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心得日记

2025-0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赛龙舟心得日记(精选9篇)

赛龙舟心得日记 篇1

今天秋高气爽,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赶到莫愁湖公园。那里正在举办一场“爱立信龙舟争霸赛”。我爸爸是“猛龙过江”队队员,并光荣地担任了舵手,我要为他加油助威!

在湖水荡漾的岸边,有穿着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和粉色------五颜六色的11只队伍。参赛队员们正在紧张地做好准备。小组赛开始了,只见爸爸戴着白手套,抓好船桨,坐在船尾有大将军压阵的气势啊!其他队员都摩拳擦掌、生龙活虎。四条龙舟随着有节奏的锣鼓声,像四条飞鱼飞速地向前游去,每条船上的队员都齐心协力,用劲地划,我用响亮的声音喊道:“绿队,加油!”快到终点时,原来遥遥领先的“猛龙过江”绿队被红队迅速超过,他们第一个越过红旗的位置。过了几分钟,裁判竟然宣布了:由于红队离终点前舵手划桨犯规,改判绿队为小组第一名。”我欢呼雀跃,讲解员开玩笑说:“红队得瑟下,骄傲了。”引得我们哈哈大笑。

三轮小组赛结束了,爸爸的绿队进入了决赛,最后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可以参加明年的“喜来登龙舟大赛”,真是让人太激动了。爸爸汗流浃背地下了龙舟,我递上一瓶冰凉的矿泉水,他非常开心,我给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

10 赛龙舟 评课 篇2

实验小学 沈娜

《赛龙舟》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7课的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端午节这天,某地赛龙舟的热烈场面和赛龙舟体现的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和力争上游的精神。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针对三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特对这节课做教学片断设计。下面我就“教材处理”这个主视点来谈谈我对这堂课的感受。

1、注重亲身情感体验,培养语文素养。

在新课程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我们认为应指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促进两个世界的交汇。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促进理解,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联想,生成创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生活的亲身经历去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改变过去的那种片面的分析。

脱离儿童生活世界的间接经验知识传授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因此,我们在本教学设计中力求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与感悟达到理解文章内容的目的。让学生以联想的方式进入情境,从而体会语言的美,感受作者的情。如:作者笔下的龙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只有感其情,体其境,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2、寻找恰当的训练点,进行朗读训练。

赛龙舟教学反思 篇3

《赛龙舟》教学设计

朗林二小 靳淑霞

教材分析: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本课写的就是在端午节这天,某地赛龙舟的热烈场面和赛龙舟体现的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和力争上游的精神。

设计理念:

创设学习情境,营造阅读氛围。重视学生个性化得阅读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赛龙舟的紧张气氛,体会积极向上、公平竞争的精神。

学情分析:

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喜欢看表演。栩栩如生的形象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表演中精彩的场面与学生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体会积极向上、公平竞争的精神。教学时,针对学生爱看表演的特点,利用插图、视频,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感受赛龙舟的紧张气氛,体会积极向上、公平竞争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是如何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积累、丰富语言。教学方法:情境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 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粽子吗?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民间还有哪些习俗吗?

2、师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端午节由来和习俗的资料。(课件出示)

3、揭示课题,释题。

二、初读感悟 理清思路

1、自由读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同桌练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指名读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4、评价读书情况,课文会读了,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5、通过概括,我们摸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这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精读感悟 体会写法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们听明白了吗?第一自然段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2、说一说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指名读描写龙舟样子和船手的句子。(出示)

4、指导朗读。

5、总结写作方法。

6、模仿表演。

7、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比赛进行得怎么样?画出描写赛龙舟场面的句子。哪些词能突出比赛的激烈?能用一个词概括观众的状态吗?

8、品读描写龙舟比赛和观众心情的句子。

9、指导朗读。

10、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因为什么难忘?

四、整体回顾 感悟升华

作者的精彩描写也让我们难忘,下面就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遍课文。

五、总结作业:

1、这篇课文不仅向我们展现了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更体现了一种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就让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做一个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人!

