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模式

2025-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模式(精选8篇)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模式 篇1

【摘要】

现阶段,我国正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政治经济体育文化也在进行深入改革,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往往能够体现出国家的综合实力。在此背景下本文对西北地区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实证和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国西北地区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状况和存在的额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西北地区;经营;大型体育馆

1.我国西北地区大型体育馆经营管理现状

体育场馆在我国的体育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运动员的训练、体育比赛的举办和民众的健身都离不开体育场馆。随着我国加快在政治经体育文化方面的改革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财政部门对西北地区大型体育场馆方面的投资建设也越来越大。体育场馆在经营管理方面积累了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总体上,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与现阶段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仍有很大不适应。对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模式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推进体育事业的改革合法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2.我国西北地区大型体育场馆所面临的问题

2.1在思想观念上存在问题

大型体育场馆体制改革和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密不可分的,深刻的思想变革都会催生出一次大的体制性变革,更加深入地解放思想,清除思想障碍,对大型体育场馆体制性障碍的清除有很大作用。传统观念上,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资发展和对公共利益的维护仅仅是需要依靠政府和国有企业,并没有树立政府、公共机构和多种经济体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的新观念。而对于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受到主要是靠政府的陈旧思想严重阻碍。管理实际上就是服务,是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大型体育场馆的管理是与要市场来完成的,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陈旧观念已经落后了。

2.2体育场馆的利用率较低

我国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同时,西北地区的体育馆建设数量很多,但设计质量和功能还存在很大问题。很多的大型体育馆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是为体育比赛和运动员的训练来设计。很多服务设施匮乏,在建成后很难适应群众实际的正常需求,普通群众可以用来体育锻炼的场地面积还不足总面积的10%,不仅如此,很多的服务设施也十分匮乏。以西安为例,大大小小共有46个赛事体育场馆,其中真正办过大型赛事的仅有4个,其他的体育馆仅仅进行过不多的体育比赛。

2.3体育场馆的融资方式资金来源相对单一

很多体育场馆是沿用前苏联的模式来建设的,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公益性,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由国家财政统一拨款建设起来的。体育场馆的经济来源有很大限制,对后面经济收益有很大影响。现阶段,我国的财政能力不足,这种融资方式会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同时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体育文化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大型体育场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提高,并逐渐有急迫的趋势。对这种单一融资方式的变革很有必要。

3.结论与建议

3.1对体育场馆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运用企业化管理

在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事业需要树立由过去的国家办变成大家办观念,对于体育的管理应该积极地向社会型转变,改变建设资金来源国家的单一性,减轻国家财政的`压力,使体育场馆的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过渡。体育场馆的发展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场馆自身独立性,减少政府对其的影响,加强培育和引进经营管理性人才的力度,充分为自身的发展“造血”,加快速度向经营型去转变,大力推进体育场馆的企业化程度。

3.2引进和开发赛事,把体育场馆面向大众

现如今,人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业余时间更加充裕,对于健康和体育锻炼的需求也日渐增多。目前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许多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并不高,场馆应该更大范围的向民众开放,积极举办各种体育赛事,把单纯的竞技体育赛场变为能向社会大众人民提供健身娱乐场所的体育场馆。在服务方面也要面向全社会,不能仅仅是比赛运动员,要树立经济收益的观念,努力提高场馆自身的发展能力。例如文化古都西安,可以把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体育场馆相融合,积极开展体育赛事,增强服务效力,使体育场馆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发展。

3.3实现功能的多元化

体育场馆不能仅仅是一个用来比赛的场馆,更是一种特别的城市建筑设施,需要进行长远的规划设计,新型的体育场馆应该具有竞赛、休闲、健身等多方面于一体的场所,受众群体应更大众化一些,不但使普通群众能够在场馆中得到锻炼和娱乐,又能够使运动员能够在场馆中享受比赛的乐趣。在提高体育场馆经营理念的同时,更需要引进多种专业人才,完善相关的用人制度,用来满足场馆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同时大力发展与体育相关的多种项目,进行多功能的开发。对于人才方面,要积极改变由上级劳动部门决定的现状,同时提高人才储备的战略意识。

参考文献:

[1]闵健,柳伯力,刘利等.以市场为导向,把国有体育场(馆)建成现代体育企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31(6):8-12.

[2]李明.湖北省体育场馆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的研宄[D].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3]赵云宏,袁建国.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的初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8(1):20-21.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模式 篇2

一、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选择模式

对于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选择, 应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作用, 选择适合的改革方式, 以创造更多更好的综合效益。

1、承包经营管理

在不改变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 按照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的原则, 以承包经营合同形式确定所有者与经营者间的责、权、利关系和承包年限, 使承包人能根据公共体育场馆的自身条件和体育健身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 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租赁经营管理

实行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租赁经营方式, 是指产权人授权给承租方, 将体育场馆有期限地交给承租人经营, 承租方向出租方交付租金, 并依据合同规定对场馆实行自主经营。也可以采取合作的形式, 即所有者以场馆资产入股并控股 (股权高于50%) , 租赁经营者 (经营公司) 投资参股49%, 并与所有者签订经营协议。

3、委托经营管理

这是大型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程度较小的一种经营方式, 即场馆所有者, 通过一定的方式选派经营者作为大型体育场馆的负责人, 代理所有者经营大型体育场馆, 所有者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

4、企业化管理模式

大型体育场馆实行企业化管理, 有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需要解决。首先, 理顺大型体育场馆管理的体制, 给予场馆更大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为今后整体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 明确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责任。可采取对原有非经营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 按规定和程序转换为经营性资产。

5、公司治理模式

公司治理模式实际是选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治理模式是指由企业的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 通过这一结构, 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董事会托管, 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BOT为建设、运营、转交的英文缩写, 即在一定期的经营期内, 将基础设施项目 (主要是市政设施项目) 交由国内或国外承包者建设、经营, 特许经营期结束后, 此项目设施完整地转交给国有部门单位管理经营。

