256]={0};//定义频数数组n,均衡化每个像素的灰度级的数组g

double f[256],t[256];//定义频率数组f,累加的频率数组t

int g_max=0,g_mim=255;

int i,j,k,z;

for(j=0;j

//统计灰度级的频数n for(i=0;i

z=m_dib.m_pdata[j*nw+i];

n[z]++;

}

for(k=0;k<=255;k++)

//统计每个灰度级出现的频率

f[k]=n[k]/(nw*nh*1.0);

//累计灰度级的频率

t[0]=f[0];for(k=1;k<=255;k++)

t[k]=t[k-1]+f[k];

for(j=0;j

for(i=0;i

g_max=w>g_max?w:g_max;//得到最大值

g_mim=w

}

for(k=0;k<=255;k++)

//利用公式求每个像素均衡化后的灰度级

g[k]=(int)((g_max-g_mim)*t[k]+g_mim+0.5);

for(j=0;j

//逐个替换

for(i=0;i

k=m_dib.m_pdata[j*nw+i];

m_dib.m_pdata[j*nw+i]=g[k];

}

for(j=0;j

//计算均衡化的直方图

{

//绘制原图像的直方图

for(i=0;i

{

BYTE temp=m_dib.m_pdata[j*nw+i];

m_hist[temp]++;} m_bHist=true;

CString str;int nh=m_dib.GetDIBHeight();int i;// 画坐标轴

// 绘制坐标轴

pDC->MoveTo(410,nh+20);//(410,nh+20)是直方图的左上角坐标

// 垂直轴

pDC->LineTo(410,nh+200);//(410,nh+200)是直方图的左下角坐标

// 水平轴

pDC->LineTo(710,nh+200);//(710,nh+200)是直方图的右下角坐标

// 写X轴刻度值

str.Format(“0”);pDC->TextOut(410, nh+200+10, str);str.Format(“50”);pDC->TextOut(460, nh+200+10, str);str.Format(“100”);pDC->TextOut(510, nh+200+10, str);str.Format(“150”);pDC->TextOut(560, nh+200+10, str);str.Format(“200”);pDC->TextOut(610, nh+200+10, str);str.Format(“255”);pDC->TextOut(665, nh+200+10, str);// 绘制X轴刻度 for(i = 0;i < 256;i += 25){

if((i & 1)== 0){

} // 10的倍数

pDC->MoveTo(i + 10, nh+200-2);pDC->LineTo(i + 10, nh+200+2);

}

else {

} // 10的倍数

pDC->MoveTo(i + 10, nh+200-2);pDC->LineTo(i + 10, nh+200+2);} // 绘制X轴箭头

pDC->MoveTo(705,nh+200-5);pDC->LineTo(710,nh+200);pDC->LineTo(705,nh+200+5);// 绘制y轴箭头

pDC->MoveTo(410,nh+20);pDC->LineTo(405,nh+20+5);pDC->MoveTo(410,nh+20);pDC->LineTo(415,nh+20+5);int max=0;for(i=0;i<256;i++)if(m_yuan[i]>max){

} max=m_yuan[i];

for(i=0;i<256;i++)pDC->MoveTo(410+i,nh+200);pDC->LineTo(410+i,nh+200-(m_yuan[i]*160/max));} if(m_bHist==true)//绘画新的直方图 {

CString str;int nh=m_dib.GetDIBHeight();int i;// 画坐标轴 // 绘制坐标轴

pDC->MoveTo(10,nh+20);//(10,nh+20)是直方图的左上角坐标

// 垂直轴

pDC->LineTo(10,nh+200);//(10,nh+200)是直方图的左下角坐标

// 水平轴

pDC->LineTo(310,nh+200);//(310,nh+200)是直方图的右下角坐标

// 写X轴刻度值 str.Format(“0”);

pDC->TextOut(10, nh+200+10, str);str.Format(“50”);pDC->TextOut(60, nh+200+10, str);str.Format(“100”);pDC->TextOut(110, nh+200+10, str);str.Format(“150”);pDC->TextOut(160, nh+200+10, str);str.Format(“200”);pDC->TextOut(210, nh+200+10, str);str.Format(“255”);pDC->TextOut(265, nh+200+10, str);// 绘制X轴刻度 for(i = 0;i < 256;i += 25){

if((i & 1)== 0){ // 10的倍数

} else {

// 10的倍数

pDC->MoveTo(i + 10, nh+200-2);pDC->LineTo(i + 10, nh+200+2);pDC->MoveTo(i + 10, nh+200-2);pDC->LineTo(i + 10, nh+200+2);} } // 绘制X轴箭头

pDC->MoveTo(305,nh+200-5);pDC->LineTo(310,nh+200);pDC->LineTo(305,nh+200+5);// 绘制y轴箭头 pDC->MoveTo(10,nh+20);pDC->LineTo(5,nh+20+5);pDC->MoveTo(10,nh+20);pDC->LineTo(15,nh+20+5);int max=0;for(i=0;i<256;i++)if(m_hist[i]>max){ max=m_hist[i];

for(i=0;i<256;i++)pDC->MoveTo(10+i,nh+200);pDC->LineTo(10+i,nh+200-(m_hist[i]*160/max));

