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案例分析

2024-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连加连减案例分析(推荐11篇)

连加连减案例分析 篇1

-----《连加连减》德育案例分析

招远丽湖学校 范娟娟

教材分析:

《连加连减》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信息窗7的内容,是本单元又一重点内容。教材的编写设置了两个小红点,学生已经对10以内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第一个小红点在1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设置了三个一位数相加,继而引出第二个小红点连减的做法。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德育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在分类目标中指出:“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那么如何结合本节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下面就结合本节课教学案例谈一下浅显的认识: 〖课堂实录〗 教学片段

(一):

情趣导入,激发兴趣,寓学于乐。

1、出示三幅图片,让学生自己提出数学信息并发现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的观察很仔细,也很全面。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兔子。生:一共有9只。

师:你怎么知道的?都用了什么办法? 生:我用了数一数的方法。

师:如果我把小兔子的数量增加好几倍,我们还能用数一数的方法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浪费时间,数多的时候有时候数不过来还会出错。师:你能用我们学的计算方法来算一算吗?

生:可以用加法,跑来三只黑兔需要+3,又来了2只灰兔子,需要+2.师:你能表达的更加完整吗?老师和同学们都想听听你的想法呢? 生:4+3+2=9.(全班同学掌声鼓励)师:你是怎么算出是9,可以先怎么算再怎么算? 生回答各种方法。

师:哪种方法万无一失不出错呢。生回答:从开头排着计算。

师总结:对,像这样好几个数连续相加我们计算的时候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师:你的回答太棒了!简直就是一个小老师呀!同学们你们也想当小老师吗?赶快用我们总结的两种方法来实践一下吧。同学们,数的时候请用好我们的学具袋中的卡片哦!

师:同学们请你们观察小兔子的颜色,白兔黑兔灰兔的颜色虽然不一样,但是不妨碍它们成为好朋友快乐的玩耍。其实呀我们人类也有不同的肤色(请同学们欣赏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我们可以和黑人小朋友成为好朋友吗? 生回答:

师总结:只要兴趣爱好相同,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关心都可以成为好朋友对吗?(引起师生共鸣)

师:对了,解决完小兔子的问题,可别忘了他们的队友小猴子哦(引出第二环节)德育点评析: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让学生明白“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的知识目标是很容易达到的。难得是是借知识来育人,因此当学生各抒己见,踊跃回答问题的时候,我适时的鼓励他们让他们争当小老师,与小组成员动动手,响亮的回答问题,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主人翁意识。然后教师总结并借由小兔子的颜色问题让学生思考:“是不是肤色不同就不能成为好朋友一起玩耍呢?”进而培养学生平等待人,不歧视不挖苦,广交朋友的意识。这种轻松的环境使得育人和学知识相得益彰。教学实录片断二:

送小动物回家:本环节设计由连加引出连减的学习,进而把连减混合运算,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但是单纯的知识太过枯燥,结合一年级的年龄特征,设计“送小动物回家”的游戏,让学生观察如何一步步才能把小动物送回家,如果有一步出错小动物就回不了家了,让学生仔细认真做题。

德育点评析:

本教学片段属于巩固环节,前面学习了连加连减,大部分学生对知识已经掌握的很熟练了,如果接着出现连加连减的运算,学生会感觉枯燥无趣。因此我设计以学生喜欢的动物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小动物回家,唤起学生的英雄主义,正义感,在这个过程中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教学片段三: 小结部分;

1、和学生讲解加减符号的来历,教育学生遇到事情多思考多想办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有可能你就是下一个数学家呢!

2、0-10这几个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吗?让学生多问为什么,不能一味接受,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德育点分析:

连加连减案例分析 篇2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

在教学中为了避免枯燥无味的计算教学,我认为,首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形成计算氛围,我们青岛版教材的特点是情境串教学,青岛版教材在知识结构和素材的选取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情境串”的教学很好地将知识融入到情境中去,将计算教学融入到“情境串”中学生更好理解一些.如: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信息窗,也是和前四个信息窗串在一起的,是本单元的一个总结提升,所以开始我把前四个信息窗的情境串联在一起,谈话导入本课内容,一方面是对前几个信息窗的回顾, 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梳理了本单元的知识. 具体是这样设计的:

谈话: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和丁丁一起来到了神奇的大海边赶海、摆贝壳,还参观了水族馆和标本馆,(课件展示窗1~4图片)收获可真多呀!