6、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

星级酒店式管理模式是指体育场馆的运营应该像星级酒店一样, 运营程序涉及到选址、设施规划、投资结构、后期的商务管理、行销计划、人才资源计划、项目创新, 以及公共安全等问题, 整个运营程序全是由专业的管理团队来运营的一种管理模式。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模式并不仅仅指场馆建成后的酒店管理, 还包括改变投资结构, 通过市场手段多渠道筹资、融资;以项目法人招标等方式, 甚至政府以其投资作为股份, 吸引社会 (国内外) 资金融资控股, 从而使大型体育场馆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就基本确定了产权多元化方向, 扭转了以前场馆建设资金投入单一化的局面。

二、影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体育场馆经营模式的选择对其经营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今后大型体育场馆如何根据其自身的特点选择科学的、适宜的经营模式, 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影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模式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大型体育场馆自身的状况

体育场馆自身的状况是影响其经营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大型体育场馆自身的状况包括体育场馆的功能、规模, 可以开展的运动项目, 可供开发的场馆面积和室内面积, 配套的淋浴室和更衣室等方面是否完备。

2、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定位与潜在服务对象

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定位对其经营模式的选择也有较大的影响。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定位主要是通过其经营内容来反映, 是以竞赛表演业为主要的经营内容, 还是以全民健身为主要的经营内容;是以提供健身场所为主, 还是以提供体育培训服务为主要经营内容, 对体育场馆经营模式的选择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大型体育场馆的地理位置

在国外, 体育场馆的地理位置是影响其经营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在我国也不例外。大型体育场馆分布在繁华的市区还是在偏僻的郊区, 其经营模式一般都会有所不同, 如分布在社区和住宅区附近的体育场馆一般应交由社区自主经营。

4、大型体育场馆所在城市或地区大众的消费水平

大型体育场馆所在地的大众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是影响体育场馆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 对体育场馆的经营模式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大众的消费能力非常有限, 体育有效消费需求不足, 即使采用先进的经营模式也是徒劳。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模式 篇3

【关键词】大型 体育场馆 管理 难题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体育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机会,体育基础设施投入也随之增长。然而大型体育场馆的赛后运营开发和管理问题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难题。为了能够充分利用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提供的各种资源,完善其建设及运用管理等各项事务,以此减轻其给国家及地方政府带来的负担,提高体育场馆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从管理学的市场运营视角出发,利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旨在为解决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难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二、大型体育场馆介绍

(一)大型体育场馆定义与划分标准

大型体育场馆是为了满足体育比赛、体育训练以及健身娱乐活动而兴建的配套基础设施。大型体育场馆判断标准要综合考虑投资资金、能否承接高等级比赛活动以及表演活动方面因素。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建设项目大多是由政府部门出资兴建,以财政收入为主要的体育场馆建设经费源。通常来说,大型体育场馆属于社会公共产品范畴,除了需要投入大笔建设资金,平时还要投入一笔不小的维护经费,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经济负担。国内外目前为止都尚未建立划分大型体育场馆的统一的标准。根据我国的标准,投资金额超过三千万元的体育场馆设施就属于大型体育基建项目,三千万以下属于中小型项目。

(二)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基本要素

1.人:经营者是场馆经营的主体,而场馆中的普通工作人员则是场馆经营的主体和客体;2.财:经费是体育场馆能够顺利得以经营管理的必要前提条件,没有运营资金作保障,体育场馆的任何经营管理活动都将无从开展,体育场馆经营资金来源渠道多样化,可以是政府财政也可以是社会资本;3.物:体育场馆中的实物资源,如器材、场地等;4.体育产品:体育场馆所提供的各类服务;5.外部环境:指体育市场中存在的竞争对手、消费者,以及相关行业政策、法律法规定等。

三、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管理现状

(一)体育场馆的日常经营管理

体育场馆的日常经营管理,主要就是协调监督体育场馆的各项服务和相关的劳务产品生产及销售状况,目的是为体育场馆带来最大化的经营效益。日常经营管理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场馆日常维护和保养,联系比赛场地以及承办各种体育文化活动、全民健身活动等;服务管理是指根据经营发展规划,组织各种体育活动,保证体育场馆在满足社会体育文化发展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提高体育场馆利用效率;财产物资管理是指根据财经管理制度以及结合管理部门自身实际,优化配置财务资产,使其达到最大回报率。

(二)体育场馆经营业务管理

体育场馆的主要功能作用是为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和服务等各项支持。因此,体育场馆经营业务要围绕体育项目来展开,要针对地方主要体育活动例如竞技比赛、文化表演、健身娱乐等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种类和经营范围,例如展销会、高交会、文艺演出等。以此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增加场馆的收入,方便体育场馆的日常运营。

(三)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结构单一,缺乏社会资金的参与

国内的体育场馆的投资建设以政府为主体,具有公用属性。通常情况下,这些体育场馆都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回报率低等缺点,因而社会资本一般并不愿意投向大型的体育场馆。我国的体育场馆在投资主体方面选择相对单一,社会团体及资金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2.布局不合理,有碍赛后经营

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在选址上目前开始向郊外延伸,因此交通上不够便捷很有可能造成体育场馆使用率偏低。由于城郊人口密度较低,周边居民体育锻炼意识不强,加上其收入水平相对更低,因此会降低体育场馆市场需求。

3.场馆功能单一,设施利用率低

我国的大型体育场馆目前利用率相对较低,体育场馆在功能上单一,个别场馆设计主要为了举办高等级赛事,而忽视了普通市民健身需要,体育场馆维持运营的成本相对较高。大型体育场馆通常而言建设标准相对较高,规模也十分庞大,大大增加了场馆的赛后经营成本。如果降低服务收费标准,则有违体育场馆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但是如果采用高价位收费标准则又缺乏竞争力,同样不利于其经营开放。

四、结论

国外发达国家的体育场馆在投资和建设的政策法規上相对于我国而言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国外十分注重体育场馆的后续开发利用这有较强借鉴作用。因此我们的场馆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考虑该场馆在赛事进行期间所需具备的功能,同时还需考虑其赛后的运营等各方面问题,以实现这些大型体育场馆的多元化功能,从而保证这些体育场馆在赛后能获得较好的利用。

【参考文献】

[1]叶加宝,徐本力.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6(01): 21-27.