2、把拔河比赛的场面模仿本节课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板书设计: 龙舟 威武

船手 整齐公平竞争

赛龙舟比赛 激烈积极向上 观众 激动

《赛龙舟》说课稿

朗林二小 靳淑霞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赛龙舟》。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赛龙舟 》是第四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讲述了端午节这天下午,人们在河提上赛龙舟到来、龙舟出现、龙舟竞赛的经过和赛龙舟的意义,体现了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和力争上游的精神。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是如何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积累、丰富语言。

二、说教法与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三、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互助学文、品文升华、拓展应用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一)唤醒旧知,导入新课

在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旧知引入新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粽子?”接着把重点引向端午节,我这样引导:“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端午节,它可是我们中华民族比较典型的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内容,结合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搜集的端午节习俗一定是五花八门的,此时,我再把目标锁定—赛龙舟。我继续引导:“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逐渐形成的,在我国南方每逢端午节时,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赛龙舟。(板书课题:赛龙舟)现在我们就走进那场热闹的“龙舟比赛”吧!”进而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赛龙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接下来进入初读课文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里,我有层次有目的地设计了“四读”。一读,是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要求同桌互读、相互纠正读音、语气,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并圈画出本课生字。三读,即指名接力读,要读得流利,注意语气,标出自然段。四读,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篇二:赛龙舟教学反思

赛龙舟教学反思 篇一:赛龙舟>教学反思

一、联系生活,激发读书兴趣

上课伊始,师生共同交流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我们的家乡>端午节的时候有哪些风俗习惯以及端午节的由来?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也比较投入,畅所欲言,从而形成了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为以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多次朗读,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两个步骤,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指名分段读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学生反馈是,引导学生弄懂课文就是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接着出示学习提示,通过读、想、说三个步骤,让学生围绕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这热闹场面的问题,先读文后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彼此的看法,接下来进行汇报。汇报中师生共同总结,课文是从龙舟的样子、船手、比赛情况、围观者几个方面多角度的再现了当时的热闹场面。不仅发挥出了阅读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为学写场面描写打下了基础。

三、寻找恰当的训练点,进行朗读训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朱作仁教授说:“讲解是死的,如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小学阶段学生的内部语言尚未很好地发展起来,因此朗读就更显得重要。文章的字、词、句、段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不应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而应是他们通过揣摩、品味,自己感悟出来的。学生在参与活动中,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亲自体验过程,这样获得的经验,比被动地从老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因此,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认真地钻研了教材,把握了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在精读课文时我选取了这样三个训练点,描写龙舟样子的句子,还有描写比赛壮观以及比赛激烈场面的句子。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训练中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如在理解龙后样子的句子时,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说一说龙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说出龙舟是精美的,威武的。然后再读,教师适时进行范读。使学生感受到龙舟的精美和威武。朗读是感悟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学的基本任务。但读要选好时机,恰到好处。在学生生成情感的时候,带着感情去读更有利于进入境界。在读比赛激烈场面的句子时,学生怎么也找不到感觉,因为北方的孩子没有见过赛龙舟的场面,也就做不到由感而发,此时我适时的播放了一段比赛录象,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比赛现场,这时再引导学生读课文,体会文章语句的优美,语言的准确读出比赛的激烈,在我的启发下,学生的读法也各式各样,从而使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朗读也达到了最佳效果。

本课教学结束了,回想起来,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对学生全面关注不够。对课

堂上学生发言的生成点捕捉得不够及时,错失了一些深挖教材的好时机。

篇二:赛龙舟教学反思

《赛龙舟》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南方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它围绕着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写了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赛龙舟》一文的内容并不很难,但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并感受离他们生活很远的活动并非易事。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本堂课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落实了“读”的语言实践过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有自由读、指名读、引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性的开发学习资源,努力营造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因此,课伊始,我便激情导入,以一首童谣将学生引入端午节,让他们说说家乡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从而引出南方的习俗赛龙舟,引发学生浓厚的阅读欲望,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两个步骤,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的要求,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指名分段读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在学生反馈时,引导学生弄懂课文就是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并用“先——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概括课文的描写顺序。这样的教学不仅发挥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以读为本,培养朗读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因此,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

首先,围绕课后习题“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让学生小组内合作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从龙舟的样子、船手、比赛情况、围观者四个方面进行场面描写的,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为学写场面描写奠定基础。

