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监督机制经验和做法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党内监督机制经验和做法(精选6篇)

党内监督机制经验和做法 篇1

近年来,我县反腐倡廉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全县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监督机制内容欠实、宣传教育氛围不浓等环节依然薄弱,不进一步强化监督机制,将对下阶段反腐倡廉工作带来新的阻力和困难。

一、要以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机制为着力点,强化监督机制落到实处。强化反腐倡廉职责。加强理论学习,深化反腐倡廉认识,明确工作职责。特别是加强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在反腐倡廉、纪检监察以及日常工作中,存在弄虚作假和不作为行为的监督力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反腐倡廉监督优势,使各级党组织对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监督更有实效。完善联动监督机制。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负有领导、指导职责,监督下级行政权力;下级对上级行使建议权,监督上级组织行为;要充分发挥下级组织监督,赋予它们反腐廉政的监督职能,敢于提意见,敢于说真话。健全党务公开机制。要依据因内容而宜、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简便及时、利于监督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确定公开形式。设置党务公开电子显示屏,党务公开栏,有条件的建起党务公开网站,依托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公开。乡镇、街道要设立党务公开栏、党务公开意见箱;村一级在村务公开栏里充实党务公开内容。确立党代会年会和党员旁听制度。推进党内民主发展,加强党的制度建设,1打造党组织和党员反映意愿、发挥代表作用的制度平台,畅通党内上情下传、下情上达渠道,确保党员的意见建议及时、顺畅、真实地向党组织反映。进一步强化党内监督,激发广大党员、党代表参与、监督党内事务,遏制腐败现象。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活跃党内民主气氛;定期开展党纪检查,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纪律;健全干部定期述职、述廉制度,增强干部自我约束意识。通过保障广大党员的批评、检举、申诉和控告等权利,努力提高对党政干部的反腐倡廉工作监督的效率和质量。

二、要以丰富和充实党外监督机制为结合点,确立党外监督权威。凝聚行政司法监督力量。充分发挥行政监察职能,积极开展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支持检察院法院依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强化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活动和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健全人大、政协和人民团体监督机制。完善人大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监督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健全组织法制和监督程序规则,保证行政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政协要加强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政治协商作用,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扩大反腐倡廉监督职。各人民团体要发扬积极建言的优良传统,提出好的建议和看法,在社会上形成一种牢不可破的自觉监督意识,促进反腐倡廉监督工作深入开展。推

动群众监督工作,建立信息员监督员制度。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强化群众对党政领导干部反腐倡廉工作的监督。建立群众信息员监督员制度,聘请一些综合素质高、责任意识强的社会各方面代表,广开言路,为推动群众监督工作献言献策。

三、要以建立和健全民主监督举报机制为关键点,扩大监督机制影响力。建立健全举报制度,自觉接受社会各个方面的监督。通过建立和完善举报受理制度、激励制度、保密制度和向举报人反馈信息制度,用“以案带案”的方式,鼓励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工作进行监督,并将干部群众的正确意见集中整理予以公示,及时发现和揭露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和不正之风。实行监督举报制度,开通投诉电话、设立举报箱,拓宽监督渠道,建立多层次、多部门联动的网络监督机制。对涉及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重点岗位实行全方位监控,突出抓好优化流程、规范运行,清理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

四、要以改进和夯实干部监督考评机制为着眼点,营造监督机制清风氛围。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监督责任机制考核体系。重点完善党政领导成员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党风廉政法规制度等四个方面的考核内容。进一步改进干部考察方式方法。召开党政班子会议听取汇报、开展民主评议、与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约谈、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查阅有关文件资料、进行实地抽查、反馈意见等。扩大反腐倡廉监督考评范围。

真正把反腐倡廉的监督责任机制考核尺度交给群众,把考评的内容范围扩展至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使群众对党政领导干部拥有真正的监督权和考评权,从而实现全面的考评和监督。

党内监督机制经验和做法 篇2

一、劳工组织的就业应急机制

长期以来,劳工组织在历次重大突发事件中,坚持以就业为切入点对危机进行干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增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形成完善的就业应急框架,劳工组织于1999年制定了《危机应急与重建主体计划》(以下简称:《主体计划》)。该计划旨在整合劳工组织内部和外部资源,促进危机应急参与各方实施就业干预,在应对危机负面影响的同时,为后续发展创造条件。它的重点是实施危机环境下促进就业的各种措施,如促进就业密集型重建与恢复工程、促进受灾群体的社会经济融合、开展技能培训、实施地方经济发展计划、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等。