[2]钟天朗.体育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144.

[3]朱志强, 刘石.对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规划管理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0(03):37-41.

[4]余惠清,张宏.浅析大型体育场馆的经营与管理[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 22(03):14-21.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模式 篇4

一、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的经营模式

(一)现代企业经营模式

作樘逵产业关键组成部分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业是第三产业的类型,在经营中有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特点,也就是科学管理、政企分开、权责清晰、产权明确,且跟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组织机制、产权机制相符合。为此,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跟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业相适应。

1.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的特点。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能够实现资金的迅速集中;实现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管理方式、管理人才、管理组织;提高资金的应用效益;分开政企职责;避免短期经营现象。

2.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的范围特点和应用对象。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业应用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以所有制形式来讲,通常是私营、合资、集体、国有;以经营项目来讲,主要是全面经营多种项目,大部分都是一些综合健身场所;以资金的来源来讲,大部分是使用外资、银行贷款、财政拨款、股份融资;以资金的投入多少来讲,一般是至少1 000万元投资的高级健身娱乐企业。

(二)社区经营模式

基于进一步改革的影响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以改善,体育的运行机制与体系也出现了改变,而社区体育就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新的体育活动方式,社区体育有助于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也是提高群众身体素质与生活水平的关键方面。

1.社区经营模式的特点。给社区群众的体育健身娱乐创设了一种家庭式的平台,使人们群众不出远门就能够进行体育健身娱乐活动,这不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实现了多样化的需求,而且经营模式不需要较高的时间、资金、地域限制条件,以及能够实现灵活的经营。

2.社区经营模式的范围特点和应用对象。应用社区经营模式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通常都是私营、个人、集体;以经营项目来讲,大部分是经营多种项目;以资金来源来讲,大部分是个人投资、股份融资、银行贷款;以投入资金的多少来讲,多是100万以下投资的低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

(三)多元化和连锁化经营模式

多元化和连锁化经营模式指的是在零售商业应用现代化的工业大生产,从而使商业活动的一致性、专业性、标准性实现,最终实现规模化的效益。多元化和连锁化的经营模式是国内服务业、餐饮业、零售业广泛应用的一种组织方式与经营形式,具备非常大的活力和生机。

1.多元化和连锁化经营模式的特点。多元化和连锁化经营模式能够使共同的利益、共享的资源、共谋的经营、市场共识等形成,从而互补资产优势,实现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并且,分店能够借助总店的商誉实现自我形象的迅速提升,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

2.多元化和连锁化经营模式的范围特点和应用对象。应用多元化和连锁化经营模式的体育健身娱乐企业当中,以所有制形式来讲,通常是私营、中外合资、国有;以经营项目来讲,通常是多项目全面性经营,也涵盖一些单一化的经营项目;以资金的来源来讲,大部分是使用外资、银行贷款、财政拨款、股份融资;以投入资金的多少来讲,一般是至少500万元投资的中高档健身娱乐企业。

(四)会员制俱乐部经营模式

不少国家都应用形成于19世纪英国的体育俱乐部体制,因而变成了一种基本的体育组织方式。基于体育职业化与世界化的影响下,俱乐部制由欧洲向美洲传播,其经营模式与性质出现了非常大的改变:运动员身份从业余向专业转变;从传统的非营利向营利转变;从参与娱乐向竞赛水平的提升转变;从贵族向百姓转变。

1.会员制俱乐部经营模式的特点。会员制俱乐部经营模式的特点是:俱乐部的会员能够自发地组织起来,具备一直的健身目标,以及遵守俱乐部的规制。并且,会员能够向俱乐部提出自身的建议或者是观点,进而使一种团体的气氛形成,实现消费者群的稳定化,这使俱乐部的经营风险大大地降低。

2.会员制俱乐部经营模式的范围特点和应用对象。应用会员制俱乐部经营模式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以所有制形式来讲,通常都是私营、合资、个体、集体;以经营项目来讲,大部分是多项目全面经营或者是单一项目经营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以资金来源来讲,大部分是使用外资、集体筹资、股份融资、银行贷款;以投入的资金多少来讲,多是100万~500万元投资的中档健身娱乐服务企业。

二、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业的效益评价

(一)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业的经济效益评价

事实上,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业能够实现年利润2 000万元以上;多元化和连锁化经营模式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能够实现年利润1 000万元以上;会员制俱乐部经营模式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业能够实现年利润500万元以上;而社区经营模式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的年利润一般在500万元以下。鉴于此,相比较于社区经营服务模式、多元化和连锁化经营模式、会员制俱乐部模式,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作为主导的健身娱乐服务企业能够实现更大绝对值的年利润,因而其经济效益最为理想。这是因为现代企业经营模式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是大型化的企业,投入的资金多,以及大部分是合资企业,通过现代化的`企业经营模式开展科学的管理和经营,无论是在物力、财力,还是在人力上,都能够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并且,其收费都是高标准,跟高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相符合,再者,消费人群拥有绝对的数量,因此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相比较于现代企业经营模式、多元化和连锁化经营模式、会员制俱乐部经营模式,社区经营模式作为主导的健身娱乐服务企业的年利润是最小的绝对值,因而经济效益最小。这是由于社区经营模式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是中小型的企业模式,投入的资金数量少,大部分是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收费的标准比较低,可以实现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需要。企业跟社区相靠近,大多针对社区喜欢体育健身娱乐的人群,因此拥有的消费者绝对数量比较少一些,最终只能实现比较低的经济效益。而以会员制俱乐部经营模式以及多元化和连锁化经营模式的健身娱乐服务企业经济效益居中。这是由于这种类型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是大中型的企业,投入的资金数量比较少,大部分是合资企业、私营企业、集体企业。通常能够结合市场的要求对经营模式进行灵活的选择,可以实现各种层次消费人群的需要,收费居中,拥有的消费者数量也是居中。鉴于此,其实现的经济效益会高于社区经营模式而低于现代企业经营模式。