然后,直入课文的重点,品词析句,寻找恰当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如:在理解龙舟样子的句子时,我首先指名学生读文,让学生说一说龙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说出龙舟是精美的,威武的。然后再让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练读,把龙舟的精美和威武展现出来?再指名读,此时我发现学生的朗读还是有些不到位,这时我适时的进行了朗读指导,让学生抓住重点词来读出龙舟的威武,最后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我们是龙的传人,也应有这样的气势,昂起头,我们一起读。”这样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文本,仿佛一艘威武的龙舟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读出了感情。在学习体会比赛激烈的场面时,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如:“忽而??忽而”,还有“咬”在此处的意思,学生换词练习,进而体会比赛的激烈。最后指导学生

抓住重点词语读出比赛的激烈。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充分的读,指名读,比赛读,最后创设现场情境读,很快就把学生带进了比赛中来,真正的感受到了比赛的激烈。通过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读,读出了层次,也是在这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熏陶。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时,我以“我能读得很威武”“我能读得很激烈”等方式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读得太棒了,够威武”等评价语来评价学生的朗读,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

本课的教学结束了,回想起来,有好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对学生全面关注不够。对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生成点捕捉得不够及时,错失了一些深挖教材的好时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加倍努力。

篇三:赛龙舟教学反思

《赛龙舟》一文短小精悍,作者用凝练的文字描写了龙舟竞赛热烈壮阔的场面。这是学生是第一次学习场面描写的文章,而且北方的孩子对赛龙舟这一活动没有任何感性认识,教学时如果不能引着学生在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学生也就表面热热闹闹而已,怎样才能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走进语言文字的深处,让那生动的竞赛场面立体、直观呢?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在教学预设时紧紧围绕目标,对文本进行了补白和再创造。

1、优美实用的教学语言

我认为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精彩巧妙的设计,而教学语言恰是这精彩之中的重要元素。本节课中,我力求每处语言都能简而精,同时又富有启发性。

2、创设情景,以读代讲

孩子学习喜欢生动形象,把枯燥的语言文字变成会跳动的音符,就需要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热情,创设情景的办法非常有效。本节课,我多出处巧妙不留痕迹的创设了情景。如在谈话导入部分中我简要介绍了端午节,调动了学生对端午节的喜爱,把赛龙舟这一活动置于这样一个有着厚重的历史渊源的节日背景之中,为后边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着民族精神的教育作了铺垫。在学生满腔热情时,老师就像赛场上的发令员一样,干脆利落的把学生带入了情境。“对,就是龙舟比赛!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亲临比赛现场,观看激动人心的龙舟比赛。”

又如品读第一段时,我这样引导学生:“在沿江路河堤上,你们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非常简单的一句话,却把学生当成小观众了。当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这一段后,我又这样评价:你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观看比赛的现场。你听你听,隐隐听到了远处一片锣鼓声,龙舟——龙舟——!小观众们,你们此时的心情如何,你们兴奋得在做什么?

这样的导语、评价、引读,这样的谈话把学生带入了情境,他已不再是局外人,师生都在龙舟赛场上,像这样的设计还有多处。回顾本课,正因为成功的创设了情景,巧妙的引读,适当的点拨讲解,才使学生和文本浑然相融。

3、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预设是课堂成功的保障,有好的预设才能有好的生成,才能使课堂教学灵动。

还有在学习结尾段时,体会龙舟竞赛的意义时,一个在班级学习很困难的学生举手了,我马上让他来回答。虽然他说得并不完整,但我却摸着他的头给予了肯定:在你身上就有龙舟竞赛奋勇向前、力争上游的精神。我想这个孩子一定得到了鼓励。

还有师生畅谈自己当观众加油助威的经历时,也闪烁着生成的光彩。

当然一节课40分钟,老师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可以说是紧张的脑力劳动,也会有许多的遗憾。如学生说龙舟过来时,会高兴的往江面上扔鞭炮时,我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鼓励,只是轻描淡写、无关痛痒的说:你把课文预习得很充分。现在想来,这个孩子的领悟能力多强,他把这篇文章融会贯通了。还有在学习完二、三段时,作者从四个方面描写了龙舟竞赛热闹壮阔的场面,我让学生完整的读一读这两段,用动情地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学生很有热情,读完后纷纷举手要读课文,而我当时考虑二、三段作为重点段,笔墨已很重了,于是急着往下走,忽视了学生们的感受。这也正是我与大师之间的差距,心中装得只是小目标,还没做到真正尊重学生

