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就业方向(精选11篇)
自1998年开始,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我校曾一度在大三开设财经文秘辅修专业,这一尝试既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也深受市场用人单位的好评。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在大学生择业观念、学校培养模式和社会需求上找到一个结合点,2001年9月我校正式开始培养“财经+新闻”这一全新复合型模式的新闻和文秘人才,并依托我校的国家、省级重点学科——财政学。2001年至2004年,首先从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入学新生中挑选学生,开始尝试性办学。2005年起,随着专业影响力的扩大,学校创新实施了“1+3”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转为从全校范围大二学生中选拔学生就读该专业。
我校以财经专业为背景的财经新闻方向最突出的创新在于,把财经新闻设置放在以国家、省级重点学科――财政学为依托的财政学院。在对学生的专业设置中,财经新闻方向的理论学习重点放在财经理论上,再兼学新闻理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新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特点,特别重视学生的新闻实践,以学校和社会为课堂,让学生广泛地到财经媒体去实习,在经济采访报道中学习财经知识,在采访中学习新闻技巧,在实践中真正有效地做好财经和新闻的“嫁接”,为市场培养不需要培训就能上岗的经济新闻专业人才。
财经新闻专业(方向)实现了新闻与财经的专业交叉,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技能。它的设置,也适应了中国改革开放和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
七年来,该专业方向在校、院两极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下,显示了它良好的发展前景,不仅获得上级领导、接受采访的科学家、经济学家、外交家和民营企业家的一致好评,而且也逐渐为媒体所认可,取得了重大成果;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并主办高水平的财经新闻研讨会;成功策划了一系列富有影响的新闻采访;在国内主要媒体发表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作品;学生的能力初步得到媒体和社会的认可;毕业生就业形势明显好于其他单一专业。
如果说,12年前在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是因为资本账户未开放而成为“避风港”,那么联系当时的宏观经济背景,能使我国在危机中独善其身的,还有从“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到“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转向。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针对经济增速放缓、社会总需求不足而采取的一项“反周期经济调节”的主要政策手段。与货币政策相比,它有两点优势:一是见效快。财政政策能更迅速地提振经济活动,这一点在宏观经济遭遇较大冲击时尤其重要。二是针对性强。财政政策可以就个别产业、个别区域和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刺激措施,有利于对经济结构进行调节,而货币政策一般来说虽然作用面较大,但是缺乏针对性,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不强。
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加剧的形势下,有针对性地调整财政政策固然必要,但需注意几点:
1. 增加公共支出对经济的中长期增长作用有限。在经济生活中,政府将增发国债、扩大公共支出作为应对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回暖的宏观调控政策,这只是一项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短期应急政策,它对社会和居民的投资、消费行为只能起到一种间接的带动作用。从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最终目标应是拉动企业和居民扩大投资和消费,以促进经济增长。然而其负面影响是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消费需求的增长远远落后于投资增长,其对经济的贡献率逐年下降,由2002年的43.6%降至2006年的39.2%。另外,从我国的经济结构来看,政府和国企可以支配的资源占整个经济的比重,在1997年时超过一半,到2008年,经济结构中70%已经是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资的带动作用相对降低。在基础设施项目的选择上,经过10多年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供选择的优秀项目相对减少,这些都对财政政策所发挥的效果形成了制约。
2.依靠财政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可能会加重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表现在很多方面,如投资占GDP的比重过大,消费占GDP的比重过小;由政府参与和由国有企业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过大,私人部门投资乏力;部分行业的垄断势力过于强大,对价格体系造成了扭曲;收入分配差距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农村消费能力低下;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低,并且资源配置不均。我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内的结构性调整,但是由于我国的结构性失衡是多方面的,在各种矛盾的交互作用下,内生的结构性失衡与外生的金融危机也会造成叠加的经济困境,给我国的结构性调整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宏观经济的平稳增长带来了新的风险。
3.地方政府发行债券隐含着道德风险。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落实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但是,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地方政府的财力。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降幅达17.1%。在中央财政收入锐减的前提下,地方财政却因为土地市场萧条和制造业“寒流”而显得“底气不足”。地方政府要想配合中央在2008年11月份拟定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亟需资金支持,发行“地方债”就成了题中应有之义。一直以来,我国对地方政府举债采取谨慎的态度。按照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现实是,预算法的规定虽卡住了地方政府合法发行债券的闸门,但未挡住地方政府变相举债的脚步。关于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据粗略统计,我国全部地方政府债务至少在1万亿元以上,并且大多数属于隐性债务。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以其自身信用代地方举债,虽然可以实行总量控制和额度管理,并对各地方的偿债能力进行严格审核,但是由于地方财务情况本身并不透明,对很多地方而言,中央政府看得见的偿债能力与地方实际偿债能力或许会有很大差距。
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与1998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比较
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与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框架、逻辑很相似,都是在各自主动“软着陆”过程中受到外部冲击的叠加而发生过快下滑,对此有必要实施宏观政策转型。这次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上次经验的基础上出台的,市场条件比10年前有所完善和发展,所以在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兼容等方面有更好的客观条件。
