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工伤保险条例细则全文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深圳工伤保险条例细则全文(精选4篇)

深圳工伤保险条例细则全文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按照《深圳经济特区社会养老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划定,拟定本细则。

第二条 《条例》所称介入事变的时刻是指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的起始计较时刻。

第三条 参保人不得在两个以上统筹地域同时介入职工根基养老保险。已在市外介入住民养老保险的,经本人申请,可不介入本市职工根基养老保险。

到达法定退休年数后户籍迁入本市的职员,不纳入本市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范畴。住民养老保险还有划定的,从其划定。

在市外已享受养老保险报酬的职员,不纳入本市社会养老保险范畴。

第四条 参保人在两个以上统筹地域一再介入社会养老保险的,应按国度有关划定治理清退手续;选择清退本市一再缴费的,其个人缴费部门的本金和利钱退还本人,别的划入本市根基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参保人在本市一再介入职工根基养老保险的,由其本人选择保存一个养老保险相关,其他一再缴费部门予以清退,个中个人缴费部门的本金和利钱退还本人,别的划入根基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已缴纳的处所增补养老保险费不予清退。

第五条 在本市按月享受养老保险报酬时已在市外按月领取养老保险报酬的,遏制享受本市养老保险报酬;已在本市享受的养老保险报酬,由市社会保险包办机构(以下简称市社保机构)追回;市社保机构追回响应报酬后,清退其在本市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个中个人缴费部门的本金和利钱退还本人,别的划入根基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已缴纳的处所增补养老保险费不予清退。

在本市享受养老保险报酬后在市外按月领取养老保险报酬的,市社保机构遏制发放其养老保险报酬;本人提供终止享受市外养老保险报酬的相干证明原料后,可申请规复享受本市养老保险报酬,市社保机构核实后,自市外社保机构遏制发放的次月规复发放养老保险报酬。

第六条 职工根基养老保险与住民养老保险的跟尾步伐按国度有关划定执行。

第七条 参保人在《条例》合用范畴内的用人单元与本市构造奇迹单元(不含企业化打点的奇迹单元)之间活动的,自活动次月起改按其流入单元所合用的划定介入养老保险。

第八条 用人单元由构造奇迹单元转制为企业(含企业化打点的奇迹单元、民办非企业单元,下同)或由企业转制为构造奇迹单元的,自转制下月起改按其转制后所合用的划定介入养老保险,转制前已退休职员的养老保险报酬按市当局有关划定执行。

第九条 市社保机构该当完美网上个人社会保险处事平台,利便参保人查询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参保人与市社保机构约定以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纸质猩倘伺件等情势获取个人权益记录的,市社保机构该当每年按期提供一次;未约定或约定所提供的接洽信息禁绝确的,参保人可以直接向市社保机构获取。

第二章 缴费年限

第十条 根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包罗根基养老保险现实缴费年限和根基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根基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与根基养老保险现实缴费年限有重叠的,重叠部门的根基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不一再计较。

第十一条 根基养老保险现实缴费年限为企业和职工个人在内地实施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后按划定配合缴纳根基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包罗本市根基养老保险现实缴费年限、凭证国度及广东省相干划定治理养老保险相关转移接续手续转移到本市的市外根基养老保险现实缴费年限。

第十二条 根基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为内地实施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时仍在国有可能县以上集团全部制单元的牢靠职工,其在内地实施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前按国度划定计较的持续工龄。

内地实施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制度后,未向内地社保机构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牢靠职工,未缴费时代不计较为根基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

根基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由市社保机构依据原牢靠职工本人档案记实、相干文件划定的应缴费起始时刻以及转出地社保机构做出的记实等予以确认。

第十三条 在12月31日前,参保人取得本市户籍并已介入本市养老保险的,其在原国有可能县以上集团全部制单元作为牢靠职工的事变年限,按本细则第十二条划定不能计较为视同缴费年限的,可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

第十四条 职工从事国度划定的非凡工种的,其从事非凡工种时代的缴费年限在计较养老保险报酬时不予折算。

第三章 缴费指数

第十五条 凭证《条例》第二十二条划定计较统筹养老金时,缴费年限未满1年的,每缴费1个月按1/折算缴费年限。

第十六条 本人指数化月均匀缴费人为的计较步伐为:参保人根基养老保险均匀缴费指数×参保人退休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均匀人为。

参保人根基养老保险均匀缴费指数为:参保人退休时缴费年限的每月缴费指数之和÷缴费年限的月数。

参保人根基养老保险每月缴费指数为:参保人每月缴费人为÷缴费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均匀人为。

