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特色初一作文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山东特色初一作文(精选4篇)

山东特色初一作文 篇1

它们成年累月的永不疲倦,永不退缩地冒着。济南冬天地泉水更有一番风趣,不但不结冰,反而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白而轻软,热气在深绿的,长长的水藻上飘荡着,充满了勃勃生机。济南到处是泉水,泉城之称当之无愧。如果说趵突泉婀娜多姿,那么渤海湾则雄伟壮丽。渤海湾虽然没南海那么深,但却比南海更清澈。由于渤海湾受太平洋暖流影响,渤海湾终年暖洋洋的,是著名的渡假圣地。我的家乡山东不但风景优美,物产也很丰富。有驰名中外的泰安酒.家酒。我国特产—对虾,也产于我山东剩其次还有闻名全国的山东苹果.山楂.蜜桃.大黄鱼.小黄鱼.山楂片.人造肉……渤海湾盛产的对虾,味道很鲜美,逢年过节和宴会上都少不了它,谁吃了都赞不绝口。

尤其山东的苹果不但在国内畅销,而且畅销日本等国家。家乡山东,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有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有唐朝末期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有宋朝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和宋朝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有当代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有……家乡山东不仅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人才辈出的地方,而且还是个具有革命传统的地方。一九四七年二月,国民党反动派向山东解放区—沂蒙山区大举进攻,我们山东军民团结一致同国名党反动派展开了英勇奋战,在陈毅元帅的指挥下,华东人民解放军歼灭了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整编七十四师,给了国民党反动派以沉重的打击,孟良崮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家乡山东,山美,水美,人更美。一家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山东人特有的本色。你也许会问,在我们国家里,不单单是山东这个地方一家有难,八方支援而其它地方也是这样的嘛!我所说的一家有难,八方支援不是组织性的支援(组织性的支援,有少数人并不是出于内心的同情。)而是自发支援,发自人们内心的同情和帮助。山东的人美,山东的庄稼人最美,他们很憨厚,很老实,很善良。从来不会为了一点小矛盾,而争争吵吵。邻里之间如同胞兄弟,从来不吵架,有福大家同享,有难大家同担。这儿的人不会为损失了自己的利益而伤感。这儿的人很勤劳。今天的事今天做这是山东人最爱说的话。特别是这里的庄稼人,每天干活总是披星戴月。如今,我虽然不在山东了,但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风土人情,仍然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好久我能够回到山东看一看我美丽可爱地家乡啊!我想,到那时,那儿一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有!啊!我爱风景优美,气候怡人,物产丰富,人才辈出的家乡——山东!1994年10月24日这篇拙作,与我可爱的家乡人共勉。并献给还在读书(初中或高中)的朋友们。它曾带给我荣誉。如今看来,感觉很稚嫩,也有些肤浅。但却掩饰不住那个时候我热爱家乡的情怀!如今年岁久远,可把我可爱的家乡称之为故乡。永远祝愿我的家乡(故乡)更富丽,家乡人永远幸福!且多年以后,却发现自己仍故土难离,那应该是一缕抹不去的乡愁……如今我才发现一家有难,八方支援不只是我家乡(故乡)人独有,哪里都有好人,好人不仅存于我的家乡。

山东特色小学校考察报告 篇2

——山东特色名校综合考察报告

眉山市青神县学道街小学 欧建 钟雪晴

在春暖花开,杨絮纷飞的季节,我县小学语数骨干教师一行10人,踏上齐鲁之地,考察学习了山东省部分小学特色名校。从3月31日到4月3日,我们先后考察了山东师范附属小学及其齐鲁合作学校,莘县实验小学,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通过走访参观、校长介绍、深入课堂、听取讲座、直面交流等形式,了解山东特色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育模式和高效课堂。在此,我代表考察团队将此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汇报如下,希望能为我县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学校概况

山东师范附属小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创办于1956年,112个教学班,学生近5000人。学校以“敢为人先 勇于创新”的精神,全力打造优质教育品牌。逐步形成了”一体多翼”的办学格局。学校先后建立了雅居园校区、齐鲁合作学校、卓雅〃大风车幼儿园等11所合作学校。山师附小帮助合作学校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培养优秀的任课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让更多的师生分享山师附小的优秀教育成果。“30+10”(后面将做具体介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该校的特色。

山东师范附属小学齐鲁合作学校。齐鲁学校是与山师附小合作的一所学校,现有29个班级、1000余名学生。学校秉承山师附小的办学理念,教师实行常态化交流。所有学科教案、学案、课后练习册,均由山师附小提供。“爱满齐鲁 幸福家园”为主题的人本管理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是该校的特色。

山东莘县实验小学。莘县实验小学为市级重点小学,隶属莘县教育局。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小学作文教学先进单位”,“ 全国尝试教学实验研究先进单位”等20余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排好队、读好书、写好字、唱好歌、上好操、扫好地、做好人”是学校看得见的教育成果。阅读、写字培训模式和“两段渐进”与“先学后导 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该校的特色。

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德州跃华学校是由德州跃华集团投资兴建的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学校坚持“让每个学生都成功”的办学宗旨。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是该校的特色教学模式,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是该校的特色。

一、学校文化——特色名校的精神支柱

学校文化既包含学校的显性文化氛围,更包含学校办学理念,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舆论氛围、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等隐性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支柱。

(一)一个学校围绕一个主题

山东自古出名人,孔子、孟子、晏子、墨子都生于齐鲁之地,许多学校将古代教育家的某一思想作为学校文化的根,并结合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形成本学校的主题文化。如:山师附小提出的“敢为人先 勇于创新”源于孔、墨独创一派的精神。齐鲁学校提出的“爱满齐鲁 幸福家园”源自孔孟的“仁爱”思想。跃华学校提出的“让每个学生都成功”源自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

(二)让校园每个角落说话

学校处处是育人之地。楼道、楼梯、墙壁、走道、花园、画廊、报栏设计精巧、布臵精心、文化浓郁。有的学校在教校在教室内为学生准备了衣服挂钩,有的学校在班上鼓励学生种植花草,有的学校在教室外布臵班级口号、学生照片,让学生感受家的温馨。