1.财政政策出台的背景。2008年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抵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2008年下半年以来,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内部经济转型的压力,使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先行指标出现了负增长。一是财政收入。2008年10月,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出现了自1996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全国财政收入为5328.95亿元,同比下降0.3%,11月延续了10月的负增长趋势。这些数据显示着经济下滑趋势正在形成。二是进出口总额下降、增速放缓。受国际金融危机恶化和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2008年11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急转直下,月度进出口总值自2001年10月份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月度进出口增速为1998年10月以来首次同时呈现下降走势。导致这种格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下滑、出口需求减少导致的加工贸易等进口减少等。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这种格局很可能也表明内需下降的幅度大于外需,应及早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在民间投资保持谨慎观望的情况下,财政的地位就显得更为重要。
2. 国家扩大内需的财力条件。从财政收支增幅变化看,1993~1998年间,国家财政收支增幅是下降的。1997年基本上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到1998年则出现财政赤字。而从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国家财政收支增幅全面上升,其中财政收入增幅大于财政支出。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为51322亿元,2008年则达到61316亿元。持续快速增长所积累的财政收入,使我国具有了促进经济发展、为经济保驾护航的能力。总体来看,在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中,政府的财力和财政状况要好于1997年,这也为本轮“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 财政投入重点领域及规模。1998年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债主要投向农田水利、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城乡电网、国家直属储备粮库、经济适用房六方面。新一轮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出了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十个方面的措施。仔细分析,本轮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比以往更加注重民生,教育、卫生和住房三大民生课题无一不在投资之内,旨在通过改善民生来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与1998年的经济环境相比,我国目前面临的外需的恶化程度比1998年更为严重;在内需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带动效应也远不如1998年。乐观的一面是,与1998年相比,近几年我国的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可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供强力支持。
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的选择方向
1.以刺激消费需求为重点。我国1998年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虽然使1998~2002年GDP年均增长率达到7.6%,保持了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但是作为反周期的财政政策,始终未能在刺激消费需求、恢复经济内增长方面产生明显的效果。因此,新一轮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在促进消费需求方面下工夫。一方面,投资应更多地用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这些地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重点提高边际消费倾向较大的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投资应更多地用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和水平的均等化,为居民消除后顾之忧,以启动消费。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加强社会保障、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对扩大内需产生的巨大作用,保守估计将达到10倍的乘数效应,即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投入l元钱,居民消费可增加10元钱。通过促进消费来扩大内需,更有可持续性。
2.加大支农力度,着力解决“三农”问题。2008年11月中央拟定的4万亿投资计划中,4700亿元用于支持“三农”;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把“三农”作为投入重点。由此可见,加大对“三农”的投资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农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利于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增长机制,有利于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2009年,支持“三农”的中心任务被确定为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财政支农资金将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任务“保量”、“保质”地被配置到每个必需的环节。
3. 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可以稳定和改善居民的消费预期,促进即期消费,拉动消费需求。一是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缓解“上学难、上学贵”的矛盾。二是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补助标准,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试点,建立完善的城乡基本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矛盾。三是加大基本住房保障力度,完善和推进廉租房制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把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缓解“住房难、住房贵”矛盾。四是促进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继续加大社会保障基金积累,改进并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完善城市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农村低保制度。
