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之我见专题(精选8篇)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三项建设”重点之一,是当前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切实担负起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需要,更是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石,也是确保公安工作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对公安工作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现笔者结合多年的公安工作,就如何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谈谈肤浅看法。
一、当前警民关系现状近几年,公安机关通过大练兵和“三基”工程建设,公安机关的打击能力不断提升,不断推进平安建设,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及幸福指数都有所提高,特别是通过开展大接访、大走访及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的落实,不断为群众解决了一些实事,办了一些好事,进一步赢得了群众的满意,但是由于个别民警特权思想还很严重,执法为民思想树立不牢固、执法不公不严、执法不规范、执法犯法、非警务活动的现象还存在等等,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群众感情,群众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信任感在弱化、警民距离逐步加大,出现执法难、取证难等问题,甚至发生了暴力事件,这都是警民关系不和谐的具体表现。
二、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与行动脱离,执法为民思想观念未真正落实到执法过程中,是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首要因素。目前,一些民警执法为民思想不牢固,还未内植于心,外践于行,更不能有效地融入公安执法的各个环节,执法方向不明确,依然有执法犯法、执法不严、执法不公、乱作为、不行为、暴力执法等伤害群众感情的行为发生,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二)打击力度与群众的期望值不符,小案件未及时侦破,是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突出因素。当前,虽然公安机关的打击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还与群众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特别很大一部分案值较小的侵财类案件都不能及时侦破,破案率较低,受损失的群众数量较多,涉及面较广,即使案件侦破了,损失也不能及时挽回,与群众期待有一定差距,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影响群众满意度。
(三)执法与回告未同步,群众知情权重视不到位,是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人为因素。当前,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他们渴望人权、财产权得到尊重和保障,他们也需求对案件有一定的知情权,即使案件没破,也要定期向群众说明案件侦查情况,作好解释工作,可是由于警力有限等多种原因,及时回告被忽视,特别是有时公安机关费了很大劲将案件破获,也未能及时将破案情况回告群众,群众还误认为案件未侦破,也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四)职能定位不准与群众需求悬殊,承诺宽泛,无法兑现,是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因素之一。当前,一些地区和警种存在职能定位不准,特别是服务职能定位不准,明显不符合公安工作实际,承诺过多、过宽,不易实现,让群众的意愿落空,反而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将公安机关推向非常尴尬和两难境地。
(五)沟通联系不够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缺乏沟通渠道和互动平台,相互理解信任不够,是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警民沟通联系还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与群众联系的渠道不多、不广,特别是舆论宣传方面更是不足,不能很全面地宣传报道,不能最大限度地、最大能力地向群众展示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的风采,寻求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辽宁“网上公安机关”全面开通,搭建了警民联系平台,也提供了警民互动的发展方向。
(六)个体能力与整体要求差距较大,不会做、不愿做群众工作,是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关键在警,最终落脚于民警的个体素质和能力,当前,存在着一部分愿意做而不会做群众工作的民警,还存在着一部分根本就不愿意低下头、弯下腰做群众工作的民警,与做群众工作“三懂四会”(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整体要求相差甚远,严重影响着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三、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笔者认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要立足于当前的复杂局势、立足于具体岗位、立足于业务工作,更要立足于当前警民关系现状,以规范化执法促和谐警民关系为抓手,找准切入点,突出创新、措施得力,抓出实效,力求做到“七抓”,最大
一、热爱幼儿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很平凡, 平凡得就像一个妈妈。爱每一个孩子, 并在生活学习中让孩子们感受到这种爱, 就是幼儿园教师最基本的工作。说到底孩子的教育工作就是一项爱的工作, 没有爱、没有感情就没有教育。
教师在对待孩子上, 能够热爱孩子, 能够接受孩子的各种行为, 能够满足孩子心理发展的各种需要的, 孩子的情感也能因为离开父母而在教师身上获得补偿。特别对刚入园的幼儿, 由于环境和人际关系的改变, 他们产生了焦虑不安的情绪, 这时, 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幼儿是否能消除不安的情绪而适应新的环境。例如我今年接手的是小班教学任务, 在对待新生哭闹的问题上, 我尽量做到态度和蔼、耐心细致, 并用搂搂、抱抱、亲亲等身体动作给予必要的爱抚, 因此, 很多小朋友在我的帮助下很快稳定了情绪, 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反之, 若对哭闹的孩子缺乏耐心, 并当面指责孩子的不是, 这样, 幼儿的焦虑情绪不但没有消除, 反而增加恐惧心理, 有的一见到这个教师就怕, 不愿上她的课, 很难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可见教师爱幼儿, 可以缩短教师与幼儿心理上的距离。当教师微笑着面对幼儿, 用和善的目光鼓励幼儿, 抱幼儿、抚摸幼儿时, 幼儿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 产生安全、温暖的感受。在这样一种氛围中, 幼儿会更有信心接近教师并且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
二、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在以往的工作实践中, 我们教师往往从成人的角度, 如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已有的经验和对幼儿的看法和态度去解决所谓的问题。随着对《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的深入理解和观念的转变, 我认为, 教师要克服自身言行的随意性, 改变以往从成人的角度处理问题的做法, 对孩子要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因为不论孩子年龄大或小, 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当我们顺应了孩子正确的要求, 孩子就能愉悦地接受相应的规则。相反, 如果我们只是以大人的意志为转移来确定相应的规则约束孩子, 有的孩子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例如在小班的美术教学中, 别的小朋友都拿着油画棒聚精会神地画画, 只有张哲奇一边玩卡一边自言自语, 当时我一把夺下他手中的卡, 并且把他训斥了一通, 张哲奇不说话, 但是也没有画画, 就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我立刻就意识到我的态度有些粗暴, 他毕竟只是一个三岁多的孩子, 爱玩是正常的。于是我把他揽在怀里, 问他是不是特别想玩卡, 他点了点头, 我又问在上课时间能不能玩卡呢, 他摇了摇头, 我接着说我们可以下课再玩啊, 下课老师和你一起玩, 并把卡还给了他, 他高兴地接过卡并收了起来。下课后我陪他玩了一会儿, 以后他只要上课时玩东西, 我只要看他一下, 他马上就会收起来。
其实教师柔和亲切的态度、幽默活泼的话语、敏锐信任的眼神, 都会使孩子获得愉悦的感受, 而孩子们也正是在这宽容、谅解的氛围里, 才会消除抵触心理, 获得尊重、理解, 从而接受教师的正面教育。
三、蹲下来讲话, 抱起来交流, 牵着手教育
1. 蹲下来讲话
在幼师的时候, 就有一位老师跟我们说过:幼儿和老师讲话时, 是很累的, 因为他们要长时间地仰视, 所以, 幼儿园教师与孩子说话时, 要蹲下来平视孩子。这样做, 一是体现对孩子人格的尊重, 二来避免因双方身材的反差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
在我们蹲下来之后, 我们和孩子的身高就差不多了, 孩子在“同等”身高的情况下就会感到很轻松, 也会感觉很亲切, 互相之间就容易说话交流了, 自然也培养了感情。
其实, “蹲下来”不只是身体上简单的一个动作,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身体蹲下来的同时, 思想观念同样要“蹲下来”, 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状态, 与幼儿保持平等自然的关系, 进而相处融洽, 形成同伴、朋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幼儿感受到老师是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交流情感和看法, 虚心征求和倾听他的意见, 赏识他的优点和进步, 他们便能用自己的视角去看待眼中的世界, 用一颗童心去理解自己的发现和行为。这种以平等融洽的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于幼儿的沟通, 也最容易被幼儿接纳。
2. 抱起来交流
如果说蹲下去是一种平等, 那么抱起来则是一种尊重;如果说蹲下去是一种理解, 那么抱起来则是一种关爱;如果说蹲下去是一种善待, 那么抱起来则是一种胸怀。蹲下去、抱起来是通往孩子心灵的阶梯, 蹲下去、抱起来是为了读懂孩子。