谈话:丁丁还捡到了许多漂亮的贝壳,(课件展示)她说这节课哪个小组会思考、会合作,就把贝壳送给他们,想得到吗? 那就看你们的表现吧! 丁丁的旅途就要结束了,今天她和妈妈又来到了大海边要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家,你们看:(课件出示窗1图)

提问: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

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串,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中,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的过程,并把解决问题与知识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

二、主动探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再创造”的计算习惯

调动学生学习计算的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和应用,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其次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思维, 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有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只将各种知识灌输下去,学生被动地接受这些结果,所获得的知识只是形式的堆砌, 这是机械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由被动机械的学习变为积极的、自主的、通过再加工的“再创造”式的学习,这样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以后,学习连加竖式的写法,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己尝试着写出连加竖式,并计算出结果.

谈话:同学们帮丁丁解决了这个问题后,你想买点纪念品吗?

提问:你想买哪三样纪念品?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贴:三样纪念品,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谁会解决?

生列算式:连加A + B + C = .

你真棒! 列出了一道连加算式,你是怎样想的?

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思路:要求一共需要多少钱,就要把三样纪念品的价钱加起来. (巩固加法的意义)

谈话:说得好,谁来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 你怎样估计的?

提问:能用竖式计算出正确结果吗?

教师活动:发现竖式的不同写法,写在黑色卡纸上.学生可能出现的写法有:

学生投影展示:竖式写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求出的是什么? (强调运算顺序)

谈话:同学们请看黑板,这三种竖式的写法,你喜欢哪一种? 为什么?

那请你以后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最重要的是要把结果算准确了!

我很惊讶学生能够想到这么多的算法,一般情况下我们老师会直接让学生选择法三,但是老师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每一种做法都给予肯定,并且紧跟追问什么情况下用这种方法比较合适. 当然在竖式写法板演时, 我有意设计突出了最简便的写法的好处, 让学生一眼就能发现. 从而自己选择最优方法,这一点难能可贵,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发展、提高. 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再加工“再创造”地学习,将使学生获得充满活力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使他们逐步养成具有发展性、创造性的计算习惯.

三、注重细节,扎实训练

学生在计算时产生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某些知识不理解,学生在计算时并没有意识到是错误的. 另一种是基本口算不熟练,造成计算失误. 这两种错误我们主要从计算方法和加强口算训练方面进行纠正. 另一种错误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例如抄错、看错题目,计算过程不符合要求,没有验算的习惯,等等. 因此,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注重细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认真也是一种能力. 学生认真、细致的习惯是平时养成的,在教学中,我们教师严格要求学生,在学生做题时提醒他们要认真仔细,看清题目所表达的题意,看清题目中所提供的数据,以提高学生在解题时的准确性. 例如,在新课之后的一道加减混合的练习题:咪咪旅馆,这是让学生自主练习的题目,有个别学生就因为粗心而把27写成了72,这是一年级孩子经常会犯的共性的错误,孩子的思维有的时候是我们大人理解不到的, 于是我让做对的孩子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怎样才能把题做对,怎样不会看错数、写错数. 孩子们发言很积极,各抒己见,踊跃地介绍自己的经验,而且很有成就感,做错的孩子听了他们的介绍以后,觉得很有道理,我想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吸取平时的教训,避免或减少错误的产生.

连加连减教学 篇3

《连加连减》是人教版一年级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教材的又一难点。教学目标是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况体会和认识运算顺序,学会计算。

3、让学生开展讨论,寻找生活中要用到连加、连减的例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我就《连加连减》教学的过程,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因为这个内容我在两个班级上,在一(1)班上时由于在复习时时间稍用多了,到最后没时间做练习,后来我又改了课件及教学思路,在一(2)班上时时间基本差不多。

1、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阵地。

在上新课前,我先出示动画:三支小虎跳舞,又来了两只,让学生编含有数学问题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用加法算。再出示8只小猫跳舞,走了3只,同样让学生编、算。让学生知道为什么用减法算。通过动画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掌握了加、减法的学习要领。教学新课时我把课本上的例题做成课件播放,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了“连加连减”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明白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从左往右。

2、重视算法,突破难点

连加、连减难在计算过程中它们都需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这一环节我主要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本环节我注重学法指导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放应用,凸现价值。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本课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用到的连加连减计算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列式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拓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能各抒己见,说的问题新颖而且切合实际。例如:邵丹丹同学说的:“我去商店买了5本书,1支笔,1盒蜡笔,一共有几样?我让学生帮邵丹丹同学算一下,让学生真正做到把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实质性的理解,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4、遵循规律,寓教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环节,还是练习环节我都设计了符合一年级孩子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的问题。在练习时我从课堂中寻找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先请1名同学起立,再请他前面的3名同学起立,他后面的4名同学起立,一共有几名同学起立了?先坐下2名同学,再坐下3名,还有几名同学起立?同学们都特别感兴趣,很快说出算式并口算出得数。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总的说来,这节课基本达到了教学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

