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复习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政以德复习(推荐10篇)

为政以德复习 篇1

一.充分预习

自读三遍。集体朗读,正音正字。告知本重点字词、句式,让学生自己琢磨。参照注释和译文翻译各章,找出翻译不顺或你认为有误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

《论语选读》1-4是政治专题,本中心论题为“为政以德”(板书)。是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做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以德为政”。请同学指出本句翻译错误处。

生:“以”翻译成“运用”不正确,词性不对。“运用”是动词,“以”应翻译为介词性的“用”或“凭”。

本明确提出“为政以德”的主旨及意义的是哪些章节?“为政以德”的意义是什么?

生:

一、二章统领全文,鲜明提出本的中心主旨“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并揭示了意义: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首章用一形象的比喻道出了“为政以德”的意义,用当代政治术语来说,就是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以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示例: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孟子•离娄上》)

2有耻且格。

(翻译此章)二章用鲜明的对比道出了“为政以德”的意义。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号召全社会人民要有羞耻心。但夫子说“为政以德”,百姓自有羞耻心了,世道人心、社会风气自正。

(驳:一些教案把“为政以德”的意义归结为“无为而治”。窃以为欠妥。单言“无为而治”,在当代人眼中,恐怕都以为是老子虚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吧。儒讲无为而治与此有别。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1)李泽厚辨之甚明。《集释》:言任官得其人,故无为而治。《新序•杂事三》云:故王者劳于求人,佚于得贤,舜举众贤在位,垂衣裳恭己无为而天下治。前所学《谏太宗十思疏》“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亦是儒家的无为而治。李泽厚讲(21)章亦误,钭东星先生认为:北辰居其所是喻君以崇高道德居位凝聚四方,非至尊不动,可以无为。)

示例:(韩)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表孝弟有行,修治学官……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其县尉至自刺死,门下掾自刭。

延寿出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令、丞、啬夫、三老亦皆自系待罪。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昆弟深自悔,皆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郡中歙然,莫不传相敕厉,不敢犯。延寿恩信周遍二十四县,莫敢以辞讼自言者。推其至诚,吏民不忍欺绐。(《资治通鉴》卷二十六)

师:夫子二千五百年前的教言“为政以德”有如此重大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必须先弄清什么是“为政以德”。

比较“政”、“刑”、“德”、“礼”,明确其区别。

政,政令,是由政府发布的君令,君令即政令,国法;刑,刑罚;礼,泛指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朱熹注,礼谓制度品节也;德,德者得也,自得于身,人行之总名,外在之道我得之而凝于身,是人身所具有的诸多善性美行,简译为道德。作个比喻:一个老师觉得应该准时上下班,是德;学校规定教师要准时上下班,是政;对不准时上下班的老师罚款十元,是刑。礼是法的补充,和法有相通之处,又有所不同,法具有强制性,礼则属于道德范畴。

德为道德,是人身上所具有的合于道的品德,不是行政管理手段。(可证“运用道德”翻译之误)所以“为政以德”应理解为统治者用、凭借自己的道德、个人魅力来治理国家。(此统治者非仅指国君皇帝,泛指各级各单位部门的领导。此德也非指当今狭义的道德,而是合于道的所有道德。)

师:那么,作为统治者,该具备哪些道德?

三.探究研讨

师:以下十章皆讲述统治者该具备的道德。找出每章的关键词或归纳。

(见板书)

可分为两方面:安人,正己。

(一)安人。(以“庶、富、教”为纲讨论)

朗读第三章,翻译。讲解:这是孔子和弟子离开鲁国初到卫国时的一次谈话,“庶、富、教”是孔子治国三步曲,反映着孔子的治国理念。

学生阅读“安人”部分的章节,联系现实讨论:为什么要“庶”?为什么要“富老百姓”?怎样“富老百姓”?为什么要“教”?