例如教学美术课《画鼻子》, 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没有鼻子的小孩儿, 然后找陈飒小朋友给小孩儿添鼻子。但我将小孩儿画得太高了, 陈飒踮脚都没有够到, 于是我就把她抱了起来, 鼻子画好了, 陈飒美美地走回座位。我相信, 这个满怀爱意的拥抱, 会成为这孩子永远的记忆, 每每思来, 都是一份甜蜜。
教师要把孩子抱起来和他们交流, 让他知道你是多么爱他, 多么愿意和他亲近。
3. 牵着手教育
教学语言课《我最喜欢的动物的叫声》时, 孩子们一个个地都争着说自己最喜欢什么动物的叫声, 并学得惟妙惟肖, 这时我发现只有征润泽坐在位子上不说话, 我示意其他小朋友不说话, 走到他的位子上拉着他的手, 笑着说:“你来试试, 好吗?”孩子的语言虽然不是很流畅, 很胆怯, 但我想, 这是孩子迈出的一大步, 有了教师的鼓励, 他胆子会慢慢大起来的。
牵的是手, 扯着的是“爱”, “爱”搭起了师生的心灵之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把目光扩大, 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阳光雨露。尽管有的学生很弱小, 但多给他们一点温暖, 多给他们一点关怀, 有一天他们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蹲下来讲话, 抱起来交流, 牵着手教育”是一种行为, 更是一种心态, 一种将学生摆在什么位置上的表现。更多时候, 我们并不一定要把孩子抱起来, 我们可以把心离孩子近一些, 更近一些。
(一)来自公安机关内部的原因
1、管理不严,执法不规范。一是当前公安机关在管理职能方面尚不能适应新形式的需要,造成群众对公安工作绩效不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声誉。二是执法不规法,导致“三乱”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基层公安机关为弥补办公经费不足,动辄罚款收费,甚至违反“收支两条线”规定,截留、挪私分罚没款物,以罚代刑、以罚代法,甚至为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而徇私枉法,在群众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2、少数民警要求自己不严,宗旨意识淡薄。一是随着公安队伍不断扩大,青年民警大量增加,他们文化程度高,思想活跃,干劲足,是公安工作的主力军和希望所在。但他们对公安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了解不多,缺乏群众工作经验,疏漏、不足之处较多,与群众的要求还有距离。二是少数民警的思想觉悟不高,党性观念、公仆意识不强,遇事不能从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三是私心膨胀,贪小利、图享受,与人民群众对人民警察的期望和要求形成明显反差。
(二)来自公众方面的原因
期望过高、认识偏颇。相当一部分群众在崇尚民警职业的同时,希望民警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又是排忧解难、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然而,一旦希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甚至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
法制观念淡薄、警民配合欠佳。主要是公民法制心态不完善,对警察不信任、不配合,甚至暴力抗法,近几年榆林麻黄袭警案、杨佳袭警案、瓮安事件、云南胶农袭警案等一系列暴力袭警事件频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三)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
1、行政干预,滥用警力。由于公安机关执法权限较大,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往往将公安机关当成万能钥匙,一味强调公安权威,常常通过行政命令使公安机关承担许多原本不应承担的职责。
2、媒体误导。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一些传播媒介为了吸引大众眼球,追求市场效应,对“涉警”问题喜欢以偏概全或推波助澜进行炒作,尤其是在对涉警事件的版面中,媒体热衷于对其负面因素进行强调,集中报道,忽视甚至无视事件中的正面因素,客观上形成了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不利的整体氛围。使人民群众只看到了个别民警违法违纪现象,却忽视了绝大多数民警的任劳任怨,为社会安宁流血牺牲的现象,造成部分群众对警察的认识存有偏差。
二、促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对策
(一)当前应努力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以实际行动树立人民警察和公安机关良好的执法形象
努力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树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良好的执法形象,是当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根本保证。怎样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树立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良好的执法形象呢?当务之急,要巩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始终保持公安队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激发民警投身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各项活动;继续深入抓好警务公开,加大内外监督力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各项活动的健康发展;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用经常性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教育培训,使民警掌握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增强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技能,提高群众满意度。
(二)加强自身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
公安机关坏事不能捂,好事更要传。要充分利用办案、走访、接待等平台,采取发放宣传画报,设立警务公开栏、宣传板报、发放手机短信及新闻媒体报道等宣传手段,加大对典型单位、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多渠道向人民群众宣传公安工作,提升公安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让称赞公安的声音从群众口中自愿发出。同时,要强化应急处置信息公开工作,正确掌握群体性事件处置“火候”,主动、透明、及时公布真相,保障民众知情权,消除民众猜疑,澄清事实,止住谣言,平息冲突。
(三)当前要尽快建立健全与群众的有效沟通机制,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
公安机关和民警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一方面要认真、广泛地听取群众的呼声,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利用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公开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这样既便于群众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又可以使群众有目的地参与一些防范、打击犯罪的活动,还能够监督公安机关和民警的活动,避免违法违纪和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在省厅、市局、分局开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我坚持弘扬“河南公安精神”,深入学习有关规定,全面查找思想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着力做好自查自纠和整改工作,突出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一、理论学习讨论情况
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十七届二次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为核心,以端正执法思想、规范执法行为为切入点,以开展排查整治为重点,以解决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突出问题为主要内容,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两转两提”和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精神,坚持贯彻从严治警的方针,深入学习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精神、有关政策规定,对照正反典型找差距,突出重点,抓住难点,落实责任,强力整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树立公安机关“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强力推进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我结合自身情况和派出所工作特点,重点查摆执法工作中碶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是否确定,关注民生、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意识是否淡薄,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报警求助是否存在有警不出、有案不立、立而不查、久拖不决,违背公平正义理念和要求,违法违纪办人情案、关系案,树立派出所民警队伍良好形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在“大排查阶段”活动中我本着“解决问题,规范提高”的要求,经过对照检查,我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理论学习不够经常深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公安业务学习还不够系统,执法办案质量不高,还不能独立办案;
3、对公安工作的规律研究不够,对群众的要求和期待有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满足群众的要求。
三、下一步整改措施
1、将“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活动纳入派出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作为加强警风建设、开展“执法零过错”活动、年终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和内容,进一步认真对照检查存在的问题。
