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风景的散文阅读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灵的风景的散文阅读

心灵的风景的散文阅读 篇1

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阴影!逃避阴影,就是拒绝太阳、月亮和灯的光华惠赐!

真正的爱情总是幸福伴着痛苦,交织纠缠在一起的身心体验。

爱情的实质就是在这个体验过程中,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一种感动的升华!是为了实现幸福最后大于痛苦的不懈的人生追求!这不仅仅是爱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当爱情失落在昨天的童话里,当黑暗压抑着黎明的晨曦时,我没有冷落吹拂在我身边的微风,也不曾感叹飘落在我脚下的落叶,用曾经忽略的目光扫视着阳光与阴影的无私和清幽,一种安静明澈、柔和绵软的感觉,轻轻盈盈地叩触着久违了的童年记忆,这个世上任何一种细微的事物,都不是虚设和梦幻!

当我们随着时光脚步,在岁月中穿梭时;当我们伴着历史车轮,在车辙里逐波时;当我们被苦涩的雨水打湿衣衫时;当我们被欲望的火焰灼烤心肺时;你可曾记得我们在心底积累了多少爱的感动和爱的真谛?这爱的沉淀和磨砺,不就是真爱世界的全部吗?

拥有了这种爱的成熟,可以使我们在人生路上,都不会失去那份那份清纯、那份执著、那份灵犀、那份浪漫、那份平淡、那份绵长……

“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机!”

心灵的风景的散文阅读 篇2

张掖市碱滩镇中心学校距离城区20公里,5月23日(星期四)是小学部大阅读课时间。

在学校阅览室里,刘海全正装订班级图书“预约单”。他是学校美术老师,同时兼图书管理员。图书室面积有80平方米,四周书柜和中间的三个新书架上的书摆得满满的。

记者发现,其中的一个书柜摆的都是“四大名著”。“四大名著版本多,就放在一个柜子里。1~6年级学生都可找到适合的版本。”刘海全老师谈起图书如数家珍,“图书室藏书达到17000多册,小学14个教学班,500多名学生,人均图书达到30多册。”

“现在图书种类很多,能基本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副校长申文峰介绍说。“去年‘两基’国检,配备了许多新书,中间的书柜也是去年添置的。”

办公室主任张儒泰告诉记者,为确保月月有新书“上架”,学校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但凡见到好书,老师先买来,学校报销。老师不论外出学习,还是到新华书店,都会买一些儿童读物回来。张儒泰算了一下,学校年花费约1万元左右。

“每个年级学生的喜好不同。”谈起班级图书角,张儒泰说,“图书角的书一部分是学校配备的,也有一部分是学生自带的。”

图书室: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

“图书室以前是每周开放三天,现在全天开放。”申文峰说。

学校规定:学生上课,图书室关闭;学生下课,图书室运行。记者看到图书室前有好多石凳子。“课外活动或是下课时间,学生借来就地读书,这成了校园最独特的风景。”

在图书室预约登记册上,记录着4月6日四(2)班预约的书目,共29册。刘海全把图书编成电子目录上传到校园网,班级和个人可随时登陆查阅,提前预约。

在五(2)班讲台上,有一份图书预约单,上面是学生要借阅的书名:张斌,《漫画史记》;李丹阳,《世界伟人巴赫》;高镇立,《病毒世界》等,共有39本书,这个班的学生是39名。为了让学生读到喜欢书,班主任陈海红把借阅书的权利交给了班委会。班委会征求每一位同学的意见,最终确定预约书单,上传图书室,集体借阅。

五(2)班规定:书可以带回去读,借阅期限为3天。但要求凡学生借阅的书,须包上书皮。至于限定期限的原因,陈海红说:“第一是提高阅读效率,第二是防止转借,三是确保快速流动。”

从图书室—教师借阅—班级学生—教师—图书室五级借阅环节,变成了现在的图书室—班级学生一图书室的三级借阅链条,更加方便了学生。

成娅婷是三(1)班图书角的管理员,成娅婷的任务就是每天登记借书,然后收回来。翻开登记本,上写着:5月23日,李向阳借《吕氏春秋》、张东借《鲁迅散文精选》等。

“开展阅读活动,必须开放图书室,我们打算以后在校园任何地方设置图书柜,让学生伸手可得。营造处处是图书、人人有书读的良好阅读环境。”校长孟登峰说。

常态化:课外阅读的追求

在一(2)班,张乐乐正津津有味地读着“图说幼儿小百科系列丛书”之成语故事。书中有彩色配图,汉字是注了音的。班主任高艳从图书室借了46本,都是图说幼儿小百科系列丛书,她自己也借了两本。

关于一年级学生阅读,她认为,一年级学生阅读重在兴趣,她每节课给学生讲一个成语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

在张乐乐的语文书中夹着一张纸,上面是必背的30首古诗词。“按照课标,小学生必背50首古诗词,我们分解到各年级,除此之外,还分学期、分年级段背诵《弟子规》《三字经》《诸子名言》。”