(三)文化融入师生血液

文化不仅在墙上、纸上,更在学校的制度中,师生的言行中、血液中。走进山师附小,感受到师生人人争做“最好的自己”的进取状态。走进齐鲁学校,感受到“包容、开放、自信、向上”的齐鲁精神。走进莘县实验小学感受到师生“守规则,讲诚信,勇创新”的优秀品质。

二、团队打造——特色名校的关键支柱

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灵活的管理策略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支柱。

(一)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是学校的魂。我们发现这几所学校校长至少具备有三个共同的品质。

静得下心。校长是教育的行家,是学校发展的掌舵人。我们在考察过程中遇到的这几位校长,都喜欢蹲在学校,走进课堂,思考教学改革,思考学校发展。他们没有一句官话、套话,对教育和学校发展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吃得了苦。不抱怨学校基础差、老师水平低、生源数量少。有改变学校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狠抓机遇、谋求学校跨越式发展。齐鲁学校在2000年前是一所即将倒闭的学校,学生只有70多人。在竞争的洪流中勇于自我反省,自我调整,有壮士断腕的精神和决心,果断舍弃高中部,使办学方向更明确。与山师附小形成合作学校,依托山师附小良好的声誉、优秀的师资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高效的管理模式,集公办学校与私立学校二者的优势,实现互补共赢,使办学品质得到较大提高。十余年后的今天,学校声誉远近闻名,学生达1000余名。此时,为保证人人享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学校又立足精品教育,大刀阔斧压缩招生规模,均衡中小学班级数。

抓得住本。工作上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以牺牲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换取成绩。我们刚进莘县实验小学时,感觉很失望,县城十分脏乱,校门十分简陋,校园内外的设施很不讲究。在学校呆了半天后,我们对这所学校的印象与初进校园时形成了很强烈的反差。50多位同行教师,没有一个不被老师、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学生良好的文明习惯,教师成熟的课改经验以及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

(二)打造五个团队推进学校改革发展

山东学校善于以团队引领学校的改革发展,形成“众人划桨开大船”的局面。

干部团队。山师附小强调干部队伍应树立六种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学习交流意识、活动发展意识、超前思考的意识、服务大局意识、优质高效意识。齐鲁合作学校强调中层执行力:坚持原则,讲清道理,讲究方法,注重沟通,融理于情。

专家团队。“校园专家”是学校骨干教师和领导所组成的团队。每一位“校园专家”都是学科教学的示范者,教育科研的先锋者,教学业务的导师。每个学校从制度层面对“校园专家”高看一眼,把外出培训、学习作为对“校园专家”的一种奖励方式。让“校园专家”有自我认同感,促进他们发挥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作用。

教师团队。坚持“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成就教师”的理念。强调“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的师资培养理念,认为没有教师第一位的发展,就不会换来学生的发展。①关心教师生活,让学校对教师有吸引力。如:齐鲁学校以“爱满齐鲁 幸福家园”为主题开展关爱教师行动。为教师开辟免费停车场;办公室安装电脑,配备书柜,布臵照片墙;外聘教师与在职教师同工同酬等。②发扬民主,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定期召开教代会,听取教师建议,“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③ 发现典型,让人人都有优秀的机会。读书好、课件好、体育好、音乐好、上课好等都是典型,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上光荣榜的可能。④寻找职业幸福,感受教育的快乐。莘县实验小学开展“看学生成长,感受职业幸福”活动。教师们从心灵深处认识到:学生发展了,自己就幸福了。

学生团队。①“减负”让每颗心都快乐。莘县实验小学提出六不:不体罚学生,不拖堂、不补课、不占课、不牵怒家长、晚上不布臵大量机械作业。②“课改”让每张嘴敢于质疑。“我认为、我补充、我发现……”已经成为山师附小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口头禅,学生感受到课堂因我而精彩。③“活动”让每张脸绽放笑容。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创办各类兴趣小组,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④“互助”让每个人健康成长。我们的课堂都是孩子们“各自为战”,这里的课堂中多是“分组学习,捆绑评价”,教师表扬的不只是个人,更多的是小组。学生互助互学,教师尽量轻松。

家长团队。打造一支理解、支持学校课改的家长队伍。部分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千名家长进学校”活动,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听课、评课,开办网上信箱与家长网上交流。

三、教育活动——特色名校的基础支柱

(一)狠抓养成教育,力求一个“实”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孔子说“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

1.贴近学生实际,确定日常行为规范

齐鲁学校在教室里悬挂的不是空洞的小学生手册,而是十个行为好习惯。(①说了就要做;②主动打招呼;③按规则办事;④天天锻炼身体;⑤用好每一分钱;⑥每天帮助父母做一件事;⑦不给别人添麻烦;⑧随时准备帮助别人;⑨绝不向困难低头;⑩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2.落实日常训练,让要求成为习惯 以莘县实验小学为例。学校主抓两个主题:“自觉排队”,践行规则意识;“洗手扫地”,养成卫生习惯。

(1)“自觉排队”,践行规则意识

莘县实验小学占地不足30亩,学生达4000多人。于是学校因地制宜,自2009年9月,学校便开始着力培养全体学生 “自觉排队”的习惯。学生课间上下楼道、行走、集合全是自觉排队,跑步、做操的队伍更是整齐划一,一看就知道这是一群训练有素的孩子。“自觉排队”既培养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又很好地排除了特定区域内因学生密度大而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大大降低了一些不文明现象的出现。

(2)“洗手扫地”,养成卫生习惯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学校把抓好“洗手扫地”,养成卫生习惯当作每学期重要的一项工作来抓。

每个班、每个小组、每个人都有固定卫生区,每天到校后每个学生都会自觉检查整理自己负责的区域卫生,同学之间还会相互提醒、相互检查。

这一活动的扎实开展,不但使得师生能够在洁净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地开展教学活动,而且做卫生时养成的那种认真细致的态度、既分工又合作的策略也自然而然地迁移到了课堂上。

(二)写好字、读好书,坚持一个“恒”