将根基养老保险相关转入本市的参保人,其缴费指数按本细则从头计较。

第十七条 下列气象的月缴费指数为:

(一)1992年7月31日前在本市已介入根基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其1992年7月31日前本市根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月缴费指数均按1计较。

(二)经本市县(区)级以上组织人事、劳动部分核准调入本市(以下称调入)的参保人,以及安放到本市的退役武士和队伍在编职工,其介入事变至1992年7月31日前的根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各月缴费指数均按1计较。

(三)非经调入而将根基养老保险相关转入本市的参保人,转入的1992年7月31日前的根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月缴费指数按0.4计较。

(四)1992年8月1日至1月31日时代调入且已按原划定补交共济基金或个人账户的参保人,其1992年8月1日至调入前根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各月缴费指数均按1计较;1992年8月1日至调入前已缴费且缴费指数高于1的月份,按现实缴费指数计较。

(五)7月1日至12月31日时代已缴纳超龄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其超龄年限中属于1992年8月1日后的缴费年限的各月缴费指数均按1计较;已缴费且缴费指数高于1的月份,按现实缴费指数计较。

(六)1992年8月1日至年6月30日前安放到本市的退役武士和队伍在编职工,其1992年8月1日至安放前根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各月缴费指数均按1计较;已缴费且缴费指数高于1的月份,按现实缴费指数计较。

(七)12月31日前将根基养老保险相关转入本市的参保人,1992年8月1日后没有转移缴费人为记录的根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月缴费指数按0.4计较;转移了缴费人为记录但按缴费人为计较缴费指数低于0.4的根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月缴费指数按0.4计较。1月1日后将根基养老保险相关转入本市的参保人,没有转移缴费人为记录的1912月31日前的根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月缴费指数按0.4计较。

(八)补缴根基养老保险费的职员,按其应缴费时代的人为补缴根基养老保险费的,补缴年份的月缴费指数为:月补缴人为基数÷应缴费时代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均匀人为;非按其应缴费时代的人为总额而按补缴时的缴费基数补缴养老保险费的,补缴年份的月缴费指数为:月补缴人为基数÷补缴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均匀人为。补缴年份的月缴费指数最高不高出3。

第十八条 按广东省有关划定计发养老保险报酬的参保人,缴费指数按广东省有关划定执行。

第四章 根基养老保险报酬

第十九条 到达法定退休年数前未在本市缴纳根基养老保险费的本市户籍职员,依照国度、广东省有关划定确定报酬领取地在本市的,其报酬计发按广东省的有关划定执行。

第二十条 凭证《条例》第二十九条划定调解根基养老保险报酬,上半年退休的职员,从退休昔时开始参加根基养老保险报酬调解;下半年退休的职员,从退休下一年开始参加根基养老保险报酬调解。调解金额在根基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中付出。

第二十一条 扶养支属的范畴参照《因工衰亡职工扶养支属范畴划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执行。

《条例》所划定的遗属是指参保人可能离退休职员的夫妇、直系支属以及法令礼貌划定的其他职员。

第二十二条 介入本市根基养老保险现实缴费年限累计满六个月的参保人可能离退休职员衰亡的,其遗属领取丧葬补贴金。丧葬补贴金为其衰亡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匀人为的三倍。

介入本市根基养老保险现实缴费年限累计满六个月的参保人可能退休职员衰亡的,其衰亡时切合扶养前提的扶养支属领取抚恤金。抚恤金以其衰亡时本市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均匀人为为基数,扶养支属为一人的,付出基数的六倍;扶养支属为两人的,付出基数的九倍;扶养支属为三人及以上的,付出基数的十二倍。

本细则实验后,国度对丧葬补贴金、抚恤金的尺度和享受前提出台新划定的,从其划定。

第二十三条 切合工伤保险、赋闲保险政谋划定的丧葬补贴金、抚恤金领取前提,可能在市外已领取由社会保险基金付出的丧葬补贴金、抚恤金的,根基养老保险统筹基金不付出丧葬补贴金、抚恤金。

第五章 处所增补养老保险报酬

第二十四条 处所增补养老保险报酬包罗过渡性补贴和处所补贴,由处所增补养老保险基金付出。

第二十五条 到达法定退休年数前取得本市户籍,且具有处所增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退休职员享受处所补贴。

处所补贴=处所增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参保人根基养老保险均匀缴费指数×18.5+20(元)。

第二十六条 到达法定退休年数前具有本市户籍,且具有1992年7月前的处所增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退休职员,切合下列前提之一的享受过渡性补贴:

(一)1994年7月31日前在本市招录为牢靠职工和条约制工人的;

(二)1994年7月31日前在市外招录为牢靠职工和条约制工人,经本市县(区)级以上组织人事、劳动部分核准调入本市的。

过渡性补贴=1992年7月31日前的处所增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参保人根基养老保险均匀缴费指数×11+60(元)。

第二十七条 处所增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为处所增补养老保险现实缴费年限与处所增补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之和。处所增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以年为单元计较,不敷一年的,每月按1/12计较。

处所增补养老保险现实缴费年限为参保人202月1日往后缴纳本市处所增补养老保险费的年限。

处所增补养老保险视同缴费年限凭证下列划定计较:

(一)年1月31日前具有本市户籍且在本市已介入根基养老保险的参保人,其取得本市户籍之日至2001年1月31日时代的本市根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但不包罗因调入、安放到本市而补缴根基养老保险共济基金或个人账户的年限;

(二)调入本市且已经缴纳超龄养老保险费的参保人的超龄年限;

(三)调入本市的参保人1992年7月31日前的根基养老保险缴费年限。

以上年限重叠部门不一再计较。

第六章 养老保险打点

第二十八条 参保人切合按月领取根基养老金前提的,可向市社保机构提出申请。申请前本人该当核实其养老保险的缴费环境,对缴费环境有贰言的,该当实时向市社保机构提出。

市社保机构在受理申请后的30个事变日内凭证受理当月的划定和尺度审定养老保险报酬。因环境非凡不能准期审定的,经市社保机构认真人核准,可延期审定,但延期最长不高出30个事变日。

市社保机构从受理的次月开始计发养老保险报酬,受理早年的不予补付。

第二十九条 切合《条例》第三十条划定的继承缴费职员,该当在到达法定退休年数30日前由用人单元可能本人向市社保机构治理申报手续;未申请的,市社保机构从其到达法定退休年数的次月遏制其缴费,遏制缴费后申请继承缴费的,从申请的次月规复缴费。

第三十条 到达法定退休年数前已在本市介入根基养老保险的本市户籍职员、在本市根基养老保险现实缴费满的非本市户籍职员继承缴费的,按《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的尺度执行;其他继承缴费职员按广东省相干划定的继承缴费职员缴费尺度执行。

第三十一条 参保人在治理根基养老金、病残补助领取手续时,该当按市社保机构划定的指纹收罗方法提供其本人的指纹,并在往后每年的响应月份内向市社保机构提供1次指纹;未提供的,市社保机构自次月起停息付出根基养老保险报酬、处所增补养老保险报酬;增补提供指纹后,市社保机构自提供次月起继承付出,并补付停息时代的根基养老保险报酬本金、处所增补养老保险报酬本金。

市社保机构该当妥善生涯退休职员、病残补助领取职员的指纹资料,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退休职员、病残补助领取职员无法提供指纹的,该当采纳其他方法每年提供有用保留证明。

第三十二条 申请领取病残补助的职员该当提交本市劳下手段判断机构出具的完全损失劳下手段的判断结论。

第三十三条 在本市按月领取根基养老金或病残补助的出国定居职员、外国人、港澳台职员,该当凭证有关划定每年按期提供一次有用保留证明,可能到市社保机构自行证明其保留状况。

在本市按月领取根基养老金或病残补助的出国定居职员、外国人、港澳台职员,未定时提供有用保留证明可能自行证明的,市社保机构自次月起停息付出其根基养老保险报酬、处所增补养老保险报酬;增补提供保留证明后,市社保机构自提供次月起继承付出,并补付停息时代的根基养老保险报酬本金、处所增补养老保险报酬本金。

第三十四条 市社保机构为切合领取前提的遗属、扶养支属发放丧葬补贴金、抚恤金以及个人账户余额,其他遗属、扶养支属对上述金额的领取和分派有贰言的,应循法令途径向领取人追索。

第七章 个人账户打点

第三十五条 参保人个人账户每年按广东省划定的计息步伐计较利钱,利钱划入个人账户。

在广东省调解计息尺度前终结个人账户的,按终结时的计息尺度计较未计息时代的利钱。

第三十六条 参保人在《条例》合用范畴内的用人单元之间活动的,不改换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参保人遏制缴纳根基养老保险费,但根基养老保险相关未转移出本市的,其个人账户蕴蓄额继承计息。

第三十七条 个人账户储存额不得提前支取。参保人或离退休职员衰亡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可能余额可以依法担任,由治理养老保险相关终结手续的遗属领取。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港、澳、台职员和外籍职员介入本市根基养老保险按非本市户籍职员的尺度执行。