2、进一步加强有关政策和理论的学习,特别是要用胡锦涛的讲话精神统领工作,进一步明确公安工作的本质,把握公安工作的方向,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解决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进一步开展警情民意走访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由于执法过错、警风不正而受到侵扰、伤害的群众,及时道歉,坚决做到问题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群众不满意不放过。
4、要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有关业务学习,熟练掌握执法办案的有关程序要求及工作技能;制定措施规定,严格要求自已,以更大的热情和更高的标准做好执法工作、服务群众工作,提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狠抓执法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县公安交警大队执法规范化建设先进材料
近年来,**县公安交警大队法制建设工作取得了不断进步,执法工作连年走在全市交警系统和县局前列,推行和实施的一些规范规范执法工作机制和措施受到了上级公安机关的关注和推崇。2004年上半年在全市交警系统执法考核和县公安局年终执法考核中,**交警大队执法工
作名列全市第一,全局第一,被县公安局、市公安局、市支队评为执法先进单位;2005年执法考核工作名列全局第一,分别被市局、支队和县局评为先进执法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2月被县公安局评为优秀执法单位;2007年先后被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评为优秀基层单位、文明示范服务窗口单位,被县公安局评为先进单位。
一、加强领导,强化培训,增强意识。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政法部门是人民专政的重要机关,必须狠抓自身建设,必须建立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作风过硬、特别能战斗的执法执纪队伍。在执法工作中,我大队高度重视,日常工作中,确定大队长负总责,各部门负责人为执法质量第一责任人,把提高执法规范同抓队伍建设、提高民警素质紧密结合,同开展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同开展便民利民措施相结合,通过制定和完善操作性强的执法制度和程序规范,狠抓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同时,总结了近年来在执法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剖析根源,分析危害,教育民警树立大局意识,正确认识和行使公安交通管理职权,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注重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相统一。在工作中,还经常通过以中队为单位结合实际开展学习讨论活动,要求民警人人谈体会,认真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大队把全体民警教育培训放在突出位置紧抓不放,坚持利用周四学习日进行业务和法规法律学习,大队领导轮流授课,不断组织民警学习了《人民警察法》、《行政处罚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民警在学习中熟练掌握“十个法规、五项技能”,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觉守法和严格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加强对民警的宗旨教育,在民警中开展了为“谁从警、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和“如何从警、如何执法、如何服务”的大讨论活动,教育广大民警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交通安全畅通和人民群众满意这一政治高度,严格执法,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周到服务。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对原来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细化,坚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每周一次队务会,每周一次集体学习,每月一次执法检查,每月一次工作小结;坚持24小时上路巡逻执勤,对重要路段、路口增加警力,加强执勤,确保了“白天见警车、晚上见警灯”;坚持每周检查交接班登记,交接班登记清楚、规范;坚持发放警民联系卡、青年文明号服务卡、便民服务手册,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还结合县局开展“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学习教育活动方案和公安部交通管理十七项便民利民措施,对各岗位办理业务时间进行核定,实行限时服务,并在业务量较为集中的车管、事故岗位增加警力,实行延时服务,提高了车管、驾驶员管理效率和办案效率,并在车管所实行电脑选号,方便广大群众。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民警认真学习了《三门峡公安交警支队关于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的六条措施》、《公安交警支队关于进一步规范交通道路执勤行为的通知》及上级公安机关关于“整治三乱、优化环境、民主评议行风”等专项学习。通过教育培训,全体民警的现场意识、证据意识、质量意识、实际办案能力和服务意识明显提高。
二、多策并举,量化目标,采取积极措施,提高执法质量。措施是保证,落实是根本。在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质量工作中,我大队结合实际,针对不同岗位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有关制度和措施。一是成立执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大队领导牵头,挑选了素质较高的民警为大队法制员,组成执法组,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指导,在有执法业务的5个中队确定了5名兼职法制员,明确了各部门负责人为执法工作第一责任人,大队领导与主管执法工作领导,主管执法工作领导与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与法制员及民警层层签订执法目标责任书,严格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为加强和促进执法工作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证。二是严格法律审核制度,按照上级关于执法工作的具体要求,严格实行办案人、部门领导、法制员、大队领导四级审核制,严把执法质量关。从案件受理到调查取证,法律适用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证了办案质量,杜绝了错案及不规范行为的发生。三是严格实行月考核与季考核制度,每月由大队执法组牵头召集各办案单位负责人及法制员对本月执法情况进行考核,当场打分评出优劣;每季度聘请县局法制专家到我队进行考评,解惑释疑,提出整改意见,并予以通报,以此促进执法质量提高。同时,采取互查的办法,对具体案件进行评析,取长补短,堵塞漏洞,互
相学习,相互促进。四是实行诫勉谈话制度。对个别执法不规范民警,由主管领导及单位负责人对其进行诫勉谈话,并由本人写出保证,确保大队整体执法水平提高。五是严格案卷归档制度。对执法检查中查出有问题的卷案,对照标准,认真整改,做到问题不整改,案卷不归档,确保了案件质量。六是实行法制员例会和主办民警责任倒查制度。利用例会,学习上级文件、执法
通报。分析讨论执法工作中存在疑难问题,并提出具体整改意见,有效地促进了办案质量。在此基础上,推行办案民警责任倒查制,以主办案件民警为第一责任人,从办案过程各个环节予以考核,确保每个案件公平,公正。七是为了规范执法,方便民警办案,按照法律要求,改进和制作了部分法律文书,使民警易于操作,极大的方便了民警办案,减少堵塞了执法漏洞。八是强化执法监督,实行执法监督员座谈会制度。我大队在社会各界聘请了执法执纪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向监督员和群众代表汇报我们的执法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完善不足,改进工作。
近年来所办理的案件均能达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运用法律法规准确,卷宗装订规范标准,达到了规范化,正规化的标准要求。在提高执法质量,规范执法行为,建立科学执法体系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严格审核,严肃考核,严惩重奖的办法,促进了交警大队执法工作的不断提高。
交警三大队分析现状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大队执法水平和维护执法公正,提高执法公信力,提升队伍的执法形象、执法水平和服务能力,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三大队分析现状、落实措施,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大队在执法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证据意识淡薄。民警在执法工作中证据意识比较薄弱,对交通违法事实认定所依据的证据不够确凿充分、所提取的证据未依法固定或证据不符合法定证据规则,直接影响到证据的法定效力,进而影响到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2、不善于宣传和做群众工作。在执法实践中,由于部分民警的执法方式简单、执法态度生硬甚至粗暴,不愿做、不懂做、不会做群众工作,导致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理解、抵制、甚至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存在,有时甚至本是公正、合法的执法行为却造成不良影响。
3、法律文书填制不规范,执法程序有瑕疵。民警中存在法律文书填写不完整、不规范、随意变更的行为,程序意识仍然存在不足的方面,直接影响了执法质量。
4、过分强调经济发展的因素束缚民警的手脚。
发展经济本无可厚非,但现实情况是为了发展经济,常常要求正常执法活动让位于经济建设,以牺牲安全、法律尊严与秩序的代价来“促进”经济发展,造成其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满、怨恨,从而对公安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权威性产生质疑,产生对立情绪,引发极端事件。