以莘县实验小学为例,莘县实验小学每周二、周四早上20分钟为读书交流时间;周一、周三、周五早上20分钟为写字时间。

1.写字指导 “五步走”。做写字操→规范坐姿、握笔姿势→教师讲解范写→学生练习(每次练习不求多,只练一个笔画,一个字。笔画练两排,字练两排)→师生共同评价。为提高老师的指导水平,学校还加强对教师书写的指导,请本校书法好的老师或校外的书法家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老师每天到校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办公楼走廊的黑板上,在自己的名字下方练一排字,作为签到凭证。学校还要求每科教师在教学中凡是涉及让学生 6 写字的,都要先规范姿势再允许学生动笔。学校对学生、教师的书写定期进行展示,每周一小展示,每半月一大展示。我们发现这所学校的近视眼特别少,书写水平总体较高,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书写,都有顿笔、运笔、收笔等书法意识。

2.阅读保底保量保质。课内保底——要求每篇课文读正确、读流利,80%的学生读得有感情;课外保量——每期20节阅读课,班级内、年级间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每周两次的读书交流活动形式丰富多样:讲故事、情景剧表演、朗诵、评论、山东快板等形式。可以看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强,表达欲望很高,这是长期实战训练的结果。活动保质——学校将阅读与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相融合,大课间活动中,我们看到了一套古诗文韵律操,看到了诵唱展示。将体育与诗文和谐统一,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

再看齐鲁学校,课外创造机会引导学生海量阅读。每期布臵家长带孩子到书店买一本书;每期布臵学生自己带上学校发的30元钱外出玩耍后买一本书;学校各个角落布臵有开放性书架,学生可随手拿到书阅读。每年级每周有推荐书目,学校推荐的好书,同一本有上百套,学生同时阅读一本书,便于相互交流。不怕脏书,留下读书的痕迹。让学生每读一本书签上一次自己的名字,在所读的书上可以圈点、勾画。

(三)优化艺体教育,追求一个“活”

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及系列艺体活动,既发展学生特长,同时也使学育相长,劳逸结合,教育效益最大化。(1)阳光体育让师生彰显生命活力

莘县实验小学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让人印象深刻。伴随着广播里响亮有力的“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分班成方阵慢跑三圈操场。学校提出“跑步二十字”要求:眼睛瞪起来,下巴翘起来,脚步抬起来,口号响 起来。绕场三圈跑后,是做操(广播体操、古诗文韵律操、武术操),然后是诵唱展示,最后是分班自由活动。每班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自由活动内容不同。让我们震惊的是,学生不管是跑步还是做操,横竖都成一条直线,动作整齐划

一、口号铿锵有力,诵读气吞山河,让人深深感受到这所学校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让我们感动的是,不仅学生如此,这所学校的老师也是自成一个方阵参与到跑步中,师生一同锻炼,一同在阳光下挥洒激情与汗水。

跃华学校在跑步前向学生提出:“整理衣领,肩平身直”让我们感受到学校“育人育心”的教育用心。

(2)多元活动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

莘县实验小学每天上学、放学播放校园歌曲。在舒缓的乐曲中,孩子们放松心情,陶冶情操,高高兴兴地进校,快快乐乐地离校。

齐鲁学校创新艺体课程。开办学生社团,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爱好、特长。让人印象深刻的有游泳课、马术课、网球课、高尔夫球课,让城市的孩子有国际的视野。具体做法是和校外培训机构合作,为避免孩子学得过多,变动频繁,学校甚至细化到要求每个孩子每期报一项,报第二项必须经班主任允许,所报项目必须坚持一期,不得半途而废。

德州跃华学校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秉承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充满艺术的气息,培养儿童自立自强的健全人格的课程理念,在体育教育,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方面有所突破。小学部开发的课程有话剧、钢琴、英语小剧团、少儿播音主持、记者编辑、低年级绘本故事等。

各学校均有各具特色的传统活动节。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体育节等,人人都参与其中,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

四、教学管理——学校发展的保障支柱

加强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 8 最根本保障。其中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和莘县实验小学的教学管理最有特色。

(一)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人本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 山师附小本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的原则,努力构建人本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模糊评价、普适性作业和备课分级管理是该校教学管理体系的三大亮点。

模糊评价——该校对教师的评价,由原来精细化的量化管理、量化评价,发展到今天的模糊评价。所谓模糊评价,有三个标准,一是学生喜欢,二是家长满意,三是学校放心。既保持教育教学质量,也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和焦虑,提高教师工作幸福指数。

普适性作业——普适性作业,就是普遍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作业,是为学习过程服务的。既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中性难度的作业,也可以附加少量中性以上难度的作业,每份作业又有“大”加“小”两个板块组成,大板块必须做,小板块选做。三四年级每科日作业量控制在20分钟以内,五六年级控制在30分钟以内。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普适性作业都是以备课组为单位精心编辑而成的,是该校老师群体智慧的结晶。

备课分级管理——坚持教研组集体备课,确保全体教师共同发展的前提下,实施不同教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四级备课管理措施:工作三年以内的学科教师,要求手写详细教案,不仅要求条目完备,而且要求设计的问题、答案预设、作业设计,都要兼顾;三年以上、五年以内的教师,仍以手写教案为主要备课方式,不再要求手写详细教案;对于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师,可以尝试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多种备课方式的选择,逐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备课方式,比如在个人电子备课基础上的二次备课,在阅读现成教案基础上的圈阅式二次备课等;对于担任本学科教学两轮以上、教龄 十年以上的优秀教师,可以在参照个人过去备课手册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教科书,以圈阅、提问、加注等形式直接备课。

(二)莘县实验小学——合作交流的教研团队建设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言而喻,将教研团队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引领学校教研工作深入开展。

组建三级教研团队。学校组建“学校教科室—学科教研组—首席教师”三级教研团队。每周五各备课组在首席教师的带领下集体备课,学“课标”、研“教材”、析“学情”。教研组每月定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集体共研一节课、人人一节同题课、组内一节优质课、学科一节精品课。