(一)就业应急的协作机制

《主体计划》强调应对危机就业应急必须采取连贯、综合、协调的措施,需要不同机构、部门和员工的密切配合与协作。

1.整合劳工组织内部实施就业应急的相关机构。劳工组织负责就业应急事物有三大应急机构,即区域与地方办公室、危机应急与复兴网络和技术服务处。劳工组织注意发挥技术与管理部门的作用,解决危机应急的复杂性与多部门性问题。为避免重复设置机构,《主体计划》规定,充分利用劳工组织现有的技术专业知识,突破就业部门与非就业部门的界限,整合利用技能培训、小企业发展、小额信贷、经济分析与政策制定、就业密集型投资、残疾人保护、社会对话、社会保障等机构的职能,将这些领域的专家作为《主体计划》的核心资源,确保了计划的多学科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劳工组织总部与地方办公室都参与《主体计划》的实施,每个多专业咨询工作队都设有核心部门,负责地方层面的联系与合作,确保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有效地实施并监控国家层面的就业应急项目。

2.充分利用联合国危机应急协调框架和人道主义平台。通过与其他国际组织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影响危机参与各方将促进体面工作的措施应用在危机应急和恢复重建的项目中。劳工组织《主体计划》的目标之一是促进国家、地区、国际层面对危机环境下就业、社会不公平等问题的关注,在危机应急与重建中实施就业干预措施。为此,《主体计划》的实施部门通过为其他参与危机应急重建的组织与机构提供该领域的政策咨询并直接参与危机机构间的协作活动。为实现危机就业应急知识技术的普及与充分利用,劳工组织危机应急与重建部发行了大量的危机应急与重建《主体计划》工作手册、宣传手册,并进行相关工具的开发,包括《国际劳工组织一般危机应急模块》、《危机应急需求评估手册》、《国际劳工组织危机应急培训专员手册》、《国际劳工组织在冲突和灾害环境中的作用》、《就业友好型危机应急宣传手册》、《受海啸影响国家的就业与民生促进手册》、《国际劳工组织应急与重建能力建设培训》等。

(二)就业应急的评估机制

劳工组织很重视灾后评估。一方面,评估是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设计并实施灾害应急项目的第一步。评估结果决定了灾害应急领域实施的优先次序和侧重点。现有的灾后评估常常忽略灾害对民生与就业的影响,并与其他机构与部门的评估缺乏联系,不能为民生恢复干预活动提供清晰的路径。另一方面,劳工组织参与灾后评估能有效地克服上述缺陷,通过实施独立的评估和参与联合评估的方式,号召通过侧重就业与民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增加受灾人口与社区的收入,从而实现民生重建的目标。因此,以《危机应急快速需求评估手册》、国际劳工组织与世界粮农组织合作开发的“民生评估工具箱”等为战略指导,以内部评估工作框架和外部评估协作框架为基础,劳工组织通过参与和实施灾后就业与民生问题的评估,向政府与民众提供准确的灾后就业岗位的损失情况,为民生恢复与重建活动提供清晰的路径。其中,《危机应急快速需求评估手册》是劳工组织最重要的评估工具,也是其实施或参与其他社会组织灾害评估的指导性文件。劳工组织多次实施灾害评估和综合干预项目,尤其是在危地马拉与萨尔瓦多(中美洲),菲律宾与柬埔寨(亚洲),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与塞拉利昂(非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出了评估的战略、类型、方法、信息来源、组织、主题和外部机制等。

1.实施七大评估战略。劳工组织所有的评估都必须以如下的战略作指导:(1)以就业为中心。重点保护现有的工作岗位,并创造新的就业岗位。(2)确保快速应急措施的实施。需求评估工作组必须确认灾后应急最初阶段所包含的活动,确保所选择的战略与活动能够快速实施。(3)将救助活动与发展连接。就业与其他相关的社会、经济问题在灾害应急的各个阶段都是相关的,救济与发展的连接应当在灾害评估中充分考虑。(4)增强当地社区的能力。灾害评估需要社区的参与、规划,并以增强社区应对灾害的能力为重点。(5)将弱势群体作为优先目标。在危机应急评估中,要考虑到灾害对不同的目标群体的危害不同,不同群体的需求不同,并将弱势群体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6)整合项目目标。评估应将不同项目目标整合起来,如将培训与小额信贷结合起来,共同创造富有成效的就业,就业服务应当与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培训相结合。(7)保护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社会保障与养老基金在灾害中往往很脆弱,劳工组织的评估应当建议保护社会保障基金与基金记录的安全。

