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情报工作的管理制度】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技术情报工作的管理制度】

【技术情报工作的管理制度】 篇1

良好的先期情报工作规划是成功的关键,因为在初始时期,绝大数企业的情报人员所能支配的资源都是极其有限的,如资金、人员、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可能不足。而此时企业情报人员的经验又严重缺乏,对于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信息资源方面的掌控能力也十分有限,因此,如果一开始就将摊子铺的过大、目标定得过高,或在企业内部炒得过热,都会给以后的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情报工作人员在情报工作的初始阶段,一定要结合所拥有的资源和自身的能力量力而行。

情报人员应在现有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寻求公司高层管理者的支持,通过企业高层来推动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近年来,随着国内竞争情报概念的普及和国内外企业利用竞争情报制胜的案例层出不穷,很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也越来越感受到竞争情报的重要性,能够重视并推动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企业情报机构的设置

2.1 企业情报机构的位置

(1)企业的盈利主要来自何处?企业盈利的关键领域就是企业情报机构应该设置的地方。

(2)企业的新产品来自何处?在制药业,新产品主要来自企业的研发部门和科学家们的研究工作。而很多软件公司的新产品来自销售人员和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的新火花。因此以上两种企业的情报机构可以分别设在研发部门和销售与市场部门。

(3)企业所面临到最大威胁来自何处?公司生存的关键是保证企业以低成本生产产品,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就是竞争情报的关键课题。因此,这类企业的情报机构应设在制造部门。

对于从不规范的行业进入规范行业(如银行、金融和日用品)的企业来说,CEO的决策一旦失误,对整个企业将是毁灭性的,因此,情报部门应设在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或战略规划部门,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情报支持。

2.2 企业情报机构的工作重点和职责

不同的情报机构的位置应具有不同的工作重点,情报人员应该首先确定重点情报用户,并根据他们的切实需求清晰定位情报工作,设计情报工作模式,开展情报工作。否则,情报工作容易陷入疲于应付来自企业各部门各种不同需求的混乱局面。重点情报用户是指能够决定情报部门命运、为情报部门提供经费和人员支援的部门和人员,一般而言他们就是企业情报部门的直接领导和顶头上司。为重点情报用户服务,是情报人员的职责,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把握公司情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这将是决定整个情报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以下是几类部门的情报需求特征,供参考:(1)企业高层决策者——宏观、前瞻性,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密切相关;(2)市场销售部门——偏重战略性情报,如竞争对手具体的销售策略和价格等;(3)战略规划部门——较为宏观、更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4)技术研发部门——本领域最新技术前沿的发展,新产品、新技术的替代作用等;

企业情报机构的工作职责大体上包括以下内容:(1)与企业中高层管理者等重点情报用户的沟通与交流,以准确理解用户的情报需求,从而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和情报预警服务;(2)汇总并掌握企业内部情报资源状况;(3)设计与实施竞争情报工作流程,构建企业内外情报信息网,建立企业内外专家网络、疏通企业内部情报流通渠道等;(4)情报产品与服务模式的设计;建立并维护基于企业IT系统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具体开展

3.1 情报规划工作

(1)通过沟通交流或者发放调查问卷等各种方式,了解重点情报用户的工作计划、情报需求范围特点、情报需求的风格以及最适合的情报服务方式。(2)将用户需求与情报机构自身拥有的情报资源与支持进行对照,并且审视当前及过去公司已从事的情报工作,过去情报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分析过去取得成绩、经验、教训等;了解现有情报产品的类别、信息来源、阅读使用范围、对象及情报产品的提供频率等。(3)明确情报机构的定位,把握情报工作的方向。企业在战略决策、早期预警、市场监控等方面有不同的情报需求。(4)明确下一步情报收集的对象和重点。根据重点情报用户需求与情报工作现状来确定关键性情报主题、主要情报收集渠道与方式,并以此确定基本的工作目标。

3.2 确定获取竞争情报的渠道

在明确竞争情报的主要来源和获得情报的技巧前首先应明确什么样的情报可以通过合法和道德的手段获得。根据国外竞争情报专家统计:竞争情报分析所需要的80%-90%的情报都是可以从公开渠道获得的。

这些情报信息包括:国内外新政策法规的出台、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市场趋势的变化、新市场的出现、竞争对手的动向、新竞争对手的出现、供应商的状况等。

主要的竞争情报的信息来源可以归纳为四大类:(1)经常使用的:商业报刊、网络数据库、内部员工、行业专家、行业协会与组织、互联网等;(2)适当使用的:销售人员、客户、内部文档资料、电话采访、外部咨询服务、信息交易等;(3)偶尔使用的:政府资料、直接观察、剪报服务、直接联系竞争对手、联系供应商、展览会等;(4)很少使用的:购买样品、邮寄调查问卷、信用调查、参观竞争对手公司、与竞争对手前雇员合作等。情报信息来源的选择与所需要的特定竞争情报密切相关,对于不

同的行业,其主要信息来源也具有较大的差异。顺畅而可信的信息来源渠道对于竞争情报工作人员的帮助是巨大的,但它要靠长期的探索和经验积累才能得到。

3.3 情报的加工处理

情报的处理和分析可参考以下步骤进行:(1)情报格式的转换。将从各种途径收集来的各个不同类别、形式的信息进行简单处理,转换成统一、方便分析处理的格式。(2)情报信息的汇总与分类。将已转换为统一格式的情报信息进行汇总,按照已经设置好的类别,进行分类存储。(3)情报的筛选。来源于各种渠道的情报信息真假掺混,要依靠情报分析人员的经验分辨情报的可靠程度,去粗取精、去伪存真。(4)情报分析。情报分析更多地要依靠分析人员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对企业内部的了解程度,才能对情报表现出高度的敏感度,抓住重点,判断相关事件及其关联度,最终推断出结论和发现。

3.4 设计情报产品和服务方式

了解用户情报需求后,还需要确定情报产品和服务对策。当然情报的内容是最重要的,企业情报用户也很在意情报的质量。虽然如此,为了使情报报告给情报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强情报的说服力,还应考虑到情报接受中的情感因素,注意情报的提供的介质、途径和包装。

为增强情报的效果,情报报告的撰写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采用一些技巧:情报报告力求准确、简练、明晰、有说服力,要设身处地的从情报用户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为用户解决

【技术情报工作的管理制度】 篇2

关键词:防汛抗旱,水文情报,预报技术

由于我国气候特点比较复杂, 地形多样, 因此我国的水情灾害、山洪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财产造成了极大威胁, 也影响了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 在抗灾减灾等相关工作中, 水文情报预报工作至关重要。19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水文情报预报工作, 得到迅速发展, 并建立了的水文模型、水文情报汛站网等, 全面升级了各地的防汛抗旱基本设施等, 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准确水文情报预报信息。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更要逐步强化新时期水文情报预报技术, 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效率。

1 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新时期, 在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下, 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增强, 洪涝、干旱等灾害频繁发生, 为了进一步做好预防减灾工作, 按以往惯用的工程措施预防灾害效果不明显, 凸显了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的重要性, 着力提高水文情报预测技术刻不容缓, 具体分析看来, 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 在防汛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一旦某地有发生汛期的先兆, 在防汛斗争中, 水文情报预报就类似于战斗先锋, 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具体的防汛斗争信息, 运用水文情报预报技术预测到的大型灾害性洪水时, 防汛指挥部门能迅速指导对于当地居民转移财产避开险地等, 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若水文情报预报信息滞后, 不但会耽误抗洪救灾的最佳时机会, 并且也会极大地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命财产安全。另外, 在大中型水库兴建和筑建河堤中, 对洪水的调蓄及承受能力等都需要水文情报预报信息作为支撑, 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洪峰到来时间上的控制等, 在防洪“战争”中, 水文情报预报不可置疑地起了关键性作用, 准确掌握水文预报, 有备而防, 将相应的损失降至最低, 这也是新时期水文情报预报的重要意义所在[1]。例如, 在广德县,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 373 mm, 并且降水量从南到北逐渐减少, 降水量集中在6-9月, 降水量可以达到一年中的50%。因此, 对当地气候特征的掌握及雨量时空的分布, 在汛期前认真做好水文情报预报, 有效预防了当地洪涝灾害的发生。