4.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一是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优化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结构,继续加大对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推动科研机构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支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推动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运用补助、贴息、税收、价格等扶持政策杠杆和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促进社会资金投向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实施财税优惠政策,支持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保障重大科技专项顺利实施。积极开展创业投资试点,完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政策,拓展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二是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制定鼓励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快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对高效节能新产品的生产或销售实行优惠税率,对提供节能服务的企业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推动节能产业发展。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和强制政府采购政策,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建设。
产业仍需财政策策引导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绿色、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各方不断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产销量从2009年以前的不足500辆到2015年达到了35万辆。2016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涨势确实非常喜人。根据行业协会和机构预测,今年全年的销量可达到50万—70万辆。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又处在关键时期。首先,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仍需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工业新一轮竞争的焦点。从国际上看,主要发达国家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从技术研发、产品销售等方面制定了很多强力措施,尤其是2016年以来,主要汽车强国纷纷加大支持力度,美国的奥巴马政府提供45亿美元的贷款担保,大力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推广和普及,并投资开发车载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日本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00万辆的发展目标,德国政府和工业界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总计12亿欧元的补贴资金,他们也向中国政府学习,开始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国际主要的汽车企业持续发力,先后发布在华发展战略,意欲将中国发展为其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
从国内看,我国是最早启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财政补贴、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国家之一。从2009年新能源汽车开始示范推广以来,中央财政会同有关部门,特别是工信部、科技部,不断创新思路、完善政策,出台了财政补贴、税收、基础设施奖励、政府采购等多项支持政策,涵盖了研发、生产、消费、运行等各个环节,形成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在近几年的政策推动引导下,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可以说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产业发展也迈向从培育到成长的重要关口和新的发展阶段。
但也要看到,我国在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方面还相对比较落后,产业缺乏优势竞争力,消费环境不完善等制约因素还没有完全解决,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难以完全依靠市场来发展壮大,相当一部分还要依靠财政补贴来维持。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加剧,技术进步日新月异,要继续保持优势,目前来看,仍需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
普惠政策不宜长期执行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驶入快车道的同时,一些新问题开始显现,比如新能源汽车在安全性、一致性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隐患,企业依赖补贴政策、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尚未突破,充电设施建设存在瓶颈,产业大而不强,重复建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今年年初,媒体报道个别企业试图通过发布虚假推广数量信息等手段骗取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行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迅速展开了专项督查、核查等一系列行动,目前督查和核查结果已经上报给国务院。行业发展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针对这种骗补行为,相应企业必将受到应有的处罚。
实践证明,财政的普惠政策对培育新能源汽车初级市场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国际通行做法,但长期执行该政策,企业容易患上政策依赖症、软骨病,缺乏技术开发和产品升级的动力和压力,行业容易出现低水平的盲目扩张。为适应产业发展的新形势,解决新问题,满足产业发展壮大的需要,也急需对财政政策进行调整。
四方面完善财政政策
补贴政策对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尤其是2016—2020年“十三五”的补贴政策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总体上,政策体系基本适应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应保持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同时,要加强产业监督管理,去除害群之马,净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所以,对未来的财政补贴政策近期将有所调整。
一是配合工信部在提高技术门槛的基础上调整财政补贴政策。普惠财政补贴容易使企业患上依赖症,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由大变强的需要。强化补贴政策,对促进技术进步、支持规范守信的企业会起到正向激励作用,在保持2016—2020补贴方案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进入推荐车型目录的企业和产品的门槛,使技术先进、市场认可度高的产品能够获得财政补贴,相反的就得不到补贴,推动企业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优势企业做优做强。