应当明确的是,以上几种健身娱乐服务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当今较为适用与先进的经验模式,在经营活动当中,这几种经营模式之间联系密切,能够配合应用。如以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作为主导的大型健身娱乐服务企业,能够应用会员制俱乐部经营模式以及多元化和连i化经营模式;而中小型的健身娱乐服务企业能够以社区经营模式作为主导,并且应用多元化和连锁化经营模式以及会员制俱乐部经营模式。总之,只有科学地搭配这几种经营模式,实现应用的全面性和系统化,才可以实现最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二)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的社会效益评价

以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作为主导的健身娱乐企业的消费者满意度、消费人群数、从业者、经营项目的平均值要高于其他几种经营模式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社区经营模式作为主导的健身娱乐服务企业的消费者满意度、消费人群数、从业者、经营项目的平均值要显著地低于其他几种经营模式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以会员制俱乐部以及多元化和连锁化经营模式为主导的健身娱乐服务企业的消费者满意度、消费人群数、从业者、经营项目的平均值是居中。

以现代企业经营模式作为主导的健身娱乐企业基本上都是一些大规模的企业,投入的资金量多,设计的经营项目也非常多,可以满足消费人群的多样化需要,因为具备绝对数量的消费者,以及其服务水平高和服务环境好,所以消费人群的满意程度非常之高。并且,其需要比较多的从业者,能够让更多的人群就业,从而使社会的就业压力缓解,能够明确的是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以社区经营模式作为主导的健身娱乐服务企业,大致上都是一些小规模的企业,设置的经营项目少、占地面积少、投入的资金量少,可以灵活和方便地为社区消费人群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服务,因此受到社区居民的青睐。然而,因为国内社区居民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观念比较差,再者,这种类型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仅仅针对青睐体育健身娱乐的居民,所以消费人群的数量不多。能够明确的是,社区经营模式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未曾体现自身的功能,最终难以实现显著的社会效益。

以会员制俱乐部经营模式以及多元化和连锁化经营模式作为主导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的经验方式比较灵活、设置的经营项目比较多、投入的资金适中。由于企业规模的不同,要求的从业者数量也存在差异性。然而,其处于以上两种经营模式间。能够划分其消费标准为各种档次,其跟各种层次的消费者的需要都相符合,因此其拥有比较多的消费人群,能够实现比较理想的社会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的几种经营模式都具备自身的特点,而在实际经营当中,能够以某个经营模式作为主导,辅以应用其他的经营模式。总之,针对体育健身娱乐服务企业而言,应当结合消费者的需要以及实际现状,探究适宜自身的最为理想的组合式的经营模式,从而实现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路云亭.从语言暴力到精神重构――中国男篮“8・9事件”的媒体话语解读[J].体育与科学,2014,(1).

[2] 张春和.体育学科研究方法的多元融合及关系辨析――基于还原论与复杂论[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4,(5).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模式 篇5

摘要:本文论述了当前我国大型商场的发展现状,指出其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探讨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大型商场经营管理的对策。以期管理者更好的经营我国的大型商场,促进我国大型商场业的发展,对其生产,流通,消费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型商场;经营管理;问题;对策

一、当前大型商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份额萎缩。近几年,不同业态商业发展变化较快,百货商店,连锁店、便民店、超市、专卖店、仓储商店以及各类批发市场,以各自不同的特色吸引了消费者,挤占了一定市场份额。

2.同业竞争加剧。大型商场数量的急剧膨胀,使容易相对稳定的消费品市场被更多的商家所瓜分。

3.城市消费断层现象的出现。由于居民家庭主要消费耐用品的拥有量趋于饱和,收入差距的拉大,大多数家庭购买价值含量更高的商品房,轿车等还要有一个较长的积累过程。

4.居民近期消费向资产积累和储备待购型转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来由国家统包的一系列福利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金等顶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使家庭预期消费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同时,一些大型商场没有准确的市场定位,经营上无特色而不能吸引消费者,经营决策失误,管理漏洞多,成本、费用居高不下,损失浪费严重等主观因素大量存在。

5.业态单一,层次过高。目前几乎所有投资兴建的大型商场,包括正在建设的大型商场,都以大型综合多功能百货商场为其发展目标,不仅在经营品种、商场布置等方面雷同,业态单一,缺乏特色,而且在装修装饰方面盲目攀比,一个比一个豪华,远远超过了现有居民消费水平。同时由于装修规格的不断提高,为了早日收回投入,促使大型商场商品售价较高,在市场价格竞争中逐渐失利。这几年一些新开业的大型商场采取各种降价促销措施,正是零售市场过度竞争的反映。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下去,不用几年,我国大型商场经济效益就会出现一次普遍性的滑坡,个别网点还将面临倒闭的危险,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6.追求单体规模大。现阶段许多大型商场对规模化发展的认识还停留在扩大营业面积、装饰内部环境的层次上,致使商场越盖越大,越盖越豪华。如近几年,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等商业街上大型商场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装修改造、扩建,使这些商场的硬件设施、装潢布置等各方面跨上了一个新台阶,足可以同国外的豪华商场相媲美。然而,大型商场不顾人口、购买力、交通条件以及企业自身经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一味追求单体规模的扩大,极易造经营管理水平下降,规模经济效益递减。

二、我国大型商场陷入困境的原因

1.宏观方面。进入2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调整时期,宏观总供给逐渐超过总需求:即市场类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特别是近年来,商品供大于求的现象显得尤为突出,宏观经济政策大环境的影响,致使大型零售商场也随其潮流处于发展的低迷状态。伴随着前几年的经济过热,国家有意放慢了经济发展速度,导致了社会购买力的相对下降。与此同时,社会购买力的增长速度大大落后于商业营业面积的增长速度,造成了大型商场经