篇三:10 赛龙舟 教学设计与反思

《赛龙舟》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

沈娜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课《赛龙舟》 教材分析:

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本课写的就是在端午节这天中午,某地人们在河堤上盼龙舟到来、龙舟出现、龙舟竞赛的热烈场面和赛龙舟体现的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和力争上游的精神。

设计理念:

课文主要讲了端午节时赛龙舟时的热闹场面。教学时应该充分抓住这个主题线索,逐层深入地展开教学。通过品词析句、创境体会、朗读感悟等方式,体会文本的价值,启迪学生的思想情感。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主张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让学生多元的感悟课文内容。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通过自我建构、自我体验,自我表达。加强阅读与生活的联系。以文本为载体,拓展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精神。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用词的准确和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是如何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积累、丰富语言。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欢背诗吗?我这儿有一首诗,非常想背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

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谁来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2.请生说说家乡端午节时有哪些风俗习惯。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

2.指名分段读,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3.用先写-------然后写--------最后写-------这样的句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师小结:那就是先写了比赛前,然后写了比赛中,最后写了比赛后的感受。(板书:前 中 后)5.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哪个自然段写了比赛前,哪个自然段写了比赛中,哪个自然段又写了比赛后。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比赛前)

1.自由读,从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板书:盼 焦急)

2.指导读出焦急的语气。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2﹑3自然段

1.出示探究问题: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2.小组合作学习。3.汇报

(1)汇报龙舟样子,指导读出威武。

(2)汇报划船手,指导读出齐心合力,进行团结教育。

(3)汇报竞赛场面,读出激烈,感受竞争意识。进行换成练习,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汇报岸上的观众,读出激动,感受热情。

小结:课文从四方面对赛龙舟的热闹场面进行了具体描写。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

2.谈感受(板书:感 积极向上 公平竞争)

四、回归整体,加深理解

1.快速浏览课文 2.结合实际谈收获

五、课外阅读,情感升华

1.阅读课外材料《拔河》

2.自由谈读后收获

六、作业:

组织一次拔河比赛,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盼 焦急

7、赛 龙舟 中 看 热闹

感 公平竞争

积极向上

《赛龙舟》教学反思

实验小学

沈娜 《赛龙舟》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南方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它围绕着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写了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赛龙舟》一文的内容并不很难,但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并感受离他们生活很远的活动并非易事。为了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本堂课教学中我注重以读为本,落实了“读”的语言实践过程,设计了多种读的方法,有自由读、指名读、引读、齐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语文学习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性的开发学习资源,努力营造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因此,课伊始,我便激情导入,以一首诗将学生引入端午节,让他们说说家乡端午节有哪些习俗,从而引出南方的习俗赛龙舟,引发学生浓厚的阅读欲望,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初读课文时我设计了两个步骤,首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提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的要求,扫清字词障碍。然后指名分段读文,其它同学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在学生反馈时,引导学生弄懂课文就是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并用“先——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概括课文的描写顺序。这样的教学不仅发挥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以读为本,培养朗读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因此,整个课堂教学中,我注意营造以读为本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足的朗读课文的时间。

首先,围绕课后习题“课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让学生小组内合作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从龙舟的样子、船手、比赛情况、围观者四个方面进行场面描写的,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为学写场面描写奠定基础。然后直入课文的重点,品词析句,寻找恰当的训练点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如:在理解龙舟样子的句子时,我首先指名学生读文,让学生说一说龙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说出龙舟是精美的,威武的。然后再让学生结合书中的插图练读,把龙舟的精美和威武展现出来?再指名读,此时我发现学生的朗读还是有些不到位,这时我适时的进行了朗读指导,让学生抓住重点词来读出龙舟的威武,最后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我们是龙的传人,也应有这样的气势,昂起头,我们一起读。”这样一下就把学生带入了文本,仿佛一艘威武的龙舟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读出了感情。在学习体会比赛激烈的场面时,先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的意思如:“忽而„„忽而”,还有“咬”在此处的意思,学生换词练习,进而体会比赛的激烈。最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出比赛的激烈。在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充分的读,指名读,比赛读,最后创设现场情境读,很快就把学生带进了比赛中来,真正的感受到了比赛的激烈。通过这一系列不同形式的读,读出了层次,也是在这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得到了熏陶。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在教学时,我以“我能读得很威武”“我能读得很激烈”等方式调动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读的过程中以“读得太棒了,篇四:《赛龙舟》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小学语文《赛龙舟》教案设计