2.评估的类型。灾害环境复杂多变,评估项目所收集的信息往往是易变的,信息的重要性也会发生变化,结论与建议可能很快过时。因此,最初的评估应当竭力将一系列现有的数据与分析直接有效地支持项目规划的进程,并能用后来的评估进行补充。劳工组织的灾害评估包括全面评估和针对特定部门的专门评估。快速需求评估的目的在于:评估灾害对就业、人权、社会、劳动力状况等重点问题的影响;找出受灾害影响最严重的部门、地区与群体;分析灾害对社会经济与其他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脆弱群体的影响;建议劳工组织实施应急的时间、干预活动的优先次序,并准备项目建议;促进国际与地方应急项目中包含促进就业的干预措施;帮助劳工组织参与联合国呼吁程序,以便得到捐赠方的支持。

3.评估步骤和信息来源。一般来说,快速需求评估包括先期的桌面评估、实地评估两个步骤。在实施真正的快速需求评估之前,要努力收集有关受灾国家的人口、灾害发生前的局势、灾害发生的原因、危机的影响等相关信息。桌面评估使用的是二手数据。信息来源包括劳工组织的各部门、项目与工作人员;联合国机构;国际移民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受灾国家政府人口普查与其他统计局的数据;相关政府部委,如卫生部、劳动部、教育规划部;当地非政府组织、大学、研究机构和专家等。使用二手数据要注意数据的覆盖范围和收集者,在实地评估前,应该给评估工作组提供一个目标国家的政治、经济、危机等形势概况,包括其他组织提供救援的情况、可用的资源、各种政治团体的态度,以及将来可能的援助情况。桌面评估完成之后就进入了实地评估阶段。实地评估处于灾害发生后的关键时期,需要快速实施,在2-3周内完成,常用的方法包括关键人物访谈法、讨论会、专家会诊、集体与个体访谈、直接观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

4.评估的组织。劳工组织的地方办公室、多专业咨询工作队、总部高级管理部门、危机应急与重建主体计划工作组都可以申请快速需求评估,联合国与非联合国合作伙伴也可以邀请劳工组织实施灾后需求评估。无论哪种类型的评估,都需要作特定的准备(清楚的标准术语、信息来源、开展评估的资源)并确定参与评估的成员,由区域办公室、多专业咨询工作队和地区办事处等共同决定、协调实施评估。快速需求评估在组织过程中要做到:获得区域办公室、多专业咨询工作队和地区办事处的可靠承诺;提前计划与准备好评估战略与方法;保证标准术语准确反映评估战略,准确定义所有的参数与活动;熟悉专业知识、危机经验,增强工作人员完成评估任务的敏感度;确认国内项目的时间、地点和主要联系方式;准备好外雇专家的合同文本;制定报告协调专员并设定报告的模式和截止日期;监控危机形势的变化并据此修改评估计划。

nlc202309040509

5.评估的主题。使用常用的框架进行信息收集,对评估工作组参与评估、设计与实施劳工组织的灾害应急措施都具有重大意义。快速需求评估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形势评估。包括危机发生的原因;受灾地区和社区;受灾人群;性别、社会文化问题;结构性破坏(如公共基础设施、排水卫生系统等);经济形势;人权与政治环境;社会与教育体系;法制与管理框架;国际援助项目;劳工组织可能的合作伙伴等。

(2)机构能力评估。劳工组织在政策、项目制定与实施中采用政府、社会合作伙伴组成的三方机制,并与其他的市民团体与组织合作。对参与各方的能力的确认与评估是设计危机应急项目的基础,危机评估工作组应掌握项目涉及的机构能力概况。主要的机构包括:劳工组织三方机制成员,包括劳动部,规划与经济事务部、公共工程部、卫生部、教育与培训部、农村或地方发展部、总统或首相办公室、全国妇女机构、就业服务提供机构、职业培训提供机构、政府应对危机的专门机构、商业资讯服务提供机构、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计划、信用组织、工人组织和雇主组织等;市民社团机构与组织,包括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内的非政府组织、宗教组织或团体、社区组织、妇女组织、青年组织、残疾人组织、学术机构和专家机构等。

(3)劳工组织项目部门的评估。劳工组织危机应急的比较优势体现在与以下部门相关的专业技术领域:职业与教育培训、商业发展服务、社区培训、劳动关系、劳动管理、劳动法、小额信贷、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路径、就业密集投资项目、劳动技能、职业康复、劳动力市场信息、小型与微型企业等。对以上部门进行评估,旨在了解现有的项目、评估开办新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收集项目设计所需的信息。如确认社区与地方的就业需求、劳动力与商品市场存在的机会,以及这些机会的资格要求,快速需求评估需要获得如下信息:危机对求职者的影响、最富有机会的就业领域、地方市场需要的职业、中短期临时工作岗位的要求、地方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吸收的求职者等。