为什么要“庶”?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概说 篇2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概说

孔子“为政以德”思想,要求统治者应首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人们无论为官还是谋求为官,都必须符合君子人格。为官必须讲正气。统治者起好的表率作用,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也才能谈得上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作 者:肖虹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人事处,云南,玉溪,653100刊 名: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COAL INDUSTRY TEACHERS COLLEGE(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3(6)分类号:B222.25关键词:孔子 君子 为以德 取信于民 教化

浅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篇3

论文摘要:本文从孔子提出的“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以“仁”为理论基础,以“礼”为上下制约机制,以“人才”为实现途径的政治思想体系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现实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孔子;为政以德;礼治

孔子为实现其变天下无道为天下有道的社会理想,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并为此建立起了以“仁”为理论基础,以“礼”为上下制约机制,以“人才”为实现途径的政治思想体系,对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的政治形态和吏制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有些观点,直至今天,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剔除腐坏仍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为政以德”思想,是孔子为春秋时期新兴的封建领主阶级提出的一条“治国平天下”的政治路线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期。当时以齐桓公为代表的“五霸”到“七雄”等诸候强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已有百余年历史,新的封建性质的生产关系已经初步确立,生产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促使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使自夏商周以来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天命”基础受到严重冲击,改革在各诸候国已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之潮流,周王朝的统治,已从自周穆王起的“王道衰微”沦为摇摇欲坠的境地。这一时期,其实是从奴隶主贵族中分化出来的封建领主阶级的初级革命时期,作为封建领主阶级中的保守知识分子,孔子对春秋社会现实是有深刻认识的,他既看到了周王朝的衰亡已无可救药,更看到了新生阶级的蓬勃生力,而且对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持欢迎态度的,因而他非常赞赏齐相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壮举,对管仲的改革从总体上是加以肯定的,且认为管仲的改革,不仅仅使齐国富强,人民得到了实惠,更重要的是,改革使人们的思想解放了,社会进步了,因而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称管仲“如其仁,如其仁”(同上),对能善用管仲实施改革的齐桓公也大加赞扬,称其“正而不谲”(同上),同样,对子产在郑国推行的一系列改革,包括刑罚改革,也都基本予以肯定,称子产“其行也恭,其事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同上),真正一个“仁人”形象。所以,当闻子产死时,竟非常悲痛,喃喃而语:“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由此可见,孔子是渴望社会进步,并不反对改革的,对于新的“田赋式”的生产关系也是肯定的。 但是,孔子作为一位思想家,他也更加理性地看到了当时新兴的封建领主阶级在同贵族旧势力斗争,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诸如敛聚民财、权力倾轧、生活奢侈,对百姓的剥削压迫过于残酷等现象,并对此极为忧虑。

首先,他看到当时诸候国之间的互相吞并战争。其实质是一个弱肉强食般的残杀,其结果,并非能够实现统一,反而使各国人民承爱着战争的残酷熬煎,因此,他反对依靠武力征伐称霸诸候的路线,认为春秋无义战,主张通过“修德养民”的途径,提高综合国力,最终用和平的途径,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所以,他充分肯定管仲帮助齐桓公“九合诸候,不以兵车”(《论语·宪问》)的壮举。

其次,他反对鲁国季氏的加赋,指责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嘲讽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祖时唱《雍》诗,摆天子的威风,批评齐相管仲“不俭,不知礼”等,其实质并非是反对新出现的封建地租制度和单纯维护“周礼”,而是反对对百姓过度的赋税,徭役剥削和腐坏奢侈的生活方式。

第三,他反对晋国铸刑鼎的做法,其实质不是反对法的公布和新的法律制度。(周王朝自周穆王起就已有了较为系统的刑罚制度——《甫刑》),而是他反对晋刑中类似追捕逃跑之人的“董捕法”那样过于残酷的刑罚措施,是他反对虐民,反对严刑重罚,主张“德主刑辅”立场的表现。