营能力过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行为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优势,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地调整,而单一模式、经营无特色、大同小异的大型零售商业是不能马上适应这些变化的。

大型体育赛事营销策略论文 篇6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及系统分析法,结合营销学理论分析赛事营销的概念,并根据体育服务的性质,提出赛事营销的基本策略,确立具体的营销目标,然后采取合理的方式展开营销,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从而使赛事成功地举行。

关键词: 体育赛事;经营管理;赛事营销;营销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建立,各行各业都在尝试利用本行业的资源实现市场价值,在这样的大背景育事业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竞技体育也向产业化发展,以全国足球超级联赛为代表的高水平赛事产品已展现在中国的体育市场。北京奥运会要提高赛事的无形资产价值及其经营水平,然而目前赛事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相关理论体系尚不健全,特别是赛事营销理论及相关研究尚未获得充分的建立和发展,制约着我国赛事经营水平的提高。本文主要分析赛事营销的概念,并提出赛事营销的基本策略。

一、赛事营销定义

传统上,人们认为体育赛事营销是赛事组织者开展的对体育赛事本身的多方位营销活动,包括:向运动员介绍赛事;吸引观众前来观看比赛或关注有关赛事的媒体报道;吸引赞助商;与政府官员进行沟通,以取得政府支持;寻求能为赛事提供优质、高效的专业化服务的协作企业。与传统观念不同,当代赛事营销观念认为,赛事营销是由商业公司或其他机构、团体采用的一种不同于传统营销及媒体广告的新型营销策略。主要是企业借助赞助、冠名等手段,通过所赞助的体育活动来推广自己的品牌。本文所阐述的赛事营销是从主办方的角度出发的,即传统意义上的赛事营销。

二、赛事营销策略分析

(一)吸引运动员参加比赛

在运动队里,教练是决定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决策者,运动员的亲朋好友也对运动员的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观看比赛的重要观众。有人统计过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和达拉斯市举行的“The Lone Star”初级排球锦标赛10-18岁女子组比赛,发现平均每一位参赛运动员能带来3.2位前去观看比赛的亲朋好友。因此赛事组织者要与运动员所在的俱乐部、运动队或与其教练、经纪人甚至亲朋好友发展关系。

(二)增进与媒体的协作

谈到如何增进与媒体的关系,用三点来概括,就是“建立关系、安排时机和创造焦点事件”。“建立关系”指安排专人与媒体发展广泛、持久的友好合作关系,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保证办事的效率;“安排时机”是指不仅要选准与媒体沟通的最佳时机,而且要在赛事中合理安排各项活动时间,使之最有利于媒体记者开展工作;“创造焦点事件”是指在赛前、赛中、赛后设计各种活动或营造新闻事件,吸引媒体的关注。

(三)吸引公众来观看比赛

1.增加门票销量。组织方可向网络公司提供价格优惠的团体观赛门票,已换得目标市场顾客的电子邮件列表,或者请网络公司代发促销邮件,按照订票的数量给予一定份额的`回报。还可以通过电话营销、互联网、直邮、人员销售、平面媒体/电视/广告等方式。在停车场,向车辆发放门票宣传册也是一种锁定特定目标市场的低成本宣传手段。还有两种增进门票销售的有效方式——附随促销和主题活动促销。附随促销主要指给予已购票观众一些未来利益,如向购票观众发送未来某场赛事的优惠券;根据团体累计购票金额赠送免费餐饮券等。设计主题活动则可以吸引一些非本运动爱好者的观众前来观看比赛,给他们留下欢乐美好的记忆,甚至吸引他们成为忠诚观众。

2.比赛现场有奖派送活动。开展比赛现场有奖派送活动的目的是激发公众对赛事、球队或俱乐部的兴趣,从而增加门票销量或吸引人们加入俱乐部。这就需要赛事营销者必须了解哪些人可能对此感兴趣,这些人的特征是什么;须设计能迎合这些人兴趣的活动方案,并在赞助商及协作媒体的支持下宣传此活动。切记开展活动要以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基础。

(四)吸引赞助商

能否吸引赞助商可以说是成功举办赛事的第一前提。有了赞助商经费,组织方才能购买更好的设施、聘用更多的人员并为参赛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1.要了解自己的赛事。组织方要知道自己能为赞助商提供什么利益,弄清什么是组织方借以在谈判桌上吸引赞助商的优势,弄清赛事能为赞助商带来的资源,如冠名权、商品销售机会等,并应事先核实提供这些资源的可行性,保证所有许诺最后都能实现。例如,承诺给予赞助商路边广告位,就要先查阅当地法规,是否允许在路边设广告牌。

2.开展调研,甄别潜在赞助商。调研虽然复杂,但要想吸引赞助商这是必须的。有两种调研方法,一是通过个人经验和观察找到赞助商目标,然后进行初步了解和接触;二是从当地报刊、行业资源库中查找资料。采用前一种方法就应留意赛事举办地,特别是临近赛场的片区有哪些类型的商业公司,并向参赛者及观众了解他们以后的购买欲望。多参加赛事举办地的经济论坛、企业家俱乐部等,这将增进赛事组织方对当地企业的了解,扩大与当地企业家的交往,增加合作机遇。采用后一种方法,就需要多阅读当地报纸和行业刊物,能帮助我们了解最新商业动态和社会潮流,从而能分析出什么样的公司对什么样的赛事感兴趣,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

3.与赞助商联系,提交赞助建议书。一旦甄别出哪些企业可能成为赞助商,下一步就是与企业进行接触。找到对方企业负责管理赞助事宜的确切部门和人员非常重要。一些公司有专门负责体育营销的部门,另一些公司则有指定工作人员处理赞助建议。给他们寄送建议书,在里面要考虑到赞助商的要求,阐述赞助事业作为市场营销手段有何独特优势,介绍赛事时,要强调赞助商利益,尽量迎合企业的兴趣点,建议赞助商之间进行互助营销,详细介绍赞助商利益、赞助费用标准及赞助商投资回报预测,以附件形式附上有关资料。