(4)特殊脆弱群体的评估。劳工组织应急的基本原则要求对特殊的受灾群体进行特别关注,尤其是年轻人、残疾人、妇女户主家庭、失业者、异地安置人群等。在快速需求评估中,要对特殊目标群体的需求进行评估,评估灾害对他们的影响,特别是与收入、就业、就业能力相关的指标,找出特殊群体的脆弱性以及评估他们的就业能力。

6.外部评估机制。除独立评估之外,劳工组织积极参加其他国际组织的评估活动,建立了评估的外部机制。为获得协同作用并避免重复,联合国建立了灾后需求平台,实施联合评估特派团制度,协调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对灾后损失与早期恢复需求进行评估,确认有限的干预项目、支持早期恢复向重建的过渡等。劳工组织积极参与联合国评估新框架,充分使用损失评估和需求评估这两种评估方法,通过关注就业、收入增长和其他危机造成的民生需要来发挥作用。同时,积极与合作伙伴一起,开发灾害评估工具、实施灾害评估项目。劳工组织的评估合作伙伴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难民署、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等。

(三)就业应急项目的制定机制

劳工组织的应急项目包括上游和下游活动。前者是指将就业与民生恢复措施融入国家与社区的重建战略与政策中;后者是指针对受灾人口的就业岗位创造的具体项目。劳工组织综合开展这两种项目,但主要任务是促使各方将体面工作融入到恢复重建项目中,具体工程项目在参与各方与投资者中可以产生示范作用,使它们在重建工程中创造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为促进应急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劳工组织危机应急与重建部于2001年制定了《国际劳工组织一般危机应急模块》(以下简称:《应急模块》),用于指导就业应急项目的制定,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形成了制定就业应急项目的机制。

《应急模块》主要包含四项内容:(1)危机发生的根源在制定恰当的应急战略中的重要性;(2)劳工组织的员工在危机发生前所能参与的减灾措施;(3)劳工组织的及时与中期危机应急的范围;(4)与联合国等其他救助机构在危机应急中的合作机制。《应急模块》在结构上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危机的性质与复杂性的综述,并介绍劳工组织应急的标准、准则与作用。第二部分包含四个单独的危机应急模块,即自然灾害、金融与经济危机、武装冲突、社会与政治转型①。

根据危机应急模块,劳工组织对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国家的救助分为三种:及时应急(前6个月);短期应急(6-9个月);中长期应急(9个月以上)。结合实践经验并与国际上的普遍做法,劳工组织进一步将危机应急区分为四个阶段:(1)救援阶段(人道主义阶段),(2)恢复阶段,(3)恢复性重建阶段,(4)发展性重建阶段。每个应急阶段的范围与时间长度由每个危机的特点与影响决定,并且四个阶段可以同时发生(如,灾害突然发生后,救援与发展项目常常同时并存)。劳工组织的体面工作项目在各个阶段都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但各个阶段的侧重点与措施策略有很大的差异。

1.劳工组织在救援阶段的参与方式与作用。救援阶段的重点在于通过人道主义援助而挽救生命(项目主要集中在提供紧急避难所、食物、水、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以快速行动保证损失最小化并恢复秩序。

在救援阶段,劳工组织的参与方式与作用是:

(1)宣传就业与民生恢复的重要作用。灾害发生后,劳工组织要在第一时间与人道主义协调专员、驻地协调专员、机构间常设委员会取得联系,为联合国工作组提供后期支持与配合,积极参与机构间常设委员会的早期恢复集群,并与当地政府、捐赠各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施劳工组织的上游活动。劳工组织与其他国际组织协作,共同实施灾害评估、应急规划、资源动员与监督,争取获得民生项目的批准与供款。同时,针对就业与民生作如下宣传:在应急中优先考虑有利于就业岗位创造的规划、筹资与政策制定项目,使就业与民生议题尽早地被涵盖在应急项目之中;为避免重复建设,并使用最优的方法,劳工组织提倡采取综合的、协作的途径,在应急中使用体面工作、工作环境标准、“建造得比以前更好”原则,不仅解决工作岗位的数量问题,还要提高工作岗位的质量。

(2)提供劳动与就业信息。劳工组织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评估机制提供劳动与就业信息,为宣传就业需求与制定就业相关的项目提供数据支持。