退休前出国可能赴港、澳、台地域定居的员工,根基养老保险副黄?存在本市,从头返回本市就业并按划定继承缴纳根基养老保险费的,其根基养老保险现实缴费年限和个人账户蕴蓄额可以累积计较。

外籍职员和港、澳、台职员女性年满50周岁、男性年满60周岁的,不介入本市社会养老保险。

第三十九条 《深圳市宝安区、龙岗区都市化职员根基养老保险过渡步伐》中划定的都市化职员的养老保险凭证《条例》和本细则执行。

第四十条 本细则所称本市户籍职员是指到达法定退休年数之日前取得本市户籍的职员。

第四十一条 《条例》实验之日至《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步伐》(深圳市人民当局令第256号)实验之前,在本市治理按月领取根基养老金手续的职员,其退休后享受的医疗保险报酬、医疗保险缴费尺度和基金付出渠道按原划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条例》实验之日至本细则实验之日时代治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报酬手续的职员,其养老保险报酬按本细则从头计较。从头计较的报酬高于原报酬的,按新报酬发放并补发差额;从头计较的报酬低于原报酬的,按原报酬发放。

第四十三条 切合《条例》第五十三条气象的,依照本细则从头计发根基养老保险报酬,处所增补养老保险报酬不作调解。

第四十四条 参保人补缴养老保险费的,补缴不改变本人初次缴费时刻和介入事变时刻。

第四十五条 关于养老保险补缴的详细步伐由市人力资源保障部分另行拟定。

第四十六条 本细则自1月1日起施行,7月24日深圳市人民当局令第120号宣布、12月8日深圳市人民当局令第160号修改的《<深圳经济特区企业员工社会养老保险条例>多少实验划定》同时废止。

深圳市工资支付条例全文 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维护员工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深圳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员工。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员工,依照本条例执行,但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等除外。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但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下列费用不属于工资:

(一)社会保险费;

(二)劳动保护费;

(三)福利费;

(四)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

(五)计划生育费;

(六)其他不属于工资的费用。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标准工资,是指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为用人单位提供正常劳动应得的劳动报酬,但不包括下列各项:

(一)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劳动报酬,如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年底双薪以及按照季度、半年、年结算的业务提成等;

(二)无确定支付周期的劳动报酬,如一次性的奖金、津贴、补贴等;

用人单位支付给员工的标准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

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

第六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等非货币形式支付。

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月向员工支付一次工资。

第七条市、区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对本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公安、工商、建设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助劳动保障部门做好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工资支付一般规定

第八条用人单位应当通过集体协商或者其他民主方式依法制定工资支付制度,并向本单位全体员工公布。

第九条用人单位应当与员工约定工资及其支付周期、支付日等内容。

第十条实行年薪制或者按照考核周期支付工资的,应当每月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的标准预付部分工资。

加班工资支付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第十一条工资支付周期不超过一个月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第七日;工资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的一个月;工资支付周期在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的六个月。

工资支付日遇法定休假节日或者休息日的,应当在之前的工作日支付。

第十二条用人单位因故不能在约定的工资支付日支付工资的,可以延长五日;因生产经营困难,需延长五日以上的,应当征得本单位工会或者员工本人书面同意,但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员工的劳动关系依法解除或者终止的,支付周期不超过一个月的工资,用人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一次付清;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的工资,可以在约定的支付日期支付。

第十四条员工工资应当从用人单位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计发至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之日。

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时,员工月度奖、季度奖、年终奖等支付周期未满的工资,按照员工实际工作时间折算计发。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应当制作工资支付表。

工资支付表应当有支付单位名称、工资计发时段、发放时间、员工姓名、正常工作时间、加班时间、标准工资、加班工资等应发项目以及扣除的项目、金额及其工资帐号等记录。

工资支付表至少应当保存两年。

用人单位支付员工工资时应当向员工提供一份本人的工资清单,并由员工签收。工资清单的内容应当与工资支付表一致,员工对工资清单表示异议的,用人单位应当予以答复。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应当将工资支付给员工本人。

用人单位支付工资委托银行发放的,应当将工资存入员工本人帐户。

用人单位以现金形式支付员工工资的,应当由员工本人领取,并在工资支付表上签收。员工因故不能亲自领取工资的,可以委托他人代领,但应当提供书面的授权委托。员工死亡的,工资由其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领取。

第十七条用人单位以周、日、小时支付员工工资的,其工资折算按照每日工作八小时、每周工作四十小时、每月平均工作二十一点七五日计算。

第三章加班工资支付标准

第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员工加班工资:

(一)安排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或者计件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支付;

(二)安排员工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或者计件工资的百分之二百支付;

(三)安排员工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或者计件工资的百分之三百支付。

第十九条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员工,在综合计算工时周期内,员工实际工作时间达到正常工作时间后,用人单位安排员工工作的,视为延长工作时间,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或者计件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支付员工加班工资。

用人单位安排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员工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或者计件工资的百分之三百支付员工加班工资。

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安排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或者计件工资的百分之三百支付员工加班工资。

第四章假期工资支付标准

第二十一条员工在法定休假节日期间休假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资。

实行小时、日工资制和计件工资制的员工在法定休假节日期间休假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标准,支付其法定休假节日期间的工资。

第二十二条员工依法享受产假、看护假、节育手术假等假期的,用人单位应当视为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工资。

员工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等假期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标准支付其假期的工资。

第二十三条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进行医疗,在国家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六十支付员工病伤假期工资,但不得低于最低工资的百分之八十。

第二十四条员工因工负伤医疗期间的工资或者工伤津贴按照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员工请事假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其事假期间的工资。

第二十六条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度的员工,在综合计算工时周期内,实际工作时间达到正常工作时间后的休息期间,用人单位应当视为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工资。

第五章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第二十七条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视为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工资:

(一)依法行使选举权或者被选举权;

(二)当选代表或者委员出席区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政府、党派、工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等组织召开的会议;

(三)作为人民陪审员参加审判活动或者作为证人参加诉讼、仲裁活动;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规定的不脱产工会基层委员会委员参加工会活动;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八条非因员工本人过错,用人单位部分或者整体停产、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停工员工在停工期间的工资:

(一)停工一个月以内的,按照员工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支付;

(二)停工超过一个月的,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的百分之八十支付。

第二十九条因员工本人过错造成停工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该员工停工期间的工资,但经认定属于工伤的除外。

第三十条员工被判处管制或者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适用缓刑或者被假释、监外执行、取保候审,劳动关系未解除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其提供的劳动支付工资。

第三十一条员工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或者受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其被限制人身自由期间的工资。

第三十二条用人单位依法破产、解散或者被撤销进行清算时,清算组织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的清偿顺序,首先支付欠付的员工工资。

第六章工资扣减

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依法从员工工资中代扣或者代缴下列费用:

(一)员工本人工资的个人所得税;

(二)员工个人负担的社会保险费;

(三)协助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由员工负担的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

(四)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用人单位从员工工资中代扣或者代缴的其他费用。

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可以从员工工资中扣减下列费用:

(一)员工赔偿因本人原因造成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的费用;

(二)用人单位按照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的违纪经济处罚;

(三)经员工本人同意的其他费用。

用人单位每月扣减前款第(一)、(二)项费用后的员工工资余额不得低于最低工资。

第七章最低工资

第三十五条本条例所称最低工资,是指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后,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最低限额的劳动报酬。但下列各项不得作为最低工资的构成部分:

(一)加班工资;

(二)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条件下的补助;

(三)按照规定不属于工资的其他费用。

第三十六条最低工资应当以员工本人及其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为基数,并综合考虑下列因素加以确定:

(一)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二)劳动生产率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

(三)就业状况;

(四)社会保险标准。

最低工资由市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市总工会、市总商会研究确定,报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批准。

第三十七条最低工资应当每年调整一次。调整办法由市政府另行确定。

第三十八条最低工资由市政府于每年六月下旬在市主要报刊及电台、电视台分别公布。新闻单位应当及时刊登、播放。

第三十九条最低工资的执行年度为当年七月一日至次年六月三十日。

第四十条最低工资以小时工资为基本形式。实行计件工资或者提成工资等工资形式的,应当按照正常工作时间进行折算,其相应的折算额不得低于小时最低工资。

第四十一条市政府可以根据本市不同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最低工资。

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在市政府公布最低工资之日起一个月内,将当年度市政府有关最低工资的规定书面告知本单位员工。

第八章监督检查

第四十三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监控、工资支付信用信息等监督检查制度。

第四十四条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法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用人单位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应当如实报告情况,并提供相关的资料和证明。

第四十五条劳动保障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工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公安、工商和建设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劳动保障部门的要求予以协助。

第四十六条各级工会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进行监督,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有权制止并可以要求劳动保障部门处理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

第四十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工资支付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障部门检举和控告。

第四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员工有权向劳动保障部门举报:

(一)支付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的;

(二)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员工工资的;