张乐乐的记忆力特别得好,《弟子规》已背得很熟了,30首古诗也背会了15首。

在三(2)班的黑板左边,写着三句《三字经》里的话。班主任吕艳丽每天比学生早到10分钟,在黑板上抄写《三字经》。

四(1)班的读书明星是黄毅,他认真地读着《漫画史记之司马迁》。每天,语文老师张红兵还给他布置《同步阅读文库》中的一篇阅读篇目。班级规定:学生每背一首古诗词奖一颗星。在班里,黄毅得到的星是最多的。他被班主任推荐参加了学校古诗词诵读比赛,还得了年级组第一名。

下午放学,在教学楼前,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列队站立,跟着校园广播,一起诵读《弟子规》。“学生除了每周星期四的大阅读时间,学校创造性地开展了晨诵、午读、暮吟‘三段式’阅读活动。”

副校长申文峰说:“早上10分钟时间,学生集体诵读经典古诗词;中午提前10分钟开展午读;下午放学集会,学生随广播吟诵中华经典诗词。”

据学校调查:现在学生中边读边做笔记、卡片或摘抄的占90%。不动笔墨不读书成了阅读常态。

家庭:学生课外阅读的“伤心地”

张掖市碱滩镇中心学校对家庭作业有明确规定:一二年级不布置作业,三四年级不超过1小时,五六年级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学校每天抽查反馈。

三(2)班学生吕艳丽介绍,如果抓紧时间做,在学校基本能做一半。学校一位老师说,学生5点放学,按中等水平,1小时就能做完。如果9点休息,晚上还有两小时空档。

二(1)班班主任张春萍告诉记者,学生阅读的阵地在学校。学校也作过调查:70%的家长认为学生主要任务是学好数学、语文和英语,有些家长一年只能为学生买一本课外书。她所在班级,家庭藏书10本以上的仅占20%。

张春萍告诉记者,父母读书习惯决定孩子的读书习惯,受文化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95%以上的学生父母在空暇时间不阅读书籍,更谈不上督促子女读书。

开家长会,张春萍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孩子家长讲解阅读的好处。并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好的奖励是是书,而不是新衣服。

将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到底

韩国栋是一(1)班的语文老师,他作过统计,班级90%以上家长都是初中以上学历,完全有能力给孩子读故事,讲故事。韩国栋认为,保持阅读的持久生着力点是推动“亲子读书”。

一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因此,在上课时韩老师先通过给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自我阅读兴趣。然后,每天利用语文课前5分钟,安排两位学生讲故事。到一年级后半学期,他开始到图书馆借阅“图说”之类的书让学生读。

班上也允许学生带书回家,倡导与家长共读。“这一招挺灵的,现在,学生在家经常和父母同讲故事,学生积累的故事都在40个以上。”韩国栋很欣慰。

“读是为了积累,最终是表达。”碱滩镇中心学校把读落在写上。从三年开始,学生有摘抄本和积累本,班级开展写循环日记和轮流周记活动。

在碱滩镇中心学校,写不仅仅是学生的“专利”,也是老师提升专业能力的“利器”。“教师写心得交流,校长要亲自批阅,每周还选两篇优秀作品交流。”副校长张希豹说。

“开展好课外阅读,关键要转变评价方式。”为防止阅读走向功利化的死胡同,学校把阅读能力考察作为考察语文能力的主要内容,并在学业测试中增加了阅读分值,以评价的改革推动阅读健康开展,同时把建立“书香学生”、“书香家庭”作为评价“书香班级”的重要指标,实行硬考核。

美丽的风景 诗意的心灵 篇3

于是,那母亲轻轻问道:“什么事?”

那孩子用小手掩住红嘟嘟的小嘴,秘而不宣地微笑,然后悄悄吐出一个字:“天!”

我顺着她的手望过去,果真看到一方一尘不染、令人惊叹的蓝天。那种蓝,清澈如一泓天池的水,简直能将人的心灵洗净。小女孩的眼睛里,流露出震撼和虔诚,如一颗无瑕的宝石,投射出惊讶和难以置信的喜悦。她的嘴角微微上扬,她的凝眸与明亮的一方天蓝,相遇在这个美丽的清晨,她很愉悦。

我刹那间便沉醉于孩子干净的眼神、透明的微笑,沉醉于这个被雾霾笼罩着的城市里偶然遇见的,那片宽阔、坦荡而又深邃的蓝色天空。

路过书店的时候,遇见一位拉二胡的卖艺人。他席地而坐,面前放着一只白底蓝边的搪瓷小碗,碗沿破了一个小口。一首《茉莉花》宛如在阳光的炙烤中淌出的一条清香的河,原来这是他演奏的乐曲。我仿佛看见在院子的角落里,一树茉莉,落在不知名的篱间,径自白着、香着。阳光照在他那破旧的布衫上,认真洗过的白衣服上竟有层层金边闪烁。

我悄悄走过去,弯下腰来,把钱轻轻地放在他的碗里。

抬起头,我看见他的目光中绽开一丛笑,满是沟壑的脸上流露出怡然而又欢欣的神色,晴朗而祥和。

那是经历过岁月沧桑之后,面对生活的一份从容和坦然。

回家时看到外婆佝偻着背,正在屋前的小院里,在那片小小的花丛中和玉兰对视。

玉兰花开得正好呢!