(3)参与紧急救灾呼吁、联合呼吁程序与共同人道主义行动计划。在初级的人道主义需求(如食物、过渡安置房与水)中将就业与民生考虑进来,为“工作赚薪酬”方案、提供补助金、工具分配和紧急就业服务等短期干预提供资金支持。

2.劳工组织在早期恢复阶段努力的领域。早期恢复是指人道主义阶段就开始的恢复,寻求建立于人道主义项目并催化成可持续发展的机遇,集中在恢复民生与建设国家的能力之上。早期恢复的目标包括:

(1)通过培养受灾人口自力更生能力,帮助正在进行中的紧急救助,以满足民生重建的最关键的需要。如基础服务设施重建与提供临时的工作岗位。

(2)确保受灾人口自发的恢复行动具有可持续性,并不成为新的致险因素。通过培训、技术支持与预警系统促进受灾人口(尤其是流离失所人口)的自主努力,参与到恢复与重建的进程之中。

(3)重建、恢复与加强国家与地方的能力,对管理与指导发展阶段的人员进行能力认证与培训(或再培训),为长期恢复打下坚实的基础。早期恢复阶段,劳工组织努力的领域有:A.制定干预战略。危机发生后,劳工组织根据当地的情况、危机的影响、评估的结果,并根据自身的相对优势与整体应急的需要,作出干预战略安排,确保应急的计划性,并与使命保持一致。B.实施快速就业项目。早期恢复阶段,劳工组织需要保持提供高水平的政策支持、支持能力建设等上游活动与实施直接就业项目等下游活动之间的平衡。劳工组织与联合国项目事务厅共同实施快速就业项目,为受重创的家庭创造快捷的就业机会。联合国项目事务厅管理项目的后勤与行政工作,劳工组织将主力集中在技术与管理上,确保项目的设计、实施与维护的顺利进行。C.将应急项目建立在当地的能力与全局性措施之上。危机应急中,外部机构常常在紧急情况下建立平行的救助架构,造成重复建设与浪费。劳工组织主张根据三方机制将应急努力建立在当地的能力之上,并培养当地解决恢复重建的能力。同时,危机发生后的早期阶段,捐助各方常常将救助目标集中在弱势群体与处于安全风险中的群体。劳工组织则不主张锁定特定的目标,而是采取更具持续性的、基于社区的项目、社区推动的经济社会恢复项目等全局性的措施,并采取专门措施以消除性别、年龄与民族等方面的歧视。

nlc202309040509

3.劳工组织在恢复性重建阶段的主要作用。恢复性重建阶段专注于恢复国家机构与社区的危机恢复能力,包括复兴经济与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劳工组织在恢复重建阶段的主要作用包括:

(1)发起地方经济恢复项目。地方经济恢复项目是帮助社区灾民重获民生和收入的方法,由当地的优势决定干预措施,包括重建工作、技能培训和经营发展等。这些项目通过刺激工作岗位的增加和经济发展的措施,用重建资金创造投资机会、促进就业。如斯里兰卡收入技术援助项目。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帮助下,斯里兰卡重建和发展局开发了收入恢复项目,支持海啸受灾群众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斯里兰卡政府“重建要建得更好”战略中“重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入恢复项目致力于受海啸破坏地区的经济恢复,通过快速地跟踪、监控与协作促进民生恢复活动的开展。其中,劳工组织通过收入恢复技术援助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2)在政策形成过程中提供支持。劳工组织在政策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介入常常牵涉到就业政策的宣传。通过提醒和信息分享活动宣传就业创造项目的筹资、政策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劳工组织与其三方成员合作,为恢复与重建框架、过渡成果框架和最终的联合国减贫文件的制定而努力。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劳工组织就中小企业、童工、就业岗位创造等议题准备项目意见书,包括参加宏观层面的会议和讨论、支持政府实施采取就业密集型方式的建议书、支持政府形成综合的应急就业战略。

4.劳工组织在发展性重建阶段的作用。发展性重建阶段常常开始于危机发生后的18-24个月,正常发展机制逐步确立。针对发展性重建阶段国家仍然具有能力低、风险高和面临严重局限性的问题,劳工组织强调从地方经济恢复向地方经济发展转移。通过整合当地公有和私有部门,提升当地的经济能力和激励使用当地资源以及创新精神,达到致力于重建和重新启动地方经济和社会运转的地方经济发展目标。