4.主动进行跟踪联系。企业很少会主动打电话给赛事组织方,因此,应在寄出建议书后安排好对企业进行跟踪联系的时间(通常,寄信后的10-14天是联系的最佳时机)。

5.为赞助商提供服务。吸引赞助商最简单的方式,莫过于说服现有赞助商续约。这就要求组织方为赞助商提供良好的服务,将赞助商视为最宝贵的资源。不仅应在举行赛事时为莅临现场的赞助商提供良好的招待,还可以让赞助商参与赛事有关决策的制定。总之,赞助商感到与赛事的利益关系越紧密,收益机会越多,他们继续赞助赛事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模式 篇7

奥运会是国际最具规模的体育赛事,能够承办这一赛事的国家和城市在具备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的同时,其在政治、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门槛要求也非常之高。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的经济学家奥运场馆管理研究专家Dean Bain教授提出,一个举办城市的动机有三个方面:发展基础设施;在全世界有效展示和曝光;会后保持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他通过对开闭幕式前后场馆费用分析,考察了蒙特利尔到雅典过去7届奥运会的投入和场馆以后的经济变化,提出奥运场馆对经济的影响必须明确两点:一是它的社会贡献;二是讨论如何对它的经济影响进行量化。不过量化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难以准确得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奥运场馆如果使用效率高的话,则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就会相对减小[1]。这里我们就可以引出一个被广为争论的焦点,即“后奥运”问题。

北京政策研究室主任,奥运经济研究副会长陈剑认为,后奥运时期是指奥运会举办后的2-3年间,这一时期总需求急剧下降、比赛场馆,运动员村面临如何后续利用。如果运营的好,与奥运有关的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还会产生持续经济效应。但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经济效益出现明显萎缩,即是奥运会时期的“低谷效应”。历史和国外的经验表明:“奥运低谷效应”既非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也并非不可避免[2]。

2 历届奥运会后奥运场馆及其周围区域的发展

(1) 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花费接近10亿美元,当时考虑到主场馆在奥运会以后可以充分使用。虽然后来主场馆被著名的俱乐部作为主场,每年至少使用82次,同时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和摇滚的表演场,但是由于这个地区的核心经济没有被带动起来,后期发展缺乏动力。尽管蒙特利尔奥运会的火炬在33年前已然熄灭了,然而其给当地政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今还在。问题的关键不是体育场馆是否被充分使用,而是奥运会的建设能否为日后的经济发展伏埋后劲。

(2) 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通过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改写了由举办城市政府一手包揽的历史,并大量利用原有的场馆进行改造,租借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宿舍作为奥运村供运动员住宿,压缩基建投资,同时还将职业体育融入后奥运时期场馆利用的整体战略。奥运会结束后其场馆还在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例如:玫瑰碗体育场成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橄榄球队的主场,曾举办五次美国橄榄球联赛决赛,1994年和2002年还先后举办了足球世界杯男子和女子决赛阶段的比赛。此外洛杉矶还花钱扩大和改进了国际机场,改善了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这些都为该地区带来了很大的收益。

(3) 1988年汉城奥运会,韩国采用了上两届奥运会的混合模式,他们新建了13处场馆,对12个场馆进行改进,只有主会场是新建的。奥运会落幕之后,韩国的场馆使用充分,开展多种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除了继续组织重要的体育比赛外,还有3000多个奥运村的住房出售给本国公民,由他们来使用。由于对基础建设进行了大量的投资,除了道路和场馆外,还新建了机场,地区经济也有了良好的发展。

(4)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新建了15个场馆,对10所场馆进行了改进,今天这些场馆仍继续发挥着后奥运时代体育发展的作用,每年举行相应的足球比赛,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是巴塞罗那欧洲杯的比赛主场。这届奥运会的旅游战略也很成功。1992年巴塞罗那世界旅游排名第16位,到1996年就提升到第3位,成为全球的旅游圣地。

(5)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一些比赛场馆成为亚特兰大棒球队的训练基地,有一个场馆每年使用82次。奥运村变成乔治理工大学的学生宿舍,一些多余的奥运设施建成了绿色公园。

(6) 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许多场馆都破产了。原因是到2002年的时候,城市的管理者把注意力放在了奥运村的改造上面,他们想把原来的奥运村变成一个商业开发地,这一做法引起了当地提倡居住自然和生态保护者的反对,现在大概每年要花费3000万欧元来维护场馆。这是一个典型的由于定位不准确所造成的尴尬[3]。

(7) 2004年雅典奥运会。据欧盟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由于工程的前松后紧而增加的“赶工费”,以及安保费用的增加,雅典奥运会的总支出大约达到120亿美元,是其预算的两倍多。这是继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之后,最为“烧钱”的一届夏季奥运会[4]。有预测指出,2005年希腊的经济增长下降至9年来的最低,约为3.3%。希腊副财政部长佩屈斯杜卡斯明确表示,“短期内”举办奥运会的成本不可能收回。经济学家则担忧:“这些额外花销可能让希腊人背负近20年的债务[5]。而且雅典专门建造和改进的36所奥运会场馆由于缺乏维护已然破烂不堪。在建造初期政府部门忽视了后奥运计划,其更加关心的是在体育场馆建设中不遇到阻力。现在雅典人正加班加点的工作,研究合理利用奥运场馆的方法,其每年维护这些设施的费用高达6000万美元。

3 北京后奥运场馆运营的现状分析

在北京提出申办到申办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学术界和媒体宣传把焦点都集中在“后奥运效应”上面,其中更多关注的是“奥运经济效应”。近几届奥运会的经验证明:奥运场馆建设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不注意提前预防,会存在负面影响。其主要体现在,奥运会后大量体育场馆和设施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可能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可能出现衰退。