5、道路交通基础建设滞后与管理的矛盾。道路交通基础建设的滞后与经济发展带来的物流、人流、车流的激增的矛盾尤为突出,道路交通通行率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二、落实措施切实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1、深入查找执勤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个别民警执法形象不好,警容不严整,举止不端庄,指挥动作不规范,敬礼不标准;有的执法态度蛮横,执法用语不文明、不礼貌、不规范,有的不尊重当事人,语气生硬,对群众不耐心等实际情况,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加强民警相互监督。
2、转变思想、强化意识。大队有针对性地解决民警思想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使广大民警充分认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搞好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自觉性,摒弃过去在执法工作中的片面认识,克服在执法行为上的随意性,为规范执法作好理论基础,切实树立“五种意识”。
3、创新学习全面提高民警素质。大队着力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和素质,将学习贯穿到日常当中,用创新学习机制、实践学习机制、教育培训机制来打造新时期高素质的交警队伍。
4、健全完善各项执法制度。针对民警在纠正违章等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活动、执法环节,抓紧健全完善相关程序规定和标准规范。进一步细化各类执法标准,严密执法程序,规范执法环节,确保民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针对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制定完善考核标准。
5、加强执法监督,争创人民满意。在执法监督方面大队着力解决两个方面问题:(1)是强化外部执法监督,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定期、及时听取他们对大队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对工作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2)是加强内部执法监督,对民警个人执法工作监督和对单位执法质量考核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和推行民警个人执法档案制度,促进执法质量的稳步提高。
【公安执法监督的分类】浅析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安执法监督的分类】浅析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按照公安部黄明副部长加强工作调研的要求和省厅交管局党委的统一安排,结合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到太原、晋中以及高速各公安交警支队,就当前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进行了调研。
一、目前基层公安交警执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执法目的有偏差,重处罚轻管理,重管理轻教育。交警执法的根本目的,是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为此,对那些易引发交通事故、扰乱交通秩序的严重违法行为,依法实行严管重处,也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基层交管部门变相下达罚款指标,为罚款而罚款、重罚款轻管理、重管理轻教育的问题非常严重。表现在:一是该罚的不罚。上路执勤时只愿纠正能罚款、易罚款的违法行为,对那些易引发交通事故却难取证、难罚款的违法行为,如强超强会、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农用车载人等存在大量事故隐患但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交通违法行为却视而不见;二是不该罚的也罚。由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基础薄弱,当前,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还非常淡薄,轻微违法行为大量存在非常普遍。但部分民警为了追求罚款数量,对本来能通过教育纠正的轻微违法行为却以罚款进行处罚,忽视了对当事人的教育,不仅达不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反而会因对大量社会群体实施处罚,诱发社会矛盾,影响公安交管部门的形象。三是为罚款而执法。部分民警为让当事人交罚款,对违法行为随意变通处理,该拘留的不拘留,该扣分的不扣分,降低了处罚标准,纠违没有起到应有效果,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
(二)执法程序不规范,态度不文明,群众不满意。正确的执法行为要靠规范的执法程序来保证,良好的执法效果也要靠人性化的执法方式来体现。尽管公安部《交通民警道路执勤执法规则》等规范性文件,对执勤执法程序已做出非常严格细致的规定。但是实际执法中,部分民警执法程序意识差,执法方式简单化,既影响了执法效果,又造成社会不满,表现在:一是随意拦截检查正常行驶的车辆,纠违不敬礼,罚款不讲原因,收驾驶证就开单;二是以管人者自居,对待群众态度生硬蛮横,该说的文明规范用语不讲,不该说的“横话”乱说,即便处罚正确群众也不容易接受,甚至造成严重对立;三是随意剥夺法律赋予当事人的陈述和辩解权,不听解释、不问理由,容不得当事人陈述和申辩,一旦当事人申辩几句,就扣上“态度不好”的帽子,甚至因此罚“态度款”。
(三)执法不公,存在“五松五严”的现象。表现在:对本地车辆管理松,对外地车辆查纠严;对小型客车管理松,对大型货车查纠严;对熟人关系车辆管理松,对一般违法车辆查纠严;对党政机关、政法部门等“特权车”管理松,对普通群众车辆查纠严。在执法中不能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视同仁,不仅纵容了一些人继续违法,也使普通驾驶人心理失衡,极易产生报复和过激行为,给执勤民警安全埋下隐患,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要切实解决当前公安交警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要认真查找、深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症结,这些原因有:
一是执法理念不正确。尽管近年来各级交管部门一直在抓“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教育,但是,长期以来受特权思想和官本位意识的影响,部分领导干部和民警仍然没有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没有真正搞清楚、弄明白是“为了人民管交通”还是“为了交通管人民”,宗旨观念不牢,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执法工作发生方向性、原则性错误。甚至有个别民警把执法权力当成了谋私利的工具。
二是执法主体素质低。当前,基层警力不足是各级公安交管部门普遍现象,年轻警力长期得不到补充,基层民警文化水平偏低,思想陈旧,跟不上当前执法规范化建设要求的现象也较普遍。近年来,奥运保卫、国庆保卫、预防事故等专项工作任务繁重,一些基层交管部门疲于应对阶段性任务、指标,忽视了对基层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理论学习只停留在口头、纸面上,导致基层民警对上级工作要求不了解、对新法规不掌握、对新交通管理手段不知道,极大制约了执法水平的提高。
三是执法监督不到位。交警执法岗位点多、线长、面广,较为分散,而基层民警人人都有一定的执法权。执法对象直接面对人民群众。与其他警种相比,公安交警执法监督的难度相对较大、要求更高。部分基层领导只重视对外执法,不重视对内监督,权力缺乏有效制约,执法过错得不到有效匡正。而对民警违法违纪问题处理的避重就轻,看似保护民警,实际上是害了民警、也害了我们这支队伍。
四是执法环境不尽人意。个别党政机关、权力部门自身特权思想严重,认为交警查自己车就是“丢面子”,有违法行为不配合查处,对交警正常执法动辄以权压人、横加干涉。同时,广大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较低,看到交通秩序乱就希望交警加大执法力度,真要严格执法涉及到自身利益,又不配合、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类社会矛盾凸显,群众情绪不稳定,即使正常的执法活动,也容易引发矛盾对立,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借机暴力袭警、公然抗法、制造事端。执法环境恶劣,也造成了一些基层民警对违法行为不敢管、不愿管、不想管。
二、加强公安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我省各地在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中采取了有力措施,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需要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系统工程。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以来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必须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全部交管工作的前提和核心。抓好规范执法就等于抓住了交警工作的“牛鼻子”。近年来,机动车、驾驶人、道路迅速增长,我国已进入汽车时代,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引起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是公安交管部门的首要任务。从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经验看,交管部门严格执法是有效减少交通事故隐患、预防交通事故最重要的手段。随着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加快,关注民生、保障人权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这也要求公安交管部门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必须要带着人文精神去执法,做到理性、平和、文明执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而要达到这两项要求,关键在于能否做到规范执法。如果执法不规范、随意执法、弹性执法,一味强调严格执法也就成了乱执法,就容易造成与群众的矛盾对立,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如果执法不规范,一味强调理性、平和、文明执法也就成了不作为、姑息放纵违法行为,预防交通事故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保证严格执法的前提,是实现理性、平和、文明执法的基础,是做好一切交管工作的核心和纽带。