二、劳工组织就业应急的做法经验

(一)创造临时就业岗位

劳工组织在就业应急过程中实施的主要项目有:以工代赈、短期技能培训、社区承包工程等。在2004-2007年的海地绿色就业岗位项目中,劳工组织与海地政府合作创造了35.9万个工作日,工资总额达68.1万美元,并发放了35.9万张食品券。②在应对2005年10月斯坦飓风对危地马拉造成的破坏中,劳工组织与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合作担负联合国危地马拉项目的一部分,与危地马拉政府与地方机构一起使用就业密集型措施恢复基础设施。6个月后,劳工组织在索洛拉省和圣马科斯省共实施了106个项目,向5000个户主提供了15万个工作日。在与各市镇当局的合作下,简单清理工作的80%的预算都花费在非熟练工人的薪资之上。③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地震后,开展基本社区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就业友好型即时恢复项目,为大量非技能工人提供短期的就业,预算为6000万美元。④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后的短期技能培训项目中,劳工组织为当地劳工量身定做技能培训项目,减少对外地熟练工人的依赖。劳工组织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的巴拉克特市实施快速就业收入支持试点项目,创造了4.5万个工作日(工作岗位包括帐篷的保洁、重要建筑物和街道的废墟清理、排水管道维修、基础服务恢复等),并为重建和恢复奠定了基础。

(二)促进自雇就业、小微企业的发展

劳工组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提供小额信贷、商业服务、经营管理培训、女企业家精神培养等。2001年在印度古吉拉特地震后的10个乡村重建项目中,劳工组织以技能培训为重点,解决在重建工作中保养与维修工人技能不足的问题,扶持了企业发展。在项目中,注意妇女的管理责任和参与社区活动,因此,就业的妇女数量增加,参加妇女自雇者协会的数量也增加了。⑤2001年萨尔多瓦地震后,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受损或消失。劳工组织支持小微建筑公司和地方社区的参与,雇佣地方劳动力实施工程,同时为微型企业通过小额贷款项目使其获得金融服务的支持。2003年阿尔及利亚地震导致1.6万个工作岗位损失,5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损坏。劳工组织在阿尔及利亚的战略主要集中在两个试点项目之上,即小微企业部门的恢复和住所的重建,并在促进地方经济恢复中使用抗震技术。⑥

(三)促进个人就业与社区经济恢复

这包括紧急就业公共服务、地方能力建设和地方经济恢复等措施。在2002年莫桑比克洪灾后的紧急公共就业服务中,劳工组织实施了三个步骤:一是加强该国应对灾后就业挑战的能力;二是将促进就业、重建战略、恢复政策与项目紧密结合;三是通过地方经济恢复促进就业。在重建与恢复劳动密集型工程中创造了15万个工作日,惠及180个微型、小型建筑企业,促进了市场复兴。⑦2005年,劳工组织在2004年印度尼西亚大地震后开展了紧急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旨在增强当地紧急就业救助的能力,提供工作安置、信息等服务。同时,开展支持民生和发展地方经济项目,重点在于支持地方企业家精神和小微企业发展,鼓励创新,并为社会弱势群体提高技能、创造就业机会。⑧2005年12月上旬开始,劳工组织为危地马拉提供地方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技术专家和国际经验,通过帮助社区规划自己的发展来改善地方治理、发展基础社区设施、社会发展和民生机会。劳工组织在政府能力弱小的地区,增强地方生产组织,惠及农民组织、合作社、商业发展组织、女性和男性企业家组织等,提供商业服务的能力,为它们提供机构建设、组织管理、会计、谈判等咨询。

三、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重大自然灾害不但会对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也会对劳动者的就业及其家庭生计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紧完善我国就业应急机制势在必行。劳工组织就业应急的做法经验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就业应急机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通过研究劳工组织的就业应急机制,我们有以下启示和建议:

(一)重大突发事件中就业应急机制不可或缺

首先,就业应急机制能够在突发的重大自然灾害后有效地帮助受灾地区、企业和劳动者及其家人减少损失和痛苦,并帮助劳动者重新就业,走出困境,成为灾后重建与发展的可持续力量,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其次,由于重大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紧迫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因而常态的就业服务体系不能满足紧急状态下就业应急的需要,也不能替代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就业应急机制。因此,有必要借鉴劳工组织的经验,专门建立突发事件就业系统,以便在受灾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劳动者及其家庭展开救援。再者,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劳工组织应用就业应急的机制和技术工具有效地对各国进行指导与实践,凸显了就业应急机制的重要作用。我国在抗洪救灾、抗击“非典”⑨、抗震救灾等实践中的经验也表明,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就业应急机制对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十分必要。

(二)就业应急应采取多方面、综合性政策措施

劳工组织和我国就业应急的经验表明,重大的自然灾害往往会给灾区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造成广泛的破坏,因而会导致与就业和民生相关的各种各样的紧迫问题。鉴于此,要取得灾后促进就业的良好效果,就需要综合制定和实施财政、税收、信贷、社会保障、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等多方面的政策措施。同时,需要建立高层统一的指挥与协调机制,从而快速动员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抗击灾害;还需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艰巨任务。

(三)就业应急需要制定相关标准和程序

党内监督的基本原则和监督体系 篇3

正确

在党内监督体系中,党中央实行统一领导,党委(党组)负责()。

A.专责监督

B.全面监督

C.职能监督

D.民主监督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错误

2.当前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不包括下列哪项?