五、高效课堂——学校发展的主体支柱

高效课堂是一种生本观念,是基于人的成长,从发掘人的潜能、激活人的创造力出发构建起的一种教育生态系统,彰显的是每一个生命的价值。高效课堂就是要让每一个生命获得价值感、尊严感,享受学习的快乐和幸福;让每一个生命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效课堂就是生命课堂。“教无定法”,高效课堂也是如此,在考察的几所学校中,各校均依据本校文化特色,探索出的是适合本校学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30+10”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减负增效”的口号已经提出将近十年,但是基层的实践效果却不是很乐观,究其原因不是老师不想配合,而是苦于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能取代“题海战术”。“30+10”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把原有的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划分为两大块:30分钟内,教师可进行知识讲述、组织讨论、引导赏析等群体性教学活动;剩下的10分钟,老师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集体教学活 动,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熟悉知识,并配合一定的练习,这时老师可以进行专门辅导、培优补差、解疑答惑等工作。“30+10” 的时间分配是有弹性的,并不是硬性的。构建这一教学模式,旨在促使一线教师精选教学内容、简化教学目标,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为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进一步彰显“轻负优质”的办学宗旨。

(二)莘县实验小学——“先学后导、自主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两个核心概念:“先学”指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学案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对课程内容做出结构性分析和问题预设,围绕文本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导”是指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追问、点拨、指导。

五个关键词:即预习、互助、展示、反馈、拓展延伸。

四个课堂环节:依标预习——小组交流——展示提升——反馈拓展。

(三)德州跃华学校——和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德州跃华学校认为:和谐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是学生可以随时发表自己见解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是充满尊重和信任的课堂,每个不同的见解都能得到尊重。和谐的课堂是宽松的课堂,是充满心理安全感的课堂。

高效,就是积极地参与、大胆地质疑,就是思维的高度活跃。高效的课堂是专注、投入的课堂,是充满激情的课堂,是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是独立思考、合作分享、借鉴提升的课堂。

打造和谐高效课堂,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还给学生,把发展的主动权和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

和谐高效课堂121准则

“1”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2”两个统一:教学相长的统一,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统一。

“1”一个关键:激活课堂,唤醒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率高起来”。

和谐高效课堂三大环节:预习、展示、反馈。

和谐高效课堂六个步骤:自主预习→预习交流→合作学习→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六、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的人力支柱

学校的发展依赖于教师的不断发展,教师是学校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源。本次考察学习的几所学校均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科研、教学研究中的模范作用,通过完善制度,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

(一)山师大附小齐鲁学校——五个类型群体的课堂展示促进教师发展

为了打造高效课堂,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学校将全校教师分五个类型的群体,开展的五个类型展评课分别是:能手型教师示范课、新秀型教师优秀展评课、骨干教师展示课、新苗型教师评优课和新手型教师汇报评比课。

(二)莘县实验小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促进教师发展

1.全面督导——丰厚教师理论素养。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引着老师学”;搞好理论讲座——“领着老师学”;建立评价机制——“逼着老师学”;制定奖励制度——让老师“争着学”。

2.搭建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让名师做青年教师的导师,对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教学业务实行全过程跟踪指导。组织教师共同参与课题研究,通过“教——学——研”三结合,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水平,以适应新的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

3.优化管理——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学校根据教师们表现出的特征 12 把教师分为:“骏马型”、“黄牛型”、“特长型”、“普通型”四类。对于“骏马型”的教师,强调要“喂饱”、“吃好”,让他们能够真正“跑”起来,成为在省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名师,更好的引领其他教师的发展。对于“黄牛型”的教师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需要什么,让他们心情舒畅地为学校的发展“耕耘”。对于“特长型”的教师让他们保持自己专业的先进性;对于“普通型”的教师,更是时刻把他们放在心上,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感受到学校的期待。

4.合作互助——强化教师的团队精神。学校把每年的四月和十月定为“课堂教学观摩月”,全校教职工人人参与,跨学科听课、评课。每月开设各年级“专题论坛”,每周以年级为单位开设“教学沙龙”,每学期开展“说课比赛”、“粉笔字比赛”、“课件制作比赛”等系列活动,让老师在活动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七、我们的思考

这次考察学习结束了,带给我们的思考很多。走出去,我们看到了山东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看到了祖国大地上教育人的蓬勃热忱。同时也看到了我们自身的差距,看到了我们的努力方向。

在莘县实验小学,不是安排我们听一两节准备好的公开课,而是所有的班级、所有的课堂对我们开放,这是何等的底气十足!每一个课堂都是充满了活力与智慧的,每一个学生都没有因为我们的自由进出受到半点干扰,我们惊叹,我们折服!

写字、阅读,我们很多学校都在做,但区别在于,人家滤除了焦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沉下心来,把这两件事做实了,于是,人家成功了,写字与阅读成了人家的特色。作为教育人,我们应当像他们那样沉下心来,为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做点什么!

教体局响亮地提出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认为高效课堂必须明确“三个绝不是”:高效课堂绝不是一味追求分数,重知识轻能力的课堂。高效课堂 13 绝不是放弃教师主导地位,任由学生无的放矢的课堂。高效课堂绝不是以缩短学生自主体验时间为代价的“瘦肉精”式课堂。

高效课堂的“效”应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体验深刻,难以忘怀(不需再炒回锅肉)。二是,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找到自信,想继续学习。三是,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对老师的依赖程度慢慢降低,最终学会自己学习。对“效”不能只局限于一节课或者当前,要看学生的长远发展(一月,一期,一年,两年)。在开展高效课堂探索的最初阶段师生有一个适应期,这时教学用时可能比以前还要多。

高效课堂是教学过程的追求,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追求,高效课堂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学生不同、学情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都会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模式。但它有相同的教学追求:那就是老师更多地“让学”于学生,变“师生互动”为“生生互动”;变“单兵作战”为“互助互学”;变“以学为主”为“学练结合”;变“传授知识”为“训练学能”。我们非常欣赏齐鲁学校潘泽群校长的一句话:我们的学习不能邯郸学步,适合本校、本地区的就是最好的,有用的就是好的。我想,我们所追求的高效课堂,也当有此考量。

山东农业大学办学特色经验介绍 篇3

一、办学特色的主要内涵

我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三”,即:“三结合”、“三层次”和“三段培养”。

三结合:就是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层次:即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个层次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基础实践层次主要包括实验课、劳动课、社会调查和认知实习等;专业实践层次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社会实践层次主要指学生在参加实际生产、管理和经营中,完成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