二是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执法水平的根本标准。交管执法工作好坏,不能看罚了多少款、扣了多少证,关键要看社会效果。具体讲,一是执法要看大环境。当前,社会各种矛盾互相交织,不安定因素增多,要把执法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加以统筹考虑,用新的理念去应对社会转型时期的新矛盾、新问题,注重讲究执法策略,注重改进执法方式,注重提高执法艺术,善于用群众语言、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来管理、来执法,最大限度地化解群众怨气,疏导群众不满,以实际行动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二是执法要有针对性。特别要针对处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体,要区别对待,慎重管理,准确把握执法对象的感受,充分尊重执法对象的人格,切实体谅执法对象的处境,通过服务、教育、感化交通违法行为人,使其既能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又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而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三是执法要求满意度。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将执法活动变成服务群众、赢得群众的实践行动,尽可能融法、理、情于一体,认真落实便民利民服务承诺,不断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把公安交警执法工作的成效更多、更直接地体现在促进和谐、惠及百姓上。
三是必须始终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高度关注、长期努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当前交警执法不规范的原因,有多年来历史形成的习惯惰性,也有当前社会法制环境不健全、不完善的因素,更有交管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执法规范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措施跟不上的原因。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经费完善保障、强化法制监督等多种手段,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各级交管部门长期艰巨的努力。只有常抓不懈,不断健全规范执法机制,完善执法保障,落实执法监督,提高执法素质,形成规范执法的浓厚氛围,让民警养成规范执法的良好习惯,才能不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交管部门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公安交管工作才能与社会主义法制社会的进程同步,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如何进一步推进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
2009-03-09 15:49:26 来源: 来 源:铅山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浏览:
7800次
为扎实推进全省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队伍正规化建设和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基础建设等“五项建设”,根据省总队统一安排,笔者就如何进一步推进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作如下初浅的探讨。
一、公安交通管理执法工作中主要存在的执法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内在因素——执法民警自身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法律文书填制不规范。由于某种原因,相当部分法律文书填写不完整、不规范、随意变更,甚至发生错误,致使当事人对民警进行投诉。
2、违法行为取证不充分。民警在执法工作中证据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在:对部分违法行为的认定缺乏证据、认定违法行为所依据的证据不符合法定要求、对事故事实认定所依据的证据不够确凿充分、所提取的证据未依法固定或证据不符合法定证据规则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证据的法定效力,进而影响到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3、执法当中程序不到位。由于加强公安交通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执法监督工作,在执法工作中民警程序意识明显增强,但仍然存在不足的方面。在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中,询问笔录未按规定制作、法律文书未依法送达;在交通事故处理中,违反规定进行调解、超过法定期限作出事故认定等程序瑕疵依然存在,直接影响了执法质量。
4、群众工作处理不到位。有些民警在思想根源上没能真正从管理型转为服务型,还是以管人者自居,不讲究执法方式和不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引发警民关系不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执法实践中,由于部分民警的执法方式简单、执法态度生硬甚至粗暴,不愿做、不懂做、不会做群众工作,导致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理解、抵制、甚至抗拒执法现象时有存在,有时甚至本是公正、合法的执法行为却造成不良影响。
(二)外部因素——执法环境变化给执法工作带来的一些问题。
1、道路交通基础建设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交通设施不配套与管理的矛盾。道路交通基础建设的滞后与经济发展带来的物流、人流、车流的激增的矛盾尤为突出,道路交通通行率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如我县的县城城市框架一下还没拉开,象浉江大道等几条主要街道路面过窄,随着车流、人流的增加,致使道路显得非常拥挤,出现了人与车争道、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争道行驶,特别是在红绿灯路口表现的尤为突出。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道路的交通设施不完善、不规范,存在重大交通安全隐患;道路资源不合理利用,如城市道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规划不合理,有些道路受路面影响无法施划非机动车道,给道路安全畅通造成了影响。
2、法与情的矛盾和片面强调服务于经济建设干预正常执法与严格执法的矛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是众所周知的,然后在实践当中就可能存在偏差了。发展经济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为了发展经济,而要求正常执法活动让位于经济建设,以牺牲安全、法律尊严与秩序的代价来“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片面的、错误的。这一问题带来的其他社会效应还体现在:造成其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满、怨恨,从而对公安交通管理执法工作的权威性产生质疑,产生对立情绪,引发极端事件。
3、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规章不完善、存在缺陷或可操作性差或者难以执行,在不同程度上对执法工作造成了影响。
4、对民警执法工作考评体系不科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执法工作的开展。如部分地方还存在下达纠违指标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信访法律制度中的部分规定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给民警执法带来了巨大压力。民警在开展正常执法工作之外,还必须处理当事人信访事项中与执法工作没有直接联系,甚至信访人提出的违法要求,影响了民警正常的执法工作。
二、解决执法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三基”工程建设,提高执法水平。执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执法的正确性与权威性,提高执法水平的关键是要建立长效学习教育培训机制。苦练基本功是“三基”工程的一部分,应当强调民警的学习培训应当有较强的针对性,能解决实际执法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问题,而不是仅仅对法条作表面上的解释。应当通过及时收集民警在执法中普遍存在的执法问题、通过对执法争议问题开展探讨等多种形式,着力解决实际执法问题,逐步提高民警执法能力。
(二)加强解放思想大讨论,转变执法理念。执法理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从思想上解决执法宗旨问题,使民警在执法中除了牢固树立严格执法、依法执法观念外,还要正确理解、应用“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执法方法,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融法、理、情于一体。民警都要做到“三懂五会”,特别要做好群众工作,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合法的范围内,收到最好的执法效果,实现社会效应与执法效果的统一,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三)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完善法律体系。法律的科学性和完善程度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规范执法的基础与保证。为解决因法律不完善、可操作性差而对执法工作产生的影响,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对基层执法的指导工作。对基层在执法中的困惑,及时以批复、口头答复等形式加强指导。对无权答复的事项,及时以请示方式向上级有权部门反映。二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的方式,对因法律不完善导致的执法问题作出规定,确保全省执法的统一性与规范性。三是积极开展法制调研工作,对执法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的意见与建议。
(四)加强科学合理利用,强化科技力量。以科技手段固定证据,可以减少与当事人的行政争议,也能使执法过程更加规范统一。在执法方面,科技强警要强调为民警逐步配备有利于固定证据的相关装备,如录音笔、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这些对认定违法事实,保护民警合法权益,维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执法权威至关重要。