二是完善补贴标准。补贴标准应在弥补成本差价和促进技术创新上实现基本平衡。目前,新能源汽车成本随着规模效应已逐渐下降,部分车型的成本下降较快,有必要根据产业发展、推广规模、成本变化等因素进一步完善补贴的标准。
三是健全监管体系。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监管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在前段时间的督查中也发现,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相关部门,在日常监管上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差距,还有很多漏洞,监管手段相对落后,还停留在组织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场检查阶段,与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信息化、网联化的特点形成鲜明的反差。因此有必要加快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监管平台,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动态掌握车辆的生产、销售、安全运行、充电设施的运营情况,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这些方面确实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方要发挥监管的主体责任,对车辆上牌、车辆运行、补贴申报等环节要严格把关。在这些方面,我们的补贴政策也会配套,以后再作假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行业主管部门要强化行业管理,严格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准入,加大产品一致性的抽查和处罚力度。
四是建立市场化发展机制。建立市场化的扶持机制是国际的通行做法,也是中长期的政策调整方向。相比直接的财政补贴,借助市场力量激励和倒逼企业把更多资源投入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上,可以避免部分企业对政策的过度依赖和骗补行为。下一步,财政部将积极配合工信部等部门加快建立相关制度,确保财政补贴政策退出后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力度不断档。
薪酬现状: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助理大概月收入在1200-元之间,规模较大的外资大所,试用期待遇都在6000元左右。
专家建议:如果想在毕业后入行,比较好的.选择就是进入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一名助理。()同学们可以在学校就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重点放在《税法》(专业课: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等)和《审计》(专业课:审计学、财税审计等)以及《会计学》(专业课:会计学等)三科的通过上――当然,如果能全部通过那更好。这将成为你毕业后入行的一个重要筹码,而且,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从考试难度到指定教材都是一流的,通过一门基本上能确保你在该科目的理论基础打扎实。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税务规划认证为“注册税务师”,但对在校学生来说,这项考试被设定了一个门槛:“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必须拥有四年以上经济相关工作经验”才能报考。
大企业也同样会聘请税收规划方面的人才,如果能配备《会计证》或助理会计师资格,加上你的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了好几门,对毕业时成功切入税收规划方面的工作也大有好处。至于想进普华永道之类的公司,我想地球人都知道,外语沟通流利、相信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能坚持每天加班到半夜等条件必不可少吧?再有,就是他们那花样百出的几道面试关,也是需要花点时间去准备的。
就业点之 税务筹划
职业状况:朱镕基总理曾为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为“不做假账”,原因很简单,很多企业会计人员为了能逃避国家税而做假账。坊间甚至一度流传着“不会做假账的会计不是好会计”的说法。如今,中国加入WTO已经有好几个年头了,会计和财务准则、法规越来越规范缜密,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做假账的空间越来越小而代价越来越大,因此,通过税务规划进行合法避税是很多公司的必然选择,另外,一些个人也将选择目前国外流行的聘请咨询师税务规划的方式来合法减少税务支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几年里,税务规划方面的职位将在需求和薪酬方面有大幅度的攀升。
薪酬现状:规模较小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助理大概月收入在1200-2000元之间,像普华永道这样的外资大所,试用期待遇都在6000元左右。
专家建议:如果想在毕业后入行,比较好的选择就是进入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成为一名助理。同学们可以在学校就报考注册会计师考试,重点放在《税法》(专业课:税务会计、税收筹划等)和《审计》(专业课:审计学、财税审计等)以及《会计学》(专业课:会计学等)三科的通过上——当然,如果能全部通过那更好。这将成为你毕业后入行的一个重要筹码,而且,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从考试难度到指定教材都是一流的,通过一门基本上能确保你在该科目的理论基础打扎实。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税务规划认证为“注册税务师”,但对在校学生来说,这项考试被设定了一个门槛:“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必须拥有四年以上经济相关工作经验”才能报考。
大企业也同样会聘请税收规划方面的人才,如果能配备《会计证》或助理会计师资格,加上你的注册会计师考试通过了好几门,对毕业时成功切入税收规划方面的工作也大有好处。至于想进普华永道之类的公司,我想地球人都知道,外语沟通流利、相信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能坚持每天加班到半夜等条件必不可少吧?再有,就是他们那花样百出的几道面试关,也是需要花点时间去准备的。
就业点之 对外贸易
职业状况:外贸在沿海一带大小城市发展都非常快,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也大,而且,浙江、江苏一带民营企业也开始意识到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开始大量招聘有学历的新手,是毕业生们入行的好机会。缺点是有些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保障做得比较差,很多不给员工缴纳“三金”什么的。主要职位设置包括单证员、外贸业务员等等。
薪酬现状:举个例子,笔者有位朋友,也不是外贸科班出身,2003年毕业后进入浙江一家民营外贸公司,2008年年薪超过了4万元。有经验的外贸人员走到什么地方都能拿到最少这个数。实际上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做上手了,拥有了客户名单之后都是自己“单飞”。
专家建议:很多学校的财政学专业都会开设海关管理与报关实务课程,大家可以结合这门课程去参加报关员和外销员考试。这两门考试的通过率比较低。还有一个跟单员的资格认证,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拿一个,最少你在和跟你一样的同学竞争时,要多一点点筹码。
想要从事外贸业务的同学对英语学习一定要重视,六级八级先不说,最少得跟你的外国客户“沟通无限”吧?另外,可以提前确定要进入的行业(主要根据目前流行的外贸产品,例如五金等),然后找到相关行业协会的外贸网站或购买一些相关专业的英语工具书,将行业英语知识补充一下。
最后,一定要利用好能够争取的实习机会,主要任务是熟悉单证操作流程、报关流程等,还有跟外贸企业的老员工学习与寻找新客户的渠道以及维护与老客户关系的技巧,同时带
个笔记本,认真记下外贸员们工作中的细节和处理各种麻烦的方法。其实,这些就是多数企业招聘员工时要求的,也是毕业生们最痛恨的——经验。前面说到争取实习机会,大家可以在假期来临之前,找到一些外贸企业的电话,打过去要求实习,甚至免费都行,一般总会有企业愿意接纳你的,再说了,这也能锻炼你的沟通能力啊……
就业点之 公务员