1、时间安排可以更合理一些,低年级孩子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前20分钟,所以可以将新课的内容更集中的放在前20分钟进行,将练习集中在后面的时间进行,不要采本课的一题一练的形式。而且对计算顺序的练习,应该是在反复的不同的题目的讲解的过程中掌握的,不要想着在第一次、第一道题目里就让所有学生完全掌握,也就是不要过多地重复例题的运算顺序的叙述,可以空出时间完成后面的习题,在对后面习题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算顺序。

2、对于老师要求学生先说题意,再说算式的过程,很多学生跳过了第一个环节,直接就讲出了算式,此时,老师却硬带着孩子回到了第一个环节——题意的叙述上,对于这种现象,关键在老师的提问方法上,“说图意”这一说法,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很抽象的说法,如果改成“看着图你能说个含有数学问题的小故事吗?”可能学生就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先说图意,再说算式了,也就是作为低年级的老师,要有儿童化的语言。

连加连减教案 篇4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2、进一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加。.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 : 简便写法的正确计算.(一).复习1.口算

8+7 20+17 37+50 15-6 45+8 22-6 23+5 34-9 45-8 61-20 2.提问:“下面各题应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8+5 17-8-4(二).新授

1.教学教科书第27页的例1。

(1)先请一名学生读题,再请一名学生口头说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28+34+22(2)教师说明;像这样数目较大的连加题,我们要用笔算.问;笔算时,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算,并请一人在黑板上试算.(4)集体订正,并指出:”像这样的连加题笔算时要写两个竖式,第二个竖式要把第一个竖式得得数抄过来作为加数,计算时要仔细.2 8(5)教师出示一卡片,先显示 + 3 4 ,同时与第一个竖式对照,再出示折叠的 6 2 +2 2 ,将上面的 2 8 折去,与第二个竖式对照.8 4 +3 4(6)问:你们想看看它的‘全身照’ 吗?”教师将卡片打开,问:这样一个竖式算的就是这道题,请你们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让学生完成下面的”做一做”的习题.先用两个竖式计算,再用简便写法计算.请一位同学在下面的小黑板上做,以便集体订正.2.教学例2:84-40-26=(1)请一名学生读算式,并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先用两个竖式算出结果,再试着用简便写法算一算.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算.(3)检验计算结果,指出书写中不足之处,教师在长竖式旁板书:”简便写法”.(4)教师指出:像84-40这样的题是两位数减整十数,可以直接口算出结果,不用写竖式,第二步不能直接口算,再用竖式计算.计算过程中,哪一步可直接口算,就不用写竖式.3.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计算连加.连减,还会用简便写法计算.以后做练习时,我们要尽量用简便写法,并注意书写整齐.美观.三.巩固练习

《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篇5

在整个数学课堂上,我以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动手操作为主线,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使整个课堂充满了生气,学生能集中精力进行课堂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下面对本节课进行深刻的教学反思。

一、优点:能根据教材内容确立明晰的设计思路,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我认为,学生在学前教育中,能熟练地掌握怎样计算了,而对于应该怎样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和怎样操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学时,我侧重引导学生通过课件来理解连加和连减的含义,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时候应该用连加法,什么时候用连减法,让他们掌握了学习方法,便于今后的数学学习。

二、不足:对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没有及时了解和掌握。因为用的不是自己班级的学生,把一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估计得过高,可是在教学当中,学生因为操作减法时,摆三角形卡片的时候耽误了很多时间,致使后面的练习部分完成得很少。由于我选择的课题于前面部分衔接处有空白的地方,知识衔接不紧密,导致学生理解连减的意义不够明确,所以“做一做”的第二个联系完成效果不好。

三、改进措施:课下我请教了其他听课教师,他们也一致认为在做一做的第二个练习耽误了时间,如果当时灵活处理的话,就应该在黑板前板演,使全体学生都来学习一下,重点明确:在整体当中,画斜线的三角形是要去掉的,用减法,画虚线的部分也要相应的减去,使学生重点掌握。或者在课前预设,将这个练习做成课件,用动画效果演示,使学生明确连减法的过程和意义。

连加连减说课稿 篇6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讲课稿

集 体 备 课

于彩霞 夹河子乡中心学校 2011.11.29

“连加、连减”讲课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式题. 教学难点

牢记前两个数计算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 全班学生开火车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

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又走来几只小鸡?求一共有几只小鸡?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小鸡图”】

为什么用加法?(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要把吃米的3只小鸡和又走来的2只小鸡含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在吃米,走了几只?求还剩几只?怎样列式计算?