以德立身 以德兴业--演讲稿 篇4

——提升职业道德素养演讲稿

我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它就是指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有好的品德,符合古训:“人之立身,所贵者惟在德行”。我们也常说“以德兴业,以福达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企业走上激烈竞争的市场,市场经济对劳动者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企业的一切行为,无论是“节约降耗”还是“精品意识、名牌战略”,要么流于形式,要么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我们的企业,呼唤着职业道德!我们的社会,呼唤着职业道德!乃至我们这个时代,都在强烈地呼唤着职业道德!重建职业道德,已成为企业绕不过去的一个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到以德践行、与德同行!通过吸收并消化“厚于德、守于信、敏于行”的文化观念,达到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实现人格升华。

在其漫长的职业生涯里,职业道德是人格的一面镜子:“士有百行,以德为先”。人的职业道德素养反映着人的整体道德素质。作为石油企业一线员工,最先接触、接触最多的就是产品,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水平。但是,一些员工缺乏职业道德、损害企业形象的行为屡屡发生,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如果个别员工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将影响整个企业的形象,进而影响企业文化建设。例如,不尊重甲方、施工不严谨、安全质量意识薄弱等现象,都会损害企业形象。另外,不少员工对企业没感情,责任意识淡薄,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物质利益,对企业的发展不感兴趣,有的员工为个人私利故意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影响到正当利益的获得。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就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内在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有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既是员工个人职业愿景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人从爱岗到敬业,从立身到兴业,实现奉献社会的艰辛历程。

爱岗是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人只有爱岗,他才具备了合格劳动者的基本条件,而要使这个基本条件得到提高和完善,他就必须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它,努力培养热爱自己从事工作的幸福感、荣誉感和责任心。一个人一旦爱上自己的职业,他的身心就会融合在职业工作中。

敬业是爱岗情感的升华和体现。就是尊重自己从事的职业,专心致力于自己从事的职业,就是用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做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我们的生产之所以经常出现或大或小的安全、质量、效益等问题,就在于劳动者自身缺乏一种起码的敬业精神,做不到尽职尽责。

在现实工作中,要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从事条件较差、工作艰苦、劳动强度大的岗位。为此,把岗位责任制作为职工职业道德规范,明确不同岗位的职、权、责、利关系,使每名劳动者都有明确的权限和责任,建立合理高效的生产和工作秩序,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才能都树立起正确的职业观,才能把国家、集体、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放在首位,才能最终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

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任何职业、任何岗位的劳动者,只要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就是为社会作贡献。就能够在企业经营中做到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创造价值。一名能够奉献社会的人,同时也是一名道德高尚的人!一名值得尊重和学习的人!雷锋、焦裕禄、孔凡森、李国安、李素丽、许振超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只有像他们那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只有真正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在于奉献,才能在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完整统一。

以德养心学习心得 篇5

2009年3月,我们第一批中青干部研修班的学员,暂别忙碌的工作,走进浙大人文学院,开始了短暂而精彩的研修学习。在浙大人文学院的精心组织一个星期,我们先后学习了文化建设与学习型组织、《论语》与人生、儒释道的现代价值、政府公共管理、西方文明启示录等内容。时间虽短,但我收获很多,现就养德养心方面谈几点心得。

一、不比名利,只比能力。

如何对待名利和能力的问题,是关乎中青年干部修养的一个基本问题。有些干部把名利看得很重,总是“不知足”,为了一个职位,一份奖金,甚至是为了一些他人的闲言碎语,发愁、发怒,认真计较,纠缠其中。一旦久了,心灵被折磨得千疮百孔,成为名利的囚徒。而在工作能力却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作为中青年干部,我们要不比名利,不被那么功利所左右,就会显得坦然多了,能平静地面对各种的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使我们永久地持有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著追求。这是一种修养,是对自己的人格与性情的冶炼,也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博大,视野变得深远。那么,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即使是遇到 了凄风苦雨的日子,碰到困苦与挫折,我们也都能坦然地走过。