三段培养:即把大学四年的人才培养过程相对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校内实验室“基础阶段”—— 校内教学基地“课内外结合阶段”——校外教学基地“与生产实践结合阶段”。

二、办学特色的建设实践

在建设实践中,我们将办学特色贯穿本科教育的全过程,重点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人才需求和办学特色制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按照培养目标设计层次加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实践教学内容搞好硬件建设,建立条件保障体系;同时建立完善实践教学的管理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

二是搭建坚实的实践教学硬件平台。将全校48个实验室组建为19个面向全校开放的实验教学中心;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在校内教学基地建成了农学、园艺等10个实验站园;在全省各地建立了86个稳定的校外教学科研基地。

三是搞好教学与科研的结合。通过加强科研提高教师学术水平,充实创新教学内容,开设高水平选修课,吸收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科研课题,将科研成果和科研过程转化为教学资源。通过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大学生课外实践计划、设立第二课堂和创新学分、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活力。四是努力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通过选派中青年教师担任地方科技副职、与地方联合承担科技项目、进行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参加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等措施,既服务农业、农村、农民,又提高了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

五是建立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实现了教职工队伍的分类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后勤社会化,强化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突出了教师的办学主体地位,加大了教学投入,调动了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深入开展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教师和学生的“双选机制”(即教师竞争选择课程和承担教学任务,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

三、办学特色的实践成效

(一)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0万余人

学校共为社会培养李振声、印象初、束怀瑞、山仑等4名院士为代表的一批老一代的著名专家学者,以韩兴国、韩俊和黄炳茹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中青年科学家,还有一大批地方党政领导、农业科技人员、优秀企业家。

(二)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2001年以来,在全国和山东省的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6项;获得山东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7项,在全省高校中名列前茅。

(三)获得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和教研成果

近年来,学校共获得30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包括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内的17项国家级奖励。获得了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0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优秀奖2项。

2004年10月29日,由我校谭景和教授主持完成的我国首例卵丘细胞与体外成熟去核卵母细胞融合而成的克隆山羊“白雪” 诞生,这是山东首例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克隆动物。

(四)为山东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年来,山东省的农业总产值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农业产业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小康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学校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多次被山东省委、省府授予科教兴鲁先进集体称号。

(五)促进了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快速发展

学校现有本专科生24453人、研究生1883人。

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41个硕士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工程技术分中心、1个国家级品质检测中心。

目前,专任教师1151人,其中2名院士,3名外聘院士,6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4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7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为适应规模扩大、水平提高的要求,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校舍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

1值达到1.7亿元。

四、办学特色的理论思考

(一)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高校只有突出办学特色,才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才能真正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

(二)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

突出办学特色,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三)突出办学特色是高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质量离不开特色,特色就是水平。作为省属教学研究型本科高校,只有努力形成本科教学的特色,夯实本科教育的基础,才能促进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

这一办学特色,是我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艰辛探索、不懈实践、长期积累的结果,还需要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坚持与时俱进,继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正确分析所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要求,实事求是地提出了工作重点由以大规模扩招和建设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提高水平、优化结构为主要特征的内涵式发展的重大转移,为提高教育质量,突出了办学特色,促进21世纪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谋生存、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高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必须注重培养、突出办学特色,加快学校的建设步伐。

一、从战略高度,认识办学特色

目前,国家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确立为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三大重点。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一所职业教育工作母机性质的高等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2004年5月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五所“高等学校职业技能鉴定试点院校”之一。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面临着既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又要积极引领职教发展并为其提供更加有效服务的双重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把学校办出特色,加快学校建设步伐。

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学校形成了“学术性、师范性、职业性”特色,学校有特色、专业有特点、学生有特长。近几年来,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争取40岁以下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实验教师全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引进或外聘技师、高级技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本科生中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改革实验室体制,合理整合校内现存教师资源;建立若干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在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投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管理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打下坚实基础。

二、根据学校发展方向,确立办学特色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然要求我们为职业教育培养大量合格的师资,这就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2002年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合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科建设取得突出成果,科研实力显著增强;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省属高校前列;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在最近召开的学校第五次党代会上,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把握办学规律,树立现代大学理念,进一步明确学校定位,强化办学特色,加快改革发展,抓好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为培养适应职业教育、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学校“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紧紧围绕国家教育工作重点,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发挥职教优势,打造特色品牌,深化改革,和谐发展,努力把我校建设成国内有影响、省内有地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工程技术师范大学。

三、通过具体的对策,突出办学特色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我们提出了六项主要工作。第一、突出“双师型”人才培养特色,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品牌专业、精品课程建设,推行“双证书”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第二、突出职业教育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性研究特色,着力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创造条件增列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发挥职教研究优势,积极开展应用性研究,努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第三、突出职教师资教育特色,着力加强我校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国家和吉林省职教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任务,努力构建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师教育新格局。第四、突出学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着力加强工程实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把学校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努力在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突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特色,着力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强具有工师风格的校园基础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切实创造有益于高素质人才成长的育人环境。第六、突出“重师德、铸师魂,两代师表一起抓”的高师特色,着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全面焕发“工师人”精神,为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总之,我们要千方百计地突出办学特色,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出贡献,强化发展意识,增强紧迫

感、危机感、责任感,加快学校发展建设步伐,在不远的将来,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工程技术师范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走特色强校之路

摘自 《光明日报》 5月16日 第11版

北京,一座拥有辉煌建筑的历史文化名城。历代能工巧匠倾其心智,建造了故宫、天坛、颐和园等

气势恢弘的建筑群。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一座孕育现代“鲁班 ”的高等学府。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就承担起培养新中国“能工巧匠”的任务,为城市建设生产一线输送了数万名具有务实作风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在社会文化多元化、高等教育多样化的今天,在各类高校林立、竞争日益激烈的北京,依靠准确的办学定位,鲜明的办学特色,科学的专业设置和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培养目标,造就出一批又一批适应性强、应用水平高、思想品德优良的学子,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目前北京市城建系统的技术和管理岗位上,建工学院的毕业生占到了70%以上,在北京的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秉承历史传统 凝炼办学特色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高校的生命力。在七十年的办学历史中,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秉承为首都城市化服

