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优秀课件(精选10篇)
一、说教材
《卖油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的第三课。这篇课文,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及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说教法学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新大纲“)提高了对古诗文的要求,不只停留在原大纲“读读背背”上,而是强调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这样做,是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尽量多读些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受到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人文精神、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潜移默化的熏陶。
为落实新大纲的这一精神,在教《卖油翁》一课时,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思想意义”这一专题,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探究文章的思想意义,必须建立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从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人物性格入手。在自读、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语句最能表现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找出“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表现了陈尧咨恃技而矜、狂傲骄横的性格特征;“惟手熟尔”表现卖油翁技艺高超、为人谦逊的性格特征。
这一教学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从整体上把握文意,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悟文章中心思想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任何一篇课文都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体,思想性是语文的固有属性。”在学习分析人物性格、整体把握课文之后,便引导学生自己去钻研课文、自己去体会分析文章的思想意义。启发学生:“你认为陈尧咨和和卖油翁谁做的对?请你说说你的理由。”这样,把问题生活化,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见解。通过讨论,学生会很自然的领悟出本文的中心思想——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文”和“道”有机统一起来,落实了新大纲中“注重知识、能力、情意之间联系”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在语文训练中。
3.深入理解中心,扩展思想内涵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语文,更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主动学习。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累(包括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更易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更全面,对新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在领悟文章中心思想后,启发学生:“还有哪些事例能说明熟能生巧这一道理?”这一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迪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郑板桥的竹子画得风神淡雅,是在他常年刻苦画竹的基础上取得的。”有的学生可能会说:“茅盾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基于他能熟背《红楼梦》。”还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邓亚萍在奥运会上获得一枚枚金牌,是她多年艰苦训练的结果。”学生的纷纷发言,会大大加深对本文中心的理解,同时口头表达能力得到训练,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体现新大纲中“学生在主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因素,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探究问题的能力。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和“林黛玉”。
教师激疑:“《卖油翁》这个故事本身还包含了哪些道理?”这是一道开放性思考题,意在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见解,试归纳如下(出示投影):①即便有了专长,也不应恃技骄傲;②一切技艺都是熟能生巧的;③高超的技艺要靠反复的训练、顽强的毅力;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
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应给予肯定,不必拘泥,以开阔学生的思路。这种由浅入深的探究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
4.比较阅读,强化教学目标
钱梦龙老师曾提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作品的思想性蕴含在语文教材里。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应贯穿到语文训练中。
为强化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下面的比较阅读,让学生做。
阅读下面一段话,并和《卖油翁》比较,完成练习。
山西稷山骨髓炎医院院长杨文水,是一位来自田野乡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左手残疾、只剩下一个小手指的.农村医生。为使残疾的左手仅剩的一个小手指发挥五个手指的作用,杨文水开始苦练“一指功”。为练习小手指的力量,他每天用小手指勾着一桶水来回走,直到一次能提起20公斤重的水桶走500米;为了练习小手指的灵活性,他用小手指捡大头针,直练到能用一个手指灵巧地捡起地上的针和线,终于达到了使这个残剩的手指能熟练的配合右手进行手术。
(1)杨文水的事迹说明了什么?
(2)杨文水苦练“一指功”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有何异同?