} } 效果图:

四.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数字图像处理的课程设计,对图片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理解了对图像处理的一些原理,在这个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自己去查阅资料,找资料,还需要理解所找到的资料,遇到问题独立去思考,或者去请教同学,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做事情一定要坚持,最后一定会有收获的。

五.参考文献:

《数字图像处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图像处理综合实验报告 篇7

一、健全机制, 搭建平台———项目组活动制度化

1. 建立项目工作机构。

学期伊始, 我校在通过评审, 成功申报为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改革”项目学校的基础上, 就着手组建了项目领导小组, 并按照活动要求构建了活动网络, 搭建活动平台。我们成立了由校长室、德育处、教导处、教科室共同组成的项目领导机构。校长室、教科室负责项目方案的策划、制订。学校还专门成立了以冯美虹副校长为组长, 沈利民、朱曙岚、吴淑英等10位老师为成员的“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专项工作小组, 明确了各条线、部门的项目工作内容, 构建了以分管校长主抓, 德育处、少先队、心理咨询室等条线构成的活动网络。

2. 制订修改项目实施方案。

围绕研究目标, 结合学校实际, 我们先后制订了《生本教育形态下小学生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方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方案》、《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实验项目方案》等实施方案, 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 几易其稿, 最后以“苏州市义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之《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方案》参加了4月1日市教育局举行的项目启动仪式暨专家首次指导活动的小组交流, 并得到了恽敏霞、吴举宏、董洪亮、陈玉琨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点评。专家指导组的加盟, 成为了我校项目研究的助推器, 让我们树立了信心, 增强了力量。之后, 我们按照专家意见再度认真修改、完善方案。

二、专家引领, 搭建框架———项目组研究活动有起色

5月27日, 我们报请市教育局基教处领导同意, 专门邀请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任董洪亮博士来校指导, 区教育局陆巧明副局长专程陪同。学校校长室全体成员、项目组全体成员及教科室、教技室主任参加了这次活动。董主任从“你认为当前评价出了什么问题?”、“你认为评价有什么需要或值得改进的地方?”这两个问题入手, 仔细听取了与会成员对项目的认识、思考和设想, 并逐个耐心点评。在相互对话交流的过程中, 大家逐步统一了认识, 明晰了研究的思路———“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

在此基础上, 我们还制订了黄桥实验小学评价改革的行动方案。先期以行动研究的方式积极开展评价项目的研究。主要内容有———

1. 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构建立体的指标框架。

改“学业水平”为主的一维评价为立体的多维评价。把《意见》中的五大板块、20项关键性指标细化、具体化为学生能做到的, 可分年段来考查、可评比的评价条目, 并把评价贯穿于日常教育过程中。

2. 以增量变化来构建动态的评价体系。

把重总结性评价转移到重过程性评价上来, 关注师生在学习、工作中的增量变化, 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 并以合理的形式在各层级平台上展示。让评价成为与过程相平行的有效手段, 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学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3. 以集体力量来发挥评价的诊断作用, 培养师生自我意识。

遵循平行教育原则, 引导师生在班级评价、群体评价中认识自己, 提高自己, 完善自己, 培养自我意识, 提高自我能力。

三、规范管理, 夯实流程———项目研究工作有成效

依托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这个平台, 我们从一开始就把本项目的研究工作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实施和管理。我们建立了项目研究的组织, 构建了项目研究的操作平台, 并成功申报了《生本教育形态下小学生评价机制实践研究》这一市级“十二五”课题。项目组先后活动4次。学校五年级全体学生还按照市局统一部署, 参与了上海市闵行区“绿色评价”改革项目的学业测试和问卷调查活动。此外, 我们还加强了项目管理, 营造良好的氛围。一是加强了项目信息报送工作。二是按照学校教科研工作规范开展好项目组活动。三是加强重点项目过程管理, 并做好相应的协调、跟踪、服务工作。

四、下阶段项目工作重点

董主任的来校指导, 为我校的项目推进开启了“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整体改革”的思路, 初步形成了我们黄桥实验小学评价改革的行动方案。下阶段, 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导下, 因地制宜地以评价为主题, 优化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工作有———

1. 改变校园环境。就是用新的教育主张来改变校园文化, 优化校园环境, 把自己的教育主张充分地表现出来。

2. 改进教育教学过程。就是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邮政竞聘演讲稿结尾下一篇:法制微电影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