但在工作能力上我们却应该比,要与自已的职位要求比,与能力强的同志比,与其它同志和长处比,与党委对中青年干部的要求比。只有不比名利,只比能力,我们才能心平气和地工作与生活,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融合热情和善良,宽容和信任。

二、锁住贪欲

欲望与生俱来,人人都有。世人如何不心安,只因放纵了欲望。明末清初有一本书叫《解人颐》,对欲望作了入木三分的描述:“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当了县丞嫌官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可见人心不足蛇吞象,不是一句空言。

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中青年干部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做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就会成为欲望的奴隶,最终丧失自我,被欲望所役。要锁住欲望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锁住欲望,就是锁住了贪婪;锁住欲望,就是夯实了堤防。做人要想真正做到俯仰无愧,堂堂正正,就必须扶正去邪,扬公抑私。

三、善良的工作生活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善良”与“恶”相对,有善心,做善事,就可称之为“善良”。人世间最宝贵的是什么?是善良!有人说:“心怀善良的人。总在播撒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 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意,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对众人而言,惟一的权力是法律;对个人而言,惟一的权力是善良!”善意产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触,往往智慧得到开启,情操变的高尚,灵魂变的纯洁,胸怀更加宽阔。与善良之人相处,不必设防,心地坦然!”因此,作为中青年干部,我们应善良的工作生活。

以德育人 篇6

——李政普家长先进事迹材料

米脂县第一中学

家庭式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把孩子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每一位家长的迫切要求和希望。作为家长,积极支持参与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课任教师做好家校共育工作,坚持“爱而不溺,宽严相济”的原则教育孩子,努力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发展。她的儿子李政普是米脂一中九、一班的学生,三年来一直担任文体委员,爱好广泛,性格开朗,成绩优异,多次评为三好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都有突出的表现,这一切都因为他有一个称职的母亲,她是一名超市员工,也作为李政普同学的好家长。

一、以身作则,乐于助人,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初的言行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因此,妈妈特别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平时,她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待人,对自己的工作从不懈怠,从各方面都做到细致,认真。有一次,在下午四点多,妈妈该下班了,我到她所在的超市门口等她,她将陪我去买衣服,在门口等了很长时间不见踪影,进去一看,她正帮助其他员工一起卸货,看到她瘦弱的身躯,来来回回,急急忙忙,满头大汗的样子,我很是心疼,回家学着妈妈的样子,为妈妈准备饭菜,一会儿,妈妈回到家,看到我的样子,把我推开,戴上围裙,马不停蹄地做起了生活,让我感动,让我流泪,就想说一句:“妈,别忙了。”但却不能,这是她的荣耀。

二、温馨和睦,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她深知,自己给不了孩子全部,但她知道一个优秀的,安逸的家庭环境会给孩子带来无比的快乐。努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我就在这样一个温馨的气氛中长大。在生活中,她关心我,爱护我,对我的学习,更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激励,引导我。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十二岁那年,我生了一场病,那是我记忆中最厉害得。高烧三十九度,刚得知妈妈便放下来一切手头的工作,带着我去了医院,马上便买下了一个床位,开始叫医生给我打点滴,她看到我这次生病的厉害性,一个人站在墙角哭了,这可以说是一次生活的困难,一会儿妈妈用纸拭去了眼泪,用热毛巾在我的额头上加快病情的好转,自己也没有顾得上擦手。这时,她恍然记起了我的课程问题,便连忙掏出手机打电话给班主任,我告诉妈妈别急,她还抖着手指打,通话时急促而又段段续,最终还是为我记好了课程和作业。一会儿忙完了又帮我打好了饭。在医院依旧是一副忙碌的样子。心中的温暖无法言说。