那些花儿如少女肌肤般柔嫩,散发出一缕缕能把人融化的馨香。它们羞涩地展开圣洁的微笑,纤尘不染,自然随性。花前,是外婆的笑脸,满脸皱纹都舒展开了,每条皱纹里都洋溢着笑意,像一朵盛开的菊花,而那双眼睛早已眯成了弯弯的月牙。清风拂过玉兰花,再拂过外婆银白色的双鬓和稀疏的双眉,整个院子荡漾着清香和欢喜。

然后听到外婆脆亮的带着惊喜的喃喃自语:“呀,开了这么多了!开得这么好了!”

这是对美好的拳拳初心,是对生活满满的爱。

任发白眉疏,一生不改。

转过头,几只黄鹂在鸣叫,像万千个风铃转动时,从每一层琉璃屋檐边扶摇直上云天的脆响。

一路行走,一路风景。

在这个忙碌而喧嚣的世界,我怦然心动于那偶遇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一个个诗意的心灵。

我们有涌动的情感,有浪漫的情怀,有美丽的憧憬,我们可以带着一颗诗意的心上路。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

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阅读——让心灵拥有阳光的温暖 篇4

一、制定个人阅读计划。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 语文能力与语文的积极信息的信息量成正相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就要提高学生接触语文积极信息的机会。机会多了, 从而也拓宽了进行审美教育的空间。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 语文教材无非是些例子。这告诉我们, 教育还得为学生增加精神的“补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的。中国也有“取法乎上, 仅得其中;取法乎中, 仅得其下”的说法。

为此, 我精心为学生挑选名家名作, 作为课外阅读的“补品”。我从教年幼的女儿读书受到启发:我的学生也需要有人引导他们读书!于是在新生一入校, 我就为他们列出一份初中阶段阅读书目 (分必读和选读, 内容有经典小说、中外名诗、名家散文集、人物传记、史书、科普作品等) 。另外, 每月月初我会为学生推出一份“本月阅读计划”, 到月底利用一堂作文课进行交流总结。

如教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时, 结合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课文, 我为学生安排的三月阅读计划是:1.必读《朝花夕拾》、《千家诗》 (春部分) 2.推荐阅读:名家名篇散文 (至少十篇) 。同时要求学生从所读散文中, 精心选择一篇, 练习美读。四月初, 在班级举行了“读书, 让心灵始终拥有阳光的温暖”主题美读比赛。学生阅读和听读中感受到散文之美, 提高了文字感悟力。

带初三的时候, 每个语文晚自习我都要为学生安排一篇有哲理的千字短文的阅读和交流、一篇文言短篇的阅读。这样, 引导学生去阅读、爱阅读, 相信定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

初中学生情感丰富、外显, 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他们不像高中学生能以理智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 也不像高中学生能对深奥的问题作持久的深入的钻研。根据这一特点, 我把一些单调的枯燥的知识传授化为有趣的灵活的活动课, 化单调为灵活, 化枯燥为有趣, 化深奥为浅易, 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增长知识, 形成能力。

如课前五分钟活动——每次上课前各由一名学生推荐一部名著和一句古诗文名句;接龙故事比赛——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采用动态作文训练形式, 学生分组 (6-7人一组) , 根据所给文题, 全组每人写一段, 集体完成、连缀成一个可读性故事;语文知识智力竞赛;辩论会;现场作文竞赛;诗歌朗诵会;制作文学手抄报;学生原创小诗展等, 并且充分利用班级空白墙壁多次张贴学生的作品。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让他们爱上了语文课的学习。

三、坚持每周摘抄、练笔。

我教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文集本——用一本软面抄, 自己设计封面并拟个文集名, 给自己起个笔名, 每周用它写一篇命题练笔, 一篇日记, 一篇读后感或摘抄。我告诉学生要认真写, 因为这是你们自己的文集。每周我都会认真批改写评语, 用笔和孩子们谈心交流。一个学期下来, 大部分人都写出了1.5万字多的内容。三年下来, 他们积累了厚厚几大本文集, 作文水平提高了, 成绩考得更好了, 而我收获了孩子们心灵的成长和放飞!

心灵阅读的多边教学 篇5

【关键词】心灵阅读;文化积淀;多边教学

学生是社会的一份子,他们的生活空间是社会、学校和家庭。阅读是一个人的智力储蓄,资源不仅仅是学校的教材(文本),而应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体验。阅读教学要使每一个学生懂得阅读是生命的需要,是终身学习的最好方式。生命的个体不但要阅读飘散油墨香气的书本,更应该阅读鲜活的自然、社会和心灵。在阅读教学中,要努力营造真实、和谐的阅读氛围,强化独立阅读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开拓学生心灵阅读的时空,努力提升多边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阅读生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指导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的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史铁生独自一人在地坛中坐了无数的时日,面对蚂蚁、瓢虫、蝉蜕悟出了生命的真谛。生命是客观存在的个体,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万物,大到飞禽走兽,小到一花一草,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阅读生命,亦即用心灵审视我们生存的世界,以感恩的思想去把自己融入和谐的世界之中。