(3)读了《卖油翁》和上述材料后,你有什么收获?试写下来,字数不限。
欧阳修
【课标要求】学习古诗文要多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多积累,加强感悟和体会。利用工具书,能读懂浅显文言文。学习目标:
1、复述故事,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2、学会利用文中关键词句分析人物形象。
3、体会文章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学习重难点:
1.重点:(1)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传神。教学方法: 设疑、点拨、讲析、讨论、总结法 导入新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希望自己在某个方面比别人更出色,希望自己能得到他人的仰慕,也常常羡慕那些成功者,羡慕他们拥有不同凡响的技艺,羡慕他们拥有辉煌美丽的人生,怎样让自己拥有某种娴熟的技能?怎样让自己成功?怎样让自己也成为别人敬羡的对象?我们将要学习的《卖油翁》这一课,或许能让我们有所领悟。
一、作者简介: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即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欧阳文忠公文集》 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 柳宗元
宋——欧阳修 曾巩 王安石 苏洵 苏轼 苏辙
二、看谁读得好
读音准确、停顿正确、语速适中
三、自学指导(1)注音:
矢 圃 睨 颔 汝 忿 酌 覆
杓 惟 遣 沥(2)解释字词:
善:________矜:_______ 尝:________ 释:________ 睨:______ 去:________颔:________矢:______ 但:_______ 汝:_______ 忿然:______ 知:_____ 精: _______ 安:________ 轻:_______ 酌:______ 乃:________置:_______ 覆:_______ 徐:_______ 沥:_______ 因________ 惟:_______ 遣:________圃:________ 检测:说说词语的含义(3)比较解词
A、指出下列“而”字的用法 1、释担而立
2、久而不去
3、而钱不湿、康肃笑而遣之
B、指出下列以字的用法
1、公亦以此自衿 2、以我酌油知之
3、以钱覆其口
4、徐以勺酌油沥之 C、“尔”的意思
1、但手熟尔
2、惟手熟尔
3、尔安敢轻吾射
D、解释下列之字,并说出用法
1、睨之
2、但微颔之
3、以我酌油知之 4、以勺酌油沥之 5、康叔笑而遣之(4)重点句子翻译
1、公亦以此自矜:他也因此自以为了不起。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3、吾射不亦精乎?
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
4、以我酌油知之
凭着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5)翻译全文
陈尧咨善于射箭,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他也因此自以为了不起。(他)曾在自家的菜园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头放下担子,站在那儿,斜着眼睛看他,很长时间都不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
我射箭的本领不也很精湛吗?”卖油翁说:“(这)没什么别的,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恼怒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技?”
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懂得这个道理。”
于是老翁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进了葫芦里,而铜钱却没有湿。他接着说道:“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 笑着将卖油翁打发走了。
四、复述故事
五、问题导航
1、读课文,说说课文中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陈尧咨
卖油翁
善射
善酌
对比 自矜
谦虚
2、文中说明陈尧咨善射的情形的句子 ①当世无双
②十中八九
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对比,引出两人的对话
3、文中哪两个词表现了卖油翁对陈尧咨箭术的态度?作用是什么? ①睨之、颔之
②为第二段两人的碰撞买下伏笔
4、陈尧咨见卖油翁此态度,有何反应?由此看出陈尧咨是个什么样的人? ①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②骄傲自满、傲慢无理
5、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无他,但手熟尔。
6、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以我酌油知之。
7、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态度变化:反感→忿然(恼怒)→佩服认输
变化原因:他看到了卖油翁酌油的技术很纯熟,却并不“以此自矜”
8、卖油翁用冷静的评语和短暂而精湛的表演,让陈尧咨明白了什么道理? 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骄傲自满的必要。
11、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陈尧咨和卖油翁的 ?找出文中描写陈尧咨和卖油翁动作、语言、神态的词语或句子。
9、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句是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10、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相照应的一句是
但微颔之。
12、请你设想一下当时情境,给第二段两人的对话补上表示神态的词语?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答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
翁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1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从中可以看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什么性格特点?
文章主要写陈尧咨善射和卖油翁酌油两件事。
陈尧咨:是一个自命不凡、不可一世、骄横无礼的狂者
形象。
卖油翁:是一个
沉着自信、不动声色、技艺高超、谦逊朴实的智者
形象。
13、文章的两个人物谁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主要内容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略过。
六、“探究”拓展。
1、找出三个以“百”字开头,形容人箭法非常高明的成语。①百步穿杨②百发百中③百无一失
2、通过文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其中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你有什么启示?