×

A.执政考验

B.改革开放考验

C.市场经济考验

D.军事围堵考验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错误

3.《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下级纪委至少每半年向上级纪委报告()工作,每年向上级纪委进行述职。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正确

4.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要让()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

A.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

B.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

C.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

D.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5.《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共有多少章?

错误

×

A.5章

B.6章

C.7章

D.8章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错误

6.《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是在哪一年印发的?

×

A.2013年

B.2014年

C.2015年

D.2016年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错误

7.修订《党内监督条例》应坚持民主集中制,自上而下()。

×

A.民主监督

B.职能监督

C.组织监督

D.专责监督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错误

8.《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共有多少条?

×

A.17条

B.27条

C.37条

D.47条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D

答案分析:

错误

9.《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在哪一年印发的?

×

A.2003年

B.2004年

C.2005年

D.2006年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正确

10.党的十八届()全会提出依法治国、依规治党,为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

A.三中

B.四中

C.五中

D.六中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第三部分;多选题

正确

1.从巡视发现的问题来看,党内监督还存在哪些漏洞?

A.监督的系统性、经常性、有效性不够,监督有盲区

B.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缺乏硬性规定,有的没有把监督作为分内之事、应尽之责

C.监督一把手有效管用的办法措施不多,有的一把手成了脱离监督甚至监督不了的特殊人

D.对监督发现问题的纠正和整改刚性约束不足,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错误

2.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包括精神懈怠的危险、()。

×

A.文化失衡的危险

B.能力不足的危险

C.脱离群众的危险

D.消极腐败的危险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BCD

答案分析:

错误

3.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

×

A.主体责任缺失

B.审计责任缺乏

C.监督责任缺位

D.管党治党宽松软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CD

答案分析:

正确

4.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A.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情况

B.坚持党的干部标准,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情况

C.完成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的任务情况

D.廉洁自律、秉公用权情况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错误

5.修订《党内监督条例》要坚持党的领导、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做到()。

×

A.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

B.有权必有责、有责勿失责

C.用权受监督、失职必追究

D.用权受监督、失职须检讨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C

答案分析:

错误

6.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新的举措加大管党治党力度,强化标本兼治,着力构建()的体制机制。

×

A.不敢腐

B.不易腐

C.不能腐

D.不想腐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CD

答案分析:

正确

7.《党内监督条例》构建了强大的党内监督体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A.专门就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单设一章

B.委(党组)负责全面监督

C.纪委负监督责任

D.派出机关与纪检组关系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错误

8.《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主要看点有哪些?

×

A.继承与创新有机统一

B.确立监督原则、内容和对象,体现“四种形态”要求和强化自我约束

C.建立健全党内监督体系

D.建立健全党内反腐体系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

答案分析:

正确

9.要把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解决好,需增强党的“四种自我提高能力”,具体指的是()。

A.自我净化

B.自我革新

C.自我完善

D.自我提高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CD

答案分析:

错误

10.“五为一体”总体布局指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

A.文化建设

B.社会建设

C.精神文明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您的答案:ABCD

正确答案:ABD

党内监督机制经验和做法 篇4

一是“问效+目标导向”,推动全面跟踪与精准问效相结合。

以提升跟踪问效的针对性、时效性为出发点,实行“分类问效”,选出X类机构编制事项进行问效,主要聚焦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责调整及运行情况、部门流程和职责边界清单落实情况。

一是掌握重大机构编制调整事项的执行情况,检查是否存在执行不力、变形走样、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二是评价重大机构编制事项实施的效益性和决策的科学性,查看调整后有无积极效果、达到预期成效。同时,着重对重大改革决策进行专项督查,结合全年工作要点及疫情防控趋势,着重对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医药体制机制进行跟踪问效,确保导向突出,目标明晰。