务的传统,凝炼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36年的北平市立高级工业职业学院土木工程科。七十年变迁,数度易名,历经高工建专、中专和大学三个发展阶段。七十年来,学校一直紧紧围绕建筑业和首都城市建设的发展,按时代要求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服务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勤奋务实的品格;教育目标始终放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

进入21世纪,首都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定位,以及建设“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布局的确定,需要更多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高级人才。学校根据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继承学校长期办学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凝炼、形成和发展了“坚持服务于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致力于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具有三重涵义: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始终根植于首都城建领域,服务于首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坚持依托建筑业,服务城市化;学校为首都城建领域输送的人才是面向基层岗位或生产一线,主要从事区域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等工作,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善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学校一贯坚持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精神,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工作技能,能较快适应基层工作环境,具有创新精神并能胜任首都城建领域的专业工作。

依托城市建设 彰显办学特色

一所大学的社会价值取决于其为社会服务的多少。始终依托城市建设,为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是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近几年,按照为城市化服务的指导思想,学校在办学特色上下足功夫,先后增设了城市规划、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环境工程等十多个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专业。学校现有20个本科专业、18个高职专业、4个北京市品牌建设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工程硕士授权培养领域、1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和2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拥有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8个北京市双基合格实验室;同时有具有甲级资质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京精大房工程建设监理公司等科技企业的支撑。2002年,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被北京市确定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注重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如虽然不少高校办有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专业,但很少像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一样拥有规划、设计、结构、施工、供燃气、给排水、污水处理、建筑智能自动化以及与建筑行业和城市相关的管理、法律、社区服务等一系列的学科专业,从而构建了符合学校定位,土建类专业齐全,相关专业配套,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体系。正是由于学校在学科专业上所具有的其他高校不可替代的特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持续的发展。

在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中,建工学院一直非常重视专业设置要符合首都城市建设的要求。考虑到北京

在建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和高档住宅小区多,特别是利用清洁能源和发展城市燃气化的发展趋势,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设置了“暖通空调”和“燃气工程”两个专业方向,为北京市培养暖通空调和燃气工程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考虑到北京城市交通的发展,土木工程专业设置了“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在专业培养方案的设计过程中,建工学院的课程设置既重视满足城市建设生产一线的需要,又重视

跟踪首都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考虑到50%以上的毕业生就业于水工程施工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方向,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水工程施工、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并在长期教学积累中形成优势。建筑学专业培养计划中“中国传统建筑”、“绿色建筑技术”、“建筑遗存

与保护”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关系的能力显著提高。测绘工程专业在引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和卫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将其用于本科教学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更新。学校对各新办专业的课程设置均提出了面向首都城市建设的要求。

建工学院近年来进行的专业结构调整都与市场紧密结合,有些专业甚至有非常直接的就业目标。如

现代汽车技术与维修专业自创办起就紧扣市场需求,使该专业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都达到100%;近两年新办的工程测量技术(数字建筑仿真技术)高职专业,是结合学校正在为故宫做的数字化工程而设立的,其就业潜力相当诱人。

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学校还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各种学术、科研和工程实践活动。该校近年来的科技立项中,为北京城乡建设服务方面的立项占总项目的 70%,城市规划、城区和古建筑的保护与改造、城市交通、城市服务与管理、环境污染治理、建筑节能、城市防灾减灾、智能建筑、古建筑保护数字化、新型建筑设备与新型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和设计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省、市、学校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60余项,科技服务总经费突破2.6亿元,到校科研经费达5000余万元,在北京市属市管高校中居前列。学校教师近期承担的居住区及其环境的规划设计研究、故宫古建筑数字化测绘、前门地区修缮整治规划、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示范、小型低温气源热泵机组研究、住宅节能改造技术研究、雨水资源化、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规划和北京市区域道路网增容理论

与设计等国家和北京市重大科研目,均为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献上了优异答卷。

培养实践能力 弘扬办学特色

在高校林立的北京,建工学院的学生能够在建设行业中独占鳌头,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与学校着力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密不可分。

建工学院是伴随着首都北京的城市建设发展起来的。进入21世纪,为了适应北京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学校首先在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计划、课程体系、实践实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将创新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如在办法学专业时,通过设置建筑类专业的课程,使学生具有了鲜明的特色和学术专长,从而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法学专业。

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摸索,学校构建了以工程技术教育为主体,课内与课外实践教学两者相互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其纳入培养方案,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校注重给学生更多实践机会,把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实习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多年来学校不断增加教学经费投入,实验室、实习场所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日趋完善,建立了5个校内实习基地,60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还经常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讲座,把最新的信息带给学生,注重引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或

丰富工程实践背景的人员,近年来先后聘请了78名国内外科研院所、设计院、研究院、兄弟院校和建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客座或兼职教授,在学科专业建设、实习、毕业设计等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给予指导,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融合,与行业的接合、与生产的结合。学校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安排了长达十几周的毕业设计,要求课题的选择、教师的指导都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有的学生的毕业设计就直接在设计院完成,课题和研究方式都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

为了引进更先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还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与法国已有百年职业教育经

验的佩雷学院合作,建立了中法能源培训中心,学生在学校里就可以全面接触欧洲的先进设备和技术。

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设计竞赛,建立了大学生科技立项制度,2002-2005年拨款组织学生科技立

项达到341项。2002年以来,学校的学生们在结构设计、建筑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电子设计及物理、数学、英语等全国和北京市的竞赛中荣获众多奖项。其中在2005年第九届“挑战杯”飞利浦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机电系学生的“全自动移动搬运机器人”和城建系学生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技术经济调查与分析”两个项目获大赛三等奖。

由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学校通过对重点用人单位的走访和向100多家毕业生所在单位问卷调查显示,毕业生们普遍适应性快,用得上手,留得住人,踏实肯干,乐于助人,尤其是团队精神、工作态度严谨认真与勤奋好学、职业道德三项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指标,均获得较好评价。近三年就业率分别是97.1%、94.3%、95.8%.建校七十年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培养了4万多名毕业生,许多毕业生成为首都城市建设系统中规