启示: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勤奋的劳动才能获得,我们现在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应用自如的。
3、卖油翁和陈尧咨两人对待自己长处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你呢?请分别谈谈你如何看待自己及别人的长处,请写一两句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
明确:
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
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取长补短,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正视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 ③正视自己的缺点,知错能改 ④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⑤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⑥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
⑦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⑧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听了这个故事,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熟能生巧的例子还有很多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文学常识及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领会“熟能生巧、艺无止境”的道理,使之力戒骄傲自矜的不良习气。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欲抑先扬,波澜横生的构思美,以及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情趣美。
二、学法引导
1.学习这篇课文,可以先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反复诵读课文,以达到熟背。
2.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疏通全文,理清故事的脉络,了解故事的内容,领悟“熟能生巧,艺无止境”的道理。
3.揣摩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安排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且怎样通过生动传神,细深入微的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的。
4.写一篇渎后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求统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含义,积累文言词汇,能够准确直译文章。
解决办法: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教师明确重点、难点处的字词含义,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去感知。
2.难点
分析文章写作特色及人物性格。(在疏通文意基础上,请学生来复述故事概梗,从而总结出文章情节起伏,人物性格复杂,描写细致人微的特点。)
四、课时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教学挂图。
3.学生制作生字新词的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设计
1.强化诵读训练,指导学生识记文言实词含义。
2.准确直译文章,能够当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4.通过课堂讨论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他也以此自夸。
那是一个北宋时期的晴空万里的早晨。
陈尧咨曾经在自己的花园中射箭。只见他拿了一支箭,用右眼瞄准靶心,看了又看,才放箭。在他练箭时,旁边路过一个卖油翁的人。他闲来无事,放下担子,直了直腰。之后,他双手叉腰间,双眼斜视陈尧咨,一副不在意的样子。当他看见陈尧咨射十支中九支时,只微微点了点头,笑了一笑。
陈尧咨见他这模样,十分生气,心想:“你竟敢小瞧我的射技。”转眼,他的脸涨得通红,将弓一扔,气冲冲地走向卖油翁。
陈尧咨:“闲杂人等,报上名来,竟敢小瞧我的射技,你也会射箭吗?我的射技不够精湛吗?你为何小瞧!”
“没什么大不了,只不过手熟罢了。”卖油翁平静得回答。
陈尧咨怒目圆睁,生气地说:“你敢小瞧我的射技?”这句话响彻云霄。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他回答地还是很平静。
于是他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钱盖在葫芦口,接着他将一少油倒入。只见那油细如一条线,不偏不西穿过铜板落入葫芦中。倒完后检查一下,果真一点没湿。
卖油翁说:“我也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小伙子,人要懂的谦虚。”
陈尧咨听了,尴尬极了,说:“老头快走吧!”
卖油翁
①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问题】
9、对第②段画线句“尔安敢轻吾射”的翻译,下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2分)
A你敢轻视我的射箭本领吗?
B你怎么敢把我射箭的本领看得这么轻巧!