职业状况:公务员受到毕业生大规模青睐的理由大家都很清楚:稳定、工作压力小、薪酬待遇中上……但上岗竞争空前激烈,经常出现几百人竞争一个职位的场景。财政学专业毕业生的对口职位大都在财政局和税务局的税收规划、审计、资产管理等方面。
薪酬状况:比上不足,比下绝对有余。特别是财政局和税务局等单位的福利待遇更让人眼红。
专家建议:提前准备公务员考试,及早利用起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社会关系),无忧考证网()上关于公务员考试的信息和考试资料都很充足,大家可以去看看,心里对形势和考试本身提前有个底。
另外,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每年都有一定的校园招聘名额,对条件优秀的本专业毕业生来说,相对其他专业的竞争对手有一定的优势,建议有此倾向的同学平时多关注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官方网站和历年的校园招聘要求,做到在素质培养上有的放矢。
就业点之 其他
其他就业点包括财务会计、市场营销、职业学校或大学教师、客户服务等等,那些职位虽然没有完全脱离经济类专业的就业方向范畴,但都不能说是财政学毕业生的对口就业。如果确实想转行从事这些职位也无不可,在其他期本版的对各专业的就业方向介绍和注意点的文章中都有提及,同学们可以找来参照
04级财政学研究生的就业
我所在的04级财政学共有10个同学,就业情况如下:读博2人,江西省保监会,江中集团财务部,平安保险江西分公司、江西省建设银行,江西大成资产管理公司,广西移动 南宁分公司财务部,浙江东方中汇会计事务所,宁波商业银行。
工资待遇
截止到 2013年12月24日,36378位泰语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3733 元,其中好范文工资3707元,3-5年工资4399元,0-2年工资4665元。
就业方向
泰语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
就业岗位
泰语翻译、兼职泰语翻译、订单管理专员等。
城市就业指数
泰语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上海。薪酬最高的地区是北京。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上海[48个]、北京[28个]、深圳[27个]、广州[21个]、杭州[21个]、成都[17个]、大连[15个]、昆明[9个]、南宁[8个]、武汉[6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北京[8333元]、上海[6999元]、大连[6936元]、南宁[5999元]、南昌[5249元]、苏州[4999元]、成都[4186元]、东莞[3915元]、深圳[3749元]、南京[3499元]、长沙[2999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泰语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文学类中的外国语言文学类,其中外国语言文学类共55个专业,泰语专业在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4,在整个文学大类中排名第41位。
一、学科方向的选择
目前, 家政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分化与整合的困境。家政学领域走向专业分化是必然的趋势, 也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预示家政学的每个领域都有发展的潜力和机会, 但是在专业分化过程中, 又会逐渐失去整合特质, 使各专业之间缺乏互相的了解和尊重, 很难资源共享。同一学科内部各专业之间如果没有共同的研究方向就会削弱学科的整体实力, 造成“离心效应”, 因此家政学科在选择方向时, 务必考虑各专业领域的共同使命, 形成自己的学科特色。
在学科方向的选择上, 可以根据自身所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 在以下领域展开学科的建设。
(一) 家政教育方向。家政教育方向主要培养各级学校家政教育师资, 家政教育工作者和家政教育推广人才, 奠定家政学学术研究的基础。其特色是注重整合教育, 对家政学研究领域内的多个学科同时注重, 均衡发展, 使学生有胜任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学生的未来发展出路可以是小初高等学校家政相关课程的教师, 社会工作人员, 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也可以在家政学领域展开学术研究。
(二) 家庭生活教育方向。家庭生活教育的培养目标在于增进个人与家庭的幸福, 重点在沟通、决策、解决问题。特色在于管理个人与家庭的资源, 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具备面对家庭危机的反映能力。通过对家庭生活各方面知识的学习, 能够对家庭生活周期、家庭成员关系、家庭管理、家庭伦理观念、性与婚姻关系等有充分的了解, 从而掌握正确处理家庭生活危机的方法, 毕业可以从事家庭理财、高级管家、婚姻家庭问题咨询、妇女联合会、老年人服务机构等方面的工作。
(三) 儿童保育与教育方向。儿童保育和教育是家政学学科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根据儿童的成长及发展的规律, 运用儿童早期启智教育的方法, 帮助家长构建适合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其特色在于注重家长与幼儿双方面的培养和教育, 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毕业可以从事幼儿教育专业教师, 幼儿园和家长学校的教师, 社会各早教机构的管理与培训人员, 儿童用品开发、营销人员等。
(四) 营养学方向。营养与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营养学方向主要培养食品营养、餐饮管理方面的教育和管理人员, 同时可以奠定食品营养和餐饮管理学术研究的基础。特色是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与相关机构建立长期的教学实习关系, 为学生的职业活动做好准备。学生就业指向基础教育阶段和高职高专的食品营养学、餐饮管理学的专业教师, 营养配餐员、营养咨询顾问、餐饮管理人员、食品营养研究开发人员等。
(五) 纺织品与服饰方向。此方向以服饰的设计研发和服装企业管理为培养目标, 教学中注意加强服饰专业与管理知识的整合, 强调服饰系统和咨讯系统的整合, 注重服饰设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强化学生服饰设计、商品品质的理念, 培养学生专业国际语言能力。毕业可以成为服装经营企业人员、服装设计师、服饰教育工作者或从事流行搭配、流行报道、服饰进出口行业等专业工作。
(六) 住宅与居住环境方向。现代的居住理念, 逐渐把家庭成员的健康和生存环境作为住宅选择和设计的标准。住宅和居住环境方向以改善居住环境为目的, 从高品位体验生活的角度研究居室装饰, 从环保和维持生态的角度研究改善居住环境, 从人体工效学的观点选择家具。毕业可从事室内装饰设计师、居室改造设计师、装饰材料营销等方面的职业, 学校在设置此方向时应结合学校的整体特点, 整合利用共享资源,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七) 消费者教育方向。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使社会比以往更加追求经济利润, 大量生产导致过多的非理性消费, 人们试图通过消费来获得社会的认同, 加上中国特有的面子文化也诱发了人们的过度消费, 造成了国家能源的短缺;同时很多消费者也不了解消费的真正含义, 不懂得捍卫自己的权利, 经常在造成了在消费过程中被蒙蔽, 这对家政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费者教育基于教导个体和团体的消费理念, 使其具备正确的消费态度、掌握消费知识和技能, 从保护资源、科学消费、适度消费的角度指导消费者。
二、专业课程设置
家政学的本质及高等教育的使命不完全在于知识的内容, 而在于能解决问题的知识组合运用在家政领域中, 因此家政学应将课程设置的重点放在培养解决各种家庭生活问题的能力。家政学课程的设置应包括四个板块:
(一) 专业类课程:主要包括共用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属性课程等。首先, 专业基础课应体现学科属性, 作为本学科各方向之间的基础部分, 包括家政学概论、家庭教育学、消费心理学、家庭管理学、家庭护理学、家庭营养学、服饰美学、生活文化史等。其次, 专业属性课应指向培养学生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 体现理论的应用价值, 让专业知识与学科知识结合起来, 构建立体的课程体系, 实现真正实用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可开设实用社交礼仪、花卉艺术、家庭营养与健康评估、生活消费指导等课程。