二、阅读历史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英雄豪杰辈出。历史名人、文化巨擘和文学形象等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的瑰宝,是传承历史文化的巨轮,是承载民族精神的河床,是志士学子的心灵故土,是“迁客骚人”的灵魂家园,它一直滋养着“后生”的精神世界,一直激励着“来者”的拼搏斗志。把李白、苏轼、项羽、屈原、司马迁、王昭君、杜甫、李清照等人的诗文、典故奉献给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充满浩荡之气,温柔之情。

三、阅读文化

阅读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加深学学生的文化积淀,选抄唐诗、宋诗、宋词和元曲,制成知识卡片,随身携带,随时阅读;印发古文鉴赏,注重选文以人物传记(《二十四史》中的片段)和散文小品(唐宋散文为主)为主。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教学应着主重学生的文化积淀,让学生从民族文化中汲取新的营养。

四、阅读社会

陆游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不仅阅读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有机结合,指导学生阅读生活、阅读人生,丰富个体生活体验,提高个体生存价值。

(一)品读幸福滋味

列夫·托乐斯泰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自有各的不幸。”当前,有一些学生受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冲击,再加上高考的压力,对生活常感到郁闷、苦恼,感叹“幸福为何总在遥远的山那边”。阅读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亲情、理想、感恩、素养”等方面的文章书籍,为学生绿化亲情牧场,构建理想世界。在阅读中让学生感受到现在拥有亲情就是幸福,拥有健康就是幸福,拥有真实的一切也是幸福。

(二)积累苦难财富

家庭的负担,生活的困苦,学习的压力,成绩的下滑,使一部分要来对升学无望的学生倍感人生的无奈,老是报怨自己是世界上不幸的人,以至让痛苦充斥自己的生活。阅读教学中,用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的事例激励学生,指导学生阅读名人传记,要学生懂得“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学生经历生活的磨难,从阅读中寻求精神支柱,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积累奋斗的资本,定会开创美好的未来。

(三)丰富情感体验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推荐、指导学生“有关家国书常读”,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关注和品味感情韵味浓郁、思想内涵深刻的文章和书籍,籍此引导学生阅读选择的口味和方向。

心灵的风景的散文阅读 篇6

【关键词】光影阅读;生活教育;精神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1-0027-02

【作者简介】王艳,江苏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学(江苏淮安,213500),一级教师,淮安市开发区语文骨干教师。

“目前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堪忧。有调查表明,59.2%的学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甚至有6.2%的学生阅读时间为零。在竞争激烈的应试压力下,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在《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导赏手册》的序言中如是说。面对现实,与其哀叹,不如着力思考:怎样才能促使儿童自觉地从电视、电脑、手机前回到安静的书桌旁?经反复思考、推敲,我们研发了“光影阅读”系列校本课程,将观影和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投儿童所好,又能创造出一种直抵儿童心灵的阅读方式。

我们给“光影阅读”的定位是:以经典电影为媒介,将“直观性”的观影与“抽象性”的阅读有机结合,打造一个融“读、赏、写、画、演”为一体的直抵儿童心灵的综合性大阅读课程,从而引导学生热爱阅读、关注生活,进而引领儿童的精神成长。

一、常规光影阅读:以光影之钥开启悦读之门

常规光影阅读课程,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由名著改编的电影,将单一、平面化的文字阅读转化为生动、直观、形象的立体化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在实践中,我们努力找准“观”与“读”的融合点,按照每月观一场电影、读一本经典童书、开展一系列的计划开始了常规“光影阅读”之路。

1.提前规划,未雨绸缪。

学期初,学校会提前制定一学期的“光影阅读”影单和书单,重在引导学生和教师阅读经典,并欣赏由童书或名著改编的电影。例如,中年级段十月份的“光影阅读”单:重点阅读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看同名影片,同时拓展阅读该作家的《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系列童书。这样,由一部电影带动学生阅读该作家的系列作品。一个学期下来,我们超额完成了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

2.自由阅读,走进原著。

因为有了提前的规划,加上语文教师的督促,“先阅读,再观影”的方法已经被很多家长接受,他们都提前为孩子准备好了书籍。有的学生拿到书后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读着,并发表评论:“《木偶奇遇记》太好玩了!”“《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好神奇呀!”对于不爱阅读纸质文字的学生,我们建议家长下载相关作品的有声读物,让孩子在中午或者睡前听一听。

3.开心观影,快乐讨论。

每个月学校都会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带领一个年级的师生在学校报告厅进行“光影阅读”。在观影结束后,会安排20分钟左右的“快乐讨论时间”。在观看由意大利著名导演罗贝尔托·贝尼尼担任导演、编剧兼主演的《木偶奇遇记》后,学生围绕“你喜欢皮诺曹的什么地方?”“讨厌皮诺曹的哪些方面?”“怎样变成一个真正的孩子?”等话题进行了主题讨论,学生发言积极,讨论激烈。学生通过欣赏电影作品,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了想象力和审美力,体味到电影不同于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

4.拓展阅读,画写观感。

在常规光影阅读课程中,我们还会布置一些“写写画画”的拓展性作业。如《木偶奇遇记》观影结束后,学生就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木偶奇遇记》故事续编。一月一次的观影成了学生心中美好的期待。小木偶、哈利·波特等也成了学生亲密的童年伙伴,精美的写绘作品真实地记录下学生的感受!