(五)加强与党委政府联系,改善执法环境。执法环境改善重点是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以便理顺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责的交通管理工作体制,可以避免交警一家唱“独角戏”的局面,使交通管理许多工作能得到顺利有效地开展。二是取得政府的理解,正确处理好服务经济建设大局与严格文明执法的关系。应多以政府名义出台与行政管理相对人利益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平衡、兼顾好各类交通参与者的通行权,尽量避免因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水平不同而适用或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三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交通建设规划、交通设施配套等工作,争取为投入使用的道路创造良好的通行环境。
一、正确理解三项建设的内在关系,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根本工作方法。只有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才能使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我们耳聪目明,信息来源更广泛,信息渠道更畅通,信息效能更强大,从而促进执法规范化和公安信息化建设;理性平和、规范文明的执法活动有助于不断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更加密切警民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借助信息化手段引领警务机制改革,提高警务效能,严格执法流程和执法监督,推进执法规范化的不断深入,从而增强打击防控能力,更有效地为群众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由此可见: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我们要通过教育发动,将孟部长的讲话精神传达到基层每一位民警,使同志们充分认识到三项建设是客观发展的要求,是公安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公安工作在新时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而把上级的要求化作基层的自觉行动,积极主动地推动落实三项建设。
二、深化大走访,努力建设和谐警民关系
孟建柱部长要求:公安民警在新时期要做到三懂四会,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方法;会调解纠纷,会化解矛盾,会调查办案,会做群众工作。我认为基层公安机关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尤其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懂群众心理,在工作中要善于换位思考。“跳出公安看公安”,设身处地的从群众的角度来品味群众对我们工作态度的要求,对我们工作进展的期待,对我们工作成果的评价。只有懂群众心理才能做群众的贴心人,只有懂群众心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才会得以彻底纠正。二是懂群众语言,要走近群众,问计于民。在当前要深化大走访,通过警民恳谈、问卷调查、网络信箱、视频对话、手机短信、贴吧留言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方式,真正了解到群众希望公安做什么?要求公安改什么?反对公安干什么?真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群众反映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群众痛恨什么犯罪就严厉打击什么,以此来改革警务机制,调整打防重心,整顿纪律作风。三是要把群众关注的小事办好。与基层群众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往往是柴米油盐、鸡鸭猫狗这类“小事”,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把简单的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干好就是不平凡。只有把“偷鸡摸狗”之类小案破掉,把“张家长李家短”之类纠纷化解,在户口登记办证过程中服务周到,才能积小善成大善,构建起和谐的警民关系。
三、提高公信力,全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基本行为执法行为,规范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抓规范执法就是抓住了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结合点。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执法为民,坚持公平正义,在新的形势下要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努力培养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品质。二是用完善执法制度来约束执法活动,用改进执法方式来提高执法艺术,从而增强执法效果。通过健全的执法制度使民警在各个执法环节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增强可操作性,减少随意性。通过执法行为的标准规范,执法语言的文明适当,减少执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三是拓展监督渠道,加强案件法核把关,公开执法结果,强力落实执法过错追究来强化执法责任,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
四、坚持科技强警,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现代化的标志,也是社会管理现代化的手段。没有信息化支撑的公安机关不可能在新形势下有效地担当重任,没有信息化本领的公安民警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是一次伟大的警务革命,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一是要叫响并落实“不懂计算机的领导失去指挥权,不懂计算机的民警失去工作岗位”,以此树立全警的信息化意识。二是要广泛培训,提高民警的操作
今年,我有幸成为第一期全国县级公安局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落实三项建设”专题培训班425名学员之一。在为期十天的培训中,既有部委决策层的辅导,又有基层实践者的传授;既有实地参观考察,又有心得交流讨论。无论是授课者的鳞选,还是讲授内容的编排,还是日常培训管理,无不体现出此次培训决策者的匠心独运,组织者的精心运筹,授课者的严谨认真,管理者的规范平和,这一切都以“大音希声”的方式使三项建设的理念在我的脑海里扎下了根。尤其是孟建柱部长立意高远、深入浅出的开班动员讲话,更坚定了我们实践科学发展观,抓好三项建设的信心。根据培训期间的所思所想,结合实际工作谈谈自已对三项建设的认识和打算:
一、正确理解三项建设的内在关系,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根本工作方法。只有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才能使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使我们耳聪目明,信息来源更广泛,信息渠道更畅通,信息效能更强大,从而促进执法规范化和公安信息化建设;理性平和、规范文明的执法活动有助于不断提高公安执法公信力,树立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更加密切警民关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借助信息化手段引领警务机制改革,提高警务效能,严格执法流程和执法监督,推进执法规范化的不断深入,从而增强打击防控能力,更有效地为群众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由此可见: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公安信息化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我们要通过教育发动,将孟部长的讲话精神传达到基层每一位民警,使同志们充分认识到三项建设是客观发展的要求,是公安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公安工作在新时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而把上级的要求化作基层的自觉行动,积极主动地推动落实三项建设。
二、深化大走访,努力建设和谐警民关系
孟建柱部长要求:公安民警在新时期要做到三懂四会,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方法;会调解纠纷,会化解矛盾,会调查办案,会做群众工作。我认为基层公安机关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尤其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懂群众心理,在工作中要善于换位思考。“跳出公安看公安”,设身处地的从群众的角度来品味群众对我们工作态度的要求,对我们工作进展的期待,对我们工作成果的评价。只有懂群众心理才能做群众的贴心人,只有懂群众心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才会得以彻底纠正。二是懂群众语言,要走近群众,问计于民。在当前要深化大走访,通过警民恳谈、问卷调查、网络信箱、视频对话、手机短信、贴吧留言等多种传统和现代方式,真正了解到群众希望公安做什么?要求公安改什么?反对公安干什么?真正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从群众满意的地方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群众反映什么问题突出就治理什么,群众痛恨什么犯罪就严厉打击什么,以此来改革警务机制,调整打防重心,整顿纪律作风。三是要把群众关注的小事办好。与基层群众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往往是柴米油盐、鸡鸭猫狗这类“小事”,基层公安机关必须切记:勿以善小而不为。把简单的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干好就是不平凡。只有把“偷鸡摸狗”之类小案破掉,把“张家长李家短”之类纠纷化解,在户口登记办证过程中服务周到,才能积小善成大善,构建起和谐的警民关系。
三、提高公信力,全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
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是执法活动,公安民警的基本行为执法行为,规范执法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抓规范执法就是抓住了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结合点。一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执法为民,坚持公平正义,在新的形势下要追求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努力培养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品质。二是用完善执法制度来约束执法活动,用改进执法方式来提高执法艺术,从而增强执法效果。通过健全的执法制度使民警在各个执法环节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增强可操作性,减少随意性。通过执法行为的标准规范,执法语言的文明适当,减少执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三是拓展监督渠道,加强案件法核把关,公开执法结果,强力落实执法过错追究来强化执法责任,不断提高执法公信力。