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管理各个岗位的领导和骨干。原核工业部副部长、核电建设专家赵宏,原北京市城乡规划建设委员会主任赵知敬,原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王宗礼,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院长沈小克,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院长刘桂生、总工程师包琦玮,北京奥组委工程部部长许建,北京“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王刚、戴孟东,北京市轨道建设管理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张宇、总建筑师胡越以及生前被誉为“时代先锋”的门头沟区路政局副局长曹广辉等众多杰出城乡建设人才,都毕业于该校。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贯穿于历史传统和改革发展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活动

山东特色初一作文 篇4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实施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是提高我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大举措。为加强对特色学科建设的管理,保证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特色学科建设工程要与学位点建设特别是博士点建设、人才工程建设相结合,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相结合,有利于学术带头人的成长,有利于学术骨干的培养,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第三条 通过滚动支持,集中力量强化建设若干个省内领先、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优势特色学科,在几年内进入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行列。

第二章 评选办法

第四条 申报。

以院(系)为单位按所在学科申报。申报单位填写《山东理工大学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申报表》。各院(系)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基础和优势,鼓励选择新兴、交叉学科和有发展潜力的前沿学科领域,认真科学论证、准确定位,组织好队伍,积极申报。可以在校内院(系)间整合学科和队伍联合申报,鼓励从国内外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第五条 评选。

(一)学校成立特色学科建设工程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采取答辩、审查评议申报材料的方式对申报的学科进行评审。

(二)评选程序。

1、评审委员会根据答辩和申报材料进行量化打分,确定出申报学科的排序;

2、校学术委员会对评审的结果进行评议;

3、校长办公会研究确定进入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学科。

第三章 管理运行机制

第六条 特色学科建设工程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学校以目标管理为主,加强对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对特色学科所在的院(系)负责人进行合约管理,对特色学科建设的进程、任务、措施、目标等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第七条 特色学科所在的院(系)负责制定出本学科建设的管理制度,成立由院(系)主要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本院(系)特色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特色学科设首席专家,实行组长和首席专家负责制。领导小组的组长由院(系)的院长(系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与学校签约上岗。首席专家由院(系)确定,可在校内外公开招聘,报送人事处备案。人事关系不在我校的首席专家每年在我校实际工作的时间不少于5个月。

第八条 领导小组组长主要保证与监督特色学科的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和学术研究的组织与实施,积极主动地支持首席专家的工作,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九条 特色学科首席专家对学科发展建设、项目实施、经费使用、学科队伍的任务安排具体负责,协助领导小组组长进行人才引进工作。

第十条 特色学科所在的院(系)根据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要求,制订特色学科建设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实行绩效与动态管理。在学科建设规划中有明确的总体目标、中期目标和实施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学科发展;制订经费预算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特色学科建设工作进度报告、总结和有关的统计报表;做好各类人才的选拔培养和配备;组织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和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

第十一条 对于跨院(系)申报的特色学科,以牵头院(系)为主,其它院(系)为辅,制定责、权、利明确的目标责任制,经费按研究方向分配。

第四章 建设目标

第十二条 通过5年的建设,使特色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产生一批具有显示度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在其前沿领域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确实培养一批形成梯队的学术骨干,形成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研究群体。每个特色学科前5年的具体目标至少包括:

(一)申请到国家973、863等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或申请到国家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或申请到4项(三年内2项)以上国家基金面上项目(或攻关计划项目等)。年均到位的科研经费,理、工科不少于280万元人民币,文科不少于70万元人民币。

(二)至少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年均20篇。对于理、工科被SCI、EI(光盘版)、ISTP收录论文年均4篇以上,并出版本学科专著;对于文科被SSCI、ISSHP、ISTP收录论文或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论文年均不少于2篇,并出版本学科专著年均1部。

(三)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3项(三年内2项)。

(四)教学体系完备,培养的学生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声誉。

(五)三年内建成博士学位授权点,不是省级重点学科的要建成省级重点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的要达到省级评估优秀标准。用5至10年的时间建成国家重点学科。

第五章 检查评估

第十三条 建立正常的检查、考核评估制度。考核分为考核、中期考核和期终考核。考核时间为每年的第1季度,考核上建设情况,同时审议下的建设计划;中期考核时间定为第3年末;期终考核时间定为第5年末。

第十四条 特色学科所在院(系)除配合学校做好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检查考核外,自己也要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对工作计划安排、经费使用计划、人才引进计划、工作总结和各种报表等,要严格审查并及时报送三项重点建设办公室。

第十五条 三重点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及有关专家组成学校检查组,根据《山东理工大学特色学科工程建设检查考核指标体系》,对特色学科建设的进程、任务、措施、目标、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考核。

第十六条 奖惩。中期考核和期终考核合格的学科将分别颁发奖金20万元,用于奖励在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将减少其下的建设经费,对于期中考核不合格者,将终止资助。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七条 学校每年至少投入1000万元的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经费,连续投入5年。经费的分配根据特色学科建设的项目和上完成的规划目标,由三重点领导小组确定资助额度。经费主要用于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建设、课题研究、教学科研活动、人才引进等。

第十八条 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经费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学校的有关财务规定和本办法,严格遵守财务纪律和开支手续,实行专款专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和挪用。

第十九条 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经费的使用范围:

(一)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费:用于特色学科建设所需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安装、运输费以及相应配套的软件费用、图书资料费等。

(二)实验测试费:用于与特色学科建设密切相关的试验费、计算费、分析测试费等。

(三)实验材料费:原材料、试剂、药品等消耗品的购置费等。

(四)学术交流费用:进行特色学科建设所需的国内外学术会议费,论文版面费,印刷费等。

(五)其他费用:进行特色学科建设所需的业务费、调研费,聘请专家、教授的费用,必要的咨询费、劳务费、接待费等,这些费用不高于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经费的15%。

第二十条 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经费使用专用帐户管理。实行特色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和首席专家共同负责制,由学科首席专家、领导小组组长签字报销(对于跨院(系)申报的特色学科,由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首席专家、组长签字报销)。

第二十一条 使用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经费所购置的仪器设备等,按照《山东理工大学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办理固定资产登记、入库手续。

第二十二条 各特色学科建设单位应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设立兼职财务管理员,负责管理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经费使用情况的登记等。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与上级有关规定如有不符,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三项重点建设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山东理工大学