其次, 是在抗旱工作中的重要意义。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出台, 全国各地逐步加大了水利投资, 高度重视和落实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 防洪抗旱能力得到了有效加强, 然而结合近年的相关资料不难看出, 部分地区的防洪抗旱预防措施还不能满足需要。近几年以来, 各省市、自治区等都曾发生过旱灾, 例如, 河南省于2014年发生的旱灾, 该地的粮食因为旱灾而大幅度减产, 出现了数十万人的吃水难问题。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及财产损失极大, 影响较为严重, 为了避免类似旱情的再次发生, 水文预报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 水文监测部门收集原始的水情信息, 如降水量、流量等及抗旱工作中所测的水情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地区汇报, 并针对科学分析而得的汇总数据早定预案早预防, 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损失[2]。

2 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2.1 总结分析, 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在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中, 应当着眼于未知的洪灾旱灾, 必须完善汛前各种准备工作。结合笔者的研究分析, 为取得良好的预防减灾效果, 应从以下3方面进行完善:首先, 每年尽早部署防汛抗旱工作, 提前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 借鉴以往经验和当地实情, 制定应急预案, 及时检测维修水文情报汛站;其次, 落实岗位责任制和水文情报预报职责, 建立防汛抗旱责任制, 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保证防汛抗旱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最后, 依据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的先进性, 优化网站布局, 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 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 实现资料共享, 及时更新相关水文预报软件, 完善雨量等值线分析、水情查询系统等, 确保第一时间取得准确的水文水情预报信息, 保障防洪抗旱工作取得实效[3]。

2.2 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万丈高楼平地起”, 作为开展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前提, 基础性工作扎实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防工作的效果, 例如, 为了监测目前的相关水文设施的工作能力, 可以进行防汛抗旱演习工作, 保证防汛抗旱的工作取得实效;为了提高雨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的速度及相关的分析能力等, 应当建设水情分析中心, 提高水文情报预报的核心技术水平等;可大范围建立自动监测站网, 以此提高水文情报预报的及时性、准确性, 在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时, 提供对防汛抗旱工作关键性的技术支持等。例如:广德县的水量比较丰富, 年平均降水量在1 100~1 500 mm, 降雨量年际变化比较大, 其中在1999年降雨最大达到2 082.8 mm, 最小则是在1934年仅为640 mm, 之间相差比较大, 其中在1984年6月14日最大降水量可以达到256.5 mm, 所以及时准确掌握当地水文情报, 完备汛前预案, 积极开展汛前防洪抗旱演练, 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3 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做好汛期水文情报预报工作

综合分析, 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基本要求配备一支整体素质高的队伍。从事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信息灵、反应快、情报清, 预报准, 适时做好雨水情信息的采集、输送、分析等并在水情预报中坚持2个原则:第一是水文情报预报质量保证原则, 从事水文情报的工作人员, 必须保证水情预报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 为防洪抗旱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第二是严格遵守水情工作的参谋作用原则, 在具体工作中, 工作人员应对天气预报、卫星云图等及时收集汇总, 用不同形式来编发各类水情简报, 对于洪涝、干旱预报及时进行阶段性分析, 有效减少洪涝灾害损失[4,5]。

3 结语

近年来, 虽然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投资, 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 水利面临的形式日趋严峻, 水文情报预报工作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 经费投入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防灾减灾能力亟待提高, 作为水文工作的核心部分, 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举足轻重, 精湛的水文预报技术是防汛抗洪的重要决策, 是抗旱减灾的重要依据, 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防汛抗旱工作中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浅析全面提升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策略等对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田莉.水文情报预报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作用浅析[J].科技与企业, 2015, (6) :88.

[2]李丽.浅议如何做好承德水文情报工作[J].河北水利, 2012, (11) :31.

[3]战宏巍.简论防汛抗旱工作中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的作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 (29) :183.

[4]董洪志.浅谈大水文形势下的基层水文测站管理--以廊坊水文局为例[J].河北企业, 2014, (8) :13-14.

【技术情报工作的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 防汛抗旱;水文情报;预报技术

中图分类号:P33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由于我国气候特点比较复杂,地形多样,因此我国的水情灾害、山洪泥石流等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及财产造成了极大威胁,也影响了我国的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在抗灾减灾等相关工作中,水文情报预报工作至关重要。19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得到迅速发展,并建立了的水文模型、水文情报汛站网等,全面升级了各地的防汛抗旱基本设施等,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准确水文情报预报信息。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更要逐步强化新时期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工作效率。

1 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价值

新时期,在社会经济发展大环境下,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增强,洪涝、干旱等灾害频繁发生,为了进一步做好预防减灾工作,按以往惯用的工程措施预防灾害效果不明显,凸显了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的重要性,着力提高水文情报预测技术刻不容缓,具体分析看来,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在防汛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一旦某地有发生汛期的先兆,在防汛斗争中,水文情报预报就类似于战斗先锋,为各级防汛指挥部门提供具体的防汛斗争信息,运用水文情报预报技术预测到的大型灾害性洪水时,防汛指挥部门能迅速指导对于当地居民转移财产避开险地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若水文情报预报信息滞后,不但会耽误抗洪救灾的最佳时机会,并且也会极大地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命财产安全。另外,在大中型水库兴建和筑建河堤中,对洪水的调蓄及承受能力等都需要水文情报预报信息作为支撑,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对洪峰到来时间上的控制等,在防洪“战争”中,水文情报预报不可置疑地起了关键性作用,准确掌握水文预报,有备而防,将相应的损失降至最低,这也是新时期水文情报预报的重要意义所在[1]。例如,在广德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 373 mm,并且降水量从南到北逐渐减少,降水量集中在6-9月,降水量可以达到一年中的50%。因此,对当地气候特征的掌握及雨量时空的分布,在汛期前认真做好水文情报预报,有效预防了当地洪涝灾害的发生。

其次,是在抗旱工作中的重要意义。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出台,全国各地逐步加大了水利投资,高度重视和落实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建设,防洪抗旱能力得到了有效加强,然而结合近年的相关资料不难看出,部分地区的防洪抗旱预防措施还不能满足需要。近几年以来,各省市、自治区等都曾发生过旱灾,例如,河南省于2014年发生的旱灾,该地的粮食因为旱灾而大幅度减产,出现了数十万人的吃水难问题。当地居民生产生活及财产损失极大,影响较为严重,为了避免类似旱情的再次发生,水文预报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水文监测部门收集原始的水情信息,如降水量、流量等及抗旱工作中所测的水情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地区汇报,并针对科学分析而得的汇总数据早定预案早预防,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损失[2]。