四、坚持科技强警,大力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建立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可见,和谐劳动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企业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将难以实现。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关系。那么如何保护职工利益、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而创建和谐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原则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劳资双方而言都可谓“双赢”。本人认为,工会作为群众(劳动者)的代言人,在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应起着主导作用,必须坚持平等、互惠、互利、互让的原则,把促进企业发展与维护职工权益相统一,从而形成和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即企业。
劳动关系双方应该围绕经济效益共创、发展成果共享这一目标形成合力,发挥积极性,真正做到“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实惠”。企业经营者要关心职工,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尊重和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要热爱企业,为搞好企业积极献计出力,在本职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做到以参与改革促进和谐、以加快发展巩固和谐、以维护稳定保障和谐、以提高素质推动和谐,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具体途径
随着企业内部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劳动关系正在由计划经济
时代的劳动关系向其本质意义回归,其经济特征更加明显。创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必须健全完善协调机制,合理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只有职工与职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干部与群众之间,以真诚、友善、坦荡之心架起沟通、理解、关爱之桥,企业才有和谐可言,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着重做好。
一、落实依靠方针,强化民主管理维护职工的政治权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前提
坚定不移地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依 靠职工办企业,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强化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但是办好企业的基础,也是促进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一个显著标志,必须予以强化。一是要坚持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业的发展大计、工作思路、工作安排、财务预决算及审计结果、业务招待费使用、企业福利费、公积金的使用,以及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事项在职代会会上向职工代表报告并经职工代表审议通过。职工代表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民主测评,既体现了职代会的权威性,也体现了由职工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参与企业管理、实施民主监督的作用,进而折射出一个企业和谐的民主气氛和职工与企业管理者的和谐关系。同时,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体系,从制度上确保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要做好厂务公开工作,满足广大职工的知情权。满足职工对企业的知情权是企业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的要素之一。通过对企业、部门、班组工作的三级公开,最大限度的让广大职工了解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了解与自已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满足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拥有发表自已意见的权力,是社会文明,企业进步的标志,也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及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的标志。
二、完善协商机制,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是构建和谐劳 动关系的重要平台
工会组织是劳动关系双方中劳动者一方的代表,要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的优势,坚持平等协商、劳资两利的方针,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签订《集体合同》,坚持和完善双方协商机制,定期与行政平等协商,定期在职工中对《集体合同》执行情况进行调研和测评,要和企业行政对《集体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使《集体合同》真正成为约束劳资关系的法律文件,真正成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保障,真正成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保证。同时,为确保职工个人的权益,工会组织还要积极协助职工签订好《劳动合同》,并监督《劳动合同》中职工权益的落实。
三、充分运用法律法规维护职工经济得益,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
在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工会组织一方面要牢牢把握职 工总体受益的原则,一方面还要考虑职工个体的差异和承受能力,最大限度的协助企业把职工的公积金、养老金、医疗金、企业年金以及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这些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事落到实处,解决职工后顾之忧。因此工会要充分运用各种法律法规,以各种法律法规为桥梁,沟通劳动关系的双方,维护好职工权益。要特别督促和监督《劳动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的执行和落实,引导组织职工学法律知识,依法维护自已的权益和自觉遵守法律,使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在法律的基础之上。同时,还要依法督促企业对职工的培训教育投入,确保职工终身学习的需求,把培训当作一项最大福利,让职工终身受用。把职工个性化发展的培训当作培训的长远目标,满足职工个人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专业律师和职工小律师队伍的作用,对职工进行法律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让职工懂得社会主义的企业,是职工自已的企业,要履行
主人翁义务,摆正自已的位置,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创企业美好的未来,心情舒畅地为企业发展建功立业。
四、注重利益协调,促进公平
企业改革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正式工、集体工、聘用工、临时工等多种用工形式和用工制度;主业、多种产业、股份制等多种经营模式,造成了企业内部的差异和职工之间的利益差别,企业效益、职工收入差别较大。工会组织要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协助企业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益,谋求在二次分配或多次分配中维护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平衡与公平。
和谐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师生互相接纳, 形成师生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以学生为本, 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一方面, 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 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 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 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 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 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一、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
1.“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个别教师中仍然存在, 他们放不下架子, 不能平等对待学生。同时部分教师在管理、沟通上缺乏艺术, 以管代教、以堵代疏, 以批评代替教育的做法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 并造成学生的封闭心理或逆反心理。
2. 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 教师和学生都为“分数”疲于奔命, 不合实际的要求, 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而部分教师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听话的学生讽刺挖苦, 甚至变相体罚, 使得那些学生受到打击, 个性、心理受到压抑, 于是就会厌学、逃学。一边是教师在强制学生学习, 另一边是被迫学习的学生充满怨恨, 久而久之师生关系紧张、不和谐。