篇五:赛龙舟教学设计

赛龙舟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学12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是如何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积累、丰富语言。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的资料,以及赛龙舟的影象资料。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吗?

生:知道。

师: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

生: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过节的时侯吃粽子。

生:我们吃鸡蛋。

生:除了吃粽子和鸡蛋外还给小孩带五彩绳。

生:往房子上插纸葫芦和艾蒿。

生:我们还会到野外去踏青。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不少。其实,在我国,根据地区的不同,端午节的风俗也各不相同。在我国南方,端午节就有这样一个习俗,那就是赛龙舟,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赛龙舟。(板书课题齐读齐写课题)

师:赛龙舟是指什么?

生:龙舟比赛。

师:既然是龙舟比赛,一定很好看,你们想不想跟随作者去感受一下赛龙舟的魅力。

生:想。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到47页,我们一起去看看赛龙舟。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请同学们拿出笔来,端起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生自读课文)

师: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我想一定是课文深深地吸引了你,现在谁来说说课文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

生:课文由四个自然段组成的。

师: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就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了,想不想把你们美妙的声音展示一下?

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请同学们再次端起课本,下面咱们就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4名学生接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课文主要写了端午节这一天中午,人们在河堤上观看赛龙舟的热闹场面。

师:好,现在就请同学们观看一张图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漂亮的龙舟。

生:我看到了精神饱满的船手。

生: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观众。

师: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这热闹的场面的呢?默读课文,对照插图想一想,在图中相应位置标记出顺序。[写上1、2、3、4、等等] 生:我认为作者是从龙舟的样子、船手、比赛过程、观众等四个方面来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师:这场龙舟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来观看。如果,你就是那天站在河堤上的一名摄影爱好者,你会选择哪一幅画面拍下来与大家分享呢?为什么?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后自由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在小组内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画面?

生:预设:

了,那就太遗憾了?板书:龙舟威武.师:同学们,龙舟是威武的,我们是龙的传人,也应有这样的气势,昂起头,我们一起读。(生齐读)

生 :我也想拍摄这部分,船手们整齐的坐姿、整齐的衣服、整齐的短桨、整齐的动作都说明他们各个摩拳擦掌为比赛做准备。只等裁判员的一声枪响,一艘艘龙舟就要争先恐后的“飞”出去。

生:“我想拍摄船头上的那个人。为了赢得比赛的最终胜利,大家必须得听从他的指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连龙舟也特别听他们的指令,行动自如,齐心合力地争取比赛的胜利。

师:引读。就在鼓手的指挥下,在船手的奋力拼搏中,龙舟就在这浪花中有节奏地起伏着,(学生接读)。同学们,作者说好看极了,壮观极了!你们觉得还有比这更好看的吗?还有比这更壮观的吗?这是作

者和同学们发自内心的共同的赞叹,我们再来读一读,老师读前边的部分,请女同学读好看极了,男同学读壮观极了。看谁的赞美之情最有感染力。

(3)我会拍下比赛的画面,因为这龙舟比赛实在是太激烈了。龙舟犹如离弦的箭飞向目标。龙舟上的运动员使劲全力,拼命地划着。“最前面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忽而这条在前,忽而那条在前,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咬得可紧了!

师:(课件出示:读一读、换一换、想一想)将“忽而忽而”换个词,读一读,想一想:用哪个词更恰当、准确?