(二) 通识课程:学术性课程、传统文化课程、方法类课程以及外语计算机课程等都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显性课程, 还有一些学术性和思想性很强的有利于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 这些方面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发展将会产生长期影响。家政学专业的通识课程包括人类文明与社会发展解读、中国社会思想史、管理学概论、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伦理学、艺术赏析和应用文写作等。
(三) 特色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是一些校本课程以及地方性课程, 可根据高校自身的专业课程特色进行建设。特色课程可以瞄准地方经济与文化, 开设职业性、技术性、技能性的文化课程, 不仅可以对专业教育起到补充作用, 也可以很好地起到通识教育的作用。譬如东北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 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个区域性问题, 我们可以结合学科优势和地域特征, 适当开设家政服务技能培训等相关课程, 以适应特定市场的需求。
(四) 创业与创新课程:高校尤其需要开设创业教育和创新教育课程, 并且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 大学教育不仅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还要提高毕业生的创业能力。家政学专业可开设一些创业生涯设计、公共关系学、SPSS软件应用、市场营销学、社区管理概论、家庭理财、家庭文化生活调查与策划研究、餐饮管理与服务等适合直接创业的一些相关课程。
在教学环节要尤其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在课程设置上, 要构建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训练体系, 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
参考文献
[1].雷灼霖.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关键词】就业环境 大学生就业方向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各方面加强了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其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冲击和不良影响。如全球性的国际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都严重受创,我国经济也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呈现缓慢趋势,这也意味着大学生就业机会日趋减少[1]。另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行,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大学校门,大学生毕业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他们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
二、当前中国就业环境的分析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在加快,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压力持续,我国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成员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也非常高。因此,我国在这场危机中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场危机的出现也导致如今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2]。同时,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其发展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会对就业形势造成影响。如我国当前基础设施建设开始减少,这必然导致社会经济发展中各个行业发展缓慢,对劳动力需求不大。另外,中国出口近年来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也影响着中国的就业形势。总之,中国当前的就业环境是充满各种问题的,就业形势是极其严峻的。
三、适应当前就业环境,选择合理的就业方向
(一)依据就业形势,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观念对其就业方向的选择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大学生在就业之前,要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态势及就业形势进行分析,认清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就業观和竞争观[3]。例如,在进入大学之后,大学生就可以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进行调查分析。如果本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生就可以选择进行自我创业,要广开思路,不能把自己的就业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在面临激烈竞争的时候,要树立自己敢于竞争和大胆竞争的观念,勇于去迎接挑战,克服困难,为自己的就业打好基础。
(二)确定目标,定位准确
目标是一个人努力的方向,只有树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才能把握住来之不易的机会。大学生在就业之前,就应该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确定合理的目标。进行自我定位之后,就可以为自己做一个短期和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要依据社会的发展及就业形势的变化适当做出调整,并就当前的就业政策,为自己的目标定位努力。例如,大学生可以为自己做一个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对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自己的就业方向及就业观念等进行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明确的目标,才有助于去实现目标。
(三)依据自身特点,采取科学的就业选择方法
当前的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选择也是纷繁复杂的,导致学生在面临就业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针对这一问题,大学生首先要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选择更为科学的、适合自己的职业。例如,学生可以通过SWOT分析或者是双向对比法选择正确的就业方向,并结合现阶段国家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政策,选择自己最适合且满意的岗位[4]。毫无疑问,在复杂的就业形势面前,认清自我是非常重要的,切忌在就业过程中眼高手低,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结合自身特点,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四、结语
教育体制的改革,导致大学生毕业人数增长迅速,且就业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不公平的问题。同时,经济发展形势也是非常严峻的,这些现实问题都导致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我国大学生当前面临的就业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才能提高就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郑杭生. 改革开放 30 年:快速转型中的中国社会——从社会学视角看中国社会的几个显著特点[J]. 社会科学研究, 2014(04):45-46.