二、生活光影阅读:以光影之思链接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生活光影阅读课程就是通过选择与生活相关的影片、书籍,有机链接起阅读和生活,让学生的知识、生活、生命产生共鸣。

1.节日光影阅读课程。

节日光影阅读课程是为节日设定的。重阳节、圣诞节、世界读书日……我们会选择相应的电影引导学生共同观看并讨论。“爱在重阳”“别样圣诞”“开心元旦”……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告诉学生:故事即生活,生活即故事。例如,“别样圣诞”光影阅读的活动流程:(1)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2)了解圣诞来历、习俗;(3)观赏电影《极地特快》;(4)讨论“圣诞老人存在吗?”“礼物的意义是什么?”……每一个节日光影阅读课程,都有机地链接起歌曲、诗歌、电影以及节日习俗等多方面知识,将电影、阅读与生活、生命打通。

2.活动光影阅读课程。

活动光影阅读课程是为学校活动特设的。在我们学校,足球是中年级的特色体育项目,学生除了参加足球团体韵律操训练外,还要参加班级间或年级间的足球对抗赛。怎样让“小足球”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从中学到更多?我们经过广泛地筛选,在大量的足球电影信息中,选中了受到关注的日本动画作品《闪电十一人》。影片中充满神奇想象力的足球技能,以及团队配合、向上的精神,陪学生度过了最为艰苦的足球训练时光,还教会了他们“快乐踢球、享受足球”的精神。

三、主题光影阅读:以光影之魅引领主题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指出: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对于高年级学生,我们希望以主题的形式引导他们观影、阅读、研讨,将读与思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深度阅读与思考的能力,同时整合多门学科,提高各个学科教师的参与度。例如,“微观小世界”主题光影阅读的流程:(1)利用科学课,进行“动物单元”(蚂蚁、蚯蚓、蜗牛)的学习;(2)利用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在自然中观察昆虫;(3)利用语文课,进行相关昆虫书籍的推荐;(4)利用读书节活动,排演舞台剧。通过这样的“读、赏、写、画、演”,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导演李安说:“一部好的电影,改变一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换句话也可以这样说,100部经典电影,足以改变人的一生。对以后的“光影阅读”校本课程,我们的设想是在原有开发的课程基础上,更着力于开发“大主题光影阅读课程”,将影片和书籍、生活、生命有机融合,根据不同年段的特点,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按一个主题进行观影、阅读、讨论,更好地引领儿童的精神成长。

“童年阅读”永远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也是很多有识之士不断深入思考的话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光影阅读”校本课程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了全体学生,还间接地波及更多间教室、更多位学科教师、更多户家庭,让他们卷入其中,为更多儿童的美好童年点亮了一盏盏阅读的“心灯”。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郝明义,朱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心灵的风景的散文阅读 篇7

通过几年语文教学工作, 我深深地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学生失分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 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整天地写呀、做呀, 学习得非常刻苦、认真, 可最终的考试成绩却与付出不成正比, 致使学生灰心、叹气, 老师着急、头痛。那么, 怎样才能啃动这块“硬骨头”呢? 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鉴赏能力, 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一、创造阅读环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先转变学生的阅读观念,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高阅读效率。所以语文教师不仅要规划好学生的课内学习, 而且要规划好学生的课外学习,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好的阅读环境。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 要广泛涉猎, 努力拓宽知识面, 仅仅局限于课堂是绝对不够的。因此, 我为学生订阅了专业性强、阅读品味高的《中学生阅读》、《语文周报》、《中学生知识博览》等报纸杂志。同时, 每周抽出一两节课时间开展“自由阅读课”,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阅读, 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感化和熏陶, 让学生徜徉于语文世界, 遨游于语文天地, 真正实现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二、精选阅读素材,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梁启超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所以要指导作文, 先要教会学生读书, 将作文与读文结合起来。”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阅读教学, 为学生精选阅读素材, 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如我们可以选一些同类的或不同类的文章, 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独立阅读, 让学生或从内容上、或从形式上、或从语言上、或从具体的艺术手法上进行揣摩, 给学生以熏陶和启迪。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既是赏析课的教材, 又是读写训练的范本, 对于这类文章, 必须“每日指定时刻读它, 读时不放过一字, 读完一部再读别部, 想抄录的随读随抄”, 让学生准备自己的摘抄本, 摘抄精美文句, 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灵活运用“泛读—精读—研读”。

语文阅读的认识过程是系统而完整的, 即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它起始于学生对课文的“感知”, 发展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因此, 从认知方面来说, 其是一个由“感知”到“理解”进而“运用”的过程;从教师教学方面说, 其是要求学生从“泛读”到“精读”再到“研读”的教学指导过程。

三、逐步引导阅读, 传授阅读的解题技巧

古语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提供丰富的阅读素材后, 接下来就要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同时传授阅读的解题技巧, 这样学生才会逐步走向独立, 自主阅读。具体可分三步进行阅读解题指导。