三、肯定鼓励,树立孩子的自尊自信。

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进步有一定作用。生活中给予孩子肯定和赞赏,增添他们内心的自信,自觉地树立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孩子乐观向上。因为没有永远地失败,所以我们面对困难,失败时不必畏惧。就在去年我的成绩下滑了,当我拿到通知书时一直是揪着心,回到家心切依旧忐忑。没想到的是,当妈妈了解到我的成绩时,她用温和的语气激励我,鼓励我,并未指责。当每次小考成绩下来时,不论上升还是下滑,妈妈总是能鼓励我进步。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每天,我走到校门口前都要大声说道:“我能行,我最棒!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儿子行,只要你努力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有这样的鼓励,我都在尽力做着我分内的事情并带着莫大的信心。

四、全面发展,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现代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妈妈从我小时候便给我听许多音乐,希望将来在音乐这方面有突出表现,又在初中时要求我每天坚持锻炼,尤其是每天早晨的运动很重要。同样,在学习中妈妈也要求我大量地阅读文学著作,这样有利于将来的写作能比别人技高一筹。妈妈也希望能全面发展,能拥有更广阔的前途。

五、注重细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德育人》 德育论文 篇7

郭岭小学 孙艳茹

小学是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对他们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我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对学生的成长负责。

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男生哭着跑来跟我说:“他放在文具盒里的钱不见了。当时我心想,如果我大张旗鼓的帮他找回钱一定会伤了那个捡钱孩子的自尊,上课前,我对全班同学说:“诚实的心灵比金子还可贵,李同学今天文具盒里的钱不小心弄丢了,我希望捡到的同学,在没人的时候把钱放回李同学的文具盒,接着,我把文具盒放到了讲桌上。等到放学后,我再回班里时,发现李同学的钱,静静的躺在文具盒里。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惩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第二天早上,我在班里对同学们说:“昨天,一位同学帮助李同学找回了遗失的东西,同时,也找回了他自己遗失的诚实,我的话音刚落,全班同学都为这不知名的勇敢者鼓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有一个学生却羞红了脸,下课时,他递给我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老师,谢谢你没有揭穿我,我以后一定努力学习,遵守纪律,不再欺负其他同学。我以为他只是说说,他竟然真的开始学习,开始遵守纪律,开始帮助同学。看到他的进步,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按照接班人的要求去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有的学生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育人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和千变万化的情况,教师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一把钥匙一把锁”,在进行思想教育时,不仅仅要做到“因人而教”,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及时地“指点迷津”,析事论理,以理服人,对症下药,才能切中学生心理矛盾,改变学生情绪状态,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为加强班级德育工作,本学期我在德育工作方面认真按计划进行。一直利用班会,晨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认真贯彻《小学生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礼仪常规》等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德育工作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我刚接这个班的时候,班级的卫生和纪律不好,早自习干什么的都有,教室里的垃圾、纸屑总是“无人问津”,我便试着用各种方法让学生把早晨的宝贵时间利用好,可是仍然有同学坐着发呆、哪怕一块橡皮也能默默地玩一个早晨,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时间。

一天我在办公桌前学习业务,突然眼前一亮,我可以把我的讲桌变成我的学习桌,从此开始,讲台上多了我的笔记,我的教育理论书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不出两天,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学习了;他们没有人拾起地上的垃圾,我都会弯腰捡起,他们看到我这样做,有的孩子就会模仿,慢慢的班里的垃圾不见了,让我吃惊的是他们还会主动捡起校园里的垃圾。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胜于言传。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他们热爱劳动,我每天早上和学生一块打扫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卫生;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在板书时首先做到书写规范认真。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班主任工作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班主任对创设良好的班集体,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要做学生道德成长的同行者,首先要正确掌握德育的指导思想, 我国中小学生教育的根本认识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智能素质、体能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领先地位,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和学生观,教师不再是一个道德先知者、道德完美者,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两者只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相比较而言,学生是最具生命力的一代,他们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有比成人更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观念,这是我们不能漠视的。因此,教师应树立与学生一同道德成长的观念,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在学习和实践中反思,在教学相长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学生一起感受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体验道德感情、发展道德行为,成为学生道德成长道路上的同路人。

以德服人原文 篇8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出自《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大家知道相关的知识内容吗?一起来了解一下!