[2]董丁戈,李彦秋,关晓梅. 对大学就业难问题的分析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01):109-110.
[3]陈华,陈伟. 大学生自主创业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3(12):235-236.
写在前面:影视动画制作行业就业前景好吗?学什么专业对于一个人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经济发展变化飞快的社会,以往的热门专业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火爆,反而一些新兴行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例如影视动画制作行业前景非常乐观,学影视动画制作可以从事哪些岗位?
近20年来,外国动画作品改变了中国受众的动画需求倾向,当外国动画明星形象和剧情编排风格深深地印刻在中国受众的记忆中时,其文化审美观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最终成为他们观赏动画片的参照标准,这些标准又引领着他们对动画的消费选择。通过对孩子们审美观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鉴别能力,要从动画主题的教育角度思考,对于国家精神文明建设来说,正好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后备力量。
影视动画推广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不再是商业的性质了,他变成一种教育的手段。国内市场推广,消费者能够从中得到精神启示,是国家精神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国际市场的推广,既是文化的交流。也是文化的外交。对国家外交建设也是一种独特的贡献。
社会主义有特殊的魅力,魅力的散发。受益的不能仅限我们该制度国家国民本身,其他国家包括日本、美国等这些资本主义大国也有必要渲染,见识我们中国特色的影视动画。比如中国,国家已经逐步重视影视动画的发展,技术上予以政策上与财政上的大力支持;其次中国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作靠山;最后中国国体的优秀。我国对内容健康、艺术性强、创新度高、深受群众喜爱的原创动画产品予以大力的支持,市场教育化将创造出中国风格、国际影响的影视动画。
中国文化部网站消息指出文化部出台的关于扶持动画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表明近年来国产动画产品的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一些优秀影视动画企业有望走出中国市场,十年时间可能跻身影视动画大国的行列。
专家预测理由:10年来,我国的影视动画市场一直是被美日韩所强占。每一次文化产品引进到中国,都会给国内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上映的影视动画大片《2012》和《阿凡达》。在游戏领域,也一直是国外产品充斥其间。近年来,国内游戏靠走特色路线,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逐步进入国际市场。在近年来,国家制定动漫产业目标用5至10年时间跻身世界动漫大国和强国行列的发展计划。中宣部大力发展和扶持国内的动漫产业,出台政策性文件,从体制、政策、市场管理上促进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发展。具有原创思维的动画人才经常成为猎头关注的对象。影视动画与游戏开发成为未来十年最具发展前景的职业。
就业方向:游戏公司、动画公司、电影制作公司、软件公司、广告公司、影视公司、电视台、教育机构、杂志社、出版社、房地产、网络媒体等。
一、动画领域:动漫造型设计、Flash动画制作、3D场景建模、3D动画角色建模、3D动画等特效制作。
二、视频合成:3D动画动画合成、影片剪辑、3D动画片动画剪辑、影视特效制作。
此外,日本把大量动漫业务外包给中国,也是一个有利因素。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许多企业在承揽日本的外包业务,拥有一大批年轻的动画制作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动漫设计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被看好的。
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可以到制药厂和医药研究所从事各类药物开发、研究、生产质量保证和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工作,药学专业就业方向也有很多人从事药品销售代理。
就业岗位
医药代表、医药销售代表、销售代表、医院代表、招商经理、产品经理、地区销售经理、区域销售经理、学术专员、销售经理、地区经理、省区经理等。
工资待遇
截止到 20xx年12月24日,35857位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 3108 元,其中工资3082元,0-2年工资4090元,3-5年工资4293元,8-工资6000元。
招聘要求
针对药学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面议最多,占比90%;0-2年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34%;大专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47%。
城市就业指数
药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高的地区是厦门。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3860个]、广州[2525个]、上海[2385个]、武汉[1355个]、杭州[1246个]、成都[1164个]、南京[1077个]、重庆[886个]、深圳[788个]、西安[722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厦门[6999元]、宁波[5249元]、重庆[4499元]、上海[4043元]、南昌[3999元]、乌鲁木齐[3749元]、郑州[3333元]、北京[3194元]、广州[3099元]、杭州[3000元]、百色[2999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药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医学类中的药学类,其中药学类共10个专业,药学专业在药学类专业中排名第1,在整个医学大类中排名第2位。
在药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药学,中药学,应用药学,药物制剂,药事管理,中药资源与开发,藏药学,海洋药学,蒙药学等。
近年来,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支持力度,投入的就业补助资金从2003年的99.2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410.79亿元,6年来共投入资金1517.3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共投入918亿元。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资金420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66.7%,相当于2008年全国各级财政用于就业的总投入。
一、就业政策体系体现在四个支持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实施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现行就业政策体系体现在四个支持层次上:一是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通过税收、收费贷款等优惠政策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稳定劳动者灵活就业。通过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高校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实施特别培训计划,加大对农民工等群体的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二是支持企业吸纳就业。通过降低税率、扩大抵扣范围、加大资金投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对困难企业采取“五缓四减三补贴两协商”的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通过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拓宽就业渠道。三是支持相关机构提供就业服务。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其提供免费就业服务。扶持职业中介机构,鼓励形成多层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对金融机构的奖补机制,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好就业信贷服务。四是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大规模增加政府投资,通过政府投资公共产品吸纳更多的人就业,实现就业增长等。
二、财政支持就业政策有四大变化