二是“问效+调整优化”,实现督查整改和审批运用相结合。

以督促问题单位整改落实为切入点,以监督检查环节前置为手段,重塑机构编制事项受理审批流程,强化机构编制审批和监督检查环节的协调配合,将问题整改情况列入机构编制审批要件,严格审核把关,将问效结果逐一建立电子档案,完善信息数据,对存在机构编制执行和问题整改不到位的部门,暂停受理有关新增机构编制申请,为领导决策和机构编制调整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三是“问效+联动机制”,推动内外联动与全程跟踪相结合。

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部门内部协调配合,明确由监督检查科室牵头,行政机构编制科、事业机构编制科等业务科室共同参与,构建齐抓共管的监督模式。同时,积极探索部门间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形成监督问效合力。

在现场核查环节,通过坚持审计监督与问效监督相结合,与审计部门进行信息互通,采取听取介绍、座谈交流、查阅资料、查看现场等方式,全面了解部门在机构编制事项落实执行情况、实际运行效果和调整优化方向等方面的情况,有力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

四是“问效+法治理念”,推动工作成效与法规意识相结合。

通过开展跟踪问效,完善机构编制事项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改变“重审批轻监管、重事前轻事后、重管理轻服务”的传统工作理念,提升监督检查工作效能。

党内监督机制经验和做法 篇5

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并聚焦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对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出了新的制度安排,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全会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笔者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继承发扬。我们党之所以坚强有力,一是靠理想信念,二是靠铁的纪律。而坚定理想信念、严明党的纪律,根本途径就是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所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维护了中央权威和全党团结,确保了党的坚强领导。

从现实针对性来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新形势下,个别地方部门和干部忽视了党内政治生活,放松了在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等方面对自己的要求,导致自由主义、分散主义、以及“家长制”、独断专行等不良作风的出现。因此,总书记高度重视政治生态问题,深刻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六中全会把严格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基础工作来抓,可以说是营造风清气正党内政治生态的治本之策。

从工作的部署来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依规治党、制度治党的重要举措。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深刻指出,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他说:“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笔者认为,我们党前一阶段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及目前正在深入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是思想建党、以德治党的重要内容,重在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教育来教育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重新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则是在坚持思想建党、以德治党的同时,强化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举措,真正体现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以德治党与依规治党的紧密结合。

在全面总结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生动实践的基础上,六中全会把监督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为此专门修订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既继承吸纳了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制度规范,又全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有很多重大创新。

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针对新形势下很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出了问题的情况,强调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了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放到了“新12条”的首位。全会还基于“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这一认识,把监督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不仅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11条予以强调,还专门修订了XX年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将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坚持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构建了严密的监督体系。笔者认为,《准则》和《条例》的实施,必将大大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从而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内监督机制经验和做法 篇6

一、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使党员干部

不愿腐败。

一是经常组织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学习,使全体党员干部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能做,变不敢违法为不愿违法,变“要我守法”为“我要守法”。二是用典型案例进行警示教育。他们经常组织收看一些典型警示教育电教片,深刻剖析了苏州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处郑某利用职务之便违法犯罪的根源,对全体党员干部及政府采购中心全体人员进行了警示教育,要求吸取教训,规范操作,勤政廉政,做到 “常在河边走,永远不湿鞋”。三是加强主题教育和正面宣传。今年上半年,他们借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东风,采用集中学习、党员会议、支部讨论、专家辅导、参观展览等形式,加深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个率先”及科学发展观重要精神的贯彻领会,帮助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地位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四是以获得“苏州市勤政廉政先进集体”及全市“十佳文明示范机关”为契机,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激发珍惜荣誉、团结奋进的工作士气,营造健康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党员干部不能腐败。

该局十分注重制度建设,强化内部牵制,堵塞制度漏洞,在体制机制上使想违规的人无从入手、无法下手。一是加强政务公开。既公开程序,又公开结果,严格办事程序、时限和工作标准。二是实行权力分解。实行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三分离;对重点岗位实行人员轮岗,防止“树大根深”,铲除容易滋生腐败行为的土壤;推行“分离制度”,在政府采购中心实行“ab”制,变过去一人办到底的工作程序为多环节、多人承办的流水作业程序;每笔拨款、每张发票报销都要由具体经办人、分管领导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三人以上签字,方可办理。三是每半年都要开展一次全面的内部审计,自查自改,做到防患于未然。四是严格实行民主决策。定期召开局党组会议和专题办公会议,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都实行集体研究,共同商议,多方听取意见,杜绝“暗箱”操作,确保公正、公平、公开。

三、加强政务监督,使党员干部不敢腐败。

上一篇:经典语录成功下一篇:法援中心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