(三)法定代表人或者经营负责人转移财产或者逃避、隐匿,可能影响员工工资支付的;

(四)其他可能影响员工工资支付的。

第四十九条劳动保障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十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日,并将办理情况向举报人反馈。

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为举报者保密。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克扣、无故拖欠员工工资或者低于最低工资支付工资的,劳动保障部门有权要求用人单位在一年内定期报送工资支付表。

第五十一条用人单位克扣、无故拖欠员工工资或者低于最低工资支付工资的,劳动保障部门可以视情节轻重向社会公布。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用人单位为合伙形式的,合伙人对拖欠的员工工资承担连带责任,先行支付拖欠工资的合伙人可以依法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第五十三条在建筑活动中,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等单位违法将工程发包、分包或者转包给未经工商登记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或者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组织或者个人,该组织或者个人拖欠员工工资的,发包单位应当向员工垫付拖欠的工资。

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承包方拖欠员工工资的,发包方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制作或者保存工资支付表的;

(二)未按照本条例规定向员工提供工资清单的;

(三)以现金方式支付工资,未将工资支付表提供给员工签收的。

第五十六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可以视情节轻重处以三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支付员工工资低于最低工资的;

(二)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员工工资的;

(三)以实物等非货币形式支付员工工资的。

第五十七条用人单位支付员工工资低于最低工资的,应当补足低于部分,并向员工支付低于部分总额百分之二百的经济补偿金。

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员工工资的,应当全额支付员工工资,并向员工支付拖欠或者克扣工资总额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第五十九条被举报、投诉的用人单位在劳动保障部门监督检查工资支付时,拒绝提供本单位工资支付相关资料或者隐瞒事实、出具虚假资料或者隐匿、毁灭相关资料的,由劳动保障部门视情节轻重,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对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处以五千元以上两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条当事人对劳动保障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劳动保障部门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六十一条劳动保障部门以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对用人单位进行工资支付监督检查时,应当遵守有关规定,并出示有效证件。

第六十二条劳动保障部门以及有关部门不按照本条例规定履行职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劳动保障部门以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工资支付监督检查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章附则

第六十三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正常工作时间,是指用人单位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所确定的工作时间;

(二)正常劳动,是指员工按照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在正常工作时间内从事的劳动;

(三)克扣工资,是指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扣减员工工资的行为;

(四)无故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非因不可抗力,超过本条例规定或者认可的工资支付最后期限,未支付或者未全额支付员工工资的行为。

第六十四条市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广西工伤保险条例全文 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施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用人单位应当为本单位全部职工及雇工、聘用人员(含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以下统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四条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工伤保险工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展职业康复事业,帮助因工致残职工康复,使其能从事与身体状况相适应的工作。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六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下列各项构成:

(一)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

(三)工伤保险费滞纳金;

(四)社会捐款;

(五)其他资金。

第七条 工伤保险基金逐步实行自治区级统筹。具体办法由自治区财政部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八条 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计算公式: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数额=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单位缴费费率。

对难以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行业,其缴纳工伤保险费的具体办法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经办机构首次确定用人单位缴费费率时,应当根据用人单位依法登记的生产经营范围所对应的行业内费率档次确定;跨行业生产经营的,按照其最高风险行业所对应的行业费率档次确定。

第十条 工伤认定费和法律、法规规定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可以在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第十一条 设区的市(含自治区本级)工伤保险储备金按照当地上年度工伤保险费征缴总额的10%提取,并将当年提取储备金的50%上解自治区作为自治区工伤保险储备金。储备金用于防范基金支付风险和参保地区发生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二条 工伤认定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管辖。

参加自治区本级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其职工的工伤认定由该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管辖。

对工伤认定管辖权发生争议的,由自治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指定管辖。

第十三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职工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和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还应当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

(一)受到意外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的证明、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者其他有效证明;

(二)因工作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证明或者其他有效证明;发生事故下落不明需认定因工死亡的,提交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法律文书;

(三)受到交通事故伤害的,提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证明材料;不属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提交相关部门的证明材料;

(四)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的,提交死亡证明;突发疾病在48 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提交医疗机构的抢救记录和死亡证明;

(五)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提交事发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

(六)属于因战、因公负伤致残的退役军人,旧伤复发的,提交《革命伤残军人证》以及医疗机构对旧伤复发的诊断证明;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在7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3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用人单位遇有特殊情况,暂时不能按照规定时限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能超过60日。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需要到设区的市以外调查核实的,可以委托当地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六条 依法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的,用人单位应当在收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的举证通知书后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举证;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第十七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并书面通知申请人。中止情形消除后,经当事人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在3日内恢复工伤认定程序。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八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担下列鉴定或者确认工作:

(一)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

(二)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

(三)职工因病或者非因工伤残的劳动能力鉴定;

(四)工伤职工其他疾病与其工伤的因果关系的确认;

(五)配置、更换辅助器具的确认;

(六)延长停工留薪期的确认;

(七)工伤职工旧伤复发的确认;

(八)康复性治疗时间的确认;

(九)其他受委托的劳动能力鉴定或者确认。

第十九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同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设立办事机构,负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第二十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相应材料:

(一)工伤认定决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二)工伤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或者社会保障卡等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三)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出具的疾病诊断证明、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

(四)职业病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

(五)鉴定供养亲属劳动能力的,提交死亡职工与供养亲属关系证明;

(六)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规定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一条 工伤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费按照下列规定承担:

(一)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拖欠工伤保险费的由用人单位承担;

(二)再次鉴定或者复查鉴定改变原鉴定结论的,由经办机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没有改变原鉴定结论的由申请人承担;

(三)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承担。

劳动能力鉴定费标准由自治区物价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二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安装配置辅助器具的,可以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辅助器具配置确认申请,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到签订工伤保险服务协议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安装配置。配置的辅助器具应当采用国内市场的普及型产品,所需费用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标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职工选择其他型号产品,费用高出普及型部分,由个人支付。

第二十三条 工伤职工的停工留薪期,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有关规定执行。用人单位或者职工对停工留薪期有异议的,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确认。

第二十四条 五级至六级伤残职工经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七级至十级伤残职工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下列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按照下列规定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保险关系终止:

(一)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本人工资为计发基数:五级伤残计发20个月,六级伤残计发18个月,七级伤残计发15个月,八级伤残计发13个月,九级伤残计发11个月,十级伤残计发9个月。

(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本人工资为计发基数:五级伤残计发18个月,六级伤残计发16个月,七级伤残计发13个月,八级伤残计发11个月,九级伤残计发9个月,十级伤残计发7个月。

前款所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本人工资,是指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前12个月个人平均月缴费工资。未参加工伤保险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本人工资指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时前12个月个人平均月工资。本人工资高于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第二十五条 依照第二十四条规定享受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待遇的职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不足一年的,按照全额的30%支付;

(二)不足两年的,按照全额的60%支付;

(三)不足三年的,按照全额的70%支付;

(四)不足四年的,按照全额的80%支付;

(五)不足五年的,按照全额的90%支付。

第二十六条 申请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应当向经办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因工死亡职工的工伤认定决定书;

(二)供养关系的身份证明文件;

(三)供养亲属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经济状况证明;

(四)无劳动能力的供养亲属,提交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所作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五)供养亲属为养父母、养子女的,提交公证书或者其他有效证明;

(六)供养亲属为孤寡老人或者孤儿的,提交民政部门的证明;

(七)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七条 工伤职工经劳动能力复查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发生变化的,从作出复查鉴定结论的次月起,按新的等级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八条 工伤职工、供养亲属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条件发生变化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供养亲属应当在30日内报告经办机构,经办机构从条件发生变化的次月起调整工伤保险有关待遇。

职工下落不明或者被宣告死亡后重新出现的,应当退还已按《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领取的职工因工死亡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

第二十九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自治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全区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被依法撤销、解散、破产、注销的,工伤保险费及工伤保险待遇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一)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的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旧伤复发医疗费的费用,按上年度实际支出标准的1.3倍计算,一次性拨付10 年的费用给经办机构,由经办机构负责管理和发放。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按照相关规定应当由原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一次性划拨给经办机构,并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

(二)五级至十级伤残职工,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原用人单位按照规定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保险关系终止。

(三)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按上年度实际支出标准的1.2倍计算,预留费用至统筹地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未满18周岁的,预留至年满18周岁),由原用人单位一次性拨付给经办机构,由经办机构负责管理和发放。

第三十一条 职工在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的,工伤发生单位为工伤保险责任用人单位。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承包方属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其职工发生工伤,承包方为工伤保险责任用人单位;承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的,该组织或者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发生工伤,发包方为工伤保险责任用人单位。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的法定住所地与生产经营地不在同一设区的市的,在法定住所地参加工伤保险或者在生产经营地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在参加工伤保险地办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工伤保险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在生产经营地办理。

第三十四条 中央驻桂单位、自治区直属单位的工伤保险参加自治区本级统筹。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拖欠工伤保险费期间职工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参照本办法的规定参加工伤保险。