1.纵观全文, 把握主旨。

一要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 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 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因此, 要引导学生学会为文章标段, 归纳每段意思, 归纳中心思想, 使阅读行之有效。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 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2.认真审题, 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的审题, 抓住审题这个关键, 就能找到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 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 把握题目要求, 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个中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 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 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 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 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 往往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 甚至限定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 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 锁定答题区间, 具体到段、词、句。只要找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 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意思, 准确抓住关键词句, 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 大多数题目的答案能够都在原文中找到。

3.筛选组合, 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大多为主观题, 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 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 问什么, 答什么, 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四、创新活动形式, 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

每学期我除了向学生提供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名著篇目外, 每周还要上一节阅览课, 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篇目, 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 提高阅读能力,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组织开展阅读讨论会, 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读书笔记。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课, 如举办朗诵会、故事会、演课本剧等。通过这些形式不仅能加强了对学生的阅读训练, 而且让学生检验、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 看到阅读效果, 增强进一步阅读的信心, 促使他们学习新知识, 自觉、主动地联系课内知识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打开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心灵之窗 篇8

一、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们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同时要引导学生们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拓展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获得阅读的快乐, 比如在1~3年级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 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事件。而在4~6高年级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告诉学生们故事的开始, 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主动阅读,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为学生树立阅读的学习榜样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 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 因此在他们心里树立阅读的榜样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跟他们多讲解古今中外的名家阅读典故, 无论是朱熹说过的“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孙敬的“头悬梁, 锥刺股”, 还是杜甫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都可以作为学生的阅读榜样。

三、知道学生阅读到位

读书的方法很多, 大体可以分为朗读, 默读和背诵。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基本功, 朗读是理解文章最重要的手段, 它可以让读者的情感得到传递, 获得思想熏陶, 小学生不仅要养成朗读的习惯, 还要进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每字每句进行字斟句酌的理解, 在朗读的过程中, 让关键的情感字重点突出, 以便更加理解作者的意图。默读是学习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 也是适用性很强的阅读方式, 能体现终身学习的需要, 它跟朗读的最大区别是它更加注重读者对于内容的理解上, 因此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而作为教师要在学生默读的同时加强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提高默读的能力。背诵是指不看原文的情况下, 凭借自己的记忆读出原文的方法, 著名的革命家董必武先生曾经在一封教导他女儿的信中说, “语言课本至少读十遍, 有些课文还要背诵”, 而中国古代更早有“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研究证明, 勤于背诵不仅可以让学生记忆力增强, 更可以让学生的文学知识库日益丰厚。

四、课堂内外相结合

语文阅读的教学不应该只在封闭的物理空间中进行, 课外阅读应该是室内阅读教学环境的延伸, 创造开放的课外阅读教学环境, 让学生在自然放松的优美外部环境或者生活的阅读中真实体验, 积累素材。如在变幻的四季中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中关于季节的篇章, 用心感受作者对环境的情感抒发, 让学生体会真实的细雨如丝与大雨滂沱。另外, 可以在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故事探讨会, 让学生在放松的课外阅读过程中, 获得更加真实与成功的体会。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训练学生边读边想

自读、自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 因此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根据故事的环境或是周围的情境判定当时的状态, 以获得更深的理解体验, 鼓励学生在平面的故事情节中展开立体的想象, 获得思想启迪, 让意境清晰化。具体到实践过程, 当学生阅读时要求做到全身心的投入, 反复阅读, 同时做到手、口、脑并用,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疑问, 并积极在阅读中探索答案。

六、多做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尤其是摘抄名人名言, 好词佳句都对学生的阅读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写的过程就是记忆的过程。久而久之, 对于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此外老师还应该学会引导学生边读边批注的习惯, 阅读不能走马观花, 要激励学生学会在不懂或者不解的地方做批注, 并主动地交流探讨。另外,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搜集阅读资料, 学会站在读者的角度甄别是非善恶。

儿童阅读——我心灵的沃土 篇9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的意义,在今天已被广泛地达成了共识。而在儿童阅读中,兴趣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前提。阅读由兴趣起步,并将在兴趣的引导下,一路盎然下去。经常带中高年级的老师会有这样一些感触:尽管在教学中把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但要让大部分学生热爱读书却非常困难,更可怕的是这种与书疏离的状况有可能伴随他们一生。所以作为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提早在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6、7岁时,激发阅读兴趣,让孩子渴望阅读。

首先,六年前刚接手现在的班级时,我在教学中大量选用了贴近儿童生活情境的童谣、儿歌、古诗、韵文等,一天一首,与孩子一起边读边识,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了识字关,具备了独立阅读的基础。

其次,从读图画书开始,是培养低年级孩子阅读兴趣,使他们爱上阅读的良好方式。我在课堂上利用实物投影,和孩子们一起陆续读了《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犟龟》、《出走的泰迪熊》、《你看起来很好吃》等几十本经典图画书,而每次读完一本,除了引起争抢,就是不断地有人问:“什么时候再读一本?”就连班里阅读能力最弱的孩子,在听老师读完《菲菲的蛋糕》之后,拽着爸爸去书店买下了好几本菲菲和派老头系列的图画书。优秀的图画书能带给孩子愉悦和幸福感,能促进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对刚起步阅读的孩子来说,从图画书开始,再逐渐过渡到文字书,是一种特别见效的方式。