2004年特色学科建设经费分配办法

为保证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地顺利进行,学校04年预算投入经费2226万元,由3部分组成:学校统筹的大型仪器设备经费900万元(其中已到位设备经费500万元);三重点建设经费中用于特色学科建设的经费326万元;特色学科专项建设经费1000万元。为提高投资效益,充分发挥资金最优化配置收益,保证各学科按计划推进各项学术研究工作,经2004年第16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制定本办法。

一、经费分配原则

(一)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对多学科共享、共用的大型仪器设备经费,由学校统筹,不再分配到学科,由实验设备处在充分征求各学科意见的基础上,建立学校公共高端实验平台,由分析测试中心集中管理,为全校各学科的教学科研服务。

(二)三重点建设经费,主要向特色学科倾斜,遵照下列原则分配:

1、对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重点保证。

2、对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给予重点支持。

3、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4、对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给予重点支持。

5、考虑国家级科研项目等重点项目的配套。

6、考虑校级重点科研机构的建设。

(三)特色学科专项建设经费,遵照下列原则分配:

1、考虑各学科已有的基础、取得的成果、目前所处的学术地位(纵横向比较),以及工科、理科与人文社科的学科性质不同。

2、考虑各学科所取得的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情况。

3、考虑各学科所取得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情况。

4、考虑各学科所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量。

5、考虑各学科所取得的科研经费数量。

6、分配2004年经费时,考虑各学科制定的特色学科建设(三年)规划(特别是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可行性及实现的可能性);以及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各学科进行的工作。

(四)、为充分发挥特色学科建设经费的效益,有关学科应将已分配的三重点建设经费与特色学科专项建设经费通盘考虑,协调使用。对在特色学科建设过程中新开展的有特殊地位和前景的科学研究项目,如确因经费不够的,可提出申请,经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后另行安排。

二、经费分配办法

(一)三重点建设经费分配办法:

1、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按照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和建设需要,三重点建设经费重点保证。

2、对省级中青年学术骨干,按照承担的课题,在三重点建设经费中进行配套支持。

3、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经费:按照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需要在三重点建设经费中划拨。

4、省级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经费:根据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的建设情况,在三重点建设经费中划拨一部分经费用于省级社科研究基地的建设。

5、国家级科研项目等重点项目配套经费:对国家级科研项目等重点项目,在三重点建设经费中划拨一部分经费进行配套。

6、校级重点科研机构建设经费:对校级重点科研机构,根据机构建设及承担的科研项目,在三重点建设经费中划拨一部分经费进行建设。

(二)特色学科专项建设经费分配办法:

1、基本经费:工科各25万元,理科10万元,人文社科5万元

2、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国家级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省部级二等奖分别按每项100分、50分、20分、10分进行计算分配特色学科建设经费(人文社科经费减半)。

3、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分别按每项20分、10分进行计算分配特色学科建设经费(人文社科经费按三分之一计算)。

4、被EI、SCI、SSCI、ISTP、ISSHP等机构收录及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高水平论文按每篇2分进行计算分配特色学科建设经费。

5、各学科科研经费(包括纵、横向课题)实际到款额按每万元0.3分进行计算分配特色学科建设经费(其中,人文社科学科的科研经费数额乘3)。

6、在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建设期内,特色学科建设经费按上述原则进行分配,除“基本经费”项目外,其它项目按前三年进行计算。

本报讯 记者梅清报道 实施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是提高我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大举措。为加强对特色学科建设的管理,保证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顺利实施,4月5日,《山东理工大学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出台,标志着我校特色学科建设工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该办法分总则、评选办法、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目标、检查评估、经费管理、附则等7章,对实施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作出了明确规定。

《办法》规定:特色学科申报以院(系)为单位按所在学科申报。鼓励选择新兴、交叉学科和有发展潜力的前沿学科领域,可以在校内院(系)间整合学科和队伍联合申报,鼓励从国内外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校成立特色学科建设工程评审委员会。采取答辩、审查评议申报材料的方式对申报的学科进行评审。

特色学科建设工程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学校以目标管理为主,加强对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对特色学科所在的院(系)负责人进行合约管理,对特色学科建设的进程、任务、措施、目标等履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特色学科所在的院(系)负责制定出本学科建设的管理制度,成立由院(系)主要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本院(系)特色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特色学科设首席专家,实行组长和首席专家负责制。领导小组的组长由院(系)的院长(系主任)担任,领导小组组长与学校签约上岗。首席专家由院(系)确定,可在校内外公开招聘,报送人事处备案。人事关系不在我校的首席专家每年在我校实际工作的时间不少于5个月。领导小组组长主要保证与监督特色学科的建设规划、人才队伍和学术研究的组织与实施,积极主动地支持首席专家的工作,为学科建设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席专家对学科发展建设、项目实施、经费使用、学科队伍的任务安排具体负责,协助领导小组组长进行人才引进工作。

《办法》要求特色学科所在的院(系)要根据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要求,制订特色学科建设规划。实施目标责任制,实行绩效与动态管理。在学科建设规划中有明确的总体目标、中期目标和实施目标,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学科发展;制订经费预算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特色学科建设工作进度报告、总结和有关的统计报表;做好各类人才的选拔培养和配备;组织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和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

对于跨院(系)申报的特色学科,以牵头院(系)为主,其它院(系)为辅,制定责、权、利明确的目标责任制,经费按研究方向分配。

《办法》规定:对特色学科建设的考核分为考核、中期考核和期终考核。考核时间为每年的第1季度,考核上建设情况,同时审议下的建设计划;中期考核时间定为第3年末;期终考核时间定为第5年末。特色学科所在院(系)除配合学校做好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检查考核外,自己也要建立检查考核制度。中期考核和期终考核合格的学科将分别给予现金奖励,奖励在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将减少其下的建设经费,对于期中考核不合格者,将终止资助。

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目标是:通过5年的建设,使特色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产生一批具有显示度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在其前沿领域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确实培养一批形成梯队的学术骨干,形成一个稳定的、高素质的研究群体。《办法》提出了每个特色学科前5年的具体目标。

上一篇:要求返还彩礼答辩状下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