生:换成一会一会、突然突然、忽然忽然。

生:“一会儿??一会儿??’表示的时间长,不能体现比赛的激烈。” 生:“‘忽然’和‘突然’表示的太快。”

师:“是呀,这几个词在时间的间隔长短上不同,还是作者用的词更恰当,表现出了比赛的激烈。”

师:再把咬字换个词再读一读。

生:我把咬字换成追字,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追得可紧了!

生:我把咬字换成跟字,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跟得可紧了!

师:把咬字换成追 跟??读起来也很通顺,那作者为什么用咬而不用这些词呢?

端午赛龙舟作文 篇4

这天,在歧江河边早已人山人海了,周围都有小商铺开着,面对这热闹挤挤的江边,我很苦恼:“我这么矮,怎么看得到啊?”还好我趁别人不注意,“唰”一声钻进了第二排。比赛就快要开始了,各个运动员都磨拳又擦掌,心情激动的不得了。

“嘭”发令枪开了,每一条船都像箭一样冲了出去。在一旁加油的人像是叫破喉咙也没有关系,我见他们的青筋若隐若现,真像自己在比赛。船上的人也非常团结,动作一样,每个船员都竭尽全力地划着,他们手上的肌肉也越来越大。在船中打鼓的人也非常努力的敲打着打鼓,“嘭嘭嘭,嘭嘭嘭”鼓声越来越大,观看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的心情都随着船只而改变着。

第一只领头羊出现了,是绿队,绿队的队员的脸都变成了西红柿一样红了,不用多久已经把他们甩得远远的,一马当先的他们并没有骄傲,经过了很久,红队赶上了,他们两队各不相让,让我想到了两条龙在打架的场面。究竟鹿死谁手呢?这还不知道。观看的人的心都快要蹦出来了,这两队很难分出高低,速度忽快忽慢,变幻莫测。

激动人心的时刻要到了,红队绿队谁会夺冠呢?绿队快马加鞭,红队也不甘示弱。终于,冠军还是绿队获得。他们开心地又蹦又跳,还抱在一起了,我也为他们感到骄傲。

赛龙舟 篇5

端午节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兴致勃勃地来到塘口,小河两岸早已经是人山人海了。老人们从家里搬出靠椅,端坐着静静地等待。姑娘们如同参加一次盛会,各各穿着利落的新装,唧唧喳喳地探讨着这次比赛谁会是赢家。青年小伙虽然没有能亲身参加赛龙舟,却也是热情不减,脸上充满了欢喜。小孩子们更是兴奋,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有一些调皮的男孩甚至爬到河边的高树上,占据着好位置,居高临下地往河中眺望。而河中早已浮着四只最美丽的龙舟,船只狭而长,船舷上描绘着朱红的线条。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缠着一束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平静无波的塘河上来去如飞。两岸看龙舟的人都大声呐喊,有的还把家中的锣鼓都拿出来,重重敲打助威,更有好事的年轻人把事先准备好的“连环响”鞭炮挂到树上点燃。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河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我挤上前去观看。青年桡手们奋勇挥桨,动作整齐划一,坚实的肌肉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额上布满汗珠兀自反射着太阳的光辉。击鼓的人更是兴奋异常,纵身一跃,双槌齐下,恨不得把全身的力气都使上去,让人担心那鼓会不会被敲破。赛到紧张处,更是精彩异常,两只龙舟齐头并进,争先恐后,岸上的呼声一阵盖过一阵,待到分出胜负,又是一阵的欢呼声夹杂几声懊丧的叹息声。

接近中午,太阳光逐渐猛烈起来了。岸上的人们都禁不住太阳光的热情,有的在寻找阴凉的地方,有的就干脆转回家去吃午饭了。河面上的几只龙舟也都靠岸休息。岸上早搭好了的凉棚,摆上了酒席,看来青年桡手们还未尽兴,要在这热烈的阳光下再玩上几个来回。我实在有点佩服他们的热情了。

近几年来塘下镇的经济飞速发展,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和内地打工者,高楼大厦林立,城市建设加快了步伐。我想:这一切和人们的建设热情是分不开的。人们把对赛龙舟的精神移用到经济建设上,你追我赶,奋勇向前,才有了今天骄人的业绩。

赛龙舟作文 篇6

粽子是每年端午节必吃的食品,香香的饭团加上各式各样美味可口的材料,让人忍不住食指大动。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活动,每当我坐在河堤上看比赛时,都会兴奋得跳上跳下。立蛋是一种有趣的活动,规定要在中午十二点前立在桌上,就可以拿到奖品喔!