第三,引领孩子爱上阅读的另一种容易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老师、家长“大声读给孩子听”。我自己在学校利用课堂、午睡前等时间为孩子们大声朗读,既解决了书源问题,又能在读的同时及时交流讨论,进行阅读指导。

二、创造氛围,让孩子亲近童书

孩子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采取各种方法,不断的督促,引导孩子亲近童书。

1、北美的惯例:学生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自由的、安静、无打扰地”阅读一个小时;美国布什总统一上台就颁布了《阅读优先法案》,要求美国儿童每天必须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我把这些都讲给孩子听,并要求他们每天在书包里装一本课外书。早晨,我和他们一起安静地持续默读15到20分钟,一天的学习、工作从阅读开始,感觉整个人都儒雅了起来,学生们也自然平添了几分静气。此外,课外书随身携带,使学有余力的孩子在完成课堂作业后不至于无事可干,及时阅读,能促其更好发展。

2、对于还没有体验到阅读快乐的孩子,老师可以在推荐新书时花点心思。比如,读其中一两段,戛然而止,让他们充满期待;猜猜下面的情节;或故意制造悬念,卖关子,引发其好奇心从而主动阅读。

3、除老师推荐外,定期在班里召开“好书推介会”。《小狗钱钱》、《女儿的故事》、《豆蔻镇的居民们》、《兔子坡》《假话国历险记》童喜喜、梅子涵,我们通过这种方法,认识了很多深受读者喜欢的优秀中外儿童文学作家及他们写得优秀童书,孩子们也找到了更多自己真正喜欢读的书,满足了个性阅读的需要,更提升了自己的阅读品味,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越来越会选书买书,变成了家里的购书顾问。

4、创建班级书架,确保孩子花少量的钱读到更多书。

5、以评促读。从读书排行榜,到读书笔记汇报读书情况,我在评比中特别注意不断地赏识鼓励所有孩子,因为认同永远是保持孩子阅读热情的不竭动力。

三、指导方法,让孩子学会阅读

小学生的阅读可分为浅层阅读和深层阅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共读一本书”,来提供一些读书方法上的帮助,引领孩子走向深层次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低年级时,我指导孩子在书上画“心情符号”,用笑脸、哭脸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养成批注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则教孩子在最想表达情感的地方、感触最深的地方随时旁批,或长或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每天阅读的同时写几个批注,第二天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老师做鼓励性评价。渐渐地,孩子们写长了之后,就可以写大段的感想,比如:想对书中人物说得话;想对作者说得话;把自己当成书中的角色;为书中的故事补白;续写故事……将这些以随笔的形式表达出来,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心灵的风景的散文阅读 篇10

一、指向“科学本质观”的儿童“科学阅读”

指向“科学本质观”的“科学阅读”是指儿童围绕“科学探究”的问题, 通过阅读“科学资料”获取事实, 形成对科学“知识本质”的认识过程。在科学教学中, 有些内容是通过“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等直接经验到的, 有些内容则是通过“科学阅读”等间接经验到的, 例如“教科版教材”中的“宇宙”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单元, 等等。

1.“科学阅读”是科学认识的过程。科学之于人的本质是什么?是探究、实验、论证, 等等。“科学阅读”能够让儿童领悟到“科学本质”——即一种相对的、可悟的探究与沉思、归纳与演绎、经验与超验, 等等。在“科学阅读”中, 儿童提取相关科学信息, 进行科学思考, 并在日常生活、阅读中将科学问题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表达, 由此形成对“科学本质”的认知理解。

2.“科学阅读”是儿童发展的过程。“科学阅读”的过程是儿童调动多种感官, 在“科学文本”中对科学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猜想、预测、推理、想象的过程。儿童往往在读中思维、读中记忆、读中领悟, 在读中沟通科学的“概念联系”。和“科学演示”“科学实验”等一样, “科学阅读”也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过程。儿童沉浸于科学文本、深度耕犁科学文本, 进而认识“科学现象”, 沉思“科学本质”。

二、基于“本质理解”的“科学阅读”教学实践

走进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 我们会发现事物不同的本质属性。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引领儿童通过“科学阅读”进行“科学思维”“科学想象”, 经由儿童的心理同化、顺应, 让儿童消除生活中诸多的“迷思概念”“相异构想”, 形成“科学观念”。

1.“前置性”阅读, 发展儿童的“科学经验”。所谓“前置性”阅读是指儿童在正式科学学习前先行进行的自主阅读。科学是“经验化”的, 但一些“科学内容”对于儿童来说却是陌生的。因此, 教师有必要将某些科学学习内容进行“先行组织”, 以便发展儿童的“科学经验”。例如教学《我们关心天气》 (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 , 为了扩充儿童的“经验储备”, 笔者在课前发给每位孩子一张纸片, 上面印有“常见气象符号”, 并让孩子尝试进行分类。这样, 孩子们在正式学习时就可以对天气进行“科学化描述”。然后笔者再对孩子们描述天气的方法进行深入指导, 让孩子们形成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几方面来观察天气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渐渐地, 他们能够自主地、科学地记录天气特征了。“前置性”阅读发展了儿童的“科学经验”, 让儿童的“科学理解”走向深入!