【出示图片“小鸡图”】

为什么要用减法?(要求还剩几只,就要从整体5只里面去掉走了的2只小鸡,所以用减法计算.)

同学们对于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要应用它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二、指导探索: 1.教学连加.

(1)理解连加的意义【出示图片“小鸡图”】

有几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几只?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3加2等于5)又走来1只,现在一共是几只?你是怎么算的?(5加1等于6)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应该怎样叙述它的意思呢?(引导学生叙述题意:有3只小鸡在吃虫子,走来2只小鸡,又走来了一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有和他想法不一样的吗?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板书: 教师范读算式:3加2再加1等于几. 学生齐读算式.

说明: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相加叫连加.(板书:连加)连加的算式怎样计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个问题.(2)研究算法.

能直接算出结果吗?结合这道题的意思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先算3+2=5,再算5+1=6 .

板书:3+2+1=6 学生自己叙述3+2+1的计算过程.(3)练习:【出示图片“做一做1”】 学生摆学具并列式计算.

订正时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算的? 2.教学连减.

(1)理解连减的意义【出示图片“星星图”】

一共有几颗星星?剪去了几颗?还剩几颗?你是怎么想的?(8减3等于5)又剪去了几颗?现在还剩几颗?你是怎么算的?(5减1等于4)

如果把这幅图连起来看,就是有8颗五角星,先剪去了3颗,又剪去了1颗,求还剩几颗?

谁能自己再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在学生独立叙述的基础上指名叙述图意.)

要求还剩几颗?怎样列式? 板书:8–4–1=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知道这样的算式叫什么算式吗?(板书:连减)谁会读这个算式?

(2)研究算法.

结合题意,互相说一说怎样计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理论上归纳出:先算8–4=4,再算4–1=3.

板书:8–4–1=3 学生练习说8–4–1的计算过程.(3)练习.【出示图片“做一做2”】 学生摆学具并列式计算.

订正时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算的?

三、巩固练习. 1.看算式摆学具.

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这两道题,要求边摆边叙述题意. 2.看算式直接说结果.

四、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学生经历10以内连加连减的算法过程,会计算连加连减算式。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新的朋友,你们想知道吗? 借此导入主题,并板书:连加连减

二、创设情境(1)学习连加

课件演示:先是5只小鸡,接着来了2只,又来了1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画面的意思,并列出算式。教师板书算式:5+2+1=8。教读算式,学生跟读:1加5再加2等于8。

师:算式里的“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指名答。

学生先讨论如何计算。教师再小结。及时练习(2)学习连减

课件演示:一共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学生说出图中含义并列出算式。教师讲解连减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课本第65页例题、第66页的第2、第4小题。联系实际说一说

五、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六、我爱做作业

七、板书 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心得体会 篇8

《连加 连减》是人教版二年级(上)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根据低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利用课件向孩子展示一幅人们摘南瓜、送南瓜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实际情景中因出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计算问题的过程。

首先,上课教师利用课件,向孩子展示人们摘南瓜、送南瓜这两幅情景图,让孩子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结合情景图理解算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列竖式,让孩子观察、比较中,发现连加连减竖式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从而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其次,在教学连加连减过程中,加入了两个练习环节。第一个练习设计了三道连加题在花朵中,三道连加题难度逐渐增加大,即训练了孩子的口算能力,也给孩子在动手笔算过程中体会简便写法的简便之处。与此同时,让学生感受到计算也可以是很有趣的。

而另外一个练习,采用比赛的形式,让孩子在送南瓜回家的过程中,完成连减的练习。练习中,即巩固、加强了孩子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互相帮助的情感。

学生在刚才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上整节课的练习,学生想出了许多算式。这一环节拔高层次,让学生在思考和计算中发散他们的数理逻辑思维,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即巩固、加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互相帮助的情感。

听了这节课,我受益匪浅,在今后教学中,不仅要善于扑捉学生资源,更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 篇9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评课稿

刘**老师执教的《连加连减》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有机地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数学知识。我认为本节课以下几方面处理得好:

1、低年级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节课中,刘老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讲课的语言、表情、神态、肢体动作等方面做到尽力适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

2、在教学中,刘老师出示情境图时,他将整幅图分成三部分演示给学生看,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引导学生叙述图意,刘老师这样设计,便于学生用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利于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以此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接下来引导学生,计算时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减,再与后面的数相加减,这样做,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的,也为后面学习加减混合做好铺垫。