C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
10、第①段介绍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共3分)
⑴所以他自以为【 】,文本依据是【 】。
⑵而卖油翁却不以为然,文本依据是【 】。
11、卖油翁一句通俗的话语:“【 】”,揭示了本文要阐述的深刻道理:【 】。(共3分)
【参考答案】
9、C
10、⑴射技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
⑵但微颔之
或但手熟尔
11、惟手熟尔(1分)
《卖油翁》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卖油翁把油准确无误地倒入了一个口上放了一个铜钱的葫芦里,且钱孔上不溅上一滴油。
卖油翁的绝技是天生就有的吗?不,只如同卖油翁说的那样,“只是熟能生巧罢了”。
老农能辨别风云,治理田地;歌唱家的歌曲十分动听;舞蹈家翩翩起舞,表演精彩动人;画家作的画栩栩如生;诗人的作品绝妙无比,耐人寻味;雕塑家的作品玲珑精巧,形象逼真……人们总会向他们发出各种赞叹,殊不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靠长期经验的积累,光彩下的汗水,日夜苦练的结晶。当今,有一些人只感叹别人的运气比自己好,却不努力。难道他们不知道,努力才能得到好结果吗?若他们把精力用在正道上,那结果又是如何呢?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欧阳修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识记、理解文言虚词。
2、培养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学习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的写法。
3、体会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的品质,虚心请教,不骄傲不自满。
4、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从刻画人物入手,体会揭示的道理。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国有句俗话:“行行出状元”。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中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当中,这类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但由于他们处在社会的下层,为人所轻,不仅事迹湮没无闻,连姓名也不可考。这篇课文所写的卖油翁就是其中一例。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翁”是指“老人”“老头”,题目告诉我们,本文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2、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人他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是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都成就卓著的作家。主张用平实朴素的语言来写文章,反对当时盛行的崇尚藻饰的骈体“时文”,继唐朝韩愈、柳宗元之后掀起了又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成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在写作实践上有较高的成就,尤其是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著作收在《欧阳文忠公文集》里。
“唐宋八大家”:唐-韩愈、柳宗元;宋-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和苏辙。
3、《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这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共153卷,附录5卷。《归田录》是其中的一卷。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人语言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出使毫州时作的。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录以备闲居之览也。”是一部笔记小说。
本文是作者采用笔记体写的一篇短小精悍的小说,它通过卖油翁和陈尧咨之间的一段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欧阳修作文强调要有个人的独创性,强调“道”重于“文”。(道:思想内容。文:形式、文采。)
4、学习生字:
尧咨(zī)自矜(jīn)家圃(pǔ)睨之(nì)....颔之(hán)忿然(fèn)酌油(zhuó)发矢(shǐ)....
5、教师范读,领读,自由读课文。
6、古今异义词:
(1)、但手熟尔(但,只,不过。今常用义为转折连词。).(2)、尔安敢轻吾射(尔、吾,人称代词。尔,“你”的意思;吾,“我”的...意思。现已无此义。安,疑问代词,“怎么”的意思,今常用于“安静”、“安全“讲。)
(3)、久而不去(去,离开。今常用义为:往。).
7、词类活用:
(1)、尔安敢轻吾射(“轻”,形容词作动词。看轻。).(2)、康肃笑而遣之(“遣”,使动用法,“使„„走”,打发。).(3)、汝亦知射乎?(“射”,动词作名词,射术。).(4)、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善:形容词与动词“射”一起充当“尧咨”的谓.语;擅长,善于。)
(5)、但微颔之(颔:本义是下巴,在此用于代词“之”的前面,作动词:.点头。)
(6)、吾射不亦精乎?(射:动词“射”充当句子的主语,用作名词:射术,..箭术。精:形容词“精”充当句中的谓语,用作动词:精通。)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第一段:写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及卖油翁对陈尧咨高超的射技不屑一顾:“睨之”“但微颔之”。为后面两人的碰撞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高超技艺,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陈尧咨与卖油翁之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
陈尧咨的确有他的过人之处,他的射技不是一般人所能练就的。只不过在肯定他的本领的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他的不足,切不可片面地评价一个人。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本册第六单元中,已经感受了我国古代诗歌、散文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今天,我们来学习《卖油翁》,这篇文章用淡淡的笔墨,揭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进一步加深这方面的体会。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为什么要先概括他的特点? 明确:善射;自矜(在讲到“当世无双”时可以用“举世无双”、“首屈一指”、“无与伦比”进行对比)。暗示情节发展,然后写卖油翁对陈尧咨射技的态度。
2、卖油翁是怎么观射的?他观射时的神态说明了什么?