近年来,财政支持就业政策有四大变化:一是政策扶持的范围越来越广。2002年的就业政策,着力点是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实施范围局限于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2005年的就业政策,扶持范围扩大到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2008年以来的就业政策,充分体现平等就业的要求,将政策扶持范围扩大到全体失业人员,涵盖了原下岗职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等各类就业群体。二是政策门槛越来越低。前两轮的就业政策,按照人员身份和单位性质设定享受门槛,而现行的就业政策,取消了人员身份和单位性质的限制,实现了“三个均能享受”,即:所有劳动者均能享受免费的公共就业服务;所有有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均能享受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所有就业困难人员均能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同时,还取消了企业行业限制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条件。三是支持项目越来越多。不仅对单位吸纳就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还增加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同时,在对职业培训给予补贴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扶持项目。四是政策含金量越来越高。税收减免力度加大,除对企业实施统一的减税政策外,还将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底,并专门出台了鼓励残疾人、复员转业军人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另外,收费减免项目增加较多,财政补贴力度也进一步加大。
三、财政支持就业政策要注意四个问题
当前,我国政府支持就业的各项财税政策已经出台,要注意研究四个问题:一是实现积极财政政策与积极就业政策的紧密结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为了防止经济衰退而实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积极的就业政策是以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为取向的宏观经济政策,出发点是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调整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企业结构等,扩大就业总量,创造就业岗位。不难看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积极的就业政策目标一致,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都是为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这就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首先,要扩大政府投资规模,将政府投资与就业挂钩,合理安排资金投向,努力争取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目标的同步实现。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就业的财税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各方面鼓励就业、促进就业、扩大就业,激发劳动者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要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地域性分割,促进劳动要素自由流动,强化劳动力供求信息、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服务,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摩擦性失业。要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减少结构性失业。最后,要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为劳动者合理流动提供制度性保障,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地区的协调发展。今后几年,如何把促进增长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积极财政政策与积极就业政策的有机结合,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二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政策之间的联动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就业政策与其他社会保障政策之间的联动机制,是提高劳动者就业主动性,实现积极就业的重要手段。增加就业有利于减少社会保障待遇支出,减轻政府负担。因此,研究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时,一定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失业保险、低保等社会保障标准,并加强动态管理,实现有进有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
三是做好促进就业短期政策与长远战略的合理衔接。从短期来看,支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内外需不足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还处于工业化初期,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充足的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最大程度地吸纳就业。同时,要不断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另外,要结合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及地区之间产业结构布局和调整,考虑把东南沿海地区遭遇发展瓶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特别是中部地区,形成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布局。从长远来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发展,提高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不宜单纯地把经济发展战略建立在低劳动成本、低劳动保护、低劳动技能上面。但同时,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由此增加就业岗位和机会。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超过全部就业人员75%相比,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仅为32.4%,发展空间巨大。要制定和完善政策,逐步建立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使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居乐业,成为城市中的一员,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要大力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打造成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并列的培养人才方式,拓宽教育和就业渠道。
四是处理好劳动者、市场、政府三者间的关系。首先,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其次,坚持市场调节就业,是提高就业效率的核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竞争以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供求双方相互选择,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引导劳动者合理流动和就业,并通过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推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三,坚持政府促进就业,是实现就业公平的保证。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重要职责,维护社会公平、降低失业率。
【财政学就业方向】推荐阅读:
财政学期末11-10
财政学期末复习10-21
财政学经典案例06-22
财政学习题与答案07-04
北大公共财政学论文10-11
财政学考试重点总结10-26
财政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0-19
财政学复习资料2211-11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10-11
区财政局年度财政管理工作总结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