作品原文

孟子曰:“以力假①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2)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3)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4):‘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5),此之谓也。”

作品注释

①假:借,凭借。

②待:等待,引申为依靠。

③赡:充足。

④《诗》云:引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⑤思:助词,无义。

作品译文

孟子说:“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所以称霸必须是大国。用道德而实行仁义使天下归顺的人,不用依靠国家的辽阔:商汤王只有方圆七十里,周文王只有方圆一百里,用武力征服别人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他,只不过是力量不够罢了;用道德使人归服的,是心悦诚服,就像七十个弟子归服孔子那样。《诗经》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正是说的这种情况。”

读解赏析

与孔子在《论语·子路》和《论语·季氏》中的有关论述一样,都是讲的以德服人而不是以力服人。

值得提出来略加讨论的是:以德服人到底还要不要力?

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情况来看,似乎还是离不开力。就以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情况为例,当诸葛亮第一次放走孟获后,众将都感到不理解,一起来问诸葛亮。诸葛亮笑了笑说:“我要捉他,就像在口袋中取东西一样容易,但只有使他口服心服,南方才会真正平定。”可见,诸葛亮之所以敢于七擒七纵,还有赖于军事上的绝对优势。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做“如囊中取物”般容易。不然是开不得玩笑的,那就很可能成为放龙归海,放虎归山,有自食其果的`危害了。

由此看来,以德服人还得与以力服人结合起来。只不过以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打,是为了谈。”只有以德服人,攻心为上才能长治久安。

作品出处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出自《孟子》的《公孙丑章句上》。[1]

教书育人 以德为首 篇9

教书育人,以德为首。师德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生活态度都必然会影响到学生。一个教师的师德决定着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政治方向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因此,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重要性、时代性、思想性和高尚性。

一、教师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它提示我们: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它针对的就是当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甚至还在发展着的对于教育本性迷失方向的人。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所以教师应该充分认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二、教师立德树人的时代性

中小学实施的基础教育,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更重要在于树立影响学生一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高度凝练了立德树人的灵魂、主题、精髓和基础。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中小学生的思想情况,寻求新形势下中小学校立德树人的新方法、新模式以及新渠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增强立德树人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亲和力和向心力。立德树人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创新,以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充分认识到立德树人的时代性。

三、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性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必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做人修养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兵团精神教育。教育学生从做合格公民的基础要求做起,将现代社会教育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贯穿到全部的教育工作之中。思想引领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为教育事业献身的崇高理想,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具有终身从教、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要爱生如子,把对人才的培养化为自己的责任,并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体现在认真执教,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热爱教育教学工作上。

四、教师立德树人的高尚性

立德树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天职,教师必须提高师技、师爱、师责、师品四个方面的修养。各中小学校要紧密联系自身实际,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切实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铸造高尚师德为立德树人奠定基础。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在从事教学工作中所具备的个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勤于进取 ”、“认真授业”、“热爱学生”、“积极育人 ”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所应具备的人格魅力。作为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为人师表 以德立身 篇10

——《教育法》及《教师法》学习心得

徐楠

2013年1月14日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教育法》及《教师法》学习心得

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学习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到作为教师,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师德内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通过对法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我的认识。

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替身和可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二、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对于老师则不可以“家长”自居,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待,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个好老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三、视学生为己出,处处关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刻,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帮忙引导。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师的原动力。那么如何爱心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类学,是对人类灵魂的引导和塑造。

四、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知识修养。新形势下新的理论知识层出不穷,业务知识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学过、看过、听过即可,如果钻研不深不透,特别是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做得不到位,就会对工作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我们应该时刻记住,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加强业务进修,才能满足新时期对教师要求的“从经验型向知识型研究型的转变”,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务于教育教学这项本职工作。

上一篇:企业爱岗敬业演讲稿下一篇: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制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