2 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2.1 总结分析,做好汛前准备工作

在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中,应当着眼于未知的洪灾旱灾,必须完善汛前各种准备工作。结合笔者的研究分析,为取得良好的预防减灾效果,应从以下3方面进行完善:首先,每年尽早部署防汛抗旱工作,提前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借鉴以往经验和当地实情,制定应急预案,及时检测维修水文情报汛站;其次,落实岗位责任制和水文情报预报职责,建立防汛抗旱责任制,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防汛抗旱工作有条不紊进行;最后,依据互联网、计算机等技术的先进性,优化网站布局,着力增强重点地区、重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区水文测报能力,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实现资料共享,及时更新相关水文预报软件,完善雨量等值线分析、水情查询系统等,确保第一时间取得准确的水文水情预报信息,保障防洪抗旱工作取得实效[3]。

2.2 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万丈高楼平地起”,作为开展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前提,基础性工作扎实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预防工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作的效果,例如,为了监测目前的相关水文设施的工作能力,可以进行防汛抗旱演习工作,保证防汛抗旱的工作取得实效;为了提高雨水情信息采集、传输的速度及相关的分析能力等,应当建设水情分析中心,提高水文情报预报的核心技术水平等;可大范围建立自动监测站网,以此提高水文情报预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在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的同时,提供对防汛抗旱工作关键性的技术支持等。例如:广德县的水量比较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100~1 500 mm,降雨量年际变化比较大,其中在1999年降雨最大达到2 082.8 mm,最小则是在1934年仅为640 mm,之间相差比较大,其中在1984年6月14日最大降水量可以达到256.5 mm,所以及时准确掌握当地水文情报,完备汛前预案,积极开展汛前防洪抗旱演练,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2.3 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做好汛期水文情报预报工作

综合分析,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基本要求配备一支整体素质高的队伍。从事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人员必须做到信息灵、反应快、情报清,预报准,适时做好雨水情信息的采集、输送、分析等并在水情预报中坚持2个原则:第一是水文情报预报质量保证原则,从事水文情报的工作人员,必须保证水情预报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为防洪抗旱提供第一手基础资料;第二是严格遵守水情工作的参谋作用原则,在具体工作中,工作人员应对天气预报、卫星云图等及时收集汇总,用不同形式来编发各类水情简报,对于洪涝、干旱预报及时进行阶段性分析,有效减少洪涝灾害损失[4,5]。

3 结语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投资,但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水利面临的形式日趋严峻,水文情报预报工作还存在着基础设施落后,经费投入不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防灾减灾能力亟待提高,作为水文工作的核心部分,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举足轻重,精湛的水文预报技术是防汛抗洪的重要决策,是抗旱减灾的重要依据,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需要。本文针对防汛抗旱工作中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浅析全面提升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策略等对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田莉.水文情报预报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作用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5,(6):88.

[2]李丽.浅议如何做好承德水文情报工作[J].河北水利,2012,(11):31.

[3]战宏巍.简论防汛抗旱工作中水文情报预报技术的作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9):183.

[4]董洪志.浅谈大水文形势下的基层水文测站管理--以廊坊水文局为例[J].河北企业,2014,(8):13-14.

[5]宋晶,野大君.辽源地区报汛站网评价分析与站网规划[J].硅谷,2012,(17):139,191.

从中国足球的表现看情报工作 篇4

,在日本举行的东亚四国邀请赛上,并不抱任何希望的中国队竟然奇迹般的以0:0战平日本队,破天荒以3:0完胜韩国队,还一举打破了32年逢韩不胜的尴尬记录,最终2:0小胜香港队后,捧起了东亚四国邀请赛冠军奖杯。尔后在与法国队的热身赛上,本想拿中国队来提升士气的上届世界杯亚军法国队以0:1输给了中国队。

此后,媒体把中国队从地狱捧到了神坛,更有媒体戏称,世界杯或已不适合中国队。中国队是否因“打假反赌扫黑”而变强,笔者认为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赛前对竞争对手的情报收集与高指导和队员们分析对手情报,知己知彼,布置相应的战术;而韩国,法国败给了中国,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队必像以前一样理所当然地输给他们,知己而不知彼,焉能不败。

9月,中国队要在5天之内迎来西亚劲旅伊朗队和本届世界杯前八名的巴拉圭队。与伊朗队一战,球迷满怀期待,是否还会像去年那样,战胜伊朗。然而,中国队的表现让球迷大跌眼镜,面对技术更好、身体更强的伊朗队时,中国队居然不知所措,最终0:2败北。媒体又把中国队从神坛摔到地板上,国家队只不过是伪技术流。赛后高指导也直言不讳道出了一个信息盲点:“打伊朗之前,我只能让队员观看伊朗队去年十强赛的录像,但伊朗队在赛前甚至已经拿到了我们打巴林的录像。所谓知己知彼,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对方。比赛还没开始,其实就已经输了一半,

”今年中国队表现很好,伊朗队赛前就对中国队的情报做了分析,做到了知己知彼,焉能不胜?

就当大家理所当然认为中国队会输给巴拉圭队的时候,中国队居然1:1逼平强大的巴拉圭队。巴拉圭队在前段时间输给日本后,急需取胜中国,向本土媒体证明自己的实力,对中国队的情报掌握得很全面。巴拉圭主帅马蒂诺说:“来南京之前,我们已经观看了中国队最近打韩国、日本、法国、巴林和伊朗这5场录像。”熟知中国队打法后还能脱口道出郜林邓卓翔。幸好,巴拉圭刚打完世界杯,中国队还能从中获取情报信息,并加于整理分析,否则,在信息战已败情况下拿不出相应的战术,必定会大败。

竞争情报无论对于球队还是企业的发展,作用都将会越来越大,知己知彼,才能制定相应的战略战术,战胜对手。

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谁将会是一位常胜将军,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仰或,谁会故步自封,知己不知彼,最终丢失市场,一蹶不振?

【技术情报工作的管理制度】 篇5

今年底,公安部从信息化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现代化、正规化,信息化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改革创新的高度,对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战略意义作出了

重要指示。作为基层公安机关,在充分发挥指挥中心综合指挥、协调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切实加强情报信息工作,着重完善指挥中心的信息功能,以信息辅助决策,完善快速应急反应和接处警指挥机制,打造实战型指挥中心,是推进警务机制改革、提高实战指挥和应急处置水平的必由之路。对此,我局就2009年如何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打造实战型指挥中心提出以下思路:

一、进一步强化基础,建立灵敏高效的情报信息机制。要紧扣实战要求,对研判平台网页进行进一步升级改造。从刑侦、派出所等一线实战单位专门选调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年轻民警充实到信息中心。在各一线单位建立健全专兼职信息员制度,形成上下联动的一体化信息警务格局。进一步规范信息研判流程,以信息中心、部门警种、派出所三个层面规定研判的内容、流程和要求。同时,要充分发挥深层次、预警性、内幕性的情报信息在维护政治稳定中的关键作用。为强化指挥中心实战指挥功能,要进一步发挥信息引导警务、引领实战、指导防范的效能,市局在110指挥大厅设立警务信息查询台,并将核查比对、旅馆业信息系统报警处理移至指挥大厅,按《警务信息查询操作规范》24小时接受一线实战单位关于常住人口等12项警务信息的查询,从而最大限度地方便一线单位执法执勤。同时,相关的抓捕、查证和控制布控等处警指令需经指挥中心发布,有关单位必须迅速按要求执行并反馈结果,从而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二、进一步整合资源,建立灵敏高效的指挥系统全局快速反应机制。要在率先在扬州市实现110、119、122“三台合一”的基础上,以“三台合一”后接处警工作的运转磨合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资源整合、整体作战优势,实行“一个中心,一级接警”,建立和完善集中接警、统一指挥、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的接处警机制。要建成具备强大功能的接警处警、指挥调度、综合查询、警情分析、辅助决策、区域联网报警、重点部位监控等七大系统,形成以指挥中心为龙头、公安信息网络为纽带的现代化指挥调度体系。通过建立“六库一流程”即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库、法律法规库、专家库、重点目标库、力量装备库、典型案例库等六项辅助决策指挥库及指挥调度流程,有力确保及时、准确指挥调度,进一步提高全警的快速反应能力。针对处置突发事件的需要,在预案的基础上,制定菜单式指挥调度流程和突发事件分级响应处置机制,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以110为龙头的社会应急服务联动体系,推进城市应急中心建设,进一步拓展110报警服务工作的覆盖面。