第三十七条 《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前的职工工伤待遇及处理,按照当时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条例全文 篇4

工伤护理费依照上述护理等级分别按上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三十发给。

第二十一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辅助生产劳动需要,必须安置假肢、仪眼、镶牙和配置代步车等辅助器具的,按国内普及型标准报销费用。

第二十二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的,应当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终止与企业的劳动关系,发给工伤伤残抚恤证件,并享受以下待遇:

(一)按月发给伤残抚恤金,标准分别为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九十至百分之七十五。其中:一级百分之九十,二级百分之八十五,三级百分之八十,四级百分之七十五。

(二)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相当于伤残职工本人十八至二十四个月工资。其中:一级二十四个月,二级二十二个月,三级二十个月,四级十八个月。

(三)患病时按医疗保险有关规定执行,对其中执行由个人负担部分有困难的,由工伤保险基金酌情补助。

(四)易地安家的,发给相当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六个月的安家补助费。旅途所需车船费、旅馆费、行李搬运费和伙食补助费,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第二十三条 因工致残鉴定为一级至四级并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领取待遇的,到达退休年龄时,继续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伤残抚恤金。伤残抚恤金低于按养老保险规定计发的养老金标准的,应当按养老金的标准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部分。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同时应将该职工在养老保险基金中个人帐户的个人缴费部分转入工伤保险基金。

第二十四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的,原则上由企业安排适当工作,并可以享受以下待遇:

(一)按伤残等级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相当于伤残职工本人六至十六个月工资。其中:五级十六个月,六级十四个月,七级十二个月,八级十个月,九级八个月,十级六个月。

(二)因伤残造成本人工资降低时,由所在单位发给在职伤残补助金,标准为工资降低部分的百分之九十,本人技能提高而晋升工资时,在职伤残补助金予以保留。

(三)旧伤复发经确认需要治疗和休息的,按照本办法规定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和工伤津贴。

(四)伤残程度被评为五级和六级且企业难以安排工作的,按月发给相当于本人工资百分之七十的伤残抚恤金。

(五)伤残程度被评为七至十级,职工本人愿意自谋职业并经企业同意的,或者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合同后本人另行择业的,可以发给一次性伤残就业被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二十五条 职工因工死亡,应按照以下规定发给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按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六个月的标准发给。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发给由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死者的亲属。其标准为:配偶每月按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四十发给,其他供养亲属每人每月按百分之三十发给,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加发百分之十。抚恤金总额不得超过死者本人工资。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四十八个月至六十个月的金额,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符合第二十二条规定享受伤残抚恤金期间死亡的,一次性补助金按全额标准的百分之五十发给。

第二十六条 工伤伤残抚恤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的一定比例每年调整一次。

第二十七条 领取伤残抚恤金的职工和因工死亡职工遗属,本人自愿一次性领取待遇的,可以一次性计发有关待遇并终止工伤保险关系,具体计发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八条 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工伤,应当首先按照《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处理。工伤保险待遇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交通事故赔偿已给付了医疗费、丧葬费、护理费、残疾用具费、误工工资的,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相应待遇(交通事故赔偿的误工工资相当于工伤津贴)。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先期垫付有关费用的,职工或其亲属获得交通事故赔偿后应当予以偿还。

(二)交通事故赔偿给付的死亡补偿费或者残疾生活补助费,已由伤亡职工或亲属领取的,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补偿费或者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或者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的,由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补足差额部分。

(三)职工因交通事故死亡或者致残的,除按照本条(一)、(二)项处理有关待遇外,其他工伤保险待遇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四)由于交通肇事者逃逸或其他原因,受伤害职工不能获得交通事故赔偿的,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本办法给予工伤保险待遇。

(五)企业或者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帮助职工向肇事者索赔,获得赔偿前可垫付有关医疗、津贴等费用。

第二十九条 职工因公外出期间因意外事故失踪的,从事故发生的下个月起三个月内,本人工资照发,从第四个月起停发工资,对失踪职工的供养亲属按月发给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百分之五十。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发给丧葬补助金和其余待遇。

当失踪人重新出现并经法院撤销死亡结论的,已领取的工伤待遇应当退回。

第三十条 出国、出境人员的劳动关系在国内并参加工伤保险的,在境外负伤、致残或者死亡时,应当由境外有关方面承担伤害赔偿责任的,我国有关单位应当向外方索取伤害赔偿。外方给付的赔偿金应归当事人或者其亲属所有,但需偿还有关单位垫付的费用。

上一篇:班级管理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亲和力下一篇: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