北京奥运会共新建12个奥运场馆及8个临时场馆,改建11个场馆。新建的12个场馆赛后利用大体可以分成三种情况: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等标志性场馆在赛后经过较短时间的整修,从2008年9月25日起全面对社会开放。国家射击馆和国家自行车馆赛后作为国家队训练基地,为我国实施奥运战略提供支持。建在大学校园内的奥运场馆目前大多处于改建阶段,改建后一方面用于满足高水平赛事的需要,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及周边居民的运动健身提供服务。五棵松体育馆在赛后曾短期对外经营,随后进行系统改造,目前工程已基本完成,赛后开发和经营活动已步入正轨。

三个标志性场馆在大型活动的开发运作方面初见成效。鸟巢在2009年五一期间举办的“成龙演唱会”和6月30日举办的“魅力中国”大型音乐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外,鸟巢还将策划以极限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日场秀”,每天表演1-2场并将打造“类似开幕式”的夜场演出;推出张艺谋执导的“图兰朵大型实景歌剧”、世界“赛车王中王争霸赛”等大型演艺和赛事活动。

从2008年9月30日起,水立方隆重推出了“梦幻水立方”大型水幕声光音乐会。首轮演出历时近4个月,演出场次达到60余场。此外水立方还举办了各种大型社会及商业活动十余场。在此基础上,水立方依据场馆的建筑设计对场馆进行了科学功能分区和布局,主要服务产品包括:游泳跳水俱乐部、网球俱乐部、嬉水乐园、08大道商业街、99俱乐部(高级体育会所)、观光旅游、体育培训、会展服务、大型体育赛事、大型文化演艺活动、世界风情酒吧等。其中主要的产品将在场馆重新整修后在2010年6月全面推出。

由于鸟巢与水立方的存在,人们往往忽略国家体育馆的价值,甚至将国家体育馆与鸟巢混淆。截至2009年7月底,国家体育馆已举办30多场次大型文化与体育活动,包括全国公安系统奥运安保工作保障大会、朝阳区建区50周年庆典、中国残疾人联合会“集善嘉年华”义演、万宝龙年会、安利中国华北西南大区“光荣与梦想”年会、奥迪新品推介会、芝华士产品推介会等。这些活动不仅为国家体育馆带来了不菲的收入,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国家体育馆的知名度。

纵观北京后奥运场馆运营的现状,以奥运场馆对经济影响的两方面视角,即它的社会贡献与它对经济影响的量化上考察,进一步与蒙特利尔到雅典过去7届奥运会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北京在规避“后奥运效应”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在应对后奥运时期总需求急剧下降,比赛场馆、运动员村如何后续利用,以及与奥运有关的体育旅游、文化等产业经济效益不至于出现明显萎缩等一系列问题上,比较有效的规避、至少延缓或推迟了后奥运会时期“低谷效应”的显现。

然而,深入考察北京奥运会各运动场馆、设施的管理、运营细节,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只赚吆喝不赚钱”、“亏了大集体,肥了小团体”、“赚了眼前小利,赔了发展大计”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不及时纠偏,有效防范,后奥运会时期“低谷效应”的发生只是时间问题。

4 应对“后奥运效应”的对策和建议

4.1 以职业体育赛事为主,打造多元并举的运营模式

一是努力将北京打造成国际重要体育赛事中心。奥运会后北京还应继续努力,大量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以使奥运场馆得以充分利用;二是利用场馆优势,发展观光旅游、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会议展览等产业;三是根据场馆特点,采取适当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包括采用集团化经营管理、引入专业的体育经理(经纪)公司和体育管理公司等形式,逐步形成“以商养体,良性循环”的市场化运行模式。

4.2 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首先,改善管理体制,转变管理方式。赛后奥运场馆要确立追求目标、追求效益的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大型体育场馆的多种作用与功能。不断强化“功能目标”。奥运会后场馆管理应按照组织配置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各层经营管理者培养、选拔、任免、管理的新机制。形成在考核、竞争基础上的择优聘任,并逐步向职业化方向发展,实现市场化配置。

其次,政府和企业相结合,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应采用“ppp” (Public Pricatevale 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和企业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模式,由企业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加强监管力度,降低政府风险,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提高奥运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实现奥运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均衡。

再次,正确处理和把握公益性事业和业主经营性活动的关系。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议北京市有关政府部门与场馆业主单位签订公益服务协议。业主在满足公益服务的前提下进行自主经营。

4.3 加强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与利用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以冠名权和豪华包厢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开发收入是大型体育场馆最大的收入渠道,能否有效地开发无形资产将决定北京奥运会场馆经营的成败。以鸟巢为例,如果开发冠名权和豪华包厢,每年可能给鸟巢带来近一亿元人民币的收入,这对鸟巢的赛后运营、对奥运会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4.4 加强奥运场馆运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目前体育场馆专业管理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奥运场馆开发与利用的瓶颈。我们要充分发挥我国体育院校的办学优势,设置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专业或专业方向。在条件成熟的高校也可以设置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生专业或专业方向,为北京市提供中高级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人才,加强社会主义市场化建设所必备的体育社会学、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体育场馆的教育,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我国培养一批掌握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基本理论与技术,了解国际体育产业运作规则与规范的体育场馆管理和营销高级应用型人才,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体育场馆亏损的局面[6]。

4.5 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增加健康产业的消费能力

2009年北京市人均GDP已突破一万美元,消费结构已经到了应该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即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和体育等方面的支出将会大幅上升。为此,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扶持、引导和鼓励,采取措施加快北京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增加居民在体育和健康产业的消费能力。

摘要:本论述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 以经济学和管理学视角, 对1976~2004年间的七届奥运会的后奥运时期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考察北京奥运会后大型运动场馆管理、运营现状, 寻找突出矛盾, 为后奥运时期大型体育场馆经营开发、科学发展、合理规避“后奥运效应”提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奥运会,后奥运效应,大型场馆,经营开发

参考文献

[1]期待后奥运经济[OL].http://download.maromedia.com.