明确:“睨之,久而不去,微颔”。说明略表赞许的同时又感到美中不足。
3、小结:这一段简介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这个原因就是陈尧咨对自己的箭术的评价和卖油翁对他的评价明显有差距,有矛盾。
四、学习课文第二段:
1、这段文字从冲突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分成几个回合?
第一个回合:“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连续发问,咄咄逼人,表现出强烈的自矜、自傲。而卖油翁沉着招架,淡淡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轻描淡写却底气十足。
第二个回合:卖油翁轻描淡写的话更有损陈尧咨的自信自矜心理,于是引出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
陈尧咨忿然作色:“尔安敢轻吾射!”火冒三丈,出语狂敖。而卖油翁心平气和,用自己数十年的练就的绝技来教育陈尧咨。从“我亦”二字中可以看出,卖油翁并未因自己的绝技而自满自夸。
第三个回合:陈尧咨在事实面前服输了。由“忿”到“笑”,说明他对自己的缺点已经有所认识。
2、小结:“卖油翁酌油”这个情节写得曲折有致,人物形象也非常鲜明,究其原因,是因为作者抓住了人物最富有个性的神态、言行来描写。陈尧咨的轻狂自傲,卖油翁的从容稳重跃然纸上了。
五、合作探究:
1、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什么?
明确:介绍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和背景。地点:陈尧咨家的空场子上。人物:陈尧咨和卖油翁。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2、提问:卖油翁看到陈尧咨射箭是怎么反应的?
明确:“俄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看陈尧咨射箭,放下担子,斜着眼睛看。看见他射箭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微微地对此点头。
3、提问:卖油翁对陈尧咨射箭本领是怎么评价的?
明确:卖油翁认为:“无他,但手熟尔。”没有什么,只不过手熟罢了。
4、提问:卖油翁凭什么这样评价陈尧咨的射箭本领? 明确:“以我酌油知之”凭我酌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5、提问:卖油翁到底知道什么道理? 明确:熟能生巧的道理。
6、提问:陈尧咨对卖油翁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1)、当卖油翁对他射箭“但做颔之”时,陈尧咨问道:“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的反应对一个自以为了不起的武夫来说,而且是受了侮辱。因此,用一个疑问句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再用一个反问句,我的射箭本领不是很高强吗?(2)、当卖油翁又说:“无他,但手熟尔。”时,陈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对陈尧咨的技艺不加赞赏,已使对方出乎意料;而且还进一步加以贬议:“无他,但手熟尔。”一向狂傲的康肃公被贬到这一步,自然是要“忿然”的。(3)、最后看到卖油翁倒油表演,不得不心服口服,“笑而遣之”。
六、教师小结:
本文以次要人物陈尧咨开头和结尾,衬托了主要人物卖油翁。主要内容是写卖油翁的技艺,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的酌油,而对陈尧咨的射技只是一笔略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卖油翁》一文,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虚心,不能恃才自傲,不仅如此,同学们还不敢于怀疑前人的文章,提出了不少有见解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本着这种精神,去探索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七、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八、板书设计:
26、卖油翁
陈尧咨:善射(“自矜”“吾射不亦精乎”“忿然”“尔”)——骄傲不可一世;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
⑴本文选自《归田录》卷一(中华书局1981年版),有删节。
⑵〔陈康肃公〕陈尧咨,谥号康肃,北宋人。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
⑶〔善射〕擅长射箭。
⑷〔自矜(jīn)〕自夸。
⑸〔家圃(pǔ)〕家里(射箭的)场地。圃,园子,这里指场地。
⑹〔释担〕放下担子。释,放。
⑺〔睨(nì)〕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⑻〔但微颔(hàn)之〕只是微微对此点头,意思是略微表示赞许。但,只、不过。颔之,就是”对之颔”。颔,点头。之,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⑼〔无他〕没有别的.(奥妙)。
⑽〔但手熟尔〕不过手熟罢了。熟,熟练。尔,同”耳”,相当于”罢了。
⑾〔忿(fèn)然〕气愤愤地。然,作形容词或者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的”或”地”。
⑿〔安〕怎么。
⒀〔轻吾射〕看轻我射箭(的本领)。轻,作动词用。
⒁〔以我酌(zhuó)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靠。酌,斟酒,这里指倒油。之,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⒂〔覆〕盖。
⒃〔徐〕慢慢地。
⒄〔沥之〕注入葫芦。沥,注。之,指葫芦。
⒅〔遣之〕让他走,打发。
【翻译】