3. 成绩至上的评价方式根深蒂固, 而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 使得部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潜能被忽视了, 也造成师生关系的疏远。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几点体会
1. 要热爱学生。
“教育不能没有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 只有热爱学生, 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 才能耐心地教育每一位学生。
刚当班主任时, 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我一直不知道怎样教育, 后来, 我发现一位老教师经常在放学后将那些学生请到办公室进行辅导, 并在其他老师面前表扬他们。慢慢地这些学生上课时也开始主动问老师问题, 迟到的现象少了, 一学期下来, 成绩提高很快。从这位老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中, 我体会到真心实意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多么重要。
2. 赏识学生。
记得在一次集体劳动结束后, 我在全体学生的面前表扬了一位性格内向、平常说话声音很小的男生。没想到从那以后这位平常不爱表现、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在各种集体活动中表现越来越出色, 成绩也稳步提高, 与我的关系也一下子拉近了好多。我一直无法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有一次在与他的家长沟通时我才明白, 原来由于他说话声音小, 很多学生都说他“娘娘腔”, 他因此非常自卑。没想到一次不经意的表扬竟然会改变他。因此,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 采用一切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
3. 研究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 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发展特点, 我们才能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 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4.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观念,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 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才, 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5. 改变自己。
【关键词】英语教学;师生关系;和谐;民主;素质
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看,和谐教育是适应学生性格特点的性教育,是发挥学生自然天性的教育,也是让学生快乐成长的教育,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适宜的外部条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也是对这一构想的扩充。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中国特色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客观要求,然而创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同时是创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在实践中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以老师为主体,双方共同努力。它取决于教师本身价值观念的更新、素质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一、爱,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出发点
爱是教书育人的灵魂。我们也应知道“爱屋及乌”这个成语饱含的深意,要让学生喜欢英语,就首先要让学生爱老师,教师要主动地用自己的爱感染学生、唤醒学生。爱无处不在,只要你有心,只要你不要吝啬,在英语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展现出来。有一年的母亲节来临时,我这样导入新课的:Mother’s Day is coming. What do you plan to do? What shall we say to our mother? When you go back home this weekend, what will you do? What present do you plan to send to your mother? How to repay mother? …同学们纷纷陷入了沉思。我说,一个母亲,她最大的愿望不是看子女要给她多少钱,多少物,她们希望看到的是孩子能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一个行得正,走得直,问心无愧的孩子,希望她的孩子健康成长﹑快乐生活!下课时,我要求学生下周英语课时,要用英语汇报母亲节的情况,在对母亲共同爱的同时,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融洽、进一步和谐。
二、民主和平等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坚实基础
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民主和平等。民主也是当今世界教育的潮流。教育实现民主化的首当其冲就是实现师生之间的民主。在这种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学生会更加自主自信、更加善于独立思考,学生们的不同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张扬,学生的想象力在不知不觉中发挥最极致。师生关系民主化的实现首先需要老师将学生视为同等的位置,而不是自己高高在上的样子。尊重每个学生都有的权利认真维护他们的尊严,更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情感魅力教导学生,平等对话。有时若因自己的疏忽,误会、批评了学生,也要主动的表示道歉,真正做到在事实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其次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性格。这种尊重表现在:大度的对待学生独特行为,对学生独特的思想表现出作为长者应有的宽容;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有跟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独特,感受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被簇拥被重视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给学生平等的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关系的平等,才能体会到老师的慈爱,才能感觉到自己被重视而更加的自信。一旦他们认为自己不被在乎了,他们就会失去继续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因而变得消沉对生活失去信心,若平等的尊重他们,他们就会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思想等,尽可能地肯定学生,欣赏学生。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让学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表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把学生作为自己的朋友一样对待,尊重他们的选择和情绪,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
三、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
孔子云:“此生亦有涯,而学海亦无涯”。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课堂的尽善尽美是每位老师永无止境的追求目标,精彩的教学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主动学习、喜欢学习的冲动,进而提升学习状况,同时产生对老师由衷的敬佩和爱戴之情。相反,枯燥的不负责任的教学往往是学生对一个老师不满的开始,也是老师对学生不用心的体现。因而,提高自身素质、教学水平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证。教师自身素质高,教学专业知识丰富,学生就会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影响,从而对这个英语教师生产生敬佩之情,喜欢上他的英语课程。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在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走在时代的前列,就要不断的学习,确保知识的不断更新,这样才能永远成为永不枯竭的源泉。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身为老师为实现这个目标肯定要做更多的努力和心血,.但只要我们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并对每个学生寄予热切希望,学生就更愿意主动地接近教师,乐于接受老师的教导而没有任何不满和怨言,学生就能更快的进步很成长,师生关系会更加的和谐;反之,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就会疏远,学生不愿意接近老师,甚至对老师产生厌恶感,《学记》有云:“乐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希望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教学活动更加有效,教育过程更加有趣,使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的成长更加良好。
参考文献: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之我见专题】推荐阅读:
如何构建新时期和谐的警民关系05-30
警民更和谐06-26
构建初中数学和谐课堂之我见06-04
警民共建协议09-19
警民联欢晚会方案07-07
警民联调工作方案09-22
在警民共建签字仪式上的讲话05-26
论构建和谐的人居关系05-26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李爱霞06-24
和谐劳动关系先进园区06-28