[2]邵念强.专家分析:北京后奥运时代亚奥商圈定位[EB/OL].http://www.office.focus.cn/.

[3]徐罡.“奥运会低谷效应”雅典诉北京什么?[EB/OL].http://gb.chinabroadcast.cn/.

[4]静雯.“大白象”最烧钱[J].中国体育2005 (11) :91-93.

[5]张健, 孙玮.北京从雅典学什么之经济篇——雅典留下的经营遗憾[N].北京娱乐晚报, 2004-09-07.

大型体育场馆经营模式 篇8

摘要:广东省高校各种类型的体育场馆除完成教学、训练、课外活动之外,利用率并不高,面对社会体育场馆资源的紧缺,而高校大量的场馆优质资源没有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来,这不能不说是对国有资产的一种巨大浪费。因此,针对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应该考虑如何开展各种经营活动来创造必要的经济效益,弥补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经费的不足,在当前形势下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广东省;高等学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物业化体育公司

实践证明,过去的那种传统型的体育场馆建设,使用体制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对旧的管理体制从根本上进行改革。物业管理是和房地产综合开发的现代生产方式相配套的综合性管理,是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经营型的管理。物业管理从观念上、模式上以及管理内容、广度和深度上都明显地区别于原有的管理。①

构建广东省高校体育场馆物业化体育公司经营管理模式

一、物业化体育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

物业化体育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第一,变多个产权单位、多个管理部门的多头、多家管理为物业管理公司的统一管理;第二,变过去单一的、专项的管理服务为全方位的维修、养护等专业化管理和多方面的综合性服务。

二、物业化体育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应具备的条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娱乐活动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把体育场馆的经营发展作为新兴的经济产业,促进广东省的社会消费与投资经营,带动第二产业特别是一部分与第二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体育场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是广东省现阶段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

构建广东省高校体育场馆物业化体育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具体举措

构建广东省高校体育场馆物业化体育公司经营管理模式,涉及到方面面面,具体来讲,应该解决现存的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出现的问题,逐步构建和完善广东省高校体育场馆物业化体育公司经营管理模式。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当前,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现代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业余空闲时间越来越多,对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休闲、娱乐和健身正在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追求的一大主要内容。如何尽快地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转变工作思路,创造条件把众多休闲、娱乐、健身的人们吸引到体育场馆中来,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才能抓住、抓好这种机遇呢?笔者认为首先应在指导思想上要实现二个转变:一是在功能上,要从单纯为竞技体育提供比赛场所转变为既能承办各种体育比赛,又能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提供健身娱乐服务;二是在运行机制上,要从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经营为主,同时搞好管理;

二、提高场馆建设质量

考虑到高校体育场馆的实际功能和承接赛事的要求,以及赛后对场馆的综合利用,各个高校应当多借鉴国外先进场馆设计经验,在建筑机构、配套设施等硬件条件上,努力实现体育场馆的多功能性。在满足大众体闲健身、场馆的商业化经营服务等软件条件上,也要求体育场馆具有综合属性。

三、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

体育场馆管理人员素质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体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制约我国体育场馆面向市场化、社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赢得客户,体育场馆要求全体员上要高水准、高质量地为客户主动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的管理理念符合新的管理趋势,使高校体育产业朝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建立适用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培训机制,加大人才培养成本投入,目标是引进既了解体育产业,又具各市场经营运作能力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四、开发体育场馆的无形资产

体育无形资产是指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知识形态存在并通过各种体育市场运营,以一定主体所拥有和控制的,能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能为其所有者或使用者带来经营效益的资产。如体育竟赛的冠名权、冠名杯、广告代理权及电视转播权、场馆特许经营权(如知名体育组织的名称、徽记、吉祥物等标志)。

五、积极对外开放

积极对外开放是构建广东省高校体育场馆物业化体育公司经营管理模式最重要的一个举措,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多功能作用

要围绕体育运动的主题积极策划、承办各种规模级别的体育活动,如全运会、城运会、大运会、农运会、行业体育运动会,特别是要争办国际体育比赛。通过比赛,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提升体育管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树立广东省高校的体育形象。同时,体育场馆应充分显示各自的优势和长处,根据自身条件,贯彻“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方针,逐步把体育场馆的重心转移到着眼于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上来。结合广东省高校的实际,可将体育健身娱乐业作为广东省高校体育场馆的重点发展对象。除此以外,体育场馆的多功能还包括会议展览等诸多方面。

(二)体育场馆应积极对外开放,开拓市场

高校体育场馆在满足本校师生健身需求的基础上,应以全民健身运动为契机,积极开拓社会体育消费市场。自1995年国家推行全民健身以来,我国居民对体育和健康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张启明的调查显示,82.23%的被调查者都表示需要体育。②在“花钱买健康”的观念指导下,广东省不少城市正出现一股健身热。城市居民目前娱乐消遣等消费已开始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为此,体育场馆应拓宽思路,积极培育健身娱乐市场,以满足消费者对体育健身娱乐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加强对群众健身娱乐的技术辅导和服务,构建城乡社区全民健身服务网络,积极推行体育有偿训练。

(三)降低场馆收费标准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应该本着方便群众的想法开展体育活动,因而对外开放场馆的收费标准应为广大工薪阶层所能接受。对老年人、残疾人要实行优惠政策,以突出社会效益,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吸收更多的人参加体育活动。

(四)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要牢固树立以效益为核心的观念,改变过去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的运作方式,才能面向市场,依托社会,加强自身的发展能力。要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来获得经济效益。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时,要处理好体育的人民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结论

针对广东省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应该构建广东省高校体育场馆物业化体育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并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第二,提高场馆建设质量;第三,培养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第四,开发体育场馆的无形资产;第五,积极对外开放。(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雨丰.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2,34(3):19-20.

[2]任勇等.黑龙江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4):43-46.

[3]陶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5):207-209.

注解:

①樊勇明.杜莉.公共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166~170.

上一篇:立足实际,注重过程,狠抓落实下一篇:深基坑设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