日本税收情报管理研究 篇6

税收情报是现代税收管理活动中的一个关键词。在建立纳税人自主申报制度的国家里,税收情报是税收管理的根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情报就没有税收管理。在日本税收管理中,税收情报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他们在思想高度重视情报在税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税收检查是支撑现代税收管理的关键,而获得、使用丰富的、高质量的税收情报又是有效地实施税收检查的关键。为此,他们在日本国税系统内部有一个比较严密的税收情报管理机制。在我们借鉴学习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推进税收管理专业化进程中,非常有必要关注并深入研究日本税收管理中的情报管理工作。

所谓税收情报资料是指,与纳税人有关的范围广泛的信息、情报,包括:经济交易、取得资产、事件、传谣等。税收情报的主要形式包括:法定情报和非法定情报。

税收情报的主要功能:为税收检查选案提供参考;作为深度检查的基础;不断改进各个行业税收遵从水平;保障、维护和改进自我评定税收制度。

一、情报收集

收集税收信息的渠道包括:税务检查中的同事,税务人员掌握的记录、文件,媒体信息,税务人员的经历或观察获得的情报。被检查的纳税人,纳税人提供的情报,媒体,税务官员观察获得的情报等。

二、情报管理的机制

1、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专门人员

在国税厅内部没有直接从事税收情报收集工作的机构,但负责对区税务和税务署的情报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在区税务局和税务署设有专门负责情报工作的税务官员。日本国税系统在区税务局约有1006人从事这项工作,约占区税务局总人数的9·4%。税收管理和税收检查检查部门都设有专门从事税收情报的工作部门。他们不仅指导基层税务机关做好税收情报工作,还直接从事税收情报的发掘工作。全国国税系统的税务署也有930人从事税收情报工作,主要包括:收集各种情报,指导纳税人依法报送各种资料,分类、分发和发送在税收检查活动中获得各种信息资料。

在税务机构中,设立专门从事税收情报来源开发的特别检查官。专门从事情报工作的官员和助手们(其中包括:54名特别检查官,102名助理特别检查官和149名特派检查官)被指派到那些大城市、俯县所在地的税务机构中,承担的主要责任:与政府、官方机构、大公司等接触,获取信息,对那些虚假交易、可疑的、不清晰的交易进行检查。开发情报来源,从事其它特别重要的情报工作。

2、情报会议与负责情报工作的官员

情报工作的管理主要在于一批在区国税局和税务署与其它个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专门从事情报工作的税务官员。举行由每个相关部门、组织的官员组成的情报会议,会商情报工作基本运作政策和具体的实施计划。具体地说,要求所有部门在收集情报工作中协调统一地开展工作,以一种有组织的方式收集资料和情报,情报会议的作用在于不断改进情报意识,增强税务署内部情报控制塔的功能。

三、情报收集活动

按照方式的不同,情报收集分为依法收集的法定情报和非法定情报。

A 法定情报的收集

在日本现行税制中,法定信息共47种,其中:所得税法规定了36种法定信息;遗产税法规定了4种法定信息;特别税收措施法规定了7种法定信息,其中包括一种关于为了保障适当的国内税收而要求报送的跨境支付和收入报告。

法定情报信息收集活动包括:确定谁依法应当报送法定情报;对法定情报报送工作的指导;法定情报内容的审计。

从2001年4月起,法定信息可以用软盘(floppy disk)或光盘(magneto-optical disk)提交。B 非法定情报的收集

所谓非法定情报是指为了实施检查的目的而专门收集的情报。非法定情报的情报收集有四种方法:检查时收集、“情报日”收集、专门收集和日常收集。

——检查时收集

检查人员根据法定的权力询问和检查获得的情报,能有效地用于与地下交易、虚假交易联系起来。在检查过程中,收集情报的工作日要作为整个检查活动的一部分予以保证。同时要全面教育检查人员认真收集税收情报的重要性。积极、公正地估价突出的情报收集业绩,促进官员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

——情报日收集情报

每年,每一个税务署都要安排一定的工作日用于情报收集工作。在情报日收集情报工作中,税务官员一起根据包含在国内税收申报、附列表格、调查报告和书面决定中的内部文书和记录中的事实联系,处理那些被认为用实际使用价值的情报信息。

——开发情报资源工作

专门从事有用情报资源开发和专门从事检查虚假、欺诈、有问题或模糊交易的情报开发专家,被派遣到区国税局和税务署工作。这些官员既是专门从事情报开发的官员,即专门负责情报的特别检查官或辅助情报检查工作,也是特遣检查组。他们的职责是调查有用信息来源,通过仔细研究观察产业经济形势、结构变化、区域趋势、交易模式和拥有资产的变化,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掌握发掘信息来源的方式,并应用于情报收集工作。

——一般收集

一般情况下,有关下列项目的细节由情报收集书面问卷发给公司、独资企业,由个人供应商或与纳税人合作的顾客确认。销售、购买、给合同方折扣及支付价款、材料成本、维修费、娱乐及社会活动费、广告宣传费、官方提供费用等。

——特别收集 在通过一般收集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有时要实施特别收集,这种情报或者是从新开发的渠道收集,或者是由国税厅或区税务局制定或选定。

——分类、分发、传递情报

【技术情报工作的管理制度】 篇7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每年科研成果中有95%以上以专利文献的形式公布于世。专利数量和发展变化趋势可以反映该国家(地区)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专利地图分析是指信息情报人员对某项技术相应的专利文献进行收集、筛选、数据分析、图表分析等工作,围绕专利文献从时间、空间、技术热点等趋势变化判断该项技术当前所处发展阶段,并对技术未来走势做出预测。本文从RFID技术概述入手,对该项技术近年来在我国的专利申请、公布情况做统计,得出分析结果。

1 RFID技术发展概述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通信技术,利用无线电波获取目标的信息数据完成物体自动识别功能。RFID系统主要由RFID标签、读写器、通信接口、数据交互和集成应用等组成[1]。目前支持识别距离在几十厘米至几米,传输信息量可多达数千字节。RFID标签按工作频段可划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微波等不同种类。

与传统条形码、磁卡、IC卡等识别技术相比,RFID技术优势明显:它使用EEPROM作为信息载体、信息量大、可读也可写、信息无线传输、防水防磁耐高温、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2]。RFID的应用领域已经涵盖工业装配制造、现代物流管理、图书等物品上架管理、道路自动收费、人员标识管理等,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例如沃尔玛、通用等已经将RFID技术应用到生产的各个环节。

2 RFID技术专利地图分析实证研究

2.1 检索范围与技术分布

RFID相关的技术文献覆盖面广,若从相关产品在产业链所处位置分类,上游包括射频电路、发射/接收器件等相关原材料设备的生产,下游包括封装媒介、物流商业应用等;若从软硬件角度分类,硬件包含射频芯片、天线、芯片封装、无线读取设备等,软件则包括数据存储格式、读取算法、系统对话界面等。

基于以上知识范畴,检索范围定位为与RFID、射频标识和射频识别、电子标签、E-Tag等相关的专利文献,共获得专利文献4122篇,经降噪去除相关度较低文献后共确定专利文献3995篇为分析对象,其中,截止至2008年12月31日申请的专利数量共计 3654件,各专利的技术内容分布和申请件数统计如下表1所示:

从上表各技术分布的统计结果看,有将近50%的专利涉及到RFID构建的系统集成应用,例如物流统计检测、工件流水检测、身份识别检测、安全检测系统、高速路收费系统等;有29%的专利与天线结构、形状设计和改良有关;有超过12%的专利文献与RFID系统软件算法相关,其它专利则分散在芯片封装、具体产品设计等各方面。值得指出的是许多专利技术中并未直接提及物流或者物联网的概念,但是其最终应用领域均与物流行业有密切相关,可见物流产业的发展也是拉动RFID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下文对上述RFID技术专利文献从时间变化、地区分布、类型分布等角度进行趋势分析。

2.2 专利申请数量变化趋势

图1为2000年到2008年在我国申请RFID技术专利数量的变化趋势,从该图可见,在2000年以前关于RFID的专利申请量非常少,绝大部分是关于射频识别的硬件技术,且80%以上是美英日韩在我国抢注的专利。在2001年后相关专利申请才逐渐增加,从1994年到2003年九年期间专利申请总量仅为412件,而2004年单年专利申请就已攀升至260件,2005年为551件,直至2008年的申请量猛增到855件。从专利地图分析的周期看,1994年至2003年是RFID专利技术的萌芽阶段,2004年至2006年是专利的发展阶段,而此后则是稳定的成熟阶段。从专利内容看,萌芽阶段主要是与该项技术的基础研究相关的专利,而随着数量的增加,技术侧重点开始向软件算法和RFID的系统级应用转移。

在每年的RFID专利申请中,国内单位申请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明显趋势,已由1997年的20 %上升到2008年的83.5%,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对国外相关技术的消化有关,还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物联网技术密切相关,在充分认识到RFID技术未来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我国在《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已明确将RFID技术列为“先进制造技术”的重点支持对象。

另外从各年公开的专利数量的变化趋势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该技术的“萌芽、发展、成熟”三个发展阶段,2007年公布的相关专利有750件,2008年 为922件,其中许多专利获批时间缩短、获批率高,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国家对该项技术的关注程度。

2.3 专利申请地区分布

按照省份统计,到2009年12月底,广东省累计申请RFID专利579件,占全国比重为23%,另外排名居前的五个省份专利件数分别为:北京439件,上海396件,台湾268件,浙江142件,江苏126件,其它省份专利件数的总和仅占全国的22%,从上述统计资料可见,由于地区经济差异各省在RFID的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有较大的不平衡,专利数量名列前茅者多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从我国国内申请专利数占全部专利的比重数据看,07年我国自身申请的比重仅为20%,此后10年间该比重不断上升,06年达55%,08年已经有84%的专利属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各年增长的百分比如图3所示。该变化折射出我国对RFID技术的重视程度,以及该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2.4 专利IPC分类统计及专利种类统计

图4为在华申请RFID专利的IPC分类统计图,其中横轴为按照IPC分布的各个专利部类,A部为生活必需品;B部为工程作业运输类;C类为化学冶金类;E类为固定建筑物类;F为机械工程、照明加热等技术;G为物理研究类;H为电学类。从该图可以明显看出,G部占全部专利的66.3%,可见RFID的技术口径相对集中,这符合RFID技术涵盖电子器件、射频技术和计算机系统集成的研究内容。

在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三种类型中发明专利主要涉及一些较为明显的创造性理论或技术革新,有比较突出的创新性,可以最真实地反映某个地区或者某项技术领域的科技创新程度,其他两种专利类型创造性略低。在近4000份RFID专利文献中,发明专利有2956篇,占74%,实用新型有1034篇占25.8%,外观专利仅有5篇(见图5)。该比例反映了RFID基础性强,难度高、创新性明显的特点。

3 RFID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综合上述专利文献内容及分析结果,RFID技术的未来发展可能呈以下特点:

首先、相关专利申请量在3到4年内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趋势,2010年后的年均申请数可突破1000项,随着物联网概念的普及,RFID各技术分支的研究仍将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同时,国内自主研发比例将继续扩大,随着我国政府对相关企业和研究院所的支持,RFID技术的应用和技术攻关有望出现新的突破;其次、应用型比例将继续扩大,由于前期的研究已相对成熟,RFID的理论基础研究将逐渐转入以应用型为主的系统集成和商业化应用;另外,为了提高识别率和批量识别速率问题,高效的软件算法将会是另一个研究重点。总之,市场的需求将会使RFID在我国的发展站上另一高度,但是目前应该重点突破识别准确率和硬件成本等技术瓶颈。

4 结论

专利地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情报分析工具,对政府科技决策、行业产业发展、企业技术革新等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本文从我国近十几年来的RFID技术专利文献入手,对该项技术在时间、空间、内容分布等维度的发展趋势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其未来技术走势进行预测,得出相关结论,可作为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参考。

摘要:从专利分析角度介绍我国RFID技术的发展现状,以专利地图作为分析工具,在获得该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重点讨论该项技术的专利分布情况。

关键词:专利情报,专利分析,趋势分析,RFID,射频标识

参考文献

[1]元媛,姜岩峰.射频识别(RFID)技术综述[J].半导体技术,2006,31(11):801-804.

[2]刘莹.RFID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分析[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15(4):358-361.

[3]温英杰,李镇西,邱洪华.我国银行业专利现状及其战略发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93-195.

[4]孙泽生,任志宇,阎换新.现代物流信息跟踪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17(2):126-130.

[5]尹方屏.我国纺织专利的现状与发展态势研究[J].情报杂志,2009,28(B06):66-68.

基于技术竞争情报的专利战略 篇8

关键词:技术竞争情报 专利战略 技术创新 专利情报

技术创新在增强国家竞争力、维护本国利益和经济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发达国家一般通过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许可化的策略,依据国际协定构筑技术壁垒,运用专利战略取得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市场份额高、追踪主流技术、没有专利积累的企业,常因技术竞争情报缺乏或不了解发达国家的专利战略而屡遭挫折。基于此,发展中国家及其企业迫切需要开展技术竞争情报工作,把握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和专利技术前沿,运用专利战略确定研发项目和产品开发的优先次序,以期规避研发风险和谋求竞争优势。

一、技术竞争情报与专利情报

技术竞争情报是特定的组织或机构为了获取技术竞争优势,对有关外部技术机会、威胁和发展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由此形成有关技术本身、技术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战略的分析产品,并组织实施技术创新管理的过程,它是竞争情报理论和方法在科技领域中的应用。①技术竞争情报的涵义囊括了以下方面:关注对象是机构外部的科技发展机会与威胁,尤其是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态势;主要手段是对竞争性技术情报进行分析,预测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目标是通过完整的信息分析过程形成辅助决策的情报产品;战略目的是影响竞争者在博弈中优劣地位转变;时效性是技术竞争情报的生命。②

技术竞争情报源于学术论文、专利文献和技术标准等,其中专利是世界上最大的技术情报源。经测算,有效运用专利信息可缩短研发时间60%,节省研究经费40%。③专利情报是在大量相关专利基础上通过定性或定量分析获得的。它可以发现专利分布规律与发展趋势,辅助企业或国家制定专利战略,是技术竞争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竞争情报工作人员通过对专利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反馈,可以推动企业技术开发、转让以及专利申请,构筑有利于国家或企业发展的专利战略。