2.“研究性”阅读, 盘活儿童的“科学理解”。所谓“研究性”阅读是指儿童在科学阅读过程中主动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实验”的方法, 感知科学家的科学探究历程。“研究性”阅读能有效引领儿童的“科学观察”, 激发“科学思维”“科学想象”。例如教学《观察、描述矿物》 (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 , 笔者让孩子们深入解读科学教材。由于不同矿物的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不同, 因而反映出不同的物理性质和形态特征, 具体体现在矿物的形态、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发光性、硬度、韧性、导电性等诸多方面。在“研究性”阅读过程中, 师生、生生相互交流, 他们对相关矿物资料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归纳与概括, 形成观察、描述矿物的科学方法。如“矿物条痕”指的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将矿物放在白色的无釉瓷板上擦划, 瓷板上留下的粉末痕迹就是矿物的条痕。在阅读中, 孩子们知晓了“矿物颜色”和“条痕颜色”的差异, 领略到“矿物条痕”对于鉴定“不透明矿物”的意义和价值。

三、“拓展性”阅读, 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教学中, 教师要树立“大科学”观念, 拓宽儿童的“科学阅读面”, 增加儿童“科学阅读”的广度, 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要引领儿童走出“科学教材”、走向广阔的“科学世界”。例如教学《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 , 当孩子们通过“液滴加热”实验知晓了“马铃薯在水中是沉的, 在盐水中是浮的”现象后, 笔者向孩子们展现了“死海不死”的视频, 推荐孩子们阅读《“阿基米德浮力”故事》《浮力的科学史》《盐水选种》等科普文章, 并让孩子们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如此, 儿童逐步理解“沉浮的秘密”“沉浮的本质”。“拓展性”阅读, 让儿童更加亲近科学、体验本质, 提升了儿童的“科学素养”。

阅读——让心灵拥有阳光的温暖 篇11

一、制定个人阅读计划。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语文能力与语文的积极信息的信息量成正相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提高学生接触语文积极信息的机会。机会多了,从而也拓宽了进行审美教育的空间。老一辈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些例子。这告诉我们,教育还得为学生增加精神的“补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德国大诗人歌德认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养的。中国也有“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的说法。

为此,我精心为学生挑选名家名作,作为课外阅读的“补品”。我从教年幼的女儿读书受到启发:我的学生也需要有人引导他们读书!于是在新生一入校,我就为他们列出一份初中阶段阅读书目(分必读和选读,内容有经典小说、中外名诗、名家散文集、人物传记、史书、科普作品等)。另外,每月月初我会为学生推出一份“本月阅读计划”,到月底利用一堂作文课进行交流总结。

如教授七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时,结合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课文,我为学生安排的三月阅读计划是:1.必读《朝花夕拾》、《千家诗》(春部分)2.推荐阅读:名家名篇散文(至少十篇)。同时要求学生从所读散文中,精心选择一篇,练习美读。四月初,在班级举行了“读书,让心灵始终拥有阳光的温暖”主题美读比赛。学生阅读和听读中感受到散文之美,提高了文字感悟力。

带初三的时候,每个语文晚自习我都要为学生安排一篇有哲理的千字短文的阅读和交流、一篇文言短篇的阅读。这样,引导学生去阅读、爱阅读,相信定会使他们受益无穷。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初中学生情感丰富、外显,喜欢丰富多彩、形式灵活的活动。他们不像高中学生能以理智的眼光去观察分析问题,也不像高中学生能对深奥的问题作持久的深入的钻研。根据这一特点,我把一些单调的枯燥的知识传授化为有趣的灵活的活动课,化单调为灵活,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浅易,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增长知识,形成能力。

如课前五分钟活动——每次上课前各由一名学生推荐一部名著和一句古诗文名句;接龙故事比赛——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采用动态作文训练形式,学生分组(6-7人一组),根据所给文题,全组每人写一段,集体完成、连缀成一个可读性故事;语文知识智力竞赛;辩论会;现场作文竞赛;诗歌朗诵会;制作文学手抄报;学生原创小诗展等,并且充分利用班级空白墙壁多次张贴学生的作品。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让他们爱上了语文课的学习。

三、坚持每周摘抄、练笔。我教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文集本——用一本软面抄,自己设计封面并拟个文集名,给自己起个笔名,每周用它写一篇命题练笔,一篇日记,一篇读后感或摘抄。我告诉学生要认真写,因为这是你们自己的文集。每周我都会认真批改写评语,用笔和孩子们谈心交流。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人都写出了1.5万字多的内容。三年下来,他们积累了厚厚几大本文集,作文水平提高了,成绩考得更好了,而我收获了孩子们心灵的成长和放飞!

林语堂先生说,读书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灵性”。以阅读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但我坚定以阅读和写作为主导的教学思路;因为我深信:阅读,能让学生的心灵始终拥有阳光的温暖。

曲莉,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

上一篇:申报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有关材料要求下一篇:青力冬奥·聚力青春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