端午节要吃粽子的由来是以前有一个人犯了重大的罪,而被关在牢里。有一天他因为太无聊,所以拿起一团饭来揉,然后他把虾米洒在上面。正好被一位看守员看到他手上拿的东西发出诱人的香味,最后国王知道便尝了一口,这时国王觉得很好吃,于是便定下那天大家都可吃到粽子了!

赛龙舟作文 篇7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以前只记得端午节会有好吃的粽子吃,一查资料才发现原来端午节也有这么多的学问。虽说书上写着“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粽子倒是十分美味,但赛龙舟却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带着好奇我去问了老师才知道赛龙舟原来是南方的传统,而我们家乡的习俗是“男女戴艾叶,幼童则系百索于脖子上,据说这是‘为屈原缚蛟龙’”。

家乡的端午节不仅有好吃的粽子,同时也是习俗的传承,以后再吃粽子时,我也会想起还有一位古人“屈原”也在与我们一起过节的。

看赛龙舟作文 篇8

当我们走到深潭口时发现有只硕大的龙舟“屹立”在岸边。只见“那龙”都长着两颗像乒乓球似的大眼睛、一排“闪烁着凶光的尖牙”和“尖锐的龙角”,身上的龙鳞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

在深潭口那里很早已是人山人海,我好不容易才挤进了拥挤的人群中,找了个一席之地。随着三声鞭炮响比赛开始了,顿时,观众席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我掂起脚向东望去,远处“运动员”们划着龙舟如许多凶猛的飞龙擦水而过,慢慢的飞龙变成了“一条彩带”横贯水面。响彻云霄的呐喊声夹杂着震耳欲聋的“雷鼓”声和着雷鸣般的铜锣声形成了一道音墙直逼观众席。龙舟越来越近,我终于看清了彩带的真面目:原来是一艘艘挂满五艳六色彩旗的龙舟,一个个穿白色衣服、黄色衣服、红色衣服的“运动员”们拿着桨随着鼓点的节奏飞快划着。只见他们满头大汗,一颗颗黄豆大的汗珠从他们的面颊上流淌了下来,他们“爆出青筋”的手使劲的用金光闪闪的“龙鳍”划开沉重的水花,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观众席上突然发出了欢乐的笑声,“这是怎么回事呀,人们怎么都在捧腹大笑呢?”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龙舟“表演了一个侧翻动作”让船员们都变成了“落汤鸡”但他们的脸上还是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惹得观众们都哈哈大笑。

写赛龙舟作文 篇9

电视上出现了一片洁淼大江,非常壮观。一条条精美龙舟停泊在江边,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它龙头就像真龙头一样,栩栩如生,而龙尾就像蟒蛇尾巴和狮子尾巴熔合在一起。从远处看,就像几条蛟龙在水面上整装待发。每一条船上赛手衣服样式整齐、颜色鲜艳,只是颜色不同,有红色,有黄色,有蓝色……真是绚丽多彩,好看极了。

“砰”一声枪响,比赛开始了。赛手们鼓足勇气睁大眼睛,精神高度集中,使出浑身解数,龙舟就像离弦箭一样冲了出去。

青年赛手们奋勇挥桨,动作整齐划一,坚实肌肉随着动作一起一伏,额上布满汗珠,龙舟劈波斩浪,奋勇前进。

在船头鼓手传出鼓声影响下,赛手们有规律摆动着船桨。他们大显身手,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想遥遥领先,而都也不甘示弱,紧追不舍。场面上出现了你追我赶,争先恐后,一浪高过一浪热潮。

岸上人吆喝着,“加油、加油…。”,“一二加把劲,一二加把劲”……喝彩支持声浪潮一浪高于一浪!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冲天炮轰炸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赢了,终于赢了!”最前面那只龙舟终于不负众望,冲破终点,啦啦队欢呼着,他们向赛手们拥抱着,祝贺着。

上一篇:全国消防员考试模拟试题下一篇:形容月光柔和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