二、国外企业的专利战略

目前,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不再是关税壁垒,而是技术壁垒,而技术壁垒的支撑点就是专利。④我国加入WTO后,涉外专利侵权事件规模越来越大,涉及领域越来越广,从打火机到剃须刀,从彩电到DVD,从摩托车到汽车,从电信设备到数码相机。国外企业利用技术壁垒,收取巨额专利许可使用费,使国内企业损失惨重,丧失竞争优势。⑤究其根本原因,是没有以技术竞争情报理念为基础的专利竞争战略。

国外政府或企业的专利战略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以技术联盟为依托,设定标准、制定规则、竖起“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沿着产品发展方向,在中国大规模申请专利,提前设置“路障”,控制专利制高点。据统计,在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跨国公司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占到80%以上,从而形成专利包围态势。⑥二是利用中国企业专利意识缺乏的机会,抢注中国企业的专利,阻止中国知名产品与其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态势。三是注重专利产品在中国市场的培育,并伺机提起诉讼,获得巨额专利使用费,借鸡生蛋,坐收渔翁之利。四是将涉及专利、版权、商标、专有技术的诸多要素打包成“商业秘密”,用扩大概念外延的办法“圈住对方”,向中国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五是以联盟、集团形式向中国企业进行诉讼索赔,并通过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施压;利用国内企业缺乏联盟协作机制之机,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等。

三、技术竞争中的专利情报分析

专利情报分析是统计学、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信息科学的交叉应用领域,是以科学技术信息、数据分析为基础,以信息科学前沿技术为手段,对专利及其相关的科技活动进行动态监视、测量、分析与表达。专利分析的基础是专利情报源,主要来自专利文献数据库、网站、技术博客,乃至大学、实验室、行业贸易协会和主管机构等。技术竞争环境中的专利情报分析,主要从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竞争双方的优势与劣势情报分析为侧重点:首先是技术竞争分析,通过分析竞争对手或该技术领域的全部专利,确定竞争对手的技术性竞争优势或劣势;其次是产品领域和市场监督,通过跟踪竞争对手的专利申请领域及范围等状况,发现竞争对手动向、技术开发及竞争性加入;第三是整合分析专利情报,预测竞争对手未来技术战略趋势。⑦

从专利战略角度而言,专利情报分析可以辅助专利战略定位:通过对专利国家分布情况的分析确定采取专利进攻战略还是专利防御战略;通过对专利权人情况的分析确定采取竞争战略还是合作战略;通过对专利申请时间的分析确定专利技术生命周期;通过对核心专利技术的分析选择专利战略目标等。

四、基于技术竞争情报的专利战略

(一)专利战略框架与专利政策

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与合格评定为基本内容的技术壁垒在《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协议)中被合法化,而技术壁垒借助专利战略越来越显示出比关税壁垒更大的杀伤力,因此,笔者认为应立足于技术竞争情报体系,构建国家技术竞争情报专利战略(如图1),完善专利战略预警机制,适时、适度、适量地调整国家和企业层面的专利策略,应对专利侵权诉讼或提起专利侵权诉讼。

国家专利政策调整应当以国家专利战略为指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国家技术竞争情报体系为基础。⑧专利政策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完善国家竞争情报体系基础上,培育专利咨询公司、专利中介机构和专利行业协会,整合资源,培养人才,深化专利服务;加强反垄断立法,利用反垄断法制裁滥用专利的非法垄断行为对国外企业的专利垄断行为提起诉讼,合理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制定共同开发政策,利用国外企业急于打入国内市场的动机采用“伙伴开发计划”,鼓励国外企业向本国进行技术转让,真正实现“市场换技术”;⑨以国家科技情报机构为基础建设国家专利预警平台,完善专利情报收集、分析和预警机制。

(二)非平衡多维专利战略

以专利技术开发为主导,推行专利非平衡发展战略:在有一定科技优势且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不大的领域,尤其是新兴领域要积极实行基础专利优先的核心专利战略,掌握该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积极进行专利布局;而在比较成熟的但重要的技术领域,要实行“曲线”专利战略,即技术改良专利战略与收购核心专利技术并行的手段来维护国家利益;而在一些非常成熟的技术领域,应鼓励实施“以小制大”的外围专利战略。

以专利技术开发为核心,推行多维专利战略。(1)专利技术转让战略。企业在技术引进要利用专利技术情报掌握所引进技术的法律状态,采取相应的专利申请或专利诉讼策略。(2)专利申请战略。根据技术竞争情报确定是否申请专利,是否马上申请专利,是否申请国际专利的竞争态势。(3)专利诉讼战略。国际上专利权的确认都是以司法终审为最终决定的,因此并非通过专利局审查的专利就是毫无疑问的,企业在被控专利侵权后应当立即做出专利侵权的鉴定与分析,掌握相关的专利情报,运用各种抗辩手段积极对抗原告的诉讼。

五、结语

专利是一种战略性的企业资源,企业充分挖掘、利用专利优势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创新等方式形成技术情报优势,并结合国际通行的规则及相关法律法规,构成了对技术市场的合法垄断。目前,我国继日本、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三大发明专利受理国,已经处于专利战略竞争的核心。因此,积极开展基于专利的技术竞争情报活动,搜集和分析专利技术情报,制定依托国家竞争情报体系的专利战略,将是夺取国际贸易竞争主导权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①刘细文. 技术竞争情报的演化与发展[J]. 图书情报工作.2008.10

②柯贤能. 基于创新过程的技术竞争情报分析方法框架构建[D].2007.12

③夏文龙. 专利对产业界的价值[J].智慧财产权管理.1998.16:20—21

④吴秀贞,全毅.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及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6.2

⑤卢振举. 跨国公司在我国专利战略的运用及启示[B/OL].http://www.ipo.dicp.ac.cn/down/51.pdf 2009.8

⑥吴秀贞,全毅.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摩擦及对策[J].世界经济研究.2006.2

⑦陈凤娟,邵波.技术竞争情报及其在专利分析中的应用[DB/OL].http://www.scic.org.cn 2009

⑧陶翔. 国家竞争情报: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第1版:156—212

⑨卢振举. 跨国公司在我国专利战略的运用及启示[DB/OL].http://www.ipo.dicp.ac.cn/down/51.pdf 2009

(王云才,1974年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情报分析、知识产权)

情报调研工作-文献信息中心大全 篇9

以“中科院将以解决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科学问题为主攻方向”的新时期办院方针为指导思想,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国家有关部门及中国科学院的需求,及时掌握国家、学科领域、行业前沿动态,为领导机关、国家科技决策机构、科技管理部门的决策及时提供情报支撑;为科研单位提供学科情报调研服务;为社会有关行业和部门提供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为促进中国科学院的科研成果产业化以及加强科学院与地方合作提供信息支撑服务。

服务内容

决策咨询:根据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跟踪国内外科技政策、法规、发展战略、规划、计划与项目,应用情报分析方法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科研方向决策、科研项目立项、科研能力评估等参考资料。

学科咨询:依托丰富的信息资源,紧跟学科研究前沿,面向科研项目开展咨询服务。通过对特定学科领域内的信息资源的分析、整合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动态、学科热点追踪,和发展趋势、发展政策和战略研究报告。

竞争情报:通过各类科技信息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对国家、研究机构、企业进行竞争情报分析。为其制定竞争战略、战术提供参考。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和保持优势,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定题服务:针对特定课题的需要和科研生产的实际需求,为研究所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学术带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时主动了解其科研需求,并提供针对性的高效的一站式信息服务,以文献跟踪服务的方式,主动、持续、系统地向相关课题研究人员提供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料。

调研报道:国内外科技政策、法规、计划与项目综述,国内外研究机构有关国际合作、科研体制、创新机制、统计资料等调研。

信息咨询:各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及产品、市场等调研、统计资料。

服务对象

机构:科研管理部门、决策部门、研究单位、企事业机构 人员:各级领导、科技管理人员、科学家、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企业管理者等。