3、在巩固练习时,刘老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摆小棒活动,让学生都很积极的参与其中。刘老师设计这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一上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篇10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星期天,明明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看望奶奶。一大早,他们就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也帮他们算一算,让他们快点到爷爷奶奶家吧!课件出示:

4+1 5+2 7-2 5-2 3+4 7-4 5+3 8+1 9-1 8-2 6+3 9-6 二.探究新知

师:经过同学们的帮助,他们很快便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小鸡呢,明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小鸡。

(1)课件出示5只小鸡吃食图。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生1: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食。

生2:明明正在给5只小鸡喂食。

教师说明:这是明明在帮奶奶喂小鸡,5只小鸡吃得正香呢!同学们仔细观察,又发生了什么?

(2)课件演示又跑来了2只小鸡。

预设:生:跑来了2只小鸡。师:谁能把你看到的这件事完整说一下?

预设: 生1: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

生2: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师:根据这幅情景图,你想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

生: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谁能说说如何列式呢?

(3)课件演示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次又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生1: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生2: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师: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出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 生:一共有几只小鸡? 2.尝试列式解答。

师: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该怎样列算式。预设 生:5+2=7,7+1=8。师:能不能列成一个算式呢? 生:5+2+1=8。师:谁能说出这样列式的原因?

预设 生1:因为原来有5只小鸡,先跑来了2只,又跑来了1只,把它们合起来,所以我用加法计算。

生2: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要把这些小鸡的只数都加起来,所以是5+2+1=8。

师:得数8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预设 生1:5和2合起来是7,再加上1就是8。

生2:我先算5+2=7,再算7+1=8。

3.同桌交流算法。师:其他同学是怎样算的?把你们的算法和同桌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4.连加算式的读法。

师:这个算式怎样读呢? 预设 生:5加2加1等于8。

5.小结。提问:像这样的算式和以前我们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以前学的只有一个加号,今天学的有两个加号)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一道加法算式里,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加的加法算式就是“连加”(板书:连加)。计算5+2+1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即5+2=7,再算7+1=8。也就是说,计算连加算式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所得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二)连减。

1.情境演示,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下面情境图。

师: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地上有8只小鸡。

师:说得真好,我们再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生:跑走了2只小鸡。课件演示又有2只小鸡跑走了。

师:谁能来说说这次又发生了什么事? 生:又有2只小鸡跑走了。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说图意?

生:原来有8只小鸡,先跑走了2只小鸡,又跑走了2只小鸡。现在还剩几只小鸡?

2.列式解答,理解连减的含义。师:要求还剩几只小鸡,你会列式吗? 预设 生:8-2-2=4。

师:结合情境图,说说算式中的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 生:8是原来的8只小鸡,前面的2是先跑了2只,后面的2是又跑了2只,4是剩下的小鸡只数。

师:你能仿照“连加”算式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 预设 生:“连减”。

3.借助学具,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呢?(同桌交流,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预设 生:我摆8根小棒,先拿走2根,剩下6根,再拿走2根,最后剩下4根,就是8-2-2=4。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连减”。看“8-2-2=4”,算式里有两个减号,从总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像这样的连续相减的减法算式就是“连减”。读的时候,也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每一部分,8-2-2=4读作:8减2减2等于4;计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先计算前两个数,即8-2=6,再算6-2=4。(三)在生活中体验连加、连减的含义。师:请你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能用连加、连减来计算呢?

预设 生1:家里原来有3个苹果,妈妈先买来了2个,又买来了4个,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可以用3+2+4来计算。

生2:我原来有8本书,送给弟弟3本,又送给妹妹4本,还剩多少本书?可以用8-3-4来计算。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65页“做一做”。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66页2、4题。

先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图意,列式解答,然后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幼儿园放学了,明明班里的10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都拉着前一个同学的后衣襟过人行横道,明明数了数,他的前面有3个小朋友,你知道他的后面有几个小朋友吗? 同桌摆学具合作交流完成,还可以模拟站队帮助解决问题。

四、小结谈收获

1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篇11

1、创设情景.学习连加课一开始,我就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并通过学生的感知说出图意,培养了学生理解和表达能力,1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感受今天的加法算式和以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连加。课题引出后,并不是死板地讲述运算的顺序,二是让学生讨论,说出怎样计算的,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很自然地解决了运算顺序问题,教学反思《10以内连加连减教学反思1》。

2、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给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了计算教学的“静态”灌输,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新的知识。

【连加连减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连加(一)》二年级数学教案06-28

上一篇:我的家乡孟河300字作文下一篇:面试高铁乘务员自我介绍汇总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