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比,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有一次),(他)曾经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 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__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 畏_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12、[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油翁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答案:
9、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每处一分)
(1)夸耀 (2)打发 (3)随便、随意 (4)畏惧、害怕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小题2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即可)
(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11、(6分,每空2分)
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卖油翁》是一篇短而精的文言文。本文通过叙述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说明了技艺专长,全在熟能生巧,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道理。文章寓抽象的道理于具体的故事之中,手法相当高明。而且文中的两个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鲜明:陈尧咨是那么骄傲轻狂,夜郎自大;卖油翁却能做到从容稳重,循循善诱。
针对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我把关键放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上。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求活、求实,既生动活泼、灵活多样又讲究实效。在这篇文言文教学中我也尝试作了一些改变:一方面没有沿用课文串译这个惯常环节,而主要通过学生对照注释以及我所制作的课件中相关画面自译,然后教师再强调重点;这样,总体感知课文依然存在,而且文中重点词句也都能一一突破。再方面我设计了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个环节,请两位同学分别表演文中两个人物,这时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就被点燃了,学生们都全神贯注地听着这两位同学朗读。另方面我在分析这篇课文前还让学生观看了《卖油翁》改编而成的动画片《射箭和灌油》,学生看得不亦乐乎,自然而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是说,在上文言文的时候,多用一些另类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就不会厌倦文言文。在看完之后,我还让学生发挥大胆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这则小故事,并能尽量做到形象生动。这样也就能更自然容易地引出文中所要揭示的道理。而且这样引出的道理比教师说出来要深刻很多,学生很容易记住,因为这是他们用心去体会和探察所得到的。重要的是,学生从这篇课文中能真正获得思想上的启示——熟能生巧,正如卖油翁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当然,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每一堂课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它还需要我们今后能不断地去完善,不断地去改进。
今天,他正好在家中的场地练习射箭,我就把身上的担子放了下来,然后站在旁边,斜着眼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但其实我一直在看着,他射出的箭,十箭能中八九箭,不得不说。他已经射得很不错了,但他锐气太盛,我决定要挫挫他的锐气,所以只是微微冲他点点了点头。
果然,他上钩了,一上来就问我:“你也懂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精湛吗?”语气里透出了满满的骄傲自大。我淡淡地就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你的手法熟练罢了。”他听完这话,好像很生气,立即反驳我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技术!”听他这指责的口气,看来不给他露点绝活是镇不住他了,所以为了教育教育他,我就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我知道这时他肯定是不信的,卖油和射箭能有什么关系?所以我才要给他展示我的绝活。
我摸了摸口袋,摸到一枚铜钱,于是我把它盖在我刚拿出来放在地上的葫芦口上,接着,我抄起勺子,慢慢地舀了一勺油,然后把油滴进葫芦里。油在空中像一条涓涓细流,准确无误地通过了铜钱孔,流进了葫芦里,钱却一点也没有沾湿。看着他那惊讶的样子,我知道时候到了,于是说:“我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卖油翁优秀课件】推荐阅读:
卖油翁课件10-10
雨说优秀课件09-18
触摸春天名师优秀课件06-12
优秀教案和课件07-17
苏州园林优秀课件09-28
女娲补天优秀课件11-18
《游子吟》优秀教学课件02-23
《鸟》优秀教学设计及课件06-24
林黛玉进贾府优秀课件07-14
二年级课文《木兰从军》优秀课件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