服务优势

丰富的信息资源:设立了国际联机检索终端,可检索DIALOG、DATA-STAR、STN、ECHO四大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涵盖国际著名的700多个数据库。国内联机检索系统拥有万方数据、重庆维普和CNKI国内三大数据库系统。还购买了方正中文电子图书、国研网资源库(镜像)、ACM Digital Library、ACS、AGRICOLA PlusText、GEO-ref、INSPEC、EI、CSA、SCI等国内外主要网络数据库系统。印刷型文献包括:书刊文献85余万册,特色资源有:航卫片资料70万张、内部资料2万多册以及各种比例尺地形图3万余张。

专业化研究队伍:中心3人获国家信息分析师认证资格,同时获得教师资格认证资格证书;1人担任国家信息分析师认证资格专家委员会委员;3人拥有国家认证的高级咨询师资质,为我们情报调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优势。

先进的情报工具:利用科学计量学等多种情报研究方法对科研、管理等活动进行客观定量的分析和描述、比较,有助于获得反映科学发展的趋势、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展示学科布局的客观信息。

多样化情报产品:为满足不同用户的服务需求,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等提供电子版和印刷版研究报告等情报产品。可开展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科研管理、学科发展趋势等相关调研任务,为领导机关、国家科技决策机构和科技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特定专题最新研究的相关文献目次等信息,为研发机构的科研项目提供情报服务;针对企业需求,查寻产品、成果或专利的研究及市场状况信息,分析相关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企业发展与决策提供参考;为社会有关行业和部门提供科技信息咨询服务。对于长期用户,我们还可为其一直追踪某方面的最新研究,定期提供相关信息或综述报告。

中心还将不断制定并逐步完善相关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制度,使其成为约束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

如果您需要,可来人、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

联系人:张小云

【技术情报工作的管理制度】 篇10

2014年,科技信息情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科技局相关科室的业务指导下,在局机关各股室的大力配合、协助下,圆满完成了领导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2014工作

1、狠抓科技培训。一是组织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星火科技培训;二是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是抓住重点,整村推进。因地制宜,在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模式,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培训班,重点培养新农村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和骨干农民。围绕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在村里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积极开展培训、咨询、示范和推广服务,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和新方法;四是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培训服务功能,强化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培训水平。2014年开展各类培训5场次,培训达610人次。

2、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一是加强培训,提高维权意识。我们通过编印资料、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利用赶科技大集、学校专题讲课、电视开辟专栏、举办“专利知识大讲堂”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全县广大群众的知识产权维权意识;二是深入调研,强化科技服务。为了解企业技术需求,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多次深入奥力铸超造有限公司、武星装饰板有限公司等科技型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做好企业项目的包装和申报工作,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并积极申请专利。2014我县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技术转移与技术交易活动持续活跃。截止10月底共登记各类技术合同13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225万元.预计11月底将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7000万元以上。超额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5000万元以上的任务。

3、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一是把科技下乡与赶庙会相结合。4月14日,县科技局会同地震局、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组织专班人员,以第31届嫘祖庙会节活动为契机,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为开展好本次科技下乡活动,XX县科技局结合全县食用菌、柑橘、茶叶、畜禽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专门编印了《远安科技》读本和《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手册》。此次宣传采取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展牌、聘请技术专家现场讲解等多种形式开展,利用庙会节正处于春耕备耕时机,农民群众较集中的良好时机,积极为他们宣传科技政策、讲解科技知识、发放科技资料。本次活动共发放《远安科技》、《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手册》等各种科技资料500余份,受益群众达1000余人,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捧”;二是把科技下乡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当前需求相结合。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教授深入到镇、村,利用会场、学校,甚至田间地头开展对性,吸引了大批群众自觉听讲,深受广大农民欢迎。许多青年农民在听课后,主动表示与专家、教授加强联系,表示今后要加强农业科技知识的学习,请他们常来指导;三是把科技下乡与增强当地干部的科技意识、提高科技水平相结合。我们把科技下乡、科技培训与增强乡村干部的科技意识、提高科技水平紧密结合起来。首先对乡村干部进行了科技知识讲座和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意识,并要求通过培训每人掌握1~2项实用农业技术,形成干部带头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第二,注重培养乡土人才,加强对农村基层农技人员、农民技术人员和种植、养殖大户、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和扶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通过他们的成功典型,对周围的农民起到示范、带动的效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播火作用。

4、下大力气办好“一刊一栏一网”。一是配合路线教育、新农村建设、送科技下乡等编印资料,投入近2万元编印、翻印《远安科技》2000余册;二是联系县电视台,继续办好《科普园地》栏目,每周播放两次,重播两次,覆盖7个乡镇112个村,收视人数达7万人次;三是管理好科技局局域网,在全体干部职工协助下、按时按质完成上级交办任务。截止10月底完成113篇信息。力争年底超额完成240篇任务。

5、积极开展XX县农村信息化示XX县建设工作。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XX县农村信息化示XX县建设实施方案》,成立XX县农村信息化示XX县建设领导小组。省科技厅信息院两次到远安视察,XX县农村信息化示XX县建设工作都得到好评。协助、指导旧县镇人民政府建设全省农村信息服务创新示范镇工作。旧县镇人民政府印发《旧县镇建设全省农村信息服务创新示范镇工作方案》,并成立旧县镇建设全省农村信息服务创新示范镇工作领导小组,今年12月将迎接省科技厅组织的验收。

6、完成上级部门、科技局领导安排的临时任务。

二、2015年工作计划

关于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企业竞争情报;瓶颈;系统性

引言

在2012年SCIC组织的贵州会议中,资深情报实践者上汽朱盛镭专家的“关于企业竞争情报实践的另类思考”引起了同仁的很大共鸣。朱盛镭专家在报告中提到:中国企业竞争情报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企业转型、网络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冲击下,企业竞争情报传统业务面临被替代,企业竞争情报业务价值不被领导充分认可,进一步发展陷入瓶颈。

1、企业竞争情报实践及瓶颈

虽然中国古代孙子兵法中早就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竞争理念,但是中国近年来的竞争情报概念是由国内一批学者于20世纪末从国外引入,并将之向国内各界宣传推广普及的。在学术界的推动下,国内企业尤其是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从原来的建厂之初的资料翻译整理工作的基础上,发展为外文新闻期刊杂志信息翻译整理,然后逐渐转向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部门名称也相应更名为信息中心或是情报中心,从而踏上企业竞争情报实践之旅。纵观中国近年的企业竞争情报的发展,笔者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及辉煌;第二阶段:瓶颈期。

第一阶段:发展及辉煌期。上世纪末,在信息技术不甚发达及国内企业普遍对国外情况缺乏了解情况下,企业情报中心所拥有的纸质版的期刊杂志报刊信息,以及后来出现的一些收费数据库信息,是企业了解外部环境的重要信息渠道。国外竞争对手的动态发展报告等成为企业了解外部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撑,企业情报部门的工作也一度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认可,情报研究人员被邀参与企业领导层面的中心组会议,并直接向领导发布汇报国外竞争对手的发展动态信息。

第二阶段:瓶颈期。此阶段,一方面,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信息情报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信息情报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内部软课题研究部门的不断增设,对竞争情报业务的断蚕食替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日渐发达,公开网络信息使情报部门的信息资源优势减弱。另一方面,情报业务空前丰富,来自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情报需求日渐增多,其中也会包括一部分非常规一次性情报需求。这种情况下,企业情报部门原本的业务优势逐渐丧失。

2、企业竞争情报瓶颈原因

针对上文所述的国内企业竞争情报开展状况及瓶颈,除信息技术发展、业务替代等因素外,笔者对瓶颈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有如下思考。

原因一:历史惯性所致。企业情报部门的由来及发展史决定企业竞争情报实践之初缺乏先天的系统性。竞争情报概念引入后,企业原先的以翻译或者图书资料为主的业务部门更名为信息中心、情报中心等,但是具体的组织体系、组织机制、情报规划、产品设计等等并没有立即发生根本性转变。

原因二:理论与实践脱离。国内学者从国外引入了较为系统的竞争情报理论,但是因为缺乏企业的竞争情报实践经历,在国内竞争情报推广中也很少有情报业界专家扎根企业从事企业竞争情报实践工作,使得竞争情报宣传推广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于理论,理论与实践脱节。

原因三:自下而上的情报开展方式。虽然国内不少企业领导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设立有企业层面的情报中心。但是,从情报业务操作层面看,企业采用的不是自上而下而主要是自下而上的业务开展模式。

原因四:社会上相关利益方的干扰。在各界对企业竞争情报还没有准确领会把握情况下,竞争情报的发展导向有时候也会受竞争情报产业界相关利益方所影响。

3、企业竞争情报瓶颈突破:系统性

面对企业竞争情报的上述发展瓶颈以及瓶颈原因,笔者认为“系统性”是此轮企业情报业务瓶颈突破的关键。不少企业竞争情报从业者经过多年实践工作后,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情报没有自己的东西,情报能做的别人都能做。笔者认同这样的感受。竞争情报不像财务、研发等有自己的核心业务与专长,情报只是一个来自于实践的竞争性理念,情报理念适用于企业内任何部门的任何业务,具有普遍适用性。就像博弈论一样,许多人不知道博弈论,但是在其行为决策中却执行着博弈论的理念。所以,大家都可以从事竞争情报,尤其是在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情报部门长久的核心优势是什么?网络不发达时代,可以依靠信息资源优势,外加一定的持续性跟踪,就可以吸引眼球,满意领导的一定层面的需求。网络发达时代,信息资源优势丧失的情况下,企业专职竞争情报部门的核心优势来自哪里?笔者认为,答案是“系统性”。在学术界将竞争情报引入国内之初,所谓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概念中就包含了“系统性”的内涵。

系统性程度往往决定了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开展水平,情报工作流程及机制等情报工作系统性开展的相关指标往往也成为评价一个企业情报开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日本竞争情报学会会长菅泽喜男教授在2012年中国北京竞争情报国际会议报告中将企业竞争情报活动分为5个等级,第一级:没有竞争情报活动;第二级:主要是图书馆,没有正式的竞争情报流程或网络;第三级:正在开发竞争情报流程和网络;第四级:竞争情报部门拥有完善的情报流程和网络;第五级:竞争情报活动制度化、机构化。

4、企业情报系统性开展策略

企业情报业务系统化开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情报部门对情报需求分类,进行重要性排序,对重要情报业务及需求逐步建立局部范围的情报工作流程与机制,重塑情报部门的核心专长与优势;2)进一步加强情报管理职能,提升企业情报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具体阐述如下。

4.1局部建立情报工作流程

虽然系统性开展对企业情报业务至关重要,但是国内大多数企业的自下而上的情报开展模式决定了企业不太可能一次性的建立企业层面的竞争情报系统及流程机制。面对此种情形,可以采取的一个策略是从局部着手,建立某个或者某类业务的情报工作流程。以下结合A 企业(主要是自下而上的情报开展模式)某技术研发业务的情报支撑实例,对局部建立情报工作流程进行阐述。

nlc202309011539

A企业实施某项技术研发人才培养计划,计划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领军人才。该计划下组建的各技术领域研发团队核心小组成员从技术骨干、首席工程师中选拔而出。各团队还配有对应的策略委员会,策略委员会成员由公司级及各院厂部级领导组成。面对属于企业内部定位高端的此类技术情报用户,A企业情报部门对各领域研发团队采取专人对口负责联络的方式,对其提供情报支撑。在支撑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了解磨合期。该阶段,情报部门人员可以参加团队的会议、研修等活动,学习了解用户的专业知识、用户的主要业务开展状况、重点研发内容,用户的情报需求情况等等。同时,研发团队对情报部门的业务开展内容、发展规划等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二阶段:稳定支撑期。该阶段,在前期支撑的基础上,情报部门领队带队调研各研发团队,深入了解用户对情报的认识以及情报需求,根据所调研的情况,制定了“双月刊”情报支撑机制,即向用户双月提供定制化情报研究报告。从情报工作流程角度看,该阶段的“双月刊”机制为该项情报工作建立了情报工作流程的雏形。“双月刊”情报工作流程雏形,使该项情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遵循竞争情报环进行开展。与其他不持续的甚至是一次性的情报用户及需求相比,研发团队情报用户可以就某一个技术领域持续性的提出情报需求,需求更易具系统性。对持续性的情报需求的支撑,有利于情报部门业务知识的积累,有利于情报部门对该项情报业务进行更深入的剖析、改进,便于深入分析用户需求的特征。总之,工作流程所带来的业务支撑的稳定持续,使情报部门的工作系统化深入开展成为可能。否则,如前文所提及的,情报部门及人员会掉入多而杂乱的情报需求泥潭,精力分散,疲于应付众多一次性、非常规性需求,而疏于对核心业务的系统梳理与深入。

4.2加强情报管理职能建立

如果不是依附于某个部门,而是作为企业一个独立的情报部门形式存在,企业情报中心一方面采取局部建立情报工作流程以系统化开展情报业务外,另一方面,还须从大局着手,加强企业情报部门情报管理职能的建立。届时,企业情报部门的工作除具体的情报业务开展外,更为重要的应该是根据企业的情报需求,牵头设计建立并企业情报业务流程与模型,并对其进行运营管理。这是企业情报发展的最高目标。在向该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可以实施如下举措:

1)信息资源管理职能的加强。企业情报中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情报中心以企业首席信息官CIO的姿态,加强对信息资源渠道、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有效梳理,提高自身在企业中信息资源业务范畴的地位与声望;2)情报业务管理职能的加强。在将企业情报工作逐步系统化过程中,情报部门可逐渐从具体情报研究业务中抽身,投入一定精力引导、设计、建立情报工作流程,使其演变为企业中的情报业务管理者与协调者。3)情报推广职能的加强。作为企业层面的情报中心,应该承担增强全企业的竞争情报理念及意识的职责,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竞争情报培训,定期邀请业界专家举行情报沙龙讲座,定期在企业内部开展工作汇报报告,展示情报工作成果等。

5、小结

在企业面临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竞争情报应越来越多的被企业所需要而不是边缘化。对待企业竞争情报发展瓶颈现状,企业情报部门在低调务实、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更需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面对众多情报需求,对其进行系统化开展,制定可持续的情报工作规划、流程以及模型,将情报业务职能化、持续化,提高情报工作成效,或许是企业情报工作再上一层楼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琦.竞争情报工作在中国企业中的实施方案.竞争情报.

[2]杜术霞.基于企业危机预警的竞争情报流程研究.图书馆学研究,2012.

[3]刘细文.技术竞争情报的演化与发展.图书情报工作,2008.

[4]王克平,冯晓娜,汤坚玉,车尧.基于嵌入性理论的企业竞争情报危机预警研究.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

[5]朱盛镭.关于企业竞争情报实践的另类思考.

作者简介

刘艾(1987—),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专业:情报学;研究方向:竞争情报。

上一篇:事业单位学校会计分录下一篇:上课玩手机的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